一、太原市现行供水价格中不协调因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志麒[1](2019)在《北方农村地区清洁取暖的财政补贴政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实施了若干大气污染治理措施后,我国的大气环境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散烧煤成为新的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对象,因此,北方农村的清洁取暖改造就成为当前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任务之一。但由于清洁取暖造成了农村居民取暖成本的提升,而其带来的大气环境改善成效却为区域内所有居民共同享有,且农村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因此政府有必要对清洁取暖农户进行一定的财政补贴,以激励农户的清洁取暖行为,保障清洁取暖改造工作的顺利开展与运行。2017年,中央财政对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试点进行支持,多地也已出台了相应的财政支持政策,但农户使用清洁取暖设备的积极性依然不高,部分农户甚至抱有抵触心理,表明目前的财政补贴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合理性。本文在全面梳理目前北方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情况及其财政补贴政策的基础上,对北方农村清洁取暖的现状与问题进行述评,从宏观层面测算了财政补贴投资规模。同时,通过实地调研,在微观层面了解并分析影响农户清洁取暖支付意愿的因素,并结合政府和农户双方的支付能力,对北方农村地区清洁取暖的财政补贴政策提出优化建议。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调查研究北方农村地区清洁取暖现状,系统测算不同技术路径选择情况下,目前“2+26”城市以及整个北方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所需各项财政补贴资金规模。现行补贴标准下,补贴资金投入额的差异主要来源于清洁取暖技术路径的不同选择及农居建筑节能性能的差异。中央财政的支持对于减轻地方财政资金压力具有重要意义。(2)通过对农户的问卷调查,测算其清洁取暖支付意愿水平,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现行补贴标准下,受访农户的平均清洁取暖支付意愿为2926元,略低于实际清洁取暖支出。农户家庭常住人口总年收入、改造前后采暖费用、居民煤炭利用对雾霾影响的认同度等7个因素对清洁取暖支付意愿具有显着正向影响。(3)将农户对清洁取暖的支付意愿作为补贴标准制定的参考依据,从样本区域内农户的经济承受能力、政府财政支付能力两方面,为样本区提出政策建议。目前,取消补贴对农户,尤其是目前清洁取暖费用已占家庭总年收入较大比例的农户的经济承受力的影响较大。在现行补贴政策有效期截止后,有必要继续制定新的清洁取暖补贴政策。分别以各市农户清洁取暖支付意愿和燃煤取暖费用占家庭年收入的比例为标准,根据近五年各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年均增长速率进行预测,各市可取消补贴的时间为北京市2022年和2029年、保定市2021年和2028年、太原市2028年和2033年、晋城市2021年和2024 年。
付晓亚[2](2019)在《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易地交易价格体系研究 ——以山西省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当前,以山西省为例,在本行政区域内实现耕地“占一补一”和“占优补优”已存在很大难度,甚至成为不可能实现的事。因此,未来很多地区将进行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易地交易,此时,指标交易价格的合理性决定了指标易地交易的成功与否。本文首先对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易地交易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行分析。接着从理论层面对指标易地交易价格体系进行初构,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之后得出本文的价格体系应该由产能价、耕地开垦费和根据区域档次划分的调整价三部分构成;然后对各部分价格具体如何测算进行了理论阐述;从实证层面以山西省的11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然后对其进行价格测算。结果显示,山西省有3个耕地赤字区(太原市、阳泉市和吕梁市),1个耕地平衡区(晋城市)和7个耕地盈余区(大同市、长治市、朔州市、晋中市、忻州市、运城市和临汾市),然后分别以太原市、阳泉市、吕梁市和晋城市作为指标竞得方,测算它们在进行指标交易时所应该支付的价格。当太原市作为指标竞得方时,所需支付给各地级市的价格都在10万元/亩以上;当阳泉市作为指标竞得方时,价格大约在9万元/亩;当吕梁市作为指标竞得方时,价格在9.5万元/亩左右;当晋城市作为指标竞得方时,价格约在8万元/亩。最后,在已构建好的指标易地交易价格体系基础上,从坚持以政府为主,引入市场机制、完善政府自身监管,提高指标交易积极性、探索实施指标易地交易的协调管理机制和加快构建指标交易市场信息系统,强化指标监管、各地级市要因地制宜实施耕地占补平衡五个方面为未来指标体系的构建提出了相关建议。
房开宏[3](2016)在《阶梯水价政策对我国城市居民用水需求影响》文中研究指明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加速,伴随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人口的增长,我国城市面临的缺水问题更加突出:全国600多座城市中约400多座城市面临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其中110座城市严重缺水,用水形势十分严峻。为了更好的解决城市的供水危机,我国于1998年起提出实施城市水价改革并针对居民用水推行阶梯水价制度。经过10多年的努力,随着各地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和管理手段的不断成熟,现阶段我国已有约半数的城市顺利的实行了居民阶梯水价制度。然而,各地的改革存在时间上的差异,众多水价政策尚未发生变动的城市也逐渐将阶梯水价改革提上日程,因而探讨现阶段我国阶梯水价的实施对居民日常用水究竟造成何种程度的影响意义重大。本文以中国城镇居民调查数据库为基础,结合以城市为基本单位的水价信息,构建混合截面数据,从微观家庭层面比较了 2002到2009年间共计28个先后执行阶梯水价的中国城市与另外110座水价政策未发生变动的城市间居民用水需求的变化情况,并针对不同收入群体、不同政策年限进行了更为深入的讨论。研究结果表明阶梯水价政策的执行整体而言降低了我国城市居民3.31%的年用水需求,较为温和的政策效果或许与我国当前城市选择相对宽松的阶梯水价政策有关。从政策执行时长来看,阶梯水价政策效果随政策执行时间增长,每多执行一年将新增1.45%的抑制作用;而从不同收入群体来看,政策变动对于中间收入群体的用水需求影响显着。讨论不同城市的阶梯水价制度设计,我们仅发现阶梯数目设置的不同对于居民用水需求有显着的影响差异性。
牛立群[4](2016)在《太原市商品住宅价格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自1998年深化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我国商品住宅市场经历了十余年的高速发展。2013年全国70个大中城市住宅市场监控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城市下行趋势明显。2015年我国商品住宅市场已渐趋稳定运行,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进入常规发展的“白银时代”,呈现出产能过剩、库存积压严重和价格增长缺乏理性等新的结构性特点。再加之各地市场区域性特征作用的影响,导致各区域住宅市场的运行状况变得更为复杂。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房地产业尤其是住宅产业的能否健康发展意义重大。通过对住宅价格的有效控制可促进住宅市场的健康和稳定发展,而且也利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协调。所以,对商品住宅价格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太原市商品住宅为研究对象,对其价格及影响因素展开研究。首先,对太原市商品住宅市场的供给、需求及住宅价格走势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定性分析了影响住宅价格的宏观因素。接着,在此基础上筛选六大类共计15项指标,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构建了对太原市商品住宅价格影响因素的分析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结合实证分析结果对稳定太原市商品住宅价格和促进住宅市场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5项指标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太原市商品住宅价格的影响最为显着,其次为住宅用地价格、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等,而住宅施工面积的影响程度最低。与住宅供给方面的因素相比,对住宅需求产生作用的因素与住宅价格的关联程度更高。
张洪雷[5](2017)在《城市绿色用水管理方法研究》文中指出长期以来,我国对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利用高度重视,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国的水资源与水环境总体形势却仍然愈来愈严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城市用水需求量不断增加,污染排放量也随之增加,虽然政府投入巨大,但水资源短缺、水环境质量恶化和水生态功能衰退的问题依然存在,用水成本也不断上升。与此同时,长期以来,我国城市供水实行单一水价、统一水质,出现“高质低用”的情况,造成水资源严重浪费。为了提高用水效率,缓解水资源短缺,改善水生态环境,用水除了需要考察水量的多寡,还应将水质纳入管理体系。因此,单一水价、统一水质的供水和用水方式已不适于新形式需要。转变用水方式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促进我国水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改变用水方式为目标,进行绿色用水及其管理方法研究。在系统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用水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绿色用水新理念并进行绿色用水分析;以实现绿色水供给与绿色水消费的对接为目标,提出了集系统动态模拟和随机不确定多目标优化分析于一体的绿色用水综合规划方法体系;从水资源多属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和自然属性)出发,进行基于消费支出扩展模型的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定价研究,基于不同行业用水的经济贡献进行生产用水定价研究,提出了居民生活阶梯水价和生产用水差异化水价定价策略;从指标、目标和评价方法三个方面,开展绿色用水实施效果评价研究,构建了包含控制性指标、保障性指标、结构性指标和状态性指标四个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相应的指标值,并提出了较为客观的综合等级评价方法及发展均衡性评价方法;最后,以天津为例,进行了以上方法的应用研究。结果显示,本文所提的绿色用水理论与方法可以促进城市用水效率的提高和流域水生态环境的改善。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将复杂系统模拟方法与多目标优化方法进行了有机整合,并且考虑了城市用水系统所存在的不确定因素,研究提出了集系统仿真-随机不确定多目标优化整合模型,用于绿色用水系统综合规划方法;从水资源多属性出发,综合考虑节水、保障低收入阶层基本用水和提高用水经济贡献率,研究提出了城镇居民生活阶梯水价定价方法和阶梯水量确定方法,并首次尝试性提出生产用水差异化水价定价方法;从实现绿色用水目标出发,根据系统结构决定系统功能的基本原理,从结构、功能和状态三个方面,研究构建了包含结构性指标、功能性指标(控制性指标和保障性指标)和状态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打破了当前以效率评价为主的传统评价模式。
杨卓[6](2012)在《太原市住宅类房地产预期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城市住宅类房地产价的合理评估与否,是关系到居民能否居者有其屋的关键问题,房地产价格的预期评估能促进相关的引致需求的发展,为解决居民的自住需求提供帮助。张所地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城市不动产动态与预期评估模型研究》,将城市不动产的市场价分别从历史和预期的角度考虑,能够在不动产评估的同时,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的不动产价进行预期评估。本文选择太原市住宅类房地产进行实际应用,具体工作如下:1.提出了心理预期的概率向量函数的权重加成法。本文提出了概率向量函数的权重加成法,经过对评估模型中的预期因素的计算,对原有模型参数进行了补充,给出了人们的心理预期数据选择的确定方法,并综合主客观预期两方面考虑预期因素的度量。2.动态分析了个人预期受周围人预期的影响程度。本文使用了进化博弈的方法,对t期第i个人预期因素受周围人预期影响的大小进行了动态分析:发现短期内人们会依据自身不同的资产状况和预期成本进行动态的预期反应,长期内预期独立。3.构建了太原市住宅类房地产数据库系统。本文运用mapinfo软件,结合具有不同功能的图层,运用地理编码功能,构建了太原市住宅类房地产数据库系统。4.构建了太原市住宅类房地产的预期评估模型。本文构建了太原市住宅类房地产的预期评估模型,对当期太原市住宅类房地产价格进行拟合,提取出了客观预期因子。结合太原十二五规划的相关变化,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14个楼盘进行了跨期的主客观的综合预期评估。太原市不动产价的预期评估,为政府部门的土地定价,房地产开发商的楼盘定价以及房屋的转手者提供参考。
马乃毅[7](2010)在《城镇污水处理定价研究》文中指出水是人类生活和物质生产必不可少的物质资源和环境要素。随着中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影响人们生活水平的主要因素。污水处理是解决城市发展中水污染和保护水环境的最有效途径。政府单一投资,事业单位经营的污水处理模式已经不适应中国市场经济改革和城市化进程的需要。中国政府明确提出,污水处理走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的道路,形成开放式、竞争性运行的格局。然而污水处理行业具有区域自然垄断性、外部性、投资规模大、客户对产品没有直接需求等特点,不能简单依靠市场机制来调节污水处理服务的价格水平,即存在着市场失灵。所以在污水处理市场化进程中,定价问题就成为了关键问题和焦点问题。本文在借鉴公共定价相关理论和国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运用实地调研和调查问卷法、数量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具体分析了中国污水处理定价存在的问题和影响污水处理定价的因素,对现行污水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比较竞争理论和DEA技术的污水处理定价综合模型;对豫北地区的污水处理价格进行了测算,对河南污水处理定价政策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了完善污水处理业定价的政策建议。本研究共八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一章导论主要阐述本研究的背景、研究目的、研究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对国外内相关研究动态进行总结和评述,确定文章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可能创新之处。第二章,基础理论。从政府定价的依据、定价的主体、定价的目标和原则、定价方法等方面对公共定价理论进行阐述,对污水处理行业具有区域垄断性、正外部性、投资规模大、投资回收期长等经济技术特性进行分析、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角度阐述了污水处理行业政府定价的必要性。第二部分包括第三章和第四章。第三章主要论述中国污水处理业发展状况及在定价方面存在的问题。第四章是对国外(包括美国、德国、法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等)在污水处理定价实践及经验进行总结,并从机构设置与价格水平与结构方面做了评价,提出中国政府应借鉴的经验。第三部分包括第五、六、七章,第五章主要分析影响污水处理价格水平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定价原则、影响定价成本的因素、行业政策和供求关系,并对这些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指出影响污水处理行业定价主要因素和关键环节。第六章对现行定价方法进行了分类比较,指出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技术的比较竞争定价模型,对模型构建思路、设计原则进行了详细阐述。第七章对河南省污水处理定价进行实证分析,并通过模型对豫北地区污水处理价格水平进行测算,对模型进行检验。第四部分包括第八章和结束语。第八章主要是提出完善污水处理定价的政策建议。结束语主要是对论文的研究结论进行了总结,及需要进一步研究问题。文章的创新之处:(1)基于比较竞争理论和DEA技术构建污水处理定价模型。该模型把污水处理企业的成本和相对效率结合起来,计算每个污水处理企业的目标成本,并以此作为污水处理企业定价的基础。通过成本和效率的比较,为污水处理提高效率设定降低成本目标,使每个污水处理企业有降低成本的目标和动力。该价格模型充分考虑污水处理企业控制成本的要求,又涉及内部收益率、企业间规模差异、污水处理程度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等因素。(2)运用New-Cost-DEA技术构建污水处理企业运行成本效率模型。选择相应的投入产出指标,测算各污水处理企业运行的相对运行成本效率,对污水处理企业运行成本进行比较。确定运行的目标成本和标准成本。通过该模型使污水处理企业的运行成本具有可比性。(3)运用Super-SBM技术构建污水处理企业投资效率模型。选择相应的投入和产出指标,测算污水处理企业的相对投资效率,对污水处理企业的投资成本和投资效率进行分析,确定目标投资成本和标准投资成本。(4)通过国外污水处理定价实践经验和中国具体情况的比较分析,指出中国污水处理定价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污水处理定价方法的分析,指出每种方法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和局限性,为政府制定污水处理价格提供参考依据;针对中国污水处理定制中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的结论主要包括:(1)中国污水处理在定价方面还存在价格水平不能反映污水处理成本;定价方法不规范,价格政策不完善,政策执行不到位,价格信息公开制度和意见反馈机制不健全等问题。(2)借鉴国外经验,中国政府应当从加快职能转变、完善污水处理宏观调控政策;以科学合理的原则制定污水处理服务价格;建立有效的成本约束机制;健全立法规范定价行为,采用行之有效的监管技术和工具等方面提高污水处理价格管制水平。(3)提出以流域为系统单位,以企业为主体,运用市场机制,治理水污染保护水环境;引入比较竞争机制,以成本和绩效评价确定价格水平;建立成本约束机制;对低收入群体进行补贴等完善政策的建议。虽然中国污水处理还处于市场化初级阶段,但随着中国城市污水处理行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政府污水处理定价方法和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污水处理行业朝着更加健康方向发展。
韩淑芬[8](2010)在《价格杠杆在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研究——以山西省太原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文章从价格杠杆的角度入手,对价格杠杆在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及制约因素通过构建水价函数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王蕾[9](2009)在《济南市水务一体化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务行业作为公用事业的重要部分,正日益受到关注,这一方面是因为水关系到国计民生,而现在水资源的匮乏和污染越来越严重,另一方面是因为水务行业在管理体制上存在一系列不足,资金缺口和体制弊端这两大问题严重制约了水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这些背景,本文将结合济南的实际情况着重论述水务一体化管理的途径。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本文在介绍了水务行业的基本情况、水务管理模式、水务市场化发展状况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水务管理模式的有益启示和济南市水务的实际状况进行了相关分析、比较研究,通过对比国内外水务管理模式,得出了一些对济南水务改革有益的启示。本文从我国水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和水务改革实践出发,运用国内外理论研究成果,积极借鉴国外相关管理经验,总结水务改革所取得的成果和不足,结合水务体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济南市的实际,分析济南市水务一体化管理中存在的阻力及对策,进行水务一体化制度创新研究,在组织结构、运行机制、激励机制、管理体制等方面提出一些创新思路,以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有效利用和节约与保护的管理,从而提高其开发利用效率,缓解和克服当今严峻的水资源供需矛盾,为济南市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提供安全供水和良好的水生态环境,进一步实现济南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李斯佩[10](2007)在《关于水价体系构建研究 ——以石家庄市区水价确定和调整为例》文中认为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不可替代的,在现代社会,它更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命脉。但是,现行水价无法体现水资源的价值,水资源危机长期以来并不为人们所重视。在城市供水中,浪费水的现象相当严重。而且,由于过低的水价,供水企业也无法从售水收入中获取合理回报,直接导致了供水企业经营困难,供水效率低下。在严峻的水危机形势下,利用价格杠杆反映水资源的供需信息,已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除政府调控以外的有效调节水资源供求关系的重要手段。然而,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水价,使水价既能起到有效抑制社会的水需求作用、又能保障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同时又不影响社会的安全稳定,是一直困扰着水资源管理决策者的一大难题。本文运用全成本水价法作为评价分析工具,针对传统资源价值理论的缺陷,分析可持续发展条件下水资源价格理论基础,采取理论分析与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水资源价格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建立适合石家庄市区的水资源价格体系及定价方法。本文的主要内容:首先,在系统分析国内外水资源价值论和模型的基础上,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综合价值论。接着,探讨了水价实施的种类、水价制定的原则、影响水价制定的因素,提出全成本水价法及其三个构成部分:资源水价、工程水价和环境水价。然后,以石家庄市区为例进行全成本水价实证分析:资源水价的确定,用横向比较法,选择人均水量、水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三个因素参与评价,比较的对象为北京;工程水价由供水企业生产成本、工程运行费用、利润、税金组成;环境水价由污水处理费体现。最后,得出本文主要结论:(1)全成本水价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对水资源加以度量,能有效地计算水资源的价格;(2)运用全成本水价法对石家庄市区水资源定价,计算结果为:资源水价0.69元/M3;工程水价2007年为3.05元/M3,2010年为4.54元/M3;环境水价2007年为0.52元/M3,2010年为0.55元/M3;三项相加得出石家庄全成本水价2007年应为4.26元/M3、2010年为5.78元/M3。
二、太原市现行供水价格中不协调因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太原市现行供水价格中不协调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北方农村地区清洁取暖的财政补贴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清洁取暖相关研究进展 |
1.2.2 家庭能源消费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
1.2.3 财政补贴政策相关研究进展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创新点 |
第2章 研究边界和理论基础 |
2.1 研究边界 |
2.1.1 北方农村地区 |
2.1.2 清洁取暖 |
2.1.3 财政补贴政策 |
2.2 理论基础 |
2.2.1 外部性理论 |
2.2.2 公共产品理论 |
2.2.3 行为经济理论 |
第3章 北方农村地区清洁取暖现状与问题述评 |
3.1 清洁取暖现状 |
3.1.1 北方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整体现状 |
3.1.2 “2+26”城市农村地区清洁取暖现状 |
3.2 常见清洁取暖技术述评 |
3.3 现行清洁取暖补贴政策评估 |
3.3.1 各地现行清洁取暖补贴标准 |
3.3.2 户均改造投入测算 |
3.3.3 清洁取暖目标用户测算 |
3.3.4 现行补贴标准下清洁取暖改造投资测算 |
3.4 近期北方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改造补贴投资测算 |
3.5 主要问题 |
第4章 农户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
4.1 数据来源及调查方法 |
4.1.1 数据来源 |
4.1.2 调查方法 |
4.1.3 问卷设计及变量选取 |
4.1.4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4.2 样本描述性统计 |
4.2.1 个人及家庭基本信息 |
4.2.2 现行补贴政策的认知及满意度 |
4.3 支付意愿水平测算 |
4.4 农户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
4.4.1 模型构建 |
4.4.2 影响因素识别 |
4.4.3 非显着因素分析 |
第5章 基于支付能力的清洁取暖补贴政策研究 |
5.1 农户采暖成本变化情况 |
5.1.1 历史采暖成本 |
5.1.2 清洁取暖补贴 |
5.1.3 清洁取暖费用 |
5.2 农户经济承受能力 |
5.3 政府财政支持能力 |
5.4 基于支付能力的补贴政策建议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农村居民清洁取暖态度调查问卷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2)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易地交易价格体系研究 ——以山西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
1.2.2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
1.2.3 研究进展评述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 |
1.5 技术路线 |
第2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 |
2.1.1 耕地 |
2.1.2 耕地占补平衡 |
2.1.3 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易地交易和异地代保 |
2.1.4 土地利用规划指标管控 |
2.2 理论基础 |
2.2.1 马克思主义土地价格理论 |
2.2.2 土地发展权理论 |
2.2.3 土地供需平衡理论 |
2.2.4 土地区位理论 |
2.2.5 持续利用理论 |
2.3 小结 |
第3章 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易地交易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
3.1 指标易地交易的必要性分析 |
3.1.1 耕地后备资源区域差异大 |
3.1.2 补充耕地成本区域差异大 |
3.2 指标易地交易的可行性分析 |
3.2.1 政策支持 |
3.2.2 区域间存在贫富差距 |
3.3 已有实践地区的具体做法及价格分析 |
3.4 小结 |
第4章 指标易地交易价格体系初构 |
4.1 构建指标易地交易价格体系的关键 |
4.1.1 建立反映耕地综合价值的价格体系 |
4.1.2 建立有利于耕地保护责任落实的价格体系 |
4.1.3 建立要体现区域差异的价格体系 |
4.2 构建指标易地交易价格体系的意义与内涵 |
4.2.1 价格体系意义 |
4.2.2 价格体系内涵 |
4.3 产能价 |
4.3.1 可实现产能和实际产能的测算思路 |
4.3.2 耕地可实现利用强度和利用潜力评价 |
4.3.3 产能价测算 |
4.4 耕地开垦费 |
4.4.1 选取典型项目 |
4.4.2 权重确定 |
4.4.3 耕地开垦费测算 |
4.5 根据区域档次划分的调整价 |
4.5.1 第一次区域档次划分及调整价 |
4.5.2 第二次区域档次划分及最终价格 |
4.6 小结 |
第5章 实证分析 |
5.1 山西省基本概况 |
5.1.1 耕地资源数量分析 |
5.1.2 耕地资源质量分析 |
5.2 产能价测算 |
5.2.1 可实现产能测算 |
5.2.2 实际产能测算 |
5.2.3 可实现产能利用强度和潜力测算 |
5.2.4 产能价的确定 |
5.3 耕地开垦费测算 |
5.3.1 典型项目选取 |
5.3.2 典型项目新增耕地投资测算 |
5.3.3 权重确定 |
5.3.4 耕地开垦费初步测算 |
5.3.5 耕地开垦费结果修正 |
5.3.6 结果分析 |
5.4 根据区域档次划分的调整价 |
5.4.1 耕地盈余区划分 |
5.4.2 测算结果及结果分析 |
5.5 小结 |
第6章 构建合理的指标易地交易价格体系建议 |
6.1 坚持以政府为主,引入市场机制 |
6.2 完善政府自身监管,提高指标交易积极性 |
6.3 探索实施指标易地交易的协调管理机制 |
6.4 加快构建指标交易市场信息系统,强化指标监管 |
6.5 各地级市要因地制宜实施耕地占补平衡 |
6.6 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3)阶梯水价政策对我国城市居民用水需求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和研究意义 |
1.2.1 问题提出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 技术路线图 |
2 研究综述 |
2.1 政策影响评估概述 |
2.2 双重差分模型 |
2.3 阶梯价格下的需求价格 |
2.4 居民用水需求的影响因素研究 |
2.5 阶梯价格的绩效评定 |
2.6 综述小结 |
3 模型构建和数据处理 |
3.1 居民用水决策函数 |
3.2 实证模型构建 |
3.3 数据来源及处理 |
3.3.1 居民消费数据来源 |
3.3.2 城市水价数据来源 |
3.3.3 城市气象数据来源 |
3.3.4 数据汇总处理 |
3.3.5 阶梯水价样本描述 |
4 研究结果 |
4.1 阶梯水价政策影响 |
4.2 稳健性检验 |
4.2.1 起始年份设置变更 |
4.2.2 价格变量替换 |
4.3 政策的短期与长期影响 |
4.4 政策对不同收入群体的影响 |
4.5 阶梯水价政策设计对需求影响的差异性 |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研究结论 |
5.2 主要政策建议 |
5.3 主要研究创新点 |
5.4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件:各地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阶梯水量建议值(吨/人*月)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4)太原市商品住宅价格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文献综述 |
1.2.2 国外文献综述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
1.5 论文基本框架 |
第2章 商品住宅及住宅价格基本理论 |
2.1 商品住宅概述 |
2.1.1 商品住宅界定 |
2.1.2 商品住宅的特征 |
2.2 商品住宅市场概述 |
2.2.1 商品住宅市场界定 |
2.2.2 商品住宅市场的特征 |
2.3 商品住宅价格概述 |
2.3.1 商品住宅价格界定 |
2.3.2 商品住宅价格的特征 |
2.4 小结 |
第3章 太原市商品住宅市场运行状况 |
3.1 太原市情概况 |
3.2 太原市商品住宅市场运行状况 |
3.2.1 供给状况 |
3.2.2 需求状况 |
3.2.3 商品住宅价格状况 |
3.3 小结 |
第4章 太原市商品住宅价格影响因素定性分析 |
4.1 太原市商品住宅价格影响因素分类 |
4.1.1 经济因素 |
4.1.2 人口因素 |
4.1.3 社会因素 |
4.1.4 供需因素 |
4.1.5 成本因素 |
4.1.6 政策因素 |
4.1.7 区位因素 |
4.1.8 环境因素 |
4.1.9 个别因素 |
4.2 商品住宅价格影响因素指标选取原则 |
4.3 太原市商品住宅价格影响因素指标筛选 |
4.4 小结 |
第5章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太原市商品住宅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
5.1 灰色关联理论及分析模型构建 |
5.1.1 灰色关联理论 |
5.1.2 商品住宅价格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度分析模型的构建 |
5.2 灰色关联度计算 |
5.2.1 数据获取 |
5.2.2 定量分析 |
5.2.3 灰色关联度结果分析 |
5.3 小结 |
第6章 稳定太原市商品住宅价格和住宅市场发展的建议 |
6.1 稳定太原市商品住宅价格的建议 |
6.1.1 改进住宅多元供给 |
6.1.2 完善土地调控举措 |
6.1.3 合理控制商品住宅开发投资 |
6.1.4 引导商品住宅有效需求 |
6.2 促进太原市商品住宅市场稳定发展的建议 |
6.2.1 建立住宅市场调控的协调机制 |
6.2.2 加强商品住宅市场监管 |
6.2.3 充分使用经济调控手段 |
6.3 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1、结论 |
2、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5)城市绿色用水管理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我国城市水问题及产生原因分析 |
1.2.1 我国城市供水和用水现存的主要问题 |
1.2.2 水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
1.2.3 解决问题的着力点分析 |
1.3 绿色用水功能与系统组成 |
1.3.1 绿色用水功能解析 |
1.3.2 绿色用水系统组成 |
1.3.3 绿色用水系统特征分析 |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 |
1.4.1 本论文的基本框架及主要研究内容 |
1.4.2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文献述评 |
2.1 水资源综合规划研究评述 |
2.1.1 模拟优选法 |
2.1.2 数学优化法 |
2.2 水价格研究评述 |
2.2.1 水价弹性的研究 |
2.2.2 水价格定价方法研究 |
2.2.3 适于我国国情的水价定价方法研究与实践 |
2.3 水管理评价研究评述 |
2.4 水管理实践研究评述 |
2.4.1 国外绿色用水实践 |
2.4.2 我国用水管理实践 |
第三章 绿色用水综合规划研究 |
3.1 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的绿色用水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
3.1.1 模拟模型构建 |
3.1.2 绿色用水系统关键因素辨识 |
3.2 集中生产的多水源开发利用规划 |
3.2.1 不确定多目标优化模型的基本结构 |
3.2.2 区域简介及相关信息准备 |
3.2.3 不确定多目标规划模型构建 |
3.2.4 不确定多目标规划模型求解 |
3.2.5 求解结果及其分析 |
3.3 直饮水设施建设规划 |
3.3.1 直饮水用户与供水生产企业博弈关系分析 |
3.3.2 合作博弈的达成及相关利益的分配 |
3.3.3 最佳制水成本及建设规模的确定 |
第四章 绿色用水价格方法研究 |
4.1 水价构成分析 |
4.2 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阶梯水价研究 |
4.2.1 阶梯水价定价模型的建立 |
4.2.2 模型的计算与分析 |
4.2.3 定价策略建议 |
4.3 生产用水差异化水价格研究 |
4.3.1 不同产业类型用水的差异化价格 |
4.3.2 不同工业行业的差异化水价 |
4.3.3 生产用水的累进加价制度 |
第五章 绿色用水评价体系研究 |
5.1 绿色用水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5.1.1 指标体系构建的意义 |
5.1.2 指标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 |
5.1.3 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
5.1.4 评价指标的选择与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
5.1.5 指标解释 |
5.2 评价方法 |
5.2.1 单指标评分 |
5.2.2 指标权重的确定 |
5.2.3 评估等级的确定 |
5.2.4 均衡性分析 |
5.3 案例研究 |
5.3.1 单项指标评分 |
5.3.2 综合指数计算及结果分析 |
5.3.3 绿色用水发展均衡性分析 |
第六章 绿色用水实施对策研究 |
6.1 绿色水消费行为引导 |
6.1.1 绿色水消费的特征 |
6.1.2 绿色水消费的影响因素及心理过程 |
6.1.3 绿色水消费认知与引导 |
6.2 绿色水供给模式构建 |
6.2.1 绿色水供给的特征 |
6.2.2 绿色水供给的影响因素 |
6.2.3 不同水质的供水模式构建 |
6.3 绿色用水管理机制创新 |
6.3.1 绿色用水管理机制分析 |
6.3.2 绿色用水管理创新需求 |
6.3.3 各机制在绿色用水管理中的作用 |
第七章 实证研究——以天津市为例 |
7.1 天津与海河流域的水关系 |
7.1.1 天津与海河流域水关系的演变历程 |
7.1.2 天津市基本情况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7.2 天津市城市用水面临的主要问题 |
7.2.1 引滦供水保障程度降低 |
7.2.2 地下水超采严重 |
7.2.3 水资源供不应求 |
7.2.4 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 |
7.2.5 管理体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
7.3 多水源开发利用 |
7.4 绿色用水定价策略 |
7.5 绿色用水情况评价 |
7.6 天津市绿色用水对策建议 |
7.6.1 目的意义 |
7.6.2 指导思想 |
7.6.3 行动目标 |
7.6.4 重点工作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主要研究成果 |
8.2 研究工作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6)太原市住宅类房地产预期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1.3 主要研究工作 |
1.4 论文框架结构 |
2 太原市住宅类房地产预期评估模型因素选择与分析 |
2.1 太原市住宅类房地产预期评估模型因素选择 |
2.2 太原市住宅类房地产预期评估模型因素分析 |
2.2.1 预期因素分析 |
2.2.2 政策因素评估 |
2.2.3 其他影响因素的测度 |
3 太原市住宅类房地产数据库系统 |
3.1 数据库系统的集成 |
3.2 楼盘信息的查询与数据分析 |
4 太原市住宅类房地产预期评估模型 |
4.1 以千禧学府苑为例计算 t 期的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作用分值 |
4.1.1 预期因素打分 |
4.1.2 环境因素计算 |
4.1.3 其他因素的分值计算 |
4.2 十二五规划对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的作用 |
4.3 房地产价格的跨期分析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工作 |
(7)城镇污水处理定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污水处理是缓解水资源短缺和保护水环境的有效途径 |
1.1.2 科学合理定价是污水处理产业化市场化的核心 |
1.1.3 污水处理定价的特殊性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1.3.3 国内外研究评价 |
1.4 研究的范围、思路、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范围 |
1.4.2 研究思路 |
1.4.3 研究内容 |
1.4.4 研究方法 |
1.5 论文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市场失灵与公共定价 |
2.1.1 市场失灵理论 |
2.1.2 公共定价理论 |
2.2 污水处理行业技术经济特性 |
2.2.1 区域自然垄断性 |
2.2.2 投资规模大、投资回收期长 |
2.2.3 与宏观经济、国家政策的相关性 |
2.2.4 外部性 |
2.2.5 产品不直接面向客户 |
2.3 污水处理政府定价的必要性 |
2.4 污水处理费的性质 |
第三章 中国污水处理定价政策及存在的问题 |
3.1 中国污水处理发展历程 |
3.2 污水处理定价政策 |
3.3 污水处理定价存在的问题 |
3.3.1 污水处理价格水平达不到成本回收要求 |
3.3.2 污水处理定价方法不规范 |
3.3.3 价格政策还不完善 |
3.3.4 价格政策执行不到位 |
3.3.5 价格信息公开制度和意见反馈机制不完善 |
第四章 国外污水处理定价实践及借鉴 |
4.1 国外污水处理定价实践 |
4.1.1 美国 |
4.1.2 德国 |
4.1.3 英国 |
4.1.4 法国 |
4.1.5 加拿大 |
4.1.6 新加坡 |
4.1.7 日本 |
4.1.8 澳大利亚 |
4.2 国外污水处理定价比较 |
4.2.1 管理机构设置的比较 |
4.2.2 污水处理价格水平与结构 |
4.3 国外实践经验对中国的借鉴 |
4.3.1 完善宏观调控政策,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 |
4.3.2 科学合理的原则制定污水处理服务价格 |
4.3.3 建立有效的成本约束机制 |
4.3.4 健全立法,规范价格行为 |
4.3.5 采用行之有效的监管技术和工具 |
第五章 影响污水处理价格水平因素分析 |
5.1 定价的原则 |
5.1.1 资源配置高效原则 |
5.1.2 财务可持续和全成本收回原则 |
5.1.3 成本约束原则 |
5.1.4 综合考虑服务质量原则 |
5.1.5 及时调整的原则 |
5.2 影响污水处理成本因素 |
5.2.1 污水处理规模和工艺 |
5.2.2 污水处理投融资结构 |
5.2.3 污水处理企业的经营模式 |
5.2.4 污水处理进水和出水水质 |
5.2.5 生产资料的价格水平 |
5.2.6 报酬率和税收 |
5.3 污水处理供求状况 |
5.3.1 污水处理的需求状况 |
5.3.2 污水处理的供给状况 |
5.3.3 污水处理的供求平衡分析 |
5.3.4 污水处理供求关系对污水处理价格水平的影响 |
5.4 行业政策因素 |
5.4.1 市场开放政策 |
5.4.2 投融资政策 |
5.4.3 收费政策 |
5.4.4 特许经营政策 |
5.4.5 监管政策 |
第六章 污水处理定价方法及模型 |
6.1 污水处理定价方法的分类 |
6.1.1 成本型定价 |
6.1.2 激励型定价 |
6.1.3 差别型定价 |
6.2 污水处理定价方法比较分析 |
6.3 基于 DEA 技术的比较竞争定价模型构建 |
6.3.1 比较竞争理论和 DEA 技术 |
6.3.2 定价模型设计考虑因素 |
6.3.3 定价模型设计原则 |
6.3.4 定价模型构建 |
第七章 河南省污水处理定价实证分析 |
7.1 河南省污水处理现状及政策评价 |
7.1.1 河南省污水处理现状 |
7.1.2 河南省污水处理价格政策 |
7.1.3 河南省污水处理价格政策评价 |
7.2 豫北地区污水处理价格测算 |
7.2.1 各污水处理厂的基本情况 |
7.2.2 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成本及相对效率分析 |
7.2.3 污水处理厂的投资成本及相对效率分析 |
7.2.4 污水处理企业的价格测算 |
7.2.5 测算价格与执行价格比较 |
第八章 完善污水处理定价的政策建议 |
8.1 以流域为系统单位,以企业为主体,运用市场机制,治理水环境污染 |
8.2 引入区域比较竞争机制,以成本和效率为基础制定价格 |
8.3 建立成本监审制度 |
8.4 健全立法,规范定价行为 |
8.5 对低收入群体进行价格补贴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价格杠杆在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研究——以山西省太原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太原市外调黄河水面临的问题 |
1. 较低的地下水资源费致使自备水井关压滞后、外调水无法利用。 |
2. 外调水成本水价过高制约引黄水市场的形成。 |
3. 水质处理设施、配套管网滞后导致外调水供水能力闲置。 |
4. 管理、运行机制不畅进一步导致水市场难以形成, 外调水成本水价提高。 |
二、外调水水价影响因子函数的构建 |
1. 现状水价关系分析。 |
2. 适度提高自备水源地下水资源费标准的水价关系分析。 |
3. 价格杠杆充分发挥作用的水价关系分析。 |
三、多水源有效调控的对策分析 |
1. 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促使水源结构的调整, 开拓外调水市场。 |
2. 实行城市水务管理一体化, 促进区域水资源统一调度配置。 |
3. 加强供水企业的纵向一体化, 降低供水成本。 |
4. 创新投融资体制, 完善管网配套建设, 努力拓宽水市场。 |
四、结语 |
(9)济南市水务一体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存在问题及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2章 水务行业综述 |
2.1 水务概念 |
2.2 主要经济特性 |
2.2.1 自然垄断性 |
2.2.2 水务行业是资本高度密集的行业 |
2.2.3 不可替代性 |
2.2.4 一定程度上的“公益性” |
2.2.5 政府和社会舆论干预性 |
2.3 水务行业市场环境 |
2.3.1 水资源贫乏 |
2.3.2 城市化进程加快 |
2.3.3 行业体制落后 |
2.3.4 瓶颈问题 |
2.3.5 体制改革 |
第3章 水务管理模式的比较与选择 |
3.1 国外水务体制模式 |
3.1.1 公法体制模式——美国德国瑞典荷兰案例 |
3.1.2 政企伙伴模式—法国案例 |
3.1.3 私法体制模式——英国案例 |
3.2 国外水务企业治理模式比较 |
3.3 中国水务体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3.1 管理主体众多,资源优化配置严重受阻 |
3.3.2 投资主体单一,资金缺口问题日益突出 |
3.3.3 财政补贴沉重—水务环节效益苦乐不均 |
3.3.4 治理结构欠缺,公共利益缺乏制度保障 |
3.4 中国水务体制改革的历史阶段 |
3.5 中国水务体制改革的典型案例 |
3.5.1 环节分开模式——青岛案例 |
3.5.2 制水独立模式——三亚舟山宿迁案例 |
3.5.3 供排一体模式——深圳厦门长兴案例 |
3.6 国内水务体制改革模式分析 |
第4章 济南市水务体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4.1 现状 |
4.1.1 水务管理“多龙治水” |
4.1.2 供水企业“三家运作” |
4.1.3 水务企业效益不均衡 |
4.2 存在问题 |
4.3 济南水务体制改革的优势分析 |
4.4 济南水务体制改革的限制因素分析 |
第5章 济南构建水务一体化体制的方案 |
5.1 建立水务一体化管理的水行政部门 |
5.2 组建水务集团 |
5.2.1 水务集团产权关系方面 |
5.2.2 水务集团治理方面 |
5.2.3 水务集团运作机制方面 |
5.2.4 水务集团激励机制方面 |
5.3 结论与建议 |
5.3.1 结论 |
5.3.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10)关于水价体系构建研究 ——以石家庄市区水价确定和调整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的意义 |
1.3 国内外水价研究进展 |
1.3.1 国外水价研究进展 |
1.3.2 国内水价研究进展 |
1.4 论文研究的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
1.4.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2 论文研究的方法 |
1.4.3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章 水价理论基础—水资源价值论 |
2.1 水资源的概念 |
2.2 水资源的特征 |
2.2.1 循环性和稀缺性 |
2.2.2 随机性和流动性 |
2.2.3 开发的整体性和多功能性 |
2.2.4 区域性和垄断性 |
2.2.5 公共性和非公共性 |
2.3 水资源价值理论分析 |
2.3.1 劳动价值论 |
2.3.2 效用价值论 |
2.3.3 价值工程论 |
2.3.4 生态价值论 |
2.3.5 综合价值论 |
2.4 几种重要的水价模型评析 |
2.4.1 边际机会成本模型 |
2.4.2 影子价格模型 |
2.4.3 供求定价模型 |
2.4.4 模糊数学模型 |
第3章 水价的概念及水价制定的影响因素、原则和方法 |
3.1 几种相关水价的基本概念 |
3.1.1 生产水价 |
3.1.2 成本水价 |
3.1.3 目标水价 |
3.1.4 均衡水价 |
3.1.5 影子价格 |
3.2 水价实施的种类 |
3.2.1 基本水价 |
3.2.2 固定收费(包年制或包月制) |
3.2.3 单一计量水价 |
3.2.4 季节水价 |
3.2.5 两部制水价 |
3.2.6 递减水价 |
3.2.7 递增水价 |
3.3 影响水价制定的因素 |
3.3.1 自然因素 |
3.3.2 社会因素 |
3.3.3 经济因素 |
3.4 制定水价的原则 |
3.4.1 成本回收和合理利润原则 |
3.4.2 用户承受能力原则 |
3.4.3 高效配置原则 |
3.4.4 可持续性原则 |
3.5 全成本水价法 |
3.5.1 资源水价(水资源费) |
3.5.2 工程水价 |
3.5.3 环境水价 |
第4章 石家庄市区水价实证研究 |
4.1 市区基本概况 |
4.1.1 自然地理 |
4.1.2 社会经济 |
4.1.3 供水工程 |
4.2 水资源供需分析 |
4.2.1 需水量预测 |
4.2.2 可供水量预测 |
4.2.3 供需分析 |
4.3 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
4.3.1 水污染及水环境恶化 |
4.3.2 饮用水水质还需改善 |
4.3.3 管网设备陈旧影响企业产销水平提高 |
4.3.4 供水成本上升和水价偏低造成企业亏损 |
4.3.5 自备水源比重大,用水结构不合理 |
4.3.6 水管理体制不顺 |
4.4 石家庄市区水价实施情况 |
4.4.1 水价调整情况 |
4.4.2 自来水成本大幅度提高,依靠现行水价无法筹集到还本付息,建设及投资资金 |
4.5 石家庄市区全成本水价确定 |
4.5.1 合理水资源费的确定 |
4.5.2 合理工程水价的确定 |
4.5.3 合理环境水价的确定 |
4.6 石家庄市区水价调整规划 |
4.6.1 水价调整方案 |
4.6.2 用户承受能力分析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四、太原市现行供水价格中不协调因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北方农村地区清洁取暖的财政补贴政策研究[D]. 张志麒.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2019(01)
- [2]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易地交易价格体系研究 ——以山西省为例[D]. 付晓亚. 山西财经大学, 2019(11)
- [3]阶梯水价政策对我国城市居民用水需求影响[D]. 房开宏. 南京大学, 2016(05)
- [4]太原市商品住宅价格影响因素分析[D]. 牛立群. 山西财经大学, 2016(01)
- [5]城市绿色用水管理方法研究[D]. 张洪雷. 天津大学, 2017(05)
- [6]太原市住宅类房地产预期评估研究[D]. 杨卓. 山西财经大学, 2012(12)
- [7]城镇污水处理定价研究[D]. 马乃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07)
- [8]价格杠杆在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研究——以山西省太原市为例[J]. 韩淑芬. 经济师, 2010(06)
- [9]济南市水务一体化管理研究[D]. 王蕾. 山东大学, 2009(04)
- [10]关于水价体系构建研究 ——以石家庄市区水价确定和调整为例[D]. 李斯佩. 石家庄经济学院, 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