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茄双株栽培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陈占伟[1](2019)在《甘肃省高台县辣椒37-94引种栽培与配套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日光温室蔬菜生产己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台县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雨雪天气少、土壤肥沃,适合发展日光温室作物栽培,设施蔬菜已发展为高台县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目前日光温室蔬菜种植在高台县下辖的9个镇均有发展,主要集中分布在巷道镇、宣化镇、南华镇及合黎镇等距离县城较近的几个乡镇。辣椒(Capsicum annuum L)作为高台县重要的设施栽培蔬菜,主要栽培茬口有早春茬、秋冬茬及秋冬一大茬,常年辣椒栽培面积稳定在1.6万亩左右,有三大类十多个品种,年生产辣椒3万多吨,年产值近4000万元。为了提高蔬菜产业竞争力和适应设施农业生产的需要,引进推广适宜高台县日光温室栽培优良品种,并发展与之相配套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与模式显得尤为迫切。本文开展了辣椒37-94引种栽培试验,将该品种与当地传统栽培的4个辣椒品种进行了植株性状、果实性状、抗逆性以及产量等多个方面的综合分析和比较,并以该品种为基础材料,探究了不同定植密度、整枝方式及水肥试验处理对植株生长、果实性状及产量等影响,配套建立了“回头椒”高产整枝、滴灌水肥一体化及有害生物绿色植保等技术在辣椒生产中的综合应用。同时,实践总结了辣椒37-94栽培管理技术及“良种+良法”实施后的成功推广经验,为其标准化生产及高产高效栽培提供依据和参考。获得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明确了37-94辣椒的区域适应性及品种特性。经过试验栽培,总结出37-94辣椒有以下几个特点:(1)早熟性好,生育期长,果实外观佳,亮度高,整齐性好,单果重73-82 g、果实长度32-38 cm、果肩宽3.85-4.36 cm、果肉厚0.24-0.28cm、株高2.10-2.19 cm、茎粗2.26-2.43 cm;(2)冬季低温连续坐果性强,产量优势明显,平均亩产可达92457 kg,低温季节不会出现落花落果现象;(3)植株生长势强,耐低温性能好,越冬种植不易歇秧,综合抗病性好,不易死棵;(4)果实口感香辣,果核小,腔内籽粒少;(5)侧枝短,易于管理。综合植株生长特点、果实性状、产量品质、抗逆性表现以及市场需求等均优于当地传统种植品种,适宜作为主推辣椒品种在高台县早春茬和秋冬茬日光温室中栽培种植。2、筛选出了37-94辣椒合理的定植方式、栽培密度和最佳整枝方式。在株行距0.4 m×0.6 m,栽培密度2480株/667 m2,单株定植下“四秆整枝”的辣椒植株长势、果实性状等综合性状表现最优,且采收期延长,前期产量及总产量优势明显,分别达到24800 kg/667 m2及92457 kg/667 m2,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建议在辣椒栽培中选择应用。3、配套建立了37-94辣椒高产高效栽培管理技术。优化提出了37-94辣椒“回头椒”高产整枝技术,示范了滴灌水肥一体化及有害生物绿色植保技术等在辣椒生产中的综合应用;在田间管理相同的条件下,多留“回头椒”是辣椒37-94增产高产的关键;滴灌水肥一体化较传统水肥施用在改善温室环境、减少病害发生、节省水肥、省工增效等方面效果显着;主推高温闷棚、色板诱虫、防护网阻虫、免深耕土壤调理和生物农药防治5项有害生物绿色植保技术,这些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对辣椒产量、品质和生态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值得广泛推广应用。4、总结了37-94辣椒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及“良种+良法”成功推广经验。对37-94辣椒“回头椒”高产整枝技术和栽培管理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科技园区引领、示范样板带动、优惠政策推动和技术培训提升4个方面高效便捷的技术推广模式和相关指导建议,有效实现了技术、服务和推广的有机结合,实现了“良种+良法”同步推广。
张卫国[2](2019)在《新疆加工番茄高产栽培技术探析》文中认为新疆地区自然气候特殊,在农产品的栽培种植方面也有独特之处。就新疆加工番茄特性和栽培环境要求进行简要阐述,探究新疆加工番茄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曾维银,隆金凤,万秀娟,琚志君[3](2016)在《设施番茄一穗果密植栽培技术》文中研究表明设施番茄秋延后栽培周期较长,后期温度低,病虫害发生也较重,田间管理较难。为有效解决番茄种植后期病害较重、整枝打杈不便等问题,我们采取了设施番茄高密植一穗果高品质栽培模式,现将该模式栽培要点介绍如下。1一穗果密植栽培模式特点(1)合理密植:设施番茄一穗果密植栽培较多穗果常规栽培种植株数增加2倍,产量和常规栽培持平。(2)品质更好:当番茄果实基本成型时,可进行追肥并控制浇水,不用考虑后续坐果膨大的问
黄福香,严艳平,陈勇,靳华[4](2016)在《露地番茄单双株交叉高产栽培技术》文中研究表明番茄植株枝叶大,病害多,如不合理密植、田间管理不当,容易引发病害而严重减产。经过多年摸索出露地番茄单双株交叉栽培单秆整枝,既能减轻病害,又能节约成本、提高效益,每667 m2产量最高可达6 100 kg。
刘华荣[5](2015)在《山东省2015年部分蔬菜审定品种》文中指出喜旺大白菜选育单位:莱阳华绿种苗有限公司特征特性:属春白菜类型。株高40 cm,开展度52 cm,外叶较上冲,叶色翠绿,白帮,叶面稍皱,叶缘少量刺毛。叶球炮弹形,球叶合抱,球高32 cm,球径17 cm。球顶部叶黄白色,心叶嫩黄色。生长期65 d(天),与对照潍春白1号相当;单球质量1.8 kg,净菜率63.1%,软叶率43.3%,不结
王雅芳[6](2015)在《一种全自动水肥一体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目的: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滴灌技术也得到了日益的发展,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也逐步得到了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是灌溉与施肥技术的发展方向。新疆自治区以及兵团目前设施农业中一般采用施肥罐和肥料池等简易的施肥方式,很难实现灌溉与施肥的精确化,操作过于简单或过于繁琐的问题需待解决;通过研究国内外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并结合新疆以及兵团设施农业的自身特点,设计出一整套能够适应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易学、易懂,操作简单,并具有自动化、精确化等特点,且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水肥一体化系统。将全自动水肥一体化系统与黄沙基质栽培技术相结合,在番茄、辣椒等果蔬作物上进行试验与示范,均获得了较好的结果,并且达到了节水、节肥的目的。对于新疆设施农业生产中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首先研究国外水肥一体化技术与设备的应用状况,在农学栽培知识和农业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研究设计一套全自动水肥一体化系统。本系统中灌溉水可采用自来水或蓄水池中的水作为水源,施肥采用比例施肥泵技术,可实现灌溉水与肥料的精确配比;控制系统采用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技术与触摸屏技术相结合,预先设置灌溉与施肥参数,实现定时定量与自动化系统;土壤墒情采集用FDS土壤墒情传感器,结合水分状况的监测系统实现精准灌溉;监测土壤肥力状况采用Ectestr土壤原位电导率计,结合比例施肥泵技术实现精准施肥。通过将灌溉与比例施肥装置、土壤水分监测系统和控制系统这三部分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了整套全自动水肥一体化系统的设计。结果:集灌溉施肥模块、控制模块、传感器模块构成整套全自动水肥一体化系统,最终通过设计应用、调试并进行优化,达到全自动水肥一体化系统稳定运行的结果。操作系统具有手动运行、自动运行模块,整个系统具有适用性广、维护方便、经济实用等特点。为实施此系统的可靠性与应用的实效性,选择了北疆的黄沙作为种植基质。改变果蔬原有的土壤栽培方式,参照日光温室果蔬生产管理技术规范,实现日光温室果蔬黄沙种植标准化的高效栽培。利用全自动水肥一体化系统实现了番茄、辣椒等果蔬作物的高产与优质,实现了此系统最初的设计目的。因地制宜的为新疆设施农业设计了一套可实现灌溉与施肥精准化的全自动水肥一体化系统。
王成虎[7](2015)在《塑料大棚番茄栽培技术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番茄,别名西红柿、洋柿子,因果实营养丰富,口感酸甜而成为当下最受欢迎的蔬菜之一。目前,大棚种植番茄是我国重要的番茄种植和生产方式,每年的大棚番茄种植面积可占番茄种植面积的60%。虽然大棚番茄种植对空气和土壤的水分要求较高,但大棚番茄相对于其他行式的种植方式而言,具有不受季节限制、产量高、番茄生长期长和经济效益水平高的特点。基于此,针对塑料大棚番茄栽培技术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汪李平,赵庆庆,张敬东,张时雨[8](2013)在《有机蔬菜基地生产计划的制定》文中研究指明发展有机蔬菜除了建设好有机蔬菜基地的农田基础设施外,制定基地的生产计划也至关重要。有机蔬菜生产基地计划的制定要综合考虑企业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区域气候条件、土壤条件、设施装备、贮藏保鲜、市场需求等。切实可行的生产计划和种植制度对充分利用有机蔬菜基地的设施设备,确保蔬菜种类品种的产量、品质及周年均衡供应,稳定提高企业经济收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刘洋,李民,于洪涛[9](2002)在《大棚番茄双株稀植高产栽培技术》文中研究表明1引言 随着保护地面积的逐年递增,大棚番茄生产面积也不断扩大,多年来,大棚番茄多采用常规的单株栽培方式(以下简称单株)。由于大棚受一定地块限制,难以克服连作和迎茬问题,再加上单株等密度栽培在植株生长中后期易造成郁闭通风不良,导致病害严重、落花落果,直接影响果实的品质和产量,为此,今年我们采用了双株稀植栽培方式(以下简称双株),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
郜庆炉[10](2002)在《设施型农作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将设施农业与农作制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查土地因素与宇宙因素的互作效应,探查设施条件下的资源生产潜力,深入研究设施条件下不同种植体制资源高效利用的机理与模式,确立设施型农作制度构建的理论及技术体系,旨在促进我国设施农业持续高效发展,缓解人口增加与资源短缺的矛盾,实现有限资源生产力的持续提高。 全文9章。第一章引言,在全面分析我国农作制度发展现阶段所面临的问题、设施农业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的基础上,认为设施农业开辟了我国农作制度发展的新领域,设施型农作制度是我国农作制度发展的重要选择,并提出本研究的基本思路。 第二章国内外设施农业与农作制度的现状及发展,对国内外设施农业的现状及发展状况、中国农作制度的历史与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对中国农作制度研究改革中存在的主要不足进行了分析,明确提出了今后我国农作制度发展的趋势,即设施型农作制度和生态型农作制度。 第三章设施型农作制度概述,对设施型农作制度的有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明确了设施型农作制度与传统农作制度区别的特点。 第四章设施型农作制度构建的理论基础,在对设施农业生产实质、特点和设施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类型、特点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提出构建设施型农作制度必须遵循的基本原理,即植物的生活因素与调控学说、多维用地原理、生物学原理、光能利用原理和农业技术经济原理。 第五章我国设施农业和农业设施的类型及分布,通过对我国气候类型及特点的详细分析,对我国目前存在的地膜覆盖栽培、塑料大棚栽培、普通日光温室栽培、节能型塑料日光温室栽培、现代化温室栽培等主要设施农业生产类型的应用及分布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第六章设施环境与作物种植制度,对地膜覆盖、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等设施条件下光照、温度、湿度、空气、土壤等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特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分析了这些生态因子对作物种植制度的影响。 第七章设施条件下的作物种植制度,阐述了设施条件下的作物布局、轮作与连作、熟制、茬口安排和立体种植,并把设施条件下的作物种植模式归纳为四种类型:单作一茬型、单作多茬型、多作一茬型、多作多茬型;并对地膜覆盖和塑料大棚、日光温室内的主要种植模式进行了归类介绍。 第八章设施条件下作物生活要素综合调控制度,提出了设施条件下光照环境、温度环境、湿度环境、空气环境和土壤环境的综合调控技术。 第九章结论与讨论,对全文研究结果进行概括总结,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研究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有以下几点: *)率先提出了设施型农作制度以及与之相关的概念,科学地界定了设施型农作制度的内涵,拓宽了设施农业的研究领域。设施型农作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在设施条件下的作物种植制度及与之相适应的作物生活要素综合调控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包括作物种植制度和作物生活要素综合调控制度两部分。 G)拓宽了农作制度的研究领域,首次把农作制度与设施农业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设施农业依托农业工程技术和生物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可控的技术手段,将部分或大部分环境条件置于人工调控之下,强化了植物生活要素的调控力度,使人类对植物生活要素进行全方位调控成为可能。这就对我国农作制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也为我国农作制度的研究和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O)提出了设施型农作制度构建的理论,充实了耕作学科的理论体系。构建科学的设施型农作制度,必须在充分了解设施农业生产实质、特点和设施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类型、特点的基础上,遵循植物的生活因素与调控学说、多维用地原理、生物学原理、光能利用原理和农业技术经济原理。 O)系统地探讨了设施条件下光照、温度、湿度、空气、土壤等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特点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以及各种生态因素对作物种植区域、作物种类、作物品种布局、作物配置方式、熟制或茬制等方面的影响,为设施条件下作物合理布局,茬口安排,种植模式的选择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历)确立了设施型农作制度的技术框架和主要的技术内容,充实了耕作制度的技术体系。确定了设施条件下作物间、混、套作和茬口安排的原则,提出了设施条件下克服连作障碍的措施、进行立体种植的方式、夏季休闲期的利用的途径和设施环境综合调控的具体技术,归类介绍了设施条件下作物的主要种植模式。
二、番茄双株栽培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番茄双株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甘肃省高台县辣椒37-94引种栽培与配套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设施农业研究进展 |
2.2 辣椒栽培研究进展 |
2.3 问题的提出 |
2.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
3.1 研究区概况 |
3.2 试验研究设计 |
3.3 引栽品种与传统品种的比较和评价试验 |
3.4 不同定植密度对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 |
3.5 不同整枝方式对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 |
3.6 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效果试验 |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
4.1 不同栽培辣椒品种的比较与评价 |
4.2 不同定植密度对37-94 辣椒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
4.3 不同整枝方式对37-94 辣椒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
4.4 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效果试验 |
4.5 “37-94”辣椒高产栽培技术配套 |
4.6 有害生物绿色植保技术应用 |
4.7 “良种+良法”成功推广经验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2)新疆加工番茄高产栽培技术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新疆加工番茄特性和栽培环境要求 |
2 新疆加工番茄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
2.1 新疆加工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
2.2 新疆加工番茄病虫害防治措施 |
3 结束语 |
(3)设施番茄一穗果密植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一穗果密植栽培模式特点 |
2 主要栽培技术 |
2.1 品种选择 |
2.2 育苗 |
2.2.1 适期播种 |
2.2.2 土豆汁催芽 |
2.2.3 播种 |
2.2.4 苗期管理 |
2.3 整地定植 |
2.4 田间管理 |
2.4.1 植株调整 |
2.4.2 前期灌水保产量, 后期控水保品质 |
2.4.3 搭架绑蔓 |
2.4.4 保花保果与疏花疏果 |
2.5 病害防治 |
2.5.1 根腐病 |
2.5.2 青枯病 |
2.5.3 叶霉病 |
2.5.4 晚疫病 |
2.6 及时采收 |
(4)露地番茄单双株交叉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单双株交叉栽培的优点 |
2栽培要点 |
2.1科学浸种催芽, 正确掌握播种期 |
2.2培育壮苗 |
2.3定植 |
2.4大田管理 |
2.5病虫害防治 |
(5)山东省2015年部分蔬菜审定品种(论文提纲范文)
喜旺大白菜 |
潍白69 大白菜 |
天正粉奥番茄 |
宝禄1 号番茄 |
青农1238 番茄 |
鲁葱杂1 号大葱 |
新葱3 号大葱 |
金椒辣椒 |
世纪红辣椒 |
德红1 号辣椒 |
佛手辣椒 |
天红星辣椒 |
(6)一种全自动水肥一体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 |
1.2.1 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进展及现状 |
1.2.2 灌溉和施肥设备的研究 |
1.3 设计的主要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全自动水肥一体化系统的设计 |
2.1 全自动水肥一体化系统总体设计 |
2.1.1 全自动水肥一体化系统设计原则 |
2.2 全自动水肥一体化系统模型决策程序设计 |
2.3 全自动水肥一体化系统硬件组成 |
2.3.1 全自动水肥一体化系统具体硬件 |
2.3.2 全自动水肥一体化系统总体硬件组成 |
第三章 全自动水肥一体化系统的实现与应用 |
3.1 整套全自动水肥一体化系统的实现 |
3.1.1 整套全自动水肥一体化系统组件连接 |
3.1.2 全自动水肥一体化系统控制中心系统开发步骤 |
3.2 全自动水肥一体化系统结合黄沙基质种植番茄的应用研究 |
3.2.1 试验设计与安排 |
3.2.2 全自动水肥一体化设备结合黄沙基质种植番茄的应用 |
3.2.3 全自动水肥一体化设备结合黄沙基质的种植番茄管理 |
3.2.4 全自动水肥一体化系统结合黄沙基质栽培番茄产量 |
3.3 全自动水肥一体化系统结合黄沙基质种植辣椒的应用研究 |
3.3.1 试验设计与安排 |
3.3.2 全自动水肥一体化设备结合黄沙基质种植辣椒的应用 |
3.3.3 全自动水肥一体化设备结合黄沙基质的栽培管理 |
3.3.4 全自动水肥一体化设备结合黄沙基质的种植管理辣椒产量 |
第四章 全自动水肥一体化系统操作界面设计 |
4.1 全自动水肥一体化系统主操作界面的设计 |
4.2 全自动水肥一体化系统手动操作模块界面的设计 |
4.3 全自动水肥一体化系统自动操作模块界面的设计 |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
5.1 结论 |
5.2 创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评阅表 |
(7)塑料大棚番茄栽培技术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大棚蔬菜的简介 |
2 种植大棚番茄的重要性 |
3 塑料大棚番茄种植的技术 |
3.1 品种的选择 |
3.2 对番茄幼苗的管理 |
3.3 大棚番茄的整地定植 |
3.4 大棚番茄的田间管理 |
3.5 大棚番茄的病虫害防治工作 |
3.6 番茄的采摘 |
4 结语 |
(8)有机蔬菜基地生产计划的制定(论文提纲范文)
1制定有机蔬菜生产计划的原则 |
1.1市场导向原则 |
1.2因地制宜原则 |
1.3特色差异原则 |
2有机蔬菜生产计划编制的内容 |
2.1基地种植规模确定 |
2.2种植种类和品种确定 |
2.3茬口安排与布局确定 |
2.4田间栽培管理方案确定 |
3有机蔬菜基地生产计划编制实例 |
3.1 2013年销售计划 |
3.2 2013年种植计划 |
(10)设施型农作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引言 |
§1.1 设施型农作制度提出的背景 |
§1.1.1 我国农作制度发展现阶段所面临的问题 |
§1.1.2 设施农业的兴起及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
§1.1.3 设施农业开辟了我国农作制度发展的新领域 |
§1.1.4 设施型农作制度—我国农作制度发展的重要选择 |
§1.2 本研究的基本思路 |
§1.2.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2 研究内容 |
§1.2.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国内外设施农业与农作制度的现状及发展 |
§2.1 国内外设施农业的现状及发展 |
§2.1.1 国外设施农业的历史及发展概况 |
§2.1.2 中国设施农业的现状及发展 |
§2.2 中国农作制度的历史与研究进展 |
§2.2.1 中国农作制度的历史演进 |
§2.2.2 中国农作制度研究改革的主要成就 |
§2.2.3 中国农作制度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 |
§2.2.4 中国农作制度研究改革中存在的主要不足及发展趋势 |
第三章 设施型农作制度概述 |
§3.1 设施型农作制度的概念 |
§3.1.1 设施条件下的作物种植制度 |
§3.1.2 设施条件下的作物生活要素综合调控制度 |
§3.2 设施型农作制度与传统农作制度区别的特点 |
§3.2.1 植物生活要素的调控力度大 |
§3.2.2 集约化程度高 |
§3.2.3 受自然条件的限制程度低 |
§3.2.4 作物组成受市场的影响大 |
§3.2.5 农业资源的利用率高 |
§3.2.6 生物种群多样性特点显着 |
§3.3 研究和构建设施型农作制度的目的意义 |
第四章 设施型农作制度构建的理论基础 |
§4.1 设施农业生产分析 |
§4.1.1 设施农业生产的实质 |
§4.1.2 设施农业生产的特点 |
§4.2 设施农业生态系统及其特点 |
§4.2.1 设施农业生态系统的定义 |
§4.2.2 设施农业生态系统的类型 |
§4.2.3 设施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 |
§4.2.4 设施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 |
§4.3 植物的生活因素与调控学说 |
§4.3.1 植物的生活因素 |
§4.3.2 植物生活因素的作用规律 |
§4.3.3 植物生活因素作用的基本特点 |
§4.4 多维用地原理 |
§4.4.1 土地的多维性 |
§4.4.2 多维用地 |
§4.5 生物学原理 |
§4.5.1 生物间互利共生机制 |
§4.5.2 生态位原理 |
§4.5.3 物种多样性原理 |
§4.6 光能利用原理 |
§4.7 农业技术经济原理 |
第五章 我国设施农业生产的类型及分布 |
§5.1 我国的气候及特点 |
§5.1.1 我国的气候 |
§5.1.2 气温分布的特点 |
§5.1.3 光照分布的特点 |
§5.1.4 水分分布的特点 |
§5.2 我国农业设施的主要类型及其调控功能 |
§5.2.1 农业保护设施及其调控功能 |
§5.2.2 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及其调控功能 |
§5.3 我国设施农业生产的主要类型及分布 |
§5.3.1 田间地膜覆盖栽培型 |
§5.3.2 塑料拱棚栽培型 |
§5.3.3 温室栽培型 |
§5.3.4 其它设施栽培类型的应用及分布 |
第六章 设施环境与作物种植制度 |
§6.1 光照条件 |
§6.1.1 植物生长发育对光照条件的要求 |
§6.1.2 农业保护设施内的光照条件 |
§6.1.3 农业设施内的光照条件对作物种植制度的影响 |
§6.2 温度条件 |
§6.2.1 植物生长发育对温度条件的要求 |
§6.2.2 农业保护设施内的温度条件 |
§6.2.3 农业保护设施内的温度条件对作物种植制度的影响 |
§6.3 湿度条件 |
§6.3.1 植物生长发育对湿度条件的要求 |
§6.3.2 农业保护设施内的湿度条件 |
§6.3.3 农业保护设施内的湿度条件对作物种植制度的影响 |
§6.4 空气条件 |
§6.4.1 二氧化碳 |
§6.4.2 有害气体 |
§6.5 土壤条件 |
§6.5.1 植物生长发育对土壤条件的要求 |
§6.5.2 农业保护设施内的土壤变化及其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七章 设施条件下的作物种植制度 |
§7.1 设施条件下的作物布局 |
§7.1.1 地膜覆盖栽培的布局与发展 |
§7.1.2 温室大棚栽培的布局与发展 |
§7.2 设施条件下作物的轮作与连作 |
§7.2.1 轮作 |
§7.2.2 连作 |
§7.3 设施条件下作物的茬口安排及熟制(茬制) |
§7.3.1 设施条件下的茬口安排 |
§7.3.2 设施条件下的熟制(茬制) |
§7.3.3 农业保护设施夏季休闲期的利用 |
§7.4 设施条件下的立体种植 |
§7.4.1 设施条件下作物地面立体种植 |
§7.4.2 设施条件下作物空间立体栽培 |
§7.5 设施条件下的作物种植模式 |
§7.5.1 设施条件下作物种植模式的类型 |
§7.5.2 设施条件下的主要种植模式 |
第八章 设施条件下的作物生活要素综合调控制度 |
§8.1 农业设施内的光照环境调控 |
§8.1.1 改进农业设施的结构和管理技术 |
§8.1.2 人工补光 |
§8.1.3 遮光 |
§8.2 农业保护设施内的温度环境调控 |
§8.2.1 增温 |
§8.2.2 保温 |
§8.2.3 降温 |
§8.3 农业保护设施内的湿度环境调控 |
§8.3.1 降低空气湿度 |
§8.3.2 降低土壤湿度 |
§8.3.3 加湿 |
§8.4 农业保护设施内气体的调控 |
§8.4.1 农业保护设施内CO_2浓度的调控 |
§8.4.2 农业保护设施内有害气体的防止 |
§8.5 农业保护设施内土壤状况的调控 |
§8.5.1 深耕土壤 |
§8.5.2 科学施肥 |
§8.5.3 合理灌溉 |
§8.5.4 生物除盐 |
§8.5.5 合理使用农药 |
第九章 结论与讨论 |
§9.1 主要结论 |
§9.2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番茄双株栽培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甘肃省高台县辣椒37-94引种栽培与配套技术研究[D]. 陈占伟. 兰州大学, 2019(03)
- [2]新疆加工番茄高产栽培技术探析[J]. 张卫国. 山西农经, 2019(12)
- [3]设施番茄一穗果密植栽培技术[J]. 曾维银,隆金凤,万秀娟,琚志君. 上海蔬菜, 2016(06)
- [4]露地番茄单双株交叉高产栽培技术[J]. 黄福香,严艳平,陈勇,靳华. 长江蔬菜, 2016(23)
- [5]山东省2015年部分蔬菜审定品种[J]. 刘华荣. 中国蔬菜, 2015(12)
- [6]一种全自动水肥一体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王雅芳. 石河子大学, 2015(04)
- [7]塑料大棚番茄栽培技术探究[J]. 王成虎. 南方农业, 2015(15)
- [8]有机蔬菜基地生产计划的制定[J]. 汪李平,赵庆庆,张敬东,张时雨. 长江蔬菜, 2013(01)
- [9]大棚番茄双株稀植高产栽培技术[J]. 刘洋,李民,于洪涛. 吉林蔬菜, 2002(06)
- [10]设施型农作制度研究[D]. 郜庆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