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视对高校学生情商的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潘攀[1](2020)在《以校园文化品牌为依托的学生情商提升路径探析》文中指出校园文化品牌在学生情商提升方面的作用巨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了文化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将简单介绍校园文化品牌,分析学生情商所包含的内容,同时探索校园文化品牌和学生情商之间的关系,最后探究以校园文化品牌为依托的学生情商提升路径,希望能够帮助我国各大学校以校园文化品牌为依托,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推动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
韩博,贾国有,张惠芳[2](2020)在《健康中国视域下甘肃高校体育专业与非专业学生情商差异研究》文中认为情商教育在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和帮助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方面有着重大的作用,如若情商教育的重要性没有被提到很高的层面,将会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之路有消极的阻碍作用,本次研究探索活动主要以甘肃省的高等院校学生为研究对象,站在健康中国视域的角度,深刻了解和系统探索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与非体育专业学生的情商差异,希望通过此次研究活动能够为高等院校加强情商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的改进措施和借鉴。
张春[3](2020)在《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情商培养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民对医学需求的改变,医学模式已发生了变化,逐渐从简单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护理模式因此也发生了改变。由于护理工作服务具有特殊性,因此护理服务具有独特的人文特点。满足现代社会需要的护士除了要具有扎实的业务理论、精湛的护理技能,更应该有良好的情商水平,来应对复杂的护理环境以及处理人际关系。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情商培养,有利于提高其处理医患问题的能力,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能胜任未来的护理工作。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比较研究法,对SX市某一高职院校324名护理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选用《高职大学生情绪智力量表》作为问卷进行调查,该问卷由整体情商水平、情感稳定性、心理适应性、抑郁程度、人际关系水平五个维度组成,收集问卷,最后得出有关数据,并用人口统计学因素(性别、年级、独生子女与否、班团干部与否)与问卷各维度进行了统计分析,获得以下几方面结论:第一、护理专业男生相较于女生,其情商智力水平更高,同时性别与情感稳定性、心理适应性具有显着相关性(P<0.01);第二、高年级的护理专业学生在整体情商水平、情感稳定性、心理适应性三个维度不如低年级学生,年级与整体情商水平具有相关性(P<0.05);第三、非独生子女的护理专业学生情感稳定性、抑郁程度、人际关系水平三个维度不如独生子女学生,独生子女与否与整体情商水平维度具有相关性((P<0.05));第四、班团干部的护理专业学生在情商五个维度均高于非班团干部学生,班团干部与否与人际关系水平具有显着相关性(P<0.01=。最后,本研究从认识、能力、环境三方面结合家庭、学校、护生三角度提出情商培养策略:家庭、学校、护生要提高情商培养重要性的认识;情商培养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专业教师情商培养施教能力、改变课堂教学方法从而增强培养情商的能力;改善班集体、校园、职业三个环境来创造情商培养环境。
余杨,李焱,段庆昊[4](2020)在《工程科技领军人才情商培养的探索——以天津大学海洋与船舶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为例》文中认为"新工科"建设回应了我国未来高新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致力于积极培养工程科技领军人才。天津大学海洋与船舶工程专业近年来探索并形成工程科技领军人才情商培养的理念和模式,基于万余份调查表和15次高校和行业专家会,研究确定了工程科技领军人才情商的结构和内容;当前培养工程科技领军人才的情商既是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也是工程技术行业大企业的重要要求,还是个体成长为领军人才的关键因素。在实践中,天津大学形成设定不同阶段的不同培养目标、学科带头人为本科生讲授入学第一课、将思政教育要求有机融入专业课、持续改进教学内容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创新创业训练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实施专业与思政"双班主任"制度等有效地培养学生情商的策略,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戴科[5](2020)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情商培育现状与问题分析》文中指出由于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对大学生的要求逐渐提升,不仅需要大学生了解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情商。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情商的高低影响着大学生的日常工作与未来发展,但高校往往忽视了对学生情商的培养,高职院校情况尤为突出。本文主要阐述了高职院校大学生情商培养的现状,并分析了影响大学生情商培养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培养大学生情商主要措施,以期为社会、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提供可鉴之处。
谢桂袖[6](2019)在《基于双创目标的大学生情商培养》文中认为基于双创目标,研究培养大学生情商的途径,有利于学生情商能力的提升,以满足学生双创与学校情商教育的共同发展需求。在双创目标下培养大学生情商,教育工作者需要清楚地认知大学生情商培养的意义,充分发挥双创目标在大学生情商培养中的积极作用,用明确培养内容、完善课程体系、加强自我教育、强化师资建设等途径提升大学生情商能力,从而实现双创目标与情商教育的充分融合,推动高校情商教育的发展。
肖友娟[7](2019)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对中学生情商的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商一词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情商也可称为“情绪智力”,主要是针对个体在认识自我和自我激励、控制自己和他人情绪、正确对待和承受挫折以及协调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提到,“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正是由思想品德课转变而来,是培养和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渠道,可以说是培养学生情商的主阵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尽管学校开始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是还是有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只进行简单的知识传授,而轻视学生情商或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再加上现阶段的初中生,由于其年龄和心理方面的特征,如可塑性强,但情绪不稳定、意志力薄弱等,这些因素都决定了在初中阶段、在道法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情商是完全可行和必要的,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本文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这一部分主要阐明本文问题提出的背景,该研究具有怎样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阐明了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对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和不足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情商的概述。这部分主要对情商的内涵、情商与智商的关系,以及情商培养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论述。这是本文的理论基础,后文都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和论述的。第三部分,研究在初中道法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商培养的必要性。这一部分主要是从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内在要求与情商培养相契合,以及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培养学生情商对于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落实新课改来讲是极为必要的,以引起大家的重视。第四部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情商存在的问题。这部分主要从教师的意识和情商素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第五部分,针对当前问题,以及在道法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情商的必要性,提出并探讨了基本方法与途径的建议。这一部分是在前几部分阐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道法课的特点,总结培养学生情商的方法与途径,以供参考。
魏霞云[8](2018)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商培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逐渐开始重视情商培养的研究。情绪智力是衡量一个人健康人格和整体发展的重要标准。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开展学生道德教育和情商培养的重要渠道,蕴含了丰富的显性和隐性情商资源,理应承担高中生培养情商的责任和义务。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情商,对于当前实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高中生健康成长,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在引言部分,主要说明了在当前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下研究高中生情商培养的必要性。本文回顾了国内外情商教育的研究,并阐述了论文的研究方法、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一部分主要总结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情绪智力培养的相关理论,阐述了相关概念以及培养高中生情商素养的意义。探讨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商培养的理论基础和思想资源。第二部分主要根据情商理论,结合本人的教育教学实践,对苏北某高中学生、政治教师、思想政治课课堂的情商培养情况进行了实证调研分析,本文探讨了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中情商培养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第三部分,阐述高中思想政治课培养情商遵循的四项原则,包括:赏识原则、交互原则、启发式原则和差异原则。最后,针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商培养存在的问题,在第四部分提出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商培养的具体策略,为提升高中生的情商素养、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促进素质教育和实施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有益的对策。
马亚兵[9](2017)在《大学生情商教育研究 ——以广西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培养创新人才是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内容,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是高校的重要使命和职责,也是国家“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动力。培养创新人才不仅要注重智力因素的培养,还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情商是衡量非智力因素水平的重要指标,情商素质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支撑。当前的大学生虽然智商很高,情商素质却各不相同。目前,广西高校越来越有情商教育意识,但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情商教育并未得到普遍重视。情商素质是大学生成长和创新的必备条件,培养大学生的情商素质是高校的一项基本任务。因此,针对大学生情商教育的研究是正确指导高校进行大学生情商培养的必要手段。本文共有五章:第一章绪论,包括大学生情商教育研究的课题来源、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及研究范畴、国内外情商和情商教育研究评述、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创新之处等内容;第二章介绍了情商教育的基本理论,包括情商及情商教育的基本内涵、情商与职场发展的关系;第三章基于对广西大学的调查,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分析大学生情商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第四章基于对广西大学的调查,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分析高校情商教育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第五章提出高校开展情商教育的对策和建议,包括情商教育的途径和情商教育的保障机制。
李超[10](2017)在《大学生情商培养课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伴随着世界经济与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往的那种以注重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心理素质提升的教育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的自身发展和社会的现实需求。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教育政策,将提升青年的心理素质作为本国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与内容。由此,以研究人的心理素质为主要对象的情商理论得到了蓬勃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发达国家高校中情商培养的广泛开展。众所周知,课程是教育活动中能够促进学生素质提升最为直接、最为重要的基本因素,因而有效的情商培养课程是真正落实情商培养、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关键所在,科学、系统地设计情商培养课程自然成为研究的着力点与切入点。虽然我国部分高校中也开设了相关的情商培养类课程,但从整体上来看,基本上还处于初级阶段,仍然处于自发的、经验状态,还存在着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诸如课程内容针对性不强、教学方法较为单一、课程学习缺乏系统性、评价方式不具科学性、师资队伍不够健全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情商培养的效果,以致于高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依然大量存在,且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日益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基于情商培养类课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要想构建出适合我国高校大学生的情商培养课程,理应作出更为科学、合理的安排。为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对情商理论、情商测评、情商作用、已有研究的不足以及我国高校情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梳理与总结。其次,编制大学生情商测试量表和访谈提纲,利用实证调研的方法(问卷法和访谈法)分别来探明大学生情商的现状和师生对开展情商培养的需求情况。然后,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论视角,系统论述开展情商培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同时,对情商培养课程相关的课程设计理论进行深入探索,从中吸纳有助于构建情商培养课程的理论内容。最后,在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高校情商培养的相关经验,对情商培养课程的基本理念、内容设置、实施策略、资源保障、评价与完善等五个方面进行系统、全面地规划。遵循上述研究思路,笔者编制了大学生情商测试量表和访谈提纲,探寻到了大学生情商总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以及他们在情商中存在的诸多薄弱环节,厘清了大学生情商发展的相关因素,掌握了师生对开展情商培养的真实想法。在此基础上,笔者借鉴了国内外情商培养经验,基本明确了课程设计的理念和应遵循的原则,设置了情商培养课程的重点内容,提供了情商培养课程可行的实施策略和资源保障方案,并从一定程度上构建了情商培养课程的评价体系和完善机制。本文选取“大学生情商培养课程研究”为研究主题,具有突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从理论意义上来说,本研究有助于合理地确定大学心理教育课程的目标,丰富大学心理教育的课程模式,提炼大学心理教育课程设计的原则,准确选取情商培养课程的内容;从实践价值上来说,本研究研制并提供了大学生情商的测评工具,准确掌握了大学生情商的现状,并提出了用于开展大学生情商培养课程的实施与管理策略。
二、重视对高校学生情商的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重视对高校学生情商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以校园文化品牌为依托的学生情商提升路径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校园文化品牌概述 |
二、学生情商涵盖内容 |
三、校园文化品牌与学生情商之间的关系 |
四、依托校园文化品牌的学生情商提升路径 |
(一)开展主题活动提升学生素质 |
(二)进行心理教育推动学生发展 |
(三)实施人文课程提升学生修养 |
(四)建立学生职业意识培养阵地 |
(五)构建学生多元文化评价体系 |
五、结论 |
(2)健康中国视域下甘肃高校体育专业与非专业学生情商差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甘肃省高校大学生情商现状 |
1.1、高校大学生情商基础薄弱 |
1.2、女生的情商水平高于男生 |
1.3、体育专业学生的情商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 |
2、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与非体育专业学生存在的情商的差异现状 |
2.1、体育专业学生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心理抗压能力 |
2.2、体育专业学生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个人交际能力 |
2.3、体育专业学生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 |
3、影响甘肃省高校大学生情商水平的因素 |
3.1、学校大环境教育 |
3.2、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
3.3、陈旧的家庭传统观念 |
3.4、学生自我认知 |
4、促进提升甘肃省高校大学生情商的措施 |
4.1、加强高校教育 |
4.2、转变教育观念 |
4.3、定期对高校教师进行情商专业知识培训活动 |
4.4、加强学生督促工作,鼓励开展体育运动 |
5、结束语 |
(3)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情商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一、文献综述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1.情商 |
2.情商培养 |
(二)基本理论 |
1.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情商培养的哲学基础 |
2.情绪心理学理论是情商培养的心理学基础 |
3.社会互动理论是情商培养的社会学基础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外情商理论及情商培养研究 |
2.国内情商理论及情商培养研究 |
3.护理专业学生情商培养现状 |
二、研究设计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问卷调查法 |
3.比较研究法 |
(三)研究内容 |
(四)研究工具 |
(五)研究假设 |
三、研究结果 |
(一)护理专业学生情绪智力水平差异 |
1.护理专业学生情商水平在人口统计学数据上的差异 |
2.护理专业学生情感稳定性差异 |
3.护理专业学生心理适应性差异 |
4.护理专业学生抑郁程度水平差异 |
5.护理专业学生人际水平差异 |
(二)护理专业学生情商各维度的相关及差异性检验 |
1.护理专业学生情商问卷各维度及人口统计资料相关分析 |
2.护理专业学生性别和问卷各维度分析 |
3.护理专业学生年级和问卷各维度分析 |
4.护理专业学生独生子女和问卷各维度分析 |
5.护理专业学生班团干部和问卷各维度分析 |
四、讨论与分析 |
(一)护理专业学生情绪智力水平数据讨论与分析 |
1.护理专业学生整体情商水平讨论 |
2.护理专业学生情感稳定性讨论 |
3.护理专业学生心理适应性讨论 |
4.护理专业学生抑郁程度讨论 |
5.护理专业学生人际关系水平讨论 |
(二)护理专业学生情商各维度的相关及差异性检验讨论与分析 |
五、护理专业学生情商培养的策略 |
(一)增强培养提升护理专业学生情商必要性的认识 |
(二)增强培养提升护理专业学生情商的能力 |
(三)创造培养提升护理专业学生情商的良好环境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高职大学生情绪智力量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工程科技领军人才情商培养的探索——以天津大学海洋与船舶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 情商理论及工程科技领军人才情商内涵 |
二、 工程科技领军人才情商培养的重要性 |
1. 情商培养是高等院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
2. 情商培养是行业大企业的重要需求。 |
3. 情商培养是工程科技领军人才成长与发展的关键。 |
三、 工程科技领军人才情商培养的核心策略 |
1. 设定不同阶段的不同培养目标。 |
2. 学科带头人为本科生讲授入学第一课。 |
3. 将思政教育要求有机融入专业课。 |
4. 持续改进教学内容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
5. 通过创新创业训练培养学生团队意识。 |
6. 实施专业班与思政“双班主任”制度。 |
四、 小结 |
(5)高职院校大学生情商培育现状与问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情商培养现状 |
(一)忽视学生的情商培育 |
(二)忽视了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
(三)忽视对学生情感诉求 |
(四)忽视了对学生未来的规划 |
二、高职学校学生情商问题产生的原因 |
(一)家庭因素 |
(二)学校因素 |
三、高职院校中大学生情商培养措施 |
(一)构建大学生情商教育机制 |
(二)构建完善的心理援助机制 |
(6)基于双创目标的大学生情商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一、基于双创目标的大学生情商培养意义 |
(一)创造和谐人际关系 |
(二)保障健康身心素质 |
(三)双创实施基础 |
二、基于“双创”目标的大学生情商培养途径 |
(一)明确培养内容 |
(二)完善课程体系 |
(三)加强自我教育 |
(四)强化师资建设 |
三、培养基于双创目标的大学生情商注意事项 |
1.关注大学生情商现状 |
2.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参与能力 |
3.注意校园文化的开展应用 |
4.注意师生合作,开展交流活动 |
(7)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对中学生情商的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意义 |
1. 问题的提出 |
2. 研究意义 |
(二) 相关研究综述 |
1. 国内研究现状 |
2. 国外研究现状 |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 研究思路 |
2. 研究方法 |
(四) 主要创新与不足 |
1. 论文创新点 |
2. 论文不足 |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情商概述 |
(一) 情商的内涵 |
(二) 情商与智商的关系 |
(三) 情商培养的主要内容 |
1. 自我认知能力培养 |
2. 情绪调控能力培养 |
3. 自我激励能力培养 |
4. 承受挫折能力培养 |
5. 协调人际关系能力培养 |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情商的必要性 |
(一) 符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内在要求 |
(二)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 |
(三) 深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情商存在的问题 |
(一)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缺乏培养意识和情商素养 |
1. 教师缺乏培养意识 |
2. 教师自身的情商素养有待提高 |
(二)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情商培养的内容不够丰富 |
(三)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方法单一影响情商的培养 |
(四)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情商评价方法不完善 |
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情商的基本方法与途径 |
(一) 教师要树立先进教育理念并提升情商素养 |
(二) 挖掘并开发教材情商培养资源 |
1. 教学中适时创设培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情景 |
2. 利用好教材中有关培养学生健康自我意识的章节 |
3.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
4. 结合学习生活强化学生处理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能力训练 |
(三) 探索与道法课相适应的情商培养方法 |
1. 在情境中学习培养情商 |
2. 在活动中感悟提升情商 |
3. 在实践中体验巩固情商的养成 |
(四) 建立有助于学生情商培养的道法课评价方式 |
1. 课堂评价要包含情商指标 |
2. 考试评价要有情商内容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商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1、问题的提出 |
2、研究的意义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三) 研究的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问卷调查法 |
3、案例分析法 |
(四) 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
1、创新之处 |
2、不足之处 |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商培养的相关理论概述 |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情商 |
2、情商培养的含义 |
3、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商培养的内涵 |
(二)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情商培养的意义 |
1、当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
2、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有效完成和落实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 |
3、促进高中生身心健康成长、和谐发展的需要 |
4、情商理论自身价值彰显的需要 |
(三) 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商培养的理论基础和思想资源 |
1、理论基础 |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
2、思想资源 |
(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 多元智能理论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商培养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商培养调查分析----以涟水县第一中学为例 |
1、相关调查情况分析 |
2、存在的主要问题 |
(二) 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商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应试教育的弊端制约情商培养的开展 |
2、我国高中阶段情商教学缺乏系统性 |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缺乏情商理念及相关培训 |
4、高中生自我情商培养的意识淡薄 |
5、教师考评机制不够合理 |
三、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商培养的原则 |
(一) 赏识原则 |
(二) 交互原则 |
(三) 启发式原则 |
(四) 差异性原则 |
四、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商培养的策略 |
(一) 转变情商教育理念,提升情商素养 |
1、注重教师的师德修养培养 |
2、组织相关情商教育理念课程的培训 |
3、加强对教师不良情绪的疏导 |
(二) 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挖掘情商培养资源 |
1、外显的情商培养素材 |
2、内隐的情商培养素材 |
(三) 丰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情商培养的具体方法 |
1、搞好备课环节,充分挖掘情商培养的因素 |
2、努力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渗透情商的培养 |
(四) 完善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商培养的评价机制 |
1、完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情商培养的评价内容 |
2、完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情商培养的评价方式 |
3、加强对思想政治课情商培养的评价结果的管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高中生情商现状调查问卷 |
致谢 |
(9)大学生情商教育研究 ——以广西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2.3 研究范畴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4 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1.4.1 主要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之处 |
第2章 情商教育理论概述 |
2.1 情商的基本内涵 |
2.1.1 情商的概念 |
2.1.2 情商的特征研析 |
2.1.3 情商与智商的关系 |
2.2 职场发展与情商的关系 |
2.3 情商教育的基本内涵 |
第3章 大学生情商现状分析——基于对广西大学的调查 |
3.1 大学生情商状况的数据收集和整理 |
3.1.1 调查对象 |
3.1.2 调查内容和问卷设计 |
3.1.3 问卷回收 |
3.2 大学生情商素质现状 |
3.2.1 对情商的认识 |
3.2.2 自我认知能力 |
3.2.3 自我控制能力 |
3.2.4 自我激励能力 |
3.2.5 认知他人能力 |
3.2.6 人际关系管理能力 |
3.2.7 小结 |
3.3 大学生情商存在问题的原因 |
3.3.1 家庭教育的缺失是首要原因 |
3.3.2 学校教育的不足是主要原因 |
3.3.3 社会环境的影响是重要原因 |
3.3.4 个人教育的忽视是根本原因 |
第4章 高校情商教育现状分析——基于对广西大学的调查 |
4.1 高校情商教育的数据收集和整理 |
4.1.1 调查对象 |
4.1.2 调查内容和问卷设计 |
4.1.3 问卷回收 |
4.2 高校情商教育现状 |
4.2.1 广西大学情商教育取得的成绩 |
4.2.2 高校情商教育存在的问题 |
4.2.3 小结 |
4.3 高校情商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
4.3.1 高校对情商教育不够重视 |
4.3.2 高校教师情商素质不高 |
4.3.3 高校未建立完善的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机制 |
4.3.4 高校未搭建与社会接轨的情商教育实践平台 |
第5章 高校开展情商教育的建议 |
5.1 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高校开展情商教育的重要性 |
5.2 大学生情商教育体系的构建 |
5.3 大学生情商教育途径 |
5.3.1 牢固树立情商教育的理念 |
5.3.2 构建完善的情商教育课程体系 |
5.3.3 专业教育中渗透情商教育 |
5.3.4 构建完善的情商教育实践训练体系 |
5.4 大学生情商教育保障机制 |
5.4.1 构建高校教师情商培养机制 |
5.4.2 构建情商教育常态化评价机制 |
5.4.3 搭建与社会接轨的情商教育实践平台 |
5.4.4 构建大学生情商教育的自我管理和训练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
(10)大学生情商培养课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对象 |
(三) 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一) 国内外情商理论的研究 |
(二) 国内外情商测评的研究 |
(三) 国外关于情商作用的研究 |
(四) 已有研究的不足与分析 |
三、主要概念界定 |
(一) 情商 |
(二) 情商特质 |
(三) 情商测评 |
(四) 情商培养 |
(五) 情商培养课程 |
四、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之处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三) 研究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大学生情商培养的历史源起及国内外经验 |
一、大学生情商培养的历史源起 |
(一) 源于高校中的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 |
(二) 源于职场中的情商培训 |
二、大学生情商培养的国内外经验 |
(一) 国外高校情商培养的概况 |
(二) 国内高校情商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
第二章 大学生情商培养必要性的现实检验 |
一、大学生情商现状测评 |
(一) 情商测评的目的与功能 |
(二) 情商测评工具的编制 |
(三) 正式量表的测量学检验 |
(四) 大学生情商测评的实施 |
(五) 大学生情商测评结果与分析 |
二、大学生情商培养需求调查 |
(一) 调查目的 |
(二) 调查方法 |
(三) 调查结果分析 |
第三章 大学生情商培养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 |
一、情商培养的理论支撑 |
(一) 哲学基础 |
(二) 心理学基础 |
(三) 社会学基础 |
二、情商培养课程设计的理论指导 |
(一) 巴昂的情商理论 |
(二) 泰勒的课程理论 |
(三) 杜威的课程理论 |
(四) 多尔的课程理论 |
第四章 大学生情商培养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 |
一、大学生情商培养课程目标的确立 |
(一) 大学生情商培养课程目标制定的依据 |
(二) 大学生情商培养课程目标的功能取向 |
二、大学生情商培养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
(一) 课程地位的基础性原则 |
(二) 课程内容的适切性原则 |
(三) 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原则 |
(四) 课程资源的开放性原则 |
(五) 课程评价的多元性原则 |
第五章 大学生情商培养课程的内容设置 |
一、大学生情商培养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要求 |
(一) 具备足够的理论支撑 |
(二) 符合大学生的现实需求与兴趣 |
(三) 注重内容本身的可接受性 |
(四) 突显课程内容的应用性 |
二、大学生情商培养课程内容的组织逻辑 |
(一) 以巴昂情商理论主导的课程内容结构 |
(二) 以大学生情商现状主导的课程内容结构 |
第六章 大学生情商培养课程实施的基本策略 |
一、大学生情商培养的课程形态 |
(一) 系统性的必修课程 |
(二) 灵活性的选修课程 |
(三) 综合性的学科渗透课程 |
二、大学生情商培养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 |
(一)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
(二) 以情境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 |
(三) 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
三、大学生情商培养课程的课堂教学实施方案举例 |
第七章 大学生情商培养课程的资源保障 |
一、教师队伍建设 |
(一) 重视专业化情商教师的培训 |
(二) 制定完善的情商教师培训方案 |
(三) 采取有效的教师培训途径与方法 |
(四) 建立健全相关的培训保障机制 |
二、课程资源开发 |
(一) 建立情商培养课程资源开发的激励机制 |
(二) 形成情商培养课程资源开发的网络 |
(三) 建立情商培养课程资源库 |
第八章 大学生情商培养课程的评价与完善 |
一、课程的效果评价 |
(一) 注重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 |
(二) 加强课程结束时的终结性评价 |
(三) 开展日常表现的跟踪考查 |
二、课程的效果反馈与完善 |
(一) 反馈情商培养课程的效果 |
(二) 改进情商培养课程的实施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高校大学生情商测试量表(预测版) |
附录二: 高校大学生情商测试量表(正式版) |
附录三: 大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四: 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四、重视对高校学生情商的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以校园文化品牌为依托的学生情商提升路径探析[J]. 潘攀. 才智, 2020(27)
- [2]健康中国视域下甘肃高校体育专业与非专业学生情商差异研究[J]. 韩博,贾国有,张惠芳.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13)
- [3]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情商培养研究[D]. 张春. 青海师范大学, 2020(08)
- [4]工程科技领军人才情商培养的探索——以天津大学海洋与船舶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为例[J]. 余杨,李焱,段庆昊.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0(02)
- [5]高职院校大学生情商培育现状与问题分析[J]. 戴科. 汉字文化, 2020(02)
- [6]基于双创目标的大学生情商培养[J]. 谢桂袖. 教育观察, 2019(32)
- [7]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对中学生情商的培养研究[D]. 肖友娟.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8]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商培养研究[D]. 魏霞云. 苏州大学, 2018(06)
- [9]大学生情商教育研究 ——以广西大学为例[D]. 马亚兵. 广西大学, 2017(01)
- [10]大学生情商培养课程研究[D]. 李超. 辽宁师范大学, 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