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膜性肾炎与乙型肝炎病毒的关系

儿童膜性肾炎与乙型肝炎病毒的关系

一、小儿膜性肾炎和乙型肝炎病毒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白玲[1](2020)在《PLA2R抗原抗体水平在儿童特发性膜性肾病诊治及预后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分析血清抗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Ig G4及补体I因子(CFI)检测在儿童特发性膜性肾病(IMN)诊断和预后价值的评估;2)分析不同水平血清PLA2检测在儿童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儿疗效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3)研究血清PLA2R抗体与肾组织PLA2R抗原水平与儿童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关系及补体激活在IMN患儿肾损伤中的作用,进一步了解血清抗PLA2R抗体与肾组织PLA2R抗原的相互关系,了解补体系统与IMN肾损伤的相关性。方法:1)选取2013年8月2018年4月于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确诊的IMN患儿40例,继发性膜性肾病(SMN)患儿38例,微小病变肾病(MCD)36例,同时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40例,比较各组血清抗PLA2R抗体、Ig G4及CFI水平。分析IMN患儿抗PLA2R抗体、Ig G4及CFI阳性组与阴性组血清白蛋白(Alb)、24h尿蛋白(24h TP)、血清肌酐(Scr)、血红蛋白(Hb)、总胆固醇(TG)、肾小球滤过率(e GFR)等血清学指标的差异及治疗6个月的缓解率和预后情况;2)选取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及乌鲁木齐市儿童医院2013年8月至2018年4月确诊的114例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儿,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清PLA2R水平,将IMN患儿分为阳性组(PLA2R表达阳性)、阴性组(PLA2R表达阴性),比较两组治疗12个月期间的24h尿蛋白(24h-UP)、血清白蛋白(Alb)、血肌酐(Scr)变化,计算总有效率并绘制两组有效患者的缓解时间曲线。绘制血清抗PLA2R抗体与Alb、Scr、24h UP变化量的散点图,并分析相关性,并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PLA2R水平对IMN患儿12个月缓解事件的预测价值;3)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2月于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医院儿科确诊的IMN患儿86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患儿血清抗PLA2R抗体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患儿肾组织PLA2R抗原,Ig G,Ig G1,Ig G4,C1q,C3,C4在肾组织中的表达。并同时留取血标本检测患儿血清白蛋白(Alb)、24h尿蛋白(24h TP)、血清肌酐(Scr)、血红蛋白(Hb)、总胆固醇(TG)、肾小球滤过率(e GFR)等血清学指标。结果:1)154例研究对象中,36例(23.4%)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全部为IMN组的患儿;36例(23.4%)血清Ig G4阳性,IMN组患儿占34例(85.0%);38例(24.7%)血清CFI阳性,IMN组患儿占33例(82.5%)。IMN患儿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在血清白蛋白、尿蛋白、治疗6个月的缓解率及发生终点事件等方面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Ig G4与CFI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的对比结果与抗PLA2R抗体相似;2)114例IMN患儿中血清PLA2R抗体阳性率67.54%,阳性组治疗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24h UP高于阴性组,Alb白低于阴性组,PLA2R不同滴度患儿24h-UP白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阴性组整体疗效优于阳性组(P<0.001)。阴性组总有效率为100%,显着高于阳性组71.43%(P<0.001)。血清抗PLA2R抗体水平与血清Alb变化量(r=-0.853,P<0.001)、24h UP变化量(r=-0.769,P<0.001)均呈明显负线性相关,与血清Scr变化量(r=0.132,P=0.162)之间无明显相关性。血清PLA2R抗体滴度水平预测IMN患者1年内发生缓解事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血清PLA2R抗体抗体滴度为1:32时预测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1.7%、58.3%。而ROC曲线分析显示,PLA2R抗体测IMN患者缓解事件的曲线下面积为0.814,截断值为65.57RU/m L,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为0.700、0.881、0.794;3)在86例研究对象中,63例(73.25%)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80例(93.02%)肾组织PLA2R抗原阳性;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组及肾组织PLA2R抗原阳性与阴性组的血清白蛋白水平、24h-UP水平变化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滴度的血清PLA2R水平与肾组织的PLA2R抗原阳性率、Ig G4阳性率、C1q阳性及其病理分期和节段硬化的比例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肾组织中C1q,C3,C4的表达,提示补体活化可能参与IMN的致病,经典途径,MBL途径及旁路途径的激活均可能参与IMN的致病。结论:1)血清抗PLA2R抗体、Ig G4及CFI检测在IMN的鉴别和诊断中起重要作用,抗PLA2R抗体、Ig G4及CFI阴性的IMN患者的治疗缓解率及未发生终点事件的比例较高;2)血清PLA2R抗体水平对IMN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有较大影响,阴性患者的血清Alb与24h UP恢复幅度更大,且与血清抗PLA2R抗体水平呈线性负相关,总有效率相对更高。可将血清抗PLA2R抗体水平作为IMN患儿诊断及临床治疗效果及预测预后的指标;3)血清PLA2R抗体和肾组织PLA2R抗原对于IMN的诊断有很大的意义,尤其是肾组织PLA2R抗原在IMN诊断方面更为敏感,血清抗PLA2R抗体和肾组织PLA2R抗原相互结合将很大程度提高IMN的诊断率,对于血清抗PLA2R抗体和肾组织PLA2R抗原均为阴性的IMN患儿,肾组织Ig G4表达,也是IMN诊断的补充。血清抗PLA2R抗体和肾组织PLA2R抗原都能有效的反映IMN患儿临床的严重程度。肾组织PLA2R抗原水平也能反应疾病临床的严重程度及活动性,但其与肾脏病理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MN肾组织活检中可以检出Ig G,Ig G1,Ig G4,C1q,C3,C4表达,提示补体激活的三条途径可能均参与了IMN的致病过程。

林业欣[2](2019)在《肾组织THSD7A的表达在诊断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作用以及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患者肾穿刺活检标中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thrombospondin type1 domain-containing 7A,THSD7A)的表达,探讨THSD7A对特发性膜性肾病诊断的作用及其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为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收集经肾穿刺活检及结合临床表现等确诊为肾病综合征的患者,按照病因分为特发性膜性肾病组(IMN组)、继发性膜性肾病组(SMN组),非膜性肾病的肾病综合征组(对照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血清白蛋白,D-二聚体,24小时尿蛋白定量,甘油三脂,胆固醇,血补体C3,血补体C4、尿β微球蛋白、血沉)。判断并记录中医证型。2、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肾组织THSD7A的表达情况。结果:(1)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的比较:(1)三组间年龄、性别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年龄P=0.49>0.05;性别:Z=3.237,P=0.335>0.05)。(2)SMN三种常见病例间(Ⅴ型狼疮性肾炎、乙肝病毒相关性膜性肾病、肿瘤相关性膜性肾病)比较,各组间年龄、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P>0.05;性别:Z=3.237,P=0.335>0.05)。(3)中医各证型间:各证型间年龄、性别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年龄:P>0.05;性别:Z=4.985,P=0.173>0.05)。(2)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比较:(1)三组间比较,尿素氮(BUN)在SMN组明显增高(P<0.05),D-二聚体(D-Dimer)在SMN组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白蛋白(ALB)在IMN组、SMN组比对照组水平明显降低(P<0.05)。其余实验室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THSD7A阴性及阳性间:THSD7A阳性组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 UPR)明显增高于THSD7A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可能与THSD7A阳性具有正相关。(3)中医各证型间:总胆固醇(TCH):湿热蕴结证、脉络瘀阻证的与肝肾阴虚证相比,均明显增高(P<0.05)。D-Dimer:湿热蕴结证、脉络瘀阻证的与脾肾阳虚证相比,均明显增高(P<0.05)。24h UPR:湿热蕴结证、脉络瘀阻证的与肝肾阴虚证相比,均明显增高(P<0.05)。(3)THSD7A表达数量情况比较:(1)三组间:肾组织THSD7A在IMN组、SMN组与对照组的表达:与IMN组相比,SMN(对照组)THSD7A阳性检出率明显降低,Z=2.814,P=0.005(Z=4.261,P=0.00),SMN及对照组秩和检验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5;SMN组与对照组比较,Z=0.881,P=1.00>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SMN组与对照组的THSD7A阳性检出率无差别。(2)中医各证型间:a.与脾肾阳虚证相比,湿热蕴结证(脉络瘀阻证、肝肾阴虚证)THSD7A阳性检出率明显降低,Z=-6.253,P=0.00(Z=-6.414,P=0.00;Z=6.072,P=0.00)。b.湿热蕴结证与脉络瘀阻证(肝肾阴虚证)比较,Z=0.312,P=1.000>0.05(Z=0.00,P=1.000>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湿热蕴结证与脉络瘀阻证、肝肾阴虚证的THSD7A阳性检出率无显着差别。c.脉络瘀阻证与肝肾阴虚证比较,Z=6.072,P=1.00>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脉络瘀阻证与肝肾阴虚证的THSD7A阳性检出率无显着差别。d.结合b、c可知湿热蕴结证、脉络瘀阻证与肝肾阴虚证之间的THSD7A阳性检出率无显着差别。结论:1、THSD7A阳性表达在IMN中出现频率较SMN、对照组明显增高,提示THSD7A可能可以作为诊断IMN比较特异的标志物。2、THSD7A阳性检出率在脾肾阳虚证中,比肝肾阴虚证、脉络瘀阻证、湿热蕴结证均明显增高,提示肾组织THSD7A阳性可能是脾肾阳虚证的客观化指标。

万启军,董小慧,祝卫红,胡豪飞[3](2016)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单中心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HBV-GN)的患病率、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1月间,本院共1235例肾活检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总结HBV-GN的患病率、临床特征及其病理表现。结果:HBV-GN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的阳性检出率分别达到:80%、45%、85%。血清HBV-DNA拷贝数大于500者60%。病理类型依次为:膜性肾病45%、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40%、IgAN伴乙肝病毒沉积10%、肾小球轻微病变5%。结论:本中心HBV-GN的患病率较低。HBs Ag、HBc Ag、HBe Ag的阳性检出率分别是80%、45%、85%。各病理类型的临床表现以慢性肾炎综合征为主、病理类型以膜性肾病为主。

袁发焕[4](2015)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文中指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的研究已40余年。其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明确,可能与病毒介导的免疫反应有关。HBV-GN诊断标准为:(1)血清HBV抗原阳性;(2)确诊为肾小球肾炎;(3)肾组织中找到HBV抗原,其中(2),(3)为必要条件。在诊断HBV-GN时应注意排除肾组织HBV标志物假阳性;排除HBV肾组织沉积伴发原发性肾炎;注意与狼疮肾炎的鉴别。HBV-GN的肾脏病理以膜性肾病及膜增生性肾炎常见。HBV-GN以肾病综合征及轻微的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儿童HBV-GN患者的病程多呈自限性,而成人HBV-GN则常呈缓慢进展,常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关于HBV-GN治疗的临床报道很多,多为无对照或小样本的回顾性研究,尚无统一的治疗原则可循。抗病毒治疗对HBV-GN有一定疗效,而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尚存争议。抗病毒药[干扰素或核苷类]+免疫抑制剂[激素和(或)其他免疫抑制剂]+中药(辨证施治)的治疗模式,可能是较好的选择。

隋婧[5](2014)在《142例肾病综合征临床与病理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对于近几年我院肾病综合征患者病理类型分布特征、男女比例及病理类型分布与临床表现的关系,为肾病综合征的治疗及诊断提供价值资料。方法:分析2011年11月~2013年10月,因肾脏疾病在期间入院行肾活检并以肾病综合征为临床表现的患者为资料,查阅其实验室检查,结合肾病综合征患者肾穿刺病理活检的结果,回顾性分析病理特点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肾病综合征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73例患者中以男性为主(51.4%),肾病综合征发病高峰年龄为40-60岁,占47.2%。病理类型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发病率最高(占65.5%),男:女为1.21:1。PNS中最为常见病理类型是膜性肾病,占41.9%,男:女为2.25:1;其次为微小病变性肾病(18.3%)、IgA肾病(14%)。不典型膜性肾病是继发性肾病综合征(SNS)的常见病理类型(53.1%),其次为狼疮性肾炎(24.5%),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6.1%)。通过经肾穿刺活检的肾病综合征患者的病理类型分析,针对无法开展肾活检的医院或有肾穿刺禁忌症的患者,依据病人年龄和性别并结合临床检验结果,初步推断肾脏病理变化轻重,指导进一步治疗、判断预后病情情况。结论:肾病综合征基础肾脏病的病理类型决定其预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仍是肾脏疾病的主体,以膜性肾病发病率最高。继发性肾病综合征(SNS)以不典型膜性肾病为主。肾穿刺活检对肾脏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方面有重大意义,临床与病理相结合的诊断及治疗的重要意义比单纯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要高。

詹欣宇[6](2013)在《乙肝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及Foxp3在肾组织中的表达》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我院近10年以来收集的乙肝相关性肾炎(HBV-GN)患者临床及病理特征,提高诊治水平;并分析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肾组织中表达及其可能作用。方法:(1)收集并回顾性分析经肾活检确诊为乙肝相关性肾炎58例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肾活检病理资料,记为A组;(2)选取同期行肾组织活检、病例资料完整的52例肾组织活检证实为肾炎但血清及肾组织中HBsAg均阴性,为非乙肝肾炎组,记为B组,24例患者血清HBsAg阳性、肾组织中HBsAg阴性,血清肌酐轻度升高经肾组织活检排除肾炎,为HBV感染组,记为C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三组患者肾组织Foxp3、CD4、CD25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乙肝相关性肾炎发病年龄集中在(26.7±10.3)岁;男女比例为(2.2:1);临床上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表现者27例(46.6%),肾炎综合征者24例(41.4%),慢性肾功能不全占4例(6.9%),无症状性血尿或蛋白尿者3例(5.2%);病理类型:膜性肾病占25例(43.1%),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占16例(27.6%),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占9例(15.5%),IgA肾病占6例(10.3%),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占2例(3.4%);血清HBeAg阴性组有43例(74.1%),血清补体C3水平为(0.99±0.27)g/l,肾组织补体C3、C1q沉积率分别为34.9%、16.3%;血清HBeAg阳性组有15例(25.9%),血清补体C3水平为(0.19±0.17)g/l,肾组织补体C3、C1q沉积率分别为80%、46.7%,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中度复制组较低度复制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升高,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P<0.05)。(2)在A组与B组肾小管间质中,每高倍镜视野下Foxp3+淋巴细胞、CD4+T细胞、CD25+T细胞数分别为(3.41±1.16)vs(3.52±1.27);(2.78±0.15)vs(3.12±0.17);(2.90±0.20) vs(3.09±0.18),均明显低于C组Foxp3+淋巴细胞数、CD4+T细胞、CD25+T细胞数(P均<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中Foxp3、CD4、CD25的表达低于B组。结论:(1)HBV-GN以男性多见,临床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病理类型以膜性肾病为主,HBV DNA水平与尿蛋白定量及血清白蛋白水平有一定相关性。补体C3及C1q的激活可能参与了血清HBeAg阳性组HBV-GN的发病机制;(2)调节性T细胞Foxp3表达水平的下调可能与乙肝相关性肾炎的发生发展有关。

韩霞[7](2012)在《乙型病毒肝炎相关肾炎49例临床分析》文中提出背景:乙型病毒肝炎相关性肾炎是一种临床较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肾脏是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除肝脏以外最容易被累及的器官。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该病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我国是乙型病毒肝炎感染的高发地区,在我国乙型病毒肝炎相关性肾炎发病率约为16.6%-32%,并出现持续性增加的趋势。HBV相关性肾炎临床表现常见水肿、蛋白尿、血尿、高血压、肾病综合征、肾炎综合症等。其病理类型多样,常见的病理类型有膜性肾病、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等。不同病理类型,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不同,目前对于乙型病毒肝炎相关肾炎尚缺少有效地治疗手段,治疗原则主要是减少蛋白尿,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延缓肾功能恶化的进展速度。目的:通过收集病例对乙型病毒肝炎相关肾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类型及治疗方案进行了系统性回顾分析,并对部分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治疗效果,指导临床工作。方法:收集2006年—2011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肾内科经临床表现和肾活检穿刺病理学检查确诊为乙型病毒肝炎相关性肾炎(HBV-GN)患者49例病例。收集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主诉、血清乙型病毒肝炎免疫学指标、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HBV-DNA定量、肾脏病理诊断以及肾脏病理免疫组化结果。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肾脏病理、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HBV-DNA定量之间的关系。结论:乙型病毒肝炎相关肾炎是肾内科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男性多发,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病理类型为膜性肾病,统计分析发现尿蛋白定量与病理类型有关,而病毒定量与病理类型无明显关系,主要与病毒感染及自身免疫有关,同时尿蛋白与病毒定量之间无明显相关性。治疗方面,抗病毒药物仍为基本用药,经随访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在减少蛋白尿方面具有一定效果,临床应用时需要监测病毒复制。总之,肾穿刺活检明确病理类型是诊断乙型病毒肝炎相关肾炎的金标准,但是治疗方面仍然缺乏大样本量的临床试验指导。

王艳[8](2011)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抗病毒治疗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肾炎是与HBV感染相关的肾脏疾病,病理类型多为膜性肾病、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等,临床表现常为肾病综合征或大量蛋白尿。由于发病机理尚不清楚,既往多采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治疗,但临床效果不理想。由于该病和HBV感染有关,随着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取得较好疗效,已有研究应用干扰素、拉米夫定、恩替卡韦等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初步显示可以使患者的蛋白尿减少或消失,肾功能得到改善。

林华铿[9](2011)在《病理表现为毛细血管内皮增生性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病理特点》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病理表现为毛细血管内皮增生性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同时了解毛细血管内皮增生性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肾脏HBV-Ag及HBV DNA阳性率。【方法】收集病理表现为毛细血管内皮增生性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例(各10例),对其临床表现、病理情况、治疗效果等进行比较。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抗原及核酸,同时肾组织标本分别做光镜、免疫组化和部分行电镜检查,检测肾组织乙型肝炎病毒抗原,并行肾小球微分离,提取DNA,进行乙型肝炎病毒DNA的PCR,最后测序。【结果】1、临床表现:①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组发病前多无明显诱因,以急性肾炎综合征多见,急性肾损害多见,少尿、高血压、血红蛋白降低少见。②急性肾小球肾炎组发病前多有明显诱因,以急性肾炎综合征多见,少尿、高血压、血红蛋白降低多见。③治疗前HBV-GN组与AGN组相比:收缩压:P=0.04;舒张压:P=0.06;血白蛋白:P=0.919;血红蛋白:P=0.003; 24小时尿蛋白定量:P>0.05。2、病理显示:①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组光镜下见:9例肾脏病理组织HBsAg阳性,3例HBcAg阳性,2例HBsAg、HBcAg均阳性。HBsAg与HBcAg主要沉积于病变区的肾小球系膜区和血管攀,部分可见于间质直小血管壁、管间毛细血管壁、小管壁及小动脉壁②急性肾小球肾炎组光镜下见:10例肾脏病理组织HBsAg、HBcAg均阴性③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组弥漫球性毛细血管内增生,电子致密物上皮下、内皮下和系膜区多部位沉积。IgG、IgM、IgA、C3、C4、C1q阳性,呈“满堂亮”较多见。④急性肾小球肾炎组弥漫球性毛细血管内增生,电子致密物上皮下和系膜区多部位沉积。IgG、IgM、IgA、C3、C4、C1q阳性,呈“满堂亮”少见。3、血清HBV感染标志物:①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组10例患者HBsAg均阳性;HBsAb均阴性;9例患者HBeAg阳性,1例血清HBeAg阴性而HBeAb阳性;10例患者HBcAb均阳性。②急性肾小球肾炎组10例患者HBsAg均阴性;5例HBsAb阳性; 9例HBeAg、HBeAb、HBcAb均阴性。1例HBeAg、HBeAb阴性,HBcAb阳性。4、肾小球微分离病毒核酸检测: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组10例活检组织切片中,9例肾小球中检测到HBV DNA。PCR产物直接测序,证实为带有引物的HBV DNA片段。5、治疗效果: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组治疗效果:显效2例,有效5例,无效3例治疗前后:收缩压:P=0.208;舒张压:P=0.313;血白蛋白:P=0.488;血红蛋白:P=0.046; 24小时尿蛋白定量:P>0.05。急性肾小球肾炎组治疗效果: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0例治疗前后:收缩压:P=0.02;舒张压:P=0.035;血白蛋白:P=0.007;血红蛋白:P=0.000; 24小时尿蛋白定量:P>0.05治疗后HBV-GN组与AGN组相比:收缩压:P=0.292;舒张压:P=0.085;血白蛋白:P=0.043;血红蛋白:P=0.465; 24小时尿蛋白定量:P>0.05【结论】1.病理类型为毛细血管内皮增生性的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与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相似(常见急性肾炎综合征),但少尿、高血压、血红蛋白降低少见,而急性肾损害较多见。与病理类型为膜性、膜增生性乙肝相关性肾炎不同(常见肾病综合征)。2.毛细血管内皮增生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与膜性、膜增生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HBsAg、HBcAg肾组织分布相同,HBsAg阳性率相同,HBcAg阳性率低。3.毛细血管内皮增生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肾小球上可检测到HBV DNA,且肾组织HBV DNA检测阳性率高。4.病理类型为毛细血管内皮增生性的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与急性肾小球肾炎治疗效果相比,疗效明显不及后者。

王珍[10](2010)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中医证候学研究》文中认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全球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乙肝与其继发的肾脏损害的关系引起了各国学者的普遍关注。鉴于中医治疗肝病的成功经验,近年来中医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简称乙肝肾)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治疗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但尚存在着诊断不明确,辨证方法不统一等问题,且涉及中医证候的研究较少,故本研究在肾活检明确诊断的基础下研究了38份乙肝肾病例,初步对其的中医证候特点进行相关性研究。希望为今后深入探讨本病病因病机,进一步指导临床与治疗奠定基础。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研究,分为两篇综述,中医部分对祖国医学“肝肾同源”理论,以及该病的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中药药理等方面近十年来的研究进行了概述,并做了简单评述与展望。西医部分对该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理、病理、治疗、预后等方面现代研究进行了综述。第二部分为临床研究部分,观察38份经肾穿刺活检明确诊断为乙肝肾的病例,观察38份病例的性别、年龄、既往史、发病诱因、症状、舌脉等中医证候特点,以及肾损害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病理类型分布等。根据《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相关标准,将该病进行辨证分型,并根据病例证型分布特点,将38份病例按本虚证分为肝肾阴虚组和非肝肾阴虚组,按标实证分为湿热组与非湿热组,经统计学比较研究组间差异性。结果显示男性多见,占71.1%,年龄以20-49岁青壮年为主。36.8%的患者有乙肝病史,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占76.3%,病理免疫荧光具有多部位广泛沉积的特点。临床症状体现了本病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本虚证以肝肾阴虚证、标实证以湿热证居多。肝肾阴虚组较非肝肾阴虚组补体C3下降明显,但病理积分未见明显差异,湿热证组与非湿热证组未见明显差异,尚有待进一步扩充样本观察。提示在临床实践中如何协调好标与本,免疫与病毒,正虚与湿热的关系是治疗乙肝肾成败的关键。

二、小儿膜性肾炎和乙型肝炎病毒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儿膜性肾炎和乙型肝炎病毒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PLA2R抗原抗体水平在儿童特发性膜性肾病诊治及预后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血清PLA2R抗体、IGG4及CFI检测在儿童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评估及预后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诊断标准
        1.5 实验方法
        1.6 结果判定
        1.7 随访及观察指标
        1.8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血清抗PLA2R抗体水平在儿童特发性膜性肾病治疗及预后检测的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儿童特发性膜性肾病血清抗PLA2R抗体与肾组织PLA2R抗原及补体相关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诊断标准
        1.5 实验方法
        1.6 结果判定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特发性膜性肾病病因和病理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2)肾组织THSD7A的表达在诊断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作用以及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病例
    1.1 诊断标准
        1.1.1 西医诊断标准
        1.1.2 中医证型分型及诊断标准
    1.2 实验病例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2 研究对象
    2.1 病例来源及分组
    2.2 收集基本信息及实验室资料
3 材料与方法
    3.1 主要实验试剂
    3.2 主要实验仪器
    3.3 主要实验方法
        3.3.1 超声引导下行肾穿刺活检术的步骤
        3.3.2 冰冻切片的制备
        3.3.3 肾组织THSD7A抗原的检测
4 统计学方法
5 研究结果
    5.1 一般资料
        5.1.1 IMN 组、SMN组与对照组间的年龄分布
        5.1.2 IMN 组、SMN组与对照组间发病的性别分布
        5.1.3 LN-Ⅴ组、HBV-MN组与TMN组的年龄性别分布
        5.1.4 中医证型的年龄分布
        5.1.5 中医证型的性别分布
    5.2 实验室结果
        5.2.1 IMN组、SMN组与对照组实验室结果的比较
        5.2.2 不同证型间实验室结果的比较
        5.2.3 THSD7A阳性组与THSD7A阴性组实验室结果的比较
    5.3 肾组织THSD7A在IMN、SMN组与对照组的表达情况
    5.4 不同中医证型与肾组织THSD7A的相关性
    5.5 不同膜性肾病患者肾组织THSD7A的表达
6 讨论
    6.1 MN的流行病学研究
    6.2 膜性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6.3 中医对膜性肾病的认识
    6.4 中医对膜性肾病的病因病机认识
    6.5 中医证型与肾组织THSD7A的相关性
7.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主要中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 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与特发性膜性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3)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单中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研究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一、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发病机制及诊断
    ( 一)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发病机制
    ( 二)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诊断
二、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 一) 抗病毒药物
    ( 二) 糖皮质激素
    ( 三) 免疫抑制剂
    ( 四) 西药联合或序贯治疗
    ( 五) 中药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中的应用
    ( 六)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5)142例肾病综合征临床与病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第1章 综述
    1.1 肾病综合征的起源与发病机制
    1.2 肾病综合征病理类型分布
    1.3 PNS 病理类型与糖皮质激素的关系
    1.4 PNS 不同病理类型的比例
        1.4.1 微小病变型肾病
        1.4.2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1.4.3 IgA 肾病
        1.4.4 非 IgA 沉积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1.4.5 膜性肾病
    1.5 SNS 不同病理类型的比例
第2章 引言
第3章 材料和方法
    3.1 病例选择
    3.2 肾穿刺方法
    3.3 病理检查
        3.3.1 光镜
        3.3.2 电镜
        3.3.3 免疫病理
    3.4 诊断程序
    3.5 统计学处理
第4章 结果
    4.1 142 例肾活检患者病理类型构成
    4.2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各种病理类型的年龄段、性别分布特征
    4.3 PNS 不同病理类型与男女分布关系
    4.4 SNS 不同病理类型与男女分布关系
    4.5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预后及转归情况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致谢

(6)乙肝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及Foxp3在肾组织中的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临床资料
    3. 研究方法
    4. 质量控制
    5. 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7)乙型病毒肝炎相关肾炎49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研究背景
病例资料选取标准
研究方法
病例资料统计结果
数据统计
病例随访结果
讨论
    发病机制
    病理类型及其病理表现
    临床表现及诊断
    治疗
        抗病毒药物
        激素
        免疫抑制剂
        ACEI和(或)ARB类药物
        其他
最新进展
预后
结论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抗病毒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HBV-GN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标准
2 HBV-GN的病理类型及临床表现
3 HBV-GN抗病毒治疗进展
    3.1 α干扰素 (Interferon α, IFN-α)
    3.2 拉米夫定 (Lamivudine)
    3.3 其他抗病毒治疗

(9)病理表现为毛细血管内皮增生性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病理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前言
    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10)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中医证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中医药学研究进展
    综述二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中医证候学研究
        前言
        临床资料
        诊断标准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1:乙肝肾病例调查表
附录2: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病理积分评分表

四、小儿膜性肾炎和乙型肝炎病毒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PLA2R抗原抗体水平在儿童特发性膜性肾病诊治及预后的研究[D]. 白玲.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3)
  • [2]肾组织THSD7A的表达在诊断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作用以及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的研究[D]. 林业欣.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3]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单中心分析[J]. 万启军,董小慧,祝卫红,胡豪飞.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03)
  • [4]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J]. 袁发焕.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 2015(02)
  • [5]142例肾病综合征临床与病理分析[D]. 隋婧. 吉林大学, 2014(10)
  • [6]乙肝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及Foxp3在肾组织中的表达[D]. 詹欣宇. 新疆医科大学, 2013(02)
  • [7]乙型病毒肝炎相关肾炎49例临床分析[D]. 韩霞. 山东大学, 2012(01)
  • [8]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抗病毒治疗进展[J]. 王艳. 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 2011(11)
  • [9]病理表现为毛细血管内皮增生性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病理特点[D]. 林华铿. 福建医科大学, 2011(10)
  • [10]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中医证候学研究[D]. 王珍.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11)

标签:;  ;  ;  ;  ;  

儿童膜性肾炎与乙型肝炎病毒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