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轮廓高程的自动识别

闭合轮廓高程的自动识别

一、闭合等高线高程的自动识别(论文文献综述)

刘康甯[1](2021)在《基于层次格网索引的矢量高程数据错误识别与修正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地形是最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之一,地形信息科学研究及技术应用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传统地形图曾因基础设施建设、国防建设等用途被大量生产并积累,早期主要以纸质形式进行存储,数字地形图的出现和扫描数字化技术的成熟使得历史地形图有了更加科学的管理。传统地形图是早期地形信息的主要记录方式,其中蕴含的大量历史高程信息可以有效延长地形研究的时间序列,有利于对地形变化长期规律的深入挖掘。然而,高程错误降低了矢量高程数据的数据质量,制约着高程信息的实际应用。实现矢量高程数据的质量改善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时间,历史高程数据的挖掘研究及数据整合均对矢量高程数据质量改善的自动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效率高精度的解决矢量高程数据质量问题是对历史高程数据挖掘及研究工作的重要支持。本文选取覆盖重庆市酉阳县的数字地形图进行矢量高程数据提取,针对等高线和高程点数据中存在的高程错误进行统计与梳理,分析错误的分布特征和数量特征,作为算法设计的基础,并从中选择了部分图幅的数据作为算法精度的验证数据。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利用层次格网索引分别创建了图幅接边处层次格网索引模型和图幅内部层次格网索引模型,减少了数据的重复计算,算法效率得到显着提升。通过进一步细化错误类型,结合矢量高程数据要素的空间特征及空间位置关系更具针对性的进行错误识别修正算法的设计,完成了等高线图幅接边处高程冲突识别、等高线图幅内部高程冲突识别以及高程点点线高程冲突识别工作,同时,基于图幅接边处等高线空间有序性强的特点,本文利用等高线空间位置标签及快速排序算法构建强空间位置关系,解决了图幅接边处等高线匹配的准确性问题,并以高程冲突位点为驱动因子进行逻辑判断,实现了等高线高程错误的修正。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对矢量高程数据高程错误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数量特征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为质量改善工作提供了依据。(2)将层次格网索引应用到矢量高程数据高程错误的识别修正过程中,并分别构建了适用于图幅内外的索引模型,有效减少了计算过程中的数据重复运算问题,降低了运算耗时,算法运算效率得到显着提升。(3)完成了等高线高程冲突的识别以及高程点点线高程冲突的识别工作,同时对接边处等高线高程错误的修正进行了尝试,并通过构建强空间位置关系实现了图幅接边处等高线高程错误的准确定位及修正。研究结果表明:矢量高程数据中等高线数据的高程错误主要集中在图幅边界附近,图幅内部的高程错误相对较少,错误数量占比不足五分之一,高程点中存在的高程错误在空间分布上随机性较强;层次格网索引的应用有效的缩短了算法的运算耗时,显着提升了运算效率;本文方法能够有效识别修正图幅接边处等高线高程错误,有效识别图幅内部等高线高程冲突及高程点点线高程冲突,与现有方法相比,本文方法在精度和效率上具有更好表现,为矢量高程数据质量的改善提供了新的思路及方法支持。

王鑫蕊,晋锐,林剑,曾祥飞,赵泽斌[2](2020)在《有云Landsat TM/OLI影像结合DEM提取青藏高原湖泊边界的自动算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青藏高原的湖泊数量众多且分布广泛,约占全国湖泊总数量和总面积的41%和57%,对于全国甚至全球的湖泊研究十分重要。遥感监测湖泊分布历来已久,但光学遥感影像时常被云遮蔽,难以自动化提取得到完整的湖泊边界。提出了一种有云的Landsat TM/OLI影像结合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数据(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SRTM)30 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的湖泊完整边界的自动插值生成算法。首先,在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上,利用Landsat TM/OLI影像的地表反射率Tier1数据,根据其中的像元质量评价(Pixel Quality Assessment,pixelqa)属性,结合SRTM 30 m DEM数据,先剔除云、云阴影、积雪和山体区域的影响;计算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odified 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MNDWI),采用Canny边缘检测算法,得到无云覆盖区域的已知部分湖泊边界(L)。在本地对DEM进行极差滤波,得到可能的湖泊区域;同时,利用DEM生成等高距间隔为1 m的等高线,将包围着可能湖泊区域的一系列等高线自动筛选出来,根据等高线间的包含关系建立树结构。叶子节点为最内部等高线,记为内等高线(C1)。由于Landsat和DEM的获取时间不同,随着湖泊扩张或萎缩,湖泊水位会相对于内等高线上升或下降,对此采用不同的外等高线(C2)确定方法;随后,建立内等高线C1、外等高线C2与已知部分湖泊边界L之间对应点的坡度坡向关系,插值得到未知的湖泊边界点;最后利用最近邻法连接已知的湖泊边界点与插值得到的湖泊边界点形成完整的湖泊边界。利用相近日期的资源三号影像或无云Landsat影像的手工数字化湖泊边界对提取的湖泊边界进行验证,发现两者基本重合,且长度差百分比为-6.81%~9.4%,面积差百分比为-2.11%~2.7%。表明该方法对于有云Landsat TM/OLI影像的湖泊边界自动化提取十分有效,并为在GEE等大数据平台中自动化提取长时间序列、高时间分辨率的青藏高原湖泊边界及其时空变化分析提供了新方法。

王东旭[3](2019)在《移动测量系统城市测图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城市基础测绘工作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前期性、基础性、公益性的工作,是“数字城市”的空间基础框架和重要基础设施。随着对更新周期和数据现势性要求的提升,城市基础测绘对数据采集提出了更高要求。航空近景摄影测量在国内外逐渐成为了城市基础测绘的主流技术手段,但一些城市因受多种因素影响,有着更严格的空域申请限制,不能长时间大面积采用航拍方法测图,因此需要另辟蹊径解决这一难题。移动测量技术集成了SLAM+IMU+GNSS多项应用,可快速获取点云、照片、视频等信息,从点云中获取丰富的矢量数据,达到快速更新地形图、丰富属性信息的目的,为城市测绘基础数据采集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本文针对移动测量系统在城市测图中的应用进行了测量系统评价比选、测图方法研究与优化,结合典型工程应用探索了基于移动测量系统的制图流程,为采用新技术进行城市基本图测绘提供借鉴。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设计制定了移动测量系统在城市测图中的综合评价方法,对主流的移动测量系统从精度、效率、适用性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评价。(2)针对传统测图系统无法满足点云测图的问题,深入研究点云测图方法,制定出一套更为适用于移动测量系统的制图方法,对既有测图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二次开发和定制优化,研究了图形简码表达、图层管理、图元码管理等方法,开发了点云切割显示、批量处理等功能模块,简化了绘图流程,提高了点云制图效率。(3)以通州核心区典型工程生产应用为例,根据城市测图技术标准和实际生产场景,总结出一套完整细致的生产标准化流程,为移动测量系统在基础测绘生产的应用提供借鉴。(4)尝试将移动测量系统的点云成果应用到更多的产品中,为后期的扩展应用提供更为丰富的数据来源,探索了移动测量系统在城市测绘领域的更多应用。

杨先武[4](2019)在《基于DEM的喀斯特峰林峰丛地形特征与空间分异研究》文中认为峰林峰丛是形态特征最显着的喀斯特地貌类型,峰林峰丛的地表形态是喀斯特发育机理过程的独特映射,是喀斯特形成环境的客观体现。峰林峰丛地貌的形态特征和发育演化规律研究是目前喀斯特地貌研究的重要关注点。前人在峰林峰丛提取与分析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但是,由于数据与方法的局限,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形态的定性描述及个体细节的刻画,亟待基于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在地形与地貌、定性与定量、微观与宏观、表象与机理等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峰林峰丛地貌形态个体—群体—区域定量描述与科学表达的指标体系与分析方法。据此,本研究以典型实验样区高数据精度数字高程模型(DEM)为基本信息源,综合运用不同地形因子及特征要素对该类地貌形态进行定量描述、提取与系统分析,进而研究喀斯特峰林峰丛在地表三维空间的形态结构特征及空间分异格局,深化对喀斯特峰林峰丛地貌发育及演化规律的认识。本文首先系统分析了峰林峰丛的概念内涵。其次,基于DEM数据,采用数字地形分析方法,构建喀斯特峰林峰丛双层地形模型与峰林峰丛空间关系模型,实现峰林峰丛中独立峰林、连座峰林、峰丛、洼地的提取。再者,从个体形态特征、群体组合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等多方面对峰林与峰丛进行对比分析与研究,深化对喀斯特峰林峰丛空间分异规律和发育演化过程的认识。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系统阐述了喀斯特峰林峰丛的基本概念内涵、发育演化过程、基本特征、类型划分和表达方法。对峰林峰丛进行深入剖析,从形态特征、水文条件、结构关系、空间尺度、发育模式等角度对其进行了类型划分。提出了峰林峰丛形态特征和空间分异的定量化分析思路。(2)基于高精度DEM数据,设计了一套峰林峰丛提取方法,实现了广西桂林、贵州兴义和云南罗平三个典型喀斯特样区峰林、峰丛、洼地等地形单元的提取。该方法解决了原有研究中峰林、峰丛、洼地边界模糊的问题,改善了提取的效果。(3)设计了基于山顶点、洼地点和鞍部点空间关系的峰林峰丛精细划分方法,提取出独立峰林、连座峰林、峰林平原上的岛状峰丛、峰丛区中的坡立谷型峰林。从三个研究样区的分析结果看,广西桂林地区峰林峰丛混合分布,贵州兴义和云南罗平地区的峰林主要分布在峰丛区的外部。该方法解决了底座相连石峰组成的地形单元的归属问题,为科学研究喀斯特峰林峰丛提供了重要参考。(4)构建了峰林峰丛形态特征定量分析评价指标,从个体形态特征和群体组合特征两个方面对三个研究样区的独立峰林、连座峰林、峰丛、洼地的形态特征进行分析评价。所提出的反映个体形态的平面特征、剖面特征、结构特征评价指标以及反映群体组合的地形粗糙比、点蚀指数、莫兰指数等评价方法和指标,在定量描述峰林峰丛形态特征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多种分析评价指标显示三个研究区峰林峰丛在个体形态和组合特征上均有差异,其中贵州兴义和云南罗平的峰林峰丛较为相似,而桂林的峰林峰丛与它们差异较大。(5)探究了不同研究区峰林峰丛的空间聚集尺度和空间分异格局,结果表明峰林峰丛具有显着的区域差异性。峰林峰丛所处的发育阶段越老,其空间聚集特征越显着性,最佳聚类分析尺度也越大,峰林区域与峰丛洼地区域地貌空间分布差异性越明显。峰林峰丛洼地的面积高程积分值和积分曲线显示出各地区峰林峰丛的发育演化模式并不相同。广西桂林地区峰林峰丛各自同时发育演化,贵州兴义和云南罗平则遵循峰丛到峰林的演化序列关系。本研究也是基于DEM数据进行喀斯特地貌研究的一次重要尝试,所提出的一套基于DEM的峰林峰丛地貌分析的新模式与新方法,既是DEM数字地形分析方法的创新实践,又是GIS空间分析方法在数字地貌研究中的有益探索。

康惟英[5](2019)在《全野外数字地形图山区等高线的自动处理》文中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地形图测绘已经逐渐迈入数字化、自动化。在数字地形图中,使用等高线来表达地形变化,因此,在全野外数字地形图中,等高线的正确绘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山区来说,地势高低起伏,地形变化复杂,山脊线、山谷线等地形特征线较多,外业测量作业难度大,内业制图也较为困难,等高线的正确绘制更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本文就此展开了研究:(1)对等高线自动绘制的原理进行了概述,其中包括传统的三角网的生长算法、基于边的三角网构网算法、等高线的追踪和等高线的光滑。详细阐述了使用南方CASS绘制等高线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主要有建立DTM,修改三角网和绘制等高线。(2)针对数字地形图等高线绘制不正确的问题从内外业两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其中外业观测的问题有:草图的绘制、测量的方法和特征点的选择;内业主要从面状地物和地形特征线两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就这些问题分别给出了合理的建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地形图的质量。(3)山区地形图等高线的绘制中,地性线的绘制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对未绘制地性线所生成的错误等高线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错误等高线来自动绘制地性线的思路,通过程序实现对闭合曲线的自动搜索、特征点信息的自动提取和特征点的自动连接,以此来实现对地性线的自动绘制,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实现等高线的正确绘制。(4)基于等高线穿房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自动添加房屋高程点的思路,通过提取房屋的各角点坐标和已有高程点信息,将已有高程点信息自动复制到未测角点上,实现了对房屋未测角点的高程点属性信息的自动添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地形图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王鹏翔[6](2019)在《基于施工/竣工数据的小区三维场景建模方法研究》文中指出数字城市在整合各种城市地理信息资源并服务于城市的智能化决策与管理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多个城市已经逐步开展数字城市的建设。随着“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的提出,数字城市与智慧城市对于三维城市模型的建模效率、建模质量、室内外一体化的表达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区作为城市重要的空间基础单元,构建小区三维场景模型对于数字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支撑。当前针对小区的三维建模方法中,通过摄影测量、激光扫描等现代测绘技术的建模效率高但模型缺乏各类实体对象语义、属性等信息的支撑;人工交互建模成本高、周期长;而基于施工或竣工数据的建模由于复杂的信息影响了建模效率,但是施工或竣工数据其丰富的语义、几何、属性等信息是其他建模方法所不具备的,如何有效组织其丰富的信息、提高三维建模的效率是关键所在。本文以施工或者竣工数据为信息源,从地理场景的视角出发,开展小区三维场景建模方法研究,并将研究方法形成原型系统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其中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包括:(1)以地理场景的视角出发,通过地理信息表达要素分析了图纸中设计要素的组织形式,包括实体几何、辅助设计和说明等三种内容,并从设计要素中提炼出人物、事物和时间等场景要素,建立了从二维图纸到三维场景的认知框架。(2)针对图纸中实体几何间存在的相交和不闭合两种拓扑几何错误,提出了相应的自动化校验与修正方法,保障了小区多边形地块提取结果完整、独立且无缝无叠。同时,建立了相关规则库实现了自动化识别数量庞大的小区地块用地类型。(3)基于图纸中少量的地形设计要素,设计了高程数据自动化提取方法和顾及不变、渐变和突变的微地形自动建模方法,建模结果以不同类型用地为单元,地形可以很好地融入场景中。(4)在微地形建模结果的基础上,结合CGA(Computer Generated Architecture)规则对小区场景内的地理实体和精细化建筑单体、建筑管网等进行了整合,实现了室内外一体化表达的小区三维场景模型。最后将建模结果发布为三维场景服务,与二维地图进行了有效结合。通过实验以及与实际项目结合,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施工或竣工数据的小区三维场景建模方法可以有效组织图纸中丰富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有效组织用以提高部分建模环节的自动化程度,建模方法在效率上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同时建模结果即小区三维场景模型中融合了地形元素、精细化建模单体和建筑管网模型,可以满足多种应用分析需求,对于数字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孟欣[7](2019)在《基于DEM的峰丛区岩溶洼地提取与形态特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广西峰丛-洼地组合区是世界最典型的热带岩溶地貌区之一,拥有最多样的岩溶负地形形态,岩溶峰丛区的负地形逐渐发育进入岩溶洼地阶段后,开始连接地表、地下缝隙和洞穴系统,从这一阶段开始,地下水对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成为了塑造岩溶地貌形态更重要的因素。峰丛区的岩溶洼地被视为岩溶地貌发育成熟的标志,是最典型的地表岩溶形态,也是岩溶地区最重要的基础形态,在岩溶负地形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在岩溶地貌中,各负地形概念间相互混淆,不同的研究中对于洼地与漏斗、天坑等不同的负地形概念之间的区分有所不同,对于峰丛区的岩溶洼地也有着不同的理解,现有的研究中对岩溶洼地的界定不够清晰,往往略过讨论岩溶洼地的范围,或通过一些简化方法,或沿用传统的填洼方法提取岩溶地貌区的洼地,而这些范围都不够准确。要得到准确的岩溶洼地边界,需从准确的洼地概念入手。本研究围绕峰丛区岩溶洼地的概念,通过计算反映正、负地形的地形开度,然后对其阈值分割得到洼地。对于提取所得的洼地,基于地形开度构建等开度线,实现对复合洼地中被嵌套的次级洼地的提取和嵌套关系的构建。从而在岩溶洼地个体形态和嵌套结构两个方面实现对岩溶洼地的特征分析。本研究的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1)总结了不同类型的岩溶负地形在概念上的差异,辨析了岩溶洼地与其他负地形有何不同、以及在不同语境下洼地的不同概念。认识到不同岩溶负地形概念上的差异主要源于其规模的差异和水文特性的差异,即从斗淋(单体洼地)阶段开始,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连接。此外,单体洼地、复合洼地、坡立谷均为闭合的,因此本研究所涉及到的岩溶洼地包含这三个层次。(2)提出了一种提取峰丛地貌岩溶洼地范围的方法。由于岩溶洼地是鞍部点以下的凹形部分,鞍部点将成为岩溶洼地提取中的关键点,对鞍部点的地形开度值的统计分析得出其分布规律,依此确定合适的阈值,对样区按地形开度进行分割,实现对岩溶洼地的自动提取。该方法解决了现有研究中各方法在提取岩溶地貌闭合洼地中的一些缺陷,改善了提取效果。(3)从个体的形态特征,以及群体特征两个角度对各岩溶洼地做出分析,表明了圆度系数较小值多为地质断层线区域,其方向能够反映地质活动方向;裂点百分比指数、节点裂变指数与岩溶洼地发育程度强相关;叶节点洼地面积则能够反映岩溶地貌发育的地质条件。

郭文月[8](2018)在《基于相似性度量的等高线变化检测理论与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我国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已经建成的条件下,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在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及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地理空间数据的快速高效更新逐渐成为当前测绘地理信息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等高线是重要的地理空间要素,其生产与更新是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更新的必要环节,当前的等高线数据更新方法存在非必要更新多、精度不一致、后处理工作量大等问题。因而,通过变化检测的方法实现变化区域等高线局部更新成为提高等高线数据的更新效率与精度的迫切需求。本文通过卫星遥感精确定位并生成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对等高线数据的相似性度量与变化检测相关理论和方法展开研究。首先基于空间相似性理论研究等高线的相似性层次结构,制定了等高线局部变化检测策略,并研究遥感影像的精确几何定位与数字高程模型生成,为等高线局部更新提供高质量更新资料数据;之后研究了等高线的几何相似性度量方法以及等高线群的拓扑相似性度量方法,分别量化阐述原始数据与更新资料数据之间的形态和结构差异;进一步分析几何特征和拓扑特征在整体变化检测中的作用机理,构建基于相似性层次结构的等高线整体变化检测模型,基于量化检测结果发现变化区域。论文旨在通过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和基于相似性的等高线变化检测联合处理,提高地形图等高线数据的更新效率和精度,为基础地理空间数据的更新提供参考。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有:1.基于空间相似性理论,结合等高线空间特征,研究了造成等高线数据相似性与差异性的影响要素及其包含的空间特征,构建了基于相似层次结构的等高线数据变化检测模型,并制定基于相似性理论的等高线局部变化检测策略,为等高线变化检测提供理论支撑。2.引入Errors-in-variables模型对有理函数模型系统误差参数估计方程中的观测向量和系数矩阵中的误差进行描述,以该模型推导了基于正则化总体最小二乘法的有理函数模型系统误差参数求解方法,提高卫星线阵遥感影像的几何定位精度,进而得到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和等高线更新资料数据。利用实验验证了所推导方法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并利用有理函数模型的系统误差改正参数生成了数字高程模型,为等高线变化检测与更新提供高精度数据。3.提出了顾及形态特征的等高线几何相似性度量方法,量化度量了等高线的几何形态变化程度。针对已有几何相似性度量方法在等高线分布密集或变化剧烈区域产生的度量误差问题,提出通过特征描述测度函数将等高线二维节点序列转化为一维几何形态特征描述序列,利用动态规划方法求解特征描述序列间的最长公共子序列,进而根据最长公共子序列长度量化求解等高线要素之间的几何形态相似程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顾及了等高线要素的形态特征,较已有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和运行效率。4.提出了基于树编辑距离的等高线群拓扑相似性度量方法,量化度量等高线群的拓扑结构变化程度。针对已有拓扑相似性方法在复杂拓扑关系度量及区域拓扑变化评估中易产生度量误差问题,提出基于等高线拓扑树将等高线群间的拓扑差异转化为等高线树之间的编辑距离,通过构建地形变化的树编辑操作模式,引入Zhang-Shasha算法量化求解树编辑距离,进而基于树编辑距离量化求解等高线群间的拓扑相似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度量多源多尺度等高线群之间的拓扑结构相似程度。5.研究了等高线群几何特征和拓扑特征在局部地形变化检测中的相互关系、作用机理以及度量方法,结合本文提出的几何形态相似性和拓扑相似性度量方法推导并形成了完整的局部等高线变化检测模型,提出一种为模型中拓扑、形态、长度等影响要素自动分配权重系数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用于地形变化检测与分析,辅助地形图等高线数据的更新与融合。6.在基于相似性度量的变化检测基础上,对原始等高线数据实施局部变化更新,并对更新后数据进行正确性检验和一致性处理。在确保精度达到地形图更新要求的基础上,针对更新边界处的几何和拓扑不一致问题,提出优化表达方法,对更新边界处存在的重叠、相交等不合理情况进行处理。最后将论文的整体研究方法应用于等高线局部变化检测与更新的应用实例中,验证了本文方案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李靖涵[9](2018)在《海底地貌自动制图综合算法研究》文中认为海图是描述、传递海洋空间信息的重要工具,在海洋工程建设、海洋科学研究、资源开发、航海运输等海洋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海图被称为舰船的“眼睛”,直接影响着舰船的航行效率和航行安全。海图制图综合一直是海图制图、海洋地理信息系统多尺度表达中的难点,在海洋大数据分析、海洋空间数据挖掘及专题信息抽取等方面也有重要应用。作为海图制图的重要环节和科学问题,海图制图综合的自动化程度还比较低,严重限制了海图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迫切需要研究海图自动综合算法。本文以海图制图中工作量最大、考虑因素最多的海底地貌制图综合为研究对象,从提升海图自动综合自动化程度和丰富海图制图综合理论的角度出发,对等深线、水深注记等海底地貌要素的制图综合算法进行了研究。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包括:(1)研究了基于海图数据的水深注记选取方法。改进了特征浅点、特征深点、控制水深等特征水深点的识别方法;分析了复杂海底地形区域的主要特征,提出了面向水深注记选取的复杂海底地形区域自动识别方法;利用TIN模型在地形量化分析和水深注记邻近分析中的优势,提出了基于TIN化简的海图水深注记选取算法。首先,在标准间距约束下,提出了基于“选取线”的水深注记选取方法,实现了水深注记的初步选取;其次,在规定水深间距和地形表达误差的约束下,构建了水深注记选取结果的优化模型。该方法在顾及航行安全的同时,有效的提升了地貌表达精度。另外,水深注记选取结果满足菱形排列的要求,分布密度特征与海图制图要求相一致。(2)研究了基于多波束测深数据的水深注记选取方法。分析了多波束数据的水深注记选取特点;根据多波束测深点的排列特征,设计了基于剖面线的山脊点、山谷点以及地形变化点等特征水深的提取方法;考虑局部区域的地形特征建立了顾及坡度、坡向和水深值的菱形搜索模型;最后,通过对特征水深集和菱形搜索结果构成的初始水深选取结果进行抽稀得到最终选取结果。该方法能够满足航行安全的选取要求,有效的保持了地貌特征,且水深注记的菱形排列方式与坡度、坡向相适应。(3)研究了等深线的自动合并方法。首先,分析了等深线的合并条件,设计了一种基于面域图的待合并等深线探测方法,该方法能够避免复杂且费时的地形特征识别;其次,通过桥接区域扩展、“孔”结构填充操作,避免了不可辨“瓶颈”和无法容纳水深注记的小闭合等深线的出现。再次,通过融合待化简弯曲区域和桥接区域实现了等深线合并与化简的一体化;最后,通过对合并结果进行光滑处理,改善了等深线合并结果的光滑性。(4)研究了等深线的化简算法。针对等深线待化简弯曲探测不精确、化简不彻底的问题,提出了基于Delaunay三角网的等深线化简算法。首先,改进了等深线上待化简区域的识别方法,将等深线待化简区域分为微小弯曲区域和视觉冲突区域,并实现了两类待化简区域识别;其次,丰富了等深线化简的处理手段,设计了弯曲删除、夸大、凸壳化、“瓶颈”区域分裂等多种综合方法;最后,根据等深线化简的特点构建了新的化简模型实现了等深线的化简。针对等深线化简尺度驱动性不强、形态不光滑的问题,提出了最大曲率约束的等深线化简算法。设计了最大曲率约束的待化简区域探测方法,提高了待化简区域的探测精度;通过节点加密和渐进式节点位移的方式分别对凹弯曲和凸弯曲进行化简,确保了化简结果的光滑性。该方法与比例尺建立了客观联系,是一种尺度驱动型算法,适合海图这种没有固定比例尺的制图环境,且能够避免阈值设置。(5)研究了顾及航行安全的等深线光滑算法。针对等深线光滑需要确保航行安全的特殊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段Bezier曲线拟合的等深线光滑方法。首先,为保持原始等深线的弯曲特征,确立了以弯曲为分段单元进行曲线光滑的策略;其次,在航行安全的约束下,分别研究了凹弯曲和凸弯曲的Bezier曲线拟合方法以及弯曲连接处的光滑策略。该方法满足确保航行安全的要求,较好的保持了原始等深线的弯曲特征和形状关键点,且能够避免拓扑错误。另外,该方法能够方便灵活的对局部形状进行调整。

姚月[10](2018)在《基于高分一号数据的泥石流灾害信息提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是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泥石流灾害一旦爆发将会对下游的居民点、交通线路和基础设施等造成毁灭性的破坏,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近年来,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卫星遥感数据不仅质量高而且价格低廉。在遥感地质方面应用比较广泛的有高分一号、资源三号等卫星影像数据。随着国产卫星的迅速发展,为基础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方向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论文以“库尔勒市地质环境基础调查(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项目”为依托,利用高分一号卫星数据对研究区的泥石流灾害信息提取进行研究。在充分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对高分一号卫星影像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针对研究区的遥感正射影像图进行泥石流灾害信息的提取。其次,利用收集到的1:50000数字线划图提取研究区的地形特征点,制作了研究区的DEM数据。充分利用ArcGIS的强大空间分析功能,提取研究区的坡度、沟谷线和汇水域等信息,结合地形地貌资料进行研究区的泥石流隐患点信息的提取。再次,综合实地勘查结果,查明了研究区的泥石流灾害和泥石流隐患点的特点和分布特征。将提取的泥石流灾害信息和泥石流隐患点信息,与研究区的其它类型地质灾害进行综合分析,将研究区的泥石流灾害主要分为6个分区。最后论文以玉奇阿恰沟泥石流为该区的典型灾害点,进行了大比例尺的地质勘查研究。通过以上几部分的处理与分析,结合收集的研究区的其它主要的地质灾害信息,对城市、乡镇、矿山、主要交通路线、重要工程设施和重点风景名胜区等潜在的泥石流地质灾害点进行详细的信息调查与分析,提出防治的措施和建议。论文选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库尔勒市行政区作为研究区域,经查阅文献,该地区的地质灾害研究很少,尤其是基于遥感数据进行泥石流灾害信息的提取分析研究几乎没有。因此,通过本次研究的数据成果,为研究区的泥石流灾害预警与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闭合等高线高程的自动识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闭合等高线高程的自动识别(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层次格网索引的矢量高程数据错误识别与修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综述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第2章 测试数据与预处理
    2.1 测试数据
    2.2 数据预处理
第3章 高程错误分析及对象设计
    3.1 错误分布及错误类型
    3.2 对象设计
第4章 层次格网索引设计
    4.1 格网数据设计与构建
    4.2 层次格网索引
第5章 高程错误识别修正方法
    5.1 接边处等高线高程冲突识别
    5.2 图幅内部等高线高程冲突识别
    5.3 高程点点线高程冲突识别
    5.4 接边处等高线高程错误修正
第6章 算法测试及效果评估
    6.1 评价指标
    6.2 图幅接边处等高线识别修正精度分析
    6.3 图幅内部等高线识别精度分析
    6.4 点线高程冲突精度分析
第7章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课题

(2)有云Landsat TM/OLI影像结合DEM提取青藏高原湖泊边界的自动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研究区及数据源
3 湖泊边界自动提取算法
    3.1 无遮蔽地区的湖泊边界提取
        3.1.1 去除云、云阴影、雪和山体区域
        3.1.2 计算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
        3.1.3 Canny边缘检测算法
        3.1.4 边缘检测效果
    3.2 可能湖泊区域及其等高线树的确定
        3.2.1 可能湖泊区域的确定
        3.2.2 等高线树的建立
    3.3 完整湖泊边界的插值生成
        3.3.1 湖泊水位相对于内等高线上升
        3.3.2 湖泊水位相对于内等高线下降
4 结语

(3)移动测量系统城市测图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基础测绘产品更新周期长
        1.1.2 测绘成果属性信息不丰富
        1.1.3 新型测绘方式的局限性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平板测图
        1.2.2 全站仪测图
        1.2.3 电子平板测图
        1.2.4.航空摄影测图
        1.2.5 倾斜摄影测图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移动测量综合测试方法研究
    2.1 主流移动测量扫描仪
        2.1.1 站式扫描仪
        2.1.2 多平台式扫描仪
        2.1.3 移动测量背包式扫描仪
    2.2 综合测试方法
        2.2.1.测试方法
        2.2.2 测试场地
        2.2.3 测试过程
    2.3 测试结果分析
    2.4 综合实验
        2.4.1 实验仪器
        2.4.2 实验结果
        2.4.3 实验精度检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移动测量点云绘图方法研究
    3.1 点云绘图基本要求
    3.2 点云绘图要素的配合表示
    3.3 基于移动测量点云绘图
    3.4 制图基本要素绘制
    3.5 等高线点云剖切绘制方法
    3.6 点云绘图成果的数据检查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点云的快速制图方法研究
    4.1 制图系统增加图层管理的方法
    4.2 增加简码测图系统的研究
        4.2.1 既有测图系统问题
        4.2.2 简码测图设计与实现
        4.2.3 制图系统增加图元码表示的方法
    4.3 基于EPS测图系统点云切割显示的功能开发
    4.4 制图系统绘图批量处理功能的开发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典型工程应用
    5.1 通州核心区概况
    5.2 测量方案设计
    5.3 移动扫描测量实施
    5.4 移动扫描数据处理
    5.5 用EPS测图系统绘制通州核心区地形图
    5.6 制图精度统计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移动测量系统产品应用探讨
    6.1 基于移动测量点云的分类
    6.2 基于移动测量点云的建模
    6.3 移动测量系统影像产品
    6.4 移动测量系统照片信息提取
    6.5 移动测量系统照片建模
    6.6 本章小结
总结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基于DEM的喀斯特峰林峰丛地形特征与空间分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喀斯特地貌研究
        1.3.2 峰林峰从提取相关研究
        1.3.3 峰林峰丛形态特征研究
        1.3.4 DEM数字地形分析研究
        1.3.5 研究小结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论文结构
第2章 研究区域概况与数据
    2.1 研究样区
    2.2 研究数据
        2.2.1 地质图、地貌图数据
        2.2.2 DEM数据
        2.2.3 遥感影像数据
        2.2.4 其它数据资料
    2.3 小结
第3章 峰林峰从概念辨析与分类研究
    3.1 峰林峰丛概念内涵
        3.1.1 喀斯特峰林
        3.1.2 喀斯特峰丛
        3.1.3 喀斯特洼地
    3.2 峰林峰丛发育过程
        3.2.1 喀斯特地貌整体形成过程
        3.2.2 峰林峰丛发育条件与过程
    3.3 峰林峰丛基本特征
        3.3.1 形态多样性
        3.3.2 结构复杂性
        3.3.3 系统完整性
        3.3.4 区域差异性
    3.4 峰林峰丛类型划分
        3.4.1 基于形态特征的类型划分
        3.4.2 基于水文条件的类型划分
        3.4.3 基于结构关系的类型划分
        3.4.4 基于空间尺度的类型划分
        3.4.5 基于发育模式的类型划分
    3.5 峰林峰丛表达方法
    3.6 小结
第4章 基于DEM的峰林峰丛提取方法研究
    4.1 总体设计
    4.2 提取关键技术
        4.2.1 地形趋势面构建方法
        4.2.2 峰丛洼地正负地形划分
        4.2.3 峰丛间洼地边界
        4.2.4 地形特征点提取
        4.2.5 峰林峰丛空间关系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峰林平原地形趋势面
        4.3.2 峰林峰丛特征点提取
        4.3.3 洼地提取
        4.3.4 结果分析
        4.3.5 其它研究区提取结果
    4.4 小结
第5章 峰林峰丛形态特征分析
    5.1 峰林峰丛形态特征定量指标
        5.1.1 指标选取原则与依据
        5.1.2 定量指标
    5.2 峰林峰丛个体形态特征分析
        5.2.1 平面特征
        5.2.2 剖面特征
        5.2.3 结构特征
    5.3 峰林峰丛群体组合特征分析
        5.3.1 地形粗糙比
        5.3.2 点蚀指数
        5.3.3 莫兰指数
    5.4 小结
第6章 峰林峰从空间分异与地貌发育研究
    6.1 峰林峰丛空间格局
        6.1.1 K函数与核密度
        6.1.2 空间格局分析
    6.2 峰林峰丛发育过程
        6.2.1 面积高程积分
        6.2.2 发育演化分析
    6.3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5)全野外数字地形图山区等高线的自动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结构安排
2 等高线生成的模型研究
    2.1 等高线的相关定义
        2.1.1 等高线的概念
        2.1.2 等高线的分类
        2.1.3 等高线的特性
    2.2 数字地面模型
    2.3 不规则三角网的构建算法
        2.3.1 不规则三角网模型
        2.3.2 传统的三角网生长算法
        2.3.3 Delaunay三角网的生成
        2.3.4 地形特征线的引入
    2.4 基于TIN的等高线的追踪
        2.4.1 等值点位的寻找
        2.4.2 等值点的追踪
    2.5 等高线的光滑
    2.6 CASS环境下绘制等高线
        2.6.1 绘制等高线的步骤
        2.6.2 关于等高线绘制的一些规范要求
    2.7 本章小结
3 地形测量作业方法及其对等高线的影响分析
    3.1 数字化地形测量
        3.1.1 地形测量
        3.1.2 数字化地形测量
        3.1.3 全野外数字测图方法
    3.2 山区地形图测绘及其注意事项
        3.2.1 山区地形图测绘
        3.2.2 山区地形图测绘注意事项
    3.3 数字地形图等高线绘制不正确的问题分析
        3.3.1 外业观测问题
        3.3.2 内业成图问题
        3.3.3 测图规范要求
    3.4 本章小结
4 等高线自动处理的程序设计
    4.1 AutoCAD二次开发简介
    4.2 C#语言介绍
    4.3 实验数据说明
    4.4 自动绘制地性线
        4.4.1 错误等高线的特点分析
        4.4.2 解决思路
        4.4.3 实例验证
    4.5 自动添加房屋高程点
        4.5.1 解决思路
        4.5.2 实例验证
    4.6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研究生期间学术成果及参与工程实践项目

(6)基于施工/竣工数据的小区三维场景建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现代测绘技术建模方法
        1.2.2 人工交互建模方法
        1.2.3 依据施工/竣工数据建模方法
        1.2.4 研究现状小结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数据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数据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论文结构
第2章 面向地理场景的小区施工/竣工数据解析
    2.1 设计思想
    2.2 DWG的地理信息组织特征
        2.2.1 DWG文件
        2.2.2 DWG文件地理信息组织方式
    2.3 施工/竣工图的场景要素表达特征
        2.3.1 设计要素分类
        2.3.2 设计要素与场景要素的映射
    2.4 基于施工/竣工图的小区场景认知框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规则的小区地块提取与识别
    3.1 设计思想
    3.2 小区构成要素特征表达分析
    3.3 小区总平面图图元数据拓扑校验
        3.3.1 拓扑闭合校验与修正方法
        3.3.2 拓扑不相交校验与修正方法
    3.4 规则导向的小区地块提取与识别方法
        3.4.1 规则概述
        3.4.2 地块边界自动获取规则
        3.4.3 地块多边形自动提取方法
        3.4.4 地块用地类型自动识别规则
    3.5 实验例证
        3.5.1 实验内容
        3.5.2 实验结果
    3.6 分析讨论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小区微地形建模
    4.1 小区微地形概述
        4.1.1 微地形作用
        4.1.2 微地形特征
    4.2 设计思想
    4.3 地形要素特征表达分析
    4.4 小区用地微地形构建方法
        4.4.1 高程数据获取和异常检验
        4.4.2 微地形构建方法
    4.5 实验例证
        4.5.1 实验内容
        4.5.2 实验结果
    4.6 分析讨论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小区三维场景整合
    5.1 设计思想
    5.2 场景整合内容
        5.2.1 CGA规则
        5.2.2 基于CGA规则构建的小区地理实体
        5.2.3 精细化建筑单体与小区、建筑管网三维模型
    5.3 场景整合依据
    5.4 三维场景服务发布
    5.5 实验例证
        5.5.1 实验内容
        5.5.2 实验结果
    5.6 分析讨论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原型系统设计与实现
    6.1 原型系统设计
        6.1.1 系统设计目标
        6.1.2 系统运行环境
        6.1.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6.2 原型系统运行实例
        6.2.1 实验数据
        6.2.2 实验结果
        6.2.3 系统应用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基于DEM的峰丛区岩溶洼地提取与形态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岩溶地貌研究
        1.2.2 峰丛区岩溶洼地研究
        1.2.3 峰丛区岩溶洼地数字地形分析
        1.2.4 研究总结
    1.3 研究目标、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1.4 论文组织
第2章 研究基础
    2.1 峰丛区岩溶洼地概念
        2.1.1 岩溶负地形概念
        2.1.2 岩溶洼地范围
        2.1.3 辨析岩溶洼地与伪洼地
    2.2 实验样区及实验数据
        2.2.1 实验样区
        2.2.2 实验数据
    2.3 研究方法及实验平台
        2.3.1 研究方法
        2.3.2 实验平台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岩溶洼地自动提取方法
    3.1 地形开度概念与洼地提取原理
        3.1.1 地形正、负开度基本概念
        3.1.2 地形开度提取洼地原理
        3.1.3 地形开度的特性与优势
    3.2 岩溶洼地提取方法流程
    3.3 岩溶洼地提取样区实验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岩溶洼地形态特征分析
    4.1 岩溶洼地特征量化与表达
    4.2 个体指标分析
        4.2.1 个体特征量化与表达
        4.2.2 个体特征分析实验结果及分析
    4.3 群体指标分析
        4.3.1 等值线树及其构建
        4.3.2 群体特征量化与表达
        4.3.3 群体特征分析实验结果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工作与结论
    5.2 创新点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8)基于相似性度量的等高线变化检测理论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等高线更新方法的研究现状
        1.2.2 变化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
        1.2.3 相似性度量方法的研究现状
        1.2.4 现状分析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1.3.1 论文的研究内容
        1.3.2 结构安排
第2章 相似性与等高线变化检测基本问题研究
    2.1 相似性度量基本理论
        2.1.1 空间相似关系及分类
        2.1.2 实体集相似关系层次结构
        2.1.3 等高线空间特征及相似关系层次结构
    2.2 空间实体几何相似性度量基本方法
        2.2.1 相似性测度
        2.2.2 几何相似性度量方法
    2.3 空间实体集拓扑相似性度量
        2.3.1 拓扑关系模型
        2.3.2 拓扑相似性的基本概念
        2.3.3 拓扑相似性度量方法
    2.4 基于相似性理论的等高线局部变化检测策略
        2.4.1 等高线数据差异类型
        2.4.2 等高线变化检测策略
    2.5 小结
第3章 基于卫星遥感影像的高精度DEM数据获取
    3.1 基于有理函数模型的线阵遥感影像几何定位方法
        3.1.1 基于RFM的直接定位方法
        3.1.2 RFM的系统误差改正方法
        3.1.3 RFM系统误差的正则化总体最小二乘改正方法
    3.2 数字高程模型的生成
    3.3 遥感影像精确定位与数字高程模型生成实验
        3.3.1 有理函数模型直接定位实验
        3.3.2 有理函数模型系统误差改正实验
        3.3.3 数字表面模型与数字高程模型生成实验
    3.4 小结
第4章 顾及形态特征的等高线几何相似性度量
    4.1 基于欧氏距离几何相似性度量方法
        4.1.1 度量稳定性检验
        4.1.2 度量准确性检验
    4.2 顾及形态特征的几何相似性度量
        4.2.1 特征描述测度选取及特征序列转换
        4.2.2 最长公共子序列算法
        4.2.3 基于几何特征描述测度的相似性计算
        4.2.4 等高线匹配策略
    4.3 等高线重采样
        4.3.1 等高线重采样目的
        4.3.2 等高线的傅里叶变换
        4.3.3 等高线重构
    4.4 顾及形态的几何相似性度量方法有效性验证实验
        4.4.1 对比实验及分析
        4.4.2 在多源等高线匹配中的应用及精度与效率分析
    4.5 小结
第5章 基于树编辑距离的等高线群拓扑相似性度量
    5.1 等高线拓扑关系及等高线树构建
        5.1.1 等高线拓扑关系
        5.1.2 等高线树构建
    5.2 基于拓扑邻域的拓扑相似性度量方法
        5.2.1 基于拓扑关系形式化表达的方法
        5.2.2 基于拓扑关系统计均值的方法
    5.3 顾及结构特征的拓扑相似性度量
        5.3.1 Zhang-Shasha算法求解树编辑距离
        5.3.2 拓扑变化的树编辑模式
        5.3.3 基于树编辑距离的拓扑相似性度量
    5.4 基于树编辑距离的拓扑相似性度量方法有效性验证实验
        5.4.1 拓扑相似性度量模拟实验
        5.4.2 多源等高线拓扑相似性度量
    5.5 小结
第6章 等高线变化检测模型与更新应用实例
    6.1 等高线变化检测模型
        6.1.1 几何特征要素
        6.1.2 拓扑特征要素
    6.2 变化检测模型权重系数求解
        6.2.1 层次分析法
        6.2.2 等高线变化检测模型权重求解
    6.3 局部更新后处理
        6.3.1 正确性检验
        6.3.2 一致性处理
    6.4 变化检测模型在等高线更新中的应用实例
        6.4.1 局部等高线群变化检测有效性验证实验
        6.4.2 等高线变化检测与更新应用实例
    6.5 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9)海底地貌自动制图综合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等深(高)线综合
        1.2.2 水深注记综合
        1.2.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研究内容
        1.3.1 选题来源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海底地貌综合基础理论
    2.1 海底地貌制图综合相关概念
        2.1.1 海图的概念
        2.1.2 海底地貌表达
        2.1.3 海底地貌综合
    2.2 海底地貌制图综合的影响因素
    2.3 水深注记选取的基础理论
        2.3.1 水深注记选取的内涵
        2.3.2 水深注记选取的约束
        2.3.3 水深注记选取分类
        2.3.4 水深注记选取模型
    2.4 等深线综合的基础理论
        2.4.1 等深线的特点
        2.4.2 等深线表达的海底地貌特征分析
        2.4.3 等深线综合的基本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深注记选取方法研究
    3.1 特征水深注记识别方法
        3.1.1 特征浅(深)点识别方法
        3.1.2 控制水深识别方法
    3.2 复杂海底地形区域提取
        3.2.1 复杂海底地形的主要特征
        3.2.2 水深点地形特征度量
        3.2.3 复杂地形特征水深点提取
        3.2.4 复杂海底地形区域边界构建
        3.2.5 实验分析
    3.3 基于海图数据的水深注记选取
        3.3.1 基本思路
        3.3.2 距离约束的TIN化简
        3.3.3 局部水深注记调整
        3.3.4 实验分析
    3.4 基于多波束数据的水深注记选取
        3.4.1 多波束水深选取的基本思路
        3.4.2 特征水深点提取
        3.4.3 水深点菱形搜索
        3.4.4 基于TIN的水深点渐进删除
        3.4.5 实验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Delaunay三角网的等深线合并方法
    4.1 图形合并的基本方法
        4.1.1 缓冲区法
        4.1.2 Delaunay三角网法
    4.2 待合并等深线识别
        4.2.1 约束Delaunay三角网
        4.2.2 等深线合并的条件
        4.2.3 凸部等深线识别方法
        4.2.4 面域自动划分
        4.2.5 待合并等深线提取
    4.3 邻近等深线合并
        4.3.1 桥接区域扩展
        4.3.2 “孔”的提取
        4.3.3 弯曲识别与形态化简
        4.3.4 等深线合并
        4.3.5 等深线光滑处理
    4.4 等深线合并实验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保持弯曲特征的等深线化简方法
    5.1 航海图等深线化简的特点
        5.1.1 等深线化简的基本要求
        5.1.2 等深线化简与等高线化简的区别
    5.2 等深线弯曲化简现状分析
        5.2.1 基于弯曲识别的化简方法
        5.2.2 双缓冲区算法
        5.2.3 问题分析
    5.3 基于Delaunay三角网的等深线化简
        5.3.1 弯曲识别与度量
        5.3.2 待化简区域识别
        5.3.3 待化简区域处理方法
        5.3.4 等深线化简过程
        5.3.5 实验分析
    5.4 最大曲率约束下的等深线化简
        5.4.1 基本原理
        5.4.2 曲率计算
        5.4.3 弯曲划分
        5.4.4 凹弯曲化简
        5.4.5 凸弯曲化简
        5.4.6 等深线化简过程
        5.4.7 实验分析
        5.4.8 讨论
    5.5 等深线化简方法比较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顾及航行安全的等深线光滑方法
    6.1 等深线光滑的基本要求
    6.2 常用光滑曲线
        6.2.1 Bezier曲线
        6.2.2 B样条曲线
        6.2.3 三次B样条与三次Bezier曲线的比较分析
    6.3 多段Bezier曲线拟合的等深线光滑
        6.3.1 基本思路
        6.3.2 等深线弯曲单元划分
        6.3.3 凸弯曲单元光滑
        6.3.4 凹弯曲单元光滑
        6.3.5 弯曲间连接处光滑处理
        6.3.6 参数设置
        6.3.7 实际应用中光滑过程
        6.3.8 实验分析
        6.3.9 讨论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论文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10)基于高分一号数据的泥石流灾害信息提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泥石流灾害与防治
    2.1 泥石流的分类
    2.2 泥石流灾害的危害
    2.3 泥石流灾害预警与防治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介绍
    3.1 研究区概况
    3.2 数据介绍
    3.3 研究区GF-1数据情况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分一号影像数据处理
    4.1 影像融合
    4.2 数字高程模型(DEM)制作
    4.3 影像正射校正
    4.4 影像镶嵌与匀色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泥石流灾害信息提取
    5.1 研究区分级调查
    5.2 泥石流灾害信息人工目视解译
    5.3 基于像元的泥石流灾害信息自动提取
    5.4 面向对象的泥石流灾害信息自动提取
    5.5 研究区典型泥石流灾害-玉奇阿恰沟泥石流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泥石流隐患点信息提取分析
    6.1 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的坡度和坡向提取
    6.2 提取河网和汇水域分析
    6.3 泥石流隐患点信息分析与评价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及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四、闭合等高线高程的自动识别(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层次格网索引的矢量高程数据错误识别与修正研究[D]. 刘康甯. 西南大学, 2021(01)
  • [2]有云Landsat TM/OLI影像结合DEM提取青藏高原湖泊边界的自动算法研究[J]. 王鑫蕊,晋锐,林剑,曾祥飞,赵泽斌.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20(04)
  • [3]移动测量系统城市测图方法研究[D]. 王东旭. 北京建筑大学, 2019(03)
  • [4]基于DEM的喀斯特峰林峰丛地形特征与空间分异研究[D]. 杨先武. 南京师范大学, 2019
  • [5]全野外数字地形图山区等高线的自动处理[D]. 康惟英.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6]基于施工/竣工数据的小区三维场景建模方法研究[D]. 王鹏翔.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2)
  • [7]基于DEM的峰丛区岩溶洼地提取与形态特征分析[D]. 孟欣. 南京师范大学, 2019
  • [8]基于相似性度量的等高线变化检测理论与方法研究[D]. 郭文月.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2018(02)
  • [9]海底地貌自动制图综合算法研究[D]. 李靖涵.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2018(02)
  • [10]基于高分一号数据的泥石流灾害信息提取研究[D]. 姚月. 昆明理工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闭合轮廓高程的自动识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