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整形外科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郝冬月,董立维[1](2020)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应用于耳再造的历史及现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自20世纪70年代发明以来,已被广泛应用于整形外科修复重建领域,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耳再造领域,相关的研究及报道也很多。作者对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及其应用于耳廓再造的历史及现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针对以扩张技术为基础的耳再造术式分类及命名提出了个人观点。
王占统,丁健科,余州,马显杰[2](2020)在《扩张术修复头面部瘢痕的临床应用进展》文中提出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是整形外科非常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扩张后的局部皮瓣、带蒂皮瓣和游离皮瓣对于头面部瘢痕,能够提供颜色、弹性、质地及厚度相似的额外皮肤,能够有效的治疗头面部瘢痕,恢复头面部正常的解剖结构。本文对近年来扩张皮瓣治疗头面部瘢痕的临床应用进行回顾。
颜青龙[3](2020)在《数字化技术应用于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可提供“额外”皮肤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并且不会在供皮区产生新的瘢痕,所以广泛应用于整形外科。而瘢痕是机体受到外伤或烧伤后自我修复的正常生理表现,但过度增生的瘢痕组织会影响患者的皮肤外观,从而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特殊位置的瘢痕甚至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生理功能。因此,增生性瘢痕一直是整形外科治疗的重点和难点。利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增生性瘢痕早已在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且经过多年的发展也已日益完善,但其在临床的治疗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软组织扩张后体积、扩张皮瓣增加面积、扩张过程中皮肤张力变化等指标缺乏量化,往往依靠经验进行简单评估,而这必然造成结果不精确,影响最终手术效果。因此,我们希望通过一些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来减少整个手术过程中的盲目性,从而提高手术效果。研究目的将图像分析技术和压力测量技术应用于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中,与传统经验下开展的手术进行疗效比较,探讨应用数字化技术辅助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1.将48例应用软组织扩张术治疗的增生性瘢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和实验组(25例)。对照组根据临床经验行软组织扩张术。实验组在图像分析技术辅助下行软组织扩张术,具体步骤为:一期置入扩张器前对瘢痕部位行3D扫描,导入软件后测量瘢痕面积,并通过软件对瘢痕进行模拟切除,计算皮肤缺损面积,指导选择合适扩张器;二期术前对扩张皮肤行3D扫描,在软件中测量已扩张皮肤面积,扩张面积足够修复缺损时行二期手术;术中扫描瘢痕切除后皮肤缺损,利用软件测量实际缺损面积。比较两组患者的注水时间、注水量、切口愈合时间、皮瓣成活率,以及术后6个月时瘢痕的增生情况和患者的满意度。2.将35例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的增生性瘢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6例)和实验组(19例)。对照组根据临床经验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实验组在压力测量技术辅助下行软组织扩张术,具体步骤为:患者每次注水后应用回弹式眼压计对扩张皮肤压力进行测量,保证每次注水后皮肤扩张压力在35mmHg-40mmHg之间,并利用3D扫描仪对扩张后区域进行扫描,将扫描图像导入相应软件后计算皮肤软组织扩张后体积。比较两组患者注水前后疼痛情况、二期手术效果,以及术后6个月时瘢痕的增生情况。研究结果1.应用图像分析技术辅助后,实验组注水量和注水时间分别为(496.40±64.09)m L、(17.02±0.87)w,低于对照组(730.60±73.52)mL、(19.74±0.93)w,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切口愈合时间(11.40±0.38)d低于对照组(12.65±0.46)d,而皮瓣存活面积比例(98.28±0.24)%则明显高于对照组(97.20±0.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6个月时切口处瘢痕,无论色泽(1.20±0.13)、厚度(1.52±0.10)、血管分布(1.12±0.12)还是柔软度(1.44±0.10)评分均低于对照组(1.78±0.15)、(1.87±0.11)、(1.53±0.12)、(1.87±0.1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达预期程度(8.36±0.17)、术后恢复情况(8.08±0.16)及心理状态(7.72±0.13)明显高于对照组(7.39±0.21)、(7.26±0.17)、(7.22±0.1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瘢痕增生情况自我评分(2.52±0.21)低于对照组(3.26±0.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应用压力测量技术后,实验组注水前疼痛评分(0.33±0.06)与对照组(0.30±0.0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注水30min后,实验组疼痛评分(3.83±0.11)明显低于对照组(4.39±0.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二期手术实际与拟切除瘢痕面积差值(2.47±0.23)cm2、切口愈合时间(11.00±0.29)d低于对照组(3.50±0.35)cm2、(12.19±0.40)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6个月时切口处瘢痕,无论色泽(1.16±0.18)、厚度(1.42±0.16)、血管分布(1.16±0.12)还是柔软度(1.47±0.14)评分均低于对照组(1.88±0.18)、(2.00±0.18)、(1.63±0.13)、(2.06±0.19),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可准确测量瘢痕面积,模拟瘢痕切除,预估拟扩张皮肤面积,测量实际扩张皮肤面积。有效指导扩张器的选择,减少注水量和缩短注水时间,减少二期术后切口处瘢痕增生。2.应用压力测量技术可保证扩张器每次注水后皮肤压力在合适范围,减轻患者注水过程中的不适感,提高扩张皮瓣质量。3.在软组织扩张术中应用数字化技术辅助,可有效改善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徐祯,苏玉娟,范钰[4](2020)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联合阶段性跟踪教育对颈部烧伤后瘢痕患者抑郁情绪、应对方式及自我管理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研究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联合阶段性跟踪教育运用于颈部烧伤后瘢痕中的价值,及对患者抑郁情绪、应对方式及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选择116例颈部烧伤后瘢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遵照干预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各58例。观察组实施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联合阶段性跟踪教育,对照组实施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记录两组创面愈合、皮肤血运恢复及住院时间,干预前后分别进行视觉模拟(VAS)、抑郁自评量表(SDS)、认知能力、应对方式、自我管理评分,出院时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比两组干预结果。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皮肤血运恢复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的VAS、SDS及认知能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的面对、回避及屈服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的饮食、服药、生活及不良嗜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3.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3%(P<0.05)。结论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联合阶段性跟踪教育运用于颈部烧伤后瘢痕中效果显着,有效减轻抑郁情绪,提升患者应对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创面快速愈合,迅速降低疼痛,患者满意度较高,维持良好医患关系。
李翔,孙羽飞,徐闽军,王硕[5](2019)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瘢痕畸形整形中的临床疗效》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瘢痕畸形整形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将2014年4月1日至2016年3月31日期间在本院整形外科接受治疗的80例烧伤瘢痕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成A组和B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状况和创面愈合情况。[结果]A组烧伤瘢痕畸形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创面愈合时间为(11.26±2.25) d,创面皮肤血运恢复时间为(17.59±3.64) d,上述三项指标均较B组数据更佳(P<0.05)。[结论]整形外科在治疗烧伤瘢痕畸形患者时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救治效果。
李翔,孙羽飞,徐闽军,王硕[6](2019)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瘢痕畸形整形中的临床效果》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瘢痕畸形整形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方法:将2014年4月1日至2016年3月31日期间在本院整形外科收治的80例烧伤瘢痕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将其分成A组(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和B组(复合皮移植术),每组40例。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状况和创面愈合情况。[结果]A组烧伤瘢痕畸形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创面愈合时间为(11.26±2.25)d,创面皮肤血运恢复时间为(17.59±3.64)d,上述三项指标均较B组数据更佳(P<0.05)。[结论]整形外科在治疗烧伤瘢痕畸形患者时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救治效果。
张宝帅,赵素焱,郝胜利[7](2019)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眼整形外科的应用进展》文中提出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整形外科领域,尤其是在乳房重建、烧伤整形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表浅皮肤软组织的缺损可以采用皮瓣或游离植片来修复,然而在眼部重建手术中,由于肿瘤切除或外伤导致的组织缺损,需要提供大面积的皮肤软组织进行修复,传统的转位皮瓣或游离植片常无法完成修复。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能够提供肤色、质地及厚度匹配的皮肤软组织,扩张后的皮肤软组织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滑行或旋转修复眼睑和眶周组织的缺损,这已成为治疗各种眶周缺损极为重要的方法。然而该技术在眼科应用过程中仍存在扩张周期较长,扩张皮肤软组织晚期挛缩较严重,转移皮瓣远端部分缺血坏死等关键问题未能解决,从而严重影响修复效果。本文对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眼整形外科的适应证及常见并发症进行综述,以期望对临床有所帮助。
黄长瑾,宋维铭[8](2018)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历史、发展、技术变革及临床应用创新》文中研究指明背景: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是利用扩张器对皮肤软组织进行扩张,产生"额外"组织用于体表各部位缺损的修复重建,经历30余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整形外科的常规修复重建方法。目的:回顾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发展、技术变革与临床应用创新,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方法:Pub Med数据库检索"tissue expansion,tissue expander,histology,pre-expanded flap,prefabricated flap,perforator flap,skin transplantation,reconstructive surgical procedures"主题词及相关自由词;中国知网检索"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组织学,预构皮瓣,穿支皮瓣,干细胞移植,临床应用"关键词。共检索到4 189篇文献,最终纳入105篇作为参考文献。结果与结论:(1)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与预构皮瓣技术、穿支皮瓣技术、影像学技术、干细胞移植技术等相结合,可形成面积更大的扩张皮瓣,扩大了修复范围;(2)开创了单一预构扩张皮瓣进行全颜面修复重建技术,被称为"中国式换脸",优于既往异体面部移植方法,是整形修复外科重要的医学创新。
茹扎·木拉提别克,于扬,马少林[9](2017)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瘢痕畸形的临床应用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回顾性分析近年来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治疗瘢痕上的临床应用与变化,为临床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6年12月于笔者科室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瘢痕患者122例,共埋置153枚扩张器,依年份分组,其中2014年1月-2016年12月就诊的64例为观察组,2011年1月-2013年12月就诊的58例为对照组。对患者的基础资料及术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瘢痕所占体表面积、扩张器埋置数目、部位、形状及其额定容积、注水周期的选择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多数患者采用了超量扩张方法,扩张倍数(注水量/额定容积)1倍以上的患者52例(81.2%),高于对照组的51.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适当范围内扩张倍数与并发症发生率呈负相关,注水周期与并发症发生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瘢痕畸形,多选用超量扩张法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王飞[10](2017)在《探索注气式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可行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可为脱发、大面积皮肤缺损、瘢痕等提供与受区质地相似的皮肤,有着传统修复手段不可替代的优势。但也存在扩张周期长、临床并发症较多、当扩张器重量较大时患者体验较差等缺点。因此大量的临床医生及学者探索和研究改进扩张器及扩张方法的技术,以期进而提高扩张效率、降低并发症、方便患者体验。现代整形外科中大量的扩张方式涌现出来,如快速组织扩张法、恒压组织扩张法、恒速组织扩张法等,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然而依然没有解决在扩张周期长、需大面积扩张的情况下因重力原因导致的扩张器外露、位移、皮瓣坏死、患者不便等问题。综合分析以上情况,推测应用气体进行皮肤软组织扩张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而对于注气式扩张的研究却很少,并且仅有几例临床研究,无基础性研究。如何建立注气式扩张的动物模型及注气式扩张的可行性正是此次实验需要研究探索的方向。第一部分兔颅顶部皮肤软组织扩张模型的构建目的:建立兔颅顶部皮肤软组织扩张模型,研究皮肤的组织学相应变化及其扩张和回缩的物理特征,验证扩张模型的扩张效果,为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基础性研究提供稳定的动物模型。方法:将20只体重约3kg的新西兰白兔分成A、B两组,每组10只;A组中于每只兔颅顶部各置入一枚80ml容量的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术后每日行皮肤扩张1次,向扩张器内注射0.9%氯化钠溶液至扩张器内部压强达到30mmHg,20天完成;B组为对照组,该组动物仅被置入相同扩张器但未行扩张。测量并计算皮肤扩张效率及回缩率,采集A组扩张中心区域皮肤样本及B组相应部位皮肤样本,行HE染色并镜下观察皮肤结构变化。结果:A组扩张区域扩张明显,具有很好的扩张效果;HE染色下较正常皮肤表皮层明显增厚。结论:于兔颅顶部行皮肤软组织扩张为较好的皮肤扩张研究模型。第二部分以兔颅顶部为扩张部位进行注气式皮肤软组织扩张可行性的研究目的:以新西兰兔颅顶部为扩张部位,进行注气式皮肤软组织扩张,观察扩张后皮肤的扩张率、回缩率、组织形态变化以及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用以探索研究其方法的可行性,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意义。方法:将20只体重约3kg的新西兰白兔分成A、B两组,每组10只;于每只兔颅顶部各置入一枚80ml容量的皮肤软组织扩张器,A组于术后每日向扩张器内注射过滤空气行皮肤扩张1次,至扩张器内部压强达到30mmHg,20天完成;B组于术后每日向扩张器内注射0.9%氯化钠溶液行皮肤扩张1次,至扩张器内部压强达到30mmHg,20天完成。测量并计算皮肤扩张效率及回缩率,观察两组发生并发症的情况,采集各组扩张器中心区域皮肤样本行HE染色并镜下观察皮肤结构变化。结果:两组扩张区域的扩张效果均明显,经统计学分析,注气式扩张与注液式扩张的扩张效果无差异;HE染色后镜下观察与正常兔皮肤组织相比各组扩张后皮肤表皮层均增厚,真皮层胶原纤维增粗,排列紊乱,并伴有炎性细胞的浸润。结论:注气式扩张的方法与注液式扩张在扩张效率上是相同的,且与注液式扩张相比,注气式扩张具有方法简单、质量轻便、不易发生因重力原因引起的并发症、患者体验较好等优势,对今后注气式扩张的进一步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整形外科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整形外科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3)数字化技术应用于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章 图像分析技术辅助软组织扩张术的临床研究 |
1.1 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实验结果 |
1.4 讨论 |
第二章 压力测量技术辅助软组织扩张术的临床研究 |
2.1 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3 实验结果 |
2.4 讨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3D技术在整形外科的应用与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
致谢 |
(4)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联合阶段性跟踪教育对颈部烧伤后瘢痕患者抑郁情绪、应对方式及自我管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3.1 对照组 |
1.3.2 观察组 |
1.4 观察指标 |
1.4.1 VAS评分 |
1.4.2 SDS评分 |
1.4.3 认知能力评分 |
1.4.4 应对方式评分 |
1.4.5 自我管理评分 |
1.4.6 满意度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对比两组恢复时间 |
2.2 对比两组干预前后VAS、SDS、认知能力评分变化 |
2.3 对比两组干预前后应对方式评分变化 |
2.4 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评分变化 |
2.5 对比两组满意度 |
3 讨论 |
(5)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瘢痕畸形整形中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
2.2 两组患者创面恢复情况 |
3 讨论 |
(6)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瘢痕畸形整形中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
2.2 两组患者创面恢复情况 |
3 讨论 |
(7)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眼整形外科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眼眶周围 (眶周) 组织修复重建 |
2 婴儿毛细血管瘤 |
3 先天性无眼球或小眼球矫正 |
4 眉部畸形矫正 |
5 眼窝凹陷 |
6 眼睑外翻 |
7 小结及展望 |
(8)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历史、发展、技术变革及临床应用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文章快速阅读: |
文题释义: |
0引言Introduction |
1 资料和方法Data and methods |
1.1 资料来源 |
1.2 入选标准 |
1.3 质量评估与数据提取 |
2 结果Results |
2.1 扩张器类型 |
2.2 注射液 |
2.3 注射扩张时间 |
2.3.1 即时扩张 |
2.3.2 术后扩张 |
2.4 皮肤扩张辅助手段 |
2.4.1 A型肉毒毒素 |
2.4.2明胶海绵 |
2.4.3 干细胞 |
2.4.4 扩张皮肤表面涂抹药物 |
2.4.5 使用其他药物 |
2.5扩张皮肤来源 |
2.6扩张组织形态学改变 |
2.7 扩张皮肤血流动力学变化 |
2.8 扩张面积 |
2.9 扩张皮瓣的设计 |
2.9.1 局部扩张皮瓣 |
2.9.2 远位扩张皮瓣 |
2.1 0 新型扩张皮瓣 |
2.1 0. 1 预构扩张皮瓣 |
2.1 0. 2 预扩张穿支皮瓣 |
2.1 0. 3 预构扩张皮瓣的最新进展 |
2.1 1 皮肤扩张术并发症 |
2.1 2 皮肤扩张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
2.1 3 皮肤扩张术的优点和缺点 |
3 讨论Discussion |
(9)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瘢痕畸形的临床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2.1 扩张器的选择: |
1.2.2 术前设计: |
1.2.3 一期手术 (扩张器置入术) : |
1.2.4 注水扩张期: |
1.2.5 二期手术 (扩张器取出和扩张后皮瓣转移术) :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术后恢复一般情况: |
2.2 两组患者埋置扩张器一般情况: |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
3 典型病例 |
3.1 观察组: |
3.2 对照组: |
4 讨论 |
(10)探索注气式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可行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回顾 |
第一部分 兔颅顶部皮肤软组织扩张模型的构建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二部分 以兔颅顶部为扩张部位进行注气式皮肤软组织扩张可行性的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整形外科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应用于耳再造的历史及现状[J]. 郝冬月,董立维.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20(08)
- [2]扩张术修复头面部瘢痕的临床应用进展[J]. 王占统,丁健科,余州,马显杰.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20(07)
- [3]数字化技术应用于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临床研究[D]. 颜青龙.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01)
- [4]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联合阶段性跟踪教育对颈部烧伤后瘢痕患者抑郁情绪、应对方式及自我管理的影响[J]. 徐祯,苏玉娟,范钰. 广东医学, 2020(08)
- [5]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瘢痕畸形整形中的临床疗效[J]. 李翔,孙羽飞,徐闽军,王硕.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04)
- [6]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瘢痕畸形整形中的临床效果[J]. 李翔,孙羽飞,徐闽军,王硕.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03)
- [7]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眼整形外科的应用进展[J]. 张宝帅,赵素焱,郝胜利. 天津医药, 2019(06)
- [8]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历史、发展、技术变革及临床应用创新[J]. 黄长瑾,宋维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8(08)
- [9]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瘢痕畸形的临床应用分析[J]. 茹扎·木拉提别克,于扬,马少林. 中国美容医学, 2017(12)
- [10]探索注气式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可行性的研究[D]. 王飞. 第四军医大学, 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