籼稻生态生物学特性

籼稻生态生物学特性

一、了哥王(Wikstroemia indica)的生态生物学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占常燕[1](2020)在《飞播马尾松林恢复过程中植被与土壤质量的变化特征》文中研究表明以江西省兴国县境内飞播马尾松(Pinus massomiana)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植被恢复时间的长短对植被生长及土壤质量的影响。根据飞播林的年龄划分为II(11-20 a)、III(21-30 a)、IV(31-40 a)、V(41-50 a)4个龄级,通过标准地调查和样品测定获取数据,分析不同龄级植被和土壤质量的变化特征,探讨植被特征、土壤质量随植被恢复的变化规律及土壤质量与植被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可为促进飞播马尾松林进展演替措施的制订和科学经营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随着龄级的增大,林分的平均胸径及蓄积量均增大。其中:III、IV、V龄级的平均胸径均显着高于II龄级(P<0.05);V龄级的蓄积量显着高于II、III、IV龄级(P<0.05),IV龄级的蓄积量显着高于II龄级(P<0.05);其它龄级之间的平均胸径、蓄积量均差异不显着(P>0.05)。(2)4个龄级的飞播马尾松林共有林下植被47种,隶属23科42属,其中灌木25种,草本22种。各龄级的灌木层优势种有所不同,而各龄级的草本层均为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占绝对优势。各物种多样性指数随龄级的变化不尽相同:Patrick丰富度指数随龄级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且IV龄级的显着高于II龄级(P<0.05);Shannon-Wiener指数随龄级的增大呈逐渐增大的趋势,且III、IV、V龄级的均显着高于II龄级(P<0.05),V龄级的显着高于III龄级(P<0.05);Pielou均匀度指数随着龄级的增大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但III、IV、V龄级的均显着高于II龄级(P<0.05)。(3)0-20 cm土层,不同龄级的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全磷、p H值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20-50 cm土层,不同龄级的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总孔隙度、全氮、全磷、全钾、p H值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相同土层的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和全磷均随龄级的增大呈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而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土壤容重呈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其它指标随龄级的变化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相同龄级不同土层的土壤容重、p H值均表现为0-20 cm<20-50 cm,而其它理化性质指标均表现为0-20 cm>20-50 cm。(4)土壤水分与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以及总孔隙度与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的相关性均达到显着或极显着水平。有机质与全量养分、速效养分,以及土壤p H值与全量养分的相关性均达到显着或极显着水平;除全氮与速效磷的相关性未达到显着水平(P>0.05)之外,全氮、全磷、全钾与各化学性质指标的相关性均达到显着或极显着水平。全磷、全钾、速效氮、p H值与土壤持水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显着或极显着水平;除速效氮之外,土壤化学性质指标与土壤孔隙度的相关性均达到显着或极显着水平。(5)采用主成分分析结合Norm值及土壤理化性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筛选出田间持水量、有机质、全氮、p H值、非毛管孔隙度和土壤容重6个指标构成评价土壤质量的最小数据集。0-20 cm、20-50 cm土层,随着龄级的增大,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均呈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且不同龄级的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相同龄级的土壤质量综合指数随土层的加深均显着下降(P<0.05),即0-20 cm>20-50 cm。冗余分析结果表明,0-20 cm土层土壤质量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凋落物厚度、Shannon-Wiener指数、阔叶树比例和林下植被盖度;20-50 cm土层土壤质量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林龄、郁闭度和平均胸径,且土壤质量与这些植被因子均呈正相关关系。

夏莹莹[2](2020)在《广西油茶人工林植物多样性及其碳贮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物多样性和碳汇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是生态学研究中普遍比较关注的问题。我国是人工林大国,居世界第一位,近年来,人工林集约化经营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增强了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导致生产力水平低、稳定性差等问题,人工林生态效益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是广西传统、特色的经济林树种,随着产业的发展壮大,油茶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从森林群落尺度,油茶人工林生态系统将是广西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油茶人工林的生物多样性和林地生产力,使油茶林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是油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之一。为了深入了解油茶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价值,当务之急即是摸清其林下生物多样性和了解碳贮量情况的本底资料。本研究从生态系统角度出发,综合运用实地调查及模型模拟等方法,针对广西油茶人工林开展群落多样性和碳贮量研究。通过对广西油茶人工林7个分布区域、3个林龄层次、5种经营措施的植物多样性和碳贮量的调查分析,研究区域分布、林龄层次和经营措施对广西油茶人工林群落多样性特征和碳贮量的影响。同时根据广西油茶人工林2015年的统计数据,对广西油茶人工林碳贮量进行估算。具体研究结果为:1、广西油茶人工林植物区系组成和多样性广西油茶人工林分布区内共有高等植物100科、268属、414种。其中,蕨类植物15科、22属、31种,裸子植物2科、2属、2种,被子植物83科、244属、381种。蕨类植物科、属的区系分化强度分别为1.47、1.41,且属和种均为小型。蕨类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包括4种类型,属的分布区类型包括6种类型。种子植物科分化强度系数为2.91,属于中小科,且小型科居多;属分化强度系数为1.57,且有较多的寡种属和单种属,仅含1种的属多达172个,占全区种子植物总属数的69.92%%。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包括10种分布类型,属的分布区类型包括13种分布类型,在本区种子植物中,还包括中国特有分布类型,含有4属。整体上,广西油茶人工林林下植被的分布区类型具有较强的热带性质。2、广西油茶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特征不同区域油茶林灌草层科、属、种的数量变化与各区域生境异质性有关,各区域间物种相似性不高。灌草层的优势种基本为交叉种;灌木层仅Margalef指数差异显着,草本层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差异显着。不同林龄油茶林灌草层科、属、种的数量随着林龄增加而增加;灌草层的优势种基本为共有种;两个地点不同林龄的油茶林多样性指数变化不一致,但岑溪市油茶林和三江县油茶林草本层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差异显着。不同经营措施油茶林粗放管理和抚育措施的油茶林植被科、属、种的数量均高于嫁接换冠和更新造林的油茶林;灌木层中占有比重较大的物种以共有种居多,而草本层优势种差异较大;多样性指数方面,除Pielou指数外,Margalef、Simpson、Shannon-Wiener指数均为利用无性系苗木更新改造最低。3、广西油茶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总体上,各器官生物量(不考虑果实)分配比重为枝>根>叶>花芽,且枝、根生物量占比之和达50%以上;群落生物量分配格局为乔木层>凋落物层>灌草层。不同区域油茶林生态系统总生物量表现为低纬度油茶林高于高纬度油茶林;不同林龄油茶林生态系统总生物量表现为随着林龄增加生物量增加的趋势;不同经营措施油茶林生态系统总生物量的高低与采取的具体经营措施有关。广西油茶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量范围5.705-74.413t·hm-2。4、广西油茶人工林碳贮量及其分配特征总体上,各器官碳贮量枝干的碳贮量最高,花芽碳贮量最低。生态系统碳贮量分配格局土壤层碳贮量最高,其次是乔木层。不同区域油茶林生态系统总碳贮量总体上表现为低纬度油茶林高于高纬度油茶林;不同林龄油茶林生态系统总碳贮量两个地点的油茶林变化规律不同,但乔木层碳贮量随着林龄增加而增加。不同经营措施油茶林总碳贮量变化规律与采取的经营措施有关。影响油茶人工林碳贮量的因素:各因子对乔木层碳贮量与土壤层碳贮量的影响不同,土壤物理性质(孔隙度、持水量)与乔木层碳贮量呈负相关,与土壤层碳贮量呈正相关。地径、冠幅、林龄、叶生物量、枝生物量、总生物量、纬度与乔木层碳贮量呈正相关,与土壤碳贮量呈负相关。5、广西油茶人工林碳贮量与群落多样性特征参数的关系灌木层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物种数与乔木层碳贮量正相关,草本层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与土壤层碳贮量负相关,草本层多样性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与总碳贮量负相关。乔木层碳贮量与多样性指数回归的效果显着,其拟合方程:Y1=-2.739+13.056x1+96.204x2-46.154x3。6、广西油茶人工林碳贮量估算广西油茶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碳贮量范围55.62-157.28t.hm-2。以2015年统计的数据为基准,广西油茶人工林碳贮量估算情况:幼林7.69Tg,中龄林30.11Tg,成林37.59Tg。

郑传奇,冯果[3](2019)在《了哥王化学成分及毒性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目的了哥王为瑞香科荛花属植物,为苗族常用中药,其根及根皮中含有大量的香豆素类、黄酮类、甾醇类、木质素类等化合物,药理作用广泛,具有抗菌、抗病毒、细胞毒、抗炎等活性。了哥王作为一种有毒中药,其毒副作用日渐明显,了哥王的毒性部位主要是其低极性部位,且通过中药炮制方法"汗渍法"可以降低其毒性。本文就有毒中药了哥王的化学成分及其毒性研究情况进行综述,期望为了哥王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孙余丹[4](2019)在《亚热带森林结构与功能多样性的生境关联》文中指出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研究亚热带森林群落结构与功能多样性的生境关联,分析森林群落组成与结构的空间异质性,揭示植物群落对环境梯度的响应,对于解释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和植物群落的地理梯度格局具有重要作用,可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参考。本研究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为研究对象,在乳源、东源和东莞分别设置2个1 hm2的固定样地进行调查。以一级样方(20 m×20 m)为单位调查胸径≥3 cm的冠层植物,并在每个一级样方的中心和对角线的四分位处分别设置1个小样方(2 m×2m)调查林下植物,同时测量每个一级样方的立地环境因子数据。把冠层植物和林下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以及林下植物生长型作为功能性状指标,计算植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在此基础上,运用多种单元统计分析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亚热带森林群落结构与功能多样性与生境的关联性,分析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在区域尺度和样方尺度的空间变化,揭示群落组成和结构对环境梯度的响应。运用指示种分析方法揭示种群水平对环境梯度的响应,揭示地理梯度的生境过滤作用,预测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植物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变化及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论文的研究结果如下:(1)在区域尺度,不同地理梯度(取样区)冠层植物和林下植物的个体数、物种数、香农-维纳指数和Menhinick指数均具有极其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01),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在不同取样区也存在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但林下植物均匀度在不同取样区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2554),冠层植物均匀度在不同取样区间具有临界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49)。(2)在样地尺度,同一取样区不同群落的冠层植物和林下植物的常见种、稀有种和优势种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但不同群落间也有一定数量的共有种群。在同一地理区域范围内,无论是冠层植物还是林下植物,其个体数、物种数、香农-维纳指数、均匀度、优势度指数和Menhinick指数在不同的样方尺度下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其数值具有一定的波动范围,但并不一定具有统计学意义。(3)在不同地理梯度(取样区),立地环境因子对冠层植物和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影响存在差异,植物群落多样性格局对立地环境因子具有不同的响应。另外,无论是冠层植物还是林下植物,植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指数均与物种数具有显着的相关关系;冠层植物的功能丰富度与植物个体数具有显着的相关关系。植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指数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由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的差异造成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种的数量和组成。立地环境因子可能是通过影响植物群落物种的组成和数量间接影响植物功能多样性,进而对生态系统功能造成影响。(4)冠层植物和林下植物群落对环境梯度具有不同的响应。除趋势对应分析和非参数多元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理梯度(取样区)群落冠层植物和林下植物组成和结构存在极显着差异(P<0.001),但同一取样区不同群落间冠层植物和林下植物组成和结构差异性不显着(P>0.05),物种组成和结构较相似,冠层植物分布的空间异质性较小。(5)不同物种对环境梯度具有不同的响应策略,指示种分析反映了植物对生境的指示作用,不同地理梯度常见种、稀有种和共有种的组成和数量的差异反映了物种对异质性生境的适应,是生境过滤和物种对资源利用策略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结果表明森林群落组成和结构对不同的地理梯度具有不同的响应,揭示了植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格局在区域尺度和样方尺度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生境异质性对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可以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维持提供科学依据。

申文辉,何琴飞,彭玉华,黄小荣,庞世龙,李跃林[5](2016)在《桂西不同灌丛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其多样性》文中提出该研究通过野外设定样方、每木检尺的方法,调查了桂西9个市县的10种不同灌丛类型群落,分析了灌丛群落优势种重要值、物种组成、生长指标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等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桂西灌丛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在调查的10个群落类型中,共有灌木树种87种,隶属于47科78属,以大戟科、蔷薇科和马鞭草科的树种较多;草本56种,隶属于31科48属,以禾本科、菊科和蔷薇科为主。灌丛群落主要分为灌木层和草本层,灌木层盖度为30%70%,灌木的平均高度介于0.753.25 m之间,一般不超过5 m;草本层盖度为3%90%,草本的平均高度在0.41.3 m之间,一般在1 m以下。不同灌丛群落的优势种重要值、物种多样性均不同,单优势种群落的优势种重要值普遍较高;而多优势种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即多优势种群落的物种数量多、分布均匀、结构更加复杂和稳定。物种丰富度S、多样性指数H’、优势度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E之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性。综合分析,群落9(白栎+马桑+火棘灌丛)和群落10(黄荆+灰毛浆果楝灌丛)的组成丰富、多样性水平较高。

崔欣欣[6](2015)在《微生境下的群落类型及其对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园林绿化中,由于人为因素的干扰,所构建的群落无论是结构特征,还是数量、种类等特征,与自然群落有很大的差异,如层次感不明显、群落结构不稳定等现象。所以构建近自然植物群落、构建稳定的群落结构,维持生态平衡,是目前园林绿化发展的趋势。在此背景下,本文对白云山、黑石顶和南昆山自然次生林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群落结构及微生境对群落结构的影响,为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给予一定的启示。模拟自然,构建典型的稳定的人工景观植物群落,为城市景观植物配置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通过对白云山人工干扰下的次生林及黑石顶和南昆山天然次生林进行研究,以不同微地形为主要调查线索,选取不同海拔、坡度、坡位为调查点,以所选区域内植物群落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资料收集、样方调查、数据处理及分析的方法,总结出光照、微地形和分枝特性是群落构建的重要影响因子,将其应用到园林植物种植设计中,探讨得出近自然植物群落构建的种类选择及结构,同时考虑光照时空分布、树种分枝特性、苗龄、株行距等影响因素,提炼出几种典型的植物群落模式,绘制种植设计平面图。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白云山、黑石顶和南昆山调查样地内植物特征。调查区域内,共计维管束植物180种及种下单位,隶属于97科132属,其中蕨类植物6科8属12种及种下单位,裸子植物2科2属2种,被子植物89科122属166种及种下单位。2白云山、黑石顶和南昆山典型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其中样地植被类型主要包括阔叶林、针阔林、灌丛林和草丛,从典型代表群落分析得出其群落结构主要是由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植物构成,体现很强的层次感,同时群落的稳定性比较强,各层植物重要值相差比较大,显示群落有明显的建群种和优势种。3微生境下植物群落调查对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启示是将微地形、光照和分枝特性作为近自然群落构建的重要影响因子,模拟自然植物群落配置模式如下:(1)华润楠+小叶榄仁+楝叶吴茱萸群落以马占相思+华润楠+降香+樟树+小叶榄仁为乔木第一层,以黄槐决明+鸭脚木+海南蒲桃+楝叶吴萸+大花紫薇为亚乔木层,以九里香+黄蝉+狗牙花+杜鹃+绒毛润楠为灌木层,以草豆蔻+海金沙+肾蕨+黑沙草为草本层,以杜仲藤+菝葜+炮仗花为藤本层间植物。(2)猫尾木+白兰+山油柑群落以杧果+白兰+猫尾木+山乌桕+木棉+盆架子为乔木上层,以铁刀木+火焰木+鸡蛋花+山油柑+假苹婆+鸡冠刺桐为亚乔木层,以黄金榕+海桐+灰莉+脚骨脆+野牡丹+黄花夹竹桃为灌木层,以益智+文殊兰+广东蛇葡萄+山菅兰为草本层,以假鹰爪+网脉酸藤子+了哥王为藤本层间植物。(3)人面子+南洋楹+鼎湖钓樟群落以人面子+马占相思+阿丁枫+秋枫+茸荚红豆为乔木上层,以柳叶榕+南洋楹+破布叶+鼎湖钓樟+亮叶猴耳环为乔木第二亚层,以美蕊+红花夹竹桃+九节+双荚决明+香楠为灌木层,以虎舌红+铁线蕨+淡竹叶为草本层,以红叶藤+藤金合欢+锡叶藤为藤本层间植物。

袁莲莲,王少平,刘楠,张倩媚,任海,雷泽湘,盘桂波,罗建[7](2014)在《毛黄钟花(Tabebuia chrysantha)的生态生物学特征及其播种繁殖技术》文中研究指明毛黄钟花(Tabebuia chrysantha(Jacq.)Nichols.)为紫葳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系统研究其形态解剖特征、光合生理生态特征及其播种繁殖技术,结果表明,毛黄钟花为阳生性树种。毛黄钟花的枝角及叶面积大,栅栏组织发育好,下表皮气孔数多,利于其对光能的吸收利用。光合速率日进程呈单峰曲线,无光合午休现象。叶片具有较高的光补偿点、较高的光饱和点和较小的表观量子效率,在高于光饱和点的光强下,其叶片的光合速率并未出现明显下降趋势,同时还维持了较高的蒸腾速率。毛黄钟花叶绿素荧光参数显示其具有较高的能量利用效率,能有效吸收光能并传递到光合反应中心。播种在沙土中的种子较泥炭土中的种子发芽要早、萌发周期短且发芽率高,但在泥炭土中的幼苗植株株高要相对较高且叶色较深,这表明其萌发及栽培时可尽量选择土层肥沃的砂质壤土。研究结果显示毛黄钟花适合生长在水热充沛、土壤相对肥沃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张婕斐,裘建社,徐新锋,朱伟燕[8](2014)在《了哥王片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了哥王片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429例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或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患者,将3种病种的患者以随机抽样法分为验证组(317例)和对照组(112例)。验证组用了哥王片治疗,对照组用穿心莲片治疗。结果:临床总体疗效方面,验证组显效率为62.15%(197/317),总有效率为89.27%(283/317),对照组显效率为58.93%(66/112),总有效率为86.61%(97/112);2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了哥王片临床疗效确切,对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治疗效果好,与穿心莲片作用相仿,未发现该药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袁莲莲,王少平,任海,刘楠,范桑桑,张佩霞[9](2013)在《金莲木(Ochna integerrima (Lour.) Merr.)的生态生物学特征及其播种繁殖技术》文中提出金莲木(Ochna integerrima(Lour.)Merr.)是金莲木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是潜在的优良园林绿化树种。文章从其形态解剖特征、光合生理生态特征及播种繁殖技术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金莲木为中性偏阳性树种,光合速率日进程呈单峰曲线,无午休现象;其光饱和点(LSP)和光补偿点(LCP)分别在800μmol·m-2·s-1及52.2μmol·m-2·s-1左右。在高于光饱和点的光强下,其叶片的光合速率并未出现明显下降趋势,同时还维持了较高的蒸腾速率。金莲木叶绿素荧光参数显示其具有较高的能量利用效率,叶绿素a/b比值(5.677?1)略高于理论值(3?1),表明它能有效吸收光能并传到光反应中心。播种前金莲木种子宜进行浸泡处理,浸泡24 h处理后其发芽率高且发芽较早,播种在泥炭土中的种子较沙土中的种子发芽要早且萌发周期短,但在沙土中播种的种子最终的发芽率要相对较高。因此,金莲木适合生长在水热充沛、土壤相对肥沃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栽培时要尽量选择土层肥沃的壤土或砂质壤土。

卜广发[10](2013)在《海南铜鼓岭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分布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铜鼓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海南省的东北部,是一个集热带季雨林物种资源、地质地貌资源和珊瑚礁资源于一体的生态系统保护区。铜鼓岭地带性顶极植被为热带常绿季雨矮林,森林相当茂密。沿滨海沼泽、沙滩、阶地至山麓和丘陵上依次分布有红树林、半红树林、滨海沙生植被、山麓灌木林、热带常绿季雨矮林以及部分人工林,也是海南岛东北部地区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本研究采用路线法、小样方法与固定大样地法结合的方法对铜鼓岭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分布规律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铜鼓岭保护区植物资源共计1019种,隶属170科643属。其中药用植物资源有640种(隶属139科,544属)占植物总数62.81%,其中蕨类植物占48.78%,裸子植物占50%,单子叶植物占59.15%,双子叶植物占64.03%,进一步分析发现该地区有3种海南特有种药用植物,7种国家级保护药用植物。在铜鼓岭地区的640种药用植物中,有79种为全国第四中药资源海南省重点普查种,占全省重点普查种的37.98%。特别是在这些重点普查种中,海南大风子作为该地区森林植被的优势种,种群数量大,分布广泛,突显出该区药用植物资源的重要性。(2)从药用部位、性味以及功效三个方面分析铜鼓岭药用植物药性特点。结果显示,铜鼓岭药用植物以全草入药居多,性味以寒、凉,辛、苦为主,功效以清热类最多。(3)对铜鼓岭保护区药用种子植物进行地理成分分析。从药用种子植物科属的分布类型来看,铜鼓岭药用种子植物科属均以泛热带分布为主,热带分布科属在全部分布区类型中占绝大多数,反映了海南处于热带北缘这一特性。(4)对铜鼓岭保护区季雨矮林中优势种药用植物资源进行格局以及种间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这几种药用植物在小尺度上聚集分布,随着尺度的增大趋于随机分布或者均匀分布,在样方内不同种间的关联性也不一样,总体以正关联为主,最终有向不关联发展的趋势,表明铜鼓岭药用植物资源分布趋于稳定。

二、了哥王(Wikstroemia indica)的生态生物学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了哥王(Wikstroemia indica)的生态生物学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飞播马尾松林恢复过程中植被与土壤质量的变化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进展
        1.4.1 植被恢复研究
        1.4.2 植被恢复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1.4.3 土壤质量评价
        1.4.4 土壤质量的影响因子
        1.4.5 研究述评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貌与土壤
        2.1.3 气候
        2.1.4 森林植被
    2.2 研究方法
        2.2.1 标准地设置与调查
        2.2.2 物种多样性计算
        2.2.3 土壤取样与测定
        2.2.4 土壤质量指标选取
        2.2.5 土壤质量评价
        2.2.6 数据分析
3 植被变化特征分析
    3.1 林木生长状况
    3.2 林下植被特征
        3.2.1 物种组成
        3.2.2 物种多样性
    3.3 小结与讨论
        3.3.1 林木生长状况
        3.3.2 林下植被特征
4 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特征及其相关性
    4.1 土壤物理性质变化特征
        4.1.1 土壤水分
        4.1.2 土壤容重与孔隙度
    4.2 土壤化学性质变化特征
        4.2.1 土壤有机质
        4.2.2 土壤全量养分
        4.2.3 土壤速效养分
        4.2.4 土壤pH值
    4.3 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相关性
        4.3.1 土壤物理性质之间的相关性
        4.3.2 土壤化学性质之间的相关性
        4.3.3 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相关性
    4.4 小结与讨论
        4.4.1 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特征
        4.4.2 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相关性
5 土壤质量评价及其影响因子
    5.1 土壤质量评价
        5.1.1 评价指标的选取
        5.1.2 土壤质量综合评价
    5.2 植被因子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5.3 小结与讨论
        5.3.1 土壤质量评价
        5.3.2 植被因子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6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经营建议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广西油茶人工林植物多样性及其碳贮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人工林生物多样性和碳贮量的意义
        1.1.2 研究油茶人工林生物多样性和碳贮量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生物多样性
        1.2.2 碳贮量
    1.3 研究目标、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及研究内容
2 研究地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地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试验点的选择和原则
        2.2.2 多样性调查研究
        2.2.3 碳贮量调查研究
    2.3 数据分析与处理
        2.3.1 植物鉴定、数据汇总及植物名录
        2.3.2 数据分析
3 广西油茶人工林林下植物区系组成及多样性
    3.1 广西油茶人工林林下植物区系组成
    3.2 广西油茶人工林植物区系多样性
        3.2.1 广西油茶人工林蕨类植物区系多样性
        3.2.2 广西油茶人工林种子植物的区系多样性
    3.3 讨论
    3.4 本章小结
4 广西油茶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特征
    4.1 不同区域油茶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特征
        4.1.1 不同区域油茶人工林林下植被物种组成及重要值
        4.1.2 不同区域油茶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比较
        4.1.3 不同区域油茶人工林林下植物相似系数及聚类分析
    4.2 不同林龄油茶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特征
        4.2.1 不同林龄油茶人工林林下植被物种组成及重要值
        4.2.2 不同林龄油茶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比较
        4.2.3 不同林龄油茶人工林林下植物相似系数比较
    4.3 不同经营措施油茶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特征
        4.3.1 不同经营措施油茶人工林林下植被物种组成及重要值
        4.3.2 不同经营措施油茶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比较
        4.3.3 不同经营措施油茶林林下植物相似系数比较及聚类分析
    4.4 影响油茶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4.4.1 植被数量与相关环境因子的关系
        4.4.2 物种重要值与相关环境因子的关系
        4.4.3 多样性指数与相关因子的关系
    4.5 讨论
        4.5.1 区域分布对广西油茶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4.5.2 林龄对广西油茶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4.5.3 经营措施对广西油茶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4.5.4 影响油茶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因素
    4.6 本章小结
5 广西油茶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
    5.1 不同区域油茶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
        5.1.1 不同区域油茶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及其分配
        5.1.2 不同区域油茶人工林灌草层及凋落物层生物量
        5.1.3 不同区域油茶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
    5.2 不同林龄油茶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
        5.2.1 不同林龄油茶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及其分配
        5.2.2 不同林龄油茶人工林灌草层及凋落物层生物量
        5.2.3 不同林龄油茶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
    5.3 不同经营措施油茶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
        5.3.1 不同经营措施油茶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及其分配
        5.3.2 不同经营措施油茶人工林灌草层及凋落物层生物量
        5.3.3 不同经营措施油茶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
    5.4 讨论
        5.4.1 区域变化对广西油茶人工林生物量的影响
        5.4.2 林龄对广西油茶人工林生物量的影响
        5.4.3 不同经营措施对广西油茶人工林生物量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6 广西油茶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及其分配格局
    6.1 不同区域油茶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及其分配格局
        6.1.1 不同区域油茶人工林乔木层碳贮量及其分配格局
        6.1.2 不同区域油茶人工林土壤层碳贮量
        6.1.3 不同区域油茶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及其分配格局
    6.2 不同林龄油茶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及其分配格局
        6.2.1 不同林龄油茶人工林乔木层碳贮量及其分配格局
        6.2.2 不同林龄油茶人工林土壤层碳贮量
        6.2.3 不同林龄油茶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及其分配格局
    6.3 不同经营措施油茶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及其分配格局
        6.3.1 不同经营措施油茶人工林乔木层碳贮量及其分配格局
        6.3.2 不同经营措施油茶人工林土壤层碳贮量
        6.3.3 不同经营措施油茶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及其分配格局
    6.4 广西油茶人工林碳贮量估算
        6.4.1 估算方法
        6.4.2 碳贮量估算
    6.5 影响广西油茶人工林碳贮量变化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6.5.1 碳贮量与影响因子的Pearson分析
        6.5.2 碳贮量与相关因子的回归分析
    6.6 讨论
        6.6.1 区域分布对广西油茶人工林碳贮量的影响
        6.6.2 林龄对广西油茶人工林碳贮量的影响
        6.6.3 经营措施对广西油茶人工林碳贮量的影响
    6.7 本章小结
7 广西油茶人工林碳贮量与群落特征参数关系分析
    7.1 碳贮量与群落特征参数的Pearson相关分析
    7.2 碳贮量与群落特征相关参数的回归分析
        7.2.1 碳贮量与群落特征相关参数的一元回归分析
        7.2.2 碳贮量与群落特征相关参数的多元回归分析
    7.3 讨论
    7.4 本章小结
8 广西油茶人工林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协调发展建议
    8.1 广西油茶人工林植物多样性和碳贮量提升策略
    8.2 广西油茶人工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了哥王化学成分及毒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了哥王化学成分
2 了哥王的毒性研究
    2.1 了哥王体内毒性研究
        2.1.1 了哥王毒性反应
        2.1.2 了哥王毒性部位
        2.1.3 了哥王的炮制减毒增效
    2.2 了哥王体外细胞毒性研究
3 总 结

(4)亚热带森林结构与功能多样性的生境关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研究进展
        1.2.1 森林植物多样性格局的影响因素
        1.2.2 植物群落分布的纬度地带性
        1.2.3 群落结构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
        1.2.4 植物群落与生境的关联
        1.2.5 生境指示作用与指示植物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森林群落组成与结构的地理分异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研究地概况
        2.2.2 取样设计
        2.2.3 植物调查
        2.2.4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冠层植物组成和结构
        2.3.2 立木胸径与树高的关系
        2.3.3 林下植物组成和结构
        2.3.4 种-面积关系
    2.4 小结
第3章 种群分布的空间异质性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数据矩阵
        3.2.2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种群的数量特征
        3.3.2 冠层植物优势种群
        3.3.3 共有种群
    3.4 小结
第4章 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生境关联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立地环境因子
        4.2.2 土壤取样与分析
        4.2.3 冠层结构与林下光照
        4.2.4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冠层植物多样性的空间变化
        4.3.2 林下植物多样性的空间变化
        4.3.3 与立地环境因子的关联
    4.4 小结
第5章 植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生境关联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功能性状
        5.2.2 功能多样性计算
        5.2.3 数据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冠层植物功能多样性的空间变化
        5.3.2 林下植物功能多样性的空间变化
        5.3.3 功能多样性与立地环境因子的关联
        5.3.4 功能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的关联
    5.4 小结
第6章 森林群落指示植物的生境关联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环境梯度划分
        6.2.2 数据矩阵
        6.2.3 数据分析
    6.3 结果与分析
        6.3.1 冠层植物组成对地理梯度的响应
        6.3.2 林下植物组成对地理梯度的响应
        6.3.3 不同地理梯度下的植物指示种
    6.4 小结
第7章 讨论和结论
    7.1 讨论
        7.1.1 立地因子与森林群落结构
        7.1.2 样地尺度的植物群落空间异质性
        7.1.3 区域尺度的植物地理梯度格局
        7.1.4 群落组成和结构对环境梯度的响应
        7.1.5 种群水平的物种生境关联
    7.2 结论
    7.3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个人科研成果

(5)桂西不同灌丛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其多样性(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方调查
    1.2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灌丛群落基本特征
    2.2 灌从群落优势种重要值及物种组成
    2.3 灌从群落生长特征
    2.4 灌丛群落物种多样性
3 讨论与结论

(6)微生境下的群落类型及其对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种植设计的方法
        1.1.2 群落类型(结构)概述
        1.1.3 植物群落构建理论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1.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微生境下群落类型分析
    2.1 研究内容和方法
        2.1.1 研究地概况
        2.1.2 研究内容
        2.1.3 研究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白云山次生林群落分析
        2.2.2 黑石顶天然次生林群落及结构分析
        2.2.3 南昆山植物群落类型及结构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微生境植物群落类型对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启示
    3.1 构建原则
        3.1.1 以典型自然植被群落为模板的设计原则
        3.1.2 以微地形、光照等影响因子为基础的原则
        3.1.3 植物种类选择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原则
        3.1.4 以科学性、稳定性、生态性和实用性为设计原则
    3.2“近自然”植物群落配置模式及树种选择
        3.2.1 树种选择原则
        3.2.2 树种选择
        3.2.3 近自然群落配置模式
    3.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A 白云山微生境下群落调查的植物名录
附件B 黑石顶微生境下群落调查的植物名录
附件C 南昆山微生境下群落调查的植物名录
附件D 近自然群落构建供选植物名录
附件E 群落调查现场登记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毛黄钟花(Tabebuia chrysantha)的生态生物学特征及其播种繁殖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研究方法
        2.2.1 形态解剖学特征
        2.2.2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
        2.2.3 光合色素含量
        2.2.4 光合作用测定
        2.2.5 繁殖技术
    2.3 数据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形态解剖学特征
    3.2 叶绿素含量与荧光特性
    3.3 光响应曲线
    3.4 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日进程
    3.5 播种技术
4 讨论
    4.1 生态生物学特征
    4.2 播种繁殖技术
5 结论

(8)了哥王片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1. 2 诊断标准
    1. 3 方法
    1. 4 疗效判定标准
    1. 5 安全性观测指标
    1. 6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 1 2 组患者性别、年龄分布及病种构成
    2. 2 2 组患者各病种疗效综合比较
    2. 3 验证组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症状体征疗效
    2. 4 安全性评价
3 讨论
    3. 1 了哥王片对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疗效确切
    3. 2 展望

(9)金莲木(Ochna integerrima (Lour.) Merr.)的生态生物学特征及其播种繁殖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研究方法
        1.2.1 形态解剖特征
        1.2.2 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
        1.2.3 光合作用参数
        1.2.4 光合色素含量测定
        1.2.5 繁殖技术
    1.3 数据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形态解剖学特征
    2.2 叶绿素含量与荧光特性
    2.3 光响应曲线
    2.4 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日进程
    2.5 繁殖技术
3 讨论
4 结论

(10)海南铜鼓岭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分布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 引言
    1.1 我国药用植物研究资源研究概述
    1.2 海南药用植物资源概述
    1.3 铜鼓岭森林植被研究概况及药用植物资源研究的意义
二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技术路线
    2.3 研究对象
        2.3.1 研究对象
        2.3.2 研究方法
三 铜鼓岭保护区自然地理概况
    3.1 地理位置与面积
    3.2 地形地貌
    3.3 气候特征
    3.4 土壤特征
四 结果与分析
    4.1 植物资源概况
    4.2 药用植物资源研究
        4.2.1 药用植物资源种类研究
        4.2.2 药用特性分析
        4.2.3 铜鼓岭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区系分析
    4.3 铜鼓岭药用植物分布规律研究
        4.3.1 铜鼓岭保护区中药资源在群落中的重要性分析
        4.3.2 铜鼓岭保护区药用植物分布格局分析
五 讨论
    5.1 药用植物调查方法
    5.2 药用植物资源对比分析
    5.3 药用植物资源分布格局研究
    5.4 药用植物资源种间联结性研究
六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样地中5种优势种药用植物点分布图
附录2 5种优势种药用植物种群间关联性分析
附录3 铜鼓岭药用植物名录

四、了哥王(Wikstroemia indica)的生态生物学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 [1]飞播马尾松林恢复过程中植被与土壤质量的变化特征[D]. 占常燕. 江西农业大学, 2020(07)
  • [2]广西油茶人工林植物多样性及其碳贮量研究[D]. 夏莹莹. 东北林业大学, 2020(01)
  • [3]了哥王化学成分及毒性研究进展[J]. 郑传奇,冯果. 贵州医药, 2019(10)
  • [4]亚热带森林结构与功能多样性的生境关联[D]. 孙余丹. 华南农业大学, 2019
  • [5]桂西不同灌丛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其多样性[J]. 申文辉,何琴飞,彭玉华,黄小荣,庞世龙,李跃林. 广西植物, 2016(10)
  • [6]微生境下的群落类型及其对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启示[D]. 崔欣欣.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15(02)
  • [7]毛黄钟花(Tabebuia chrysantha)的生态生物学特征及其播种繁殖技术[J]. 袁莲莲,王少平,刘楠,张倩媚,任海,雷泽湘,盘桂波,罗建. 生态科学, 2014(05)
  • [8]了哥王片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J]. 张婕斐,裘建社,徐新锋,朱伟燕.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4(03)
  • [9]金莲木(Ochna integerrima (Lour.) Merr.)的生态生物学特征及其播种繁殖技术[J]. 袁莲莲,王少平,任海,刘楠,范桑桑,张佩霞. 生态环境学报, 2013(11)
  • [10]海南铜鼓岭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分布规律研究[D]. 卜广发. 海南大学, 2013(02)

标签:;  ;  ;  ;  ;  

籼稻生态生物学特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