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剖宫产指征孕妇分娩方式的临床分析

无剖宫产指征孕妇分娩方式的临床分析

一、无剖宫产指征孕妇分娩方式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葛凡[1](2021)在《以Robson十分类法为基础对医院剖宫产率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以Robson十分类法为基础,联合剖宫产手术指征,对我院2015-2019年剖宫产率变化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影响剖宫产率的相关因素,为降低剖宫产率的相关措施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我院住院分娩、且分娩孕龄≥28孕周、活胎、非因胎儿畸形引产的17851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所有受试者相关临床病例资料,包括分娩孕龄、产次、临产方式、胎位、胎儿数量、引产指征、剖宫产手术指征等。应用Robson十分类法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分组(分为第1-10组),同时对剖宫产手术指征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各组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手术指征分布情况。最终所有数据使用SAS 9.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标准取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015-2019年内我院总剖宫产率从53.4%下降至41.9%,但总体下降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3)。五年内初产妇剖宫产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015-2019年内我院阴道助产技术使用率(阴道助产产妇例数/经阴道分娩产妇总例数)仅为0.1%。3、第1组(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自然临产组)和第2b组(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临产前剖宫产组)产妇构成比呈明显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a组(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引产临产组)产妇构成比呈明显上升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产妇构成比变化无统计学差异。4、第2b组(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临产前剖宫产组)剖宫产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总剖宫产率变化与该组剖宫产率变化相关性最大(r=0.995,P<0.05)。5、单胎头位足月有剖宫产术分娩史组(第5组)产妇人群中剖宫产术分娩产妇构成比在26.4%-39.7%之间,对剖宫产率贡献最大;单胎臀位妊娠组、多胎妊娠组、单胎斜位或横位组(第6、7、8、9组)产妇人群构成比相对稳定,对总剖宫产率变化影响不大;单胎头位早产组(第10组)剖宫产术分娩产妇构成比为10.6%(877/8264),该组首要剖宫产手术指征为剖宫产术分娩史。6、引产失败及剖宫产术分娩史作为剖宫产手术指征其构成比呈明显上升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羊水过少、巨大儿、脐带因素构成比呈明显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不同人群特征的产妇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手术指征变化差异明显。2、为控制剖宫产率,临床重点监测对象主要包括三类产妇,即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组、单胎头位足月有剖宫产术分娩史组及单胎头位早产组;阴道助产及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是目前产科技术发展的重点和难点。3、联合应用Robson十分类法及剖宫产手术指征分类法对于往后不同地区、不同医院间剖宫产率的研究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于晓红[2](2021)在《我院10年初次剖宫产指征的变迁》文中认为目的:研究2010-2019年我院10年间初次剖宫产率及初次剖宫产手术指征的变迁。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1日到2019年12月31日住院分娩的25533例孕产妇,其中剖宫产11787例,初次剖宫产7516例,剔除瘢痕子宫后21076例。比较各年份的初次剖宫产率,分析10年间初次剖宫产手术指征的变迁,为降低我院乃至我国的剖宫产率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结果:使用χ2检验对2010-2019年各年间的初次剖宫产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χ2值为284.11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2010-2019各年的初次剖宫产率不同。2010-2016年间我院初次剖宫产率呈下降趋势,2016年后初次剖宫产率开始缓慢回升,各年份间两两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2015年-2016年我院初次剖宫产率下降明显,与2014年“新产程标准及处理专家共识”(以后简称“新产程”)的出台有关。2016年之后初次剖宫产率开始缓慢回升,考虑是“二胎政策”的开放所致。用χ2检验对2010-2019各年间的初次剖宫产指征构成比进行比较,χ2值为2007.49,(P<0.05),初次剖宫产指征的构成比在各年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可以认为2010-2019各年之间的初次剖宫产指征构成比不同。胎儿窘迫在2010年、2011年均处于第四位,2012年后逐渐减少,退出前五位;巨大儿在2010年、2011年均处于第七位,2012年跃居第四位,此后一直稳居前五位,直至2018年开始减少并退出前五位;前置胎盘及前置血管从2010年的第8位逐渐攀升,自2015年至2019年稳居前五位;严重合并症及并发症从2010年起,除2012年外,均处于第一顺位;社会因素在2010到2013年间始终居于前三位,甚至在2012年跃居成为第一位,2014年后逐渐退出前五;产程中转剖宫产除在2016年占比明显减少外,其余年份顺位无明显变化。结论:初次剖宫产率及初次剖宫产指征受到经济、社会、医学技术、国家政策等多个方面的影响。通过加强孕期宣教、开展无痛分娩可以明显减少非医学指征剖宫产,对孕妇妊娠期间的各项生化指标进行监测、给予个体化的膳食指导、合理干预可以减少以严重合并症及并发症及巨大儿为指征的剖宫产。前置胎盘及前置血管是我院现阶段面临的严峻挑战,应致力于提高其诊断率,及早监测,积极治疗。

陈翀宇[3](2020)在《医学化理论视域下无指征剖宫产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在医学化理论背景和我国高剖宫产率的社会背景下,通过质性研究方法,从产妇视角出发,研究影响无指征产妇选择剖宫产的因素,以期为进一步降低我国剖宫产率,尤其是减少无指征剖宫产的占比,及促进未来我国孕产医学化的适度推进和妇幼健康事业更好的发展提供一定理论启示。方法:首先,在查阅目前有关孕产医学化和无指征剖宫产研究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拟定半结构式访谈提纲,进行预调研并调整提纲。而后使用扎根理论,以理论抽样为指导原则、目的抽样与滚雪球抽样为具体操作方法,选取符合研究要求的产妇进行深度访谈,并在这一过程中借助质性研究软件Nvivo12.0对访谈资料进行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的三级编码分析。资料的收集与分析交替进行,直到达到理论饱和为止,最终研究共纳入21名产妇。最后结合原始资料对编码结果在医学化理论下进行充分讨论。结果:通过三级编码,提取出有关产妇主动选择剖宫产这一问题的182个自由节点(概念化),60个树状节点(开放性编码),10个主要类属(主轴编码),3个核心类属(选择性编码)。通过对类属与原始资料之间的比对分析,形成一条明确的故事线:产妇选择无指征剖宫产受多方因素影响,主要包括个人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及医方因素。其中,个人因素是主要原因,包括身体因素、疼痛因素、心理因素、知识因素,而社会文化因素和医方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产妇最终的决策。结论:促进无指征剖宫产这一孕产医学化现象的因素有,(1)产妇会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但由于信息量大、信息内容良莠不齐,使得她们在这一过程中逐渐产生和认同了很多错误的认知及观念,这在她们后续的决策过程中起到了负面作用;(2)疼痛是直接导致很多产妇选择剖宫产的重要原因,但产妇畏惧疼痛、依赖剖宫产的想法和观念,却并非是产妇先天固有,而是在其生活、网络社交活动中逐渐产生和固化的;(3)高龄、有剖宫产史、伴随有非绝对指征及部分受传统文化中“传宗接代”思想潜在影响的产妇,出于“降低风险”、“安全起见”的心理,会选择剖宫产来保证母婴平安;(4)在诉求得不到满足时,一些产妇会寻求熟人医生的帮助;(5)产妇家人对“零风险生产”的要求、医院宣教力度不够、医生对剖宫产指征的放宽、无痛分娩的低普及率、分娩环境的不确定性等都是间接导致产妇选择剖宫产的因素。综上所述,产妇在无指征剖宫产这一现象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并非被动的接受者。产妇、产妇的家属、医生、文化背景等多种微观因素与社会环境、医疗环境等宏观因素合力,共同加快了孕产医学化进程。这启示国家、政府及医疗机构应当对此加以干预,通过提高无痛分娩普及率、加强孕期健康教育、加强产科规范化管理、优化分娩环境等措施,进一步杜绝无指征剖宫产的发生,降低孕产医学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邵燕[4](2019)在《不同分娩方式对瘢痕子宫再妊娠结局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瘢痕子宫再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住院分娩的100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方式不同将100例孕妇分为剖宫产组(60例)和阴道试产组(40例);对两组产后24 h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住院时间及产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剖宫产组所有孕妇均手术成功;阴道试产组40例孕妇试产成功32例,8例中转剖腹产;剖宫产组产后24 h出血量显着多于阴道试产组(P <0.05),住院时间显着长于阴道试产组(P <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不显着(P> 0.05);剖宫产组产妇不良事件发生率显着高于阴道试产组(P <0.05)。结论无剖宫产指征的瘢痕子宫再妊娠孕妇引导试产效果良好,因此对于有阴道分娩条件且无剖宫产指征的瘢痕子宫再妊娠孕妇分娩时应尝试进行阴道分娩。

唐小超[5](2019)在《二胎政策开放对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剖宫产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二胎政策开放前后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剖宫产率、妊娠合并症、妊娠结局、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特点,探究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在剖宫产率升高预防中的应对策略。方法:以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2013年01月至2016年8月这44个月期间接收分娩的15143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Robson十组分类法对其进行相应分类,以2013年12月(单独二胎政策实施的时间)、2015年10月(全面二胎政策实施的时间)这两个时间节点将其分为三组,分别为T1组(n=3876),T2组(n=7557)及T3组(n=3710),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二胎政策开放前后各组剖宫产率情况、妊娠结局情况以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情况。结果:(1)15143例产妇中剖宫产的有5204例,剖宫产率为34.37%。二孩政策前后T1、T2、T3剖宫产率分别为35.76%,34.34%,32.96%,呈现下降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b组(即单胎头位初产妇,孕周≥37周,临产前剖宫产)人数构成比(T3 vs.T1,6.04%vs.12.46%)、剖宫产数构成比(T3 vs.T1,18.32%vs.34.85%)、总剖宫产率(T3 vs.T1,6.04%vs.12.46%)均下降(p<0.05);5组(单胎头位经产妇,孕周≥37周,既往剖宫产)人数构成比(T3 vs.T1,17.90%vs.13.67%)、剖宫产数构成比(T3vs.T1,53.80%vs.38.02%)、总剖宫产率(T3 vs.T1,17.74%vs.13.60%)均上升(p<0.05)。(2)再次妊娠数(T3 vs.T1,57.14%vs.50.34%)、再次妊娠剖宫产率(T3 vs.T1,41.51%vs.37.01%)、疤痕子宫构成比(T3 vs.T1,31.84%vs.27.42%)均上升(p<0.05)。(3)二孩政策实施前后,妊娠合并症中,妊娠期高血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妊娠合并贫血的发生率均呈先上升后略降的趋势,总体发生率升高;妊娠结局中仅巨大儿的发生率变化有统计学差异(T3 vs.T1,10.27%vs.6.01%);其余如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早产儿政策前后发生率变化无统计学差异。(4)二孩政策实施后,对于初产妇,以巨大儿为剖宫产指征从T1阶段第三顺位升至T3阶段第一顺位,而无指征剖宫产自二孩政策实施后在T2、T3阶段均处于末位,经产妇这三个时期均以疤痕子宫为首要指征,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二胎政策开放后,我院总剖宫产率呈下降趋势,再次妊娠数占比明显增加,并对妊娠合并症、妊娠结局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带来一定影响。对于二胎政策实施影响的管理策略,要以控制“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及增加疤痕子宫的阴道试产率为重点。

张文静[6](2019)在《高龄经产妇年龄分层后的妊娠特点及结局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高龄经产妇在妊娠并发症、妊娠合并症、分娩方式、围生儿预后等方面的特征,为高龄经产妇妊娠期和分娩期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期改善妊娠结局,降低母婴并发症。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8年10月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妇产医院住院分娩、孕周≥28周的单胎经产妇411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年龄分组,进行病例资料的分层统计分析,比较妊娠并发症、妊娠合并症、分娩方式、分娩结局、羊水及胎盘情况、围生儿结局等方面的特征。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妊娠合并症/并发症、胎儿附属物异常:(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龄经产妇组发生率高于适龄经产妇组(P<0.05);且随年龄增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升高,40岁以上组和3840岁组高于3537岁组(P<0.05)。(2)妊娠期糖尿病:高龄经产妇组发生率高于适龄经产妇组(P<0.05);且40岁以上组高于3537岁组(P<0.05)。(3)子宫肌瘤:高龄经产妇组发生率高于适龄经产妇组(P<0.05);且40岁以上组高于3537岁组(P<0.05)。(4)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妊娠合并子宫瘢痕:高龄经产妇组发生率高于适龄经产妇组(P<0.05),不同年龄的高龄经产妇组间无差异(P>0.05)。(5)胎膜早破、羊水过多、胎盘粘连:高龄经产妇组发生率高于适龄经产妇组(P<0.05),不同年龄的高龄经产妇组间无差异(P>0.05)。(6)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羊水过少、早产、过期妊娠、产后出血:高龄经产妇组与适龄经产妇组间发生率无差异(P>0.05),不同年龄的高龄经产妇组间无差异(P>0.05)。(7)前三位高发病率病种排序:适龄经产妇组:1、妊娠期贫血2、妊娠合并瘢痕子宫3、妊娠期糖尿病高龄经产妇组:1、妊娠合并瘢痕子宫2、妊娠期贫血3、妊娠期糖尿病2.围产儿结局(1)巨大儿:高龄经产妇组发生率高于适龄经产妇组(P<0.05),不同年龄的高龄经产妇组间无差异(P>0.05)。(2)新生儿窒息:高龄经产妇组发生率高于适龄经产妇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40岁以上组明显高于3537岁组(P<0.05)。(3)胎儿窘迫:随年龄增长发生率呈升高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4)新生儿畸形、低出生体重儿、死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分娩方式:(1)剖宫产:高龄经产妇组发生率高于适龄经产妇组(P<0.05),且40岁以上高龄经产妇的剖宫产率更高(P<0.05)。(2)阴道分娩:高龄经产妇组发生率低于适龄经产妇组(P<0.05),且40岁以上高龄经产妇的阴道分娩率更低(P<0.05)。(3)产钳助娩:高龄经产妇与适龄经产妇组比较无差异,不同年龄的高龄经产妇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4.高龄经产妇剖宫产指征:(1)妊娠合并症:所占比例40岁以上组高于3537岁组(P<0.05)。(2)社会因素:所占比例40岁以上组高于3537岁组(P<0.05)。(3)羊水过少:所占比例40岁以上组高于3537岁组(P<0.05)。(4)妊娠合并子宫瘢痕:所占比例40岁以上组低于3840岁组和3537组(P<0.05)。3840岁组和3537组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5)胎儿窘迫、前置胎盘、头盆不称、胎盘早剥、胎位异常、巨大儿在剖宫产指征中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6)高龄经产妇前三位手术指征排序:(1)40岁以上组前三位手术指征:妊娠合并子宫瘢痕、头盆不称、妊娠合并症及社会因素。(2)3840岁组前三位手术指征:妊娠合并子宫瘢痕、胎位异常、头盆不称。(3)3537岁前三位手术指征:妊娠合并子宫瘢痕、头盆不称、巨大儿。结论(1)随年龄增长,经产妇妊娠并发症、合并症的发生率升高,剖宫产率增加,围生儿不良结局风险升高;(2)对年龄进行分层统计分析显示,年龄大于40岁的高龄经产妇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子宫肌瘤发生率增加,新生儿窒息风险升高,自然分娩率下降。(3)对35岁以上,尤其是40岁以上高龄经产妇,尤应做好患者宣教,加强孕期保健、产时监护,预防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保障母儿安全。

郑海霞[7](2019)在《共同决策视角下影响产妇分娩决策的多维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通过质性访谈了解医务人员、产妇和家属对共同参与分娩决策的态度及影响因素,鼓励产妇及家属共同参与分娩方式选择,选择最适合的分娩方式,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2.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对产妇参与分娩决策的调查,探讨产妇分娩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为医护人员实施规范化、个性化健康指导提供科学依据,为临床决策的顺利开展提供依据。研究方法1.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通过目的抽样,对2018年5月至10月在天津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从事产科诊疗工作的医生和助产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选取同期住院分娩的产妇及产妇家属进行半结构访谈,通过对访谈结果进行编码、提炼主题,诠释访谈对象对共同参与分娩方式决策的态度和影响因素。2.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6月在天津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剖宫产分娩的产妇154例,选取同期阴道分娩的产妇154例作为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比较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社会支持程度、焦虑程度等方面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产妇选择剖宫产分娩的相关因素。结果1.通过对医生7名和助产士5名、产妇7名及产妇家属6名半结构访谈得到:得到两个方面的结果:1.1访谈对象均认为共同参与分娩方式决策的有利于分娩结局,持支持和肯定的态度,共同决策可以增强产妇信心和安全感,利于产妇配合分娩,利于母儿的健康,提高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也体现医疗体制的进步。1.2影响产妇参与分娩方式决策的因素,包括临床经验的缺乏,职业倦怠感,沟通的能力弱,紧张的医患关系,医患信任缺失,缺乏有效沟通,产妇对阴道分娩的恐惧和担忧,对分娩方式全面正确认知有利于产妇参与决策,医患之间缺乏有效的医学信息沟通。2.通过对308名产妇进行调查问卷得到如下结果:2.1单因素分析,文化程度、分娩知识来源、职业、婆媳关系等采取χ2检验,产妇的社会支持程度及产妇感知参与决策程度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结果显示,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3种及以上分娩信息来源、孕前体重指数正常、孕次2次及以下、无剖宫产史、无胎儿因素、估计胎儿大小在25003999g之间、骨盆测量结果正常、无焦虑状态、社会支持程度高、产妇感知参与程度高的产妇选择阴道分娩的人数多,工人或公司职员、分娩前体重指数≥30、无阴道分娩史的产妇选择剖宫产分娩的人数多。2.2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娩知识来源(OR=0.227)、阴道分娩史(OR=0.078)、社会支持程度(OR=0.776)及病人感知参与程度(OR=0.703)是产妇倾向选择阴道分娩的影响因素。剖宫产史(OR=51.180)、胎儿因素(OR=5.731)、骨盆测量结果(OR=21.342)均为产妇倾向选择剖宫产分娩的影响因素。结论1.通过半结构访谈得到两个方面的结果,即共同参与分娩决策的态度及好处,影响共同参与分娩决策的因素,从而提出促进共同参与决策的措施,促进临床共同决策的顺利实施。2.针对质性访谈对影响共同决策分娩方式选择的因素提出干预措施,通过为产妇提供高水平的社会支持,提供有效的分娩信息,加强信息交流,转变分娩模式,摒弃陈旧观念,倡导科学分娩,营造安全的医疗环境,尊重产妇意愿,共享临床决策,以促进共同参与分娩方式决策。3.通过对308名产妇进行调查问卷得到如下结果:分娩知识来源(OR=0.227)、阴道分娩史(OR=0.078)、社会支持程度(OR=0.776)及病人感知参与程度(OR=0.703)是产妇倾向选择阴道分娩的影响因素。剖宫产史(OR=51.180)、胎儿因素(OR=5.731)、骨盆测量结果(OR=21.342)均为产妇倾向选择剖宫产分娩的影响因素。

朱梅[8](2019)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和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影响因素以及母婴结局,为既往有一次剖宫产史的女性选择分娩方式提供一定的依据,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全部住院分娩的有1次剖宫产史的再次妊娠孕妇786例,选择阴道试产78例(TOLAC),58例试产成功,被作为VBAC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按1:2的比例,分别以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的足月初产妇116例(VBNC组)以及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直接行选择性重复剖宫产术的孕妇116例(ERCS组)作为对照。20例试产失败中转剖宫产作为TOLAC失败组。结果:1.VBAG组与VBNG组产时情况及分娩结局比较:(1)两组孕妇在年龄、孕周、体重指数及新生儿体重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VBAC组第二产程时长短于VBNC组;两组第三产程时长无明显差异;两组进行人工破膜方面无明显差异;VBNC组使用催产素高于VBAC组。(3)两组在产后出血量、子宫破裂、新生儿窒息及产褥感染方面进行比较,P>O.05,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2.VBAC组与ERGS组比较:(1)两组孕妇资料在年龄、孕周、体重指数及胎儿体重方面进行比较,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2)VBAC组无一例子宫破裂,ERCS组均为不全子宫破裂。两组在新生儿窒息、产褥感染、子宫破裂方面进行比较,P>0.05,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VBAC组产后出血量、住院天数均少于ER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VBAC组与TOLAC失败组比较:(1)两组孕妇在年龄及体重指数方面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对于有阴道分娩史,宫口开大4cm以上者,阴道分娩的成功率更高;新生儿体重、孕周两方面比较,P<0.05,两者有统计学差异,新生儿体重过重、孕周延迟是不利于阴道分娩成功的因素。(2)两组妊娠结局比较,在新生儿窒息方面,P>0.05,两组无统计学差异。在产后出血量、产褥感染、住院天数方面,两组有显着性差异,TOLAC失败组发生率更高。在产后出血及不完全子宫破裂方面,两组亦有统计学差异,VBAC组发生率低于TOLAC失败组。两组均无完全性子宫破裂的发生。4.TOLAC失败组与ERCS组妊娠结局的比较:在产褥感染及不全子宫破裂方面,两组有统计学差异,TOLAC失败组明显高于ERCS组;在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方面,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5.本研究阴道试产和重复剖宫产所占比例: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住院的有1次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史、单胎头位的孕妇786例,78例选择了阴道试产,试产率9.92%;708例选择了重复剖宫产,ERCS率占90.08%。结论:1.VBAC组与VBNC组妊娠结局无差异,VBAC组第二产程时间短于VBNC,VBAC组使用人工破膜更多,使用催产素较少,可能与担心使用催产素可增加子宫破裂有关。2.VBAC组在产后出血量、住院天数方面均少于ERCS组,而在新生儿窒息及产褥感染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3.TOLAC能否成功受多种因素影响。失败的TOLAC产褥感染、不全子宫破裂方面均高于ERCS,在产后出血、产褥感染、不全子宫破裂方面均高于VBAC。4.对于既往有一次剖宫产史的再次妊娠孕妇大部分选择ERCS,选择TOLAC孕妇仅占9.92%。单纯因疤痕子宫和无明显剖宫产指征的选择ERCS比例高达43.29%。

张巍[9](2019)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及妊娠结局与新生儿状况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通过对瘢痕子宫女性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以及由此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力图为临床此类孕产妇群体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和预后判断,从而有效保证和促进我国瘢痕子宫女性以及新生儿的健康水平。方法:调阅并查阅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病案室产科出院登记及病历,统计2016年1月~2018年12月的3年期间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病例数据,内容包括每年分娩产妇人数、阴道分娩人数、瘢痕子宫剖宫产人数、其他因素剖宫产人数;另在其中选取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分娩的422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同期内首次行剖宫产的314例作为对照组;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间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102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分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再次剖宫产组(ERCS组)和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组(VBAC组),其中ERCS组925例,引产试产失败24例,VBAC组103例;另选取同期无剖宫产史,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120例经产妇为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组(VBNC组)。了解近3年我院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趋势、初次剖宫产及瘢痕子宫剖宫产手术方法、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条件及禁忌症等,并在此基础上整理并比较所有样本数据中产妇及新生儿相关临床数据,具体包括产妇一般资料、临床妊娠结局、围产儿出生情况等。结果:①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住院孕产妇分娩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阴道分娩率逐年提升,剖宫产率逐年下降,瘢痕子宫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②瘢痕子宫剖宫产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较首次剖宫产组明显增加,术后血红蛋白较首次剖宫产组明显减少,术后子宫收缩乏力、腹腔粘连、胎盘粘连患者比例较首次剖宫产组明显增加,两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瘢痕子宫剖宫产组术后输血、子宫破裂、子宫切除、子宫背包式缝合、术后切口愈合不佳产妇比例虽较首次剖宫产组略有增加,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子宫剖宫产组围产儿早产率、窒息率、转新生儿科均较首次剖宫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围产儿死胎率虽略高于首次剖宫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ERCS组产妇平均分娩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较VBAC组明显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S组产妇术后切口愈合不佳患者比例虽高于VBA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新生儿出生lmin 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率及新生儿体重等新生儿出生情况比较上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瘢痕子宫阴道分娩成功组与阴道试产失败组产妇在瘢痕厚度及距前次妊娠时间差异比较上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新生儿体重差异比较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瘢痕子宫产妇阴道分娩组与非瘢痕子宫经产妇阴道分娩组在产妇分娩出血量、住院时间、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体重等母婴结局比较上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女性再次妊娠行再次剖宫产,不仅手术难度增加,手术时间延长,而且术中并发症和出血量均会显着升高,同时术后恢复情况较差。因此临床应当在充分评估的基础上,配备完善、周全的医疗救护设备和措施的前提下,鼓励无阴道试产禁忌症的瘢痕子宫产妇先进行阴道试产。此外瘢痕子宫产妇选择阴道分娩并不会对新生儿的出生状况造成显着不利影响。

阳孝明[10](2019)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和妊娠结局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及母婴结局。方法:选择近三年间我院产科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产妇118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产妇的个人意愿及产科医生的综合评估,其中541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和645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541例阴道试产患者中,阴道试产成功组420例(A组),阴道试产成功率为77.63%(420/541),阴道试产失败转剖宫产组121例(B组),阴道试产失败率为22.37%(121/541)。比较两组孕产妇年龄、孕周、产前BMI一般资料;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间隔时间;既往有无阴道试产史或分娩史;本次入院Bishop评分;术后再孕间隔时间、产后出血量、产后严重出血率、输血率;子宫破裂率、子宫瘢痕裂开率、产后转ICU发生率、住院天数;阴道试产过程中分娩诱导与子宫瘢痕裂开的关系;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5min Apgar评分、产后转NICU发生率等母婴结局。结果:1.A组与B组在年龄、孕前体重指数、孕周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2.A组与B组,术后再孕间隔时间2≤Y≤3,能够明显提高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成功率;既往阴道试产史或阴道分娩史能够提高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成功率。患者入院Bishop评分中>6分时阴道试产成功率明显升高。3.与B组相比,A组产后出血量、严重产后出血率、输血率较低。患者住院天数明显缩短.4.两组比较,子宫破裂及瘢痕裂开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CRB球囊、缩宫素、人工破膜诱导分娩并不增加子宫破裂、子宫瘢痕裂开率,而两组新生儿出生5分钟Apgar评分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两新生儿中转NICU发生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5.与B组相比,A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降低,新生儿出生1分钟Apgar评分明显增高。6.A组发生子宫破裂一例,B组无子宫破裂。B组阴道试产失败再次剖宫产指征中尤以胎儿宫内窘迫、不耐受宫缩痛、产程异常为主要指征。结论:1.术后再孕间隔时间、既往阴道试产史或阴道分娩史、Bishop评分、新生儿出生体重是影响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产妇阴道试产成功率的相关因素。2.既往阴道试产史或阴道分娩史是提高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成功率的有利因素。3.密切监护下选择合适的CRB球囊促宫颈成熟、缩宫素加强宫缩、人工破膜等分娩诱导方式,不增加子宫破裂及子宫瘢痕裂开的几率。4.有阴道试产意愿及阴道试产条件的孕产妇,经产科医生综合评估后,给予阴道试产,阴道试产成功能够减少产后出血量、输血率、住院天数,降低再次剖宫产手术发生率。5.阴道试产失败再次剖宫产指征中尤以胎儿宫内窘迫、不耐受宫缩痛、产程异常为主要指征。

二、无剖宫产指征孕妇分娩方式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无剖宫产指征孕妇分娩方式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以Robson十分类法为基础对医院剖宫产率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资料收集
        2.2.2 相关定义
        2.2.3 质量控制
        2.2.4 伦理审查
        2.2.5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产妇基本情况及产科相关特点
    3.2 Robson十分类法各组产妇特征构成比变化
    3.3 Robson十分类法各组剖宫产率比较
    3.4 Robson十分类各组产妇剖宫产率变化
    3.5 剖宫产术分娩产妇的剖宫产手术指征变化
        3.5.1 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组产妇剖宫产手术指征变化
        3.5.2 单胎头位足月经产妇无剖宫产术分娩史组产妇剖宫产手术指征变化
        3.5.3 单胎头位早产组产妇剖宫产手术指征变化
    3.6 剖宫产手术前后巨大儿预测准确率变化
    3.7 引产产妇的引产指征变化
第4章 讨论
    4.1 基本情况分析
    4.2 产妇人群特征分析
    4.3 产妇剖宫产率变化整体分析
    4.4 产妇剖宫产手术指征变化整体分析
    4.5 Robson十分类各组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分层分析
        4.5.1 控制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组剖宫产率
        4.5.2 控制单胎头位足月经产妇组剖宫产率
        4.5.3 控制高危妊娠组剖宫产率
    4.6 展望与不足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头位分娩评分法
    附录二 Bishop宫颈成熟度评分法
    附录三 新旧产程标准的比较
综述 Robson剖宫产十分类法的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课题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我院10年初次剖宫产指征的变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010-2019年间我院初次剖宫产率的变化情况
    2.2 我院2010到2019年间初次剖宫产指征的变迁
3 讨论
    3.1 初次剖宫产率的先降后升
    3.2 我院10年间初次剖宫产指征的变迁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降低我国剖宫产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3)医学化理论视域下无指征剖宫产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研究背景
    研究主题
    相关概念界定
    国内外研究现状
    研究意义
    研究创新点
    论文结构
第一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方法论基础
        一、质性研究
        二、扎根理论
    第二节 具体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深度访谈法
        三、阐释法
    第三节 研究过程
        一、访谈对象的选择
        二、抽样方法
        三、访谈中的伦理原则
        四、访谈过程
        五、质量控制
        六、Nvivo软件的应用
第二章 研究结果
    第一节 访谈对象的一般情况
    第二节 访谈资料的编码结果
        一、开放性编码
        二、主轴编码
        三、选择性编码
    第三节 Nvivo软件可视化图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第一节 个人因素
        一、疼痛因素
        二、身体、心理因素
        三、知识因素
    第二节 社会文化因素
        一、社会因素
        二、文化因素
    第三节 医方因素
        一、医方态度因素
        二、医疗资源因素
    小结
第四章 建议与对策
    第一节 提高全国分娩镇痛普及率,缩小医疗资源地域性差异
    第二节 规范健康教育内容,丰富健康教育形式
    第三节 加强产科管理及医患沟通,严格拒绝无指征手术要求
    第四节 优化分娩环境,加强人文关怀
结语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访谈提纲
致谢
作者简介

(4)不同分娩方式对瘢痕子宫再妊娠结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分娩结局比较结果
    2.2 两组新生儿及产妇相关指标比较结果
    2.3 两组产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结果
3 讨论

(5)二胎政策开放对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剖宫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时间分类
    1.3 研究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二、结果
    一、按照Robson十组分类后各组剖宫产率的比较
    二、二胎政策前后孕产妇构成比的变化
    三、政策前后我院孕产妇剖宫产构成比的变化
    四、政策前后我院孕产妇总剖宫产率的变化
    五、政策前后我院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率变化
    六、政策前后我院再次妊娠剖宫产率、疤痕子宫占比、VBAC率情况
    七、政策前后产妇合并症发生情况
    八、二孩政策实施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九、二孩政策实施对剖宫产指征变化的影响
三、讨论
四、缺点与不足
五、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二孩政策对剖宫产率影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6)高龄经产妇年龄分层后的妊娠特点及结局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统计学处理
        2.3 疾病诊断依据
结果
    1 一般情况比较
    2 妊娠合并症/并发症、胎儿附属物情况比较
    3 围产儿结局比较
    4 分娩结局比较
    5 前三位高发病率病种比较
    6 不同年龄段高龄经产妇的剖宫产指征比较
    7 不同年龄段高龄经产妇前三位剖宫产指征比较
讨论
    1.高龄经产妇妊娠相关并发症
        1.1 妊娠期糖尿病
        1.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1.3 子宫肌瘤
        1.4 妊娠期贫血
        1.5 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
        1.6 胎膜早破
        1.7 妊娠合并子宫瘢痕
        1.8 胎盘植入
        1.9 羊水过多及其他
        1.10 高龄组与适龄组前三位高发病病种比较
    2.高龄孕妇的新生儿结局
        2.1 巨大儿
        2.2 其他不良结局
    3.高龄经产妇的分娩特点
        3.1 分娩方式
        3.2 高龄经产妇组的剖宫产指征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高龄经产妇妊娠的相关风险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共同决策视角下影响产妇分娩决策的多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研究意义
    技术路线图
    研究假设
    相关概念的界定(WHO)
一、共同决策视角下产妇分娩方式选择的质性研究
    1.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
        1.1.3 研究原则
        1.1.4 研究设计
        1.1.5 资料收集
        1.1.6 质量控制
    1.2 结果
        1.2.1 医务人员的访谈结果
        1.2.2 产妇的访谈结果
        1.2.3 产妇家属的访谈结果
    1.3 讨论
        1.3.1 提高产科医生围产知识及技术水平,转变分娩模式
        1.3.2 重视非医疗因素的影响,提高分娩满意度
        1.3.3 加强人文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沟通技巧
        1.3.4 医务人员与产妇及家属做好有效沟通
        1.3.5 提倡社会对医务人员的理解和支持
        1.3.6 加强孕期及产前宣教,提高产妇及家属对分娩的认知能力
        1.3.7 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体系,为产妇提供高水平的社会支持
        1.3.8 尊重产妇意愿,共享临床决策
    1.4 小结
二、共同决策视角下产妇选择剖宫产分娩的影响因素分析
    1.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
        1.1.3 研究工具
        1.1.4 研究设计
    1.2 结果
        1.2.1 产妇选择剖宫产分娩的现状
        1.2.2 影响产妇选择剖宫产分娩的单因素分析
        1.2.3 产妇的社会支持程度度及病人感知参与程度对产妇选择剖宫产分娩的影响
    1.3 讨论
        1.3.1 产妇倾向选择阴道分娩的影响因素分析
        1.3.2 产妇倾向选择剖宫产的影响因素分析
    1.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论文的创新点
局限性
建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分娩方式选择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国内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
    1.2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
    1.3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的适应症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1.1 研究对象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3 相关测量标准
        2.3.1 体重指数
        2.3.2 产后出血
        2.3.3 子宫破裂及不全子宫破裂
        2.3.4 新生儿窒息
    2.4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VBAC组与VBNC组产时及分娩结局相关指标比较结果
        3.1.1 两组数据在产时比较情况
        3.1.2 VBAC组与VBNC组分娩结局相关指标比较结果
    3.2 VBAC组与ERCS组相关指标的比较
        3.2.1 两组病例一般资料的比较
        3.2.2 两组妊娠结局的比较
    3.3 VBAC组与TOLAC失败组相关指标比较结果
        3.3.1 两组数据一般资料的比较
        3.3.2 VBAC组与TOLAC失败组妊娠结局的比较
    3.4 TOLAC失败组与ERCS组妊娠结局的比较
    3.5 本研究阴道试产的比例和重复剖宫产指征的构成比
第四章 讨论
    4.1 影响TOLAC孕妇阴道分娩成功的因素
    4.2 TOLAC孕妇的引产和催产
        4.2.1 引产的分娩进程及成功的可能性
        4.2.2 引产与子宫破裂的风险
        4.2.3 TOLAC孕妇的引产指征与引产方法
    4.3 TOLAC孕妇分娩期的管理
    4.4 TOLAC孕妇的母婴结局
第五章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9)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及妊娠结局与新生儿状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3.2.1 理论意义
        1.3.2.2 现实意义
2 资料和方法
    2.1 临床资料
        2.1.1 样本来源
        2.1.2 病例筛选条件
    2.2 研究方法
        2.2.1 产妇及新生儿相关临床数据
        2.2.2 初次剖宫产及瘢痕子宫剖宫产手术方法
        2.2.3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条件及禁忌症
        2.2.4 子宫瘢痕愈合评估
    2.3 质量控制
        2.3.1 设计方案制定
        2.3.2 资料整理、录入中的质量控制
        2.3.3 资料的一致性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住院分娩情况分析
        3.1.1 分娩量分析
        3.1.2 分娩方式分析
    3.2 首次剖宫产与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一般资料分析
    3.3 瘢痕子宫对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3.4 瘢痕子宫对围产儿妊娠结局的影响
    3.5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及围产儿结局的影响
        3.5.1 ERCS组和VBAC组产妇一般资料分析
        3.5.2 不同分娩方式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结局影响分析
        3.5.3 不同分娩方式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新生儿结局影响分析
        3.5.4 影响瘢痕子宫阴道分娩成功因素分析
        3.5.5 瘢痕子宫阴道分娩与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母婴结局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附录B
附录C:综述
    参考文献

(10)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和妊娠结局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子宫瘢痕裂开、子宫破裂、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的指征
        2.2.2 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
        2.2.3 产后出血
        2.2.4 观察指标
        2.2.5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A组、B组年龄、孕周、孕前体重指数一般资料比较
    3.2 两组患者在子宫破裂数、子宫瘢痕裂开数比较
    3.3 两组在阴道试产过程中分娩诱导与完全性子宫破裂、子宫瘢痕裂开率的相关性
    3.4 两组术后再孕间隔时间阴道试产成功率比较
    3.5 两组既往阴道试产或分娩史对本次妊娠阴道分娩成功率的影响
    3.6 两组入院Bishop评分对阴道试产成功率的影响
    3.7 影响两组阴道试产结局的剖宫产指征比较
    3.8 两组患者产后出血量、严重出血率、输血率、住院天数和产后中转ICU比较
    3.9 两组新生儿出生情况比较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无剖宫产指征孕妇分娩方式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以Robson十分类法为基础对医院剖宫产率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D]. 葛凡. 扬州大学, 2021(02)
  • [2]我院10年初次剖宫产指征的变迁[D]. 于晓红.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3]医学化理论视域下无指征剖宫产的影响因素研究[D]. 陈翀宇. 遵义医科大学, 2020(01)
  • [4]不同分娩方式对瘢痕子宫再妊娠结局的影响[J]. 邵燕.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24)
  • [5]二胎政策开放对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剖宫产的影响[D]. 唐小超. 苏州大学, 2019(02)
  • [6]高龄经产妇年龄分层后的妊娠特点及结局分析[D]. 张文静.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7]共同决策视角下影响产妇分娩决策的多维研究[D]. 郑海霞.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8]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临床分析[D]. 朱梅. 蚌埠医学院, 2019(01)
  • [9]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及妊娠结局与新生儿状况分析[D]. 张巍. 蚌埠医学院, 2019(01)
  • [10]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和妊娠结局的临床研究[D]. 阳孝明. 南华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无剖宫产指征孕妇分娩方式的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