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件、文件系统、文件库(论文文献综述)
陈凯[1](2021)在《基于SpringBoot技术的行波管设计文件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当前电子制造行业快速发展,产品研发创新与日常管理,会产生大量的电子文档与纸质文档。三乐公司作为设计与生产行波管的重点企业,会产生分布广泛、品类繁多的文件,然而,由于缺乏文件管理,不能快速、准确查找文档,造成文档资料难以共享,利用率不高的困境,同时也存在资料损坏、泄露的风险。因此,本文提出了行波管设计文档管理系统的构建。本文对行波管设计文件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展开了全面分析、设计与实现,首先,指出三乐公司行波管设计、使用过程会产生的大量电子文件与纸质文档,面临着文件管理带来的巨大人力成本,而且管理效率低下,难以对相关数据进行准确统计,因此,本文提出构建文件的数字化管理方式。并对国内外文档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分析,介绍了当前研究成果、进展与特色,确定了系统研究的重要意义。其次,对系统开发过程使用的核心技术进行描述,阐述了Spring Boot技术,持久化框架Hibernate、mySQL数据库、前端框架Struts2等开发技术的工作原理与特点。再次,从经济、技术与社会等多方面探讨了系统建设的可行性,确定了系统用户角色构成,通过用例图、流程图等UML建模方式,直观展示了多层次功能构成与业务处理过程,并从网络、硬件设备、性能等多方面分析了非功能性需求。接着,对系统进行详细设计,搭建了系统应用、技术与网络等方面框架,指出了系统使用的开发技术,明确了硬件设备与网络部署情况。通过功能结构图描述了系统功能构成,对系统功能模块进行流程图、时序图设计,并从概念、物理模型等方面设计了数据库。最后,对系统进行编码开发,搭建了开发环境,展示了主要功能的程序代码与页面效果,描述了实现过程与功能作用。通过搭建测试环境,进行数据、功能、性能、非功能性等方面测试,确认系统设计达到了设计目标。通过构建三乐公司行波管设计文件管理系统,不但实现了文件的分类与集中管理,也实现了全文快速检索和在线预览。可以对文档进行入库、整理、发布、归档以及借阅等操作,全面实现了文件电子化管理。
杨爱蛟[2](2020)在《基于独立网络的电子文件资料交换保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某单位电子文件较分散,缺少文件集中管理模式,致使在文件共享模式上带来较多问题,如不能实现文件访问控制、文件操作权限的管理等。论文以此为背景,解决企事业单位在独立网络环境下,完成电子文件资料共享的过程,从电子文件库管理、OA文件采集管理、安全认证管理、文件访问管理等流程完成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过程。本系统的应用能够全面实现单位部门的电子文件资料高效交换和安全保管,提供一个电子文件共享的应用。论文立足于企事业单位目前电子文件资料交换保管方面的需求,构建完整的集电子文件库管理、OA文件采集管理、安全认证管理、文件访问管理于一体的电子文件资料交换和保管系统。首先论文以当前电子文件资料交换和保管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了系统要实现的目标,重点对电子文件库管理、OA系统文件的采集进行分析,同时对电子文件使用时涉及的安全认证管理、文件访问控制管理等功能进行分析。在完成电子文件资料交换保管的分析后,对系统框架、物理结构以及数据库进行了设计,然后通过类图、时序图等对各功能模块进行详细的设计过程的描述,为系统的实现提供基础,然后采用Java EE架框,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完成了电子文件库管理、OA文件采集管理、安全认证管理、文件访问管理模块的实现。随后,通过在一些典型功能上选取测试用例,完成了系统的功能与性能的测试,其结果说明,系统达到了在独立网络环境下,实现电子文件资料交换和保管的目标,系统运行安全、稳定。论文实现的基于独立网络的电子文件资料交换保管系统可应用于大型企事业单位的电子文件的管理和共享工作,保证了电子文件资料保管的安全和交换的高效。
谢天麒[3](2019)在《基于蓝光技术的海量数据光磁融合存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人类社会所产生的视频数据、图像数据、文档数据等呈爆炸式增长,一个海量数据的时代已经来临。按照IDC咨询公司公布的《数字宇宙》研究报告,在2020年全球的数据总量将跨越40ZB(约合4000万TB)。面对如此庞大的数据规模,如何长期、安全、可靠并且低成本的存储这些数据,成为大数据时代人类信息化技术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但是以磁盘或磁带进行数据存储的传统数据存储方式,存在高成本、高能耗、高风险等弊端,难以满足信息技术发展和环境可持续性的双重要求。本文以蓝光存储技术为底层存储空间,构建光磁融合系统实现光、磁两种存储空间的统一管理,同时基于数据存储的“二八”定律或行业实际情况设定存储策略,合理分配存储介质,实现数据存储的有效、经济。相关工作内容如下:1、本文以蓝光存储技术现有的API接口实现从存储网关到蓝光存储空间的交互,进而实现从存储网关同时对磁盘存储空间和蓝光存储空间操作,用户可用通过命令行实现数据的存储、归档等操作。存储网关的数据库实现对存储、归档的数据信息进行管理,数据的状态值(status值)用来表示数据对象的存储位置,即在磁盘存储空间中还是在蓝光存储空间中或在两种存储空间中都存在。2、基于数据库中各数据对象的信息和数据存储“二八”定律,设计数据存储策略。策略通过定义的“数据冷却时间”将系统认为的“冷数据”数据进行标记,后续执行归档程序将其存入蓝光存储资源池中。考虑已归档数据在磁盘空间的“备份”仍消耗磁存储资源,故对于同时存储在磁存储资源池和蓝光存储资源池的数据对象执行回收存储空间操作,回收它们在磁存储资源池中的空间。上述策略的相关参数用户可按照各自需求自行设定、自动执行,通过程序的自动执行,解放人力资源,支撑未来海量数据存储。
石珊[4](2019)在《云平台下基于FastDFS的文件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在云时代的大背景下,用户数据以及存储的文件呈爆炸式增长,云存储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云存储是在云的概念下针对海量数据的存储提出的一种解决方案,其核心是利用分布式文件系统以及集群等技术将网络中分散的存储资源放在云端集中管理,以满足云环境下数据的存储需求。云存储具有弹性扩容、数据备份,数据管控以及低成本等特性,被大量应用于生产环境,而云存储的这些特性都离不开分布式文件系统的支撑。云平台下的文件管理系统旨在为用户提供高效可靠的文件存储和管理服务。本文研究了几类分布式文件系统的设计原理,最后选择了FastDFS这样一款具备良好冗余备份、负载均衡、在线扩容等性能的轻量级分布式文件系统。FastDFS的设计遵循简单高效的原则,采用分组机制和对等结构来拓展集群,精巧的文件名设计使其特别适合存储中小文件,本文将在FastDFS的基础上结合分布式存储技术构建一套文件管理系统。本文首先对FastDFS的系统架构、文件上传下载机制和文件同步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并确定了基于FastDFS的文件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功能需求以文件及目录功能为主,性能需求以系统的可靠性和并发访问为主。根据具体的需求提出了系统的整体架构和概要设计,并对系统的各个模块进行详细设计和实现,包括基础功能模块,目录模块和文件模块。目录模块通过设计一种目录文件将目录操作转变成对目录文件的读写操作,实现了存储系统中目录索引的功能,便于组织和管理用户文件。文件模块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模块,也是本文设计和实现的重点。文件模块实现了文件上传前的去重功能,文件下载的缓存功能,以及大文件存储功能,并对FastDFS的文件同步机制进行改进和优化,进一步提升系统的可靠性。同时拓展了FastDFS客户端连接池的功能,提升系统运行效率。最后对整个文件管理系统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云平台下基于FastDFS的文件管理系统符合预期的设计目标。
王永宏,申永军[5](2016)在《基于特征集构建的计算机取证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计算机取证模型大致可以分为静态取证模型和动态取证模型两类。动态取证模型主要结合入侵检测技术,检测异常事件的发生,从而采集动态数据,对采集来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后并入证据库。静态取证技术是在事后取证,对涉事计算机设备进行分析处理,提取磁盘和移动存储设备的内容,对其进行分析归类,最后形成证据。该文主要结合事后静态取证技术提出一种基于证据文件特征集构建的取证模型,阐述了模型提出的目的和意义,分析了取证模型各模块的功能和实现方法,叙述了基于特征集构建的取证模型的取证步骤,最后介绍了皮尔森相似度算法在构建特征集模型中的应用。
王永宏[6](2016)在《基于孤立点挖掘技术构建特征集模型的计算机取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以计算机相关设备作为工具和媒介的犯罪形式日益多样化。随着电子证据的合法化进程的加速,计算机取证学应运而生。计算机取证是一门结合计算机科学、法学、刑事侦查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领域。从计算机取证的提出到现今,各领域专家和学者对计算机取证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做出了深入的研究,一方面开发了许多供取证使用的取证工具,另一方面提出了许多取证模型。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许多研究的难题也逐渐出现,由于计算机学科技术更新较为迅速,内容较为丰富,因此,在取证过程中遇到的涉及计算机技术的问题有一定的复杂性。面对计算机取证涉及到数据恢复技术中的问题,本文做了以下工作:1.总结了计算机取证技术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当前计算机取证技术领域研究的成果。首先介绍了电子证据和计算机取证的相关概念,其次介绍了计算机取证的常用技术,详细分析了Windows和Linux操作系统的分区结构和文件系统,归纳了FAT,NTFS和Ext3文件系统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不同文件系统环境下数据恢复技术的应用和取证策略。2.设计了一种基于特征集构建的计算机取证模型。该模型借鉴传统模型在证据获取方面的弊端,加入了由异常模型构建特征集模型的模块,使得证据文件特征可以反馈给取证阶段,有助于取证阶段数据恢复技术的应用,从而形成了一种自学习的取证体系。3.在基于特征集构建的取证模型基础上,设计了运用孤立点挖掘技术构建特征集模型的方法。这个方法的基本思路是,通过运用皮尔森相关系数公式和余弦相似度算法,找出文件的相似性系数,然后运用孤立点挖掘技术找出异常文件。最后本文结合实验确定了算法中出现的几个参数并对算法进行了评估。
吴立[7](2015)在《基于混合云的企业共享存储服务》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企业信息化程度地不断提高,企业内部在业务快速增长和多样化的同时,数据也在持续不断地在增长。与此同时,针对企业市场的公有云存储和私有云存储都在蓬勃的发展,为企业的数据存储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选择适合企业内部的数据存储方案,以保证数据的安全稳定存储是企业业务发展的重要保障。公有云存储提供的接口是有限的,并且用户对于企业内部重要数据存储在公有云中心存疑虑,因为用户并不能直接定义数据的安全等级;而私有云存储则需要企业投入相当的成本才能建立起来并保持稳定运行。存储成本高,数据不安全,数据传递不便等都是阻碍企业发展的因素。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混合云的企业共享存储系统。本文利用公有云存储的低成本和快速接入特点,结合私有云存储的可定制化,设计并实现了基于混合云存储企业内部的文件同步和共享系统。企业可以自定义数据存储的位置,将重要数据存储在私有云存储中以加强数据的安全,也可以根据业务需求的变化将数据在公有云存储和私有云存储之间迁移。企业内部的用户能方便地同步和共享文件,企业管理员以最直观的方式了解系统的运行状态。本文最后通过测试说明了系统在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性能。
龚敏斌,潘理,姚立红[8](2014)在《虚拟机监视器系统策略完整性安全机制》文中研究表明针对虚拟机监视器无法保障系统内动态策略文件的完整性,以及无法保障其所存储策略文件的完整性,实现了一种虚拟化系统策略文件的完整性安全机制。采用改进的策略文件存储方案,实现策略文件的安全存储,通过对动态策略文件进行完整性定时校验,实现动态策略文件的完整性安全保障。实验结果表明,该机制适度增加了虚拟化系统的运行负荷,但有效保障了系统动态和存储策略文件的完整性,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姜祖海[9](2014)在《多视图业务模型存储及访问框架研究》文中指出在以多视图业务建模为基础的模型驱动开发(Model Driven Development, MDD),面向服务架构(SOA)的信息系统实施过程中,业务模型库承担了业务模型数据的管理,实现业务模型到服务的转换并对服务的全生命周期进行支持的职责。云平台下的业务模型库为了应对大量企业的业务模型数据存储和访问需求,需要支持海量业务模型数据的存储访问,并实现多种模式的复杂应用。然而传统的以关系数据库为核心的存储技术在面临海量结构化、半结构化业务模型数据时,在效率上难以满足需求。而现有的业务模型库技术关注处理基本的业务模型数据访问,而不支持更复杂的查询请求。针对上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多视图业务模型存储及访问框架,作为一个中间件在数据存储、访问、管理、应用等多方面支持云平台下业务模型库,并构建原型系统对其进行了验证。重点研究了多视图业务模型数据本身的特点以及应用模式,结合多种数据存储平台及技术实现多视图业务模型数据的高效存储及管理,并构建多视图业务模型数据的关系元模型,实现对多种复杂应用模式的支持。本文的主要完成的工作主要分为如下几个方面:(1)提出多视图业务模型存储及访问框架框架作为一个中间件支持云平台下的业务模型库进行业务模型数据存储、管理、应用。框架结合多种数据存储平台,采用多租户数据隔离等技术实现云平台下海量业务模型数据的管理,并且通过构建业务模型的关系元模型来实现多视图业务模型的复杂应用模式。(2)结合多种数据存储平台实现底层数据访问通过研究多视图业务模型数据的特点,针对不同类型数据,采用有机结合的多种数据库(包括关系数据库以及非关系数据库),以及经过封装和扩展的HDFS实现底层数据存储访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和封装,以实现高效的数据存储和管理。(3)构造关联元模型并实现复杂应用模式构建用于描述分散存储的多视图业务模型数据间相互关联的关系元模型,实现系统对不同业务模型数据之间关联(包括直接关联以及间接关联)的自动识别。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现复杂查询,支持对业务模型数据的多种应用模式。(4)构建原型系统并对其进行验证基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多视图业务模型存储及访问框架的业务模型库原型系统。采用某大型物流公司配送流程模型数据为实例,通过对业务模型数据进行存储和执行复杂查询来对原型系统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多视图业务模型存储及访问框架能够为云平台下的业务模型库提供了从数据存储访问到数据应用的多方面支持,为在模型驱动服务开发中对业务模型数据的管理和应用提供了一个高效可行的方案,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以及理论价值。
王宏,王学龙,陆新民[10](2013)在《基于S1000D的石油钻机IETM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IETM已成为民用装备维修保障信息化研究和应用热点之一。本文介绍一种基于S1000D的石油钻机IETM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功能,该系统可完成适用于石油钻机领域的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的框架构造、数据组织、文档编写和出版发行,重点讨论使用JavaEE平台构造石油钻机IETM创作系统的运行机制和核心技术,并给出关键过程的描述和解决方案。
二、文件、文件系统、文件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文件、文件系统、文件库(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SpringBoot技术的行波管设计文件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2 课题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二章 行波管设计文件管理系统开发概述 |
2.1 行波管设计文件管理系统实现的技术基础 |
2.1.1 J2EE技术 |
2.1.2 SpringBoot技术 |
2.1.3 Struts2技术 |
2.1.4 Hibernate技术 |
2.1.5 MySQL技术 |
2.2 行波管设计文件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
2.2.1 系统可行性分析 |
2.2.2 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
2.2.2.1 系统业务流程分析 |
2.2.2.2 用户角色分析 |
2.2.2.3 功能用例分析 |
2.2.3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行波管设计文件管理系统概要设计 |
3.1 系统设计原则 |
3.2 系统整体设计 |
3.2.1 系统应用架构设计 |
3.2.2 系统技术架构设计 |
3.2.3 系统网络拓扑设计 |
3.3 系统数据库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开发环境 |
4.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4.2.1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
4.2.2 功能模块时序设计 |
4.3 系统功能模块实现 |
4.3.1 系统登录与首页 |
4.3.2 文件管理 |
4.3.3 档案管理 |
4.3.4 权限管理 |
4.3.5 审批管理 |
4.3.6 文件档案搜索 |
4.3.7 文件库管理 |
4.3.8 系统管理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 |
5.1 测试环境 |
5.2 功能测试 |
5.3 非功能性测试 |
5.3.1 性能测试 |
5.3.2 数据完整性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2)基于独立网络的电子文件资料交换保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 T |
符号对照表 |
第一章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现状分析 |
1.2.1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1.2.2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1.3 论文工作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系统相关技术 |
2.1 XML文件 |
2.2 Web Services技术 |
2.3 Java EE框架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独立网络的电子文件资料交换保管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需求陈述 |
3.1.1 独立网络需求描述 |
3.1.2 系统功能需求描述 |
3.2 系统功能分析 |
3.2.1 电子文件库管理功能分析 |
3.2.2 OA文件采集管理功能分析 |
3.2.3 安全认证管理功能分析 |
3.2.4 文件访问管理功能分析 |
3.3 系统数据库需求分析 |
3.4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 |
3.4.1 系统性能需求 |
3.4.2 系统安全性需求 |
3.4.3 系统可靠性需求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独立网络的电子文件资料交换保管系统设计 |
4.1 系统概要设计 |
4.1.1 系统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
4.1.2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
4.1.3 系统安全设计 |
4.2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2.1 系统数据库概念模型 |
4.2.2 系统数据库物理结构 |
4.3 系统详细设计 |
4.3.1 电子文件库管理功能设计 |
4.3.2 OA文件采集管理功能设计 |
4.3.3 安全认证管理功能设计 |
4.3.4 文件访问管理功能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独立网络的电子文件资料交换保管系统实现 |
5.1 系统开发环境 |
5.2 系统功能实现 |
5.2.1 电子文件库管理功能实现 |
5.2.2 OA文件采集管理功能实现 |
5.2.3 安全认证管理功能实现 |
5.2.4 文件访问管理功能实现 |
5.3 系统测试 |
5.3.1 系统测试环境 |
5.3.2 系统功能测试 |
5.3.3 系统性能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束语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基于蓝光技术的海量数据光磁融合存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数据存储介质现状 |
1.2.2 海量数据存储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章 光磁融合存储基础技术 |
2.1 蓝光存储技术 |
2.1.1 光盘技术 |
2.1.2 应用产品 |
2.1.3 优势总结 |
2.2 Openstack Swift对象存储 |
2.2.1 Swift体系架构 |
2.2.2 一致性哈希 |
2.3 AWS Glacier归档存储 |
2.3.1 文件库操作 |
2.3.2 档案操作 |
2.3.3 多段上传 |
2.3.4 数据校验 |
2.4 数据存储“二八定律”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光磁融合存储系统搭建 |
3.1 概述 |
3.2 光磁存储介质融合 |
3.2.1 模型架构设计 |
3.2.2 拓扑架构设计 |
3.2.3 系统数据库设计 |
3.3 系统数据归档 |
3.3.1 归档操作策略 |
3.3.2 归档配置文件 |
3.3.3 归档功能实现 |
3.4 试验验证 |
3.4.1 Swift协议功能验证 |
3.4.2 Aws Glacier协议归档功能验证 |
3.4.3 光磁融合系统归档功能验证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海量数据存储策略 |
4.1 概述 |
4.2 自动归档策略算法 |
4.2.1 自动归档策略设计 |
4.2.2 “数据冷却时间”的配置 |
4.3 存储空间回收算法 |
4.3.1 主动回收功能 |
4.3.2 自动回收算法 |
4.4 模型验证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光磁融合系统应用测试 |
5.1 测试环境搭建 |
5.2 系统功能演示 |
5.2.1 系统主界面 |
5.2.2 用户界面 |
5.2.3 存储管理 |
5.2.4 对象存储 |
5.2.5 归档存储 |
5.3 存储能力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云平台下基于FastDFS的文件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关键技术的研究 |
2.1 分布式文件系统概述 |
2.2 FastDFS分布式文件系统 |
2.2.1 FastDFS系统架构 |
2.2.2 文件上传下载机制 |
2.2.3 文件同步机制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FastDFS的文件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 |
3.1 需求分析 |
3.1.1 功能需求分析 |
3.1.2 性能需求分析 |
3.2 系统总体设计 |
3.2.1 系统整体架构 |
3.2.2 并发访问和可靠访问设计 |
3.2.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3.2.4 数据库访问设计 |
3.3 主要模块概要设计 |
3.3.2 文件上传与文件去重 |
3.3.3 文件下载与缓存机制 |
3.3.4 文件同步机制的改进 |
3.3.5 大文件分块存储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FastDFS的文件管理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4.1 基础功能详细设计与实现 |
4.1.1 RESTful服务接口设计 |
4.1.2 用户模块 |
4.1.3 权限控制 |
4.1.4 集群监控 |
4.2 目录模块详细设计与实现 |
4.3 文件模块详细设计与实现 |
4.3.1 文件上传与去重 |
4.3.2 文件下载与缓存机制 |
4.3.3 文件同步机制的改进 |
4.3.4 文件历史版本备份 |
4.3.5 小文件合并存储 |
4.3.6 大文件分块存储 |
4.3.7 连接池的设计与实现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 |
5.1 测试环境 |
5.1.1 测试环境配置 |
5.1.2 测试环境搭建 |
5.2 测试内容与结果分析 |
5.2.1 功能测试 |
5.2.2 性能测试与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论文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基于孤立点挖掘技术构建特征集模型的计算机取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
1.3.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2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电子证据与计算机取证 |
2.1 电子证据的概念 |
2.2 电子证据的特征 |
2.2.1 电子证据与视听材料的区别 |
2.2.2 电子证据的定位 |
2.3 电子证据的现状及其发展 |
2.4 计算机取证介绍 |
2.4.1 计算机取证的基本原则与一般步骤 |
2.4.2 计算机取证的概念 |
2.5 计算机取证常用技术 |
2.5.1 数据恢复技术 |
2.5.2 加密解密技术 |
2.5.3 反向工程技术 |
2.5.4 入侵检测技术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数据恢复技术在取证中的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 |
3.1 Windows操作系统的数据恢复 |
3.1.1 Windows操作系统磁盘结构 |
3.1.2 FAT文件系统与取证分析 |
3.1.3 NTFS文件系统与取证分析 |
3.2 Linux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结构与取证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特征集构建的取证模型 |
4.1 构建特征集模型的意义和目的 |
4.2 基于特征集构建的取证模型的提出 |
4.3 基于特征集构建的取证模型的取证步骤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孤立点挖掘技术在特征集构建中的应用 |
5.1 基于皮尔森相关系数的文件特征相似度计算 |
5.2 基于余弦相似性的文本内容相似度计算 |
5.2.1 TF-IDF算法介绍 |
5.2.2 余弦相似度算法在文件相似度计算中的应用 |
5.3 用孤立点挖掘技术构建特征集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孤立点算法构建特征集模型的可信性评估 |
6.1 实验工具 |
6.2 实验目的及步骤 |
6.2.1 实验一 |
6.2.2 实验二 |
6.3 实验结果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主要研究工作总结 |
7.2 下一步工作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基于混合云的企业共享存储服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公有云和私有云存储 |
1.2.2 混合云存储 |
1.2.3 数据模型和同步算法 |
1.2.4 数据安全和数据隐藏 |
1.2.5 平台状态监控 |
1.3 研究内容与目标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目标 |
1.4 本文结构和组织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 |
2.1 公有云存储 |
2.1.1 Microsoft Azure Storage |
2.2 私有云存储 |
2.2.1 OpenStack Swift |
2.3 数据模型和同步算法 |
2.3.1 数据模型 |
2.3.2 同步算法 |
2.4 安全模型 |
2.4.1 访问认证 |
2.4.2 数据加密 |
2.4.3 数据隐藏 |
2.5 Splunk |
2.6 Bootstrap,jQuery和CherryPy |
2.6.1 Bootstrap |
2.6.2 jQuery |
2.6.3 CherryPy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混合云存储的设计原理与架构 |
3.1 设计原理 |
3.2 系统架构 |
3.2.1 客户端概述 |
3.2.2 服务器总览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混合云存储的设计与实现 |
4.1 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 |
4.1.1 文件组织的方式 |
4.1.2 文件和文件库的操作 |
4.1.3 文件同步的算法和实现 |
4.1.4 Web的功能和实现 |
4.2 服务器端的设计与实现 |
4.2.1 文件同步服务 |
4.2.2 数据库设计 |
4.2.3 数据迁移 |
4.2.4 权限认证 |
4.2.5 数据隐藏功能 |
4.2.6 系统监控服务 |
4.3 部署方案 |
4.3.1 总部署架构 |
4.3.2 OpenStack Swift部署 |
4.3.3 Splunk部署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实验与评估 |
5.1 功能测试 |
5.2 性能测试 |
5.2.1 同步性能测试 |
5.2.2 数据性能测试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8)虚拟机监视器系统策略完整性安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传统文件安全机制 |
2 SHPI机制 |
2.1 SHPI机制设计 |
2.2 SHPI机制实现 |
3 SHPI机制原型系统测试及应用分析 |
4结束语 |
(9)多视图业务模型存储及访问框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业务模型存储技术 |
1.2.2 业务模型访问及查询 |
1.2.3 业务模型库构建方法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3.1 业务模型存储与查询 |
1.3.2 业务模型应用模式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总体架构分析 |
2.1 应用背景 |
2.2 框架总体架构 |
2.3 层次分析 |
2.3.1 数据应用层 |
2.3.2 数据访问层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业务模型存储及管理 |
3.1 业务模型存储管理机制 |
3.2 结构化模型数据管理 |
3.2.1 统一访问接口 |
3.2.2 对象实体映射 |
3.2.3 查询适配方法 |
3.2.4 数据库多租户管理 |
3.3 非结构化模型数据管理 |
3.3.1 文件存储版本管理 |
3.3.2 文件库多租户管理 |
3.4 模型文件存储访问方法 |
3.4.1 模型文件存储结构 |
3.4.2 模型文件索引 |
3.4.3 模型文件缓存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面向用户的业务模型多视图推送机制 |
4.1 多视图关系元模型 |
4.2 多视图业务模型关联搜索机制 |
4.2.1 多视图复合查询方法 |
4.2.2 基于模型关系图的路径查询 |
4.2.3 复合查询分解执行过程 |
4.3 多视图业务模型应用及推送机制 |
4.3.1 多视图关联查询 |
4.3.2 关键字查询 |
4.3.3 历史版本查询 |
4.4 多视图模型显示方式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原型系统详细设计 |
5.1 原型系统软件架构 |
5.2 结构化模型数据管理组件 |
5.2.1 结构化模型数据管理核心模块设计 |
5.2.2 对象实体映射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5.2.3 数据库适配器的设计实现 |
5.3 非结构化模型数据管理组件 |
5.3.1 文件库版本管理的设计与实现 |
5.3.2 MapReduce 文件定位路径修正 |
5.4 多视图查询应用模式设计实现 |
5.4.1 关系元模型构建 |
5.4.2 多视图关联查询核心类设计 |
5.5 REST 服务生成模块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原型系统的实现与验证 |
6.1 应用场景 |
6.2 系统验证及界面展示 |
6.2.1 基本模型存储访问 |
6.2.2 多视图查询 |
6.3 结果分析和讨论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10)基于S1000D的石油钻机IETM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S1000D的核心与优势 |
2 总体设计与技术框架 |
(1) DM管理子系统: |
(2) CSDB管理子系统: |
(3) MF管理子系统: |
3 核心组件设计 |
3.1 XML Schema的设计 |
3.2 CSDB数据库设计 |
3.3 MF (媒体文件) 库设计 |
3.4 SIETM适配器的设计 |
4 结束语 |
四、文件、文件系统、文件库(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SpringBoot技术的行波管设计文件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陈凯.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2]基于独立网络的电子文件资料交换保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杨爱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3]基于蓝光技术的海量数据光磁融合存储研究[D]. 谢天麒. 北京工业大学, 2019(03)
- [4]云平台下基于FastDFS的文件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石珊.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5]基于特征集构建的计算机取证模型研究[J]. 王永宏,申永军. 科技资讯, 2016(23)
- [6]基于孤立点挖掘技术构建特征集模型的计算机取证研究[D]. 王永宏. 兰州大学, 2016(06)
- [7]基于混合云的企业共享存储服务[D]. 吴立. 上海交通大学, 2015(02)
- [8]虚拟机监视器系统策略完整性安全机制[J]. 龚敏斌,潘理,姚立红.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14(01)
- [9]多视图业务模型存储及访问框架研究[D]. 姜祖海. 上海交通大学, 2014(06)
- [10]基于S1000D的石油钻机IETM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王宏,王学龙,陆新民. 计算机与现代化, 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