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学生不正确入党动机的探析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温舒炜[1](2021)在《高校学生干部政治素质现状及提升策略探究 ——以驻呼和浩特六所高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新时代对高校学生干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高校学生干部是青年大学生中的的“领头雁”,在各方面都应有所突出,以期更好地带领青年大学生担当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任。提升高校学生干部政治素质是新时代做好青年工作的现实课题,也是高校学生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乘势而上、全面发展的关键,同时也是高校学生干部自我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以“政治素质”为切入点,力求在厘清这一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当前高校学生干部政治素质的现状,研究解决存在相关问题的对策,保证高校学生干部政治素质良性发展。首先,本文按照“高校学生干部的定义——高校学生干部的特点——高校学生干部的地位作用”,“政治素质的含义——高校学生干部政治素质的内容——高校学生干部政治素质的要求”,对高校学生干部和高校学生干部政治素质进行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概述,从一定程度上明确划分出研究对象和研究主体。其次,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总结与分析了高校学生干部政治素质的现状,概括了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干部政治素质的良好表现和存在的问题。面对高校学生干部政治素质出现的问题,并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根据高校学生干部政治素质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原因总结了高校学生干部提升政治素质的策略,分别从政治立场、政治理论水平、政治担当和政治作风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力求全方位、各方协同努力提升高校学生干部的政治素质。
方丽君[2](2021)在《“00后”大学生入党动机研究 ——以黑龙江省部分高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一直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基础性问题,“00后”大学生已成为高校入党的新生力量。据调查,绝大多数“00后”大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入党意愿强烈。但是由于受到社会、学校、家庭以及个人等因素的影响,“00后”大学生入党动机呈现出多元化倾向,并由此产生了一些不良的入党动机。如何端正“00后”大学生入党动机,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事关大学生自身能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事关中国共产党是否能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在此背景下,针对“00后”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分析“00后”大学生入党动机显得十分重要。因此,本文通过实证调查的研究方法找出问题并分析原因,最后提出端正“00后”大学生入党动机的路径。本文从以下五部分展开: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阐述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00后”大学生入党动机的文献研究综述,通过梳理关于本问题的现有文献后,指出本文的研究方向与创新之处;第二部分对“00后”大学生入党动机概念进行界定,从“00后”这一代的特点出发探寻他们的入党动机,并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理论以及西方学者的需要激励理论三个方面,对“00后”大学生入党动机的理论来源做出深刻挖掘,最后阐明研究“00后”大学生入党动机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第三部分是实证研究,主要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和面对面个人访谈的形式来分析“00后”大学生入党动机存在的主要类型,并提出“00后”大学生入党动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部分主要论述影响少数“00后”大学生入党动机不纯的原因,从国内外环境和就业环境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影响、家庭环境因素影响以及“00后”大学生自身理论素质水平影响四个方面入手;第五部分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从社会、高校、家庭和个人四个维度分别提出端正“00后”大学生入党动机的有效对策。端正入党动机,提高党员的发展质量,不仅能够帮助“0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保证高校学生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还有利于不断推进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为培养更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后备军,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贡献不竭力量。
王婧[3](2020)在《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是高校党建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党性教育是保持高校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工程,同时也是我国对于党员的意识形态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大学生党员是我国青年的先锋团体,作为党的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意识形态、思想状况对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有深刻的影响。目前,大学生党员的主体是“00”后,他们生长于国家快速发展的阶段,纷繁复杂的环境使大学生党员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造成了冲击,伴随着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复杂化等问题的出现,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深入研究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问题,探索挖掘“00”后大学生党员具有的党性特征,对培养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大学生党员为研究主体,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结合马克思主义思想、新时代党性教育的相关理论,对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本文由四个部分来构成:第一部分,首先分别阐述了大学生党员党性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基本方法和创新点。第二部分,首先从概念上界定了党性及党性教育的含义,同时从新时代党性教育的相关理论出发,系统研究了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加强党员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和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的党性教育思想,诠释了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重要性和党性教育的内容。第三部分,通过调查问卷及访谈法,对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结合“00”后大学生党员的特点,探究当前大学生党员党性问题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因分析,从党员自身、高校、家庭、社会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第四部分,从党员党性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入手,针对性地提出如何提升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对策,主要是净化入党动机、整合党性教育力量、丰富教育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内容和创新教育方法。研究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问题为我国培养有价值、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有重要意义。
赵丹凤[4](2020)在《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研究 ——基于甘肃省部分高校的调查》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坚定不移地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推出一系列新部署新举措,促使相关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奋力开创基层党建理论和实践新局面。处于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校学生党支部,担负着密切联系党与高校学生的重要职责,是党在青年学生中发挥创造力、凝聚力与战斗力的基础,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如何将基层党建新要求转化为高校学生党支部的理念共识与实践成果,使学生党支部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是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需要深入思考与落实的重要任务。本文以是什么——怎么样——怎么办的逻辑框架为基础,梳理文献,调查分析,重点围绕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基本理论、现实审视、经验借鉴以及实践路径来探讨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这一基础问题。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即使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建设依然要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论述中寻求理论支撑。同时,着眼于党建战略布局,聚焦于高校基层党建现状亦是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现实必要性。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取得诸多成绩:党员发展标准更加严格、支部工作方式更加新颖、发展党员的质量明显上升以及支部各项基本制度不断成熟等。但是取得成绩的同时不能否定问题的存在,学生党员成长环境与入党动机的隐蔽性、对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不够、支部委员投入精力不足和支部培训激励机制缺乏、学生党员独特个性特征与价值取向等因素致使学生党支部存在入党动机多元化、部分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显着、支部委员队伍建设薄弱以及组织生活不规范等诸多问题,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任重而道远。因此,立足调查现状,借鉴国内部分高校学生样板党支部的实践经验,是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中难题破解的必要所在。为此,谱写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新篇章,需要强化学生思想政治引领,严格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管理,加强支部委员队伍建设以及着力提升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
李芳[5](2019)在《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分析及引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学生是未来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的中坚力量,其入党动机的正确与否体现着他们的政治信仰是否坚定、对党的认识是否正确,关系着他们入党后的价值追求和行为方式,也关系着党员队伍的质量和形象,更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入党热情日渐高涨。但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处于转型时期的社会现状,不良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确立的大学生们,加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党建工作还有不尽完善之处,使得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呈现出良莠不齐的现状。为此,对大学生的入党动机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教育使其入党动机得到端正和优化显得尤为重要,这对大学生自身、党和国家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分析和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思考与探索。首先,深入论述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分析目前国内外对大学生入党动机问题的研究现状。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理论联系实际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展开探究,提出创新之处,为后续研究打好基础。其次,对动机和入党动机的概念进行界定,阐述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入党动机的具体要求,以及找到相应理论基础作为研究的理论支撑。再次,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和对部分大学生进行访谈等实际调研,获取有效数据和信息,了解大学生争取入党的内在动因及现实需求,总结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所呈现出的不同倾向,并从社会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党建、大学生自身等维度探析现状产生的原因所在,以求为后文针对性对策的提出提供依据。最后,针对大学生入党动机的现状和原因,提出具体且行之有效的优化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对策。即在确立对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进行引导的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从构建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发挥高校党建工作的引导作用、加强大学生入党动机的自我教育等方面联合发力,优化当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以期为我国当前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引导教育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陈天钰[6](2019)在《大学生党员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校大学生党员作为学生群体以及党员群体的一个特殊群体,具有双重的身份特征,不仅是大学生群体的领头者,也是党的新鲜血液,是党的事业的生力军,肩负着实现伟大中国梦光荣使命。因此,高校学生党员心理健康状态是否良好,他们的心理状态、理想信念、个人素质,关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关乎民族的振兴与未来,直接影响到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战斗力。然而,面对信息繁杂、多种文化不断碰撞的今天,当前高校大学生党员心理健康出现了情感、认知等方面的各种问题。这不仅不利于大学生党员自身的健康成长,也阻碍了党和国家的前进。因此,关注大学生党员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党和高校十分重视的问题,提高大学生党员心理健康状态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群体的先进性,有助于提升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完成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第一部分为绪论,点明选题的缘由及研究意义,归纳总结了当前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及文献,介绍了本文章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第二部分包含有关概念阐释及相关理论基础,该部分是本文的理论基础,提炼出心理健康的相关概念以及相关理论依据,概括出大学生党员心理健康的含义,阐明重视大学生党员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第三部分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七所高校大学生党员心理健康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当前大学生党员心理健康存在一些问题,对当前大学生党员心理健康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第四部分针对问卷调查呈现出大学生党员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党员心理健康的影响、高校对大学生党员心理健康的教育模式存在不足以及大学生党员自身的因素影响三个方面对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第五部分针对现阶段大学生党员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仇斯格[7](2018)在《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入党动机多元化研究》文中指出大学生入党作为大学生向党组织靠拢,以及大学生思想层面纯化的重要表现,应当积极进行发展与鼓励。本文结合实践,对于大学生入党动机多元化进行分析,据此进行相应的策略研究,为今后大学生党建发展提出相应建议和对策。
吴新风[8](2017)在《大学生入党动机异化问题探究——以佛山地区高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入党动机是否端正,关系到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党组织的战斗力。其重要作用早已为人们所共知。文章不仅对当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异化的表现和特点进行了分析,还进一步探讨了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它们包括社会、学校、家庭等客观因素,还有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并提出了以人为本重构大学生入党动机体系的观点。
向晋文[9](2017)在《大学生党员角色意识培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全面从严治党已经成为党的建设新常态,并正在向基层和党员延伸。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从严管理党员是全面从严治党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的体现。大学生党员角色意识是大学生党员对自身角色身份与地位、角色规范与行为、角色权利与义务、角色扮演与表现的认知、理解与体验。党员角色意识的强弱不仅是党员素质高低的评价标准,是党员教育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更是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形成与发挥的重要基石。本文以增强大学生党员角色意识为目的,围绕大学生党员角色意识的内涵与结构、大学生党员角色意识培育的过程与机制进行深入探讨,提出大学生党员角色意识培育的原则与方法、策略与途径。论文按照提出研究问题、探求理论依据、构建理论体系、提出解决方案的思路展开。导论部分探讨大学生党员角色意识培育的背景和意义,分析梳理大学生党员角色意识培育研究的现状和现有研究成果,总结国外政党开展党员意识培育的实践做法,介绍本研究的基本思路、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和预期创新之处等。第一章是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理论、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理论、现代西方相关理论和知识三个方面对大学生党员角色意识培育的理论基础和研究依据进行梳理和挖掘。论文的理论构建部分由第二、三、四章组成。探讨大学生党员角色意识的基本内涵和内容体系,在大学生党员角色意识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其现状特点和影响其生发的微观、中观、宏观因素。探讨大学生党员角色意识相互化生、互利共生、精神孕生、实践创生的过程,大学生党员角色意识发展的直观感知、初步认识、自觉理解、实践体验、理性反思五个阶段,揭示大学生党员角色意识生发遵循的情感——理性、他律——自律、突变——渐变等规律,分析大学生党员角色意识生成和发展的动力系统,设计出由目标设立机制、教育作用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奖惩激励机制、保障监督机制、环境影响机制构成的大学生党员角色意识培育机制系统。论文的实践探索部分由第五、六章组成。大学生党员角色意识培育应遵循导向性与开放性相结合、层次性与整体性相结合、约束性与激励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大学生党员角色意识培育可以采用系统教学、典型示范、实践锻炼、自我教育、感染激励、文化熏陶等方法。在大学生党员角色意识培育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遵循培育的原则与方法,结合大学生党员角色意识问卷调查及分析,提出从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现代大学精神文化、学习型党员队伍发展、先进性典型形象树立方面拓展大学生党员角色意识培育,论述管理载体、实践载体、网络载体、文化载体建设对大学生党员角色意识培育的重要作用,指出要通过主体发展、方式变革、队伍升级、评价扩容等方式创新大学生党员角色意识培育工作。
李育林[10](2017)在《大学生荣誉荣耀型入党动机内涵、成因及入党动机引导策略研究》文中认为荣誉荣耀型入党动机作为当前高校学生不良入党动机的一种表现类型,是影响我党队伍纯洁性不可忽略的威胁因素。人的尊重需求、家庭教育偏差、入党动机教育引导不到位以及不良社会风气腐蚀的共同作用是其产生的原因。为此,应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工作为基本阵地,充分把握入党积极分子党课培训的重要契机,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入党动机教育的载体和形式,引导大学生把荣誉荣耀型入党动机转化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型入党动机。
二、大学生不正确入党动机的探析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学生不正确入党动机的探析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校学生干部政治素质现状及提升策略探究 ——以驻呼和浩特六所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四)研究创新之处及不足 |
1.创新之处 |
2.研究不足 |
一、高校学生干部政治素质相关理论研究 |
(一)高校学生干部理论概述 |
1.高校学生干部的含义 |
2.高校学生干部的特点 |
3.高校学生干部的地位和作用 |
(二)高校学生干部政治素质理论概述 |
1.政治素质的含义 |
2.高校学生干部政治素质的内容 |
3.提升高校学生干部政治素质的具体要求 |
(三)提升高校学生干部政治素质的必要性 |
1.提升高校学生干部政治素质是学生干部自身发展的需要 |
2.提升高校学生干部政治素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要求 |
3.提升高校学生干部政治素质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途径 |
二、高校学生干部政治素质现状分析 |
(一)调查问卷设计与分析 |
1.调查问卷设计 |
2.调查结果分析 |
(二)高校学生干部政治素质的良好表现 |
1.大部分学生干部政治立场坚定 |
2.部分学生干部重视理论学习 |
3.部分学生干部勇于担当作为 |
4.部分学生干部责任意识强烈 |
(三)高校学生干部政治素质存在的问题 |
1.少部分学生干部理想信念不够坚定 |
2.部分学生干部政治理论支撑不足 |
3.部分学生干部个人价值观凸显 |
4.部分学生干部自我定位不准确 |
三、高校学生干部政治素质存在问题成因分析 |
(一)主观原因 |
1.政治理论学习水平不高 |
2.对自身政治素质要求较低 |
3.受到西方思潮及“官本位”思想的误导 |
(二)客观原因 |
1.高校相关培养培训机制不健全 |
2.缺乏科学的选拔评价考核制度 |
3.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
四、高校学生干部提升政治素质策略探究 |
(一)提高高校学生干部政治站位 |
1.学生干部增强政治自觉 |
2.高校加快思政课程改革 |
3.全社会树立模范学习榜样 |
(二)提升高校学生干部政治理论水平 |
1.学生干部定期参加理论学习 |
2.高校持续性开展教育培训 |
3.主流媒体加强宣传力度 |
(三)强化高校学生干部政治担当 |
1.学生干部主动加强沟通交流 |
2.高校完善教师指导团队 |
3.增设社会实践岗位 |
(四)改进高校学生干部政治作风 |
1.学生干部积极开展自我批评 |
2.高校建立科学选用制度 |
3.全社会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高校学生干部政治素质现状调查问卷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情况 |
(2)“00后”大学生入党动机研究 ——以黑龙江省部分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综述 |
(二)国外研究综述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
(一)创新之处 |
(二)不足之处 |
注释 |
第二章 “00后”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基本概述 |
一、概念界定 |
二、理论依据 |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二)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理论 |
(三)西方学者的需要激励理论 |
三、实践依据 |
(一)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需要 |
(二)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需要 |
(三)加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
注释 |
第三章 “00后”大学生入党动机的现状 |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样本及结果分析 |
(一)关于调查问卷的设计 |
(二)问卷的样本分布 |
(三)结果及分析 |
二、“00后”大学生入党动机的主要类型及其表现 |
(一)信仰驱动型 |
(二)现实驱动型 |
(三)环境驱动型 |
(四)盲目从众型 |
三、“00后”大学生入党动机现状的积极方面 |
(一)政治参与意愿较强 |
(二)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 |
(三)具有正确的政治观念 |
(四)拥有强烈的奉献精神 |
四、“00后”大学生入党动机现状的消极方面 |
(一)理想信念不坚定 |
(二)易受环境影响 |
(三)自身政治素养不高 |
(四)社会贡献意识较薄弱 |
注释 |
第四章 影响少数“00后”大学生入党动机不纯的原因 |
一、国内外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 |
(一)西方不良思潮侵蚀 |
(二)就业压力增大 |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有待提升 |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协调不畅 |
(二)高校党建工作机制有待完善 |
三、家庭环境因素影响 |
(一)家庭成员价值观念有偏差 |
(二)家庭教育方式不妥 |
四、“00后”大学生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影响 |
(一)政治理论素养不高 |
(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 |
注释 |
第五章 端正“00后”大学生入党动机的路径 |
一、构建全社会健康向上的和谐氛围 |
(一)发挥优秀共产党员的示范作用 |
(二)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
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 |
(一)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合力 |
(二)抓实高校党建工作机制 |
三、营造和谐良好的家庭氛围 |
(一)弘扬风清气正的优良家风 |
(二)改进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 |
四、加强自身的理想信念教育 |
(一)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 |
(二)强化知行合一,树立正确“三观” |
注释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基本方法和创新点 |
第二章 党性及党性教育的相关理论概述 |
2.1 党性及党性教育的含义 |
2.2 新时代党性教育的相关理论 |
2.3 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内容 |
2.4 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重要性 |
第三章 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
3.1 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调查设计 |
3.2 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现状 |
3.3 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问题成因分析 |
4.1 从高校党性教育的工作来看 |
4.2 从社会思潮的渗透来看 |
4.3 从家庭成员的影响来看 |
4.4 从大学生党员自身的修养来看 |
第五章 新时代提升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对策研究 |
5.1 健全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系统 |
5.2 丰富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内容 |
5.3 创新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方式 |
5.4 整合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力量 |
第六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情况调查问卷 |
作者简介 |
致谢 |
(4)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研究 ——基于甘肃省部分高校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依据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创新与不足 |
(一)创新点 |
(二)不足点 |
第一章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概述 |
一、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基本概念 |
(一)组织、基层党组织 |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 |
(三)高校学生党支部 |
二、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理论基础 |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观点 |
(二)中国共产党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观点 |
三、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现实必要性 |
(一)党建战略布局的必然要求 |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要求 |
(三)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需要 |
(四)高校学生党支部自身建设的迫切选择 |
第二章 当前甘肃省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当前甘肃省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现状调研 |
(一)调查问卷设计 |
(二)调查对象与分析方法 |
(三)调查结果分析 |
二、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取得的成绩 |
(一)党员发展标准更加严格 |
(二)支部工作方式更加新颖 |
(三)发展党员的质量明显上升 |
(四)支部各项基本制度不断成熟 |
三、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高校学生党支部存在的问题 |
(二)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三章 国内部分高校学生样板党支部工作案例的实践与经验借鉴 |
一、国内部分高校学生样板党支部相关实践 |
(一)扬州大学:“党建科研融合型”学生党支部 |
(二)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主题党日特色化”学生党支部 |
(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标杆榜样引领型”学生党支部 |
(四)北京大学:“正心知行专业特色型”学生党支部 |
二、国内部分高校学生样板党支部实践经验借鉴 |
(一)注重党员教育管理,树立标杆榜样 |
(二)凸显“专业”实践,开展服务活动 |
(三)聚焦活动成效,创新主题党日 |
第四章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对策思考 |
一、强化学生思想政治引领 |
(一)充分利用“两课”思政教育主阵地 |
(二)及时占领网络思政教育新高地 |
(三)积极创设社会实践教育大平台 |
二、严格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管理 |
(一)严抓入口,强化新党员选拔考察力度 |
(二)重视日常,加强党员入党后的常态化教育 |
(三)畅通出口,及时处理不合格党员 |
三、加强学生党支部委员队伍建设 |
(一)严格支部委员的培育选拔 |
(二)强化支部委员队伍的系统培训 |
(三)加强支部委员队伍的考核激励管理 |
四、提高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 |
(一)严格规范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 |
(二)创新组织生活的内容与形式 |
(三)严明参加组织生活的纪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甘肃省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二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访谈提纲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分析及引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3.3 研究现状综合分析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1.4.1 研究方法 |
1.4.2 创新之处 |
第2章 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基本概述 |
2.1 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概念界定 |
2.1.1 动机 |
2.1.2 入党动机 |
2.2 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入党动机的要求 |
2.2.1 客观明确的政治立场 |
2.2.2 积极理性的政治态度 |
2.2.3 笃定不移的政治信念 |
2.3 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研究的理论基础 |
2.3.1 心理学中的动机理论 |
2.3.2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疏导理论 |
第3章 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
3.1 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的现状分析 |
3.1.1 多数大学生的入党动机积极正确 |
3.1.2 部分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存在问题 |
3.2 当代大学生产生不良入党动机的原因分析 |
3.2.1 社会环境变化的消极影响 |
3.2.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待增强 |
3.2.3 高校党建工作的针对性有待加强 |
3.2.4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有待提高 |
第4章 对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进行引导的原则与对策 |
4.1 对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进行引导的原则 |
4.1.1 先进性原则 |
4.1.2 针对性原则 |
4.1.3 实践性原则 |
4.2 对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进行引导的对策 |
4.2.1 构建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 |
4.2.2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
4.2.3 充分发挥高校党建工作的引导作用 |
4.2.4 加强大学生入党动机的自我教育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致谢 |
(6)大学生党员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1.选题缘由 |
2.研究意义 |
(二) 文献综述 |
1.国外研究综述 |
2.国内研究综述 |
(三)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1.研究方法 |
2.创新之处 |
二、大学生党员心理健康的概述 |
(一) 有关概念阐释 |
1.心理健康 |
2.大学生心理健康 |
3.大学生党员心理健康 |
(二) 大学生党员心理健康的相关理论基础 |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
2.马斯洛人本主义理论 |
3.习近平关于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 |
(三) 加强大学生党员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
1.有利于学生党员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
2.加强大学生党员心理健康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 |
3.加强大学生党员心理健康可以提高党建工作实效性 |
三、大学生党员心理健康的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 |
(一) 大学生党员心理健康现状问卷调查 |
1.研究目的 |
2.研究对象 |
3.调查过程 |
4.调查结果 |
(二) 当前高校大学生党员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
1.入党动机的现状分析 |
2.情感认同的现状分析 |
3.心理状况的现状分析 |
4.双重角色的责任意识现状分析 |
(三) 大学生党员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
1.入党动机的功利化倾向 |
2.情感认同存在偏差 |
3.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
4.角色冲突严重 |
四、大学生党员心理健康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
(一) 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党员的心理健康的影响 |
1.国家心理健康政策支持力度不足 |
2.网络新媒体带来的消极影响 |
3.社会竞争带来的就业压力 |
(二) 高校培育大学生党员心理健康的模式滞后 |
1.对心理健康缺乏重视 |
2.师资力量薄弱 |
3.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缺乏创新 |
(三) 大学生党员自身存在的局限性 |
1.大学生党员自我认知存在偏差 |
2.主体意识薄弱 |
3.自我抗挫折能力不强 |
五、大学生党员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 |
(一) 加强社会对大学生党员心理健康的指导作用 |
1.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 |
2.有效利用新媒体引导大学生党员树立党性意识 |
3.以党建促进大学生党员就业 |
(二) 提高学校对大学生党员心理健康的基础作用 |
1.提升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度 |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
3.开设特色党性教育心理学课程 |
(三) 加强大学生党员的自身心理素质 |
1.加强大学生党员的自我认知能力 |
2.发挥学生党员的主体作用 |
3.提升自我抗挫折能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7)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入党动机多元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当前大学生入党动机多元化体现 |
1.1 思想层面的跟风 |
1.2 在校利益的驱使 |
1.3 就业层面的推动 |
2 当前大学生入党动机多元化的对策 |
2.1 加强对于入党学生入党动机的考察 |
2.2 夯实团组织生活,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
2.3 做好党员的继续教育工作 |
3 结语 |
(8)大学生入党动机异化问题探究——以佛山地区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学生入党动机异化的现状 |
1. 入党态度不端正, 入党存在盲目性。 |
2. 入党动机不明确, 功利化倾向明显。 |
3. 入党思想不够成熟, 理想信念不够坚定。 |
二、影响大学生入党动机异化的因素 |
1. 多元文化冲击, 导致大学生入党动机异化。 |
2. 入党教育工作不到位, 导致大学生入党动机异化。 |
3. 家庭教育的缺失, 导致大学生入党动机异化。 |
4. 自身价值观的扭曲, 导致大学生入党动机异化。 |
三、大学生入党动机异化的应对措施 |
1. 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激发大学生追求政治理想的内在需求。 |
2. 增强家庭教育功能, 发挥亲情在大学生入党工作中的作用。 |
3. 高校党务工作要转变观念, 推进大学生入党教育和管理的协调发展。 |
4. 加强自身建设, 营造积极向上的入党政治氛围。 |
(9)大学生党员角色意识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的背景 |
(一) 全面从严治党开启党的建设新常态 |
(二)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艰巨新挑战 |
(三) 党员教育管理出现严峻现实新情况 |
(四) 党员角色意识培育成为党建新课题 |
二、研究的价值 |
(一) 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的迫切需要 |
(二) 立德树人根本使命实现的强烈诉求 |
(三) 全面从严治党向党员延伸的必然选择 |
(四) 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
三、研究的现状 |
(一) 主要代表成果 |
(二) 国外实践状况 |
(三) 研究现状述评 |
四、研究的思路、方法和创新点 |
(一) 研究的基本思路 |
(二) 研究的主要方法 |
(三)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大学生党员角色意识培育的思想资源 |
一、党员角色意识培育的相关理论 |
(一) 党性修养理论 |
(二) 党的思想建设理论 |
二、现代西方相关知识借鉴 |
(一) 社会互动理论 |
(二) 潜意识理论 |
第二章 大学生党员角色意识的内涵与结构 |
一、大学生党员角色意识的基本内涵 |
(一) 大学生党员的特点 |
(二) 角色意识的概念阐述 |
(三) 大学生党员角色意识的有机组成 |
二、大学生党员角色意识的内容构成 |
(一) 先进意识 |
(二) 使命意识 |
(三) 规矩意识 |
(四) 进步意识 |
第三章 大学生党员角色意识培育的现状与特点 |
一、大学生党员角色意识的现状调查 |
(一) 调查问卷的设计 |
(二) 调查组织与实施 |
(三) 调查结果与分析 |
二、大学生党员角色意识的个性特点 |
(一) 生发过程的可塑性与学习化 |
(二) 角色认知的片面性与理想化 |
(三) 外化行为的局限性与生活化 |
三、大学生党员角色意识生发的影响因素 |
(一) 微观因素 |
(二) 中观因素 |
(三) 宏观因素 |
(四) 因素间作用关系 |
第四章 大学生党员角色意识培育的过程与机制 |
一、大学生党员角色意识的生成 |
(一) 大学生党员角色意识与党的组织规范的相互化生 |
(二) 大学生党员个体意识与党员群体意识的互利共生 |
(三) 大学生党员角色意识在党组织的文化中精神孕生 |
(四) 大学生党员角色意识在党员个体活动中实践创生 |
二、大学生党员角色意识的发展 |
(一) 直观感知阶段 |
(二) 初步认识阶段 |
(三) 自觉理解阶段 |
(四) 实践体验阶段 |
(五) 理性反思阶段 |
三、大学生党员角色意识培育的工作机理 |
(一) 大学生党员角色意识生发的一般遵循 |
(二) 大学生党员角色意识生发的动力分析 |
四、大学生党员角色意识培育的运行机制 |
(一) 目标设立机制 |
(二) 教育作用机制 |
(三) 考核评价机制 |
(四) 奖惩激励机制 |
(五) 保障监督机制 |
(六) 环境影响机制 |
第五章 大学生党员角色意识培育的原则与方法 |
一、大学生党员角色意识培育的基本原则 |
(一) 导向性与开放性相结合 |
(二) 层次性与整体性相结合 |
(三) 约束性与激励性相结合 |
(四) 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
二、大学生党员角色意识培育的主要方法 |
(一) 系统教学规范大学生党员角色认知 |
(二) 典型示范引领大学生党员角色期望 |
(三) 自我教育深化大学生党员角色领悟 |
(四) 实践锻炼推动大学生党员角色扮演 |
(五) 感染激励促进大学生党员角色实践 |
(六) 文化熏陶增强大学生党员角色认同 |
第六章 大学生党员角色意识培育的主要策略 |
一、大学生党员角色意识培育的视域拓展 |
(一) 服务型党的组织建设主导培育的价值取向 |
(二) 现代大学的文化彰显丰富培育的精神追求 |
(三) 学习型党员队伍发展强化培育的内在要求 |
(四) 先进性典型形象树立彰显培育的示范效应 |
二、大学生党员角色意识培育的载体整合 |
(一) 管理载体增强培育效果实效化 |
(二) 实践载体促进培育内容行为化 |
(三) 网络载体实现培育过程生活化 |
(四) 文化载体提升培育结果价值化 |
三、大学生党员角色意识培育的工作创新 |
(一) 发展大学生党员角色意识培育的主体 |
(二) 变革大学生党员角色意识培育的方式 |
(三) 升级大学生党员角色意识培育的队伍 |
(四) 扩容大学生党员角色意识培育的评价 |
附录1:大学生党员角色意识状况调查问卷(大学生) |
附录2:大学生党员角色意识状况调查问卷(教师)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后记 |
(10)大学生荣誉荣耀型入党动机内涵、成因及入党动机引导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一、荣誉荣耀型入党动机及其特征、表现 |
二、大学生荣誉荣耀型入党动机的成因分析 |
(一)个人的尊重需求是荣誉荣耀型入党动机产生的内在因素 |
(二)家庭教育偏差是荣誉荣耀型入党动机产生的助推因素 |
(三)高校党建工作不到位是荣誉荣耀型入党动机产生的重要因素 |
(四)社会不良风气腐蚀是荣誉荣耀型入党动机产生的外在因素 |
三、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引导策略 |
(一)注重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
(二)充分利用大学生日常思政和党建工作的基本阵地 |
(三)紧紧把握入党积极分子党课培训的重要契机 |
(四)积极创新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的载体和形式 |
结语 |
四、大学生不正确入党动机的探析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学生干部政治素质现状及提升策略探究 ——以驻呼和浩特六所高校为例[D]. 温舒炜.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9)
- [2]“00后”大学生入党动机研究 ——以黑龙江省部分高校为例[D]. 方丽君.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3]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问题研究[D]. 王婧. 吉林农业大学, 2020(02)
- [4]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研究 ——基于甘肃省部分高校的调查[D]. 赵丹凤. 兰州大学, 2020(10)
- [5]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分析及引导研究[D]. 李芳. 长春理工大学, 2019(01)
- [6]大学生党员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陈天钰. 渤海大学, 2019(01)
- [7]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入党动机多元化研究[J]. 仇斯格. 科教导刊(下旬), 2018(15)
- [8]大学生入党动机异化问题探究——以佛山地区高校为例[J]. 吴新风. 经济师, 2017(11)
- [9]大学生党员角色意识培育研究[D]. 向晋文. 武汉大学, 2017(06)
- [10]大学生荣誉荣耀型入党动机内涵、成因及入党动机引导策略研究[J]. 李育林.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