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1年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胡敬谦[1](2020)在《企业环境责任履行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企业是最直接的环境责任主体之一,而我国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积极性通常不高。既有研究主要从不同角度分析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内部影响因素或外部制约条件,但是针对影响企业履行环境责任主要因素的系统研究仍然较少。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因其行业性质、工艺技术等客观条件约束,更具特殊性。在此背景下,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入手,并结合案例研究,尝试进一步探讨我国企业环境责任履行的影响因素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方面:在理论探讨方面,以三重底线理论、利益相关者、外部性等理论为指导,分析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可能影响因素。在实证研究方面,以我国国家重点监控企业中的上市公司为例,围绕企业排污费拖欠比例的影响因素,采用面板Tobit模型进行了回归分析。在案例研究方面,选取上市公司S公司案例进行了剖析,以作为理论和实证研究的佐证。在对策研究方面,围绕如何加快构建企业环境责任的政策调控体系提出了若干建议。本文通过研究认为,环境责任履行成本是导致企业环境责任缺失的重要因素;企业实力极易成为推卸环境责任的手段;环境信息披露有助于缓解企业环境责任缺失问题。基于此,提出应从明确企业战略定位、强化政策引导、降低环境治理成本、理顺政企关系、加强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等方面入手,加快构建科学有效的企业环境责任履行激励机制。
刘瑛[2](2017)在《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成长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经济已进入转型期,经济结构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已逐步显露出来,国有企业改革也随之进入关键期,成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关键。笔者认为,制约着国有企业发展的瓶颈是缺乏一支示范带头作用的职业经理人队伍。由于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经营的环境越来越复杂,对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性与正确性提出更高要求。作为知识载体的职业经理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经营战略。然而我国尤其是国有企业长期面临着职业经理人缺口的局面。针对职业经理人发展现状,以及国有企业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的障碍,本文采用规范分析研究法,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通过了解职业经理人的素质特征,分析职业经理人的成长环境和国有企业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的现状,从而为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成长机制提出可行化建议。本文分为六章,其中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成长机制的设计是本文的重点。第一、二章是本文的理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回顾了有关国有企业和职业经理人的相关文献与理论,为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第三章从“大五人格”维度结合企业家调查系统数据描述了职业经理人素质特征。第四章通过中国职业经理人年度报告分析了职业经理人的成长环境,之后聚焦于国有企业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的现状分析。第五章以前文分析为基础,分别从职业经理人个人、企业以及社会层面对我国职业经理人成长机制提出建议。第六章总结全文。本文基于职业经理人内外协同成长模式,对国有企业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现状和问题进行了系统化的梳理,从而对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成长机制的设计提出相关建议。总而言之,本文对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的成长机制进行了探讨,对国有企业培养、选聘、激励与约束职业经理人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徐海棠[3](2014)在《我国企业家能力成长的演化及成长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30多年来,实行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这一艰难的改革实践过程,需要大批有着创新精神、冒险精神的企业家。企业家资源作为经济社会中最为稀缺的资源之一,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当代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一再表明,在工业社会时期,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来说,丰富的资源,充足的资本,雄厚的技术实力固然重要;但单纯的资源、资本、技术优势并不一定会使一个国家经济出现高速增长。这里需要对生产要素进行一个组合且要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承担这一组织任务的人就是企业家。因此,一个工业国家企业组织完善与否,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关键要看它有没有一个成熟的企业家群体。许多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失败教训就是只把眼睛盯在生产要素上,而忽视了企业家的培养。企业家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中一种特殊的社会阶层,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能实现推动国家的发展。因此,对我国企业家的成长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如何提高企业家的素质能力、构建企业家能力成长机制、促进企业家队伍健康成长,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和谐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企业家调查系统连续20年对我国企业家调查问卷数据为依托,采用了统计分析法与规范分析法相结合,对我国企业家素质能力成长轨迹、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阐述,并针对我国企业家能力成长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及对策,同时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视角试图提出有利于我国企业家能力健康成长机制的构建的策略与建议。本文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导论介绍了本文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意义,以此为基础来说明文章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以及创新之处。第二章是本文的理论部分,从不同学科视角对企业家理论及企业家能力理论进行了理论回顾,并提出了作者对企业家及其能力的理解以及界定。第三章描述了我国企业家素质及能力成长的演化,依托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年的连续完整的调查数据,对我国企业家构成现状、企业家精神的发展、企业家能力维度进行了历史序列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及对策。第四章将企业社会责任理论(CSR)引进,论述了我国企业家素质能力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阐述了我国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问题及原因。第五章以前文分析结论为基础,分别从企业家个人层面、企业层面以及社会层面试图提出我国企业家能力成长机制的构建策略与建议。第六章总结全文研究内容、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王新安[4](2012)在《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层的激励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企业管理层的激励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层激励与约束变革与现状的基础上,认为目前对国有企业管理层的激励机制差强人意,在管理层激励机制方面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只是在形式上发生了一些变化。最后,对国有企业管理层激励机制进行了设计。
彭泗清,李兰,郝大海,潘建成,韩岫岚,郑明身[5](2008)在《新使命 新素质 新期望——中国企业家队伍成长与发展15年调查综合报告(上)》文中指出本报告揭示了企业家群体对于创新和社会责任认识的变化过程,了解了中国企业在创新和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状况与问题,阐释企业创新的新任务、企业社会责任的新内涵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企业家素质的新要求,反映企业家对营造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新环境的期望。
黄速建,黄群慧,王钦,肖红军[6](2008)在《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三十年回顾与展望》文中提出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改革成败的关键。搞好国有企业改革,事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国家实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长期稳定和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发展的大局。认真总结中国国有企业30年来的改革历程,系统梳理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得失,明确指出国有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思路和方向,对于坚定国有企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提高国有企业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国有企业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劳铖强[7](2008)在《企业家行为与现代企业成长研究》文中提出从众多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发现,市场竞争决定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生存与发展是所有企业追求的共同目标。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企业只有超越对手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这是一个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企业是通过提高竞争力,从而拥有相对于其他企业的竞争优势,由此获得发展机会。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何处?从不同企业的成长来看,企业成长有着各自的特点,那么,是什么因素产生了企业成长的多样性?企业资源理论、企业核心能力理论、企业知识理论都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些问题作出了解释,这些理论都有一个共同的看法,就是企业成长都来自于企业资源配置所形成的竞争力。企业是一个包括了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集合体,在经营过程中,企业资源如何配置,由谁作出决策?企业家有着天生的发现和利用市场非均衡机会的能力,是对企业资源配置作出决策的最佳人选。企业家的这种能力是企业的一种资源,他的任务就是对企业的资源进行创新性配置,形成独特的企业能力,从而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在古典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变过程中,随着股权的分散化,企业家从资本家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企业资源。企业家在企业中只占有一部分的股份,或甚至不占有股份,然而却拥有企业的控制权,如果企业家追求企业收益最大化,他只能获得其中一小部分的收益,相反,如果企业家追求自身收益最大化,他却只要承担一小部分的成本。那么,企业家对企业资源的配置如何推动企业成长呢?本文从企业家行为的角度对现代企业成长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本文对企业家行为进行分析。企业家行为是企业家在约束条件下,对企业资源配置所进行的各种选择。虽然企业家拥有天生的发现和利用市场非均衡机会的能力,但是,企业家也是追求自身收益最大化的个体,当企业家对资源进行创新性配置时,他的目标与企业的目标是一致的,相反,当企业家在资源配置中谋求个人私利时,他的目标与企业的目标就产生差异。企业家对这种能力的使用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企业家的创新行为要受到后天学习能力的制约,后天学习能力的差异导致不同企业家的创新行为有很大的差异;另一方面,企业家的创新行为要受到创新收益与创新成本的影响,只有当创新的收益大于创新的成本时,企业家才会提供创新行为,否则,企业家会减少创新行为的供给。其次,本文从企业家行为的角度对企业成长过程进行分析。企业成长是由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从而获得相对于其他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由此而实现的企业发展。企业竞争力来源于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当企业资源的配置形成了独特的企业能力后,这种独特的企业能力就是企业最大的竞争力。企业家发现和利用市场非均衡机会的能力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在与不同的企业资源相结合的情况下,企业家的创新活动都能形成独特的企业能力。而且,企业家的创新活动还对企业成长的路径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为创新可以分为连续性创新和非连续性创新,连续性创新要求对企业能力进行调整,而非连续性创新则要求对企业能力进行重构,当企业家所从事的创新是连续性创新的时候,企业能力在得到巩固和完善的同时也形成了一种“隋性”,即陷入企业成长的路径依赖的困境。再次,本文从企业家行为的角度对企业家持续成长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由企业家连续性创新所实现的企业能力会使企业成长陷入路径依赖的困境,因此,企业持续成长需要企业家对企业资源进行非连续性创新,提高自身实力和适应市场变化,持续保持市场竞争优势的过程。本文一方面通过对垄断企业、寡头垄断企业和中小企业进行非连续创新活动进行分析,提出企业实现持续成长的条件,另一方面也通过对企业家能力和企业持续成长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进行分析,说明了企业持续成长的过程。然后,本文对企业家的激励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现代企业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备的企业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但是,在企业的不同阶段中,企业对企业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选择是有差别的。在企业成长过程中,企业需要企业家对资源的创新利用。这是对企业家异质型人力资本的利用,与同质型人力资本不同,异质型人力资本基于企业家的隐性知识,是企业家自身具有的能力,无法用显性知识进行表达,企业无法进行有效监督,激励机制是推动企业家进行创新活动的最好选择。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企业可以促使企业家对企业资源进行创新性配置,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成长,同时,企业家也因为创新活动从经营管理者转变为真正的企业家,实现企业家行为供给过程和企业成长过程的结合。最后,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现阶段的企业家行为和企业成长问题进行了分析。从企业家行为的角度分析了我国企业成长的现状,并且提出,在当前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的产业结构虽然调整迅速,但仍然处于低水平产业之中,为了获得产业竞争优势,我国的企业成长和企业家行为转型就有着重要的意义。
屈妍[8](2008)在《国有上市公司经营者行为与资本结构》文中认为随着国家市场化经济转轨进程的持续推进,体制外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之相比,体制内经济的发展则是稍逊一筹。如何搞活国有经济,使经济主体具备竞争优势、有效发展,是摆在政府、企业界及诸多专家学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鉴于资本结构对于企业价值的重要意义,这个问题的解决是搞活企业,提升企业业绩的关键所在。西方资本结构理论以传统资本结构理论为起点,始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经历了传统资本结构理论、现代资本结构理论、新资本结构理论三个阶段。但我国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资本结构理论及实证研究却表明,国外这些先进的资本结构理论并不能对我国国有企业的融资实践作出很好的解释,很多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得到验证的理论在现阶段的中国并不适用。前景理论是行为经济学中目前较为成熟的理论之一。它的研究是从现实经济活动出发,考虑人的行为心理特征,它研究“实际发生了什么”,分析在不确定条件下人们决策过程中非理性的本质原因。因此,前景理论更真实地描述和解释了人在面对风险时的行为,这是理性决策研究者没有意识到的行为模式。前景理论认为人们更加看重的是财富的变化量而不是最终量;人们面临条件相当的损失时是风险偏好的;面临条件相当的收益时倾向于规避风险,获取固定收益;盈利带来的快乐与相等量的损失带来的痛苦是不相等,后者大于前者。本文以我国转轨经济的特殊制度背景为基点,通过对影响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经营者行为的效用进行分析,引入前景理论,建立经营者价值模型,并且通过实证证明,经营者价值与资本结构有显着的相关性。当企业业绩激励机制缺乏,内外部控制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经营者在追求自身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会导致其产生股权融资偏好。针对这种由经营者行为所导致的股权融资偏好,本文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供参考。
周霞,周玉玺[9](2008)在《企业家人力资本开发的影响因素辨析:三维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从企业家人力资本个量、总量和存量的三维视角,分析影响企业家人力资本释放的因素,主要包括物质报酬、控制权和剩余权比例、社会声誉;市场竞争环境、要素市场发育程度;人力资本产权保护制度、企业家政治经济职业地位,并指出要增加企业家人力资本供给,需要提高企业家内在需求的满意度,改善企业家发育和成长的环境。
刘万才[10](2008)在《制度、行为与国有企业资本结构优化》文中认为随着国家市场化经济转轨进程的持续推进,体制外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之相比,体制内经济的发展要逊色得多。如何搞活国有经济,使国有经济主体成为不依赖垄断力量而真正具备竞争优势的、有活力的,高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是摆在政府、企业界及诸多专家学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鉴于资本结构对于企业市场价值的重要意义,这个问题的解决对于搞活国有企业,提升国有企业业绩至关重要。西方资本结构理论以传统资本结构理论为起点,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经历了传统资本结构理论、现代资本结构理论、新资本结构理论三个阶段后,到现在已经形成了公认以静态权衡理论和优序融资理论等主流资本结构理论为核心、兼有多个流派和分支的趋于成熟的理论体系。但我国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资本结构理论及实证研究却表明,国外这些先进的资本结构理论并不能对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融资实践作出很好的解释,作为西方主流资本结构理论的静态权衡理论和优序融资理论在现阶段的中国并不适用。据此,国内的许多研究认为中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是不理性的。笔者认为这种分析未免过于简单。本文以我国转轨经济的特殊制度背景为基点,通过对我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形成的宏观背景——转轨经济、我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形成的微观背景——治理机制和我国国有企业经理人(以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例)的投资行为特征这些直接影响国有企业资本机构形成因素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得出了一些与以往研究不相同的结论,主要有:(1)资本结构研究主体资格的忽视和不规范是导致国外、国内研究结果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西方资本结构理论是深深植根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并以其中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而得出的。能够基于市场变化主动和灵活地调节自身资本结构而不受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的约束是这些公司的基本特征,也是作为资本结构研究对象的基本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目前尚不存在具备资本结构研究主体资格的研究对象。这是导致国外学者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在我国难以适用的主要原因之一。(2)转轨经济中制度的快速变迁使之成为影响中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形成的内生性决定力量。这与深植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制度环境,将制度作为外生条件,研究在既定制度条件下市场各方力量变化如何影响企业资本结构的西方现代资本结构理论有着本质的差异。我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带有一种体制性特征,主要受转轨经济的进程及阶段性特征的影响并随之变化而逐渐变化的。(3)现阶段低效的公司治理环境是影响国有企业资本结构形成的重要因素。国有股和法人股为股东主体、股权高度集中、管理层持股比例低的股权结构特征,直接导致了以董事会为首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层激励等其他各种内部治理机制的失效。加之,经理人市场发育不成熟,产品市场竞争不充分,投资者利益保护的法律制度不健全,负债治理的软约束,控制权市场的功能难以发挥等外部治理机制的缺失,使得整个公司治理机制“形似实神不致”,这种公司治理的现状对于我国企业资本结构的形成有着直接而重大的影响力。(4)现阶段我国转轨经济的宏观背景和治理缺失的微观背景构成的制度体系为我国国有企业包括投资行为在内的各种不规范经营行为的实施提供了便利条件。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经理人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没有将破产因素作为一个重要决策变量,而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经理人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考虑了破产因素影响。投资风险缺失引致的“资金饥渴”是影响我国国有企业经理人资本结构选择的重要因素。(5)国企——政府——银行的三方博弈中,政府官员的行政目标函数Max[Ig,γIe,a2g,a3g,]Ug、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经营目标函数Max[Ie,a2e,a3e,β]Ue、商业银行经营者的经营目标函数Max[△(Lb-γIe),Cb,a3b]Ub决定了政府官员帮助国有企业融资,商业银行经营者响应政府官员对信贷配置的干预是三方的理性选择,可以实现三方的效用最大化。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博弈过程,我国国有企业获得了绝大多数的金融信贷资源,获得了绝大多数的股市资源和获得了绝大多数的债市资源。(6)我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形成机理是:在政府强制性经济转轨这一特殊的体制背景下,在社会资金稀缺、融资渠道缺乏、投资冲动强烈、而破产机制及公司治理机制均不完善的条件下,对政府官员、企业管理者、银行管理者相互博弈结果的综合反映。可以说,我国现阶段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主要是由目前市场化经济转轨进程的体制性特征所决定的。因此,大力推进经济体制转轨并同时完善市场化的公司治理才是优化我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主要途径。
二、2001年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1年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企业环境责任履行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企业环境责任履行的内部影响因素 |
二、企业环境责任履行的外部影响因素 |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四节 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一、主要研究内容 |
二、论文结构安排 |
第五节 研究方法 |
第六节 创新之处和不足 |
一、主要创新点 |
二、研究中的不足之处 |
第二章 企业履行环境责任影响因素的理论探讨 |
第一节 理论基础 |
一、三重底线理论 |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 |
三、契约理论 |
四、外部性理论 |
第二节 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内部影响因素 |
一、企业显性价值和隐性价值 |
二、企业短期经营状况 |
三、企业履行环境责任成本 |
四、股东和管理层偏好 |
五、企业自身定位和发展战略 |
第三节 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外部影响因素 |
一、外部奖惩政策 |
二、融资环境 |
三、社会道德文化 |
四、社会舆论监督 |
第三章 企业履行环境责任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排污收费制度为例 |
第一节 研究假设 |
第二节 研究设计 |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二、变量说明与描述性统计 |
三、研究方法 |
第三节 实证结果及分析 |
一、基本回归结果与分析 |
二、稳健性检验 |
第四节 实证研究结论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国家重点监控企业S上市公司履行环境责任的案例研究 |
第一节 案例概况 |
第二节 S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内部因素分析 |
一、企业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 |
二、股权性质和结构 |
三、环境责任履行成本 |
第三节 S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外部因素分析 |
一、政企关系层面 |
二、资源获取层面 |
三、社会舆论层面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及对策建议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第二节 对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2)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成长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思路 |
一、研究框架 |
二、研究方法 |
第三节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国有企业及职业经理人概述 |
第一节 国有企业概述 |
一、国有企业的功能及作用 |
二、国有企业改革 |
三、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 |
第二节 职业经理人概述 |
一、职业经理人概念界定 |
二、职业经理人成长模式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文献综述 |
二、国内文献综述 |
第三章 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特征 |
第一节 我国职业经理人群体基本构成 |
第二节 我国职业经理人的特征 |
一、大五人格模型的建立 |
二、责任意识 |
三、外向性 |
四、经验开放性 |
五、亲和性 |
六、情绪敏感性 |
第三节 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特征 |
第四章 职业经理人成长环境与制度现状分析 |
第一节 我国职业经理人成长环境分析 |
第二节 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成长环境分析 |
一、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市场环境分析 |
二、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法律制度分析 |
三、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信用环境分析 |
四、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文化环境分析 |
第三节 国有企业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现状分析 |
一、现代公司治理制度不完善 |
二、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培养机制缺失 |
三、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准入和退出制度不健全 |
四、国有企业对职业经理人的绩效考评机制亟待完善 |
五、国有企业对职业经理人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不足 |
第五章 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成长机制的构建 |
第一节 基于个人层面构建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成长机制 |
一、培养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职业素质体系 |
二、培养以管理才能为核心的综合职业能力 |
三、加强自我心理保健 |
第二节 基于企业层面构建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成长机制 |
一、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
二、完善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选聘机制 |
三、建立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培养机制 |
四、完善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激励与约束机制 |
第三节 基于社会层面构建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成长机制 |
一、加速培育规范的职业经理人市场体系 |
二、完善公司法和颁布职业经理人专门法 |
三、重视社会文化与舆论导向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我国企业家能力成长的演化及成长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三节 创新之处 |
一、内容上的创新 |
二、视角上的创新 |
第二章 文献回顾 |
第一节 企业家理论 |
一、经济学视角的企业家理论 |
二、管理学视角的企业家理论 |
三、其他学科对企业家的研究 |
四、本文对企业家的界定 |
第二节 企业家能力理论 |
一、国内外学者对企业家能力的界定 |
二、本文对企业家基本素质及能力维度的界定 |
第三章 我国企业家能力成长的演化 |
第一节 我国企业家群体基本构成 |
第二节 我国企业家的企业家精神 |
一、企业家精神的实质 |
二、我国企业家对企业家精神的理解 |
第三节 我国企业家的能力维度 |
一、我国企业家能力结构特点 |
二、我国企业家的创新能力维度 |
三、我国企业家的学习能力维度 |
四、我国企业家的决策能力维度 |
第四章 我国企业家能力与企业社会责任 |
第一节 企业社会责任内涵 |
一、企业社会责任及其理论 |
二、企业家精神与企业社会责任 |
第二节 我国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现状 |
一、企业家社会责任意识 |
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五章 我国企业家能力成长机制的构建策略及建议 |
第一节 基于个人层面构建企业家能力成长机制 |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卓越的企业家精神 |
二、建立学习型企业家,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
三、建立自我测评体系,提高对自身能力的认识 |
第二节 基于企业层面构建企业家能力成长机制 |
一、建立完善的企业家培训机制 |
二、确立科学规范的企业决策程序 |
三、建立基于“绿色责任”的企业创新机制 |
四、构建企业内部社会责任调控机制 |
第三节 基于社会层面构建企业家成长机制 |
一、建立激励保障机制,优化企业家创新环境 |
二、健全企业经营法制环境,保障企业家合法权益 |
三、构建社会诚信制度体系,创造良好经营氛围 |
第六章 总结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新使命 新素质 新期望——中国企业家队伍成长与发展15年调查综合报告(上)(论文提纲范文)
一、企业家的新使命:创新与社会责任 |
(一) 企业家群体构成的新变化 |
1. 教育程度与专业知识水平显着提高 |
2. 经济收入和经济地位明显上升 |
3. 企业家职业身份的获取方式显着改变 |
4. 所在企业的构成与状况发生明显变化 |
5. 社会角色和自我感受的变化 |
(二) 企业家的新使命 |
1. 对社会责任的认同和追求 |
第一, 在企业经营者的个人追求中, 社会责任已经跃居首要地位。 |
第二, 在企业经营者对于“企业家精神”的理解中, 社会责任的重要性明显提高。 |
第三, 在企业经营者对于优秀企业家或成功企业家的特征的评价中, 都把社会责任作为重要特征。 |
2. 对创新的认同和追求 |
二、企业创新的新阶段与新素质要求 |
(一) 中国企业创新的历程与现状 |
1. 企业创新的历程与成效 |
第一, 管理方法和制度的创新。 |
第二, 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创新。 |
第三, 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创新。 |
2. 企业创新的差距与瓶颈 |
(二) 企业创新的新任务及对企业家素质的新要求 |
1. 设计创新路线图的新任务, 对企业家的战略决策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
2. 构建创新价值链的新任务, 对企业家的资源整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
3. 强化创新内在动力源的新任务, 对企业家的组织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
三、企业社会责任的新阶段与新素质要求 |
(一)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状况与特点 |
1. 经济转型时期企业社会责任的特殊性 |
2. 企业社会责任的现状与问题 |
(二) 企业社会责任的新内涵及对企业家素质的新要求 |
1. 诚信经营的新内涵, 对企业家的法治意识和品德修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
2. 保护环境的新内涵, 对企业家的环保意识和经营理念提出了更高要求 |
3. 利益共享的新内涵, 对企业家的精神境界和团队领导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
4. 社会公益的新内涵, 对企业家的社会参与和社会影响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
四、新期望:营造企业发展和企业家成长的新环境 |
(一) 营造企业发展的新环境 |
第一, 加快政府行政体制改革, 健全政府职责体系, 建设服务型政府。 |
第二, 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 |
第三, 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
(二) 营造企业家成长的新环境 |
(7)企业家行为与现代企业成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问顾的提出 |
1.2 国内对企业成长问题的研究进程 |
1.3 本文的研究意义 |
1.4 本文的基本观点与可能存在的创新之处 |
1.5 本文的理论逻辑与内容安排 |
2 企业家行为与现代企业成长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企业成长理论 |
2.1.1 企业成长思想的起源 |
2.1.2 新古典经济学的企业成长思想 |
2.1.3 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成长思想 |
2.1.4 现代企业成长理论 |
2.2 企业竞争力理论 |
2.2.1 基于分工的企业竞争力思想 |
2.2.2 基于企业的企业竞争力理论 |
2.2.3 基于企业战略的企业竞争力理论 |
2.2.4 基于企业管理的企业竞争力理论 |
2.3 委托-代理理论 |
2.3.1 实证代理理论 |
2.3.2 委托人-代理人理论 |
2.4 经济主体行为理论 |
2.4.1 “经济人”思想 |
2.4.2 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理论 |
3 现代企业的企业家行为分析 |
3.1 企业家行为概述 |
3.1.1 谁是企业家 |
3.1.2 企业家行为的界定 |
3.1.3 企业家创新行为的供给 |
3.1.4 企业家的作用 |
3.2 企业家行为分析 |
3.2.1 企业家、企业家行为与企业 |
3.2.2 企业家行为与企业家精神 |
3.2.3 企业家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
3.3 古典企业、现代企业与企业家行为的演变 |
3.3.1 古典企业与企业家行为 |
3.3.2 现代企业与企业家行为 |
3.4 企业家能力、道德风险与企业家行为分析 |
3.4.1 企业家能力与企业家行为分析 |
3.4.2 道德风险与企业家行为分析 |
4 企业家行为与企业成长分析 |
4.1 企业家行为视角的企业成长解释 |
4.1.1 企业成长与企业的竞争优势 |
4.1.2 基于企业家行为视角的企业成长解释 |
4.1.3 企业家行为与企业成长的异质性 |
4.2 企业家行为与企业能力的来源 |
4.2.1 企业家行为与企业技术创新 |
4.2.2 企业家行为与企业组织结构创新 |
4.2.3 企业家行为与企业社会网络资源创新 |
4.3 企业家行为与企业成长的路径依赖分析 |
4.3.1 连续性创新、非连续性创新与企业能力 |
4.3.2 企业家行为、企业创新与企业成长的路径依赖 |
5 企业家行为与企业持续成长分析 |
5.1 企业家行为视角的企业持续成长解释 |
5.1.1 基于企业家行为视角的企业持续成长解释 |
5.1.2 企业家行为与企业持续成长的边界分析 |
5.1.3 企业家行为与企业持续成长的支撑机制分析 |
5.2 企业家行为与企业持续成长的存在性分析 |
5.2.1 企业家行为、企业生命周期与企业持续成长 |
5.2.2 企业家行为、产品生命周期与企业持续成长 |
5.2.3 企业家行为、公司重构与企业持续成长 |
5.3 企业家行为与企业成长路径依赖的突破 |
5.3.1 企业能力的动态发展特性 |
5.3.2 企业家行为与企业成长路径依赖的突破 |
5.4 企业家能力、企业家行为的动态演进与企业持续成长 |
5.4.1 企业家能力与企业持续成长 |
5.4.2 企业持续成长与企业家能力的学习机制 |
5.4.3 企业家能力、企业家行为与企业持续成长的匹配 |
6 企业成长的企业家激励机制分析 |
6.1 企业家激励机制分析 |
6.1.1 企业家激励机制的理论基础 |
6.1.2 企业家激励机制 |
6.1.3 企业家约束机制 |
6.2 企业成长与企业家激励机制的选择 |
6.2.1 企业家人力资本与企业家激励机制 |
6.2.2 企业成长与企业家激励机制的选择 |
6.2.3 企业家激励机制与企业成长的一般理论模型 |
6.2.4 企业家激励机制的目标 |
7 中国现阶段的企业家行为与企业成长分析 |
7.1 中国现阶段的企业发展现状 |
7.1.1 中国现阶段企业发展概述 |
7.1.2 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
7.1.3 中小企业的发展 |
7.1.4 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 |
7.2 中国现阶段的企业家能力与企业家行为分析 |
7.2.1 中国现阶段的企业家成长 |
7.2.2 中国现阶段的企业家能力与企业家创新行为的动态演进 |
7.2.3 中国现阶段企业家培养的制度分析 |
7.3 中国现阶段的公司治理机制与企业家行为分析 |
7.3.1 公司治理机制的模式比较 |
7.3.2 中国公司治理机制的发展现状 |
7.3.3 中国现阶段公司治理机制下的企业家非理性行为分析 |
7.4 中国现阶段的企业家行为与企业成长分析 |
7.4.1 中国现阶段的企业家行为与企业成长现状 |
7.4.2 中国现阶段的企业家行为与企业成长途径分析 |
7.4.3 中国现阶段的企业家行为与企业持续成长分析 |
7.4.4 中国开放经济下的企业家行为的转型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国有上市公司经营者行为与资本结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目的 |
1.3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方法 |
1.4 研究的思路、主要内容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文献综述 |
2.1.1 旧资本结构理论 |
2.1.2 新资本结构理论 |
2.1.3 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脉络及启示 |
2.1.4 国内学者关于于企业资本结构理论问题的研究 |
2.2 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章 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效用分析 |
3.1 经营者显性收入 |
3.1.1 基本薪酬 |
3.1.2 长期激励 |
3.2 经营者隐性收入 |
3.2.1 工资外收入 |
3.2.2 渎职收入 |
3.3 职业前景 |
3.4 破产惩罚 |
第4章 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价值模型 |
4.1 前景理论 |
4.1.1 价值函数 |
4.1.2 参考点 |
4.1.3 决策权重函数 |
4.1.4 价值模型的基本公式 |
4.2 国有企业经营者价值模型 |
4.2.1 关于价值函数、决策权重函数、参考点的假定 |
4.2.2 企业破产概率 |
4.2.3 价值模型 |
4.3 实证分析 |
第5章 针对经营者行为产生的股权融资偏好的相关建议 |
5.1 建立有效的业绩激励机制 |
5.2 完善和加强企业内外部控制机制 |
5.3 培育良好的环境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9)企业家人力资本开发的影响因素辨析:三维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企业家人力资本个体开发的影响因素 |
1.物质报酬机制 |
2.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 |
3.社会声誉 |
4.企业家人才市场发育程度 |
5.产品市场竞争程度 |
6.生产要素的市场化程度 |
二、企业家人力资本总量开发的影响因素 |
1.人力资本产权保护制度 |
2.经济地位 |
3.政治地位 |
4.职业地位 |
三、企业家人力资本存量开发的影响因素 |
1.文化背景差异 |
2.观念更新 |
四、结论与建议 |
(10)制度、行为与国有企业资本结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问题的提出 |
1.2.研究的目的 |
1.3.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方法 |
1.4.研究的思路、主要内容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文献综述 |
2.1.1 旧资本结构理论 |
2.1.2 新资本结构理论 |
2.1.3 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脉络及启示 |
2.1.4 国内学者关于于企业资本结构理论问题的研究 |
2.2.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研究的文献综述 |
2.3.西方资本结构理论研究成果在我国研究实践中的困惑 |
2.3.1西方资本结构主流理论 |
2.3.2西方资本结构主流理论与中国上市公司融资实践不符的困惑 |
2.3.3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研究中的困惑 |
2.4.本章小结 |
第3章 我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形成的宏观背景——转轨经济 |
3.1.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政主导型融资阶段(1949~1978) |
3.2.银行信贷主导型融资阶段(1979~1995) |
3.3.基于银行和资本市场融资的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1996~2006) |
3.4.转轨经济对我国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 |
3.5.本章小结 |
第4章 我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形成的微观背景——治理缺失 |
4.1.内部治理机制: |
4.1.1 股权结构 |
4.1.2 以董事会为首的内部控制制度 |
4.1.3 管理层激励 |
4.2.外部治理机制: |
4.2.1 经理人市场 |
4.2.2 产品市场竞争 |
4.2.3 法律制度 |
4.2.4 负债治理 |
4.2.5 公司控制权市场 |
4.3.本章小结 |
第5章 我国国有企业经理人投资行为特征——风险缺失 |
5.1.模型设计 |
5.2.实证分析 |
5.3.结果解析 |
5.4.本章小结 |
第6章 我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形成的博弈分析——经理人效用最大 |
6.1.国企——政府——银行:三部门博弈模型 |
6.1.1 三方参与人效用函数的建立 |
6.1.2 博弈模型的构建 |
6.2.经验证据:政府——国企——银行的现实博弈 |
6.3.现实博弈的结果 |
6.4.本章小结 |
第7章 优化我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建议 |
7.1.从国家宏观层面 |
7.1.1 大力推进经济转轨进程,提高市场化程度、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对我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有着重要意义 |
7.1.2 平衡发展资本市场、扩大市场规模、提高市场效率、创新多种金融工具 |
7.1.3 继续推进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 |
7.1.4 依法执行破产法 |
7.1.5 培育经理人市场,实现国有企业经理人任命职业化、市场化 |
7.1.6 完善资本市场并购机制,推动国有企业产权流动,培育控制权市场 |
7.2.从企业层面 |
7.2.1 优化国有公司的股权结构 |
7.2.2 改革国有企业的薪酬与激励机制 |
7.3.本章小结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8.1.创新结论与观点 |
8.2.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攻读博士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四、2001年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企业环境责任履行的影响因素研究[D]. 胡敬谦.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 [2]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成长机制研究[D]. 刘瑛.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2)
- [3]我国企业家能力成长的演化及成长机制研究[D]. 徐海棠. 华中师范大学, 2014(09)
- [4]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层的激励问题研究[A]. 王新安. 第十一届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论文集, 2012
- [5]新使命 新素质 新期望——中国企业家队伍成长与发展15年调查综合报告(上)[J]. 彭泗清,李兰,郝大海,潘建成,韩岫岚,郑明身. 管理世界, 2008(09)
- [6]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三十年回顾与展望[A]. 黄速建,黄群慧,王钦,肖红军. 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三十年, 2008
- [7]企业家行为与现代企业成长研究[D]. 劳铖强. 厦门大学, 2008(08)
- [8]国有上市公司经营者行为与资本结构[D]. 屈妍. 同济大学, 2008(S1)
- [9]企业家人力资本开发的影响因素辨析:三维视角[J]. 周霞,周玉玺. 华东经济管理, 2008(02)
- [10]制度、行为与国有企业资本结构优化[D]. 刘万才. 同济大学, 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