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 Busy Day(论文文献综述)
李刚[1](2021)在《格桑花开》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梅朵娜姆骑着她的枣红马,沐浴着金色的夕晖,在则曲草原驱赶着自家的牛群归家。晚霞,把西边的天际渲染成了五彩的画屏,横亘在眼前,黑色的牦牛群游动在草原绿海中,星星点点。梅朵娜姆一边甩俄尔多(驱赶牛羊的一种用具)驱赶牛群,一边唱起悠扬的牧歌,歌声甜美,飘远至天边,完美无瑕的牧归景象,让人着迷和遐想。种种迹象表明,梅朵娜姆今天的心情不错,犹如天际的彩霞多彩透亮。是的,梅朵娜姆今天心中有期待和梦想,那就是丈夫索朗多杰今天一大早骑着摩托车到县城去卖虫草去了。今年虫草的价格比往年翻了一倍,今年挖一斤就相当于去年的两斤多,这可是个难得的行情。因而,今年他俩早出晚归,一边放牛,一边挖药。不过,随着草原不断退化、沙化和每年的采挖,虫草越来越少了。整整一个月,两人起早贪黑只挖到了半公斤,按今年的价格应该能卖到五万以上,再加上下个月继续挖贝母,今年就可以挣到十万余元。有了这些钱可以把多年失修有些破败的房屋维修一下,如有余还可以买自己渴望多年的珊瑚项链和金戒指了,这样可以让家变个样,居家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幸福指数快速提高。
宁丽[2](2021)在《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的希望调适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希望是晚期癌症患者积极应对疾病和死亡威胁的重要支柱。随着精准医疗的快速发展,分子靶向治疗为晚期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但靶向治疗具有高特异性,疗效存在着个体差异,且极易出现耐药或因严重副作用被迫减药甚至停止治疗等情况,使得希望破裂。高希望水平为靶向治疗带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希望也并非越高越好,不切实际的“虚假”希望会导致患者巨大的失望和担心,反而不利于治疗。可以说,作为晚期肺癌患者“最后一根救命稻草”,靶向治疗燃起的新希望有着生死攸关的独特体验,且希望燃起和希望破灭的胶着亦贯穿治疗始终,希望和担心在内心激烈地博弈。虽然已有学者对希望开展了相关研究,证据中也有诸多提升希望的干预策略,但对于这一特殊临床情境中的希望体验和希望变迁机制均尚不清晰,如何合理地应用希望干预策略,更好地管理希望、维护适度的希望也有待进一步探索。【研究目的】本研究拟探索晚期肺癌患者在接受靶向治疗过程中,对于希望的体验和希望变迁的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希望管理策略,以帮助晚期肺癌患者在接受靶向治疗这一新型手段的过程中更好地管理希望,从而获得更多的临床受益,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具体目标包括:(1)探索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对希望的感知,形成理解希望变迁的机制;(2)构建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的希望管理策略;(3)评价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的希望管理策略。【研究方法】本课题先开展质性研究,探索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独特的希望变化机制,然后采用文献研究法梳理希望干预的相关证据,基于课题探索的机制整合希望管理策略并进行现场评价。课题共包括以下三部分:第一部分: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希望的质性研究本部分采用质性研究中的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通过目的抽样和理论抽样,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1月在浙江省杭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和杭州市某肿瘤专科医院住院或门诊治疗的25名接受靶向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度访谈。采用实质性编码(开放性编码、选择性编码)和理论性编码的方式进行编码,同时采用提问和不断比较等分析及理论形成技术,构建类属/范畴间关系结构图,形成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的希望调适理论;第二部分: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希望管理策略的构建研究本部分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国内外文献检索获取证据,按照循证的策略,对证据进行提取、评价、分析和综合,初步构建晚期癌症患者的希望管理策略;其次,在第一部分形成的希望调适理论基础上,结合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的特征,从博弈的视角,采用多学科专家小组讨论法,确立动机管理策略和路径管理策略。第三部分: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希望管理策略的评价研究本部分采用专家现场论证法,对接受靶向药物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的希望管理策略进行评价,判断策略的可行性、适宜性、有效性和临床意义。【研究结果】第一部分: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希望的质性研究结果:1.访谈和主题编码结果:共访谈25名患者,转录18.4万余字,平均访谈时长32.5分钟。析出了“希望感知”和“希望调适”两大主题。“希望感知”主题析出四个范畴,即“希望能够活下来”与“担心治疗的可获得性”并存、“期望延长生存期”和“担忧治疗的可持续性”并存、“期盼提高生活质量”和“忧虑治疗获益不足”并存和“希冀治愈和康复”和“忧惧转移和复发”并存。“希望调适”主题提炼出了“精神信念”、“生活在当下”、“积极思考”、“专业性支持”、“情绪反应”、“人际关系”、“症状控制”、“期待正常”、“赋能”和“控制威胁”等10个亚主题,及20个类属及多个亚类属。2.理论研究结果:经不断比较主题/类属间路径关系对现实的解释力,形成了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的希望调适理论,核心内容包括:(1)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希望”和“担心”并存且呈现博弈关系;(2)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希望”和“担心”经调适可达到博弈的最近稳态;(3)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的希望调适策略需要“动力思维”和“路径思维”共同作用,共同对希望进行调适,以达到希望调适的目标。第二部分: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的希望调适策略构建研究结果:基于理论研究结果,确定了文献的检索策略,最终纳入文献研究析出的16篇文献,包括最佳实践信息册1篇、随机对照试验3篇、类试验性研究5篇、质性研究6篇。将文献中的证据进行提取和评价,共提炼出15个主题135条策略。经12名多学科专家结合患者特征和希望调适理论进行2轮小组讨论,经修订,最终形成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希望调适策略,包括“建立生存欲望”、“活在当下”、“最大化个人力量”、“最小化不确定性”等14个主题共73条策略,包括31条动机管理策略和42条路径管理策略;其中58条强推荐,15项弱推荐。第三部分: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希望管理策略的评价研究结果采用专家现场论证法,对本研究所构建的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希望调适策略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该策略的可行性、有效性和适宜性评价同意率均在83.33%以上,临床意义评价同意率在91.67%以上。【研究结论】1.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存在着希望和担心的博弈,在不同应激事件中希望不断调适。本课题构建的希望调适理论为医护人员了解晚期肺癌患者在接受靶向治疗过程中的希望感知和调适策略以及相关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2.基于前期形成的希望调适理论,构建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希望调适策略,可以帮助接受靶向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有效地获得希望和维持希望,降低担心和绝望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将靶向治疗获益最大化。
杨晨,蔡颖颖[3](2021)在《营销领域中的忙碌研究述评与展望》文中提出基于忙碌营销文献研究的回顾,介绍了忙碌的概念,整理了忙碌的测量和操纵方法,回顾了忙碌对消费者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效应,梳理出忙碌效应的产生机制和调节因素,最后指出忙碌营销领域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冷火[4](2020)在《武汉·泰安》文中认为题记:二〇二〇年初,新型冠状病毒席卷而来,它像一个黑色的漩涡每天都在疯狂地旋转,短短数月将魔爪不动声色地伸到了国人身边。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以无比坚定的信念向疫情勇敢开战,在飘扬的国旗下用血与泪不断书写着人间大爱。作为写作者,在这特殊时期我用文字记录下许许多多的身影和面孔,他们是忠诚的守护者、最美的逆行者、平凡的奉献者,在他们当中有人民警察、有白衣天使,也有各行各业的普通群众。抗疫战争将大家凝聚在一起,我们并肩作战,无畏无惧。
梁迪[5](2020)在《认知视角下外国汉语学习者零形回指习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汉语中的零形回指是其意合性的突出体现,也是语篇衔接的重要手段。恰当地使用零形回指不仅可以提高语篇连贯性,还可以用简洁的话语表达充实的语义,突出关键信息。然而外国汉语学习者在语篇表达时往往不重视衔接问题,更难以准确使用零形回指,表达连贯性不强,甚至“话不连贯,语无伦次”。本文以汉语水平达到HSK 4级及以上的外国学习者为研究对象,借助问卷调查和微信访谈的形式,获取汉语学习者习得零形回指的客观数据及使用零形回指句进行表达的自然真实语料,旨在全面分析不同水平的外国汉语学习者习得零形回指的情况。结合当下对外汉语教学现状,我们从不同课型教学内容的改善及教材相关内容的改进等角度,提出了参考性建议,以期帮助对外汉语教师调整教学方法,解决汉语学习者语篇表达衔接问题,提高对外汉语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选题缘起及意义、研究对象、研究目标及方法和研究创新点,并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本文分别综述了回指和零形回指的研究现状,发现相较于成果丰富的本体研究,二语习得研究成果数量较少且略显薄弱。基于习得的教学实践研究没有充分借鉴本体研究成果,也不失为一种遗憾。第二章对汉语零形回指进行本体研究。该章首先介绍了研究中涉及的相关概念、零形回指的具体分类,然后从句法特点、语义结构层次、篇章衔接功能和语用功能四个角度对零形回指进行了细致分析。第三章从认知角度对零形回指进行分析。该章介绍了本文用到的可及性理论、心理表征与文本更新理论和信息结构理论,并从语言交际产生过程、零形回指的消解释义过程、零形回指的认知优势与认知难度四方面展开详细研究。第四章对调研过程及数据结果进行分析。该章对习得调研设计进行了详细说明,并对问卷调研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对主观表达的内容进行了质性分析。第五章对外国汉语学习者习得零形回指的情况进行认知角度的系统分析。从句法角度来说,主语显着性和关联词对理解和使用零形式有很大帮助;从语用角度来看,上下文语境信息及背景知识对汉语学习者理解零形回指意义重大,他们在使用时不擅长使用长距离零形回指。基于习得情况及当前对外汉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我们提出几条针对性教学建议:教师要强化汉语学习者对关联词的认识,提高使用率,提高语篇教学的比重,培养学习者的汉语思维方式;教材中应适当提升语篇中衔接手段使用的频率及难度,拓宽学习者自学的学习渠道,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第六章为结语。总结本文的主要结论,对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反思。
余云露[6](2020)在《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职业困惑的叙事研究》文中提出现代教育变革越来越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小学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启蒙者和促进者,其使命高远,责任重大。越是渴求学生成长的教师越会看到职业生活中的困扰、迷惑与不足,只有勇敢地走出职业困惑才能获得新的专业成长。因此关注小学教师,关注他们的职业困惑,显得尤为迫切。采用叙事研究的方法,倾听教师个人的声音,真正走近教师的职业困惑故事,更能反映教育真实的情境和体现实践视野中教师发展的真切意义与价值,同时也可以为读者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间。本研究运用叙事研究的方法,讲述了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职业困惑的故事,并探讨了这些职业困惑故事所带给我们的启示。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观察法、实物收集法和文献分析法等具体的研究方法获取大量的一手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编码。本文选择了一位有16年教龄且经验较为丰富的小学语文优秀教师——L老师作为研究对象,用“叙事”的方式呈现了L老师在其十余年教师生涯中所遇到的职业困惑及其如何解决职业困惑的46个系列故事,并对故事进行了更细致的梳理、归类。在此基础上,对L老师职业困惑的内容、职业困惑的解决方式及其职业困惑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客观的分析。研究发现,不同阶段的L老师有着不同的职业困惑,而这些职业困惑大多与教师自身有关、与学生有关、与家长有关以及与学校有关。导致L老师产生职业困惑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内部影响因素包括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薄弱、自我认知存在局限、初期的教学实践经验不足、心理承受能力较低以及专业发展水平不高。外部影响因素则与社会环境、学校因素以及家庭因素密切相关。通过研究得到的启示:教师的“自身力量”和外部“重要力量”是L老师走出职业困惑的两个主要“力”。教师在“自身力量”上,借助自身的努力,需要拥有内驱力、成为反思者、完善学习力、学做行动者和提高沟通力以及生成研究力。同时也应该在心理上和实践中通过自身的修炼走出职业困惑。在外部“重要力量”中,重要人物和关键事件以及重点读物也会帮助教师走出职业困惑。
马雪莲[7](2020)在《多维视角下的土族婚俗变迁研究 ——以民和三川地区为例》文中指出婚俗本身作为一种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土族婚俗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不仅反映着土族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社会组织,更是体现了他们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意识。2006年,以其独具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三川地区传统土族婚俗的仪式过程包括提亲、定亲、认亲、要亲、娶亲和回门六个环节。随着土族社会发展,土族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行动方式发生变革,婚俗从内容与形式上也随之变迁。三川地区土族婚俗的发展和传承,与其生存的环境密不可分。三川地区以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悠久灿烂的人文历史和社会文化为土族婚俗提供了生存土壤和民俗语境。土族婚俗的形成和发展,结合土族先民的迁徙、重组和盛衰的历史演变脉络,发现土族婚俗的文化源头为鲜卑婚俗,逐渐形成与羌融合、与吐蕃共融后的婚姻习俗,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受汉文化和新文化思潮的影响,形成了多元而丰富的土族传统婚俗。土族婚俗的仪式过程包括提亲、定亲、认亲、要亲、娶亲和回门六个环节。土族婚姻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当儿女到一定年龄时,父母便开始为其考虑婚嫁,男方家物色到合适的女方家时,便请媒人前往女方家提亲;双方家庭满意这门婚事后,男方家会选择吉日派媒人前去女方家定亲,商议聘礼;定亲之后,男女双方家庭选择吉日相互认亲,这一天,新“女婿”同父亲和媒人携带一部分聘礼,一同前往女方家拜访,认识女方家的亲戚;之后便是要亲,通常在女方家村庄举行“纳顿”会或农历双日子时,新“女婿”同母亲和媒人拜访女方家,主要希望将婚期尽早确定下来,并将剩余聘礼全部送到,如果女方家同意,男方家接下来开始准备娶亲的事宜;土族娶亲仪式通常要用三天时间,即收客、宴席和贺喜,过程繁荣而隆重;直至第四天,新娘回门仪式结束后,整个土族婚俗的仪式过程圆满结束。土族婚俗的变迁,受法律制度、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土族婚俗的各个环节不断地进行着适应性的变迁,既有扬弃又有传承,更与他文化重构,进而影响着民众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意识、审美艺术。在国家政策、法律制度等多方面的影响,土族婚俗文化在传统婚姻观念、女性社会地位、生育价值观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迁;人口的变化改变了社会组织关系,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婚俗文化传承的稳定性;经济条件和生产生活方式制约并决定着土族婚俗的产生和发展,影响着婚俗的时间结构和物质结构;教育的普及则影响着青年一代的婚姻观念和信仰观念;在文化重构中,土族婚俗文化不仅保留了自己的民族特色,更多内容折射着土族长期受汉文化和藏文化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不仅丰富了婚俗仪式过程的记录方式,也增加了仪式中的互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土族民众的生活方式和婚姻、家庭观念。影响变迁的各个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综合影响土族婚俗的变迁。土族婚俗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相适应,需要提升土族民众的文化自信和认同、加大传统婚俗的认知和延续、注重对传承人的保护和培育、以及利用多媒体进行数字化保护等方面的措施。
马小霞[8](2020)在《挣扎的童年:小学生课余生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对童年生活的关照与研究,是教育学界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论题。一定意义上,儿童童年生活的状态将会与他们未来人生乃至社会发展的走势密切相关。本文选取从课余生活这一视角,以访谈和个案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考察当下部分小学生童年生活的挣扎处境,意图对当代深陷“成人化”和“工具化”的儿童童年生活进行描述与呈现,唤起人们对挣扎的童年生活的关注,进而为人们理性的认识儿童的童年生活提供参照。具体来说,本研究主要依据儿童父母受教育程度选取了低等教育水平、中等教育水平与高等教育水平三类家庭中的9个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法、访谈法与个案分析法,对研究对象的课余生活现状进行考察。在获取较为丰富的研究资料后,尝试从课余生活中儿童与自我、他人和社会这三个层面的生活世界去勾勒小学生课余生活的挣扎样态,全文主要从如下五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引言。力图系统梳理童年的相关问题与课余生活既有相关研究成果,进而揭示小学生课余生活这一选题的实践意义与学理价值。第二部分,学习至上:课余课业的“重”与挣扎。主要对俊辰、莫飞与晓晗三个不同家庭教育水平的个案及其家庭进行考察分析,从课余课业生活的视角呈现儿童在繁重的课余课业负担中所经历的忙碌与挣扎。第三部分,教化让渡:成人规训的“痛”与挣扎。通过深描璇雅、泽君与依依三类家庭教育水平儿童在课余生活中所承受的成人世界的规训压迫及“被规训”经历,呈现儿童在避无可避的成人规训时的无望与挣扎。第四部分,娱乐至死:媒体社会的“瘾”与挣扎。主要呈现儿童在媒体世界影响主宰下课余生活的挣扎与无奈。进而言之,本部分通过勾勒在媒体社会的客观世界中文杰、轩宇和程博三种教育水平家庭儿童的媒体“上瘾”生活,揭示当下社会对儿童童年课余生活的控制与冲击。第五部分是对童年何以会变得挣扎的理性反思。力图从社会、学校与家庭三个维度对小学生课余生活的挣扎根源进行检视,进一步唤醒人们对挣扎的童年及其可能的危害予以关注。
王珊[9](2020)在《初中教师时间管理研究 ——基于S市的调查》文中研究表明时间作为一种重要资源,教师的工作时间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初中教师肩负着承上启下的教育重任,向前承接小学阶段的教育,向后过渡到高中阶段的教育,但却面临着工作时间过长、工作太忙以及工作时间不够用等时间管理困境。无论是初中教师自身的诉求还是新时代教师队伍的建设,都迫切需要打破初中教师所面临的工作时间困境,让初中教师成为具有幸福感、成就感、荣誉感的职业。凸显出研究初中教师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研究创新性地从更富有教育性和更为宏观的角度,研究身处教育系统和社会大环境下的初中教师时间管理情况。并以初中教师的工作时间长度、工作时间分配以及工作时间密度作为切入点,重点探讨如下问题:其一,初中教师的时间管理现状及其间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其二,导致初中教师时间管理问题的原因有哪些?其三,如何应对和改善初中教师的时间管理问题?围绕以上研究问题,本研究综合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和观察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S市初中教师的时间管理现状进行调查,梳理其间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相关的理论发现和实践经验,从教师职业层面、学校层面和学校外部层面深入立体地分析初中教师时间管理问题的成因。进而根据问题成因,有针对性地探讨优化教师时间管理的策略。研究发现,初中教师时间管理存在工作时间过长、工作时间分配不合理以及工作时间密度密过大等问题。具体而言:在初中教师的工作时间长度方面,初中教师的超时工作情况普遍且严重,并且存在工作时间长度界限模糊的情况,而且不同背景初中教师的工作时间长度存在较大差异。在初中教师的时间分配方面,教学工作时间占比最大,事务性工作时间侵占教学工作时间和教师专业发展时间,且教师专业发展时间浪费严重。在初中教师的工作时间密度方面,教师的工作时间密度过大使得教师忙碌不堪并降低了教师的工作时间深度和时间管理的灵活性。研究发现,初中教师面临的职业困境、学校层面的约束以及学校外部层面的干扰等因素共同导致初中教师的时间管理问题。在教师职业层面,初中教师职业责任泛化、职业标准模糊、职业主体的差异以及职业对象的特殊使得初中教师的时间管理出现诸多问题。在学校层面,各级各类学校中较为严重的时间效率取向、不够合理的分工安排以及不够完善的支持和保障体系也使得初中教师的时间管理出现相关问题。在学校外部层面,家长的过度干预、教育行政部门的干扰以及社会的过度期望和舆论压力也使得初中教师的工作时间管理出现一系列问题。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认为,可从突破教师职业困境、完善学校的理念和安排以及减少外部干扰等方面改善教师的时间管理。在突破教师职业困境方面,学校在内的教育系统需要规避初中教师责任泛化的现象,并明晰初中教师的职业标准,同时需要初中教师充分调节自身的职业态度能力和时间管理意识和能力。在完善学校的理念和安排方面,学校需要改变过度追求教育效率的状态、改善教师的分工与学校的工作安排并为初中教师提供足够的相关支持和保障。在减少外部干扰方面,需要调整和干预家长的过度参与,减少教育行政部门的干扰,同时营造宽松和谐的社会氛围,使初中教师的工作时间尽量少地受到外界干扰。
向本贵[10](2020)在《两河口》文中研究表明一两河口村的名声真正响亮起来,是这年年底两河口村差点就被评为龙坪县最美示范村了。村支书兼村主任丁有旺从县里开会回来,先是召开群众大会,高喉咙大嗓子地说,已经进入了终评,就差一点点,那块最美示范村的牌子就给捧回来了。虽然遗憾也值得高兴啊,全县不知多少美丽村寨想争那个示范村的荣耀。过后,又让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万隆使出看家
二、A Busy Day(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 Busy Day(论文提纲范文)
(1)格桑花开(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十一 |
十二 |
十三 |
十四 |
十五 |
十六 |
(2)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的希望调适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写词表 |
第一部分 概述 |
一、研究背景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分子靶向治疗在晚期肺癌患者中的研究现状 |
(二)晚期癌症患者希望的研究现状 |
三、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
四、基本概念 |
五、理论基础 |
六、研究设计及技术路线 |
第二部分 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希望的质性研究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抽样方法 |
(三)研究对象的接近和确定 |
(四)资料收集方法 |
(五)资料收集工具 |
(六)资料分析 |
(七)理论饱和 |
(八)质量控制 |
(九)伦理审查 |
三、研究结果 |
(一)感知 |
(二)调适 |
(三)希望调适理论的构建 |
四、讨论 |
(一)希望存在着动态可调适性 |
(二)希望与担心在患者心中并存 |
(三)希望与担心在患者心中博弈 |
(四)希望调适理论的解读 |
(五)希望调适理论对护理工作的启示 |
第三部分 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希望调适策略的构建研究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专家小组讨论法 |
三、研究结果 |
(一)文献研究结果 |
(二)专家小组讨论结果 |
四、讨论 |
(一)基于证据总结和专家讨论形成调适策略 |
(二)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希望调适策略解读和分析 |
第四部分 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希望调适策略的现场论证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 |
(一)论证专家 |
(二)论证工具和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四、讨论 |
(一)希望调适策略的可行性 |
(二)希望调适策略的适宜性 |
(三)希望调适策略的临床意义 |
(四)希望调适策略的有效性 |
第五部分 研究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与创新点 |
(一)研究结论 |
(二)创新点 |
二、不足之处及未来展望 |
(一)不足之处 |
(二)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招募访谈对象说明书 |
附录2 知情同意书 |
附录3 访谈对象一般资料调查表 |
附录4 伦理审查批准件 |
附录5 访谈录音转录稿1(节选) |
附录6 访谈录音转录稿2(节选) |
附录7 访谈备忘录 |
附录8 访谈资料的分析样稿 |
附录9 专家论证会讨论稿(第一轮) |
附录10 专家论证会讨论稿(第二轮) |
综述 希望理论在癌症患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论文发表及参与科研情况 |
致谢 |
(3)营销领域中的忙碌研究述评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忙碌的内涵 |
1.1 忙碌的定义 |
1.2 忙碌的测量与操纵方式 |
(1)忙碌的测量方式 |
(2)忙碌的操纵方式 |
2 忙碌对消费者的影响效应 |
2.1 忙碌对消费者的消极影响 |
(1)产生消极营销服务体验 |
(2)降低消费者购买行为动机 |
(3)放大服务失败的负面影响 |
2.2 忙碌对消费者的积极影响 |
(1)诱发积极情绪感知 |
(2)促进消费者的创造性 |
(3)减少放纵性消费 |
3 忙碌效应产生机制与条件 |
3.1 基于时间利用视角 |
3.2 基于自我认知视角 |
3.3 忙碌效应的调节因素 |
4 营销启示和未来研究展望 |
4.1 营销启示 |
4.2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
(5)认知视角下外国汉语学习者零形回指习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对象、目标及方法 |
第四节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汉语零形回指本体探究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二节 零形回指的具体分类 |
第三节 零形回指的句法特点分析 |
第四节 零形回指的语义层次和语用特点功能分析 |
小结 |
第三章 汉语零形回指的认知分析 |
第一节 认知理论介绍 |
第二节 零形回指的认知视角分析 |
小结 |
第四章 外国汉语学习者零形回指习得情况考察 |
第一节 零形回指习得调研设计 |
第二节 零形回指习得调研结果分析 |
小结 |
第五章 零形回指习得情况分析及教学启示 |
第一节 习得情况的认知分析 |
第二节 教学启示及建议 |
小结 |
第六章 结语 |
附录一 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小作文 |
附录三 访谈内容 |
附录四 受访者情况一览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6)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职业困惑的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小学教师肩负着时代的重任 |
1.1.2 小学教师职业困惑的状况亟待关注 |
1.1.3 个人兴趣指向 |
1.2 研究意义与研究目的 |
1.2.1 研究意义 |
1.2.1.1 理论意义 |
1.2.1.2 实践意义 |
1.2.2 研究目的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教师职业困惑的相关研究综述 |
1.3.2 国内教师职业困惑的相关研究综述 |
1.3.3 已有研究的局限性及本研究的不同之处 |
1.4 核心概念界定 |
1.4.1 小学教师 |
1.4.2 教师职业困惑 |
1.4.3 叙事研究 |
第2章 研究设计 |
2.1 研究内容 |
2.2 研究思路 |
2.3 研究方法的选择 |
2.4 获取资料的方式 |
2.4.1 访谈法 |
2.4.2 观察法 |
2.4.3 实物收集法 |
2.4.4 文献分析法 |
2.5 研究的伦理、效度和推广度 |
2.5.1 研究的伦理 |
2.5.2 研究的效度 |
2.5.3 研究的推广度 |
第3章 L老师职业困惑的系列故事 |
3.1 素描:关于L老师与N小学 |
3.2 起点:初任的我困惑重重 |
3.2.1 第一年,困惑接踵而至 |
3.2.1.1 教学成了第一道难关 |
3.2.1.2 如何找寻教师尊严? |
3.2.1.3 师生关系的“远”与“近” |
3.2.1.4 怎样面对不听话的你? |
3.2.1.5 家长这道坎儿,能否迈过去? |
3.2.2 第三年,那些深刻记忆 |
3.2.2.1 如何上好公开课? |
3.2.2.2 怎样提升教科研能力? |
3.2.2.3 教师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
3.2.2.4 怎样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
3.2.2.5 遭遇学校不公平,怎么办? |
3.3 行走:成长的我面对迷茫 |
3.3.1 第六年,问题是生长的希望 |
3.3.1.1 谁来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 |
3.3.1.2 如何处理好同事关系? |
3.3.1.3 关于学校文化的迷思 |
3.3.2 第十年,追寻困惑的轨迹 |
3.3.2.1 怎样跟上网络时代的发展? |
3.3.2.2 小学教师如何摆脱“小学教师”? |
3.3.2.3 变味的班级群,怎样回到正轨? |
3.3.2.4 小学教师就要被人瞧不起吗? |
3.4 沉淀:现在的我依旧困惑 |
3.4.1 这几年,又生新的困惑 |
3.4.1.1 发现学生早恋,怎么办? |
3.4.1.2 家长的焦虑,有解吗? |
3.4.1.3 如何转化班级后进生? |
3.4.2 如今,在困惑中不断起航 |
3.4.2.1 教材更换带来的挑战 |
3.4.2.2 一天能有四十八小时吗? |
3.4.2.3 作业需要改革吗? |
第4章 L老师职业困惑故事的分析 |
4.1 对L老师职业困惑内容的分析 |
4.1.1 与自身有关的职业困惑 |
4.1.2 与学生有关的职业困惑 |
4.1.3 与家长有关的职业困惑 |
4.1.4 与学校有关的职业困惑 |
4.2 对L老师职业困惑解决方式的分析 |
第5章 L老师产生职业困惑的影响因素 |
5.1 内部影响因素 |
5.1.1 专业理论知识薄弱 |
5.1.2 自我认知存在局限 |
5.1.3 教学实践经验不足 |
5.1.4 心理承受能力较低 |
5.1.5 专业发展水平不高 |
5.2 外部影响因素 |
5.2.1 社会环境 |
5.2.2 学校因素 |
5.2.3 家庭因素 |
第6章 叙事背后的思考:教师如何走出职业困惑 |
6.1 对教师自身力量的思考 |
6.1.1 自我努力的方向 |
6.1.1.1 内心的主动觉醒——拥有内驱力 |
6.1.1.2 成长的有力抓手——成为反思者 |
6.1.1.3 知识的有效储备——完善学习力 |
6.1.1.4 发展的快乐源泉——学做行动者 |
6.1.1.5 交流的美好艺术——提高沟通力 |
6.1.1.6 教育的不断创新——生成研究力 |
6.1.2 自我修炼中成长 |
6.1.2.1 心理上走出职业困惑 |
6.1.2.2 实践中走出职业困惑 |
6.2 对外部重要力量的思考 |
6.2.1 给予充分帮助——重要他人发挥积极作用 |
6.2.2 创造无限可能——关键事件促我不断前进 |
6.2.3 传递更多光亮——对我影响深远的重点读物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与合作教师的访谈提纲 |
附录2:与合作教师所任教班级学生的访谈提纲 |
附录3:与合作教师所任教班级家长的访谈提纲 |
附录4:学生的自由作文 |
附录5:给同学们的感谢信 |
附录6:我的田野日记选 |
附录7:图片汇集 |
附录8:致L老师的信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
(7)多维视角下的土族婚俗变迁研究 ——以民和三川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理论与方法 |
四、研究目标与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土族婚俗的文化语境 |
第一节 自然地理语境 |
一、地形地貌 |
二、气候水文 |
三、土壤作物 |
第二节 人文历史语境 |
一、历史沿革与考古文化 |
二、农牧交融 |
三、民族分布 |
四、交通往来 |
第三节 社会文化语境 |
一、文化 |
二、教育 |
三、经济 |
小结 |
第二章 土族婚俗的历史变迁 |
第一节 多元互融:土族婚俗的历史演进 |
一、土族婚俗的文化源头 |
二、吐羌融合后的婚姻状况 |
三、吐谷浑与吐蕃共融后的婚姻状况 |
四、汉文化影响下的土族婚俗 |
五、新文化思潮影响下的土族婚俗 |
第二节 当前殊相:传承至今的土族婚俗 |
一、“老媒加日”:提亲 |
二、“朗获务噶”:定亲 |
三、“吾若踏尼”:认亲 |
四、“科儿哩啦西”:要亲 |
五、“阿和啦西”:娶亲 |
六、回门 |
第三节 适时取舍:土族婚俗的当代走向 |
一、婚姻观念的转变和通婚圈的扩大 |
二、婚礼仪式简化与变迁 |
三、新式婚礼仪式的影响和观念的转变 |
四、礼物的变迁:实物由货币代替的出现 |
小结 |
第三章 土族婚俗文化变迁探析 |
第一节 土族婚俗的结构变迁 |
一、仪式结构 |
二、形态结构 |
三、关系结构 |
四、土族婚俗中的“舅权”的变化 |
第二节 土族婚俗的象征变迁 |
一、实物象征 |
二、行为象征 |
三、言语象征 |
四、颜色与方位象征 |
第三节 土族婚俗的功能变迁 |
一、文化传承功能 |
二、社会教化功能 |
三、心理调节功能 |
四、经济生活功能 |
小结 |
第四章 影响土族婚俗变迁的因素和互动机制 |
第一节 影响土族婚俗变迁的因素 |
一、国家层面 |
二、社会因素 |
三、经济因素 |
四、教育因素 |
五、文化因素 |
六、大众媒体的影响 |
第二节 互动机制 |
一、影响婚俗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
二、各影响因素对婚俗的综合影响 |
小结 |
余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2018年行政划分的三川地区各乡镇人口情况 |
附录二 土族婚俗图片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挣扎的童年:小学生课余生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1.自我的体悟:童年课余生活的感受与无奈 |
2.现实的警钟:不能承受的童年之重 |
3.理论的审思:解放儿童的价值之需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1.课余生活 |
2.课业负担 |
3.挣扎 |
(四)理论分析框架 |
(五)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童年问题的相关研究 |
2.课余生活的相关研究 |
3.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
(六)研究设计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3.研究的伦理道德问题 |
一、学习至上:课余课业的“重”与挣扎 |
(一)游离缺位与自我应对:涌入群体课业负担的忙碌与挣扎 |
1.隐匿的父母与繁重的课业负担 |
2.盲从跟随的辅导班:同伴诱惑之下的课外补习 |
(二)简单介入与被迫服从:沦为“被压迫者”的无助与隐忍 |
1.父母的强制参与儿童的无望反抗 |
2.“抗争”的消解与无意识的接纳 |
(三)“精心安排”与下意识顺从:未来圈定中的妥协与隐痛 |
1.父母的精心安排与儿童的顺从参与 |
2.集体式焦虑:事无巨细的“陀螺式”家长 |
(四)小结 |
二、教化让渡:成人规训的“痛”与挣扎 |
(一)身体规训:出于“善意”的伤害 |
1.痛苦的身体:被成人安排的璇雅 |
2.体罚的阴影:以爱为名的“鞭笞” |
3.异化的幻象:“当大人真好”的童年逃避 |
(二)心理规训:起于“比较”的钳制与逃离 |
1.被规训的身体:遭时空限制的泽君 |
2.邻家的孩子:别人都比我好 |
3.不被接纳的恐惧:看不见的忧伤 |
(三)精神虐待:源于“漠视”的创伤 |
1.同伴的压力:饱尝煎熬的依依 |
2.优越的成人:想要逃离的挣扎 |
3.被“心罚”的痛:成人漠视中的儿童 |
(四)小结 |
三、娱乐至死:媒体社会的“瘾”与挣扎 |
(一)课余他律的缺失:监管欠缺下儿童的媒体沉迷与自我疏离 |
1.成为“瘾君子”:网络游戏的日益沉迷 |
2.稚嫩的“小大人”:行将消亡的童真 |
(二)媒体运用的两难:奖励诱导下交往贫困者的热闹与孤独 |
1.幻影父母:亲子关系的异化 |
2.虚假同伴:同伴游戏的消失 |
(三)隔离控制的监管:成人监视中的虚假应对与逃离反叛 |
1.沦为“空心人”:自我兴趣的日渐凋零 |
2.儿童沦为娱乐至死的物种:主体性的丧失 |
(四)小结 |
四、寻根究底:童年是怎样变得挣扎起来的? |
(一)病态的功利主义:儿童作为未来社会发展工具的极致强化 |
1.儿童被完全视为未来社会发展的工具 |
2.工具化的儿童定位对作为人的儿童的消解 |
(二)过度的应试教育:恶性的教育竞争与成为应试工具的儿童 |
1.教育目标的异化:塑造“知识人” |
2.教育过程的僵化:形塑“机器人” |
3.教育评价的物化:缔造“工具人” |
(三)迷失的家庭教育:父母渴望成功的期望转嫁与儿童的异化 |
1.父母渴望成功的期望转嫁与儿童的异化 |
2.失恰的教养方式的推崇与运用 |
3.儿童沦为光耀门楣的颜面工具 |
结语 童年如何不再挣扎:课余课业的价值及其限度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9)初中教师时间管理研究 ——基于S市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一、初中教师时间管理面临的现实困境 |
二、初中教师队伍建设需要改善教师的时间管理 |
三、研究者个人对于教师时间管理研究的浓厚兴趣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一、时间管理的相关研究 |
二、教师时间管理的相关研究 |
三、对已有研究的反思 |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意义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四、研究方法及对象 |
五、研究思路 |
第二章 初中教师时间管理现状及问题 |
第一节 初中教师工作时间过长 |
一、初中教师超时工作情况普遍且严重 |
二、初中教师超时工作的差异情况 |
三、初中教师工作时间长度界限模糊 |
第二节 初中教师工作时间分配不当 |
一、初中教师的时间分配概貌 |
二、事务性工作时间侵占其它工作时间 |
三、初中教师专业发展时间浪费严重 |
第三节 初中教师工作时间密度过大 |
一、工作时间密度过大使教师忙碌不堪 |
二、工作时间密度过大降低了教师的时间深度 |
三、工作时间密度过大降低了时间管理的灵活性 |
第三章 初中教师时间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一节 教师职业层面的困境 |
一、初中教师职业责任泛化 |
二、初中教师职业标准模糊 |
三、初中教师职业主体差异 |
四、初中教师职业对象特殊 |
第二节 学校机构层面的问题 |
一、学校的时间效率取向严重 |
二、学校的分工安排不够妥当 |
三、学校提供的相关支持和保障不足 |
第三节 学校外部层面的干扰 |
一、家长的过度干预 |
二、教育行政部门的干扰 |
三、社会上的诸多干扰 |
第四章 初中教师时间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
第一节 突破教师职业层面的困境 |
一、规避初中教师职业责任泛化 |
二、明晰初中教师职业标准 |
三、充分调节教师自身 |
四、全面了解职业对象 |
第二节 完善学校的理念和安排 |
一、改变学校过度追求教育效率的状态 |
二、改善学校的教师分工与工作安排 |
三、为初中教师提供足够的相关支持和保障 |
第三节 减少外部干扰 |
一、减少家长的过度干扰 |
二、减少教育行政部门的过度干扰 |
三、减少社会的过度干扰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10)两河口(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十一 |
十二 |
十三 |
十四 |
十五 |
十六 |
十七 |
十八 |
十九 |
二十 |
二十一 |
二十二 |
二十三 |
二十四 |
二十五 |
二十六 |
四、A Busy Day(论文参考文献)
- [1]格桑花开[J]. 李刚. 民族文学, 2021(10)
- [2]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的希望调适策略研究[D]. 宁丽.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01)
- [3]营销领域中的忙碌研究述评与展望[J]. 杨晨,蔡颖颖. 软科学, 2021(01)
- [4]武汉·泰安[J]. 冷火. 时代文学, 2020(03)
- [5]认知视角下外国汉语学习者零形回指习得研究[D]. 梁迪. 山东大学, 2020(12)
- [6]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职业困惑的叙事研究[D]. 余云露.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0)
- [7]多维视角下的土族婚俗变迁研究 ——以民和三川地区为例[D]. 马雪莲. 青海师范大学, 2020(06)
- [8]挣扎的童年:小学生课余生活研究[D]. 马小霞. 新疆师范大学, 2020(07)
- [9]初中教师时间管理研究 ——基于S市的调查[D]. 王珊.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2)
- [10]两河口[J]. 向本贵. 民族文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