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辑的自我管理与自我完善(论文文献综述)
郭晔[1](2022)在《全面依法治国新时代的法治规范渊源》文中研究说明"法治规范渊源"是在全面依法治国新时代应运而生的原创性概念,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体系中具有标志性的理论成果之一。它囊括了依法治国、依规治党、社会治理、科技治理等多领域的规范形态,具有多元性、复合性、统一性、开放性,使法概念、法思维、法体系发生了历史性理论变革。由法治规范渊源有机构成的法治规范体系主要由四个支柱所支撑,即以宪法为核心的国家法律规范体系、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以公序良俗为核心的社会自治规范体系、以算法伦理为核心的科技伦理规范体系,它们构成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依据和基本遵循。对法治规范渊源和法治规范体系予以准确定位和科学阐释,是新时代中国特色法学基本理论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编写组,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内分泌代谢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内分泌与代谢分会,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解放军总医院)[2](2022)在《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文中研究说明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60岁)占总人口的18.7%(2.604亿), 其中约30%的老年人是糖尿病患者(7 813万, 95%以上是2型糖尿病)。糖尿病控制欠佳所致并发症是老年人健康生存的主要危险因素, 糖尿病防治已是健康中国(2019—2030年)的重点行动之一。延续"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诊疗措施专家共识(2018年版)"的主旨, 制订"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 汇总国内外老年糖尿病相关指南和研究信息, 旨在进一步优化老年糖尿病防治理念, 促进规范化预防、诊疗临床措施的实施, 不断提高老年糖尿病总体管理水平。
夏章[3](2021)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长期效果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目前有关小组活动长期效果评价的研究较为少见,小组活动长期效果尚不明确。对已有研究检索发现,多数研究报告了临床指标,对糖尿病预后不良事件报告较少,故本次研究将分两部分开展,通过系统综述来评估自我管理对患者临床指标的长期影响,通过随访研究来评估自我管理对患者预后不良事件的长期影响,以补充系统综述分析结果的不足。研究目的1.研究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血压、体重控制、生存质量、心血管病事件、自我管理依从性、就诊次数、死亡事件的长期影响。分析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的相关影响因素。2.研究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合并症及死亡的影响。分析干预组患者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和死亡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3.探讨自我管理小组活动改进方法和干预重点。研究方法1.采用系统综述的方法,检索建库至2020年7月28日发表的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随机对照试验和群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筛选与研究质量评价过程由两名研究者独立开展。使用Cochrane Q检验和不一致指数检验评估异质性,若纳入研究异质性小或异质性大但异质性来源可识别,则选用均数差值(mean difference,MD)作为效应指标,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计算总体效应值,并进行Meta回归与亚组分析、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分析;若纳入研究异质性大且来源无法识别,则只进行描述性分析。参照证据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系统评估证据质量。使用Revman5.3、Microsoft Excel 2019 绘图,使用 Stata16.0、GRADE Profiler 3.6 分析数据。2.采用现场调查和信息系统匹配的方法,对北京市房山区2014年7月-11月参与自我管理小组活动试验的500名研究对象进行随访。通过现场调查收集患者人口学信息、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信息,通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系统确认患者存活情况,通过北京市死因监测系统收集患者死亡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小组活动与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及死亡发生的关系。以自我管理患者为分析对象,分析其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死亡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及交互作用。使用SAS9.4软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系统综述共纳入25项研究5 071名随访患者。2项研究为低风险,1 1项研究为风险不确定,12项研究为高风险。分析结果显示,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对患者糖化血红蛋白[MD=-0.39%(95%CI:-0.56,-0.21)]、舒张压[MD=-1.32 mmHg(95%CI:-2.44,-0.21)]、收缩压[MD=-1.92 mmHg(95%CI:-3.47,-0.37)]的长期效果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研究开展后12个月降低效果最显着,其中糖化血红蛋白可能受发表偏倚影响,舒张压和收缩压结果不够稳健。小组活动对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质指数、体重的长期效果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其中体质指数结果不够稳健且可能受发表偏倚影响。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生存质量、自我管理依从性、就诊次数、心血管病事件、死亡事件无法进行Meta分析。除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体重证据质量等级为中外,其他指标证据质量等级为低或极低。医生/护士/专家开展小组活动[MD=-0.53%(95%CI:-0.79,-0.27)]、小组活动持续开展[MD=-0.87%(95%CI:-0.79,-0.27)]是糖化血红蛋白降低有利因素。家属/好友参与、小组患者数≤1 0人、患者年龄<60岁是糖化血红蛋白降低的可能有利因素。2.现场调查随访362人,随访率为72.40%,信息系统匹配483人,随访率为96.60%。分析结果显示,控制协变量后,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对患者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死亡发生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对自我管理患者而言,自我效能得分≥80分是防止糖尿病肾病[OR=0.06(95%CI:0.01,0.59)]、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OR=0.06(95%CI:0.01,0.55)]发生的保护因素;生活在城镇[OR=0.24(95%CI:0.07,0.89)]是防止并发症发生的保护因素。相比家庭人均月收入1000元以下,收入在 1000-3000 元[OR=0.28(95%CI:0.08,0.98)]是防止高血脂发生的保护因素;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000-3000元[OR=0.36(95%CI:0.14,0.88)]、≥3000 元[OR=0.15(95%CI:0.03,0.70)]、入组前自报发生某些合并症[OR=0.20(95%CI:0.07,0.52)]是防止其他合并症发生的保护因素。居住地为城镇[OR=0.16(95%CI:0.04,0.55)]是防止入组后死亡发生的保护因素。家庭人均月收入与自我效能得分、家庭人均月收入与入组前合并症自报情况、居住地与糖尿病病程存在相加效应交互作用。研究结论1.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对患者糖化血红蛋白降低有一定的长期效果,对血压降低可能有长期效果,对血脂、体重控制、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死亡未见影响,对患者生存质量、自我管理依从性、就诊次数的长期影响尚无法定论。2.医生/护士/专家开展小组活动、小组活动持续开展是糖化血红蛋白降低有利因素,自我效能高是防止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保护因素,收入水平低、农村居民是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及死亡发生的危险因素。3.建议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由医生/护士/专家来组织开展,以患者自我效能提高为核心目标,同时建立小组活动持续开展机制,以期实现自我管理效果长期维持。4.建议把低收入人群和农村居民作为今后糖尿病干预重点人群。
王磊[4](2021)在《大学生锻炼坚持行为影响因素及促进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大学生的体质健康与锻炼坚持状况,对体育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锻炼坚持是指个体持续在一段时间内进行规律锻炼并长期保持的行为,是个体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魄、健康生活、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必要条件。《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明确“要将促进青少年提高身体素养和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体育不但肩负体育教育职能,更兼具促进锻炼坚持、增强学生体质、建设校园体育、建树正确体育观的育人责任。但至今为止,大学生身体活动不足、锻炼坚持困难,依旧是学校体育的突出问题。体育领域学者对大学生锻炼坚持行为的研究由来已久,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在梳理时发现,相关研究历经探索与奠基、起步与发展、成熟与融合三个阶段,形成了以健康信念模型、计划行为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等为核心的理论框架,但缺乏对决策过程的关注;且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赋能大学生锻炼行为虚拟化,虚拟体育社交与用户生成内容知识共享等,改变了传统锻炼坚持行为的研究场域,相关适应性研究稀缺。基于此,提出了大学生锻炼坚持行为影响因素与促进策略的研究问题。本研究综合运用用户生成内容分析与挖掘、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机器学习和逻辑归纳等研究方法,从我国大学生锻炼坚持行为研究历程梳理入手,结合虚拟锻炼社区用户生成内容分析与访谈资料的交互验证,识别大学生锻炼坚持行为的影响因素,理顺大学生锻炼坚持行为的决策过程、建立模型验证影响因素间的作用机制,并细化锻炼坚持行为分类、制定促进策略,通过系统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大学生锻炼坚持行为受生活方式自评、健康认知自评、运动认知自评、个人投入、社会支持、锻炼氛围、场地器材、锻炼获益感知、锻炼风险感知、锻炼动机、锻炼自我效能、锻炼坚持时间、锻炼坚持质量等13个因素的影响。这13个因素构成大学生锻炼坚持行为模型的五大因素即健康自我评价、锻炼条件、锻炼效果感知、锻炼内驱力和锻炼坚持行为。(2)大学生锻炼坚持行为模型五大因素之间存在“感知输入-决策-驱动-行为输出”的四层决策逻辑,形成一个链式中介模型,可归纳为具有五因素四层次的“SCeiP”行为模型。该模型是以大学生锻炼坚持行为为研究对象,以促进和优化锻炼坚持相关因素及决策过程为目标,通过不断完善锻炼坚持行为相关因素作用及协同,促进大学生持续做出锻炼坚持决策的行为模型。(3)锻炼内驱力是锻炼坚持行为的动力来源,是“SCeiP”模型中的核心中介变量,且根据个体所处行为阶段不同,影响不同。模型内部两条促进路径和外部两条反馈路径,均遵循“客观-主观-客观”的作用逻辑,说明锻炼坚持是客观因素通过主观因素发挥能动作用的结果,研究既要关注客观影响因素,更要关注主观作用机制。(4)大学生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影响,单次锻炼的效果感知与经验总结,会影响后续决策。锻炼坚持实质上是一个动态变化、螺旋发展的系统,是个体针对“是否进行锻炼”做出理性决策的过程。在一段时期内,每次决策及行为输出结果均会反馈至输入层,影响新一轮决策。在虚拟锻炼社区调研中发现锻炼者偏好对锻炼效果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只有锻炼获益大于锻炼风险时,个体才会产生足够的锻炼内驱力,选择坚持锻炼。(5)虚拟锻炼社区汇集大学生锻炼坚持及衍生的锻炼知识共享与社交行为,锻炼坚持行为理论在虚拟化锻炼场域中具有一定适应性,但仍需不断拓展。大学生信息化锻炼虚拟社区与平台是新时代锻炼坚持行为叙述规则和价值逻辑建立的主战场,需要着力设计与打造。基于“SCeiP”模型形成了高校大学生锻炼坚持行为线上线下双循环促进的总体思路。根据巴纳姆效应理论,利用信息化平台知识共享塑造科学体育观导向,在尊重学生个体行为差异的前提下,发挥学生体育锻炼坚持价值认同的聚合效应,以促进大学生锻炼坚持。(6)为实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大学生锻炼坚持行为预测与导向内容推荐,实现分类促进策略,本研究选用PCA-GS-SVM算法训练大学生锻炼坚持行为数据分类器,训练效率高且正确率在训练集及测试集中均高于87%,能够满足大学生锻炼坚持行为信息化平台分类促进策略的应用要求,有效支撑“SCeiP”模型实践应用。将锻炼坚持行为分为八类,针对不同类别行为特点,制定具体分类促进策略。(7)设计实现大学生锻炼坚持行为促进信息化平台,为实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锻炼坚持促进提供平台策略及保障策略。从应用需求出发设计平台功能,将“SCeiP”行为模型中涉及的理论概念具象化,融合反馈机制、激励体系、粘性强化等,设计锻炼坚持行为信息化促进方法,为“SCeiP”行为模型的应用落地打造良好基础。并针对锻炼坚持行为促进信息化平台的推广应用,从组织保障策略、制度保障策略、监管反馈策略等三个方面,制定保障策略。本研究创新性主要集中于以下三点:第一,研究引入管理学理论拓展锻炼坚持研究理论架构,拓宽现有锻炼行为研究的应用场景;第二,集成大数据研究方法,拓展虚拟锻炼社区用户分类和用户生成内容分析研究路径,丰富了锻炼坚持行为研究的方法论体系;第三,自行发展大学生锻炼坚持行为问卷,为大学生锻炼坚持行为量化研究提供有效量具及实证基础。
马萍[5](2020)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与护理支持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效能、自我管理和护理支持现状;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影响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效能、自我管理和护理支持的因素;明确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效能、自我管理和护理支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7月在南宁市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心内科门诊进行常规复诊或住院的220例冠心病PCI术后≥3个月的患者。调查工具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量表,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和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护理支持量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赋权护理评价量表)。利用均数、标准差、频数、构成比、均数?标准差等描述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一般资料、自我效能、自我管理与护理支持现状;运用Wilcoxon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患者的自我效能、自我管理和护理支持的影响因素,运用Spearman分析探讨患者的自我效能、自我管理和护理支持之间的相关性;采用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分析自我效能在护理支持和自我管理间的中介效应。结果:1.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效能总分得分范围(12?56)分,总分(46.74?6.47)分,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冠心病病程、植入支架数的患者自我效能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总分得分范围(35?123)分,总分(93.63?3.64)分,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冠心病病程和合并症的患者自我管理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护理支持总分得分范围(26?87)分,总分(68.59?5.98)分,护理支持总体满意率为42.08%,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冠心病病程、PCI术后时间和合并症的患者护理支持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患者自我效能总分与自我管理总分及其各维度均呈正相关(r=0.588,P<0.05)。5.患者护理支持总分与自我管理总分及其各维度均呈正相关(r=0.533,P<0.05)。6.患者护理支持总分与自我效能总分及其各维度均呈正相关(r=0.481,P<0.05)。7.自我效能是护理支持和自我管理间的中介变量,中介作用的大小为5.2791。结论:(1)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效能处于中等水平,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冠心病病程、植入支架数是主要影响因素。(2)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处于中等水平,部分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较低,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冠心病病程和合并症是主要影响因素。(3)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护理支持处于中等水平,护理支持总体满意率不高,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冠心病病程、PCI术后时间和合并症是主要影响因素。(4)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效能、自我管理和护理支持线性相关,护理支持可直接正向预测自我管理,还可通过自我效能间接预测自我管理,自我效能是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护理支持与自我管理间的中介变量。
赵焰[6](2020)在《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自我护理干预对COPD患者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基于“互联网+”的背景下,开发构建一款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微信公众平台,并探讨基于该微信公众平台对COPD患者实施自我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包括两部分,即微信公众平台的设计研发部分和基于该微信公众平台对COPD患者实施自我护理干预部分。于2018年7月至10月,与贵州省遵义市某软件公司共同合作进行微信公众平台的设计和研发,微信公众平台共涵盖2个端4个功能区,包括患者端和医护人员后台管理端,患者端功能区分别为个人设置、求助区、疾病知识库及每日提醒;医护人员后台管理端功能区分别为用户列表、疾病知识库、求助列表及修改账户,邀请5名COPD患者使用该微信公众平台,并运用质性访谈获取患者使用感受及建议。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在遵义市某三甲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住院治疗的COPD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包括研究对象39名。对照组在住院期间接受疾病常规护理,出院时进行健康宣教,出院后定期电话随访。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微信公众平台,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护理干预,进行动态、延续,针对性的疾病知识指导和自我护理,并在平台中鼓励患者参与互动分享,连续干预9个月。分别在干预3个月、6个月及9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行为水平、自我管理能力(CSMS)、自我效能,生活质量(CAT)及再入院情况(再住院人数、再住院天数及再住院费用)进行比较,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总体上,COPD患者对该微信公众平台的接受度(80%)和信任度(80%)较高,对该平台较为满意,将其应用于COPD患者的自我护理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2.患者一般资料:共纳入研究对象78例,因死亡、合并肺癌等原因共脱落3例,最终完成研究的患者共75例,对照组38例,试验组3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行为水平、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效能,生活质量及再入院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自我效能,生活质量及再入院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自我护理行为水平,自我管理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干预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自我护理行为水平、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再入院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干预9个月后,试验组患者自我护理行为水平、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再入院情况(再住院人数、再住院天数及再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研究构建的微信公众平台适用于COPD患者,受患者认可和信任,可应用于COPD患者的自我护理干预。2.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自我护理干预可提高COPD患者自我护理行为水平,自我管理能力及自我效能,改善生活质量。3.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自我护理干预可降低COPD患者出院后因疾病急性加重造成再入院情况的发生,减少再住院人数、缩短再住院天数及降低再住院费用。
桑明[7](2020)在《健康素养教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1)了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素养、自我效能、希望水平以及自我管理的现状,并分析影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的因素,进一步构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健康素养教育方案。(2)探讨健康素养教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素养、自我效能、希望水平以及自我管理的影响。研究方法(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现状调查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力衰竭特异性健康素养量表、慢性病自我效能感量表、希望水平量表和心力衰竭自我管理量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开展调查,使用SPSS22.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探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2)健康素养教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研究纳入2019年7月~2019年10月在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教育,干预组由研究者本人实施健康素养教育方案。干预分为院内干预和院外随访干预两部分,两组分别于干预前、干预结束当天、干预后1个月进行效果评价。效果评价指标为一般资料调查表、心力衰竭特异性健康素养量表、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希望水平量表和心力衰竭自我管理量表。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及非参数检验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得分为(47.91±12.55)分,条目均分排序中药物管理得分最高,其余得分高低依次为饮食管理、心理/社会适应管理、症状管理得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地、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教育程度、居住情况、医疗费用承担方式、心功能分级、自理能力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影响显着。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健康素养、希望水平、自我效能、家庭人均月收入、自理能力是影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的因素,且共同预测自我管理的决定系数R2为62.4%。(2)干预结束时,共8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完成了住院期间和随访后的干预及全部资料收集。干预组40例,对照组41例。干预结果显示:(1)干预后,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总分及饮食管理、心理/社会适应管理、症状管理维度得分干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干预后各时间点的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在干预结束当天、干预后1个月自我管理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前后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总分及各维度得分随时间推移呈上升趋势,且在干预结束当天与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与干预结束当天、干预后1个月与干预前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2)干预后,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素养总分及功能性健康素养、批判性健康素养维度得分干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在干预结束当天、干预后1个月健康素养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前后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素养总分及各维度得分随时间推移呈上升趋势,且在干预结束当天与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与干预结束当天、干预后1个月与干预前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3)干预后,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与他人保持亲密的关系维度得分干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在干预结束当天,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与他人保持亲密的关系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前后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希望水平总分随时间推移呈上升趋势,且在干预结束当天与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与干预结束当天、干预后1个月与干预前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4)干预后,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效能及疾病共性管理自我效能维度得分干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各时间点的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在干预结束当天、干预后1个月自我效能及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前后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效能及各维度得分随时间推移呈上升趋势,且在干预结束当天与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与干预结束当天、干预后1个月与干预前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研究结论(1)不同居住地、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教育程度、居住情况、医疗费用承担方式、心功能分级、自理能力的CHF患者在自我管理方面存在差异;(2)家庭人均月收入、自理能力、健康素养、希望水平及自我效能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3)健康素养教育可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4)健康素养教育可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健康素养水平;(5)健康素养教育尚不能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希望水平;(6)健康素养教育可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
令狐樱子[8](2020)在《基于在线行为分析的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在近几年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以及相关政策指引下,在线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学习方式。网络学习空间作为一个优秀的在线教育平台,于2019年底开通数量已达10397个。但是在对大量在线学习平台展开研究后发现,大多在线学习平台在学习者评价方面比较单一,主要是结果性评价,缺乏过程性评价,在教师评价方面,更是缺少一套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来对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平台展开教与学的过程进行评价。在线教育平台拥有优秀的数据采集功能,可以从不同方面来评价一个学习者、教育者。因此,本研究从教师在线行为入手,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自我发展等方面进行评价。对教师网络学习空间使用情况进行评价,一方面,对于学校和相关部门来说,评价给出的反馈是对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的合理监控数据,对教师的评优评奖、学校管理提供了一定的事实依据;另一方面,对教师自身来说,教师可根据评价结果来完善自身的不足。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等,检索近期十年内有关网络学习空间在线行为分析以及教师信息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学术论文,精选并研究已有的文献,从中探寻研究的规律与思路。同时,研究与论文主题相关的书籍,从中汲取理论精华,进而进行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首先,对网络学习空间的基本构成部分进行了研究,分析总结出教师的在线行为分类。其次,根据国内外相关文件、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得到基于在线行为分析的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评价指标体系的4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再次,通过两次发放和回收专家问卷,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的修订。最后,通过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体系赋予权重,最终得到基于在线行为分析的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评价指标体系。
程康耀[9](2019)在《居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微信公众号构建及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通过前期调查和访谈,充分了解老年患者使用意愿、服务需求,结合开发条件,构建适用于居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公众号,并完成可用性和有效性评价,调整完善后,应用于改善患者自我管理知识、信念、行为方面的水平。方法1.通过便利抽样法,在上海市与浙江省多家三甲综合性医院抽取2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一般资料表、认知情况调查表和糖尿病患者微信平台使用意愿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通过SPSS21.0完成使用意愿现状描述分析,单因素分则通过Welch检验和方差分析完成。通过AMOS22.0进行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形成最终理论模型,指导解决患者参与度的问题。2.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20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质性访谈,了解其对于使用微信公众号的需求,为构建提供策略依据。3.以前期调查和访谈为基础,参考理论,经研究团队与技术团队的协作,确立开发技术与要点,拟定了开发计划,并完成初步构建。经内部测试结果的焦点小组会议讨论,形成修改方案,进一步完善。最终由医护专业人员一对一试用,根据其反馈进行调整。4.由5名患者进行公众号可用性评价。采用混合研究方法,对16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性评价,通过使用情况、血糖指标、自我管理量表等来进行评价,通过访谈完成患者使用体验反馈。结果1.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83.5%手机安装有微信,52%指导可以利用糖尿病微信平台来进行自我管理,但只有35%使用过。其使用意愿总分均分为10.99±3.08,条目均分为3.66±1.03。使用意愿受到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的正向影响(P<0.05),受到感知风险的负向影响(P<0.05)。2.通过对20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质性访谈,分析得出功能需求等三个主题,分别对应其对微信公众号设计、功能和帮助及信任的需求。3.本研究针对初构公众号组织了三次内部测试,形成了对应服务端和用户端的修改方案。对于修改后的公众号,专家试用结果反馈了五点建议。由于健康日记开发难度较大,经协商参考专家反馈进行推进。4.可用性评价中,患者访问较活跃,系统可用性问卷四个维度均分都>4分,问卷的条目3、6、9<4分。患者在用药管理使用中出错次数较多。有效性评价中,12周患者公众号使用情况结果显示患者积极性、稳定性、满意度较好,使用自信逐渐增强;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使用时间对2h PG和FBG有影响(P<0.05);FBG、2h PG、Hb A1c、体重、身体脂肪率和收缩压在使用公众号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管理量表知识和行为维度在使用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对微信平台认识情况较好,但实践不佳。其使用意愿处于中上水平,大部分愿意使用微信进行自我管理;使用意愿受到绩效期望等4个因素影响,鉴别影响因素可以帮助提升患者参与度。2.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对微信公众号有其特殊需求,一方面为对公众号本身的需求,另一方面有获得使用支持的需求,应纳入作为构建策略。3.本研究公众号可用性较好,部分功能仍需优化,同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也表现出了对于独立使用公众号自信的缺乏。12周期间患者使用情况表现良好,构建时拟定的设计细节有所收效;在使用公众号干预患者前后,血糖控制情况和部分代谢指标情况明显改善,随时间增长2h PG和FBG明显下降,且自我管理水平也明显提高。但构建完成的公众号作用仍需大样本验证、长期随访和深入研究。
倪佳[10](2019)在《美国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研究 ——以华盛顿大学为例》文中提出高等教育作为育人的重要环节和基本途径,向大众化普及之后,其规模就越来越大,大学生人数也越来越多,相对应的大学生社团种类也越来越多,在多种多样的大学生社团中的历练已经成为增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如何规范和加强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和服务,促进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美国高校较早地建立了大学生社团,并且随着各高校的良好管理不断地更新改善,对别国而言,形成了较好的可借鉴模式。除了它的优势之外,我们也应该辩证地看待它的不足。通过借鉴,找出当前我国大学生社团管理存在的问题,中国大学生通过社团管理并没有把自我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尤其是在自我创新及管理上还有待进一步地提高。本研究通过深层次地对美国华盛顿大学学生社团管理各方面进行研究,总结相关经验提出对我国社团管理以及高质量大学发展的有效建议。笔者对美国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可以清晰地对华盛顿大学学生社团管理的背景进一步了解。与此同时,探析华盛顿大学学生社团管理概况,以其发展背景为基础,对社团管理中心枢纽HUB的发展历程、行政管理和组织类型进行介绍。并对华盛顿大学学生社团管理的运作研究,包括华盛顿大学学生社团管理模式、本科生社团ASUW管理以及研究生社团GPSS管理,总结其运行特点。通过对华盛顿大学学生社团管理的深入研究,分析其管理的成功因素与存在的问题,最终从学生、社团、学校、社会等方面归纳管理经验,从坚持“以人为本”,践行大爱精神;培养“骨干力量”,发挥模范效应;建立“法律体系”,规范管理体制;注意“与时俱进”,实现多方合作等方面出发,争取能对我国大学生社团管理需完善的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二、编辑的自我管理与自我完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编辑的自我管理与自我完善(论文提纲范文)
(1)全面依法治国新时代的法治规范渊源(论文提纲范文)
一、“法治规范渊源”概念阐释 |
(一)“法治规范渊源”的生成逻辑 |
(二)“法治规范渊源”的科学内涵 |
(三)“法治规范渊源”的理论创新 |
二、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规范体系 |
(一)宪法在法律规范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
(三)构建法律新体系、创造法律规范新形态 |
三、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 |
(一)《中国共产党章程》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
(二)党内法规制度 |
(三)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 |
四、以公序良俗为核心的社会自治规范体系 |
(一)公序良俗在社会自治规范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
(二)市民公约 |
(三)乡规民约 |
(四)行业规章 |
(五)团体章程 |
五、以算法伦理为核心的科技伦理规范体系 |
(一)算法伦理在科技伦理规范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
(二)人工智能伦理规范 |
(三)基因编辑伦理规范 |
结 语 |
(3)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长期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意义 |
3 研究目的 |
4 研究内容 |
第一部分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长期随访效果: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内容 |
4 材料与方法 |
4.1 研究设计与相关定义 |
4.2 文献来源与检索策略 |
4.3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
4.4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
4.5 文献质量评价 |
4.6 统计分析 |
4.7 技术路线 |
5 研究结果 |
5.1 文献检索结果 |
5.2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
5.3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估 |
5.4 自我管理干预效果评价 |
5.5 证据质量评价 |
6 讨论 |
6.1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与社区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关系 |
6.2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与社区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关系 |
6.3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与社区患者血脂关系 |
6.4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与社区患者血压关系 |
6.5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与社区患者体重控制关系 |
6.6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与社区患者生存质量关系 |
6.7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与社区患者心血管病事件和死亡事件关系 |
6.8 国内外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差异比较 |
6.9 本研究的可靠性与局限性 |
7 小结 |
第二部分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5年并发症合并症及死亡随访研究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内容 |
4 材料与方法 |
4.1 研究现场 |
4.2 研究对象 |
4.3 研究方法 |
4.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4.5 质量控制 |
4.6 技术路线 |
5 研究结果 |
5.1 一般情况 |
5.2 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及死亡发生情况 |
5.3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对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及死亡影响 |
5.4 自我管理患者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及死亡影响因素 |
6 讨论 |
6.1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与社区患者糖尿病并发症和合并症关系 |
6.2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与社区患者死亡关系 |
6.3 自我效能与糖尿病并发症关系 |
6.4 低收入、农村居住地与糖尿病并发症和合并症关系 |
6.5 农村居住地与社区患者死亡关系 |
6.6 随访研究结果与系统综述研究结果关系 |
6.7 本研究的局限性 |
7 小结 |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件 |
综述 国内外糖尿病自我管理干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件 |
(4)大学生锻炼坚持行为影响因素及促进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问题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4 创新性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
2.1 文献综述 |
2.1.1 相关概念的研究 |
2.1.2 锻炼坚持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 |
2.1.3 锻炼坚持行为促进的相关理论 |
2.1.4 文献述评 |
2.2 锻炼坚持行为促进的相关管理理论基础 |
2.2.1 社会交换理论 |
2.2.2 健康自我管理与行为决策 |
2.2.3 综合集成思想与TEI@I方法论 |
2.3 大数据分析的相关理论与技术 |
2.3.1 大数据支持体育行为记录与干预 |
2.3.2 用户生成内容的自然语言处理与主题发现 |
2.3.3 行为特征的聚类 |
2.3.4 基于有监督机器学习的行为特征分类器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大学生锻炼坚持行为因素与结构 |
3.1 大学生锻炼坚持行为因素研究设计 |
3.1.1 因素筛选方法 |
3.1.2 研究过程 |
3.1.3 资料收集与处理 |
3.1.4 资料初步分析结果 |
3.2 因素界定 |
3.2.1 基于文献的相关关键词界定 |
3.2.2 基于UGC内容的因素提取 |
3.3 模型因素一致性检验 |
3.3.1 回访专家过程及数据选择 |
3.3.2 权重计算与一致性检验 |
3.4 因素结构分析 |
3.4.1 锻炼坚持行为五因素 |
3.4.2 锻炼效果感知双向作用拆分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大学生锻炼坚持行为模型假设与验证 |
4.1 锻炼坚持行为分析框架 |
4.2 研究假设 |
4.2.1 健康行为自评、锻炼效果感知和锻炼内驱力 |
4.2.2 锻炼条件、锻炼效果感知和锻炼内驱力 |
4.2.3 锻炼效果感知、锻炼内驱力和锻炼行为 |
4.2.4 锻炼行为模型中的链式中介 |
4.2.5 锻炼行为模型中的调节变量 |
4.3 问卷设计原则与题目类型 |
4.3.1 问卷题目类型 |
4.3.2 问卷设计原则 |
4.3.3 问卷题目设计 |
4.4 大学生锻炼坚持行为模型验证 |
4.4.1 预调研 |
4.4.2 正式调研 |
4.4.3 结果分析 |
4.5 大学生锻炼坚持行为促进的“SCeiP”模型 |
4.5.1 “SCeiP”模型逻辑与特征 |
4.5.2 “SCeiP”模型内部促进双路径 |
4.5.3 “SCeiP”模型外部反馈双路径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大学生锻炼坚持行为分类促进策略 |
5.1 大学生锻炼坚持行为分类促进思路、指导原则与目标 |
5.1.1 大学生锻炼坚持行为分类促进的总体思路 |
5.1.2 大学生锻炼坚持行为分类促进的指导原则 |
5.1.3 大学生锻炼坚持行为分类促进的目标 |
5.2 大学生锻炼坚持行为分类与结果 |
5.2.1 大学生锻炼坚持行为分类需求分析及过程 |
5.2.2 大学生锻炼坚持行为分类结果 |
5.3 大学生锻炼坚持行为分类特点 |
5.3.1 锻炼行为数据分类偏差分析 |
5.3.2 不同类别特点形成原因分析 |
5.4 大学生锻炼坚持行为分类促进的“因材施教”策略 |
5.4.1 大学生锻炼坚持行为分类促进方式 |
5.4.2 不同大学生锻炼坚持行为类别促进策略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大学生锻炼坚持行为促进平台及保障策略 |
6.1 大学生锻炼坚持行为促进平台设计与实现 |
6.1.1 大学生锻炼坚持行为促进平台的设计 |
6.1.2 大学生锻炼坚持行为促进平台的实现 |
6.2 大学生锻炼坚持行为促进保障策略 |
6.2.1 大学生锻炼坚持行为促进组织保障策略 |
6.2.2 大学生锻炼坚持行为促进制度保障策略 |
6.2.3 大学生锻炼坚持行为促进监督反馈策略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大学生锻炼坚持行为管理因素构成专家意见调查表 |
附录2 大学生锻炼坚持行为影响因素权重专家调查表 |
附录3 预调研问卷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汇总 |
附录4 大学生锻炼坚持行为调查问卷 |
附录5 移动应用爬虫程序展示(部分) |
附录6 用户生成内容话题识别程序展示(部分) |
附录7 Mplus程序部分展示(部分) |
附录8 大学生锻炼坚持行为促进平台与应用关键代码(部分) |
图目录 |
表目录 |
攻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致谢 |
附件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5)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与护理支持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概述 |
1 研究背景 |
1.1 冠心病概述 |
1.2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效能、自我管理和护理支持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 研究对象 |
2.1 诊断标准 |
2.2 纳入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2.4 样本量估算 |
2.5 研究工具 |
2.6 质量控制和资料收集方法 |
2.7 统计学分析 |
2.8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结果和讨论 |
3 结果 |
3.1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一般资料 |
3.2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效能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3.3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3.4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护理支持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3.5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效能、自我管理、护理支持的相关性 |
3.6 自我效能在护理支持和自我管理间中介效应分析结果 |
4 讨论 |
4.1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一般资料 |
4.2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效能现状 |
4.3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 |
4.4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现状 |
4.5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影响因素 |
4.6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护理支持与满意率现状 |
4.7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护理支持的影响因素 |
4.8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效能、自我管理和护理支持的相关性 |
4.9 建议 |
5 本研究的创新点与局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词表 |
综述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6)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自我护理干预对COPD患者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研究局限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健康素养教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意义 |
4 研究假设 |
5 理论及操作性定义 |
6 理论基础 |
7 本研究的研究框架 |
8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
第一部分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现状调查 |
研究设计 |
1 研究类型 |
2 研究对象 |
2.1 样本选择 |
2.2 样本量计算 |
2.3 抽样方法 |
3 研究方法 |
3.1 研究工具 |
3.2 资料收集 |
3.3 统计学分析 |
4 质量控制 |
结果 |
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
2 CHF患者自我管理、健康素养、希望水平、自我效能现状 |
3 影响CHF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单因素分析 |
4 CHF患者自我管理、健康素养、希望水平及自我效能的相关性分析 |
5 影响CHF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多因素分析 |
讨论 |
1 CHF患者人口社会学资料及疾病相关资料分析 |
2 CHF患者自我管理的现状分析 |
3 CHF患者健康素养的现状分析 |
4 CHF患者希望水平的现状分析 |
5 CHF患者自我效能的现状分析 |
6 CHF患者自我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
第二部分 健康素养教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研究 |
研究设计 |
1 研究类型 |
2 研究对象 |
2.1 研究总体与研究样本 |
2.2 抽样方法 |
2.3 诊断标准 |
2.4 纳入标准 |
2.5 排除标准 |
2.6 脱落标准 |
2.7 样本量计算 |
2.8 分组方法 |
3 研究方法 |
3.1 研究工具 |
3.2 干预步骤 |
3.3 干预实施步骤 |
4 资料收集方法 |
5 统计学方法 |
6 质量控制 |
7 伦理问题 |
结果 |
1 研究对象的纳入情况 |
1.1 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 |
1.2 研究对象的疾病相关特征 |
1.3 干预前两组CHF患者结局指标的同质性检验 |
2 健康素养教育对CHF患者结局指标的效果分析 |
2.1 两组CHF患者自我管理的干预效果 |
2.2 两组CHF患者健康素养的干预效果 |
2.3 两组CHF患者希望水平的干预效果 |
2.4 两组CHF患者自我效能的干预效果 |
讨论 |
1 健康素养教育对CHF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 |
2 健康素养教育对CHF患者健康素养的影响 |
3 健康素养教育对CHF患者希望水平的影响 |
4 健康素养教育对CHF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 |
结论 |
1 研究结论 |
2 研究的局限性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素养、自我效能、希望水平及自我管理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基于在线行为分析的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相关研究现状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五)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 |
(六)论文框架 |
二、相关理论研究 |
(一)概念界定 |
1、在线教育 |
2、网络学习空间 |
(二)理论基础 |
1、最近发展区理论 |
2、层次分析法理论 |
3、《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
三、网络学习空间教师在线行为分析 |
(一)网络学习空间中功能模块分类 |
1、网络学习空间的基本功能 |
2、网络学习空间的教师行为划分 |
(二)网络学习空间教师在线行为获取 |
四、基于在线行为分析的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一般原则 |
(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
(三)基于在线行为分析的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形成 |
(四)基于德尔菲法的评价指标体系的修订与完善 |
五、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评级指标体系权重研究 |
(一)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指标体系的过程 |
(二)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
(三)权重合理性分析与讨论 |
六、研究结论与不足 |
(一)研究结论 |
(二)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基于在线行为分析的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评价指标维度第二轮专家调查问卷 |
附录2 基于在线行为分析的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问卷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9)居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微信公众号构建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与概述 |
1.国内外研究现状 |
1.1 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移动医疗研究 |
1.2 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微信平台研究的优势与不足 |
1.3 设计老年自我管理微信平台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
1.4 问题与启示 |
2.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2.1 研究内容 |
2.2 技术路线 |
第二部分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微信公众号使用意愿及需求的初探 |
1.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微信公众号使用意愿现状及影响因素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结果 |
1.4 讨论 |
1.5 小结 |
2.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微信公众号使用需求的质性研究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方法 |
2.3 研究结果 |
2.4 讨论 |
第三部分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公众号的构建 |
1.自我管理公众号的开发 |
1.1 自我管理公众号开发步骤与技术 |
1.2 自我管理公众号构建的理论依据 |
1.3 自我管理公众号的具体目标及内容 |
1.4 自我管理公众号功能与相应要点 |
1.5 自我管理公众号设计细节 |
2.公众号内部测试及修订 |
2.1 焦点小组讨论 |
2.2 专家试用 |
3.调整后的自我管理微信公众号 |
3.1 服务端(后台)管理系统 |
3.2 用户端功能模块及使用流程 |
第四部分 自我管理公众号的评价 |
1.自我管理公众号的可用性评价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结果 |
1.4 研究小结与讨论 |
2.自我管理公众号的有效性评价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方法 |
2.3 研究结果 |
2.4 研究小结与讨论 |
第五部分 结论 |
1.研究内容及结论 |
1.1 居家老年 2 型糖尿病患者微信公众号使用意愿及需求的初探 |
1.2 居家老年 2 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微信公众号构建 |
1.3 居家老年 2 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微信公众号的应用与评价 |
2.创新点 |
3.研究不足及未来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2型糖尿病患者移动医疗健康管理干预的概括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参加学术会议情况 |
(10)美国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研究 ——以华盛顿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一)大学生社团有助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
(二)中国高校大学生社团管理需要完善 |
(三)美国高校大学生社团管理经验丰富 |
(四)华盛顿大学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值得借鉴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
四、概念界定 |
(一)社团 |
(二)大学生社团 |
(三)社团管理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美国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发展 |
一、美国高校学生社团及社团管理的发展历程 |
(一)美国高校学生社团及社团管理的形成(1701 年——1860 年) |
(二)美国高校学生社团及社团管理的发展(1861 年——1990 年) |
(三)美国高校学生社团及社团管理的完善(1991 年——至今) |
二、美国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发展现状 |
(一)美国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机构 |
(二)美国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职责 |
(三)美国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学生评价 |
第二章 华盛顿大学学生社团管理的背景及中心枢纽解析 |
一、华盛顿大学学生社团管理的背景 |
(一)社团管理的思想基础 |
(二)社团管理的法律基础 |
二、华盛顿大学学生社团管理中心枢纽的行政管理及社团类型 |
(一)社团管理中心枢纽的发展历程 |
(二)社团管理中心枢纽的行政管理 |
(三)社团管理中心枢纽的社团类型 |
第三章 华盛顿大学学生社团管理的运作 |
一、华盛顿大学学生社团管理的基本制度 |
(一)社团注册制度 |
(二)经费管理制度 |
(三)活动管理制度 |
二、华盛顿大学“本科生社团”(ASUW)管理 |
(一)本科生社团的管理职能 |
(二)本科生社团的董事会成员构成 |
(三)本科生社团管理的参与规则 |
三、华盛顿大学“研究生社团”(GPSS)管理 |
(一)研究生社团的管理职能 |
(二)研究生社团的管理部门 |
(三)研究生社团的管理章程以及附例 |
四、华盛顿大学学生社团管理的运作特点 |
(一)规范化分权管理 |
(二)专业化管理手段 |
(三)社会化管理层次 |
第四章 华盛顿大学学生社团管理成功因素与问题分析 |
一、华盛顿大学学生社团管理的成功因素 |
(一)社团管理成功的校外因素 |
(二)社团管理成功的校内因素 |
(三)社团管理成功的自身因素 |
二、华盛顿大学学生社团管理的问题分析 |
(一)高度的自我管理权会影响校方的管理 |
(二)参与高校管理导致教育教学质量下降 |
(三)大学生本身的精力、时间与经验有限 |
三、华盛顿大学学生社团管理的相关人员评价 |
第五章 美国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基本经验及启示 |
一、美国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经验 |
(一)规范学生社团,丰富校园文化建设 |
(二)参与学校管理,保障学生合法权益 |
(三)培养优秀人才,提高学生社会地位 |
(四)完善管理队伍,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
二、美国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对我国的启示 |
(一)坚持“以人为本”,践行大爱精神 |
(二)培养“骨干力量”,发挥模范效应 |
(三)建立“法律体系”,规范管理体制 |
(四)注意“与时俱进”,实现多方合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编辑的自我管理与自我完善(论文参考文献)
- [1]全面依法治国新时代的法治规范渊源[J]. 郭晔.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22(02)
- [2]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J]. 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编写组,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内分泌代谢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内分泌与代谢分会,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解放军总医院). 中华内科杂志, 2022(01)
- [3]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长期效果研究[D]. 夏章.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02)
- [4]大学生锻炼坚持行为影响因素及促进策略研究[D]. 王磊. 山东大学, 2021(10)
- [5]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与护理支持的相关性研究[D]. 马萍.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自我护理干预对COPD患者的影响研究[D]. 赵焰. 遵义医科大学, 2020(12)
- [7]健康素养教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研究[D]. 桑明.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基于在线行为分析的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令狐樱子. 渤海大学, 2020(12)
- [9]居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微信公众号构建及评价研究[D]. 程康耀.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
- [10]美国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研究 ——以华盛顿大学为例[D]. 倪佳. 河南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