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大学英语考试的效度与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常辉,谢敏,朱正才[1](2021)在《大学校本英语水平考试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几个核心理念》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大学生英语能力目标界定、大学英语教学和大学生自主学习是与大学英语校本考试设计、实施密切相关的三个重要方面。朱正才等(2021)已经讨论了与英语能力目标构念相关的6个问题,本文作为其姊妹篇则主要讨论与大学英语教学和校本英语水平考试有关的6个问题,包括教学与测试的关系、分级教学、中国大学生英语能力现状与对策、自主学习以及校本英语水平考试的效度与信度。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态度会严重影响校本考试的设计思路和价值取向,以至于会进一步影响到整个大学英语教学系统的有效性和工作效率。
刘作敏[2](2021)在《HSK中级对摩洛哥汉语教与学反拨效应的实证研究 ——以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反拨效应又名反拨作用(washback/backwash),指测试对教与学所产生的影响。这一概念后来被引用到应用语言学领域,特指语言测试尤其是外语测试对相应的外语教与学产生的影响(辜向东,2007)。汉语水平考试(以下简称HSK)作为中国最权威的标准化汉语测试,对汉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内容、学习成果以及汉语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策略、教学内容,甚至教学点的课程设置、班级设置和教材选用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反拨效应。笔者于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在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担任汉语志愿者教师,时间与条件较为充分。因此,笔者在前人专家学者的研究基础上,结合摩洛哥汉语教学的实际情况,采用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与个人访谈的形式,以Excel、SPSS等工具为辅助,从反拨效应的考试因素、个人因素、社会因素等多种因素来探析HSK中级考试对摩洛哥汉语教与学的反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HSK中级对摩洛哥汉语教学和汉语学习者均产生了反拨效应,且影响显着,包括积极效应和消极效应,总体来说,积极效应大于消极效应。主要表现在学习者和教师对HSK的认识、学习者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策略、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以及哈桑孔院课程设置和教材选取上。因此,我们应该放大积极效应,抑制消极效应,加强对汉语教师,尤其是汉语教师志愿者的教学技能培训,激发并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学习内容,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促进摩洛哥汉语教与学全面平衡发展。
林玲[3](2021)在《泰国小学汉语成绩测试反拨效应的实证研究 ——以海洋之星学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语言测试的反拨效应是指测试对教和学产生的影响,根据性质可分为正面反拨效应和负面反拨效应。本文以泰国海洋之星学校五年级和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反拨效应理论和实证研究来探究汉语成绩测试对泰国小学阶段学习者和汉语教师产生的反拨效应,并对提高泰国小学汉语教学水平提出建议。研究发现,成绩测试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产生了一定的正面和负面反拨效应。大多数教师的正面反拨效应主要表现在教师会根据考试结果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机设计试题;负面反拨效应主要体现在教师侧重于测试时可能考查的内容,不利于学生汉语学习的全面发展和进步;部分反拨效应不明显的教师与所处的汉语教学环境、教学经验不足和主观重视不够有关。对小学阶段学习者而言反拨效应则较复杂,反拨效应与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汉语基础以及试题设置有关。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兴趣较强学生的反拨效应明显;反之,学习兴趣和成绩较低同学的反拨效应不明显。因此,对于学生而言,不断明确学习目标和提高兴趣是学好汉语的关键;对于教师而言,科学地组织考试、恰当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提高职业精神是教好汉语的重要保障;对于学校而言,规范汉语测试、完善课程、创建学习氛围是提高学校汉语教学水平的重要辅助;对于对外汉语教学师资培养单位而言,可以适度地在教学中引入国外小学汉语测试发展的研讨,帮助学生熟练地运用测试促进教学,同时还要把培养职业精神作为专业的立身之本,让每一位外派教师都成为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的代表。
张晨[4](2020)在《汉语水平考试五级深度阅读内容效度研究》文中认为巴赫曼(1990)提出,内容效度体现在测试内容与测试目的的一致性,也体现在测试内容的代表性。目前,国内对于测试内容效度的研究并未提出完善的理论框架,对测试对象的选择也集中在英语、日语、德语和俄语的测试上,很少有研究涉及中文测试。作为国际性的中文测试,汉语水平测试旨在对汉语为非母语的汉语学习者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汉语的实际运用能力进行准确的测量。针对于不同学习程度的汉语学习者,国家汉办将测试分为由易到难六个等级,其中汉语水平考试五级作为海外留学生申请奖学金的门槛,受到了越来越多留学生的关注。但是,对于汉语水平测试的研究,国内外倾向于探求其发展前景和考试形式的变革,而很少关注测试的内容效度以及测试中学生的表现和评价。鉴于此,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探讨了HSK-5深度阅读的内容效度,即测试内容与测试目的一致性问题、测试内容的代表性问题,以及这一测试对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反拨作用,并找出促进留学生汉语学习的途径。首先,本研究根据汉语水平考试大纲的特点改写的巴赫曼语言任务特征框架,从输入特征和预期反应两个角度就测试内容与汉语水平测试五级大纲提出的测试目的进行比较,研究测试内容与目的的一致性;其次,本研究对50名兰州交通大学海外留学生进行HSK-5的测试,使用Ministep软件创建Rasch项目难度与学生成绩分布图,分析学生能力与测试难度的拟合程度,研究测试内容的代表性;第三,本研究对50名留学生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并整理了汉语水平考试五级对于学生学习态度、目的、材料、内容、方法方面的影响,研究HSK汉语水平测试对学习过程的反拨作用。本研究结果呈现如下:(1)就测试内容和目的的一致性而言,依据巴赫曼(1999)提出的语言任务特征框架,在输入特征方面,文章平均长度为390字,在大纲规定的250字-570字之间;文章句型为施为句2.4%,简单句11.8%,复杂句71.8%,符合大纲对句型多样性的要求;文章中体裁为叙述文44%,说明文52%,议论文4%,未出现应用文体裁,但基本符合大纲规定;文章话题为生活36%,文学4%,自然12%,经济16%,工作4%,未出现文化相关话题,但基本符合大纲规定;实际阅读平均速度为98词/分钟,低于大纲规定的128词/分钟。在预期反应方面,文章所考察的阅读技巧(其中:概括大意为24%,细节理解为74%为,背景理解为2%),与大纲规定一致;预期反应类型全部为选择性产出即多项选择题,并不符合大纲对于考查形式多样化的规定,但整体而言,测试内容与测试目的切合度较好,具有较强的一致性。(2)就测试内容的代表性而言,依据Beglar的内容代表性理论(2010)的三方面,首先,Rasch模型反应出的考生能力柱状图和试题题目簇左右对应,说明测试项目具有较好的代表性,不存在天花板效应和地板效应,但存在3道题目(Q71、Q73、Q82)过于简单,3道题目(Q77、Q72、Q75)难度太大和4道题目(Q88、Q90、Q75、Q73)不适合考生的情况,这些项目都为无效测试项目。第二,根据Beglar(2010)的难度跨度公式,测试项目的分离系数是3.06,测试项目距的难度跨度达到4.41,说明阅读理解的难度能够界定的学生的实际水平等级比较大,能较为有效地区分考生的水平(Beglar,2010)。第三,从难度等级间隙来看,除无效题目外,多数题目难度间隙呈现均匀分布,现有的题量和试题难度代表性较强,能够有效地诊断考生的汉语阅读理解水平,但个别过难或过易的项目影响了测试的内容效度。(3)反拨作用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HSK-5在6个方面对汉语学习者的学习具有反拨作用。在学习态度方面,87.5%的受试认为测试激发了其学习动机和兴趣;在学习目标方面,72.92%的受试意识到备考测试是为了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在学习方法方面,75%的受试表示测试促使他们有计划的进行阅读能力的训练;在学习内容方面,72.83%的受试认为测试促使他们学习汉语阅读技巧和策略;时间分配方面,56.25%的受试会考试之前延长备考时间;学习材料方面,80%的受试表示愿意为测试主动购买阅读材料。因此,在今后的HSK汉语水平试题设计中,测试的设计者应该丰富阅读题目的考察形式,测试内容中的议论文和应用文数量应适当增加;其次,虽然测试内容的代表性较强,但是试题设计者还需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不断打磨,减少偏易或偏难的题目;另外,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测试的反拨作用,帮助汉语学习者调整学习方法和内容,而学习者也要积极主动接触生活中活的语言,从多方面积累汉语文化知识,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张鑫婕[5](2020)在《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反拨作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语言测试的反拨作用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新兴领域,它通常指测试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国外学者对反拨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理论到实践,在丰富测试学相关理论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学发展。但在国内,反拨作用研究发展相对缓慢,高考作为国内第一大考,针对高考的反拨作用实证研究较少,针对高考中阅读理解部分对教学的反拨作用的研究更少。基于此,研究者尝试开展此项研究。本研究以语言测试有关理论、Alderson和Wall的反拨作用假设输入假说为理论基础,以S地区X中学高中英语教师及其阅读教学课堂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课堂观察法对教师的阅读教学进行观察记录,辅之以问卷调查和访谈,深入探究高考阅读理解试题对教师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的反拨作用。具体的研究问题如下:(1)2015-2019年高考英语全国II卷阅读理解试题在考查内容及考查形式上有何特点?(2)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对高中英语教师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的反拨作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描述和分析,研究者得出以下结论:首先,高考阅读理解试题在考查内容上,题材选材丰富,贴近学生生活,价值导向明确,突出了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全国Ⅱ卷最关注的是“理解文中具体信息能力”,其次是“理解文章基本结构”的能力,由此可见高考对阅读技能的考查以基础为主,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语篇结构;在考查形式上,每年至少涉及三种文体,文章的体裁相对广泛。但五年间阅读题题型未发生改变,客观题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无主观题。其次,研究发现高考阅读理解试题对高中英语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具有反拨作用,对教学内容的反拨作用具体体现在教学资源的选择、考查技能的侧重点上等,且积极的反拨作用大于消极反拨作用;在教学形式上,消极反拨作用较明显,尤其体现在高三的备考阶段,在教学活动的设置、教师英语的使用以及课堂时间分配上都受到了消极的反拨作用。本研究对减小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消极反拨作用、改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有以下启示:第一,教师应改变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目的,不为考而教。第二,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不因考试赶进度加大学生学习压力、影响教师教学质量。第三,丰富教学评价手段。第四,高三教师无法避免应试教学,但可以避免纯应试的教学。第五,教学活动可以与备考相结合,提高课堂的利用效率。
孔傅钰[6](2020)在《HSK中高级反拨效应实证研究 ——以来华留学生为例》文中认为语言测试伴随着外语教学的发展而出现,汉语水平考试(HSK)属于语言测试的一种,它主要用来衡量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考生是否达到了某一水平。语言测试对语言学习和教学产生的影响被称之为反拨效应(Washback)。目前国内外的反拨效应研究主要聚焦英语测试,对HSK这一大规模汉语考试关注较少。因此,本研究将以反拨效应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成果为基础,采用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使用调查问卷、课堂观察、个人访谈等研究工具,以上海外国语大学已经参加过HSK中高级考试的本科留学生及国内数名高校的国际汉语教师为研究对象,聚焦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以此来探究HSK对汉语教与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HSK对汉语的教与学均产生了影响,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显着于对教师教学的影响,对两者的影响总体均为正面效应大于负面效应。同时,学生的考试动机、对考试的认识以及教师对考试各方面的看法是影响HSK产生反拨效应强度的主要因素。然而,受测试本身缺陷、学习者和教师个体差异、教辅资料等客观事实的限制,HSK对汉语教学的促进作用未能完全显现。最后,笔者从研究结果中受到启发,分别针对学生、教师以及考试本身提出了可行的建议,以期充分发挥HSK对汉语教与学的积极反拨作用,促进考试与教学的双重发展。
安正强[7](2020)在《高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阅读理解内容效度研究 ——以2016-2019年度新疆英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高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是衡量学生必修阶段英语学习成效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保障高中英语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考试制度。阅读理解作为英语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考查是否有效、合理影响整套试卷的效度。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属于标准参照考试,故新疆高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阅读理解考查内容是否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相关要求一致,是否能有效地促进英语阅读教学尚待进一步验证。基于上述观点,研究者拟开展对新疆高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阅读理解内容效度的研究,探讨其考查内容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一致性,试图完善新疆高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和促进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本文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以语言测试理论、Bachman&Palmer任务特征框架等理论为依据,以《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高中英语学业质量水平一为准绳,以2016-2019年新疆高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阅读理解部分为研究对象,运用文本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对以下问题进行研究:第一,2016-2019年新疆高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阅读理解主题语镜考查与课程标准一致性如何?第二,2016-2019年新疆高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阅读理解语篇类型考查与课程标准一致性如何?第三,2016-2019年新疆高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阅读理解语篇难度考查与课程标准一致性如何?第四,2016-2019年新疆高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阅读理解阅读技能考查与课程标准一致性如何?研究发现,近四年新疆高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阅读理解内容效度总体较高,具体表现为:(一)主题语境考查完全囊括《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所规定的三大主题语境,且主题群考查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一致性较高(90%);(二)语篇类型考查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所要求的一致性较高(80%),主要突出对三大语篇类型的考查,对新媒体语篇等类型的命题在进一步完善中;(三)语篇难度考查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学内容难度一致性较高(94%),重点突出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四)阅读技能考查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一致性较高(80%),仅缺少对作者意图、观点和态度技能的考查。此外,在近四年新疆高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阅读理解众多语篇中,有两则语篇易读度衡量描述为“较难”,这很好地响应了新时代赋予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一项新功能,即选拔功能。与浙江、上海等地高考改革方案均赋予学业水平考试选拔功能相比,新疆亦正在探索和完善自己的考试评价改革方案。本研究就新疆高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阅读理解命题提出如下启示:一,命题应以《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高中英语学业质量水平一为依据;二、主题语境、语篇类型、阅读技能的考查,应尽量扩大覆盖面,语篇难度应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保持高度的一致性;三、注重阅读理解全面性和深刻性的考查;四、坚持“以评促教、以评助学、教评整合”目标要求,促进教学评一体化发展。除此之外,研究者就必修阶段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三点建议:第一、阅读教学应更加关注语篇主题意义和语篇类型的解读;第二、阅读教学应注重选材的真实性和人文性,形成有效的阅读教学;第三、阅读教学应关注学生一级语言能力培养。
方芳[8](2020)在《40年英语科考试内容结构和题型结构研究 ——以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为例》文中指出英语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通用语言和国际交往的工具,不仅成为了我国大中小学的必修课程,而且是我国研究生入学的必考科目。1980年我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英语科考试实行统一考试,在这40年间其考试内容结构和题型结构有何变化?又存在什么问题?对此,本文展开研究,无疑对日后硕士研究生入学英语科考试的改革与完善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除引言和结语外,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本文所涉及的五大核心概念及两大理论进行了界定和阐释。第二部分纵向梳理硕士研究生入学英语科考试的发展轨迹,并将其分为四大时期:建立时期、调整时期、革新时期和分类时期,并简要归纳每个阶段的特点。第三部分从横向上对4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英语科考试的内容和题型进行微观分析。第四部分通过访谈法探究4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英语科考试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成因分析。第五部分提出了六条具体的改革建议。考试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硕士研究生入学英语科考试内容结构和题型结构的科学化关乎硕士研究生选拔的质量。通过研究,发现硕士研究生入学英语科考试内容结构和题型结构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考试内容更加注重考查语言能力,题型种类渐为稳定和科学。然而,依然存在听说读写考查失衡、对逻辑思维的考查不够和主客观题型不均衡等问题。因此,为了使英语科考试更为科学,内容结构方面应均衡考查听说读写能力,加强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加强与研究生学习的联系;题型结构方面则应平衡主客观题型的比例和借鉴国内外大型英语考试的题型。
石金玉[9](2020)在《重庆市中考英语阅读测试的内容效度研究 ——以2015-2019年为例》文中提出中考,作为选拔性考试,能科学有效地检测初中毕业生的初中学业水平,对选拔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基础英语教育的改革,重庆市中考英语测试的题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对语法的考查比重逐年减少,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则越来越高,在阅读方面的体现尤为明显。阅读技能是所有语言学习者需要掌握的必备技能,在中考英语中所占比重较大。因此,本文将对2015-2019年(含A、B卷)重庆市中考英语阅读理解测试进行效度研究。除了可以为中考的命题人员提供数据参考,还可由此总结出适合实际英语阅读教学的相关方法,从而为初中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提供相应的建议。在本文中,首先对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论文框架进行介绍,接着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在阅读测试和阅读测试的效度两个方面的研究,再详细阐述本文的理论基础——效度和语言测试任务特征框架。然后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呈现形式、文章长度、生词量、易读度、体裁、题材、题型七个方面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对2015-2019年(含A、B卷)重庆市中考英语阅读理解测试的内容效度以及命题特点和趋势进行探究与分析。最后得出本研究的结论,以及在此结论的基础上,对中考命题人员、初中英语教师以及初中学生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最后反思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希望今后可以在本文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深入探究与发展。通过研究,最终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2015-2019年(含A、B卷)重庆市中考英语阅读理解测试基本符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对阅读的要求,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第二,2015-2019年(含A、B卷)重庆市中考英语阅读理解测试的命题特点包括三点:文章长度适中,生词量较低,整体难度较低;信息量较为丰富,题材覆盖面较广,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题型多样,注重多种阅读技能的考查。整体趋势除了话题逐年愈加丰富多样外,还越来越注重学生对文章深层意义的理解。第三,分析的结果为中考英语命题人员提供了一定的数据基础,以此提高中考测试的质量,提高效度;给初中英语教师带来一些有助于阅读教学的启发,以及为初中生提供一些更好的阅读策略,提高其阅读水平。
李向勤[10](2019)在《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培养行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已经成为当今社会至关重要的技能之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运用所学语言进行思考、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学科核心素养;随着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省市直接把英语听说能力考查纳入高考,强化对英语口语的考察。然而,目前我国高中英语教学中“哑巴英语”、“一言堂”以及“满堂灌”等现象严重,学生缺乏语言实践和活动的空间,很难发展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本研究旨在探寻能够突破目前高中英语教学瓶颈的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培养策略,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环境下通过英语演讲学习来提升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并进一步分解为以下三个重点问题:(1)提升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的有效教学方式是什么?(2)提升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的可操作性教学途径有哪些?(3)提升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的有效教学评价策略有哪些?本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语言输入输出理论为基础,运用项目学习和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教学理念,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按照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开展,整个研究共分为三轮:第一轮属于尝试和探索阶段,重在让学生“有机会开口说英语”;第二轮属于调整和改进阶段,主要让学生“更愿意登台讲英语”;第三轮属于提升和完善阶段,重点聚焦于让学生“更好地公开‘秀’英语”。通过量化测试、师生访谈、学习反思、英语综合水平考察、问卷调查以及活动比赛等多种方式采集数据资料,分析对比,多角论证,总结归纳。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的英语演讲能力、英语口语水平等语言综合素质以及合作能力、学习能力、思辨能力、自信心等人文素养均获得了明显的提升与增强。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培养策略,并提出具体操作建议。本研究结论如下:(1)英语演讲项目学习是提升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方式;(2)发挥学习小组的支架作用和最大功能是保障学习效果的有效教学手段;(3)通过多种方式的输入活动开展专题培训是英语演讲知识学习的主要教学途径;(4)开发“以输出为驱动”的课堂英语演讲学习活动是提高英语演讲能力的重要渠道;(5)循序渐进地开展足量的英语演讲实践活动是提升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的关键途径;(6)形成性评价为主的综合评价体系是提升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的有效教学评价策略。本研究创新点有:⑴针对我国高中生的具体特点,构建了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培养策略和具体操作建议,为愿意从事相关相关实践和研究的同行提供可模仿和解读的范本。同时,为新高考的“口语考试”提前探寻教学路径,促进高中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的建构。⑵严格规范地构建了“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评价量表”,并在实践中充分发挥本表灵活的内部动态调节功能,指引学生的学习方向和达成目标,成效显着。⑶英语演讲项目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满堂灌”、“哑巴英语”等陈旧教学方式,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教师起指导者、组织者、协调者和合作者的作用,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得以重新塑造。⑷国内外相关研究几乎都是从大学生或成人视角探讨,而本研究主要从高中生视角开展,学生既是研究的对象,又是研究的参与者,拓展了英语演讲教学的研究视角。
二、关于大学英语考试的效度与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大学英语考试的效度与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1)大学校本英语水平考试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几个核心理念(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教学与测试的关系 |
3. 分级教学 |
4. 中国大学生英语能力现状与对策 |
5. 自主学习 |
6. 考试效度 |
7. 考试信度 |
8. 总结 |
(2)HSK中级对摩洛哥汉语教与学反拨效应的实证研究 ——以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背景 |
1.2.1 摩洛哥的语言现状 |
1.2.2 哈桑孔院的汉语教学现状 |
1.3 研究设计 |
1.3.1 研究范围 |
1.3.2 研究问题 |
1.3.3 研究对象 |
1.3.4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语言测试及其反拨效应相关研究 |
2.1.1 语言测试及其反拨效应相关介绍 |
2.1.2 反拨效应的概念 |
2.1.3 反拨效应的相关研究 |
2.2 HSK相关研究 |
2.2.1 HSK介绍及研究分类 |
2.2.2 HSK反拨效应相关研究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调查结果简述 |
3.1 学生调查结果简述 |
3.1.1 学生调查问卷结果 |
3.1.2 学生访谈结果 |
3.2 教师调查结果简述 |
3.2.1 教师调查问卷结果 |
3.2.2 教师访谈结果 |
第四章 HSK中级对摩洛哥汉语教与学的反拨效应 |
4.1 HSK中级对摩洛哥汉语学习者的影响 |
4.1.1 对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的影响 |
4.1.2 对学习内容和学习策略的影响 |
4.1.3 对学习结果的影响 |
4.2 HSK中级对摩洛哥汉语教学的影响 |
4.2.1 对汉语教师的影响 |
4.2.2 对哈桑孔院汉语教学的影响 |
4.3 影响HSK中级反拨效应强度的因素 |
4.3.1 学生方面 |
4.3.2 教师方面 |
4.3.3 孔院方面 |
第五章 结语 |
5.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5.2 对摩洛哥汉语教与学的建议 |
5.2.1 对汉语学习者的建议 |
5.2.2 对摩洛哥汉语教师的建议 |
5.2.3 对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的建议 |
5.3 本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调查问卷学生中文版 |
附录二:调查问卷学生法语版 |
附录三:调查问卷教师版 |
附录四: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五:教师访谈提纲 |
(3)泰国小学汉语成绩测试反拨效应的实证研究 ——以海洋之星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反拨效应的定义 |
1.3.2 汉语测试反拨效应的相关研究 |
1.3.3 汉语测试反拨效应研究的不足 |
第2章 研究设计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思路 |
2.3 研究方法 |
2.4 创新之处 |
第3章 汉语成绩测试反拨效应的具体表现 |
3.1 学生的反拨效应 |
3.1.1 试卷题型 |
3.1.2 学习内容 |
3.1.3 学习方法 |
3.2 教师的反拨效应 |
3.2.1 试卷设置 |
3.2.2 教学内容 |
3.2.3 教学方法 |
第4章 汉语成绩测试反拨效应产生的原因与建议 |
4.1 汉语成绩测试反拨效应产生的原因 |
4.1.1 二语习得领域与学习者的学习行为 |
4.1.2 社会心理学与涉考主体的心理特征 |
4.1.3 认知心理学与涉考主体的认知行为 |
4.2 小学汉语学习与教学的建议 |
4.2.1 对学生学习的建议 |
4.2.2 对教师教学的建议 |
4.2.3 对学校管理的建议 |
4.2.4 对专业培养的建议 |
第5章 结语 |
5.1 主要观点 |
5.2 研究不足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问卷调查 |
附录2 访谈调查 |
致谢 |
(4)汉语水平考试五级深度阅读内容效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List of Abbreviations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Background of the Study |
1.2 Purpose of the Study |
1.3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
1.4 Organization of the Study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
2.1 Theoretical Concern of the Content Validity |
2.1.1 Definition of the content validity |
2.1.2 Empirical study of the content validity abroad |
2.1.3 Empirical study of the content validity at home |
2.2 Theoretical Concern of HSK |
2.2.1 Empirical study of HSK abroad |
2.2.2 Empirical study of HSK at home |
2.3 Theoretical Concern of the Washback Effect |
2.3.1 Definition of the washback effect |
2.3.2 Empirical study of the washback effect abroad |
2.3.3 Empirical study of the washback effect at home |
2.4 Summary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
3.1 Bachman’s Framework for the Consistency |
3.2 Beglar’s Theory for the Representativeness |
3.3 Alderson’s Construct for the Washback Effect |
3.4 Establishment of the Operational Framework |
Chapter Four Research Methodology |
4.1 Research Questions |
4.2 Subjects |
4.3 Materials |
4.3.1 HSK-5 syllabus |
4.3.2 Chinese proficiency level standard |
4.3.3 Collection of HSK |
4.4 Instruments |
4.4.1 Test paper |
4.4.2 Ministep |
4.4.3 Questionnaire |
4.5 Procedure |
4.6 Data Collection |
Chapter Five Data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
5.1 Data Analysis |
5.1.1 Data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 of input |
5.1.2 Data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 of expected response |
5.1.3 Data analysis of the testing |
5.1.4 Data analysis of the questionnaires |
5.2 Discussion |
5.2.1 Consistency between the test content and the test purpose |
5.2.2 Representativeness of the test content |
5.2.3 Washback effect of HSK-5 |
Chapter Six Conclusion |
6.1 Major Findings of the Study |
6.2 Implications of the Study |
6.3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
Acknowledgement |
Bibliography |
AppendixⅠ Test Paper |
AppendixⅡ Collection of the Test Requirements |
AppendixⅢ Questionnaire for the Students |
Academic Achievements |
(5)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反拨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四、研究思路 |
五、研究框架 |
六、研究重点 |
七、研究难点 |
第一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一、反拨作用有关研究 |
(一)反拨作用理论研究 |
(二)反拨作用实践研究 |
二、高考英语试卷有关研究 |
(一)高考英语试卷的整体研究 |
(二)高考英语试卷的阅读试题部分专项研究 |
三、高考英语阅读试题对英语教学反拨作用的研究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核心概念界定 |
一、理论基础 |
(一)语言测试的功能 |
(二)Alderson和 Wall的反拨假设 |
(三)输入假说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一)反拨作用 |
(二)高考阅读理解试题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文本分析法 |
(三)课堂观察法 |
(四)问卷调查法 |
(五)访谈法 |
四、研究工具 |
(一)课堂观察量表 |
(二)录音、转录设备 |
(三)统计工具 |
(四)教师调查问卷 |
(五)教师访谈提纲 |
五、研究过程 |
第四章 研究结果及分析 |
一、高考阅读理解试题分析 |
(一)考查内容 |
(二)考查形式 |
二、高考阅读理解试题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反拨作用 |
(一)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二)课堂观察及结果分析 |
(三)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四)综合分析及讨论 |
第五章 结语 |
一、研究结论 |
(一)高考阅读理解试题的特点 |
(二)高考阅读理解试题对教师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反拨 |
二、教学启示 |
三、研究不足与展望 |
(一)研究不足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考试说明》中的阅读技能 |
附录2 课堂观察量表 |
附录3 教师问卷调查 |
附录4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5 X中学高三月考卷阅读部分示例 |
附录 6 课堂观察部分实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件 |
(6)HSK中高级反拨效应实证研究 ——以来华留学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
2.1 语言测试及其反拨效应介绍 |
2.1.1 反拨效应的定义 |
2.1.2 反拨效应的实质 |
2.1.3 反拨效应的分类 |
2.2 国内外反拨效应研究 |
2.2.1 国外反拨效应研究 |
2.2.2 国内反拨效应研究 |
2.3 汉语水平测试及其相关研究 |
2.3.1 HSK简介 |
2.3.2 汉语水平测试反拨效应研究 |
2.3.3 汉语水平测试其他相关研究 |
第三章 :HSK中高级反拨效应研究设计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方法 |
3.3.1 问卷调查 |
3.3.2 课堂观察 |
3.3.3 访谈 |
第四章 :HSK中高级反拨效应研究结果分析 |
4.1 调查问卷分析 |
4.1.1 学生调查问卷分析 |
4.1.2 教师调查问卷分析 |
4.2 课堂观察分析 |
4.3 访谈结果分析 |
4.3.1 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
4.3.2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第五章 :HSK对教与学的反拨效应及影响其强度的因素 |
5.1 HSK对学生学习的反拨效应 |
5.1.1 学生对HSK的认识 |
5.1.2 HSK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影响 |
5.1.3 HSK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影响 |
5.2 HSK对教师教学的反拨效应 |
5.2.1 教师对HSK的认识 |
5.2.2 HSK对教师教学的影响 |
5.3 影响学生学习反拨效应强度的因素 |
5.3.1 考试动机 |
5.3.2 学生对HSK的认知 |
5.4 影响教师教学反拨效应强度的因素 |
第六章 :结语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启示 |
6.2.1 对汉语学习的启示 |
6.2.2 对汉语教学的启示 |
6.2.3 对HSK开发的启示 |
6.3 本研究的局限及未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学生调查问卷(中文版) |
附录二 :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三 :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四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五 :课堂观察记录表 |
附录六 :表格2.1HSK考试时长、与其他标准对标情况 |
附录七 :表格2.2各奖学金的汉语水平要求 |
(7)高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阅读理解内容效度研究 ——以2016-2019年度新疆英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思路 |
五、研究框架 |
六、研究重难点 |
第一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一、学业水平考试发展述评 |
二、高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研究述评 |
三、阅读理解内容效度研究述评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核心概念界定 |
一、理论基础 |
二、核心概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工具 |
五、研究过程 |
第四章 研究结果及分析 |
一、主题语境考查一致性分析 |
二、语篇类型考查一致性分析 |
三、语篇难度考查一致性分析 |
四、阅读技能考查一致性分析 |
第五章 结语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启示 |
三、研究不足与展望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主题语境考查 |
附录2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语篇类型考查 |
附录3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阅读技能考查 |
附录4 高中英语学业质量水平一 |
附录5 2016年1月新疆高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阅读理解试题 |
附录6 2016年6月新疆高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阅读理解试题 |
附录7 2017年1月新疆高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阅读理解试题 |
附录8 2017年6月新疆高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阅读理解试题 |
附录9 2018年1月新疆高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阅读理解试题 |
附录10 2018年6月新疆高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阅读理解试题 |
附录11 2019年1月新疆高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阅读理解试题 |
附录12 2019年6月新疆高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阅读理解试题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件 |
(8)40年英语科考试内容结构和题型结构研究 ——以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选题旨趣及研究意义 |
1. 选题旨趣 |
2. 研究意义 |
(二) 研究现状 |
1. 1980-2000 年研究状况 |
2. 2001-2019 年研究状况 |
(三) 研究方法 |
1. 文本分析法 |
2. 访谈法 |
(四) 研究内容 |
一、概念界定与理论阐释 |
(一) 概念界定 |
1. 考试 |
2.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
3. 硕士研究生入学英语科考试 |
4. 考试内容结构 |
5. 考试题型结构 |
(二) 理论阐释 |
1. 语言测试理论 |
2. 考试命题理论 |
二、硕士研究生入学英语科考试的发展轨迹 |
(一) 建立时期(1980-1989) |
(二) 调整时期(1990-1998) |
(三) 革新时期(1999-2009) |
(四) 分类时期(2010-2019) |
三、硕士研究生入学英语科考试内容结构和题型结构的分析 |
(一) 试卷内容结构分析 |
1. 英语语言知识的考查 |
2. 英语语言技能的考查 |
(二) 试卷题型结构分析 |
1. 不同阶段的英语科试卷题型统计 |
2. 英语科考试题型的变化特点 |
四、英语科内容结构和题型结构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一) 访谈的设计 |
1. 访谈目的 |
2. 访谈过程 |
3. 访谈对象 |
4. 访谈提纲 |
(二) 存在的问题 |
1. 内容方面 |
2. 题型方面 |
(三) 考试内容和题型问题成因分析 |
1. 认识不到位 |
2. 命题人员专业知识储备不足 |
3. 国际化视野不宽阔 |
五、英语科考试内容和题型的改革建议 |
(一) 均衡考查听说读写译能力 |
(二) 加强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 |
(三) 加强考试内容与硕士研究生学习的联系 |
(四) 平衡主客观题型的比例 |
(五) 借鉴国内外重大英语测试的题型 |
(六) 提高命题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 |
致谢 |
(9)重庆市中考英语阅读测试的内容效度研究 ——以2015-2019年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论文框架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英语阅读测试研究 |
2.1.1 国外的英语阅读测试研究 |
2.1.2 国内的英语阅读测试研究 |
2.2 阅读测试效度研究 |
2.2.1 国外阅读测试效度研究 |
2.2.2 国内阅读测试效度研究 |
2.3 小结 |
第3章 理论基础 |
3.1 效度 |
3.1.1 效度概念 |
3.1.2 效度分类 |
3.1.3 内容效度 |
3.2 语言测试任务特征框架 |
3.3 小结 |
第4章 重庆市中考阅读试题内容效度研究设计 |
4.1 研究问题 |
4.2 研究对象 |
4.3 研究工具 |
4.4 研究方法 |
4.5 数据收集与分析 |
4.5.1 2015-2019年重庆市中考英语阅读理解各篇材料呈现形式分析 |
4.5.2 2015-2019年重庆市中考英语阅读理解各篇词汇量分析 |
4.5.3 2015-2019年重庆市中考英语阅读理解生词量分析 |
4.5.4 2015-2019年重庆市中考英语阅读理解易读度分析 |
4.5.5 2015-2019年重庆市中考英语阅读理解体裁分析 |
4.5.6 2015-2019年重庆市中考英语阅读理解题材分析 |
4.5.7 2015-2019年重庆市中考英语阅读理解题型分析 |
第5章 结果与讨论 |
5.1 研究结果 |
5.1.1 2015-2019年重庆市中考英语阅读测试的内容效度 |
5.1.2 2015-2019年重庆市中考英语阅读测试的命题特点和趋势 |
5.2 对初中阅读理解测试的建议 |
5.2.1 对于命题人员的建议 |
5.2.2 对于英语教学的建议 |
5.2.3 对初中学生的启示 |
5.3 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培养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缘由 |
1.1.2 新高考制度的变化:听力口语考试走进英语高考 |
1.1.3 笔者的教学理念:相信学生能够在适合的舞台上翩翩起舞 |
1.1.4 培养英语演讲能力的重要作用 |
1.2 问题的提出 |
1.2.1 初始的研究问题 |
1.2.2 问题的提炼与聚焦 |
1.3 研究意义 |
1.3.1 实践价值 |
1.3.2 理论价值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与研究 |
2.1.1 关于演讲概念的研究与界定 |
2.1.2 英语演讲 |
2.1.3 关于演讲能力的界定与研究 |
2.1.4 关于(英语)演讲能力的培养研究 |
2.2 英语演讲学习与教学的研究现状 |
2.2.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2.2.2 国外新近研究现状 |
2.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合评述 |
2.3 行动研究及其在外语教学研究的应用 |
2.3.1 行动研究的缘起与发展 |
2.3.2 行动研究的概念界定 |
2.3.3 行动研究的特点 |
2.3.4 行动研究的过程 |
2.3.5 行动研究与传统教育研究的区别 |
2.3.6 行动研究在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应用 |
2.3.7 本课题所采用的行动研究模式 |
2.4 相关理论基础及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
2.4.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4.2 语言输入输出理论 |
2.4.3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 |
2.4.4 项目学习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测量工具的编制 |
3.1 研究对象的背景分析 |
3.2 研究对照样本的选择与确定 |
3.3 研究方法 |
3.4 研究思路与过程 |
3.4.1 总体思路 |
3.4.2 .实施步骤 |
3.4.3 研究过程 |
3.5 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
3.5.1 数据收集 |
3.5.2 数据分析 |
3.6 研究的伦理考量 |
3.7 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测量工具的编制 |
3.7.1 明确研究目的,研究相关理论和文献资料 |
3.7.2 研究对象的特征与英语学习现状 |
3.7.3 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的维度与量化指标的初步确认 |
3.7.4 修改、完善量化指标,确定具体测量题项 |
3.7.5 评价量表的效度和信度分析 |
3.7.6 确定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评价量表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第一轮行动研究:尝试和探索——让学生“有机会开口说英语” |
4.1 第一轮行动问题确立与假设 |
4.1.1 问题的确立 |
4.1.2 对问题的假设性分析 |
4.2 制定和实施行动研究计划 |
4.2.1 制定行动计划 |
4.2.2 实施行动研究 |
4.3 第一轮行动研究总结与反思 |
4.3.1 研究过程总结 |
4.3.2 行动研究结果 |
4.3.3 第一轮行动研究反思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第二轮行动研究:调整和改进—让学生“更愿意登台讲英语” |
5.1 第二轮行动问题确立与假设 |
5.1.1 问题的确立 |
5.1.2 问题假设性分析 |
5.2 制定和实施行动研究计划 |
5.2.1 制定行动计划 |
5.2.2 实施行动研究 |
5.3 第二轮行动研究总结与反思 |
5.3.1 研究过程总结 |
5.3.2 行动研究结果 |
5.3.3 进一步总结与反思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第三轮行动研究:提升和完善—让学生“更好地公开‘秀’英语” |
6.1 第三轮行动问题确立与假设 |
6.1.1 问题的确立 |
6.1.2 问题假设性分析 |
6.2 制定和实施行动研究计划 |
6.2.1 制定行动计划 |
6.2.2 实施行动研究 |
6.3 第三轮行动研究总结与反思 |
6.3.1 研究过程总结 |
6.3.2 行动研究结果 |
6.3.3 第三轮行动研究反思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反思与结论 |
7.1 三轮行动研究总结 |
7.1.1 测试数据 |
7.1.2 问卷调查 |
7.1.3 学生的学习反思 |
7.1.4 笔者的教学反思 |
7.1.5 访谈 |
7.2 研究反思 |
7.2.1 研究对学生的影响 |
7.2.2 研究对笔者及课堂教学的影响 |
7.2.3 研究对学校整体教学生态的影响 |
7.2.4 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培养策略的构建 |
7.2.5 研究成果的局限性 |
7.3 研究结论 |
7.4 本研究的创新点 |
7.5 研究局限和有待改进的空间 |
7.6 研究展望 |
7.7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四、关于大学英语考试的效度与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学校本英语水平考试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几个核心理念[J]. 常辉,谢敏,朱正才.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21(04)
- [2]HSK中级对摩洛哥汉语教与学反拨效应的实证研究 ——以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为例[D]. 刘作敏.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12)
- [3]泰国小学汉语成绩测试反拨效应的实证研究 ——以海洋之星学校为例[D]. 林玲. 浙江科技学院, 2021(04)
- [4]汉语水平考试五级深度阅读内容效度研究[D]. 张晨.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1)
- [5]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反拨作用的研究[D]. 张鑫婕.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6]HSK中高级反拨效应实证研究 ——以来华留学生为例[D]. 孔傅钰.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7]高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阅读理解内容效度研究 ——以2016-2019年度新疆英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为例[D]. 安正强.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8]40年英语科考试内容结构和题型结构研究 ——以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为例[D]. 方芳.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9]重庆市中考英语阅读测试的内容效度研究 ——以2015-2019年为例[D]. 石金玉. 西南大学, 2020(01)
- [10]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培养行动研究[D]. 李向勤.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