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思想和新课程培养目标

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思想和新课程培养目标

一、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与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论文文献综述)

周仕德,高思超,关荆晶,刘永帆[1](2022)在《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论研究的演进、重点特征与展望》文中提出系统回顾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献梳理发现,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论的研究经历了缓慢发展、快速发展、拓展提升三个阶段,研究聚焦于四个重要方面:要素研究由模糊走向清晰、本质研究由单一走向多面、身份研究由依附走向多元、体系研究由初探走向成熟。研究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涌现了一批稳定的研究机构、展现了多样的课程研究视域、显着影响了课程改革实践。未来研究需在三个方向着力:构建中国特色课程论的学术思想研究体系、关注课程与人的深度关联研究、提升基础教育课程研究服务国家育人战略。

崔允漷,郭洪瑞[2](2021)在《试论我国学科课程标准在新课程时期的发展》文中研究指明对"学什么"与"学会什么"的规范,即内容为纲与质量驱动是课程标准发展的两种不同取向。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我国学科课程标准的发展可分为过渡期(2001—2014年)和初创期(2014年至今)两个阶段。过渡期的学科课程标准本质上是内容标准,实现了从教学大纲时代到内容标准时代的过渡。初创期的学科课程标准基于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实现了内容标准与学业质量标准的有效统整。学科课程标准的完善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未来应注重提高学科课程标准的可操作性;优化课程内容结构,明确内容标准中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程度表述;进一步优化学业质量标准,厘清学业质量与考试命题的关系。

付宜红[3](2021)在《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周年之际对王湛同志的专访》文中研究表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将科学的顶层设计与富有活力的基层创造相结合的成功的改革实践,是进入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同步推进、互相促进,课程改革为我国青少年的信息科技素养在缩小同发达国家差距、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面辉煌的旗帜,号召团结了无数教育改革的志士,他们坚守初心、勇担使命、锐意开拓,推动改革奔腾前进。

刘合荣,廖兆慧[4](2021)在《新中国中小学教学改革:历程、特征与经验》文中研究指明七十多年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教学改革静水流深。从纵向考察,1949—1978年间主要发生的是局部的教学法改革经验积累;1979—1998年间聚焦于教育教学模式实验的探索;1999—2019年间开始拓展、深化和升华教学改革主题,孕育教学思想。从横断面看,学生发展中心地位的确立实现了教学价值观的转变,对教学系统各实体要素及其间复杂关系的认识解放了教学生产力,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的不断革新使教学充满生机,信息技术加速了教学改革的节奏并倒逼着教学现代化。教学实践、教学改革与教学理论的充分互动则升华了教学及其改革的理性水平。总之,任何一个视角或者侧面的挖掘和回顾均有益于总结中国本土特色的教改现代化,累积教改道路自信,这对谋划和深化当前的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崔允漷[5](2021)在《与国家课程改革同行,把科研做在祖国大地上》文中研究表明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布,正式拉开新世纪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序幕。为纪念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全球教育展望》从本期开始特设"课程改革二十年"专栏,围绕课程政策、课程标准、课程理论、教材研究、教学设计、校本研修、校本课程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课程发展案例等主题,全面梳理探讨过去二十年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进展、实践经验与未来挑战,以使基础教育可以更好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为实现民族复兴与促进每位学生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动力。

吴秉旭[6](2021)在《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文中提出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发展素质教育,教育部提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目标,并提倡在中小学探索指向核心素养的教育的实践。高中各学科己经明确了学科核心素养,其中,“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是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三大主要维度。《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虽然还没有明确提出学科核心素养,但与高中的课程目标是一脉相承的,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2011)》明确提出“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可见,初中音乐课程与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社会媒体的音乐文化生活中,呈现出雅俗交织、美丑难辨的复杂情形,会不同程度地影响音乐欣赏教学,给教师们带来一些困扰。音乐教育如果不适应这种新的形势,课堂音乐欣赏教学如果不密切结合课外音乐教育环境,给学生必要的指导,那就难以达到音乐欣赏的审美教育目的。有效引导学生用审美的能力去鉴别、选择、品味各种多元化的音乐,这是音乐教育值得探讨的、有意义的课题。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取得成效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对于音乐欣赏教学的深入研究不足,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深入具体研究的问题。本研究的基本问题是:1.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运用现状如何?2.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有哪些?3.影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和实施的因素有哪些?基于现有的研究,以及对音乐课程相关理论与初中音乐课程的理解,本研究结合《标准》关于音乐素养、学段目标、内容标准的相关表述,构建了初中阶段的音乐核心素养框架。本研究将初中音乐核心素养内涵理解为: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及关键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音乐的审美感知、音乐表达能力、音乐创造能力、文化理解等音乐核心素养。音乐欣赏课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音乐欣赏教学是初中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通过在初中这一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可以为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本研究采用质化研究的取向,通过课堂观察、访谈、案例分析的方法收集和分析研究资料,分析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及其对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状况。对有代表性的4节常规课和6节优质课的课堂观察和深入分析,对教师、学生和教研员的访谈,发现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发现实践教学与《标准》和音乐核心素养要求的差距,面对现实应当解决哪些问题。通过研究发现主要有哪些可以有效提高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质量的可行策略,深入探究影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和实施的因素,并提出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改进建议。研究的主要发现包括:1.教研员和中学音乐教学名师对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认同度高。通过分析音乐教师常用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和优质录像课中运用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发掘切实可行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以解决初中音乐教师设计和运用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困扰。2.教师在优质课中运用音乐教学策略的特征:(1)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与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适合度高;(2)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关注发展学生音乐核心素养,但对学生文化理解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够充分;(3)优质课中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类型较丰富;(4)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运用都较充分;(5)优质课中有效组合运用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方式较多。3.有效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有:操作体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主体经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文化体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听觉分析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情境游戏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情境感悟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类比学习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主题发展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等。在对优质课的分析中,新发现了有效的、创新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分组合作体验与探究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信息延伸与探究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问题引导聆听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联觉辅助聆听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师生交流式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师生合作探究发现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等。4.一些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体现了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操作体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主体经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听觉分析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师生交流式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等的运用,促进了学生对音乐的持续兴趣、审美感知、音乐表达能力、音乐创造能力等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但对学生文化理解音乐核心素养发展有所欠缺。5.影响初中教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和实施的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教师对核心素养及音乐欣赏教育价值的认同;教师的音乐专业素养;教师的艺术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素养;教师教学知识与技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师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教师对学生知识和态度与特质的了解等。外部因素主要包括:音乐课程改革;媒体文化;教育行政的政策和教研员的专业支持等。在以上研究发现的基础上,提出音乐欣赏课教学可供参考的教学策略改进建议:1.教学策略选择与有效实施应指向整合的教学目标;2.依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策略;3.注重多种教学策略的组合运用,充分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4.将教学策略与环境因素有机融合。

李文娟[7](2021)在《芬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1970-2020)》文中指出

杨原香[8](2021)在《核心素养下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价值取向研究》文中提出

周丽娟[9](2021)在《中芬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刘光宇[10](2021)在《青岛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适切性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二、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与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与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论文提纲范文)

(1)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论研究的演进、重点特征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论的研究演进
    (一)基础教育课程论研究演进的阶段划分
    (二)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论的研究演进
三、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论的研究重点
    (一)课程要素研究:由模糊走向清晰
    (二)课程本质研究:由单一走向多维
    (三)课程身份研究:由依附走向多元
    (四)体系研究:由初探走向成熟
四、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论的研究成果特征
    (一)涌现一批稳定的研究机构
    (二)展现多样的课程研究视域
    (三)显着影响课程改革实践
五、研究展望
    (一)构建中国特色课程论的学术思想研究体系
    (二)关注课程与人的深度关联研究
    (三)提升基础教育课程研究服务国家育人战略

(2)试论我国学科课程标准在新课程时期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 课程标准的取向: 规范“学什么”还是“学会什么”
    (一) 规范“学什么”: 内容为纲的取向
    (二) 规范“学会什么”: 质量驱动的取向
    (三) 课程标准新方向: 应统整两种取向
二、 过渡期: 从学科教学大纲到学科内容标准
    (一) 教学大纲主导地位的形成与发展
    (二) 过渡期内学科内容标准的颁布与修订
    (三) 过渡期内学科内容标准的突破与局限
        1. 学科内容标准的突破之处
        第一,从关注“学什么”到关注“学会什么”,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
        第二,从教师中心到学生立场,实现了课程视角的话语转向。
        第三,从“双基”到“三维”,更加关注学科的全面育人。
        第四,从严格规范到基本要求,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与教育的公平。
        2. 学科内容标准的不足之处
        第一,有三维目标但缺乏上位统整,致使其易走向割裂。
        第二,有内容标准而无学业质量标准,课程标准的完整性欠缺。
三、 初创期: 从学科内容标准到核心素养统领的“内容标准+学业质量标准”
    (一) 初创期内学科课程标准的颁布与修订
    (二) 初创期内学科课程标准的重要突破
        1. 凝练了学科/课程核心素养,凸显了学科育人价值
        2. 研制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课程标准的完整性
        3. 强调课程内容的结构化,厘清了落实核心素养育人目标的突破口
        4. 探索了学科典型学习方式,促进了育人方式的变革
四、 问题与展望
    (一) 课程标准的可操作性存在不足,需进一步增强
    (二) 课程标准中涉及的课程内容容量较大,相关表述模糊,尚需优化
    (三) 进一步优化学业质量标准,厘清学业质量与考试命题的关系

(4)新中国中小学教学改革:历程、特征与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一、七十余年教学改革的发展历程
    (一)教学法改革经验积累期(1949—1978年)
    (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实验探索期(1979—1998年)
    (三)教学思想流派孕育期(1999—2019年)
二、教学改革与当代教学实践的融合与推进
    (一)确立学生发展的中心地位,转变了教学价值观
    (二)激活教学系统各要素,解放了教学生产力
    (三)革新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增强了教学活力
    (四)利用信息技术进步,倒逼了教学现代化进程
三、教学理论与教学改革实践在互动中发展
    (一)互动推动了教学哲学理论的构建
    (二)互动促进了教学过程理论进化
四、七十余年教学改革经验反思
    (一)走与课程改革一体化推进的道路,开辟了教学改革广阔天地
    (二)走本土化和国际化相融的道路,不但有根而且枝繁叶茂
    (三)走中国教育学派构建的道路,顶天立地并行走于其间
结语

(5)与国家课程改革同行,把科研做在祖国大地上(论文提纲范文)

一、 专业资政,服务21世纪新课程顶层设计
二、 理论引领,秉持“国际视野,本土行动”的理念
三、 专业传播,着力新课程的宣传与推广
四、 实践创新,探索校本课程开发的中国化
    第一,相关理论的全面引入。
    第二,学校个案的实践创新。
    第三,顺应国家政策,及时推动校本课程本土化。
五、 文化再造,建设学校课程发展新常态

(6)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音乐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实践
        二、核心素养的理念与实践
        三、工作经历的启发
    第二节 概念界定与研究问题
        一、概念界定
        二、研究问题
    第三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关于核心素养及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
        一、关于核心素养及其与课程关系的研究
        二、关于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
    第二节 关于音乐欣赏及其教育价值的研究
        一、音乐欣赏的理解
        二、音乐欣赏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价值
    第三节 关于音乐欣赏教学的研究
        一、音乐欣赏教学的理解
        二、音乐欣赏教学模式与方法的研究
    第四节 关于教学策略的研究
        一、教学策略的特征
        二、教学策略的分类
        三、国外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研究
        四、国内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研究
    第五节 简要述评
        一、有关核心素养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
        二、关于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的讨论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第一节 研究的基本思路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质化研究取向
        二、课堂观察
        三、访谈
        四、案例分析
    第三节 研究过程
        一、研究计划
        二、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第四节 研究的效度与研究伦理
        一、研究的效度
        二、研究的伦理
第三章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音乐欣赏课程目标
    第一节 音乐欣赏在音乐课程中的定位与目标
        一、音乐欣赏在音乐课程中的定位
        二、音乐欣赏课程目标的理解
    第二节 初中音乐核心素养的构思
        一、音乐素养在《标准》中的体现
        二、音乐素养与核心素养的关系
        三、初中音乐核心素养的构建
        四、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音乐核心素养
第四章 核心素养观照下的初中音乐欣赏常规课教学策略分析
    第一节 教学案例的选择
        一、研究对象
        二、教学案例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常规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分析
        一、《非洲的灵感》一课的详细分析
        二、音乐欣赏常规课的综合分析
    第三节 音乐欣赏常规课教学策略的特征分析
        一、教师运用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整体比较单一
        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与教学内容适合度不高
        三、教师对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价值的认识不够
        四、很少关注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
第五章 核心素养观照下的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教学策略分析
    第一节 教学案例的选择
        一、研究对象
        二、教学案例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优质课中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分析
        一、《永远的莫扎特》一课的详细分析
        二、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的综合分析
    第三节 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教学策略的特征分析
        一、优质课中能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二、优质课中运用了多种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三、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关注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优质课中体现多种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有机组合
第六章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教学内部因素对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影响
        一、教师对核心素养和音乐欣赏教育价值的认同
        二、教师素养
        三、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
        四、对学生知识、态度和特质的了解
        五、学校制度和教学环境
    第二节 外部因素对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影响
        一、音乐课程改革的影响
        二、媒体文化的影响
        三、教育行政的政策和教研员的专业支持
第七章 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改进
    第一节 教学策略选择与有效实施应指向整合的教学目标
        一、依据《标准》制定指向核心素养的音乐欣赏课教学目标
        二、根据学情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
        三、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第二节 依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策略
        一、针对音乐表现要素教学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二、针对音乐情绪与情感内容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三、针对音乐体裁与形式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四、针对风格与流派内容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五、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组合运用充分发展学生音乐核心素养
    第三节 将音乐欣赏教学教学策略与环境因素有机融合
        一、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点
        二、拓展教材资源,整合音乐欣赏教学内容
        三、淡化经典与流行的界线,提升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审美感知能力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的主要结论
        一、初中音乐欣赏常规课教学策略存在一些问题
        二、优质课与常规课中均有较丰富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运用
        三、优质课中发现一些创新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四、一些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体现了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
        五、影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与实施的因素
    第二节 建议
        一、教师要熟知“核心素养”和《标准》的理念与要求
        二、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成败的关键
        三、针对学生发展目标设计有效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得以有效实施的保障
        五、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是提高音乐欣赏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第三节 研究的局限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访谈提纲
    附录二:6 节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课堂观察记录表
后记

四、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与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论文参考文献)

  • [1]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论研究的演进、重点特征与展望[J]. 周仕德,高思超,关荆晶,刘永帆.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2(01)
  • [2]试论我国学科课程标准在新课程时期的发展[J]. 崔允漷,郭洪瑞. 全球教育展望, 2021(09)
  • [3]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周年之际对王湛同志的专访[J]. 付宜红. 基础教育课程, 2021(17)
  • [4]新中国中小学教学改革:历程、特征与经验[J]. 刘合荣,廖兆慧.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21(04)
  • [5]与国家课程改革同行,把科研做在祖国大地上[J]. 崔允漷. 全球教育展望, 2021(07)
  • [6]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D]. 吴秉旭.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7]芬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1970-2020)[D]. 李文娟.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8]核心素养下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价值取向研究[D]. 杨原香. 西南大学, 2021
  • [9]中芬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D]. 周丽娟. 浙江师范大学, 2021
  • [10]青岛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适切性评价研究[D]. 刘光宇.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标签:;  ;  ;  ;  ;  

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思想和新课程培养目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