脯氨酸的积累与其合成中关键酶活性的关系

脯氨酸的积累与其合成中关键酶活性的关系

一、脯氨酸累积与其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朱青青[1](2021)在《黄花鸢尾叶片抗氧化系统和紫外吸收物质对增强UV-B辐射的响应》文中研究表明人类活动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大量氯氟烃类气体被释放到空气中,致使大气臭氧层变薄,显着增加了到达地球表面的UV-B辐射水平。UV-B对植物抗氧化系统、蛋白质和细胞膜造成损伤,降低光合活性,阻碍植物生长。湿地生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生态服务。黄花鸢尾(Iris wilsonii)是重要的湿地生物之一,兼具净化水体和观赏功能。为了深入了解黄花鸢尾叶片抗氧化系统和紫外吸收物质对增强UV-B辐射的响应,在人工湿地条件下研究了3个UV-B水平下黄花鸢尾叶活性氧变化、抗氧化系统、异黄酮类代谢及紫外吸收物质含量的变化,分析了黄花鸢尾对增强UV-B辐射的适应性及其机理。取得如下主要成果:1.增强UV-B辐射下,黄花鸢尾叶片活性氧含量升高,210μw·cm-2和252μw·cm-2处理下,O 2-和H2O2平均含量分别升高16.64%、58.08%和20.12%、61.82%。MDA含量显着增加,细胞质膜透性显着增大,相较与对照组,低辐照组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均值增幅9.5%和18.89%,高辐照组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均值增幅20.25%和25.35%。而且损伤效应均随UV-B辐射强度和暴露时间增加而增强。2.增强UV-B辐射下,在实验前5天黄花鸢尾叶片中As A、DHA、GSH含量达到最高值,之后开始下降,但是在210μw·cm-2处理下,As A、DHA、GSH、GSSG含量比对照组增幅分别为21.86%、37.08%、30.07%、31.91%;在252μw·cm-2处理下,As A、DHA、GSH、GSSG含量比对照组增幅分别为27.73%、71.57%、97.97%、82.81%。黄花鸢尾叶片中POD、APX、GR、CAT活性随辐射处理时间延长呈现出升高趋势,SOD和MDHAR活性持续下降,DHAR活性先升高后降低。低剂量(210μw·cm-2)UV-B辐射处理下,鸢尾叶片SOD、POD、APX、GR、CAT、DHAR和MDHAR活性平均比对照增加6.31%、7.23%、194.84%、20.65%、56.38%、12.83%和23.07%;高剂量(252μw·cm-2)UV-B处理下,叶片SOD、POD、APX、GR、CAT和DHAR活性平均增幅分别为10.79%、18.59%、331.79%、68.55%、43.05%和28.11%,但MDHAR活性低于对照(-1.06%)。说明增强UV-B辐射下,黄花鸢尾叶片主要依靠提高As A、DHA、GSH、GSSG和APX、CAT、GR和DHAR活性来抵制活性氧胁迫,As A-GSH循环系统在活性氧清除中发挥重要作用。3.黄花鸢尾叶片中12种酚酸类和异黄酮组分的含量为阿魏酸最丰富(均在20mg/kg以上,对照平均为98.53mg/kg,低辐射下为153.37mg/kg,高辐射下为122.15mg/kg),香草酸次之(均在7mg/kg以上,对照平均为17.86mg/kg,低辐射24.80mg/kg,高辐射12.38mg/kg),丁香酸最低(均在2mg/kg以下,对照组平均1.35mg/kg,低辐射组1.02mg,高辐射组0.35mg/kg)。低剂量和高剂量增强UV-B处理下,黄花鸢尾叶片总黄酮含量升高9.45%和6.67%,总花色苷含量平均增加5.94%和18.72%,总酚含量在低剂量UV-B辐射下比对照增加14.12%,在高剂量处理下较对照下降6.87%;其中,芦丁、鸢尾苷元和野鸢尾苷元含量随辐射强度增加而提高,阿魏酸、香草酸和鸢尾苷在低剂量UV-B增强处理下含量较高,野鸢尾苷、染料木素和次野鸢尾黄素含量在三个UV-B辐射处理下几乎没有变化,丁香酸含量则在增强UV-B处理下略有降低。4.UV-B辐射增强条件下,黄花鸢尾叶片中异黄酮、花色素代谢途径关键酶活性变化不一致。黄花鸢尾叶片PAL、CHS、IFS、ANS、LAR、DFR和UFGT活性随UV-B辐射剂量增加而提高,在低剂量和高剂量UV-B处理下分别比对照提高28.60%和56.76%、130.66%和160.70%、6.66%和11.76%、45.86%和74.49%、15.55%和31.86%、4.74%和10.63%、5.51%和12.41%;叶片中C4H、FLS活性在低剂量下增幅大于高剂量,分别比对照提高26.83%和16.57%、38.00%和0.91%;叶片CHI、4CL和UFGT活性在低剂量UV-B处理下比对照升高17.32%和3.34%,但在高剂量组下降9.19%和4.32%;F3H活性在低剂量UV-B处理下降低1.40%,在高剂量下升高7.40%。在对照组和高UV-B辐射组中丁香酸含量与LAR活性极显着负相关,阿魏酸含量与CHI活性极显着负相关;对照组和低UV-B辐射组中白藜芦醇含量与C4H和DFR活性以及野鸢尾苷元含量与C4H、DFR和UFGT活性极显着正相关;在低UV-B辐射组和高UV-B辐射组中芦丁含量与F3H活性极显着正相关。三种强度UV-B辐射处理下酚酸类化合物含量和异黄酮以及花色素相关性表现出一定的差异。黄花鸢尾叶片中的化合物含量变化异同,主要是因为植物调动体内物质含量以抵御胁迫伤害。5.UV-B辐射可以提高植物体内紫外吸收物质含量。黄花鸢尾叶片中总花色苷含量都是升高,210μw·cm-2和252μw·cm-2UV-B辐射处理下,平均增幅5.94%和18.72%。在低辐照组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都是增长的;但是高辐照组下,总黄酮含量变化趋势呈波浪形,即先升高再下降然后略增高;而总酚含量呈缓慢下降后再升高。210μw·cm-2和252μw·cm-2UV-B辐射处理下,总酚平均含量分别增幅14.12%和降幅6.87%;总黄酮含量增幅平均为9.45%和6.67%。综上所述,本研究从活性氧产生、抗氧化系统、异黄酮及花色素代谢以及紫外吸收物质等方面探讨了UV-B辐射增强条件下黄花鸢尾叶片受损、适应和抵御氧化胁迫的效应与机理,为认识黄花鸢尾适应UV-B辐射增强胁迫提供了重要实证依据和机理阐释。

苏金龙[2](2021)在《褪黑素对猕猴桃果实后熟衰老的调控及其生理机制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美味猕猴桃‘徐香’(Actinidia deliciosa cv.‘Xuxiang’)为试材,探究常温贮藏过程中,0.05 mmol L-1褪黑素(MT)处理对果实后熟衰老进程的调控及其生理机制,以期为猕猴桃果实采后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了MT处理对猕猴桃果实后熟衰老进程的影响。结果显示,MT处理抑制了果实的呼吸速率,保持了果实较低的失重率和可溶性固性物含量,减缓了果肉硬度和色泽的损失;MT处理削弱了果实丙酮酸脱羧酶和乙醇脱氢酶活性,抑制了果实中丙酮酸、乙醛和乙醇累积,进而维持了果实的风味和品质。表明MT是一种有效的猕猴桃果实后熟衰老延缓因子。2.研究了MT处理对猕猴桃果实呼吸代谢和膜脂过氧化的影响。结果显示,MT处理抑制了果实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同时激活了果实的NAD激酶活性,进而促进了NAD向NADP的转化以及NADPH的累积,使果实呼吸途径由糖酵解-三羧酸循环部分转向磷酸戊糖途径,最终减少了呼吸消耗;MT处理还降低了果实中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和丙二醛的累积,抑制了磷脂酶D和脂氧合酶的活性,从而减轻了果实的膜脂过氧化。表明MT处理有利于猕猴桃果实保持较低的基础代谢活性及氧化损伤效应,这为后熟衰老的延缓奠定了必要基础。3.研究了MT处理对猕猴桃果实氧化还原平衡态的影响。结果显示,MT处理激活了果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同时保持了果实较高的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 A-GSH)循环关键酶,主要为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谷胱甘肽还原酶和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的活性,以及较高的As A和GSH水平;MT处理果实还具有较高的内源MT含量。表明MT处理通过介导猕猴桃果实的氧化还原动态平衡,发挥了后熟衰老延缓功效。4.研究了MT处理对猕猴桃果实酚类物质与脯氨酸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MT处理诱导了果实中酚类物质、脯氨酸合成代谢相关酶,包括莽草酸脱氢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和Δ-1-吡咯琳-5-羧酸合成酶的活化及其分解代谢相关多酚氧化酶和脯氨酸脱氢酶的钝化,进而使果实的总酚和脯氨酸含量维持在较高水平。酚类物质和脯氨酸可作为一道有效防线,通过提供氢和/或分解过氧化物参与活性氧猝灭,在MT处理延缓猕猴桃果实后熟衰老中发挥重要作用。

秦成[3](2020)在《乙酰胆碱调控烟草幼苗盐胁迫的生理机制》文中研究表明盐胁迫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素之一。施用外源物质作为一种简易有效的途径可有效减缓盐胁迫的伤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乙酰胆碱作为人类和动物大脑中广泛存在的神经递质,在植物中也开展了相关的生理作用及机理研究,但关于外施乙酰胆碱提高植物抗逆生理作用的研究虽有报道,但不够系统深入,尤其是对耐盐性调控研究较为缺乏。因此,深入明晰乙酰胆碱减缓植物盐胁迫的效果及作用机制并加以有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模式植物本氏烟草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水培试验模拟盐胁迫处理,研究盐胁迫诱导下烟草幼苗乙酰胆碱含量的时空分布规律;盐胁迫下外源乙酰胆碱对烟草幼苗生长、光合特性、水分代谢、叶绿素合成代谢的影响,并通过转录组分析,揭示乙酰胆碱缓解烟草盐胁迫的生理机制,为生产中施用乙酰胆碱提高作物耐盐性和抗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l SA)检测盐胁迫下不同时段烟草幼苗根、茎、老叶和幼叶各器官的乙酰胆碱含量。结果表明,烟草幼苗各器官均检测到乙酰胆碱的存在;内源乙酰胆碱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幼叶>根>茎>老叶;随着盐胁迫时间的延长,乙酰胆碱首先在根部累积,茎部和幼叶的乙酰胆碱含量均于盐胁迫处理72 h后达到最大值,与对照处理相比差异达显着水平,其中,盐胁迫处理72 h后幼叶含量比对照增加了74.34%。表明本氏烟草幼苗在受到盐胁迫诱导后,根系首先响应,而地上部分中幼叶则是乙酰胆碱抵御外界不良环境的主要响应器官,且与处理时间有关,较系统的阐明了盐胁迫诱导下的烟草幼苗乙酰胆碱含量的时空分布规律。2.采用根施及叶喷两种方式,研究不同浓度的乙酰胆碱对盐胁迫下烟草幼苗的植株生长状况以及主要生理特性的调控效应。外源施用10(?)M乙酰胆碱显着促进盐胁迫下烟草植株的生长和干物质的累积,其中植株地上部干重与盐胁迫处理相比提高了10.54%。此外,外源10(?)M乙酰胆碱可提高叶片含水量、根系活力,促进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累积,从而导致丙二醛含量、相对电导率及水分饱和亏显着降低。因此选用适宜的乙酰胆碱浓度可有效的缓解盐胁迫导致的膜脂过氧化,维持细胞脂膜稳定性,促进植株的渗透调控能力,从而维持植株的正常生长,减缓烟草幼苗的盐胁迫伤害。3.外源10(?)M乙酰胆碱处理后根系水导和叶片相对含水量分别较盐胁迫处理后增加了65.45%和15.46%;同时显着降低各部位Na+/K+,根、茎、叶部Na+/K+分别降低67%、34.98%和26.14%。通过叶片染色(伊文思蓝、氮蓝四唑和二氨基联苯胺)分析说明乙酰胆碱能够减缓盐胁迫诱导的活性氧的累积。同时定量化检测外源乙酰胆碱处理后叶片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H2O2)及丙二醛(MDA)含量,与盐胁迫处理相比,分别降低了29.96%、24.84%和46.7%。外源乙酰胆碱处理显着提高了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与盐胁迫处理5 d相比,乙酰胆碱(ACh)含量和胆碱乙酰转移酶活性(Ch AT)提高了17.36%和23.6%。外源乙酰胆碱在一定程度缓解盐胁迫导致的水分散失,改善离子失衡,提高抗氧化能力,乙酰胆碱合成代谢等,从而缓解植株的盐胁迫损伤。4.乙酰胆碱可促进盐胁迫下叶绿素生物合成中间体胆色素原(PBG)和尿卟啉III(Uro III)的合成以及加速其产物向下游物质的代谢速率,导致下游产物原卟啉IX(Proto-IX)、镁原卟啉IX(Mg-Proto IX)和原叶绿素酸酯(Pchl)的大量累积;同时可通过激活叶绿素合成关键酶基因HEMA1、CAO、CHLH和POR的表达,提高叶绿素的合成水平。外源乙酰胆碱处理显着提高盐胁迫处理15 d后叶片净光合速率(A)、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E),与盐胁迫处理相比,分别提高了54.56%、86.47%、13.79%和31.36%。同时,外源乙酰胆碱处理可显着提高盐胁迫下叶片初始荧光和最大荧光。因此,外源乙酰胆碱缓解了盐胁迫引起的烟草幼苗叶片失绿状态,促进了叶绿素合成进程,促进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光合性能。5.通过转录组分析显示,盐胁迫下外源乙酰胆碱对烟草转录组有明显的影响,导致527个基因和131个基因分别显着上调和下调。对这些差异基因进行KEGG通路分析,表明乙酰胆碱诱导盐胁迫后烟草中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在16个通路中,而高比例的、特异的响应盐胁迫的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在DNA复制、多种环境中的微生物代谢、内质网中蛋白质加工以及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中。乙酰胆碱可通过调控编码渗透调节、光合代谢和氧化还原调节相关的基因提高烟草的耐盐能力,另外可通过增强参与油菜素内脂、生长素、赤霉素及水杨酸信号转导途径及部分转录因子基因的表达;以及细胞壁合成修饰在乙酰胆碱耐盐过程中发挥作用。盐胁迫下外源乙酰胆碱处理使转录组的变化整体趋向于恢复到对照水平。表明乙酰胆碱可能起到一种类似于激发子的引发作用,参与烟草盐胁迫缓解的串扰网络中。总之,乙酰胆碱可通过缓解氧化损伤、维持植株水分吸收、调节光合能力和叶绿素代谢等多个方面揭示其缓解烟草幼苗盐胁迫损伤的生理机制,并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全面解析乙酰胆碱缓解盐胁迫中涉及的差异表达基因及分子调控途径,为乙酰胆碱作为新型诱导剂如何精准合理施用以最大程度地缓解盐胁迫伤害提供理论支撑。

程超[4](2020)在《热激、MeJA及ABA富集芥菜芽苗褪黑素技术及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芥菜(Brassia junceaL.)是中国的特产蔬菜,其营养物质含量丰富,籽粒经发芽后芽苗中内源酶系统被激活,尤其是具有多种生理作用的褪黑素等功能性物质得以富集。高等植物中褪黑素主要由色氨酸经过四步酶促反应生成,其中色氨酸脱羧酶(TDC)、色胺5-羟化酶(T5H)、血清素N-乙酰转移酶(SNAT)、N-乙酰基-5-羟色胺-甲基转移酶(ASMT)是合成褪黑素的关键酶。植物在逆境胁迫条件下褪黑素合成酶激活,内源褪黑素含量显着提高。热激、茉莉酸甲酯(MeJA)及脱落酸(ABA)处理芥菜芽苗可显着提高芥菜芽苗内源褪黑素生物合成,本文通过qRT-PCR、i-TRAQ蛋白组学等技术,从生理代谢、基因转录和蛋白质组三个层面探讨这3种处理调控芥菜芽苗富集褪黑素的作用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了热激、MeJA及ABA处理对芥菜芽苗生理代谢和褪黑素富集的影响。经不同胁迫处理4 d后,各处理下芽苗生长受到不同程度抑制,芽长、干物质含量以及单株芥菜芽苗鲜重均显着下降;热激、MeJA及ABA处理造成芥菜芽苗细胞膜损伤,表现为电解质渗透率和H2O2含量显着上调;同时引起Ca2+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总酚、花色苷和异硫氰酸酯(ITC)含量在胁迫后显着发生变化,芽苗抗氧化能力提高;热激、MeJA及ABA胁迫处理后,4d芥菜芽苗中褪黑素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1.88,10.4和3.67倍,实现了芽苗褪黑素的富集。2、研究热激、MeJA及ABA处理后对芥菜芽苗褪黑素合成酶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在芥菜中鉴定了11个与褪黑素生物合成酶同源的关键基因。包括2个BjTDC基因,2个BjT5H基因,4个BjSNAT基因和3个BjASMT基因。热激胁迫下,发芽4d和7d的芥菜芽苗中BjTDC 1和BjTDC2表达量均显着上调(p<0.05),BjT5H1和BjT5H2在4 d表达量显着上升(p<0.05),而在7d无显着性变化(p>0.05);BjSN4T1和BjSNAT4在4d表达量显着提高,BjSNAT2和BjSNAT3在4d和7d表达量均显着下调(p<0.05),BjASMT 1在4 d表达量均上调,而BjASMT2和BjASMT3下调。MeJA处理后,BjTDC 1和BjTDC 2在4d表达量均显着上调(p<0.05),7d表达量均无显着性变化(p>0.05),BjT5H1和BjT5H 2在4d和7d表达量均显着上升(p<0.05)。BjSNAT1、BjSNAT2和BjNAT4在4d表达量均显着上升(p<0.05),BjSNAT3表达量在4d下调而在7d表达量上升,BjASMT 1在4d表达量显着上调,而BjASMT2和BjASMT3表达量显着下调(p<0.05)。ABA处理后,只有BjSNAT 1和BjASMT3在4d显着下调(p<0.05),其余褪黑素合成酶均显着上调(p<0.05)。结果表明,这三种处理均上调芥菜芽苗BjTDC、BjT5H和下调BjSNAT3,以及不同程度调控其它褪黑素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影响褪黑素的合成。3、研究热激、MeJA及ABA处理后芥菜芽苗中蛋白质组差异表达。芥菜芽苗经这三种胁迫处理后,分别鉴定出172个、156和237个差异蛋白,各处理下芽苗中差异蛋白均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能量、响应胁迫、核苷酸代谢、氨基酸代谢、次级代谢、蛋白质生物合成、信号传递等功能,分布于细胞核、核糖体、液泡、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及细胞质骨架等部位。各处理对芥菜芽苗色氨酸代谢途径均具有调控作用,但是处理间调控蛋白位点及蛋白表达丰度有所差异,影响各处理间褪黑素富集量。此外,热激处理主要富集内质网中的蛋白质加工及光合作用途径,而MeJA及ABA处理下主要影响核糖体及次级代谢,ABA处理还富集了谷胱甘肽代谢途径。这三种处理通过调控胞内信号传递,核酸转录翻译,提高能量代谢,促进蛋白转运及合成,加强抗氧化系统等,间接影响褪黑素合成,累积具有活性的次级代谢物质及其它生理功能调节物质共同增强其对胁迫的耐受性。

屠玲艳[5](2019)在《水分胁迫对三叶青生理及主要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三叶青(Tetrastigma hemsleyanum Diels et Gilg)的耐旱耐涝性研究,以2年生三叶青植株为试验材料进行室内盆栽试验,通过研究不同土壤水分梯度下其形态结构、生理指标、黄酮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活性,探究三叶青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的生理及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特性,对于保护三叶青野生资源,提高其人工驯化栽培水平和药材品质具有重要借鉴意义。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果:(1)设置4个处理,以称重法控制土壤相对含水量在25%(P1)、50%(P2)、75%(P3)、100%(P4)左右。结果表明,P1和P4组叶片光合色素(Chl a、Chl b、Car)含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总体表现出下降的趋势。P1组在胁迫期间表现为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不断下降,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先降后升;P4组的光合作用指标均为先升后降,P2和P3组无明显变化。在荧光参数方面,P1和P4组三叶青的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的潜在活性(Fv/Fo)不断降低,PSII反应中心进行光化学反应的实际效率(Y(Ⅱ))、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先上升后下降,光化学淬灭系数(qP)先升后降,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不断上升,P2和P3组无明显变化。(2)水分胁迫处理下,P2和P3组的生理指标在试验期间波动变化但未出现显着差异;P1和P4组的生理指标变化明显,其细胞膜透性,MD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含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且显着高于P2和P3组,保护酶活性出现明显的先升后降的趋势,黄酮、多酚含量显着增加,多糖含量则显着减少;P4组细胞膜透性、MDA含量显着高于P1组,保护酶活性P1组上升幅度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P1组高,黄酮、多糖含量P1组较高,多酚含量则P4组高。(3)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干旱(一直不浇水)、对照(正常浇水)和水涝(水淹地下部分)。结果表明,干旱和水涝胁迫引起三叶青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表现为叶绿体数目减少并逐渐向细胞中央靠拢,叶绿体中质体小球数量增多、体积变大、颜色变浅,叶绿体中基粒片层结构松散无规律;干旱和水涝胁迫均引起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高积累;在黄酮类化合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的活性测定中发现,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查尔酮合成酶(CHS)和查尔酮异构酶(CHI)的活性先后增加,通过分析黄酮类化合物和PAL、CHS、CHI之间的相关性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和PAL、CHS、CHI之间呈现正相关。综上所述,三叶青在水分胁迫下通过调节抗逆生理指标、次生代谢生物等途径来适应环境变化,适度的水分胁迫有利于植物有效成分的累积。

崔桂宾[6](2019)在《干旱和PEG胁迫下小麦幼苗对褪黑素处理的生理响应及其蛋白质组学分析》文中指出干旱严重影响的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研究抗旱机理是小麦种质资源创制和新品种培育的重要基础之一。褪黑素是一种在植物中广泛存在的具有高度保守性的多功能小分子,近年来研究发现在植物非生物逆境胁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在小麦中的生理功能还少有报道,对小麦抗旱性的影响尚不明确。为了明晰褪黑素在小麦水分胁迫中的作用机理,本研究在对来自我国黄淮和北方麦区的116份小麦种质进行抗旱鉴定的基础上,利用同重元素标记的定量蛋白质组学(iTRAQ)技术并结合生理生化和细胞学研究方法分析了土壤干旱和PEG胁迫下褪黑素处理小麦的生理生化响应和蛋白质组学差异,探讨了两种胁迫下褪黑素对小麦苗期抗旱性的影响,构建了小麦响应水分胁迫和褪黑素处理的蛋白质网络,以期为小麦抗旱机理研究和抗旱育种提供借鉴。论文研究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筛选确定出了10份抗旱种质、3份耐生理脱水种质和1份褪黑素敏感种质通过对116份小麦种质资源材料在陕西关中地区杨凌和渭北旱塬永寿县进行两年的田间抗旱性鉴定,兰考矮早8号、177、98-10-30、PB1070、普冰945、渭科2号、小偃92、新9408、XNCW3和XNCW4表现出良好的抗旱能力,可以作为小麦抗旱育种的种质资源。烟2801、XNTC1和XNZK22具有较好的耐PEG胁迫和生理脱水能力,可以用于小麦苗期抗旱生理机制研究。PEG胁迫下烟995对褪黑素处理最敏感,可以作为褪黑素生理功能研究材料。2.土壤干旱胁迫下褪黑素提高了小麦幼苗的抗旱性褪黑素通过提高细胞中谷胱甘肽-抗坏血酸代谢(GSH-AsA)和其它抗氧化酶的累积增强了小麦的活性氧(ROS)清除能力,减轻了干旱胁迫下ROS对细胞和叶绿体的破坏,维持了植株在胁迫下的有限生长;增加了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氨基酸等的生物合成提高了小麦的渗透调节能力,同时通过增大表皮细胞减小细胞间隙的方式降低了水分流失。3.PEG胁迫下褪黑素改善了小麦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褪黑素通过增加小麦幼苗根的平均直径和侧根数目,提高了根系的水分吸收能力;褪黑素通过提高细胞中GSH-AsA代谢和其它抗氧化酶的累积增强了小麦的抗氧化能力,维持了植株在胁迫下有限的光合作用;褪黑素增强了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氨基酸的合成,提高了幼苗的渗透调节能力;褪黑素诱导了小麦的细胞自噬和蛋白质的泛素化降解途径,降解受损的大分子物质和细胞器,延长了小麦在胁迫下的存活时间。4.干旱和PEG胁迫下褪黑素诱导的蛋白质表达谱具有显着差异两种胁迫下褪黑素均能诱导抗氧化和GSH-AsA代谢中关键酶的差异累积,但诱导的抗氧化酶类型不同,且干旱胁迫下褪黑素诱导的抗氧化酶更多。干旱胁迫下褪黑素能诱导小麦幼苗产生更多上调累积的蛋白,这些蛋白涉及到苹果酸代谢、柠檬酸代谢、乙醛酸盐的降解和乙酰辅酶A的合成,以及脯氨酸、精氨基、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甘氨酸和色氨酸的合成,而PEG则只诱导了与色氨酸、丝氨酸、鸟氨酸、缬氨酸和半胱氨酸合成相关的蛋白酶的累积。5.干旱和PEG胁迫诱导的蛋白质表达谱具有显着差异小麦对两种水分胁迫具有相似的胁迫响应,包括受抑制的光合作用、增加的ROS水平和渗透调节物质、增强的抗氧化代谢等。在蛋白水平上,干旱和PEG能选择性地增加MDH、DHAR、P5CS、P5CD、APX、GPX和GST等关键酶的积累从而增强苹果酸、脯氨酸、谷胱甘肽和抗坏血酸的合成与代谢,且干旱胁迫比PEG更能够诱导这些通路的激活。PEG特异诱导了精胺和亚精胺的生物合成,而土壤干旱特异诱导了鸟氨酸的生物合成。综上所述,本研究在筛选出10份抗旱种质、3份耐生理脱水种质和1份褪黑素敏感种质的基础上,证实了土壤干旱和PEG胁迫下褪黑素选择性诱导了抗氧化、渗透调节等代谢通路中关键酶的差异累积,增强了小麦的耐水分亏缺能力,为进一步研究褪黑素在增强小麦抗旱性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张晓艳[7](2019)在《地梢瓜和雀瓢抗旱生理及转录组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干旱胁迫是限制植物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的主要逆境因子,已成为严重制约农业生产的世界性问题。地梢瓜及其变种雀瓢属萝藦科鹅绒藤属,是集饲用、药用、食用及工业原料于一体的旱生直立半灌木。目前由于季节性干旱的影响导致地梢瓜和雀瓢野生资源量在逐年减少,因此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并生理和分子方面探究其抗旱机制,为今后深入研究萝藦科植物相关耐旱调控基因和耐旱品种的分子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优良储备基因,对我国的荒漠化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地梢瓜和雀瓢幼苗为试材,采用盆栽控水法,研究不同干旱胁迫处理对地梢瓜和雀瓢幼苗生长、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系统、叶片解剖结构及气孔特征和次级代谢产物-琥珀酸合成等方面的影响,结合转录组学探究了地梢瓜和雀瓢幼苗响应干旱胁迫的分子机制,并利用qRT-PCR技术对候选差异基因进行验证和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随着干旱胁迫加剧,地梢瓜和雀瓢幼苗株高、根长、根粗、地上鲜重和根鲜重逐渐降低;地梢瓜和雀瓢幼苗根中的可溶性糖(SS)和脯氨酸(Pro)含量、地梢瓜幼苗叶片和根中的可溶性蛋白(SP)含量、雀瓢幼苗叶片中的Pro含量逐渐升高,雀瓢幼苗叶片中的SS、根中的SP、地梢瓜幼苗叶片中的Pro含量均先升高后逐渐降低;地梢瓜和雀瓢幼苗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叶片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逐渐升高,雀瓢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地梢瓜幼苗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均逐渐升高。随着干旱胁迫加剧,叶片气孔宽度与面积呈下降趋势,而气孔密度显着增加;轻度干旱条件下地梢瓜和雀瓢幼苗叶片、上下表皮角质层、上下表皮、栅栏组织及海绵组织厚度减小,当干旱达到一定程度时,通过增加它们的厚度进而增强叶片的保水能力。由聚类分析和相关指数可知,栅海比、叶片厚度、上表皮角质层厚度、下表皮厚度为叶片主要的抗旱性指标。通过对各指标进行模糊隶属函数分析可知,雀瓢幼苗的平均隶属函数值大于地梢瓜。2.干旱胁迫下地梢瓜和雀瓢幼苗叶片共获得207.58 Gb clean data,总基因数为55,268。共18,708条基因注释到GO数据库,14,480条基因注释到KEGG数据库;地梢瓜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旱与对照相比分别含有上调基因75、2768和6077条,下调基因83、3605和5383条;雀瓢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旱与对照相比分别含有上调基因269、2103和2763条,下调基因375、2399和4061条。差异基因显着富集到碳代谢、淀粉和蔗糖代谢、氨基酸和苯丙烷生物合成及植物激素信号转导。3.通过WGCNA构建干旱胁迫下地梢瓜和雀瓢基因共表达网络,结果显示:地梢瓜 grey60 模块,greenyellow、brown 和 orange 模块,orange、turquoise 和violet模块分别与轻度、中度和重度胁迫显着相关。雀瓢轻度与lightgreen和saddlebrown 模块,中度与 lightcyan 模块,重度与 darkorange 和 darkturquoise 模块显着相关,这些与重度干旱显着相关的模块主要富集到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地梢瓜和雀瓢均鉴定出的转录因子家族C3H、NF-X1、ERF、NAC、WRKY、CO-like、MYBrelated、C2H2、G2-like 和 HD-ZIP。4.地梢瓜幼苗叶、茎、根的琥珀酸(SA)含量分别为558.6、268.67和427.44μg·g-1,雀瓢幼苗叶、茎、根的SA含量分别为593.46、368.69和141.08μg·g-1。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地梢瓜和雀瓢幼苗SA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地梢瓜和雀瓢幼苗叶α-酮戊二酸脱氢酶(OGDH)、琥珀酰CoA合成酶(SUCLA)、琥珀酸脱氢酶(SDH)、谷氨酸脱羧酶(GAD)活性与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均在重度干旱胁迫处最高。地梢瓜和雀瓢幼苗茎和叶的SA含量与GABA和SDH呈显着负相关。146和172条分别编码地梢瓜和雀瓢幼苗叶片的琥珀酸合成酶基因被鉴定,地梢瓜40条DEGs参与琥珀酸合成,其中9条基因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显着上调;而雀瓢显着上调的基因仅占21.88%(7条)。琥珀酸含量与MDH(BMKUnigene033366)呈显着正相关,与 GAD(BMKUnigene096180 和BMKUnigene030468)、SDH(BMKUnigene142841)呈显着负相关。运用qRT-PCR试验对8条差异表达的琥珀酸合成关键酶基因进行验证,qRT-PCR相对表达量与转录组测序相对表达量(FPKM)的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进一步验证了地梢瓜和雀瓢幼苗叶片转录组测序数据的可靠性。5.干旱刺激首先诱导地梢瓜和雀瓢细胞膜硬化,通过Ca2+、MAPK、ABA信号转导和相关蛋白激酶(PP2C,MAPK,CDPKs,SnRKs,LRRs,CRKs,WAKs,SnFKs,)激活下游抗旱相关的转录因子(bHLH,MYB,WRKY);TFs激活触发下游抗旱基因的级联表达,其转录进一步调控细胞代谢的稳态,如氨基酸代谢(P5CS,THAL)、淀粉和蔗糖代谢(AGPase,SPS,FBPase)及苯丙烷类(PAL,C4H,F5H)、黄酮类化合物(CHS,F3H)和琥珀酸(MDH,SDH,GAD)等的生物合成;过量活性氧通过抗氧化酶基因(SOD,CAT,APX,POD,GST,GPX)表达被清除,进而影响了活性氧信号传导;通过上述过程的单一或协同作用进一步调节细胞代谢的动态平衡,提高地梢瓜和雀瓢的抗旱性。

张启彤[8](2019)在《一氧化氮与脱落酸对桃果实响应贮藏冷害的调控作用》文中指出桃(Prunus persica(L.)Batsch)属于呼吸跃变型果实,采后常温不耐贮运,极易软化腐烂变质。低温贮藏可抑制果实组织代谢速率,延长贮藏寿命,但桃果实属于低温敏感果实,易发生冷害,表现为果肉絮败、褐变、失去固有风味等。因此低温冷害成为影响桃果实贮藏保鲜的限制因素。一氧化氮(NO,Nitric oxide)与脱落酸(ABA,Abscisic acid)被证明是植物组织响应冷胁迫的重要调节因子。NO与ABA能在植物遭受冷胁迫时内源产生,从而缓解果实低温贮藏时的冷害症状。本试验以采后‘新泰红’桃果实为试材,研究NO和ABA在调控桃果实响应冷胁迫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以及对其内源合成关键物质的调控机理,并且还进一步研究了内源NO与ABA对冷藏桃果实生理调节机制的作用。主要结果如下:1、低温贮藏下,与对照相比,NO、ABA和NO+氟啶酮(Fluridone,一种内源ABA生物合成抑制剂)处理后能够有效延缓冷藏期间果实硬度的下降以及冷害指数的升高,使果实在整个贮藏期间色度值以及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这说明NO、ABA和NO+Fluridone处理能够有效减轻低温贮藏下果实的冷害症状;与NO和ABA单独处理相比,carboxy-ptio potassium 2-(4-carboxyphenyl)-4,4,5,5-tetramethylim(c-PTIO,一种内源NO清除剂)和Fluridone处理则加剧了冷藏期间桃果实的冷害;ABA+c-PTIO较ABA单独处理相比,果实冷害指数显着增加,硬度、色度值以及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均显着降低,这说明NO清除剂c-PTIO抑制了ABA对桃果实抵御冷害的积极作用。2、低温贮藏下,与对照相比,NO、ABA和NO+Fluridone处理能够不同程度的提高桃果实组织内的SOD、POD、APX、GR、MDHAR以及DHAR等抗氧化酶的活性,提高了AsA和GSH等抗氧化剂的含量,促进了AsA/DHA与GSH/GSSG比率的提高,有效地抑制了活性氧物质(O2·-、H2O2和·OH)的积累,延缓了电解质渗透率和MDA含量的增加;与NO和ABA单独处理相比,c-PTIO和Fluridone处理则显着降低了抗氧化酶的活性与抗氧化剂的含量,而活性氧物质、电解质渗透率以及MDA含量则明显提升;ABA+c-PTIO较ABA单独处理相比,果实抗氧化酶的活性与抗氧化剂的含量均处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却显着增加了电解质渗透率以及MDA的含量,促进了活性氧物质的积累。结果表明外源NO和ABA均能有效提高酶促和非酶促系统的运行效率,从而显着增强果实组织内活性氧的清除能力,进而减轻活性氧物质对细胞的毒害作用,延缓脂质过氧化程度的加剧,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最终减轻桃果实在低温胁迫下所受到的氧化损伤,NO可能参与并介导了ABA通过提高抗氧化代谢途径来增强桃果实对冷害胁迫的耐受性。3、低温贮藏下,与对照相比,外源NO和ABA处理后能够显着提高果实组织内NO含量和NR酶的活性,明显增加了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含量,有效抑制了NOS酶的活性和L-精氨酸含量,并使亚精胺与精胺含量以及SAMDC和ADC酶的活性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此外施用c-PTIO、硝酸还原酶抑制剂(Sodium tungstate,钨酸钠)以及Fluridone处理后均能下调NO含量,而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L-硝基精氨酸甲酯)则对NO含量无显着影响;与对照和NO单独处理相比,ABA处理则显着提高了果实组织内ABA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并显着上调了ZEP、NCED以及AO酶的活性,此外与对照相比,NO、c-PTIO、Sodium tungstate以及L-NAME均对ABA含量无明显影响,而Fluridone处理则显着降低了果实组织内ABA含量的累积。结果表明内源性NO水平的改变与NR酶活性上调有关,ABA能自我催化调节其合成,然后在低温胁迫下通过硝酸还原酶途径诱导果实组织内NO的生成。4、低温贮藏下,与对照相比,c-PTIO、Sodium tungstate和Fluridone处理后能够显着提高桃果实的呼吸速率与乙烯释放速率,抑制了果实组织内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的含量,降低了脯氨酸合成关键酶(P5CS以及OAT)的活性,提高了脯氨酸降解关键酶(PDH)的活性;L-NAME处理较对照相比则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内源性NO和ABA水平的变化可能直接参与调节了果实组织内重要的渗透调节物质,有效地缓解了冷藏期间桃果实冷害的发生,且内源NO对冷藏桃果实生理调节机制的特性主要通过硝酸还原酶途径来实现。

马志刚[9](2019)在《LcGR基因的抗逆功能分析及其对土壤重金属富集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镉(Cd)因有易累积、污染范围广和毒性强的特性,现已成为重金属(HMs)污染治理的目标。多年生经济作物枸杞(Lycium chinense)具有抗重金属特性,可用于提高植物抗逆性的研究。本论文研究了Cd胁迫下枸杞基因组的差异表达、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Lc GR)基因表达及其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和抗逆功能,并将Lc GR基因应用于烟草对土壤HMs的富集。枸杞经Cd处理6 h后,其叶RNA转录组数据拼接成约5.9×104个单基因(Unigene)。将Cd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获得差异表达基因(DEU),然后经GO(Gene ontology)和代谢通路显着性分析后发现,谷胱甘肽(GSH)代谢中Lc GR和茉莉酸(JA)代谢中丙二烯氧化环化酶(AOC)等基因表达明显上调。通过逆转录PCR扩增得到Lc GR基因,其c DNA序列含1488 bp的开放阅读框;经过亲缘关系聚类分析证实其具有GR1样的结构域;经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可高效表达该基因,纯化的蛋白具有GR催化活性;烟草亚细胞定位实验证实了Lc GR蛋白主要定位于叶绿体;实时定量PCR结果揭示Lc GR基因受镉胁迫后,其表达量随Cd处理时间呈现先显着提高后缓慢下降的趋势,且表达量受内源JA调控;转Lc GR基因烟草中的叶绿素含量、GR酶活性和GSH合成量显着提高,这为植物在Cd、干旱、盐胁迫下提高生物量和发芽率及维持优良生长状态提供了重要保障。将Lc GR基因导入马铃薯中研究其抗逆功能。在进行转Lc GR基因马铃薯苗组培体系优化时,相对于高浓度水杨酸(SA),1μmol/L SA能通过提高活性氧(ROS)累积量、精胺和亚精胺含量来增加幼苗的干物质含量,ROS还可以诱导幼苗GSH的合成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这些抗氧化物能显着降低超含水化苗的比例,这为培育抗逆性幼苗提供了一种优良的培养方法。在干旱和盐胁迫下,转Lc GR基因(GM)马铃薯苗总GR基因表达量是非转基因(NG)苗的129%和127%,而且在干旱胁迫后,GM苗显着增强了GSH、脯氨酸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这些抗氧化物降低了植物膜质氧化程度、提高了作物的抗逆性。使用烟草分别富集污染培养土中HMs时,发现GM烟草中的Cd、Pb和Zn浓度分别是NG烟草的3.9倍、2.7倍和3.67倍。在土壤中HMs被富集后,GM烟草中Cd、Pb和Zn大约降低了30%,这一比例明显高于NG烟草培养土的HMs减少比例。Cd对烟草的干重影响最大,Pb次之,Zn最小,GM比NG烟草的干重更高。GM烟草持续富集污染土壤中HMs的能力显着高于NG植物。

高慧兵[10](2019)在《铅锌胁迫对蓖麻开花生理的影响》文中提出蓖麻(Ricinus communis L.)生物量大、抗逆性强,对多种重金属污染具有较强的耐受性,是重金属污染土壤能源化生态修复的重要油料植物之一。本研究以湘蓖9号为试验材料,重金属Pb、Zn为胁迫因子进行试验,观测Pb、Zn单一和复合胁迫对蓖麻开花时间、雌雄花分化的影响,分析不同浓度铅锌处理下植株重金属吸收累积、开花前植株可溶性糖、淀粉、氮及IAA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变化与开花时间和雌花分化的相关性,以及主要相关代谢途径关键酶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探明不同铅锌胁迫下蓖麻的适应性与开花机制,对蓖麻产业化、能源化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浓度Pb、Zn胁迫对蓖麻营养生长产生影响。低浓度胁迫下(Pb2+=0.50 mM·kg-1,Zn2+=1.50mM·kg-1)蓖麻植株地茎、株高和叶面积有小幅度增加。随着铅锌单一和复合胁迫浓度增加,营养生长各指标呈显着下降趋势(P<0.05),其中对地茎和节间长的影响最为明显,其次是株高。(2)不同浓度Pb、Zn单一和复合胁迫对蓖麻始花期、总花序长度及雌花序长度产生不同影响。低浓度的铅锌胁迫可促进蓖麻雌性花的分化,始花期提前;高浓度的Pb、Zn单一和复合胁迫抑制植株生殖生长,推迟开花。(3)不同浓度Pb、Zn胁迫时,蓖麻对Pb2+、2Zn2+和营养元素N的吸收和转运有显着差异。蓖麻不同器官Pb2+、Zn2+积累量表现为:根>叶片,相同摩尔浓度胁迫时蓖麻对Pb2+、Zn2+的累积量表现为Zn2+>Pb2+。单一和复合Pb、Zn胁迫时,植株根系和叶片全N含量随胁迫浓度的增加先增后减,单一Pb2+处理浓度为1.00 mM·kg-1时叶片和根系的全N量最高达到15.25 mg·g-1、8.12 mg·g-1;单一 Zn2+胁迫浓度为4.50 mM·kg-1时,叶片全氮含量较对照显着高出18.77%,而根系全氮含量较对照降低约1.15%。Pb2++Zn2+复合胁迫浓度为1.00+3.00 mM·kg-1时,叶片和根系全氮含量分别较对照处理组高出22.77%,5.59%。(4)Pb、Zn单一和复合胁迫对植株体内的生理生化指标产生不同影响。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均出现“低促高抑”现象,C/N比先升后降。单一Pb2+处理时,叶片内脯氨酸含量随胁迫浓度的增加先升后降,单一Zn2+和Pb2++Zn2+复合胁迫时,叶片脯氨酸含量随胁迫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加,且不同浓度处理组脯氨酸含量均高于对照组。IAA氧化酶和POD氧化酶均表现出随胁迫浓度增加先增强后减弱的变化。IAA含量随铅锌单一和复合胁迫浓度增加先减少后增加。(5)Pb、Zn胁迫下蓖麻叶片碳、氮含量、IAA含量与开花时间、花序长和雌花率相关。始花期与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和C/N比呈现极显着负相关,与淀粉、N含量和Zn2+含量呈不显着负相关;花序总长度、雌花序相对长度均与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和C/N比呈极显着正相关;叶中IAA含量与始花期呈极显着正相关,但与总花序长和雌花序长呈极显着负相关。(6)与对照相比,1.50 mM·kg-1Pb2+ 胁迫时前20条pathway中,富集显着的碳氮代谢途径有氮、半乳糖和果糖和甘露糖代谢(P<0.05);Zn2+胁迫浓度为3.00 mM·kg-1时,富集显着的代谢途径有氮、淀粉和蔗糖、糖酵解/糖异生与果糖和甘露糖代谢(P<0.05)。且参与代谢的关键酶基因总体表达下调。

二、脯氨酸累积与其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脯氨酸累积与其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黄花鸢尾叶片抗氧化系统和紫外吸收物质对增强UV-B辐射的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地球表面的UV-B辐射
    1.3 UV-B辐射增强对植物的影响
        1.3.1 对植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1.3.2 对植物生理代谢的影响
        1.3.3 植物抗氧化系统对UV-B辐射增强的适应性
        1.3.4 植物紫外吸收物质代谢及对UV-B辐射增强的响应
        1.3.5 湿地植物对UV-B辐射增强的响应
    1.4 鸢尾属植物研究进展
    1.5 研究目的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酚类化合物定量分析方法
        2.1.1 仪器与试剂
        2.1.2 稳定性与专属性实验
        2.1.3 线性范围及定量限
        2.1.4 精密度与重复性实验
        2.1.5 加标回收率实验
    2.2 增强UV-B辐射研究
        2.2.1 人工湿地与植物材料
        2.2.2 UV-B辐射处理
    2.3 测定指标与方法
        2.3.1 活性氧测定
        2.3.2 电导率与MDA含量
        2.3.3 抗氧化物质含量
        2.3.4 抗氧化酶活性
        2.3.5 总抗氧化能力与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
        2.3.6 异黄酮和花色素代谢关键酶活性
        2.3.7 其它紫外吸收物质含量
        2.3.8 脯氨酸含量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酚类化合物定量方法建立
        3.1.1 稳定性与专属性实验结果
        3.1.2 线性范围及定量限
        3.1.3 精密度与重复性实验结果
        3.1.4 加标回收率实验
    3.2 增强UV-B辐射对黄花鸢尾叶片的氧化胁迫
        3.2.1 叶片活性氧含量
        3.2.2 叶片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
    3.3 黄花鸢尾叶片抗氧化系统对增强UV-B辐射的响应
        3.3.1 抗氧化物质含量变化
        3.3.2 抗氧化酶活性变化
        3.3.3 叶片总抗氧化能力变化
    3.4 黄花鸢尾叶片紫外吸收物质含量对增强UV-B辐射的响应
        3.4.1 酚酸和异黄酮类物质含量
        3.4.2 总黄酮与总酚含量
        3.4.3 总花色苷含量
    3.5 黄花鸢尾叶片酚类代谢关键酶对增强UV-B辐射的响应
        3.5.1 异黄酮合成关键酶
        3.5.2 花色素合成关键酶
    3.6 黄花鸢尾叶片脯氨酸含量对增强UV-B辐射的响应
    3.7 不同剂量UV-B胁迫下黄花鸢尾叶片生理效应的综合评价
第四章 讨论
    4.1 增强UV-B辐射对黄花鸢尾叶片氧化损伤
    4.2 增强UV-B辐射对黄花鸢尾叶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4.3 增强UV-B辐射对黄花鸢尾叶片中酚酸和异黄酮成分的影响
    4.4 增强UV-B辐射对黄花鸢尾叶片中异黄酮及花色素代谢中关键酶的影响
    4.5 增强UV-B辐射对黄花鸢尾叶片中紫外吸收物质含量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等
导师简介

(2)褪黑素对猕猴桃果实后熟衰老的调控及其生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用语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猕猴桃生产概况
    1.2 猕猴桃果实采后生理研究进展
        1.2.1 软化
        1.2.2 呼吸和乙烯代谢
        1.2.3 活性氧与膜脂过氧化
        1.2.4 氧化还原平衡态
        1.2.5 酚类物质和脯氨酸代谢
        1.2.6 乙醇代谢
        1.2.7 其他代谢途径
    1.3 猕猴桃果实化学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1.3.1 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
        1.3.2 水杨酸(SA)处理
        1.3.3 一氧化氮(NO)处理
        1.3.4 草酸(OA)处理
        1.3.5 油菜素内酯(BRs)处理
        1.3.6 其他化学保鲜技术
    1.4 褪黑素及其在果实采后贮藏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4.1 褪黑素简介
        1.4.2 MT用于果实采后贮藏保鲜的研究进展
        1.4.2.1 MT对果实采后成熟和衰老的影响
        1.4.2.2 MT对果实采后品质的影响
        1.4.2.3 MT对果实采后冷害的影响
    1.5 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
        1.5.1 立项依据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MT处理对猕猴桃果实后熟衰老进程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与仪器
        2.2.1 实验材料及处理方法
        2.2.2 实验仪器与试剂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3.1 失重率和呼吸速率测定
        2.3.2 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测定
        2.3.3 果实果肉色值测定
        2.3.4 丙酮酸、乙醛和乙醇含量测定
        2.3.5 PDC和 ADH活性测定
        2.3.6 数据统计
    2.4 结果与分析
        2.4.1 MT处理对猕猴桃果实失重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
        2.4.2 MT处理对猕猴桃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2.4.3 MT处理对猕猴桃果实果肉颜色的影响
        2.4.4 MT处理对猕猴桃果实丙酮酸、乙醛和乙醇含量的影响
        2.4.5 MT处理对猕猴桃果实PDC和 ADH活性的影响
    2.5 讨论
    2.6 小结
第三章 MT处理对猕猴桃果实呼吸代谢和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仪器
        3.2.1 实验材料及处理方法
        3.2.2 实验仪器与试剂
    3.3 测定项目与方法
        3.3.1 CCO和 SDH活性测定
        3.3.2 NADK活性测定
        3.3.3 NAD、NADH、NADP和 NADPH含量测定
        3.3.4 PLD和 LOX活性测定
        3.3.5 O_2~(·-)产生速率和H_2O_2含量测定
        3.3.6 MDA含量测定
        3.3.7 数据统计
    3.4 结果与分析
        3.4.1 MT处理对采后猕猴桃果实CCO和 SDH活性的影响
        3.4.2 MT处理对采后猕猴桃果实NADK活性的影响
        3.4.3 MT处理对采后猕猴桃果实NAD、NADH、NADP和 NADPH含量的影响
        3.4.4 MT处理对采后猕猴桃果实PLD和 LOX活性的影响
        3.4.5 MT处理对采后猕猴桃果实O_2~(·-)产生速率和H_2O_2含量的影响
        3.4.6 MT处理对采后猕猴桃果实MDA含量的影响
    3.5 讨论
    3.6 小结
第四章 MT处理对猕猴桃果实氧化还原平衡态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仪器
        4.2.1 实验材料及处理方法
        4.2.2 实验仪器与试剂
    4.3 测定项目与方法
        4.3.1 内源MT含量测定
        4.3.2 SOD、CAT和 POD活性测定
        4.3.3 G-6-PDH+6-PGDH活性测定
        4.3.4 As A-GSH循环相关酶活性测定
        4.3.5 GSH、GSSG、As A和 DHA含量测定
        4.3.6 数据统计
    4.4 结果与分析
        4.4.1 MT处理对猕猴桃果实内源MT含量的影响
        4.4.2 MT处理对猕猴桃果实SOD、CAT和 POD活性的影响
        4.4.3 MT处理对猕猴桃果实G-6-PDH+6-PGDH活性的影响
        4.4.4 MT处理对猕猴桃果实As A-GSH循环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4.4.5 MT处理对猕猴桃果实GSH、GSSG、As A和 DHA含量的影响
        4.4.6 MT处理对猕猴桃果实As A/DHA和 GSH/GSSG比值的影响
    4.5 讨论
    4.6 小结
第五章 MT处理对猕猴桃果实酚类物质和脯氨酸代谢的影响
    5.1 引言
    5.2 材料与仪器
        5.2.1 实验材料及处理方法
        5.2.2 实验仪器与试剂
    5.3 测定项目与方法
        5.3.1 SKDH、PAL和 PPO活性的测定
        5.3.2 总酚含量的测定
        5.3.3 P5CS和 PDH活性的测定
        5.3.4 脯氨酸含量测定
        5.3.5 数据统计
    5.4 结果与分析
        5.4.1 MT处理对猕猴桃果实SKDH、PAL和 PPO活性的影响
        5.4.2 MT处理对猕猴桃果实总酚含量的影响
        5.4.3 MT处理对猕猴桃果实P5CS和 PDH活性的影响
        5.4.4 MT处理对猕猴桃果实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5.5 讨论
    5.6 小结
第六章 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乙酰胆碱调控烟草幼苗盐胁迫的生理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概述
    1.2 盐胁迫对植物的损伤
        1.2.1 盐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2.2 盐胁迫对植物水分协调和渗透调控的影响
        1.2.3 盐胁迫对植物活性氧代谢及抗氧化平衡的影响
        1.2.4 盐胁迫对植物离子吸收、转运的影响
        1.2.5 盐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1.2.6 盐胁迫对植物叶绿素代谢的影响
    1.3 乙酰胆碱及胆碱能系统的功能及作用
        1.3.1 植物中存在的神经递质及调控机理
        1.3.2 乙酰胆碱及胆碱能系统功能
        1.3.3 植物中乙酰胆碱的作用
    1.4 RNA-Seq技术及在植物耐盐性中的应用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盐胁迫诱导烟草幼苗乙酰胆碱的时空分布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培养
        2.1.2 试验处理
        2.1.3 乙酰胆碱含量的测定
        2.1.4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分析
        2.2.2 烟草幼苗根部内源乙酰胆碱的变化
        2.2.3 烟草幼苗茎部内源乙酰胆碱的变化
        2.2.4 烟草幼苗老叶内源乙酰胆碱的变化
        2.2.5 烟草幼苗幼叶内源乙酰胆碱的变化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外源乙酰胆碱对烟草幼苗耐盐生理特性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植株生长指标的测量
        3.1.4 幼苗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3.1.5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乙酰胆碱外源方式及浓度对盐胁迫烟草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
        3.2.2 外源乙酰胆碱的不同方式及浓度对盐胁迫下烟草幼苗的生理特性的影响
        3.2.3 乙酰胆碱对烟草幼苗耐盐相关生长系数的影响
        3.2.4 外源乙酰胆碱的不同方式及浓度对盐胁迫下烟草幼苗的总体评价
    3.3 讨论
        3.3.1 乙酰胆碱在盐胁迫植物中的调节作用研究
        3.3.2 乙酰胆碱能够改善盐胁迫下植物生长减缓
        3.3.3 乙酰胆碱调控盐胁迫下植株的生理变化
    3.4 小结
第四章 乙酰胆碱对盐胁迫烟草幼苗氧化损伤的影响
    4.1 材料和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设计
        4.1.3 植株水分状况
        4.1.4 植株组织中的Na~+和K~+含量
        4.1.5 叶片丙二醛、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4.1.6 叶片活性氧及细胞活力染色
        4.1.7 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测定
        4.1.8 乙酰胆碱含量及相关酶活性测定
        4.1.9 统计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乙酰胆碱对盐胁迫下烟草幼苗表型及根系水力导度、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影响
        4.2.2 乙酰胆碱对盐胁迫下烟草幼苗Na~+、K~+含量及Na~+/K~+影响
        4.2.3 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质膜完整性、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的积累
        4.2.4 乙酰胆碱对盐胁迫下烟草幼苗叶片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和丙二醛含量影响
        4.2.5 乙酰胆碱对盐胁迫下烟草幼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4.2.6 外源乙酰胆碱对盐胁迫下烟草幼苗叶片内源乙酰胆碱含量、胆碱乙酰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乙酰胆碱对盐胁迫下烟草幼苗叶绿素代谢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5.1 材料和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设计
        5.1.3 气体交换参数的测量
        5.1.4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
        5.1.5 叶绿素含量及关键代谢产物的测定
        5.1.6 参与叶绿素代谢相关的基因的表达
        5.1.7 统计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乙酰胆碱对盐胁迫下的烟草幼苗叶片失绿状况的影响
        5.2.2 乙酰胆碱对盐胁迫下烟草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5.2.3 乙酰胆碱对盐胁迫下烟草幼苗叶片叶绿素代谢的影响
        5.2.4 乙酰胆碱对盐胁迫下烟草幼苗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5.2.5 乙酰胆碱对盐胁迫下烟草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外源乙酰胆碱对烟草盐胁迫耐性的转录组分析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与处理
        6.1.2 转录组测序方法
        6.1.3 原始数据的处理
        6.1.4 差异基因筛选
        6.1.5 Gene Ontology功能显着性分析
        6.1.6 Pathway通路富集分析
        6.1.7 差异基因实时荧光定量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测序数据质量检测
        6.2.2 与参考基因组比对分析
        6.2.3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6.2.4 乙酰胆碱激活渗透调控及抗氧化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6.2.5 乙酰胆碱激活光合作用途径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6.2.6 乙酰胆碱激活其他途径相关基因及转录因子的差异表达分析
        6.2.7 乙酰胆碱对盐胁迫的综合缓解作用
        6.2.8 差异表达基因的q RT-PCR验证
    6.3 讨论
        6.3.1 胁迫相关基因在乙酰胆碱提高烟草幼苗耐盐性中的调控作用
        6.3.2 乙酰胆碱缓解烟草盐胁迫的潜在调控机制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7.1 全文结论
    7.2 创新点
    7.3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词
作者简介
致谢

(4)热激、MeJA及ABA富集芥菜芽苗褪黑素技术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 褪黑素概述
    2 植物中褪黑素的生物合成途径
    3 非生物逆境胁迫对植物褪黑素的含量的影响
    4 植物中褪黑素富集与信号传导的关系
    5 植物中褪黑素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
    6 芸薹属植物非生物胁迫下组学研究
    7 本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7.1 本研究目的意义
        7.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褪黑素富集技术及热激、MeJA及ABA对芥菜芽苗生理代谢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1.4 试验方法
        1.5 测定指标与方法
        1.6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芥菜芽苗形态及褪黑素的影响
        2.2 热激、MeJA及ABA处理对芥菜芽苗生理生化的影响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热激、MeJA及ABA处理下芥菜芽苗褪黑素合成关键酶的基因表达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设备
        1.4 试验方法
        1.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褪黑素合成关键酶序列
        2.2 褪黑素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变化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热激、MeJA及ABA处理下芥菜芽苗蛋白组差异表达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设备
        1.4 试验方法
        1.5 指标测定方法
        1.6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芥菜芽苗中差异蛋白统计
        2.2 芥菜芽苗中差异蛋白层次聚类分析
        2.3 芥菜芽苗中差异蛋白富集分析
        2.4 芥菜芽苗中差异蛋白KEGG通路分析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5)水分胁迫对三叶青生理及主要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概述
    1.2 水分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1.2.1 水分胁迫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2.2 水分胁迫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1.2.3 水分胁迫引起氧化胁迫
        1.2.4 水涝胁迫对植物呼吸作用的影响
        1.2.5 水分胁迫对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
    1.3 植物对水分胁迫的适应性响应
        1.3.1 植物表观形态对于水分胁迫的响应
        1.3.2 植物酶系统对于水分胁迫的响应
        1.3.3 植物渗透调节系统对于水分胁迫的响应
        1.3.4 植物次生代谢对于水分胁迫的响应
    1.4 药用植物三叶青
        1.4.1 三叶青的简介
        1.4.2 三叶青的研究现状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水分胁迫对三叶青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2.1 材料和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1.1 供试样品
        2.1.1.2 试剂与仪器
        2.1.2 方法
        2.1.2.1 材料处理
        2.1.2.2 试验样品的获取
        2.1.3 测定方法
        2.1.3.1 叶片表型的拍摄
        2.1.3.2 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测定
        2.1.3.3 光响应曲线的测定
        2.1.3.4 叶片光合参数测定
        2.1.3.5 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
        2.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水分胁迫对三叶青叶片表型的影响
        2.2.2 水分胁迫对三叶青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2.2.3 三叶青光响应曲线的测定
        2.2.4 水分胁迫对三叶青光合参数的影响
        2.2.5 水分胁迫对三叶青荧光参数的影响
    2.3 讨论
        2.3.1 水分胁迫对三叶青叶片表型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2.3.2 水分胁迫对三叶青光合特性的影响
        2.3.3 水分胁迫对三叶青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3 水分胁迫对三叶青生理特性及活性成分的影响
    3.1 材料和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1.1 供试样品
        3.1.1.2 试剂与仪器
        3.1.2 方法
        3.1.2.1 材料处理
        3.1.2.2 试验样品的获取
        3.1.3 测定方法
        3.1.3.1 组织相对含水量的测定
        3.1.3.2 相对电导率的测定
        3.1.3.3 丙二醛含量测定
        3.1.3.4 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测定
        3.1.3.5 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
        3.1.3.6 黄酮、多酚、多糖含量测定
        3.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水分胁迫对三叶青叶片组织相对含水量的影响
        3.2.2 水分胁迫对三叶青叶片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3.2.3 水分胁迫对三叶青叶片中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3.2.4 水分胁迫对三叶青主要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2.5 水分胁迫对三叶青叶片活性物质的影响
        3.2.6 水分胁迫对三叶青块根活性物质的影响
    3.3 讨论
        3.3.1 水分胁迫对三叶青叶片组织相对含水量的影响
        3.3.2 水分胁迫对三叶青叶片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3.3.3 水分胁迫对三叶青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3.3.4 水分胁迫对三叶青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3.3.5 水分胁迫对三叶青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3.6 水分胁迫对三叶青块根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4 水分胁迫对三叶青叶绿体超微结构及黄酮合成关键酶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1.1 供试样品
        4.1.1.2 试剂与仪器
        4.1.2 方法
        4.1.2.1 材料处理
        4.1.2.2 试验样品的获取
        4.1.3 试验方法
        4.1.3.1 透射电镜样品制备方法及观察
        4.1.3.2 黄酮含量的测定
        4.1.3.3 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PAL)活性测定
        4.1.3.3.1 粗酶液制备
        4.1.3.3.2 PAL活性测定
        4.1.3.4 查尔酮合成酶(Chalcone synthase,CHS)
        4.1.3.4.1 粗酶液制备
        4.1.3.4.2 CHS活性测定
        4.1.3.4.3 标准曲线的绘制与计算
        4.1.3.5 查尔酮异构酶(Chalcone isomerase,CHI)活性测定
        4.1.3.5.1 粗酶液制备
        4.1.3.5.2 CHI活性测定
        4.1.3.5.3 标准曲线的绘制与计算
        4.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叶片和块根表型观察
        4.2.2 叶片透射电镜观察
        4.2.3 黄酮含量的测定
        4.2.4 PAL活性测定
        4.2.5 CHS活性测定
        4.2.6 CHI活性测定
        4.2.7 黄酮含量与PAL、CHS、CHI酶的相关性分析
    4.3 讨论
        4.3.1 水分胁迫对三叶青叶片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4.3.2 水分胁迫对三叶青块根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4.3.3 水分胁迫对三叶青块根黄酮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4.3.4 水分胁迫对三叶青黄酮类化合物含量、PAL、CHS、CHI酶之间的相关性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6)干旱和PEG胁迫下小麦幼苗对褪黑素处理的生理响应及其蛋白质组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小麦抗旱鉴定研究进展
        1.1.1 小麦抗旱性形成的形态学基础
        1.1.2 小麦抗旱性形成的生理及分子生物学基础
        1.1.3 小麦抗旱性鉴定方法
        1.1.4 小麦抗旱性鉴定指标
    1.2 褪黑素在植物逆境胁迫中的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1.2.1 褪黑素的理化性质和测量方法
        1.2.2 褪黑素在植物体内的产生
        1.2.3 褪黑素在干旱胁迫中的作用
        1.2.4 褪黑素在盐胁迫中的作用
        1.2.5 褪黑素在高温和冻害胁迫中的作用
        1.2.6 褪黑素在其它非生物胁迫中的作用
        1.2.7 内源褪黑素含量与逆境胁迫的关系
    1.3 植物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1.4 研究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小麦抗旱种质筛选与鉴定指标评价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小麦全生育期抗旱性鉴定
        2.1.2 小麦苗期抗旱性鉴定
        2.1.3 褪黑素敏感型材料筛选
        2.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小麦全生育期抗旱性鉴定与筛选指标评价
        2.2.2 小麦苗期抗旱性鉴定与种质特征评价
        2.2.3 褪黑素敏感型材料筛选与评价
    2.3 讨论
    2.4 结论
第三章 土壤干旱胁迫下外源褪黑素对小麦苗期生长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和盆栽条件
        3.1.2 处理方法
        3.1.3 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
        3.1.4 水分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测定
        3.1.5 质膜透性和ROS含量测定
        3.1.6 抗氧化酶活性测定
        3.1.7 谷胱甘肽和抗坏血酸含量测定
        3.1.8 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测定
        3.1.9 小麦叶片中的内源褪黑素含量测定
        3.1.10 蛋白质提取和iTRAQ蛋白质定量
        3.1.11 叶片微观结构与超微结构观察
        3.1.12 qRT-PCR验证关键基因的表达
        3.1.13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浓度的MT对干旱条件下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3.2.2 褪黑素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3.2.3 褪黑素对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3.2.4 外源褪黑素对质膜透性、活性氧含量和内源MT含量的影响
        3.2.5 褪黑素对谷胱甘肽-抗坏血酸代谢的影响
        3.2.6 褪黑素对叶片结构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3.2.7 褪黑素对小麦叶片中蛋白质表达的影响
    3.3 讨论
    3.4 结论
第四章 PEG胁迫下外源褪黑素对小麦苗期生长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小麦萌发试验
        4.1.2 小麦苗期试验和处理
        4.1.3 小麦根系生长测定和观察
        4.1.4 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
        4.1.5 水分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测定
        4.1.6 质膜透性和ROS含量测定
        4.1.7 抗氧化酶活性测定
        4.1.8 谷胱甘肽和抗坏血酸含量测定
        4.1.9 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测定
        4.1.10 小麦叶片中内源褪黑素含量测定
        4.1.11 蛋白质提取和iTRAQ蛋白质定量
        4.1.12 qRT-PCR验证关键基因的表达
        4.1.13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褪黑素对PEG胁迫下小麦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4.2.2 褪黑素对小麦根系生长的影响
        4.2.3 褪黑素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4.2.4 褪黑素对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4.2.5 外源褪黑素对质膜透性、活性氧含量和内源MT含量的影响
        4.2.6 褪黑素对谷胱甘肽-抗坏血酸代谢的影响
        4.2.7 褪黑素对小麦叶片中蛋白质表达的影响
    4.3 讨论
    4.4 结论
第五章 干旱和PEG胁迫下褪黑素诱导的差异蛋白比较和关键代谢通路分析
    5.1 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5.1.1 数据来源
        5.1.2 数据分析与作图
    5.2 结果与分析
        5.2.1 蛋白质差异倍数和P值的选择
        5.2.2 蛋白质的表达差异概述
        5.2.3 褪黑素在干旱和PEG胁迫下共同诱导的差异蛋白的功能分析
        5.2.4 褪黑素在干旱和PEG胁迫下特异诱导的差异蛋白的KEGG分析
        5.2.5 干旱和PEG胁迫下褪黑素诱导的碳代谢
        5.2.6 干旱和PEG胁迫下褪黑素诱导的氨酸酸生物合成
        5.2.7 干旱和PEG胁迫下褪黑素诱导的抗氧化和GSH-AsA代谢
    5.3 讨论
    5.4 结论
第六章 干旱和PEG诱导的差异蛋白比较与关键代谢通路分析
    6.1 数据来源与方法
        6.1.1 数据来源
        6.1.2 基因表达分析
        6.1.3 数据分析与作图
    6.2 结果与分析
        6.2.1 蛋白质差异倍数和P值的选择
        6.2.2 蛋白质差异表达概述
        6.2.3 干旱和PEG胁迫共同诱导的差异蛋白的GO和KEGG分析
        6.2.4 干旱和PEG胁迫特异诱导的差异蛋白的GO富集分析
        6.2.5 干旱和PEG胁迫特异诱导的差异蛋白的KEGG富集分析
        6.2.6 干旱和PEG胁迫下的碳代谢
        6.2.7 干旱和PEG胁迫下氨基酸的生物合成、脯氨酸和多胺的代谢
        6.2.8 土壤干旱和PEG胁迫下的谷胱甘肽和抗坏血酸代谢
        6.2.9 土壤干旱和PEG胁迫下木质素、淀粉和蔗糖的生物合成
    6.3 讨论
    6.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7)地梢瓜和雀瓢抗旱生理及转录组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植物应答干旱胁迫的适应机制
        1.2.1 形态及生长响应
        1.2.2 生理响应
        1.2.3 琥珀酸响应
        1.2.4 转录水平响应
    1.3 地梢瓜和雀瓢的研究进展
        1.3.1 地梢瓜和雀瓢的生物学研究
        1.3.2 地梢瓜和雀瓢的研究概况
    1.4 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2 地梢瓜和雀瓢幼苗抗旱性的综合评价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与处理方法
        2.1.2 测定指标及方法
        2.1.3 地梢瓜和雀瓢幼苗气孔特征观察
        2.1.4 地梢瓜和雀瓢幼苗叶片组织结构观察
        2.1.5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干旱胁迫对地梢瓜和雀瓢幼苗生长的影响
        2.2.2 干旱胁迫对地梢瓜和雀瓢幼苗根系活力和根冠比的影响
        2.2.3 干旱胁迫对地梢瓜和雀瓢幼苗叶片光合色素的影响
        2.2.4 干旱胁迫对地梢瓜和雀瓢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水分饱和亏的影响
        2.2.5 干旱胁迫对地梢瓜和雀瓢幼苗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2.2.6 干旱胁迫对地梢瓜和雀瓢幼苗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2.2.7 干旱胁迫对地梢瓜和雀瓢幼苗活性氧和丙二醛的影响
        2.2.8 干旱胁迫对地梢瓜和雀瓢幼苗叶片气孔特性的影响
        2.2.9 干旱胁迫对地梢瓜和雀瓢幼苗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
        2.2.10 地梢瓜和雀瓢幼苗叶片解剖结构抗旱性指标的筛选
        2.2.11 地梢瓜与雀瓢幼苗的抗旱性比较
    2.3 讨论
        2.3.1 地梢瓜和雀瓢幼苗生长变化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2.3.2 地梢瓜和雀瓢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水分饱和亏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2.3.3 地梢瓜和雀瓢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2.3.4 地梢瓜和雀瓢幼苗抗氧化酶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2.3.5 地梢瓜和雀瓢幼苗气孔变化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2.3.6 地梢瓜和雀瓢幼苗叶片解剖结构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3 地梢瓜和雀瓢幼苗叶片响应干旱胁迫的转录组和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与处理方法
        3.1.2 总RNA的提取及cDNA文库的构建
        3.1.3 质量控制和转录组装
        3.1.4 基因功能注释
        3.1.5 基因的差异表达
        3.1.6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和转录因子预测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地梢瓜和雀瓢幼苗叶片转录组测序与组装
        3.2.2 地梢瓜和雀瓢幼苗叶片转录组数据的功能注释与基因分类
        3.2.3 干旱胁迫下地梢瓜和雀瓢幼苗叶片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3.2.4 加权共表达网络分析的构建
        3.2.5 地梢瓜和雀瓢幼苗叶片响应干旱胁迫的基因模块
        3.2.6 地梢瓜和雀瓢幼苗叶片响应重度干旱胁迫基因模块的KEGG富集分析
        3.2.7 地梢瓜和雀瓢幼苗叶片调控重度干旱胁迫转录因子的筛选
    3.3 讨论
        3.3.1 干旱胁迫对地梢瓜和雀瓢幼苗叶片转录组数据的影响
        3.3.2 干旱胁迫对地梢瓜和雀瓢幼苗叶片差异基因KEGG富集分析的影响
        3.3.3 地梢瓜和雀瓢幼苗叶片与干旱胁迫相关的基因模块分析
        3.3.4 重度干旱胁迫地梢瓜和雀瓢幼苗叶片相关模块基因的KEGG富集分析
        3.3.5 重度干旱胁迫地梢瓜和雀瓢幼苗叶片相关转录因子分析
4 地梢瓜和雀瓢幼苗叶片响应干旱胁迫功能基因的挖掘及调控机理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与处理方法
        4.1.2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地梢瓜和雀瓢幼苗叶片激素和信号转导相关基因鉴定
        4.2.2 地梢瓜和雀瓢幼苗叶片酶家族相关基因鉴定
        4.2.3 地梢瓜和雀瓢幼苗叶片转录因子鉴定
        4.2.4 地梢瓜和雀瓢幼苗叶片参与氨基酸合成的相关基因鉴定
        4.2.5 地梢瓜和雀瓢幼苗叶片参与淀粉和蔗糖代谢差异基因鉴定
        4.2.6 地梢瓜和雀瓢幼苗叶片参与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的相关基因鉴定
    4.3 讨论
        4.3.1 地梢瓜和雀瓢幼苗叶片中度干旱胁迫下激素和信号转导相关差异基因表达分析
        4.3.2 地梢瓜和雀瓢幼苗叶片中度干旱胁迫下酶类相关差异基因的表达分析
        4.3.3 地梢瓜和雀瓢幼苗叶片中度干旱胁迫下转录因子的表达分析
        4.3.4 地梢瓜和雀瓢幼苗叶片中度干旱胁迫下代谢相关差异基因的表达分析
5 干旱胁迫对地梢瓜和雀瓢幼苗琥珀酸合成代谢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与处理方法
        5.1.2 测定指标及方法
        5.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干旱胁迫对地梢瓜和雀瓢幼苗叶、茎和根琥珀酸含量的影响
        5.2.2 干旱胁迫对地梢瓜和雀瓢幼苗琥珀酸合成途径的影响
        5.2.3 地梢瓜和雀瓢幼苗琥珀酸合成相关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5.3 讨论
6 干旱胁迫诱导地梢瓜和雀瓢幼苗叶片琥珀酸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与处理方法
        6.1.2 数据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地梢瓜和雀瓢幼苗叶片参与琥珀酸生物合成的候选基因
        6.2.2 干旱胁迫下编码琥珀酸生物合成相关酶的差异基因
        6.2.3 干旱胁迫下地梢瓜和雀瓢幼苗叶片琥珀酸含量及相关基因的关联分析
        6.2.4 干旱胁迫下地梢瓜和雀瓢幼苗叶片琥珀酸合成相关酶基因的验证
    6.3 讨论
        6.3.1 干旱胁迫下地梢瓜和雀瓢幼苗叶片琥珀酸合成路径中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6.3.2 地梢瓜和雀瓢幼苗叶片琥珀酸生物合成相关催化酶基因分析
7 结论
8 创新点与展望
    8.1 创新点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8)一氧化氮与脱落酸对桃果实响应贮藏冷害的调控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冷胁迫对植物组织生理调节机制的影响
        1.1.1 冷胁迫对采后果蔬贮藏特征的影响
        1.1.2 冷胁迫对植物组织生物膜系统的影响
        1.1.3 冷胁迫对植物组织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1.1.4 冷胁迫对植物组织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1.2 植物体内一氧化氮的合成与对低温逆境的响应
        1.2.1 植物体内一氧化氮合成途径研究的进展
        1.2.2 一氧化氮对植物体内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1.2.3 植物体内一氧化氮对冷胁迫的响应
    1.3 植物体内脱落酸的合成与对低温逆境的响应
        1.3.1 植物体内脱落酸合成途径的研究进展
        1.3.2 脱落酸对果实生长发育与衰老进程的调控作用
        1.3.3 植物体内脱落酸对冷胁迫的响应
    1.4 一氧化氮与脱落酸信号分子之间的互作效应
    1.5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外源NO和 ABA对冷藏期间桃果实抗氧化损伤的调控效应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2.1.2 测定指标与方法
        2.1.3 数据统计方法
    2.2 结果分析
        2.2.1 不同处理对冷藏期间桃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
        2.2.2 不同处理对冷藏期间桃果实活性氧物质的影响
        2.2.3 不同处理对冷藏期间桃果实电解质渗透率以及MDA含量的影响
        2.2.4 不同处理对冷藏期间桃果实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2.2.5 不同处理对冷藏期间桃果实抗氧化剂含量以及氧化还原状态的影响
        2.2.6 不同处理对冷藏期间桃果实组织内NO和 ABA含量的影响
    2.3 讨论
第三章 外源NO与 ABA对冷藏桃果实其内源合成关键物质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3.1.2 测定指标与方法
        3.1.3 数据统计方法
    3.2 结果分析
        3.2.1 不同处理对冷藏期间桃果实NR以及NOS酶活性的影响
        3.2.2 不同处理对冷藏期间桃果实L-精氨酸、亚硝酸盐以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3.2.3 不同处理对冷藏期间桃果实亚精胺与精胺含量的影响
        3.2.4 不同处理对冷藏期间桃果实ADC与 SAMDC酶活性的影响
        3.2.5 不同处理对冷藏期间桃果实ABA合成关键物质的影响
    3.3 讨论
第四章 NO与 ABA对冷藏期间桃果实贮藏品质以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4.1.2 测定指标与方法
        4.1.3 数据统计方法
    4.2 结果分析
        4.2.1 不同处理对冷藏期间桃果实呼吸速率与乙烯释放速率的影响
        4.2.2 不同处理对冷藏期间桃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4.2.3 不同处理对冷藏期间桃果实脯氨酸代谢的影响
        4.2.4 不同处理对冷藏期间桃果实组织内NO和 ABA含量的影响
    4.3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9)LcGR基因的抗逆功能分析及其对土壤重金属富集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重金属的危害和生物修复
    1.2 重金属胁迫对植物的危害
    1.3 转录组技术在研究重金属胁迫植物中的应用
    1.4 植物应对重金属胁迫的机制
        1.4.1 GSH的合成及其抗逆境的机制
        1.4.2 GSH代谢基因应对重金属的胁迫
        1.4.3 GSH代谢及其基因有助植物应对其他胁迫
        1.4.4 激素在植物抗重金属等胁迫中的作用
    1.5 马铃薯进行遗传改良和组织培养优化的必要性
    1.6 GR基因对提高马铃薯抗逆性具有重要价值
    1.7 GR基因对提高植物富集重金属有重要作用
    1.8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1.8.1 研究目的、意义
        1.8.2 研究内容
        1.8.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2章 转录组水平分析枸杞响应镉胁迫的代谢途径和基因
    2.1 实验材料
        2.1.1 植物品种与来源
        2.1.2 培养基
        2.1.3 主要试剂
        2.1.4 主要仪器和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枸杞的培养条件和处理方法
        2.2.2 枸杞RNA提取
        2.2.3 枸杞RNA的浓度和质量检验
        2.2.4 枸杞转录组测序流程
        2.2.5 测序数据的筛选
        2.2.6 污染分析
        2.2.7 转录本拼接
        2.2.8 Unigene注释
        2.2.9 Unigene表达丰度
        2.2.10 Unigene差异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枸杞RNA浓度、完整度和纯度分析
        2.3.2 枸杞转录组数据质量和可靠性分析
        2.3.3 De novo拼接结果
        2.3.4 Unigene注释结果
        2.3.5 Unigene表达丰度分析
        2.3.6 差异表达Unigene分析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LcGR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抗逆功能分析
    3.1 实验材料
        3.1.1 菌种、质粒及植物
        3.1.2 培养基
        3.1.3 主要试剂
        3.1.4 主要仪器和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枸杞的栽培和胁迫处理
        3.2.2 枸杞GR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3.2.3 LcGR蛋白表达和酶功能
        3.2.4 LcGR蛋白在烟草叶的亚细胞定位
        3.2.5 检测基因转录表达水平
        3.2.6 谷胱甘肽含量的检测
        3.2.7 茉莉酸含量的检测
        3.2.8 构建重组质粒p CAMBIA-2300-Lc GR和转染烟草
        3.2.9 转基因烟草的栽培及鉴定
        3.2.10 烟草RNA提取和半定量PCR
        3.2.11 烟草培养条件和Cd处理
        3.2.12 Cd处理后烟草生理和生化指标的检测
        3.2.13 干旱条件下烟草萌发率检测
        3.2.14 盐胁迫下烟草生长状态检测
        3.2.15 数据统计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LcGR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3.3.2 LcGR蛋白的原核表达和功能验证
        3.3.3 LcGR蛋白在烟草叶中的亚细胞定位
        3.3.4 GSH和 JA代谢中基因的表达受镉和内源JA的调节
        3.3.5 枸杞中GSH和内源性JA的累积受Cd的调节
        3.3.6 重组载体p CAMBIA-2300-Lc GR和转基因农杆菌的验证
        3.3.7 烟草转基因、移栽和鉴定过程
        3.3.8 转基因烟草的基因组PCR检测
        3.3.9 转Lc GR基因烟草对Cd和JA合成抑制剂的响应
        3.3.10 转LcGR基因烟草对镉有较强耐受性
        3.3.11 转LcGR基因烟草对其他逆境有较强耐受性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转Lc GR基因马铃薯的创建和SA优化培养法
    4.1 实验材料
        4.1.1 菌种、质粒及植物
        4.1.2 培养基
        4.1.3 主要试剂
        4.1.4 主要仪器和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马铃薯的组织培养
        4.2.2 马铃薯的遗传转化
        4.2.3 转基因马铃薯阳性苗的鉴定
        4.2.4 马铃薯超含水苗的产生和SA处理
        4.2.5 马铃薯生理指标的检测
        4.2.6 数据统计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马铃薯的遗传转化过程
        4.3.2 转基因马铃薯苗的基因组PCR分析
        4.3.3 转基因马铃薯苗的半定量PCR分析
        4.3.4 SA处理改善马铃薯幼苗的生理指标
        4.3.5 SA处理提高马铃薯幼苗的抗氧化物含量
        4.3.6 SA处理增强马铃薯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转Lc GR基因植物对土壤HMs的富集及抗逆功能分析
    5.1 实验材料
        5.1.1 植物
        5.1.2 培养基
        5.1.3 主要试剂
        5.1.4 主要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转基因烟草用于富集土壤的重金属
        5.2.2 转LcGR基因马铃薯幼苗的抗逆功能分析
        5.2.3 数据统计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转Lc GR基因烟草富集土壤HMs的优势
        5.3.2 LcGR基因增强马铃薯幼苗的抗逆性
    5.4 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10)铅锌胁迫对蓖麻开花生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1 绪论
    1.1 重金属污染概述
    1.2 重金属污染对植物的影响
        1.2.1 重金属污染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2.2 重金属污染对植物细胞结构的影响
        1.2.3 重金属污染对植物生理生化代谢的影响
    1.3 重金属污染对植物开花的影响
        1.3.1 植物开花诱导机理研究进展
        1.3.2 重金属污染对植物开花的影响
    1.4 蓖麻在重金属修复中的应用现状
    1.5 研究内容、目的与研究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3 技术路线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基质配制与植物栽种
    2.3 观测内容与方法
        2.3.1 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测定
        2.3.2 重金属及N含量的测定
        2.3.3 脯氨酸含量测定
        2.3.4 POD、IAA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2.3.5 蓖麻叶片IAA含量测定
        2.3.6 蓖麻的形态特征调查
        2.3.7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2.3.8 数据处理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Pb、Zn胁迫对蓖麻营养生长和开花的影响
        3.1.1 Pb、Zn胁迫对蓖麻营养生长的影响
        3.1.2 Pb、Zn胁迫对蓖麻开花及雌花分化的影响
        3.1.3 Pb、Zn胁迫下蓖麻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关性分析
    3.2 Pb、Zn胁迫下蓖麻对Pb~(2+)、Zn~(2+)的吸收与转运及N素吸收的影响
        3.2.1 Pb、Zn胁迫下蓖麻对Pb~(2+)、Zn~(2+)的吸收与转运的影响
        3.2.2 Pb、Zn胁迫对蓖麻植株N含量的影响
        3.2.3 Pb、Zn胁迫下蓖麻植株N含量与重金属吸收分配的相关性
    3.3 Pb、Zn胁迫下蓖麻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
        3.3.1 Pb、Zn胁迫对叶片糖含量的影响
        3.3.2 Pb、Zn胁迫对POD、LAA氧化酶活性及IAA含量的影响
    3.4 Pb、Zn胁迫下生理生化因子变化与蓖麻开花特性的相关性
        3.4.1 蓖麻叶片碳氮含量、C/N与其开花的相关性
        3.4.2 蓖麻叶片IAA含量、IAA氧化酶及POD氧化酶活性与其开花的相关性
    3.5 Pb、Zn胁迫下蓖麻主要代谢途径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3.5.1 主要差异表达基因KEGG功能分类分析
        3.5.2 差异基因KEGG富集分析
        3.5.3 碳氮代谢途径关键酶基因注释
4 讨论
    4.1 Pb、Zn胁迫对蓖麻营养生长和开花的影响
    4.2 Pb、Zn胁迫下蓖麻对重金属吸收与分配及N素吸收的影响
        4.2.1 Pb、Zn胁迫下蓖麻对重金属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4.2.2 Pb、Zn胁迫下蓖麻对N元素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4.3 Pb、Zn胁迫对蓖麻生理特性的影响
        4.3.1 Pb、Zn胁迫对蓖麻叶片碳水化合物含量影响
        4.3.2 Pb、Zn胁迫对蓖麻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4.3.3 Pb、Zn胁迫对蓖麻叶片POD、IAA酶活性及IAA含量的影响
    4.4 Pb、Zn胁迫下蓖麻主要代谢途径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4.5 Pb、Zn胁迫下生理生化因子变化与蓖麻开花特性的相关性
        4.5.1 Pb、Zn胁迫下蓖麻叶片碳氮含量、C/N与开花的相关性
        4.5.2 Pb、Zn胁迫下蓖麻POD、IAA氧化酶和IAA含量与开花的相关性
5 结论
6 创新与有待研究的问题
    6.1 创新点
    6.2 有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四、脯氨酸累积与其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黄花鸢尾叶片抗氧化系统和紫外吸收物质对增强UV-B辐射的响应[D]. 朱青青. 甘肃农业大学, 2021(01)
  • [2]褪黑素对猕猴桃果实后熟衰老的调控及其生理机制研究[D]. 苏金龙. 西北大学, 2021(12)
  • [3]乙酰胆碱调控烟草幼苗盐胁迫的生理机制[D]. 秦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3)
  • [4]热激、MeJA及ABA富集芥菜芽苗褪黑素技术及机理研究[D]. 程超. 扬州大学, 2020(04)
  • [5]水分胁迫对三叶青生理及主要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D]. 屠玲艳. 浙江农林大学, 2019(01)
  • [6]干旱和PEG胁迫下小麦幼苗对褪黑素处理的生理响应及其蛋白质组学分析[D]. 崔桂宾.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
  • [7]地梢瓜和雀瓢抗旱生理及转录组学分析[D]. 张晓艳.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8)
  • [8]一氧化氮与脱落酸对桃果实响应贮藏冷害的调控作用[D]. 张启彤. 石河子大学, 2019(01)
  • [9]LcGR基因的抗逆功能分析及其对土壤重金属富集作用的研究[D]. 马志刚. 天津大学, 2019(06)
  • [10]铅锌胁迫对蓖麻开花生理的影响[D]. 高慧兵.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脯氨酸的积累与其合成中关键酶活性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