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彩虹有一个假名

有时彩虹有一个假名

一、有时彩虹也徒有虚名(论文文献综述)

邹广胜[1](2021)在《魏晋南北朝文论书论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以魏晋南北朝文论与书论的关系为研究课题,当然,有些问题文论中讨论得多些,有些问题书论中讨论得更为深入,但都以文论书论中共同关注、共同存在的问题为轴心与线索展开讨论与论述,同时也充分考虑这些问题在中国文论史与中国书论史上产生的影响。本论文的基本内容如下:绪论作为开篇,讨论本选题的价值及意义、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主要内容、研究思路与方法,并阐明各章节之间的关系。第一章为“魏晋文论与书论之关联”,讨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包括文学家、文论家、书法家、书论家他们共同面临的人生际遇,共通的审美趣味,艺术家的多才多能,艺术的觉醒与人的觉醒,艺术的独立性与人的独立性等问题,以及艺成而下、德成而上的儒家观念对文学、文学家与书法、书法家之地位的影响。第二章为“文论与书论之差异”,探讨图像与语言作为不同的媒介对书法与文学审美特质的不同意义,如陆机的《文赋》与《平复帖》,曹植的《洛神赋》与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兰亭》的文学性与书法性等所表现出的不同之美等问题。第三章为“魏晋风度与魏晋书韵”,讨论魏晋文论与书论中的不同审美风格及文风与书风中共同存在的风格与个性问题等,如错彩镂金与出水芙蓉,妍媚与质朴,它们都是魏晋文学书法追求个性的具体表现,如《典论·论文》中所说虽父兄不能移子弟。至于二王妍媚的风格与钟繇质朴的风格、儒家刚健质朴与道家自然飘逸的审美原则等两种不同的审美风格都同样贯穿于中国古代书法与文学的批评之中。第四章为“魏晋南北朝文论与书论中的观物取象”,主要讨论文学与书法的道法自然,模拟自然,以自然物象及人体之美来说明文学及书法之美的问题,特别是人体中的骨、肉、筋、肤、神气等。第五章为“魏晋南北朝人品及文品与书品的同一性及矛盾性”,也就是文如其人与书如其人的问题,文品与人品之争、艺术与人格及道德之争贯穿于中国古代文论与书论。在中国古代文论及书论发展史上,古典风格与浪漫风格、儒家的美善合一与中庸原则,鉴赏判断与价值判断等都贯穿于中国古代书法与文学的评论与鉴赏之中,坚持经典与变易的结合正是《文心雕龙·通变》中的基本原则,也是贯穿中国古代书论、文论始终的核心问题。

孙佳萍[2](2021)在《明代江西宁藩文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颜名璐[3](2021)在《接受理论下汉语文化负载词英译模拟交传实践报告 ——以纪录片《节气-时间里的中国智慧》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纪录片《节气——时间里的中国智慧》是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系列推出的作品。该片详细地介绍了节气从上古农耕时期发展至今,形成了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很好地展示了气象对于农业生产的指导,彰显了中国文化的软实力。选取网络媒体平台中具有影响力的纪录片作为本次口译实践的语料,有助于传播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吸引更多国外观众接受中国节气文化,从而促进中国文化广泛传播。本次口译实践中遇到的难题为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根据文化负载词的语言特点,本文将问题从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角度进行划分,具体包括句式结构复杂;修辞使用频繁;文化差异外显;交际传播对等等。在接受理论的指导下,译者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其中包括注重文化意义的传播、文化本质的理解;注重以信息传递、服务译语观众为目的等。本次模拟口译实践找出并解决了实践中遇到的文化负载词问题,发现接受理论确实可以很好地指导口译实践,诠释纪录片口译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本次口译实践为更好地弘扬中国节气文化,为今后国内外人文自然类型纪录片的口译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刘刚[4](2021)在《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及提升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在国家不断强化“以本为本”并加快建设高水平“一流本科”教育的背景下,培养高质量人才成为迫切需求。教育变革的时代需求使得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研究成为重要议题。该研究不仅是教学学术理论由舶来品进入到中国大学教学实践的理论转换过程,更是在教学学术能力研究的实践化推进中实现大学教师教学育人能力素质提升的探索。本研究遵循“以理论研究而探索概念的本质属性与实践样态”“以质性研究而探索核心能力的框架结构与构成要素”“以质性研究而探索影响因素的现实筛选与归纳分类”“以量化研究而验证核心能力的结构模型与影响因素”“以能力要素与影响因素而提出本土化提升策略”的逻辑思路。首先,在对国内外已有理论与实践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相对抽象、模糊且相关性高、容易混淆的三组基础性概念进行了比较辨析与多维度区分。并对“教学学术”这一核心概念进行了基于内涵属性之本质特征与基于实践过程之现实样态的挖掘,澄清了教学学术的核心特征:实践性——本质特征、学术性——标志特征、公共性——价值特征;呈现了教学学术的现实形态:教学之前——知识与观念形态、教学之中——经验与个体形态、教学之后——成果与共同体形态;基于内外维度的发现,构建了教学学术概念模型。基于实证的质性研究,发现我国大学教师的教学学术能力具有类型化特征,呈现内在取向上的明显差异:实践取向型教学学术能力、专业取向型教学学术能力、整合取向型教学学术能力。继续探究发现,三种类型教学学术能力的教师在价值、知识、方法和交流等四个维度上具有区分性特征。更进一步对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结构的探索中发现,其结构并非呈现单一的平面性,不同具体能力在整体能力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存在差异,具有不同功能与性质,整体呈现出由内向外的层次性特征。基于此发现,本研究构建了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圈层结构,具体包括价值、观念、知识、方法、人际、技术等六个层次,每一层次由不同的能力要素构成,总共包括十四种能力。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圈层结构具有四个创新性特征:兼顾整体结构的层次与具体而呈现立体性;区分不同能力的功能与地位而深化结构性;强调社会传统的价值与人际而凸显文化性;强调发展变革的技术元素而揭示时代性。基于重要性、普遍性以及典型性等三个原则,本研究对复杂的教学学术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筛选,形成了两类影响因素系统的解释框架。第一种基于影响的实体性存在而划分为教师个人、教师群体和学校组织三个影响因素系统,第二种基于各因素在教师教学学术能力形成中所发挥作用的性质而提出,分为主体能动性因素系统和条件保障性因素系统。在前期质性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教学学术核心能力结构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预调查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和正式调查的验证性因素分析,所提出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的结构模型得到了进一步验证。同时,对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影响因素以及目前影响因素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的结果进行了讨论分析。调查发现,大学教师的教学学术能力水平在性别、学历、地区上没有显着差异,但在教龄、职称和学校平台等因素上存在差异。在具体影响因素方面存在着大学教师热情不高、相关组织机构重视不够、评价管理制度不合理、条件支持不足等问题。基于对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核心结构以及各种影响因素的探索,本研究从教师的观念体系、知识能力系统、教师教学发展机构、教学科研团队、教育教学管理政策制度以及学校物质技术条件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提升的具体策略。整体而言,通过主体自身的发展改变和外部环境的改善支持,能够使大学教师的教学学术能力得到整体提升,进而推进大学的育人使命得以完整和切实的实现。

王海雪[5](2019)在《去古巴(短篇小说)》文中研究表明1整条街道,包括那些新旧不一的宅子都被铲平一空。整个镇子彻夜回响着挖土机的声音。像无数的秃鹰刮起的噪声,低沉、压抑,让心脏的起搏更加耗气力。爆破的房子碎石飞溅,往河流落去。河底遍布割脚的碎片,许久已无人在此游泳。张昊记得这条河流,曾经清澈见底,鱼儿游来游去。每年夏天,他都会和同伴赤身裸体一头扎进去,玩个畅快。河流,在父母那里,是一条禁令。每年汛期,它的血盆大口都会吞噬掉几条生命,经年累月,它渐渐长起了水草,据说是

蒋凤鸣[6](2018)在《人民陪审员职权配置及其程序保障》文中研究说明自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逐步实行人民陪审员不再审理法律适用问题,只参与审理事实认定问题”以来,我国开启了陪审制改革的新篇章。从2015年陪审制改革试点到2018年《人民陪审员法》颁布实施,此轮陪审制改革始终围绕陪审员职权配置问题展开。陪审员的职权配置直接关系到陪审员参与司法审判的能度与限度。由于司法审判围绕事实认定与法律适用两大问题展开,所以陪审员如何审理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是陪审员职权配置的核心内容。从人民陪审员的职权变迁来看,人民陪审员经历了既审事实问题又审法律问题、只参与审理事实问题和前述两种模式并存三个阶段。从革命根据地时期到2015年改革试点以前,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始终采取陪审员既审理事实问题又审理法律问题的职权配置模式。这一做法在革命根据地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初期取得了良好效果,但随着法制的健全、法律职业化的加强以及公众意识形态的多元化,陪审员既审事实问题又审法律问题的做法出现了实施困境。司法实践中,陪审专业户以及陪而不审、合而不议的现象日益明显。理论界和实务界一度认为,这一现象的出现不仅与陪审制运行机制不健全、法官不重视有关,更是因为陪审员不具备审理法律问题的能力。然而陪审员只审理事实问题的改革方案也并未解决我国陪审制长期存在的顽疾。在我国现有立法和司法模式下,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不具有可分性。陪审员只审理事实问题的职权配置模式看似具有合理性,却不具有可行性。而《人民陪审员法》采取的三人制合议庭中陪审员既审事实问题又审法律问题,七人制合议庭中陪审员只审理事实问题的职权配置模式,更是让我国陪审制发展陷入了“两难”境地。司法实践表明,上述两种职权配置模式都存在一定问题,因此,将两种尚有问题的做法并行并不能激活我国陪审制发展的内在动力,更难以解决当前我国陪审制存在的顽疾。陪审员职权改革应当建立在对制度背景和客观现实等多重因素的考量之上。当前,我国陪审员的职权配置,一是要符合我国现有的立法和司法模式,二是要符合陪审员的认知规律。由于我国没有区分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的传统,所以冒然采取陪审员只审理事实问题的做法并不可行。从域外公众参与司法审判的职权配置模式来看,陪审员都或多或少参与了法律问题的裁决,而且陪审员具备理解基本法律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陪审员职权改革的过程中,不应将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截然对立,而应当以陪审员的认知能力为出发点,寻求适合陪审员裁决的问题。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陪审员具备审理事实问题的能力。至于法律问题,则因案而异,因陪审员能力而异。但一般说来,明显不适合陪审员裁决的法律问题包括以下三项,一是对证据资格的认定,二是对案件事实的法律定性,三是诉讼指挥权。除此之外,法官也可结合个案情况排除其他不适合陪审员裁决的法律问题。为了兼顾陪审员参审的效果和司法效率,应当将陪审制的适用范围严格限定在那些能为陪审员理解的重大案件、家事案件和专门案件中,并明确陪审员主要参与庭审阶段的审理,不参与庭前程序和执行程序。总之,我国陪审员职权配置应当采取陪审员和法官有条件的“同职同权”模式,一方面保证陪审员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和理解案情,另一方面,排除那些明显不适合陪审员裁决的问题,使陪审员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陪审员职权改革应当辅以完善的程序机制。一方面要确保程序的平等、开放,充分保障陪审员的程序参与权。另一方面也应当通过明确参审范围、法官指示和问题清单制度等方式对陪审员参审做必要的限制,防止不必要的程序拖延。

王佩蕴[7](2018)在《基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的几组詈语构成语素研究》文中指出本文调查了《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2905个字目中用于构成詈语的语素,并对其中的名词性词尾语素进行个案追踪考察,根据语义类别分为鬼怪妖精类、斥人为物类和地位低贱或品行恶劣三大类。本文通过定量的分析方法,最终描写出了这些名词性词尾语素的搭配特征和语义类别,并尝试对目前的词汇、文化教学提出参考意见。全文共六章。第一章为绪论,对研究背景、研究综述、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进行说明。第二章是对《大纲》中可以用于构成詈语语素的字目进行统计分析,介绍用于构成詈语语素的提取方法与整体分布。第三、四、五章是对代表性詈语构成语素进行分类考察。第六章是从词汇教学和教材编写的角度提出参考建议。第七章为结论部分,对前文的各类语素的搭配情况和语义特征进行总结。

黄梵[8](2015)在《浮色》文中提出故乡仿佛就是我自己……——题记关键词安国寺:据考证,安国寺初名护国寺,始建于公元657年,之后两度隳颓于乱世(唐武宗灭佛和唐末战乱)。到五代南唐,因李璟倡佛,在旧址上精心重修。苏轼贬居黄州时,对安国寺产生了不懈的兴趣,他利用安国寺重塑了自己受贬的心境。从已写的诗文《黄州安国寺记》《安国寺寻春》《安国寺浴》《应梦罗汉》等,可以察觉他写安国寺其实没有止境。他在

赵玫[9](2015)在《矮墙上的艳阳》文中研究说明显然,这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小说,甚至是有些冒险的。由李庄而起的这个故事确实美丽。那爱与死的挣扎和毁灭。那已逝的,不单单是诗人的死,还有爱过并被爱过的花样人生。当这种爱被升华到精神的维度,便必然会为人们留下神圣与永恒。这段二三十年代的悱恻故事早已尽人皆知,成为经典,怎样写,才不会落入历史的窠臼中——我只想在斑斓的往昔中探寻人性的真伪,在凄切的迷惘中寻觅爱的真谛,在交叉的纠葛中找到那个精美的角度,在似有若无的虚实间,让文字依我的心意行云流水。于是想到了戏剧,想到了由演员来承载故人的今世前生。在舞台上,他们既是自己,又同时扮演着别人的灵魂。只有通过他们,才能幻化出当年的景象,展现出人物的苦乐沉浮。而他们的表达显然是多声部的,充满了戏剧性的,于是就成了那个时代的传声筒。为此,我让小说中的人物承担起他们沉重的负荷。无论属于他们,抑或不属于他们的,浮生若梦般的悲凉。于是演员成为了小说中最具表现力的载体。唯他们能将当年的风云人物再现于舞台。为此,他们的自身也随之交得丰富,不仅要在表演中体现人格,还要出神入化地诠释出人物的命运。于是,自我,非我.分裂的精神状态,或者,终将不过是"花非花"的俗套。如今徽因、思成、志摩及老金,均成为老照片中的故人,于是许多当年的细节已无从考证。时至今日,这段久远而凄美的故事。已慢慢变成传奇。所以人们今天追述的,往往已不再是岁月留痕的种种往昔了。总之,不忘五月时油菜花开的美丽时节;不忘由李庄而起的这段迷人的往事;不忘走进李庄的那一刻,就笃定了,要"陪伴着你在暮色里闲坐"。然后,一个字一个字地,涂抹出《矮墙上的艳阳》。

洪钟冠[10](2015)在《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投标方案选择和确定 ——基于前景理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项目设计招投标是建设项目在规划设计阶段经常采用的方式,对于投标人而言,如何把握招标人,也就是决策者的期望,确定投标策略和投标方案,获得招标人的青睐,提升中标概率,是投标人需要解决的问题。前景理论作为一项行为科学研究理论,是由期望效用理论发展而来的,基于心理研究实证的决策模型。站在投标人的角度,通过分析招标人的期望,结合实际工程案例,研究如何利用前景价值理论的原理和模型,分析了项目的经济技术指标以及备选方案的投资成本,确定了评价指标,计算了前景价值函数、前景权重函数以及综合前景值,选择出了投标人的最优投标方案。本文旨在通过案例的具体运用,分析和研究前景理论在房地产规划设计阶段中,投标人针对备选投标方案的选择及应用,通过前景理论的运用,进一步提高中标率。

二、有时彩虹也徒有虚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有时彩虹也徒有虚名(论文提纲范文)

(1)魏晋南北朝文论书论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价值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三、主要内容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魏晋南北朝文论与书论之关联
    第一节:魏晋南北朝时代与文化语境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文论与书论中的美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文论与书论中的道德
第二章:魏晋南北朝文论与书论之差异
    第一节:文学与书法之地位
    第二节:文学之美与书法之美
    第三节:艺术品的兼美与偏于一美
第三章:魏晋风度与魏晋书韵
    第一节:魏晋风度
    第二节:魏晋书韵
    第三节:风格与个性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文论与书论中的观物取象
    第一节:魏晋南北朝文论中的“文贵形似”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书论中的“书者如也”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书论中的“肥瘦”问题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人品及文品与书品的同一性及矛盾性
    第一节:文如其人
    第二节:书如其人
    第三节:尽善尽美与羲献之异同
余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3)接受理论下汉语文化负载词英译模拟交传实践报告 ——以纪录片《节气-时间里的中国智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翻译任务描述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二、翻译任务过程
    (一)译前准备
        1.任务规划
        2.资料准备
        3.接受理论综述
        4.术语表制定
    (二)译中过程
        1.源语听辨记录
        2.信息理解整合
        3.译语输出
    (三)译后反思
        1.校对录音总结
        2.译后评估总结
三、文化负载词英译问题
    (一)文化负载词中的语言角度
        1.词汇种类多样
        2.句式结构复杂
        3.修辞使用频繁
    (二)文化负载词中的文化角度
        1.中国特色文化走出去
        2.文化差异外显
    (三)文化负载词中的交际角度
        1.交际传播对等
        2.符合译文读者思维
四、接受理论指导下的解决方案
    (一)“期待视野”指导语言角度问题
        1.词汇角度
        2.句法角度
        3.修辞角度
    (二)“视野融合”指导文化角度问题
        1.文化意义的传播
        2.文化本质的理解
    (三)解决交际角度问题
        1.以信息传递为目的
        2.以服务译语观众为目的
五、翻译实践总结
    (一)实践中的的收获与成长
    (二)实践中的不足与改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中文语料
附录 B 英文译文
附录 C 术语表
致谢

(4)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及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2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2 理论基础
    2.3 本章小结
3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结构
    3.1 研究对象及研究过程
    3.2 研究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3.3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的类型化特征及多维比较
    3.4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的层次性结构
    3.5 本章小结
4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
    4.1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影响因素的筛选以及分类
    4.2 基于实体分类的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
    4.3 基于作用性质分类的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
    4.4 本章小结
5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结构及影响因素检验
    5.1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结构模型验证
    5.2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的提升策略
    6.1 教师价值观念体系的变革性重构
    6.2 教师知识能力系统的终身性建构
    6.3 教师发展机构作用的实质性发挥
    6.4 教学科研团队组建及持续性合作
    6.5 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导向性激励
    6.6 学校物质技术条件的有效性保障
    6.7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问题和局限
    7.3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2 课堂观察及网络课程教学视频分析提纲
附录3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调查问卷(预调研版本)
附录4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调查问卷(正式版本)
附录5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人民陪审员职权配置及其程序保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样本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人民陪审员职权的历史变迁
    2.1 人民陪审员职权配置的三种模式
        2.1.1 “职权同一”模式(革命根据地时期至改革试点前)
        2.1.2 “职权分离”模式(2015-2018)
        2.1.3 “职权同一”与“职权分离”并存模式(2018至今)
    2.2 对人民陪审员职权变迁的反思
        2.2.1 “职权同一”是导致陪审制功能异化的根源
        2.2.2 “职权分离”模式的自洽性不足
        2.2.3 “职权同一”与“职权分离”并行模式值得商榷
第3章 人民陪审员职权配置的理论前提
    3.1 陪审员参与事实认定的能力
        3.1.1 陪审员参与事实认定的优势与不足
        3.1.2 影响陪审员事实认定的因素
        3.1.3 小结:陪审员具有事实认定的能力和价值
    3.2 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的可分性
        3.2.1 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的概念辨析
        3.2.2 域外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分离的典型模式
    3.3 陪审员职权改革的核心:陪审员和法官各取所长
第4章 人民陪审员职权配置的实证分析——以陪审制改革试点为例
    4.1 陪审员职权改革的实践探索
        4.1.1 陪审员职权改革的基本情况
        4.1.2 区分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的标准
        4.1.3 区分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的程序机制
    4.2 陪审员职权改革的问题与成因
        4.2.1 陪审员职权改革的主要问题
        4.2.2 问题的成因分析
    4.3 陪审员职权改革的评价与反思
        4.3.1 陪审员职权改革的总体评价
        4.3.2 陪审员职权改革的再思
第5章 人民陪审员职权配置的模式选择
    5.1 陪审员职权配置的模式与功能发挥
        5.1.1 公众参与司法审判的职权配置模式
        5.1.2 陪审员职权配置及功能发挥的影响因素
    5.2 人民陪审员职权配置的新模式:有条件的“同职同权”
        5.2.1 人民陪审员职权配置的总体思路
        5.2.2 陪审员参审范围的界定
        5.2.3 陪审员参审阶段的界定
        5.2.4 陪审员参审内容的界定
第6章 人民陪审员职权配置的程序保障
    6.1 更新陪审员参审的程序理念
        6.1.1 《陪审员法》对陪审员参审程序的规定
        6.1.2 引入程序开放与程序限制并行的理念
    6.2 健全陪审员参审的制度保障
        6.2.1 完善法官指示制度
        6.2.2 落实问题清单制度
    6.3 细化陪审员参审的具体流程
        6.3.1 完善陪审员参审的庭前程序
        6.3.2 建立适合陪审员参审的庭审程序
        6.3.3 规范合议和表决程序
余论: 实施《陪审员法》的几点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7)基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的几组詈语构成语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说明
2 《大纲》中可用于构成詈语的语素分布情况
    2.1 《咒与骂》中的詈语提取方法
    2.2 《大纲》中可用于构成詈语的语素分布情况
3 “鬼怪妖精类语素”调查分析
    3.1 “~鬼”的使用情况与语义分析
    3.2 “~精”的使用情况与语义分析
4 斥人为物类语素”调查分析
    4.1 “~虫”的使用情况与语义分析
    4.2 “~货”的使用情况与语义分析
    4.3 “~棍”的使用情况与语义分析
5 “地位低贱与品行恶劣类语素”调查分析
    5.1 “~徒”的使用情况与语义分析
    5.2 “~奴”的使用情况与语义分析
6 《大纲》字目中可构成詈语的语素研究应用
    6.1 可构成詈语的语素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6.2 教材方面
7 结语
    7.1 结论
    7.2 不足与遗憾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8)浮色(论文提纲范文)

关键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评职称
        报复
        胜利
        查课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尾声
致谢

(10)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投标方案选择和确定 ——基于前景理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招投标产生背景
        1.1.2 项目投标
        1.1.3 规划设计方案投标问题
        1.1.4 决策者行为对投标方案的影响
    1.2 问题的提出
        1.2.1 投标报送方案选择问题的提炼与描述
        1.2.2 研究考虑决策者行为的决策方法
    1.3 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及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5 文章结构
第2章 前景理论概述
    2.1 前景理论的概念
        2.1.1 前景理论的定义
        2.1.2 前景理论的基本原理
        2.1.3 前景理论的特点
    2.2 前景理论的应用
        2.2.1 前景理论的普遍应用
        2.2.2 前景理论在工程招投标方面的应用
第3章 基于前景理论的投标方案选择方法
    3.1 前景理论模型
    3.2 价值函数
    3.3 权重函数
    3.4 累计前景理论
    3.5 前景价值计算
第4章 案例分析
    4.1 项目背景
        4.1.1 项目区位
        4.1.2 项目概况
        4.1.3 项目定位
    4.2 投标备选方案简介
        4.2.1 彩虹广场设计方案
        4.2.2 梦立方设计方案
        4.2.3 七巧板设计方案
        4.2.4“百年树人”设计方案
        4.2.5“皇宫起”设计方案
    4.3 方案各项指标对比
    4.4 指标的确定
    4.5 方案选择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有时彩虹也徒有虚名(论文参考文献)

  • [1]魏晋南北朝文论书论关系研究[D]. 邹广胜.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2)
  • [2]明代江西宁藩文学研究[D]. 孙佳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1
  • [3]接受理论下汉语文化负载词英译模拟交传实践报告 ——以纪录片《节气-时间里的中国智慧》为例[D]. 颜名璐.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4]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及提升策略研究[D]. 刘刚. 中国矿业大学, 2021(02)
  • [5]去古巴(短篇小说)[J]. 王海雪. 作品, 2019(02)
  • [6]人民陪审员职权配置及其程序保障[D]. 蒋凤鸣. 湘潭大学, 2018(12)
  • [7]基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的几组詈语构成语素研究[D]. 王佩蕴. 暨南大学, 2018(12)
  • [8]浮色[J]. 黄梵. 作家, 2015(23)
  • [9]矮墙上的艳阳[J]. 赵玫. 作家, 2015(17)
  • [10]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投标方案选择和确定 ——基于前景理论[D]. 洪钟冠. 华侨大学, 2015(02)

标签:;  ;  ;  ;  ;  

有时彩虹有一个假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