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轨道交通第三轨安装技术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第三轨安装技术

一、城市轨道交通第三轨安装工艺浅谈(论文文献综述)

魏中堂[1](2021)在《城市轨道交通受流与磨耗试验台供电电源系统研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城市交通出行压力增大,交通拥堵严重,城市轨道交通由于低能耗、节能环保以及运量大等优势,成为疏解交通拥堵、提高城市发展速度的理想交通工具。城市轨道交通的供电方式主要包括接触网供电和第三轨供电两种形式,其均是通过列车上的集电装置与架空接触网或第三轨进行静态接触及动态摩擦取流,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的供电闭环。列车运行过程中集电装置与接触网或第三轨之间的动态受流性能是影响列车供电可靠性、制约列车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由于现场试验环境较为恶劣且环境变量不可控,通过现场试验很难系统深入地研究取流参数对摩擦副载流磨耗的影响。为解决上述问题,需在试验室环境下建立弓网关系模拟试验台和第三轨取流模拟试验台,用以研究取流参数与载流磨耗之间的关系。载流磨耗试验台需要具有高可靠性、高精度、低纹波等技术性能的试验电源,为受电弓-接触网和集电靴-第三轨这两对摩擦副供电并模拟实际列车的牵引电流。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弓网关系及第三轨受流与磨耗试验台的载流运行需求,设计开发了一套兼容两种试验台供电参数的直流电源系统,其主要由PLC控制系统、整流变压器、整流器等硬件系统和基于Labview开发的人机交互软件系统组成。研究表明,电源系统及其软件操作系统能够有效的应用到载流磨耗试验台,并为试验台提供高稳定度、高可靠性、可监测及远程控制的试验电源。本文以载流磨耗试验台供电电源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电源系统的整流特性及电源系统上位机的人机交互功能展开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针对城市轨道列车实际服役时受流的特性,设计研发了新型的直流电源系统的方案,并配合设计了水冷系统、故障预警系统等,适用于载流磨耗试验台,为其提供稳定可靠的试验电源。(2)针对载流磨耗试验台试验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基于Labview开发了人机交互系统,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实现对载流磨耗试验台的实时监测及远程控制。(3)为实现人机交互系统、电源硬件系统以及试验台之间的互联,设计了PLC控制系统,完成了三者之间的耦合,独立操作任一部分均能对载流磨耗试验台及其供电电源系统进行控制。(4)通过理论分析并搭建仿真模型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供电电源系统的性能,证实所设计的供电电源系统能为载流磨耗试验台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性、低纹波等技术性能的试验电源。(5)通过在试验室建立受流与磨耗试验台及其供电电源系统,在实际试验过程中,预期的数据与试验数据一致,同时各项保护功能、预警功能、监测功能等均符合预期效果,满足试验所需。

张真浩[2](2021)在《第三轨/受流器系统激扰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因其运量大、速度快、安全舒适、清洁高效等特点,在我国大中城市得到了大规模应用。第三轨受流系统通过受流器与第三轨的紧密接触获取电流,为城市轨道列车稳定地提供电力。当城市轨道列车运行时,受流器在第三轨上高速滑动,会受到多种形式系统激扰的影响,使受流器处于复杂的载荷环境中,导致受流系统的稳定性下降。因此,探究系统激扰对第三轨/受流器动力学响应的影响有较强的工程背景和研究意义。本文基于此背景,开展了以下研究:首先,本文通过拉格朗日动力学和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受流器和第三轨的动力学方程,研究了受流器和第三轨的模态特性,探讨了在移动载荷作用下第三轨的动力学特性;基于第三轨/受流器接触刚度特性曲线,建立了靴轨之间的耦合关系。其次,本文使用MATLAB软件,基于逐步积分法,建立了第三轨/受流器耦合动力学模型;介绍了在无锡地铁二号线上进行的动态特性实验,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并将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可靠性。然后在不存在系统激扰的情况下,分别讨论了不同第三轨跨距、不同列车速度和不同受流器滑靴质量对靴轨动力学响应的影响。最后,本文介绍了由轨道重力挠度造成的轨道不平顺和膨胀接头缝隙两种因素引起的系统激扰,确定了两种激扰的输入方式,分别探究了两种激扰对靴轨动力学响应的影响,确定了激扰的限度,对改善第三轨受流系统受流质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共有图151幅,表34个,参考文献71篇。

贾科学[3](2021)在《地铁三轨受流系统接触力型式试验数据处理及软件开发》文中提出地铁车辆是复杂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受流器则是车辆极其重要的电器部件。受流器与第三轨的接触状况将直接决定取流质量的优劣进而影响车辆运行的品质,在受流器完成设计之后投入生产之前需要进行接触压力的型式试验以验证其性能是否符合技术标准,本论文针对受流器型式试验接触压力的数据处理方法进行研究并研发一款数据处理软件以简化检测数据的处理过程,为受流器型式试验接触压力的数据处理提供帮助。在软件的理论基础方面,本文介绍了受流器型式试验的原理、研究了应变值与接触压力之间的精确转换方法,提出了各检测数据的处理手段。在研究接触压力的转换方法中提出了间接测量接触压力的方法,并根据变截面梁结构的归算质量计算法推导出了将受流器摆杆组件惯性力考虑在内的接触压力转换公式,为软件数据预处理模块提供理论基础。检测数据的处理分析从特征值分析、概率密度及累积分布分析、参数关联性分析、试验工况对比分析四个方面进行,奠定了软件数据计算分析模块的理论基础。在软件的设计发开方面,本文依据受流器型式试验的用户需求将软件划分为用户管理、原始数据源选择、数据预处理、数据计算分析、帮助五个部分,实现了对原始数据源的导入、修改、计算分析和输出结果保存等多种交互式数据处理功能。软件依据可视化编程及交互式设计的原则,采用通用性较高的C/C++语言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9软件开发平台进行开发,模板框架使用基于对话框的MFC应用程序模板,软件设计为单机版且不使用数据库和外部绘图工具,使软件具有安装环境简单、通用性高、易操作和交互性强等优点。本文利用所开发的软件对“无锡地铁二号线”从“金桥路站”至“纺织城站”的实际测试数据进行了数据预处理和数据计算分析,软件分析结果表明受流器在此段的取流质量良好。本文所开发的软件计算结果准确、运行可靠,能够满足第三轨/受流器型式试验数据分析的要求。本文共有图102幅,表11个,参考文献73篇。

冀炎,张晶[4](2020)在《钢铝复合轨生产及不锈钢带冲孔冷弯技术的应用》文中指出钢铝复合轨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导电轨,主要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与传统的采用低碳钢材料制造的导电轨不同,钢铝复合接触轨充分利用不锈钢的耐磨特性和铝轨本体的导电性,改善受流条件,减小机械磨损和电腐蚀,维护成本低,大大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程军[5](2020)在《城市轨道交通单设回流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和数量的不断增加,线路运行过程中,电流通过走行轨回流时部分电流流入大地而产生的杂散电流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对于杂散电流防护治理措施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杂散电流的危害包括腐蚀结构钢筋和沿线管道,造成地电位的抬升等,不仅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严重时还会影响行车安全,杂散电流危害的解决措施包括加装排流网,缩短变电所距离和增加轨地绝缘水平等,但这些防护措施仅仅减小了杂散电流的幅值,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杂散电流长期腐蚀的影响。所以针对此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单设回流轨系统,研究该系统的关键技术。本文首先从硬件设备上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进行优化改进,以配合单设回流轨系统的设计。硬件设备主要分为列车和回流轨两部分,针对列车设备,以B行车为基础进行研究,参考第三轨授流技术,为列车加装回流轨回流器,并对回流器的技术要求和安装位置进行选定,并通过现场测试验证回流器设计方案的可靠性。然后对列车的主电路进行改进,以使改进后的列车也能在走行轨回流线路上运行。针对回流轨设备,研究了钢铝复合轨、中间接头、膨胀接头、防爬器、端部弯头、绝缘支架、防护罩等部件,选定了回流轨回流方案和回流轨在各种路段的安装设置方案,最后制定了回流轨安全及检修措施,保障单设回流轨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在单设回流轨系统供电方案的设计中,采用测试与仿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选取一个特定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通过测试分析此线路走行轨回流系统的绝缘性能及泄漏情况。然后通过仿真分析软件建立单设回流轨系统模型,分析其对杂散电流的防护性能,和牵引供电系统能否满足线路运行要求,验证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抗故障能力。针对单设回流轨系统可能发生的接地故障制定接地故障保护方案和保护测控方案。最后对单设回流轨系统的经济性进行分析,探究其实施建设的实际工程效益。通过上述研究,证明单设回流轨系统,不仅完全解决了走行轨回流时产生的杂散电流问题,并且提高了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的经济性,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建议可以推广采用,尤其是在新建线路建设上。

孟鸿飞[6](2020)在《地铁弓网及靴轨系统服役能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地铁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在居民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地铁受电弓和刚性接触网系统、受电靴和第三轨系统作为给地铁车辆提供运行所需电能的关键设备,其服役的寿命、可靠性和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地铁运行的效率和行车安全。因此,研究弓网及靴轨的服役能力,即其在服役周期内保持该设备处于良好可用状态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地铁车辆受电弓碳滑板和刚性接触网接触线的磨耗、刚性接触网悬挂支持装置的疲劳破坏以及第三轨系统的可靠性为研究目标,深入分析了地铁弓网及靴轨等行车关键设备的性能劣化机理和规律,建立了相应模型对服役能力进行评估,对服役寿命进行预测,并给出提升服役能力的维修决策和改进优化意见。研究结论和成果可为地铁弓网及靴轨系统的检测维护提供指导,为作出及时合理的维修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对地铁弓网和靴轨全生命周期服役能力的保持以及经济社会效益的提升具有重要价值。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地铁受电弓碳滑板和刚性接触网接触线的磨耗机理进行分析,结合实际运行中的弓网磨耗特点,建立了适用于地铁受电弓碳滑板和刚性接触网接触线的磨耗计算模型;(2)基于接触线磨耗模型,分析不同因素对接触线磨耗率的影响规律,对地铁两车站间的接触线磨耗分布情况进行计算和分析,并结合广州地铁二号线和北京地铁六号线的接触线磨耗数据对计算预测结果进行定性和定量验证,根据分析结果提出能提升接触线服役能力的改进优化意见;(3)分析不同的接触线布设形式对受电弓碳滑板的磨耗影响规律,结合碳滑板磨耗率计算模型,提出地铁车辆碳滑板磨耗轮廓的预测估算方法,并与实际碳滑板的磨耗情况对比,验证了方法的合理性;(4)针对刚性接触网腕臂型支持装置的疲劳破坏问题,给出支持装置的随机振动疲劳分析方法和建模过程,结合FEMFAT软件对其进行疲劳寿命预测,为刚性接触网支持装置的疲劳服役能力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5)介绍受电靴、第三轨的主要组成结构和故障模式,进行靴轨动力学响应仿真分析,建立第三轨系统的故障树并进行可靠性分析,发现系统中的薄弱环节并提出在实际运用中的建议。

唐汤力[7](2020)在《地铁迷流对埋地金属管道的干扰与防护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城市规模的扩大,不少城市开始考虑通过地铁建设缓解交通压力。地铁运营线路与埋地金属油气管道在位置上经常存在长距离平行与交叉段落,进而引发了地铁杂散电流对埋地金属管道干扰的问题,因此有必要研究杂散电流对埋地金属管道的干扰规律与防护措施。目前国内外对地铁杂散电流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对牵引系统进行理论建模与搭建金属腐蚀试验台研究交直流干扰下金属的腐蚀规律上。为了研究地铁杂散电流对于埋地金属管道的干扰,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研究了单一绝缘破损点情况下,埋地金属管道的杂散电流分布,后通过CDEGS软件中的HIFREQ模块建立了机车牵引供电模型与管道模型,并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仿真,分析了直流供电电压等级、直流供电方式、钢轨纵向电阻、轨-地过渡电阻、排流网的投入、排流网深度、供电区间长度、土壤电阻率、管道长度、管道防腐层参数、管道位置及走向等参数对钢轨沿线电压,钢轨泄漏电流,管道受杂散电流干扰程度的影响规律,并从安全运行与管道防护的角度给出建议。进行动态仿真时,通过改变列车所在位置,研究机车运行过程中钢轨和管道各项安全参数的变化。根据得出的影响规律,针对性提出符合实际的防护措施,并通过仿真验证。最后设计了三磁饱和磁力仪探头阵列,对埋地金属管道杂散电流进行非开挖检测,并进行了原理说明。

宁晓芳,柳拥军[8](2020)在《第三轨供电系统中受流器与第三轨的接触压力及其对受流性能的影响分析》文中认为介绍了第三轨受流器的结构原理。分析比较了弹簧式和气压式受流器与第三轨接触压力调节方式的特点。基于电接触基本理论详细的阐述了受流滑板与第三轨接触区的导电机理。接触区域的导电电路由无数微小的电阻及电容并联而成,接触压力通过影响微小电阻、电容的数量比例,进而影响接触面上的导电能力和磨损性能。标称静态接触压力的设计值接近或等于"法向压应力临界值"时,导电能力和磨损特性取得均衡。

闫重绿[9](2020)在《基于轻轨车辆智能化下结构与造型的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我国经济中高速发展、城镇化快速发展、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背景下,轻轨交通建设呈现出规模大、速度快的显着特点。同时,科技的进步带来了日新月异的成果,也为轻轨车辆的造型结构与功能带来极大的变化,进而促进整个轻轨产品的生产逻辑链条,不断催生出新的轻轨车辆造型形象,使轻轨电车的功能与用途大幅拓宽、强劲发展。因此,该文将针对智能化框架下的轻轨车辆造型与结构,梳理出创新的设计方法,指导相关的设计工作。首先,该文从智能化下的轻轨车辆理论架构展开研究,通过对现有轻轨电车的设计标准和规范,明确现代轻轨车辆的定义和分类,对现代轻轨电车辆的车身造型进行了综述,归纳出现代轻轨电车造型结构的设计范畴,论述智能化下新技术、新结构的使用与提升,所带来的车体结构造型以及外观样态的改变。其次,根据根据轨道交通车辆和现代工业产品独有的特点,结合智能化轻轨电车科技信息框架的构建,总结出轻轨车辆造型结构设计应遵循的设计原则。通过在对相关文献和资料的研究,完成对现代轻轨电车的理论建设和产品实践的研究剖析与归纳总结。同时,完成了对全球主流轻轨制造商所生产的现代化轻轨电车辆造型造型语言和特征的分析与总结。这一部分的研究为设计方法研究提供了有高效的指导,对最终设计实践具有极强的参考价值。再次,针对智能化轻轨车辆的独有特点,对应提出设计流程和造型设计研究的部分。分别对设计流程中的车辆细部造型分进行详细分析,结合形式美则对轻轨车辆造型的科学性与艺术性进行了论述,归纳总结出智能化轻轨车辆的设计方法。此外,针对三种不同的车身结构材料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出新材料在车身各关键部位中的应用,并提出进行车身色彩配置中的装饰形式和方法。最后,为了检验和优化上述研究所得的智能化轻轨车辆设计流程、原则和方法的可行性,在研究的最后进行了相关的设计实践来检验。将浮车型100%低地板轻轨电车作为设计实践对象,结合轻轨车辆的各项结构功能进行深入的调研和总结。最终完成智能化轻轨车辆的外观造型设计与内饰布置设计方案,以及可行性方案的审验,为日后相关设计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及指导方向,对未来智能化轻轨车辆的功能与造型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左小红[10](2020)在《基于有限元方法的靴轨系统动力学建模及参数影响规律研究》文中指出为避免城市交通拥堵给人们生活与出行带来不便,我国大部分城市已经修建了地铁,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市场。接触轨系统因具有使用寿命长、可靠性高、维修费用低等优势,在地铁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第三轨列车的取流设备为集电靴和接触轨,靴轨之间通过滑动接触传递电能,两者之间稳定接触是列车可靠运行的保证。靴轨接触力是评价靴轨受流质量的重要指标,接触力太大,会造成靴轨摩擦力增大,加速靴轨之间的机械磨损;接触力太小,会使靴轨之间的接触电阻增大,增加靴轨之间的电气损耗。因此,研究靴轨动态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靴轨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靴轨系统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列车运行速度、接触轨跨距、滑靴质量、支撑刚度、接触刚度和温度等参数对靴轨接触力的影响,为保障第三轨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了理论支撑。首先,以靴轨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虚位移原理,推导了集电靴的质量块模型;根据应变能和动能相等得到了接触轨支撑结构的质量块等效模型;采用罚函数算法,考虑了运动载荷等复杂边界条件,建立了精确的靴轨耦合模型。并将仿真结果和现场测量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运营的技术需求,研究了列车运行速度、接触轨跨距、滑靴质量、支撑刚度和接触刚度等参数对靴轨接触力的影响,为提高靴轨受流质量提供了理论支撑。其次,由于靴轨间的接触压力与支撑结构、定位装置的高度变化和运行速度等多种因素有关,分析了接触轨的静力特性和模态特性,结果表明:和等跨布置的接触轨相比,不等跨布置的接触轨挠度变化更均匀,更利于靴轨受流。最后,研究了温度变化对靴轨受流质量的影响。在之前建立的靴轨系统有限元模型上,考虑不同的温度载荷的影响,研究不同温度场中的集电靴-接触轨动态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绝缘支架卡死的情况下,随着接触轨温度的升高,接触轨挠度逐渐增大;当温度变化大于等于20℃时,支架反力将会使绝缘支架发生破坏;随着绝缘支架破坏程度的增加,靴轨动态受流质量也越差。

二、城市轨道交通第三轨安装工艺浅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城市轨道交通第三轨安装工艺浅谈(论文提纲范文)

(1)城市轨道交通受流与磨耗试验台供电电源系统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发展及研究现状
        1.2.1 研究方向概述
        1.2.2 供电系统研究发展现状
        1.2.3 受流与磨耗试验台系统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2 试验台系统设计
    2.1 试验台结构与电源系统框架设计
        2.1.1 第三轨磨耗试验台
        2.1.2 高速弓网关系试验台
        2.1.3 电源系统框架设计
    2.2 系统关联关系
    2.3 试验台供电电源系统组成
    2.4 供电电源系统概述
    2.5 本章小结
3 供电电源系统设计
    3.1 供电电源系统硬件设计
    3.2 PLC控制系统设计
    3.3 单套晶闸管整流电源性能
    3.4 整流单元数字调节触发控制技术设计
        3.4.1 高性能数字控制系统
        3.4.2 机组稳流控制系统
    3.5 水冷稳定电阻柜设计
    3.6 本章小结
4 供电电源系统人机交互设计
    4.1 系统网络框图
    4.2 数据显示模块设计
        4.2.1 电源监测模块设计
        4.2.2 水冷系统控制模块设计
        4.2.3 电阻柜控制模块设计
        4.2.4 试验台切换模块设计
        4.2.5 故障报警模块设计
        4.2.6 故障显示与急停复位模块设计
    4.3 数据处理与可视化界面设计
        4.3.1 试验台选择及电源控制界面
        4.3.2 水冷稳定电阻柜控制界面
        4.3.3 电源系统状态监测界面
        4.3.4 电源系统控制界面
        4.3.5 电源状态监测子界面
        4.3.6 保护值查询子界面
        4.3.7 故障信息查询子界面
    4.4 本章小结
5 供电电源系统性能仿真
    5.1 理论计算
    5.2 仿真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供电电源系统实现与应用
    6.1 装置及零部件结构与选型
    6.2 电源系统保护功能
    6.3 运行维护
    6.4 电源系统安全防范
    6.5 实际应用
        6.5.1 试验电源柜监测控制功能设计
        6.5.2 控制室监测控制功能设计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第三轨/受流器系统激扰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第三轨受流系统问题研究现状
        1.2.2 第三轨/受流器系统激扰模型研究现状
        1.2.3 第三轨膨胀接头的研究现状
        1.2.4 移动载荷与梁系统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
    1.3 第三轨/受流器系统激扰概述
        1.3.1 重力挠度引起的轨道不平顺
        1.3.2 接头缝隙引起的系统激扰
        1.3.3 三轨端部弯头引起的系统激扰
        1.3.4 受流器振动引起的系统激扰
    1.4 论文研究内容
2 动力学方程理论基础
    2.1 前言
    2.2 拉格朗日方程
        2.2.1 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的导出
        2.2.2 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中动能T结构
        2.2.3 有势力情形的拉格朗日方程
    2.3 有限元法
    2.4 动力学方程的数学计算方法
        2.4.1 模态叠加法
        2.4.2 逐步积分法
    2.5 本章小结
3 第三轨/受流器动力学方程
    3.1 前言
    3.2 第三轨受流系统结构介绍
        3.2.1 受流器结构介绍
        3.2.2 第三轨结构介绍
    3.3 第三轨/受流器动力学特性
        3.3.1 受流器动态特性
        3.3.2 第三轨静态特性
        3.3.3 第三轨动态特性
    3.4 第三轨/受流器动力学方程
        3.4.1 受流器动力学方程
        3.4.2 受流器动力学方程
        3.4.3 垂向耦合的实现
    3.5 本章总结
4 基于MATLAB的第三轨/受流器耦合动力学模型
    4.1 前言
    4.2 程序功能与流程图
        4.2.1 程序功能
        4.2.2 程序流程图
        4.2.3 收敛判定
        4.2.4 积分初始化
    4.3 数值积分方法的选择
        4.3.1 中心差分法
        4.3.2 Houbolt法
        4.3.3 Wilson-θ法
        4.3.4 Newmark-β法
        4.3.5 不同仿真方法比较
    4.4 模型可靠性验证
        4.4.1 试验线路与传感器布置
        4.4.2 试验数据处理
    4.5 无系统激扰时不同条件下振动响应分析
        4.5.1 受流质量评价指标
        4.5.2 不同跨距的影响
        4.5.3 不同速度的影响
        4.5.4 不同滑靴质量的影响
    4.6 本章总结
5 轨道不平顺和膨胀接头缝隙激扰的输入与仿真
    5.1 前言
    5.2 轨道不平顺引起的系统激扰仿真
        5.2.1 激扰输入
        5.2.2 跨距与速度对系统动力学响应的影响
        5.2.3 跨中挠度幅值对系统动力学响应的影响
    5.3 膨胀接头缝隙引起的系统激扰仿真
        5.3.1 激扰的输入
        5.3.2 受流器滑板通过前低后高轨缝时的动力学响应
        5.3.3 受流器滑板通过前高后低轨缝时的动力学响应
    5.4 本章总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地铁三轨受流系统接触力型式试验数据处理及软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受流器型式试验的研究现状
    1.3 受流器型式试验交互式数据处理软件的研究现状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受流器型式试验及接触压力转换方法的研究
    2.1 引言
    2.2 受流器的取流原理
    2.3 受流器型式试验的原理
        2.3.1 受流器型式试验标准简介
        2.3.2 受流器型式试验流程简介
        2.3.3 主要数据检测方法介绍
    2.4 接触压力的转换方法
        2.4.1 接触压力的间接测量法
        2.4.2 应变片的静态标定实验
        2.4.3 第三轨/受流器垂向耦合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2.5 受流器归算质量计算方法的研究
        2.5.1 变截面梁结构的等效转换原理
        2.5.2 摆杆等效刚度求解
        2.5.3 摆杆于滑板处的等效质量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测试数据的处理方法
    3.1 引言
    3.2 测试数据的相关特征值
        3.2.1 集中程度测度值
        3.2.2 离散程度测度值
        3.2.3 极端值
        3.2.4 幅值
        3.2.5 离线率
    3.3 随机信号的累积分布函数和概率密度函数
        3.3.1 随机信号的累积分布函数
        3.3.2 随机信号的概率密度函数
    3.4 主要参数的相关性
        3.4.1 相关分析
        3.4.2 回归分析
    3.5 不同车速工况下的对比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受流器型式试验交互式数据处理软件的设计
    4.1 引言
    4.2 可视化编程概述
        4.2.1 可视化编程的基本特点
        4.2.2 可视化编程的方法
    4.3 软件总体设计方案
        4.3.1 软件的总体框架搭建
        4.3.2 软件开发手段的简介
        4.3.3 软件交互式功能简介
        4.3.4 受流器参数处理方法
    4.4 人机系统模块设计
        4.4.1 登陆模块设计
        4.4.2 系统主界面模块设计
        4.4.3 用户管理模块设计
    4.5 测试数据处理模块设计
        4.5.1 原始数据源模块设计
        4.5.2 数据预处理模块设计
        4.5.3 数据计算分析模块设计
    4.6 本章小结
5 实际测试数据的分析
    5.1 引言
    5.2 实测数据的简介
    5.3 实测数据的预处理
        5.3.1 实际受流器参数
        5.3.2 受流器参数设置
        5.3.3 接触压力的转换
    5.4 实测数据的计算分析
        5.4.1 特征值计算分析
        5.4.2 概率密度和累积分布计算分析
        5.4.3 主要参数关联性分析
        5.4.4 不同车速工况下的对比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钢铝复合轨生产及不锈钢带冲孔冷弯技术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接触轨的发展历史
2 接触轨系统简介
    2.1 构成
    2.2 钢铝复合接触轨
    2.3 三轨的其他特点
    2.4 接触轨的安装形式
3 钢铝复合接触轨的构成及种类
4 不锈钢带生产技术
    4.1 不锈钢带的种类
    4.2 冷弯成型自动生产线
        4.2.1 生产线技术参数
        4.2.2 工艺流程及生产线
        4.2.3 钢带冷弯自动生产线技术要点
5 钢铝复合轨的自动化生产
    5.1 中缝焊接复合
    5.2 侧焊式复合
    5.3 机械复合

(5)城市轨道交通单设回流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内容
2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技术基础
    2.1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
        2.1.1 高压系统、中压系统
        2.1.2 牵引供电系统
    2.2 杂散电流
        2.2.1 杂散电流的形成及腐蚀机理
        2.2.2 杂散电流的危害及种类
    2.3 杂散电流防护措施
    2.4 回流轨回流技术
        2.4.1 回流轨回流技术与走行轨回流的差异
        2.4.2 回流轨回流技术优点
    2.5 本章小结
3 车辆及回流轨技术研究
    3.1 车辆技术研究
        3.1.1 车辆参数
        3.1.2 回流器设计
        3.1.3 车辆转换开关设计方案
        3.1.4 现场测试结果
    3.2 回流轨技术研究
        3.2.1 回流轨组成及零部件技术性能研究
        3.2.2 回流轨系统授流方案研究
        3.2.3 回流轨设置方案
        3.2.4 回流轨安全及检修措施
    3.3 本章小结
4 回流轨供电技术研究
    4.1 回流轨供电系统方案
    4.2 单设回流轨系统测试及仿真分析
        4.2.1 工程概况
        4.2.2 既有线路测试
        4.2.3 回流轨系统供电方案仿真分析
    4.3 回流轨供电系统保护控制方案分析
        4.3.1 回流轨供电系统保护控制概述
        4.3.2 回流轨供电系统电气网络模型
        4.3.3 回流轨供电系统保护测控装置配置方案
        4.3.4 短路模型及接地保护方案分析
    4.4 经济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地铁弓网及靴轨系统服役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弓网服役能力研究现状
    1.3 靴轨服役能力研究现状
    1.4 论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弓网磨耗机理与磨耗模型建立
    2.1 地铁受电弓/刚性接触网系统介绍
    2.2 弓网载流磨耗机理
        2.2.1 摩擦磨损的基本形式
        2.2.2 弓网载流磨耗特点
    2.3 地铁弓网磨耗率计算模型
        2.3.1 Lim-Ashby磨耗模型介绍
        2.3.2 磨耗模型的简化与改进
        2.3.3 地铁弓网磨耗率计算模型的建立
    2.4 本章小结
3 刚性接触网接触线磨耗预测与分析
    3.1 不同因素对接触线磨耗率的影响
    3.2 接触线磨耗分布计算
    3.3 接触线磨耗模型验证
        3.3.1 模型的定性验证
        3.3.2 模型的定量验证
    3.4 接触线服役能力提升方案分析
        3.4.1 基于磨耗的接触线服役能力定义
        3.4.2 接触线服役能力提升方案
    3.5 本章小结
4 地铁受电弓碳滑板磨耗预测与分析
    4.1 受电弓碳滑板磨耗率影响规律分析
    4.2 接触线布设形式对碳滑板磨耗的影响
        4.2.1 接触线的基本布设形式及其参数
        4.2.2 接触线布设形式对碳滑板磨耗分布的影响
    4.3 受电弓碳滑板磨耗轮廓预测估算方法
        4.3.1 碳滑板轮廓预测估算案例
        4.3.2 实际数据对比验证
    4.4 受电弓碳滑板服役能力提升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刚性接触网支持装置疲劳分析
    5.1 疲劳分析理论基础
        5.1.1 交变应力
        5.1.2 S-N曲线
        5.1.3 Goodman图
        5.1.4 线性累积损伤理论
    5.2 支持装置的疲劳分析方法与过程
        5.2.1 FEMFAT软件介绍
        5.2.2 基于FEMFAT-SPECTRAL模块的频域分析方法
        5.2.3 支持装置疲劳仿真模型的建立
    5.3 支持装置疲劳仿真分析结果
        5.3.1 基于FEMFAT软件的疲劳分析结果
        5.3.2 支持装置服役能力影响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靴轨动力学响应及第三轨系统可靠性分析
    6.1 地铁受电靴/第三轨系统介绍
    6.2 靴轨动力学响应分析
        6.2.1 靴轨动力学仿真模型
        6.2.2 靴轨动力学响应分析
    6.3 第三轨系统可靠性分析
        6.3.1 故障树分析方法简介
        6.3.2 第三轨系统故障数据分析
        6.3.3 基于故障树的第三轨系统可靠性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7)地铁迷流对埋地金属管道的干扰与防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直流牵引系统与管道腐蚀原理介绍
    2.1 直流牵引系统供电部分
    2.2 直流牵引系统回流系统
    2.3 金属腐蚀原理
    2.4 本章小结
3 管内杂散电流分布理论分析
    3.1 微元法模型
    3.2 变换步长仿真
    3.3 本章小结
4 牵引系统与埋地管道的建模与参数的选取
    4.1 CDEGS软件简介
    4.2 HIFREQ模块介绍
    4.3 仿真模型的建立
    4.4 本章小结
5 基本模型与仿真规律的研究
    5.1 基本模型规律分析
    5.2 仿真规律的研究
    5.3 本章小结
6 管道防护措施的研究
    6.1 架空回流线的应用
    6.2 非金属管道的运用
    6.3 本章小结
7 电磁理论下埋地管道杂散电流检测方法
8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第三轨供电系统中受流器与第三轨的接触压力及其对受流性能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第三轨受流器结构原理
2 接触压力
    2. 1 接触压力及其调节方式
        2. 1. 1弹簧调节式受流器的接触压力
        2. 1. 2 气压调节式受流器的接触压力
        2. 1. 3 两种受流器比较
    2. 2 标称静态接触压力
3 接触压力对受流性能的影响
    3. 1 接触压力对导电性能的影响
    3. 2 接触压力对表面磨损的影响
4 结论

(9)基于轻轨车辆智能化下结构与造型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高新科技成果的不断涌现
        1.1.2 我国高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1.2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课题研究的目的
        1.2.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轻轨车辆的国外研究现状
        1.3.2 轻轨车辆的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及思路
        1.4.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2 论文中拟解决的问题
        1.4.3 学位论文的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2 轻轨车辆造型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
    2.1 轻轨车辆基本理论概念
        2.1.1 轻轨车辆的定义
        2.1.2 轻轨车辆的分类
        2.1.3 轻轨电车的特点
    2.2 轻轨车辆的智能化框架
        2.2.1 100%低地板的轻轨车辆
        2.2.2 无接触网式车辆供电系统
        2.2.3 全自动无人驾驶轻轨车辆
    2.3 轻轨车辆造型设计要素
        2.3.1 轻轨车辆的组成要素
        2.3.2 轻轨车辆的车头造型
        2.3.3 轻轨车辆的车身造型
        2.3.4 轻轨车辆的内饰设计
    2.4 智能化轻轨的设计原则
        2.4.1 实用性原则
        2.4.2 经济性原则
        2.4.3 艺术性原则
        2.4.4 创新性原则
    2.5 本章小结
3 智能化轻轨车辆产品的调研与分析
    3.1 轻轨车辆智能化的理论建设研究
        3.1.1 意大利安萨尔多Tram Wave地磁受电
        3.1.2 德国西门子平台100%低地板有轨电车
        3.1.3 中车株洲机车超级电容储能式有轨电车
    3.2 轻轨车辆智能化的产品实践研究
        3.2.1 北京燕房线无人驾驶地铁车
        3.2.2 珠海一号线地磁受电轻轨车
        3.2.3 上海松江轻量化结构轻轨车
    3.3 轻轨车辆外观造型设计语言探究
        3.3.1 国际主流轻轨车辆的造型现状研究
        3.3.2 我国主流轻轨车辆的造型现状研究
        3.3.3 现代轻轨车辆的造型现状归纳总结
    3.4 本章小结
4 智能化轻轨车辆的设计流程与方法
    4.1 智能化轻轨车辆的设计流程
        4.1.1 智能化轻轨车设计的宏观流程
        4.1.2 智能化轻轨车设计的微观过程
        4.1.3 设定智能化轻轨车辆使用情境
    4.2 形式美则在轻轨车辆造型设计中的应用
        4.2.1 车身造型的比例与尺度
        4.2.2 车身造型的统一与变化
        4.2.3 车身造型的过渡与呼应
        4.2.4 车身造型的均衡与稳定
    4.3 智能轻轨车辆车身细部造型的设计研究
        4.3.1 车身前围的造型设计研究
        4.3.2 车身侧围的造型设计研究
        4.3.3 车身顶部的造型设计研究
        4.3.4 车身附件的造型设计研究
    4.4 智能轻轨车辆车身材料色彩的设计研究
        4.4.1 轻轨车辆车身的材料研究
        4.4.2 轻轨车辆车身的色彩研究
    4.5 本章小结
5 智能化轻轨车辆车身造型设计实践
    5.1 智能化轻轨车辆的结构与功能
        5.1.1 智能化轻轨车辆的设计任务
        5.1.2 现有轻轨电车调研信息应用
        5.1.3 智能化轻轨车辆的结构选型
    5.2 智能化轻轨车辆车身造型设计
        5.2.1 车辆方案草图的构思
        5.2.2 车辆方案设计效果图
        5.2.3 车辆方案场景效果图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10)基于有限元方法的靴轨系统动力学建模及参数影响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1.2 靴轨受流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第2章 集电靴与接触轨系统仿真模型建立
    2.1 第三轨受流系统
        2.1.1 接触轨
        2.1.2 集电靴
    2.2 有限元分析方法
    2.3 基于有限元的接触轨系统模型
        2.3.1 钢铝复合接触轨模型
        2.3.2 接触轨支撑结构等效模型
        2.3.3 接触轨中间接头和膨胀接头模型
    2.4 集电靴力学模型
    2.5 靴轨耦合动力学模型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接触轨静态特性及模态特性
    3.1 接触轨的静力特性
        3.1.1 等跨布置时接触轨挠度曲线
        3.1.2 不等跨布置时接触轨挠度曲线
    3.2 接触轨模态特性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集电靴和接触轨的动态特性分析
    4.1 集电靴/接触轨系统受流质量评价指标
    4.2 靴轨系统模型的验证
    4.3 集电靴结构参数对靴轨动力特性的影响
        4.3.1 滑靴质量对接触力的影响
        4.3.2 集电靴刚度对靴轨接触力的影响
        4.3.3 集电靴阻尼对靴轨接触力的影响
    4.4 接触轨结构参数对靴轨动力特性的影响。
        4.4.1 跨距对靴轨接触力的影响
        4.4.2 支撑刚度对靴轨接触力的影响
    4.5 接触刚度对靴轨接触力的影响
    4.6 静态抬升力对靴轨动力特性的影响
    4.7 列车运行速度对靴轨动力特性的影响
    4.8 温度变化对靴轨动力特性的影响
        4.8.1 温度对接触轨影响研究
        4.8.2 接触轨挠度分析
        4.8.3 绝缘支架应力分析
        4.8.4 绝缘支架破坏后的动态分析
    4.9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四、城市轨道交通第三轨安装工艺浅谈(论文参考文献)

  • [1]城市轨道交通受流与磨耗试验台供电电源系统研制[D]. 魏中堂.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1(01)
  • [2]第三轨/受流器系统激扰模型研究[D]. 张真浩.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3]地铁三轨受流系统接触力型式试验数据处理及软件开发[D]. 贾科学.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 [4]钢铝复合轨生产及不锈钢带冲孔冷弯技术的应用[J]. 冀炎,张晶. 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 2020(06)
  • [5]城市轨道交通单设回流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 程军.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6]地铁弓网及靴轨系统服役能力研究[D]. 孟鸿飞.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7]地铁迷流对埋地金属管道的干扰与防护研究[D]. 唐汤力.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8]第三轨供电系统中受流器与第三轨的接触压力及其对受流性能的影响分析[J]. 宁晓芳,柳拥军.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20(05)
  • [9]基于轻轨车辆智能化下结构与造型的设计研究[D]. 闫重绿.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10]基于有限元方法的靴轨系统动力学建模及参数影响规律研究[D]. 左小红.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第三轨安装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