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机型复混肥在蔺草上的应用效果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王振龙[1](2019)在《有机水溶肥对土壤及酿酒葡萄效应研究》文中认为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优势种植区因具有丰富的光热资源,优良的土质条件和天然无污染的栽培环境,进而快速上升为国内外知名的葡萄与葡萄酒产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有机农产品的需求日趋增强,而有机酿酒葡萄栽培技术还未完善。本文针对有机高端葡萄与葡萄酒市场需求迫切等问题,以五年生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验材料,按照有机农业生产规范,在施用具有有机投入品评估证明的商品生物有机肥的基础上,进一步筛选在水肥一体化条件下适宜追施的有机水溶肥类型。通过田间试验和实验室分析,研究有机水溶肥对酿酒葡萄园土壤环境和酿酒葡萄综合特性的影响,进一步探索有机水溶肥适宜的施用量,从而建立合理的有机酿酒葡萄灌溉施肥栽培管理制度,为该产区有机酿酒葡萄的稳产、优质、高效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基施羊粪生物有机肥的基础上追施不同用量的氨基酸水溶肥,可有效提高土壤中速效和全量养分的含量,同时可增加土壤微生物量,增强土壤酶活性,提高植株根系活力;基施羊粪生物有机肥的基础上追施不同用量的酵母水溶肥,补充酿酒葡萄植株生长所需的腐殖酸、氨基酸以及有益功能菌等,对增强酿酒葡萄园土壤肥力、植株根系活力,提高葡萄产量及品质都有积极的作用。(2)等氮条件下追施不同种类有机水溶肥,可明显提高土壤质量。通过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不同施肥处理下品质差异,采用最短距离法对各施肥处理进行系统聚类。结果表明,追施不同类型有机水溶肥,酿酒葡萄与葡萄酒的品质指标表现出显着或极显着的正相关关系;综合品质质量排序为海藻水溶肥>沼液肥>氨基酸水溶肥>羊粪有机肥提取液>CK;且超过常规施肥处理。基施生物有机肥的基础上,追施有机水溶肥可以显着促进酿酒葡萄和葡萄酒品质。(3)进一步对氨基酸水溶肥和酵母水溶肥进行合理施用量的研究,氨基酸水溶肥的施用量为1350 kg/hm2时对提高土壤质量效果最佳,氨基酸水溶肥用量为1125 kg/hm2时,酿酒葡萄产量达到了 8400 kg/hm2,相比CK显着增加了 22.95%(P<0.05),且糖酸比最佳,降低了单宁含量,并且增加了总酚和花色苷的含量,在整体上提升了酿酒葡萄的品质。当酵母水溶肥的用量为2700 kg/hm2时对土壤速效、全量养分,微生物量及根系活力的影响效果与其它处理相比均为最佳,酵母水溶肥施肥量为3600 kg/hm2时酿酒葡萄产量达到了最高的8288 kg/hm2,同时该处理显着提高了酿酒葡萄糖酸比、花色苷、总酚的含量,对提升酿酒葡萄品质具有积极的作用。
曾科涵[2](2019)在《土壤调理剂与氮互作对烤烟及土壤有害重金属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试验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以土壤调理剂施用量为因素A(A1:0 kg/hm2,A2:1500 kg/hm2,A3:3000 kg/hm2),以纯氮施用量为因素B(B1:154.5 kg/hm2,B2:139.1kg/hm2,B3:123.6 kg/hm2),研究了不同处理对烟草农艺性状,烟叶产量产值及经济效果指数(ECI),烤后烟叶上部叶橘黄二级和中部叶橘黄三级的物理指标、主要化学成分及可用性指数(CCUI),植烟土壤有效态养分及pH、镉铅砷有害金属含量变化等方面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对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氮与调理剂互作,对烤烟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其中:不同处理的烤烟大田生育时期一致;烤烟各生育时期的株高、叶长、叶宽、茎围、节距、叶面积和叶数等主要农艺性状随氮肥施用量减少而降低,随土壤调理剂用量增加均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以土壤调理剂施用量1500 kg/hm2,纯氮施用量154.5 kg/hm2处理时农艺性状指标最大。2.对烟叶主要经济性状指标的影响氮与调理剂互作,能提高烟叶产量产值及经济效果指数。其中:烤后烟叶的产量、产值、上等烟比例、中等烟比例、中上等烟比例和均价都以土壤调理剂施用量1500kg/hm2,纯氮施用量154.5 kg/hm2处理时最高,并且此时烟叶经济效果指数(ECI)也达到最大值。3.对烟叶品质的影响氮与调理剂互作,能提高烤后烟叶的品质。其中:烤后烟叶物理性状指标表现为,各处理烤后烟叶上部叶橘黄二级和中部叶橘黄三级的叶长、叶宽、单叶重、梗重和叶厚随氮肥施用量减少而降低,随土壤调理剂用量增加都有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叶长、叶宽、单叶重、梗重和叶厚都以土壤调理剂施用量1500 kg/hm2,纯氮施用量154.5 kg/hm2时最高,含梗率变化没有明显规律。烤烟烟叶主要化学成分指标可用性指数(CCUI)表现为,相同土壤调理剂施用量水平下,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减少呈下降趋势;在相同氮肥施用量水平下,随着土壤调理剂用量的增加,其数值无显着性差异,以土壤调理剂施用量1500 kg/hm2,纯氮施用量154.5 kg/hm2的主要化学成分指标可用性指数(CCUI)最大。4.对土壤主要养分及有害金属有效态含量的影响在相同的土壤调理剂施用量水平下,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减少,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均表现为下降趋势;对土壤pH没有显着影响。在相同氮肥施用量水平下,随着土壤调理剂用量的增加,土壤主要养分含量随之增加;施用土壤调理剂能够明显提高土壤pH,3000 kg/hm2土壤调理剂施用量处理比0 kg/hm2土壤调理剂施用量处理提高了0.67个单位,3000 kg/hm2土壤调理剂施用量处理比1500kg/hm2土壤调理剂施用量处理提高了0.59个单位;土壤调理剂能较好的降低土壤中有害金属有效态含量,且以土壤调理剂施用量3000 kg/hm2,纯氮施用量154.5 kg/hm2的降害效果为最佳。综上所述,氮与调理剂互作对烤烟大田生育时期没有影响;在氮与调理剂互作影响下,烟叶主要农艺性状、主要物理指标、主要经济性状指标及经济效果指数(ECI)、上部叶和中部叶主要化学成分指标可用性指数(CCUI)均以土壤调理剂施用量1500kg/hm2,纯氮施用量154.5 kg/hm2为最大;主要化学成分指标上部和中部烟叶分别以土壤调理剂施用量3000 kg/hm2,纯氮施用量123.6 kg/hm2和土壤调理剂施用量1500kg/hm2,纯氮施用量139.1 kg/hm2最高;土壤养分含量、降害效果以土壤调理剂施用量3000 kg/hm2,纯氮施用量154.5 kg/hm2时达到最佳。因此,适当的土壤调理剂施用可以改良土壤,促进烟株生长发育,提高烟叶质量,降低土壤有害重金属的含量,最终实现烟叶产质量的提升。
陈士更[3](2019)在《腐植酸土壤调理剂研制及其在酸化果园土壤上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土壤酸化不仅影响作物产量还会降低作物品质,土壤调理剂是改良土壤酸化的一大途径,然而土壤调理剂种类繁多,改良效果也良莠不齐。目前主要用于酸化土壤调理产品主要有矿物类无机土壤调理剂,有机物料类有机土壤调理剂,有机-无机类土壤调理剂。矿物质富含丰富钙、镁、硅元素,提高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减轻土壤酸化,而腐植酸作为有机质的核心组分对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矿物质与腐植酸的结合研究还未见报道。本研究以矿物质和腐植酸为原料,通过一定加工工艺制备成腐植酸土壤调理剂,并在胶东酸化果园土壤开展小区试验,探索添加土壤本源物质腐植酸物料的腐植酸土壤调理剂改良效果,以期得到最佳的生产工艺条件为相关企业进行生产指导,同时探寻腐植酸土壤调理剂对酸化土壤改良的作用机理。主要开展两方面研究内容,一是通过设置不同反应温度、反应压强以及催化活化剂添加量和腐植酸添加量,通过检测不同生产工艺条件下有效钾、钙、镁、硅的含量,确定腐植酸土壤调理剂的最佳生产条件。二是,在胶东酸化果园土壤上,设置普通土壤调理剂、等成分含量的腐植酸土壤调理剂以及减量15%的腐植酸土壤调理剂,以苹果产量和品质以土壤理化性状为评价指标,评价普通土壤调理剂和腐植酸土壤调理剂在酸化果园土壤上应用效果,筛选出适宜改良胶东酸化果园土壤的土壤调理剂类型以及最佳施用量,为该地区土壤酸化的高效改良提供一条可复制的途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腐植酸土壤调理剂是由钾长石、石灰石、腐植酸及其助剂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反应一定时间生产而成。腐植酸土壤调理剂生产工艺最优条件为反应温度为170℃,反应压强为1.4MPa;活化催化剂KOH为5%、腐植酸6%,此工艺条件下获得3.18%有效性钾、23.45%有效钙、3.88%有效镁以及12.06%有效硅含量。(2)添加等量碱活化腐植酸较氧活化腐植酸的土壤调理剂样品中有效钾、硅、钙、镁含量相对较高。在碱活化腐植酸添加量2%6%范围内,腐植酸土壤调理剂有效、硅、钙、镁含量随腐植酸的添加量呈显着正相关。(3)常规施肥基础上,施用土壤调理剂即能提高苹果的产量和品质,普通土壤调理剂和腐植酸土壤调理剂的增产效果差异显着。其中施用腐植酸土壤调理剂的苹果产量较未施土壤调理剂增产14.46%,较普通土壤调理剂的苹果产量提高4.84%,腐植酸土壤调理剂减量15%施用,仍较普通土壤调理剂增产2.87%。腐植酸土壤调理剂减量15%与其全量施用不影响苹果产量。腐植酸土壤调理剂2年后,较普通土壤调理剂的苹果的总糖含量提高9.35%15.46%,糖酸比提高21.84%46.58%,而腐植酸土壤调理剂全量施用和减量15%处理间苹果产量和总糖含量均无显着差异。(4)施用普通土壤调理剂和腐植酸土壤调理剂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且随着施用年限的增加,改良效果越明显。与普通土壤调理剂相比,腐植酸土壤调理剂的改良效果更为显着,其中土壤pH提高0.070.45个单位,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3.86%5.26%,交换性酸含量降低16.07%28.97%,交换性钙含量提高6.82%17.16%;容重降低2.72%4.76%,孔隙度提高1.74%3.54%,与此同时,腐植酸土壤调理剂中的腐植酸促进土壤中水稳性团聚体的形成,并在不同程度的提高了土壤脲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5)本试验条件下,确定酸化果园土壤在常规施肥下施用腐植酸土壤调理剂1275kg/hm2为改良土壤、提质增产的较佳使用量。
谢巧娟[4](2017)在《三种有机肥对土壤理化性质与草莓生长结果的影响》文中认为栽培草莓是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果实色泽鲜艳,香气浓郁,酸甜适宜,深受大众喜爱,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当前我国草莓生产栽培的现状是化肥过量使用,有机肥投入不足,这不仅浪费了我国丰富的农业资源,也严重破坏了土壤状况。因此更应加大有机肥的投入及新型商品有机肥的研发,培肥土壤,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本试验以草莓安全高效栽培为前提,以优质草莓品种“达赛莱克特”为试材,选用一种新型商品有机肥(虾肽肥)及两种较常见的有机肥(菌渣肥、鸡粪肥),利用这三种不同有机肥与不施肥(对照)对土壤理化性质和草莓生长结果的影响进行对比试验。以期确定新型商品有机肥在实际生产中应用的有效性,以减少或替代草莓生产中化肥的使用,为草莓的有机型栽培提供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来看,施用有机肥后,土壤容重有效降低,土壤酸碱度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土壤氮磷钾等养分含量也显着提高。说明有机肥能够起到调节土壤理化性质及培肥土壤的效果。综合养分指标分析得出,所有施用有机肥的处理,土壤中的有机质及氮磷钾含量均显着高于对照,其中以虾肽肥、菌渣肥处理效果最好。(2)从对草莓植株生长性状的调节来看,施用有机肥能够促进草莓植株生长及果实发育。综合草莓生长指标分析得出,所有有机肥处理的草莓株高、茎粗、叶片数及生物学产量均显着高于对照。其中,株高以较高磷水平的鸡粪肥处理最大,其余生长指标均以虾肽肥处理最佳,菌渣肥处理次之。(3)从有机肥对草莓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来看,较对照而言,三种有机肥处理均可显着提高草莓叶片的光合指标。其中对于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以菌渣肥处理效果最佳,其次为虾肽肥处理。说明菌渣肥与虾肽肥更有利于延缓叶片衰老,增强生理活性。不同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及蒸腾速率在同一时期的大小均表现为:虾肽肥处理>菌渣肥处理>鸡粪肥处理>对照,说明施用有机肥能明显提高草莓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促进草莓植株物质积累,且以虾肽肥效果最佳。(4)不同有机肥对草莓养分吸收的作用:各处理草莓叶片全N、P、K含量均表现为从苗期快速上升至初果期达到最大值,初果期到采收期逐渐降低的趋势。整个生育期内,各有机肥处理的草莓叶片全N、P、K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叶片全N、K含量以虾肽肥处理最高,其次为菌渣肥处理。叶片全P含量前期与N、K变化一致,后期鸡粪肥处理高于虾肽肥与菌渣肥处理。总体而言,施用虾肽肥与菌渣肥更有利于持续供应养分,促进草莓植株对N、P、K元素的吸收。(5)从有机肥对草莓果实品质的影响来看,虾肽肥处理后的草莓果实品质最佳,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及Vc含量在所有处理中均最高,分别为11.23%、9.41%、11.89、61.39mg/100gFW,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26.18%、31.06%、35.89%、19.55%。菌渣肥处理改善果实品质的效果仅次于虾肽肥,鸡粪肥处理的效果最差,但优于对照。(6)不同有机肥对草莓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在供试的三种有机肥中,以虾肽肥处理草莓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产量达1474.62kg/亩,较对照增产365.22kg/亩,经济效益比对照高14074.07元/亩。其次为菌渣肥及鸡粪肥,产量分别比对照高285.48kg/亩、142.26kg/亩,经济效益分别比对照高11381.82元/亩、5375.79元/亩。(7)土壤有机质、碱解N、速效P、速效K含量与叶片全N、全K含量均表现出显着或极显着相关关系。大多数土壤有机质、碱解N、速效P、速效K含量与单果重、单株产量、可溶性固形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Vc含量均表现出显着或极显着相关水平,其中土壤有机质与单果重相关系数高达0.932。大多数叶片全N、全P、全K含量与单果重、单株产量、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Vc含量表现出不同程度显着或极显着相关关系,其中叶片全N含量与单果重相关系数达0.935。(8)综合比较三种有机肥效果,以虾肽肥效果最好,菌渣肥次之。这两种有机肥在适宜的浓度及施用方法下更有利于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培肥土壤,提高草莓产量和品质,获得更大经济效益。本试验对新型商品有机肥的研发及草莓的有机型栽培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马琳娜[5](2016)在《生物降解有机高分子缓/控释肥土壤环境效益及应用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缓/控释肥由于养分利用率高,在提高作物产量、减少资源浪费和减轻环境污染等方面效果显着,其应用与发展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生物降解有机高分子缓/控释肥是一类含多种营养元素、可降解的新型化学型缓/控释肥,解决了脲甲醛缓释肥养分单一以及包膜型缓/控释肥膜材料难降解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本研究以山西省高分子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的生物降解有机高分子缓/控释肥为试材,研究其甲醛含量的测定方法以及使用或降解过程中产生的甲醛对土壤环境产生的影响,并进行了几种生物降解有机高分子缓/控释肥的番茄盆栽和玉米大田实验研究。具体结果如下:(1)建立了一种简单、准确测定生物降解有机高分子缓/控释肥中甲醛含量的方法。该方法通过乙酰丙酮试剂与甲醛发生反应,然后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413 nm处的紫外可见吸收峰。该方法线性范围为0.24.0 ugmL-1,检出限为0.02 mg/L,对样品进行五次平行测定,甲醛残留量为0.1ug/mL和0.3 ug/mL的生物降解有机高分子缓/控释肥对应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5%和2.0%,回收率范围为96.5%105.5%,表明方法的精密度与准确度均很好。(2)对比研究了不同温度及含水量条件下,土壤中生物降解有机高分子缓/控释肥和市售脲甲醛肥甲醛含量的动态变化。生物降解有机高分子缓/控释肥的甲醛含量总体呈现波动状态,且最大值不超过0.3 mg/g,不会对土壤造成影响,温度对甲醛含量的影响较含水量的显着;根系分泌物的加入会降低甲醛含量及其波动范围;脲甲醛缓释肥中的甲醛含量也呈现波动状态,与生物降解有机高分子缓/控释肥相比,因其养分释放快,缓释周期短,因此,脲甲醛缓释肥的甲醛含量最大值出现得早,含量更高。(3)不同施肥处理在提高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强根系吸收功能,提高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改善番茄品质及提高产量方面具有显着作用。其中,生物降解有机高分子缓/控释NPK肥(PRF)和生物降解有机高分子缓/控释微肥(WRF)的效果比番茄专用肥(CCF),甚至比有机-无机复混肥(OM+INF)的效果更好,而生物降解有机高分子缓/控释硫肥的不及CCF和OM+INF效果好;此外,低溶解度生物降解有机高分子缓/控释肥更能满足番茄的生长需求。与CK相比,低溶解度生物降解有机高分子缓/控释NPK肥(PRFL)的番茄产量提高了75.39%,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根系活力分别是CK的2.2倍和17.8倍,且各项品质指标的测试结果均表明,PRFL处理的番茄口感佳,果实品质好。除WRF外,各施肥处理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高于CK,但是差别不是很显着,说明不同施肥处理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不大;除WRF外,各肥料处理的土壤的脲酶活性都高于CK,在番茄成熟期,生物降解有机高分子缓/控释肥仍能继续释放一定的养分,其中番茄成熟期PRFL处理的土壤脲酶活性是CK处理的1.2倍,表明其可显着提高土壤肥力。WRF处理的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都偏低,可能与其中微量元素(Fe、Mn、Cu、Zn)对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有关。(4)在玉米拔节期,PRF处理的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比CK处理提高了20.1%;在大喇叭口期,WRF和CRF处理的叶绿素含量较其它处理高,比CK处理分别提高了16.0%和14.9%。此外,不同生物降解有机高分子缓/控释肥能够显着提高玉米的可溶性糖、淀粉、蛋白质含量,脂肪酸值也表明其储藏品质很好。除WRF外,各肥料处理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高于CK,且不同施肥处理对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不明显;除WRF外,各肥料处理土壤的脲酶活性均高于CK,PRF在玉米成熟期土壤脲酶活性最高,是CK处理的2.1倍。此外,生物降解有机高分子缓/控释肥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玉米的产量,其中PRF处理的产量较CK提高了17.8%。
邵铖[6](2016)在《添加解淀粉芽孢杆菌SQR9的含氨基酸水溶肥研制及促生效应研究》文中提出化肥的大量施用对我国粮食高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过量施肥和不科学施肥带来一系列生态问题,如土壤板结、酸化、有机质下降及水体富营养化等。为解决这些问题,研发并合理施用生物有机肥料、水溶肥料等一些新型肥料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水溶肥料是一种完全溶于水的多元肥料,可以实现水肥一体化,一方面可以能够提高肥料利用率、节约农业用水,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品质,改善土壤,减少作物的生理病害。近几年来,本实验室成功资源化利用屠宰场下脚料等研制出含氨基酸水溶肥料。本文研究了该新型含氨基酸水溶肥料的应用模式并优化其配方,同时研究了添加PGPR菌株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SQR9的含氨基酸生物水溶肥料的盆栽和田间促生效果。具体结论如下:相比于与灌施稀释1000倍和稀释2000倍的氨基酸液,灌施稀释500倍的氨基酸液,在小青菜上能够增加植株株高、叶长、叶宽及叶片数;在番茄上能够增加株高和茎粗;在黄瓜上能够增加株高、茎粗、叶长、叶宽和叶绿素。表明,氨基酸液稀释500倍灌施时能够有效促进植株生长。灌施添加微量元素、不同浓度尿素及甲壳素中一种或几种的氨基酸液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清水对照、不螯合微量元素的氨基酸液、仅螯合微量元素的氨基酸液、添加 50 g/L尿素的螯合微量元素氨基酸液及其等养分化肥对照,灌施添加 100 g/L尿素并螯合微量元素的氨基酸液及添加50 g/L尿素和50 g/L甲壳素并螯合微量元素的氨基酸液能够有效提高番茄株高、叶片数和叶长。最终确立含氨基酸水溶肥的配方为添加微量元素和100 g/L尿素的氨基酸液。灌施添加解淀粉芽孢杆菌SQR9发酵液的含氨基酸水溶肥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化肥对照、添加解淀粉芽孢杆菌SQR9的化肥对照及不添加功能菌的氨基酸水溶肥处理,灌施含功能菌SQR9发酵液的含氨基酸水溶肥能够有效提高黄瓜株高、茎粗、植株鲜重以及西瓜株高、茎粗、叶绿素、植株鲜重、干重。表明,灌施添加解淀粉芽孢杆菌SQR9的含氨基酸水溶肥能够有效促进植株生长。第一季田间试验中,以有机肥(OF,下同)为基肥的5个处理间的黄瓜产量无显着性差异,但灌施添加解淀粉芽孢杆菌SQR9的含氨基酸水溶肥处理的产量最高。而以生物有机肥(BIO,下同)为基肥,灌施含氨基酸水溶肥(AA,下同)处理产量显着高于灌施与含氨基酸水溶肥等养分的化肥(CF,下同)处理,增产幅度达14.25%;灌施添加解淀粉芽孢杆菌SQR9的含氨基酸水溶肥(AA+SQR9,下同)处理产量显着高于AA处理和灌施添加解淀粉芽孢杆菌SQR9的与含氨基酸水溶肥等养分的化肥(CF+SQR9,下同)处理,增产幅度分别达21.68%和20.22%。第二季田间试验中,以OF为基肥的5个处理间的黄瓜产量无显着性差异,但灌施AA+SQR9处理分别比AA和CF+SQR9处理增产4.28%和14.87%。而以BIO为基肥,灌施AA+SQR9处理显着高于AA处理,灌施CF+SQR9处理高于CF处理,增产幅度分别为18.24%和7.38%;灌施AA+SQR9处理比CF+SQR9处理增产10.34%。表明仅灌施含氨基酸水溶肥和仅添加功能菌SQR9相比于对照均能提高黄瓜产量,而同时灌施功能菌SQR9和含氨基酸水溶肥,增产效果更好。此外,与不添加功能菌的含氨基酸水溶肥相比,灌施添加功能菌的含氨基酸水溶肥可以提高土壤中芽孢杆菌数量,灌施添加功能菌SQR9的含氨基酸水溶肥和添加甲壳素的含氨基酸水溶肥能够有效降低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
马琳娜,向阳,赵贵哲,刘亚青[7](2016)在《生物降解高分子缓控释肥在番茄上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以番茄为试材,与番茄专用肥及有机-无机复混肥对比,系统研究了两种不同溶解度的生物降解高分子缓控释肥对盆栽番茄生理特性、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生物降解高分子缓控释肥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以及根系活力;生物降解高分子缓控释肥不仅对番茄的品质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而且还可以提高番茄的产量,生物降解高分子缓控释氮磷钾肥和生物降解高分子缓控释微肥效果可以分别增产75.39%和64.72%。
王岳[8](2015)在《固态发酵豆粕制备氨基酸复合肥的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氨基酸复合肥是以大量元素原料与以氨基酸为配体与中微量元素金属离子络合形成的螯合物原料复配得到的一种全元素复合肥料。氨基酸中微量元素螯合物化学及生化稳定性高,拥有很好的配伍性。本文以豆粕为蛋白原料,利用实验室保存的产蛋白酶菌种WY-3,通过固态发酵的方式对豆粕进行降解,水提后得到氨基酸溶液。在适宜条件下将氨基酸与中微量元素金属离子进行水系复合螯合,得到氨基酸中微量元素螯合物。按照不同作物的营养需求进行科学复配,制备出全元素的氨基酸螯合叶面肥,并进行大田试验,检验肥效。本文通过单因素实验、响应面优化等统计学分析方法,先对固态发酵降解豆粕蛋白质的可行性及最优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实验室保存的产蛋白酶菌种WY-3可对豆粕进行良好的降解。通过优化分析,结果证明在pH为6.5-7.0,料液比为1:0.7-1:0.8,温度为32℃,接种量为5%的条件下,发酵9-16天豆粕蛋白降解度达到最大,蛋白溶出率高达95%以上。通过对固态发酵工艺进一步放大设计,找到了一条成本低廉、成熟稳定的工艺路线。以25L塑料圆桶发酵方式为例,通过实验发现料层厚度、接种量、料液比是对发酵结果影响最为重要的三个因素。通过优化发现,当接种量为10%,料层厚度为15cm,水:豆粕=0.8:1,pH保持自然状态下时,在室温下发酵6天的条件可实现发酵产物蛋白溶出率80%以上的效果。在发酵完成后,采用三足刮刀式离心机离心、旋蒸浓缩等工艺可将水溶物进行大规模提取和浓缩,得到螯合所用的配体氨基酸原料。以肥料当中常用的中微量元素金属盐为原料,通过三步螫合法,即复合螯合、单独螯合、最后复配等过程很好的解决了各元素之间的配伍性问题。通过对不同作物的营养需求进行研究、结合实际种植试验制定出合适的全元素配方,按照配方比例进行复配,制备出一种全水溶性的氨基酸螯合中微量元素复合叶面肥。通过大田试验检验肥效,其增产效果明显,并利用发酵废弃物制备得到一种有机型冲施复合肥。
高威[9](2014)在《规模化养猪场处理废水稻麦田利用技术研究》文中提出近十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以及规模化饲养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规模化生猪养殖得到迅速地发展,导致畜禽粪便、冲洗用水的大量产生和随意排放,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目前,国内规模化养殖场固体废弃物和废水处理技术己比较成熟,固体废弃物处理后生产的生物有机肥使用比较方便,而畜禽废水处理后因含水率高、数量大,使得其在运输和远距离施用都极不方便,从而出现了处理后的废水得不到及时利用和消纳。以循环农业理论为指导,将规模化养殖场从近城市区域转移至农区,根据农田资源条件建立养殖—农田作物生产复合系统,实现养殖粪便废水资源化利用和运行费用低廉化,促进农业两大产业的耦合发展和生态经济的双赢,是我国未来规模化养殖的发展方向,也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由于建立规模化“养猪场—农田”循环农业系统,需要较大的环境空间和匹配的农田,需要进行统一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这在一般农区土地分散经营的情况下很难实施。江苏农场众多,具有发展规模化养猪和建立种养结合循环系统的有利条件,有可能成为现代循环农业的发展的优势区域。稻——麦复种一年两熟是江苏主体种植模式,研究养猪场处理废水在稻麦田的施用技术是发展规模养猪场—农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的基本需要。本研究针对江苏农场人工移栽稻、机插稻和直播稻三种模式并存的实际和三种种植方式水稻栽培对处理废水施用上的特殊要求,在农场规模生产条件下小麦田处理废水适合的施用时间要求,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系统研究了人工移栽稻、机插稻、直播稻和小麦田不同处理废水施用模式对稻麦养分吸收与利用、干物质生产、产量形成、品质和产品安全等的影响,明确了作物产量、废水承载量和食品安全三个目标兼顾的稻麦田处理废水施用技术,为“养猪场—农田”结合循环农业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规模化养猪废水在人工移栽稻田利用技术研究利用田间小区试验,以镇稻99和养猪场无害化处理的废水为供试材料,研究了养猪场处理废水替代化学氮肥模式对人工移栽稻养分、干物质生产、产量及构成因子和稻米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用210m3·hm-2废水最有利于水稻氮磷钾含量的提升,189m3·hm-2废水+81kg·hm-2氮化肥处理籽粒中氮磷钾积累量最高。与常规施肥相比,废水与氮肥配施处理在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及籽粒中含氮率的增幅分别为:0.2%-8.4%、3.0%-4.1%、2.9%-8.8%、0.7%-1.9%,含磷率的增幅分别为:6.6%-23.7%、1.0%-21.9%、3.5%-27.7%、2.6%-5.6%,含钾率的增幅分别为:0.2%-8.0%,1.9%-4.1%、2.4%-10.2%、0.3%-1.6%;废水和氮肥配施处理在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及籽粒中累积吸氮量的增幅分别为:3.1%-9.2%、0.2%-11.0%、1.1%-12.7%、3.1%-7.4%;累积吸磷量的增幅分别为:3.1%-24.9%、0.3%-20.2%、3.1%-43.6%、1.8%-8.8%;累积吸钾量的增幅分别为:1.4%-10.5%、4.0%-14.1%、2.1%-17.2%、2.4%-7.2%。总体上讲,70%的替代比例有利于氮磷钾养分的吸收。(2)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与产量间呈二次曲线关系且极显着正相关。养猪场废水替代常规施氮量的40%、70%和100%均可实现常规施肥的产量,其中施用189m3·hm-2废水替代常规施氮量70%氮化肥处理的产量最高,较空白对照和常规化肥处理分别提高28.38%~49.13%和3.1%~6.6%。(3)在籽粒品质方面,与常规施氮处理相比,施用养猪废水替代氮化肥可以提高稻米籽粒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和蛋白质含量,同时直链淀粉含量下降。其中,糙米率和整精米率均以132m3.hm-2废水+162kg·hm-2氮化肥处理最高,与常规施肥相比均提高了5.9%;籽粒蛋白质含量在替代比例为40%和70%时,随着废水施用量的减少而降低,在100%替代氮肥时,中量废水处理的蛋白质含量最高;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在各替代比例下均表现出随着废水施用量的减少而增加。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产量、籽粒品质、废水承载量的适宜养猪废水替代氮化肥施用模式为189m3·hm-2废水+81kg·hm-2氮化肥处理。2、规模化养猪废水机插稻田利用技术研究本研究试图探索出规模化养猪处理废水作为基肥和穗肥应用于机插稻栽培的可行性和理论依据。试验在江苏省大丰市进行,采用田间试验,试验处理为基肥期3个废水用量(45m3·hm-2、67.5m3·hm-2和90m3·hm-2)与穗肥3个废水用量(60m3·hm-2、90m3·hm-2和120m3-hm-2)形成9个废水处理,且每个处理均施入尿素187.5kg·hm-2的分蘖肥,另外设置1个常规施肥处理、1个空白处理和1个全部施用废水的处理以研究对机插稻产量、养分吸收利用、干物质积累特征、中微量及重金属元素动态和籽粒品质的影响,明确养猪废水在机插稻上施用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1)养猪废水与氮肥减量配施有利于水稻中后期养分吸收和干物质积累。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养猪处理废水能提高机插稻植株及籽粒中氮磷钾含量和积累量,且籽粒中氮磷钾含量分别提高0.07-0.49g·kg-1、0.08-0.39g·kg-1、0.01-0.05g·kg-1,籽粒中氮磷钾积累量分别提高了1.15-16.54kg·hm-2、1.52-6.73kg·hm-2、0.39-2.05kg·hm-2。与此相反,氮磷钾的收获指数、干物质生产效率和稻谷生产效率均以空白对照最高,且随着养猪处理废水施入量的增加而不断下降。(2)与常规施肥相比,废水与氮肥减量配施能够获得持平或更高的产量,产量提高在45-789kg·hm-2,基肥施入处理废水90m3·hm-2,穗期施入处理废水120m3·hm-2的处理产量最高,达10759.5kg·hm-2。(3) Pb、As、Ca、Mg和Fe元素含量均以基肥施入处理废水90m3·hm-2、穗期施入处理废水120m3·hm-2配施187.5kg·hm-2分蘖肥处理为最高;Cd、Hg, Cr和Mn元素含量均以常规施肥处理为最高;Cu除籽粒外,以纯废水处理(基肥施入处理废水90m3·hm-2、穗期施入处理废水120m3·hm-2,不施入化肥)为最高,Zn除拔节期外,基肥施入处理废水90m3·hm-2、穗期施入处理废水120m3·hm-2配施187.5kg·hm-2分蘖肥处理最高。As、Pb、Mg、Ca、Zn、Fe、Mn和Cu于各生育期在基施处理废水量相同的情况下,均随着穗期处理废水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Hg、Cd和Cr与此相反。各处理中水稻籽粒Pb、Cd、Cr、As和Hg的含量均低于相应的污染物限量标准,而水稻植株和籽粒中Zn、Fe、Mn、Ca和Mg营养得到提高,特别是Fe和Ca的含量得到了强化。因此,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处理废水替代化肥能够提高水稻籽粒中的有益元素含量同时并未引起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显着上升,且使Hg, Cd和Cr含量的下降。(4)籽粒品质方面,与常规施肥相比,碾磨品质基本没有变化,但营养品质,尤其是蛋白质含量,和食味品质得到了提高。在本试验条件下,基肥施入处理废水90m3·hm-2、穗期施入处理废水120m3·hm-2配施187.5kg·hm-2分蘖肥肥处理为最大适宜用量,养猪废水在机插稻条件下作为基肥和穗肥施用是完全可行的。3、规模化养猪废水直播稻田利用技术研究为了研究规模猪场废水施用对直播稻产量、养分吸收、中微量元素、重金属元素动态及籽粒品质的影响,明确养猪废水直播稻利用的可行性和提出直播稻养猪废水适宜施用量,在江苏省大丰市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试验设置基肥施入处理废水60m3·hm-2、90m3·hm-2和120m3·hm-2,穗期施入处理废水60m3·hm-2、90m3·hm-2(?)120m3·hm-2,分蘖肥均为施入尿素225kg-hm-2,共9个处理废水与氮化肥配施处理。结果表明:(1)养猪废水与氮肥配施有利于提升直播稻养分吸收和干物质积累量。氮磷钾含量在基肥期施入等量废水时,随着穗期施入废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同时氮磷钾含量与废水施入量呈显着正相关。(2)基肥和穗肥分别施用废水120m3·hm-2配施225kg.hm-2分蘖肥的处理的产量最高(8210.8kg·hm-2),超过CK2处理506.3kg-hm-2。(3) Pb、Mg、S、Cu、Zn和Fe元素含量均以基肥和穗肥分别施用废水120m3·hm-2配施分蘖肥225kg·hm-2尿素的处理为最高;Co、Ni、Cr和Mn元素含量均以常规施肥处理为最高。Pb、Mg、S、Cu、Zn、Fe和Mn元素含量在基肥等量废水量时,随着穗期废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同样,也随着废水施入总量的增加而增加,Cr、Ni和Co含量与此相反。说明养猪废水可以缓解某些重金属元素的毒害作用。(4)与常规施肥相比,废水处理的碾磨品质略有下降。但是废水处理的蛋白质含量得到了提高,同时,籽粒的RVA谱特征值得到了优化,总体上讲养猪废水在直播稻上应用有利于其籽粒品质的提升。本实验说明,养猪废水可以作为基肥和穗肥在直播稻上施用,且基肥施用90m3·hm-2、穗期施用90m3·hm-2和分蘖期配施225kg·hm-2尿素可以达到常规施肥水平。4、规模化养猪废水小麦田利用技术研究以扬麦18为供试材料,研究了越冬期不同用量养猪废水(30、60、90和120m3-hm-2)和穗期不同施氮水平(0、30、60和90kg·hm-2)对小麦养分吸收利用、干物质生产、产量及产量构成、生育期中微量元素动态以及籽粒品质形成特点的影响。结果表明:(1)废水对小麦具有较好的养分供应作用,氮磷钾含量、氮磷钾积累量均随着废水施用量而提高。越冬期施用废水60-120m3·hm-2替代穗期施氮30-60kg·hm-2可以满足不同时期小麦对营养的需求并且有较高的氮磷钾积累量和利用效率。(2)拔节期干物质积累量随着废水施用量增加而增加,抽穗期和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均以废水120m3·hm-2穗肥施氮90kg·hm-2为最高,但是只要在穗期施用60kg·hm-2氮肥配施废水均能达到常规施肥水平。而在产量方面,越冬期施用废水、穗期配施氮肥60kg·hm-2以上均能达到大田水平,废水120m3·hm-2穗肥施氮90m3·hm-2的处理产量最高,与常规施肥相比,废水与氮肥配施的增产幅度在20.26-337.78kg·hm-2。(3)小麦地上部植株Ca、Mg和Fe含量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先下降后上升,Cu、Zn和Mn含量则呈不断下降趋势。Ca、Mg、Cu和Zn含量除拔节期以外,均以施用处理废水120m3·hm-2并穗期施氮90kg·hm-2为最高;各生育期Fe和Mn含量均以施用处理废水120m3·hm-2并穗期施氮90kg-hm-2为最高。Ca、Mg、Cu、Zn、Fe和Mn含量在各生育期均随着处理废水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4)在品质方面,施用处理废水90m3·hm-2并穗期施氮60kg·hm-2为最佳施肥模式。养猪处理废水通过厌氧无害化处理后与氮肥配施应用于小麦栽培,能促进小麦植株微量元素的提高并改善籽粒品质。整体而言,穗期施用60kg·hm-2以上氮肥,越冬期施用废水较为适宜。与常规施肥相比而言,施用废水与氮肥配施可以减少30-60kg-hm-2氮肥的施用量。
屈媛[10](2013)在《新型基质与有机氮源营养液对春石斛生长发育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春石斛是一种观赏价值高、具有市场潜力的兰科花卉,目前在生产上主要采用水苔作为基质进行无土栽培,但由于水苔资源有限、价格昂贵以及长期使用易腐烂等因素造成目前春石斛生产成本较高、成品花卉品质不整齐,导致推广种植地区有限。因此,本研究针对春石斛生产中的基质与营养液配方问题,以工农业废弃物作为新型栽培基质,探究了不同形态氮源营养液对春石斛生长发育的影响,旨在筛选出能替代水苔、降低春石斛规模化生产成本的高效环保型基质与配套营养液配方。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对水苔、泥炭及常见工农业废弃物材料如未腐熟松树皮、腐熟松树皮、椰块、油茶壳、花生壳等8种基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对春石斛营养生长指标的测定,并运用模糊数学中隶属函数的综合评价方式得出结果:单一基质油茶壳、泥炭、腐熟松树皮、花生壳均优于水苔。其中油茶壳基质综合评价指数最高,达0.80分。表现在春石斛高位芽苗成活率100%、植株株高16.27cm、假鳞茎粗0.83cm、叶片数7.67,这些指标均优于其它基质。春石斛在以腐叶土为栽培基质中综合评价指数最低,不适宜替代水苔。(2)在上述基质筛选基础上,通过测定春石斛生长发育形态和生理指标,探究了油茶壳、水苔及泥炭不同配比的混合基质对春石斛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春石斛在以油茶壳:水苔:泥炭体积比为1:1:1的混合基质中生长发育最好,其中一年生春石斛平均株高16.82cm、假鳞茎粗0.83cm,叶长6.64cm、叶宽1.76cm,其营养生长形态指标显着优于对照组(即水苔栽培基质);花期平均开花朵数为6.5,高于对照组开花朵数3.5。叶绿素总含量和根系活性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另外,油茶壳、油茶壳:水苔1:1、油茶壳:泥炭1:1和油茶壳:水苔1:2这四种处理组合基质的综合评价也优于对照,油茶壳单独作基质的综合评价仅次于最佳组合。简单成本分析表明,纯油茶壳处理的基质成本仅为对照组的28.57%。综合生长发育和经济指标分析认为,利用纯油茶壳替代水苔作为华中地区春石斛生产无土栽培基质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潜力。(3)以水苔为基质,采用以无机氮和无氮分别作对照,探究了不同浓度甘氨酸和谷氨酸为氮源的有机氮源营养液配方对春石斛生长的影响。结果认为:春石斛能够吸收并利用氨基酸氮源,低浓度有机氮源营养液对春石斛生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施用5mmol/L的甘氨酸作为氮源的处理植株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为8.44mg/g,显着高于其他处理;施用5mmol/L的谷氨酸作为氮源的植株株高与假鳞茎粗最大,分别为14.3cm、0.77cm,高于其他处理和对照组。试验还发现,高浓度的有机氮源营养液(15mmol/L的甘氨酸、谷氨酸)不能促进春石斛的生长发育,甚至对生长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有机氮源营养液对植株体内可溶性蛋白含量积累比无机氮源营养液更具优势;同时,在本研究氨基酸浓度范围内,植株株高、假鳞茎粗、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及全氮含量随着有机氮源中氨基酸浓度的升高而降低。(4)利用水苔和油茶壳作栽培为春石斛基质,研究了施用无机氮、单种氨基酸和复合氨基酸三种营养液对春石斛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茶壳基质与传统无机氮营养液配方处理组合综合评价指标最大为0.66,春石斛生长情况较其他处理组合更好,且春石斛无论在水苔基质还是油茶壳基质栽培下,施用复合氨基酸作为氮源的营养液配方比施用单种氨基酸和无机氮的营养液配方具有明显的优势。
二、有机型复混肥在蔺草上的应用效果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有机型复混肥在蔺草上的应用效果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有机水溶肥对土壤及酿酒葡萄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有机葡萄与葡萄酒的发展现状 |
1.2.1 国内外葡萄产业发展概况 |
1.2.2 国内外有机葡萄产业发展概况 |
1.2.3 有机葡萄酒的认识 |
1.3 有机葡萄栽培技术的研究 |
1.3.1 有机葡萄栽培的基本要求 |
1.3.2 有机葡萄栽培的土壤管理技术 |
1.3.3 有机葡萄栽培的施肥管理技术 |
1.4 有机葡萄栽培的水肥一体化技术 |
1.5 有机水溶肥料的研究进展与优势 |
1.5.1 水溶肥料的发展现状 |
1.5.2 水溶性肥料的种类和特性 |
1.5.3 有机水溶肥料的发展现状 |
1.5.4 有机水溶肥料的种类及特性 |
1.5.5 有机水溶肥对土壤和作物的影响 |
1.6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地概况 |
2.2 试验材料 |
2.2.1 供试葡萄与种植概况 |
2.2.2 供试土壤 |
2.2.3 供试肥料 |
2.3 试验设计 |
2.3.1 氨基酸水溶肥对酿酒葡萄适宜用量的研究 |
2.3.2 酵母水溶肥对酿酒葡萄适宜用量的研究 |
2.3.3 有机水溶肥对酿酒葡萄适宜种类的研究 |
2.4 测定项目与方法 |
2.4.1 酿酒葡萄园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 |
2.4.2 酿酒葡萄园土壤化学性质的测定 |
2.4.3 酿酒葡萄园土壤酶活性的测定 |
2.4.4 酿酒葡萄园土壤微生物碳、氮含量的测定 |
2.4.5 酿酒葡萄关键生育期根系活力的测定 |
2.4.6 酿酒葡萄产量的测定 |
2.4.7 酿酒葡萄品质的测定 |
2.4.8 酿造葡萄酒品质的测定 |
2.5 数据分析方法 |
第三章 有机水溶肥适宜用量的研究 |
3.1 有机水溶肥对酿酒葡萄园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
3.1.1 氨基酸水溶肥对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 |
3.1.2 氨基酸水溶肥对土壤全量养分的影响 |
3.1.3 酵母水溶肥对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 |
3.1.4 酵母水溶肥对土壤全量养分的影响 |
3.2 有机水溶肥对酿酒葡萄园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
3.2.1 氨基酸水溶肥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
3.2.2 酵母水溶肥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
3.3 有机水溶肥对酿酒葡萄园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3.3.1 氨基酸水溶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3.3.2 酵母水溶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3.4 有机水溶肥对酿酒葡萄根系活力的影响 |
3.4.1 氨基酸水溶肥对酿酒葡萄根系活力的影响 |
3.4.2 酵母水溶肥对酿酒葡萄根系活力的影响 |
3.5 有机水溶肥对成熟期酿酒葡萄形态指标的影响 |
3.5.1 氨基酸水溶肥对酿酒葡萄根系活力的影响 |
3.5.2 酵母水溶肥对酿酒葡萄果实形态指标的影响 |
3.6 有机水溶肥对酿酒葡萄经济效益分析 |
3.6.1 氨基酸水溶肥对酿酒葡萄经济效益分析 |
3.6.2 酵母水溶肥对酿酒葡萄经济效益分析 |
3.7 有机水溶肥对成熟期酿酒葡萄品质的影响 |
3.7.1 氨基酸水溶肥对酿酒葡萄糖、酸含量的影响 |
3.7.2 氨基酸水溶肥对酿酒葡萄单宁、花色苷、总酚含量的影响 |
3.7.3 酵母水溶肥对酿酒葡萄糖、酸含量的影响 |
3.7.4 酵母水溶肥对酿酒葡萄单宁、花色苷、总酚含量的影响 |
3.8 讨论与小结 |
3.8.1 讨论 |
3.8.2 小结 |
第四章 有机水溶肥适宜种类的研究 |
4.1 不同有机水溶肥对酿酒葡萄园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
4.1.1 不同有机水溶肥对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 |
4.1.2 不同有机水溶肥对土壤全量养分的影响 |
4.2 不同有机水溶肥对酿酒葡萄园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
4.3 不同有机水溶肥对酿酒园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4.4 不同有机水溶肥对酿酒葡萄根系活力的影响 |
4.5 不同有机水溶肥对成熟期酿酒葡萄形态指标的影响 |
4.6 不同有机水溶肥对酿酒葡萄经济效益分析 |
4.7 不同有机水溶肥对酿酒葡萄品质的影响 |
4.7.1 不同有机水溶肥对酿酒葡萄糖、酸含量的影响 |
4.7.2 不同有机水溶肥对酿酒葡萄单宁、花色苷、总酚含量的影响 |
4.8 不同有机水溶肥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
4.8.1 不同有机水溶肥对酿造葡萄酒基本理化性质的影响 |
4.8.2 不同有机水溶肥对酿造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
4.9 酿酒葡萄品质与葡萄酒品质的相关关系 |
4.10 有机水溶肥对酿酒葡萄与葡萄酒品质的综合质量评价 |
4.11 讨论与小结 |
4.11.1 讨论 |
4.11.2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5.1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2)土壤调理剂与氮互作对烤烟及土壤有害重金属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当前我国植烟土壤存在的主要问题 |
1.1.1 土壤肥力下降 |
1.1.2 土壤板结严重 |
1.1.3 土传病害加重 |
1.1.4 土壤有害重金属危害 |
1.2 植烟土壤改良主要措施 |
1.2.1 建立合理的轮、间、套作制度 |
1.2.2 合理施肥,增施有机氮肥 |
1.2.3 土壤降害修复 |
1.3 土壤调理剂的应用研究进展 |
1.3.1 土壤调理剂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1.3.2 土壤调理剂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1.3.3 土壤调理剂对农作物产质量的影响 |
1.3.4 土壤调理剂对土壤“铅镉砷”降害的影响 |
1.4 土壤调理剂“粤田”的特性、功能及运用效果 |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地点与材料 |
2.2 试验设计与处理 |
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2.3.1 主要生育时期记载 |
2.3.2 主要农艺性状指标的测定 |
2.3.3 烤后烟叶主要物理性状指标 |
2.3.4 主要经济性状指标测定及ECI计算 |
2.3.5 B2F和 C3F主要化学成分指标测定及CCUI计算 |
2.3.6 土样采集及测定 |
2.4 数据处理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3.1 主要生育时期记载 |
3.2 不同处理对烤烟农艺性状的影响 |
3.2.1 不同处理对烤烟团棵期农艺性状的影响 |
3.2.2 不同处理对烤烟旺长期农艺性状的影响 |
3.2.3 不同处理对烤烟成熟期农艺性状的影响 |
3.3 不同处理对烤后烟叶主要物理性状的影响 |
3.3.1 不同处理对烤后烟叶上部叶(B2F)物理性状的影响 |
3.3.2 不同处理对烤后烟叶中部叶(C3F)物理性状的影响 |
3.4 主要经济性状指标测定及ECI计算 |
3.5 不同处理对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及CCUI计算 |
3.5.1 不同处理对烤后烟叶上部叶(B2F)化学成分的影响及CCUI计算 |
3.5.2 不同处理对烤后烟叶中部叶(C3F)化学成分的影响及CCUI计算 |
3.6 不同处理对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及PH的影响 |
3.7 不同处理对土壤主要有害重金属的影响 |
第4章 结论与讨论 |
4.1 不同处理对烤烟生育时期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
4.2 不同处理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
4.2.1 不同处理对烤后烟叶物理性状的影响 |
4.2.2 不同处理对烤后烟叶经济形状及ECI的影响 |
4.2.3 不同处理对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及CCUI的影响 |
4.3 不同处理对植烟土壤的影响 |
4.3.1 不同处理对植烟土壤养分及pH的影响 |
4.3.2 不同处理对植烟土壤主要有害重金属降害的作用 |
4.4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及下一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腐植酸土壤调理剂研制及其在酸化果园土壤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土壤酸化现状 |
1.1.2 土壤酸化的影响 |
1.1.3 酸化土壤改良方法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腐植酸作为土壤调理剂的研究进展 |
1.2.2 矿物质作为土壤调理剂的研究进展 |
1.2.3 腐植酸对酸化土壤上作物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
1.2.4 矿物质对酸化土壤上作物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
1.3 研究目的、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腐植酸土壤调理剂的制备条件优选 |
2.2 腐植酸调理剂对酸化果园影响的试验设计 |
2.2.1 腐植酸调理剂对酸化果园影响的试验设计 |
2.2.2 供试土壤 |
2.2.3 供试作物与肥料 |
2.3 样品采集方法 |
2.3.1 土壤调理剂样品采集方法 |
2.3.2 果实和土壤样品采集方法 |
2.4 测定项目与方法 |
2.4.1 土壤调理剂各养分含量的测定方法 |
2.4.2 土壤理化性状的测定方法 |
2.4.3 苹果测产及品质指标测定 |
2.5 数据处理及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腐植酸土壤调理剂的制备条件优选 |
3.1.1 矿物质水热反应参数优选试验结果 |
3.1.2 不同腐植酸添加量对有效成分影响 |
3.2 腐植酸土壤调理剂对胶东酸化果园苹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3.2.1 腐植酸土壤调理剂对苹果产量的影响 |
3.2.2 腐植酸土壤调理剂对苹果品质的影响 |
3.3 腐植酸土壤调理剂对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 |
3.3.1 腐植酸土壤调理剂对pH值的影响 |
3.3.2 腐植酸土壤调理剂对交换性酸的影响 |
3.3.3 腐植酸土壤调理剂对交换性钙的影响 |
3.3.4 腐植酸土壤调理剂对土壤有效钾、有效磷的影响 |
3.3.5 腐植酸土壤调理剂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
3.4 腐植酸土壤调理剂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
3.5 腐植酸土壤调理剂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4 讨论 |
4.1 不同制备条件对腐植酸土壤调理剂有效成分的影响 |
4.2 腐植酸土壤调理剂对苹果产量和品质影响 |
4.3 腐植酸土壤调理剂对土壤物理性状影响 |
4.4 腐植酸土壤调理剂对土壤化学性状影响 |
4.5 腐植酸土壤调理剂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参编论着、申请国家专利目录 |
(4)三种有机肥对土壤理化性质与草莓生长结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国内草莓栽培生产中的重要问题—化肥污染 |
1.2 有机肥研究现状 |
1.2.1 有机肥的概念 |
1.2.2 常见有机肥的种类 |
1.2.3 有机肥在国内外的施用状况 |
1.2.4 有机肥在草莓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
1.3 有机肥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
1.3.1 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1.3.2 对土壤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
1.3.3 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
1.4 试验所用有机肥 |
1.4.1 菌渣肥 |
1.4.2 鸡粪肥 |
1.4.3 虾肽肥 |
第2章 绪论 |
2.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2 研究内容 |
2.3 技术路线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3.1 试验地点 |
3.2 供试作物品种 |
3.3 供试肥料 |
3.4 试验设计 |
3.5 测定指标与方法 |
3.5.1 有机肥养分指标的测定 |
3.5.2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
3.5.3 草莓植株形态指标的测定 |
3.5.4 草莓植株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
3.5.5 草莓植株养分指标的测定 |
3.5.6 草莓果实品质的测定 |
3.5.7 草莓产量的测定 |
3.6 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4.1 不同有机肥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4.1.1 不同有机肥对土壤容重和pH的影响 |
4.1.2 不同有机肥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
4.1.3 不同有机肥对土壤碱解氮的影响 |
4.1.4 不同有机肥对土壤速效磷的影响 |
4.1.5 不同有机肥对土壤速效钾的影响 |
4.2 不同有机肥对草莓生长发育的影响 |
4.2.1 不同有机肥对草莓株高的影响 |
4.2.2 不同有机肥对草莓茎粗的影响 |
4.2.3 不同有机肥对草莓叶片数的影响 |
4.2.4 不同有机肥对草莓植株生物学产量的影响 |
4.3 不同有机肥对草莓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
4.3.1 不同有机肥对草莓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4.3.2 不同有机肥对草莓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
4.4 不同有机肥对草莓养分吸收的影响 |
4.4.1 不同有机肥对草莓叶片全氮含量变化的影响 |
4.4.2 不同有机肥对草莓叶片全磷含量变化的影响 |
4.4.3 不同有机肥对草莓叶片全钾含量变化的影响 |
4.5 不同有机肥对草莓品质的影响 |
4.6 不同有机肥对草莓产量的影响 |
4.7 影响草莓果实产量及品质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
4.7.1 土壤养分与叶片养分的相关性 |
4.7.2 土壤养分与果实产量及品质的相关性 |
4.7.3 叶片养分与果实产量及品质的相关性 |
第5章 讨论 |
5.1 不同有机肥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5.2 不同有机肥对草莓生长发育的影响 |
5.3 不同有机肥对草莓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
5.4 不同有机肥对草莓养分吸收的影响 |
5.5 不同有机肥对草莓品质的影响 |
5.6 经济效益分析 |
5.7 影响草莓果实产量及品质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
5.8 展望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对照表 |
在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附图 |
致谢 |
(5)生物降解有机高分子缓/控释肥土壤环境效益及应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及带来的问题 |
1.1.2 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
1.2 缓/控释肥料的研究进展 |
1.2.1 缓/控释肥的定义、分类及养分释放特征 |
1.2.2 缓/控释肥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3 生物降解有机高分子缓/控释肥的特点及养分释放特征 |
1.3 甲醛的危害及其检测方法 |
1.3.1 甲醛及其危害 |
1.3.2 甲醛的检测方法 |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生物降解有机高分子缓/控释肥土壤环境效益研究 |
2.1 引言 |
2.2 生物降解有机高分子缓/控释肥甲醛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 |
2.2.1 碘量法测定生物降解有机高分子缓/控释肥的甲醛含量 |
2.2.2 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测定生物降解有机高分子缓/控释肥的甲醛含量 |
2.2.3 结论 |
2.3 施用生物降解有机高分子缓/控释肥土壤的甲醛含量动态变化研究 |
2.3.1 实验材料 |
2.3.2 实验设计 |
2.3.3 测试原理与方法 |
2.3.4 结果与讨论 |
2.3.5 结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生物降解有机高分子缓/控释肥的番茄应用效果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供试材料 |
3.2.2 试验设计 |
3.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不同施肥处理对番茄生理特性的影响 |
3.3.2 不同施肥处理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 |
3.3.3 不同施肥处理对番茄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3.3.4 不同施肥处理对番茄产量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生物降解有机高分子缓/控释肥的玉米应用效果研究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供试材料 |
4.2.2 试验设计 |
4.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4.3.2 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籽粒品质的影响 |
4.3.3 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4.3.4 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添加解淀粉芽孢杆菌SQR9的含氨基酸水溶肥研制及促生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水溶肥料 |
1.1 水溶肥料概述 |
1.2 水溶肥料分类 |
1.3 水溶肥研究进展 |
2 氨基酸在植物营养中的作用 |
2.1 植物对氨基酸的吸收 |
2.2 氨基酸对植物的生理效应及营养作用 |
2.2.1 氨基酸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2.2.2 氨基酸在植物适应外界胁迫环境中的作用 |
2.2.3 氨基酸肥料对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 |
2.3 氨基酸肥料特点 |
3 氨基酸在微生物中的作用 |
3.1 氨基酸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
3.2 氨基酸对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
4 植物根际促生菌及其机制 |
4.1 植物根际促生菌概述 |
4.2 PGPR促进植物生长的直接机制 |
4.2.1 PGPR的固氮作用 |
4.2.2 PGPR的解磷解钾作用 |
4.2.3 PGPR产生植物激素IAA |
4.2.4 PGPR产生ACC (1-羧基-1-氨基环烷)脱氨酶 |
4.3 PGPR促进植物生长的间接机制 |
4.3.1 空间营养位点竞争 |
4.3.2 拮抗作用 |
4.3.3 诱导植物系统抗性 |
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6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含氨基酸水溶肥灌施的盆栽促生效果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1.1 供试作物 |
1.1.2 供试土壤 |
1.1.3 供试肥料 |
1.1.4 供试微生物 |
1.1.5 培养基 |
1.2 实验设计 |
1.2.1 不同稀释倍数的氨基酸液灌施根部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
1.2.2 添加不同营养成分的氨基酸液灌施根部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
1.2.3 添加解淀粉芽孢杆菌SQR9的含氨基酸水溶肥灌施根部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
1.2.4 添加不同浓度氨基酸液对功能菌SQR9成膜影响 |
1.2.5 添加不同浓度氨基酸液对功能菌SQR9拮抗病原菌影响 |
1.3 测定方法 |
1.3.1 氨基酸液中氮磷钾含量的测定 |
1.3.2 氨基酸液中氨基酸含量测定 |
1.3.3 植株生长性状测定 |
1.3.4 SQR9种子液的培养 |
1.3.5 解淀粉芽孢杆菌SQR9成膜测定 |
1.3.6 解淀粉芽孢杆菌SQR9抗菌物质的分离、纯化 |
1.3.7 无菌粗提物的抗菌能力检测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氨基酸液养分及不同种类氨基酸含量 |
2.2 不同稀释倍数的氨基酸液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
2.3 添加不同养分的氨基酸液灌施根部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
2.4 灌施添加菌株SQR9的含氨基酸水溶肥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
2.5 土壤浸提液中添加不同浓度氨基酸液对功能菌SQR9成膜能力影响 |
2.6 土壤浸提液中添加不同浓度氨基酸液对功能菌SQR9拮抗能力影响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章 添加解淀粉芽孢杆菌SQR9的含氨基酸水溶肥田间应用效果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1.1 供试作物 |
1.1.2 供试微生物 |
1.1.3 培养基 |
1.1.4 供试肥料 |
1.1.5 供试土壤 |
1.2 实验设计 |
1.3 测定方法 |
1.3.1 植株生长性状测定 |
1.3.2 黄瓜产量测定 |
1.3.3 黄瓜品质测定 |
1.3.4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 |
1.3.5 田间土壤样品的采集 |
1.3.6 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第一季灌施添加功能菌SQR9的含氨基酸水溶肥田间试验效果 |
2.1.1 对黄瓜植株生长性状的影响 |
2.1.2 对黄瓜产量的影响 |
2.1.3 对黄瓜果实品质的影响 |
2.1.4 对土壤芽孢杆菌数量的影响 |
2.1.5 对土壤尖孢镰刀菌(FOC)数量的影响 |
2.2 第二季灌施添加功能菌SQR9的含氨基酸水溶肥料田间试验效果 |
2.2.1 对黄瓜植株生长性状的影响 |
2.2.2 对黄瓜产量的影响 |
2.2.3 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2.2.4 对土壤尖孢镰刀菌(FOC)数量的影响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四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
1 全文结论 |
2 本文创新点 |
3 不足之处 |
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7)生物降解高分子缓控释肥在番茄上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3 测定方法 |
1.3.1 土壤基本理化性状 |
1.3.2 番茄生理特性 |
1.3.3 番茄果实品质 |
1.3.4 番茄产量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施肥处理对番茄生理特性的影响 |
2.1.1 叶片叶绿素含量 |
2.1.2 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根系活力 |
2.2 不同施肥处理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 |
2.3 不同施肥处理对番茄产量的影响 |
3 结论与讨论 |
(8)固态发酵豆粕制备氨基酸复合肥的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0 前言 |
0.1 氨基酸复合肥(螫合肥)简介 |
0.1.1 螫合物简介 |
0.1.2 氨基酸中微量元素螯合物 |
0.1.3 螫合技术在复合肥料上的应用 |
0.1.4 氨基酸中微量元素螯合复合肥 |
0.2 氨基酸与中微量元素的螯合与测定方法 |
0.2.1 螯合方法 |
0.2.2 螯合率测定方法 |
0.3 豆粕简介及蛋白降解方法 |
0.3.1 豆粕简介及加工利用现状 |
0.3.2 蛋白水解方法 |
0.4 固态发酵 |
0.4.1 固态发酵简介 |
0.4.2 固态发酵的影响因素 |
0.4.3 固态发酵的设备 |
0.5 肥料配方与叶面肥制备 |
0.5.1 植物营养与肥料 |
0.5.2 肥料配方的试验研究方法及目的 |
0.5.3 氨基酸叶面肥料 |
0.6 立题背景与研究内容 |
0.6.1 立题背景 |
0.6.2 本文研究内容 |
1 WY-3的16S RDNA鉴定及豆粕固态发酵工艺研究 |
引言 |
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1.1.1 实验原料 |
1.1.2 培养基 |
1.1.3 实验试剂 |
1.1.4 实验仪器 |
1.2 实验方法 |
1.2.1 豆粕成分测定 |
1.2.2 实验室保存高产蛋白酶菌株的16S rDNA鉴定 |
1.2.3 固态发酵工艺设计 |
1.2.4 发酵产物的提取与成分测定方法 |
1.2.5 固态发酵工艺PLackett-Burman设计 |
1.2.6 响应面试验设计 |
1.3 结果与讨论 |
1.3.1 豆粕成分测定 |
1.3.2 WY-3菌株的16S rDNA鉴定结果 |
1.3.3 固态发酵条件的Plackett-Burman设计 |
1.3.4 固态发酵工艺的响应面设计优化 |
1.3.5 发酵产物水溶性成分测定与分析 |
1.4 本章小结 |
2 豆粕的大规模固态发酵工艺探究与产物提取 |
引言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2.1.1 实验原料 |
2.1.2 实验试剂 |
2.1.3 实验仪器 |
2.2 实验方法与步骤 |
2.2.1 豆粕的大规模固态发酵工艺设计 |
2.2.2 料层厚度对大规模发酵的影响 |
2.2.3 接种量对圆桶发酵染菌情况的影响 |
2.2.4 料液比对大规模发酵的影响 |
2.2.5 发酵时间对大规模发酵的影响 |
2.2.6 水溶物提取工艺设计 |
2.2.7 水溶性成分的浓缩与主要参数测定 |
2.2.8 钙离子及钼酸根离子与其他微量元素盐溶液之间的配伍性实验 |
2.2.9 三步螯合法制备复合氨基酸中微量元素螯合物 |
2.2.10 反应温度对螯合率的影响 |
2.2.11 反应pH对螫合率的影响 |
2.2.12 反应时间对螯合率的影响 |
2.2.13 螫合率的测定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三种大规模发酵工艺比较 |
2.3.2 不同发酵工艺发酵时的温度变化情况及蛋白溶出率RWP |
2.3.3 料层厚度对大规模发酵的影响 |
2.3.4 接种量对圆桶发酵染菌情况的影响 |
2.3.5 发酵物料的料液比对大规模发酵的影响 |
2.3.6 发酵时间对大规模发酵的影响 |
2.3.7 不同提取方法的离心效果 |
2.3.8 浓缩液主要参数测定结果 |
2.3.9 钙离子、钼酸根离子与其它元素盐溶液的反应 |
2.3.10 反应温度对螯合率的影响 |
2.3.11 反应时间对螯合率的影响 |
2.3.12 反应pH对螯合率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3 肥料复配及大田试验 |
引言 |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3.1.1 实验原料 |
3.1.2 实验试剂 |
3.1.3 实验仪器 |
3.2 实验方法 |
3.2.1 肥料复配原料有效成分换算 |
3.2.2 氨基酸含量的测定方法 |
3.2.3 黄瓜专用叶面肥的配制 |
3.2.4 利用发酵产物经水提后剩余的残渣制备冲施肥料 |
3.2.5 黄瓜专用叶面肥喷施浓度优化 |
3.2.6 黄瓜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方法 |
3.2.7 根系活力测定方法 |
3.2.8 初花期的雌花数量及茎腕关节的长度与直径的测定 |
3.2.9 产量测定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肥料复配原料有效成分换算表 |
3.3.2 不同喷施浓度对黄瓜幼苗期植株生长状况影响 |
3.3.3 黄瓜初花期雌花数量 |
3.3.4 黄瓜结果期关节长度与直径 |
3.3.5 结果期叶绿素含量 |
3.3.6 结果期产量 |
3.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展望 |
创新点 |
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规模化养猪场处理废水稻麦田利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摘要 |
0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养殖废弃物污染与处理利用 |
1.1.1 养殖废弃物污染及排放状况 |
1.1.2 养殖废水的成分 |
1.1.3 养殖废水处理技术 |
1.1.4 养殖废弃物利用途径 |
1.2 养殖废水农田利用对作物与环境影响 |
1.2.1 养殖废水在水稻上的应用 |
1.2.2 养殖废水在小麦上的应用 |
1.2.3 养殖废水在果蔬上的应用 |
1.2.4 养殖废水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1.2.5 养殖废水对重金属风险方面的影响 |
2 研究的目的意义与方法 |
2.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2 研究方法 |
2.2.1 研究方法 |
2.2.2 技术路线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规模化猪场废水人工移栽稻田利用技术研究 |
摘要 |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点 |
1.2 试验设计 |
1.3 试验材料 |
1.4 测定内容与方法 |
1.5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废水不同施用量对人工移栽稻SPAD值的影响 |
2.2 废水不同施用量对人工移栽稻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
2.2.1 废水不同施用量对人工移栽稻含氮率和累积吸氮量的影响 |
2.2.2 废水不同施用量对人工移栽稻含磷率和累积吸磷量的影响 |
2.2.3 废水不同施用量对人工移栽稻含钾率和累积吸钾量的影响 |
2.2.4 废水不同施用量对人工移栽稻养分利用效率与收获指数的影响 |
2.3 废水不同施用量对人工移栽稻干物质生产的影响 |
2.3.1 废水不同施用量对人工移栽稻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2.3.2 废水不同施用量对人工移栽稻干物质净积累量和群体生长率的影响 |
2.4 废水不同施用量对人工移栽稻产量及构成的影响 |
2.5 废水不同施用量对人工移栽稻籽粒品质的影响 |
2.5.1 废水不同施用量对稻米加工品质的影响 |
2.5.2 废水不同施用量对稻米外观品质的影响 |
2.5.3 废水不同施用量对稻米营养与食味品质的影响 |
2.6 废水不同施用量对人工移栽稻籽粒RVA谱特性的影响 |
3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规模化猪场废水机插稻田利用技术研究 |
摘要 |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点 |
1.2 试验材料 |
1.3 试验设计 |
1.4 测试项目及方法 |
1.5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废水不同施用量对机插稻SPAD值的影响 |
2.2 废水不同施用量对机插稻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
2.2.1 废水不同施用量对机插稻含氮率与累积吸氮量的影响 |
2.2.2 废水不同施用量对机插稻含磷率与累积吸磷量的影响 |
2.2.3 废水不同施用量对机插稻含钾率与累积吸钾量的影响 |
2.2.4 废水不同施用量对机插稻养分利用效率与收获指数的影响 |
2.3 废水不同施用量对机插稻干物质生产的影响 |
2.3.1 废水不同施用量对机插稻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
2.3.2 废水不同施用量对机插稻净干物质积累量和群体生长率的影响 |
2.4 废水不同施用量对机插稻产量及构成的影响 |
2.5 废水不同施用量对机插稻重金属元素和中微量元素的影响 |
2.5.1 废水不同施用量对机插稻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 |
2.5.2 废水不同施用量对机插稻中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
2.5.3 废水不同施用量对机插稻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
2.6 废水不同施用量对机插稻籽粒品质的影响 |
2.6.1 废水不同施用量对籽粒加工品质的影响 |
2.6.2 废水不同施用量对籽粒食味品质的影响 |
2.6.3 废水不同施用量对籽粒营养品质的影响 |
2.7 废水不同施用量对机插稻籽粒RVA谱特性的影响 |
3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规模化猪场废水直播稻田利用技术研究 |
摘要 |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点 |
1.2 试验材料 |
1.3 试验设计 |
1.4 测试项目及方法 |
1.5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废水不同施用量对直播稻SPAD值的影响 |
2.2 废水不同施用量对直播稻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
2.2.1 废水不同施用量对直播稻含氮率与积累吸氮量的影响 |
2.2.2 废水不同施用量对直播稻含磷率与累积吸磷量的影响 |
2.2.3 废水不同施用量对直播稻含钾率与累积吸钾量的影响 |
2.3 废水不同施用量对直播稻干物质生产的影响 |
2.3.1 废水不同施用量对直播稻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
2.3.2 废水不同施用量对直播稻净干物质积累量和群体生长率的影响 |
2.4 废水不同施用量对直播稻产量及构成的影响 |
2.5 废水不同施用量对直播稻重金属元素和中微量元素的影响 |
2.5.1 废水不同施用量对直播稻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 |
2.5.2 废水不同施用量对直播稻中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
2.5.3 废水不同施用量对直播稻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
2.6 废水不同施用量对直播稻籽粒品质的影响 |
2.6.1 废水不同施用量对籽粒加工品质的影响 |
2.6.2 废水不同施用量对籽粒食味品质的影响 |
2.6.3 废水不同施用量对籽粒营养品质的影响 |
2.7 废水不同施用量对直播稻籽粒RVA谱特性的影响 |
3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规模化猪场废水小麦田利用技术研究 |
摘要 |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点 |
1.2 试验材料 |
1.3 试验设计 |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
1.5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废水不同施用量对小麦SPAD值的影响 |
2.2 废水不同施用量对小麦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
2.2.1 废水不同施用量对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
2.2.2 废水不同施用量对小麦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
2.2.3 废水不同施用量对小麦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
2.3 废水不同施用量对小麦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
2.4 废水不同施用量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
2.5 废水不同施用量对小麦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
2.5.1 废水不同施用量对小麦中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
2.5.2 废水不同施用量对小麦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
2.6 废水不同施用量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
2.7 废水不同施用量对小麦籽粒RVA谱特性的影响 |
3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摘要 |
1 全文结论 |
2 讨论 |
2.1 养猪废水对稻麦养分吸收的影响 |
2.2 养猪废水对稻麦产量的影响 |
2.3 养猪废水对稻麦中重金属及中微量元素的影响 |
2.3.1 养猪废水对稻麦中重金属元素的影响 |
2.3.2 养猪废水对稻麦中微量元素的影响 |
2.4 养猪废水对稻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
2.5 养猪废水周年利用优化运筹 |
3 本研究的创新点 |
4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与深入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新型基质与有机氮源营养液对春石斛生长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 前言 |
1.1 石斛兰简介 |
1.1.1 石斛属植物资源研究与利用 |
1.1.2 石斛属植物原生境及生态习性 |
1.1.3 石斛属植物栽培育种研究 |
1.1.4 石斛兰在花卉市场中的地位与应用前景 |
1.2 石斛兰无土栽培研究进展 |
1.2.1 花卉无土栽培基质与营养液 |
1.2.2 兰科植物常用无土栽培基质与营养液配方 |
1.2.3 石斛兰新型基质及营养液的选择与开发前景 |
1.3 氮代谢与有机氮素营养液研究进展 |
1.3.1 植物氮代谢研究 |
1.3.2 有机氮源的吸收利用与有机氮肥研究进展 |
1.3.3 有机氮素营养液的开发与应用前景 |
1.4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
1.5 技术路线 |
2 单一基质对春石斛营养生长的影响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材料 |
2.2.2 试验设计 |
2.2.3 春石斛营养生长指标测定 |
2.2.4 综合评价方法 |
2.2.5 数据处理 |
2.3 结果与分析 |
2.4 讨论 |
3 新型油茶副产品基质对春石斛生长发育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材料 |
3.2.2 试验设计 |
3.2.3 营养生长期形态指标测定 |
3.2.4 营养生长期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
3.2.5 更新情况相关指标测定 |
3.2.6 花期开花形态指标测定 |
3.2.7 综合评价方法 |
3.2.8 基质成本简单核算 |
3.2.9 数据处理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新型油茶副产品基质对春石斛营养生长的影响 |
3.3.2 新型油茶副产品基质对春石斛开花品质的影响 |
3.3.3 新型油茶副产品基质对春石斛更新情况的影响 |
3.3.4 新型油茶副产品基质对春石斛生长发育状况的综合评价 |
3.3.5 筛选的替代基质成本核算 |
3.4 讨论 |
4 有机氮源营养液对春石斛营养生长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材料 |
4.2.2 试验设计 |
4.2.3 指标测定 |
4.2.4 综合评价方法 |
4.2.5 数据处理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不同氮源营养液对春石斛形态指标的影响 |
4.3.2 不同氮源营养液对春石斛生理指标的影响 |
4.4 讨论 |
5 春石斛新型栽培基质及其配套营养液的筛选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材料 |
5.2.2 试验设计 |
5.2.3 指标测定 |
5.2.4 综合评价方法 |
5.2.5 数据处理 |
5.3 结果与分析 |
5.4 讨论 |
6 小结 |
7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四、有机型复混肥在蔺草上的应用效果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有机水溶肥对土壤及酿酒葡萄效应研究[D]. 王振龙. 宁夏大学, 2019
- [2]土壤调理剂与氮互作对烤烟及土壤有害重金属影响研究[D]. 曾科涵.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8)
- [3]腐植酸土壤调理剂研制及其在酸化果园土壤上的应用[D]. 陈士更.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1)
- [4]三种有机肥对土壤理化性质与草莓生长结果的影响[D]. 谢巧娟. 西南大学, 2017(02)
- [5]生物降解有机高分子缓/控释肥土壤环境效益及应用效果研究[D]. 马琳娜. 中北大学, 2016(08)
- [6]添加解淀粉芽孢杆菌SQR9的含氨基酸水溶肥研制及促生效应研究[D]. 邵铖. 南京农业大学, 2016(04)
- [7]生物降解高分子缓控释肥在番茄上的应用研究[J]. 马琳娜,向阳,赵贵哲,刘亚青. 广东农业科学, 2016(04)
- [8]固态发酵豆粕制备氨基酸复合肥的工艺研究[D]. 王岳. 中国海洋大学, 2015(08)
- [9]规模化养猪场处理废水稻麦田利用技术研究[D]. 高威. 扬州大学, 2014(01)
- [10]新型基质与有机氮源营养液对春石斛生长发育的影响[D]. 屈媛. 华中农业大学, 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