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发展中国的电子商务(论文文献综述)
艾舒琪,刘诗涵,胡斌,赵目[1](2021)在《数据新动能视角下中国电子商务零售行业发展水平统计测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中国经济处于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转型升级的时期,消费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作为我国商贸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商务代表了当下商贸行业创新与发展的总趋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提出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崭新的经济形势下,加强数据的积累、建设、管理有助于电子商务乃至商贸业、整个经济的优化升级,进行数据新动能视角下对中国电子商务零售行业发展水平的统计测度研究,有助于了解在数据视角下的中国电子商务零售行业的发展水平,找出数据动能对中国电子商务零售业的驱动原理,进而结合实证内容提出相关的改进策略,助力中国电子商务零售行业在数据发展新时代焕发别样生机。本文参考并进一步改进国家统计局构建的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的构建方法与中国信通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指标构建方法,建立了以潜力、规模、渗透指标为一级指标,若干二、三级的中国零售业数据动能指数体系构建。在指数编制中,改变国家统计局对数据新动能指标的编制方法,采用熵值法构建复合指数,构建出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并计算每年的发展水平得分。通过参考国家统计局对于经济发展新动能分类指数贡献率的计算方法,对各分类指数贡献率进行研究。进而研探增强数据要素驱动力的渠道和方法,进一步加强数据新动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作用。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直播电商总规模和小程序电商用户数这两项评价指标对于中国电子商务零售行业发展水平增长的贡献率明显高于其他指标。夯实电子商务潜力发掘是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结合结论,我们参考相关文献资料,从学习经验、提升效率、完善体制、推动竞争等多个方面提出共五条改进措施,希望能够为在数据新时代的中国电子商务零售行业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思路与发展路径。
郭红东,白军飞,刘晔虹,王晶晶,曲江[2](2021)在《电子商务助推小农发展的中国例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力地助推了中国小农户与大市场的连接,成了小农户进入大市场的重要途径,也将有助于促进以安全、营养、可持续、有韧性的中国新型农食系统的转型。研究发现,电子商务通过降低信息和交易成本,推动小农进入全球价值链,帮助小农更好地进入市场。物流和通讯基础设施、对小农具有包容性的数字商业平台以及新农人是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前提条件。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需要构建一个由网商、政府、服务商或公共服务主体共同组成的、适合小农发展的电商生态系统。网商是电商发展的主力,负责整体的网络市场运作;政府是电商发展的助力,负责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营造发展氛围,政策引导和统筹协调;服务商则提供代运营、网商孵化、人才培育、资源整合、园区运营等一系列电子商务公共服务。此外,电子商务也可能将无法参与数字经济或缺乏所需技能的小农排除在市场之外,因此,"数字鸿沟"成为在发展农产品电商过程中带来外部区域失衡和内部农户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
王嘉丽,宋林,张夏恒[3](2021)在《数字经济、产业集聚与区域电子商务创新效率》文中研究指明数字经济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力。通过整理2015-2019年31个省域面板数据,测算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产业在不同区域集聚程度、创新效率,分析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对其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全国范围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对区域综合技术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均有显着的正向促进作用;人均受教育程度、科研投入可显着提升创新效率,政府财政支出对创新效率存在"挤出"效应。因此,应加大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发挥龙头企业带动机制,强化东、中、西部城市间的知识溢出效应和规模效应。建议各区域政府采取不同的差异性激励政策,因地施政,以推动电子商务产业创新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张赫楠[4](2021)在《附属型跨境网购平台消费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20世纪末我国进入网络时代以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网络购物蓬勃发展,目前已进入普及化阶段。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升,中产阶级家庭规模不断扩大,国人对海外优质商品的需求强劲增长,消费升级带动跨境网购快速兴起。面对跨境网购用户规模的不断增大,传统跨境网购模式的弊端日渐凸显,跨境电子商务应运而生,跨境网购进入规范化发展阶段。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跨境进口零售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迅猛,进口跨境网购平台纷纷涌现,以跨境网购平台为核心的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逐步成型。在疫情期间,跨境电子商务新业态成为保障外贸稳增长的重要力量。诚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跨境网购起步相对较晚,行业的过快扩张同时导致了成熟速度与发展速度难以并行、高增长与高质量无法同步的现实困境,众多跨境网购平台被频繁曝光,消费投诉居高不下,消费者信任水平普遍偏低,行业健康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由此,如何有效建立和维系消费者信任以积极推动行业的生态演进,既是跨境网购平台企业当下亟需解决的难题,亦是我国对外贸易成功转型升级的关键。为解决我国跨境网购高速发展与消费者信任整体偏低的现实矛盾以积极推动我国外贸的稳步增长,本文聚焦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核心——跨境网购平台,并以其中的领导者——附属型跨境网购平台为信任客体,基于理性行为理论、信任转移理论、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信息系统成功模型等相关理论,遵循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采用文献研究、思辨归纳、理论移植、问卷调查、实证分析等方法系统探究跨境网购情境下消费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梳理了相关基础理论与文献成果。首先,回顾了理性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技术接受模型、信任转移理论等网络购物消费者信任领域以及精细加工可能性、信息系统成功模型等信息领域的相关理论,夯实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其次,梳理了网络购物消费者信任的前人研究成果,归纳网络购物消费者信任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再次,综述了跨境网购的相关文献成果,总结跨境网购消费者信任的研究现状。基于对现有研究的思辨评述,明确本文的研究思路。(2)构建了附属型跨境网购平台消费者信任影响因素模型。在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基础上,本文基于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视角,结合跨境网购情境特征及附属型跨境网购平台特征,从跨境网购子平台内部属性感知、跨境网购子平台外部属性感知和消费者个人因素三个方面提取附属型跨境网购平台消费者信任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整合信任转移理论,归纳附属型跨境网购平台消费者信任的影响路径,提出了包含中心路径、边缘路径、信任转移路径和调节路径的25条影响路径作用关系假设,据此构建了附属型跨境网购平台消费者信任的影响因素理论模型。(3)检验了附属型跨境网购平台消费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作用关系。在理论研究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对理论模型及研究假设开展实证检验。在问卷开发阶段,本文明确了测量变量的概念,遵循问卷设计的原则选取测量量表、开发初始问卷,按照规范的问卷设计流程通过访谈法、小规模测试和问卷预试对问卷的内外部质量进行评价,经过反复修订形成具有良好信效度的正式问卷。在正式问卷调查阶段,本文科学确定目标样本容量,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发放调查问卷,最终收集整理得到549份有效样本,其人口统计特征基本符合跨境网购用户画像。在实证分析阶段,本文运用SPSS和AMOS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基本统计分析,测量模型通过了信效度检验,样本数据质量较高;在此基础上运用AMOS软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结合SPSS软件开展假设检验,分析结果表明,结构模型的整体配适度较高,25条研究假设中的20条通过了假设检验。(4)提出了跨境网购情境下增强消费者信任的管理建议。通过对实证分析结果的分类讨论,本文归纳了附属型跨境网购平台消费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为相关平台企业提出了有益的管理建议:为有效建立和维系消费者信任,企业应注重提升其跨境网购平台的内部质量,着力构建消费者信任的核心路径;切实优化其跨境网购平台的外部属性,努力寻求消费者信任的支持线索;充分利用其境内网购主平台的累积信任,积极推动消费者信任的优势转移;积极应对跨境网购信任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消费者信任的构建策略;密切关注跨境网购消费的个体差异,有效规避消费者信任的不利威胁。通过理论建构与实证分析,本文揭示了附属型跨境网购平台消费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得出了具有理论贡献和应用价值的研究结论。附属型跨境网购平台消费者信任的形成过程符合信息加工原理,消费者对附属型跨境网购平台内外部属性的感知(中心路径和边缘路径)能够积极促进消费者信任水平的提升;附属型跨境网购平台消费者信任的形成过程遵循信任转移机制,境内网购主平台消费者信任能够对其跨境网购子平台消费者信任产生直接和间接的显着正向影响;附属型跨境网购平台消费者信任的形成过程存在路径选择差异,跨境网购经验丰富的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中心路径(感知信息质量和感知服务质量)建立信任,跨境网购经验不足的消费者则更倾向于依据边缘路径(感知平台声誉和感知结构保证)建立信任;附属型跨境网购平台消费者信任的形成过程受到个体心理因素影响,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倾向负向调节部分影响因素(感知信息质量、感知服务质量和感知主观规范)对消费者信任的作用强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消费者对附属型跨境网购平台的信任建立。与前人研究相比,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出了具有现实意义的“附属型跨境网购平台”新概念,引入了新的研究视域,填补了该领域消费者信任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的研究空白,提升了跨境网购情境下消费者信任问题的研究深度,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证依据。(2)融合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和信任转移理论重构了跨境网购情境下消费者信任的影响因素,基于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的双路径视角结合研究情境提出了“跨境网购子平台内部属性感知”和“跨境网购子平台外部属性感知”的新命名,明确了不同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实现了既有理论间的有机结合和相互补充。(3)探索了跨境网购情境下消费者信任的转移机制。本文在归纳跨境网购平台消费者信任的一般影响路径基础上,结合附属型跨境网购平台的独特属性,基于信任转移理论提出了“境内网购主平台消费者信任”这一特殊的影响因素,并据此构建了信任转移的直接影响路径和间接影响路径,首次在跨境网购情境下通过实证检验了消费者信任的转移机制,提出了消费者信任建立的新依据。(4)本文以跨境网购经验调节变量反映了跨境网购情境下消费者信任的动态特征,以发展性视角阐释了消费者信任的形成机理,提高了研究模型的适用性,贡献了跨境网购情境下消费者信任研究的新思路,为平台企业制定灵活多元的营销策略提供有益参考。(5)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在跨境网购情境下支持了既有理论的重要观点,同时践行了基础理论的新应用,以跨境电子商务新业态中的消费者信任为切入点,扩展了既有理论的研究范畴,对于基础理论的动态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赵宏瑞,李树明,张春雷,杨悦[5](2021)在《在WTO全球电子商务谈判中分享中国《电子商务法》经验:基于后疫情时代背景》文中研究指明后疫情时代世界经济加速复苏,迫切需要推动世界贸易组织(WTO)电子商务谈判尽早成功。这事关中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战略以及制造强国、贸易强国建设的深入发展。通过分析WTO自1998年以来的电子商务谈判历程与主要分歧可以发现其当前阻碍,采取量化实证对比方法便于发掘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法治经验以探究破解之道。由此,站在便利全球电子商务消费、促进人类生活福祉、提升国际贸易可及性学理立场,得出中国有必要向WTO充分汇报并分享本国电子商务立法理念与实践经验的结论,即向WTO电子商务谈判工作组提出"合同标准化、设施配套化、缔约多元化、接入确定化"的议题,促使WTO诸成员尽早进入"电子商务关税表"谈判的实质性阶段。
顾志尧[6](2021)在《徐州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研究》文中认为
李珺雅[7](2021)在《数字乡村战略下农民电子商务参与研究 ——以绵阳市九根树村为例》文中认为
孙丛丛[8](2021)在《中国电子商务增值税税负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刘成[9](2021)在《农产品电子商务与物流协同机理与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李梦男[10](2021)在《电子商务与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研究》文中指出
二、如何发展中国的电子商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发展中国的电子商务(论文提纲范文)
(2)电子商务助推小农发展的中国例证(论文提纲范文)
一、 中国小农户参与电子商务的途径与主要模式 |
二、 电子商务助推小农发展的机理 |
三、 电子商务助推小农发展的实证研究综述 |
四、 中国电子商务助推小农发展经验 |
(一) 国家政策推动 |
(二) 电商平台拉动 |
(三) 新农人带动 |
五、 结论与政策启示 |
(一) 电子商务有助于小农发展 |
(二) 构建电商生态系统 |
(三) 警惕数字鸿沟 |
(3)数字经济、产业集聚与区域电子商务创新效率(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 言 |
二、文献综述 |
(一)关于产业集聚的研究 |
(二)产业集聚对产业效率影响的相关研究 |
(三)电子商务产业集聚相关研究 |
三、我国电子商务创新效率及集聚程度测算 |
(一)电子商务产业创新效率测算 |
(二)电子商务产业集聚程度测算 |
四、计量模型构建 |
(一)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
(二)基准回归结果 |
1.核心解释变量对电子商务效率的影响 |
2.控制变量结果分析 |
(三)稳健性检验及内生性处理 |
1.替换被解释变量 |
2.替换方法 |
五、结论与建议 |
(4)附属型跨境网购平台消费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提出 |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
2.1 理论基础概述 |
2.1.1 网络购物消费者信任相关理论基础 |
2.1.2 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 |
2.1.3 信息系统成功模型 |
2.2 网络购物消费者信任研究综述 |
2.2.1 网络购物消费者信任的概念研究 |
2.2.2 网络购物消费者信任的形成机制研究 |
2.2.3 网络购物消费者信任的影响因素研究 |
2.3 跨境网购相关研究综述 |
2.3.1 跨境网购的概念及分类研究 |
2.3.2 跨境网购平台的概念及分类研究 |
2.3.3 跨境网购消费者信任的相关研究 |
2.4 研究现状评述 |
2.4.1 研究成果评述 |
2.4.2 研究不足评述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假设提出与模型构建 |
3.1 影响因素提取 |
3.1.1 跨境网购子平台内部属性感知 |
3.1.2 跨境网购子平台外部属性感知 |
3.1.3 消费者个人因素 |
3.2 影响路径归纳与作用关系假设 |
3.2.1 中心路径作用关系假设 |
3.2.2 边缘路径作用关系假设 |
3.2.3 信任转移路径作用关系假设 |
3.2.4 调节路径作用关系假设 |
3.3 理论模型构建 |
3.3.1 理论模型框架 |
3.3.2 研究假设总结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
4.1 初始问卷开发 |
4.1.1 问卷设计依据 |
4.1.2 初始量表选取 |
4.1.3 问卷结构安排 |
4.1.4 问卷质量评价 |
4.2 初始问卷预试 |
4.2.1 预试问卷收集 |
4.2.2 量表项目分析 |
4.2.3 量表信度分析 |
4.2.4 探索性因子分析 |
4.3 正式问卷调查 |
4.3.1 调查样本选取 |
4.3.2 调查数据收集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
5.1 数据分析方法 |
5.1.1 结构方程模型 |
5.1.2 多元线性回归 |
5.2 基本统计分析 |
5.2.1 同源偏差检验 |
5.2.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5.2.3 信度与效度检验 |
5.3 模型分析与假设检验 |
5.3.1 结构模型分析 |
5.3.2 中介效应分析 |
5.3.3 调节效应分析 |
5.3.4 假设检验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果讨论与管理建议 |
6.1 结果讨论 |
6.1.1 中心路径作用关系讨论 |
6.1.2 边缘路径作用关系讨论 |
6.1.3 信任转移路径作用关系讨论 |
6.1.4 调节路径作用关系讨论 |
6.2 管理建议 |
6.2.1 着力提升跨境网购平台的内部质量 |
6.2.2 切实优化跨境网购平台的外部属性 |
6.2.3 充分利用境内网购平台的累积信任 |
6.2.4 积极应对跨境网购信任的动态变化 |
6.2.5 密切关注跨境网购消费的个体差异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
7.1 研究结论与研究贡献 |
7.1.1 研究结论 |
7.1.2 研究贡献 |
7.2 研究局限与研究展望 |
7.2.1 研究局限 |
7.2.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跨境网购平台消费者信任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5)在WTO全球电子商务谈判中分享中国《电子商务法》经验:基于后疫情时代背景(论文提纲范文)
一、WTO电子商务谈判架构、问题与中国电子商务法治比较 |
(一)“宣言—计划—声明—提案—磋商”:WTO电子商务谈判的历程与架构 |
(二)后疫情时代WTO成员针对电子商务谈判提出的最新提案与主要问题 |
(三)中国《电子商务法》中“电子商务合同+基础设施配套”的法治实践 |
二、认知误区:从“贸易—批发”模式转向“电子商务—消费” |
(一)传统的国际贸易与1998年WTO“电子商务”定义之辨别 |
(二) 2018年中国《电子商务法》定位电子商务为“直接消费” |
(三) WTO传统“贸易—批发”模式与“电子商务—消费”的法益竞合 |
三、解决方案:向WTO分享中国电子商务法的实践经验 |
(一)全球经济增长与电子商务消费的中国范例 |
(二) WTO电子商务谈判既有提案中的立场分歧 |
(三)为全球福祉与WTO规则贡献中国方案 |
1.提议WTO电子商务合同的标准化 |
2.倡议WTO电子商务设施的配套化 |
3.倡导WTO电子商务缔约的多元化 |
4.确保WTO电子商务接入的确定性 |
5.推动WTO电子商务关税表的谈判 |
四、如何发展中国的电子商务(论文参考文献)
- [1]数据新动能视角下中国电子商务零售行业发展水平统计测度研究[A]. 艾舒琪,刘诗涵,胡斌,赵目. 2021年(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获奖论文集(一), 2021
- [2]电子商务助推小农发展的中国例证[J]. 郭红东,白军飞,刘晔虹,王晶晶,曲江.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5)
- [3]数字经济、产业集聚与区域电子商务创新效率[J]. 王嘉丽,宋林,张夏恒. 经济问题探索, 2021(09)
- [4]附属型跨境网购平台消费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D]. 张赫楠. 吉林大学, 2021(01)
- [5]在WTO全球电子商务谈判中分享中国《电子商务法》经验:基于后疫情时代背景[J]. 赵宏瑞,李树明,张春雷,杨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4)
- [6]徐州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 顾志尧.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7]数字乡村战略下农民电子商务参与研究 ——以绵阳市九根树村为例[D]. 李珺雅. 安徽农业大学, 2021
- [8]中国电子商务增值税税负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孙丛丛.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21
- [9]农产品电子商务与物流协同机理与路径研究[D]. 刘成. 贵州大学, 2021
- [10]电子商务与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研究[D]. 李梦男. 新疆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