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藏医诊断学中的望诊简述(论文文献综述)
宋宁[1](2021)在《藏、壮、回医典籍文献中糖尿病理论与方药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尤其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多种并发症,已成为患者致盲、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给社会带来巨大经济负担,寻求根治有效的防治方法一直是医学研究的热点。藏、壮、回等少数民族医学对糖尿病的防治历史悠久、认识独特、诊疗方法神奇、验秘单方众多,具有简、便、验、廉等特色与优势。藏医的《四部医典》、壮医的《中国壮医学》、回医的《回回药方》等经典文献均对糖尿病有丰富而精辟的记载,并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经验。但这些记载较为零散,缺乏对病因、病机等理论认识的系统总结和阐述,大量的方药也未得到深入的挖掘整理,甚则部分古文献已损毁或佚失,而现有研究偏重民族医部分方剂的临床疗效、治疗机制,以及民族降糖药物的成分、药理等现代研究,鲜有对少数民族糖尿病经典文献的研究,未见有对少数民族医药典籍的糖尿病理论认识、常用方剂和治疗药物及其特点和临床应用规律的系统整理和探讨。因此,系统挖掘整理藏、壮、回等少数民族医学典籍中的糖尿病内容,总结理论认识,凝炼前人防治经验,搜集整理其记载的防治糖尿病的方剂、药物,建立藏、壮、回医典籍文献防治糖尿病方剂数据库和药物数据库,形成体系,对于糖尿病理论的总结提升以及临床实践指导意义重大,为学者查阅及深入研究提供文献数据,以便从典籍中找到启发,丰富和提升藏、壮、回医有关糖尿病的认识,为临床和科研提供借鉴和指导,为进一步筛选糖尿病有效单复方及开发糖尿病民族药新药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从医史文献角度,采用文献研究方法,结合内容分析法、访谈法和实地调研开展研究。以糖尿病作为切入点,从藏、壮、回少数民族医学的糖尿病典籍文献入手,全面搜集整理藏医、壮医、回医有关糖尿病的典籍文献,建立理论及方药数据库,梳理和总结典籍文献中糖尿病的理论认识及辨治思路,发掘经典文献中防治糖尿病的诊疗技法、常用方剂和药物、防治经验及其规律,包括病名、病因、病机、诊断、治则、治法、方药及其应用规律,着重原文的搜集整理,从历史源头研究少数民族医药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防治经验。具体方法为:1.查阅国家图书馆、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西藏藏医药大学图书馆、广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北京回民医院图书资料室等各地实体图书馆;查阅超星数字图书馆、读秀、中国基本古籍库、中国数字方志库等电子图书馆,全面搜集藏医、壮医、回医典籍文献,通读全文,查找其中有关糖尿病的记载、相关方剂、药物,建立数据库。纳入搜查的文献类型主要包括古代经典着作、近代现代专着、论着、综合性医书、方书、专书、本草、教科书、医案、医论、医话等。尤其是重点研读藏、壮、回医古代经典着作,从历史源头研究少数民族医药典籍对糖尿病的认识和经验。2.提取相关记载内容,按病名、病因、病机、辨证、诊断、治则、治法、疗法、应用、预防调摄等字段进行系统整理、归档,应用软件Microsoft Excel/Word2016分别建立藏、壮、回医防治糖尿病文献数据库。3.系统学习藏医、壮医、回医的发展历史、理-法-方-药体系,精读《四部医典》、《中国壮医学》、《回回药方》等经典文献,熟悉藏、壮、回医学体系,为进一步分析研究奠定基础。4.基于藏、壮、回医糖尿病文献数据库,归纳、总结、挖掘、提炼各少数民族医学对糖尿病的病因病机等理论认识、诊断治疗思路及特点。对于《四部医典》、《回回药方》、《饮膳正要》等典籍,通过反复研读、多版本比对分析、比对期刊文献、专家咨询等方法,尽可能使研究结果忠于原意。5.搜集整理藏、壮、回医典籍记载的防治糖尿病方剂,按方名、出处、组成、功效主治、制作用法、用量等字段进行整理、归类,应用软件Microsoft Excel 2016建立藏、壮、回医药防治糖尿病方剂数据库;应用软件Microsoft Excel2016对藏、壮、回医方剂的药物频数、组方规律和用药特点等进行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6.搜集整理藏、壮、回医典籍记载的具有防治糖尿病作用的药物,按出处、学名、中文译名、所属科名、所属属名、糖尿病药用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等字段进行整理、归类,应用软件Microsoft Excel 2016建立藏、壮、回医防治糖尿病药物数据库;应用软件Microsoft Excel 2016对藏、壮、回医防治糖尿病药物的科属、来源、糖尿病药用部位、性味、功效等进行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总结其特点和规律。7.形成清晰的藏医、壮医、回医典籍文献对糖尿病的认识和诊疗体系。[结果]1.搜集到藏医、壮医、回医典籍文献近200种,通读全文,将记载有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典籍共计140种(藏医30种、壮医77种、回医33种)纳入研究对象。2.从糖尿病病名、病因、病机、辨证、诊断、诊法、治则、治法、疗法、应用、预防调摄等方面,系统梳理了藏、壮、回医典籍文献,形成了清晰的藏医、壮医、回医典籍对糖尿病的理论认识及诊疗体系。3.归纳、总结、挖掘、凝炼藏医、壮医、回医典籍对糖尿病的病因病机等理论认识、诊断治疗思路及特点。4.搜集整理藏、壮、回医典籍记载的防治糖尿病方剂共计215首(藏医36首、壮医121首、回医58首);按方名、出处、组成、功效主治、制作用法、用量字段进行整理,建立3个方剂数据库;应用软件Microsoft Excel 2016统计分析了藏医、壮医、回医方剂的组方规律和用药特点。5.搜集整理藏、壮、回医典籍记载的具有防治糖尿病作用的药物共计123种(藏药22种、壮药61种、回药40种);按出处、学名、中文译名、所属科名、所属属名、糖尿病药用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字段进行整理,建立3个药物数据库;应用软件Microsoft Excel 2016统计分析了藏医、壮医、回医药物的科属、来源、药用部位、性味、功效等方面的特点和规律。[结论]藏、壮、回民族医药典籍是祖国医药宝库的珍宝,记载着历代先民在与糖尿病作顽强斗争的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有效方药,对糖尿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均有精辟论述,为民族地区群众的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文献浩瀚,相关记载较零散,缺乏对病因、病机等理论认识的系统总结和阐述,大量的方药也未得到深入的挖掘整理,理论记载较少,方药记载较多,部分古文献已损毁或佚失,未能得到及时系统的挖掘整理。本研究搜集到藏医、壮医、回医有关糖尿病的典籍共140种;提取相关记载内容,建立藏、壮、回医防治糖尿病文献数据库;归纳提炼藏、壮、回医典籍对糖尿病的病因病机等理论认识、诊断治疗思路及特点;搜集整理藏、壮、回医典籍记载的糖尿病方剂215首,建立3个方剂数据库,统计分析组方规律和用药特点;搜集整理藏、壮、回医典籍记载的具有防治糖尿病作用的药物123种,建立3个药物数据库,统计分析药物的科属、来源、药用部位、性味、功效等方面的特点和规律;形成了清晰的藏医、壮医、回医典籍对糖尿病的理论认识及诊疗体系。研究成果为学者查阅及深入研究提供大量的文献数据。但本研究在浩瀚的藏医、壮医、回医历代典籍文献中搜集零散的糖尿病记载,涉及民族较多,文献量很大,后期研究分析又基于对藏医、壮医、回医三大医学体系的总体把握和理解,从调研、文献搜集,到整理、考证、提炼、统计分析等,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加之水平有限,因此研究过程困难重重,错漏在所难免,期待后继更深入的研究。
杜春慧[2](2020)在《中医舌质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医根据“四诊”检查、判断人体气血、阴阳的生理与病理状态。中医“四诊”分为望、闻、问、切,舌诊作为望诊重要部分,是中医诊病的重要依据。舌质作为舌诊的重要内容,其本身反映人体的阴阳虚实情况,传统舌质由中医医师通过肉眼观察并依据诊疗经验作出诊断意见。医生诊疗技能水平及外界环境条件会直接影响诊断结果,使得舌质存在客观化不足,可重复性低等问题。本文从中医舌质的角度出发,引入图像处理技术,实现舌质图像定性、定量研究,主要包括舌质裂纹舌识别、齿痕舌识别、质色识别三部分核心内容,并使用C#进行服务端开发,使用WPF实现中医舌质诊疗推荐系统平台。论文工作内容如下:1.采用基于快速区域卷积神经网络(Faster Region 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R-CNN,Faster R-CNN)方法识别裂纹舌,针对舌象数据样本不足,采用数据增强方法对数据集做扩充处理,使用LabelImg标注工具处理裂纹舌数据集,通过构建网络特征提取器提取目标裂纹特征,构建区域建议网络生成裂纹区域建议框,通过区域建议框的分类与回归识别裂纹舌。通过ZFNet,VGG16和ResNet101网络提取器及区域建议网络进行实验,识别准确率分别达69.61%,77.40%和74.58%。2.采用卷积神经网络和多实例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开展齿痕舌识别,首先采用二维伽马函数对舌象数据样本作亮度矫正,使用颜色衰减和凸包检测生成疑似齿痕区域,然后将疑似齿痕区域输入至卷积神经网络中提取齿痕特征,最后通过多实例分类器进行齿痕舌识别。通过在ZFNet,Mi-SVM+ZFNet,LMMK+ZFNet,LSK+ZFNet,VGG16,Mi-SVM+VGG16,LMMK+VGG16,LSK+VGG16模型上进行对比实验,识别准确率分别为62.52%,65.46%,64.58%,68.70%,69.81%、73.53%,70.21%和76.30%。3.采用基于改进的同态滤波进行舌体质色识别中的光照预处理,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分离舌质与舌苔并提取质色特征,在RGB,HSV,Lab颜色空间模型中,通过KNN,SVM,CNN,Bayes进行质色识别,平均识别准确率达57.84%,81.36%,67.37%和65.26%。4.采用Visual Studio开发工具和MySQL数据库设计并实现中医舌质诊疗推荐平台,完成舌象信息录入、舌象特征标记及中医治疗方案的推荐功能,可以实现通过舌质特征为患者推荐中医诊疗方案。
刘永霞[3](2018)在《自动化尿液分析仪颜色和浊度的检验性能验证及服用三黄片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尿液外观在中医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在临床疾病的诊治中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中医在医学界的重新兴起,尿液的检测研究显得十分重要。传统中医只依靠肉眼观察等手段对尿液进行简单分析,对临床诊治所提供的参考价值有限。尿液的物理性质(颜色、浊度、泡沫、沉淀物、漂浮物、气味)在中医诊病中有着重要的参考指导意义,但传统手段对尿液物理性质的认识以及分类有限,如果能加以现代化手段,联合人工肉眼等方法对尿液进行分析,势必会对中医以及整个医学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通过研究仪器法自动化分析检测尿液标本外观中的颜色和浊度,联合人工肉眼法观察尿液标本外观中的尿液颜色和浊度,进行仪器的性能评价,考察自动化分析在中医检测方面的准确度;同时,从医学检验的角度,为中医诊治提供其所需的尿液外观中颜色和浊度指标的检测结果,从而客观、准确、快速地向临床医生提供尿液外观中颜色和浊度的检验结果,为中医尿诊提供客观而准确的实验依据;此外,本论文通过实验研究,观察服用中成药三黄片后对受试者尿液外观(颜色和浊度)的影响情况,为后续研究药物对尿液变化的影响,以及通过尿液对患者服用药物的种类等进行大致分析打下基础,进而可以为研究药物和尿液的关系提供借鉴,从而为中医诊治提供重要的辅助检验指标,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监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首先对尿液物理性质与中、藏等医学的关系进行文献整理分析;然后应用迈瑞AU-5800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器对尿液进行自动化检测并对尿液颜色和浊度等进行评价,实验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SOP)进行;其次,以肝肾功能正常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其服用中成药三黄片前后尿液标本外观中颜色和浊度的变化,并进行重复试验观察尿液变化的可靠性,最后对服用中成药三黄片后尿液的变化进行分析,从而得到中成药三黄片对尿液影响的结果。结果:1.在尿液标本外观检验上,仪器自动化分析法具有检测速度快,颜色判断上更客观的优势,但在浊度判断上,确实需要加入人工复核,以便为临床和患者提供更为准确的检验报告。仪器法自动化分析尿液外观,能够客观区分不同等级的变化,减少人为差异。2.在药物对尿液外观影响的实验中,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可知,8位志愿者在服用三黄片后,其中一人最后一天因事未参加实验研究,其余7位志愿者的晨尿颜色均在第二天就开始变深,并且肉眼观察黄中带亮绿色,但是浊度变化不大,停药2天时均恢复到用药前水平。其中第3位志愿者,第6天的晨尿外观为清澈,这可能与之饮水量和运动等有关,另外第6位志愿者,除了第1天的尿为微浑外,之后每天的晨尿浊度结果均显示清澈,这可能与该志愿者的饮食饮水等发生轻微改变有关。结论:疾病可使尿液外观产生变化,观察尿液外观可以对中医诊断进行辅助,为进一步了解疾病性质,特别是对中医诊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用全自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对尿液外观进行自动化检测,可以客观区分不同等级的尿液颜色,,减少人工肉眼观察的主观差异,可以为临床上中医尿诊提供更加客观准确的诊断治疗监测指标。全自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仪器法自动化检测尿液外观即颜色和浊度性能验证合格。中成药三黄片的体外干扰实验和体内干扰实验证实了三黄片药物在体外干扰实验中对标本的颜色和浊度均可产生干扰影响,在体内干扰实验中,三黄片主要影响尿液外观中的颜色这一指标。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将现代医学临床检验指标应用到传统医学如中医、藏医、蒙医等医学中,利用临床检验指标客观化、量化,以及仪器法方便快速等特点,为进一步研究中医证候与临床尿液标本外观即颜色和浊度的联系打下基础,以期为中医证候提供客观化的临床尿液标本检验依据,为临床工作中中医辨证施治更好地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该研究也为通过尿液对患者服用药物进行分析打下基础,从而为现代科学促进中医诊断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
马得汶[4](2017)在《西北民族地区医疗过程中的疾病与文化 ——基于西宁市田野调查的医学人类学研究》文中提出论文以西宁市两家三甲医院为田野调查点,对文化在医疗过程中的参与和作用进行了研究。生物医学作为科学发展的产物,将疾病治疗视为生理性病变的诊疗过程。民族学、人类学研究关注文化与疾病治疗的关系。在不同地区、各种不同的地方性文化中,患者对疾病治疗的感受和经历,通常都存在几个基本环节,其中包括患者自己对疾病的认知、择医、医院和医生提供的治疗、患者及家属寻求的其他治疗办法、治疗物(医学药品和非医学药品)的文化属性、医生与患者的关系及患者对疾痛的感受和叙事等。这些事项都是理解疾病与治疗的重要方面。生物医学及相关研究较少从患者医疗实践角度进行关注,而民族学、人类学对文化与疾病治疗的研究,却可以在此研究领域精耕细作,推进相关学科整体发展。本论文研究是在生物医学忽视医疗与文化关系的背景下,立足民族学人类学的理论方法而实施的科学探索。生物医学提供当前医疗的主流思路和方法,患者自身在医疗过程中的能动性、民族文化传承及宗教民俗与疾病治疗的关系,都很容易被掩蔽在受生物医学训练的、医生主导的诊疗环境中。突出患者在医疗过程中的能动作用,揭示其文化传统在疾病治疗、健康维护中的参与和价值,有助于人们对疾病治疗与文化的关系形成一个整体的、更加客观的认识。跨学科、跨文化的理论视角,是研究的基本方法所在。论文使用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利用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医学等学科的理论视角,重点从医学人类学角度出发,讨论了在地方性环境中,文化在医疗过程中的参与和作用。在西宁市三甲医院展开的田野调查使用了开放式、半结构式和结构式访谈,通过调查者与患者、医生的面对面沟通,在医疗过程环境中获取一手资料作为研究基础。同时,通过临床观察、参与观察方法,对患者和医生的治疗实践进行记录。研究中使用调查问卷,了解被调查群体的整体情况。对于一些多发性慢性疾病的研究,还使用了“患者主位评估”等方法。医患话语分析也是研究中使用较多的方法。患者的话语是其心理和地方性文化最生动的反映。民族学人类学的个案分析方法也在研究中得到了充分运用。在进入田野前,笔者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学习阅读,为医院调查做准备。进入医疗机构后,首先是实地观察,熟悉调查环境。接着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访谈。调查前期,笔者对多民族患者、两家医院的医生进行开放式访谈,从患者和医生的话语中扑捉他们关注的事项,了解患者、医生的文化和治疗行为。这样,患者和医生的医疗实践中一些值得研究关注的事项就会逐渐清晰地浮现出来,如门诊环境中甲状腺疾病患者的疾病认知,藏族患者的择医,回族、撒拉族患者的医疗实践与宗教文化的联系,医患双方在医疗场域对各自需求的强调等等。通过门诊与临床观察、医患话语了解到这些事项后,接下来的研究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和结构式访谈在医患群体中对这些事项进行了专题研究,从而更为高效和精准地收集案例资料。同时,在医生、患者群体中展开医患需求问卷调查,在藏族、回族、撒拉族患者中进行疾病治疗与民族文化调查。这些工作完成后,通过对案例进行分类整理和综合分析,最后形成对地方性文化与疾病治疗的整体性认识。论文作为田野调查的成果,是一部关于西北民族地区的医疗民族志。文化和疾病治疗及健康维护关系密切是论文的基本观点,重视文化在疾病治疗和健康维护中的作用是论文的基本主张。论文各章节通过对患者自己对疾病的认知、择医、医院和医生提供的治疗、患者及家属寻求的其他治疗办法、治疗物(医学药品和非医学药品)的文化属性、医生与患者的关系、患者对疾痛的感受和叙事等事项的具体研究,将人们对文化与疾病治疗关系的认识从感性层面上升到了理论层面——即能够使用民族学、人类学视角的医疗过程这一理论框架去全面系统地理解和阐释这一问题。研究成果是在医疗和健康领域对文化的作用和价值的新的审视。同时,在研究过程中,还针对患者需求、藏族患者择医、医患相互理解等问题发表了系列阶段性研究成果。对于医学人类学研究而言,论文的学术贡献及其启示意义在于:医疗过程中有医生主导的一面,也有患者能动的一面。研究强调患者主位视角的医疗实践,有助于人们更为深刻地理解医疗和健康,为全社会在医疗卫生事业中挖掘文化、重视文化、运用文化提供铺垫作用;对高血压、甲状腺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者主位视角研究,有助于医疗界和医生重视社会生活、心理因素对疾病诱发的作用,可以为患者和医生提供治疗参考;从供求对接障碍审视当前的医患关系紧张状态,是一个较为独特的视角,相关分析可以加深我们对医患关系一般性的认识。对藏族、回族、撒拉族民族文化对医患关系影响的分析是对医患关系研究领域的拓展,为认识民族地区医患关系的特殊性提供了启示。研究指出,文化调适是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疾痛叙事部分,研究不但记录患者对疾病的感受和表述,更注重医学人类学所一贯秉承的关怀和道德立意,为人类心灵提供文化滋养;研究突出患者主位视角,患者的治疗经历和疾病认知,就是从医疗角度对当地民族宗教文化的生动反映,因而对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研究和地方性医疗文化研究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研究推动了医学人类学视角的医患关系研究,对民生、政策调整都是一个详实的参考。论文第一章是对田野点的描述。内容包括医院社区的定义,两家医院的生态和运作,医院社区中医患群体的认知与心理特点。第二章考察了疾病认知环节中的社会文化因素。患者自身对疾病的认知是民族学人类学视角的医疗过程的起始阶段。本章在简要回顾了西医、中医、民族医学疾病认知的基础上,指出患者主位疾病认知也是疾病认知的一个重要方面,接着结合甲状腺疾病,从社会生活、心理因素探讨了患者主位视角的疾病认知。第三章关注择医环节中文化因素。本章考察了民族文化对藏族患者择医的影响。很多藏族患者或其家属请活佛、阿克打卦,将活佛建议视为择医的重要依据。打卦择医的患者们在医院治疗期间的表现也会存在差异,这一部分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地分析。第四章、第五章探讨治疗环节中的文化因素。这两章分析了民族文化对疾病治疗的影响。第四章藏族文化对疾病治疗影响的研究因为是在藏族医疗文化氛围浓厚的Y藏医院做调查,所以分为医生的行为和患者的行为两部分。患者的行为又分为医生的治疗和患者在民族宗教文化中寻求治疗两个方面。藏药加持突出体现出了治疗物的文化属性。藏族文化对医患关系的影响也十分明显。第五章是从民族宗教文化视角对回族、撒拉族患者治疗实践的考察。回族、撒拉族患者普遍认为疾病和健康与宗教文化密切相关。患者采取的治疗方式是多元的,既有医学领域的寻医问药,也有民族文化领域的做都哇、吹都哇、举乜贴等,但是这些治疗实践都是行赛拜布,最终疾病能不能治愈,在患者看来都是真主的前定。回族、撒拉族患者强调举意的重要性,认为在治疗过程中不能因为病痛忘记真主,也不能将治愈归功于医生从而举伴真主。第六章是对医疗过程中的医患关系环节的探析。本章通过对多民族患者的访谈与观察,秉承马林诺夫斯基文化人类学研究对“需求”关注,分析了患者和医生需求的层次性和多元性,进而提出医患关系是医患双方基于供求形成的相互关系状态。这种双向供求关系在技术层面、心理层面、经济层面、沟通层面、角色层面、道德层面、管理服务层面都可能出现对接障碍,从而影响到医患关系和谐。和谐的医患关系离不开文化的调适作用和医患双方的相互理解。第七章是从疾痛叙事中探寻患者的内心世界和文化关怀的可能性。在回族、汉族、藏族等多民族疾痛叙事语境下,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共性问题:一是疾病是患者人生经历的一部分,通常都意味着一种苦痛,这是疾病的本质;二是身心是一个整体,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疾病治疗和健康十分重要,负面的思想以及强烈的贪欲追求也是制约疾病康复的重要因素;三是道德也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维护身心健康的一味药,医疗场域中因为患者及家属处于苦痛之中,所以道德认同是一种普遍共识。最后,论文从文化与疾病的密切关系、医患关系中文化的调适作用、传统医学理念的时代价值三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总结。经过研究提出:首先,多元医疗是不容忽视的社会现实,对于多元医疗的理解,我们以往是从多种医疗方式并存的角度出发的。然而,从具体患者的疾病治疗经历这一视角中,同样也可以形成多元医疗。其次,民族宗教文化对患者心理和行动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例如藏族患者和回族、撒拉族患者对疾病的理解、择医、治疗等都存在巨大的差异。再次,医生和患者的需求不能机械套用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论文对此进行了更为具体的研究。医患双向供求关系中存在的对接障碍是分析和理解医患关系的较新视角,文化对这种对接障碍起着重要的调适作用。总之,论文研究说明:文化积极参与医疗过程,人的身心是一个整体,文化对疾病治疗和身心健康的作用应该受到应有的重视。医学离不开文化,离不开人文关怀。疾病治疗不仅是一个生理性过程,也是一个文化参与过程。论文研究正是从患者医疗实践中,揭示了一个与生物医学完全不同的医疗面貌,由此推动医疗和健康事业从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进行更好地转变。
杨明明,段学光,寿好长[5](2016)在《尿液外观在中医诊断中的作用》文中提出探讨尿液外观在中医诊断中的作用,认为疾病可使尿液外观产生变化,观察外观可辅助中医诊断,可以了解疾病的性质,特别是对于中医诊断有着重要的作用。
拉巴次仁,仁增,达娃扎巴,春花[6](2016)在《藏医脉象数据采集的基础研究——藏医脉象信息采集位点的确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藏医脉诊有上千年的实践历史,她不同于中医等其他传统医学的脉诊方法,是藏医学独具特色的诊断手法,也是藏医学诊断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脉象数据的采集、脉象数据的处理及分析成了研究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入口。根据脉象信息揭示人体的生命状态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在富足的大数据和分布式计算技术十分成熟的今天,藏医脉诊的现代研究将实现新的突破。在此,我们根据藏医脉诊理论和临床医师的实践方法确定了藏医脉诊的现代解剖学触诊位置。
仁青东主,洛桑东智,波毛措,尕藏多吉,仁增多杰[7](2015)在《藏医热病证候诊断量表研究初探》文中研究表明将藏医热病作为诊断量表研究的切入点,编制一套含有热病症状、体征、尿诊、脉象等四方面信息的综合诊断评分量表体系。通过该体系对热病的病理程度进行分级,并评价药物的临床疗效,提高诊断准确率,同时使热病证候客观化,规范化,科学化,对藏医热病临床研究有开创性及探索性意义。
谢云[8](2015)在《中国古代传统医学中的教育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教育技术的发展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进步的。每当探讨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时,常常都要回溯至数千年之前;但论及教育技术发展历程时,却只能找到清末民初以后的历史。笔者认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得以赓续至今,应当存在一些技术形式与手段曾经对这种文化传承起过促进作用。因此,本研究希望通过对古今中外的科学文化知识及其相关传播史料的梳理,并进行重点概括、系统分析,以期初步确立“古代教育技术史”的内涵。考虑到研究的可操作性,以及研究论证充分深入的可能,本研究将以中国古代传统医学的传承为主要研究对象,希望从中归纳总结出古代教育技术手段存在的具体形式,对古代医学知识技能的传承所起过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对古代教育技术研究范式及策略进行尝试、探索,以期对其他各科学领域的相关研究能有方法论上的借鉴。本研究主要采用的是文献分析法,对中国古代传统医学各领域知识及其传承形式、传承过程等资料进行详细整理。其次是历史分析法,对各种史料的梳理将结合当时历史背景来展开,尽可能客观地还原史料的真实情形。再则是案例研究法,希望通过对古代传统医学领域的研究,探索出古代教育技术研究的方法策略。此外,研究还辅以一定的数学统计手段,希望通过对某些特定主题的史料作一个量的统计,以期能更真实地揭示某些历史发展规律。论文首先介绍了本研究的思路,主要是对研究背景、研究方法、核心概念、研究价值以及研究现状的描述。其次是阐述了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即教育技术史的研究范式。文章通过对科学技术史与教育技术史关系的梳理,参照史学研究的常规思路,提出了古代医学教育技术史的研究范式。然后依次对医学教育技术的研究基础,即古代医学教育形式及医学教育技术形态的介绍;对古代医学中常见的媒体技术形态:图形与模型进行概括,研究中依照传统医学学科体系对古代医学中的图形与模型进行了全面整理,并从传播角度对其技术特征进行了分析;对古代医学中的智能技术,即学习方法进行了概括,主要形式为诗歌和动作套路;对少数民族医学中的典型范例:藏医曼唐和蒙医铜人做了详细分析;针对我国古代医学在国外产生过重要影响的部分技术形式进行介绍,主要有日本、韩国、古代波斯及其他欧洲地区等。最后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两个结论:一是古代传统医学传承中确实存在教育技术;二是对古代传统医学教育技术发展的脉络进行了初步界定。
仁增多杰,才让南加,仁青东主[9](2014)在《《月王药诊》中尿诊理论体系探讨》文中研究说明藏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枝奇葩,藏医尿诊是一种通过观察尿液诊断疾病的技术,是藏医望诊的重要内容。作为藏医学经典着作之一的《月王药诊》中记载的尿诊法运用整体恒动的辨证观,重视整体和局部的辨证统一,以三因学说和五源学说为基础,以五官诊察尿液五境为主要手段,具有全面、动态、感观、直观、简便、安全的特点,为后世尿诊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10](2013)在《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文中认为
二、藏医诊断学中的望诊简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藏医诊断学中的望诊简述(论文提纲范文)
(1)藏、壮、回医典籍文献中糖尿病理论与方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导论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藏医论治糖尿病 |
一、藏医糖尿病源流考证 |
二、藏医对糖尿病病名的认识 |
三、藏医对糖尿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四、藏医对糖尿病诊断的认识 |
五、藏医防治糖尿病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壮医论治糖尿病 |
一、壮医糖尿病源流考证 |
二、壮医对糖尿病病名的认识 |
三、壮医对糖尿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四、壮医对糖尿病诊断的认识 |
五、壮医对糖尿病治则的认识 |
六、壮医辨治糖尿病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回医论治糖尿病 |
一、回医糖尿病探源溯流 |
二、回医对糖尿病病名的认识 |
三、回医对糖尿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四、回医防治糖尿病 |
参考文献 |
综述部分小结 |
第二部分 藏医、壮医和回医典籍中糖尿病理论的梳理与方药挖掘 |
第一章 藏医糖尿病理论的梳理与方药挖掘 |
第一节 目的 |
第二节 材料 |
一、藏医经典着作 |
二、藏医其他着作 |
第三节 方法 |
一、研究方法 |
二、典籍文献入选标准 |
三、统计分析 |
第四节 结果 |
一、藏族医学分布 |
二、藏族糖尿病患病率 |
三、藏医对糖尿病病名的认识 |
四、藏医对糖尿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五、藏医对糖尿病诊断的认识 |
六、藏医对糖尿病的特色诊断技法 |
七、藏医对糖尿病治则的认识 |
八、藏医对糖尿病的防治思路及用药特点 |
九、藏医糖尿病特色治疗方法 |
十、藏医对糖尿病组方原则的认识 |
十一、藏医防治糖尿病常用方剂 |
十二、藏医防治糖尿病常用药物 |
十三、藏医对糖尿病的预防调摄 |
第五节 讨论 |
第六节 结论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壮医糖尿病理论的梳理与方药挖掘 |
第一节 目的 |
第二节 材料 |
一、壮医经典着作 |
二、壮医其他着作 |
第三节 方法 |
一、研究方法 |
二、典籍文献入选标准 |
三、统计分析 |
第四节 结果 |
一、壮族医学分布 |
二、壮族地区地理气候特点 |
三、壮族糖尿病患病率 |
四、壮族地区糖尿病历史发展脉络 |
五、壮医对糖尿病病名的认识 |
六、壮医对糖尿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七、壮医对糖尿病诊断的认识 |
八、壮医对糖尿病的特色诊断技法 |
九、壮医对糖尿病治则的认识 |
十、壮医对糖尿病的防治思路及用药特点 |
十一、壮医糖尿病的特色治疗方法 |
十二、壮医对糖尿病组方原则的认识 |
十三、壮医防治糖尿病常用方剂 |
十四、壮医防治糖尿病常用药物 |
十五、壮医对糖尿病的预防调摄 |
第五节 讨论 |
第六节 结论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回医糖尿病理论的梳理与方药挖掘 |
第一节 目的 |
第二节 材料 |
一、回医经典着作 |
二、回医其他着作 |
第三节 方法 |
一、研究方法 |
二、典籍文献入选标准 |
三、统计分析 |
第四节 结果 |
一、回族医学分布 |
二、回族糖尿病患病率 |
三、回医对糖尿病病名的认识 |
四、回医对糖尿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五、回医对糖尿病诊断的认识 |
六、回医对糖尿病治则的认识 |
七、回医对糖尿病的防治思路及用药特点 |
八、回医糖尿病特色治疗方法 |
九、回医对糖尿病组方原则的认识 |
十、回医防治糖尿病常用方剂 |
十一、回医防治糖尿病常用药物 |
十二、回医对糖尿病的预防调摄 |
第五节 讨论 |
第六节 结论 |
本章参考文献 |
结语与展望 |
附录 |
附录1 藏医部分糖尿病经典文献原文 |
附录2 壮医部分糖尿病经典文献原文 |
附录3 回医部分糖尿病经典文献原文 |
附录4 藏医防治糖尿病方剂 |
附录5 壮医防治糖尿病方剂 |
附录6 回医防治糖尿病方剂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2)中医舌质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裂纹舌识别研究进展 |
1.2.2 齿痕舌识别研究进展 |
1.2.3 质色识别研究进展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相关原理与技术 |
2.1 中医舌诊相关原理 |
2.2 图像识别相关理论 |
2.2.1 图像预处理 |
2.2.2 图像分割 |
2.2.3 图像特征提取 |
2.3 图像分类 |
2.3.1 人工神经网络 |
2.3.2 支持向量机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Faster R-CNN的裂纹舌识别研究 |
3.1 目标检测识别 |
3.2 裂纹舌检测网络 |
3.2.1 特征提取网络结构 |
3.2.2 区域建议网络的基本原理 |
3.2.3 位置回归与分类 |
3.3 实验设置 |
3.3.1 舌数据集描述 |
3.3.2 实验结果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伽马亮度校正和多实例学习的齿痕舌识别研究 |
4.1 颜色空间模型 |
4.1.1 RGB颜色模型 |
4.1.2 HSV颜色模型 |
4.1.3 CIELab颜色模型 |
4.2 舌象数据增强 |
4.2.1 颜色直方图均衡化 |
4.2.2 二维伽马函数的亮度矫正 |
4.3 齿痕舌识别 |
4.3.1 齿痕舌数据采集 |
4.3.2 疑似齿痕区域提取 |
4.3.3 齿痕区域特征提取 |
4.3.4 齿痕舌分类识别 |
4.4 实验设置 |
4.4.1 实验环境 |
4.4.2 实验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同态滤波和模糊C均值聚类的质色识别研究 |
5.1 舌象收集 |
5.2 基于同态滤波的光照预处理方法 |
5.3 基于聚类的质色特征提取 |
5.3.1 C均值聚类 |
5.3.2 模糊C均值聚类 |
5.3.3 质色特征提取 |
5.4 实验结果 |
5.4.1 实验环境 |
5.4.2 质色分类对比算法 |
5.4.3 实验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中医舌质诊疗推荐平台设计与实现 |
6.1 需求分析 |
6.1.1 业务流程 |
6.1.2 系统用例 |
6.1.3 系统总体功能 |
6.2 概要设计 |
6.2.1 系统部署 |
6.2.2 系统体系结构 |
6.3 数据库设计 |
6.3.1 数据库选择 |
6.3.2 数据库结构 |
6.4 系统实现 |
6.4.1 开发环境及开发工具 |
6.4.2 功能实现及测试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束语 |
7.1 全文总结 |
7.2 后续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3)自动化尿液分析仪颜色和浊度的检验性能验证及服用三黄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文献综述一: 中医检验研究进展 |
1 中医检验概述 |
2 中医检验诊断实际临床应用 |
3 中医检验科技创新 |
4 中医检验标准化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尿液外观检验在祖国传统医学中的应用及应用前景分析 |
1 中医尿检及相关概念、术语 |
2 现代尿液检验范畴 |
3 传统中医尿检方法和现代中医尿检方法学介绍 |
4 中医尿检的临床应用 |
5 中国传统医学的中医诊尿 |
6 尿诊在民族医学中的应用 |
7 尿诊的特点及优势 |
8 尿液标本仪器法自动化分析的优势 |
9 尿液外观自动化分析技术应用前景分析 |
10 尿液自动化分析在未来中医诊治方面的应用展望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尿液自动化分析仪颜色和浊度测定的性能验证 |
材料与方法 |
1 实验仪器和实验材料 |
2 尿液检验方法 |
3 检验程序 |
4 试验标本的配置 |
5 实验研究 |
结果 |
1 准确性及日内、日间重复性测定结果 |
2 仪器间比对实验结果 |
3 携带污染率实验结果 |
4 仪器法与人工法比较分析结果 |
5 标本颜色和浊度稳定性检测结果 |
6 异常患者标本肉眼观察与自动化分析比较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二: 中成药口服药黄连素对尿液颜色和浊度的影响 |
材料和方法 |
1 实验仪器和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案 |
结果 |
1 三黄片体外干扰实验结果 |
2 服用三黄片后对尿液颜色和浊度的影响分析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问题和展望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4)西北民族地区医疗过程中的疾病与文化 ——基于西宁市田野调查的医学人类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选题及其意义 |
二、研究内容与概念界定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综述 |
第一章 医院社区的生态和运作 |
第一节 医院社区的定义:文化交织的多元社区 |
一、进入田野点 |
二、地方传统与多元文化 |
三、医院社区中多元文化与观念的交汇 |
第二节 X医院的生态与运作 |
一、X医院的院内布局 |
二、X医院的周边环境 |
三、X医院的特点与运作 |
第三节 Y藏医院的生态与运作 |
一、Y藏医院的院内布局 |
二、Y藏医院的周边环境 |
三、Y藏医院的特点与运作 |
第四节 医院社区中医患群体的认知与心态 |
一、患者及家属的心态 |
二、医护人员的心态 |
三、地方宗教文化对医患群体认知和心态的影响 |
第二章 文化与疾病认知:甲状腺疾病的多民族患者考察 |
第一节 文化与疾病认知 |
一、文化与西医的疾病认知 |
二、文化与中医的疾病认知 |
三、文化与民族医学的疾病认知 |
四、患者主位视角的疾病认知 |
第二节 患者主位视角:甲状腺疾病的门诊研究 |
一、甲状腺疾病 |
二、患者访谈 |
三、甲状腺疾病的患者主位视角疾病认知 |
第三节 社会生活、心理因素与患者主位视角的疾病认知 |
一、患者自我评估 |
二、疾病完全由社会生活、心理因素诱发的事例 |
三、疾病部分由社会生活、心理因素诱发的事例 |
第三章 藏族患者择医中的文化因素探析 |
第一节 宗教信仰因素对藏族患者择医的影响 |
一、择医 |
二、择医的本质是决策 |
三、宗教信仰与藏族患者的择医 |
第二节 医生和患者对打卦择医的看法 |
一、医生对打卦择医的看法 |
二、患者对打卦择医的看法 |
第三节 藏族患者打卦择医的差异表现 |
一、患者的内心矛盾 |
二、患者决策最终依从打卦结果 |
三、患者决策最终服从医生建议 |
第四章 治疗中的民族宗教文化与医患实践:藏族的事例 |
第一节 Y藏医院医生的做法 |
一、医生们的“早课” |
二、藏医特色治疗方法与民族文化 |
三、晚上熏香查房 |
第二节 患者及家属的做法 |
一、患者及家属在医院治疗时的做法 |
二、患者及家属在家乡的做法 |
三、急重症患者的“多点同步治疗” |
第三节 藏药制作与宗教信仰 |
一、制药的文化程序:药物加持 |
二、加持者的境界与药效 |
三、藏药制作期间的性别与性禁忌 |
第四节 藏族民族文化对医患关系的影响 |
一、藏医治疗方式对医患关系的影响 |
二、文化对患者观念的作用及其对医患关系的影响 |
三、藏族医德文化对医患关系的影响 |
第五章 宗教文化视角下患者疾病治疗的认知与实践:回族、撒拉族的事例 |
第一节 患者观点:疾病、健康与宗教文化密切相关 |
一、患者对疾病的理解与宗教文化相关联 |
二、礼拜和大小净对疾病预防及健康益处很大 |
三、举意和托靠非常重要 |
第二节 赛拜布:患者实践的多元性 |
一、寻医问药 |
二、做都哇、吹都哇和举乜贴 |
三、其他做法 |
第三节 多元归于一元:治愈与否都是真主的定然和拨派 |
一、医生的作用 |
二、认真行赛拜布 |
三、疾病治愈与否都是真主的拨派和定然 |
第六章 医患关系的多民族患者访谈与观察 |
第一节 患者的多元需求 |
一、患者的根本需求 |
二、患者的重要需求 |
三、患者的衍生需求 |
第二节 医生的多元需求 |
一、医生的根本需求 |
二、医生的重要需求 |
三、医生的衍生需求 |
第三节 医患供求关系中的对接障碍 |
一、技术、心理和经济层面的对接障碍 |
二、沟通和角色层面的对接障碍 |
三、道德和管理服务层面的对接障碍 |
第四节 医患相互理解的重要性 |
一、从认知看医患之间的相互理解 |
二、从诊疗情境看医患之间的相互理解 |
三、从医院管理制度看医患之间的相互理解 |
第七章 多民族语境下的疾痛叙事 |
第一节 疾痛与人生 |
一、作为苦痛的疾病:回族M阿姨的故事 |
二、曾经年轻的岁月:汉族M阿姨的病榻叙事 |
三、疾病的本质是苦难 |
第二节 七分精神三分病 |
一、心病难医:叛逆期的回族小姑娘 |
二、身不由己:一位土族教师的疾病 |
三、瘾好与疾病:要做“英雄”不要做“狗熊” |
第三节 道德也是一味药 |
一、孝亲:渴望孝顺的回族夫妇 |
二、齐家:一位打嗝的妻子 |
三、重德:医疗场域中的道德认同 |
结语 |
一、文化与疾病治疗关系的再思考 |
二、医患关系中文化调适的学术及实践价值 |
三、健康、医疗与文化研究的学术意义与时代贡献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尿液外观在中医诊断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外观分类与临床应用 |
1.1 中医分类 |
1.2 藏医尿诊 |
2 检查方法 |
3 影响因素[9] |
3.1 药物使用情况 |
3.2 外界因素 |
3.3 主观因素或仪器设备 |
4 临床应用现状与展望 |
(7)藏医热病证候诊断量表研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量表诊断在藏医热病证候中的意义 |
2 藏医热病证候诊断量表研究内容 |
3 藏医热病量表诊断的研究方法 |
4 不足之处 |
(8)中国古代传统医学中的教育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选题的意义 |
1.2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1.4.1 研究重点难点 |
1.4.2 可能的创新点 |
1.5 核心概念的界定 |
1.5.1 教育 |
1.5.2 技术 |
1.5.3 教育技术 |
1.5.4 古代 |
1.6 研究现状 |
1.6.1 对民国以前教育技术史的研究 |
1.6.2 对民国以后教育技术史的研究 |
1.6.3 对古代医学教育史的研究 |
1.6.4 对国外教育技术发展史的研究 |
第2章 教育技术史的内涵与研究范式 |
2.1 科学技术史与教育技术史 |
2.1.1 科学技术史 |
2.1.2 教育技术史 |
2.1.3 教育技术史与科学技术史的关系 |
2.2 教育技术史的研究范式 |
2.2.1 史学的研究范式 |
2.2.2 古代医学教育技术史研究范式 |
第3章 中国古代医学教育概况 |
3.1 中国古代医学发展概况 |
3.2 中国古代医学教育发展概况 |
3.3 古代医学教育形式 |
3.3.1 私学教育 |
3.3.2 官学教育 |
3.3.3 蒙藏医学教育形式 |
3.4 古代医学教育技术的存在形态 |
3.4.1 媒体技术 |
3.4.2 智能技术 |
第4章 古代医学教育领域中的媒体技术 |
4.1 图形化资源 |
4.1.1 医理教学 |
4.1.2 药物教学 |
4.1.3 诊疗教学 |
4.1.4 医具学习 |
4.1.5 养生保健知识 |
4.1.6 技术特征分析 |
4.2 模型化资源 |
4.2.1 经络漆人 |
4.2.2 针灸陶俑 |
4.2.3 针灸铜人 |
4.2.4 妇科模具 |
4.2.5 压箱底 |
4.2.6 欢喜佛 |
4.2.7 导引俑 |
4.2.8 技术特征分析 |
第5章 中国古代传统医学中的智能技术 |
5.1 教学歌赋 |
5.1.1 基础理论教学歌赋 |
5.1.2 本草教学歌赋 |
5.1.3 中药方剂歌赋 |
5.1.4 针灸歌赋 |
5.1.5 其他临床歌赋 |
5.1.6 技术特征分析 |
5.2 动作套路 |
5.2.1 仿生套路 |
5.2.2 自创套路 |
5.2.3 技术特征分析 |
第6章 蒙藏医学中的教育技术 |
6.1 藏医中的教育技术:曼唐 |
6.1.1 藏医教育形式 |
6.1.2 曼唐的演变 |
6.1.3 曼唐的应用情况 |
6.1.4 技术特征分析 |
6.1.5 曼唐的影响 |
6.2 蒙医教育史上的教育技术 |
6.2.1 蒙医教育形式 |
6.2.2 蒙医疗术铜人 |
6.2.3 技术特征分析 |
6.2.4 蒙医铜人应用情况 |
第7章 中国古代教育技术对其他国家医学发展的影响 |
7.1 汉方医学 |
7.1.1 日本汉方医学概况 |
7.1.2 中国古代教育技术对汉方医学的影响 |
7.2 韩国东医学 |
7.2.1 韩国东医学概况 |
7.2.2 中国古代教育技术对韩国东医学的影响 |
7.3 中国古代教育技术对其他国家医学的影响 |
7.3.1 波斯 |
7.3.2 欧洲地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月王药诊》中尿诊理论体系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月王药诊》中尿诊的主要内容 |
1. 1 系统的尿诊法 |
1. 2 详尽的正常尿液性状 |
1. 3 四时尿诊 |
1. 4 五行归类理论的运用 |
1. 5 尿诊的先决条件 |
2 《月王药诊》中尿诊的学术特色 |
2.1《月王药诊》尿诊的理论基础 |
2. 2 《月王药诊》尿诊的全息诊法 |
2. 3 《月王药诊》尿诊的三时十一诊法 |
四、藏医诊断学中的望诊简述(论文参考文献)
- [1]藏、壮、回医典籍文献中糖尿病理论与方药研究[D]. 宋宁. 中央民族大学, 2021(11)
- [2]中医舌质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研究[D]. 杜春慧.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3]自动化尿液分析仪颜色和浊度的检验性能验证及服用三黄片的影响[D]. 刘永霞.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2)
- [4]西北民族地区医疗过程中的疾病与文化 ——基于西宁市田野调查的医学人类学研究[D]. 马得汶. 兰州大学, 2017(12)
- [5]尿液外观在中医诊断中的作用[J]. 杨明明,段学光,寿好长. 中医药导报, 2016(15)
- [6]藏医脉象数据采集的基础研究——藏医脉象信息采集位点的确定[J]. 拉巴次仁,仁增,达娃扎巴,春花. 西藏科技, 2016(06)
- [7]藏医热病证候诊断量表研究初探[J]. 仁青东主,洛桑东智,波毛措,尕藏多吉,仁增多杰. 西部中医药, 2015(05)
- [8]中国古代传统医学中的教育技术研究[D]. 谢云.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5(01)
- [9]《月王药诊》中尿诊理论体系探讨[J]. 仁增多杰,才让南加,仁青东主.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4(01)
- [10]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J].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