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HO表达生长激素释放因子的生物活性测定(论文文献综述)
汪相宏[1](2017)在《水稻蛋白糖基化类型及植物特异性糖苷的免疫原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植物蛋白的特异性糖苷修饰一直被怀疑具有潜在的免疫原性,进入人体后可能具有安全性风险,因而限制了它的进一步应用。但这些数据均来自于叶片而不是种子,对种子蛋白的糖苷类型的研究非常有限,而关于其免疫原性的报道则基本没有。水稻胚乳是一种经济有效的生物反应器,因此,研究种子和叶片的糖苷类型差异以及植物特异性糖苷的免疫原性,对水稻胚乳细胞生物反应器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在本研究中,为了探讨水稻胚乳细胞蛋白的糖苷修饰与叶片蛋白修饰间的差异以及植物特异性糖苷的免疫原性,我们首先获得了水稻胚乳特异性表达的人α-1,6-岩藻糖转移酶(FUT8)基因和β-1,4-半乳糖转移酶(GalT)基因水稻品系。为了加快育种进程,我们优化了一种利用水稻基因RBE4作为内参的定量PCR法,用于快速准确地筛选纯合子单株和鉴定转基因的拷贝数。通过杂交,把FUT8、GalT和hAAT(人α抗胰蛋白酶)这三个基因聚合起来,获得了部分人源化糖苷修饰的AAT转基因水稻品系,然后比较了不同糖苷修饰的AAT的糖基化结构,并对其免疫原性做出评价。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MALDI-TOF MS分析,我们发现水稻叶片和种子蛋白的糖苷修饰存在很大差异。种子糖蛋白中同时含有α-1,3-岩藻糖和β-1,2-木糖的结构占总糖苷的4.8-14.5%,而叶片中为27.9-44.2%;但是种子中仅含有β-1,2-木糖(不含α-1,3-岩藻糖)的结构有61.1-80.2%,而叶片中只有35.1-50.9%。2.我们将两个引入人类特异性N-连接糖苷修饰的α-1,6-岩藻糖转移酶基因和β-1,4-半乳糖转移酶基因——FUT8和GalT利用胚乳特异性启动子Glb转入水稻基因组中。通过MALDI-TOF MS分析,转基因水稻的储藏蛋白谷蛋白中可检测到6.8%的α-1,6-岩藻糖和1.9%的β-1,4-半乳糖。3.我们发现内源储藏蛋白谷蛋白和重组蛋白OsrAAT的糖苷结构都比较单一。但是谷蛋白中最主要的结构是MMX,而OsrAAT中最主要的结构是MXF,这两种结构几乎都占据了各自全部N-连接糖苷的50%。4.我们将FUT8、GalT和hAAT这三个基因聚合后发现,部分人源化AAT(mgOsrAAT)中含有38.4%的α-1,6-岩藻糖,并且α-1,3-岩藻糖的含量由植物源AAT(OsrAAT)中的 82.5%下降至 mgOsrAAT 中的 22.7%。5.我们在动物体内检验了 OsrAAT、mgOsrAAT和hAAT的免疫原性,结果发现这三者之间IgG、IgM和IgE滴度没有明显区别。6,豚鼠皮肤被动过敏反应(PCA)显示,植物特异性糖苷具有较弱的免疫原性,进一步分析显示其免疫原性主要来自α-1,3-岩藻糖而不是β-1,2-木糖。7.我们通过检测α-1,3-岩藻糖和β-1,2-木糖特异性抗体的抗体浓度,发现这三种蛋白免疫的兔血清间的抗体主要由α-1,3-岩藻糖产生。文献检索发现α-1,3-岩藻糖并不是植物特异性糖苷,因而推断植物蛋白的α-1,3-岩藻糖修饰并不会产生任何安全风险。8.在本研究中,我们优化了一种利用水稻内源基因RBE4作为内参基因,检测效率和准确性都很高的鉴定纯合子和拷贝数的方法。该方法鉴定的纯合子在单插入位点的准确性达到100%,双插入位点的准确性达到92.3%。通过本研究,我们发现植物糖苷的免疫原性较弱,且其免疫原性主要是由α-1,3-岩藻糖产生,而非β-1,2-木糖。鉴于临床应用的AAT中同样含有α-1,3-岩藻糖,我们推测植物糖苷对人体是安全的。
文静[2](2013)在《两种典型日粮模式对奶牛泌乳量、乳品质及泌乳相关激素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已成为牛奶生产大国,但人均牛奶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特别是我国生鲜乳标准中乳脂肪和乳蛋白含量显着低于发达国家。生鲜乳乳品质偏低是导致国产乳制品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品种、日粮类型及环境是影响乳品质的三个重要因素,其中日粮类型的影响最大。现代生理学表明,动物机体的各种生理机能都受到神经内分泌调控。乳腺作为合成乳汁的主要场所,乳腺细胞存在多种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受体,泌乳相关激素只有与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发挥调控乳腺发育、乳腺上皮细胞更新及乳汁合成等作用。瘤胃作为反刍动物特殊器官,其发酵功能和瘤胃微生物结构也受神经内分泌影响。本论文设计立足于我国奶牛饲养现状,通过两种典型日粮:高精料单一秸秆组(CS),低精料混合粗饲料组(MF)饲喂奶牛,研究日粮对泌乳奶牛泌乳性能、乳成分的影响,检测泌乳奶牛血液及瘤胃液中泌乳相关激素水平,以期为研究两种典型日粮模式下,关键神经内分泌因子对乳脂、乳蛋白合成的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基础。试验Ⅰ主要研究泌乳奶牛饲喂不同类型日粮对奶牛干物质采食量的影响。选用20头新西兰头胎健康荷斯坦奶牛,10头奶牛通过手术安装瘤胃和十二指肠瘘管,按照泌乳性能和体重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分别随机安排5头瘘管奶牛和5头非瘘管奶牛。预饲期2周后,两组奶牛分别饲喂玉米秸秆型(CS)和混合粗饲料型(MF)日粮,连续饲喂5周,记录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并于试验结束时进行体况评分。试验结果发现,不同日粮对干物质采食量呈极显着差异,对体况评分有差异性趋势。MF组干物质采食量为16.3kg/d,CS组干物质采食量为15.08kg/d,MF组极显着高于CS组(P<0.01)。完成试验后,MF组奶牛体况评分统计值为2.91;CS组奶牛体况评分统计值为2.75,MF组有高于CS组趋势但差异性不显着(P>0.05)。试验Ⅱ主要研究不同类型日粮饲喂泌乳奶牛饲喂对奶牛泌乳性能及乳品质的影响。统计每头牛每天产奶量,采用乳成分分析仪测定乳脂肪、乳蛋白、乳糖等乳成分含量。试验结果表明两组奶牛产奶量分别为MF组21.15Kg/d、CS组19.32Kg/d,MF组奶牛产奶量极显着高于CS组奶牛(P<0.01)。MF组和CS组两组乳蛋白分别为3.795%、3.731%;乳脂率分别为4.448%、4.230%;乳糖率分别为4.687%、4.660%;乳脂产量分别为0.937kg/d、0.811kg/d;乳蛋白产量分别为0.789kg/d、0.733kg/d。MF组乳脂肪比例、乳蛋白产量、乳脂肪产量都极显着高于CS组(P<0.01)。MF组乳蛋白比例、乳糖比例高于CS组,但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Ⅲ通过放射免疫分析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两种不同日粮条件下所有泌乳奶牛血清及10头瘘管奶牛瘤胃液中主要泌乳相关激素的浓度。MF日粮组和CS日粮组血清中促肾上腺素、瘦素差异显着(P <0.05),皮质醇差异极显着(P<0.01),其余激素浓度差异不显着。MF日粮组和CS日粮组瘤胃液中激素浓度差异均不显着。乳脂乳蛋白与奶牛血清中激素相关性分析,胰岛素与乳脂率呈显着负相关;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与乳蛋白呈显着正相关,其余激素与乳脂乳蛋白相关性不显着。三组试验结果表明:MF组日粮相对于CS组日粮极显着降低奶牛血清中皮质醇、显着提高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瘦素分泌水平,对瘤胃液中激素水平影响不显着。显着提高奶牛干物质采食量,提升生鲜乳质量。
姚立楷[3](2009)在《pGRF基因质粒对猪促生长的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主要评估了pGRF基因质粒对猪生长性能、胴体品质、生长轴激素的分泌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24头长白×大白二元杂交猪,按体重、遗传特性一致的原则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各组分别肌肉注射含0mg、4.0mg、6.0mg及8.0mg的pGRF基因质粒注射液。试验猪自由采食和饮水,记录猪增重和采食情况。测定不同采样日血液激素浓度和生化指标浓度。到105d时结束饲养试验,各处理组选择3头猪进行屠宰。试验结果表明:4.0mg组和6.0mg组的平均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4.66%(P>0.05)、8.02%(P<0.05);料重比分别降低5.32%(P>0.05)、7.64%(P<0.05); 8.0mg组全期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降低0.52%(P>0.05),料重比降低1.99%(P>0.05);各组间平均日采食量无显着差异(P>0.05)。因此,注射6.0mgpGRF基因质粒对猪的生长性能的影响较大。屠宰试验结果表明,4.0mgpGRF基因质粒对猪胴体性能指标无显着影响(P>0.05); 6.0mg组眼肌面积较对照组增大8.53%(P>0.05),胴体斜长较对照组增加9.41%(P<0.05),胴体直长较对照组增加8.07%(P>0.05),屠宰率提高3.38%(P>0.05) ,背膘厚无显着变化;8.0mgpGRF基因质粒对猪胴体性能指标无显着差异(P>0.05)。4.0mgpGRF基因质粒对猪肉品质指标无显着影响(P>0.05);6.0mg组肌内脂肪较对照组增加13.81%(P>0.05),6.0mg组肌肉嫩度较对照组提高14.67%(P>0.05),pH值、肉色、滴水损失及熟肉率无显着差异;8.0mgpGRF基因质粒对猪肉品质指标无显着影响。pGRF基因质粒对猪内脏(心、肝、脾、肺、肾)器官系数的影响不显着(P>0.05)。生长轴激素指标分析表明,在注射pGRF基因质粒后14d,4.0mg组GH含量较对照组提高55.57%(P<0.01),GRF含量较对照组提高37.75%(P<0.01),IGF-Ⅰ含量较对照组提高135.47%(P<0.01),SS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6.0mg组GH含量较对照组提高67.04%(P<0.01),GRF含量较对照组提高53.72%(P<0.01),IGF-Ⅰ含量较对照组提高165.62%(P<0.01),SS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8.0mg组GH、GRF、IGF-Ⅰ含量不显着(P>0.05),SS含量比对照组提高71.50%(P<0.01)。在注射pGRF基因质粒后28d,4.0mg组GH含量较对照组提高28.42%(P<0.01),GRF含量较对照组提高29.04%(P<0.01),IGF-Ⅰ含量较对照组提高60.16%(P<0.01),SS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6.0mg组GH含量比对照组提高39.61%(P<0.01),GRF含量较对照组高45.14%(P<0.01),IGF-Ⅰ含量较对照组提高75.13%(P<0.01),SS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8.0mg组GH、GRF、IGF-Ⅰ含量差异不显着,SS含量比对照组高41.57%(P<0.01)。在注射pGRF基因质粒后42d,6.0mg组GH含量差异显着(P<0.05),GRF、IGF-Ⅰ、SS含量差异不显着。注射pGRF基因质粒56d后,GH、GRF、IGF-Ⅰ及SS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注射pGRF基因质粒后105d,血浆中葡萄糖(GLU)、尿素氮(BUN)、甘油三酯(TG)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
张金霞[4](2009)在《注射pGRF基因质粒对猪血液生长轴激素分泌规律、生化指标、免疫指标及胴体质量的影响》文中指出本研究通过检测注射pGRF基因质粒(pig growth hormone-releasing factor gene plasmid)后生长猪血液生长轴激素含量、血液生化指标、肌肉品质指标以及血液免疫水平等,探讨该制剂对生长猪的促生长作用、健康水平、肉品质和安全性的影响。获得的研究结果如下:1.将8头体重相近(15±0.43 kg)的健康长白×大白二元杂交阉公猪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颈部肌肉注射含4.5 mg pGRF基因质粒的注射液2ml,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2ml。于处理后第1、4、7、11、16、21、26、31d空腹采血样制备血清,测定血清中生长激素(GH)、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Ⅰ)、生长激素释放因子(GRF)、生长抑素(SS)的含量。结果表明:试验组在注射pGRF基因质粒后第7d,血清GH含量达峰值,比对照组高了113.56%,差异极显着(P<0.01);然后逐渐下降。到第11d时,比对照组高47.15%,差异显着(P<0.05)。到第31d时,与对照组基本一致。试验组血清IGF-Ⅰ和GRF含量虽然提高幅度不大,但其变化与GH含量存在着显着相关性,均在注射pGRF基因质粒后第7d达到峰值,然后降至对照组水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589( P<0.05)和0.678 (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清SS含量在11d前一直呈下降趋势,第11d时降至最低点,但差异不显着。到16d时两组均有所上升,21d后缓慢下降,第31d时与对照组趋于一致。血清SS含量与GH、GRF的含量分别存在显着和极显着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89(P<0.05)和-0.777(P<0.01)。由此可见,pGRF基因质粒可在体内快速表达并通过提高GRF的含量而促使GH的分泌,同时抑制SS的分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SS对GRF和GH的抑制作用,从而达到促生长作用。2.将上述两组猪进行了60d对比试验,于处理后第7、14、28、56d早晨空腹采血制备血清,测定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注射pGRF基因质粒后第14d,除血清尿素氮提高39.88%外,血糖、尿素氮、肌酐、甘油三酯、胆固醇浓度变化均不大。由此可见,注射pGRF基因质粒后,除血清尿素氮升高外,生长猪的其他生化指标都没有明显影响。3.生长猪在注射pGRF基因质粒后第14、28、56d早晨空腹采血样制备血清,检测血清中的IgG和SOD的含量,同时涂片,观测血液淋巴细胞、嗜中性白细胞及其比值的变化。结果显示,血清IgG含量在第14和28d时两组间差异不大,但到第56d时,试验组较对照组提高49.86%;血液嗜中性白细胞在整个试验期变化均不大;淋巴细胞第14d时组间差异不大,仅为3.57%,第28d时较对照组提高33.33%(P<0.05),到第56d时达到最高峰,较对照组高65.22%(P<0.01);N/L值在第14d时两组间差异不大,到第28和56d时,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25.56%和40.26%;血清SOD的含量有上升趋势,但差异不大。上述结果表明,注射pGRF基因质粒可提高和改善生长猪的免疫水平。4.在注射pGRF基因质粒后第60d时,每组随机选3头屠宰,称量器官重,并采样测定肉质量。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猪肉剪切力下降了7.28%(P>0.05),滴水损失降低了20.86%(P>0.05),而熟肉率提高了4.38%(P>0.05);但肌间脂肪显着上升,比对照组提高了68.83%(P<0.05);肉色a*值降低了14.30%(P>0.05),b*、L*值有所提高,但差异均未达到显着水平;pGRF基因质粒对胴体pH影响不大,器官与胴体的比值差异均不显着(P>0.05),其中心脏重比例略有增加,脾、肾比例有所下降,但均在正常范围内。总之,注射pGRF基因质粒对猪肉质量无不良影响。
李德莉[5](2008)在《猪Ghelin基因质粒对仔猪生长性能及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文中认为本试验将猪Ghrelin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CI-Ghrelin-28aa免疫断奶仔猪,目的是研究其促生长效果及血液激素水平的变化,为其在养殖业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本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提取并纯化大量的PCI-Ghrelin-28aa质粒,选用军牧1号断奶仔猪8头,平均体重为(16.33±1.77)kg,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个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组第0d于仔猪半腱肌部位注射质粒PCI-Ghrelin-28aa质粒1.5mg,对照组注射等体积Elution Buffer,试验期63d。试验期间记录增重和采食情况,于试验的第32、33、34、46、47、48d收集粪样,采用内源指示剂酸不溶灰分(AIA)法测定饲料及粪样中粗蛋白质消化率。试验第0(注射质粒前)、7、21、35、49、63d早上9:00,试猪逐头前腔静脉采血20毫升,血样分两份,分别用于测定血清中的生化指标: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HO)和血浆中的生长激素(GH)、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I)、生长抑素(SS)、胃泌素(GAS)的浓度。PCI-Ghrelin-28aa基因质粒对仔猪生产性能及日粮粗蛋白(CP)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6~60kg阶段试验组终体重比对照组增加3.5%,从全期来看,两个实验组平均日采食量几乎相等,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呈显着差异(P<0.05)。第21-35d处理组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了10.76%,差异显着(P<0.05),饲料转化率降低了8.78%。第49-63d处理组日采食量、日增重较对照组均有不同幅度下降,分别降低了7.35%、4.73%,差异不显着(P>0.05)。处理组第一阶段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较第二阶段提高了7.99%(P<0.01),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且组间差异不显着。血液中激素浓度及生化指标测定结果:注射Ghrelin基因质粒使第35d试验组血液中生长激素(GH)浓度比对照组提高了11.20%(P<0.05),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I)浓度有明显升高趋势。试验组胃泌素(GAS)水平第35d极显着高于第0、7、21、63d,比对照组提高26.46%(P<0.05)。血浆生长抑素(SS)浓度试验组在第7、21、63d比对照组分别提高29.26%(P<0.05)、29.17%(P<0.05)和38.17%(P<0.01)。血液中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在第35d试验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20.35%、29.29%(P<0.05)。总胆固醇水平两组均呈上升趋势,试验组第35d极显着高于第0、7、21d,第49、63d显着高于第0、7d,且第35d较对照组提高9.23%(P>0.05),组间差异不显着。综上所述,(1) PCI-Ghrelin-28aa质粒对猪具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作用时间至少可达一个月,可阶段性提高猪对粗蛋白质的消化率、降低料重比,并具有增强猪机体免疫力的趋势。(2) PCI-Ghrelin-28aa质粒可明显的提高猪血液中GH、IGF-I水平,GH的高水平分泌促进了试验第35d胃酸及GAS的高水平分泌,同时也使SS水平相应的提高,后期SS水平提高又抑制了GH、IGF-I的分泌。初步证明了Ghrelin基因质粒在实际中具有应用的可能性。
赵文明[6](2008)在《鹅GH、PRL基因序列及其多态性与早期生长发育及屠宰性状的关联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本试验对我国大、中、小三个地方鹅种狮头鹅、皖西白鹅和籽鹅的早期生长发育规律进行分析,同时以籽鹅、皖西白鹅、狮头鹅、四季鹅和浙东白鹅为研究对象,对GH基因外显子和内含子、PRL基因编码区全序列以及5’端序列进行PCR-SSCP检测和克隆测序,分别计算5个鹅品种(种群)突变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比较不同鹅种间的基因型分布规律,并对GH基因和PRL基因多态性与鹅早期增重和屠宰性状进行关联分析。试验结果如下:1.利用Logistic,Gompertz,Bertalanfy和Cubic 4种非线性动物生长模型拟合大、中和小型三个地方鹅种:狮头鹅、皖西白鹅和籽鹅1-11周龄的平均体重,进行早期生长发育规律及遗传参数分析。结果表明:4个方程均能很好地拟合三个鹅种的生长过程,拟合度都在0.99以上,但Gompertz模型更符合实际品种特性,为首选模型,由此模型估计狮头鹅、皖西白鹅和籽鹅生长的拐点时间分别为5.98周龄、5.11周龄和6.16周龄,相应的拐点体重分别为2115.77g、1499.08g和1049.62g。2.对鹅GH基因外显子和内含子进行克隆测序,得到鹅GH基因编码区全序列,长度为651bp。与鸡GH基因cds的同源性为91.4%,与鸭的同源性高达98.5%,演绎成氨基酸后两者同源性分别为97.6%和99.9%;与人、鼠GH基因cds序列同源性分别为63.81%和74.31%,演绎成氨基酸后同源性分别为52.51%和72.81%。并获得了鹅GH基因4个内含子的序列,序列长度分别为1504bp、664bp、362bp和1144bp。3.在鹅GH基因编码区上共检测到4个SNP位点,分别为外显子2的C39T、C74T突变和外显子4的T291C、G297C,仅外显子2的C74T突变导致导致编码的氨基酸由丙氨酸变为缬氨酸,其余位点均为“沉默”突变。外显子2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籽鹅和皖西白鹅具有10种基因型,狮头鹅和四季鹅具有7种基因型,浙东白鹅具有8种基因型,在籽鹅、皖西白鹅和四季鹅中等位基因A为优势等位基因,狮头鹅和浙东白鹅中等位基因D为优势等位基因;外显子4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所有5个鹅品种(种群)均具有3种基因型,除籽鹅外,其它4个品种(种群)中等位基因A均为优势等位基因。外显子多态位点上,所有鹅品种(种群)均处于Hardy– Weinberg平衡状态。4. 4个内含子的7对引物扩增结果具有多态性,测序结果表明,内含子1的P6引物的SNP位点分别为A1066G和C1157T;内含子2的P10引物的SNP位点分别为C548T和T551C,P11引物的SNP位点分别为C548T和T551C;内含子3的P13引物多态性是由该段序列中的5个核苷酸的点突变和缺失造成,分别为A160G和C167G和T264C突变以及176bp处和231bp处分别存在两个碱基的重复和缺失。内含子4的P15的SNP位点为T130C;P18引物的SNP位点分别是G821A和C949T;P19引物的SNP位点为T1137C。在内含子1中只有P6对引物存在多态性,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籽鹅和皖西白鹅具有4种基因型,狮头鹅、浙东白鹅和四季鹅具有3种基因型,在5个鹅品种(种群)中等位基因A均为优势等位基因;内含子2的P10和P11对引物存在多态性且基因型完全对应;所有5个鹅品种(种群)均具有3种基因型,除籽鹅外,等位基因A均为优势等位基因;内含子3的P13对引物存在多态性,狮头鹅、籽鹅和皖西白鹅具有3种基因型,浙东白鹅和四季鹅具有2种基因型,在5个鹅品种(种群)中等位基因B均为优势等位基因;内含子4的P15、P18和P19检测到多态性;引物对P15除四季鹅外,其它4个品种具有3种基因型,在5个鹅品种(种群)中等位基因A均为优势等位基因;内含子4引物对P18皖西白鹅、浙东白鹅和四季鹅具有5种基因型,狮头鹅具有4种基因型,而籽鹅只具有3种基因型,在5个鹅品种(种群)中,狮头鹅等位基因E均为优势等位基因,而籽鹅不具有E等位基因,浙东白鹅E等位基因的频率也相对较高;引物对P19皖西白鹅、浙东白鹅、籽鹅和四季鹅具有3种基因型,而狮头鹅只具有2种基因型,在5个鹅品种(种群)中,籽鹅和四季鹅M为优势等位基因,而皖西白鹅、浙东白鹅和狮头鹅N为优势等位基因。在内含子4引物对P19的多态位点中,只有籽鹅和四季鹅处于Hardy– 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其它内含子多态位点中,所有鹅品种(种群)均处于Hardy– Weinberg平衡状态(P>0.05)。5.对鹅GH基因所有检测到的SNPs的多态性与早期体重和屠宰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鹅GH基因外显子2、内含子3和内含子4的多态位点上对早期增重和屠宰性状存在显着的基因型效应,对于鹅早期增重和屠宰性状,外显子2的多态位点CD和DD基因型是有利基因型,在狮头鹅和浙东白鹅中的优势等位基因D可能是有利基因。内含子3的多态位点上最有利基因型是BB基因型。内含子4上NN基因型对鹅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N基因可能是鹅早期增重和屠宰性状的有利基因。6.利用多对引物扩增的方式,本试验克隆测序了鹅PRL基因编码区以及5’端调控区的全序列,cds序列全长为690bp,5’端序列全长为836bp。将所获得序列与鸡和鸭的PRL基因cds序列比较,发现与鸡PRL基因cds序列的同源性为92.8%,与鸭的同源性高达98.7%,演绎成氨基酸后两者同源性分别为93.3%和98.3%。7.在鹅PRL基因的5’端调控区检测到C135G、C201T、C278Abp和T827G突变,在内含子2的32bp和33bp处检测到2个核苷酸GA的缺失/插入,但是在编码区没有发现突变位点。多态性分析结果5′端调控区引物对P3中,籽鹅、皖西白鹅和狮头鹅具有3种基因型,四季鹅和浙东白鹅只具有2种基因型,在5个鹅品种(种群)中等位基因A均为优势等位基因;内含子2多态位点所有5个鹅品种(种群)除浙东白鹅外均具有3种基因型,在5个鹅品种(种群)中等位基因B均为优势等位基因;所有多态位点中,所有鹅品种(种群)均处于Hardy– Weinberg平衡状态(P>0.05).8.对于鹅早期增重和屠宰性状,PRL基因仅仅在5’端调控区的多态位点上存在显着的基因型效应,AA和AB基因型的个体610周龄体重显着高于BB基因型个体,AA和AB基因型的个体间610周龄体重差异不显着;对于屠宰性状而言,AA和AB基因型的个体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和内脏重也显着高于BB基因型个体,AA和AB基因型的个体间屠宰性状差异不显着。因此,对于鹅早期增重和屠宰性状, AA和AB基因型为有利基因型。
伍晓雄[7](2008)在《猪β-连环素基因的分离,多态性检测及其与生产性状、生理生化指标的关联分析》文中提出克隆出猪β-连环素基因片段,检测了该基因的组织表达谱。分析了不同群体中碱基突变位点的多态性,初步分析了该基因与部分生产性状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关联性。对健康的通城(T)(n=33)、长白(L)(n=29)、大白(Y)(n=31)纯种猪以及长大通(LYT)(n=33)和大长通(YLT)(n=33)三元杂种猪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对比研究。测定了五个群体猪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尿素氮(BUN)、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CL-C)、肌酐(CRE)、K+、Cl-、Ca2+、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促甲状腺素(TSH)、胰岛素(INS)、瘦素(leptin)、神经肽Y(NPY)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含量,检测了通城猪与长白猪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的活性和血糖含量。并将上述生理生化指标与五个群体猪的生长、胴体与肉质性状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如下:1.猪CTNNB1基因的克隆、组织表达、多态性检测与性状关联分析(1)依据人cDNA信息,应用生物信息学及比较基因组学策略,克隆出猪β-连环素基因片段,并获得猪β-连环素基因cDNA编码区全长序列。(2)利用RT-PCR法,检测了成年长白母猪心、肝、脾、肺、肾、背肌、心肌、脂肪、胃、大肠、小肠、卵巢、子宫、胸腺和淋巴十五种组织中CTNNB1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CTNNB1基因的不同转录本在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并存在表达差异。(3)在CTNNB1的第3内含子的162位(G-A转换)和第9内含子的64位(G-C转换)发现了两个潜在的突变位点。分析了不同群体中碱基突变位点的多态性,计算了该位点在7个猪品种中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比较了各基因型在不同猪群的分布差异。研究发现,该位点在国内外猪群体中具有丰富多态性。(4)研究了CTNNB1基因第3内含子的162位点和第9内含子的64位点的多态性,初步分析了该基因多态位点与部分生产性状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关联性。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个体的PLBH,MS,TP,TSH和leptin存在显着差异(P<0.05)。2.血清激素含量测定结果在五个群体中,大长通血清总T3显着高于长白猪(P<0.05)。通城猪血清总T4极显着高于其它群体(P<0.01)。大白猪血清TSH极显着高于通城猪、大长通和长大通。五个群体中血清胰岛素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大白猪血清IGF-1显着高于其它群体。五个群体中,通城猪血清瘦素最高,长大通最低,两者差异显着(P<0.05)。长大通血清NPY显着高于大白猪和通城猪。3.血浆蛋白、尿素氮和肌酐含量测定结果在五个群体中,通城猪血浆TP最高,与其它猪群体差异极显着(P<0.01)。大白猪血浆ALB最高,与长白猪和长大通差异显着(P<0.05)。通城猪血浆球蛋白浓度与大白猪、长大通、大长通和长白猪差异显着。4.血清脂类物质和血浆脂蛋白含量测定结果在五个群体中,通城猪血清CHO显着低于其它群体(P<0.05)。通城猪与大白猪血清TG显着低于长白猪、大长通和长大通(P<0.05)。长白猪血清HDL-C显着低于通城猪和大长通(P<0.05)。长大通血清LDL-C显着高于长白猪(P<0.05)。大白猪血清Cr极显着高于其它群体(P<0.01),通城猪极显着低于其它群体(P<0.01)。5.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与生长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在5个群体中,血清CK与日增重呈低度正相关(P<0.01)。血清ALP与达上市日龄呈低度正相关(P<0.01)。血清肌酐与初生重和日增重呈显着正相关(P<0.01),与达上市日龄呈显着负相关(P<0.01)。血清IGF-1含量与日增重呈微弱正相关(P<0.01),与达上市体重日龄呈微弱负相关(P<0.01)。血清BUN、Cl-、Ca2+、T4和leptin与达上市日龄呈低度正相关(P<0.01),与日增重呈低度正相关(P<0.01)。血清ALT与达上市日龄呈低度负相关(P<0.05),与日增重呈低度正相关(P<0.01)。6.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与胴体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血清T3、TSH、INS、NPY、TP、ALB、A/B、TG、HDL-C、LDL-C和K+与所有胴体性状呈微弱相关(|r|<0.3000)。血清Leptin含量与内脂率呈低度正相关(P<0.01),与胴体斜长呈低度负相关(P<0.01),与板油率、平均膘厚呈微弱正相关。血清IGF-1与屠宰率、内脂率和6-7肋骨膘厚呈低度负相关(P<0.01),与板油率、眼肌面积等呈低度正相关(P<0.01)。血浆球蛋白含量与内脂率呈低度正相关(P<0.01)。血清BUN含量与屠宰率、胴体斜长和眼肌面积等呈低度正相关(P<0.01),与内脂率呈低度负相关(P<0.01)。血清肌酐(Cr)含量与屠宰率、胴体长度和眼肌面积(LMA)呈显着正相关(P<0.01),与内脂率、板油率和膘厚呈负相关。血清钙离子与胴体长度和肋骨数呈低度负相关(P<0.01)。7.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与肉质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血清T4与MPV、MS、DL和IF呈负相关(P<0.01),与CS和WLP呈显着正相关(P<0.01)。血清T3与MSF呈显着负相关(P<0.01),与IF呈显着正相关(P<0.01)。血清TSH与MPV、MS、DL和IF呈显着正相关(P<0.01),与CS和WLP呈显着负相关(P<0.01)。血清瘦素与MSF呈显着负相关(P<0.01)。血清NPY含量与CS、WLP呈显着正相关(P<0.01),与MPV、MS、DL和IF呈显着负相关(P<0.01)。血浆TP含量与CS呈高度正相关(P<0.01),与MS、DL、IF和MPV呈显着负相关(P<0.01)。血浆ALB含量与MS、DL、MPV和IF呈显着负相关(P<0.01),与CS和WLP呈显着正相关(P<0.01)。血液BUN含量与MS、DL、MPV和IF呈正相关(P<0.01),与CS和WLP呈显着负相关(P<0.01)。血清LDL-C含量与DL、MS和IF呈显着正相关(P<0.01),与CS和WLP呈显着负相关(P<0.01)。血清肌酐含量与MS、MPV、DL和IF呈负相关(P<0.01),与WLP和CS呈显着正相关(P<0.01)。
李芳芳[8](2007)在《广西巴马小型猪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成熟肽基因克隆及其真核表达质粒对小鼠生长效应的研究》文中指出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rowth Hormone Releasing Hormone,GHRH)是一种蛋白类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它能特异的诱导垂体生长激素(Growth Hromone,GH)的合成与分泌,对脊椎动物的生长、发育及代谢调控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广西巴马小型猪基因组DNA为模板,用特异性引物扩增GHRH外显子3,以外显子3为模板,用引物延伸悬挂PCR法扩增GHRH成熟肽序列,纯化后,连接到PMD18-T载体,转化到大肠杆菌,筛选阳性克隆,测序,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克隆的广西巴马小型猪GHRH成熟肽序列全长为132bp,其中外显子3基因序列长105bp。广西巴马小型猪GHRH外显子3基因序列与GenBank(NCBI)中报到的猪的GHRH外显子3相比:同源性为97.14%;在第84位、98位、100位发现三处碱基突变,均为转换,点突变均为无义突变。说明广西巴马小型猪的矮小体型与GHRH成熟肽分子结构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为探讨注射GHRH真核表达质粒对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本研究选择平均体重为14.05±5.48g的小鼠42只,按性别相同,体重相近,两两配对,分为空质粒组和PEGFP-GHRH组。试验开始,在空质粒组小鼠右腿胫骨部肌肉按0.5μg质粒/g体重注射PEGFP-N1质粒,同时PEGFP-GHRH组小鼠在相同部位按0.5μg质粒/g注射PEGFP-GHRH质粒。35天试验结果表明:外源的GHRH在肌肉中获得了表达。GHRH基因至少可以在小鼠体内滞留15天。注射PEGFP-GHRH质粒对小鼠的生长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从注射后第10天至25天,PEGFP-GHRH组体重显着高于空质粒组(P<0.05)。0~25天,PEGFP-GHRH组小鼠日增重比空质粒组提高12.3%(P<0.05)。
任晓慧[9](2007)在《RNA复制子对基因表达的促进作用及动物促生长方法的探讨》文中认为本研究采用塞姆利基森林病毒(SFV)RNA复制子和微球(MP)介导基因转移技术,以期提高目的基因的表达水平。首先构建了GHRH和HBsAg-SS单基因以及GHRH-HBsAg-SS双基因RNA复制子真核表达载体,在细胞和小鼠肌肉中成功地表达了目的蛋白,且表达的HBsAg-SS具有反应原性。制备的MP-DNA复合物提高了目的基因的表达以及基因免疫水平;也证实了复制子载体对基因表达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表达水平比普通载体高3倍,诱发抗体水平的升高也显着优于普通载体。微球介导的GHRH和HBsAg-SS基因直接转移,对小鼠和育肥猪均表现出明显的促生长作用。初步探讨了非遗传性获得的促生长机制,证实利用这项技术在大型哺乳动物产生两代间的,非遗传性生物效应的可能性。给妊娠母鼠和母猪进行GHRH和HBsAg-SS基因直接转移,后代表现出明显的促生长作用。同时也证实了GHRH与HBsAg-SS双基因共表达对动物的促生长具有协同作用。本研究为寻求高效的基因表达系统,实现对GH的双向调节,开发新一代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的长效促生长制剂打下了基础。
侯峰[10](2007)在《肌肉表达外源Ghrelin与GRF基因对动物生长的促进作用》文中研究说明Ghrelin和生长激素释放因子GRF(Growth Hormone Releasing Factor,GRF)都能够刺激机体分泌生长激素(GH),本课题构建了同时包括Ghrelin与GRF两种基因的表达载体,以PLGA为材料包裹质粒注射小鼠,研究比较Ghrelin与GRF协同作用对动物生长的影响,二者对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和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人工合成了Ghrelin基因,在两端分别引入BamH I和EcoRI酶切位点构建了pcDNA3.1(-)-Ghrelin真核表达载体,同时又构建了pcDNA3.1(-)-GRF真核表达载体,两种真核表达载体在CHO细胞瞬时表达,经RT-PCR、检测结果阳性,同时证明表达产物具有促进IGF-1的分泌作用;以PLGA为载体,采用复乳-液中蒸发法制备了重组质粒微球,给小鼠肌注质粒微球结果表明,实验组动物累积增重与生理盐水组比差异显着,GRF和Ghrelin两种质粒微球组促生长效果优于单个质粒微球组,同时血清中IGF-1和GH的浓度也高于生理盐水组和单质粒组。本研究表明,PLGA介导的pcDNA3.1(-)-Ghrelin和pcDNA3.1(-)- GRF真核表达载体对动物有很好的促生长作用,并且两种质粒微球共同作用比单个质粒对小鼠促生长作用更为明显,体现出Ghrelin基因和GRF基因在动物促生长方面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二、CHO表达生长激素释放因子的生物活性测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HO表达生长激素释放因子的生物活性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水稻蛋白糖基化类型及植物特异性糖苷的免疫原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生物制药的发展及现状 |
第二节 生物制药的种类 |
1.2.1 抗体类药物 |
1.2.2 重组蛋白类药物 |
1.2.3 疫苗 |
1.2.4 细胞因子 |
1.2.5 其他 |
第三节 用于生物制药的各种表达体系 |
1.3.1 微生物生物反应器 |
1.3.2 动物生物反应器 |
1.3.3 植物生物反应器 |
1.3.3.1 植物生物反应器的宿主研究进展 |
1.3.3.2 不同类型植物生物反应器的研究进展 |
第四节 糖蛋白的N-糖基化修饰的研究进展 |
1.4.1 N-糖基化修饰的功能及特点 |
1.4.1.1 N-糖基化修饰对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
1.4.1.2 N-糖基化修饰的不均一性 |
1.4.1.3 N-糖基化修饰对生物蛋白药物功能的重要作用 |
1.4.2 不同表达体系中N-糖基化修饰的差异 |
1.4.2.1 动物和植物中N-糖基化修饰的不同 |
1.4.2.2 不同物种间N-糖基化修饰的差异 |
1.4.2.3 不同器官和组织间N-糖基化修饰的差异 |
1.4.2.4 不同细胞器中N-糖基化修饰的差异 |
1.4.2.5 不同生长周期中N-糖基化修饰的不同 |
1.4.3 植物特异性N-糖基化修饰的免疫原性 |
第五节 植物细胞人源化N-糖基化修饰的研究进展 |
第二章 水稻不同品种及不同组织的糖基化修饰 |
第一节 前言 |
第二节 实验材料和方法 |
2.2.1 供试材料品种 |
2.2.2 总蛋白提取 |
2.2.3 糖苷的分离与纯化 |
2.2.4 MALDI-TOF MS |
第三节 实验结果 |
2.3.1 水稻不同品种种子蛋白的N-糖基化修饰分析 |
2.3.2 水稻不同品种叶片的N-糖基化修饰研究 |
2.3.3 水稻种子和叶片蛋白的N-糖基化修饰类型比较 |
2.3.4 水稻种子和叶片中N-连接糖苷定量分析 |
第四节 小结和讨论 |
第三章 水稻胚乳中人源化糖苷修饰研究 |
第一节 前言 |
第二节 实验材料和方法 |
3.2.1 载体构建和水稻转化 |
3.2.2 水稻种子的总蛋白提取 |
3.2.3 水稻种子储藏谷蛋白提取 |
3.2.4 Western blotting分析 |
3.2.5 转基因单株的纯合子筛选 |
3.2.6 水稻胚乳储藏谷蛋白的糖基化结构分析 |
3.2.7 α-1,6-岩藻糖含量的定量分析 |
3.2.8 转基因的聚合 |
第三节 实验结果 |
3.3.1 过量表达FUT8和GalT基因的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
3.3.2 转基因水稻种子中谷蛋白的N-连接糖苷结构分析 |
第四节 小结和讨论 |
第四章 不同糖苷修饰背景下人α抗胰蛋白酶的糖基化修饰分析 |
第一节 前言 |
第二节 实验材料和方法 |
4.2.1 实验材料 |
4.2.2 纯合子筛选 |
4.2.3 Western blotting分析 |
4.2.4 重组AAT的纯化 |
4.2.5 重组AAT糖基结构分析 |
第三节 实验结果 |
4.3.1 表达人源化糖苷修饰的AAT转基因品系选育 |
4.3.2 重组AAT的纯化与分析 |
4.3.3 OsrAAT和mgOsrAAT的N-糖基化结构分析 |
第四节 小结和讨论 |
第五章 OsrAAT和mgOsrAAT免疫原性的比较 |
第一节 前言 |
第二节 实验材料和方法 |
5.2.1 实验材料 |
5.2.2 家兔免疫 |
5.2.2.1 样品配置 |
5.2.2.2 实验分组 |
5.2.2.3 给药方法 |
5.2.2.4 样本采集及处理 |
5.2.2.5 一般临床观察 |
5.2.2.6 血清中抗体效价测定 |
5.2.2.7 血清中AAT特异IgG、IgM和IgE的测定 |
5.2.3 被动致敏实验 |
5.2.3.1 动物分组 |
5.2.3.2 致敏 |
5.2.3.3 激发 |
5.2.3.4 结果判定 |
5.2.4 血清中植物特异性糖苷的抗体浓度检测 |
第三节 实验结果 |
5.3.1 一般临床观察 |
5.3.2 不同来源AAT的抗体效价分析 |
5.3.3 血清中抗AAT的IgG、IgM和IgE含量分析 |
5.3.4 豚鼠皮肤被动过敏 |
5.3.5 血清中植物特异性α-1,3-岩藻糖和β-1,2-木糖的抗体浓度 |
第四节 小结和讨论 |
附 一种快速鉴定转基因纯合子及拷贝数的方法 |
第一节 前言 |
第二节 实验材料和方法 |
2.1 供本实验的转基因品系 |
2.2 基因组DNA提取 |
2.3 PCR扩增和引物 |
2.4 SYBR Green定量PCR |
2.5 转基因纯合子的鉴定 |
2.6 纯合子植株的PCR验证 |
2.7 转基因拷贝数的确定 |
2.8 Southern杂交分析 |
第三节 实验结果 |
3.1 用于纯合子鉴定的内参基因的选择 |
3.2 利用Ct值(2~(-△△Ct))鉴定转基因植株的纯合子和杂合子 |
3.3 在T2代中验证已检测出的纯合子的准确性 |
3.4 用于确定插入位点数及验证 |
第四节 小结和讨论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及专利 |
专利及奖励 |
致谢 |
(2)两种典型日粮模式对奶牛泌乳量、乳品质及泌乳相关激素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不同日粮对乳品质及瘤胃液激素的影响 |
1.1 不同日粮对奶牛干物质采食量的影响 |
1.2 不同日粮对乳蛋白含量的影响 |
1.3 不同日粮对乳脂肪含量的影响 |
1.4 不同日粮对瘤胃液激素的影响 |
第二章 激素对乳脂乳蛋白合成的影响 |
2.1 激素调控乳蛋白合成的作用及分子机制 |
2.2 激素调控乳脂肪合成的作用及分子机制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一章 不同日粮对泌乳奶牛干物质采食量的影响 |
1.1 材料和方法 |
1.2 结果与分析 |
1.3 讨论 |
1.4 结论 |
第二章 不同日粮对产奶量及乳品质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3 讨论 |
2.4 结论 |
第三章 不同日粮对泌乳奶牛相关激素浓度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3 讨论 |
3.4 结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3)pGRF基因质粒对猪促生长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生长轴对动物生长的调控 |
1.1.1 生长激素 |
1.1.2 生长激素释放因子 |
1.1.3 生长抑素 |
1.1.4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1.2 导入外源基因研究进展 |
1.2.1 基因治疗的研究现状 |
1.2.2 基因质粒在动物体内表达的证据 |
1.2.3 基因质粒构建的理论 |
1.2.4 GRF 基因质粒的作用机制 |
1.2.5 GRF 基因质粒的作用效果研究 |
1.2.6 影响GRF 基因质粒作用效果的因素 |
1.2.7 pGRF 基因质粒使用的优势 |
1.3 研究目的 |
第二章 pGRF 基因质粒对猪促生长的研究 |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设计 |
2.1.3 试验日粮 |
2.1.4 饲养管理 |
2.1.5 屠宰试验 |
2.1.6 血样采集 |
2.1.7 试验测定指标及方法 |
2.1.8 数据处理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pGRF 基因质粒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2.2.2 pGRF 基因质粒对猪胴体品质的影响 |
2.2.3 pGRF 基因质粒对肉品质的影响 |
2.2.4 pGRF 基因质粒对猪内脏器官系数的影响 |
2.2.5 pGRF 基因质粒对猪血液指标的影响 |
2.3 讨论 |
2.3.1 pGRF 基因质粒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
2.3.2 pGRF 基因质粒对猪胴体品质的影响 |
2.3.3 pGRF 基因质粒对肉品质的影响 |
2.3.4 pGRF 基因质粒对猪内脏器官系数的影响 |
2.3.5 pGRF 基因质粒对猪血液指标的影响 |
2.3.6 pGRF 基因质粒的安全性探讨 |
第三章 总结 |
3.1 结论 |
3.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4)注射pGRF基因质粒对猪血液生长轴激素分泌规律、生化指标、免疫指标及胴体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pGRF 基因质粒的来源、结构与功能 |
1.1.1 pGRF 基因质粒的来源 |
1.1.2 pGRF 的结构 |
1.1.3 pGRF 基因质粒的功能 |
1.2 pGRF 基因质粒在生产中的应用及其现状 |
1.2.1 pGRF 基因质粒对商品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
1.2.2 pGRF 基因质粒对血液激素含量的影响 |
1.2.3 几种生长轴激素的生长调控作用 |
1.2.4 pGRF 基因质粒对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1.2.5 pGRF 基因质粒的免疫作用 |
1.2.6 注射pGRF 基因质粒对生长猪肉质量的影响 |
1.2.7 注射pGRF 基因质粒对生长猪内脏器官的影响 |
1.3 基因质粒导入方式 |
1.3.1 直接肌肉注射方式 |
1.3.2 基因枪注射方式 |
1.3.3 无针喷射器喷射方式 |
1.4 GRF 基因质粒的安全性 |
1.5 存在的问题和将来的发展 |
1.6 本试验的创新点与目的意义 |
1.6.1 创新点 |
1.6.2 试验目的意义 |
第二章 pGRF 基因质粒对猪血清生长轴激素变化规律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
2.1.2 试验动物饲养管理及其日粮组成 |
2.1.3 试验设计 |
2.1.4 样品采集 |
2.1.5 测定指标、方法步骤 |
2.1.6 数据处理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注射pGRF 基因质粒对生长猪血清GH 含量的影响 |
2.2.2 注射pGRF 基因质粒对生长猪血清IGF-Ⅰ含量的影响 |
2.2.3 注射pGRF 基因质粒对生长猪血清GRF 含量的影响 |
2.2.4 注射pGRF 基因质粒对生长猪血清SS 含量的影响 |
2.2.5 相关性分析 |
2.3 讨论 |
2.4 结论 |
第三章 pGRF 基因质粒对猪血液生化指标、免疫指标与胴体质量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
3.1.2 试验动物饲养管理及其日粮组成 |
3.1.3 试验设计 |
3.1.4 样品采集 |
3.1.5 测定指标、方法、试剂来源及其原理 |
3.1.6 数据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注射pGRF 基因质粒对生长猪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3.2.2 注射pGRF 基因质粒对生长猪免疫机能的影响 |
3.2.3 注射 pGRF 基因质粒 60d 时对生长猪肉质量的影响 |
3.2.4 注射 pGRF 基因质粒 60d 时对生长猪内脏器官比例的影响 |
3.3 讨论 |
3.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猪Ghelin基因质粒对仔猪生长性能及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生长轴激素与动物生长调控 |
1.1 生长轴相关激素 |
1.2 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的研究进展 |
1.2.1 Ghrelin受体及分布 |
1.2.2 Ghrelin的生物学功能 |
1.2.3 Ghrelin分泌的调节 |
1.2.4 Ghrelin在畜牧业的应用前景 |
2 基因药物在畜牧业中的研究现状 |
2.1 基因药物 |
2.2 基因药物与动物的生长调控 |
2.3 微球介导基因质粒在动物肌肉组织的表达及对动物生长的影响 |
2.4 结语 |
第二章 研究内容 |
实验一猪Ghrelin基因质粒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PCI-Ghrelin-28aa质粒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2.2 PCI-Ghrelin-28aa质粒对猪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3 讨论 |
4 小结 |
实验二猪Ghrelin基因质粒对仔猪血液中生长轴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PCI-Ghrelin-28aa质粒对仔猪血液中GH水平的影响 |
2.2 PCI-Ghrelin-28aa质粒对仔猪血液中IGF-I水平的影响 |
2.3 PCI-Ghrelin-28aa质粒对仔猪血液中SS水平的影响 |
2.4 PCI-Ghrelin-28aa质粒对仔猪血液中GAS水平的影响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6)鹅GH、PRL基因序列及其多态性与早期生长发育及屠宰性状的关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一、家鹅种质特性研究进展 |
1.1 家鹅的分类学与起源 |
1.2 我国的家鹅品种资源 |
1.3 家鹅细胞遗传学研究进展 |
1.4 家鹅血液蛋白多态性研究进展 |
1.5 家鹅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1.6 鹅育种研究进展 |
二、本试验中选用的5 个鹅品种(种群)简介 |
三、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及生长激素基因研究进展 |
3.1 生长激素及生长激素基因的结构 |
3.2 生长激素基因定位、表达与调控 |
3.3 生长激素的生理功能 |
3.4 GH 作用的分子机制 |
3.5 生长激素的生物学功能 |
3.6 国内外禽类生长激素基因的研究进展 |
四、催乳素及催乳素基因研究进展 |
4.1 催乳素的基本结构 |
4.2 催乳素的分泌调节 |
4.3 催乳素的生理功能 |
4.4 催乳素(PRL)基因结构及多态性研究进展 |
4.5 家禽 PRL 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
五、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鹅早期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测定项目 |
1.3 统计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生长发育规律 |
3 讨论 |
第三章 鹅生长激素(GH)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体重和屠宰性状的关联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分析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鹅 CH 基因的克隆和测序 |
2.2 鹅 GH 基因的多态性检测 |
2.3 5个鹅品种(种群)GH基因外显子SNPs等位基因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分析 |
2.4 5 个鹅品种(种群)GH 基因内含子 SNPs 等位基因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分析 |
2.5 鹅 GH 基因多态位点与早期增重和屠宰性状的关联分析 |
3 讨论 |
3.1 鹅 GH 基因的克隆 |
3.2 鹅 GH 基因编码区多态性 |
3.3 鹅 GH 基因内含子多态性 |
3.4 鹅 GH 基因多态性与体重和屠宰性能的关系 |
第四章 鹅催乳素(PRL)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体重和屠体性状的关联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分析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鹅 PRL 基因5′端调控区的克隆和测序 |
2.2 鹅 PRL 基因编码区的克隆和测序 |
2.3 鹅 PRL 基因的多态性检测 |
2.4 5 个鹅品种(种群)PRL 基因SNPs 等位基因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分析 |
2.5 鹅 PRL 基因多态位点与早期增重和屠宰性状的关联分析 |
3 讨论 |
3.1 鹅 PRL 基因的克隆 |
3.2 鹅 PRL 基因多态性 |
3.3 鹅 PRL 基因多态性与体重和屠宰性能的关系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7)猪β-连环素基因的分离,多态性检测及其与生产性状、生理生化指标的关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 文献综述 |
1.1 连环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
1.1.1 钙粘素与连环素简介 |
1.1.2 α-连环素、γ-连环素和p120CTN简介 |
1.1.3 β-连环素的结构与生物学特征 |
1.1.4 钙粘素与连环素结合的机制 |
1.1.5 Wnt/β-连环素蛋白信号通路与生物学功能 |
1.1.6 连环素介导的钙粘素的主要作用 |
1.2 几种促生长类激素的作用机制与生物学功能 |
1.2.1 生长激素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促生长机制 |
1.2.2 瘦素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
1.2.3 神经肽Y的生物学功能 |
1.2.4 胰岛素的生物学功能 |
1.2.5 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 |
1.3 几种血清酶的主要功能 |
1.3.1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功能 |
1.3.2 肌酸激酶的功能 |
1.3.3 乳酸脱氢酶的功能 |
1.3.4 碱性磷酸酶的功能 |
1.4 血浆蛋白与含氮化合物的主要功能 |
1.4.1 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和脂蛋白的功能 |
1.4.2 血浆胆固醇、甘油三酯、肌酐和尿素氮的主要功能 |
1.5 电解质的生物学作用 |
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3 材料与方法 |
3.1 材料 |
3.1.1 实验动物的选择 |
3.1.2 试验猪的饲养与日常管理 |
3.1.2.1 日粮的组成及营养水平 |
3.1.2.2 试验猪的饲养管理 |
3.1.3 供试样品的采集 |
3.1.3.1 生理生化指标与激素测定血清样本 |
3.1.3.3 组织表达谱样本 |
3.1.4 检测试剂盒 |
3.1.5 主要试剂及配制 |
3.1.5.1 主要试剂 |
3.1.5.2 主要试剂配制 |
3.1.6 主要仪器设备 |
3.1.7 主要分子生物学软件和统计软件 |
3.2 方法 |
3.2.1 生化指标与激素的测定方法 |
3.2.2 生产性状与肉质测定方法 |
3.2.3 猪CTNNB1基因的分离方法 |
3.2.3.1 猪EST信息的获取和整理 |
3.2.3.2 引物设计 |
3.2.3.3 PCR扩增条件 |
3.2.3.4 PCR产物的纯化、克隆和测序 |
3.2.4 猪CTNNB1基因组DNA序列的克隆 |
3.2.4.1 引物的设计 |
3.2.4.2 PCR扩增条件 |
3.2.4.3 PCR产物的纯化、克隆和测序 |
3.2.5 猪CTNNB1基因组织表达谱研究 |
3.2.5.1 总RNA提取 |
3.2.5.2 R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
3.2.5.3 RT-PCR扩增体系 |
3.2.6 PCR-RFLP方法检测猪CTNNB1基因的多态性 |
3.2.6.1 PCR扩增 |
3.2.6.2 酶切条件 |
3.2.6.3 基因分型 |
3.2.7 多态标记与性状和生化指标的关联分析 |
4 结果 |
4.1 CTNNB1基因的克隆 |
4.1.1 PCR扩增的结果 |
4.1.2 猪CTNNB1基因cDNA序列分析结果 |
4.2 猪CTNNB1基因组DNA序列分析结果 |
4.3 猪CTNNB1基因的组织表达结果 |
4.4 猪CTNNB1基因的多态性检测及其与性状、指标的关联分析 |
4.4.1 CTNNB1基因内含子突变的位点 |
4.4.2 CTNNB1基因的多态性检测结果 |
4.4.3 CTNNB1基因的多态性与部分经济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 |
4.4.4 CTNNB1基因的多态性与部分生化指标的关联分析结果 |
4.5 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
4.5.1 血清激素含量测定结果 |
4.5.2 血浆蛋白、尿素氮和肌酐含量测定结果 |
4.5.3 血清脂类物质和血浆脂蛋白含量测定结果 |
4.5.4 血清K+、Cl—、Ca2+和血糖含量测定结果 |
4.5.5 通城猪与长白猪血清酶活性测定结果 |
4.6 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与生长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
4.7 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与胴体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
4.8 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与肉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
5 讨论 |
5.1 根据EST进行的电子克隆 |
5.1.2 关于CTNNB1基因的组织表达谱分析 |
5.1.3 关于CTNNB1基因的多态性检测及关联分析 |
5.1.3.1 CTNNB1基因的多态性检测 |
5.1.3.2 CTNNB1基因的多态性性与性状关联分析 |
5.2 血清激素对生长、胴体和肉质性状的影响 |
5.2.1 胰岛素素样生长因子-1 |
5.2.2 瘦素(leptin) |
5.2.3 神经肽Y |
5.2.4 胰岛素 |
5.2.5 甲状腺素类激素 |
5.3 血浆蛋白、尿素氮、肌酐和血糖对生长、胴体和肉质性状的影响 |
5.3.1 血浆蛋白 |
5.3.2 尿素氮 |
5.3.3 肌酐 |
5.4 脂类物质和血浆脂蛋白对生长、胴体和肉质性状的影响 |
5.5 血浆K~+、Cl~-和Ca~(2+)含量及其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
5.6 猪血清酶活性对猪生产、胴体和肉质性状的影响 |
5.6.1 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 |
5.6.2 肌酸激酶(CK/CPK)、乳酸脱氢酶(LD/LDH)和碱性磷酸酶(ALP) |
6 小结 |
6.1 本研究获得的结果 |
6.2 本研究的创新点与特色 |
6.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6.4 今后工作思路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广西巴马小型猪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成熟肽基因克隆及其真核表达质粒对小鼠生长效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rowth Hormone Releasing Hormone,GHRH)研究进展 |
1.GHRH的发现及分布 |
2.GHRH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
2.1 GHRH的结构 |
2.2 GHRH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
3.GHRH基因 |
4.GHRH生物学作用及机制 |
4.1 GHRH的生物学作用 |
4.2 GHRH促进GH分泌的机理 |
5.GHRH的应用 |
5.1 在猪生产上的应用 |
5.2 在奶牛生产上的应用 |
5.3 在鸡生产上的应用 |
5.4 其他应用 |
第二节 GHRH基因表达质粒的研究进展 |
1.关于表达载体 |
1.1 原核表达载体 |
1.2 真核表达载体 |
2.GHRH基因质粒 |
3.GHRH基因质粒的应用 |
4.GHRH基因质粒的安全性 |
5.基因质粒存在的问题和将来的发展 |
第三节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实验一、广西巴马小型猪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成熟肽基因克隆,序列分析 |
1.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结果与分析 |
2.1 DNA的提取 |
2.2 克隆 |
3.讨论 |
4.小结 |
实验二、广西巴马小型猪成熟型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真核表达质粒对小鼠生长的效应研究 |
1.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结果与分析 |
3.讨论 |
3.1 质粒的选择 |
3.2 对基因质粒的处理 |
3.3 增强基因质粒表达效率的方法 |
3.4 关于RNA的提取 |
3.5 GHRH成熟肽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效应 |
4.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
附录2 PEGFP-GHRH质粒测序物理图谱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9)RNA复制子对基因表达的促进作用及动物促生长方法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前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甲病毒载体系统的研究进展 |
1 甲病毒简介 |
2 甲病毒复制子载体发展历程 |
3 甲病毒复制子结构以及递送方式 |
4 甲病毒复制子载体种类 |
5 甲病毒复制子载体应用 |
6 甲病毒复制子载体的生物安全性问题 |
第二章 生长激素释放因子和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 |
1 GHRH、SS 与GH/IGF-I 生长轴的关系 |
2 GHRH 概述 |
3 SS 概述 |
4 GHRH 和SS 共同协调控制GH 的分泌模式 |
5 GHRH 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
6 SS 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
7 GHRH 和SS 基因转移的新方法:PLGA-MP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一章 GHRH、SS 及GHRH-SS RNA 复制子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2.1 GHRH 基因RNA 复制子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2.2 HBSAG-SS 基因RNA 复制子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2.3 GHRH-HBSAG-SS 双基因RNA 复制子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章 GHRH、SS 及GHRH-SS RNA 复制子表达载体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2.1 总RNA 的提取 |
2.2 转染细胞的RT-PCR |
2.3 TRICINE-SDS-PAGE 和SDS-PAGE 结果 |
2.4 表达产物的DOT-ELISA(检测表达的SS 和GHRH) |
2.5 WESTERN BLOT 检测结果(检测表达的HBSAG、SS、 |
2.6 细胞原位免疫荧光结果 |
2.7 双抗体夹心ELISA 法检测细胞表达的HBSAG |
2.8 放免法检测转染细胞表达的GHRH 和SS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章 RNA 复制子载体与普通载体表达水平比较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2.1 PIRES-LACZ 载体的构建 |
2.2 LACZ 基因在293 和BHK-21 细胞中表达 |
2.3 LACZ 基因小鼠肌肉中的表达水平 |
2.4 GHRH 基因在293 和BHK-21 细胞中的表达 |
2.5 GHRH 基因在小鼠肌肉中的表达 |
2.6 HBSAG-SS 基因在293 和BHK-21 细胞的表达 |
2.7 HBSAG-SS 基因在小鼠肌肉中的表达 |
3 讨论 |
3.1 RNA 复制子载体与普通载体基因表达水平的比较 |
3.2 甲病毒RNA 复制子载体的生物安全性问题 |
4 小结 |
第四章 微球介导GHRH、SS 和GHRH-SS RNA 复制子表达载体在小鼠体内的表达及对生长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2.1 PLGA-MP 的制备以及性质考察 |
2.2 微球介导GHRH、HBSAG 和SS 基因在小鼠肌肉内的表达 |
2.3 微球介导GHRH 和SS 及双基因的RNA 复制子表达质粒在肌肉组织的表达对小鼠生长的影响 |
2.4 微球介导 HBsAg 和 SS RNA 复制子表达质粒基因免疫小鼠试验 |
2.5 微球介导GHRH 和SS 及双基因的RNA 复制子表达质粒在妊娠母鼠肌肉组织的表达对子代小鼠生长的影响 |
3 讨论 |
3.1 PLGA-MP-DNA 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
3.2 影响PLGA-MP 质量的因素 |
3.3 PLGA-MP 的安全性 |
3.4 PLGA-MP-DNA 对基因表达和免疫效果的影响 |
3.5 RNA 复制子对SS 融合基因的免疫效果和促生长作用的影响.. |
3.6 微球介导GHRH 和SS 基因的RNA 复制子表达质粒在肌肉组织的表达对小鼠生长的影响 |
3.7 GHRH 和SS 基因RNA 复制子表达质粒在妊娠母鼠肌肉组织的表达对子代小鼠生长的影响 |
3.8 GHRH 和HBSAG-SS 双基因共表达对小鼠促生长的协同作用 |
4 小结 |
第五章 微球介导GHRH、SS 和GHRH-SS RNA 复制子表达载体在猪体内的表达及对生长和免疫机能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2.1 微球介导HBSAG-SS基因RNA复制子表达质粒在肌肉组织的表达对育肥猪生长及免疫机能的影响 |
2.2 微球介导GHRH 和HBSAG-SS 基因以及双基因RNA 复制子表达质粒在妊娠母猪肌肉组织的表达对后代仔猪生长及免疫机能的影响 |
3 讨论 |
3.1 SS 基因主动免疫的效果及其对育肥猪生长的影响 |
3.2 微球介导GHRH 和HBSAG-SS 基因RNA 复制子表达质粒在妊娠母猪肌肉组织的表达对后代仔猪生长的影响 |
3.3 微球介导GHRH 和HBSAG-SS 基因RNA 复制子表达质粒在肌肉组织的表达对猪免疫机能的影响 |
3.4 微球介导GHRH-HBSAG-SS双基因RNA复制子表达质粒在肌肉组织的共表达对猪生长和免疫的协同作用 |
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CURRICULUM VITAE |
(10)肌肉表达外源Ghrelin与GRF基因对动物生长的促进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前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Ghrelin 的结构与功能 |
1 Ghrelin 的化学结构 |
2 Ghrelin 的分布定位 |
3 Ghrelin 受体的化学结构 |
4 Ghrelin 受体的分布定位 |
5 Ghrelin 的作用机制 |
6 Ghrelin 的生理功能 |
第二章 生长激素释放因子的结构与功能 |
1 GRF研究的兴起 |
2 GRF 的产生部位、生理作用及机理 |
3 GRF的结构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
4 GRF在畜牧业上的应用 |
5 GRF的制备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一章 Ghrelin、GRF 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二章 微球介导Ghrelin 及GRF 对动物生长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致谢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四、CHO表达生长激素释放因子的生物活性测定(论文参考文献)
- [1]水稻蛋白糖基化类型及植物特异性糖苷的免疫原性研究[D]. 汪相宏. 武汉大学, 2017(06)
- [2]两种典型日粮模式对奶牛泌乳量、乳品质及泌乳相关激素的影响[D]. 文静. 吉林大学, 2013(09)
- [3]pGRF基因质粒对猪促生长的研究[D]. 姚立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S2)
- [4]注射pGRF基因质粒对猪血液生长轴激素分泌规律、生化指标、免疫指标及胴体质量的影响[D]. 张金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S2)
- [5]猪Ghelin基因质粒对仔猪生长性能及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D]. 李德莉. 吉林农业大学, 2008(11)
- [6]鹅GH、PRL基因序列及其多态性与早期生长发育及屠宰性状的关联分析[D]. 赵文明. 扬州大学, 2008(01)
- [7]猪β-连环素基因的分离,多态性检测及其与生产性状、生理生化指标的关联分析[D]. 伍晓雄. 华中农业大学, 2008(02)
- [8]广西巴马小型猪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成熟肽基因克隆及其真核表达质粒对小鼠生长效应的研究[D]. 李芳芳. 广西大学, 2007(05)
- [9]RNA复制子对基因表达的促进作用及动物促生长方法的探讨[D]. 任晓慧. 吉林大学, 2007(03)
- [10]肌肉表达外源Ghrelin与GRF基因对动物生长的促进作用[D]. 侯峰. 吉林大学, 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