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因素(论文文献综述)
彭慧娜,陈芳,劳霞萍,程亚,肖勇[1](2017)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强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流,更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培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更是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而学校的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所以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进行心理素质的强化是非常必要的。
彭棱,成祥友,莫正军,虞张明,夏雷军[2](2017)在《浅谈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背景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学校体育教学逐渐变为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尤其是新课程标准提出之后,学生的体育课程开始成为基础课程中较为主要的课程之一。游戏化教学融入体育课程中能够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对孩子们天性的束缚,提升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同时对提升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体育游戏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体育专项训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体育教学中
唐春雨[3](2021)在《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以重庆市大足区实验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针对目前体育游戏在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现阶段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归纳和综述。从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应用价值与功能以及如何有效地将体育游戏应用于体育教学这几个方面进行分类总结和探究。在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详细总结的基础上,对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应用价值与功能进行了简要地评析,并指出应该怎么做才能使体育游戏有效地应用于体育教学以及未来的研究趋势。本文以重庆市大足区实验小学四年级二班的学生和四年级三班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进行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活动。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在传统那种单一、枯燥的体育教学中融入体育游戏,使体育游戏在课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合理应用,进而探索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体质各项指标、体育学习态度、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影响。针对所测的各项体质指标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态度的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经过大量统计得出结果,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建议,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为我国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可参考的依据。研究结果:1.将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各项体质指标。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新颖且合理的体育游戏,运用合理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在体育游戏中感觉很愉快,会很认真地学习体育各个项目,从而提高体质指标各项成绩。通过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在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跑上所对应的P值均大于0.05,即在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跑方面实验班与对照班均没有显着性差异;通过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坐位体前屈、一分钟跳绳、一分钟仰卧起坐上所对应的P值小于0.01,即通过实验后,实验班在坐位体前屈、一分钟跳绳、一分钟仰卧起坐方面与对照班存在显着性差异。实验班实验前后在身高、肺活量、50米跑、坐位体前屈、一分钟跳绳、一分钟仰卧起坐上所对应的P值均小于0.01,即在这些指标上实验前后均存在显着性差异;在体重上对应的P值大于0.05,即体重在实验前后没有显着性差异。对照班实验前后在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跑、坐位体前屈、一分钟跳绳、一分钟仰卧起坐上所对应的P值均小于0.01,即在这些指标上实验前后均存在显着性差异。2.将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这既能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动作要领,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能够更好的理解动作要领,掌握体育动作技能,从而使学生对体育课更加感兴趣。通过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兴趣上对应的P值小于0.05,表明这两个班级在兴趣上存在显着的差异,即实验班在这个维度上的得分显着大于对照班,说明将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使用,实验班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实验班在实验前后所对应的P值大于0.05,说明实验后与实验前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对照班实验前后所对应的P值大于0.05,说明实验后与实验前不存在显着性差异。3.将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游戏在课堂中的应用使学生更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使学生在课中与老师互动很多。通过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在态度上对应的P值小于0.05,表明这两个班级在态度上存在显着的差异,即实验班在这个维度上的得分显着大于对照班,说明将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使用,实验班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有很大的改善。实验班实验前后在态度上所对应的P值小于0.05,说明通过实验后,实验班的学生体育学习态度有了很大提高。对照班实验前后在态度上所对应的P值小于0.05,说明对照班实验前后在态度上存在显着性差异。研究结论:1.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对学生的体质各项指标成绩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更能保证学生积极地参加各项运动,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运动技能。2.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使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氛围更浓厚,更能够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3.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使学生更加专注地上体育课,促进学生与教师更好交流,能够使学生主动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本次实验研究,证明了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合理应用是有一定价值的,体育游戏值得在各个小学体育教学中被应用。
郝艳龙[4](2021)在《多维视角分析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教育理念。体育、美育、德育、劳育和素质教育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其中,体育作为一项能显着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教育活动,一直都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本文立足我国体育教学新目标和新环境,从价值认知、运动实践、个性发展、习惯养成和环境营造五个视角阐述了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为广大体育教育者的教学工作提供指导和建议。
张腾[5](2021)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教材分析与处理情况调查研究 ——以上海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教材分析即在尊重教材和学生的前提下,通过分析教材的各个部分从而把握教材整体的过程。教材处理即在教材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特点把教材内容转换成教学内容的过程。教材分析与处理是一切体育教学活动的开端。所以,教材分析与处理在体育教学中非常重要。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教育教学观念的改变,体育教师在教材分析与处理方面的观念发生了改变,在体育与教材的分析与处理的方式方法上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时代的发展,我们仍然发现在体育教材分析与处理方面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教师按照突出学生能力的发展方向对教材进行分析与处理的程度不够,对教材特性把握不足导致教材分析与处理的方式不合理,这说明当前教师分析与处理教材的方式离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仍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如何深化体育教材分析与处理,仍然是当前体育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本研究以上海市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教材分析与处理情况为研究对象,以上海市部分小学的体育教师和学生为调查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上海市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材分析与处理情况进行全面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在教材分析与处理认识方面绝大部分教师认为教材分析与处理是重要的并且是有必要的。相较于重要性,师生对必要性的认识更好。2.在教材分析方面⑴大部分教师在对教育价值、健身价值、娱乐价值、长效价值进行分析时更侧重于对健身价值的分析。⑵教师针对不同特点教材进行分析时,分析的侧重点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在于,无论是何种特点的教材,大部分教师都侧重于分析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和教材的趣味性。不同之处在于,大部分教师针对自主习得性教材,侧重于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分析;针对模仿习得性教材,侧重于对学生运动基础的分析;针对对抗习得性,侧重于对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坚毅品质的分析。⑶大部分教师能准确分析教材的重点。教师能通过教材、教学经验、课堂教学情况和学生学情等多种形式确定教材的重点。⑷大部分教师能对教材是否适切学生进行分析。相较于对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分析,对学生的认知和技术水平方面的分析仍需进一步提升。3.在教材处理方面⑴大部分教师能遵循简化性、有趣性、有效性原则处理教材。教师遵循有趣性原则处理教材程度较深,但是在简化性和有效性原则的处理程度上仍需进一步深入。⑵大部分教师能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包括完整法、分解法和游戏法对教材进行处理。教师更侧重于以游戏导入课堂的形式使用游戏法且比赛是小学体育课堂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游戏。⑶无论针对何种特点的教材,教师采用频率最高的都是传统的先教后练的方式,教师缺乏对“学”前移的认识。4.在教材分析与处理效果方面教师对教材分析与处理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方面,更体现在促进学生课堂参与度、自主学习能力、情感态度、积极反馈等方面。总体而言,教师分析与处理教材的效果较好,教师对自身的分析与处理能力较为认可。
王东[6](2020)在《陕北域小学体育中传统秧歌开展现状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体育强国建设进程的加快,我国民间民族体育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陕北传统秧歌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作为陕北特色体育项目,已经在该区域的小学开展起来。本文在查阅延安、榆林地方志,收集有关传统秧歌传承与发展的资料的基础上,选取在延安、榆林两市教育局所辖的15所开展秧歌教育的小学进行实地调研,切实了解陕北域小学传统秧歌教育的开展状况及影响因素,并得出以下结论:1.传统体育项目的相关政策为陕北传统秧歌在小学的更好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陕北域各小学高度重视,积极推进,并在陕北传统秧歌的推广和文化传承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2.大部分学校针对陕北传统秧歌的教学并未编写教学大纲和教案,教学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与无序性;授课时缺少统一教材,以自编教材为主,甚至更多的教师并没有使用教材,致使教学缺乏系统性,质量有待于提高。3.各小学的教学内容设置主要包括:理论知识、基础动作、教具教学等部分,具体内容也基本相同,差异甚微;教学组织方式与方法丰富多样,但因课时安排较少,场地设施条件较差,没有合理的考核与评价机制,教学效果也差强人意。4.学生参与课外秧歌活动的动机为强身健体、娱乐身心、传承文化、学习技能、内心喜爱等,具有多元化特征;参与形式主要是学校开展的秧歌大课间,秧歌社团、校队以及秧歌竞赛、表演等,活动开展的频度较高,持续时间因活动类型的不同而略有差别。5.师资队伍呈年轻化态势,学历结构合理,职称偏低,教学经验相对缺乏;学校领导和教师对陕北传统秧歌的认知程度较高,更倾向于传承文化和构建特色教学体系,学生认知状况存在年级差异,但主要是觉得好玩、能够强身健体,参与兴趣较为浓厚等,部分学生能够认识到陕北传统秧歌愉悦身心和传承文化的价值,存在一定年级差异。6.开展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学生动机、师资状况等是陕北传统秧歌在小学有效开展的关键因素,教学内容、课时安排、教学组织、开展形式等也会对陕北传统秧歌在小学的开展效果产生一定影响,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相互叠加,共同造就了目前陕北传统秧歌在各小学的开展局面。7.要提高陕北传统秧歌在小学的开展效果,首先,应该提高教师团队建设,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更新教师教学理念,使教师正确认识陕北传统秧歌的地域特点;其次,要优化教学内容,编写专门教材,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最后,还需要在强化学生学习动机,完善场地教具设施等方面下足功夫。
郭忠义[7](2020)在《延安市城区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组织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试、体育中考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目的在于通过以上测试加强青少年的身体素质,确保在校学生的身体健康。但是,即使一系列测试、考评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当中,但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仍处于逐年不断下降的趋势,延安市也不例外。究其原因,影响因素很多,而学校体育教学的开展情况与实际教学的实践效果,对在校青少年体质与健康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体育教学的实践效果,主要还是在于学校体育教学的有效组织能否合理开展,是否具备充足必要条件。有鉴于此,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延安城区新区一中、新区二中、延大附中、宝塔区第一中学、宝塔区第三中学、宝塔区第四中学、宝塔区第五中学、枣园中学、延安职业技术学员附属中学、实验中学10所初中的体育负责人、体育教师及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延安市城区初中体育教学有效组织的现状及师资力量进行了调查研究,总结分析了延安市城区体育教学有效组织的影响因素,找出体育教学有效组织的改进策略。结合实际情况,得出以下结论:1.为实现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延安市城区各初中不断优化课程体系,体育教学内容比较丰富,主要包括田径、球类、武术、操类和体育游戏以及秧歌、腰鼓等当地民间传统体育项目。2.体育教学设计中的课堂时间分配比较合理,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留给结束部分的时间相对较少,教学过程略显拖拉,不重视放松整理活动。同时,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各环节的时间分配都存在一定的教学内容与课程类别差异,但基本趋向于合理。3.从练习密度来看,设计环节预设的练习密度均高于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安排。无论是在体育教学设计环节,还是在体育课堂实践过程中,都存在着明显的项目类别差异,课程内容不同,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上所安排的练习密度也不相同;复习课的练习密度最大,综合课次之,新授课最小。4.从运动负荷来看,无论是体育教学设计环节,还是课程实践环节,准备和结束部分都以小负荷量为主,基本部分以中等负荷量为主,少数体育教师在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基本部分安排较大负荷量的运动强度。体育课堂教学的运动负荷明显存在项目类型差异,田径和操类课程运动负荷较大,武术和球类课程运动负荷较小,并且各项目运动负荷均高于预期设计。5.总体来讲,延安市城区初中体育教学的组织管理是比较有效的,取得了一定教学成效。体育师资基本合理,能够满足各学校体育教学的需要,但与国家相关要求与规定仍有一定差距,这是影响延安市城区体育教学有效组织的主要因素。教学内容不能严格贯彻教学大纲的要求,场地设施条件不足对该区域体育教学的有效组织产生了较大影响,师生关系的和谐和学生较强的学习动机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学组织的有效性。6.要提高延安市城区初中体育教学组织管理的有效性,就应该促使体育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构建良好课堂教学氛围,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新课堂教学等,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建议学校创造适宜的课堂环境,有效保障体育教学的开展;提升教师自身素养,运用不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而促进学生的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质;激发学生动机策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教学,学生参与度得到提升,体育教学则会更好开展,体育教学的有效组织将会得到进一步的保障。
周静雯[8](2020)在《西宁市区初中体育教学安全状况研究》文中认为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需求之一,也是保障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基础,在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个领域都普遍存在安全问题,学校也不例外,特别是学校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法》等文件中都曾指出学校应加强体育安全管理,确保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安全有序地开展。我国学校体育目标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由于体育教学活动具有实践性和身体需要承受一定负荷的特点,使学生在教学过程承受一定的安全风险。体育教学中如果发生体育教学安全事故,不仅会给学生造成身心伤害,还会影响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开展。如何避免体育教学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学生的健康安全是保障体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本文以西宁市区八所初中的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和学生为调查对象,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西宁市区初中体育教学安全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合理的对策。为进一步提高师生的体育安全意识、规范体育教学过程、防范体育教学安全事故提供参考依据。通过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学校方面:西宁市区初中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学安全的重视程度较高,但体育安全教育实施力度不够,宣传方式比较传统;体育教学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体育场地、器材检查和维修频率较低,缺少专门管理人员。(2)教师方面:西宁市区初中体育教师以本科学历为主,对体育教学安全有较好的认知,掌握了相应的体育教学安全知识,但体育安全方面的培训活动较少,知识缺乏系统性;教师主要是在遇到安全问题时,以讲解法的方式向学生传授与本节课运动项目有关的安全内容;教师面对突发的教学安全事故时能够采取科学的急救措施,但教学中安全防范措施欠缺。(3)学生方面:西宁市区初中学生对体育教学安全的重视程度较高,但学生体育安全意识较低,体育安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不太理想;学生课前对自身健康、场地器材安全情况关注较高,但课堂常规执行情况、进行准备与放松活动的情况有待提高;学生面对突发的体育安全事故能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但安全急救措施欠缺,不能自行妥善处理。(4)影响因素:西宁市区初中体育教学安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学生体育安全意识淡薄、学生身体素质弱、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体育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场地器材管理不到位等。
刘欢[9](2020)在《贵阳地区本科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渗透人文主义教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如今在功利主义的驱动下所表现出来的种种问题,引发人们对教育的反思,呼吁人文主义教育的回归。高校公共体育作为我国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而且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意志品质及人文精神方面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贵阳地区本科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渗透人文主义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对所反应出来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于强化体育教学中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助推人文教育与体育教育的有效融合,培养大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客观呈现大学公共体育教学中“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情况及人文主义教育的渗透情况;探索大学公共体育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及渗透人文主义教育的有效策略,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优化提供参考。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以贵阳地区本科高校公共体育中教师对人文主义教育的理论认知情况、教师对人文主义教育渗透的责任认识、教师对人文主义教育渗透的必要性认识、教师对人文主义教育渗透的可行性认识以及对公共体育教学目标设计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的情况、公共体育教学内容设计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的情况、公共体育教学方法设计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的情况、公共体育教学组织设计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的情况和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发现目前存在以下的问题:一教师对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认识不足、二在教学目标设计中人文主义教育渗透不够全面,三教学内容设计比较传统,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四教学评价设计中过程评价体现不足。导致贵阳地区本科高校公共体育渗透人文主义教育问题存在的原因有:一学校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不足、二传统体育教学影响深厚、三渗透人文主义教育教材缺位、四渗透人文主义教育量化考评缺失。结合贵阳地区本科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渗透人文主义教育的实际情况,可以从提高贵阳地区高校公共体育教师的人文素养、强化渗透“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人文主义教育要素与合理增加体育项目、探索有效实施人文主义教育的教学方法及组织形式、优化体现人文主义教育的评价体系。切实加强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在贵阳地区本科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马拾前[10](2019)在《拓展训练在甘肃省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的推广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科技的日益更新完善,使得竞争形势更加激烈,每个人在这种发展环境中都面临着种种的挑战。因此,个体必须针对实际需求将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进一步增强。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以“教”为核心,对广大学习者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进行综合性的培养,并且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强身健体的方法,但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没有给予高度的关注。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需要针对实际需求设计出一套科学创新的体育教学模式。拓展训练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在实施中对于个体意志的磨练,完善人格与团队协作精神、交流技能等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性的促进作用。本文在具体分析研究的过程中,主要针对甘肃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实施与拓展训练推广在当前的主要现状、其中表现出来的不足之处及其原因进行全面分析与总结,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实际需求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策略与实施方案。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甘肃省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的开展与推广,通过文献研究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与访谈法等研究方面综合性的展开。1.拓展训练在我国的教育教学领域中快速的发展,但在普通高校中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至今处于初步发展时期,拓展训练在各大高校中所实施的项目具有一定的差异,通常开设的是场地、野外以及水上等项目。2.当前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的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以知识传授为主,而学习者则是被动式的接收知识。但新课程理念对于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着重关注广大学习者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对高校大学生综合素养方面的要求也更加的严格。新的教育模式除了侧重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更加注重的是学生们精神层面的升华;将个体的社会视角定位和个体的全面发展密切关联。需要针对时代发展中的需要进一步弥补与优化传统教育模式。3.拓展训练对于当代高校大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全方位的满足,对于大学生自我管控、社交等方面的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大的强化作用。拓展训练具有灵活的活动方式,且场地与器材是针对课程主题进行合理的设计与安排的,结合相关的主题引导学生积极自主的参与到活动中进行问题的分析与讨论,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并有效的回归到实际生活中,这些教学目标也是传统体育教学中未能够有效实现的。4.高校进行拓展训练课程的开设,实际上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发展需求相吻合,也充分的体现出新时代素质教育的真正需要,是现代化教育理念的基本体现和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完善。由此可见,普通高校可根据自身实际开设相应的拓展训练课程,以此来带动当前的体育课程改革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5.拓展训练作在教育教学领域中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式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进一步的改革与优化,将传统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有效的完善,与现代化教学理念相符合且能够深入的挖掘个体的潜能,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实施与推广拓展训练是合理且必要的。6.欠缺一定的资金,缺少科学完善的专业培训场地,校级领导过度的考虑学生的安全因素,对于体育学科没有给予大力的支持,这门课程的推广力度远远不够,且欠缺可行性的教育发展策略与专业师资体系,大部分学生普遍对体育专业知识与理论缺乏深入了解,以上种种都属于制约拓展训练在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深入实施与推广的重要因素。7.进一步进行观念的更新与思想意识的解放,大力的扩展师资并形成优势互补的模式,明确具体的目标,对各个环节的细节高度重视,全方位的保障安全,将场地科学有效的利用,针对实际需求大力的开展专业性的拓展训练,将相关的资源合理的使用是促进拓展训练在甘肃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的顺利开展和全面推广的可行性解决方案与具体措施。
二、浅谈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因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强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开题报告 |
一、课题的提出 |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
三、同类课题相关研究论述 |
四、课题研究的界定 |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 |
七、课题研究的内容 |
八、课题研究的方法 |
九、课题研究的步骤 |
第二部分:结题报告 |
一、课题的提出 |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
三、同类课题相关研究论述 |
四、课题研究的界定 |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 |
七、课题研究的内容 |
八、课题研究的方法 |
九、课题研究的步骤 |
十、课题研究的成果 |
(一) 教师层面 |
(二) 学生层面 |
1. 促使学生不良情绪得到了调节 |
2. 促使学生自信心得到了提升 |
3. 促使学生意志得到了增强 |
4. 促使学生抗挫能力得到了提升 |
十一、课题研究反思 |
(2)浅谈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开题报告 |
一、课题研究背景 |
二、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
(一)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 |
(二) 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 |
(三) 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 |
(四) 素质教育的要求 |
三、同类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四、课题研究核心概念界定 |
五、课题研究意义及价值 |
六、课题研究目标 |
七、课题研究内容 |
(一) 体育教学现状 |
1. 对体育教学重视程度低 |
2. 教学方式落后, 内容枯燥, 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
3. 师生之间沟通交流少, 教师不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 |
(二) 体育游戏应用策略 |
1. 教学游戏化,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2. 创设教学情境,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
八、课题研究假设和预期创新点 |
九、课题研究思路 |
十、课题研究方法 |
十一、课题研究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
第二部分:结题报告 |
一、课题研究背景 |
二、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
(一)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 |
(二) 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 |
(三) 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 |
(四) 素质教育的要求 |
三、同类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四、课题研究核心概念界定 |
五、课题研究意义及价值 |
六、课题研究目标 |
七、课题研究内容 |
(一) 体育教学现状 |
1. 对体育教学重视程度低 |
2. 教学方式落后, 内容枯燥, 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
3. 师生之间沟通交流少, 教师不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 |
(二) 体育游戏应用策略 |
1.教学游戏化,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2.设教学情境,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
八、课题研究假设和预期创新点 |
九、课题研究思路 |
十、课题研究方法 |
十一、课题研究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
十二、课题研究成果 |
(一) 明确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性 |
(二) 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三) 增强了教师的民主意识 |
十三、课题研究反思 |
(3)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以重庆市大足区实验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体育游戏概念 |
2.1.2 体育游戏教学的概念 |
2.2 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
2.3 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价值与功能 |
2.4 体育游戏如何有效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 |
3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实验法 |
3.2.4 测量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3.2.6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 |
4.1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体质各项指标测试结果 |
4.1.1 教学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体质各项指标情况 |
4.1.2 实验班实验前和实验后体质指标变化情况 |
4.1.3 对照班实验前与实验后体质各项指标情况 |
4.1.4 教学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体质各项指标变化情况 |
4.2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体育学习态度和体育学习兴趣水平测试结果 |
4.2.1 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体育学习态度和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情况 |
4.2.2 实验班实验前和实验后学生体育学习态度和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情况 |
4.2.3 对照班实验前和实验后学生体育学习态度和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情况 |
4.2.4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体育学习态度和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情况 |
5 分析与讨论 |
5.1 体育游戏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各项体质指标的影响分析 |
5.1.1 体育游戏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身高、体重的影响分析 |
5.1.2 体育游戏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肺活量的影响分析 |
5.1.3 体育游戏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50 米成绩的影响分析 |
5.1.4 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坐位体前屈的影响分析 |
5.1.5 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一分钟跳绳的影响分析 |
5.1.6 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一分钟仰卧起坐的影响分析 |
5.2 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影响分析 |
5.3 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体育学习态度的影响分析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6.2.1 游戏的创编要具有合理性 |
6.2.2 设计的体育游戏要与教学内容相匹配 |
6.2.3 游戏的应用要激发学生的自主性 |
6.2.4 游戏内容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不断创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1: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评价量表 |
附录2:小学生体育学习态度分量表 |
附录3:快速跑及体能练习教案 |
附录4:快速跑及体能练习教案 |
(4)多维视角分析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价值认知——完善体育教学目标和内容 |
1.1 体育教学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
1.2 教师和学生对体育教学价值的认知错误 |
1.3 价值认知视角下,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
2 运动实践——正确处理体育教学中“静”和“动”的关系 |
2.1 体育教学强调通过“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2.2 体育教学中对“静”和“动”的错误权衡 |
2.3 运动实践视角下,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
3 个性发展——体育教学要突出个性化 |
3.1 体育教学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
3.2 当前体育教学忽视与扼制学生的个性发展 |
3.3 个性发展视角下,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
4 习惯养成——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
4.1 体育教学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
4.2 体育教学中缺少对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注 |
4.3 习惯养成视角下,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
5 环境营造——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育人环境 |
5.1 体育教学环境对体育教学质量的影响 |
5.2 体育教学中忽视环境育人 |
5.3 环境营造视角下,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
6 结 论 |
(5)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教材分析与处理情况调查研究 ——以上海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研究 |
2.1.1 体育课教材概念研究 |
2.1.2 教材分析概念研究 |
2.1.3 教材处理概念研究 |
2.2 教材分析与处理的原则研究 |
2.3 教材分析与处理的方法研究 |
2.4 教材分析与处理的策略研究 |
2.5 教材分析与处理存在的误区研究 |
2.6 小结 |
3 研究对象及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访谈法 |
3.2.4 课堂观察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对教材分析与处理的认识 |
4.1.1 对教材分析与处理重要性的认识 |
4.1.2 对教材分析与处理必要性的认识 |
4.2 教材分析研究 |
4.2.1 对教材价值的分析 |
4.2.2 对教材特点的分析 |
4.2.3 对教材重点的分析 |
4.2.4 对学生适切性的分析 |
4.3 教材处理研究 |
4.3.1 教材处理原则 |
4.3.2 教材处理方法 |
4.3.3 教材处理策略 |
4.4 教材分析与处理的效果研究 |
4.4.1 对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分析 |
4.4.2 对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分析 |
4.4.3 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分析 |
4.4.4 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分析 |
4.4.5 对学生积极反馈的分析 |
4.4.6 教师对教材分析与处理能力满意程度分析 |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1.1 在教材分析与处理认识方面 |
5.1.2 在教材分析方面 |
5.1.3 在教材处理方面 |
5.1.4 在教材分析与处理效果方面 |
5.2 建议 |
5.2.1 在教材分析与处理认识方面 |
5.2.2 在教材分析方面 |
5.2.3 在教材处理方面 |
5.2.4 在教材分析与处理效果方面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件1 问卷效度检验表 |
附件2 《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教材分析与处理情况调查研究》调查问卷 (教师问卷) |
附录3 《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教材分析与处理情况调查研究》调查问卷 (学生问卷) |
附录4 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教材分析与处理情况调查研究 |
(6)陕北域小学体育中传统秧歌开展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陕北传统秧歌传承发展的需要 |
1.1.2 小学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
1.1.3 “一校一品”背景下小学特色体育文化建设的需要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4.1 国外研究现状评述 |
1.4.2 国内研究现状评述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访谈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2.2.5 逻辑分析法 |
2.3 研究技术路线图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中小学开展传统体育项目的相关政策与小学课程设置的要求 |
3.2 小学体育教学中陕北传统秧歌的现状 |
3.2.1 小学传统秧歌教学现状 |
3.2.1.1 教学大纲 |
3.2.1.2 教材 |
3.2.1.3 教案 |
3.2.1.4 场地器材情况 |
3.2.2 教学内容的安排 |
3.2.3 教学的课时安排 |
3.2.4 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
3.2.4.1 教学的组织 |
3.2.4.2 教学过程的实施 |
3.2.5 教学方法 |
3.2.6 教学评价 |
3.3 陕北传统秧歌小学课外体育中的开展状况分析 |
3.3.1 学生的参与动机 |
3.3.2 开展形式 |
3.3.3 频次和持续时间 |
3.4 陕北域小学体育陕北传统秧歌师资状况分析 |
3.4.1 性别结构 |
3.4.2 年龄结构 |
3.4.3 从事传统秧歌教学工作的年限 |
3.4.4 学历结构 |
3.4.5 职称结构 |
3.5 小学体育活动中开展陕北传统秧歌的认知状况研究 |
3.5.1 学校领导对小学体育活动中开展陕北传统秧歌的认知状况研究 |
3.5.2 教师对小学体育活动中开展陕北传统秧歌的认知状况研究 |
3.5.3 学生对小学体育活动中开展陕北传统秧歌的认知状况研究 |
3.6 影响陕北传统秧歌在小学开展的因素分析 |
3.6.1 开展条件方面 |
3.6.2 教学内容方面 |
3.6.3 课时安排方面 |
3.6.4 教学组织方面 |
3.6.5 教学方法方面 |
3.6.6 教学评价方面 |
3.6.7 学生动机方面 |
3.6.8 开展形式方面 |
3.6.9 师资状况方面 |
3.6.10 认知状况方面 |
3.7 陕北域小学开展陕北传统秧歌的发展策略 |
3.7.1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
3.7.2 制定专门的教材蓝本 |
3.7.3 完善场地教具设施 |
3.7.4 优化教学内容 |
3.7.5 提高师资团队建设 |
3.7.6 更新教师教学理念、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活动 |
3.7.7 强化学生学习动机 |
3.7.8 正确认识陕北传统秧歌的地域特点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延安市城区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组织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深化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
1.1.2 贯彻《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文件精神,全面提升青少年体质 |
1.1.3 发展专业技能,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 |
1.1.4 对课堂教学有效组织的研究,有助于中小学开展体育课堂改革 |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
1.2.1 选题目的 |
1.2.2 选题意义 |
1.3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1.3.1 体育教学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1.3.2 有效组织的相关概念 |
1.3.2.1 有效的概念 |
1.3.2.2 组织的概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4.1 国外研究现状评述 |
1.4.1.1 有关教学有效组织的研究 |
1.4.1.2 有关体育教学有效组织的研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评述 |
1.4.2.1 有关教学有效组织的研究 |
1.4.2.2 有关体育教学有效组织的研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访谈法 |
2.2.4 观察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延安市城区初中体育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
3.2 延安市城区初中体育教学有效组织的现状分析 |
3.2.1 体育课教学设计与课堂实践各部分时间分配现状分析 |
3.2.2 体育课教学设计与课堂实践练习密度现状分析 |
3.2.3 体育课教学设计与课堂实践运动负荷现状分析 |
3.3 延安市城区初中体育教学有效组织的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
3.3.1 体育师资 |
3.3.2 教学内容 |
3.3.3 学习动机 |
3.3.4 师生关系 |
3.3.5 场地设施 |
3.4 体育教学有效组织的改进策略 |
3.4.1 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策略 |
3.4.2 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 |
3.4.3 创设情境,构建良好课堂氛围策略 |
3.4.4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策略 |
3.4.5 创新教学课堂策略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附录 D |
附录 E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8)西宁市区初中体育教学安全状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
1.1.2 体育与健康课程特殊性质的要求 |
1.1.3 国家相关文件的规定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体育教学 |
2.1.2 安全 |
2.1.3 体育教学安全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1 关于学校体育安全的研究 |
2.2.2 关于体育教学安全的研究 |
2.2.3 关于体育教学安全事故的研究 |
2.2.4 关于预防体育教学安全事故的研究 |
2.3 国外研究现状 |
2.3.1 美国 |
2.3.2 日本 |
2.3.3 英国 |
2.3.4 俄罗斯 |
第三章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实地调查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3.2.6 逻辑分析法 |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西宁市区初中学校基本情况 |
4.1.1 学校基本情况 |
4.1.2 体育教师基本情况 |
4.2 西宁市区初中体育教学安全状况的分析 |
4.2.1 学校对体育教学安全的管理情况 |
4.2.2 体育教师传授体育安全知识的情况 |
4.2.3 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安全事故的预防情况 |
4.2.4 学生学习体育安全知识的情况 |
4.2.5 学生体育安全行为的调查分析 |
4.3 影响西宁市区初中体育教学安全的主要因素 |
4.3.1 学校管理因素 |
4.3.2 体育教师因素 |
4.3.3 学生因素 |
4.4 预防体育教学安全事故发生的对策研究 |
4.4.1 学校管理层面 |
4.4.2 体育教师层面 |
4.4.3 学生层面 |
第五章 结论 |
5.1 学校管理方面 |
5.2 体育教师方面 |
5.3 学生方面 |
5.4 影响因素方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致谢 |
个人简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9)贵阳地区本科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渗透人文主义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政策背景 |
1.1.2 现实需求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2.2.1 助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施 |
1.2.2.2 助推体育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
1.2.2.3 助推人文主义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1.1 公共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的认识 |
1.3.1.2 公共体育教学中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渗透 |
1.3.1.3 公共体育教学中人文主义教育渗透途径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2.1 问卷的设计 |
2.2.2.2 问卷效度的检验 |
2.2.2.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2.2.2.4 问卷的信度检验 |
2.2.3 访谈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2.2.5 逻辑分析法 |
3 研究的理论基础 |
3.1 人文主义 |
3.2 人文主义教育 |
3.2.1 人文主义教育的内涵 |
3.2.2 人文主义教育在教学中的体现 |
3.3 人文精神 |
3.4 体育课程 |
3.5 体育教学 |
3.6 体育课程教学指导思想 |
3.7 体育课程教学指导思想与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契合性 |
3.8 体育教学中人文主义教育渗透的路径 |
4 贵阳地区本科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渗透人文主义教育的现状 |
4.1 贵阳地区本科高校体育教师对人文主义教育认识的主观现状 |
4.1.1 教师对人文主义教育的理论认识 |
4.1.2 教师对人文主义教育渗透的责任认识 |
4.1.3 教师对人文主义教育渗透的必要性认识 |
4.1.4 教师对人文主义教育渗透的可行性认识 |
4.2 贵阳地区本科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渗透人文主义教育的五维现状 |
4.2.1 公共体育课程目标设计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的情况 |
4.2.2 公共体育课程及内容设置渗透人文主义教育的情况 |
4.2.2.1 公共体育课程设置渗透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
4.2.2.2 公共体育课程内容设置渗透人文主义教育内容 |
4.2.2.3 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体现以人为本理念 |
4.2.3 公共体育课程方法设计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的情况 |
4.2.3.1 公共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体现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
4.2.3.2 公共体育教学危难教材的方法设计凸显人文性 |
4.2.4 公共体育课程组织设计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的情况 |
4.2.4.1 公共体育教学组织多维度渗透人文主义教育 |
4.2.4.2 公共体育教学要求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 |
4.2.4.3 公共体育教学比赛环节教学方法运用体现人文关怀 |
4.2.5 公共体育课程评价设计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的情况 |
4.2.5.1 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现人文关怀的维度 |
4.2.5.2 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中人文主义教育渗透欠佳 |
4.3 贵阳地区本科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渗透人文主义教育的路径选择 |
4.4 贵阳地区本科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渗透人文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4.1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渗透人文主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
4.4.1.1 教师对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认识不足 |
4.4.1.2 在教学目标设计中人文主义教育渗透不够全面 |
4.4.1.3 教学内容设计比较传统,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
4.4.1.4 教学评价设计中过程评价体现不足 |
4.4.2 贵阳地区本科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渗透人文主义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4.2.1 学校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不足 |
4.4.2.2 传统体育教学影响深厚 |
4.4.2.3 渗透人文主义教育教材缺位 |
4.4.2.4 渗透人文主义教育量化考评缺失 |
5 结论与对策建议 |
5.1 结论 |
5.2 对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10)拓展训练在甘肃省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的推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
1.2.1 选题的目的 |
1.2.2 选题的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拓展训练的概述 |
2.2 拓展训练相关概念界定 |
2.3 拓展训练的特点与功能 |
2.3.1 拓展训练的特点 |
2.3.2 拓展训练的功能 |
2.4 国内外拓展训练的发展现状况及研究现状 |
2.4.1 国外拓展训练的发展现状及研究现状 |
2.4.2 国内拓展训练的发展现状及研究现状 |
2.5 国内外高校拓展训练的开展现状及研究现状 |
2.5.1 国外高校拓展训练的开展现状及研究现状 |
2.5.2 国内高校拓展训练的开展现状及研究现状 |
2.6 拓展训练在国内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和推广的必要性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拓展训练在甘肃省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的开展状况 |
4.1.1 甘肃省高校拓展训练课程设置情况 |
4.1.2 甘肃省高校拓展训练场地建设情况 |
4.1.3 高校学生及老师对拓展训练的认知情况 |
4.1.4 拓展训练对高校学生及老师的发展影响 |
4.1.5 拓展训练在高校开展前后学生对体育课兴趣的对比 |
4.2 拓展训练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推广的价值 |
4.2.1 改善高校师生关系 |
4.2.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4.2.3 提升社会实践能力 |
4.3 拓展训练在甘肃省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推广的必要性 |
4.3.1 拓展训练是素质教育的直观体现 |
4.3.2 拓展训练是学校体育改革的必然方向 |
4.3.3 拓展训练是体育发展的创新尝试 |
4.4 拓展训练与传统体育课程的优势对比 |
4.4.1 管理方式不同 |
4.4.2 学生参与活动的角色不同 |
4.4.3 学生参与环境的特点不同 |
4.4.4 总结方式不同 |
4.5 甘肃省高校推广拓展训练的课程体系构建 |
4.5.1 拓展训练课程的指导思想 |
4.5.2 拓展训练课程内容的设计 |
4.5.3 拓展训练课程的教学目标 |
4.5.4 拓展训练课程的组织形式 |
4.5.5 拓展训练课程的评价方法 |
4.5.6 拓展训练课程的课时安排 |
4.6 拓展训练在甘肃省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推广的制约因素 |
4.6.1 资金匮乏,完善的培训场地较少 |
4.6.2 安全因素,出于谨慎和怕担待责任 |
4.6.3 校级领导的支持力度不够,推广力度不够 |
4.6.4 缺少相应教育发展策略,相关师资培训体系不健全 |
4.7 拓展训练在甘肃省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的推广策略 |
4.7.1 加大拓展训练宣传力度 |
4.7.2 积极争取各级部门扶持 |
4.7.3 重视师资队伍引进建设 |
4.7.4 加速传统体育项目融合 |
4.7.5 整合利用社会企业资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浅谈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因素(论文参考文献)
- [1]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强化研究[A]. 彭慧娜,陈芳,劳霞萍,程亚,肖勇. 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八卷), 2017
- [2]浅谈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A]. 彭棱,成祥友,莫正军,虞张明,夏雷军. 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三卷), 2017
- [3]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以重庆市大足区实验小学为例[D]. 唐春雨. 上海体育学院, 2021(11)
- [4]多维视角分析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 郝艳龙.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21(04)
- [5]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教材分析与处理情况调查研究 ——以上海市为例[D]. 张腾. 上海体育学院, 2021(02)
- [6]陕北域小学体育中传统秧歌开展现状研究[D]. 王东. 延安大学, 2020(12)
- [7]延安市城区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组织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 郭忠义. 延安大学, 2020(12)
- [8]西宁市区初中体育教学安全状况研究[D]. 周静雯. 青海师范大学, 2020(06)
- [9]贵阳地区本科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渗透人文主义教育研究[D]. 刘欢.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6)
- [10]拓展训练在甘肃省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的推广研究[D]. 马拾前. 西北师范大学,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