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闭式引流吸引压力与并发症关系的观察

胸腔闭式引流吸引压力与并发症关系的观察

一、胸腔闭式引流吸引压力与并发症相关性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王寒冰[1](2021)在《青海地区VATS肺叶切除术后不同留置引流管方案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主要对我院近2年来行VATS肺叶切除手术的病人术后不同留置引流管的方案的临床应用及总结,同时探讨VATS肺叶切除术后不同留置引流管方案的优劣势及临床意义,进一步优化青海地区VATS肺叶切除术后留置引流管的治疗及管理方案。方法对2018年9月-2020年9月期间,我院胸外科行VATS肺叶切除手术的病人共148例,根据不同留置引流管方式分为三组,其中组1为粗胸管+负压球组(共87例),组2为单根粗胸管组(共39例),组3为粗胸管+高负压管组(共22例)。将三组患者的术后的出院时间、术后止疼药的使用时间、粗胸管的留置时间、细胸管的留置时间、术后第1、2、3天的疼痛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来研究三组患者术后情况是否具有差异。结果三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止疼药使用时间、术后第一天疼痛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细胸管辅助粗胸管组均较单根粗胸管组的粗胸管拔除时间短,术后第二、三天的疼痛评分更低,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更低(P<0.05);两组细胸管辅助粗胸管组的术后第二天的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粗胸管+高负压管组较粗胸管+负压球组的细胸管留置时间更短、术后第三天的疼痛评分更低(P<0.05)。结论VATS肺叶切除术后应用细管辅助粗管的引流方式可以尽早拔除粗胸管,减轻了患者术后的疼痛,降低了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尤其是粗胸管+高负压管组,在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出现风险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减少患者疼痛等负性体验。VATS肺叶切除术后应用细管辅助粗管的引流方式符合ERAS快速康复理念,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马伟林[2](2021)在《无管化单孔胸腔镜手术在肺部疾病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比较无管化单孔胸腔镜手术与全麻气管插管单孔胸腔镜手术在缩短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麻醉时间,减少住院费用,降低术后并发症的优势,探讨无管化单孔胸腔镜手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和积极作用。方法: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胸外科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56例因肺部疾病住院行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对照组共计30例患者采用全麻气管插管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方案,实验组共计26例患者采用无管化单孔胸腔镜手术方案。通过对比两组之间术前一般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并发症(肺漏气、肺不张、皮下气肿、肺部感染、声音嘶哑、咽喉疼痛、口咽异物感)等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无管化单孔胸腔镜手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和积极作用。结果:56例患者均在单孔胸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及术后二次手术,实验组患者术中无中转气管插管。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为48.31?7.78min,对照组手术时间为52.60?8.23min,差异具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麻醉时间为69.81?13.60min,对照组麻醉时间为93.20?11.38min,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0.00?4.24ml,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11.87?4.49ml,差异具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为8.92?1.81d,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3.83?3.54d,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实验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3.81?0.80d,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为7.20?1.85d,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实验组患者住院费用为2.26?0.31万元,对照组住院费用为3.31?0.74万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可知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麻醉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2天及第3天VAS评分分别为2.92?0.84分、1.46?0.65分、1.46?0.65分;对照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2天及第3天VAS评分分别为5.77?1.36分、3.80?1.13、2.13?0.86分,实验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白蛋白及前白蛋白分别为142.00?6.18 g/L、39.31?1.06 g/L、236.85?22.27 mg/L,对照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白蛋白及前白蛋白分别为141.93?7.53 g/L、38.75?1.18 g/L、230.67?32.42 mg/L,两组患者术后营养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其中咽喉疼痛7人,肺部感染2人,肺不张2人,尿路感染1人,皮下气肿1人;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其中气胸2人,胸腔积液1人,两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管化单孔胸腔镜手术应用于肺部疾病围手术期可缩短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麻醉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张惟越[3](2021)在《早期移除胸腔闭式引流与患者在院及出院并发症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1.目的:在胸腔镜辅助下肺切除的手术当中,患者移除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指征一般为不同医生经验所把控,导致了很多患者由于术后过多的每日引流量而不能拔管,使其住院时间延长,对其生理、心理造成一定创伤。本研究拟验证引流量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找到最早移除胸管时的量与时间的关系,从而减少患者的痛苦,加快术后恢复。2.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选取了从2018年1月-2020年9月的在我院由同一胸外科医疗团队行胸腔镜辅助下肺手术(VATS)治疗的234例患者。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血胸、气胸或乳糜胸。纳入数据包括年龄,性别,手术方式(肺段、肺叶),术后病理为T1、2期,吸烟情况,放置胸管数量,术后移除胸管天数:1、2、3、≥4天(POD,D1,D2,D3,and≥4)和移除胸管时的引流量(ml/day)。楔形切除,手术前接受过放、化疗,以前同侧做过肺手术和手术中淹水实验阳性的患者被排除。研究的结果为找出移除胸腔闭式引流后需要重新行胸腔穿刺的患者与未再次干预的患者在拔管的时间与引流量的关系,从而找到对患者术后再次胸腔穿刺发生率最小时的移除胸管的时间与引流量。3.结果:234例患者中有30例患者移除胸腔闭式引流后需要行胸腔穿刺术(12.8%),30例中未有需要重新入院治疗,4例出现术后心梗导致适当的延长了拔管时间。移除胸管的中位时间为3天,患者出院的中位时间为5天。患者吸烟、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的数量、术后病理类型、手术方式等与拔管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三天以后移除胸管与患者需要胸穿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发现对于满足一定条件(不吸烟,放置双胸腔闭式引流)的患者,即使拔管时引流量>200ml/day,也可以早期(POD2、3)拔管而不引起患者需要胸穿的发生率升高。4.结论:研究表明在接受了胸腔镜辅助下肺手术的患者,在满足了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即使每日引流量>200ml也可以在术后第二天移除胸腔闭式引流而不会对术后并发症(主要为胸腔积液)造成影响,同时也可以减少对管道不耐受患者的痛苦,加快其康复,减少对其生理、心理负担,减少住院时间、医疗资源消耗。符合现代循证医学术后快速康复(ERAS)的理念。

金伟伟[4](2021)在《胸腔镜手术和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Ⅰ、Ⅱ期脓胸效果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背景和目的:脓胸指化脓性胸腔积液产生。抗菌药物的大面积推广使其发病率大幅减少,然而发病后致死率仍高达6%-24%。治疗集中在抑制局部胸腔和全身感染,充分引流胸水,加速肺组织充气复张后呼吸运动并提供相应辅助治疗。外科开胸手术切口相对较长,甚至截断部分肋骨可能,患者年龄较大及心肺功能较差患者难以耐受且并发症较多,以往胸腔引流或穿刺相对保守治疗成为首选,微创外科的发展使电视胸腔镜手术得到广泛应用。单纯胸腔穿刺适用条件有限,需改善患者全身感染症状且液体较为稀薄,但脓腔易产生分隔,降低胸腔引流效果,存在反复穿刺的可能,进而造成治疗失败,胸腔穿刺已逐渐被临床所淘汰。Ⅰ、Ⅱ期脓胸纤维板尚未形成,胸腔镜手术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成为治疗的主要方式,通过比较两种方式的手术效果优劣,对于临床诊疗取舍具有借鉴意义。脓胸患者因胸水压迫肺导致复张受限,导致肺总量减少,呈现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而脓胸的治疗效果主要取决于肺复张后肺功能的改善。在肺功能试验普遍缺乏的情况下,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兴起使三维重建并量化肺功能成为可能。通过比较肺复张效果和肺容积的改善情况,说明两种治疗方式的优劣。2.方法:本研究收集2016-01-01至2020-06-01就诊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胸外科Ⅰ、Ⅱ期脓胸患者62例,分为A组32例行闭式引流,B组30例行腔镜手术。纳入指征:(1)临床基本数据齐全,包括门诊随访资料;(2)临床确诊为Ⅰ、Ⅱ期脓胸患者: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检验结果等均符合。(3)无严重内科疾病等绝对麻醉和手术禁忌。(4)无肺部相关严重疾病及毁损手术史。排除指征:(1)有凝血障碍;(2)免疫防御功能缺陷患者;(3)双侧脓胸;(4)经过呼吸内科治疗或外院转入患者。引流、廓清组患者基础资料具有可比性,性别、年龄、部位、病因、术前血细胞分析、高血压病史及吸烟史无明显差异。收集A、B组患者围手术期基本资料,利用Mimics Medical 21.0软件三维重建术前和术后1周胸部CT肺影像并测量肺容积数值,利用SPSS 22.0软件处理数据。3.结果:患者手术过程都顺利完成,无胸膜反应、复张后肺水肿、术中大出血、中转开胸等特殊情况。廓清组脓胸患者术后恢复、预后相较引流组具有一定优势(P<0.05)。在并发症方面,术后新发肺不张、漏气、低血压及心律失常四项指标,廓清组患者发生率高于引流组;而包裹性积液及持续性肺部感染两项指标,廓清组患者发生率低于引流组(P<0.05)。在肺复张方面,A、B组病例术前肺容积值无明显区别(P>0.05),术后1周及差值肺容积值有明显区别(P<0.05)。4.结论:1.对于Ⅰ、Ⅱ期脓胸的处理,胸腔镜手术相对于引流在术后恢复和转归预后方面具有优势。2.胸腔镜相对于闭式引流并发症术后新发肺不张、漏气、低血压、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但包裹性积液和持续肺部感染发生率低。3.胸腔镜术后肺容积较闭式引流增加明显,肺复张效果具有优势。

杨瑞,吴海云,罗丹,吴邵娟,熊思雨,杨乐,马海萍[5](2020)在《1例肺血管内皮瘤病人个体化管理及文献回顾》文中指出回顾分析肿瘤科1例肺血管内皮瘤病人住院期间的管理措施,为今后此类罕见疾病病人的管理提供借鉴。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通过对该病人提供个体化措施,包括胸腔闭式引流护理、肺癌化疗护理、输血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家属宣教等。该病人胸腔造瘘口分泌物明显减少,感染症状控制;在化疗期间虽出现了出血以及免疫相关性肺炎等不良反应,但因为发现及时,处理得当,并未对病人造成进一步影响;2019年12月25日胸部CT示左肺下叶少许炎症较前有所吸收,双侧胸腔积液较前有所吸收。医护人员通过一系列管理措施,提高了该病人化疗依从性,改善了病人生活质量,得到了家属的帮助与支持,可以为今后此类罕见疾病病人的管理措施提供科学参考。

班佳佳,苏云艳[6](2020)在《1例肺癌术后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的护理》文中研究表明自发性食管破裂是指非外伤、医源性或异物损伤导致的食管内压力突然快速增高而造成食管透壁破裂或全层裂开,又称Boerhaave综合征,发生率为1/6000,占所有食管穿孔的15%,其死亡率高达25%~100%[1]。研究显示早期的外科干预(如开胸术、清创术及冲洗)及随后的肠外高营养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生存率[2]。本院2018年5月收治1例肺癌患者,该患者行肺叶楔形切除术后食管自发性破裂,经过准确诊断、综合治疗和精细护理,55天后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柳超跃,章琳[7](2020)在《肺结核并发急性呼吸衰竭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治疗1例的护理》文中指出2019年4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结核ICU收治了1例23岁肺结核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该患者应用了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结合ECMO的相关护理,并密切观察气胸和皮下气肿情况,做好胸腔闭式引流和皮下气肿的排气工作,同时在营养代谢、预防感染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照护,该患者在行ECMO治疗12d后成功撤机,56d后成功转出ICU。

朱萌[8](2020)在《内科胸腔镜在不同病因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内科胸腔镜在不同病因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就诊我院的不同病因胸腔积液患者资料,了解不同疾病胸腔镜下表现特征是否有差异,从卫生经济学角度分析住院患者行胸腔镜时机,了解胸腔镜对不同疾病的确诊率,分析行胸腔镜检查的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预后与未行胸腔镜检查结核患者是否较好,以及胸腔镜检查所带来的术中风险和术后并发症,分析胸水颜色与疾病良恶性之间的相关性,判断胸水颜色是否可为临床医师对疾病做初步判断时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79例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一般资料、胸腔镜下表现及组织学资料等进行分析,评估胸腔镜确诊率及并发症等情况。采用SPSS 21.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79例患者中,行胸腔镜检查150例,127例得到明确诊断,确诊率达84%。结核性胸腔积液确诊率为81.5%(66/81);恶性胸腔积液确诊率为90.3%(56/62);炎性胸腔积液确诊率71.4%(5/7)。按是否行胸腔镜检查将患者分为胸腔镜组和非胸腔镜组(对照组),胸腔镜组确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发现胸腔镜组患者恢复优于对照组,胸膜增厚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操作失败4例,2例操作中出现心律失常(室颤1例,房颤1例),1例胸膜反应,1例粘连严重,立即停止操作,室颤患者电复律后恢复正常,房颤、胸膜反应患者停止操作后逐渐恢复,术中未见血栓栓塞、呼吸衰竭等其他严重不良反应。术后胸痛6例,低热2例,给予对症处理后均好转。将胸腔镜组患者根据入院至行胸腔镜检查时间(天数)分为≤7天组和>7天组,无论是结核或者恶性胸水,≤7天组患者住院时间及费用都明显少于>7天组。将患者胸水颜色分为血性和非血性两类,分析发现其与疾病良恶性之间有统计学差异,胸水颜色在疾病良恶性判断方面可起有限作用。结论:内科胸腔镜在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起较大作用,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较少,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性价比较高;患者根据情况及时进行胸腔镜明确病因可减少住院时间和费用;临床医师可根据胸水颜色对疾病良恶性做出初步的估计。

王晓龙[9](2020)在《常规置胸管和无胸管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主要探究在符合限定条件下的自发性气胸患者中,无胸引管的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与同期常规胸腔镜手术进行比较,探讨无胸引管治疗方式在自发性气胸中的疗效,为临床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置胸引管与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在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胸外科(包括中心院区及新民院区)进行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经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筛选后,共纳入40例患者,并且全部由我科的手术医师完成手术,其中18例未常规放置胸引管(无胸管组,即实验组),22例常规放置胸引管(常规置管组,即对照组)。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24H、48H、72H的疼痛评分、术后下床活动时间(d)、并发症情况、术后出院时间(d)、总住院费用(元),比较两组数据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住院资料方面的比较,术后出院时间,无胸管组(4.89±1.37)d<常规置管组(6.41±1.6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总住院费用,无胸管组(21155.7±1518.40)d<常规置管组(23103.70±1359.44)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至下床活动时间,无胸管组(1.72±0.57)d<常规置管组(2.46±0.6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术后疼痛评分方面,无胸管组的疼痛评分在24H为(2.83±0.71)、48H为(1.94±0.64)、72H为(1.22±0.43),常规置管组的疼痛评分在24H为(5.27±0.94)、48H为(3.50±0.74)、72H为(1.78±0.61),三组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P均<0.05。6.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数据均出现术后并发症,但并无相关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在符合限定条件的患者中采用无胸引管的治疗措施相较于常规留置胸引管的治疗措施具有优势。2.采用无胸管治疗自发性气胸,降低了医疗成本,促进患者更快地恢复,是值得推广的治疗手段。

祖京楠[10](2020)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新生儿气胸(Neonatal pneumothorax,NP)是新生儿气漏的一种,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的肺泡壁破裂,使气体进入胸膜腔,形成胸膜腔积气的状况而产生。新生儿气胸若不及时诊断并给予积极处理,容易引起患儿相关脏器严重损害及功能障碍。新生儿气胸可致患儿原呼吸系统疾病恶化,严重时可致纵隔摆动,甚至导致新生儿死亡。新生儿气胸的临床表现为:患儿呼吸忽然加快,出现呻吟、皮肤苍白或发绀。查体为:患侧胸廓抬高,双侧胸廓不对称,患侧肺部叩诊呈过清音,患儿患侧呼吸音降低,严重者甚至出现呼吸音消失。可通过胸片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来判断疾病发生及进展情况。给予新生儿气胸及时、有效的治疗其主要目的是促进肺复张,降低气胸的复发率,从而使患儿心肺功能得到恢复,令患儿呼吸困难等症状得到改善,让患儿原发病得到缓解甚至治愈,并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在日常工作中,对于新生儿气胸常用的治疗方式包括:胸腔穿刺抽气、静脉留置针穿刺引流、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等,但是因为上述方法具有损伤大、易滑脱、易感染等缺点,甚至有时需要反复穿刺,不方便临床普及及推广。因此,选择准确的治愈方式是目前治愈新生儿气胸的关键。近几年机械通气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方面已获得了显着成效。机械通气主要包含常频机械通气及高频振荡通气(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等。常频机械通气在治疗新生儿疾病时,其潮气量相对较大,对新生儿容易造成压力及容量性损伤,更容易引起新生儿气漏的发生,因此不适合新生儿气胸的治疗。HFOV的工作原理是将小潮气量的气体送入或抽取出呼吸道,用接近或等于平均气道压(mean airway presure,MAP)的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令萎陷的肺泡得以复张,其吸气峰压(Peak Inspiratory Pressure,PIP)和MAP几乎相等,由于HFOV的这些特征,避免了新生儿因气压过大造成相应的脏器损伤。HFOV应用气体的快速流动速率来加强气体的相对流动,因而令呼吸功能欠佳的患儿可以顺利完成气体交换,其气道压低、小潮气量、频率高的特征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且安全性较高。在HFOV的同时,配合氧气吸入可导致肺泡内氮气浓度低于胸膜腔内氮气浓度,可形成肺泡与胸膜腔间产生氮梯度,使氮气进行梯度运动,从而有利于氮气排出,更好的进行气体弥散过程,来促进气体吸收。近几年,HFOV作为有效措施用来治愈新生儿呼吸衰竭等疾病,效果显着。尤其在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the newborn,PPHN)、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严重哮喘等疾病过程中效果明显。但使用HFOV治疗新生儿气胸方面的相关报道较少,新生儿气胸对新生儿有深重影响,如不给予及时有效治疗,严重者可导致患儿死亡。治疗新生儿气胸的重点在于让胸膜腔气体有效的吸收和使气体快速排空,使患儿被压缩的肺组织及时复张,并且减低患儿的气胸复发率。而HFOV在新生儿气胸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尚未明确。本文通过探讨近几年来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就诊的患有气胸的新生儿的治疗情况,对HFOV和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对比,探讨HFOV在新生儿气胸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01月到2019年12月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并参考第四版《实用新生儿学》诊断标准,诊断为“新生儿气胸”的患儿70例。其中,2014年01月至2017年08月诊断为“新生儿气胸”的患儿采用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共35例;2017年09月至2019年12月诊断为“新生儿气胸”的患儿采用HFOV治疗,共35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儿分别于0小时及治疗后4小时胸片变化情况,如果胸片提示肺组织体积较前扩张,气胸线以外的透亮面积减小,且未再复发气胸,则为治疗有效。收集并比较两组患儿分别于0小时、及治疗后8小时、16小时、32小时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在新生儿气胸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包含:操作损伤、纵膈摆动、肺不张、导管脱出、胸腔内感染等。并比较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与住院时间。结果:1.比较两组患儿经治疗4小时后分别复查的胸片结果,提示HFOV组的总有效率为97.14%,明显高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组77.14%的总有效率,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两组患儿分别于治疗后8小时、16小时、32小时复查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进行收集及整理,收集并比较PH、PaO2、PaCO2、SO2数值变化,结果提示两组患儿于上述时间复查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均较0h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HFOV组较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组好转更明显,治疗效果更好,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比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提示HFOV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86%,明显低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组25.71%的并发症发生率,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对两组患儿住院时间进行对比,HFOV组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组的住院天数,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高频振荡通气在新生儿气胸治疗中有效,且高频振荡通气对新生儿气胸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2.高频振荡通气在新生儿气胸的治疗中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3.高频振荡通气在新生儿气胸的治疗中患儿的住院时间少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的患儿的住院时间。

二、胸腔闭式引流吸引压力与并发症相关性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胸腔闭式引流吸引压力与并发症相关性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青海地区VATS肺叶切除术后不同留置引流管方案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临床资料
        2.1.1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2.1.2 疼痛评价标准
        2.1.3 拔管指标
        2.1.4 并发症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病例资料收集
        2.2.2 分组原则
        2.2.3 材料与引流管留置方式
        2.2.4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结果
    3.2 术后疗效评价结果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胸腔镜外科诊疗及胸腔闭式引流历史及进展
    4.2 胸腔积液的吸收机制
    4.3 胸腔闭式引流调节机制及研究进展
    4.4 粗胸管联合细胸管在VATS肺叶切除术后临床应用效果
    4.5 研究涉及问题
        4.5.1 术后粗胸管及细胸管的留置时间
        4.5.2 术后疼痛情况
        4.5.3 术后并发症及风险因素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综述 青海地区VATS肺叶切除术后留置引流管方式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2:中英文对照表
    附录3:实验相关图片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2)无管化单孔胸腔镜手术在肺部疾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汇对照表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1.1 病例选择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分组方法
        2.2.2 术前准备
        2.2.3 麻醉方法
        2.2.4 手术方法
        2.2.5 术后管理
        2.2.6 数据收集
    2.3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3.2 两组患者围术期观察指标比较
    3.3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指标比较
    3.4 两组患者术后营养指标比较
    3.5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无管化胸腔镜手术在肺部疾病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早期移除胸腔闭式引流与患者在院及出院并发症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一)前言
(二)对象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早期移除胸腔闭式引流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4)胸腔镜手术和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Ⅰ、Ⅱ期脓胸效果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前言
对象和方法
    1.对象
    2.方法
    3.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脓胸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5)1例肺血管内皮瘤病人个体化管理及文献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介绍
2 个体化管理措施
    2.1 胸腔闭式引流管理
    2.2 病人化疗管理
        2.2.1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护理
        2.2.2 甲氨蝶呤+长春新碱治疗护理
        2.2.3 安罗替尼及帕博利珠单抗治疗护理
    2.3 病人输血管理
    2.4 病人心理干预
    2.5 病人家属管理
3 讨论

(6)1例肺癌术后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介绍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经过
2 护理
    2.1 呼吸功能锻炼
    2.2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
        2.2.1 保持有效引流
        2.2.2 维护管道安全
    2.3 鼻空肠三腔喂养管的护理
        2.3.1 保证有效胃肠减压胃肠
        2.3.2 防止喂养管腔堵管三腔管喂养
    2.4 食管内引流管与胸腔引流管配合冲洗
    2.5 营养支持
        2.5.1 肠内营养支持
        2.5.2 肠外营养支持
    2.6 调整心理状态
3 总结

(7)肺结核并发急性呼吸衰竭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治疗1例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介绍
2 护理
    2.1 ECMO相关护理
        2.1.1 ECMO管路和设备运转管理
        2.1.2 抗凝的管理
        2.1.3 出血
        2.1.4 血栓
    2.2预防、控制感染
    2.3 病情观察
    2.4 营养支持
    2.5 家属配合
3 小结

(8)内科胸腔镜在不同病因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附录 B 个人简历及科研成果
附录 C 综述
    参考文献

(9)常规置胸管和无胸管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略缩词
第1章 前言
第2章 综述
第3章 病例资料与方法
    3.1 病例选择
        3.1.1 病例对象
        3.1.2 病例数据的纳入标准
        3.1.3 病例数据的排除标准
    3.2 术前相关检查及准备
    3.3 手术方法
        3.3.1 麻醉与体位
        3.3.2 手术步骤
        3.3.3 术后管理
        3.3.4 并发症处理
        3.3.5 术后主要的观察指标
        3.3.6 术后疼痛评分
        3.3.7 统计学分析
第4章 结果
    4.1 病例一般资料
    4.2 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及住院资料的比较
        4.2.1 住院资料比较
        4.2.2 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第5章 讨论
第6章 不足之处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新生儿气胸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胸腔闭式引流吸引压力与并发症相关性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青海地区VATS肺叶切除术后不同留置引流管方案的临床研究[D]. 王寒冰. 青海大学, 2021(01)
  • [2]无管化单孔胸腔镜手术在肺部疾病中的应用[D]. 马伟林. 西北民族大学, 2021(08)
  • [3]早期移除胸腔闭式引流与患者在院及出院并发症的分析[D]. 张惟越.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4]胸腔镜手术和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Ⅰ、Ⅱ期脓胸效果的对比研究[D]. 金伟伟.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5]1例肺血管内皮瘤病人个体化管理及文献回顾[J]. 杨瑞,吴海云,罗丹,吴邵娟,熊思雨,杨乐,马海萍. 全科护理, 2020(32)
  • [6]1例肺癌术后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的护理[J]. 班佳佳,苏云艳.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0(10)
  • [7]肺结核并发急性呼吸衰竭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治疗1例的护理[J]. 柳超跃,章琳. 浙江医学, 2020(11)
  • [8]内科胸腔镜在不同病因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D]. 朱萌. 蚌埠医学院, 2020(01)
  • [9]常规置胸管和无胸管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分析[D]. 王晓龙. 吉林大学, 2020(08)
  • [10]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D]. 祖京楠. 承德医学院, 2020(02)

标签:;  ;  ;  ;  ;  

胸腔闭式引流吸引压力与并发症关系的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