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低钙血症分析

肝硬化患者低钙血症分析

一、肝硬化患者的低血钙状态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甜甜[1](2021)在《甲状旁腺切除术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探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行甲状旁腺切除术(Parathyroidectomy,PTX)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the 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the 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的变化。2.分析NLR、PLR与SHPT患者血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因SHPT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PTX的维持性透析患者151例。收集患者术前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计算出钙磷乘积、NLR值、PLR值。分析术前NLR、PLR与术前SHPT患者血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术后根据全段甲状旁腺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 PTH)水平分为手术成功组和持续性SHPT或复发性SHPT组,比较两组术后NLR、PLR等指标的变化。分析手术前后NLR变化量(?NLR)、PLR变化量(?PLR)与患者血生化指标变化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符合入选标准的SHPT患者有139例,其中男性94例(67.6%),女性45例(32.4%),年龄(46.0±8.0)岁,透析时间7.0(6.0,9.0)年,随访时间2.0(1.0,3.0)年,血液透析138例(99.3%),腹膜透析1例(0.7%),6例(4.3%)行甲状旁腺次全切术,24例(17.3%)行甲状旁腺切除术,109例(78.4%)行甲状旁腺切除术+自体移植。2.术前NLR、PLR与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术前NLR与白细胞计数、高敏C反应蛋白、血清磷、钙磷乘积呈正相关,与淋巴细胞计数呈负相关(P<0.05),与i PTH、血红蛋白等无相关性(P>0.05)。术前PLR与血清磷、钙磷乘积、血小板计数呈正相关,与血清铁、血红蛋白呈负相关(P<0.05),与高敏C反应蛋白等无相关性(P>0.05)。3.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各指标变化:手术成功组中,与术前相比,血清钙、血清磷、NLR、PLR、i PTH明显下降,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持续性SHPT或复发性SHPT组中,术后血清钙、i PTH较术前下降(P<0.05),而NLR、PLR等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NLR、?PLR与各指标手术前后变化量的相关性分析:在手术成功组中,?NLR与血清磷变化量、钙磷乘积的变化量呈正相关(P<0.05),与i PTH变化量、血清钙变化量等无相关性(P>0.05)。?PLR与血红蛋白变化量呈负相关,与血清磷变化量、钙磷乘积变化量、i PTH的变化量呈正相关(P<0.05),与血清钙变化量无相关性(P>0.05)。结论1.与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相比,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作为炎性标志物能更好地反映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的炎症状态。2.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与骨矿物质代谢指标、血红蛋白之间存在着相关性。3.成功的甲状旁腺切除术可以降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并提示可能通过对全身炎症的调节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的贫血、矿物质骨代谢紊乱方面产生一定程度的有益作用。

姜变通[2](2020)在《无钙型局部枸橼酸抗凝用于CRRT的不同补钙途径对钙离子浓度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在临床无钙型局部枸橼酸抗凝用于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RCA-CRRT)过程中,对不同补钙途径的差异性进行探讨,比较在血滤导管静脉端补充钙剂与除血滤导管所在静脉之外的深静脉补充钙剂,二者外周iCa2+浓度、滤器后iCa2+浓度之间是否存在差异,为实现个体化的钙剂补充增加证据。方法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随机交叉试验。纳入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RCA-CRRT的患者23名,这些患者将在股静脉处行血滤导管穿刺治疗。根据补钙途径的不同,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11名患者钙剂补充顺序为血滤导管静脉端-锁骨下中心静脉,B组11名患者补充顺序为锁骨下中心静脉-血滤导管静脉端。所有病例在更换钙剂补充途径前后采用血气分析仪比较血气分析结果。试验的主要观察指标是不同补钙途径时外周iCa2+浓度、滤器后iCa2+浓度间的差异;次要指标是干预期间导管功能障碍、低钙血症、穿刺点渗血、血肿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MINITAB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⑴最终完成试验并纳入分析的患者共23名,A组11名,B组12名患者。⑵在锁骨下中心静脉补充钙剂,与在血滤导管静脉端相比,相同的补钙剂量,前者外周iCa2+浓度高于后者,二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⑶在锁骨下中心静脉补充钙剂,与在血滤导管静脉端相比,相同的补钙剂量,前者滤器后iCa2+浓度略低于后者,但二者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行无钙型局部枸橼酸抗凝用于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RCA-CRRT)时,额外补充钙剂的途径不同,所检测到的外周血iCa2+浓度水平也有所差异,在血滤导管静脉端补充CaCl2,与在锁骨下中心静脉相比,后者外周iCa2+浓度水平可能较高。

王翠[3](2019)在《肾结石/肾钙质沉积症遗传及非遗传病因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肾结石/肾钙质沉积症非遗传病因探讨—继发于干燥综合征的肾小管酸中毒目的:肾结石/肾钙质沉积症(Nephrolithiasis,NL/Nephrocalcinosis,NC)是一大类包括遗传性与非遗传性病因的疾病。本部分旨在探究继发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 SS)的肾小管酸中毒(renal tubular acidosis,RTA)在NL/NC形成中的影响,以期加强对NL/NC的非遗传性病因的理解。方法:在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明确诊断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 SS)的患者中,选取p SS合并RTA或者p SS合并NL/NC或者p SS合并RTA及NL/NC的患者共计38例,其中p SS+RTA组共7例,p SS+NL/NC组共22例,p SS+RTA+NL/NC组共9例。回顾性分析纳入的各组病例在我院分别被同时诊断为p SS+RTA、p SS+NL/NC、p SS+RTA+NL/NC的时间节点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及治疗干预等信息。对所有患者进行末次随访相关资料的统计,包括生化指标、RTA或NL/NC的改善及肾功能的进展。并单独报道2例具有NC典型影像学特征的p SS患者。结果:在38例患者中,16(7+9)例p SS+RTA及p SS+RTA+NL/NC两组患者均表现为典型的远端肾小管酸中毒(distal renal tubular acidosis,d RTA),余22例p SS+NL/NC组患者均无明显的代谢性酸中毒表现。p SS+RTA、p SS+NL/NC、p SS+RTA+NL/N三组患者之间性别和年龄分布无差异。p SS可早于、晚于RTA或NL/NC的确诊时间,或者与RTA或NL/NC的确诊时间节点相同。其中p SS先于RTA或NL/NC诊断的间隔时间范围是8个月13年,平均间隔时间为(5.3±1.7)年;p SS后于RTA或NL/NC诊断的间隔时间是17年,平均间隔时间为(4.5±0.9)年。继发于p SS的RTA患者中NL/NC形成的比例为56.25%(9/16)。p SS+NL/NC组与p SS+RTA+NL/NC组合并NL或NC的比例无明显差异。三组患者之间的血p H、HCO3-、血钾、血氯、血磷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血钠、血镁、血钙、血肌酐、血尿酸及尿p H在三组之间均未见明显差异。三组患者中均存在不同程度和类型的肾脏损害,包括血尿、蛋白尿、NL/NC的形成及肾功受损。病因治疗之外,补钾、碱化治疗基本可以纠正酸中毒表现,总体来说,大部分患者预后相对较好。2例有NC典型影像学特征的患者(分别为p SS+RTA+NL/NC组和p SS+NL/NC组),其p SS的确诊分别早于和晚于NC被发现的时间,时间间隔分别是10年和7年,其中pSS+NL/NC组患者最终出现重度骨质疏松。结论:RTA或NL/NC的出现可能早于或晚于p SS的诊断,或与其同时发生,诊断顺序不呈必然联系。本研究中继发于p SS的RTA患者中NL/NC形成的比例为56.25%(9/16)。p SS+NL/NC组虽未表现出明显的代谢性酸中毒,但存在该组患者合并不完全性d RTA的可能,尚需NH4Cl试验进一步明确。第二部分肾结石/肾钙质沉积的遗传病因探讨目的:肾结石/肾钙质沉积症(NL/NC)是一大类可由单基因遗传病导致的疾病。本部分旨在通过探讨原发性d RTA和Bartter综合征(Bartter Syndrome,BS)中NL/NC的特点,以期探究遗传性因素在NL/NC中的影响。方法:选取本研究组既往收集的已经诊断明确的21例原发性d RTA患者和9例I型Bartter Syndrome(BS1)患者,上述患者均经临床表现和/或基因检测证实诊断。整理并分析上述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生化、影像学信息等资料。结果:19例(19/21)d RTA患者被证实存在确切的致病突变,其中SLC4A1基因突变患者7例(7/19),ATP6V0A4基因突变患者7例(7/19),ATPV1B1基因突变患者5例(5/19),余2例未发现相关的致病突变。20例(20/21)出现p H降低(7.24±0.06),21例均出现血HCO3-降低(13.02±4.30 mmol/L)、尿液p H>6.0(7.64±0.59)。17例(17/21)出现血钾降低。共有19例(19/21,90.48%)原发性d RTA患者经泌尿系统超声整证实存在NL/NC,其中在SLC4A1基因突变患者中的比例是71%(5/7),在ATP6V0A4(7/7)和ATP6V1B1(5/5)基因突变患者及未发现突变患者(2/2)中的比例均为100%,不同致病基因突变患者中NL/NC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共有4例(4/21)患者合并佝偻病。除外1例患者治疗不及时,后进展至ESRD,其余患者均经枸橼酸合剂及补钾等治疗后恢复良好。在9例BS1患者中,8例(8/9)表现为出生前BS(antenatal BS,a BS)。除1例患者血p H处于正常范围内之外,其余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代谢性碱中毒(CO2CP:31.4±3.6mmol/L);9例(9/9)均表现为低血氯(93.4±3.3 mmol/L),并伴有肾素及醛固酮水平的升高。5例(5/9)存在低钠血症,7例(7/9)出现低血钾,7例(7/9)尿钾/尿肌酐升高,4例(4/9)尿钙/尿肌酐水平升高,6例(6/9,66.67%)BS1患者经泌尿系统超声证实存在双侧NC。合并NC与未合并NC两组间血p H、CO2CP、血钠、血钾、血氯、尿钙/尿肌酐及肾素活性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d RTA患者合并NC的概率较高,本研究组总体概率为90.48%(19/21),但NL/NC发生率在不同致病基因突变患者中无明显差异。BS1患者合并NL/NC的概率为66.7%(6/9);尿钙/尿肌酐对于BS1患者是否合并NL/NC的指导性较差。

刘永平[4](2019)在《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生产工艺优化及质量标准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葡萄糖酸钙为钙的补充药物,常用于治疗钙的缺乏,还能够用于抗过敏治疗,以及镁中毒和氟中毒的解救。但是,葡萄糖酸钙注射液中的可见异物和结晶析出现象较为常见,在洁净区生产环境因素、生产设备、人员等因素的影响下,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的合格率较低,而且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在室温条件下存放一段时间后,其可见异物项目检查会出现结晶析出,这种情况将严重影响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的产品质量,也将影响患者的用药安全。因此,解决该品种的可见异物及结晶析出问题,需要通过实验研究来优化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的生产工艺。方法:本文通过收集调研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的工艺文献资料和生产数据,对葡萄糖酸钙注射液中可能导致可见异物、结晶析出问题,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与实际生产数据进行统计结合,从煮药时间、活性炭的使用量、灌封时药液的温度、灭菌参数等方面进行实验研究。结果:确定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的生产工艺,即:(1)取配药量总体积的50%左右70℃以上的注射用水,加热至沸腾,加入处方量的葡萄糖酸钙,随加随搅拌,搅拌至完全溶解;(2)加入处方量的氢氧化钙;(3)加入乳酸,调整pH值(4.5~5.0);(4)加入处方量的活性炭,加热煮沸30分钟,冷却至50℃~60℃,放置8~10小时;(5)药液经3μm钛棒循环过滤,取样200ml,确认药液澄明、无黑点后,将药液过滤至稀配罐,稀配定容,药液温度控制在45℃~55℃;(6)半成品检验;(7)10ml玻璃安瓶灌装、熔封;(8)105℃条件下灭菌40分钟;(9)不良品检查;(10)取样检验;(11)合格品包装。并进行了三批工艺验证,从而确定了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的生产工艺,并且产品质量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二部中的标准。本论文研究按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二部中标准的规定项目,采用化学滴定法对样品进行含量分析,采用比色法对重金属进行检查。通过对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的检验项目进行分析比较,同时与市场购买的其他公司产品进行比较研究,确定此检验项目和方法均达到预期,通过比较研究,工艺验证的产品质量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二部标准。结论:通过对葡萄糖酸钙注射液三批工艺验证产品开展产品稳定性考察研究,产品的质量稳定,主要从高温、高湿、光照和冷冻条件下进行考察,即:分别在60℃和40℃的温度条件下、增加光照强度条件下、增加环境湿度条件下分别存放10天,进行冷冻、融化三次后对产品进行检验,在光照10天的条件下,产品的含量相应下降,pH值、性状、可见异物等项目无明显变化,其他产品质量控制项目都符合标准规定。产品经过6个月的加速实验,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各项检验项目都没有明显变化,符合规定。经过24个月的考察,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的性状、蔗糖或还原糖、重金属、pH值、可见异物、含量测定、细菌内毒素性状都符合规定,经稳产品定性的考察,发现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的检验结果相对稳定。通过改进优化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的生产工艺,考察产品检验项目的检验结果,对工艺验证批次进行产品稳定性考察,考察结果能够有效证明经优化后的工艺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稳定、各检验项目完全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二部标准。

袁石秀[5](2018)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钙水平与凝血指标关系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钙水平与凝血功能指标的水平的分析,探讨乙型肝炎血钙水平与凝血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传染科及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共253例。其中乙型病毒性肝炎共56例,男性46例,女性10例。肝衰竭63例,男为55例,女性有8例。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共134例,男性为103例,女性为31例。依据Child-Pugh分级标准,将肝硬化分为A、B、C三个组。Child-Pugh评分A级为A组,共62例,男性为49例,女性为13例;Child-Pugh评分B级为B组共47例,男性为38例,女性为9例;Child-Pugh评分C级为C组,共25例,男性为16例,女性为9例。所有的受检患者均在早上未进食前采集10ml静脉血,送检验科送检。分别检测患者血清的乙肝病毒标志物、HBV-DNA、血钙、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等等。结果(1)乙肝肝炎组低血钙发生率为17.9%;肝衰竭组低血钙发生率为28.6%,肝硬化组低血钙发生率为43.3%。乙肝肝炎组与乙肝肝硬化组、乙肝肝炎组与乙肝肝衰竭组的血钙水平都有显着性差异,P值均<0.05。而肝硬化组与肝衰竭组的血钙水平无显着性差异,P值>0.05。(2)随着肝硬化Child-Pugh评分分值越高,低血钙的发生率越高。肝硬化病例中,组与组之间的血钙水平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Child-A级组与Child-B级组、Child-A级组与Child-C级组、Child-B级组与Child-C级组之间互相对比,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3)乙肝肝炎组、肝硬化组、肝衰竭组的血钙水平并没有随着病情的加重逐一降低(P>0.05),虽然白蛋白随着病情的加重降低,但是并没有显着的差异性(P>0.05),而PT、APTT随着病情的加重显着的延长,具有显着的差异性(P<0.05)。(4)肝硬化组中随着Child-Pugh评分的增高,A组、B组、C组的血钙、白蛋白水平逐渐的降低,差异具有显着性的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的APPT、PT值随着病情的加重逐渐的延长,结果是具有相当的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得知,肝硬化组的血钙、白蛋白与凝血指标是成负性相关的。结论:1.乙肝肝炎病例平均血钙水平是正常的,但仍有部分病例发生低血钙。肝硬化和肝衰竭的病例平均血钙比较低,相比乙肝肝炎患者易发生低血钙。2.肝硬化病人随着的病情的加重发生低血钙的概率越高。肝硬化患者的血钙、白蛋白与凝血指标关系呈负相关。对于肝硬化病人而言,白蛋白、血钙水平及凝血指标也可作为评估病情愈后的观察指标。

张超群,谭诗云[6](2018)在《肝硬化患者血钙水平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Child-Pugh分级A、B、C级之间的血钙水平差异,探讨肝硬化患者血钙水平与Child-Pugh分级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肝硬化患者,根据Child-Pugh分级方法,将肝硬化患者分为A、B、C三组,并统计三组患者的血钙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者共195例,最终纳入研究188例,男118例,女70例,年龄2588岁。Child-Pugh分级A级(A组)患者共114例,Child-Pugh分级B级(B组)患者共57例,Child-Pugh分级C级(C组)患者共17例,A、B、C三组患者的血钙水平分别为(2.12±0.13)mmol/L、(1.97±0.20)mmol/L、(1.90±0.13)mmol/L。A组与B组及C组的血钙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的血钙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功能较差的患者其血钙水平偏低,肝功能分级越高血钙水平越低。

严佳,董宁[7](2016)在《消化科危急值报告分析与护理》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消化科常见检验危急值,探讨危急值的护理管理方法。方法收集并分析2015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消化科的检验危急值报告结果,总结并分析护理及管理方法。结果危急值发生共479例次,发生率较高的项目依次为凝血功能异常(54.28%)、血钾异常(10.86%)、白细胞计数异常(6.68%)、血糖异常(5.22%)和低钠(3.76%)。根据危急值报告结果对其发生的原因及相应治疗护理进行分析,制定了相应的医疗护理方案和流程。结论通过分析消化科常见检验危急值,制定了相应的医疗护理方案和流程,优化了护理管理方法,使危急值的护理在积累经验和持续改进中更好地发展。

夏菊花[8](2016)在《四川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人群CKD-MBD多中心横断面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了解四川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hronic Kidney Disease-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CKD-MBD)的患病率、达标率及其发病危险因素;分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growthfaetors23,FGF23)、血清可溶性Klotho蛋白(Serum soluble Klotho protein,s KL)与血管钙化及矿物质骨代谢各指标的关系,探讨其在诊断血管钙化中的作用,为减缓血透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纳入四川地区14个血透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150名,搜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行超声心动图、骨盆正位片、腹部侧位片检查,上述检查前三个月内的血常规、透析前肝肾功能、电解质、C反应蛋白、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和铁蛋白(FER)。抽取患者透析前静脉血10ml,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25(OH)D3、FGF-23和血清可溶性klotho蛋白(s KL)。统计CKD-MBD各项指标达标情况,再分别根据血钙、血磷、PTH情况进一步将患者分组,分别比较分析各组间各项指标的情况,然后分析CKD-MBD各个指标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FGF-23、s KL与血钙、磷、i PTH、25(OH)D3、25(OH)D和心脏瓣膜、血管钙化的相关性。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ROC)评价FGF-23、s KL、25(OH)D3、25(OH)D诊断MHD患者心脏瓣膜、血管钙化的准确性。结果:1、CKD-MBD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男性患者610例,女性患者540例,平均年龄为54±14岁。诊断为CKD-MBD的患者有1113例(96.78%)。其中低血磷90人(7.80%)、高血磷643人(55.90%);低血钙361人(31.40%)、高血钙326人(28.30%)、低PTH198人(17.20%)、高PTH671人(58.30%);心脏瓣膜钙化的患者169人(30.02%);腹主动脉钙化患者168人(45.41%);髂股动脉钙化106人(27.46%)。患者血钙、血磷、血i PTH治疗达标率分别为36.78%、36.30%、24.50%。年龄、SGA评分、25(OH)D与低磷血症独立相关;收缩压、血肌酐、血尿素氮、高密度脂蛋白、血i PTH与高磷血症独立相关。透析龄、血i PTH、血清FGF23与高血钙独立相关。血肌酐、血钙与低血i PTH独立相关;血磷、白蛋白、碱性磷酸酶(ALP)与高血i PTH独立相关。2、FGF23、klotho蛋白与CKD-MBD各指标的关系血清FGF-23与血清P呈正相关(rs=0.239,P<0.05);与血i PTH呈正相关(rs=0.156,P<0.05);血清FGF-23与血Klotho呈负相关(rs=-0.086,P<0.05);血清FGF-23与血清25(OH)D3、25(OH)D均无相关性(P>0.05)。血清Klotho与血清P呈负相关(rs=-0.067,P<0.05);而与血清i PTH、血清25(OH)D3、25(OH)D均无相关性(P>0.05)。3、FGF23、klotho蛋白与腹主动脉钙化的关系370人行腹部侧位片,其中腹主动脉钙化的患者有168人(45.41%),无血管钙化的患者有202人(54.59%);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透析龄与腹主动脉钙化独立相关。AAC积分与血清FGF-23、血Klotho、25(OH)D无相关性(P>0.05)。AAC积分与血清25(OH)D3呈负相关(rs=-0.122,P=0.032)。血清FGF-23、血Klotho、25(OH)D预测腹主动脉钙化发生的AUCROC分别为0.474(P=0.397),0.489(P=0.717),0.536(P=0.250),表示血清FGF-23、血Klotho、血清25(OH)D诊断腹主动脉钙化均无特异性和敏感性。4、FGF23、klotho蛋白与心脏瓣膜钙化的关系563人行超声心动图,其中心脏瓣膜钙化的患者有169人(30.02%);无瓣膜钙化的有394人(69.98%)。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高透析龄、舒张压低、脉压差大和高C反应蛋白(CRP)与心脏瓣膜钙化独立相关。心脏瓣膜钙化与血清FGF-23、血Klotho、25(OH)D无相关性(P>0.05)。血清FGF-23、血Klotho、血清25(OH)D诊断心脏瓣膜钙化发生的AUCROC分别为0.480(P=0.489)、0.540(P=0.173),0.513(P=0.644),表示血清FGF-23、血Klotho、血清25(OH)D诊断心脏瓣膜钙化均无特异性和敏感性。5、FGF23、klotho蛋白与髂股动脉钙化的关系386人行骨盆正位片,其中有股髂动脉钙化106人(27.46%);无血管钙化的患者有280人(72.54%)。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较大脉压差、高ALP、较高的中性粒细胞、高钙、低血清25(OH)D与骨盆髂股血管钙化独立相关。髂股动脉钙化与血清25(OH)D3、25(OH)D呈负相关(rs=-0.103、-0.135,P<0.05);髂股动脉钙化与血清FGF-23、血Klotho无相关性(P>0.05)。血清25(OH)D3、25(OH)D、血清FGF-23、血清Klotho预测髂股动脉钙化发生的AUCROC分别为0.567(P<0.05)、0.587(P<0.05)、0.508(P=0.823)、0.492(P=0.813);血清FGF-23、血Klotho预测髂骨动脉钙化的ROC均无统计学意义,表示血清FGF-23、血Klotho诊断髂股动脉钙化均无特异性和敏感性。6、FGF23、klotho蛋白与心血管钙化的关系220人行超声心动图、骨盆正位片、腹部侧位片,其中有心血管钙化者120人(55.50%);无钙化者100人(45.50%)。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低浓度的血Klotho与心血管钙化独立相关。心血管钙化与血清25(OH)D3、25(OH)D呈正相关(rs=0.176、0.185,P<0.05);与血清Klotho呈负相关(rs=-0.465,P<0.05);与血清FGF-23无相关性(P>0.05)。血清25(OH)D3、25(OH)、血清FGF-23预测心血管钙化发生的AUCROC分别为0.394、0.392、0.560,ROC曲线下面积均<0.6表示血清25(OH)D3、25(OH)、血清FGF-23诊断心血管钙化均无特异性和敏感性。而血清Klotho诊断心血管钙化发生的AUCROC为0.770(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四川地区的MHD患者的CKD-MBD的患病率高,血磷、血钙、血i PTH治疗达标率低。2、收缩压、血肌酐、血尿素氮、高密度脂蛋白、血i PTH是高磷血症独立危险因素。透析龄、血i PTH、血清FGF23是高血钙独立危险因素。血磷、白蛋白、碱性磷酸酶(ALP)是高血i PTH独立危险因素。年龄、透析龄、脉压、CRP、血清klotho蛋白是血管钙化的危险因素。3、血清FGF-23、血清Klotho与MHD患者的血钙、血磷、血i PTH代谢异常相关。4、血清s KL水平降低可使血管钙化的风险上升,血清s KL水平可能可以作为诊断血管钙化的血清学标志物。

邹羽真,胡扬,张波[9](2015)在《阿德福韦酯致范可尼综合征1例及41例不良反应报道汇总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致范可尼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机制以及分布特点。方法:对1例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后发生低血磷性骨软化症的病例进行分析,并在全球范围内就其发生情况进行文献复习。结果:1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出现时间是连续服用阿德福韦酯10 mg qd 5年之后,在停用阿德福韦酯24 d后,临床症状减轻,血磷恢复正常(症状较重时0.53 mmol·L-1,停用阿德福韦酯24 d时升至0.81 mmol·L-1),诊断为阿德福韦酯相关范可尼综合征、低血磷性骨软化症。复习文献发现阿德福韦酯导致的范可尼综合征均有血磷下降,尿酸水平下降,碱性磷酸酶上升,伴或不伴血钙下降及肌酐清除率下降。结论:服用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的患者建议定期监测血磷、肌酐水平,如果出现低血磷提示发生肾小管损害,考虑更换抗病毒药物;长期服用阿德福韦酯的患者出现骨痛症状,考虑发生低血磷性骨软化症的可能性。

王博[10](2014)在《奶牛围产期酮病和乳热的早期预警体系的研究》文中提出酮病和乳热一直是影响泌乳奶牛生产性能的最主要的两个围产期营养代谢病,并能够导致经济损失和动物福利的下降。因此,出于经济和动物福利的目的,利用群体健康的观念和早期预警方法来管理奶牛群体围产期代谢健康对于牛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利用横截面研究方法结合统计学显着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及ROC分析对奶牛围产期酮病和乳热开展了早期预警的初步研究,旨在为今后更有效的监控和预防两种代谢病奠定基础。本实验采用横截面研究方法,在黑龙江省两个集约化牛场开展试验。两个牛场均采用自由卧栏、TMR饲喂以及完善的牛场管理软件。在A牧场,随机选取产前15d2d内奶牛22头,分娩当天奶牛31头,产后2d15d内奶牛40头为实验动物;在B牧场,随机选取产前15d2d内奶牛32头,分娩当天奶牛30头,产后2d15d内奶牛31头为试验动物。通过检测试验奶牛血浆中葡萄糖(Glu)、β-羟丁酸(BHBA)和游离脂肪酸(NEFA)的浓度,了解产后奶牛能量负平衡以及酮病发生状况。通过检测试验奶牛分娩当天组血浆钙浓度,明确分娩奶牛的血钙以及低血钙症状况。通过检测试验奶牛产前和产后血浆中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水平,阐明奶牛围产期肝功指标与酮病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产后酮病发生风险的预警作用。通过检测试验奶牛产前和分娩当天血浆中镁离子(Mg)、钾离子(K)和无机磷(P)的浓度,阐明奶牛产前血浆中各离子水平与低血钙症的关系以及对产后乳热发生风险的预警作用。本试验酮病研究结果显示:(1)牧场A酮病发病率为40%,牧场B酮病发病率为45.16%。(2)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得知,体况评分(BCS)(R=-0.19, P=0.04)、血浆中Glu(R=-0.21, P=0.03)浓度和A/G(R=-0.21, P=0.03)值与酮病呈显着的负相关;血浆中NEFA(R=0.45, P=0.00)、AST(R=0.57, P=0.00)、AST/ALT(R=0.49, P=0.00)、TBIL(R=0.40,P=0.00)、DBIL(R=0.42, P=0.00)、IBIL(R=0.37, P=0.00)、TP(R=0.26, P=0.01)和GLO(R=0.35, P=0.00)水平与酮病呈显着的正相关。(3)经回归分析最终确定BCS、血浆中NEFA、Glu和AST三项指标可对酮病发生风险进行预警。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确定了牧场A预警值为BCS>3.37,敏感度为25.0%,特异度为92.3%;血浆AST>69.5U/L,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46.2%;血浆Glu<4.16mmol/L,敏感度为25.0%,特异度为23.1%;血浆NEFA>0.25mmol/L,敏感度为50.0%,特异度为76.9%;血浆BHBA>0.32mmol/L,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76.9%。牧场B预警值为BCS>2.88,敏感度为50.0%,特异度为70.6%;血浆AST>68.0U/L,敏感度为57.1%,特异度为76.5%;血浆Glu<3.97mmol/L,敏感度为64.3%,特异度为88.2%;血浆NEFA>0.27mmol/L,敏感度为64.3%,特异度为70.6%;血浆BHBA>0.43mmol/L,敏感度为78.6%,特异度为94.1%。本试验低血钙症的研究结果显示:(1)牧场A产后低血钙症发病率为90.32%,牧场B产后低血钙症发病率为86.67%。(2)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得知,胎次(R=-0.216, P=0.027)与血钙呈显着的负相关;血浆中P(R=0.748, P=0.000)、Mg(R=0.228, P=0.019)水平与血钙呈显着的正相关;血浆K(R=-0.084, P=0.391)水平、年龄(R=-0.112, P=0.252)及BCS(R=-0.056, P=0.570)与血钙并无显着的相关性。(3)经回归分析最终确定P对产后低血钙症有预警作用。牧场A预警值为血浆Ca<2.11mmol/L,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8.2%;血浆P<1.83mmol/L,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82.4%。牧场B的预警值为血浆Ca<2.12mmol/L,敏感度为98.7%,特异度为88.5%;血浆P<1.90mmol/L,敏感度为98.7%,特异度为65.4%。结论:奶牛围产期BCS、血浆中Glc、AST、TBIL、DBIL、IBIL、TP、GLO和NEFA与酮病紧密相关。体况、AST、Glu和NEFA可作为酮病发生风险的预警指标。胎次、Mg和P与产后低血钙紧密相关,而Ca、P可作为产后低血钙症发生的预警指标。

二、肝硬化患者的低血钙状态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肝硬化患者的低血钙状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甲状旁腺切除术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在慢性肾脏病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2)无钙型局部枸橼酸抗凝用于CRRT的不同补钙途径对钙离子浓度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CRRT概述
    1.2 局部枸橼酸抗凝
        1.2.1 RCA发展史
        1.2.2 枸橼酸在CRRT过程中的代谢
        1.2.3 RCA的安全性和局限性
    1.3 钙与枸橼酸
        1.3.1 钙与体外充分抗凝
        1.3.2 体内钙平衡
        1.3.3 CRRT与体内钙异常
    1.4 RCA-CRRT中离子钙管理
        1.4.1 钙剂补充方式
        1.4.2 钙剂补充血管通路(CRRT血管通路)
        1.4.3 钙剂补充途径
        1.4.4 离子钙的监测
第二章 试验设计与方法
    2.1 实验设计
    2.2 研究对象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2.3 退出及终止标准
        2.2.4 样本量
    2.3 试验分组
        2.3.1 分组方法
        2.3.2 分组实施
    2.4 干预方法
        2.4.1 CRRT参数
        2.4.2 补钙程序
    2.5 数据采集
        2.5.1 人口学资料
        2.5.2 CRRT相关参数
        2.5.3 主要指标
        2.5.4 次要指标
        2.5.5 受试者干预时间表
    2.6 安全性评价
    2.7 质量控制
        2.7.1 试验启动
        2.7.2 试验过程中
        2.7.3 资料录入及分析阶段
    2.8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入组结果
    3.2 患者一般资料
    3.3 患者行CRRT时各相关参数
    3.4 不同途径对于外周iCa~(2+)浓度的影响
    3.5 不同途径对于滤器后iCa~(2+)浓度的影响
    3.6 不良反应
第四章 讨论
    4.1 不同补钙途径对iCa2+浓度的影响
    4.2 安全性评价
    4.3 关于钙剂补充途径选择的思考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一: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二:伦理批件
附录三:知情同意书

(3)肾结石/肾钙质沉积症遗传及非遗传病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肾结石/肾钙质沉积症非遗传病因探讨—继发于干燥综合征的肾小管酸中毒
    引言
    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选取
        1.2 诊断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回顾性分析
        2.2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获得各组相应诊断时的临床资料
        1.1 患者一般信息
        1.2 pSS、RTA、NL/NC诊断各自确立的时间顺序
        1.3 患者合并RTA情况
        1.4 患者合并NL/NC情况
        1.5 三组患者之间生化指标差异
        1.6 三组患者存在的其他肾脏损害
        2 末次随访
        3 两例存在肾钙质沉积的经典pSS患者病例报道
        3.1 pSS+NL/NC组的病例1
        3.2 pSS+RTA+NL/NC组的病例2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肾结石/肾钙质沉积的遗传病因探讨
    引言
    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选取
        1.2 诊断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资料整理
        2.2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21例dRTA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生化、影像学特点
        2 9例BS1 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生化、影像学特点
    讨论
        1 dRTA与 NL/NC
        2 BS与NL/NC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4)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生产工艺优化及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葡萄糖酸钙的化学结构和在人体内的吸收
        1.2.2 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的药理毒理学研究
        1.2.3 临床应用研究情况
    1.3 葡萄糖酸钙有关处方的研究
    1.4 葡萄糖酸钙注射液质量标准研究
2 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可见异物的调查
    2.1 引言
    2.2 可见异物类型和控制
    2.3 葡萄糖酸钙注射液近五年的产量
    2.4 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成品率和可见异物分布
    2.5 本章小结
3 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生产工艺研究
    3.1 引言
        3.1.1 仪器和设备
        3.1.2 试剂
    3.2 实验方法与结果
        3.2.1 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加入氢氧化钙后煮药时间对可见异物的影响
        3.2.2 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活性炭用量选择
        3.2.3 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灌装时药液温度对可见异物的影响
        3.2.4 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灭菌参数考察
        3.2.5 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生产工艺研究
        3.2.6 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在车间生产线中批量生产过程中的灭菌器验证
    3.3 本章小结
4 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的质量标准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仪器及材料
        4.2.1 仪器与试药
        4.2.2 材料
    4.3 实验方法与结果
        4.3.1 性状
        4.3.2 pH值
        4.3.3 装量
        4.3.4 鉴别
        4.3.5 蔗糖或还原糖类的鉴别
        4.3.6 葡萄糖酸钙注射液中重金属检查
        4.3.7 含量测定
        4.3.8 不溶性微粒
        4.3.9 可见异物
        4.3.10 细菌内毒素检查
        4.3.11 无菌检查
    4.4 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的质量标准
    4.5 本章小结
5 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的稳定性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仪器与材料
        5.2.1 仪器
        5.2.2 材料
    5.3 实验方法与结果
        5.3.1 试验影响因素
        5.3.2 加速试验
        5.3.3 长期稳定性试验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乙型肝炎患者血清钙水平与凝血指标关系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资料
        2.1.1 对象
        2.1.2 诊断标准
        2.1.3 标本收集
    2.2 方法
        2.2.1 实验方法
    2.3 统计学检测
第3章 结果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6)肝硬化患者血钙水平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各组血钙水平比较分析
3 讨论

(8)四川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人群CKD-MBD多中心横断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阿德福韦酯致范可尼综合征1例及41例不良反应报道汇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基本信息
    1.2 入院检查
    1.3 诊断与治疗
2 文献汇总与分析
    2.1 国内报道
    2.2 国外报道
3 讨论

(10)奶牛围产期酮病和乳热的早期预警体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奶牛围产期生理和代谢状况
        1.1.1 奶牛酮病
        1.1.2 奶牛乳热
    1.2 奶牛群体代谢紊乱的监测和预警
    1.3 奶牛群体健康评估和监测方法
        1.3.1 体况评估管理
        1.3.2 能量负平衡
        1.3.3 乳热和亚临床低血钙症
    1.4 奶牛群体健康评估的应用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试验动物与分组
        2.2.2 样本采集
        2.2.3 检测指标
        2.2.4 数据分析
第三章 试验结果
    3.1 奶牛酮病的群体监测和预警
        3.1.1 能量平衡状况及酮病发病率
        3.1.2 确定影响奶牛酮病的指标
        3.1.3 A、B 两牧场酮病的预警评估
    3.2 奶牛低血钙症的群体监测和预警
        3.2.1 产后低血钙状况
        3.2.2 确定影响奶牛产后低血钙的指标
        3.2.3 A、B 两牧场亚临床低血钙预警评估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
    4.1 奶牛围产期能量负平衡的群体监测和预警评估
        4.1.1 酮病发病率
        4.1.2 能量负平衡在酮病的群体监测和预警中作用
        4.1.3 肝功能在酮病的群体监测和预警中作用
        4.1.4 奶牛酮病的群体健康评估和预警初步方案
    4.2 奶牛围产期低血钙症的群体监测和预警评估
        4.2.1 围产期低血钙症发病率
        4.2.2 钾与奶牛低血钙症的关系
        4.2.3 镁与奶牛低血钙症的关系
        4.2.4 磷与奶牛低血钙症的关系
        4.2.5 奶牛乳热的群体健康评估和预警初步方案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四、肝硬化患者的低血钙状态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甲状旁腺切除术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的影响[D]. 刘甜甜.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2]无钙型局部枸橼酸抗凝用于CRRT的不同补钙途径对钙离子浓度影响的临床研究[D]. 姜变通. 兰州大学, 2020(01)
  • [3]肾结石/肾钙质沉积症遗传及非遗传病因探讨[D]. 王翠. 青岛大学, 2019(02)
  • [4]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生产工艺优化及质量标准研究[D]. 刘永平.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9(01)
  • [5]乙型肝炎患者血清钙水平与凝血指标关系的临床分析[D]. 袁石秀. 南昌大学, 2018(08)
  • [6]肝硬化患者血钙水平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J]. 张超群,谭诗云.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8(04)
  • [7]消化科危急值报告分析与护理[J]. 严佳,董宁.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33)
  • [8]四川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人群CKD-MBD多中心横断面研究[D]. 夏菊花. 遵义医学院, 2016(08)
  • [9]阿德福韦酯致范可尼综合征1例及41例不良反应报道汇总分析[J]. 邹羽真,胡扬,张波.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5(02)
  • [10]奶牛围产期酮病和乳热的早期预警体系的研究[D]. 王博.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4(08)

标签:;  ;  ;  ;  ;  

肝硬化患者低钙血症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