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测量铜或铝导体材料电阻率时有哪些因素能来误差
- 答:铜和铝电阻率都很低,很小的偏差影响都很大,因此:
1、尽量用均匀细线测量,否则值太小,读数误差大;
2、接触点是关键,要焊接好,不能搭接,要将接触电阻降到最小;
3、铜和铝都很软,容易形变产生拉伸,因此尽量不要受力,要用高介电常数的材料支撑。
问:铜线电阻率
- 答:0.017欧姆平方毫米/米。
某种材料制成的长为1米,横截面积为1平方米的导体的电阻,在数值上等于这种材料的电阻率。反映物质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属性,与物质的种类有关,还受温度影响。
材料的电阻大小与材料的长度成正比,即在材料和横截面积不变时,长度越长,材料电阻越大;而与材料横截面积成反比,即在材料和长度不变时,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扩展资料:
电阻率ρ不仅和导体的材料有关,还和导体的温度有关。在温度变化不大的范围内,几乎所有金属的电阻率都随温度作线性变化。
即ρ=ρ0(1+at),式中t是摄氏温度,ρ是0℃时的电阻率,a是电阻率温度系数,利用这一性质可制成电阻温度计,有些合金电阻率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常用来作标准电阻。
由于电阻率随温度改变,故对于某些电器的电阻,必须说明它们所处的物理状态。如一个“220V,40W”电灯灯丝的电阻,正常发光时是1210Ω,未通电时只有100欧左右。 - 答:(1)铜电阻率(20℃时)为0.0175Ω·mm2/m,也就是截面积为1平方毫米、长度为1米的铜导线电阻是0.0175Ω。不同温度下的电阻率会有些差别,电阻率有一个温度系数。
(2)电阻率不仅与材料种类有关,而且还与温度、压力和磁场等外界因素有关。金属材料在温度不高时,ρ与温度t(℃)的关系是ρt=ρ0(1+at),式中ρ1与ρ0分别是t℃和0℃时的电阻率;α是电阻率的温度系数,与材料有关。锰铜的α约为1×10-1/℃(其数值极小),用其制成的电阻器的电阻值在常温范围下随温度变化极小,适合于作标准电阻。已知材料的ρ值随温度而变化的规律后,可制成电阻式温度计来测量温度。半导体材料的α一般是负值且有较大的量值。制成的电阻式温度计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有些金属(如Nb和Pb)或它们的化合物,当温度降到几K或十几K(绝对温度)时,ρ突然减少到接近零,出现超导现象,超导材料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利用材料的ρ随磁场或所受应力而改变的性质,可制成磁敏电阻或电阻应变片,分别被用来测量磁场或物体所受到的机械应力,在工程上获得广泛应用 - 答:在常温下已知铜线直径及长度求铜线阻值的公式就是:铜线阻值=铜线截面积*铜电阻率/铜线长度;
注意:
其电阻率为:0.0175Ω·mm2/m;
铜线截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
导线长度单位为:米; - 答:电线的导体电阻计算公式为:R=ρ×L/S
其中,ρ为导体电阻率,L为导体长度,S为导体横截面积。
计算导体的电阻,要知道其电阻率、截面积、长度,计算公式:电阻=长度×电阻率÷截面积。
直流电路,纯电阻性负载交流电路的电阻计算公式; R=U/I。式中R为阻值单位欧姆、U为电压单位伏特、I为电流单位安培。
问:关于铜丝电阻率和电阻的问题
- 答:铜的我做的是1.7×10ˉ8ω·m
纯金属的电阻率会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半导体的电阻率却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一般的电阻率只跟材料有关了,你是铜的,就应该大概在这个范围吧,可能会有误差,但不会有数量级的误差的
做实验时注意要快点
慢了电阻会因通电太久发热,也会影响到你的实验的
电阻率的计算公式为:ρ=rs/l
其中ρ为电阻率——常用单位ω·m
s为横截面积——常用单位㎡
r为电阻值——常用单位ω
l为导线的长度——常用单位m
细心点啊,加油哦!!! - 答:算是合格的
因为电阻率和导体长度、截面积有关,也就是说,同一种规格的铜丝,如果铜丝的电阻测起来符合标准,电阻率测起来不符合标准,说明两者可能在铜丝长度和铜丝粗细上有点小差别
如果是粗细上的差别,使用起来问题不太大,如果是长度上的差别,使用时就不可随意加长或者剪断电线,以免造成电线电阻值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