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飞机数据记录系统及其应用

波音飞机数据记录系统及其应用

一、波音飞机数据记录系统及其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立新[1](2021)在《国产民机飞机性能监控参数筛选与算法优化研究》文中提出“安全与效益”是民航业永恒的主题词,飞机随使用年限的增加,性能在不断衰减,准确且有效的巡航飞机性能监控不仅可以增加效益,还能提升飞行的安全性。要实现巡航飞机性能监控就需要开发性能分析软件,研究主要为国产民机性能分析软件APM(Aircraft Performance Monitoring)模块开发,提供可靠且高效的数据筛选算法。研究主要的工作如下:1.线性插值法填补空缺值,拉依达准则检验粗大误差值并将其剔除,牛顿插值法修正粗大误差位置数据;2.卡尔曼滤波理论对数据进行滤波降噪处理,分别对比卡尔曼滤波(Kalman Filter,KF)、无迹卡尔曼滤波(Unscented Kalman Filter,UKF)及自适应无迹卡尔曼滤波(Adaptive Unscented Kalman Filter,AUKF)对数据降噪的效果;3.滑动时间窗口算法实现稳定巡航数据筛选,加入递归算法对滑动时间窗口算法进行优化,以提升数据筛选效率;4.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设计巡航飞机性能参数筛选系统,并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利用国产ARJ21飞机的79个数据样本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经过数据清洗可获得可靠的飞行数据,改进滑动时间窗口算法可有效提升数据筛选效率,巡航飞机性能监控系统验证本文提出的数据筛选算法是切实可行的,且筛选效率较高。由上述研究可为国产民机飞机性能分析软件APM模块开发提供可靠、高效的数据筛选算法,为APM分析计算奠定坚实的基础。

张迪[2](2020)在《基于数据的B777飞控系统故障诊断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飞行控制系统作为民航客机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它的高可靠性是飞机安全飞行的重要保证,因此对飞控系统开展状态监测和智能故障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飞控数据和智能学习技术,重点对飞控系统运行参数表征故障进行了深入研究,以飞控升降舵系统为例建立了飞控升降舵系统故障诊断模型。首先,分析了B777飞机飞控系统的组成和原理,研究了飞控系统维修报告,选取了典型常见故障作为研究对象。在AMESim仿真环境下,构建了简化的飞控升降舵系统物理模型,对典型故障进行了仿真分析,并采集系统的故障数据。经过对故障前后飞控系统参数指标的对比分析,提取出最能表征系统故障的51个参数指标。其次,针对飞机在真实环境下飞行,采集到的故障数据夹杂噪声的问题,对含噪故障数据进行了去噪研究,提出基于广义奇异值分解算法(K-SVD)和正交匹配追踪算法(OMP)相组合的故障数据去噪方法。该方法首先是将初始化字典训练成能够有效表征原始信号特征的过完备字典,之后采用OMP算法从过完备字典中寻找出最能表征原始信号的字典原子,将其线性组合,从而获得去噪后的信号。针对采集到的故障样本数据维度过高,不易建立故障诊断模型等问题,引入主成分分析法(PCA)对故障数据进行特征提取。考虑到PCA算法在处理非线性信号上存在的缺陷,提出核方法对其进行改进,研究了PCA和不同核函数改进的PCA方法在数据压缩和特征提取上的有效性。最后,研究建立了故障诊断模型。分析了极限学习机(ELM)算法在故障诊断上的适用性,针对极限学习机输入权值矩阵和隐含层偏置随机生成,易造成网络不稳定和偏差较大等缺点,提出通过差分进化算法(DE),获取训练误差最小时的极限学习机最佳输入权值矩阵和隐含层偏置,改进了极限学习机。同时,对于差分进化寻优算法易早熟、精度不够的缺点,采用自适应方法对差分进化算法进行改进,改进后的差分进化算法不仅有更好的全局寻优能力,寻优精度也得到了提升。将改进后的差分进化算法应用于极限学习机的最优输入权值矩阵和隐含层偏置的寻优,并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极限学习机应用于飞控系统升降舵子系统故障诊断,故障诊断准确率达到89.6%,相比于改进前提高了11.2%,且改进后的模型稳定性也得到了提升,技术方法可行、有效。

谢军[3](2020)在《桌面式飞机虚拟维修训练系统研发》文中提出我国航空业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航空维修是保障航空安全及运营的基础。长期以来,航空维修实践训练都依赖实体飞机或设备。受各方面条件限制,难以实现真实航空维修中的测试、故障排除等系统性或流程性工作的训练。虚拟维修训练系统能完成某些实体训练中不具备或难以开展的训练内容,同时还能和实体训练内容相互补充、虚实结合,从而丰富飞机维修训练的方式,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此外,虚拟维修训练方式还能降低训练费用、突破环境条件限制、提高安全性和启发学员兴趣。本文在分析航空维修的特点及对比面向设计和面向训练的虚拟维修应用系统差异的基础上,对虚拟维修训练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实现了一种桌面式虚拟维修训练系统的功能和结构设计。为了实现训练系统的开发,本文研究了三维建模、碰撞检测、人机交互和训练效果评估等关键技术。对虚拟训练系统的碰撞检测中常用的球形包围盒Sphere和轴向层次包围盒AABB数学模型进行了研究和对比分析,对桌面式虚拟应用系统的人机交互范式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基于AHP的虚拟维修训练效果评估模型。完成了以A320neo飞机为核心的包括各种维修工具、设施设备和机场地形的三维模型建立,并制作模型表面贴图。在此基础上,利用Unity3D三维引擎将以上已开发的资源进行整合,设计创建训练任务场景,采用C#语言编写脚本控制程序并设计开发图形用户界面。最后,本文面向飞机维修训练实际需要,结合最新民航法规对航空维修实训的要求,实现了以A320neo飞机为训练对象的桌面式飞机虚拟维修训练原型系统开发,验证了评估模型和训练系统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李珊[4](2020)在《基于QAR数据分析的航空公司运行品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民航业的高速发展,各航空公司机队规模不断壮大,民航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航班延误与飞行安全一直以来是民航重点关注的问题。保证航班正点、确保飞行安全是航空公司运行品质中的关键因素。为了提高航空公司运行品质,本文从安全和正点两个维度对其进行论述,通过分析航班历史运行数据,挖掘影响航班正常性潜在的因素并给出改进措施。并根据飞行中产生的QAR数据,分析飞行品质,预测飞行安全趋势,为改进航空公司运行品质进行多维度的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首先,根据相关民航规章及手册与航空公司运行品质现状的实地调研,将航空公司运行品质分成运行控制品质与飞行品质两大部分进行研究,归纳总结涉及到的相关概念,并阐述说明航空公司运行品质对于航空公司安全高效运行的重要性。其次,针对航班运行控制品质,通过对公司近三年运行数据的分析处理,将运行控制品质从航班正点率、返航备降率、始发航班正常率等多个指标进行数据统计对比分析,并结合运行背景多因素分析影响航班运行控制品质的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最后,针对航班飞行品质,以SPA-Markov算法作为研究问题的主要建模方法,通过对QAR超限事件数据的筛选处理,确定五类QAR超限事件的数据指标作为评估对象。充分结合集对分析与马尔科夫链,科学划分飞行品质的风险等级,以此建立飞行品质安全趋势预测的评估预测模型,利用实际数据完成实例验证,证明模型可靠有效。本文研究工作的完成,有助于航空公司从两个重要维度提升运行品质,为航空公司改善航班正常性提供改进措施,提高飞行品质提供科学的预测评估模型,从而保障公司安全、高效运行。

宗奕彤[5](2020)在《基于Prepar3D的飞行气动数据的获取与验证》文中研究说明飞行数据的获取、飞行器系统的建模在飞机总体设计、飞行品质评估、事故调查等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飞行器建模一般采用地面风洞试验、空中飞行试验等,研究成本较高。为保证实验便捷高效且低成本,本文利用塞斯纳172型飞行模拟器结合飞行模拟软件Prepar3D进行飞行仿真试验,进而提取飞行试验数据。为得到空气动力学模型,本文基于机器学习思想,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处理多维度非线性的飞行试验数据,并对辨识结果进行验证。本文首先确定了合适的建模方法,气动参数辨识问题往往选择飞行器刚体六自由度动力学方程组作为系统的状态方程,经坐标转换后得到体轴系六自由度运动方程如姿态角方程组、质心和绕质心转动的动力学方程组等,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建模中常用的几种传统数学表达式与典型的神经网络方法;其次,基于Prepar3D获取气动数据,并进行了可辨识性分析;对比飞行器参数辨识常用方法及其各自的适用情景,考虑到飞行器系统模型具有动态非线性特征,相比而言,循环神经网络具有反馈结构且能储存信息,能够很好地将气动模型的特性表征出来;最后,本文对所获取的气动数据进行处理,用以神经网络气动参数的辨识,从而建立飞行器气动模型,并验证其拟合效果。通过实验验证及分析可以知道,运用飞行仿真试验获取的气动数据对其模型的参数辨识有很好的实用性,并且基于本文提出的循环神经网络能够针对空气动力完成精准建模。

张永强[6](2019)在《一种飞机智能配电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飞机配电系统是将飞机供电系统的电能可靠地传输到飞机各个用电设备,在飞机的整个全工作状态中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智能配电技术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飞机电气系统工作的最终性能和功能。飞机智能配电系统是现代航空器供配电系统的发展趋势,其主要关键技术包括分布式配电技术和负载自动管理技术。采用智能配电技术可实现对飞机电气负载管理的功能扩展和应用升级,提高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和维护性。现代飞机的设计正朝着多电或全电飞机发展,其用电负载的数量和类型也越来越多,对配电系统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智能配电技术的研究对于促进我国飞机配电系统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国外先进飞机的配电系统,结合目前国内飞机的实际应用情况,提出了一种飞机智能配电系统的顶层架构设计思路,研究设计一种集总线控制、负载自动管理等功能的智能配电系统。该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显示操纵子系统、控制子系统和执行子系统。本论文主要完成了控制子系统和执行子系统的设计和研究,其主要由控制模块、功率模块、SSPC模块等组成。该系统设计的主要功能有:负载自动管理功能、通讯功能、数据采集功能、保护和复位功能、数据记录功能。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首先,飞机常规配电系统的分析研究。通过分析常规配电系统的工作原理,结合工程应用和实践经验,得出了以断路器为主的常规配电系统的优缺点。其次,飞机智能配电系统的顶层架构设计。研究了以固态功率控制器为功率控制单元的飞机智能配电技术,其具有数据采集、状态监控、负载管理、智能保护等功能。通过提出智能配电系统的功能设计要求和结构设计方案,为后续的详细设计提供了依据。最后,飞机智能配电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及验证。设计出了以DSP与固态功率控制器等组成的飞机智能配电装置,通过搭建试验验证平台,完成了对智能配电系统的测试,得出了其具体的技术参数和特性指标,验证了智能配电系统的特点和优势。

张崇刚[7](2018)在《客户化ACMS事件报文软件的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客户化ACMS事件报文软件是航空公司按照运行和维护需求,利用客户化地面工具生成ACMS机载软件的部分可执行代码或配置数据,使机载软件在特定事件发生时产生用户所关注的信息,如创建报文、记录参数、趋势、超限,并通过数据链发送回航空公司,以实现飞机性能监控、事件跟踪、故障排除等目的。概述了C919客户化ACMS事件报文软件的设计方案,给出了系统概要设计,以及地面和机载两部分的详细功能架构设计。

邵垒[8](2018)在《飞机燃油箱耗氧型惰化技术理论与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燃油箱易燃易爆特点严重威胁着飞机安全,必须采用有效措施以防范其发生。最新研究表明,相比于飞机上广泛应用的中空纤维膜惰化系统,基于低温催化无焰燃烧的耗氧型惰化技术具有系统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代偿损失小等优势。与中空纤维膜惰化系统不同,耗氧型惰化技术中,用于油箱的惰性气体并非单纯的富氮气体(NEA,Nitrogen-Enriched Air),而是包含CO2和N2的混合气体(MIG,Mixed Inert Gas),因此,为了实现对油箱上部空间氧浓度的控制,不仅需要掌握燃油中O2、N2和CO2等气体的溶解与逸出特性,而且需要深入分析探讨MIG与NEA惰化方式及效果之间的差异。本文以耗氧型惰化技术的装机实用化为研究背景,针对目前耗氧型惰化技术的不足,通过自行搭建实验平台,就O2、N2和CO2在燃油的溶解与逸出特性、混合惰性气体MIG对燃油洗涤和冲洗过程的影响、NEA与MIG惰化效果的比较与分析等问题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测取了国产航空燃油气体溶解与扩散系数,建立耗氧型惰化技术的理论模型,并就耗氧型惰化技术的系统设计、性能分析与惰化方案的制定开展了预先研究。本文主要工作与获得的创新性成果如下:(1)设计搭建了压力降落法实验系统,测定了不同温度、压力范围内O2、N2和CO2在国产RP-3燃油中的Ostwald系数,基于所测定的数据,对ASTM D2779-92中给出的经验公式进行了修正,使之能更好地反映国产燃油气体溶解特性,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修正公式可将氮气和二氧化碳Ostwald系数的计算精度分别提高10%和14%;与此同时,本文还对不同温度下O2、N2和CO2在国产RP-3燃油中扩散系数进行了测量,并通过对实验数据回归的方法,获得了Arrhenius方程,实现了一定温度范围内对气体在RP-3燃油中扩散系数的预测;在获得了Ostwald系数和扩散系数的基础上,本文采用Fick扩散理论有效地描述气体在燃油中的溶解与逸出规律,该研究成果可为非平衡冲洗惰化过程的理论建模提供支撑。(2)搭建了燃油洗涤惰化实验台架,对MIG和NEA洗涤惰化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并采用了图像处理技术捕获了洗涤气泡直径大小与分布状况;给出一种洗涤效率的定义,建立了适用于MIG气体洗涤惰化理论分析模型,提出了根据气泡Feret直径来确定洗涤效率的计算方法;采用理论分析方法,对比研究了MIG和NEA洗涤惰化时气体溶解/逸出特性及气量需求。研究结果表明:MIG洗涤时油箱气/液相中的氧浓度总是高于采用NEA气体洗涤的结果;气泡Feret直径与洗涤效率呈指数关系,当气泡尺寸越小时,洗涤效率越高,为了保持较高的洗涤效率,设计洗涤器时,建议将气泡Feret直径的目标值设定为低于0.2 mm;采用本文建立的燃油洗涤惰化模型,可准确预测MIG和NEA洗涤惰化过程的参数变化。这些研究成果可为耗氧型惰化系统设计方案优化与洗涤器等核心部件设计提供参考与依据。(3)搭建了燃油箱冲洗惰化实验台架,对MIG和NEA的冲洗惰化性能开展了实验研究,并根据Fick扩散理论,建立了适用于MIG的非平衡态冲洗惰化理论模型,对比研究与分析了NEA和MIG冲洗惰化时气体溶解/逸出特性及气量需求。研究结果表明:当惰化气体中氧浓度相同时,NEA和MIG的惰化性能差异较小;若要将油箱惰化至9%氧浓度,MIG冲洗的气量需求将比NEA高出614%,且MIG中CO2浓度越高,惰性气体需求量越大;当惰性气体中CO2含量从0%增加到95%时,不同载油率下气体需求量增加约7.4%18.24%;如受到强化传质(如油箱晃动,温度变化等)的影响,NEA惰性气体需求量将微弱增加,而MIG惰性气体需求量将大幅增加。(4)基于国产燃油理化特征,提出了一种带有外界环境补气功能的耗氧型惰化系统设计方案,并就该系统方案中影响因素展开了分析;针对飞行任务需求,将洗涤和冲洗的不同搭配方式应用于实际飞行过程,获取了本文所提出的耗氧型惰化系统方案的最优设计;拟定了比较原则,通过理论计算和分析,就中空纤维膜惰化系统与耗氧型惰化系统的性能优劣进行了定量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带有外界环境补气功能的耗氧型惰化系统,可使得惰化过程更为可控;与中空纤维膜惰化技术相比,耗氧型惰化技术在引气量、系统热载荷和燃油代偿损失方面优势明显,且要求的惰化时间越短,该优势越显着。

刘博[9](2017)在《民航客机飞控系统健康管理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飞行控制系统是现代民航飞机必备的关键重要系统,有效地对飞控系统进行维护维修,对保障飞机安全、可靠的运营至关重要。随着国内民航客机数量的迅速增长,以及机载飞控系统的功能、结构越来越复杂,对飞控系统的使用可靠性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相应的维修保障工作任务和维修成本也随之明显增加。本课题将健康管理原理、方法引入到飞控系统的维修维护决策,以提高飞控系统的使用可靠性和维修效率,增加飞机运营的经济效益。构建有效的健康管理系统有利于对飞机系统进行实时监测、故障预测、寿命评估,保障飞行安全。课题分析了民航客机健康管理的研究进展和目前的应用实例,研究了健康管理系统的一般建立方法和设计标准。从健康管理的角度分析了典型民航客机飞控系统的工作原理、故障类型、参数特点以及传感器类型。对某型飞机实际运行的飞控系统QAR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取了襟翼子系统的相关参数。针对襟翼打开时间过快或过慢这一典型故障,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按照不同飞行阶段划分QAR数据,针对多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初步数据融合得到同一参数的唯一值,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排除数据量级差距的干扰。利用PCA算法对数据进行降维,减少数据冗余,采用BP神经网络建立襟翼状态故障模型。采用黄金分割法选取最优网络结构,利用测试数据对模型进行了评估测试。从健康管理的角度对模型相应指标评估分析,得出结论模型对于系统运行状态的检测具有显着效果。

张浩[10](2016)在《QAR数据译码技术研究与自动译码系统的建立》文中提出随着国内对QAR数据理论研究的逐渐成熟,和航空公司在利用QAR数据方面的不断探索,无法及时获取大量QAR工程数据成为了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最大的障碍。目前国内使用的译码软件,一方面是从国外购买,在成本和数据安全方面存在问题;另一方面在功能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满足大量原始文件的自动连续译码。基于上述两方面问题,拥有一套自主开发的QAR自动译码系统势在必行。本文首先介绍了飞行数据的获取、传输和储存方式,为研究译码技术奠定理论基础。然后从译码原理着手,对现有译码技术以及目前普遍使用的译码软件进行分析与研究。并基于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一套QAR自动译码系统的设计思路。分析并验证Lfledit生成的LFD文件中包含的参数转换信息,读取并储存到计算机中,建立适用于自动译码系统的译码参数库信息。其次,系统功能还包括将需要译码的参数添加为参数模板、以及在单文件译码的基础上实现多个原始文件的自动译码。最后,利用C++语言编写程序建立该系统,对基本功能进行介绍和测试,以及对译码结果进行准确性验证。总体的研究成果将为QAR数据的后续分析奠定基础。

二、波音飞机数据记录系统及其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波音飞机数据记录系统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国产民机飞机性能监控参数筛选与算法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选题依据及背景
    1.2 QAR介绍
        1.2.1 QAR发展概述
        1.2.2 QAR数据应用概述
    1.3 国内外飞机性能监控研究现状
        1.3.1 飞机性能监控概述
        1.3.2 国内飞机性能监控研究现状
        1.3.3 国外飞机性能监控研究现状
    1.4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课题研究内容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巡航飞机性能监控数据预处理研究
    2.1 巡航飞机性能监控数据获取
        2.1.1 APM所需数据确定
        2.1.2 APM所需数据筛选
    2.2 APM所需数据清洗
        2.2.1 线性插值法填补空缺数据
        2.2.2 拉依达准则检验误差数据
        2.2.3 牛顿插值法修正误差数据
        2.2.4 卡尔曼滤波相关算法降噪
    2.3 数据清洗算法仿真验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稳定巡航数据筛选与算法优化研究
    3.1 稳定巡航数据筛选标准确定
    3.2 稳定巡航数据筛选
        3.2.1 稳定巡航数据筛选方法介绍
        3.2.2 滑动时间窗口算法
        3.2.3 滑动时间窗口算法数据筛选
        3.2.4 滑动时间窗口算法验证
    3.3 稳定巡航数据筛选算法优化
        3.3.1 递归算法
        3.3.2 改进滑动时间窗口算法
        3.3.3 改进滑动时间窗口算法验证
    3.4 ARJ21飞机数据验证筛选算法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GUI实现APM稳定巡航数据筛选
    4.1 GUI介绍
        4.1.1 GUI定义
        4.1.2 GUI发展历程
        4.1.3 GUI特点及分类
    4.2 GUI界面设计
        4.2.1 GUI各子模块设计
        4.2.2 GUI各子模块功能实现
    4.3 GUI实现APM稳定巡航数据筛选验证
    4.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基于数据的B777飞控系统故障诊断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分析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第二章 故障诊断技术分析及故障数据采集
    2.1 故障诊断技术分析
    2.2 B777升降舵系统介绍
        2.2.1 B777飞行控制系统概述
        2.2.2 B777升降舵控制系统原理
    2.3 故障样本数据采集
        2.3.1 基于AMESim的升降舵系统故障仿真模型建立
        2.3.2 典型故障模式仿真
        2.3.3 故障数据采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故障数据预处理
    3.1 K-SVD和 OMP组合的信号去噪方法
        3.1.1 正交匹配追踪算法(OMP)
        3.1.2 K-SVD算法字典构造
        3.1.3 基于K-SVD和 OMP组合算法的故障信号去噪步骤
        3.1.4 K-SVD和 OMP组合去噪方法仿真实验
    3.2 改进PCA数据压缩方法研究
        3.2.1 主成分分析(PCA)原理
        3.2.2 核主成分分析(KPCA)原理
        3.2.3 核主成分分析(KPCA)实验效果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IDE-ELM的故障诊断模型建立
    4.1 极限学习机基本原理
    4.2 改进的差分进化算法基本原理
    4.3 IDE-ELM算法流程
    4.4 IDE-ELM故障诊断模型的建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工作总结
    5.2 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3)桌面式飞机虚拟维修训练系统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虚拟维修训练系统设计
    2.1 总体需求分析
        2.1.1 航空维修的特点
        2.1.2 虚拟维修训练系统特点及要求
    2.2 开发环境及路线选择
        2.2.1 开发环境
        2.2.2 开发路线选择
    2.3 开发工具选择
        2.3.1 三维建模工具选择
        2.3.2 三维引擎选择
    2.4 训练系统内容及框架设计
        2.4.1 训练系统内容设计
        2.4.2 训练系统框架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虚拟维修训练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3.1 三维建模技术
        3.1.1 三维建模的方式
        3.1.2 多边形和曲面建模
    3.2 碰撞检测技术
        3.2.1 碰撞检测算法类型
        3.2.2 基于图形的碰撞检测方法
        3.2.3 碰撞体特点及其原理
    3.3 人机交互技术
        3.3.1 人机交互原理和目标
        3.3.2 人机交互范式
    3.4 虚拟维修训练评价方法
        3.4.1 评价方法选择
        3.4.2 建立评价模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虚拟维修训练系统模型建立
    4.1 飞机建模及贴图制作
    4.2 工具建模及贴图制作
    4.3 辅助设备建模及贴图制作
    4.4 场景设计建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A320neo飞机虚拟维修训练系统的实现
    5.1 系统开发流程
    5.2 Unity3D简介
        5.2.1 常用基本概念
        5.2.2 Unity3D界面窗口
    5.3 漫游模式的实现
    5.4 任务模式的实现
    5.5 图形用户界面开发
    5.6 系统程序调试及发布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基于QAR数据分析的航空公司运行品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航空公司运行品质基本理论与概念
    2.1 基本概念
    2.2 相关规章依据
    2.3 航空公司运行品质
        2.3.1 运行控制品质
        2.3.2 飞行品质
        2.3.3 QAR数据发展
        2.3.4 QAR数据特点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运行控制品质分析
    3.1 运行控制品质
        3.1.1 航班正点率
        3.1.2 放行正常率
        3.1.3 返航备降率
        3.1.4 始发航班正常率
        3.1.5 快速过站成功率
    3.2 航班主要不正常原因分析
        3.2.1 天气对航班的影晌
        3.2.2 流量控制对航班的影响
        3.2.3 军事活动对航班的影响
        3.2.4 公司原因对航班的影响
        3.2.5 其他原因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航空公司飞行品质分析
    4.1 理论模型介绍
        4.1.1 集对分析理论介绍
        4.1.2 马尔科夫理论
        4.1.3 基于马尔科夫链的动态集对分析模型的有效性分析
    4.2 航空公司飞行品质评估模型构建
    4.3 飞行品质安全趋势研究
        4.3.1 确定QAR超限事件评估指标
        4.3.2 飞行品质安全风险等级划分
        4.3.3 确定飞行品质安全评估联系度
        4.3.4 确定飞行品质转移概率矩阵
        4.3.5 建立飞行品质动态评估预测模型
        4.3.6 飞行品质安全趋势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航空公司运行品质综合分析
    5.1 实例验证分析
        5.1.1 QAR超限事件与指标
        5.1.2 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
        5.1.3 熵权法在MATLAB中的实现
        5.1.4 安全评估与趋势分析
        5.1.5 分析结论
    5.2 航空公司飞行品质建议改进措施
    5.3 航空公司运行控制品质管控措施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基于Prepar3D的飞行气动数据的获取与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及研究现状
        1.2.1 飞行数据获取与参数辨识的发展
        1.2.2 飞行模拟软件与飞行模拟器的发展
    1.3 参数辨识基本理论与常用方法分析
        1.3.1 系统辨识内容
        1.3.2 飞行器参数辨识常用方法分析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固定翼飞行器气动力模型的建模分析
    2.1 飞行器动力学系统分析
        2.1.1 常用坐标系及转换
        2.1.2 飞行器刚体动力学方程
        2.1.3 空气动力学数学模型
    2.2 建模方法
        2.2.1 传统数学模型
        2.2.2 神经网络模型
    2.3 典型的神经网络建模方法
        2.3.1 神经元模型
        2.3.2 前馈型神经网络
        2.3.3 卷积神经网络
        2.3.4 循环神经网络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飞行模拟软件的选择与气动数据的获取
    3.1 塞斯纳172 飞机固定飞行模拟器
    3.2 主流模拟飞行软件功能及对比
    3.3 基于Prepar3D获取气动数据及数据处理
        3.3.1 飞行试验数据
        3.3.2 真实飞行数据
        3.3.3 试验数据的理论计算
    3.4 气动数据用于参数辨识的可行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神经网络的气动参数辨识及验证
    4.1 神经网络辨识准则及优化算法研究
        4.1.1 反向传播算法
        4.1.2 实时递归学习算法
    4.2 系统辨识结果与验证
        4.2.1 试验数据辨识结果与分析
        4.2.2 QAR数据辨识结果与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总结
    5.2 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6)一种飞机智能配电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 飞机配电系统需求分析
    2.1 系统概述
    2.2 断路器原理及发展过程
    2.3 固态功率控制器原理及发展过程
    2.4 系统总体结构
    2.5 系统功能要求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飞机智能配电系统设计
    3.1 技术指标要求
    3.2 控制模块设计
        3.2.1 控制管理单元
        3.2.2 通讯存储电路
        3.2.3 信号采集电路
        3.2.4 信号调理电路
    3.3 功率模块设计
        3.3.1 DC/DC电源电路
        3.3.2 MOSFET管及电流采样电路
    3.4 SSPC模块设计
        3.4.1 CPU单元电路设计
        3.4.2 电源转换电路设计
        3.4.3 隔离驱动电路设计
        3.4.4 基准电路设计
        3.4.5 状态采集电路设计
        3.4.6 SSPC跳闸曲线的设计
    3.5 热设计
    3.6 软件设计
        3.6.1 通讯控制管理软件
        3.6.2 SSPC模块软件
    3.7 关键技术及难点
    3.8 通信接口设计
    3.9 软件程序
    3.10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测试与验证分析
    4.1 负载过流保护功能测试
    4.2 负载短路保护功能测试
    4.3 系统功能测试
        4.3.1 离散量采集检查
        4.3.2 模拟量采集检查
        4.3.3 SSPC状态采集功能检查
        4.3.4 一键关断功能检查
        4.3.5 负载状态保持功能检查
        4.3.6 上电启动功能检查
        4.3.7 负载通道接通/关断功能检查
        4.3.8 数据存储功能检查
        4.3.9 过流保护功能检查
        4.3.10 短路保护功能检查
        4.3.11 BIT自检测功能检查
        4.3.12 容性加载功能检查
        4.3.13 SSPC电压降检查
        4.3.14 SSPC漏电流检查
        4.3.15 工作模式检查
        4.3.16 通讯功能检查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7)客户化ACMS事件报文软件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系统概述
2 机载软件ACMF功能架构设计
3 地面软件AGBS功能架构设计
4 结束语

(8)飞机燃油箱耗氧型惰化技术理论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飞机燃油箱防火抑爆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
        1.2.1 被动式防火抑爆措施
        1.2.2 主动式防火抑爆措施
    1.3 耗氧型惰化技术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3.1 研究现状
        1.3.2 存在的问题分析
        1.3.2.1 表征燃油中气体溶解及逸出规律基础数据中存在问题分析
        1.3.2.2 燃油洗涤惰化过程和计算方法中存在问题分析
        1.3.2.3 燃油箱冲洗惰化过程和计算方法中存在问题分析
        1.3.2.4 耗氧型惰化系统设计及惰化方案中存在问题分析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国产燃油中气体溶解与逸出特性研究
    2.1 溶解和扩散系数测定方法
    2.2 燃油中气体溶解和扩散系数测定
        2.2.1 实验原理
        2.2.2 实验系统与方法
        2.2.3 实验方法正确性验证
        2.2.4 气体溶解系数测定与分析
        2.2.5 气体扩散系数测定
    2.3 燃油中溶解气体逸出理论分析模型的建立
    2.4 小结
第三章 燃油洗涤惰化过程的研究
    3.1 燃油洗涤惰化过程的实验研究
        3.1.1 实验系统设计及主要设备
        3.1.2 实验方法及步骤
        3.1.3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验证
        3.1.4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5 燃油洗涤惰化过程的定性分析
    3.2 燃油洗涤气泡图像处理技术
        3.2.1 图像背景去除及降噪
        3.2.2 图像的二值化
        3.2.3 图像填充
        3.2.4 气泡分割及边缘检测
        3.2.5 洗涤气泡尺寸及分布参数
    3.3 燃油洗涤惰化过程的理论研究
        3.3.1 燃油洗涤惰化过程的数学建模
        3.3.2 模型验证与分析
        3.3.3 洗涤效率对惰化效果的影响分析
        3.3.4 洗涤效率与气泡Feret直径关系研究
    3.4 MIG和 NEA洗涤惰化特性比较
        3.4.1 燃油中气体溶解和逸出特性分析
        3.4.2 洗涤气量需求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燃油箱冲洗惰化过程的研究
    4.1 燃油箱冲洗惰化过程的实验研究
        4.1.1 实验系统
        4.1.2 实验方法
        4.1.3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验证
        4.1.4 燃油箱冲洗惰化实验结果与分析
    4.2 非平衡状态下燃油冲洗惰化的理论计算方法
        4.2.1 非平衡状态下冲洗惰化过程的数学描述
        4.2.2 初始条件和压力边界条件
        4.2.3 网格划分及离散格式
        4.2.4 网格独立性与时间步长
    4.3 冲洗惰化理论的验证及对比
        4.3.1 传统冲洗惰化理论模型
        4.3.2 模型计算结果验证与对比
    4.4 MIG和 NEA冲洗惰化特性比较
        4.4.1 燃油中气体溶解和逸出特性分析
        4.4.2 冲洗气量需求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耗氧型惰化系统设计技术研究
    5.1 耗氧型惰化系统数学模型
        5.1.1 系统流程设计和基本假设
        5.1.2 惰化过程数学模型推导
        5.1.3 模型验证
    5.2 耗氧型惰化系统基本性能分析
        5.2.1 燃油类型对系统性能影响
        5.2.2 催化反应效率对系统性能影响
        5.2.3 管路面积比对系统性能影响
        5.2.4 风机流量对系统性能影响
        5.2.5 目标终了氧浓度对系统性能影响
    5.3 耗氧型惰化技术方案的研究
        5.3.1 压力边界条件及惰化方案
        5.3.2 惰化方案的比较
    5.4 耗氧型惰化技术与中空纤维膜惰化技术的比较
        5.4.1 中空纤维膜惰化系统流程
        5.4.2 惰化系统的比较方法与结果
    5.5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9)民航客机飞控系统健康管理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3 民航客机飞控系统健康管理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第二章 民航客机健康管理系统
    2.1 健康管理的介绍
        2.1.1 健康管理的概念
        2.1.2 健康管理主要研究内容
        2.1.3 健康管理的技术基础
        2.1.4 现有健康管理技术的不足
    2.2 民航客机健康管理的设计标准
        2.2.1 ARINC624规范概述
        2.2.2 CMCS的设计标准
    2.3 民航客机健康管理应用实例
        2.3.1 波音公司的机载维护系统(OMS)
        2.3.2 空客公司的中央故障显示系统(CFDS)
    2.4 民航客机健康管理系统技术挑战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飞控系统健康管理原理分析
    3.1 飞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3.2 飞控系统与其他系统的交联关系和接口
        3.2.1 飞行控制ARINC629总线接口
        3.2.2 系统ARINC629总线接口
        3.2.3 ARINC429总线接口
        3.2.4 模拟和离散信号接口
        3.2.5 机械接口
    3.3 飞控系统的故障类型
    3.4 飞控系统测试
        3.4.1 系统测试
        3.4.2 替换测试
        3.4.3 操作测试
        3.4.4 调节和校装
    3.5 故障判定分类
        3.5.1 硬故障与瞬态故障的判别
        3.5.2 间歇性的判别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飞控系统状态监测与数据处理
    4.1 飞行数据记录
    4.2 数据测量与传感器
        4.2.1 空气动力学参量的测量
        4.2.2 惯性量的测量
        4.2.3 方位角的测量
        4.2.4 位置的确定
    4.3 QAR数据源
        4.3.1 QAR数据简介
        4.3.2 数据来源与整理
    4.4 QAR数据预处理
        4.4.1 数据分析
        4.4.2 数据的阶段划分
        4.4.3 多传感器数据处理
        4.4.4 数据归一化处理
    4.5 基于PCA算法的数据降维
        4.5.1 PCA的基本原理
        4.5.2 PCA的计算步骤
        4.5.3 PCA对QAR中襟翼相关数据的处理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飞控系统健康管理故障模型
    5.1 BP神经网络基本原理
        5.1.1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5.1.2 BP神经网络结构
    5.2 BP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
        5.2.1 模型建立的关键问题
        5.2.2 样本数据整理
        5.2.3 训练函数的选取
        5.2.4 网络拓扑结构的确定
        5.2.5 故障模型测试
    5.3 飞控系统故障模型的评估
        5.3.1 故障模型的评估内容
        5.3.2 故障模型分析时长评估
        5.3.3 故障模型的评估指标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QAR数据译码技术研究与自动译码系统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QAR数据
    1.2 国内外QAR译码技术现状
    1.3 本文研究意义
    1.4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飞行数据记录系统
    2.1 飞行数据的记录
        2.1.1 飞行数据采集
        2.1.2 飞行数据记录系统组成
    2.2 ARINC系列规范
    2.3 航空数字总线——ARINC429
    2.4 ARINC记录格式
        2.4.1 ARINC573记录格式
        2.4.2 ARINC717记录格式
        2.4.3 ARINC747记录格式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QAR数据译码技术
    3.1 QAR数据译码概述
        3.1.1 QAR译码设备的硬件组成
        3.1.2 QAR数据译码的基本原理
    3.2 QAR计算初值的获取
        3.2.1 QAR原始数据储存方式
        3.2.2 获取计算初值
    3.3 工程值转换
        3.3.1 飞机信号源
        3.3.2 QAR工程值转换方式
    3.4 QAR译码软件
        3.4.1 建立译码参数库
        3.4.2 GRAF译码流程
        3.4.3 译码软件存在问题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QAR自动译码系统设计
    4.1 QAR自动译码系统框架设计
    4.2 建立译码参数库
        4.2.1 LFD文件的读取与储存
        4.2.2 LFD文件的读取与储存
    4.3 工程值转换方式及结果的准确性验证
        4.3.1 原始数值转换
        4.3.2 函数计算
    4.4 参数模板制定思路
    4.5 单/多文件译码设计思路
        4.5.1 WQAR数据包
        4.5.2 单个/多个文件译码设计思路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QAR自动译码系统的开发与测试
    5.1 开发工具介绍
    5.2 自动译码系统功能介绍
        5.2.1“单/多文件译码”选项
        5.2.2“机型设定”选项
        5.2.3“参数模板”选项
    5.3 自动译码系统测试
        5.3.1 单文件所有参数译码
        5.3.2 多文件发动机参数译码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附录二
作者简介

四、波音飞机数据记录系统及其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国产民机飞机性能监控参数筛选与算法优化研究[D]. 王立新.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2021
  • [2]基于数据的B777飞控系统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 张迪. 中国民航大学, 2020(01)
  • [3]桌面式飞机虚拟维修训练系统研发[D]. 谢军.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2020(12)
  • [4]基于QAR数据分析的航空公司运行品质研究[D]. 李珊.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2020(11)
  • [5]基于Prepar3D的飞行气动数据的获取与验证[D]. 宗奕彤.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7)
  • [6]一种飞机智能配电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张永强. 电子科技大学, 2019(12)
  • [7]客户化ACMS事件报文软件的设计[J]. 张崇刚. 航空计算技术, 2018(05)
  • [8]飞机燃油箱耗氧型惰化技术理论与实验研究[D]. 邵垒.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8(01)
  • [9]民航客机飞控系统健康管理关键技术研究[D]. 刘博. 中国民航大学, 2017(01)
  • [10]QAR数据译码技术研究与自动译码系统的建立[D]. 张浩. 中国民航大学, 2016(03)

标签:;  

波音飞机数据记录系统及其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