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视屏显示终端对操作人员眼影响的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许颖[1](2020)在《视觉显示终端(VDT)作业疲劳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VDT(Visual Display Terminal,VDT)作业即视觉显示终端作业,是利用电脑、电子仪、显示屏等视觉显示终端进行数据、文字和图片等信息的处理与分析工作的统称。VDT作业改变了传统的办公方式,提高了办公效率,已成为主流的办公方式之一。随着VDT作业的普及,一些新的健康问题也逐渐出现,如:视觉疲劳、局部骨骼肌肉疲劳和心理疲劳。本文采用贝叶斯网络对影响VDT作业疲劳的因素进行研究,以文献统计、问卷调查和贝叶斯网络研究为核心,以贝叶斯网络建模分析VDT作业疲劳的原因为研究思路,展开了如下工作:首先,对国内外研究VDT疲劳及其影响因素的文献进行总结和梳理,归纳出不同因素引发作业疲劳的原因和机理,并对其进行了系统性的回顾。其次,对有关VDT作业疲劳影响因素的国内外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根据影响因素在文献中出现的频次,识别出VDT疲劳的影响因素共26个因素。将影响VDT疲劳的26个因素归纳为六类:个体因素、工作组织因素、工作环境因素、VDT作业台布局及显示器物理性质、工效学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针对以上六方面的因素,设计了问卷对VDT作业者的疲劳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获取了样本数据。对问卷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问卷可靠性和结构效果均为良好水平。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计算了视觉疲劳、骨骼肌肉疲劳和心理疲劳的综合得分。对样本数据进行了非参数检验,确定了本研究中真正对VDT作业疲劳有影响的20个因素。为满足贝叶斯网络对数据类型的要求,采用ChiMerge-x2算法对三个疲劳因子进行离散化。然后在贝叶斯建模软件Ge NIe 2.1中,通过结构学习和参数学习,建立了VDT作业疲劳的贝叶斯网络。最后采用10折交叉验证法验证了贝叶斯网络模型的可靠性和精度,模型精度达85%。最后,在Ge NIe 2.1中对VDT作业疲劳的贝叶斯网络进行了预测、诊断和敏感性分析。在预测部分以工作量和每天工作时间为例,发现当两者分别处于不利状态时心理疲劳和视觉疲劳的变化最大,同时也发现当两个及其以上因素处于不利状态时,VDT作业整体疲劳发生的概率将会有大幅度地提升。通过对贝叶斯网络进行诊断,发现视觉疲劳是骨骼肌肉疲劳和心理疲劳的根源,降低视觉疲劳,可以减轻VDT作业的整体疲劳。通过敏感性分析,获得了VDT作业疲劳的敏感性因素,并发现当敏感性因素向不利状态变化时,疲劳发生概率会增加,增加幅度最高超过100%。诊断和敏感性分析的结果表示,工作组织因素是影响VDT作业疲劳发生的重要因素。最后针对诊断和敏感性分析,提出预防和改善VDT作业疲劳的建议。
赵静如[2](2020)在《疏经推拿法改善中青年视疲劳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通过视疲劳症状调查、干眼相关检查、调节集合功能的检测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分析等检测,观察并客观评价疏经推拿法改善中青年视疲劳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改善视疲劳的作用机理,探索颈部治疗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为临床推广防治视疲劳提供参考依据。2总结导师中医外治法治疗视频终端综合征相关干眼的临床经验。方法:1临床研究:(1)分组: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其中失访3例)中青年视疲劳患者随机分入眼部推拿组38例,颈部推拿组39例,疏经推拿组40例。(2)治疗:眼部推拿组进行眼部推拿及耳穴压豆治疗,颈部推拿组进行颈部推拿及耳穴压豆治疗,疏经推拿组进行眼部推拿、颈部推拿及耳穴压豆治疗(即疏经推拿组为前两组方法的联合治疗),治疗均为2次/周,共治疗2周。(3)观察指标和观察时点:治疗前三组患者均行验光、眼压、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眼底等眼科常规检查,并行干眼相关检查、隐斜检查、调节集合功能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分析以及填写问卷进行症状评分。共治疗2周,在最后一次治疗结束后当天再次行上述所有检查,进行临床疗效评价。主要观察指标:视疲劳症状评分、最佳矫正视力评分。次要观察指标:干眼相关检查、隐斜检查、调节功能检查、集合功能检查、血流动力学参数。(4)随访:治疗结束后进行2周随访,每周进行一次症状评分,观察治疗效果的持续性。2导师治疗视频终端综合征相关干眼临床经验总结:通过三年的理论和跟师学习,系统总结导师采用中医外治法治疗干眼的理论创新和临床经验。结果:1临床研究:1.1一般资料情况:本研究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效球镜度、治疗前三个月平均每日用眼时间等方面组间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本研究中阳性率50%以上的视疲劳相关症状有:不耐久视(78.6%),眼干涩(77.8%),眼酸(76.1%),眼胀(76.1%),颈肩痛(72.6%),身体倦怠(69.2%),焦虑、烦躁(58.1%),眼眶疼痛(50.4%)。1.2治疗期疗效:(1)视疲劳症状评价:眼部推拿组总有效率65.8%,颈部推拿组总有效率53.8%,疏经推拿组总有效率95.0%,三组间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症状积分、久视疲劳时间、日视疲劳次数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后症状积分、久视疲劳时间疏经推拿组改善程度优于眼部推拿组和颈部推拿组(P<0.05)。治疗后三组间日视疲劳次数无显着差异(P>0.05)。(2)最佳矫正视力评分:治疗后三组最佳矫正视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3)干眼相关检查:治疗后眼部推拿组、疏经推拿组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量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颈部推拿组未见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量眼部推拿组和疏经推拿组高于颈部推拿组(P<0.05)。三组治疗前、后角膜荧光素染色分值均无显着差异(P>0.05)。(4)隐斜检查:治疗后三组远距离水平隐斜较治疗前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眼部推拿组、疏经推拿组近距离水平隐斜度数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颈部推拿组无显着变化(P>0.05)。治疗后近距离水平隐斜眼部推拿组、疏经推拿组优于颈部推拿组(P<0.05)。(5)调节功能检查:调节幅度、双眼/单眼调节灵敏度:治疗后三组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后三组间改善程度为疏经推拿组>眼部推拿组>颈部推拿组(P<0.05)。调节反应:治疗后眼部推拿组、疏经推拿组调节滞后均较治疗前减轻(P<0.05),颈部推拿组未见显着变化(P>0.05)。治疗后三组间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但事后多重比较中差异均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正、负相对性调节:治疗后疏经推拿组正相对性调节较治疗前增加(P<0.05),眼部推拿组、颈部推拿组未见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正相对性调节疏经推拿组高于颈部推拿组(P<0.05)。治疗后三组负相对性调节较治疗前无显着差异(P>0.05)。(6)集合功能检查:治疗后眼部推拿组、疏经推拿组均较治疗前集合近点缩短、AC/A增加(P<0.05),颈部推拿组集合近点、AC/A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眼部推拿组、疏经推拿组集合近点小于颈部推拿组(P<0.05)。治疗后三组间AC/A无显着差异(P>0.05)。(7)血流动力学参数:睫状前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治疗后颈部推拿组、疏经推拿组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眼部推拿组未见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颈部推拿组、疏经推拿组高于眼部推拿组(P<0.05)。睫状前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治疗后三组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治疗后三组间改善程度为疏经推拿组>颈部推拿组>眼部推拿组(P<0.05)。睫状前动脉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治疗后三组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疏经推拿组低于眼部推拿组、颈部推拿组(P<0.05)。眼动脉PSV、EDV、RI:治疗后颈部推拿组、疏经推拿组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眼部推拿组未见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颈部推拿组、疏经推拿组优于眼部推拿组(P<0.05)。1.3随访期症状积分变化: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检验治疗后、随访1周、随访2周的症状积分。随访期三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与组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说明随访期间组间存在差异,且随时间变化而变化。随访第2周与治疗前相比三组症状积分仍都低于治疗前(P<0.05)。1.4相关性分析:治疗后调节幅度、单眼调节灵敏度的变化与睫状前动脉PSV、EDV的变化呈中等正相关(P<0.05);调节反应的变化与睫状前动脉PSV、EDV的变化不相关(P>0.05)。治疗后睫状前动脉PSV、EDV改善越明显,患者的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的改善越明显。治疗后症状积分的变化与调节幅度的变化呈强正相关(P<0.05),与调节灵敏度的变化呈中等正相关(P<0.05),与调节反应的变化不相关(P>0.05)。治疗后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改善程度越大,患者的症状积分改善越明显。2导师治疗视频终端综合征相关干眼临床经验总结:干眼症病因复杂,目前临床治疗难以从根本上改善泪液的质和量,因而远期治疗效果不佳。导师从事中西医结合眼科工作近40年,以促进泪腺主动分泌泪液、恢复和维持泪膜的稳定性为治疗原则,尽可能减少药物对眼表的损伤,善于采用中医外治法治疗干眼症,在眼周进行中药雾化熏蒸或灸疗,使药物通过相关的经络穴位吸收,发挥循经效应,更有利于药物的充分利用,疗效显着,且安全无副作用,临床应用广泛。结论:1疏经推拿法能显着改善视疲劳患者的症状,比单独眼部推拿、颈部推拿有效率更高。2颈部推拿可改善颈部筋骨拘挛,使气血通畅上注濡养于目,通过改善眼动脉和睫状前动脉的血流灌注,对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敏度的改善起到一定的帮助,从而使视疲劳症状得到改善。颈部推拿对于伴有颈肩痛、头晕头痛等症状的视疲劳患者存在治疗优势。3眼部和颈部推拿改善视疲劳的作用机制可能与眼部的血流灌注情况的改善有关,睫状前动脉血流的改善为睫状肌功能的恢复提供了基础,睫状肌功能的恢复引起调节功能的改善,最终改善视疲劳的症状。两种推拿手法的联合使用会加强血流改善的效果。4中医外治法治疗干眼疗效可靠,导师自拟中药方雾化熏蒸和局部灸疗治疗干眼经验丰富,值得临床广泛应用推广。
赵晓静,陈艾明,靳光明,李勤[3](2013)在《大学生视屏终端暴露时间与视屏终端相关眼病相关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大学生视屏终端(visual display terminal,VDT)暴露时间与视屏终端相关眼病的相关性。方法:对珠海市3所高校1218名在校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视屏终端暴露时间、眼部症状评分,对不同年级学生视屏终端暴露时间及不同暴露强度人群眼部症状评分进行比较,并对视屏终端暴露时间与眼部症状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3所高校本科生视屏终端暴露时间平均为3.72±2.17h,随着年级的增长,视屏终端暴露时间延长,暴露时间越长,眼部症状越明显,视屏终端相关眼病与视屏终端暴露时间具有正相关性。结论:长时间视屏终端暴露不利于眼健康。应加强对大学生的眼保健教育,避免或减少视屏终端暴露带来的健康损失。
朱勇,俞文兰,徐茗,周安寿,韩磊,曹文东,张红兵,张恒东[4](2013)在《视屏显示终端作业人员干眼症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视屏显示终端(VDT)作业人员干眼症的影响因素,从而为保护VDT作业人员眼部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85名VDT作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测定以及作业场所微环境检测,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多因素水平上控制混杂因素而筛选VDT作业人员干眼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模型中,平均每日接触视屏时间、平均每日看电视时间、视屏-视线角度为平视、视屏-视线角度为仰视、眼睛-视屏距离小于20 cm、视屏作业过程中不定时休息、年龄、性别等相对泪液分泌试验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153、0.548、0.400、0.796、0.234、0.516、0.559、-0.685;平均每日接触视屏时间、视屏-视线角度为平视、视屏-视线角度为仰视、年龄、工龄、女性等相对泪膜破裂时间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021、0.625、2.652、0.749、0.403、1.481。结论平均每日接触视屏时间、平均每日看电视时间、视屏-视线角度为平视、视屏-视线角度为仰视、眼睛-视屏距离小于20cm、视屏作业过程中不定时休息、年龄以及工龄等因素均是VDT作业人员干眼症的危险因素。
赵亮亮,张恒东[5](2012)在《视屏显示终端作业对眼睛损伤及防护探讨》文中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使用率不断提高,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使用视屏显示终端(Visual display terminal,VDT)的机会增多。VDT若设计不合理或使用不当,不仅会降低显示质量,而且会影响操作人员的身心健康。相关研究显示,VDT作业人员容易用眼过度,引起视疲劳、眼睛疾病等;长期从事VDT作业人员颈、肩、手腕和背等部位骨骼肌肉可能出现僵硬、酸痛等疲劳状况以及引起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其中视觉系统功能改变是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韩磊,黄永倩,张恒东,周安寿,俞文兰[6](2012)在《视屏显示终端综合征》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视屏显示终端(VDT)广泛进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VDT对操作者健康的影响已被公认,现代医学称之为VDT综合征。本文就VDT综合征的概念、诊断标准、类型、现状、危险因素、眼部影响、预防治疗进行概述。
张丽,姜伟,崔培胜[7](2011)在《视频显示终端作业人员眼调节幅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视屏显示终端(VDT)作业人员的眼调节幅度状况,为VDT作业人员保护眼睛,预防与VDT作业相关的眼睛损伤提供依据。方法对596名5年以上VDT作业人员和572名对照者进行问卷调查和眼科检查,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以及直线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视屏显示终端作业者眼调节幅度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工龄、每周工作时间、屈光状态、屏幕类型5个因素是VDT作业人员的调节幅度下降的重要易感因素。结论 VDT作业可使作业者眼调节幅度下降,屈光不正者从事VDT作业更容易引发调节幅度下降。而且有随作业人员工龄、每周工作时间的增长加重趋势。
胡小坤,庄鹏[8](2010)在《视屏终端干眼症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视屏终端干眼症是长时间使用视屏终端而引起的一类蒸发过强型干眼。主要表现为眼部干燥、异物感、畏光及视力模糊或视力波动等不适。目前研究显示主要与瞬目率减少、眼表暴露面积增加、有否佩戴角膜接触镜及工作环境有关,其防治已成为人类关注的问题,可采用改变用眼习惯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防治。
葛华[9](2009)在《视屏显示终端(VDT)作业职业紧张与工作能力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视屏显示终端(VDT)作业进行AET分析,寻找出该项作业工作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紧张因素,同时分析VDT作业人员不同个体、群体的职业紧张反应,并提出相应的、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达到降低其职业紧张,增强工作能力的目的。方法:采用AET分析,寻找出VDT作业人员的职业紧张因素;再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银行职员、话务员、公务员及其他VDT作业人员1100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VDT作业人员的紧张水平及对工作能力的影响。结果:1本次问卷调查回收率达91.55%;2 AET分析,当分界值在2021之间,8个工种最终形成了2个聚类组。建筑设计工程技术人员、数字视频策划制作师、银行清算员、其他银行业务人员为第一类,话务员、银行储蓄员、教师与公务员为第二类;3不同性别VDT作业人员职业紧张比较,工作紧张指数、工作压力指数、组织支持缺乏强度与组织支持缺乏频度存在统计学差异;不同工龄VDT作业人员职业紧张比较中,工作紧张指数、工作紧张频度、工作压力指数、组织缺乏指数以及组织缺乏频度中有统计学差异;女性VDT作业人员的颈肩部与腰背部损伤检出率均高于男性,且腰背部损伤有统计学差异;在不同工龄中,工龄≥5年的骨骼肌肉损伤检出率要高于<5年工龄腰背部损伤的检出率,且颈肩部损伤存在统计学差异;不同紧张水平组间社会支持的比较中,支持总分与对支持的利用度有统计学差异;在不同的紧张水平组肌肉骨骼损伤检出率的比较中无明显统计学差异;4不同工龄之间的工作能力指数存在统计学差异;在三个不同职业紧张水平组的工作能力状况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两两比较也具有统计学差异;在不同的工作能力水平的VDT作业人员骨骼肌肉损伤情况的比较中,三个水平的工作能力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5复杂性、变化性与工作能力成负相关,而任务控制、参与、时间控制及合作的紧密性与工作能力成正相关;支持总分、主观支持与对支持的利用度与工作能力指数成正相关;颈肩部与腰背部肌肉骨骼损伤与工作能力成负相关;工龄、颈肩部肌肉损伤、腰背部肌肉损伤、工作紧张指数、工作压力指数及组织支持缺乏指数,综合影响工作能力。结论: AET分析后8个工种最终形成了2个聚类组,分别有27和28个紧张因素,两类工作职业紧张因素均以大于最大评分值80%为主。ISTA分析中,合作的可能性、任务危险性、复杂性、交流的可能性、变化性等因素对作业者产生职业紧张的影响较大。女性的紧张程度较男性高,工龄较短的VDT作业者紧张程度较高,女性的骨骼肌肉损伤检出率高于男性,工龄较长的骨骼肌肉损伤检出率较高;紧张程度越高其工作能力越低;且工作能力低的VDT作业者骨骼肌肉损伤检出率较高;复杂性、变化性与工作能力成负相关,而任务控制、参与、时间控制及合作的紧密性与工作能力成正相关;社会支持与工作能力指数成正相关;骨骼肌肉损伤与工作能力成负相关;工龄、颈肩部肌肉损伤、腰背部肌肉损伤、工作紧张指数、工作压力指数及组织支持缺乏指数,综合影响工作能力的因素。
岳朋朋,王建新[10](2008)在《视屏作业对眼晶状体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不仅视屏显示终端(Video Display Terminal,VDT)作业的人员越来越多,接触VDT人员的年龄亦趋向低龄化。电脑视屏对视觉系统的影响更加引人关注。
二、视屏显示终端对操作人员眼影响的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视屏显示终端对操作人员眼影响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视觉显示终端(VDT)作业疲劳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主要创新点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
2.1 疲劳相关理论 |
2.1.1 疲劳的内涵及分类 |
2.1.2 疲劳产生的机理 |
2.1.3 疲劳的测量方法 |
2.2 VDT作业疲劳的影响因素 |
2.2.1 VDT视觉疲劳的影响因素 |
2.2.2 VDT局部骨骼肌肉疲劳的影响因素 |
2.2.3 VDT作业心理疲劳的影响因素 |
2.3 贝叶斯网络理论 |
第3章 VDT作业疲劳影响因素的确定 |
3.1 VDT作业疲劳影响因素的识别 |
3.2 VDT作业疲劳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
3.2.1 问卷设计 |
3.2.2 问卷发放与回收 |
3.2.3 调查数据样本统计分析 |
3.3 VDT作业疲劳影响因素的确定 |
第4章 VDT作业疲劳的贝叶斯网络的建立 |
4.1 贝叶斯网络的建模方法 |
4.2 贝叶斯网络的结构学习 |
4.2.1 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的基本原理 |
4.2.2 VDT作业疲劳模型的结构学习 |
4.3 贝叶斯网络的参数学习 |
4.3.1 贝叶斯参数学习的基本原理 |
4.3.2 VDT作业疲劳模型的参数学习 |
4.4 贝叶斯模型有效性验证 |
第5章 VDT作业疲劳贝叶斯网络模型的应用与分析 |
5.1 VDT作业疲劳预测 |
5.1.1 单因素疲劳预测 |
5.1.2 多因素疲劳预测 |
5.2 VDT疲劳诊断 |
5.2.1 视觉疲劳诊断 |
5.2.2 骨骼肌肉疲劳诊断 |
5.2.3 心理疲劳诊断 |
5.3 敏感性分析 |
5.3.1 视觉疲劳敏感性分析 |
5.3.2 骨骼肌肉疲劳敏感性分析 |
5.3.3 心理疲劳敏感性分析 |
5.4 VDT疲劳预防和改善的建议 |
结论与展望 |
1 结论 |
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VDT作业人员疲劳状况调查问卷 |
(2)疏经推拿法改善中青年视疲劳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视疲劳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1 相关流行病学研究 |
2 视疲劳的临床表现 |
3 视疲劳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4 中医对视疲劳的认识 |
5 视疲劳的治疗 |
6 视疲劳的中医治疗 |
7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近视患者调节和集合状态的研究进展 |
1 近视眼的调节功能 |
2 近视眼的集合功能 |
3 近视眼的AC/A比值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疏经推拿法改善中青年视疲劳的应用研究 |
前言 |
研究对象 |
1 病例来源 |
2 病例选择标准 |
研究方法 |
1 样本量估算 |
2 随机分组 |
3 入组 |
4 治疗方法 |
5 观测指标及检测方法 |
6 统计分析 |
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结果 |
2 治疗期疗效比较 |
3 随访期比较 |
4 相关性结果 |
讨论 |
1 一般资料结果分析 |
2 主要疗效结果分析 |
3 干眼疗效分析 |
4 调节和集合功能疗效分析 |
5 血流动力学参数疗效分析 |
6 疏经推拿法治疗手法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金明教授外治法治疗视频终端综合征相关干眼临床经验总结 |
前言 |
1 干眼症的定义、临床表现和发病因素 |
2 视频终端综合征相关干眼 |
3 干眼的病因病机 |
4 干眼的常用治疗方法 |
5 金明教授外治法治疗视频终端综合征相关干眼经验 |
5.1 药熏法治疗干眼症 |
5.2 灸熏法治疗干眼症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1 视疲劳症状评分表 |
附录2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表 |
附录3 眼科检查记录表 |
附录4 彩色多普勒血流频谱图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3)大学生视屏终端暴露时间与视屏终端相关眼病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对象和方法 |
1.1对象 |
1.2方法 |
1.2.1调查方法 |
1.2.2调查内容 |
1.2.3质量控制 |
2结果 |
2.1不同年级大学生日均视屏终端暴露时间 |
2.2不同日均视屏终端暴露时间与眼部症状评分 |
2.3眼部症状评分与日均视屏终端暴露时间相关性分析 |
3讨论 |
(5)视屏显示终端作业对眼睛损伤及防护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视屏作业的影响因素 |
2 视屏与人群眼部疾病现状 |
2.1 视屏引起的屈光及调节功能异常 |
2.2 视屏引起的眼表功能异常 |
3 视屏作业人群的防护措施 |
3.1 视屏作业管理 |
3.2 VDT作业环境管理 |
3.3 VDT作业工人健康管理 |
3.4 VDT作业工人个人防护 |
(6)视屏显示终端综合征(论文提纲范文)
1 VDT综合征的概念 |
2 VDT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
3 VDT综合征包含的症状类型 |
3.1 眼部症状 |
3.1.1 眼疲劳的症状 (眼疲劳自测) |
3.1.2 干眼症的症状 |
3.2 肩颈腕综合征 |
3.3 神经衰弱综合征 |
3.4 其他 |
4 VDT综合征的发病现状 |
5 VDT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
5.1 主观因素 |
5.2 客观因素 |
6 VDT作业人员的眼部影响 |
6.1 视力调节灵活性下降 |
6.2 固视机能下降 |
6.3 视力下降 |
6.4 近视加重 |
6.5 干眼症 |
6.6 其他眼部影响 |
7 VDT综合征的预防及治疗 |
7.1 及时验光矫正 |
7.2 显示器调整 |
7.3 环境因素的调整 |
7.4 自身调整 |
7.5 饮食指导 |
7.6 治疗与训练相结合 |
(7)视频显示终端作业人员眼调节幅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对象与方法 |
1.1对象 |
1.2方法 |
1.2.1屈光状态检查 |
1.2.2调节幅度测定 |
1.2.4统计方法 |
2结果 |
2.1调节幅度状况与VDT作业的关系 |
2.2调节幅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
3讨论 |
(8)视屏终端干眼症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概 述 |
2 病因机制 |
2.1 瞬目习惯改变 |
2.2 眼表暴露面积增加 |
2.3 配戴角膜接触镜 |
2.4 工作环境因素 |
3 防治措施 |
3.1 增加瞬目率 |
3.2 VDT的位置 |
3.3 改善工作环境 |
3.4 药物治疗 |
3.5 养成良好习惯 |
3.6 手术治疗 |
4 小 结 |
(9)视屏显示终端(VDT)作业职业紧张与工作能力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2.1 研究方法 |
2.2 研究内容 |
3. 质量控制 |
4. 统计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附录 |
四、视屏显示终端对操作人员眼影响的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视觉显示终端(VDT)作业疲劳影响因素研究[D]. 许颖.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2]疏经推拿法改善中青年视疲劳的应用研究[D]. 赵静如.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大学生视屏终端暴露时间与视屏终端相关眼病相关性分析[J]. 赵晓静,陈艾明,靳光明,李勤. 国际眼科杂志, 2013(09)
- [4]视屏显示终端作业人员干眼症影响因素分析[J]. 朱勇,俞文兰,徐茗,周安寿,韩磊,曹文东,张红兵,张恒东.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13(08)
- [5]视屏显示终端作业对眼睛损伤及防护探讨[J]. 赵亮亮,张恒东. 中国职业医学, 2012(04)
- [6]视屏显示终端综合征[J]. 韩磊,黄永倩,张恒东,周安寿,俞文兰.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12(01)
- [7]视频显示终端作业人员眼调节幅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 张丽,姜伟,崔培胜. 职业与健康, 2011(17)
- [8]视屏终端干眼症的研究进展[J]. 胡小坤,庄鹏. 医学综述, 2010(05)
- [9]视屏显示终端(VDT)作业职业紧张与工作能力关系的研究[D]. 葛华. 新疆医科大学, 2009(S2)
- [10]视屏作业对眼晶状体的影响[J]. 岳朋朋,王建新.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