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世昌纪念馆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中的初步探索

邓世昌纪念馆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中的初步探索

一、邓世昌纪念馆在创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方面的初步探索(论文文献综述)

李慧娟[1](2021)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文化对于国家实现强盛、民族走向复兴意义重大。文化自信直接关系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文化自信是一个历史命题、时代课题、实践问题,立足新时代历史方位转变,将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进行系统梳理,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有效整合,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相关问题。概念的明晰是进行研究的基石。逐层分析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明确基本概念区别与联系。文化自信强调文化主体对客体的肯定与认同。一般来说,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深刻认知和充分肯定,以及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秉持的坚定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就其基本内容来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革命文化、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就自信主体而言,是以中国共产党为主体的文化自信;就其定位来讲,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厘清基本概念,为深入研究奠定坚实学理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有其深厚的思想来源和理论根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化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代共产党人关于文化问题的相关论述,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根基深厚。进入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察世情,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升话语权,维护国家安全,共建世界家园,坚定文化自信,道阻且长。观国情,中国要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塔西陀陷阱”“修昔底德陷阱”“金德尔伯格陷阱”的基础上,坚定文化自信,行稳致远。看党情,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四种考验”,需抵御“四种危险”,增强“四种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党的领导下提升文化软实力,树立文明大国形象,使命艰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为文化自信的形成奠定深厚的实践基础。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萌芽、提出、形成、成熟、继续发展等阶段,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坐标体系清晰呈现。以整体思维为主导,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整体构成、基本内容、重要特征。在此基础上探索坚定文化自信的基本路径。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建设,引领文化复兴,只有让文化创新传承,才能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要有更为深层的实践指向,最终要落脚到基本路径上来。第一,从源头入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向纵深发展。第二,深入价值观自信这一核心,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第三,以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的意识形态为着眼点,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与教育,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第四,从提升整体文化软实力的维度,改革文化体制,建设文化强国。第五,从国际视野的角度,加强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形成从内生动力到外在动力的文化自信构建体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作为重大的时代课题意义重大。从理论角度来看,是对马克主义文化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在新时代的继承和发展,夯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根基。从现实意义来看,定位于个人、国家、民族三个层面,事关人民多样化文化需要满足,事关文化强国建设、事关民族文化复兴。从世界发展角度来看,有利于融合世界文明,展现多元文化,为解决世界范围内的赤字、危机,提供中国方案,实现“美美与共”,共建人类家园,筑牢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要秉承问题意识、坚持科学方法、不忘初心、坚守正道。从民族文化复兴的高度、文化强国建设的维度、民众文化自信增强的角度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性、紧迫性,为全面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都芙蓉[2](2021)在《青海省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教育实效性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核心价值观教育协同创新德育体系是实现思政课教育实效性的关键一步。青海省通过助力平台不断供给、各类学术研究和教学活动蓬勃开展、实践探索多样开展和丰富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协同创新教育取得了初步成效。同时,这一实践的开展仍然面临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教材教学部分内容欠缺不同层次的渐近性和展示的生动性、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理念、认知、知识等方面的不足等,需要深入挖掘协同创新教育路径:构建"抓—管—评—验"核心价值观教育协同创新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打造"课程—教材—教师—教学"纵接横贯网络和创设"平台—科研—比赛—会议"多场域配合的融入环境,以此实现各级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教育的实效性。

吕星[3](2021)在《文旅融合下文创产品的设计研究——以南梁为例》文中认为文旅融合是当今旅游发展的主旋律,文化与旅游两者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特色文化是发展旅游的基础,旅游的开发又可以将特色文化传播得更加广泛,而文化旅游的发展需要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进而促进当地经济和文化协调发展,实现共赢。南梁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且独特,但因南梁红色文旅目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文化创意产品在开发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和制约。通过对南梁红色文化创意产品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相关案例并提出适用于南梁红色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策略,为南梁红色文创产品的发展提出建议。

吴俞婷[4](2021)在《高中历史第二课堂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王菊玲[5](2021)在《初中历史课程爱国主义教育研究》文中提出

李玲玲[6](2021)在《重庆红色文化高校育人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王鑫[7](2021)在《西安红色文化遗址调查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冯清梅[8](2021)在《文博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以山东省临沂市为例》文中提出

张欢[9](2021)在《延安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以陕西部分高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延安精神是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代,走好新长征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强大精神力量。高校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将延安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有利于学生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陕西省内5所高校的66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利用SPSS25.0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科学统计和分析。找出当前大学生对延安精神认知比较模糊、高校对延安精神的专题讲授较少,效果不尽理想等问题。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当代年轻大学生的交际更加广泛和开放,思想更加活跃,知识获取更加方便,思辨能力迅速提升。需要学校、社会、思政教育工作者共同思考和革新,采用新的方法、多样化的手段以及更加活跃的思维和年轻化的表现形式来进行思政教育,通过将现代歌舞、优秀影视作品等结合起来,将延安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引导当代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胡杨[10](2021)在《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是育人主体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结合新时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红色文化资源为育人载体,依托相应的媒介,通过有效的育人途径使大学生在产生情感共鸣的过程中认知红色文化资源并积极内化红色精神和红色优良传统,继而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外化成高尚行为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育人实践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意义重大。从国家层面来讲,它有助于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维护党的执政地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也有利于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弘扬,唤醒人民群众心中的“红色记忆”;从大学生层面来讲,它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助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近年来,红色文化资源基础理论研究不断深化,高校间也积极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育人实践并及时总结经验进行推广,取得了红色文化资源的认知率不断提高,部分校园的红色文化氛围渐显浓郁,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话语空间也更为宽广等可喜的成绩。但我们也应该敏锐地洞察到国外不良思潮、市场经济价值观念、传统文化中的封建思想、新媒体中的不良言论等环体层面的宏观因素对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成效的冲击,以及育人主体过分强调理论灌输,缺乏体验、感悟式的实践教育,脱离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开展育人实践等方法技术和育人主客体的个人原因等微观因素对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成效的消解。宏观和微观因素合力造成了红色文化资源在育人过程中具实存在的利用主体、主题、方式、动力和评价层面的问题。它们都是高校进一步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育人实践的障碍。新时代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要想取得成效,避免陷入形式主义的怪圈,这就迫切需要建立起一套科学可行的育人评价体系,学理性地探讨高校运用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基本评价原则、评价指标、具体评价方法、评价标准的现实设立依据、开展评价工作的现实困境等范畴。只有适时精准地开展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评价工作,才能够及时观察和搜集育人过程中凸现出来的问题,为问题的解决提供靶向,助力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有效开展。行之有效的路径是红色文化资源育人价值得以实现的根本保障。要有效实现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价值,必须结合时代特征和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诉求加强红色文化资源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积极运用红色文化资源营造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建构起良性的红色文化资源育人话语,拓宽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传播媒介,倡导大学生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自我教育,打造起“六位一体”的新型育人格局,助推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成效的提高。与此同时,建构和完善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保障体系,有助于避免红色文化资源育人陷入低效、无效的境地,助推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实现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建构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保障体系,必须促进基于有效实现育人价值的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设立起运用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专业指导机构,加强运用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人才队伍建设,健全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制度保障,推动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多项协助,优化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宏观和微观环境。

二、邓世昌纪念馆在创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方面的初步探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邓世昌纪念馆在创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方面的初步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的思路
        1.4.2 研究的方法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1.5.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2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文化自信概念界定
    2.1 文化的界定
        2.1.1 文化的含义
        2.1.2 文化的分类
        2.1.3 文化的功能
    2.2 自信的界定
        2.2.1 自信的词源
        2.2.2 自信的含义
    2.3 文化自信的界定
        2.3.1 文化自信
        2.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2.3.3 文化自信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辨析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形成与发展
    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形成的理论基础
        3.1.1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思想
        3.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1.3 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文化的论述
    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形成的时代背景
        3.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形成面临的世情
        3.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形成面临的国情
        3.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形成面临的党情
    3.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形成的实践基础
        3.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形成的经济基础
        3.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形成的政治基础
        3.3.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形成的文化成就
        3.3.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形成的民生根基
        3.3.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形成的绿色底蕴
    3.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形成发展过程
        3.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萌芽阶段
        3.4.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确立阶段
        3.4.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完善阶段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特征
    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整体构成
        4.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主体
        4.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对象
        4.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中介
        4.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目标
    4.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基本内容
        4.2.1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
        4.2.2 对革命文化自信
        4.2.3 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信
    4.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特征
        4.3.1 科学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4.3.2 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
        4.3.3 时代性与开放性的统一
第五章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基本路径
    5.1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
        5.1.1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的立论依据
        5.1.2 挖掘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5.1.3 继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5.2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时代精神体现
        5.2.2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5.2.3 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建设
    5.3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5.3.1 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之基
        5.3.2 秉承正确原则,做好宣传工作
        5.3.3 巩固意识形态阵地,把握主动权
    5.4 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5.4.1 夯实文化软实力的根基
        5.4.2 讲好中国故事
        5.4.3 树立国家形象
        5.4.4 提高国际话语权
    5.5 吸收借鉴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
        5.5.1 推动中西文化交流融合
        5.5.2 摒弃错误思想和观念
        5.5.3 促进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6.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理论意义
        6.1.1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6.1.2 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
        6.1.3 巩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根基
    6.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实践意义
        6.2.1 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文化生活向往
        6.2.2 更好推动建设文化强国
        6.2.3 更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
    6.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世界意义
        6.3.1 有利于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
        6.3.2 有助于为世界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6.3.3 有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2)青海省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教育实效性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青海省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教育取得成果和初步成效
    (一)助力平台不断供给
    (二)各类学术研究和教学活动蓬勃开展
    (三)实践探索多样开展
    (四)第二课堂丰富多彩
二、青海省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在大中小思政课教材教学实践中,部分内容欠缺不同层次的渐近性和展示的生动性
    (二)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理念、认知、知识等方面的不足
三、青海省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教育的深化路径
    (一)构建“抓—管—评—验”核心价值观教育协同创新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
    (二)打造“课程—教材—教师—教学”纵接横贯网络
    (三)创设“平台—科研—比赛—会议”多场域配合的融入环境
四、结语

(3)文旅融合下文创产品的设计研究——以南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南梁红色文化资源概述
    (一)南梁丰富的物质文化资源
    (二)南梁丰富的精神文化资源
二、南梁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潜力分析
    (一)交通条件
    (二)自然环境
    (三)经济发展水平
三、南梁红色文化旅游现状分析
四、南梁文化旅游创意产品存在的问题
    (一)南梁文化创意产品种类少,内容单调
    (二)南梁文化创意产品样式陈旧,缺乏设计感和时代感
    (三)南梁文化创意产品缺乏专业设计团队支撑设计
五、南梁文化旅游创意产品设计策略
    (一)图形图案提取
    (二)产品实用性设计
    (三)应用色彩
    (四)分年龄段个性化设计
    (五)发挥红色文化教育作用,弘扬南梁精神
六、结语

(9)延安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以陕西部分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论文思路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
        2.1.1 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2.1.2 列宁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2.1.3 毛泽东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2.1.4 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领导人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
        2.1.5 习近平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
    2.2 教育学相关理论
    2.3 传统德育相关理论
第三章 延安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3.1 延安精神的概述
        3.1.1 延安精神的形成
        3.1.2 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
        3.1.3 延安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地位及作用
        3.1.4 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
    3.2 延安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必要性和融入的可能性
        3.2.1 现实必要性
        3.2.2 融入的可能性
第四章 延安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问卷调查与现状分析
    4.1 调查问卷的编制
        4.1.1 问卷设计的目的
        4.1.2 调查问卷的设计原则
    4.2 调查问卷的研究对象及样本情况说明
        4.2.1 研究对象
        4.2.2 研究样本统计
    4.3 调研基本资料的描述性分析
        4.3.1 使用SPSS25.0 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
        4.3.2 问卷信效度检验
    4.4 现状解读
        4.4.1 大学生对延安精神的认同情况
        4.4.2 对延安精神教育现状调查情况
        4.4.3 对延安精神宣传的途径调查情况
    4.5 大学生对延安精神的认同现状分析
        4.5.1 大学生对延安精神内涵的认知状况分析
        4.5.2 大学生对延安精神价值的认同现状分析
        4.5.3 大学生对延安精神教育现状的认同情况分析
        4.5.4 高校对延安精神的宣传情况分析
    4.6 延安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延安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分析
    5.1 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
        5.1.1 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延安精神
        5.1.2 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延安精神
        5.1.3 运用延安精神的红色资源库,拓展课堂教学资料
    5.2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宣传延安精神
        5.2.1 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5.2.2 建设富有延安精神的校园环境
        5.2.3 充分利用高校红色社团,宣传延安精神
    5.3 建设实践基地深挖红色资源
        5.3.1 深入挖掘研究红色文化资源
        5.3.2 在实践体验活动中传承延安精神
    5.4 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宣传延安精神
        5.4.1 优化校园网络建设,占领舆论高地
        5.4.2 拓展媒介传播渠道,促进延安精神的传播
        5.4.3 开设网络教育课程,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第六章 结语
    6.1 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延安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问卷调查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10)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选题依据及意义
        一、选题依据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一、国内相关研究概述
        二、国外相关研究概述
        三、对学术界已有相关研究的评价
    第三节 研究的思路、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之处
第一章 高校育人与红色文化资源
    第一节 红色文化资源概述
        一、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与类型
        二、红色文化资源的特征与价值
        三、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二节 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概述
        一、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内涵廓定
        二、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构成要素
        三、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特征阐释
        四、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有效性
    第三节 红色文化资源运用于高校育人的时代价值
        一、红色文化资源是实现立德树人任务的宝贵资源
        二、红色文化资源是高校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素材
        三、红色文化资源是高校培养时代新人的精神养分
        四、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是实现资源传承的重要途径
第二章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依据
    第一节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理论依据
        一、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理论基础
        二、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理论借鉴
    第二节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现实依据
        一、充实高校育人内容的现实需要
        二、拓宽高校育人方式的客观要求
        三、营造良好育人环境的重要依托
        四、提升高校育人价值的优秀载体
第三章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调查分析
    第一节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调查
        一、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现状调查
        二、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现状分析与评介
    第二节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成效
        一、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资源认同感提升
        二、部分高校红色文化育人氛围渐显浓郁
        三、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育人的空间得到拓展
第四章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主体问题
        二、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主题问题
        三、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方式问题
        四、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动力问题
        五、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评价问题
    第二节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问题的宏观原因阐释
        二、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问题的微观原因辨析
第五章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原则和评价
    第一节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基本原则
        一、共建共享:形成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及育人的合力
        二、实事求是:还原红色史实的同时注重因材施教
        三、以生为本:关照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诉求
        四、知行合一: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适时衔接
        五、灵活多样:线下教育与线上教育的同步开展
    第二节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成效的评价
        一、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成效的评价原则
        二、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成效的评价指标
        三、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成效的评价方法
        四、高校设立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成效评价的依据
第六章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有效路径及保障体系建构
    第一节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有效路径
        一、理性升华:红色文化资源在理论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二、情感激发:红色文化资源在实践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三、氛围营造:红色文化资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有效运用
        四、话语更新:红色文化资源在育人话语建构中的有效运用
        五、新型平台:红色文化资源在育人传播媒介中的有效运用
        六、自主探究:培育大学生自主学习红色文化资源的能力
    第二节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保障体系建构
        一、促进基于有效实现育人价值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
        二、设立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专业指导机构
        三、加强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人才队伍建设
        四、健全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制度保障
        五、推动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多项协助
        六、优化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环境
结语
    一、深化红色文化资源的基础理论研究
    二、形成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合力
    三、建构红色文化资源与其他文化资源的“和合共生”
    四、推动红色文化资源育人价值的有效利用
参考文献
附录: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四、邓世昌纪念馆在创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方面的初步探索(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研究[D]. 李慧娟. 河北大学, 2021
  • [2]青海省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教育实效性路径研究[J]. 都芙蓉. 才智, 2021(31)
  • [3]文旅融合下文创产品的设计研究——以南梁为例[J]. 吕星. 陇东学院学报, 2021(04)
  • [4]高中历史第二课堂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方法研究[D]. 吴俞婷. 渤海大学, 2021
  • [5]初中历史课程爱国主义教育研究[D]. 王菊玲. 西南大学, 2021
  • [6]重庆红色文化高校育人路径研究[D]. 李玲玲. 重庆交通大学, 2021
  • [7]西安红色文化遗址调查与研究[D]. 王鑫.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8]文博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以山东省临沂市为例[D]. 冯清梅. 浙江海洋大学, 2021
  • [9]延安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以陕西部分高校为例[D]. 张欢.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10]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研究[D]. 胡杨. 贵州师范大学, 2021(09)

标签:;  ;  ;  ;  ;  

邓世昌纪念馆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中的初步探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