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布式打印环境和Internet打印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李敏,刁常宇,葛云飞,裘霖山,李丽[1](2021)在《石窟寺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与利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石窟寺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与利用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文章从石窟寺文物数字化采集、保护和利用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重点分析石窟寺文物数字化保护中三维信息获取、三维重建评价以及三维打印等相关前沿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并针对石窟寺文物数字化保护和利用工程实践中的难点,给出采用激光脉冲三维采集细部结合多视图重建采集整体形状的三维重建结合三维打印的解决方案。同时,针对摄影测量计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整体形状偏差,采用脉冲式激光三维扫描仪在石窟中进行整体扫描来建立石窟三维形状的框架,以对多视图重建计算中的空间解算误差进行约束。其中,提出了基于关键参数一致化的分布式集中约束调整方法,在保障精确度的同时得到更好的计算效率。然后通过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字化保护和利用的经典案例,具体分析工程实践中的难点,并探讨以上解决方案的可行性。综合考虑成本与效果等多种因素,该方案是当前技术条件下性价比相对较高,同时可以兼顾色彩与质感原真再现的解决思路。最后对未来趋势进行展望并给出相关技术和应用建议。
张成雷,王金莹,窦光良,王成,初豪杰,秦宝琦,齐玉瑞[2](2021)在《云制造环境下3D打印订单特性分析与语义描述方法》文中研究表明针对云3D打印订单任务的异构性、多维性、语义性等特点,以及资源统一建模和一致性描述的需求,研究一种基于Web服务和语义网的云3D打印订单任务语义描述与封装方法,并应用于文化创意领域。提出一种云制造环境下3D打印订单特性分析与语义描述方法,并通过分析云3D打印订单资源的多维度特征,按照任务属性对云3D打印订单进行分类、归纳。在多维度云3D打印的基础上,研究云3D打印订单任务元数据知识本体建模方法以及虚拟化与服务化封装技术,并结合云3D打印订单任务语义描述模型实例,验证了该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黄金生,洪成雨,杨强,孙晓辉[3](2021)在《基于光频域反射技术的增材制造聚乳酸酯温度分布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增材制造(AM)技术依据数字化模型,将材料以逐层铺叠的方式制成产品。在逐层铺叠过程中,模型内部不同位置的温度变化较为复杂,为了监测增材制造过程中层叠结构打印模型内部不同位置的温度变化,本研究利用光频域反射技术(OFDR),将分布式光纤嵌入聚乳酸酯(PLA)材料模型内部,实现了对打印过程中任一时刻材料模型内部不同位置的温度变化的监测,同时考虑填充密度对模型温度变化的影响,设置填充密度分别为20%、40%、60%、80%、100%。结果表明,在打印过程中,模型在同一密度下不同位置点的内部温度变化量趋于一致,温度变化量范围为20~40℃;根据不同填充密度下模型的温度变化量曲线,将打印过程划分为5个典型阶段,包括光纤嵌入阶段、温度检测孔洞封装阶段、模型填充封装阶段、模型封顶阶段、模型温度回归阶段。分析模型填充封装阶段最高峰值点和模型封顶阶段完成点的温度变化量,发现100%填充密度下AM过程中模型核心最大温度较20%填充密度下高15℃,而且随着模型填充密度的增大,打印材料对温度消散的阻碍作用增强。
王亚菁,饶伟锋,杨耀东[4](2021)在《利用区块链技术为增材制造增加“信任”》文中指出当前各种产品和零部件的设计图样数字化为工业生产带来了许多便利,但也产生了盗版、侵权以及图样滥用等诸多"信任"问题。而这类"信任"问题随着增材制造技术的广泛使用也愈演愈烈。面对未来日益数字化的世界,增材制造只有解决"信任"问题才能得到更大限度的发展,被更多行业所采用。在增材制造中提升防伪能力,保护打印图样的版权已经成为当前必须解决的关键难题。这里将聚焦利用新兴的信任机器——区块链来解决增材制造中的"信任"问题。通过理论和实例来分析如何通过把重要的信息存储在区块链上,从而帮助增材制造进行防伪。区块链技术将贯穿增材制造的整个流程,它独特的分布式存储、抗篡改和可追溯等优势,将使得增材制造过程中的信任得到很大提升,成为"可信制造"。
吴小东[5](2021)在《基于Dubbo和Zookeeper的学校自助证明打印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设备的大范围应用,社会智能化程度日渐加深。传统的人工证明打印服务已经无法满足行业的需求,高校和企业开始着眼于自助证明打印的研究,开发了许多自助证明打印系统,推动了自助证明打印的发展。但是,这些自助证明打印系统只是把证明打印作为自助打印的一个功能实现,没有将系统特制化,而且,流程繁琐且没有与流行的分布式框架进行结合,处理效率不高且并发能力弱。针对这些问题,以开发一个易操作、高并发和高容错的特制化自助证明打印系统为目标,本论文设计并实现基于Dubbo和Zookeeper的分布式学校自助证明打印系统。论文首先对自助证明打印系统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确定本文所实现系统应该解决的问题和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梳理了自助证明打印系统所用到的SSM框架、Dubbo、Zookeeper和Mongo DB等技术。详细描述了该自助证明打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首先根据国内外现状中现有自助证明打印系统存在的问题,得出系统的实现内容及目标,依此进行需求分析;然后,划分系统功能为不同功能模块,针对这些模块对系统进行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和数据库设计;接着,实现系统,对其进行性能测试和功能测试,并部署维护;最后,总结整体工作流程并指出系统未来待优化的地方。经过开发部署,系统已在学校正式运行,更好的优化了处理流程和提高了处理效率。
王心媛[6](2021)在《《4D打印:智能制造时代的工业、商业与社会变革》(节选)英译项目报告》文中研究表明
王克洲[7](2021)在《《智能服装与可穿戴技术》(节选)汉译实践报告》文中指出
温茂林[8](2021)在《高温熔融沉积3D打印设备设计及软件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3D打印市场应用程度不断深化,3D打印技术向着高性能、多材料、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特种工程塑料以其优越特性得到广泛的关注,但同时也对打印设备和工艺提出新的挑战。目前国内针对特种工程塑料3D打印的研究较少,相应设备商业化普及程度很低,已有设备价格昂贵且性能参差不齐。本文结合相关企业需求,设计开发了一款兼顾功能性、经济性、可靠性和美观性的高温3D打印设备。同时,为提升制件表面质量和用户使用体验,对切片软件进行优化开发;结合物联网技术实现了打印过程远程监控可视化应用,为高温3D打印设备产业化应用提供思路。主要内容如下:(1)设计搭建了高温3D打印设备,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重点对核心喷头组件、温度控制系统及外形框架进行设计。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成型室腔体和喷头组件温度场分布,完成喉管部件的结构优化,优化后的喷头组件最高加热温度可达450℃;成型室腔体采用PTC热风系统,主板集成PID控制,腔体最高温度约为100℃。(2)探究了腔体温度和喷头温度对PEEK制件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90℃的成型室环境温度能够有效地降低制件翘曲程度;较高的喷头温度能够保证稳定的出丝流量,同时制件层间粘结效果较好、挤出丝宽度较为均匀。在合适的打印参数下(喷头温度420℃、腔体温度90℃、热床温度150℃、打印速度20mm/s),打印制件质量良好,设备满足设计要求。(3)提出层间内外轮廓起点等距偏移打印策略,基于开源切片引擎Cura Engine,完成策略程序开发和控制台软件编译;实验对比分析了不同策略的优劣:等距偏移能够有效地解决打印制件表面Z轴接缝问题,打印效率介于就近策略与随机策略之间,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制件的结构稳定性。(4)基于物联网平台设计实现了3D打印过程远程监控系统,采用MCU+WIFI模组的通信方案,基于Marlin固件完成与平台通信程序的开发;实现将设备工作时的温度信息、打印进度、打印状态信息通过Web端和移动端的可视化应用进行展示,同时能够向设备端下发停机指令。
曹勇[9](2021)在《高校通识教育中的设计课程研究:概念、内容与课题方法》文中认为伴随我国高校新时代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美育、双创教育、跨学科教育逐步成为重要内容。它使设计教育从专业领域进入通识领域,面向高校非专业学生的通识设计教育快速发展,但对它的系统研究还很缺乏。因此,以其发展历史与现状为依据,以概念剖析与设计研究为方法,对其概念内涵、课程内容建构、课题设计方法进行了系统理论研究,并形成以下结论:设计通识是以设计学科为内容载体,以通识美育为育人目的的设计教育形态。它揭示了设计教育作为一种跨学科探索活动在职业教育与人文通识之间的往复运动。回归美育育人不仅是其应用功能,也揭示了设计创造力培养的主体内在根源和设计作为人文学科的价值本源。在育人与学科双重视野下,设计通识课程内容可分为设计语言、设计返身、设计自由3个层次,其知识形态特征应该是学科内的破界与贯通、学科外的跨界与交叉,其核心能力是设计形式生成的思维能力。通过“知觉-媒介-抽象”、“意义-符号-叙事”、“技术-结构-系统”、“观念-重构-生成”4种设计形式生成思维的训练,建立全人发展与身体、文化、技术与观念的广泛联系,它既是设计育人的特点,也是设计学科自身拓展的动力。通识设计的课题设计方法对应于课程的核心内容和内容层次,表现为微观的基于具体内容的设计方法、中观基于应用情境的设计方法,但宏观层面上讲通识课题设计的本质不仅是“关于设计教育的研究”,更是一种“设计的研究”。课题作为人文性的教学设计“形式”,在抽象层面也具有媒介、意义、结构、观念4方面特征,由此打开课题设计更为丰富的可能。
教育部办公厅[10](2021)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1年版)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职成厅函[2021]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指导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公共基础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部组织研制了《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和《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1年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分布式打印环境和Internet打印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分布式打印环境和Internet打印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石窟寺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与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石窟寺文物数字化相关技术现状 |
2.1 三维信息获取技术 |
2.1.1 接触式测量 |
2.1.2 飞行时间测距法 |
2.1.3 三角测距法 |
2.1.4 其他相关技术 |
2.2 三维重建技术评价 |
2.2.1 三维信息获取技术评价指标 |
2.2.2 主要三维信息获取技术的评价和比较 |
2.3 三维打印技术 |
3 工程实践中的方法与数据处理 |
3.1 石窟寺文物数字化的难点及解决方法 |
3.2 石窟寺文物数字化的核心技术 |
3.3 数据处理 |
4 经典案例与分析 |
4.1 难点分析 |
4.1.1 安全性 |
4.1.2 视觉效果 |
4.1.3 制作成本 |
4.1.4 运输与装配成本 |
4.2 解决思路——科技与艺术融合 |
4.3 云冈十二窟复制 |
4.3.1 云冈石窟概况 |
4.3.2 云冈第12窟的高保真三维数字化采集与处理 |
4.3.3 云冈第12窟复制窟的三维打印与人工着色 |
4.4 龙门石窟数字化复制案例 |
5 结论 |
(2)云制造环境下3D打印订单特性分析与语义描述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相关研究 |
2 基于多维度特征的订单任务分类与分析 |
2.1 基于多维度特征的云打印订单分类 |
2.2 云3D打印订单资源多维度特征分析 |
3 云3D打印订单任务通用本体构建 |
3.1 知识本体目标 |
3.2 本体映射信息模型 |
3.3 云3D打印订单任务初始本体构建 |
3.4 云3D打印订单任务语义特征空间 |
4 案例分析 |
5 结语 |
(3)基于光频域反射技术的增材制造聚乳酸酯温度分布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
1) 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FBG)的光纤传感技术。 |
2) 基于布里渊散射原理的光纤传感技术。 |
2 OFDR感测技术原理 |
3 增材制造PLA内部典型的温度特征 |
4 打印参数对温度分布的影响规律 |
4.1 打印全过程的温度变化规律 |
4.2 不同打印参数对温度分布特征的影响 |
5 结 论 |
(4)利用区块链技术为增材制造增加“信任”(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安全的挑战 |
3 区块链技术 |
(1)分布式 |
(2)不可篡改 |
(3)实时广播 |
(4)安全性 |
4 区块链+3D打印 |
5 案例 |
6 结束语 |
(5)基于Dubbo和Zookeeper的学校自助证明打印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现状分析 |
1.3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和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技术 |
2.1 SSM框架 |
2.1.1 Spring |
2.1.2 Spring MVC |
2.1.3 My Batis |
2.2 分布式技术 |
2.2.1 Dubbo |
2.2.2 Zookeeper |
2.2.3 Mongo DB |
2.3 Tomcat |
2.4 Maven |
2.5 CAS认证技术 |
2.6 数据库技术 |
2.6.1 Oracle |
2.6.2 Redis |
2.7 前端框架技术 |
2.8 Nginx |
2.9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可行性分析 |
3.1.1 技术可行性分析 |
3.1.2 经济可行性分析 |
3.2 核心业务流程 |
3.2.1 后台打印业务流程 |
3.2.2 自助终端打印业务流程 |
3.2.3 个人工作台打印业务流程 |
3.3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3.1 用户登录模块分析 |
3.3.2 打印管理模块分析 |
3.3.3 系统管理模块分析 |
3.3.4 个人成绩单打印应用模块分析 |
3.3.5 个人在读证明打印应用模块分析 |
3.3.6 证明预览模块分析 |
3.3.7 证明列表展示模块分析 |
3.3.8 证明打印模块分析 |
3.3.9 证明文件验证管理模块分析 |
3.4 系统非功能需求分析 |
3.4.1 易用性需求 |
3.4.2 安全性需求 |
3.4.3 扩展性需求 |
3.4.4 性能需求 |
3.5 系统特点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设计 |
4.1 概要设计 |
4.1.1 系统逻辑架构图 |
4.1.2 系统技术架构图 |
4.1.3 系统拓扑架构图 |
4.1.4 接口设计 |
4.2 数据库设计 |
4.2.1 数据库逻辑模型设计 |
4.2.2 数据库表设计 |
4.3 详细设计 |
4.3.1 后端自助打印平台 |
4.3.2 自助打印终端 |
4.3.3 个人工作台 |
4.3.4 验证系统 |
4.3.5 打印接口详细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实现与测试 |
5.1 环境部署 |
5.1.1 开发环境 |
5.1.2 运行环境 |
5.1.3 相关配置文件信息 |
5.2 系统实现 |
5.2.1 数据库实现 |
5.2.2 打印接口实现 |
5.3 系统测试 |
5.3.1 测试概述 |
5.3.2 测试方法 |
5.3.3 测试环境与工具 |
5.3.4 测试流程 |
5.3.5 功能测试用例及结果 |
5.3.6 性能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高温熔融沉积3D打印设备设计及软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缩写清单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特种工程塑料3D打印 |
1.2.1 3D打印技术概述 |
1.2.2 特种工程塑料简介 |
1.2.3 特种塑料3D打印研究进展 |
1.3 3D打印软件系统 |
1.3.1 3D打印路径规划 |
1.3.2 3D打印软件应用研究进展 |
1.4 课题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 |
2 高温3D打印设备设计 |
2.1 总体方案设计 |
2.2 设备模块化设计 |
2.2.1 外形框架设计 |
2.2.2 喷头组件设计 |
2.2.3 成型室温控系统设计 |
2.2.4 其他机构设计 |
2.2.5 整机装配及样机展示 |
2.3 PEEK打印试验 |
2.3.1 试验过程 |
2.3.2 结果与讨论 |
2.4 本章小结 |
3 设备整机热仿真及结构优化 |
3.1 引言 |
3.2 热仿真有限元理论 |
3.2.1 传热基本方式 |
3.2.2 温度场控制方程 |
3.2.3 流场控制方程 |
3.3 腔体温度场热仿真 |
3.3.1 ANSYS Icepak简介 |
3.3.2 腔体热仿真模型及属性设置 |
3.3.3 仿真结果与讨论 |
3.4 喷头组件热仿真及结构优化 |
3.4.1 喷头组件热仿真模型 |
3.4.2 属性设置与网格划分 |
3.4.3 仿真结果与讨论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Cura Engine的打印路径优化 |
4.1 引言 |
4.2 Cura Engine切片引擎 |
4.2.1 切片软件简介 |
4.2.2 切片流程算法分析 |
4.3 层间内外轮廓起点偏移打印策略实现 |
4.3.1 问题的提出 |
4.3.2 策略提出及实现 |
4.3.3 软件编译及使用 |
4.4 实验验证 |
4.4.1 实验过程 |
4.4.2 结果与讨论 |
4.5 本章小结 |
5 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打印过程远程监控 |
5.1 引言 |
5.2 物联网平台简介 |
5.3 总体方案设计 |
5.4 打印过程远程监控方案实现及测试 |
5.4.1 通信过程实现 |
5.4.2 平台端设备管理 |
5.4.3 Web端和移动端应用开发 |
5.4.4 系统联调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9)高校通识教育中的设计课程研究:概念、内容与课题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从设计为人到设计育人——通识设计课程研究 |
一、背景:设计育人 |
(一)在人人设计的时代:数字时代的技术、设计与人 |
(二)学科之显隐:包豪斯百周年纪念中缺席的设计通识 |
(三)设计亦育人:当代高校美育发展视野下的通识设计教育 |
二、概念:何谓设计通识 |
(一)“高校”:高等教育层面 |
(二)“通识”:面向通识教育和“通识”中西比较差异 |
(三)设计——以设计学科为内容载体的课程 |
(四)设计通识与设计美育 |
(五)通识与“专业通识” |
三、综述:研究史与问题 |
(一)文献综述:从知识、理论、思维到课程实践 |
(二)总体特征与突出问题 |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目的:从“概念”到“形式” |
(二)内容框架:“为什么—有什么—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 |
(三)方法:从解决问题到基于“概念设计”的研究 |
五、研究意义与目标 |
(一)意义:育人与学科的不可分性 |
(二)目标:学术材料、理论建构、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为什么:历史语境与当代使命 |
第一节 设计成为通识——学科发展中的历史渊源 |
一、设计通识与 19 世纪欧美大学艺术学科初创—诺顿美术课程中的设计教育 |
二、设计通识与 20 世纪初期专业设计教育变革—早期包豪斯教育中的通识渊源及美国新包豪斯的通识设计思想 |
三、设计通识作为战后设计研究的目的与结果—欧洲“设计思维”研究与“设计”成为英国中小学国家课程 |
四、设计通识成为当代设计学科拓展动力——当代斯坦福设计思维引发的设计学科变革 |
五、我国传统设计教育史“专业”与“通识”关系——传统造物中工匠职业教育与文人艺术的交互 |
第二节 设计作为美育——新时代高校美育的形式 |
一、我国传统美育思想与设计美育的表现形式 |
二、近现代我国高校“美育”理解变迁与设计美育特点 |
三、当代我国高校“美育”发展历史机遇与困局并存 |
四、设计教育成为当代高校美育载体的优点 |
五、“设计美育”的当代中外美学理论基础 |
第二章 有什么:发展现状与比较思考 |
第一节 贯通或是悬置?——中小学设计课程标准比较 |
一、设计引领艺术、技术:英国国家课程中的设计课程 |
二、设计作为视觉艺术素养:美国国家艺术标准 |
三、我国中小学设计教育的“标准悬置”与“裂隙修复” |
第二节 从基础到前瞻——高校通识设计课程比较 |
一、美国大学通识教育演化与课程制度形成 |
二、美国大学通识课程中的设计课程 |
三、美国通识设计课程的主要类型与学科内容-功能特征 |
四、高校通识设计课程:从“专业科普”迈向“育人联结与学科前瞻” |
第三章 是什么:研究核心——概念、内容、课题方法 |
第一节 课程概念思考 |
一、概念回溯:“设计通识”与“设计美育”内外两种视野 |
二、内涵思考:比较视野下的课程内涵特征解析 |
第二节 课程内容辨析 |
一、学科内外:今天“设计”概念何为? |
二、育人对接:从核心素养视野到设计通识的核心素养 |
三、设计实践/实验:“通过设计实践进行的教育” |
第三节 课题设计价值 |
一、通识设计课程教学设计的特殊性 |
二、过去教训:教学自身缺乏“设计” |
三、课题设计:使教学与课程成为一种“艺术”的核心 |
第四章 教什么:课程内容建构理论 |
第一节 课程学视野:课程内容建构的学理基础 |
一、当代课程理论中的课程内容 |
二、通识设计课程内容建构的理论框架 |
第二节 通识与美育视野:通识设计课程内容的三层次理论 |
一、通识与美育的目标指向与层次性 |
二、通识设计课程内容三层次理论 |
第三节 学科视野:课程内容的知识与能力形态 |
一、通识设计课程内容的知识形态:学科“破界”与“跨界” |
二、通识设计课程内容的核心能力:设计思维中的“形式思维” |
第四节 设计通识的核心能力——设计形式生成思维的培养 |
一、从设计形式4 属性看设计形式生成思维的基本类型 |
二、基于知觉-媒介-抽象的设计形式生成思维 |
三、基于意义-符号-叙事思维的设计形式生成 |
四、基于技术-结构-系统思维的设计形式生成 |
五、基于观念-重构-生成思维的设计形式生成 |
第五章 怎么教:课题设计方法研究 |
第一节 课题的本质与设计方法研究——作为教学设计的“形式生成” |
一、课题的本质及其设计方法:作为教学设计的“形式生成” |
二、设计通识典型课题分析 |
三、通识设计课题设计方法:差异与应对策略 |
第二节 微观:设计形式生成思维 4 种类型的课题设计研究 |
一、基于“知觉-媒介-抽象”思维的通识设计课题研究 |
二、基于“意义-符号-叙事”思维的通识设计课题研究 |
三、基于“技术-结构-系统”思维的通识设计课题研究 |
四、基于“观念-重构-生成”思维的通识设计课题 |
第三节 中观:通识设计内容3 层次的课题设计研究 |
一、“设计语言”的课题设计方法研究 |
二、“设计返身”的课题设计研究 |
三、“设计自由”的课题设计——在设计中自由 |
第四节 课题设计方法总结与作为教学设计形式的展望 |
一、微观和中观层面的课题设计方法总结 |
二、宏观、抽象层面的课题设计方法展望 |
结论 “造物亦育人”——面向未来的高校通识设计课程 |
一、异化与回应:设计作为一种通识性人文实践 |
二、通识设计课程内容的再思考 ——设计学科核心素养与设计思维中的形式思维 |
三、课题设计作为育人体验设计和课程推广关键 |
附录一:本文专业案例分析与通识课题设计目录 |
附录二 西南交通大学通识课《设计美育Ⅰ:从艺术到设计》课程教学(2020-2021 秋季学期)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10)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1年版)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 |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
(一)学科核心素养 |
1.职场涉外沟通 |
2.多元文化交流 |
3.语言思维提升 |
4.自主学习完善 |
(二)课程目标 |
三、课程结构 |
四、课程内容 |
(一)基础模块 |
1.主题类别 |
【内容要求】 |
【教学提示】 |
2.语篇类型 |
【内容要求】 |
【教学提示】 |
3.语言知识 |
(1)词汇知识 |
【内容要求】 |
【教学提示】 |
(2)语法知识 |
【内容要求】 |
【教学提示】 |
(3)语篇知识 |
【内容要求】 |
【教学提示】 |
(4)语用知识 |
【内容要求】 |
【教学提示】 |
4.文化知识 |
【内容要求】 |
【教学提示】 |
5.职业英语技能 |
【内容要求】 |
【教学提示】 |
6.语言学习策略 |
【内容要求】 |
【教学提示】 |
(二)拓展模块 |
五、学业质量 |
六、课程实施 |
(一)教学要求 |
1.坚持立德树人,发挥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 |
2.落实核心素养,贯穿英语课程教学全过程 |
3.突出职业特色,加强语言实践应用能力培养 |
4.提升信息素养,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
5.尊重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面与个性化发展 |
(二)学业水平评价 |
1.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开展学业水平评价 |
2.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
3.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多重功能 |
(三)教材编写要求 |
1.坚持立德树人,突出学科核心素养 |
2.体现职业特色,遵循语言学习规律 |
3.优化教材编写队伍,注重编写质量 |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
1.文本资源 |
2.数字化资源 |
3.教学设备资源 |
4.特色资源 |
(五)教师发展 |
1.基本要求 |
2.专业提升 |
3.团队建设 |
(六)教学管理 |
附录词汇表 |
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1年版) |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
(一)课程性质 |
(二)课程任务 |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
(一)学科核心素养 |
1.信息意识 |
2.计算思维 |
3.数字化创新与发展 |
4.信息社会责任 |
(二)课程目标 |
三、课程结构 |
(一)课程模块 |
(二)学时安排 |
四、课程内容 |
(一)基础模块 |
1.文档处理 |
【内容要求】 |
【教学提示】 |
2.电子表格处理 |
【内容要求】 |
【教学提示】 |
3.演示文稿制作 |
【内容要求】 |
【教学提示】 |
4.信息检索 |
【内容要求】 |
【教学提示】 |
5.新一代信息技术概述 |
【内容要求】 |
【教学提示】 |
6.信息素养与社会责任 |
【内容要求】 |
【教学提示】 |
(二)拓展模块 |
1.信息安全 |
【内容要求】 |
【教学提示】 |
2.项目管理 |
【内容要求】 |
【教学提示】 |
3.机器人流程自动化 |
【内容要求】 |
【教学提示】 |
4.程序设计基础 |
【内容要求】 |
【教学提示】 |
5.大数据 |
【内容要求】 |
【教学提示】 |
6.人工智能 |
【内容要求】 |
【教学提示】 |
7.云计算 |
【内容要求】 |
【教学提示】 |
8.现代通信技术 |
【内容要求】 |
【教学提示】 |
9.物联网 |
【内容要求】 |
【教学提示】 |
10.数字媒体 |
【内容要求】 |
【教学提示】 |
11.虚拟现实 |
【内容要求】 |
【教学提示】 |
12.区块链 |
【内容要求】 |
【教学提示】 |
五、学业质量 |
(一)学业质量内涵 |
(二)学业质量水平 |
六、课程实施 |
(一)教学要求 |
1.立德树人,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社会责任的教育 |
2.突出技能,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 |
3.创新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
(二)学业水平评价 |
(三)教材编写要求 |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学习环境创设 |
(五)教师团队建设 |
(六)对学校实施本课程的要求 |
附录 |
教学设备设施配备要求 |
一、信息技术教学机房设备设施配备要求(基础模块教学必配) |
二、信息技术综合实训室设备设施配备要求(可根据拓展模块教学需要选配) |
四、分布式打印环境和Internet打印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石窟寺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与利用[J]. 李敏,刁常宇,葛云飞,裘霖山,李丽. 遥感学报, 2021
- [2]云制造环境下3D打印订单特性分析与语义描述方法[J]. 张成雷,王金莹,窦光良,王成,初豪杰,秦宝琦,齐玉瑞. 软件导刊, 2021(11)
- [3]基于光频域反射技术的增材制造聚乳酸酯温度分布特征研究[J]. 黄金生,洪成雨,杨强,孙晓辉. 光学学报, 2021(16)
- [4]利用区块链技术为增材制造增加“信任”[J]. 王亚菁,饶伟锋,杨耀东. 智能制造, 2021(04)
- [5]基于Dubbo和Zookeeper的学校自助证明打印系统设计与实现[D]. 吴小东. 兰州大学, 2021(12)
- [6]《4D打印:智能制造时代的工业、商业与社会变革》(节选)英译项目报告[D]. 王心媛.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7]《智能服装与可穿戴技术》(节选)汉译实践报告[D]. 王克洲. 武汉纺织大学, 2021
- [8]高温熔融沉积3D打印设备设计及软件开发[D]. 温茂林. 浙江大学, 2021(09)
- [9]高校通识教育中的设计课程研究:概念、内容与课题方法[D]. 曹勇.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2)
- [10]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1年版)的通知[J]. 教育部办公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