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挝总理会见贾春旺(论文文献综述)
洪金梅[1](2014)在《《人民日报》对三任总理的形象呈现研究 ——基于常态与非常态的考察》文中认为国家领导人在一个国家中占据着领导地位,其一言一行都是国家形象的重要体现,举手投足都会引发国内外舆论的关注,由此,国家领导人形象的呈现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国特殊的政治制度和传播体制决定了国内其他媒体在报道国家领导人方面不具优势,《人民日报》作为党中央机关报,特殊的政治地位决定了《人民日报》毫无疑问是总理形象呈现的绝佳平台。在大多数人的观念当中,作为党中央机关报的《人民日报》必然是主流价值观的一个重要呈现载体,人们对媒体关于国家领导人的报道有一个宏观层面的概念,但涉及到具体问题的微观层面,却没有进一步的探究,或是忽视了这一层面。国家领导人媒介形象呈现的重要性促使媒体在报道时必须要深思熟虑,采用了何种报道方式、使用什么语言写作都会影响呈现出来的媒介形象。本文基于常态、非常态两个维度,对《人民日报》关于三任总理的形象呈现进行研究,分析、比较、提炼、总结《人民日报》对三任总理报道的理路、方式方法,并对比研究报道中的共性和差异。通过对样本的深入研究,发现:常态下《人民日报》关于总理形象的呈现方式主要表现在:一、特殊时期重点呈现,二、重要版面占领舆论高地,三、“仪式化”的信息传送三个方面:非常态下《人民日报》关于总理形象的呈现方式主要表现在:一、细节描写提升报道生命力,二、运用图片的视觉冲击力直击人心两个大方面。与此同时,对比研究常态和非常态下《人民日报》关于三任总理的报道,得出:一、常态和非常态维度下呈现的总理形象不同,常态下,更多的是体现总理去个人化的“代言人”形象;非常态下,则表现为回归个体的“另面总理”形象。二、常态和非常态维度下呈现总理的框架不同,从体裁的运用情况、表述的方式、细节的处理上进行了分析。最后,论文结合前文对《人民日报》关于总理形象呈现的具体分析以及当下多样化传播渠道的现状,由点及面,试图探讨主流媒体呈现领导人形象问题。从报道理念上:重视领导人的品牌魅力形象呈现;技术运用上:新媒体全方位呈现领导人形象;报道内容上:“三贴近”从情感上拉近距离这三个方面提出笔者的一些拙见。
阮公题[2](2007)在《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研究》文中提出区域经济合作是全球化趋势下国际经济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各国经济互利互补、共同发展的主要途径。中国和东盟地域相接、文化相近,是当今世界举足轻重的经济体和经济增长最快、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区域经济合作具有良好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并受到各国政要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分析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和条件出发,全面展现了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的主要领域,并认为服务贸易和交通、法律、金融、信息等方面的合作将成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新热点。同时,本文重点分析了国与国的双边合作、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的区域合作,从多角度、多层次,较为系统地研究了以国家间双边合作为基础,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为重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为方向的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本文具体分为六章:第一章首先界定了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内涵,并交代了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背景情况,包括地理区位、经济状况、合作的客观条件。第二章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总体状况和主要领域,并重点讨论了服务贸易和基础领域等新兴合作领域。第三、四、五章分别讨论了国与国的双边合作、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的区域合作等三种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第六章提出了构建新“两廊一圈”(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上海—实兑港经济走廊和北部湾经济圈)的行动计划建议。
黄秋艳[3](2006)在《后冷战时代中国与东盟的非传统安全合作》文中认为冷战结束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但国际社会并非风平浪静,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来,威胁国家安全的因素不断增多,对一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以军事威胁为重心、以国家安全为核心的传统安全观己经不能解释人类面临多种威胁的事实。于是,国家安全的研究不再仅仅局限在军事、政治和外交领域,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的经济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信息安全、恐怖主义、走私贩毒、疾病蔓延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相关领域的学者们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中国和东盟深受非传统安全的严重威胁,需要积极勇敢面对挑战。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2年巴厘岛爆炸案等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2003年春季“非典”在东亚的肆虐、2004年“禽流感”的一度跨国蔓延,即为明证。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和东盟在传统安全领域缺少信任很难合作,但是双方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有着重大的共同利益,应该可以合作得很好。本文通过对安全共同体理论的源流追溯,探讨了中国-东盟非传统安全合作的理论渊源;通过对双方在非传统安全领域主要是经济安全、禁毒反恐、海上安全、公共卫生和环境安全等的合作轨迹的阐述,并针对中国和东盟在非传统安全合作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双方在非传统安全问题上应持的立场与应对策略。合作不能只停留在软性机制上,要加强实际操作的力度,特别是与区域性合作结合起来,巩固已有合作成果并拓展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范围。
马金案[4](2003)在《东南亚大事记 (2003.11.1~30)》文中指出
成雪峰[5](2003)在《“9·11”事件后东盟反恐合作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文中认为“9·11”事件后,为了配合美国在全球反恐的战略需要,以及出于东盟自身反恐和寻求安全的需要出发,东盟成员国之间,东盟与美、中、澳等大国之间,开始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恐合作。但由于受到宗教、经济和政治等方面因素的制约,东盟联合反恐成效不明显。本文主要分析“9·11”事件后美国与东盟反恐合作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张良民[6](2002)在《近年来老挝的禁毒工作》文中研究表明
二、老挝总理会见贾春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老挝总理会见贾春旺(论文提纲范文)
(1)《人民日报》对三任总理的形象呈现研究 ——基于常态与非常态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来源与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三、研究目的与思路 |
四、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常态下:《人民日报》对总理的呈现 |
第一节 概念界定及类目建构 |
一、常态与非常态的概念 |
二、样本类目的建构 |
第二节 《人民日报》与领导人形象的关系 |
一、作为中央机关报的《人民日报》 |
二、领导人形象的重要性 |
三、《人民日报》与领导人形象之间的关系 |
第三节 《人民日报》关于总理的报道 |
一、数量分布 |
二、主题分布 |
三、版面分布 |
四、图片、体裁分布 |
五、篇幅分布 |
第四节 《人民日报》关于总理形象的呈现方式 |
一、特殊时期重点呈现 |
二、重要版面占领舆论高地 |
三、“仪式化”的信息传送 |
第三章 非常态下:《人民日报》对总理的呈现 |
第一节 样本的选择及类目建构 |
一、样本的选择 |
二、类目建构 |
第二节 《人民日报》关于总理的报道 |
一、版面分布 |
二、体裁分布 |
三、图片分布 |
四、篇幅分布 |
第三节 《人民日报》关于总理形象的呈现方式 |
一、细节描写提升报道生命力 |
二、运用图片的视觉冲击力直击人心 |
第四章 《人民日报》对总理形象呈现的比较研究 |
第一节 呈现了什么样的总理形象? |
一、常态下:去个人化的“代言人”形象 |
二、非常态下:回归个体的“另面总理”形象 |
第二节 总理形象呈现的框架 |
一、常态下:政策叙事框架 |
二、非常态下:大众叙事框架 |
第五章 反观与阐释:主流媒体关于领导人形象呈现的探讨 |
第一节 报道理念上:重视领导人的品牌魅力形象呈现 |
第二节 技术运用上:新媒体全方位呈现领导人形象 |
第三节 报道呈现上:“三贴近”从情感上拉近距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2)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内容和对象 |
三、研究重点和难点 |
1. 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和条件 |
1.1 区域经济合作的内涵 |
1.2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地理区位和经济现状 |
1.3 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背景 |
1.4 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客观条件 |
2. 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情况 |
2.1 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总体状况 |
2.2 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领域 |
2.3 产品和服务业的合作 |
2.4 基础领域的合作 |
3. 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双边合作 |
3.1 中国与越南经济合作 |
3.2 中国与老挝的经济合作 |
3.3 中国与柬埔寨经济合作 |
3.4 中国与缅甸经济合作 |
3.5 中国与泰国经济合作 |
3.6 中国与马来西亚经济合作 |
3.7 中国与新加坡经济合作 |
3.8 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经济合作 |
3.9 中国与文莱王国合作 |
3.10 中国与菲律宾经济合作 |
4.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 |
4.1 澜沧江-湄公河的流域概况 |
4.2 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开发的重要意义 |
4.3 澜沧江—湄公河区域经济合作 |
5.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的区域合作 |
5.1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 |
5.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合作领域 |
5.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合作模式争论 |
5.4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利益关系与合作机制 |
5.5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项目载体建设 |
6. 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对策建议 |
6.1 建设南宁—河内—胡志明—边金—曼谷—吉隆坡—新加坡经济走廊 |
6.2 建设上海—杭州湾—南昌—长沙—贵阳—昆明—临沦县(云南)—腊戍市(缅甸)—曼德勒市(缅甸)—实兑港(缅甸)经济走廊 |
6.3 加快建设北部湾:三亚—海口—湛江—北海—东兴芒街—下龙海防—南定太平—荣市—东河—岘港小圆经济圈 |
附录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有关协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后冷战时代中国与东盟的非传统安全合作(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部分:选题的意义与学术史回顾 |
一、选题的意义 |
二、选题的研究述评 |
三、选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四、选题的创新之处 |
第二部分:中国与东盟非传统安全合作的理论渊源 |
一、“安全困境”下的理论思考 |
二、合作方式:建构安全共同体 |
第三部分:中国与东盟非传统安全合作的轨迹 |
一、中国安全观念与行为的转变 |
(一) 提倡综合安全观 |
(二) 向东盟示好的表现 |
二、东盟安全观念与行为的转变 |
(一) 安全观由内向型转为外向型 |
(二) 行动由被动变为主动 |
三、具体领域的合作 |
(一) 经济安全 |
(二) 反恐禁毒 |
(三) 海上安全 |
(四) 公共卫生 |
(五) 环境安全 |
第四部分:对中国与东盟非传统安全合作状况的历史性反思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9·11”事件后东盟反恐合作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东南亚地区的恐怖主义组织及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 |
二、东盟主要国家反恐合作概况 |
(一)与美合作进行反恐合作 |
(二)东盟成员国之间的反恐合作 |
(三)与其他国家的反恐合作 |
三、东盟反恐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
(6)近年来老挝的禁毒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一) 依法严惩贩毒团伙 |
(二) 组建专门肃毒职能机构 |
(三) 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 |
(四) 开展“无毒学校”的竞赛活动 |
(五) 建立反毒基金和戒毒中心 |
(六) 加强国际合作, 联手打击跨国毒品犯罪活动 |
(七) 在毒品作物种植区实施“替代种植” |
四、老挝总理会见贾春旺(论文参考文献)
- [1]《人民日报》对三任总理的形象呈现研究 ——基于常态与非常态的考察[D]. 洪金梅. 安徽大学, 2014(08)
- [2]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 阮公题. 四川大学, 2007(05)
- [3]后冷战时代中国与东盟的非传统安全合作[D]. 黄秋艳. 广西师范大学, 2006(05)
- [4]东南亚大事记 (2003.11.1~30)[J]. 马金案. 东南亚纵横, 2003(12)
- [5]“9·11”事件后东盟反恐合作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J]. 成雪峰. 东南亚研究, 2003(03)
- [6]近年来老挝的禁毒工作[J]. 张良民. 东南亚, 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