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衍生金融工具审计的风险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李景芝[1](2020)在《Z银行金融衍生产品业务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金融衍生品主要是由商业银行经营,目前金融衍生品发展仍处于初始阶段,对风险的识别、计量和管理管理还不完善,因为衍生品也存在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等),其杠杆作用、产品交易复杂等特点加剧了业务风险。金融衍生品是金融行业发展的重要构成元素,其发展程度对金融行业的整体竞争水平至关重要,所以需要着重研究。本文立足于Z银行衍生品工作实际,综合运用先进的衍生品研究理论,分析衍生品管理中存在的各类风险及风险成因。Z银行是全国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自营交易业务、代客交易业务为其经营的衍生金融产品。随着Z银行的发展壮大,现在金融衍生品业务面临诸多新问题、新情况,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Z银行需要不断提高内控管理水平,增强合规意识,全面实现合规发展的战略目标。本文从Z银行金融衍生品业务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衍生品发展规律和业务特点,重点研究衍生品自营交易业务,有效利用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深入衍生品业务一线部门开展调查、研究,获得了较为丰富的衍生品风险管理研究素材。通过对Z银行衍生品风险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以下问题:一是未能全面识别衍生品业务风险;二是风险评估工作薄弱需进一步加强,未设立风险评估定期报告制度;三是未能采取合理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四是绩效考核不够完善,未能覆盖衍生品业务的所有环节;五是未能实现业务信息的全流程收集,信息收集不够全面;六是未能建立长效的内部监督约束机制。本文在深入衍生品业务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衍生品业务运行中存在的风险管理缺陷,重新梳理衍生品业务各个环节的风险点,归纳出Z银行金融衍生品业务存在的最大的10个关键风险。针对这些风险,从衍生品业务的不同环节分析相关风险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建议,以此提高Z银行应对衍生品业务风险的能力。最后,本文从Z银行衍生品业务风险管理的保障与完善措施出发,提出优化内部环境、完善信息管理体系、建立自我评估机制等建议,具体包括:一是加强风险文化体系建设,促进风险文化建设与经营管理的融合渗透;二是健全人才引进、培养和发展机制,快速提升员工衍生品风险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三是强化激励约束,完善薪酬分配制度和绩效考核办法,打通优秀员工的晋升通道;三是拓宽信息获取渠道,完建立信息管理长效机制;四是建立诚信举报长效机制;五是加强内部监督管理。希望通过以上建议,给Z银行的衍生品业务风险管理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实现Z银行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并为金融行业衍生品业务风险管理提供有效参考。
郭鹏[2](2019)在《关于外贸企业衍生金融工具管理与风险控制的研究》文中提出外贸企业成立数量逐年增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外贸企业间竞争的激烈度,外贸企业要想占据主动的竞争地位,务必落实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控工作,针对种类单一、专业人才缺失、审计低效等问题妥善处理。下面笔者结合相关理论,重点探究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控的有效措施。以期为外贸企业经营管理主体提供借鉴,从整体上提升衍生金融工具管理水平。
刘璐[3](2019)在《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变化对银行业及审计风险影响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与审计工作对于市场的重要性作用也日益增加。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规则和指南。在会计实务中,会计准则的变革与更新影响着会计人员工作的方向。我国目前会计准则的修订,采用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大趋势,对于会计实务问题的处理等也趋于国际化。从2015年开始,我国修订与金融工具相关的会计准则,2017年进行重新修订,我国财政部于当年3月31日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等三项新的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目前学者们对于金融工具、审计风险研究,风险导向审计理论模型研究已有不少研究成果。纵观我国金融工具相关的会计准则的发展进程,对于金融资产的分类及计量、金融资产减值、公允价值、套期保值会计等方面产生的变化影响已经有学者进行相应的研究分析。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为基础,现有研究表明审计风险模型由重大错报风险与检查风险构成。现有研究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审计风险各自均有大量研究成果,但是对于新会计准则对于审计风险的影响相关研究较少。本文基于新修订的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与旧准则进行对比分析变化之处在会计核算上的影响,其可能带来的盈余管理行为及动因分析,结合金融工具会计理论、盈余管理理论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分析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银行业的影响,并以我国银行业上市商业银行浦发银行为例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得出其变化对银行业以及审计风险的影响,从而提出应对审计风险变化的建议,最后得出结论,为未来的注册会计师审计金融企业或金融资产比重较大的非金融企业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在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中,修订了许多影响重大的方面,尤其对于金融企业来说,对金融资产的分类与计量、减值、套期会计等方面有着较大的调整,对金融企业资产结构与利润构成带来较大影响。进而在未来的注册会计师审计过程中,对于金融资产金融负债的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未来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应对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所带来的风险,从而达到降低审计风险的目标。本文创新性地将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变化与审计风险相联系,将会计核算上的变化对审计工作中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为未来审计工作提供建议。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于2017年3月修订发布,2018年开始实施,仍处于更新阶段,时效性较强,同时对于金融行业产生的影响较大,对于未来持续研究发展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赵映[4](2019)在《衍生金融工具审计风险及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就是为了规避投资风险,其在企业投资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审计是一项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做好相应的审计工作对于防范金融工具风险来说意义重大。本文针对衍生金融工具审计风险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有所帮助。
安荻[5](2018)在《衍生金融工具审计风险及控制》文中认为基于当前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处理可谓是现代财务会计领域的难题之一。本文通过对衍生金融工具的本质特征进行描述,并分析其在审计领域内存在的风险以及对相关审计活动的影响,针对如何控制衍生工具审计风险提出建议。
刘芳,王莹,李帆[6](2017)在《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司支付的审计费用更高吗?》文中研究说明衍生金融工具的高风险性、会计准则弹性及相关会计处理的复杂性,可能通过影响审计成本和审计师诉讼风险而作用于审计费用。基于2007—2016年所有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衍生金融工具运用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结果显示,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司支付的审计费用总体高于未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司;在根据管理层持有目的将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司划分为套保公司和投机套利公司后,发现上述溢价集中表现在投机套利公司中;进一步考虑运用衍生品合约的种类多寡的分析发现,审计费用溢价在多品种运用公司中更突出。这意味着,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司审计风险更高,审计成本更高,事务所会要求成本补偿和风险溢价。
李凌昕[7](2016)在《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审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衍生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金融市场也进入了繁荣期。然而随着经济体的不断增长,各类金融风险也随之出现,这对经济的整体增长和企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对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进行分类分析,研究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作用,进一步分析其存在的风险,从而完善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审计。本文以课题的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作为开篇,结合国内外研究的现状,阐明了论文所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运用的方法。接着从衍生金融工具理论和风险管理审计理论两个方面展开,又将二者进行了有机地结合,从而构建了一套能在实际中应用的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审计程序。而后以CTITC Pacific为反面案例,分析了该企业在衍生金融工具投资中的失败,并对该案例中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工作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和总结,其中创造性地结合了审计、金融、计算机领域的知识,使用MATLAB软件建立了相应的模型。结合案例引发的思考与我国的现状,作者进而提出了目前我国在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审计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就具体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对策。在本文的结尾,作者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基于此对未来的研究方向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希望可以通过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了解、模型的使用,建立一套应用性更强的衍生金融工具模型审计程序。
宋夏云,吴小婷[8](2015)在《刍议衍生金融工具审计风险的控制对策》文中研究表明衍生金融工具为满足投资者规避风险的需要而产生,在企业投融资活动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审计作为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对于防范衍生金融工具风险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分析了衍生金融工具审计风险的含义与构成要素,将其特点归纳为普遍性、复杂性与可控性,并基于审计风险模型的定量分析,提出如何有效降低衍生金融工具审计风险的若干对策。
陈婷[9](2013)在《内部控制视角下衍生金融工具风险防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衍生金融工具是金融创新的核心产物,基于其能够有效的规避风险而受到投资者的追捧。迄今为止,近四五十年的迅猛发展历程中,衍生金融工具因高杠杆性而产生的“双刃剑”效应在彰显其极强生命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力。1990年以来,我们目睹了国内外众多因从事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而引发的重大亏损和破产案件,但是灾难并没有让投资者减少对衍生金融工具的投资热度。相反,在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及科技创新的推动下,衍生金融工具市场日新月异,衍生金融工具不断创新,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在国际市场上呈现出朝气蓬勃的发展趋势。我国金融市场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在这种态势下,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规避风险成为国内企业越来越迫切的需求。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管理问题也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国内外与衍生金融工具相关的重大损失越来越多地与微观层面的企业经营因素相联系。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企业内部控制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风险管理能力的高低。可以说,有效的内部控制是企业防范风险、控制舞弊的防火墙。因此研究衍生金融工具内部管理尤其是内部控制问题更具有理论和现实价值。基于此,本文选取内部控制这个视角来展开相关的研究。本文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归纳分析法对相关的理论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运用规范分析法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去分析我国衍生金融工具风险成因,反映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内部控制的现状,最后以风险控制为导向构建出多维度的衍生金融工具风险防范的内部控制体系。
张博学[10](2013)在《衍生金融工具模型的审计流程再造 ——基于风险控制的视角》文中认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金融创新成为了时代的代名词,其中最强有力的代表就是衍生金融工具的推陈出新。衍生金融工具的创新和发展,并不是偶然,这和衍生金融工具本身高收益、高风险的特点密切相关。利用衍生金融工具企业既可以筹措使用资金,也可以降低经营风险,甚至衍生金融工具也为企业提供了投机交易的机会。正是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这些特性,使一些企业甚至将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作为了企业的头等业务,而忽略了企业的正常业务。然而任何一个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衍生金融工具在给企业获取收益的同时,也很容易给企业带来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从1995年英国巴林银行因使用衍生金融工具亏损14亿美元而宣告破产的惨剧,到2002年美国安然公司,滥用衍生金融工具而最终破产的情节,再到2008年美国爆发的次债危机,这些皆与企业使用衍生金融工具有莫大的联系。一系列由衍生金融工具引发的企业破产事件,使人们开始对衍生金融工具谈虎色变,也促使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者更加关注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披露。但是,衍生金融工具不是一般的金融产品,其构成的特殊性,使传统会计理论对其束手无策,监管机制也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所以,现如今摆在人们眼前的一座大山,就是如何通过制定合理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从而构建完善的衍生金融工具监督体系,达到降低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目的。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有很多方面组成,例如:利率风险、模型风险等。其中,衍生金融工具的模型风险是相对其他风险来说,引起损失概率较大的风险。对衍生金融工具模型审计的流程进行再造,有利于控制衍生金融工具的模型风险,起到降低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的作用。本文采用了规范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研究思路如下:首先,对衍生金融工具及其模型的相关理论进行论述,归纳出对衍生金融工具模型审计结果有影响的风险点;其次,通过对国内外衍生金融工具模型审计流程的评述,了解国内外衍生金融工具模型审计流程的优缺点;之后,结合模型审计的风险,对衍生金融工具模型的审计流程进行优化再造;最后,通过一个案例来使用和分析优化后的衍生金融工具模型审计流程;本文的结尾处,为了使衍生金融工具模型审计流程能够在我国正常实施提出相应的保证措施。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可以改善我国衍生金融工具模型审计的现状,从而推动衍生金融工具在我国金融市场上的合理使用,以促进我国经济运行的平稳性和安全性。
二、衍生金融工具审计的风险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衍生金融工具审计的风险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Z银行金融衍生产品业务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框架 |
1.3 研究方法 |
1.4 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
2.1 风险管理理论 |
2.2 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相关文献 |
2.2.1 衍生品的风险类型 |
2.2.2 衍生品风险的成因分析 |
2.2.3 衍生品风险测量方法 |
2.2.4 衍生品风险应对措施研究 |
第3章 Z银行简介及风险管理现状 |
3.1 Z银行基本情况 |
3.2 Z银行发展战略 |
3.3 Z银行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
3.3.1 内部环境 |
3.3.2 目标设定 |
3.3.3 事件识别与评估 |
3.3.4 风险应对与控制 |
3.3.5 信息和沟通 |
3.3.6 监控 |
第4章 衍生品风险识别、评估与应对 |
4.1 事件识别 |
4.1.1 风险识别方法 |
4.1.2 识别的风险汇总 |
4.1.3 风险识别分析 |
4.2 风险评估 |
4.2.1 风险评估标准 |
4.2.2 风险评估方法 |
4.2.3 风险评估分析 |
4.3 关键风险应对 |
第5章 衍生品风险管理保障与完善措施 |
5.1 优化内部环境 |
5.1.1 加强风险文化建设 |
5.1.2 建立专业人才队伍 |
5.1.3 完善综合考评与激励约束机制 |
5.2 信息与沟通 |
5.2.1 搭建完善的信息管理架构 |
5.2.2 建立沟通长效机制 |
5.3 监督与控制 |
5.3.1 建立控制自我评估机制 |
5.3.2 内部审计与缺陷报告 |
第6章 衍生品风险管理结论与展望 |
6.1 风险管理结论 |
6.2 下一步研究方向 |
附录一: Z银行衍生品风险管理调查问卷 |
附录二: 衍生品重大风险分析问卷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2)关于外贸企业衍生金融工具管理与风险控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衍生金融工具内涵及特征 |
1.1 内涵 |
1.2 特征 |
2 风险表现及风险管控问题 |
2.1 表现 |
2.2 问题 |
3 外贸企业管控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措施 |
3.1 创新风险管控思维 |
3.2 培养金融专业人才 |
3.3 加大审计风险控制力度 |
3.4 完善风险管控体系 |
总结 |
(3)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变化对银行业及审计风险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问题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问题 |
1.2 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现状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分析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分析方法 |
1.4 研究内容与文章框架 |
1.4.1 研究内容 |
1.4.2 论文框架 |
2 文献回顾与理论基础 |
2.1 文献回顾 |
2.1.1 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概述 |
2.1.2 上市商业银行盈余管理概述 |
2.1.3 审计风险概述 |
2.1.4 文献述评 |
2.2 理论基础 |
2.2.1 金融工具会计理论 |
2.2.2 盈余管理理论 |
2.2.3 风险导向审计理论 |
3 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变化 |
3.1 金融资产的分类与计量 |
3.1.1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
3.1.2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
3.1.3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
3.2 金融资产的减值 |
3.2.1 减值范围 |
3.2.2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 |
4 浦发银行案例分析 |
4.1 案例背景与分析框架 |
4.1.1 浦发银行简介 |
4.1.2 案例分析框架 |
4.2 准则变化对利润变动的影响 |
4.2.1 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影响 |
4.2.2 对资产减值损失的影响 |
4.2.3 与其他银行对比分析 |
4.3 准则变化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
4.3.1 浦发银行盈余管理体现 |
4.3.2 公允价值变动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
4.3.3 资产减值损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
4.3.4 盈余管理的动机与方向 |
4.4 准则变化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
4.4.1 重大错报风险层次 |
4.4.2 检查风险层次 |
5 相关建议与措施 |
5.1 应对新准则变化 |
5.1.1 银行业的应对 |
5.1.2 会计师事务所的应对 |
5.2 应对新盈余管理手段 |
5.2.1 外部监管的应对 |
5.2.2 银行业的应对 |
5.2.3 会计师事务所的应对 |
5.3 应对审计风险 |
5.3.1 具体审计程序 |
5.3.2 会计师事务所的应对 |
6 结论 |
6.1 案例总结与研究结论 |
6.2 局限性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衍生金融工具审计风险及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 |
1.1 跨期交易 |
1.2 杠杆效应 |
1.3 不确定、高风险 |
2 衍生金融工具审计工作面临的挑战 |
2.1 衍生金融工具特征具有特殊性 |
2.2 确认衍生金融工具审计的依据难度大 |
2.3 审计衍生金融工具的技术存在问题 |
3 控制衍生金融工具审计风险的有效措施 |
3.1 强化单位内控制度与内容体系 |
3.2 优化审计程序, 合理应用审计措施 |
3.3 提升审计人员综合能力, 使其可以适应工作需求 |
4 结语 |
(5)衍生金融工具审计风险及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一、衍生金融工具的内涵 |
二、衍生金融工具的基本特征 |
(一) 高风险性。 |
(二) 杠杆性强。 |
(三) 基于表外反映特征。 |
(四) 利得与损失不确定。 |
三、衍生金融工具存在的审计风险 |
(一) 衍生金融工具表外业务特征, 增加审计风险。 |
(二) 衍生金融工具审计依据确认困难, 增加审计风险。 |
(三) 衍生金融工具审计技术不达标, 增加审计风险。 |
四、衍生金融工具审计风险控制 |
(一) 加强对被审计单位的内控制度, 强化内控体系。 |
(二) 完善审计程序, 正确运用审计方法。 |
(三) 提高审计人员专业素质, 适应新的风险导向。 |
(6)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司支付的审计费用更高吗?(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一) 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费用溢价效应 |
(二) 不同持有目的对衍生金融工具审计费用溢价的影响 |
三、研究设计 |
(一) 样本与数据来源 |
(二) 模型及变量设定 |
四、实证结果 |
(一) 描述性统计 |
(二) 相关性分析 |
(三) 多元回归分析 |
1. 衍生金融工具审计费用溢价效应的存在性 |
2. 不同持有目的对衍生金融工具审计收费溢价的影响 |
(四) 稳健性检验 |
1. 倾向得分匹配法 |
2. 替换主要变量衡量方式 |
3. 考虑可能遗漏的其他因素 |
五、进一步分析:持有种类对审计费用溢价的影响 |
六、结论及启示 |
(7)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审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
2 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审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
2.1 衍生金融工具的涵义与主要类别 |
2.2 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及其成因 |
2.3 风险管理审计在衍生金融工具审计应用中的优势 |
2.4 风险管理审计的内涵与发展 |
2.5 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审计的程序 |
2.6 本章小结 |
3 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审计的必要性——以CTITC Pacific为例 |
3.1 案例背景简介 |
3.2 以风险管理审计的视角对案例进行分析 |
3.3 运用MATLAB建立衍生金融工具风险审计模型 |
3.4 本章小结 |
4 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4.1 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审计存在的问题 |
4.2 解决相应问题的对策 |
4.3 本章小结 |
5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内部控制视角下衍生金融工具风险防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创新点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内部控制内涵的演变及其理论发展 |
2.2 风险管理理论 |
2.2.1 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 |
2.2.2 风险管理的流程 |
第3章 衍生金融工具概述及其风险分析 |
3.1 衍生金融工具概述 |
3.1.1 衍生金融工具的内涵 |
3.1.2 衍生金融工具的特征及功能 |
3.2 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分析 |
3.2.1 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类别 |
3.2.2 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特点 |
3.2.3 基于内部控制视角分析我国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成因 |
第4章 基于风险控制导向的衍生金融工具内部控制理念及其框架 |
4.1 理念 |
4.2 框架 |
第5章 基于风险控制导向的衍生金融工具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 |
5.1 衍生金融工具内部控制要素体系的构建 |
5.1.1 构建风险内部控制环境 |
5.1.2 设定风险内部控制目标 |
5.1.3 建立衍生金融工具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的政策和程序 |
5.1.4 建立衍生金融工具风险控制活动 |
5.1.5 加强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沟通 |
5.1.6 加强对金融工具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价 |
5.2 衍生金融工具内部控制组织体系的构建 |
5.3 衍生金融工具内部控制流程体系的构建 |
5.3.1 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流程 |
5.3.2 衍生金融工具业务流程关键控制点分析 |
5.4 衍生金融工具内部控制保障体系的构建 |
第6章 小结 |
6.1 结论 |
6.2 研究的不足 |
6.3 研究的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衍生金融工具模型的审计流程再造 ——基于风险控制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选题的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际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1.3.1 本文的研究方法 |
1.3.3 本文的创新之处 |
2 衍生金融工具模型审计流程的基本理论 |
2.1 衍生金融工具的界定 |
2.1.1 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 |
2.1.2 衍生金融工具的分类 |
2.2 衍生金融工具模型概述 |
2.2.1 衍生金融工具模型的定义 |
2.2.2 衍生金融工具模型的起源与发展 |
2.2.3 衍生金融工具模型的应用与分类 |
2.3 国内外衍生金融工具模型的审计流程评述 |
2.3.1 国内衍生金融工具模型审计流程的概况 |
2.3.2 对国内衍生金融工具模型审计流程的评述 |
2.3.3 国外衍生金融工具模型审计流程的概况 |
2.3.4 对国外衍生金融工具模型审计流程的评述 |
3 衍生金融工具模型审计的风险 |
3.1 衍生金融工具模型审计的重要性 |
3.2 衍生金融工具模型审计的风险分析 |
3.2.1 衍生金融工具模型审计的风险来源 |
3.2.2 衍生金融工具模型审计的风险类别 |
4 衍生金融工具模型审计的流程再造 |
4.1 流程再造理论 |
4.2 了解衍生金融工具的模型——减少基础模型的误用风险 |
4.2.1 了解模型的理论假设 |
4.2.2 认识模型所使用的数学方案的类型 |
4.2.3 掌握模型经常使用的领域 |
4.2.4 评价模型在各行业中使用的合理性 |
4.2.5 预估模型在该地理区域中使用的适当性 |
4.3 进行模型的独立审计测试——降低构建过程的偏差风险 |
4.3.1 创建独立的审计模型 |
4.3.2 用独立审计模型进行重新计算 |
4.3.3 对比并确定其符合和偏离程度 |
4.4 对复杂衍生金融工具模型的再评估——控制对其的分析风险 |
4.5 对衍生金融工具模型的定期验证——降低其他方面风险 |
5 衍生金融工具模型审计流程再造的案例研究 |
5.1 案例背景 |
5.1.1 中信泰富衍生金融工具详解 |
5.2 对案例中衍生金融工具模型的分析 |
5.3 运用衍生金融工具模型审计的再造流程对模型审计 |
5.4 对案例的总结 |
6 我国实施衍生金融工具模型审计再造流程的保证措施 |
6.1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模型审计再造流程在实施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
6.1.1 法律法规及相关的政策极其缺乏 |
6.1.2 衍生金融工具模型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强 |
6.1.3 审计技术的落后使我国衍生金融工具模型审计效率低下 |
6.1.4 缺少借助专家的力量完成衍生金融工具模型审计的认识 |
6.2 我国保证衍生金融工具模型审计再造流程正常实施的方法 |
6.2.1 迅速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
6.2.2 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
6.2.3 完善衍生金融工具模型审计技术 |
6.2.4 重视利用各行业专家的帮助 |
7 本文的主要结论和展望 |
7.1 本文的主要结论 |
7.2 对未来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衍生金融工具审计的风险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 [1]Z银行金融衍生产品业务风险管理研究[D]. 李景芝. 山东大学, 2020(05)
- [2]关于外贸企业衍生金融工具管理与风险控制的研究[J]. 郭鹏. 经济管理文摘, 2019(12)
- [3]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变化对银行业及审计风险影响研究[D]. 刘璐.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4]衍生金融工具审计风险及控制研究[J]. 赵映. 中国商论, 2019(02)
- [5]衍生金融工具审计风险及控制[J]. 安荻.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19)
- [6]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司支付的审计费用更高吗?[J]. 刘芳,王莹,李帆. 当代财经, 2017(10)
- [7]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审计研究[D]. 李凌昕. 华中科技大学, 2016(01)
- [8]刍议衍生金融工具审计风险的控制对策[J]. 宋夏云,吴小婷. 中国内部审计, 2015(08)
- [9]内部控制视角下衍生金融工具风险防范研究[D]. 陈婷. 集美大学, 2013(05)
- [10]衍生金融工具模型的审计流程再造 ——基于风险控制的视角[D]. 张博学. 贵州财经大学, 2013(S1)
标签:金融工具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审计风险论文; 衍生金融工具论文;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