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mmel 综合征一例

Lemmel 综合征一例

一、Lemmel综合征1例(论文文献综述)

夏连仁,甄光,高星,曹强,熊建国[1](2021)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综合征影像学表现及分型的临床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分型,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该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出本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诊治的40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对其行多层螺旋CT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以及分型与分级的检查情况。结果共检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47个,其中33例为单发憩室,7例为多发憩室。影像学表现主要为十二指肠内侧壁向腔外隆起的囊袋状病灶,薄层面可见病灶和十二指肠腔连通的窄小颈部,17例囊腔中含有气液平面;增强扫描17例憩室壁出现轻中度强化,憩室形态、大小不一。憩室分型中,中心型28例,周围型12例,合并胆管扩张38例,胆管结石16例,胆囊炎10例,胆囊结石9例。憩室分级中,I型19例,II型11例,III型6例,IV型4例。结论多层螺旋CT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高,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综合征的分型与分级可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对提高该病的治疗效果具有显着意义。

孙尚国[2](2021)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对胆道疾患及ERCP插管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回顾性探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Periampullary diverticula,PAD)的流行病学、对胆道疾病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插管的影响,以及探究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研究近10年来在我院肝胆外科行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970例患者临床表现及病史、影像资料以及ERCP诊治报告等材料,探究我院肝胆外科ERCP插管成功率、PAD对ERCP插管有无影响,及PAD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有无年龄及性别偏向。统计插管成功与失败的例数,计算ERCP插管成功率;按有无PAD分为PAD组和非PAD组,通过对性别、年龄、原发性结石还是继发性结石、有无胆管炎、有无胰腺炎、胆总管直径、结石直径及数量、是否插管成功等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统计学分析,探究PAD的流行病学及与胆道疾病的影响;按照ERCP取石术6个月后,有无复发性胆总管结石结石的发生,把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分为复发和未复发两组,通过对性别、年龄(60岁)、有无胆道手术史、结石大小及数量(2枚为界)、PAD有无、胆管炎有无、胆总管直径、单次住院行ERCP的次数(2次为界)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寻找复发性胆总管结石发生的影响因素,接着将P<0.05的统计观察值代入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中,计算出P值、OR值、OR的95%置信区间上下限等统计学数值,最终找出影响复发性胆总管结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970例患者,成功插管912例,成功率94%,PAD组与非PAD组插管成功率相似,也为94%,但t检验后P>0.05;在男性患者中PAD发病率30.6%,高于女性患者22.1%,P<0.01;PAD促进原发性胆总管结石、胆管炎、结石直径>1.0cm的发生(P<0.01),而与胰腺炎、胆总管直径、胆总管结石个数无明显相关性(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胰腺炎、胆道手术、单次住院行ERCP次数≥2次、胆总管最大横径>1.5cm、结石个数2枚以上、结石最大横径>1.0cm(P<0.05)为复发性胆总管结石发生的危险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后表明,胆管炎症、胆总管直径>1.5cm、胆道手术史、单次住院行ERCP次数2次及以上为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1、OR的95%C.I.下限>1且P<0.05)。结论:PAD好发于老年患者,无性别偏向;PAD对ERCP成功胆管插管无影响;PAD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胆管炎、结石直径>1.0cm有密切联系;胆管炎、胆总管直径>1.5cm、胆道手术、单次住院行ERCP次数≥2次为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何远,黄秋梅,梁志海[3](2021)在《Lemmel综合征一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患者,女性,86岁,以"反复腹痛10年余,再发加重伴呕吐半月余"为主诉入院。患者于10年前开始反复出现上腹隐痛,无发热、寒战,无腹泻、腹胀,多为进食后发作,多次在当地医院治疗,诊断"胆囊炎",经抗菌、止痛等治疗后疼痛可缓解。入院前进食午餐2 h后出现上腹部阵发性绞痛,弯腰可缓解,伴有眩晕、呕吐,呕吐胃内容物,外院腹部超声提示胆囊增大伴结石,胆总管上段扩张征象。既往无肝病及腹部手术史。入院查体腹软,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胆囊未触及,

赵月梅[4](2020)在《MRI平扫、MRI增强及3D-MRCP评估十二指肠憩室影像诊断的对比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分析MRI平扫、MRI增强及3D-MRCP评估十二指肠憩室(DD)的优势和限度,探讨MRI诊断D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证实且行MRI平扫、MRI增强及3D-MRCP三种0MRI检查的DD患者(41例)和非DD患者(10例)的影像资料。对三种MRI检查方法诊断DD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进而比较诊断DD的效能差异,比较三种MRI检查方法评估41例DD影像特征(位置、大小、形态、内容物、颈部、壁)的差异。结果:1.通过ROC曲线分析发现MRI增强诊断DD效能最佳,其灵敏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AUC)和约登指数分别为0.976、0.900、0.938、0.875。2.三种MRI检查方法测量DD大小一致性极好,ICC95%的可信区间为(0.983,0.995);MRI平扫与MRI增强显示DD形态、内容物、颈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appa值分别为0.773、0.013、0.231;MRI增强显示DD位置与DD壁优于MRI平扫。3D-MRCP显示DD位置、形态、内容物、颈部和憩室壁能力均不如MRI平扫和MRI增强。结论:1.MRI检查诊断DD具有较好的诊断准确率和可行性,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影像依据,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2.三种MRI检查评估DD各有优势与限度:MRI平扫评估DD大小、形态、内容物及憩室颈优势明显,但显示DD位置和憩室壁欠佳;MRI增强评估DD位置、大小、形态及憩室颈、憩室壁有优势,但显示DD内容物能力差;3D-MRCP单独应用于评估DD的价值不高,但可作为观察DD与胰胆管关系的特定序列。3.MRI多序列的联合应用可实现DD的多模态、一站式磁共振检查。

金婷婷,王利英[5](2019)在《Lemmel综合征伴CA19-9增高超声表现1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患者女,72岁。因"右上腹疼痛4月余"于2018年9月18日至我院就诊。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疼痛,伴有恶心、呕吐、腹泻、低热,最高体温38.5℃,小便颜色发黄,不伴皮肤瘙痒,无胸闷、气促、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未行诊治,症状无缓解,遂来我院检查。9月18日门诊尿常规:镜检红细胞0~2个/HP,镜检白细胞2~4个/HP,酱油色,蛋白质

万倩倩[6](2019)在《内镜下sEST+sEPBD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内镜下柱状小球囊扩张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combined small balloon dilation,sEST+sEPBD)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utapapillary duodenal diverticulum,JPD)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分析球囊扩张直径选择的影响因素,以期对临床诊治提供建议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sEST+sEPBD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病例。收集2016年09月至2018年8月期间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ERCP检查的患者831例,其中JPD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68例。选取符合条件并行sEST+sEPBD取石80例(球囊直径大小根据胆总管直径和结石直径大小综合决定):根据使用球囊直径8mm为A组(n=35),10mm为B组(n=29),12mm为C组(n=16)。比较各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球囊扩张直径选择的相关因素,用多因素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球囊扩张直径选择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1.总取石成功率:97.50%(78/80),一次取石成功率:92.50%(74/80),碎石器使用率:26.25%(21/80),并发症发生率:8.75%(7/80)。A组发生轻症胰腺炎4例;B组发生轻症胰腺炎3例;C组无并发症发生;各组均无大出血、穿孔、胆道感染等严重并发症。三组胰腺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三组患者的操作时间、年龄、最大结石直径、胆总管直径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提示选择的球囊直径大小与患者的胆总管直径、胆总管最大结石直径呈正相关,患者的年龄、操作时间与选择的球囊直径大小呈正相关(P<0.05);采用多因素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胆总管直径是球囊扩张直径大小选择的独立影响因素。3.三组患者碎石器使用率分别为:8.60%、20.7%、75.0%,三组患者碎石器使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与A、B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三组患者胰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1.43%、10.34%、0.0%,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碎石器使用率的增加并不提高胰腺炎发生的风险。[结论]1.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sEST+sEPBD术取石治疗是安全、有效的。2.胆总管直径是球囊扩张直径大小选择的独立影响因素。3.碎石器使用率的提高并不增加胰腺炎发生的风险。

李丽,杨幼林[7](2018)在《影像学检查对Lemmel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说明Lemmel综合征是憩室导致的梗阻性黄疸,是梗阻性黄疸的罕见病因之一。Lemmel综合征是由于十二指肠憩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与结石或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临床表现相似而治疗方法却截然不同,由于临床医师对十二指肠憩室导致的梗阻性黄疸认识不足,常造成漏诊、误诊,延误治疗或错误治疗,影响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及加重患者经济负担。因此,本文将通过对Lemmel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其认识,提高诊断率,降低误诊率,并及时给予适当的治疗。

金章留[8](2018)在《182例Lemmel综合征的诊治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Lemmel综合征的诊治方法,加强对Lemmel综合征的认识,提高本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心医院、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2年05月至2017年07月共收治的经低张力十二指肠造影、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检查确诊为Lemmel综合征的1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Lemmel综合征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并分析其预后。结果:确诊为Lemmel综合征的182例患者,男90例,女92例,就诊年龄32至91岁,平均年龄67.2±7.5岁。年龄小于39岁6例,占3.3%(6/182),在40至49之间13例,占7.1%(13/182),在50至59之间25例,占13.7%(25/182),在60至69之间49例,占26.9%(49/182),在70至79之间56例,占30.8%(56/182),大于80岁33例,占18.2%(33/182)。其主要临床表现:腹痛182例,占100%(182/182),黄疸115例,占63.2%(115/182),恶心90例,占49.5%(90/182),发热60例,占33.0%(60/182),呕吐58例,占31.9%(58/182),寒战31例,占17.0%(31/182),腹胀21例,占11.5%(21/182)。182例患者中,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确诊84例,占46.1%(84/182),经低张力十二指肠造影检查确诊62例,占34.1%(62/182),经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确诊36例,占19.8%(36/182)。182例患者中,给予内科治疗133例,占73.1%(133/182),给予手术治疗49例,占26.9%(49/182)。经内科治疗的患者除5例偶有发作,因年纪较大选择继续保守治疗外,余下患者的治疗效果均良好。经手术治疗的患者,行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19例,占10.4%(19/182),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18例,占9.9%(18/182),行憩室切除术5例,占2.8%(5/182),行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4例,占2.2%(4/182),行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2例,占1.1%(2/182),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占0.5%(1/182)。所有经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均恢复顺利,无复发及明显不适。结论:Lemmel综合征临床上少见,本研究发现,本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人群,发病高峰在7079岁,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对本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来看,Lemmel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诊断上有一定困难,临床工作中应注意与胆石症、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穿孔等腹部常见病相互鉴别,避免漏诊及误诊,延误最佳治疗时机。腹部超声(US)、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以及实验室检查可协助诊断本病,低张力十二指肠造影、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可以确诊Lemmel综合征。内科治疗、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憩室切除术、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是治疗Lemmel综合征行之有效的方法。

黄晓健,朱峰正,陈峥,韦增才,蔡文翀,司徒祖超[9](2016)在《64排螺旋CT对Lemmel’s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文中提出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lemmel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诊断明确的lemmel综合征患者CT资料结合病史、实验室检查及术后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lemmel患者中发现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36个,直径在938 mm之间,其中30例为薄壁憩室,内可见炎症渗出,6例憩室壁增厚;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表现为十二指肠环内侧囊袋状突出于十二指肠小弯侧壁,其内多为气体密度影,增强扫描显示憩室壁与十二指肠壁强化一致,腔内无强化。1所有患者胆总管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扩张,胆总管直径在1120 mm之间;210例患者表现为胰管扩张,其中6例患者合并胰腺肿胀及胰腺周围渗出,周围脂肪间隙模糊;36例患者表现出胆总管及肝管结石,结石直径为220 mm。结论 64排螺旋CT对lemmel综合征的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黄德波,朱兆峰[10](2011)在《Lemmel综合征并异位肝组织误诊为胰腺癌1例》文中研究指明患者,男性,61岁,因上腹部疼痛1天入院。该患者3年前因无痛性黄疸在当地医院行上腹部增强CT检查(图1)拟诊为"胰腺癌",并行介入治疗2次(应用吉西他滨及氟尿嘧啶,具体剂量不详),之后未行进一步特殊治疗。近1天出现腹痛,遂来本院就诊。患者诉无明显恶心、呕吐,无腰背部放射痛,

二、Lemmel综合征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Lemmel综合征1例(论文提纲范文)

(1)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综合征影像学表现及分型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憩室部位与大小
    2.2 憩室的影像学表现
    2.3 憩室的分型
    2.4 憩室的分级
3 讨论

(2)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对胆道疾患及ERCP插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ABBREVATION)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2.资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和分组
    2.2 方法
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
4.结果
    4.1 ERCP 插管成功率及PAD对 ERCP 插管成功率的影响
    4.2 PAD发病率与性别的关系
    4.3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发病率与年龄的关系
    4.4 PAD 组和非PAD 组胆胰疾病的比较
    4.5 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复发
5.结论
6.讨论
7.总结
8.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文献复习
    参考文献

(4)MRI平扫、MRI增强及3D-MRCP评估十二指肠憩室影像诊断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十二指肠憩室的磁共振检查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内镜下sEST+sEPBD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影像学检查对Lemmel综合征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Lemmel综合征发生机制
    1.1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主要形成机制
    1.2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梗阻性黄疸的关系
    1.3 临床表现
2 影像学检查
    2.1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MRCP) 对Lemmel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2.2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 对Lemmel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2.3 其他影像学检查
        2.3.1 上消化道造影对Lemmel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2.3.2 超声对Lemmel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2.3.3 64排螺旋CT对Lemmel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3 治疗
    3.1 内科治疗
    3.2 外科治疗

(8)182例Lemmel综合征的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
    2.研究方法
    3.随访
结果
    1.一般资料
    2.主要临床表现
    3.确诊方法
    4.治疗方法
    5.随访情况
讨论
    1.发病率
    2.发病机制
    3.临床表现
    4.辅助检查
    5.诊断
    6.治疗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四、Lemmel综合征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综合征影像学表现及分型的临床价值[J]. 夏连仁,甄光,高星,曹强,熊建国. 中国全科医学, 2021(S1)
  • [2]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对胆道疾患及ERCP插管的影响[D]. 孙尚国.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3]Lemmel综合征一例[J]. 何远,黄秋梅,梁志海.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21(01)
  • [4]MRI平扫、MRI增强及3D-MRCP评估十二指肠憩室影像诊断的对比研究[D]. 赵月梅.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5]Lemmel综合征伴CA19-9增高超声表现1例[J]. 金婷婷,王利英. 浙江医学, 2019(19)
  • [6]内镜下sEST+sEPBD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分析[D]. 万倩倩.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6)
  • [7]影像学检查对Lemmel综合征的诊断价值[J]. 李丽,杨幼林.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8(08)
  • [8]182例Lemmel综合征的诊治分析[D]. 金章留. 大连医科大学, 2018(01)
  • [9]64排螺旋CT对Lemmel’s综合征的诊断价值[J]. 黄晓健,朱峰正,陈峥,韦增才,蔡文翀,司徒祖超.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22)
  • [10]Lemmel综合征并异位肝组织误诊为胰腺癌1例[J]. 黄德波,朱兆峰. 实用肿瘤杂志, 2011(05)

标签:;  ;  ;  ;  ;  

Lemmel 综合征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