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麦混播草地叶面积指数和草产量动态研究

小黑麦混播草地叶面积指数和草产量动态研究

一、小黑麦+光叶紫花苕混播草地叶面积指数及产草量动态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锦昉[1](2021)在《中国混播草地生产力及牧草营养品质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

柳茜,乔雪峰,陶雅,徐丽君,李峰,杨万春[2](2020)在《凉山地区燕麦与光叶紫花苕不同混播比例对生物量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为探讨混播比例对燕麦与光叶紫花苕混播草地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本研究设置燕麦单播、75%燕麦+25%光叶紫花苕、50%燕麦+50%光叶紫花苕、25%燕麦+75%光叶紫花苕、光叶紫花苕单播5个处理。通过对株高、饲草产量和粗蛋白产量进行测定,以期筛选出适宜凉山地区冬闲田种植的最佳燕麦与光叶紫花苕的混播比例。结果表明在燕麦与光叶紫花苕的3个混播组合中,2种牧草的株高均高于单播,其中燕麦混播株高比单播提高5.75%~11.93%,光叶紫花苕混播株高比单播提高39.03%~48.24%。混播的干草产量为18 464.72~22 522.71kg/hm2,较燕麦单播提高19.02%~45.18%,较光叶紫花苕单播提高86.37%~127.33%。混播干草产量随着混播中燕麦比例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混播中50%燕麦+50%光叶紫花苕干草产量最高,为22 522.71kg/hm2,比燕麦单播提高45.18%,比光叶紫花苕单播提高127.33%。混播的粗蛋白含量为7.70%~10.80%,表现为随着燕麦比例的增加,粗蛋白含量逐渐下渐。混播中25%燕麦+75%光叶紫花苕、50%燕麦+50%光叶紫花苕的粗蛋白产量与光叶紫花苕单播粗蛋白产量差异不显着(P>0.05),显着高于75%燕麦+25%光叶紫花苕和燕麦单播(P<0.05)。50%燕麦+50%光叶紫花苕粗蛋白产量最高,为2 009.10kg/hm2,相比单播光叶紫花苕粗蛋白产量提高2.94%,是燕麦单播的2.11倍。综合干草产量和粗蛋白产量,得出在凉山地区冬闲田建植一年生人工混播草地以50%燕麦+50%光叶紫花苕的混播组合为宜。

刘晶[3](2019)在《饲草型小黑麦的光合性能、氮素利用率及生产性能和适应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筛选出光合性能强和氮素利用率高、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高的饲草型小黑麦种质,并确定其在甘肃省的栽培条件和适应性。本研究以6个小黑麦种质(C17、C19、C22、C24、C31、石大1号)为试材,于2016-2017年利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GGE双标图法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小黑麦种质的光合性能和氮素利用及分配,并研究了光合性能强、氮素利用率高、生产性能最佳种质的栽培条件及适应性评价。主要结果如下:1.6个参试小黑麦种质中新品系C31和C19的光合性能较优。随生育时期推移,小黑麦光合性能相关指标(除气孔限制值外)先增加后减少,但最高值所处的生育时期各异;随着生育时期推移,气孔限制值先减少后增加,抽穗期最低。出苗后54 d参试小黑麦种质的叶面积指数最大,叶面积指数与干草产量、枝条数显着正相关,粗蛋白含量极显着正相关,消化率显着负相关。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饲草型小黑麦光合性能综合评价表明,有机物积累和小黑麦感病性对光合性能有显着影响。2.分蘖期-开花期小黑麦根系、茎秆、叶片的全氮含量逐渐降低,根系、茎秆、叶片干物质产量和氮素产量逐渐增加;分蘖期-孕穗期不同器官氮素分配比例为叶片>茎秆>根系,抽穗期-开花期的分配比例为叶片>茎秆>花序>根系。参试的6个小黑麦种质中,C31和C19的氮利用率较高。孕穗期对饲草型小黑麦氮素产量和氮素分配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小黑麦种质的氮利用效率,再次是开花期根系氮素产量高低。3.(1)C31的干草产量(15514.92 kg·hm-2)显着高于其他种质,C24的干草产量(11270.50 kg·hm-2)显着低于其他处理;石大1号的株高(152 cm)显着高于其他种质,C31的枝条数(745.42万枝·hm-2)最高,除了与C17(681.25万枝·hm-2)无显着性差异外,显着高于其他种质;通过参试小黑麦种质营养品质比较可知,C24的CP含量(12.36%)显着高于其他种质,C24的NDF(55.38%)含量最低,与C22之间无显着差异,显着低于其他种质。C24的ADF(36.20%)含量最低,显着低于C17、C19。C24的DMD含量(63.08%)显着高于其他种质(2)小黑麦品系C31在甘肃省合作试验点(兰州大学高寒草甸与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和兰州试验点(甘肃农业大学牧草试验地)均适合,但在合作试验点表现更佳;C17适合于合作点,C19适合于兰州点,石大1号和C22的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的综合评价值较低,不适合在兰州点和合作点生长。4.筛选饲草型小黑麦新品系C31最适合的栽培条件,本研究利用3因素(种植密度,氮肥施用量,降雨量)5水平的中心复合试验响应面设计法,研究了种植密度、氮肥施用量和降雨量对饲草型小黑麦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构建饲草型小黑麦新品系C31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的三元二次回归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种植密度、氮肥施用量和降雨量对饲草型小黑麦的草产量与营养品质均有显着影响(P<0.05),降雨量×氮肥施用量交互作用对小黑麦干草产量有显着影响(P<0.05),降雨量×种植密度交互作用对小黑麦干草的营养品质有显着影响(P<0.05)。(2)三元二次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种植密度、氮肥施用量和降雨量与小黑麦草产量和营养品质间的回归模型高度显着(P<0.01)。(3)小黑麦新品系C31适合在生长季降雨量为318 mm-325 mm的合作地区生长。(4)生长季降雨量为322.07 mm时,小黑麦新品系C31的干草产量最高,营养品质最佳。在此降雨量下,氮肥施用量为289.17 kg N·hm-2,种植密度为579.40万基本苗·hm-2,模型预测小黑麦干草产量为16732.50 kg·hm-2,干草营养品质的最大值为0.71。本研究将为评价小黑麦种质草产量和营养品质表现及适宜种植区域提供简便有效的分析手段。5.为筛选甘肃省不同地区适宜种植的小黑麦品种(系)和甘肃省最适宜种植小黑麦的试验点,本试验以4个小黑麦种质(新品系P2,新品系P4,石大1号小黑麦品种,中饲1048小黑麦品种)为材料,于2014—2015年研究了上述种质在甘肃省不同试验点(临洮,玛曲,夏河,合作,肃南县马蹄乡和肃南县康乐乡)开花期的干草产量、营养价值(粗蛋白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以及干物质消化率,其中临洮点有灌溉条件,其他试点无灌溉条件,为雨养区。利用方差分析、隶属函数法和GGE(基因型和基因与环境互作效应)双标图法,对测定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到以下结果:(1)参试的4个小黑麦种质中,品系P2的干草产量最高(12831.74 kg·hm-2),营养评价值最高(0.67),在临洮点和玛曲点具有广阔推广利用前景;品系P4的干草产量较高(10764.78 kg·hm-2),营养评价值较高(0.5);石大1号和中饲1048由于营养评价值低或干草产量低,在甘肃省6个试验点表现均不理想,不适合种植。(2)6个试点中,临洮点小黑麦的干草产量(14127.92 kg·hm-2)较高(位居第2),营养评价值(0.51)最高;玛曲点小黑麦的干草产量(14072.19 kg·hm-2)较高(位居第3),营养综合评价值(0.50)较高(位居第2),肃南马蹄乡小黑麦的干草产量(14230.00kg·hm-2)最高(位居第1),营养综合评价值(0.47)较差(位居第4),其他3个试点小黑麦的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均较差;综合6个试验点小黑麦的干草产量和营养评价值,临洮和玛曲为种植小黑麦最理想的区域。研究将为评价小黑麦种质草产量和营养品质表现及适宜种植区域提供了简便有效的分析手段,可以为小黑麦种质鉴定与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张瑜,高碧荣,龙忠富,李娟,张建波[4](2016)在《饲用小黑麦与箭舌豌豆不同混播比例的生产效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探明贵州高寒山区优质高产牧草黔饲1号小黑麦人工混播草地的适宜建植技术,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饲用小黑麦与箭舌豌豆不同混播比例的生产效应。结果表明:混播处理的生产能力显着优于单播处理(P<0.05),其中,黔饲1号小黑麦50%+兰箭3号箭舌豌豆50%混播处理的鲜草产量、草层高度、叶茎比及030cm土层的地下生物量均最高,分别为57 349.2kg/hm2、176.9cm、0.534 8和21 298.32kg/hm2。该混播模式具有较好的协同效应,可在威宁高原及类似地区推广应用。

梅丽[5](2012)在《几种绿肥作物种植技术及养分释放特性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以光叶苕子、箭筈豌豆及毛叶苕子为研究材料,采用大田试验与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播期、播量、土壤含水量、磷肥用量对绿肥作物生长发育及养分积累规律的影响;通过与小麦、油菜混播试验研究了混播方式对三种作物生长和物质养分累积的影响;并在盆栽条件下,采用网袋法模拟研究了绿肥的还田腐解特性,以期为旱地绿肥的生产利用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不同播种量下的绿肥生长和产量表现,并分析了各生育期绿肥的养分吸收和累积规律。结果显示:随播种量的增加,出苗数增加,株高、叶长、叶宽、叶片数、鲜草产量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播量对绿肥作物养分含量影响不大,但显着影响养分累积量。在0~183d,养分积累量随播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养分累积量的最大值均出现在208天,光叶苕子积累量的大小表现为播种量60kg/hm2>播种量90kg/hm2>播种量120kg/hm2>播种量30kg/hm2。毛叶苕子和箭筈豌豆养分含量和养分累积量的变化趋势与光叶苕子基本一致。在本试验条件下,光叶苕子最适播量为60-90kg/hm2,毛叶苕子为75~112.5kg/hm2,箭筈豌豆的为180~240kg/hm2。(2)播期会显着影响光叶苕子生长发育和物质养分积累。盆栽试验结果显示:光叶苕子株高、单株分支数和单株复叶数随着播期的推迟而下降,种子出苗所需时间从3天延长至15天左右。随播期推迟,鲜草产量和各养分累积量均下降,10月13日播种的与11月24日播种的相比,地上部产量增加51.2%。本试验条件下,最适宜播期为10月上旬。(3)盆栽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土壤湿度对光叶苕子出苗率及生长发育和养分积累的影响。结果显示,土壤含水量为土壤持水量的70%-80%时,苕子出苗率和盛花期鲜草产量较高,养分吸收和积累也达到最大值。f4)光叶苕子与小麦或油菜混播,光叶苕子:油菜(小麦)混播比例为9:1、7:3、1:1,在光叶苕子盛花期,90%sm、70%sm和90%sy苕子的生物量均高于苕子单作处理,小麦和油菜生物量则随苕子混播比例增大而降低;苕子与小麦混播植株内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均高于苕子单作,而与油菜混播,全磷含量低于苕子单作。地上部氮、磷、钾、碳素累积量均表现为光叶苕子单作的最低。在苕子混播比例相同条件下,与小麦混播比与油菜混播氮和钾素积累量高,但磷素积累量表现略有不同,与油菜混播高于与小麦混播。且在此试验条件下,最佳光叶苕子:油菜(小麦)混播比例为3:7。(5)在湖北鄂州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磷量对光叶苕子、箭筈豌豆及毛叶苕子三种绿肥作物不同生育期生长、产量和养分吸收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绿肥作物上增施磷肥增产效果极为显着。施磷量45kg/hm2、90kg/hm2与不施磷处理产量相比,光叶苕子最高可增产74.59%-114.84%,毛叶苕子增产86.18%-126.12%,箭筈豌豆增产高达50.5%-179.81%,且施磷量为90kg/hm2条件下,绿肥干物质累积强度最大。绿肥氮、磷、钾含量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全碳含量与磷肥用量相关性不大。各绿肥品种碳、氮、磷、钾养分累积量对磷肥反应相同,均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在高磷水平下养分累积量最大。(6)利用网袋法模拟研究光叶苕子、毛叶苕子、箭筈豌豆和紫云英在淹水和旱作条件下的腐解特征和养分释放规律。结果表明,四种绿肥的腐解均是前期快,后期慢。翻压112天后,淹水条件下光叶苕子、毛叶苕子、箭筈豌豆和紫云英的累积腐解率分别达75.63%、72.35%、74.55%和61.83%;旱作条件下,毛叶苕子和紫云英达80.13%和70.57%。光叶苕子、毛叶苕子、箭筈豌豆腐解主要集中在翻压后的前15天或20天内,而紫云英在翻压后35天内释放较快。累积释放量表现为光叶苕子>毛叶苕子>箭筈豌豆>紫云英,但三种旱作绿肥的累积释放率差异不大。绿肥养分累积释放率表现为K>P>N。至翻压112天,碳、氮、磷的累积释放率分别达到56.87%-80.47%,72.35%-91.87%,56.01%~95.1%,钾的累积释放率均高于90%。在旱作处理下,毛叶苕子的累积释放率高于紫云英:四种绿肥均是淹水较旱作条件更利于养分释放。

许庆方[6](2008)在《小黑麦的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作为第一个人工培育的谷类作物,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在我国草田轮作或填闲种植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价值。详细论述了小黑麦农艺措施对小黑麦生长情况的影响,小黑麦的种质特性,抗性生理,以及收获利用等的研究进展,提出在小黑麦饲草加工与利用方面,还应深入研究。

刘为萌,陈功,张国春[7](2004)在《小黑麦+光叶紫花苕混播草地叶面积指数及产草量动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云南省晋宁县特有的生态和经济发展特点,在冬闲田上用小黑麦 WOH939、WOH830、NTH237三个品种与光叶紫花苕分别以6:4和7:3的比例混播,共6种组合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了各混播处理中植株高度、叶面积指数、产草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在同一生态环境下表现出相似的叶面积指数及产草量变化规律:小黑麦的叶面积指数从孕穗期之后逐渐下降,而光叶紫花苕的叶面积指数始终保持上升趋势,混播草地叶面积变化规律与小黑麦相似。各混播草地产草量快速增长阶段出现在小黑麦的分蘖期到孕穗期;在开花期,干草产量可以达到9.7~12.4 t/hm2。

二、小黑麦+光叶紫花苕混播草地叶面积指数及产草量动态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黑麦+光叶紫花苕混播草地叶面积指数及产草量动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凉山地区燕麦与光叶紫花苕不同混播比例对生物量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设计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1.4.1. 株高
        1.4.2. 产草量
        1.4.3. 粗蛋白产量
    1.5 试验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株高
    2.2 产草量
    2.3 混播生物量构成
    2.4 粗蛋白产量
3 讨论
    3.1 混播对株高的影响
    3.2 混播对干草产量的影响
    3.3 混播对粗蛋白质的影响
4 结论

(3)饲草型小黑麦的光合性能、氮素利用率及生产性能和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研究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光合性能
        2.1.1 叶面积指数
        2.1.2 光合生理指标
        2.2 氮素利用和分配
        2.2.1 氮效率指标
        2.2.2 氮效率的决定因素
        2.3 小黑麦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研究
        2.4 小黑麦的栽培技术研究
        2.5 小黑麦的适应性研究
    3 研究内容
        3.1 饲草型小黑麦的光合性能研究
        3.2 饲草型小黑麦的氮素利用和分配
        3.3 基于响应面设计的饲草型小黑麦新品系栽培条件优化筛选
        3.4 饲草型小黑麦的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研究
        3.5 基于隶属函数法和GGE双标图的饲草型小黑麦种质适应性评价
    4 研究目标
    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饲草型小黑麦的光合性能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设计及田间管理
        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光合性能
        2.1.1 小黑麦种质间光合性能的差异
        2.1.2 不同生育时期间小黑麦光合性能的差异
        2.1.3 小黑麦种质×生育时期交互作用间光合性能的差异
        2.2 小黑麦开花期叶面积指数与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的关系
        2.3 小黑麦最大叶面积指数出现时期的确定
        2.4 光照和温度对小黑麦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2.5 饲草型小黑麦光合性能综合分析
        2.5.1 饲草型小黑麦光合性能第1 主成分
        2.5.2 饲草型小黑麦光合性能第2 主成分
        2.6 基于光合性能的饲草型小黑麦综合评价
    3 讨论
        3.1 光合性能差异分析
        3.2 光合性能指标与生产性能的关系
        3.3 小黑麦最大叶面积指数出现时期的确定
        3.4 光照和温度对小黑麦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3.5 饲草型小黑麦光合性能综合分析
        3.6 基于光合性能饲草型小黑麦综合评价
    4 结论
第三章 饲草型小黑麦的氮素利用和分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设计
        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1.5 数据计算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氮含量
        2.1.1 小黑麦种质间不同器官平均氮含量的差异
        2.1.2 生育时期间小黑麦不同器官平均氮含量的差异
        2.1.3 小黑麦种质×生育时期交互作用间小黑麦不同器官氮含量差异
        2.2 氮素产量
        2.2.1 小黑麦种质间不同器官平均氮素产量的差异
        2.2.2 生育时期间小黑麦不同器官平均氮素产量的差异
        2.2.3 小黑麦种质×生育时期交互作用间氮素产量差异
        2.3 不同生育时期饲草型小黑麦种质氮素分配的规律
        2.4 饲草型小黑麦氮素分配综合分析
        2.4.1 饲草型小黑麦开花期氮素产量主要影响因素
        2.4.2 饲草型小黑麦主成分分析
        2.5 基于氮利用效率的饲草型小黑麦种质分类
        2.5.1 小黑麦种质间的差异
        2.5.2 聚类分析
    3 讨论
        3.1 氮含量的差异分析
        3.2 氮素产量的差异分析
        3.3 不同生育时期饲草型小黑麦种质氮素产量分配的规律
        3.4 饲草型小黑麦氮素分配主要影响因素
        3.4.1 饲草型小黑麦开花期氮素产量主要影响因素
        3.4.2 饲草型小黑麦氮素分配主要影响因素
        3.5 基于氮利用效率饲草型小黑麦种质分类
    4 结论
第四章 饲草型小黑麦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括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设计
        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产性能相关指标
        2.1.1 试验点间小黑麦干草产量、株高和枝条数的差异
        2.1.2 小黑麦种质间小黑麦干草产量、株高和枝条数的差异
        2.1.3 试验点×种质交互作用间小黑麦干草产量、株高和枝条数的差异
        2.2 小黑麦营养品质相关指标
        2.2.1 试验点间小黑麦营养品质的差异
        2.2.2 小黑麦种质间营养品质的差异
        2.2.3 试验点×小黑麦种质交互作用间营养品质指标的差异
        2.3 小黑麦种质生产性能与营养品质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2.3.1 建立标准品种和供试种质的各项性状
        2.3.2 数据标准化处理
        2.3.3 关联系数、关联度和权重
    3 讨论
        3.1 不同试验点间小黑麦种质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的差异分析
        3.2 小黑麦种质间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的差异分析
        3.3 小黑麦种质和试验点交互作用间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的差异分析
        3.4 小黑麦种质的综合评价
    4 结论
第五章 饲草型小黑种质的栽培条件优化筛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设计及方法
        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干草产量
        2.2 营养品质
        2.3 回归方程的建立与分析
        2.4 小黑麦新品系适应性分析
        2.4.1 全局范围内小黑麦新品系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最优条件的筛选
        2.4.2 局部范围内小黑麦新品系草产量和营养品质最优条件的筛选
        2.5 小黑麦新品系适应性验证
    3 讨论
        3.1 降雨量对小黑麦干草产量与品质影响
        3.2 氮肥施用量对小黑麦干草产量与营养品质影响
        3.3 种植密度对小黑麦干草产量与品质影响
    4 结论
第六章 基于隶属函数法和GGE双标图的饲草型小黑麦种质适应性评价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设计及田间管理
        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1.5 小黑麦种质和试验点营养品质综合评价
        1.6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干草产量
        2.1.1 单因素间小黑麦干草产量的差异
        2.1.2 试点×种质作用间小黑麦干草产量的差异
        2.2 营养品质
        2.2.1 单因素间小黑麦营养品质的差异
        2.2.2 试点×种质交互作用间小黑麦营养品质指标的差异
        2.3 综合评价
        2.4 小黑麦种质干草产量和营养价值的平均表现及稳定性
        2.4.1 干草产量的平均表现和稳定性
        2.4.2 营养品质的平均表现和稳定性
        2.5 小黑麦种质最佳种植区域的筛选
        2.5.1 干草产量
        2.5.2 营养品质
        2.6 小黑麦种质与环境的优选
    3 讨论
        3.1 高产优质小黑麦种质的筛选
        3.2 小黑麦种植区域的筛选
    4 结论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1 研究总结
        1.1 饲草型小黑麦光合性能研究
        1.2 小黑麦氮素利用和分配
        1.3 基于响应面设计的饲草型小黑麦新品系栽培条件优化筛选
        1.4 饲草型小黑麦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研究
        1.5 基于隶属函数法和GGE双标图的饲草型小黑麦种质适应性评价
        1.6 整体结论
    2 创新点
    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4)饲用小黑麦与箭舌豌豆不同混播比例的生产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供试牧草
        1.1.2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计
        1.2.2 指标测定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人工草地牧草的物候期
    2.2 不同处理人工草地牧草鲜草产量、干鲜比与草层高度
    2.3 不同处理人工草地牧草的叶、茎干重及叶茎比
    2.4 不同处理人工草地牧草的地下生物量
3 结论与讨论

(5)几种绿肥作物种植技术及养分释放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绿肥的作用
        1.1.1 绿肥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
        1.1.2 绿肥翻压可以提高土壤中N、P、K等营养元素的含量,调节土壤养分库
        1.1.3 绿肥能覆盖地面,防止水土流失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1.1.4 绿肥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影响
    1.2 绿肥的栽培种植技术
        1.2.1 绿肥的种植技术
        1.2.2 绿肥的种植形式
        1.2.3 绿肥的田间管理
    1.3 绿肥翻压后的分解释放规律
    1.4 绿肥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1.4.1 存在问题
        1.4.2 对策及展望
2 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内容
    2.3 技术路线
3 不同播种量对3 种绿肥作物生长及养分累积量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盆栽试验
        3.1.2 大田试验
        3.1.3 测定及分析方法
        3.1.4 数据处理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盆栽试验
        3.2.2 田间试验
    3.3 讨论
        3.3.1 播种量对绿肥生长状况和产量的影响
        3.3.2 播量对绿肥养分含量及养分累积量的影响
    3.4 结论
4 不同播期对绿肥生长及养分积累的影响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土壤与作物
        4.1.2 试验设计
        4.1.3 测定及分析方法
        4.1.4 数据处理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播期对光叶苕子出苗所需时间的影响
        4.2.2 播期对光叶苕子农艺性状的影响
        4.2.3 播期对光叶苕子生物量的影响
        4.2.4 播期对光叶苕子养分吸收和养分累积的影响
    4.3 讨论
    4.4 结论
5 不同土壤湿度对光叶苕子生长和养分累积的影响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作物和土壤
        5.1.2 试验设计
        5.1.3 出苗率试验
        5.1.4 测定及分析方法
        5.1.5 数据处理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土壤含水量对光叶苕子出苗率的影响
        5.2.2 不同土壤湿度对光叶苕子农艺性状的影响
        5.2.3 不同土壤湿度对光叶苕子生物量的影响
        5.2.4 不同土壤湿度对光叶苕子盛花期养分含量的影响
        5.2.5 不同土壤含水量对光叶苕子盛花期养分累积量的影响
    5.3 结论
6 光叶苕子与油菜、小麦混作对其生长和养分吸收累积的影响
    6.1 试验材料与方法
        6.1.1 供试作物和土壤
        6.1.2 试验设计
        6.1.3 测定及分析方法
        6.1.4 数据处理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不同种植方式对油菜、小麦、苕子农艺性状的影响
        6.2.2 不同种植方式对油菜、小麦、光叶苕子生物量的影响
        6.2.3 不同种植方式对油菜、小麦、光叶苕子地上部养分含量的影响
        6.2.4 不同种植方式对油菜、小麦、苕子地下部养分含量的影响
        6.2.5 不同种植方式对苕子、小麦、油菜地上部养分积累量的影响
        6.2.6 不同种植方式对苕子、小麦、油菜根部养分积累量的影响
    6.3 结论与讨论
7 不同磷肥用量对3种绿肥作物生长和养分吸收累积的影响
    7.1 试验材料与方法
        7.1.1 试验地点与材料
        7.1.2 试验设计
        7.1.3 分析方法
        7.1.4 数据处理方法
    7.2 结果与分析
        7.2.1 磷肥对3种绿肥作物株高的影响
        7.2.2 磷肥对3种绿肥作物干物质累积量的影响
        7.2.3 磷肥对3种绿肥绿肥作物养分含量的影响
        7.2.4 磷肥对3种绿肥作物地上部养分累积量的影响
    7.3 讨论
    7.4 结论
8 绿肥作物在水田和旱地养分释放特性研究
    8.1 试验材料与方法
        8.1.1 试验地点与材料
        8.1.2 试验设计
        8.1.3 样品采集与处理分析
        8.1.4 数据处理方法
    8.2 结果与分析
        8.2.1 绿肥的干物质分解动态
        8.2.2 碳的释放特征
        8.2.3 氮释放特征
        8.2.4 磷的释放特征
        8.2.5 钾释放特征
    8.3 结论与讨论
9 总结与展望
    9.1 本文主要结论
    9.2 存在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小黑麦的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小黑麦的农艺特性
    1.1 小黑麦在轮作中的利用
    1.2 农艺措施对小黑麦的影响
    1.3 小黑麦的种质与育种特性
    1.4 小黑麦的抗性生理
2 小黑麦的收获, 产量表现及饲用价值

(7)小黑麦+光叶紫花苕混播草地叶面积指数及产草量动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区概况
2 试验设计及处理
    2.1 供试品种
    2.2 试验区设计
    2.3 播种时间及方法
    2.4 草种组合及播种量
    2.5 观测指标
3 结果与分析
    3.1 植株高度(见表1)
    3.2 叶面积指数(见表2)
    3.3 产草量
4 结论与讨论

四、小黑麦+光叶紫花苕混播草地叶面积指数及产草量动态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混播草地生产力及牧草营养品质的影响因素分析[D]. 刘锦昉.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
  • [2]凉山地区燕麦与光叶紫花苕不同混播比例对生物量影响的研究[J]. 柳茜,乔雪峰,陶雅,徐丽君,李峰,杨万春. 中国奶牛, 2020(11)
  • [3]饲草型小黑麦的光合性能、氮素利用率及生产性能和适应性研究[D]. 刘晶. 甘肃农业大学, 2019(02)
  • [4]饲用小黑麦与箭舌豌豆不同混播比例的生产效应[J]. 张瑜,高碧荣,龙忠富,李娟,张建波. 贵州农业科学, 2016(11)
  • [5]几种绿肥作物种植技术及养分释放特性研究[D]. 梅丽. 华中农业大学, 2012(01)
  • [6]小黑麦的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J]. 许庆方. 草原与草坪, 2008(04)
  • [7]小黑麦+光叶紫花苕混播草地叶面积指数及产草量动态研究[J]. 刘为萌,陈功,张国春. 四川草原, 2004(12)

标签:;  ;  

小黑麦混播草地叶面积指数和草产量动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