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能源资源分析与评价

东北地区能源资源分析与评价

一、东北地区能源资源的分析与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武义青,张旭[1](2022)在《我国省域经济绿色发展评价——基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文中研究说明以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为导向的绿色发展是化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矛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引入势效系数改进扩展C-D生产函数进而建立GTFP模型,测算2008—2019年我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GTFP,并对我国省域绿色发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我国GTFP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3.37%,整体绿色发展水平逐年提高;我国区域GTFP不平衡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区域间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较大但呈缩小趋势,而区域内差异贡献率较小但呈扩大趋势;我国省域GTFP总体呈现"东高西低""南快北慢"态势。"十四五"时期,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GTFP引导地方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努力实现"绿富同兴";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区域间和区域内协调绿色发展;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助力区域经济绿色转型。

刘冬梅,赵成伟[2](2021)在《东北地区建设区域科创中心构想》文中研究指明在东北地区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是新时代实现东北振兴的有效路径。区域科创中心是国家创新布局的重要手段,可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区域均衡发展。东北地区是我国科技资源富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产业基础和配套能力较强,完全具备通过创新驱动实现新时代东北振兴的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可以选择沈阳、大连双核中心城市的"人字型"创新城市带建设东北地区区域科创中心。同时,明确沈大城市群区域科创中心的定位,带动东北地区城市间协同发展、打造新时代东北振兴新引擎,探索创新驱动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转型经验,加速创新要素培育,增强区域创新能级,打造面向东北亚开放创新合作窗口,推动东北地区区域科创中心建设。

韩永文,马庆斌,陈妍,郭迎锋,杨白冰,姚晓明[3](2021)在《优化区域经济空间布局的思路和方向》文中指出区域经济空间布局是经济要素的空间分布状态,既是经济发展规律的空间表现形态,也体现了政府的经济发展意图。优化区域经济空间布局将对我国经济发展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应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驱动,提升区域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坚持协调互补,增强区域经济发展韧性;坚持绿色共赢,提高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开放竞和,激活区域发展活力;坚持共享融合,实现区域共同富裕。"十四五"及今后一个时期,应充分发挥好政府和市场在优化能源资源等基础产业布局、制造业布局、生态资源布局和公共资源布局等方面的作用,完善相关政策和体制机制,推动实现区域经济空间布局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为形成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李猛[4](2021)在《东北全面振兴和高质量发展——以实现“双碳”目标和应对老龄化为关键点》文中研究指明东北地区地理位置独特、资源禀赋优越,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在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全国上下对东北地区的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寄予厚望、充满期待。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东北地区提出的发展要求,仔细梳理"东北振兴战略"实施18年来取得的成绩,分析其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深层次因素,围绕如期实现"双碳"目标和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从能源、产业、金融、生态、人口以及土地资源、文化心理等各个方面,将东北地区打造成为中国低碳经济转型和人口老龄化应对的模板范例,提出一系列兼顾现实情况和长远规划目标的政策建议,促进东北全面振兴和高质量发展。

郭正权,荣彤[5](2021)在《中国区域间贸易隐含碳转移时空格局演变分析》文中认为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出发,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框架以及总贸易核算体系,计算因增加值转移而产生的贸易隐含碳排放量与净转移量及其格局的变化情况,并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中国贸易隐含碳净转移网络分析其整体特征与个体特征,通过块模型分析判断中国贸易隐含碳净转移网络中各节点的结构特征和角色表现。研究显示,中国区域间贸易隐含碳转移时空格局变化显着,从时间的角度看,在2007—2017年间贸易隐含碳排放总量大体上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各地区贸易隐含碳排放及转移格局显着差异。从空间的角度看,中国贸易隐含碳净转移网络始终处于稳定而紧密的状态,京津地区、东部沿海地区以及南部沿海地区等经济发达、工业基础好的地区逐渐成了贸易隐含碳的净流入者,也是网络关系的主要接收者,而东北地区、西北地区这些能源资源丰富但经济的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逐渐成为贸易隐含碳的净流出者,也是重要的关系发出者,研究证实省际贸易中,"污染天堂"假说成立。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张东敏,孙前,刘座铭[6](2021)在《我国环境治理投入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基于随机前沿(SFA)理论,建立了我国环境治理投入效率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我国及各经济区域环境治理投入效率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测度与比较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环境治理投入存在技术无效项,全国及各经济区域环境治理投入效率近似呈"U"形状态;人均受教育程度对我国环境治理投入效率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分别是财政分权水平和城镇化水平;人口规模、工业化水平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不利于我国环境治理投入效率的提高;东北地区环境治理投入效率最高,其次是东部和中部地区,最后是西部地区;各经济区域环境治理投入效率影响因素不尽相同。财政分权水平对东部和中部地区具有促进作用,对西部和东北地区具有阻碍作用;人口规模对东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具有促进作用,而不利于中部地区,人口质量是影响各经济区域环境治理投入效率的共同因素;工业化水平不利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而有利于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城镇化水平对东部地区具有促进作用,而对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具有阻碍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对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具有促进作用,而对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具有阻碍作用。本文的研究为我国环境治理政策的改革提供了一定的方向。

刘国斌[7](2021)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东北经济如何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及对策建议》文中研究说明新发展理念引领东北经济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是推进东北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轨的必然趋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在不同层面对东北地区经济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发挥着重要的理论支撑作用,在此基础上,从动力机制、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三个维度系统分析新发展理念引领东北经济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进而分析新发展理念引领东北经济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及方向,探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东北经济如何发展。同时,分析新发展理念引领东北经济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进一步提出新发展理念引领下东北经济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旨在充分发挥新发展理念引领作用,推进东北经济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

臧传琴,孙鹏[8](2021)在《低碳城市建设促进了地方绿色发展吗?——来自准自然实验的经验证据》文中研究表明利用2007—2016年204个地级及以上行政级别城市的面板数据,借助双重差分方法对低碳城市试点的绿色发展效应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低碳城市建设能够有效促进地方绿色发展,试点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了约1.9个单位。机制分析表明,低碳城市建设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和技术创新促进了地方绿色发展,但异质性较为明显:相对于非资源枯竭型城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绿色发展效应有限;东部地区的绿色发展效应较为理想,而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并未实现预期的经济和环境目标。

范秋芳,刘孜[9](2021)在《中国省域绿色金融与清洁能源产业共融互动式发展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基于2007-2018年我国30个省份(不包括西藏和港澳台地区)的相关数据,运用主客观结合的组合赋权法测算绿色金融与清洁能源产业两系统的指标权重,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两系统的发展水平,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和PVAR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两系统间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布特征及互动性。研究结果表明:首先,2007-2018年,绿色金融与清洁能源产业水平呈现稳定上升态势,各区域、省份耦合协调度分布在0.125~0.94之间,呈平稳上升趋势;其次,耦合度的Moran’s I指数在样本考察期内均为正值且呈总体上升趋势,具有较为明显的空间依赖性,集中呈现"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的空间特征;最后,在互动关系方面,绿色金融与清洁能源产业之间存在正向的相互作用,但是存在滞后过程且具有较大提升空间。

宋姝妍,蒋冬梅,李效顺,洪江涛[10](2021)在《煤炭资源枯竭城市“人口-土地-产业”耦合测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人口、土地、产业发展是否协调是衡量煤炭资源枯竭城市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标识。为科学揭示煤炭资源枯竭城市人口、土地、产业发展水平及协调关系,本文以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13个地级市为例,通过构建"人-地-业"发展指标体系,综合评价煤炭资源枯竭城市"人-地-业"发展水平,并利用耦合协调度函数,测算地级煤炭资源枯竭城市"人-地-业"耦合协调度,分析了协调度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煤炭资源枯竭城市"人-地-业"综合发展水平总体呈下降态势,人口系统总体呈现较高的发展程度,土地系统发展水平较低;东部地区"人-地-业"综合发展水平较高,东北地区较低;煤炭资源枯竭城市"人-地-业"耦合协调水平较低,总体处于勉强耦合或初级耦合阶段,人口、土地、产业共振性较差;煤炭资源枯竭城市"人-地-业"发展水平与耦合协调关系存在显着的时空差异特征,表现为东部地区城市"人-地-业"耦合协调程度较高,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城市"人-地-业"濒临失调。最后,本文从培育接续产业和延伸产业链、优化人才政策和城市空间等方面提出了实现"人-地-业"全面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二、东北地区能源资源的分析与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东北地区能源资源的分析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省域经济绿色发展评价——基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方法
    (一)方法
    (二)数据
    (三)结果
三、我国省域绿色生产率比较分析
    (一)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整体演变趋势分析
    (二)我国省域单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差异分析
        1.劳动生产率时空差异分析。
        2.资本生产率时空差异分析。
        3.能源生产率时空差异分析。
        4.水资源产出效率的时空差异分析。
    (三)我国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时空差异分析
        1.我国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空间差异。
        2.我国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趋势分析。
        3.我国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差异。
        4.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时空差异的原因分析。
    (四)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区域差异的演进
        1.我国绿色发展的总体地区差异及演变趋势。
        2.我国绿色发展的区域内差异及演变趋势。
        3.我国绿色发展的区域间差异及演变趋势。
        4.我国绿色发展区域差异来源及其贡献率。
四、结论及建议
    (一)主要结论
    (二)建议
        1.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引导地方高质量发展。
        2.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努力实现“绿富同兴”。
        3.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区域间和区域内协调绿色发展。
        4.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助力区域经济绿色转型。

(2)东北地区建设区域科创中心构想(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 言
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概念的厘定
    1.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是国家区域创新布局的重要手段
    2.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应定位于区域性枢纽层级
    3.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区域均衡发展为最终目标
三、东北地区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必要性
    1.有助于东北全面振兴,畅通国内大循环
    2.有助于改善东北投资环境
    3.有助于打破东北地区产业发展困境
四、东北地区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构想
    (一)东北地区城市群科技创新指标选取
    (二)评价指标体系赋权
    (三)基于加权TOPSIS方法的东北地区城市群科技创新效果评价
    (四)建立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原则
    (五)东北地区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构想
五、东北地区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政策建议
    (一)明确沈大城市群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
    (二)带动东北地区城市间协同发展,打造新时代东北振兴的新引擎
    (三)探索以创新驱动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转型经验
    (四)加快创新要素培育,增强区域创新能级
    (五)打造面向东北亚开放创新合作的窗口

(3)优化区域经济空间布局的思路和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一、区域经济空间布局的特点及面临的新要求
二、完善区域经济空间布局的思路与原则
三、优化区域经济空间布局的重点和方向
    (一)优化能源资源等基础产业布局
        1.优化能源区域布局
        第一,发挥西部地区的能源资源优势。
        第二,提升东部和中部地区对低碳发展目标的贡献。
        2.优化原材料工业布局
    (二)优化制造业布局
    (三)优化生态资源布局
    (四)优化公共资源布局
        1.交通设施
        2.创新资源
        3.基本公共服务

(4)东北全面振兴和高质量发展——以实现“双碳”目标和应对老龄化为关键点(论文提纲范文)

一、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二、新时期新形势下东北全面振兴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三、东北地区实现“双碳”目标和应对人口老龄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一,过度依赖高耗能资源,低碳经济转型困难。
    第二,经济结构失衡,体制机制僵化。
    第三,大城市分布过于分散,缺少都市圈集聚效应。
    第四,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城乡资源分配不均匀。
    第五,养老模式落后,养老金收不抵支。
    第六,老年人社会保障法治建设滞后,养老服务供给缺乏相应法律依据。
    第七,传统思想观念亟须转变,优化营商环境迫在眉睫。
四、实现东北地区低碳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5)中国区域间贸易隐含碳转移时空格局演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
    (一)研究方法
        1.碳排放系数计算方法
        2.多区域投入产出框架
        3.社会网络分析
        (1)网络整体特征分析
        (2)网络个体特征分析
        (3)块模型分析
    (二)数据来源
三、结果分析
    (一)中国贸易隐含碳排放结果分析
        1.中国区域间贸易隐含碳排放结果分析
        2.中国区域间贸易隐含碳净转移结果分析
    (二)中国贸易隐含碳净转移社会网络分析结果
        1.网络整体特征分析结果
        2.网络个体特征分析结果
        3.块模型分析结果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二)政策建议
        (1)各地区制定差异化的减排政策。
        (2)各地区应积极主动地承担碳排放责任。
        (3)高碳排放地区应积极寻求产业转型,发展绿色经济。
        (4)鼓励清洁技术的研发与使用,加大资金投入与财税政策支持。

(6)我国环境治理投入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文献回顾
2 实证方法说明及模型设定
    2.1 方法说明
    2.2 变量选择
        2.2.1 投入产出指标选择
        2.2.2 影响因素选择
    2.3 模型设定
    2.4 数据来源与处理
3 实证结果分析
    3.1 实证模型检验
    3.2 我国环境治理投入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3.2.1 我国环境治理投入效率评价
        3.2.2 我国环境治理投入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3.3 我国环境治理投入效率区域差异分析
        3.3.1 各经济区域环境治理投入效率差异分析
        3.3.2 各经济区域环境治理投入效率影响因素差异分析
4 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
    4.1 内生性检验
    4.2 稳健性检验
5 结论及启示

(7)新发展理念引领下东北经济如何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及对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新发展理念引领东北经济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依据
    (一)创新发展理念是引领东北经济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二)协调发展理念是引领东北经济全面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绿色发展理念是引领东北经济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
    (四)开放发展理念是引领东北经济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五)共享发展理念是引领东北经济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
三、新发展理念引领东北经济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
    (一)动力机制
    (二)运行机制
        1. 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2. 要发挥企业带动作用。
        3. 要发挥社会组织的支持作用。
    (三)保障机制
四、新发展理念引领东北经济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及方向
    (一)以创新发展为引领培育东北经济新动能
        1. 要创新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模式。
        2. 要创新东北地区工业经济发展模式。
        3. 要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二)以协调发展为重点推进东北经济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
        1. 要把协调发展的理念始终贯穿于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的全过程。
        2. 要重点加强东北地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尤其是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3. 要加快要素资源在东北区域间的良性互补。
    (三)以绿色发展为手段推进东北经济绿色升级
    (四)以开放发展为途径加快区域合作
        1. 要以开放发展理念为途径,加快东北地区区域内的合作交流。
        2. 要加强东北地区与国内发达地区省份以及国外地区之间的合作交流。
    (五)以共享发展为引领推进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
五、新发展理念引领东北经济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科技创新投入相对不足
    (二)区域发展不平衡
    (三)对外开放质量不高
    (四)城乡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均等
六、新发展理念引领东北经济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一)加快新技术等要素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推进城乡社会高质量融合发展
    (三)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四)加强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
    (五)加快东北地区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8)低碳城市建设促进了地方绿色发展吗?——来自准自然实验的经验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及相关文献评述
二、研究背景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低碳城市建设对地方绿色发展的影响机制分析
    (二)低碳城市建设对地方绿色发展影响的异质性分析
四、模型构建与变量设定
    (一)模型构建
    (二)变量设定
        1.被解释变量: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
        2.核心解释变量:低碳试点(LCP)
        3.控制变量
五、实证结果与稳健性分析
    (一)实证结果
        1.基准回归
        2.有效性检验
    (二)稳健性检验
        1.用相近指标替换被解释变量
        2.控制时间线性趋势
        3.PSM-DID(倾向得分匹配)
        4.安慰剂检验
六、进一步分析
    (一)机制分析:产业结构与技术创新视角
        1.产业结构机制的实证分析
        2.技术创新机制的实证分析
    (二)异质性分析:城市类型与区域差异
        1.不同类型城市的异质性影响
        2.不同区域城市的异质性影响
七、结论与政策建议

(9)中国省域绿色金融与清洁能源产业共融互动式发展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文献综述
二、绿色金融与清洁能源产业系统耦合机制
    (一)绿色金融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发展
    (二)清洁能源拉动绿色金融水平提升
三、绿色金融与清洁能源产业系统耦合模型构建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数据来源
        1.绿色金融评价指标体系
        2.清洁能源产业评价指标体系
        3.数据来源
    (二)研究方法
        1.主客观结合的组合赋权法
        2.耦合协调度模型
        3.PVAR模型
四、实证分析
    (一)绿色金融与清洁能源产业综合评价
    (二)绿色金融与清洁能源产业系统耦合分析
        1.时间维度分析
        (1)省域绿色金融与清洁能源产业系统耦合分析
        (2)区域绿色金融与清洁能源产业系统耦合分析
        2.空间维度分析
    (三)绿色金融与清洁能源产业的互动关系
        1.单位根检验
        2.协整检验
        3.最优滞后阶数选取
        4.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分析
五、结论与对策建议

(10)煤炭资源枯竭城市“人口-土地-产业”耦合测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数据来源
    1.2 研究方法
        1.2.1 评价模型构建
        1.2.2 数据标准化和熵值确定
        1.2.3 评价指数计算
        1.2.4 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
2 实证分析
    2.1 综合发展水平时空格局
    2.2 耦合协调水平时空格局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3.2 讨论

四、东北地区能源资源的分析与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省域经济绿色发展评价——基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J]. 武义青,张旭.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22(01)
  • [2]东北地区建设区域科创中心构想[J]. 刘冬梅,赵成伟. 开放导报, 2021(06)
  • [3]优化区域经济空间布局的思路和方向[J]. 韩永文,马庆斌,陈妍,郭迎锋,杨白冰,姚晓明. 全球化, 2021(06)
  • [4]东北全面振兴和高质量发展——以实现“双碳”目标和应对老龄化为关键点[J]. 李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6)
  • [5]中国区域间贸易隐含碳转移时空格局演变分析[J]. 郭正权,荣彤.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6)
  • [6]我国环境治理投入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 张东敏,孙前,刘座铭. 数量经济研究, 2021(04)
  • [7]新发展理念引领下东北经济如何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及对策建议[J]. 刘国斌. 东北亚经济研究, 2021(05)
  • [8]低碳城市建设促进了地方绿色发展吗?——来自准自然实验的经验证据[J]. 臧传琴,孙鹏. 财贸研究, 2021(10)
  • [9]中国省域绿色金融与清洁能源产业共融互动式发展关系研究[J]. 范秋芳,刘孜. 新金融, 2021(10)
  • [10]煤炭资源枯竭城市“人口-土地-产业”耦合测度研究[J]. 宋姝妍,蒋冬梅,李效顺,洪江涛. 中国矿业, 2021(10)

标签:;  ;  ;  ;  ;  

东北地区能源资源分析与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