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墙体材料干混系列产品研究开发(论文文献综述)
齐仕杰[1](2021)在《利用废弃混凝土和废弃粘土砖制备蒸压砖》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城市基础建设速度的加快,以废弃混凝土、废弃粘土砖为主体的建筑垃圾的产出量和存量呈现逐年增长趋势,日益成为城镇固体废弃物的重要来源。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再生利用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直接关乎建材行业和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资源利用的角度来看,废弃混凝土中主要是粗骨料提供的钙质组分(CaCO3)和细骨料提供的硅质组分(SiO2),两者约占混凝土总组成的80%;废弃粘土砖中主要为低钙的粘土矿物,化学组成中SiO2约占70%。因此,从理论上讲,废弃混凝土和废弃粘土砖可作为钙质原料和硅质原料,用于制备蒸压硅酸盐材料。目前,利用建筑垃圾制备蒸压硅酸盐制品的研究多集中在蒸压砖、蒸压砌块等墙体材料方面;相关研究中,建筑垃圾仅作为硅质原料或者充当骨料。事实上,建筑垃圾中有充足的以方解石、C-S-H凝胶等形式存在的钙质资源,经过高温煅烧后可以得到CaO、参与水热合成反应,为蒸压硅酸盐材料提供钙质原料。本论文利用废弃混凝土和废弃粘土砖作为主要钙质原料和硅质原料,以破碎筛分后的废弃混凝土作为细骨料,通过水热合成制备蒸压砖,在实现建筑垃圾高效资源化利用率的同时,为绿色墙体材料开发提供了一种新技术。本论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首先,以70%废弃混凝土与30%废弃粘土砖组成的混合料为对象,以降低煅烧能耗、充分利用混合料中的有效钙质资源为目标,通过研究升温速率和反应气氛对废弃混凝土中CaCO3分解的影响,确定混合料适宜的煅烧工艺。在此基础上,以煅烧后的混合料和两种细骨料(废弃混凝土再生细骨料、天然砂细骨料)为原料制备蒸压砖,研究水固比、胶骨比、细骨料级配以及混合料钙硅比对蒸压试件抗压强度的影响,结合微观分析优选最佳配料方案;研究蒸压压力、保温时间、成型压力、保载时间以及静停时间对蒸压试件抗压强度的影响,结合微观分析优选适宜的制备工艺;进一步,对优选组蒸压试件的孔结构进行了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为:(1)升温速率加快,废弃混凝土-废弃粘土砖混合料中CaCO3分解温度提高。升温速率对煅烧产物中CaO含量和活性的影响与煅烧温度有关;760℃煅烧时,CaO含量和活性随着升温速率加快而减小,煅烧温度提高,升温速率的影响减弱。水蒸气气氛可以促进CaCO3分解;加水量增加,CaO含量和活性总体提高。本论文试验条件下废弃混凝土-废弃粘土砖混合料的最佳煅烧工艺为:煅烧温度760℃、升温速率13℃/min、每100g混合料+0.3L蒸馏水。(2)水固比和胶骨比对试件成型和蒸压试件强度均有显着影响,且两者之间存在匹配关系;掺再生细骨料组蒸压试件宜采用高水固比搭配高胶骨比。再生细骨料和天然砂的最佳级配相似;大粒级骨料含量相对较少、中小粒级骨料含量适中,有利于提高蒸压试件强度。不同蒸压制度下,钙硅比对蒸压试件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不同。本论文试验条件下蒸压砖的最佳配料方案为:再生细骨料组(水固比0.15、胶骨比6/4、钙硅比0.7),天然砂组(水固比0.15、胶骨比5/5、钙硅比0.9)。(3)蒸压压力、成型压力和静停时间对蒸压试件抗压强度影响显着,而保温时间的影响无明显规律,保载时间的影响可以忽略。随着蒸压压力增大,掺再生细骨料组蒸压试件强度总体显着提高;掺天然砂组蒸压试件强度先显着提高,而后强度增幅降低、钙硅比0.7和0.9组甚至出现强度降低。在较高钙硅比条件下,掺再生细骨料组蒸压试件强度随着保温时间延长总体呈提高趋势。随着成型压力提高,蒸压试件强度以25MPa为拐点先显着提高而后略有降低。随着静停时间延长,蒸压试件强度先提高后降低。本论文试验条件下确定的蒸压砖最佳制备工艺为:蒸压压力1.0MPa,保温时间8h,成型压力25MPa,掺再生细骨料组静停时间1h、掺天然砂组静停时间4h。(4)蒸压试件水热产物主要为CSH(B)和托贝莫来石;在较低蒸压压力下,水热产物以CSH(B)相为主;在最佳钙硅比、蒸压压力≥1.0MPa、保温8h条件下,可生成少量针状硬硅钙石相。(5)本论文试验条件下,采用最佳原料配比和制备工艺,掺再生细骨料组和掺天然砂组蒸压试件的最大抗压强度分别为44.93MPa和51.1MPa,孔隙率分别为37.15%和30.5%。
杨威[2](2021)在《多功能生态建筑饰面材料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研究了三种多功能的生态饰面材料:水泥基柔性饰面板不仅能用于平整的墙面,并且能用于圆柱型、弧形等异形结构建筑工程;高光洁负氧离子释放饰面板块具有高光洁,能释放负氧离子;丙烯酸基轻质复合墙体保温材料节能、轻质、抗压强度好、施工性能好、表面光洁平整、成本低。本产品生态环保、安全健康、能广泛的应用于建筑内外墙等领域。(1)研究了水性水泥乳液基柔性饰面板块的生产工艺,以水泥、粉煤灰、水性丙烯酸乳液为主要原料制备柔性底材并进行工艺涂装,通过实验探索水泥乳液的比例对柔性饰面板块的柔韧性和拉伸粘结强度的影响以及各种助剂对板材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泥-乳液比例的降低,柔性饰面板块的柔韧性越好,但是板材的拉伸粘结强度却越来越低,当比例达到2:1的时候,能够满足柔性和拉伸粘结强度的条件;加入减水剂可以减少实验用水量,加快水化速率,提高混合浆液的流动性,加入分散剂使混合料有很好的分散效果,各种材料混合均匀,利于板材优质成型,加入消泡剂可以减少气泡的产生,有利于提高板材的强度,具有很好的消泡效果,三种助剂的掺入量为0.1~0.3%;获得水性仿石漆、磁漆、金属漆三种系列的柔性饰面板块并且在工程中得以应用。(2)本实验在水性UV涂料中加入了纳米二氧化硅,并将其作为导气剂,制备了一水性UV为主要成膜物质的负氧离子涂料,在保持板块良好观感的条件下,得到一种能大量释放负氧离子的内墙饰面板块,经过标准检测,样板的负氧离子的释放量高达24700个/cm3,光泽度能达到30度,平整度为0.95mm,远小于2 mm;以广元地区为例,研究高负离子释放内墙饰面板块的应用效果,广元市区自然空气中的负离子浓度为35个/cm3到1747个/cm3,工程应用结果表明,高负离子释放内墙饰面板块工程应用负氧离子浓度最高能达到29375个/cm3,最低为2371个/cm3,高负离子释放内墙饰面板块负氧离子的释放主要受温度、光强、风速风向、房间结构和沙尘等污染物的影响,温度越高和水蒸气浓度越大,负离子的释放量越大。高负离子释放内墙饰面板块能达到乡村田野到高山瀑布的效果,相当于在居住和生活空间营造一个森林氧吧,效果理想。(3)本文主要研究了丙烯酸乳液作为基体材料制备复合轻质墙体材料的配方,加入丙烯酸乳液使玻化微珠和水泥砂浆相容,不分层;在固定丙烯酸乳液的量不变的情况下,研究了玻化微珠、水泥、粉煤灰等主要原料的量对材料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容重和导热系数的影响,同时添以少量助剂,如减水剂、消泡剂、分散剂等,制备成高分子聚合物水泥浆体。玻化微珠和粉煤灰的含量与抗压、抗折强度呈负相关,与导热系数呈正相关;水泥含量与抗压、抗折强度呈正相关,与导热系数呈正相关。通过对原料配比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实验,制备得到的丙烯酸基复合墙体材料的最佳的原料配比为水泥50%、丙烯酸乳液1%、粉煤灰20%、玻化微珠10%、石英砂19%、减水剂0.2%、消泡剂0.05%、分散剂0.05%,其抗压强度为5 MPa,抗折强度为2.5 MPa,导热系数为0.4514W/(m K),容重为1054 kg/m3。
杨晓静[3](2020)在《西部地区城镇太阳能住宅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全球气候变迁且建筑能耗相对较大的背景下,节能减排成为我国重点关注的问题,建筑物在建筑生产、运行及最后拆除过程中消耗大量能源并排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降低建筑物二氧化碳排放量改善全球气候刻不容缓。目前国内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相对成熟,但对太阳能建筑碳排放研究较少,我国西部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这些地区大部分又处于建筑热工分区中的严寒、寒冷地区,可因地制宜的发展太阳能采暖建筑,明确建筑太阳能采暖效率,对太阳能建筑碳排放特点进行研究,以便更好的降低环境负荷。本研究主要工作内容如下:首先,本研究通过前期的国内外文献调研以及分析总结,对建筑生命周期评价研究方法、碳排放的计算方法以及太阳能建筑现状进行系统结构化的综述,针对当前研究的不足以及太阳能建筑发展现状,确定了论文的研究框架。其次,通过数据收集整理,对全国城镇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进行计算分析,可以发现不论东部地区还是西部地区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中运行阶段所占比重最大,高达85%96%,建筑全生命周期减碳的重点在建筑运行阶段,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量与建筑运行阶段能耗相关,降低建筑运行阶段能耗是减碳的关;20152018年之间全国城镇住宅建筑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量呈现上升趋势;西部地区城镇住宅总碳排放量低于东部地区,这与东部地区总建筑面积相对较多相关;由于资源利用的不合理,西部地区单位住宅建筑面积碳排放量高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合理利用太阳能资源进而降低西部地区住宅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十分必要。然后,通过文献调研分析总结西部地区城镇能住宅太阳能利用的建材、构造等被动式太阳能利用形式及主动式太阳能系统的特点,对其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特点进行分析。根据太阳能住宅建筑特点合理利用太阳能资源,对西部不同太阳能分区中普通住宅与太阳能住宅的直接受益式、附加阳光间式及主动式太阳能采暖三种不同采暖形式交互作用对建筑太阳能采暖效率的影响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主动式太阳能采暖设备贡献最大;对西部地区太阳能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中运行阶段碳排放特点进行分析,并与普通住宅运行阶段碳排放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西部地区住宅通过提高太阳能采暖效率进而降低建筑碳排放量潜力最大的为太阳能采暖分区中的适宜区A区,其次为适宜区B区,最后为可用区,而提高最佳区住宅建筑太阳能采暖效率会增加建筑运行期间碳排放量,适宜区A区、适宜区B区、可用区太阳能住宅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量比普通住宅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量最高分别降低49.2%、22.3%、13.1%。最后,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运用建筑太阳能采暖效率的计算函数对建筑太阳能采暖系统进行优化,对太阳能住宅及普通住宅进行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案例分析可以发现,太阳能住宅物化阶段碳排放由于主动式太阳能采暖系统的设置比普通住宅建筑高15%,但太阳能建筑运行期间碳排放量比普通住宅建筑低37%,与前文计算相符,太阳能住宅建筑比普通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低30.1%。
董龙[4](2020)在《逐梦六十载 奋进新时代——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六十年发展侧记》文中研究表明岁月流转,山河壮阔,紧随共和国的成长步伐,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以下简称"北京建材总院")在北京金隅集团的正确领导下,从北京市建材工业局内部实验室一路走来,60年筚路蓝缕,60年风雨兼程,从组建研究所到成立研究院,从北京市级重点科研院所到产业集团技术中心、中央研究院,先后经历了从事业单位到科技型企业再到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大跨度发展转型,从单一以科研为主,到科研、产业、质检三足鼎立,再到科技创新与科技服务双轨并行,薪火传承,逐步发展壮
王慧[5](2018)在《建筑垃圾再生干混砂浆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在过度消耗天然建筑材料的同时产生了大量建筑垃圾,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民众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促使建筑垃圾的合理利用成为科研单位及建筑企业重要任务之一。以往专家学者对建筑垃圾再生垃圾粗骨料的研究取得很多研究成果,而对再生细骨料的资源化利用却少之又少,降低了建筑垃圾的利用率。基于国外再生细骨料资源化利用技术成熟而国内对此仍处于起步阶段这一状况,本论文主要针对建筑垃圾中的废弃黏土砖和废弃混凝土经破碎制得再生细骨料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以0%、20%、40%、50%、60%、80%、和100%取代天然砂用以制备M5、M7.5、M10、M15四个强度等级的再生干混砂浆;观察再生砂浆表观密度、稠度、保水性、抗压强度及抗冻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分析原因。结果表明:稠度相同时,黏土砖和混凝土再生细骨料制备的再生砂浆需水量均随着再生细骨料掺量的增加而增长;两种再生细骨料制备的再生干混砂浆表观密度均小于天然砂制备的普通干混砂浆;不同再生细骨料制备的砂浆保水性变化规律不同;废弃粘土砖集料掺量的变化对再生砂浆强度的影响成一定的规律变化,而混凝土再生细骨料制备的干混砂浆抗压强度无明显规律变化;两种再生细骨料干混砂浆抗冻性能均符合标准。普通干混砂浆砌体、砖集料再生砂浆砌体及混凝土再生细骨料砂浆砌体的实测抗压强度与砂浆强度成正比,砂浆强度越高,多孔砖砌体抗压强度越大。再生砂浆多孔砖砌体抗压强度实测值略大于计算平均值,再生砂浆多孔砖砌体抗压强度是安全的。
葛倍辰,李东徽,张敬丽,杜娟[6](2018)在《创意产业园公共空间中的模糊空间设计初探——以南京1865创意产业园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文章以创意产业园的主要使用者—创意阶层的心理需求及行为模式为出发点,运用模糊空间理论,对创意产业园公共空间设计提出一些指导性的建议,并通过对南京1865创意产业园的几个公共空间的实地调研分析,针对现有空间提出了一些改造意见。
周越[7](2017)在《浙江省建筑外墙保温体系物化过程CO2排放研究》文中指出全球暖化背景下,如何减缓二氧化碳的排放成为全球瞩目的议题。建筑及其相关行业为全球贡献了近三分之一的碳排放,随着建筑节能减排工作地不断推进,运用保温体系提高外墙的保温隔热性能以减少建筑使用能耗是当下最为普遍的建筑节能措施之一,本文对建筑外墙保温体系节能减排潜力的研究不再局限于使用阶段,而是运用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建立科学、完善的物化过程碳排放量化评价模型,细致分析不同建筑外墙保温体系的减排能力。本文将建筑外墙保温体系物化过程细分成建材生产阶段、运输阶段、施工阶段、建材更新、拆除阶段、回收再用及处置阶段7各子阶段。利用IPCC及建筑碳排放的相关计算方法,确立了适用于浙江省的能源CO2排放因子、建材生产阶段CO2排放因子、运输CO2排放因子、施工台班及人工CO2排放因子等数据,并通过走访调研省内行业领先型的自保温墙材及相关材料生产厂家,获取一手的数据资料,计算了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砌块、生物污泥陶粒加气混凝土砌块等在内的7种常用的自保温墙体材料生产阶段的CO2排放因子,更新并完善了浙江省碳排放数据库。为比较不同建筑外墙保温体系的减碳能力,选杭州地区某居住建筑为案例,运用文中的计算模型计算不同建筑外墙保温体系物化过程碳排放。数据显示,在相同保温效果下,玻化微珠保温砂浆内外联合保温体系和自保温体系较XPS薄板外保温、内保温及夹心保温体系显示了良好的减排潜力,适度增大砌体材料的规格能降低砌筑砂浆的使用量,利于降低建材生产、运输及处置阶段的碳排放。而对于相同构造做法的建筑外墙自保温体系而言,选混凝土自保温模卡砌块或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砌块等混凝土类材料为基层墙体的自保温体系的保温隔热性能优于烧结制品类,能减少建筑空调及采暖能耗。基于案例建筑的输出数据,本文建议就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外墙保温形式选型时,优先考虑自保温体系或玻化微珠保温砂浆内外联合保温体系,而采用自保温体系时,基层墙体材料可选择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砌块、混凝土自保温模卡砌块。
朱叶丽[8](2015)在《干混砂浆的应用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建筑砂浆是土木建筑工程中不可缺少的建筑材料,其用量之大使用范围之广仅次于混凝土。传统的砂浆是在工地现场由水泥、石灰膏和砂子混合加水搅拌而成。其缺点是:需要大面积的原材料堆场,配合比控制不准,因此,砂浆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材料浪费严重,环保问题突出,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建筑功能。干混砂浆作为建材领域的一种新型绿色建筑材料,凭借其质量稳定、施工效益好、环保利废和大大改善施工环境等优势逐渐走上建筑工程的舞台。干混砂浆的开发与应用,是建筑业和建材业的一次新技术革命,是未来新材料新技术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但是,干混砂浆作为一种新兴事物,中国的干混砂浆产业才刚刚起步,人们对这种材料的社会认知度依然偏低。所以,干混砂浆的推广应用技术还有待于提高。本文介绍了干混砂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推广应用所面临的问题,调查研究了干混砂浆与传统的现场搅拌砂浆在工程质量,经济成本以及社会效益三个方面的优劣点对比。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了各种原材料在干混砂浆中的作用机理,提出了对各种基本组成材料的质量要求,优化设计出了普通干混砂浆的配合比,检验了各干混砂浆的稠度,保水性,抗压强度,粘结强度和抗渗等级等各种性能指标,论述了干混砂浆中各种成分对砂浆性能的影响,为普通干混砂浆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可靠的技术基础。
谢平[9](2015)在《JB公司防潮石膏砌块项目商业计划书》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越来越多,这些废弃物如果处理不当,不但造成资源浪费,还会给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进而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存构成威胁。为此,加强工业副产物资源的综合利用成为我们必须要解决的课题。利用工业废弃物生产建筑材料是实现资源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建筑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建筑材料尤其是新型建筑材料是建筑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利用工业废弃物生产新型建筑材料对于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中要的意义,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商业计划书以福建JB防潮石膏砌块项目为研究课题,其目的是解决项目的融资扩产问题。本文首先对项目的概况做了介绍,然后从内部资源和能力两方面对项目进行内部环境分析,接着运用PEST模型分析项目所处的宏观环境,并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项目所处行业的竞争环境,在此基础上对项目进行SWOT分析并制订公司的发展战略,接着运用STP模型明确了项目的市场定位,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项目的盈利模式,然后制订项目扩产的建设计划及运营计划。本文的后面部分为财务分析,首先是根据项目的建设计划及运营计划确定了项目的融资计划,包括融资金额与权益和融资使用计划,并对项目进行相应的财务预测,包括投资估算和资金筹集、销售收入及税金预测、产品成本和费用的估算、利润总额及分配估算。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项目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并对项目的投资效益进行论证和评价,其结论为项目的IRR为36.17%,NPV为26954万,回报大于12%,项目可行。本文还就项目私募股权投资的退出制定了方案。本文最后分别从定量和定性的角度对项目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通过对福建JB公司防潮石膏砌块项目的分析,本文认为该项目能够给投资者带来较为理想的经济回报,还能够得到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该项目具有较大的投资价值。
张思成[10](2013)在《墙体材料装备的发展状况与趋势》文中认为在调研的基础上分类阐述了墙体材料及装备的发展历程、国内外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
二、墙体材料干混系列产品研究开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墙体材料干混系列产品研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利用废弃混凝土和废弃粘土砖制备蒸压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现状 |
1.2.1 废弃混凝土的资源化利用 |
1.2.2 废弃粘土砖的资源化利用 |
1.2.3 废弃混凝土与废弃粘土砖的协同综合利用 |
1.2.4 建筑垃圾的活化技术 |
1.3 建筑垃圾在蒸压硅酸盐材料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
1.4 本论文研究内容 |
2 试验原料、仪器和方法 |
2.1 试验原料 |
2.2 试验方法 |
2.2.1 废弃混凝土-废弃粘土砖混合料的煅烧 |
2.2.2 蒸压砖的制备 |
2.3 测试方法及试验设备 |
2.3.1 测试方法 |
2.3.2 试验设备 |
3 废弃混凝土-废弃粘土砖混合料煅烧工艺的研究 |
3.1 概述 |
3.2 升温速率对混合料中CaCO_3分解的影响 |
3.2.1 混合料的热重分析 |
3.2.2 升温速率对CaO含量的影响 |
3.2.3 升温速率对CaO活性的影响 |
3.3 反应气氛对混合料中CaCO_3分解的影响 |
3.3.1 反应气氛对CaO含量的影响 |
3.3.2 反应气氛对CaO活性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4 原料配比对蒸压砖抗压强度的影响 |
4.1 概述 |
4.2 水固比和胶骨比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
4.3 细骨料级配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
4.4 钙硅比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
4.4.1 钙硅比对掺再生细骨料组蒸压试件抗压强度的影响 |
4.4.2 钙硅比对掺天然砂组蒸压试件抗压强度的影响 |
4.5 最佳原料配比下蒸压试件的孔结构 |
4.6 本章小结 |
5 制备工艺对蒸压砖抗压强度的影响 |
5.1 概述 |
5.2 蒸压制度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
5.2.1 蒸压制度对掺再生细骨料组蒸压试件抗压强度的影响 |
5.2.2 蒸压制度对掺天然砂组蒸压试件抗压强度的影响 |
5.3 成型压力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
5.4 保载时间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
5.5 静停时间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
5.6 最佳原料配比与制备工艺下蒸压试件的孔结构 |
5.7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多功能生态建筑饰面材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
1.3 柔性饰面板块的研究现状 |
1.4 负氧离子研究现状 |
1.5 国内外建筑节能发展研究现状 |
1.6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
2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思路及路线 |
2.1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2.1.1 课题来源和研究目的 |
2.1.2 主要内容 |
2.2 创新点 |
2.3 技术路线 |
3 水性水泥乳液基柔性饰面板块的生产研究及应用 |
3.1 实验部分 |
3.1.1 原材料及仪器设备 |
3.1.2 水泥 |
3.1.3 水性丙烯酸乳液 |
3.1.4 粉煤灰 |
3.1.5 助剂 |
3.1.6 涂料 |
3.2 柔性饰面板块的实验方法 |
3.2.1 柔性底材的制备 |
3.2.2 涂装工艺方法 |
3.2.3 柔性饰面板块基本性能的测定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水泥与乳液比例对柔性饰面板块柔性和强度的影响 |
3.3.2 助剂对柔性饰面板块的影响 |
3.3.3 生产工艺研究 |
3.3.4 柔性饰面板块的性能 |
3.4 工程应用及成果 |
3.4.1 工程应用 |
3.4.2 经济应用分析 |
3.4.3 成果与查新 |
3.5 结论 |
4 一种高负离子释放内墙饰面板块的制备及应用 |
4.1 实验部分 |
4.1.1 原材料与仪器设备 |
4.1.2 实验方法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高负离子释放饰面板块检测结果 |
4.2.2 广元市自然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分布状况 |
4.2.3 负离子饰面墙板的工程应用的效果 |
4.2.4 机理分析 |
4.3 经济应用与成果 |
4.3.1 经济应用分析 |
4.3.2 成果评价与科技查新 |
4.4 结论 |
5 丙烯酸基轻质复合墙体保温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
5.1 实验部分 |
5.1.1 原材料与仪器设备 |
5.1.2 轻质保温墙板试验方法 |
5.1.3 性能测定过程及方法 |
5.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5.2.1 丙烯酸乳液的作用 |
5.2.2 玻化微珠、粉煤灰、水泥配比对复合墙体保温材料性能的影响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3)西部地区城镇太阳能住宅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s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现状 |
1.2.2 太阳能建筑发展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2 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 |
2.1 全生命周期碳建筑排放计算方法 |
2.1.1 建筑生命周期评价 |
2.1.2 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范围 |
2.1.3 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方法 |
2.2 全国各省份城镇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计算 |
2.2.1 西部地区建筑材料消耗量分析 |
2.2.2 西部地区住宅建筑各个生命周期碳排放特点 |
2.2.3 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碳排放对比情况 |
2.3 本章小结 |
3 西部地区城镇太阳能住宅建筑碳排放特点 |
3.1 西部地区太阳能资源情况 |
3.2 西部地区城镇太阳能住宅现状 |
3.2.1 西部地区被动式太阳能利用材料及构造特点 |
3.2.2 西部地区主动式太阳能利用特点 |
3.2.3 建筑模型设定 |
3.3 西部地区住宅建筑太阳能采暖效率优化设计 |
3.3.1 建筑太阳能采暖潜力评价方法 |
3.3.2 影响建筑太阳能采暖效率的主被动太阳能利用形式 |
3.3.3 基于多要素太阳能利用形式的建筑太阳能采暖效率正交试验设计 |
3.3.4 基于多要素太阳能利用形式的建筑太阳能采暖效率计算拟合分析 |
3.4 西部地区城镇太阳能住宅碳排放特征 |
3.4.1 建筑物化阶段 |
3.4.2 建筑运行阶段 |
3.4.3 建筑拆除阶段 |
3.5 西部地区城镇太阳能住宅与普通住宅建筑运行期间碳排放对比分析 |
3.5.1 最佳区太阳能住宅与普通住宅建筑运行期间碳排放 |
3.5.2 适宜区A区太阳能住宅与普通住宅建筑运行期间碳排放 |
3.5.3 适宜区B区太阳能住宅与普通住宅建筑运行期间碳排放 |
3.5.4 可用区太阳能住宅与普通住宅建筑运行期间碳排放 |
3.6 小结 |
4 西部地区城镇太阳能住宅碳排放计算案例研究 |
4.1 太阳能住宅模型信息及普通住宅模型建立 |
4.1.1 太阳能住宅模型信息 |
4.1.2 普通住宅模型建立 |
4.2 建筑太阳能采暖潜力及碳排放计算 |
4.2.1 建筑太阳能采暖潜力计算 |
4.2.2 建筑物化阶段 |
4.2.3 建筑运行阶段 |
4.2.4 建筑拆除阶段 |
4.3 .案例太阳能建筑与普通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对比 |
4.4 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本文创新点 |
5.3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1 全国各省份建材用量 |
附录2 2014 年全国各省份城镇住宅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 |
附录3 案例住宅工程量消耗清单 |
表录 |
图录 |
在校期间发表研究成果 |
(4)逐梦六十载 奋进新时代——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六十年发展侧记(论文提纲范文)
一、勇立潮头开拓进取六秩岁月谱华章 |
(一)创业兴院:拓荒新材开新局(1959~1983) |
(二)转型发展:研发成果促转化(1983~2000) |
(三)改制嬗变:抢抓机遇谋跨越(2000~2012) |
(四)砥砺奋进:勇立潮头扬风帆(2012至今) |
二、与时俱进力前行矢志创新结硕果 |
(一)科研事业单位发展阶段(1959~1983) |
(二)科研开发型事业单位发展阶段(1983~2000) |
(三)科技型企业发展阶段(2000~2012) |
(四)产业集团中央研究院发展阶段(2012至今) |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领域 |
—绿色制造技术领域 |
—绿色建材领域 |
—绿色建筑领域 |
三、以人为本创新为魂激发干事激情 |
(一)以创新文化引领人,获得员工思想上的强大认知认同 |
(二)以创新制度约束人,打造现代化企业管理体制机制软实力 |
(三)以创新平台吸引人,实现企业与人才发展的良性互动 |
(四)以暖心工程凝聚人,形成助推企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
四、创新引领改革奋进用科技构筑理想 |
(5)建筑垃圾再生干混砂浆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 |
1.2 建筑垃圾研究现状 |
1.2.1 建筑垃圾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建筑垃圾国内研究现状 |
1.3 国内外干粉砂浆研究现状 |
1.4 研究目的和内容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内容 |
第2章 实验原材料、设备及方法 |
2.1 实验原材料 |
2.2 实验仪器和实验方法 |
2.2.1 破碎建筑垃圾制备再生集料 |
2.2.2 砂浆配合比确定及制备方法 |
2.2.3 稠度试验 |
2.2.4 砂浆表观密度实验 |
2.2.5 保水性实验 |
2.2.6 砂浆立方体抗压强度实验 |
2.2.7 抗冻性能实验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废弃粘土砖对干混砂浆性能的影响 |
3.1 砖集料的基本性质 |
3.2 砖集料对干混砂浆物理性能的影响 |
3.2.1 砖集料对干混砂浆需水量的影响 |
3.2.2 砖集料对干混砂浆表观密度的影响 |
3.2.3 砖集料对干混砂浆保水性的影响 |
3.3 砖集料对干混砂浆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影响 |
3.4 砖集料对再生干混砂浆抗冻性能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废弃混凝土再生细骨料对干混砂浆性能的影响 |
4.1 废弃混凝土再生细骨料的基本性质 |
4.2 废弃混凝土再生细骨料对干混砂浆物理性能的影响 |
4.2.1 废弃混凝土再生细骨料对干混砂浆需水量的影响 |
4.2.2 废弃混凝土再生细骨料对干混砂浆密度的影响 |
4.2.3 废弃混凝土再生细骨料对干混砂浆保水性的影响 |
4.3 废弃混凝土再生细骨料对干混砂浆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影响 |
4.4 废弃混凝土再生细骨料对干混砂浆抗冻性能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再生细集料对砂浆砌体抗压强度的影响 |
5.1 混凝土多孔砖抗压强度 |
5.2 再生细集料对砂浆砌体抗压强度的影响 |
5.3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
5.3.1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 |
5.3.2 中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发展建议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创意产业园公共空间中的模糊空间设计初探——以南京1865创意产业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创意产业园模糊空间设计的背景 |
2 创意产业园模糊空间设计研究 |
2.1 模糊空间的界定 |
2.2 模糊空间设计方法 |
2.2.1 模糊空间界限增强空间流动性 |
2.2.2 强化空间的多义性设计 |
2.2.3 丰富空间体验 |
3 南京1865创意产业园模糊空间设计分析 |
3.1 南京1865创意产业园 |
3.2 空间一现状及改进意见 |
3.2.1 空间一现状 |
3.2.2 空间一改进意见 |
3.3 空间二现状及改进意见 |
3.3.1 空间二现状 |
3.3.2 空间二改进意见 |
4 结语 |
(7)浙江省建筑外墙保温体系物化过程CO2排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全球暖化 |
1.1.2 我国能耗与碳排放现状 |
1.1.3 墙体材料对建筑碳排放的影响 |
1.2 建筑生命周期评价综述 |
1.2.1 生命周期评价定义与内涵 |
1.2.2 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 |
1.2.3 生命周期评价在建筑领域的发展与应用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自保温体系研究现状 |
1.3.2 建筑外墙保温体系研究现状 |
1.3.3 浙江省建筑碳排放数据库研究现状 |
1.3.4 存在的问题 |
1.4 研究目的 |
1.5 研究意义 |
1.6 研究内容 |
1.7 研究方法 |
1.8 本章小结 |
2 自保温墙体材料发展现状 |
2.1 墙体保温及墙体材料 |
2.2 国内夏热冬冷地区自保温墙体材料发展现状 |
2.3 本章小结 |
3 建筑外墙保温体系物化过程CO_2排放计算框架 |
3.1 建筑外墙保温体系物化过程CO_2排放的“范围” |
3.2 建筑外墙保温体系物化过程生命周期系统边界界定 |
3.3 建筑外墙保温体系物化过程功能单位定义 |
3.4 建筑外墙保温体系物化过程碳排放计算模型 |
3.5 本章小结 |
4 建筑外墙保温体系物化过程CO_2排放研究 |
4.1 能源CO_2排放因子 |
4.1.1 化石能源上游阶段CO_2排放 |
4.1.2 化石能源使用阶段CO_2排放 |
4.1.3 外购电力CO_2排放因子 |
4.2 基础建材CO_2排放因子 |
4.3 砂浆类CO_2排放因子 |
4.4 浙江省常见自保温墙材生产阶段CO_2排放分析 |
4.4.1 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阶段CO_2排放 |
4.4.2 生物污泥陶粒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阶段CO_2排放 |
4.4.3 烧结页岩空心砌块生产阶段CO_2排放 |
4.4.4 烧结页岩多孔保温砖生产阶段CO_2排放 |
4.4.5 淤泥烧结节能砖生产阶段CO_2排放 |
4.4.6 混凝土自保温模卡砌块生产阶段CO_2排放 |
4.4.7 玻化微珠保温砂浆生产阶段CO_2排放 |
4.5 运输阶段CO_2排放因子 |
4.5.1 运输工具CO_2排放因子 |
4.5.2 运输距离 |
4.6 施工阶段碳排放研究 |
4.6.1 施工阶段能源CO_2排放 |
4.6.2 施工阶段人工CO_2排放因子 |
4.7 拆除阶段CO_2排放研究 |
4.8 处置阶段CO_2排放研究 |
4.9 本章小结 |
5 建筑外墙保温体系物化过程CO_2排放比较 |
5.1 居住建筑模型 |
5.2 相同保温效果下不同构造做法的建筑外墙保温体系 |
5.2.1 各子阶段CO_2排放 |
5.2.2 物化过程CO_2排放分析 |
5.3 相同构造做法下的建筑外墙自保温体系建筑能耗碳排放比较 |
5.3.1 建筑能耗计算方法 |
5.3.2 建筑外墙自保温体系建筑能耗碳排放比较 |
5.4 居住建筑外墙保温体系选型参考 |
6 总结与展望 |
6.1 主要成果总结 |
6.2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8)干混砂浆的应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概述 |
1.1 研究的必要性 |
1.2、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1 国外发展现状 |
1.2.2 国内发展现状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干混砂浆的基本原材料 |
2.1 干混砂浆的主要组成材料 |
2.2 干混砂浆的技术性能指标要求及实验方法 |
第3章 普通干混砂浆配合比设计 |
3.1 普通干混砂浆的技术性质: |
3.2 普通干混砂浆的类型及配合比设计 |
3.2.1 普通干混砌筑砂浆 |
3.2.2 普通干混抹灰砂浆 |
3.2.3 普通干混地面砂浆 |
3.2.4 普通干混防水砂浆 |
第4章 技术经济性分析 |
4.1 原材料成本 |
4.2 固定费用成本 |
4.3 其他成本 |
4.4 砌筑干混砂浆、加气砼抹面的销售价: |
4.5 所得税 |
4.6 净利润 |
4.7 生产线达产时产值 |
4.8 达产时年度利润 |
4.9 盈亏平衡点 |
4.10 按投资前期年产5万吨计 |
第5章 社会效益分析 |
第6章 性能对比分析 |
第7章 产业化分析 |
第8章 实际工程应用案例 |
8.1 实施案例简介 |
8.2 工程项目情况简介 |
8.3 加气混凝土用干混砌筑砂浆施工方法 |
8.4 加气混凝土用干混砂浆抹面施工方法 |
8.5 干混地坪砂浆施工方法 |
8.6 干混防水砂浆施工方法 |
8.7 结语 |
第9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JB公司防潮石膏砌块项目商业计划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选题的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战略管理相关理论 |
1.2.2 营销管理理论 |
1.2.3 财务管理理论 |
1.3 研究方法与框架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项目概况 |
2.1 核心竞争优势 |
2.2 核心资源 |
2.3 公司财务现状 |
2.4 业务情况 |
2.4.1 市场容量 |
2.4.2 业务状况 |
2.5 公司发展面临的问题 |
2.5.1 产能无法满足业务的发展 |
2.5.2 公司财务资源无法满足业务的发展 |
2.6 发展策略 |
2.6.1 产能扩充 |
2.6.2 战略融资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项目环境分析 |
3.1 内部环境分析 |
3.1.1 内部资源分析 |
3.1.2 内部能力分析 |
3.2 宏观环境分析 |
3.2.1 政策环境分析 |
3.2.2 经济环境 |
3.2.3 社会文化环境 |
3.2.4 技术环境 |
3.3 项目行业竞环境分析 |
3.3.1 行业内现有竞争者 |
3.3.2 新进入竞争者 |
3.3.3 供应商议价能力 |
3.3.4 下游客户议价能力 |
3.3.5 替代品的威胁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公司战略规划及项目定位 |
4.1 项目SWOT分析 |
4.1.1 优势分析 |
4.1.2 劣势分析 |
4.1.3 机会分析 |
4.1.4 威胁分析 |
4.1.5 核心专长 |
4.2 发展战略 |
4.2.1 战略愿景 |
4.2.2 战略规划 |
4.3 市场定位 |
4.3.1 市场细分(Segmenting) |
4.3.2 目标市场选择(Targeting) |
4.3.3 市场定位(Positioning) |
4.4 盈利模式 |
4.4.1 直接销售产品 |
4.4.2 发展石膏砌块成型加盟厂 |
4.4.3 建材市场体验店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项目建设及运营计划 |
5.1 项目建设 |
5.1.1 项目选址 |
5.1.2 产能规划及销售预测 |
5.1.3 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预算 |
5.1.4 资金来源 |
5.2 运营计划 |
5.2.1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
5.2.2 完善公司的组织架构 |
5.2.3 核心价值活动 |
5.2.4 市场营销策略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财务计划与效益分析 |
6.1 融资计划 |
6.1.1 融资金额与权益 |
6.1.2 融资使用计划 |
6.2 项目财务数据预测 |
6.2.1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集 |
6.2.2 销售收入与销售税金及附加 |
6.2.3 产品成本和费用估算 |
6.2.4 利润总额及其分配估算 |
6.3 财务效益分析 |
6.3.1 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
6.3.2 经济效益评价 |
6.3.3 财务清偿能力分析 |
6.4 项目股权投资退出预案 |
6.4.1 通过做市商转让退出 |
6.4.2 通过并购退出 |
6.4.3 通过转板创业板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项目风险控制 |
7.1 定量风险分析 |
7.1.1 盈亏平衡分析 |
7.1.2 敏感性分析 |
7.2 定性风险分析 |
7.2.1 技术变化产生的风险及对策 |
7.2.2 市场变化产生的风险及对策 |
7.2.3 经营管理变化产生的风险及对策 |
7.2.4 财务风险 |
7.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四、墙体材料干混系列产品研究开发(论文参考文献)
- [1]利用废弃混凝土和废弃粘土砖制备蒸压砖[D]. 齐仕杰.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2]多功能生态建筑饰面材料的研究[D]. 杨威.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8)
- [3]西部地区城镇太阳能住宅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D]. 杨晓静.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4]逐梦六十载 奋进新时代——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六十年发展侧记[J]. 董龙. 混凝土世界, 2020(01)
- [5]建筑垃圾再生干混砂浆制备与性能研究[D]. 王慧.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2)
- [6]创意产业园公共空间中的模糊空间设计初探——以南京1865创意产业园为例[J]. 葛倍辰,李东徽,张敬丽,杜娟. 建材发展导向, 2018(04)
- [7]浙江省建筑外墙保温体系物化过程CO2排放研究[D]. 周越. 浙江大学, 2017(02)
- [8]干混砂浆的应用技术研究[D]. 朱叶丽. 青岛理工大学, 2015(01)
- [9]JB公司防潮石膏砌块项目商业计划书[D]. 谢平. 华南理工大学, 2015(05)
- [10]墙体材料装备的发展状况与趋势[J]. 张思成. 砖瓦世界, 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