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蚀剂磷酸氢二钠与三乙醇胺的协同作用

缓蚀剂磷酸氢二钠与三乙醇胺的协同作用

一、缓蚀剂磷酸氢二钠和三乙醇胺的协同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史煜,马俊,徐大川,赵芳,王海锋[1](2021)在《一种通过臭味剂提示泄漏的乙二醇载冷剂》文中研究说明以51%乙二醇水溶液为基础,苯甲酸钠、磷酸氢二钠、苯并三氮唑、三乙醇胺、钼酸钠为复合缓蚀剂,四氢噻吩为泄漏提示剂,通过磷酸调节溶液体系pH值,组成某环境风洞换热系统载冷剂。参考发动机冷却液试验方法,安排正交实验,测定了载冷剂腐蚀性和泡沫倾向。自定了臭味指示能力测定方法,确定了厂房内四氢噻吩用量与察觉时间关系。实验结果显示,该载冷剂对铜、低银铜磷焊料、黄铜、钢、OCr18Ni9不锈钢和铸铝具有优秀的防腐缓蚀性能,泡沫倾向性小,各项指标均优于NB/SH/T0521标准要求,添加的臭味剂能够在厂房内及时有效的提示泄漏。

常欢[2](2020)在《链条钢在热电厂脱硫废水中的缓蚀行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烟气处理技术的要求逐步提高,燃煤热电厂也在向着超低排放的方向改造。电厂脱硫废水成分复杂,具有极强的腐蚀性,对废水环境中工作的捞渣机链条及槽体、部件等均会造成极大的腐蚀损耗。为延长脱硫设备捞渣机链条的服役周期、保证脱硫设备长时间稳定运行,本文主要研究了缓蚀剂对热电厂捞渣机及水池用材链条钢和Q235钢在脱硫废水和渣水混合液中缓蚀行为的影响。本文以捞渣机链条钢和Q235钢为试验钢,以脱硫废水和渣水的混合溶液为腐蚀介质,加入不同的缓蚀剂进行实验研究。实验采用实验室内静态浸泡腐蚀方法,通过金相观察、扫描电镜观察、腐蚀失重、电化学阻抗和极化曲线等实验方法研究不同缓蚀剂条件下链条钢和Q235钢在腐蚀介质中的腐蚀规律。浸泡腐蚀实验结果表明,实验进行的周期越长,腐蚀产物越多,腐蚀速率降低。加入四硼酸钠、六次甲基四胺、三乙醇胺均能够减缓腐蚀,提高试验钢的耐腐蚀性。其中以四硼酸钠的缓蚀效果为最佳,腐蚀速率在试验周期内下降了74.02%。在交流阻抗谱测试中,实验钢以四硼酸钠为缓蚀剂,获得了最大的容抗弧和最大的极化电阻(Rp)。极化曲线测试表明,加入四硼酸钠后试验钢具有最高的腐蚀电位和最小的腐蚀电流密度,说明四硼酸钠的加入能够有效地减缓脱硫废水对试验钢的腐蚀。将四硼酸钠和聚氧化乙烯(PEO)进行1:1复配实验,缓蚀剂对试验钢起到了不同程度减缓腐蚀的作用,两种缓蚀剂复合加入时能够协同作用,腐蚀25天后,腐蚀速率相比对照组下降了82.68%,交流阻抗测试中的极化电阻(Rp)相比于对照组增大了8.67倍,复配缓蚀剂优于单独一种缓蚀剂的缓蚀效果。对缓蚀剂用量的实验表明,随着四硼酸钠缓蚀剂浓度的增大,减缓腐蚀的作用也逐渐增加,缓蚀剂用量为15 g/L时,试验钢的腐蚀速率最小。在电化学实验中,缓蚀剂用量为15 g/L时获得了最大的极化电阻(Rp)和最小的腐蚀电流密度,说明试验钢发生腐蚀反应的阻力最大。在四硼酸钠缓蚀剂条件下,链条钢和Q235钢的腐蚀产物均主要为铁的氧化物。在相同的腐蚀实验周期内,链条钢比Q235钢的腐蚀程度更低,说明了链条钢比Q235钢更耐腐蚀。

吴康,武瑞瑞,颜黎栋[3](2020)在《油田注水系统腐蚀因素分析和缓蚀剂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总结了目前国内部分油田注水系统的腐蚀情况,针对油田注水系统的腐蚀差异,进行了腐蚀因素的分析,同时归纳了近年来国内外在注水系统方面缓蚀剂的应用与研究情况,详细介绍了各种缓蚀剂的应用环境和特点,简单介绍了注水系统缓蚀剂的作用机理,并对缓蚀剂今后的应用和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刘腾[4](2020)在《脂肪酶型水基油墨清洗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脂肪酶的天然作用底物是三酰甘油酯,其能够将酯键水解成甘油单酯、甘油二酯、甘油以及游离脂肪酸,从而可以达到提高水基油墨清洗剂净洗性能的效果。但是将脂肪酶应用到水基油墨清洗剂中仍然存在部分难题,比如脂肪酶与水基油墨清洗剂当中其它各个成分之间的稳定性、兼容性等难题。因此,本文共选择了7种常见的表面活性剂,测试其对脂肪酶的活性影响,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以及Zeta电位两种表征手段研究脂肪酶和两种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的机理。本文首先确定了酶活性测定的条件,包括温度的变化和pH值的变化。实验数据表明,在温度为50℃、pH=9的情况下,脂肪酶活性可达到最佳。之后研究并探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与脂肪酶之间的影响。实验数据表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酶活性、傅里叶红外光谱、Zeta电位都有较大的影响;反观,非离子型对其影响非常小。其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的AES以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的AEO9、AEO7对脂肪酶的各种影响均最小。本文设计并配制了八种含脂肪酶的水基油墨清洗剂,并测试了脂肪酶型水基油墨清洗剂的各项性能,包括稳定性、净洗力、发泡性能和腐蚀性能,期望可以为脂肪酶型水基油墨清洗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以及技术支持。实验结果表明脂肪酶型水基油墨清洗剂具有较好的高低温稳定性;在腐蚀性能方面,其对金属表面、印版、橡皮布的腐蚀性都较弱,八种清洗剂均符合国家规定;在净洗力方面,未添加脂肪酶的油墨清洗剂的净洗能力明显不如含有脂肪酶的油墨清洗剂,当脂肪酶质量分数比为0.4%时,清洗剂的净洗力达到最佳;在泡沫性能方面,含有脂肪酶型水基油墨清洗剂产品符合低泡的标准,并且通过在两种不同硬水中的测试可以得知其泡沫性能基本不受水质影响以及具有较强的抗硬水能力。文中得到的脂肪酶型水基油墨清洗剂制作工艺以及操作过程简单,符合国家标准中所规定的各项指标,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苏玲莉[5](2019)在《纺织厂空调循环水系统中阻垢剂的应用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对咸阳纺织厂空调循环水的取样分析,得出其水质存在高硬度易腐蚀的问题。本研究以衣康酸(IA)、烯丙基磺酸钠(SAS)、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原料,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叔丁醇为分子量调节剂,采用水溶液自由基共聚合法,合成出一种具有多种官能团的三元共聚物阻垢剂。通过正交对比实验确定三元共聚物的最佳合成条件为:单体配比(IA:SAS:HEMA)=3.5:1.0:0.8,引发剂用量占单体总质量的11%,分子量调节剂占单体总质量的10%,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2h,其合成出的三元共聚物阻垢剂的阻垢率为98.76%,固含量为13.25%。静态实验结果表明,共聚物在夏冬两个温度体系下对CaCO3和CaSO4都具有良好的阻垢效果。当共聚物浓度为5mg/L,温度为25℃,水浴时间为10h时,对CaCO3的阻垢率为98.25%,对CaSO4的阻垢率为80.05%,与市售阻垢剂聚天冬氨酸在同水质条件下进行对比,效果明显优于聚天冬氨酸,因此更适用于纺织厂空调循环水系统中。凝胶色谱图显示,该共聚物分子量分布基本呈正态分布,属于一种分子量分布较窄的聚合物;红外光谱图显示,共聚物含有羧基、羟基、磺酸基、酯基等官能团,多种官能团相互协同对共聚物起到增效作用;扫描电镜图显示,共聚物可以改变CaCO3、CaSO4晶体在成核过程中的排列方式,使得晶体形貌发生变化,对CaCO3和CaSO4具有较好的阻垢分散性能。采用旋转挂片法,研究了共聚物与锌盐复配的缓蚀性能以及pH值对缓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聚物与锌盐的协同作用明显,比较适合于碱性环境中,当锌离子(Zn2+)投加量为3mg/L时,与共聚物的复配效果最好其缓蚀率可达90%以上,而且当共聚物投加量较少时,锌离子(Zn2+)的加入明显提高了缓蚀性能,同时共聚物在第28d的生物降解率达到了理论值得60%,满足易生物降解型阻垢剂的条件。采用朗格利尔的饱和指数(L)以及雷兹纳的稳定指数(R)对循环水水质分析得出,空调循环水的硬度相对较大具有结垢倾向。将共聚物在纺织厂空调循环水系统中现场应用,试验表明,共聚物具有良好的阻垢性能,有效地缓解了系统的结垢腐蚀等问题,验证了共聚物能够适用于纺织厂敞开式空调循环水系统中。图41幅,表12个,参考文献87篇。

侯安祥[6](2017)在《煤制乙二醇工艺废液制汽车防冻液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世界上乙二醇制备原料主要来源是石油和煤,根据我国国情采用煤制乙二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烯烃法、合成气法和草酸酯法,华鲁恒升采用草酸酯法合成乙二醇,有机反应生成废液较多,副反应产物多种多样,回收利用较为繁琐,对此,我通过对乙二醇等醇类性质的研究,确定了副产物总体回收利用的一种方式—改良制备防冻液,本论文中我对改良制备符合国家标准防冻液的最佳条件进行了探讨。本论文对华鲁恒升生产乙二醇过程中的废液进行改良处理,有一定的工业应用价值,首先选用碱处理保证颜色符合国家防冻液标准,其次蒸馏取特定温度的馏分,保证气味、沸点、泡沫倾向等符合国家标准,再加入不同种类的金属缓蚀剂,保证腐蚀性能的达标,最终得到符合国家标准的防冻液,与市场所售的防冻液进行比较,提供了市场化的可能。通过不同配比的对照试验,乙二醇废液的改良最优条件为在80度水浴下,碱处理(氢氧化钠的浓度是1.5%(wt%))五小时,取上清液,常压蒸馏出待测产品。苯骈三氮唑0.5%(wt%),硼砂0.2%(wt%),磷酸氢二钠 3%(wt%),癸二酸 0.8%(wt%),苯甲酸钠1%(wt%)等缓蚀剂的加入,可以有效保证市场所售发动机材质的腐蚀余量在国家标准范围内。

何楚斌[7](2017)在《三乙醇胺对镁合金在氯化钠溶液中的缓蚀作用及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镁合金,其具有质量轻、比强度高、极好的铸造型、较高的导热性等优点,是当今现代工业产品应用增长速度最快的金属材料。但是镁合金耐蚀性较差,在许多介质中极易受到腐蚀,制约了其进一步广泛应用。因此,以提高镁合金的耐蚀性为目的的表面腐蚀防护研究显得至关重要。缓蚀剂是抑制金属腐蚀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此外,表面涂层能对基体起到很好的保护,而且一定的装饰和美化作用。因此,本论文主要围绕缓蚀剂和表面涂层两大防腐技术,并利用浸泡实验、电化学测试、表面分析、理论研究等测试方法系统研究三乙醇胺缓蚀剂及其复合涂层对AZ91D镁合金在3.5 wt.%氯化钠溶液中的缓蚀性能及作用机理。为此,本文得到了以下结果:三乙醇胺(TEA)作为混合型缓蚀剂可以有效减缓镁合金在氯化钠溶液中的腐蚀。三乙醇胺在镁合金表面吸附服从Langmuir吸附等温线,且吸附过程是一个自发的、放热的、熵增的过程。加入三乙醇胺后,镁合金的微分电容曲线出现电位平台,零电荷电位正移。随着阳极极化增大,三乙醇胺在镁合金表面覆盖度下降,产生阳极脱附现象。量子化学计算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三乙醇胺通过N,O等杂原子吸附于镁合金表面,从而减弱镁合金的腐蚀。其次,三乙醇胺分别与硅酸钠(SS)、葡萄糖(GLC)复配,结果表明两种复配缓蚀剂均可以有效减缓镁合金在氯化钠溶液中的腐蚀,显示出良好的协同缓蚀效应。当3 ml/L三乙醇胺和7 g/L硅酸钠复配时缓蚀效果最佳,缓蚀效率可达95.66%;另外,当3 ml/L三乙醇胺与500 mg/L葡萄糖复配时缓蚀效果最佳,缓蚀效率达95.52%。从SEM、XPS测试表明,TEA/SS复配缓蚀剂和TEA/GLC复配缓蚀剂均可在镁合金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缓蚀膜层从而抑制镁合金在3.5 wt.%氯化钠溶液中的腐蚀。此外,采用电沉积法在镁合金上制备三乙醇胺/氧化石墨烯复合涂层。结果表明,三乙醇胺/氧化石墨烯复合涂层起到了良好的屏障作用,能够有效抑制侵蚀性离子进入基体表面,抑制腐蚀反应,而且复合涂层的表观缺陷较少,对镁合金起到了防腐蚀保护作用。

易卉[8](2015)在《碳酰胺复合低氯高效融雪剂制备与性能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冬季道路积雪往往会引起行车打滑、交通阻塞,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融雪剂以其快速、高效的除雪特点,成为冬季除雪的一种重要手段。作物营养型融雪剂结合了传统融雪剂高效除雪和非氯盐型融雪剂环保的优点,同时还具备促进作物生长这一特点,是一种可大范围使用的环保型融雪剂。而在目前对作物营养型融雪剂的制备研究中,碳酰胺只是被当作一种普通的肥料,由于掺量过少而不能充分发挥其所具备的融冰化雪特性。因此,本文选用碳酰胺作为主物料之一制备一种低氯高效复合融雪剂,对其融雪性能进行研究和评价,并与常用融雪剂作对比。论文首先以冰点及溶解热为标准筛选出碳酰胺复合融雪剂的其它两种主物料-G和M,利用单纯形重心设计法确定碳酰胺和放热剂组成的混合物(F)在掺量分别为10%、20%和30%时的最佳配比。以高效环保为标准优选缓蚀剂,利用失重法对缓蚀剂进行复配,确定出由钼酸钠与磷酸氢二钠按一定比列混合组成的复合缓蚀剂及其最适浓度。然后对现有融雪剂评价标准进行细化和补充,提出除冰雪能力和腐蚀破坏性能两类指标,通过冰点、融冰速率、融冰持效性和防粘结性测试,评价融雪剂的除冰雪能力;通过融雪剂对金属、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合料的腐蚀及对植物生长的破坏试验,评价融雪剂的腐蚀破坏性能,并与常用融雪剂作对比。最后以碳酰胺复合融雪剂冰点与溶液浓度的关系为依据,建立单位面积融雪剂撒布量与环境温度、降雪量的数学模型。论文以碳酰胺、G和M为主物料制备得到三种适用于不同环境的碳酰胺融雪剂,通过研究融雪剂的除冰雪能力和腐蚀破坏性能,对融雪剂性能进行全面评价,并根据性能研究结果,对其应用提出建议。

杨大林[9](2015)在《镁合金化学机械抛光及材料去除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镁合金所表现出的轻质、高阻尼性、抗振、高导热性、抗电磁干扰、高电负性和易于回收等性能优势能很好的扩大镁合金在工业上的应用。良好的机械性能,使得镁合金在航天、航空以及3C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镁合金硬度低、软的特性会导致其在加工中表面很容易出现划伤、磨损。尤其在某些关键或非常重要的精密零部件加工中常常需要达到高精度且无缺陷的表面效果,而化学机械抛光技术(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CMP)作为一种超精密的表面处理技术,能够很好的实现超大平面的全局平坦化加工,达到近乎完美的镜面效果。本文旨在采用理论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完成对镁合金化学机械抛光中抛光液、抛光工艺参数以及材料去除机理的深入研究。首先,本论文对抛光介质在镁合金化学机械抛光中的作用进行研究。结合镁合金自身特有理化性质,主要研究有机溶剂和无机溶剂作为抛光介质对镁合金抛光效果的影响。以表面粗糙度和材料去除率为评测标准发现:?有机溶剂作为抛光介质,虽然能够较好的改善镁合金表面抛光质量且表面点蚀现象较少,但对镁合金的材料去除率低;?以去离子水并添加适量缓蚀剂作为抛光介质,不仅能够很好的改善表面抛光质量(几乎没有点蚀出现),并且能够保证材料去除率适中。其次,本论文通过静态(镁合金静置于抛光液中)和动态(镁合金在抛光过程中)试验,分别研究了抛光液中不同缓蚀剂对镁合金基片表面耐腐蚀性以及抛光效果的影响。通过电化学试验以及镁合金表面膜层分析,得出缓释效果及其缓蚀机理,结合抛光试验比较得出最佳缓蚀剂及其含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Na2HPO4作为缓蚀剂,当添加量为1wt%时,缓蚀效果最佳且抛光后镁合金表面质量最好,无点蚀现象产生,充分证明了适量缓蚀剂能够有效地改善镁合金表面抛光质量。再者,本论文通过大量试验对影响镁合金化学机械抛光的主要参数进行了优化试验研究。基于化学机械抛光中的机械与化学作用并在本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抛光工艺参数(抛光压力、抛光盘转速、抛光液流量、抛光时间)、p H调节剂(无机碱、有机碱)、磨料种类以及磨料浓度对镁合金抛光效果的影响规律,以正交试验选出最佳工艺参数,并采用单因素试验进行了抛光液的配方优化。最终在本试验条件下,得到最佳的抛光工艺参数以及性能良好的镁合金化学机械抛光液。进一步研究了机械作用、化学作用以及化学与机械交互作用三者对镁合金材料去除的影响,并结合化学机械抛光中材料去除机理的二体和三体接触滑移模型,对其材料去除机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磨粒的机械作用是镁合金在化学机械抛光中材料去除的主要因素,且磨粒与抛光液的化学机械交互作用能够大幅度提高镁合金在化学机械抛光过程中的材料去除率。

赵世豪[10](2014)在《海岛设施农业地基的海水混浆水泥土加固机理研究》文中指出淡水资源紧缺一直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海岛地区,淡水资源尤为匮乏。因此开发利用海水代替淡水作为建筑工程用水,对于缺乏淡水的沿海地区尤其是海岛地区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浙江沿海地区淤泥质软土地基分布广泛,这类软土地基含水量较高、孔隙率较大、地基承载力很低,在其上建造农业设施等建构筑物需要对地基进行人工加固。在淤泥质土中添加水泥作为固化剂是传统的土壤固化方法,典型的做法是采用水泥搅拌桩进行地基加固处理或基坑围护,但工程实践表明淤泥质土水泥固化的效果并不理想,工程中水泥搅拌桩常出现强度不足和断裂的现象,对工程安全和进度造成不利影响。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掺加淡水的水泥土的强度较低,达不到工程要求。当采用海水混浆固化淤泥土时,水泥土的强度会有较大幅度提高,但也存在易膨胀、易开裂等问题,导致水泥土的后期强度、抗渗等性能降低。此外,由于海水中含有大量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等腐蚀性离子,对以钢材为主的机具会产生腐蚀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实验方法研制一种海水混浆淤泥土固化剂,采用海水作为拌和水泥浆液的水源,添加超细硅粉作为掺和料,辅以无毒无害且成本低廉的弱碱性无机盐复合配方作为激发剂来加强离子交换作用和二次反应,使其在有效地控制海水混浆淤泥土膨胀的前提下,增加结晶度,使水泥土的强度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同时还能够高效地减缓海水浆液对金属施工机具的腐蚀作用。首先通过水泥土无荷和有荷膨胀试验表明在添加弱碱性无机盐复合缓蚀配方NaHCO3:Na2HPO4=4:1(碱量和为0.5%)的情况下,海水混浆水泥土的膨胀可以得到较好地抑制;其次,强度试验研究表明,在添加弱碱性无机盐NaHCO3:Na2HPO4=4:1复合配方的情况下水泥土的强度有一定幅度的提高;再借助于失重法缓蚀试验研究复合缓蚀配方NaHCO3和Na2HPO4对钢材的缓蚀效果,表明该配方可以有效的降低海水水泥浆液对#45号钢挂片的腐蚀作用;最后通过扫描电镜直接观测法从微观上研究了海水混浆水泥土在添加缓蚀剂后的结晶状态变化情况,表明NaHCO3和Na2HPO4的无机复合缓蚀配方可以提高水泥土的结晶度,增强力学性能。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解决了采用海水替代淡水作为水泥土固化的拌和水中存在的膨胀和腐蚀难题,这对于淡水资源紧缺的海岛地区具有非常现实的应用价值;同时,获得复合配方能较好地提高海水混浆水泥土强度,进而可以减少水泥用量来节约成本,有利于提高工程经济效益。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沿海地区农业设施软土地基加固及软土地基开挖时基坑围护与防渗帷幕等工程。

二、缓蚀剂磷酸氢二钠和三乙醇胺的协同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缓蚀剂磷酸氢二钠和三乙醇胺的协同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一种通过臭味剂提示泄漏的乙二醇载冷剂(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缓蚀剂选择
2 臭味剂选择
3 实验部分
    3.1 主要试剂与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腐蚀性测定
        3.2.2 泡沫倾向测定
        3.2.3 臭味指示能力测定
    3.3 正交实验设计
4 结果与讨论
    4.1 腐蚀性测定
    4.2 泡沫倾向测定
    4.3 臭味指示能力测定
5 结论

(2)链条钢在热电厂脱硫废水中的缓蚀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燃煤发电现状
    1.2 电厂脱硫废水
        1.2.1 脱硫废水的来源
        1.2.2 脱硫废水的性质
        1.2.3 脱硫废水的处理
    1.3 电厂捞渣机
        1.3.1 捞渣机简介
        1.3.2 捞渣机链条
    1.4 金属腐蚀危害与防护
    1.5 缓蚀剂防护
        1.5.1 缓蚀剂定义
        1.5.2 缓蚀剂防护的特点和分类
        1.5.3 缓蚀剂的选用原则
        1.5.4 常用的缓蚀剂
    1.6 选题背景及意义
2 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
    2.1 实验方案
    2.2 实验流程
    2.3 实验原料及设备
    2.4 实验过程
        2.4.1 试样制备
        2.4.2 浸泡实验
        2.4.3 除锈液的配制
        2.4.4 电化学实验
3 试验钢和废水的基本性质
    3.1 链条钢的理化性质
        3.1.1 链条钢的化学成分测试
        3.1.2 链条钢的显微组织形貌
    3.2 Q235钢的理化性质
        3.2.1 Q235钢的化学成分
        3.2.2 Q235钢的显微组织形貌
    3.3 废水中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含量的测定
        3.3.1 氯离子浓度测定
        3.3.2 硫酸根离子测定
    3.4 本章小结
4 链条钢在不同缓蚀剂中的腐蚀行为
    4.1 腐蚀溶液配制
    4.2 缓蚀剂的种类
    4.3 缓蚀剂的筛选实验
        4.3.1 自腐蚀电位测试
        4.3.2 链条钢在缓蚀剂条件下交流阻抗分析
    4.4 链条钢在缓蚀剂条件下的腐蚀行为
        4.4.1 宏观形貌观察
        4.4.2 SEM形貌观察和EDS分析
        4.4.3 腐蚀速率
        4.4.4 自腐蚀电位
        4.4.5 交流阻抗分析
        4.4.6 极化曲线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链条钢在复配缓蚀剂中的腐蚀行为
    5.1 宏观腐蚀形貌
    5.2 腐蚀速率
    5.3 自腐蚀电位
    5.4 交流阻抗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Q235钢在不同浓度缓蚀剂条件下的腐蚀行为
    6.1 试验钢腐蚀形貌观察
        6.1.1 按周期腐蚀后的形貌观察
        6.1.2 Q235钢和链条钢腐蚀形貌对比
    6.2 腐蚀产物的XRD分析
    6.3 腐蚀速率
    6.4 自腐蚀电位
    6.5 交流阻抗分析
    6.6 极化曲线分析
    6.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3)油田注水系统腐蚀因素分析和缓蚀剂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油田注水系统腐蚀情况
2 腐蚀因素分析
    2.1 溶解氧腐蚀
    2.2 二氧化碳腐蚀
    2.3 氯离子影响
    2.4 硫化氢腐蚀
    2.5 p H值和温度的影响
    2.6 微生物腐蚀
3 油田注水系统缓蚀剂的分类
    3.1 有机类缓蚀剂
    3.2 无机缓蚀剂
    3.3 绿色缓蚀剂
4 总结与展望

(4)脂肪酶型水基油墨清洗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油墨清洗剂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脂肪酶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脂肪酶在清洗剂中的应用理论基础与实验分析
    2.1 脂肪酶综述
    2.2 脂肪酶分子结构与催化机理
    2.3 脂肪酶的反应特性
    2.4 脂肪酶的催化特性
        2.4.1 底物特异性
        2.4.2 最适pH值
        2.4.3 最适温度
        2.4.4 有机溶剂耐受性
    2.5 脂肪酶的应用
        2.5.1 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2.5.2 在医学行业中的应用
        2.5.3 在纺织和化工工业中的应用
        2.5.4 在其他行业中的应用
    2.6 脂肪酶活性测定条件的研究
        2.6.1 实验材料与设备
        2.6.2 酶活性检测
        2.6.3 温度变化对脂肪酶活性的影响
        2.6.4 pH变化对脂肪酶活性的影响
    2.7 本章小结
3 表面活性剂对脂肪酶的影响以及在清洗剂中的使用
    3.1 引言
    3.2 实验内容
        3.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2 表征与检测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表面活性剂对脂肪酶活性的影响
        3.3.2 表面活性剂对脂肪酶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影响
        3.3.3 表面活性剂对脂肪酶Zeta电位的影响
        3.3.4 表面活性剂的确定以及用量优化
    3.4 本章小结
4 脂肪酶型水基油墨清洗剂的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内容
        4.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2.2 检测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助剂的选择
        4.3.2 脂肪酶型水基油墨清洗剂系列的设计与制备
        4.3.3 脂肪酶型水基油墨清洗剂的稳定性
        4.3.4 脂肪酶型水基油墨清洗剂的腐蚀性
        4.3.5 脂肪酶型水基油墨清洗剂的净洗力
        4.3.6 脂肪酶型水基油墨清洗剂的泡沫性能
        4.3.7 脂肪酶型水基油墨清洗剂的产品合格性考察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纺织厂空调循环水系统中阻垢剂的应用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纺织厂空调循环水系统的分类及特点
        1.1.2 纺织厂空调循环水系统存在的问题
    1.2 空调循环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1.2.1 纺织厂空调循环水水质稳定方法
        1.2.2 国外空调循环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1.2.3 国内空调循环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1.3 共聚物缓蚀阻垢剂的开发与应用
        1.3.1 羧酸类聚合物阻垢剂
        1.3.2 绿色环保型阻垢剂
    1.4 阻垢机理
    1.5 缓蚀机理
    1.6 课题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1.6.1 研究意义
        1.6.2 研究内容
2 实验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药品
    2.2 实验设备
    2.3 水质测定
    2.4 三元共聚物的合成及纯化
    2.5 共聚物表征方法
        2.5.1 分子量分布表征
        2.5.2 红外光谱表征
        2.5.3 扫描电镜表征
    2.6 共聚物的性能测试方法
        2.6.1 共聚物固含量的测定
        2.6.2 阻垢性能的测试
        2.6.3 缓蚀性能的测试
        2.6.4 分散氧化铁性能的测试
        2.6.5 生物降解性能的测试
3 IA/SAS/HEMA三元共聚物的合成及其表征
    3.1 实验方案设计
        3.1.1 聚合方式的选择
        3.1.2 单体的选择
        3.1.3 引发剂的选择
        3.1.4 正交实验
    3.2 聚合机理
        3.2.1 链引发
        3.2.2 链增长
        3.2.3 链转移
        3.2.4 链终止
    3.3 三元共聚物的表征
        3.3.1 凝胶色谱表征
        3.3.2 红外光谱表征
    3.4 本章小结
4 IA/SAS/HEMA三元共聚物的性能研究
    4.1 IA/SAS/HEMA三元共聚物阻垢性能
        4.1.1 浓度对IA/SAS/HEMA三元共聚物阻垢性能的影响
        4.1.2 硬度对IA/SAS/HEMA三元共聚物阻垢性能的影响
        4.1.3 碱度对IA/SAS/HEMA三元共聚物阻垢性能的影响
        4.1.4 水浴时间对IA/SAS/HEMA三元共聚物阻垢性能的影响
        4.1.5 硫酸根离子浓度对IA/SAS/HEMA三元共聚物阻垢性能的影响
        4.1.6 垢样的电镜扫描(SEM)分析
    4.2 IA/SAS/HEMA三元共聚物与锌盐复配的缓蚀性能
        4.2.1 锌离子浓度对IA/SAS/HEMA三元共聚物缓蚀性能的影响
        4.2.2 pH值对IA/SAS/HEMA三元共聚物与锌盐复配缓蚀性能的影响
        4.2.3 碳钢挂片表面腐蚀宏观分析
    4.3 IA/SAS/HEMA三元共聚物分散氧化铁性能
    4.4 IA/SAS/HEMA三元共聚物生物降解性能
    4.5 本章小结
5 IA/SAS/HEMA三元共聚物在纺织厂空调循环水系统中的现场应用
    5.1 咸阳纺织厂某织布车间空调循环水系统概况
    5.2 水质分析
        5.2.1 水质测定
        5.2.2 水质评价
    5.3 实验步骤
    5.4 应用效果评价方法
    5.5 结果与讨论
        5.5.1 试验期间水质变化情况
        5.5.2 挂片腐蚀情况
        5.5.3 系统结垢情况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致谢

(6)煤制乙二醇工艺废液制汽车防冻液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煤制乙二醇的市场现状
        1.1.1 全球乙二醇发展现状
        1.1.2 煤制乙二醇的市场发展前景
    1.2 煤制乙二醇技术现状
    1.3 煤制乙二醇工艺
        1.3.1 原料气合成乙二醇法
        1.3.2 烯烃法制乙二醇
        1.3.3 草酸酯法制乙二醇
    1.4 煤制乙二醇废液成分
    1.5 乙二醇作为汽车防冻液的优点
    1.6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目的及内容
        1.6.1 研究意义与目的
        1.6.2 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药品、仪器及材料
    2.2 华鲁恒升乙二醇车间废液的预处理
        2.2.1 预处理试验过程
        2.2.2 研究方法
        2.2.3 预处理实验结果
        2.2.4 产物的行业标准检验
    2.3 腐蚀试验探究
        2.3.1 实验方法
        2.3.2 各金属缓蚀剂的选用
        2.3.3 防冻液腐蚀性试验检验标准
    2.4 防冻液其它检验指标
第三章 试验结果以及产物性能研究
    3.1 预处理结果的探究
        3.1.1 原溶液轻重组分分布
        3.1.2 实验条件的确定
        3.1.3 加碱量的作用
        3.1.4 预处理的最佳条件
    3.2 腐蚀标准研究
        3.2.1 标准的腐蚀试验模拟
        3.2.2 不同金属缓蚀剂种类与用量的探究
        3.2.3 防冻液最佳pH值的探究
        3.2.4 与防冻液行业标准腐蚀效果比较
        3.2.5 与乙二醇防冻液腐蚀效果比较
        3.2.6 与市场在售防冻液腐蚀效果比较
        3.2.7 不同冰点的腐蚀性能研究
    3.3 产品的国家指标测试
    3.4 产品的可行性评价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剩余物的回收利用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7)三乙醇胺对镁合金在氯化钠溶液中的缓蚀作用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镁合金及其腐蚀性
        1.1.1 镁合金概述
        1.1.2 镁合金的腐蚀性
        1.1.3 镁合金腐蚀的基本类型
        1.1.3.1 大气腐蚀
        1.1.3.2 电偶腐蚀
        1.1.3.3 点腐蚀
        1.1.3.4 应力腐蚀
    1.2 镁合金腐蚀防护研究进展
        1.2.1 缓蚀剂研究进展
        1.2.1.1 缓蚀剂分类
        1.2.1.2 缓蚀剂吸附行为研究
        1.2.1.3 镁合金缓蚀剂的研究现状
        1.2.1.4 缓蚀剂的协同效应
        1.2.2 镁合金表面其他涂层研究进展
    1.3 三乙醇胺与氧化石墨烯
        1.3.1 三乙醇胺概述
        1.3.2 氧化石墨烯概述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1.4.1 课题研究意义
        1.4.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三乙醇胺对镁合金缓蚀效果和缓蚀机理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方法
        2.2.1 药品与仪器
        2.2.2 试样制备与预处理
        2.2.3 性能测试
        2.2.3.1 电化学方法
        2.2.3.2 表面形貌与成分分析
        2.2.3.3 浸泡实验
        2.2.3.4 量子化学计算
        2.2.3.5 分子动力学模拟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三乙醇胺浓度的影响
        2.3.1.1 动电位极化曲线
        2.3.1.2 电化学阻抗
        2.3.2 温度的影响
        2.3.3 浸泡时间的影响
        2.3.4 表面形貌成分表征
        2.3.4.1 扫描电子显微镜
        2.3.4.2 X射线能谱分析
        2.3.4.3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2.3.5 三乙醇胺对镁合金在氯化钠溶液中的腐蚀过程研究
        2.3.5.1 浸泡实验
        2.3.5.2 腐蚀扩展过程分析
        2.3.6 三乙醇胺对镁合金在3.5 wt.%氯化钠溶液中的吸脱附行为研究
        2.3.6.1 吸附模型与吸附热力学计算
        2.3.6.2 三乙醇胺吸附行为分析
        2.3.7 三乙醇胺对镁合金缓蚀作用的理论研究
        2.3.7.1 量子化学计算
        2.3.7.2 分子动力学模拟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三乙醇胺复配缓蚀剂对镁合金的协同缓蚀作用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方法
        3.2.1 药品与仪器
        3.2.2 实验材料与试样制备
        3.2.3 性能测试
        3.2.3.1 电化学方法
        3.2.3.2 浸泡实验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三乙醇胺与硅酸钠(TEA/SS)复配缓蚀剂对镁合金的协同缓蚀效应
        3.3.1.1 动电位极化曲线
        3.3.1.2 电化学阻抗
        3.3.1.3 缓蚀效率与协同系数
        3.3.1.4 温度的影响
        3.3.1.5 浸泡时间的影响
        3.3.1.6 腐蚀形貌分析
        3.3.1.7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3.3.2 三乙醇胺与葡萄糖(TEA/GLC)复配缓蚀剂对镁合金的协同缓蚀效应
        3.3.2.1 动电位极化曲线
        3.3.2.2 电化学阻抗
        3.3.2.3 缓蚀效率与协同系数
        3.3.2.4 温度的影响
        3.3.2.5 浸泡时间的影响
        3.3.2.6 腐蚀形貌分析
        3.3.2.7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三乙醇胺/氧化石墨烯复合涂层的制备及其对镁合金的缓蚀作用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方法
        4.2.1 实验药品与仪器
        4.2.2 实验材料
        4.2.3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
        4.2.4 三乙醇胺/氧化石墨烯复合涂层的制备
        4.2.5 测试方法
        4.2.5.1 结构形貌表征
        4.2.5.2 电化学性能测试
        4.2.5.3 量子化学计算参数设置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三乙醇胺/氧化石墨烯复合涂层制备工艺优化
        4.3.1.1 沉积电流对复合涂层耐蚀性的影响
        4.3.1.2 沉积温度对复合涂层耐蚀性的影响
        4.3.1.3 三乙醇胺与氧化石墨烯浓度配比对复合涂层耐蚀性的影响
        4.3.1.4 沉积时间对复合涂层耐蚀性的影响
        4.3.2 三乙醇胺/氧化石墨烯复合涂层结构形貌表征
        4.3.2.1 XRD分析
        4.3.2.2 Raman分析
        4.3.2.3 XPS分析
        4.3.2.4 表面形貌成分分析
        4.3.3 三乙醇胺/氧化石墨烯复合涂层性能测试
        4.3.3.1 动电位极化曲线
        4.3.3.2 电化学阻抗
        4.3.3.3 循环阳极极化曲线
        4.3.4 三乙醇胺/氧化石墨烯复合涂层对镁合金缓蚀作用的理论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8)碳酰胺复合低氯高效融雪剂制备与性能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道路除雪方式
    1.3 现常用融雪剂的危害
        1.3.1 融雪剂对金属的影响
        1.3.2 融雪剂对混凝土的影响
        1.3.3 融雪剂对沥青混合料的影响
        1.3.4 融雪剂对植物的影响
    1.4 环保型融雪剂的研究进展
        1.4.1 非氯盐型融雪剂的发展
        1.4.2 混合型融雪剂的发展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碳酰胺复合低氯高效融雪剂的研制
    2.1 试验原材料
    2.2 主物料配比确定
        2.2.1 配方组分确定
        2.2.2 配比试验方法
        2.2.3 配比试验结果与分析
    2.3 缓蚀剂的优选与复配
        2.3.1 缓蚀剂的优选
        2.3.2 缓蚀剂的复配
        2.3.3 缓蚀剂复配试验方法
        2.3.4 复配结果分析
    2.4 融雪剂的评价标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融雪剂除冰雪能力测试与评价
    3.1 冰点测试
        3.1.1 冰点测试方法
        3.1.2 冰点测试结果与分析
    3.2 融冰效果测试
        3.2.1 融冰效果测试方法
        3.2.2 融冰效果测试结果分析
    3.3 防粘结性测试
        3.3.1 防粘结性试验方法
        3.3.2 防粘结性试验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融雪剂腐蚀破坏性能测试与评价
    4.1 融雪剂对金属的腐蚀
        4.1.1 腐蚀试验结果
        4.1.2 金属腐蚀结果分析
    4.2 融雪剂对水泥混凝土的影响
        4.2.1 冻融循环试验
        4.2.2 冻融试验结果与分析
    4.3 融雪剂对沥青混合料的影响
        4.3.1 马歇尔冻融劈裂试验
        4.3.2 冻融劈裂试验结果与分析
    4.4 融雪剂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4.1 植物浇灌试验
        4.4.2 灌溉结果及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融雪剂的应用
    5.1 碳酰胺复合融雪剂用量
        5.1.1 理想条件
        5.1.2 模型建立
    5.2 融雪剂使用建议
        5.2.1 融雪剂使用条件建议
        5.2.2 融雪剂使用方法建议
第六章 主要结论及进一步研究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镁合金化学机械抛光及材料去除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化学机械抛光技术及特点
    1.3 化学机械抛光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4 化学机械抛光中材料去除机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材料连续去除机理
        1.4.2 非连续去除机理(原子/分子去除机理)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镁合金化学机械抛光液配制设计方案
    2.1 化学机械抛光的主要影响因素
    2.2 镁合金化学机械抛光液配制方法
    2.3 镁合金化学机械抛光液的性能评价指标
        2.3.1 材料去除率
        2.3.2 表面粗糙度
        2.3.3 表面点蚀
    2.4 试验检测设备与材料
        2.4.1 抛光试验设备及试验样品
        2.4.2 试验检测设备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抛光介质及缓蚀剂对镁合金化学机械抛光的作用研究
    3.1 镁合金化学机械抛光液中抛光介质的选择
        3.1.1 试验条件及安排
        3.1.2 试验结果与讨论
    3.2 镁合金化学机械抛光液中缓蚀剂的选择
        3.2.1 试验条件及安排
        3.2.2 电化学试验结果与讨论
        3.2.3 缓蚀剂对材料去除率及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镁合金化学机械抛光工艺优化
    4.1 镁合金化学机械抛光前预处理
        4.1.1 镁合金材料试验样品
        4.1.2 镁合金抛光工艺参数优化试验中磨粒粒径选择
    4.2 镁合金抛光工艺参数优化试验设计
        4.2.1 镁合金抛光工艺参数优化试验设计步骤
        4.2.2 方差分析法
        4.2.3 各种因素及水平对镁合金基片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4.2.4 各种因素及水平对镁合金基片材料去除率的影响
        4.2.5 最优组合及工艺参数优化验证试验
    4.3 pH值及pH调节剂的选择
        4.3.1 不同无机碱对镁合金材料去除率及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4.3.2 不同有机碱对镁合金材料去除率及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4.4 镁合金抛光参数的合理选择
        4.4.1 抛光磨粒的选择
        4.4.2 磨粒浓度对抛光效果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化学机械交互作用对镁合金化学机械抛光中材料去除机理的研究
    5.1 单纯化学作用下镁合金材料去除率分析
        5.1.1 试验目的与方案
        5.1.2 试验结果与分析
    5.2 单纯机械作用下镁合金材料去除率分析
        5.2.1 试验目的与方案
        5.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5.3 抛光垫与抛光液的化学机械交互作用对镁合金材料去除率分析
        5.3.1 试验目的与方案
        5.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5.4 磨粒与抛光液的化学机械交互作用对镁合金材料去除率分析
        5.4.1 试验目的与方案
        5.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海岛设施农业地基的海水混浆水泥土加固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3 水泥搅拌桩及其应用
    1.4 海水混浆水泥土固化的研究现状
    1.5 本文研究思路
第二章 海水混浆水泥土的膨胀性研究
    2.1 水泥土膨胀的原因
    2.2 实验内容与实验方法
        2.2.1 实验材料与实验仪器
        2.2.2 试样的制备与测量
    2.3 硅粉对海水混浆水泥土膨胀的影响
    2.4 激发剂对海水混浆水泥土膨胀的影响
        2.4.1 Na_2HPO_4对海水混浆水泥土膨胀性的影响
        2.4.2 无机复合配方对海水混浆水泥土膨胀性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海水混浆水泥土的强度研究
    3.1 水泥加固土的机理
    3.2 实验内容与实验方法
        3.2.1 实验材料与实验仪器
        3.2.2 试样的制备与测量
    3.3 硅粉对海水混浆水泥土强度的影响
    3.4 激发剂对海水混浆水泥土强度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海水混浆水泥土的缓蚀性研究
    4.1 海水对金属的腐蚀作用
    4.2 缓蚀剂概述
        4.2.1 缓蚀剂的分类
        4.2.2 缓蚀剂的性质
        4.2.3 缓蚀作用理论
        4.2.4 海水缓蚀剂的研究现状
    4.3 失重法缓蚀试验
        4.3.1 实验材料与实验仪器
        4.3.2 实验方法
    4.4 海水混浆水泥土的缓蚀性研究
        4.4.1 NaHCO_3对海水的缓蚀性研究
        4.4.2 Na_2HPO_4对海水的缓蚀性研究
        4.4.3 NaHCO_3与 Na_2HPO_4复合对海水的缓蚀性研究
        4.4.4 NaHCO_3与 Na_2HPO_4复合对海水缓蚀性的正交试验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海水混浆加固软土的微观分析
    5.1 引言
    5.2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法
        5.2.1 HS 与 HSG 试样的微观结构对比
        5.2.2 HSG-0.25%NP 试样的微观结构
        5.2.3 HSG-NHP=4:1 复合试样的微观结构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四、缓蚀剂磷酸氢二钠和三乙醇胺的协同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一种通过臭味剂提示泄漏的乙二醇载冷剂[J]. 史煜,马俊,徐大川,赵芳,王海锋.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21(02)
  • [2]链条钢在热电厂脱硫废水中的缓蚀行为研究[D]. 常欢.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20(06)
  • [3]油田注水系统腐蚀因素分析和缓蚀剂的研究进展[J]. 吴康,武瑞瑞,颜黎栋.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20(10)
  • [4]脂肪酶型水基油墨清洗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刘腾.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5]纺织厂空调循环水系统中阻垢剂的应用与性能研究[D]. 苏玲莉. 西安工程大学, 2019(02)
  • [6]煤制乙二醇工艺废液制汽车防冻液的研究[D]. 侯安祥. 北京化工大学, 2017(05)
  • [7]三乙醇胺对镁合金在氯化钠溶液中的缓蚀作用及机理研究[D]. 何楚斌. 桂林理工大学, 2017(06)
  • [8]碳酰胺复合低氯高效融雪剂制备与性能评价[D]. 易卉. 长安大学, 2015(02)
  • [9]镁合金化学机械抛光及材料去除机理研究[D]. 杨大林. 江南大学, 2015(12)
  • [10]海岛设施农业地基的海水混浆水泥土加固机理研究[D]. 赵世豪. 浙江海洋学院, 2014(08)

标签:;  ;  ;  ;  ;  

缓蚀剂磷酸氢二钠与三乙醇胺的协同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