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A 空间组件规范系统 - ESCC 简介

ESA 空间组件规范系统 - ESCC 简介

一、欧空局空间元器件规范体系——ESCC介绍(论文文献综述)

蔺陆洲[1](2020)在《从太空竞赛到空间合作航天外交的理论建构与现实转型》文中指出太空竞争与空间合作的关系变化和政策调整是航天外交的基本问题。本文围绕竞争与合作的主轴,建构了一种航天外交的理论框架并以商业航天为基点分析了航天外交的现实转型。在回顾航天外交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明确了研究的核心问题、主要方法和创新点,进而界定了航天外交概念的内涵、外延和特征。通过梳理自1957年以来航天外交的发展历史和当前航天外交的发展趋势,结合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在相互依存、霸权稳定、世界体系、国家主义和依附理论的发展路径与分析范式,总结了航天外交在战略、资金和科技各方面的理论要素。基于这三个航天外交的理论要素,将航天产业的计划经济属性、国家为核心的行为体和大国竞争的本质特征确立为航天外交理论的范式,以航天相对实力的变化和航天外交政策的调整为主要逻辑,建立航天外交的理论模型,在太空竞赛和空间合作方面形成理论推论。综合运用相关性分析的定量研究方法和比较分析的定性研究方法,对理论和推论进行检验。通过理论限制性条件分析,将商业航天识别为改变航天外交理论外部环境和条件的颠覆性变量,并对航天外交理论的发展进行预测。随后,以文章建构的航天外交理论框架,针对世界航天外交总体态势、主要航天国家和国际航天组织的结构与政策,利用案例研究和博弈论进行分析,解释当前航天外交关系的状态和变化趋势。特别是基于中国的航天外交实践的总结,在大国博弈、多边主导和应用推广方面进行中国航天外交的设计并提出政策建议。最终回顾和总结航天外交的本质与启示,并对未来的航天外交进行展望。

靳成铭[2](2019)在《面向列控的列车精密单点定位方法》文中研究表明我国西部还存在大量的单线、双线铁路,运行速度在160 km/h以下,其中部分线路还没有实现电气化。随着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需要对线路及其列控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列车定位技术是列控系统的两大核心技术之一,同目前基于差分卫星导航的列车定位相比,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具有不需要地面参考基站辅助等优势。论文以面向列控系统列车定位应用的精密单点定位技术为研究对象,在兼容既有系统的前提下,以列控系统中的列车定位精度、可用性和安全性需求为优化目标,结合精密单点定位精度高、收敛时间长等特点,研究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在列车定位中的应用方案,保障列车定位的安全性和可用性,主要包括以下研究内容:(1)结合低密度线路对列车定位的需求,总结了基于卫星导航的列控系统定位性能指标,提出了基于精密单点定位的列车定位方案,为解决基于PPP的列车定位单元安全性评估问题,采用PDS方法对所设计的列车定位单元建模,定量分析了结构性约束和诊断覆盖率对列车定位单元安全完整性等级的影响。(2)为解决PPP在列车定位应用中面临的空间信号完好性和定位精度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伪距残差的PPP空间信号观测量误差探测及修复算法,该方法通过对当前历元中最大伪距残差所在卫星观测量的伪距观测值进行降权处理,提高了空间信号观测量存在偏移误差情况下的定位精度,降低了使用PPP空间信号的完好性风险。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伪距降权的混合定权模型优于常用的定权方法和基于测量平均模型的误差探测方法,在无故障情况下定位精度至少提高9.6%,故障情况下定位精度至少提高14.8%;(3)为解决PPP在列车定位应用中面临的定位可用性和精度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轨道地图(DTM)的PPP量测噪声方差自适应估计算法,该方法的提出提高了基于PPP/INS组合定位算法的定位精度,组合定位的引入提高了 PPP的定位可用性。仿真试验表明,采用提出的基于DTM的自适应估计算法,能够使PPP/INS EKF和PPP/INS EPF组合定位算法的定位精度达到较为理想水平。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当GNSS分别采用SPP、PPP和DGPS技术时,采用论文所提出的自适应估计算法后,GNSS/INSEPF同使用经验方差的滤波解算结果相比,定位误差分别减小了 58.6%、11.5%和47.6%。(4)为解决论文理论研究所涉及的PPP在列车定位应用中的观测权优化、组合定位算法优化等问题,设计并实现了基于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的列车定位应用验证系统,实现了精密单点定位软件的集成开发和调试。借助实验室仿真设备,实现了对IMU和GNSS的数据仿真和模拟。为验证论文所提出算法的有效性,在北京铁科院环形试验线开展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伪距降权的混合定权模型能够探测出观测量中的偏移误差,精度优于目前的定权模型。开展的组合定位算法现场试验表明,论文所提出的DTM辅助的GNSS/INS EPF滤波算法能够有效地自适应估计GNSS量测噪声方差,提高了滤波算法的定位精度。(5)为解决PPP在列车定位应用中面临的空间信号可用性分析问题,研究了PPP空间信号可用性预测和分析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禁忌搜索的图像识别算法,该算法能够从图像中有效地识别可见的天空区域。试验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将可见天空识别为遮挡的误识率低于6.9%,将遮挡识别为可见天空的漏识率低于2.1%,并支持漏识风险的进一步降低。基于PPP的列车定位能够潜在地减少既有列控系统的轨旁设备,实现列车自主定位,为青藏线ITCS系统的国产化及扩能改造提供了技术储备,对我国下一代列控系统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肖汉武[3](2018)在《关于CMOS图像传感器封装标准的探讨》文中研究表明CMOS图像传感器通常采用空腔型封装结构,虽然这种封装结构与标准的采用陶瓷或金属外壳的空腔型封装结构类似,但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气密性封装。目前国际上针对图像传感器封装的规范主要是欧空局发布的ESCC 9020,对ESCC 9020的主要部分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和分析,并对图像传感器封装的密封性能进行了讨论。最后,对我国加快建立图像传感器封装相关规范提出了建议。

董荣[4](2017)在《中欧空间科学合作的建立与“双星计划”的实施》文中指出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近20年的时间里,中欧空间科学领域互动次数日益频繁,合作机制渐趋成熟。“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作为一个重大空间科学项目,成为中欧空间科学合作历程的里程碑事件。本文系统分析了中欧空间科学合作的建立与“双星计划”的实施历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搜集中国20世纪50~70年代空间科学探测活动中特殊节点的相关史料,包括中科院1958年组建“581”组、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磁暴组成立过程、中科院1959年高空大气代表团访苏活动等,指出国家自身科学实力与国家间政治关系都是影响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因素。梳理中科院地球物理所联合上海机电设计院等单位建造T7火箭的档案史料,由此论述中国空间科技的起步阶段的艰难曲折过程。第二,以刘振兴重要学术理论成果——涡旋诱发重联理论的建立过程及其在国际上产生的影响,并由此与欧空局取得的联系,冷战结束后纷繁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等来阐明中欧星簇(Cluster)科学数据系统项目合作的背景、契机。通过梳理此次合作过程,分析其对中欧空间科学合作所产生的影响和意义,得出开展国际合作的基石是双方互利的结论。第三,考察“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提出背景、项目立项、工程实施、取得的理论研究成果,指出“双星计划”的立项受到国内、外双重推力,项目的顺利实施也是顺应“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分析中欧合作在整个项目中发挥的作用,理清中欧空间科学合作建立历程,评价“双星计划”在中欧空间科学合作史上的地位,总结其对今后包括中欧空间科学合作在内的国际科技合作的启示。

朱佳曦[5](2015)在《基于自主可控目标的宇航元器件管理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宇航元器件作为航天事业发展的基础,是重要的战略性资源。高质量的元器件是项目质量的保障,是支撑起航天事业的基石。但是作为航天工程的关键元器件在一定程度上依旧受制于人,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在于形成对宇航元器件的自主可控能力。通过国内外研究综述,以及借鉴国外宇航元器件的发展里程(欧洲、日本),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标准体系,严格控制元器件的质量,做好验证工作的监督,才能更好的推动元器件的自主可控进程。而当前,我国的宇航元器件的管理体系尚未成熟,缺乏对自主可控能力的支撑。本文介绍了NASA、ESA、JAXA先进管理体系以及国内宇航元器件管理的相关情况,通过与各国宇航元器件管理体系的对比,发现了基于自主可控目标下我国宇航元器件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1、组织结构不健全;2、宇航元器件标准体系不健全;3、选用管理和控制不当;4、应用验证不充分。在介绍我国目前元器件管理情况的基础上,基于自主可控目标优化了我国当前的元器件管理体系,从国家层面制定政策法规促进自主可控目标的实现,对国内航天机构实行统一管理,保障高品质元器件的供应。此外,制定了宇航元器件从研发到装备各环节的选用目录和验证管理模式,激励元器件实现自主可控的目标。以A研究院为案例,分析其实行自主可控的具体措施,对这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瓶颈进行阐述并结合实践给出具体的改革建议,以期能够给我国的自主可控进程提供些许帮助。

王海丽,黄东巍,任翔,陈士新[6](2015)在《空间材料筛选试验方法-热真空释气试验应用研究综述》文中提出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对越来越多的宇航用材料和元器件提出了热真空释气试验的要求。本文介绍了热真空释气试验的国内外标准现状及应用现状,对热真空释气试验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对热真空释气试验应用进行了标准范围内的研究,包括美国宇航局相关标准、美国军用标准、日本宇航局标准、欧空局标准以及中国国家军用标准和航天部部标准等对热真空释气试验方法的规定及应用。

朱恒静,夏泓[7](2014)在《欧洲元器件保证标准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欧洲空间产品用元器件保证标准体系进行了分析,介绍了ECSS-Q-ST-60的主要内容,围绕ECSS-Q-ST-60针对元器件保证的7个方面和34个要素,重点分析了其最新版的变化情况,提出了我国宇航元器件保证的建议。

毛喜平,朱恒静[8](2014)在《宇航元器件过程控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调研了国外先进宇航机构的元器件过程控制技术,结合我国宇航元器件生产现状,阐述了宇航元器件过程控制技术的内涵,提出了将关键参数4个一致性(批次内、批次间、全寿命周期内及三温参数的一致性)的控制要求纳入采购规范的控制思路。

肖波,邢焰,张磊,朱恒静,苏妤,张莹[9](2014)在《宇航用元器件采购规范发展趋势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在分析国内外元器件通用规范及采购规范的基础上,针对国内元器件生产现状、宇航应用情况及未来需求,对宇航用元器件采购规范发展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我国宇航用元器件采购规范的技术发展方向。

田智文,刘文宝,刘富品[10](2013)在《国外宇航元器件保证工作概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NASA、ESA、JAXA等国外宇航元器件保证机构现状的研究与分析,归纳总结国外宇航元器件保证工作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型号需求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对我国宇航元器件保证工作的建议。

二、欧空局空间元器件规范体系——ESCC介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欧空局空间元器件规范体系——ESCC介绍(论文提纲范文)

(1)从太空竞赛到空间合作航天外交的理论建构与现实转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由来与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军事安全
        二、法律政策
        三、经济产业
        四、科学技术
        五、文化认知
        六、研究概况
    第三节 研究概述
        一、主要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点
    第四节 论证框架与章节结构
第二章 概念界定
    第一节 航天的基础概念
        一、作为技术概念的航天
        二、航天科技
        三、航天系统和系统工程
    第二节 航天外交的概念和定义
        一、历史沿革
        二、定义范畴
        三、构成要素
        四、本质特性
    第三节 航天与国际关系理论
        一、航天与地缘政治理论
        二、航天与国际政治理论
        三、航天与外交理论
第三章 历史与现实
    第一节 航天外交的历史阶段
        一、第一个时段:1957 年-1975年
        二、第二个阶段:1975 年-1985年
        三、第三个阶段:1985 年-2000年
        四、第四个阶段:2000 年-至今
    第二节 太空竞赛与现实主义
        一、冷战早期50年代的航天外交
        二、冷战早期60年代的航天外交
        三、现实主义的航天外交
    第三节 空间合作与相互依赖
        一、冷战中期的航天外交情况
        二、自由主义的航天外交
    第四节 冲突对抗与霸权稳定
        一、冷战后期的航天外交情况
        二、新现实主义的航天外交
    第五节 世界航天体系与依附
        一、发展中国家的航天计划
        二、世界体系中的航天外交
    第六节 商业航天与国家主义
        一、全球化与商业航天
        二、国家主义的航天外交
    第七节 航天外交的核心要素
        一、科技是核心基础
        二、战略是根本动力
        三、资金是重要条件
第四章 理论框架
    第一节 理论范式
        一、航天经济的计划属性
        二、国家为核心的行为体
        三、大国竞争的本质特征
    第二节 理论模型
        一、关键要素
        二、理论内核
        三、主要逻辑
    第三节 理论推论
        一、太空竞赛
        二、空间合作
    第四节 理论验证
        一、定量检验
        二、定性检测
    第五节 理论颠覆
        一、理论界限
        二、商业航天
        三、理论发展
第五章 理论分析
    第一节 总体态势分析
        一、综合分析
        二、分项分析
    第二节 主要国家分析
        一、美国的航天外交
        二、俄罗斯的航天外交
        三、欧洲的航天外交
        四、日本的航天外交
        五、印度的航天外交
    第三节 国际组织分析
        一、国际组织类型分析
        二、多边平台博弈策略
        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第六章 中国的航天外交
    第一节 中国航天外交的实践
        一、中国航天外交的基础
        二、中国航天外交的历史
    第二节 中国航天外交的设计
        一、大国博弈
        二、多边主导
        三、应用推广
    第三节 中国航天外交的政策建议
        一、坚持高举高打的战略定位
        二、改革管理体制和创新模式
第七章 结论
    第一节 航天外交的本质与启示
        一、航天外交的本质
        二、航天外交的启示
    第二节 航天外交的未来
        一、持续的竞争
        二、潜在的合作
    第三节 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2)面向列控的列车精密单点定位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问题的提出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发展概述
        1.3.2 基于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的组合定位滤波算法
        1.3.3 精密单点定位中观测量的定权
        1.3.4 基于卫星导航的列车定位应用研究
        1.3.5 基于卫星导航的列车定位关键技术研究
    1.4 论文研究内容
        1.4.1 论文研究思路
        1.4.2 论文组织结构
2 精密单点定位原理及性能分析
    2.1 观测模型
        2.1.1 消电离层组合
        2.1.2 UofC组合
        2.1.3 非差非组合
    2.2 误差模型
        2.2.1 卫星相关误差
        2.2.2 信号传播过程相关的误差
        2.2.3 用户接收机相关误差
    2.3 性能分析
        2.3.1 双频消电离层组合性能分析
        2.3.2 列车定位应用性能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精密单点定位的列车定位方法
    3.1 基于PPP的列车定位需求分析
    3.2 面向我国低密度线路的列控系统方案
        3.2.1 低密度线路需求分析
        3.2.2 列控系统总体方案
    3.3 基于精密单点定位的列车定位单元
        3.3.1 定位单元设计
        3.3.2 基于PDS的定位单元安全完整性评估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观测权优化的空间信号完好性增强算法
    4.1 观测权定权模型对比分析
        4.1.1 常用定权模型分析
        4.1.2 模型性能分析
    4.2 偏移误差探测及修复算法
        4.2.1 基于测量平均模型的误差探测及修复算法
        4.2.2 基于最大残差的误差探测及修复算法
        4.2.3 基于伪距降权的误差探测及修复算法
    4.3 基于伪距降权的混合定权算法性能分析
        4.3.1 正常观测下模型比较
        4.3.2 故障观测下模型比较
        4.3.3 同滑动平均算法性能比较与分析
        4.3.4 试验结论
    4.4 本章小结
5 数字轨道地图辅助的PPP/INS组合定位算法
    5.1 数字轨道地图辅助的GNSS量测噪声方差自适应估计方法
    5.2 数字轨道地图辅助的PPP/INS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
        5.2.1 惯性导航原理
        5.2.2 DTM辅助的PPP/INS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
    5.3 数字轨道地图辅助的PPP/INS扩展卡尔曼粒子滤波算法
        5.3.1 基本粒子滤波原理
        5.3.2 扩展卡尔曼-粒子滤波算法
        5.3.3 DTM辅助的PPP/INS扩展卡尔曼滤波-粒子滤波算法
    5.4 算例与分析
        5.4.1 DTM辅助的GNSS/INS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仿真验证
        5.4.2 DTM辅助的GNSS/INS扩展卡尔曼-粒子滤波算法仿真验证
    5.5 本章小结
6 基于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的列车定位应用验证系统及试验
    6.1 验证系统总体方案
        6.1.1 总体框架
        6.1.2 精密单点定位的实现
        6.1.3 参考系统的构建
    6.2 数据仿真与实现
        6.2.1 基于目标物体动作指令的IMU数据模拟与实现
        6.2.2 基于目标物体移动轨迹的IMU数据模拟与实现
    6.3 PPP空间信号可用性分析技术
        6.3.1 空间信号可用性
        6.3.2 基于禁忌搜索的8-邻域区域生长算法
    6.4 试验验证与分析
        6.4.1 基于禁忌搜索的8-邻域区域生长算法验证分析
        6.4.2 基于伪距降权的误差探测及修复算法现场验证分析
        6.4.3 DTM辅助的GNSS/INS扩展卡尔曼-粒子滤波算法现场验证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总结
    7.2 论文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索引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关于CMOS图像传感器封装标准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ESCC 9020简介
    1.1 ESCC 9020概述
    1.2 ESCC 9020中引用文件
    1.3 ESCC 9020规范的组成
    1.4 ESCC 9020主要内容介绍
2 关于CMOS图像传感器封装的几点讨论
    2.1 图像传感器封装的密封性定义
    2.2 图像传感器封装的密封试验
3 结束语

(4)中欧空间科学合作的建立与“双星计划”的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选题背景与意义
    2 前人研究现状
    3 研究思路与方法
    参考文献
第1章 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的空间科学探测活动
    1.1 “581”组及磁暴组的成立
        1.1.1 “581”组的成立
        1.1.2 磁暴组的成立与初期的理论研究成果
    1.2 曲折学习苏联与研制探空火箭
        1.2.1 中科院“高空大气访苏代表团”
        1.2.2 “变卫星为探空”后探空火箭的研制
    1.3 中国人造卫星的发射与空间科学研究
        1.3.1 “651”任务的实施
        1.3.2 “实践一号”卫星与空间粒子探测
    1.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中欧空间合作关系的建立
    2.1 中欧空间合作的基础与契机
        2.1.1 中欧空间合作的基础
        2.1.2 中欧空间合作的契机
    2.2 星簇科学数据系统项目中的中欧合作
        2.2.1 “星簇计划”的提出
        2.2.2 中欧星簇科学数据系统合作协议的达成
        2.2.3 中国星簇科学数据系统的建立与作用
    2.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工程的提出与立项
    3.1 “双星计划”的提出
        3.1.1 “星簇Ⅰ计划”的失败
        3.1.2 “双星计划”提出的由来
    3.2 “双星计划”的立项、合作协议的签订过程
        3.2.1 欧空局对“双星计划”的支持
        3.2.2 “双星计划”艰难曲折的立项过程
        3.2.3 “双星计划”合作协议的签订
    3.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双星计划”的实施
    4.1 “双星计划”实施中的中欧合作
        4.1.1 科学研究中的中欧合作
        4.1.2 工程研制中的中欧合作
    4.2 “双星”运载火箭与发射前的测试
        4.2.1 长征二号丙SM型运载火箭
        4.2.2 “探测一号”卫星的相关数据与测试
        4.2.3 “探测二号”卫星的相关数据与测试
    4.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双星计划”工程的成就、经验与启示
    5.1 “双星计划”的成果
        5.1.1 中欧联合实现地球空间六点探测
        5.1.2 新的理论研究成果
        5.1.3 所受到的国内外好评
    5.2 中欧“双星计划”合作的经验与启示
        5.2.1 中欧“双星计划”合作的经验与教训
        5.2.2 中欧“双星计划”合作的启示与思考
    5.3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5)基于自主可控目标的宇航元器件管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宇航元器件管理体系综述
    2.1 国外宇航元器件管理体系介绍
    2.2 我国宇航元器件发展历程及管理体系现状
        2.2.1 我国宇航元器件发展历程
        2.2.2 我国元器件产品及其供应状况
        2.2.3 航天元器件保障状况
        2.2.4 宇航元器件管理现状的对比
    2.3 宇航元器件相关标准体系说明
        2.3.1 国外宇航元器件标准体系
        2.3.2 JAXA、美军标、ESCC标准体系的对比分析
        2.3.3 我国宇航元器件标准体系
第3章 我国宇航元器件管理自主可控目标设定的重大意义
    3.1 自主可控的定义
    3.2 宇航元器件自主可控的定义
    3.3 我国宇航元器件自主可控情况分析
    3.4 我国宇航元器件自主可控的意义
第4章 我国宇航元器件管理体系分析
    4.1 我国宇航管理体系总体概述
    4.2 基于自主可控目标下宇航元器件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5章 基于自主可控目标的我国宇航管理体系设计
    5.1 我国元器件管理体系设计
        5.1.1 国家宇航元器件管理委员会
        5.1.2 集团公司级宇航元器件管理
        5.1.3 研究院级宇航元器件管理处及元器件保证中心
        5.1.4 航天工程项目办
        5.1.5 宇航元器件分系统
        5.1.6 设计师系统
    5.2 基于自主可控的选用目录管理
        5.2.1 选用目录管理
        5.2.2 国家宇航元器件优选产品清单(PPL)和合格产品清单(QPL)
        5.2.3 集团公司及研究院级元器件选用目录
        5.2.4 航天工程元器件选用目录
    5.3 航天工程中宇航元器件设计选用控制
        5.3.1 航天工程各研制阶段元器件设计选用控制重点
        5.3.2 航天工程方案阶段的元器件选用控制
        5.3.3 航天工程转阶段研制的元器件选用控制
    5.4 宇航元器件应用验证
        5.4.1 元器件应用验证
        5.4.2 整机级应用验证
        5.4.3 系统级应用验证
    5.5 宇航元器件标准化体系设计
第6章 A航天研究院所宇航元器件管理案例
    6.1 A研究院实践验证案例
    6.2 现有科研单位宇航元器件自主可控管理体系的问题与瓶颈
    6.3 科研单位宇航元器件自主可控管理体系改革的措施建议
第7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空间材料筛选试验方法-热真空释气试验应用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热真空释气标准现状
    2. 1 国外热真空释气标准现状
    2. 2 国内热真空释气标准现状
3 热真空释气试验方法应用现状
    3. 1 国外热真空释气试验方法应用现状
    3. 2 国内热真空释气试验方法应用现状
4 结束语

(7)欧洲元器件保证标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欧洲空间产品用元器件保证标准
2 ECSS-Q-ST-60的主要内容
3 ECSS-Q-ST-60变化分析
    3.1 元器件保证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
    3.2 进一步地明确了管理职责
    3.3 跟踪技术趋势, 增加针对性要求
    3.4 加强产品研制过程的控制要求
    3.5 重点控制非鉴定合格元器件
    3.6 要求更加严格和细化, 更具可操作性
4 对我国宇航元器件保证的建议
5 结束语

(8)宇航元器件过程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外元器件过程控制技术调研
    1.1 美国元器件过程控制技术
        1.1.1 美国元器件标准体系
        1.1.2 美国元器件鉴定流程
        1.1.2.1 从产品鉴定向工艺流程鉴定的过渡
        1.1.2.2 新技术元器件验证
    1.2 欧洲元器件过程控制技术
        1.2.1 欧洲元器件标准体系
        1.2.2 欧洲元器件鉴定流程
        1.2.3 过程确认文件 PID
2 国内元器件过程控制技术分析
    2.1 GJB 9000 体系是国内元器件过程控制的基础
        2.1.1 GJB 9000 体系强调过程方法的应用
        2.1.2 PID 是 GJB 9000 体系过程方法的延续和升华
    2.2 GJB 546B 是产品过程控制的纲领
    2.3 国内宇航元器件标准规范现状
    2.4 国内宇航元器件鉴定和认定现状
        1) 没有专门的宇航元器件鉴定机构 , 宇航用户责任过重。
        2) 重视针对产品的鉴定 , 轻视元器件的评估和对生产厂的考核与评价。
    2.5 国内元器件生产过程控制现状
3 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不能对关键控制点进行有效识别和监控
    3.2 鉴定合格的元器件在实际使用中也会出现问题目前宇航元器件鉴定和认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 只是符合性检查与试验 , 没有进行元器件评估, 不能做到边界清楚、知根知底。
        2) 由于认识水平限制 , 可能造成鉴定和评估的覆盖不全。
        3) 元器件的技术状态与鉴定或认定时已不同,但并未引起关注。
    3.3 宇航元器件生产厂 PID 建设参差不齐
4 过程控制技术的内涵
    4.1 关键点监控是元器件过程控制技术的基础
    4.2 科学的元器件鉴定方法是过程控制技术的前提
    4.3 PID 的确立和有效执行是过程控制技术的主体
    4.4 完善的元器件标准规范体系是过程控制技术的有力支撑

(9)宇航用元器件采购规范发展趋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国内外元器件采购规范的发展现状
    1.1 NASA采购规范体系
    1.2 ESCC采购规范体系
    1.3 国内元器件采购规范体系
2 宇航用元器件采购规范建设不足
    2.1 总规范建设相对滞后
    2.2 支撑性基础标准规范不足
    2.3 元器件应用指导有待强化
3 宇航用元器件采购规范技术的发展方向
    3.1 完善采购规范体系
    3.2 扩充基础标准规范
    3.3 明确并细化应用指导要求
4 结束语

(10)国外宇航元器件保证工作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宇航元器件保证工作概述
2 国外宇航元器件保证机构现状
    2.1 美国宇航元器件保证机构现状
    2.2 欧洲宇航元器件保证机构现状
    2.3 日本宇航元器件保证机构现状[2]
3 国外宇航元器件保证工作的特点
    3.1 统一管理是开展宇航元器件保证工作的基础
    3.2 优选目录是指导型号选用元器件的重要工具
    3.3 信息共享是宇航元器件保证的有效支撑
4 对深化我国宇航元器件保证工作的建议
    4.1 加强宇航元器件保证工作的统筹管理
    4.2 制定宇航元器件选用目录
    4.3 建立宇航元器件保证信息系统
    4.4 重视宇航元器件保证的国际交流与标准互认

四、欧空局空间元器件规范体系——ESCC介绍(论文参考文献)

  • [1]从太空竞赛到空间合作航天外交的理论建构与现实转型[D]. 蔺陆洲. 外交学院, 2020(08)
  • [2]面向列控的列车精密单点定位方法[D]. 靳成铭.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3]关于CMOS图像传感器封装标准的探讨[J]. 肖汉武. 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 2018(01)
  • [4]中欧空间科学合作的建立与“双星计划”的实施[D]. 董荣.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7(01)
  • [5]基于自主可控目标的宇航元器件管理体系研究[D]. 朱佳曦. 武汉工程大学, 2015(06)
  • [6]空间材料筛选试验方法-热真空释气试验应用研究综述[J]. 王海丽,黄东巍,任翔,陈士新. 硅酸盐通报, 2015(S1)
  • [7]欧洲元器件保证标准分析[J]. 朱恒静,夏泓. 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 2014(06)
  • [8]宇航元器件过程控制技术研究[J]. 毛喜平,朱恒静. 质量与可靠性, 2014(06)
  • [9]宇航用元器件采购规范发展趋势分析[J]. 肖波,邢焰,张磊,朱恒静,苏妤,张莹. 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 2014(01)
  • [10]国外宇航元器件保证工作概况[J]. 田智文,刘文宝,刘富品. 质量与可靠性, 2013(04)

标签:;  ;  ;  ;  ;  

ESA 空间组件规范系统 - ESCC 简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