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万线华为交换机在京全年稳定运行(论文文献综述)
郭亚伦[1](2021)在《华为公司研发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杨玉[2](2021)在《华为公司智能手机营销策略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杜佳星[3](2020)在《战略差异、研发投入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基于联想和华为的对比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们所处的世界,从行业到社会,从经济到环境,无一不在经历全球化的变革,经济的增长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而企业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要想在这种飞速变革的大背景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就必然要从战略目标的角度去考虑企业该如何适应社会的发展。中国也涌现出了一大批直面挑战、勇于投身全球变革大潮的优秀企业,本文就在其中选取了中国民营企业典范华为和中国IT产业旗帜联想作为案例研究的对象,虽然联想和华为如今都已成长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杰出代表,但两家企业在各自的发展历程中却呈现出了明显的战略差异,从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的角度对联想和华为不同发展阶段的战略定位与差异进行分析发现,不同的战略定位也导致了双方在研发投入上的巨大差异,以联想和华为历年研发投入的综合分析为基础,从战略的角度探究华为的技术派和联想的贸易派路线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并从中得到一些启示,以期为其他的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提供镜鉴。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只有与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的变化相匹配的战略才能真正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讲,不同的战略定位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研发投入,并购虽然可以在短期内快速打开市场、实现规模经济,但由于企业并未拥有核心技术,造成了产品不仅利润微薄且极易受到上下游供应商的影响,长此以往,并不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而通过持续研发投入转化而成的技术成果能够使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培育出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在市场上拥有定价的话语权,更加有利于实现企业的永续发展。
杨泽[4](2018)在《标准视角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升级研究 ——以华为公司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全球化浪潮的进程中,跨国公司掌握着标准和游戏规则的制定权,而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则嵌入到其控制的全球价值链(GVC)内。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如何实现全球价值链的攀升是学术界长期探讨的热点。文章通过对国内外关于通信设备制造业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上升级的研究文献回顾,发现以往的研究尚未从标准角度分析其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升级问题。标准作为极其稀缺的战略资源,缺失标准资源也意味着企业的创新能力缺乏,而后会造成对GVC话语权的逐步丧失。文章使用文献研究法、规范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将标准与GVC相结合,分析了标准对GVC升级的理论作用机理。同时,标准作为GVC治理的一种工具,通过对模块化生产、关系租金、创新能力、边际成本和品牌力等产生影响,阐述了标准能够促使后进企业实现在GVC上的价值链攀升和真正的升级。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世界通信设备行业的引领者和一个典型代表,其发展历程就是遇到难题和解决难题的过程,结合华为公司的升级实践案例分析了其升级经验与困境。研究发现,升级策略分为:横向升级策略——标准国际化,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SEP),标准再国际化;纵向升级策略——延伸价值链,实现从传统的通信设备厂商向ICT解决方案提供商的飞跃。具体的阶梯式升级路径为:采用国际标准(从事OEM)--生产专业化(实现工艺流程和产品升级,增加标准的长度)--提高市场占有率(提升标准的高度)--成为行业标准引领者(实现功能升级)、扩大产品种类(实现链条升级,扩展标准的宽度)--整合ICT行业标准(提高标准的宽度)。最后,为我国本土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标准化战略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针对企业嵌入GVC程度的不同,给出政策建议,在嵌入GVC初期、发展期、成熟期、飞跃期应依次使用标准追随和吸收战略、标准参与和输出战略、标准推广和引领战略和标准主导和整合战略。
何婧[5](2014)在《基于行为倾向与过程分析的后发企业市场导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后发企业在技术上依赖于技术领先企业,在市场上依赖于本国顾客的市场资源。因此,资源上“双向依赖”是后发企业的重要外部关系,如何在其中正确权衡、恰当决策并跨越过程中的困境成为焦点问题。本文主要从行为倾向和过程分析两个维度研究了后发企业的市场导向问题。首先,从资源依赖的两个维度——相互依赖和非平衡力入手,构建了基于后发企业“双向资源依赖”的导向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阐释了“双向资源依赖”下后发企业市场导向的行为倾向。接下来,通过典型案例的历史纵向研究,从过程分析维度重点关注后发企业与环境的互动,特别是与顾客的互动过程中如何一步步演化成不同的两种结果:一种是顾客锁定困境,另一种是能力赶超。通过政策捕捉的准实验方法验证后发企业管理者在“双向资源依赖”权利结构下市场导向行为倾向,并对获取的实验数据运用似不相关回归统计方法分析,最终检验了研究假设并得出研究结论。研究结论显示:(1)后发企业管理者在面对顾客层面的压力时,表现出选择反应型市场导向的行为倾向。(2)后发企业管理者在自身具备相应能力的基础上,表现出对先动型市场导向的偏好。(3)在反应型市场导向与先动型市场导向的权衡上,后发企业管理者并未表现出特定的行为倾向,也就是说后发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能同时存在两种类型的市场导向。在顾客锁定困境研究中,以事件路径为线索,研究抽取了一个典型企业四十年发展历史的生产质量与市场营销的1299个事件,应用扎根理论工具把事件划分为四类和三个阶段,得出事件演进的趋势点图。此四类事件(内部实现、质量交付、顾客反馈和需求输入)构成后发企业价值循环的基本过程。进一步探讨反应型市场导向下后发企业的能力构建过程,并揭示出在能力构建过程中后发企业如何进入顾客锁定的困境。研究结论显示:(1)后发企业的价值循环中伴随能力补缺的反向过程,它们共同形成“价值-能力”的双向循环结构。(2)开放时期技术引进与顾客需求形成的替代渠道,它对“价值-能力”双向循环同时兼具推动和阻碍作用。(3)在市场爆发期双向循环过程被阻断,进入顾客锁定困境。在能力赶超的研究中,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三星电子和华为作为对比案例,将两家企业的发展历程划分为行业进入期、反应型市场导向驱动期、反应型市场导向和先动型市场导向双驱动期,通过对不同时期的能力构建分析,探讨后发企业实现能力赶超的过程。引入了“双元”思维范式,提出了后发企业实现追赶的途径——满足顾客现有需求和顾客潜在需求的“价值-能力”双向循环系统。本研究将后发企业市场导向问题放在统一的“双向资源依赖”格局下,结合实际和理论,为研究后发企业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更为研究后发企业市场导向提供了理论体系的支撑。
聂鑫[6](2012)在《NGN+VoIP与传统PBX在企业用户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NGN+IP是下一代企业语音交换机发展的新技术。本文介绍了NGN+IP与PBX的区别,以及各自优缺点。通过描述VoIP在NGN网络中的演变,阐明NGN+IP的工作原理以及通话质量的提升和维护管理最优化的优势,并能轻易增加其他增值服务。NGN网络智能化通过汇接层的改造和全网集中的数据库,实现业务属性与端局的分离,不仅有效地解决了目前固定电话网上无法大规模推广用户签约类业务的问题,而且由于屏蔽了大量端局层业务特性,实现了面向全网用户快速推广智能新业务。VoIP与NGN相结合,提出了一种语音业务的新方向。本文通过京龙大厦PBX的设计方案和使用情况,以及空中网NGN+VoIP建设方案及使用情况两个案例,指出二者在设计思想建设方案和使用方式的不同,同时对一些问题和数据进行分析,解决实际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在本文的最后,结合近些年来VoIP的发展情况,提出了移动VoIP等新技术,对VoIP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和分析。
何江恒[7](2012)在《华为辽宁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信息产业和通讯制造产业获得长足的进步。华为公司以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还有扎实的区域市场营销能力在国内外获得了巨大成功。在交代了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后,文章提出了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其次,本研究任何有意义的工作都立足于市场营销理论和营销策略理论,并对各种常用理论工具统一介绍比如4P和SWOT等等。第三,利用PEST详细地分析了华为公司辽宁市场的宏观营销环境,先回顾中国通信制造行业发展历程,描述近年来行业主要经济指标。用波特“五力竞争模型”分析方法,深入地研究了华为在辽宁市场上的行业竞争环境,并重点分析了中兴等主要竞争对手。第四,从品牌文化、业务领域、经营业绩、管理体系几个方面对华为进行总体介绍,重点对北方市场中有代表性的华为辽宁代表处成立与历史意义、组织与人力资源、财务状况和营销能力做了较为细致的陈述。利用SWOT分析方法将华为沈阳代表处目前的优势、劣势、机会与挑战进行分析。第五,在明确市场定位的基础上,文章将重点放在适当的策略制订上。并重点剖析了华为公司具有代表性的客户关系营销方式。第六,本文也对华为辽宁市场营销的实施与控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用较大篇幅描述了如何从人力、项目管理两个方面保证其营销策略的实施到位。华为公司在区域市场方面的成功是其业务飞速发展的基石,其优秀经验和制度可供企业在区域营销方面作为参考借鉴。华为正在与时俱进地发展。随着公司目标的变化,其区域市场营销策略要随之调整,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朱瑞博,刘志阳,刘芸[8](2011)在《架构创新、生态位优化与后发企业的跨越式赶超——基于比亚迪、联发科、华为、振华重工创新实践的理论探索》文中提出架构创新是对产品构成、组织结构和生产流程的系统性创新,它不仅反映了产品构成要素之间相互依存和功能分担关系的改变,还反映了产业系统内各利益主体之间互动关系的改变。架构创新为后发企业占据有利的生态位提供了难得的机会窗口,是企业生态位优化的有效方式。充分发挥中国低劳动力成本优势是架构创新策略的主要着眼点,技术成熟度和产品性能优化决定着产品架构是整合性还是模块性,差异化的架构创新策略是能否突破先发企业构建的追赶陷阱或战略性隔绝机制的关键,架构创新能力的高低决定着企业能否采取适宜的架构创新策略。仅仅进行了架构创新并不能保证一定能够从创新中持续获利,还需要拥有和掌控关键性的互补资产。
刘照清[9](2011)在《职能型组织向流程型组织转型的案例研究》文中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逐渐进入了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及竞争高度化的变革时代。时代的变化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对企业原有的传统职能型组织也提出了挑战。哈默( Michael Hammer )等人提出流程再造的思想,很快便成了管理界的时尚。然而,由于流程再造的范围太窄、没有从全局分析流程行为、忽视流程改变对人员的影响等原因,使企业变革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如何弥补流程再造的不足,构建一个具有顾客导向、以流程为中心、组织结构的扁平化、组织边界动态化、整合性等特点的流程型组织形态,成为适应环境变化组织变革的迫切需要。本文对华为公司的职能型组织向流程型组织转型过程进行了深入的案例研究,旨在对构建流程型组织作出进一步的完善,为企业改革提供变革思路。本文以华为为例,依据N.M.Tichy提出的组织变革模型,构建出华为职能型组织向流程型组织转型的变革理论模型,变革模型从变革输入到变革输出经历了八个主要的变革部分,八个变革部分中各自包含了不同的关键组织因素,变革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强有弱,形成一个闭环的变革系统。通过对变革模型图的绘制,也探索出华为职能型组织向流程型组织转型是以客户为中心,以组织目标、组织流程、组织结构、组织员工为关键的转型内容,以跨团队组织为流程型组织的重要组成要素。
邱明[10](2011)在《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通信设备行业贸易收支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理论分析为基础,以实证分析为手段,在回顾汇率理论和过往经验研究的基础上,先介绍了均衡汇率理论的变迁,包括成熟的均衡汇率理论:基于发达国家的基本要素均衡汇率分析法、自然均衡汇率法、行为均衡汇率法以及基于Edwards的发展中国家均衡汇率分析法、Elbadawi勺发展中国家均衡汇率分析法,并逐一进行理论比较。在具体研究我国问题时,结合了各模型的优缺点,认真选择模型。然后再介绍了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法,通过汇率对贸易收支的弹性分析、J曲线分析来说明弹性分析法的局限性;货币的贬值能否改善贸易收支,取决于国际贸易中的出口和进口的需求弹性,当一国的进出口需求弹性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ηx+ηm|>1时,贬值才能起到改善国际收支的作用;同时也介绍了另一种国际收支的吸收分析法,并分析了吸收效应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及其局限性。接下来从中观角度,用实证分析了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我国通信设备行业贸易收支额和汇率波动的关系,回归模型结果的表明: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长期出口商品需求弹性EX与进口商品需求弹性IM之和为-0.2366-0.1570=-0.3936<1,因此,从长期回归分析得出不满足马歇尔一勒纳条件。也就是说,汇率升值在短期内可以改善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贸易收支,促进贸易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产品的创新,同时带动我国贸易收支的顺差,提高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话语权,但汇率升值从经济发展长期来看还是不利的。然后又从微观的角度,将华为、中兴、上海贝尔作为微观选型模型的代表,详细地通过图表分析和模型的回归分析,利用数据对模型进行最小二乘法回归(OLS),可以发现:在假定其它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当年的实际有效汇率每升值0.1000,华为的出口就会下降16亿美元,中兴通讯的出口就会下降10亿美元,而上海贝尔的出口就会下降0.24亿美元。由于通信设备行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也是近三十年来发展最快的行业,而且其出口主要依赖于进口元器件的组装或添加附加值后再出口,且中国的人力成本较国外来说,有一定的优势,另外从各个图表中观察到:在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图表中,三个微观实体的出口贸易增长与人民币升值呈负相关的关系,其中,影响最明显的是华为,其次是中兴通讯,上海贝尔的影响稍逊一筹。通过对模型回归发现: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对通信设备制造业出口贸易收支的弹性系数影响很小,故它们的出口商品需求弹性EX分别为:-0.0016,-0.0010,-0.000024,远小于1,因此可以得出: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在短期会改善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出口贸易收支。但汇率升值从经济发展长期来看还是不利的,这与中观的实证分析是相一致的。
二、百万线华为交换机在京全年稳定运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百万线华为交换机在京全年稳定运行(论文提纲范文)
(3)战略差异、研发投入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基于联想和华为的对比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2.3 技术路线图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相关研究 |
1.3.2 企业战略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相关研究 |
1.3.3 研发投入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相关研究 |
1.3.4 关于联想和华为发展历程的相关研究 |
1.3.5 研究评述 |
1.4 研究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1.4.1 可能的创新 |
1.4.2 存在的不足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可持续发展能力 |
2.1.2 发展战略 |
2.1.3 研发投入 |
2.2 理论基础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2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 |
2.2.3 技术创新理论 |
第三章 联想和华为的战略定位与差异分析 |
3.1 公司简介 |
3.1.1 联想简介 |
3.1.2 华为简介 |
3.2 初创阶段联想和华为的战略定位与差异分析(1984-1995) |
3.2.1 联想初创阶段的战略定位 |
3.2.2 华为初创阶段的战略定位 |
3.2.3 联想和华为初创阶段的战略差异分析 |
3.3 成长阶段联想和华为的战略定位与差异分析(1996-至今) |
3.3.1 联想成长阶段的战略定位 |
3.3.2 华为成长阶段的战略定位 |
3.3.3 联想和华为成长阶段的战略差异分析 |
第四章 联想和华为研发投入现状的综合分析 |
4.1 研发领域 |
4.2 研发能力 |
4.3 研发支出及费用率 |
4.4 研发人员数量及比例 |
4.5 专利持有量 |
4.6 小结 |
第五章 联想和华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对比分析 |
5.1 初创阶段联想和华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对比分析 |
5.2 成长阶段联想和华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对比分析 |
5.2.1 收入结构 |
5.2.2 盈利能力 |
5.2.3 成长能力 |
5.2.4 资本结构 |
5.3 小结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
6.1 研究结论 |
6.2 启示 |
6.2.1 匹配的战略制定,有效的战略落地 |
6.2.2 注重研发创新,掌握核心技术 |
6.2.3 围绕主营业务,实施差异化战略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4)标准视角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升级研究 ——以华为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1.2.1 全球价值链理论 |
1.2.2 标准理论 |
1.2.3 全球价值链通信设备制造业升级理论 |
1.2.4 文献评述 |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框架 |
1.3.1 研究方法 |
1.3.2 内容框架 |
1.4 创新之处及不足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 |
第2章 标准在全球价值链升级中的作用机制 |
2.1 标准促使后进企业实现全球价值链的攀升 |
2.1.1 标准是后进企业嵌入GVC的基础,获得国际市场“通行证” |
2.1.2 标准有利于建立和维护链上企业“碎片化”生产的契约关系 |
2.1.3 标准提高企业在链上的自主创新能力 |
2.1.4 标准降低链上企业的边际成本 |
2.1.5 标准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品牌力,促使链上企业实现链条升级 |
2.2 标准促使企业实现阶梯式升级 |
2.2.1 标准实现工艺流程升级 |
2.2.2 标准延续产品升级 |
2.2.3 标准促进功能升级 |
2.2.4 标准开启链条升级 |
第3章 华为公司实现全球价值链攀升的案例分析 |
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基本情况 |
3.1.1 财务状况 |
3.1.2 研发能力 |
3.1.3 专利情况 |
3.1.4 标准情况 |
3.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升级实践及路径分析 |
3.2.1 嵌入GVC初期——工艺流程升级 |
3.2.2 嵌入GVC发展期——产品升级 |
3.2.3 嵌入GVC成熟期——功能升级、链条升级 |
3.2.4 嵌入GVC飞跃期——跨越升级为全球领先的ICT解决方案供应商 |
第4章 华为公司实现全球价值链攀升的经验与困境 |
4.1 华为公司实现全球价值链攀升的经验 |
4.2 华为公司实现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困境 |
4.2.1 尚未形成自己参与或者主导的标准,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遭遇知识产权带来的障碍 |
4.2.2 3G标准的确定对华为造成发展阻力 |
4.2.3 标准必要专利(SEP)对华为的影响 |
4.2.4 移动核心芯片对华为的挑战 |
第5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
5.1 主要结论 |
5.2 对企业的具体建议 |
5.2.1 采用国际标准,获取嵌入全球价值链“通行证” |
5.2.2 加大技术和标准的投入,提升在技术和标准领域的话语权 |
5.2.3 培养标准人才队伍,提升在国际竞争中的标准人才实力 |
5.2.4 建立标准联盟,积极开展交流合作 |
5.3 对企业的战略性建议 |
5.3.1 嵌入GVC初期--标准跟随和吸收战略,提升标准的高度 |
5.3.2 嵌入GVC发展期--标准参与和输出战略,增加标准的影响力 |
5.3.3 嵌入GVC成熟期--标准推广和引领战略,提高标准的长度 |
5.3.4 嵌入GVC飞跃期--标准主导和整合战略,提升标准的宽度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基于行为倾向与过程分析的后发企业市场导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4 重要概念界定 |
1.5 研究方法 |
1.5.1 政策捕捉方法 |
1.5.2 过程研究 |
1.5.3 案例研究方法 |
1.6 研究框架及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后发企业 |
2.1.1 后发企业的由来 |
2.1.2 后发企业的概念 |
2.1.3 后发企业的相关研究 |
2.2 市场导向 |
2.2.1 市场导向的研究背景 |
2.2.2 市场导向内涵及演进 |
2.2.3 市场导向与顾客导向 |
2.2.4 市场导向与组织学习 |
2.2.5 市场导向维度 |
2.2.6 市场导向与企业绩效 |
2.2.7 市场导向与创新 |
2.3 企业能力理论 |
2.3.1 基于资源基础观的企业能力理论 |
2.3.2 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能力理论 |
2.3.3 动态能力观的企业能力理论 |
2.4 研究启示 |
第三章 基于后发企业市场导向的理论模型构建 |
3.1 后发企业“双向资源依赖”格局构建 |
3.2 理论模型构建 |
3.2.1 后发企业市场导向整体模型设计 |
3.2.2 后发企业市场导向的两种行为倾向理论模型构建 |
3.2.3 后发企业市场导向过程演进理论模型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双向资源依赖”下后发企业市场导向的行为倾向研究 |
4.1 后发企业的两种市场导向选择倾向 |
4.2 研究模型 |
4.3 研究假设 |
4.3.1 顾客压力与后发企业市场导向行为倾向 |
4.3.2 后发企业自身能力与市场导向的行为倾向 |
4.4 研究方法 |
4.4.1 政策捕捉方法 |
4.4.2 政策捕捉过程 |
4.4.3 量表开发 |
4.4.5 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
4.5 变量测量 |
4.5.1 因变量 |
4.5.2 自变量 |
4.5.3 控制变量 |
4.6 数据统计分析及结果讨论 |
4.6.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4.6.2 研究结果 |
4.6.3 结果讨论 |
4.7 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4.7.1 理论意义 |
4.7.2 实践意义 |
第五章 基于过程视角的后发企业“价值-能力”双循环与顾客锁定研究 |
5.1 研究方法与数据获取 |
5.1.1 研究方法与设计 |
5.1.2 背景介绍 |
5.1.3 数据来源与获取 |
5.1.4 数据编码 |
5.2 数据分析 |
5.2.1 事件分类 |
5.2.2 事件分类的价值循环 |
5.2.3 事件数据阶段划分 |
5.2.4 事件分阶段的特征分布 |
5.3 过程分析 |
5.3.1 技术导向期 |
5.3.2 技术引进转换期 |
5.3.3 市场导向期 |
5.4 理论启示 |
第六章 后发企业市场导向实现能力赶超的过程研究 |
6.1 基于三星电子的企业发展历程分析 |
6.1.1 产业进入期 |
6.1.2 反应型市场导向驱动期 |
6.1.3 先动型市场导向和反应型市场导向双驱动期 |
6.2 基于华为的企业发展历程分析 |
6.2.1 产业进入期 |
6.2.2 反应型市场导向驱动期 |
6.2.3 先动型市场导向和反应型市场导向双驱动期 |
6.3 理论启示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对现有理论的贡献 |
7.1.1 对资源依赖理论的贡献 |
7.1.2 对吸收能力理论的贡献 |
7.1.3 对组织二元性理论的贡献 |
7.1.4 对市场导向理论的贡献 |
7.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7.2.1 构建了“双向资源依赖”理论模型 |
7.2.2 打开了后发企业进入顾客锁定的黑箱 |
7.2.3 提出了后发企业实现能力赶超的过程 |
7.3 管理意义 |
7.4 研究不足和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项目 |
附录 |
(6)NGN+VoIP与传统PBX在企业用户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概述 |
1.1 用户交换机现状 |
1.1.1 论文背景 |
1.1.2 交换机发展简史 |
1.2 本论文意义 |
1.3 本论文的论证方法 |
1.4 本论文的结构 |
第二章 PBX与NGN+VoIP的原理 |
2.1 传统PBX的原理介绍 |
2.1.1 PBX基本原理 |
2.1.2 PBX使用情况 |
2.1.3 用户对PBX的新需求 |
2.2 NGN +IP交换机介绍 |
2.2.1 NGN +IP交换机基本原理 |
2.2.2 IP +N G N使用情况 |
2.3 总结 |
第三章 NGN +IP的核心VoIP |
3.1 VoIP概述 |
3.1.1 VoIP的定义 |
3.1.2 VoIP的体系 |
3.1.3 VoIP通讯网络的重要性简述 |
3.2 软交换体系下的VoIP |
3.2.1 VoIP在传输过程中的技术介绍 |
3.2.2 软交换技术与VoIP |
3.2.3 MGCP协议 |
3.3 VoIP技术实际应用 |
3.3.1 金融行业方案 |
3.3.2 物流行业VOIP的解决方案 |
3.3.3 政府类客户解决方案 |
3.4 总结 |
第四章 北京京龙大厦用户PBX建设案例 |
4.1 项目实施背景 |
4.1.1 现有交换设备情况 |
4.1.2 现有电源设备情况 |
4.1.3 现有传输设备情况 |
4.2 需求预测及拟建规模设想 |
4.2.1 需求预测 |
4.2.2 拟建规模 |
4.3 根据实际情况对拟建设备指标进行测算 |
4.3.1 交换设备能力测算 |
4.3.2 电源设备能力测算 |
4.3.3 传输预测 |
4.4 建设方案论证 |
4.4.1 交换设备选型:Alcatel OXE设备 |
4.4.2 电源设备论证 |
4.4.3 传输设备论证 |
4.4.4 其他组件设计 |
4.5 建设费用及建设进度 |
4.6 遇到的问题 |
4.6.1 问题现象及分析 |
4.6.2 问题解决过程 |
4.7 总结 |
第五章 空中网NGN+IP PBX |
5.1 项目实施背景 |
5.1.1 现有交换设备现状 |
5.1.2 NGN网现状 |
5.1.3 接入设备现状 |
5.1.4 传输、电源现状 |
5.2 需求预测及拟建规模 |
5.2.1 需求预测 |
5.2.2 拟建规模 |
5.3 根据实际情况对拟建设备指标进行测算 |
5.3.1 交换设备能力计算 |
5.3.2 AG设备VoIP用户带宽计算 |
5.3.3 传输及电源预测 |
5.4 建设方案论证 |
5.4.1 交换设备选型:华为UA5000 |
5.4.2 AG窄带部分上连MSTP方案论证 |
5.4.3 AG双归属技术方案论证 |
5.4.4 接入网关建设方案论证 |
5.4.5 其他要素设计方案 |
5.4.6 建设费用 |
5.5 VoIP的呼损 |
5.6 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空中网IP PBX与京龙大厦PBX项目比较 |
6.1.1 建设成本 |
6.1.2 使用成本 |
6.2 对今后工作的意义 |
6.3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华为辽宁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
2.1 市场营销理论及发展状况 |
2.2 营销策略理论及发展状况 |
2.2.1 4Ps |
2.2.2 4Cs |
2.2.3 4R营销理论 |
2.3 常用的研究理论 |
2.3.1 PEST |
2.3.2 五力模型 |
2.3.3 SWOT理论 |
2.3.4 STP理论 |
2.3.5 4P理论 |
第3章 外部环境分析 |
3.1 宏观环境分析 |
3.1.1 政治环境分析 |
3.1.2 经济环境分析 |
3.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
3.1.4 技术环境分析 |
3.2 行业环境分析 |
3.2.1 通讯设备制造行业发展概况 |
3.2.2 通讯设备制造行业主要经济数据 |
3.2.3 基于五力模型的行业环境分析 |
3.2.4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
第4章 内部环境分析 |
4.1 华为公司概况 |
4.1.1 品牌文化 |
4.1.2 业务领域 |
4.1.3 经营业绩 |
4.1.4 管理体系 |
4.2 华为公司沈阳代表处分析 |
4.2.1 成立背景及历史 |
4.2.2 组织与人力资源 |
4.2.3 财务状况和营销能力 |
4.3 SWOT分析 |
4.3.1 优势 |
4.3.2 劣势 |
4.3.3 机会 |
4.3.4 威胁 |
第5章 华为辽宁市场营销策略制定 |
5.1 目标市场研究 |
5.1.1 市场细分 |
5.1.2 目标市场选定 |
5.1.3 产品及市场定位 |
5.2 营销组合策略 |
5.2.1 产品策略 |
5.2.2 价格策略 |
5.2.3 促销策略 |
5.2.4 渠道策略 |
5.3 客户关系营销 |
第6章 营销策略的实施与控制 |
6.1 市场营销策略的实施 |
6.1.1 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制度 |
6.1.2 贯彻规范的项目管理 |
6.2 营销控制 |
6.2.1 年度计划控制 |
6.2.2 盈利控制 |
6.2.3 效率控制 |
6.2.4 战略控制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职能型组织向流程型组织转型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图目录 |
表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创新与贡献 |
第二章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
2.1 组织变革理论 |
2.1.1 组织变革的理论基础 |
2.1.2 组织变革的动因 |
2.1.3 组织变革的方式 |
2.2 组织变革模型 |
2.2.1 组织变革经典模型 |
2.2.2 Hard Leavit的组织系统模型 |
2.2.3 韦斯伯的六合模型 |
2.2.4 纳德勒—图什曼一致模型 |
2.2.5 N.M.Tichy的组织变革模型 |
2.3 流程型组织 |
2.3.1 流程型组织的发展 |
2.3.2 流程型组织的演变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研究设计 |
3.1 研究范式 |
3.1.1 理论构建 |
3.1.2 研究对象 |
3.1.3 研究质量 |
3.1.4 研究步骤 |
3.2 资料收集 |
3.2.1 访谈收集 |
3.2.2 档案收集 |
3.2.3 文献收集 |
3.3 数据分析与编码 |
3.3.1 数据分析 |
3.3.2 数据编码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案例研究 |
4.1 案例背景分析 |
4.1.1 案例企业行业分析 |
4.1.2 案例企业发展历程 |
4.1.3 案例IPD流程变革分析 |
4.2 案例数据分析 |
4.2.1 组织转型的输入 |
4.2.2 组织转型的转变过程 |
4.2.3 组织转型的输出 |
4.2.4 组织转型路径关系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讨论与启示 |
5.1 对流程型组织转型的理论贡献 |
5.1.1 职能型组织向流程型组织转型的模型构建 |
5.1.2 流程型组织对职能型组织的超越 |
5.2 对流程型组织的实际启示 |
5.2.1 流程型组织转型的阻力分析 |
5.2.2 流程型组织的构建步骤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访谈提纲 |
附录2 案例资料库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10)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通信设备行业贸易收支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言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4 研究的目标、方法和结构安排 |
1.5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
2. 均衡汇率决定和国际收支调整的理论 |
2.1 均衡汇率理论的变迁 |
2.2 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法 |
2.3 国际收支的吸收分析法 |
2.4 本章小结 |
3. 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我国通信设备行业贸易收支和汇率波动的关系:中观分析 |
3.1 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人民币汇率波动与贸易状况 |
3.2 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我国通信设备业贸易出口额和实际有效汇率的回归分析 |
3.3 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我国通信设备业贸易进口额和实际有效汇率的回归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我国通信设备行业贸易收支和汇率波动的关系:微观分析 |
4.1 微观的主体和目标 |
4.2 微观主体的实证研究(一):以华为为例 |
4.3 微观主体的实证研究(二):以中兴通讯为例 |
4.4 微观主体的实证研究(三):以上海贝尔为例 |
4.5 本章小结 |
5. 促进我国通信设备贸易发展的对策性思考 |
5.1 国内外通信设备商应对汇率波动的措施 |
5.2 促进我国通信设备贸易发展的宏观思考 |
5.3 促进我国通信设备贸易发展的微观思考 |
6.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注释 |
致谢 |
附录 |
四、百万线华为交换机在京全年稳定运行(论文参考文献)
- [1]华为公司研发战略研究[D]. 郭亚伦. 北京邮电大学, 2021
- [2]华为公司智能手机营销策略优化研究[D]. 杨玉.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3]战略差异、研发投入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基于联想和华为的对比案例研究[D]. 杜佳星. 广西大学, 2020(07)
- [4]标准视角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升级研究 ——以华为公司为例[D]. 杨泽. 湖南大学, 2018(01)
- [5]基于行为倾向与过程分析的后发企业市场导向研究[D]. 何婧. 电子科技大学, 2014(03)
- [6]NGN+VoIP与传统PBX在企业用户中的应用[D]. 聂鑫.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2)
- [7]华为辽宁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何江恒. 东北大学, 2012(05)
- [8]架构创新、生态位优化与后发企业的跨越式赶超——基于比亚迪、联发科、华为、振华重工创新实践的理论探索[J]. 朱瑞博,刘志阳,刘芸. 管理世界, 2011(07)
- [9]职能型组织向流程型组织转型的案例研究[D]. 刘照清. 华南理工大学, 2011(01)
- [10]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通信设备行业贸易收支影响的研究[D]. 邱明. 复旦大学, 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