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泊酚和尼卡地平对儿童体外循环血管内皮因子的影响

丙泊酚和尼卡地平对儿童体外循环血管内皮因子的影响

一、异丙酚及尼卡地平对小儿体外循环期间血管内皮因子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周专[1](2016)在《低分子肝素对心脏手术肺保护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随着心脏外科技术和心肌保护措施的进步和完善,与心脏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越来越低,其死亡率显着降低,但肺损伤仍是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心内直视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现在大多数学者认为CPB肺损伤的重点有两类机制,第一类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在CPB期间许多因素可诱发SIRS,例如血液与CPB管道的接触、血液稀释破坏、手术创伤等因素诱发,第二类是体外循环过程中肺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因此国内外更多学者转向研究如何减轻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后肺损伤的肺保护方面,现在主要肺保护的措施有药物治疗、白细胞滤除技术、改进体外循环装置及技术、改变体外循环期间肺通气方式等。其中研究治疗肺损伤的药物主要有糖皮质激素、乌司他丁、NO或其前体等,但在这些相关研究未能排除心脏疾病本身的干扰。低分子肝素作为抗凝药物,其具有的抗炎作用已经成为脓毒症治疗研究的热点,其抗炎的作用得到肯定,但低分子肝素是否具有对CPB诱发的SIRS抗炎鲜有报道。本课题拟以心脏手术的患者,将其分为低分子肝素治疗组(治疗组)和等量生理盐水组(对照组),统计研究两个小组患者的有关炎性因素指标以及肺功能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目标是探究与评估低分子肝素治疗CPB肺损伤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因单纯主动脉瓣狭窄需行心脏手术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分别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5例,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15例,采用等量生理盐水,统计两组病人炎症因子相关指标及肺功能相关指标。分别以下时间点:T0(给麻醉药前);T1(CPB开始前);T2(CPB30min);T3(CPB停机即刻);T4(CPB后2h);T5(CPB后6h)六个时间点抽取动脉血,检测血清炎症因子血栓素B2、前列腺环素(6-ketoPGF1a)的值以及记录T0、T1、T2、T3、T4、T5时间点的呼吸指数(respiratory index,RI)、氧合指数(oxygen index,OI)、静态肺顺应性(static compliance of lung,Cst)等呼吸功能变化的指标。结果经比较,两组临床资料与方法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TXB2、6-keto-PGF1a水平在转机后持续升高(P<0.05),T2与CPB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转机前比较TXB2、6-keto-PGF1a无统计学意义(P>0.05),T2至T4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的呼吸指数(RI)、氧合指数(OI)、肺顺应性(Cst)在CPB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PB后各时间点治疗组RI、OI较对照组明显降低;CPB后各时间点治疗组Cst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结论:低分子肝素在心脏手术中具有较肯定的防治CPB相关肺损伤功效。

杨栋宝[2](2011)在《不同剂量丙泊酚对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文中认为肺脏损伤是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心内直视手术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肺脏是机体唯一有体循环和肺循环双重血供的器官,所以起初普遍认为肺脏有较强的耐缺血能力,但近年来随着体外循环(CPB)、肺移植及肺动脉袖状切除等技术的迅猛发展,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发现,肺脏是最容易受累的器官之一,肺脏同样也存在着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 I/R)损。研究表明,肺I/R损伤是导致术后早期呼吸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成为影响术后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CPB开始后,全身唯一不能进行有效降温而处于相对“高温、高代谢”状态的器官就是肺脏,大量的细胞因子及白细胞在肺脏聚集,肺损伤与炎症系统和I/R损伤密切相关。丙泊酚作为目前最常用的一种全身静脉麻醉药,已证实有良好的抗氧化和抑制细胞因子释放等作用,CPB中使用丙泊酚可以明显减轻肺脏损伤,改善肺脏的呼吸功能和循环功能,但是丙泊酚发挥肺保护作用的确切机制以及剂量相关性方面的研究却较少,为此,本研究的目的是试图找寻其确切机制以及探寻其剂量关系。目的:1通过测量计算CPB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分别给予不同剂量丙泊酚患者CPB前后的呼吸指数(Clinical value of respiratory index, RI)、胸肺顺应性(Cs)和动态肺顺应性(Cd),观察CPB前后这些指标的变化,以了解不同剂量丙泊酚对患者肺脏保护的效果;2通过测定CPB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给予不同剂量丙泊酚患者CPB前后肺静脉(桡动脉代替)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的变化,来测定不同剂量丙泊酚对氧自由基(oxygen free radical, OFR)的影响;3通过测定CPB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给予不同剂量丙泊酚患者CPB前后肺静脉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utrophil Elastase, NE)浓度,探讨CPB中不同剂量丙泊酚炎症反应对肺脏的损伤作用以及不同剂量丙泊酚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对CPB肺I/R损伤的保护作用。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讨,试图阐明CPB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肺脏的I/R损伤以及不同剂量丙泊酚对患者肺损伤的保护作用,为临床麻醉中应用丙泊酚能发挥最优的麻醉效应与最佳的肺保护作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择首次择期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病人48例,随机分为A组(丙泊酚剂量2mg/(kg?h))、B组(丙泊酚剂量5mg/(kg?h))、C组(丙泊酚剂量8mg/(kg?h))和P组(对照组,丙泊酚剂量0mg/(kg?h)),即A组、B组、C组分别在诱导后使用微量输注泵持续输注丙泊酚剂量2mg/(kg?h),5mg/(kg?h),8mg/(kg?h),P组为空白对照组,靶控输注等量脂肪乳剂,每组12例。输注时间均为麻醉诱导完成行中心静脉穿刺术后至抽取血样完成。抽取血样时间分别为CPB开始前(T0)、阻断升主动脉后重新开放升主动脉(开升主)后10min(T1)、30min(T2)、60min(T3),分别于上述各时间点采集桡动脉血液,检测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的浓度,测定并计算胸肺顺应性(Cs)、动态肺顺应性(Cd),同步监测吸入气氧浓度(FiO2)、大气压(Pb)、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计算呼吸指数(RI)。阻断升主动脉与开放升主动脉之间的时间定为肺缺血时间。所有资料使用SPSS13.0软件做统计分析,所得数据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数据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并进行比较,组内数据比较用组团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四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手术时间、CPB时间和肺缺血时间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2各组RI,Cs,Cd组内比较中,可以看出为CPB对P组的影响波动最大,对A组的影响次之,对B,C两组的影响不大且两组无显着性差异(P <0.05)。RI,Cs和Cd组间比较,T0时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B,C两组相对P组之间差异较大,对呼吸功能影响波动小,有较为明显的肺保护作用,A组较P组的肺功能保护也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较B,C两组肺保护作用明显较弱。3 SOD活性在P、A、B和C组中呈现明显的依次递增关系,其差异具有显着性(P <0.05)。而MDA在A、B和C组中均显着低于P组(P <0.05)。A组在T2、T3时,B组和C组在T1、T3时,NE均显着低于同时间的P组(P <0.05)。结论:1在CPB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给予丙泊酚可以明显改善患者RI、Cs、Cd,减轻CPB所致肺脏的呼吸功能以及循环功能的损害,具有肺保护作用,即使丙泊酚的用量在低于常规剂量的条件下,仍然可以表现出其肺保护作用,并且该保护作用呈剂量依赖性,随着应用剂量的增加保护作用呈增强趋势。2丙泊酚可以显着降低CPB再灌注后体内脂质过氧化程度,减轻肺脏受自由基攻击而致的损伤;可以保护SOD活性,增加机体清除OFR的能力从而起到肺保护的作用;可以减少PMN肺内滞留,减少肺损伤的敏感指标—血浆NE的浓度;同样,即使丙泊酚的用量在低于常规剂量的条件下,仍然可以表现出其肺保护作用,该作用呈剂量相关性,随剂量的增加肺保护作用呈现增强趋势,但是在C组中的保护作用优势与B组并无太大差别,提示可能在达到一定的麻醉深度以后,保护作用趋于平缓。3丙泊酚虽不能完全消除CPB肺损伤,但可以大大减轻肺脏损伤的程度,对肺脏起到显着的保护作用。该保护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随丙泊酚剂量的增加该保护作用增强。但是在超过常规剂量的丙泊酚肺保护作用优势与常规剂量丙泊酚并无太大差别,提示可能在达到一定的麻醉深度以后,保护作用趋于平缓。在该研究中,有三例患者(均为持续泵入丙泊酚8mg/(kg?h))术中出现血压低难以维持,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后效果不理想,停止泵入丙泊酚后血压回升,可见丙泊酚对心肌抑制作用还是很强的,最后该三例患者血样全部弃用。故在临床中,一味的增大丙泊酚的用量并不可取。我们建议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适当的增大丙泊酚的剂量,以发挥更优的肺脏保护作用。

廖健毅[3](2010)在《阿魏酸钠对体外循环血管内皮功能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阿魏酸钠(Sodium Ferula,SF)对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矫治手术围手术期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内皮素(endothelin ,ET-1)和循环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CEC)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阿魏酸钠的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阿魏酸钠组(S组)和对照组(C组)各30例。两组均于CPB下行心内直视手术,S组于体外循环开始前静滴阿魏酸钠注射液8 mg/Kg,C组予以等量平衡盐溶液,观察两组辅助循环时间、心脏复跳时间、心血管用药情况,并检测CPB前(T0)、CPB30分钟(T1)、CPB结束时(T2)、手术后2小时(T3)、手术后6小时(T4)五个时间点血浆NO和ET浓度,以及T0和T2两个时间点的CEC数变化。结果:两组病人CPB结束时(T2)与CPB前(T0)比较CEC浓度均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T0间比较差异不明显,T2之间比较S组CEC升高幅度明显被抑制,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CPB前(T0)血浆NO浓度水平差别不大,CPB30分钟(T1)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S组略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时间点两组NO浓度均有所上升,但均低于T0,差异明显,两组间比较S组NO降低程度比C组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病人CPB前(T0)血浆ET-1浓度水平差异不明显,CPB30分钟(T1)均稍有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后ET-1升高明显,有显着性意义(P<0.05);组间比较S组T1、T2、T3、T4时间点均低于C组,其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或P<0.01)。两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CPB)手术可造成以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为代表的血管舒张因子/收缩因子分泌失平衡状态,循环内皮细胞(CEC)数明显增加,证实CPB后存在着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激活。阿魏酸钠组术后NO下降幅度,ET、CEC升高的幅度,明显较对照组小,阿魏酸钠可有效拮抗ET的分泌,促进NO的生成,对儿童体外循环手术有较好的血管内皮功能保护作用。其机制主要与阿魏酸钠改善内皮细胞分泌平衡、清除自由基、防治脂质过氧化损伤、抗炎及抗细胞凋亡等作用有关。

陈煜,张剑蔚,白洁,孙瑛[4](2003)在《异丙酚及尼卡地平对小儿体外循环期间血管内皮因子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 观察小儿先心病手术体外循环期间应用异丙酚或尼卡地平对血管内皮因子的影响,探索合理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 36例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患儿随机分为异丙酚组、尼卡地平组和对照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1)、转流前(T2)、转流30min(T3)、停转流后2h(T4)和术后24h(T5)抽取血样,测定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血栓烷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a(6-K-F)水平,同时观察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 T1、T2、T5时各组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血管内皮因子无显着变化;T3时对照组平均动脉压(MAP)明显升高(P<0.05),ET增加,NO/ET比值降低(P<0.01),用药二组ET明显减少(P<0.05);T4时各组心率均明显增快(P<0.01);T3、T4时尼卡地平组6-K-F升高尤为明显(P<0.01)。结论 异丙酚可不同程度地抑制体外循环期间机体的血管舒缩反应。在体外循环的麻醉管理中,异丙酚可作为调控麻醉深度、抑制炎性应激反应等综合措施之一,其作用较尼卡地平更为明显。

周青山[5](2004)在《异丙酚对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心肌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二部分 由于体外循环技术和心肌保护技术的发展,目前小婴儿甚至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早期矫正或修复手术得以广泛开展,而且取得了显着的成绩,然而,婴幼儿特别是新生儿心脏手术的死亡率仍偏高。其中未成熟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或低氧一复氧性损伤是主要致死因素之一。因此小婴儿或新生儿围术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研究已是当前心脏外科医师和麻醉医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目的 通过观察异丙酚对缺血再灌注未成熟心肌的心脏功能,心肌炎性细胞因子及转录因子,血管内皮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探讨,目的旨在增加对静脉麻醉药异丙酚保护未成熟心肌的认识,以指导小儿心脏手术麻醉的安全实施。 方法 20例心功能Ⅰ-Ⅱ级,年龄1-9岁的先天性心脏病CPB下行房、室间隔缺损矫正术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10例)和异丙酚麻醉组(Ⅱ组,10例)。两组病人均于术前30min肌肉注射吗啡0.1mg/kg和东莨菪碱0.01mg/kg。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2-0.4mg/kg)芬太尼10μg/kg,泮库溴铵0.1mg/kg诱导,气管插管,纯氧机械通气(IPPV),调节呼吸参数,保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在35~45mmHg。麻醉维持:Ⅰ组,吸入0.25%-2%安氟醚,Ⅱ组,以微量泵(Graseby)持续静脉输注异丙酚15-20mg/kg.h维持麻醉,两组病人均于劈胸骨前、转流前静脉追加芬太尼10ug/kg。肝素化(3mg/kg)后常规建立CPB,以4℃含钾心肌保护液于主动脉根部灌注,使心电处于等电位线状态,心脏表面敷冰屑维持心肌局部深低温。麻醉、手术期间持续监测双频脑电图(BIS)、心电图(ECG)、MAP、CVP。PETCO2、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鼻咽和直肠温度。观察病人术后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分别于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和动静脉穿刺完成后稳定10min(T0),手术开始后体外循环开始前(T1)、主动脉阻断25min(T2)、主动脉开放后30min(T3)、停止体外循环2h(T4)、手术后24h(T5)采集血液标本,动态测定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SOD活性和细胞因子(TNFα、IL-6)。取右房插管和缺血再灌注45min右房心耳组织标本,观察心肌形态学变化以及NF-κB和ICAM-1的表达。 结果 组Ⅰ患儿缺血再灌注后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一MB)活性与组11比较明显增加(p<0.05),SOD活性则显着下降(p<0.01)。两组小儿血中TNF。浓度在心脏手术期间和术后24h无变化,I组小儿IL一6浓度在体外循环后显着增加,明显高于n组(p<0.05)。心肌NF一KB和ICAM一1的表达也明显高于H组。H组小儿体外循环后心肌细胞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程度也较I组减轻,术后拔出气管导管时间明显缩短。 结论异丙酚能减轻婴幼儿体外循环期间心肌缺血再灌注损害,促进小儿术后恢复,其机制可能与异丙酚减轻围手术期脂质过化、抑制炎症反应和中性粒细胞粘附、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等有关。

黄雅蓓[6](2021)在《尼卡地平对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尼卡地平对老年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择期LC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为60-8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Ⅱ-Ⅲ级,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n=30)和尼卡地平组(B组,n=30)。两组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方式麻醉维持。A组则未使用尼卡地平,B组于术前5min开始输注尼卡地平0.5-1.5ug/kg/min。记录患者入室连接监护后5min(T0)、气管插管后(T1)、手术切皮(T2)、建立气腹完成时(T3)、建立气腹15min后(T4)、术毕(T5)各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患者术前1天及术后1天、3天、7天的认知功能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HR无明显差异(P>0.05)。与A组相较,B组患者T2、T3、T4、T5的MAP明显降低(P<0.05);A组T1的MAP明显高于T2(P=0.001),T3的MAP明显高于T2(P<0.001),T5的MAP明显高于T4(P=0.042),B组患者T1的MAP明显高于T2(P<0.001)。与A组相较,B组患者在术后1天MMSE评分明显增高(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尼卡地平能维持老年患者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术中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并可能对术后1天认知功能障碍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张巧云[7](2021)在《术中血压管理对老年腹部大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急性肾损伤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围术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指术前一个星期至术后12天内发生的肾损伤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肾损伤包括肾结构性损伤和肾功能性丧失。全球每年手术超过3亿例,尽管医疗水平越来越高,但住院患者AKI的发生率仍高达18%。即使血清肌酐和或尿量的微小变化所表现出的相对轻度的肾损伤或肾功能损害,也可预示严重的临床后果。术后AKI的发生与术中低血压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患者肾脏总质量下降、肾小球出现硬化及基底膜增厚、肾皮质实质减少。这些肾脏变化使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血肌酐升高。研究表明术中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在基础值90%~110%范围内能降低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对患者的预后有一定改善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术中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维持在基础值的90%~110%,对老年腹部大手术患者术后早期AKI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腹部大手术患者164例,随机分为两组:标准化管理组(S组,n=82),术中平均动脉压不低于65mm Hg或基础的80%;个体化管理组(Ⅰ组,n=82),术中平均动脉压调控在基础值90%~110%范围内。记录术前(T0)、麻醉后5min(T1)、手术开始(T2)、30 min(T3)、60min(T4)、120min(T5)、180min(T6)及术毕时(T7)的平均动脉压;记录术中的麻醉药的用量、血管活性药的用量、手术时间、输血、输液及尿量;记录术后早期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浓度及术后AKI发生率;记录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收住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率及30天死亡率。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中输血、输液及尿量、麻醉药用量、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S组比较,Ⅰ组去甲肾上腺素量显着增多,心动过缓发生率增加(P<0.05);两组尼卡地平、阿托品、麻黄碱量、心动过速及室性早搏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术中MAP比术前基础值均显着降低(P<0.05);与S组比较,Ⅰ组患者T1-T7 MAP明显升高(P<0.05);S组术后早期Scr及Cys C浓度均较术前升高(P﹤0.05);Ⅰ组术后早期Scr及Cys C浓度显着低于S组(P﹤0.05)。与S组比较,Ⅰ组术后早期AKI发生率显着降低;Ⅰ组入住ICU率及术后住院时间显着减少(P﹤0.05),两组术后30天死亡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腹部大手术患者术中MAP维持基础值90%~110%能降低术后早期急性肾损伤发生,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对患者的预后有一定改善作用。

黄海金[8](2020)在《氟比洛芬酯对烧伤SD大鼠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烧伤是毁灭性的伤害,通常会导致高发病率、情绪低落以及生活质量的下降。除了紧张的即时护理外,烧伤通常还需要进行长期治疗、多次门诊就诊(换药等)以及多次重建性外科手术和住院治疗,这些与烧伤有关的健康后果通常会给烧伤受害者及其家人带来额外的社会经济负担。热损伤促进组织炎症和疼痛,这是很难控制的。已有研究表明,麻醉和镇痛可以影响大鼠烧伤模型的结果。不同的外周机制似乎与烧伤疼痛有关,但仍需进一步研究。大量的临床前期研究和一些回顾性临床证据表明,麻醉可能损害认知能力。越来越多的临床前期研究证据表明麻醉剂是神经元发育和功能强大的调制器,可能导致有害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氟比洛芬酯是否足以减少烧伤引起的痛觉和炎症,以及对早期认知的影响,阐明氟比洛芬酯治疗大鼠热损伤模型、减轻早期认知功能损伤的分子机理。研究目的:POD是老年患者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在非心脏手术后的老年患者中,POD的发生率为3.6%-28.3%。氟比洛芬酯理论上通过抑制烧伤局部的炎症反应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反应、减轻疼痛,减少认知功能损伤的发生。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研究氟比洛芬酯对老年SD大鼠烧伤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为临床烧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损伤的防治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实验一:氟比洛芬酯对烧伤大鼠早期认知和炎症的影响研究方法:通过构建老年大鼠烧伤模型,利用HE染色判断模型是否成功,实验分组为:1)正常对照组(Contro1);2)烧伤模型组(Model);3)氟比洛芬酯低剂量处理组(5mg/kg);4)氟比洛芬酯中剂量处理组(10mg/kg);5)氟比洛芬酯高剂量处理组(15mg/kg)。将各组大鼠(n=6)按上述分组处理,正常对照组不做烧伤处理。建模前30分钟/建模后24h给药,第3天处死大鼠。利用Von Frey法测量各组大鼠在烧伤后12、24、36、48、60、72h的机械痛阈值,评价大鼠疼痛行为学;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大鼠的空间记忆和学习能力;HE染色检测各组皮肤和海马组织的病理结果;ELISA检测各组血清中TNF-α、CINC-1、IL-6和IL-1β表达水平;TUNEL染色检测各组海马组织凋亡的结果。研究结果:模型建造成功。烧伤SD大鼠经氟比洛芬酯处理治疗后,烧伤引起的游滞区组织的表皮层变薄、真皮层结构肿胀、胶原结构改变、局部炎症浸润、组织破坏等损伤倾向有所减轻,并随剂量增加,这一作用更加明显。给予氟比洛芬酯处理治疗后,大鼠机械痛阈值较模型组显着升高(P<0.05),各剂量处理组组间差异不显着。Morris水迷宫实验显示,烧伤使大鼠空间记忆和学习能力下降,而氟比洛芬酯处理治疗后,大鼠的空间记忆和学习能力有所改善。海马HE染色结果显示烧伤使大鼠海马组织出现病理改变,经氟比洛芬酯处理治疗后,海马病理学改变有所改善,但各剂量处理组组间差异不明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TNF-α、CINC-1、IL-6和IL-1β含量都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氟比洛芬酯处理组的TNF-α、CINC-1、IL-6和IL-1β含量都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处理组组间差异不显着。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大鼠海马组织凋亡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氟比洛芬酯处理治疗组的大鼠海马组织凋亡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氟比洛芬酯高剂量处理组(15mg/kg)下降最为明显。研究结论:氟比洛芬酯处理后抑制了炎症因子TNF-α、CINC-1、IL-6和IL-1β的表达,缓解痛觉过敏,减轻大鼠早期认知功能损伤。实验二:氟比洛芬酯影响烧伤大鼠早期认知的分子机制研究方法:通过构建老年大鼠烧伤模型,利用HE染色判断模型是否成功,实验分组为:1)正常对照组(Control);2)烧伤模型组(Model);3)氟比洛芬酯低剂量处理组(5mg/kg);4)氟比洛芬酯中剂量处理组(10mg/kg);5)氟比洛芬酯高剂量处理组(15mg/kg)。建模前30分钟/建模后24h给药,根据实验一中机械痛阈值的结果,选择造模后48h处死各组大鼠(n=6)。HE染色检测各组皮肤和海马组织的病理结果;qPCR检测各组BDNF、Caspase3、GFAP和MMP9的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各组BDNF的表达和定位情况;Westernblot检测各组BDNF、Caspase3、p38和p-p38蛋白表达水平。研究结果:模型建造成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的BDNF、Caspase3、GFAP和MMP9的mRNA表达水平显着升高,并且BDNF、caspase3和p-p38的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氟比洛芬酯处理治疗组海马组织的BDNF、Caspase3、GFAP和MMP9的mRNA表达水平显着下降,并且BDNF、caspase3和p-p38的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处理组组间的BDNF、Caspase3、GFAP和MMP9的mRNA表达水平及BDNF、caspase3和p-p38的蛋白表达水平差异不显着。研究结论:氟比洛芬酯通过抑制烧伤SD大鼠p38信号通路,使BDNF、Caspase3、GFAP和MMP9的mRNA表达及BDNF、caspase3和p-p38的蛋白表达下降,从而减轻大鼠早期认知功能损伤。

武斌[9](2019)在《调节性T细胞在不同麻醉方式中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以择期行肠道肿瘤根治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全身麻醉与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于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检测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在这两种麻醉方式下的表达:探讨Tregs对于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或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择期行肠道肿瘤根治术的老年患者100例,年龄为658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Ⅱ级,排除有神经系统病史或颅脑损伤病史;严重酗酒或精神类药物长期服用史;严重精神病病史;糖尿病;凝血功能异常;肝、肾功能不全者。(2)随机分为G组(全身麻醉)和C组(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3)分别于术前1d及术后6h、第1d、3d、5d采用简易智能评分(MMSE)评估认知功能;并在术后1月、3月继续电话随访,采用MMSE评估患者认知功能。(4)于麻醉诱导前1d、术后第1d采集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方法分析得出CD4+CD25+CD127-Tregs占外周CD4+T淋巴细胞比例。C组和G组进行组内比较,比较术前1d和术后第1d的CD4+CD25+CD127-Tregs占外周CD4+T淋巴细胞比例,比较G组和C组在术后第1天Tregs的表达。(5)G、C组均根据术后第1天MMSE评分是否较基线下降≥2分,分为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组(P组)和未发生组(NP组),比较P组和NP组在术后第1天CD4+CD25+CD127-Tregs占CD4+T淋巴细胞比例。结果(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BMI、受教育年限、术前MMSE评分和手术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没有明显差异(P>0.05);(2)对比C、G两组患者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G组使用丙泊酚或瑞芬太尼的剂量均明显多于C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POCD发生率:在术后6h、术后第1d、3d、5d、1月、3月,同一观察时间点比较,C组POCD的发生率显着低于G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Tregs的检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CD4+CD25+CD127-Tregs占CD4+T淋巴细胞比例,术前1天G、C两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术后第1d结果显示C组和G组其所占比例均较术前1d显着增加,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组术后第1d所占比例显着高于C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在术后第1天NP组和P组中CD4+CD25+CD127-Tregs占CD4+T淋巴细胞比例的比较:C、C两组中未发生POCD患者中Tregs表达比例均显着高于发生POCD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的方式会降低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硬膜外麻醉可以有效阻断手术区域伤害性刺激经脊髓通路上行传导至中枢,保护神经元细胞,全麻联合硬膜外组麻醉药物的使用量减少,也进一步降低静脉麻醉药对于POCD的影响。(2)不同的麻醉方式使得Tregs的表达也有所不同。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具备更好的镇痛机理、减弱应激水平的作用,降低全身急性炎性反应,使得具有免疫抑制性的Tregs相比较于单纯全身麻醉表达减少。(3)Tregs可能对于降低POCD的发生、发展会有作用,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但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广东省药学会[10](2019)在《围手术期血压管理医-药专家共识》文中研究说明最新数据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高达27.9%[1]。随着高血压患病率的逐年增加,外科手术中高血压病人也逐渐增多。而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特别是舒张压(DBP)超过110 mmH g者更易出现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的不稳定,存在较高的心血管风险[2],如围手术期血压升高可使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的手术患者脑血管破裂和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出现[3]。而血压正常的患者

二、异丙酚及尼卡地平对小儿体外循环期间血管内皮因子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异丙酚及尼卡地平对小儿体外循环期间血管内皮因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低分子肝素对心脏手术肺保护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试验器材和药品
研究对象及诊断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不同剂量丙泊酚对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阿魏酸钠对体外循环血管内皮功能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4)异丙酚及尼卡地平对小儿体外循环期间血管内皮因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5)异丙酚对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心肌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中文摘要
二、 英文摘要
三、 引言
四、 正文
    第一部分 异丙酚对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心肌酶谱、形态学和预后的影响
    第二部分 异丙酚对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细胞因子及心肌NF和ICAM-1表达的影响
    第三部分 异丙酚对缺氧/再灌注内皮细胞粘附功能的影响
    第四部分 异丙酚对兔未成熟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及L型钙通道电流的影响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五、 综述
    综述一 新生儿心肌顿抑的研究进展
    综述二 新生儿心肌顿抑的预防原则
    参考文献

(6)尼卡地平对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试验用品及场所
2 资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尼卡地平预防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7)术中血压管理对老年腹部大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急性肾损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材料
    2.2 研究方法
    2.3 观察并记录指标
    2.4 急性肾损伤诊断标准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非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8)氟比洛芬酯对烧伤SD大鼠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背景
    研究意义
    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1 烧伤
    1.2 严重烧伤对认知的影响
        1.2.1 烧伤治疗过程中麻醉对认知障碍的影响
        1.2.2 烧伤引起的炎症对认知障碍的影响
    1.3 烧伤疼痛管理
        1.3.1 疼痛管理的问题
        1.3.2 烧伤疼痛的治疗
        1.3.3 未来的疼痛目标和考虑因素
    1.4 本研究选择氟比洛芬酯的原因
第二部分 氟比洛芬酯对烧伤大鼠早期认知和炎症的影响
    2.1 引言
    2.2 技术路线图
    2.3 材料与方法
        2.3.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3.2 实验动物
    2.4 实验数据统计
    2.5 结果
        2.5.1 HE染色判断模型
        2.5.2 疼痛行为学改变
        2.5.3 Morris水迷宫结果
        2.5.4 各组大鼠皮肤组织病理结果
        2.5.5 各组TNF-α、CINC-1、IL-6和IL-1β表达结果
        2.5.6 各组大鼠海马组织病理结果
        2.5.7 各组大鼠海马组织凋亡结果
    2.6 讨论
    2.7 结论
第三部分 氟比洛芬酯影响烧伤大鼠早期认知的分子机制
    3.1 引言
    3.2 技术路线图
    3.3 材料与方法
        3.3.1 实验试剂与仪器
        3.3.2 实验动物
    3.4 实验数据统计
    3.5 结果
        3.5.1 HE染色判断模型
        3.5.2 各组大鼠海马组织基因mRNA表达水平
        3.5.3 各组大鼠海马组织BDNF蛋白的表达
        3.5.4 各组大鼠海马组织caspase3、p38和p-p38蛋白的表达
    3.6 讨论
    3.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1. POCD的临床诊断
    2. POCD的发病机制与相关学说
        2.1 炎症反应
        2.2 中枢胆碱能系统功能降低
        2.3 突触修饰假说
        2.4 蛋白异常学说
    3. POCD与循环标致物
        3.1 炎性因子
        3.2 S-100蛋白
        3.3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
        3.4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n factor, BDNF)
        3.5 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 CRP)
        3.6 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等位基因
        3.7 微RNA(microRNA, miRNA)
        3.8 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
        3.9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
    POCD的影响因素
        1. 疼痛与镇痛
        2. 麻醉药
        3. 麻醉方式
        4. 年龄
        5. 手术因素
        6. 麻醉深度
        7. 其他因素
    治疗与预防
        1. 右美托咪定
        2. 利多卡因
        3. 乌司他丁
        4. 磷酸肌酸钠
        5. 环氧酶抑制剂
        6. 中医药方面
    小结
    参考文献

(9)调节性T细胞在不同麻醉方式中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简易智能评分项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10)围手术期血压管理医-药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围手术期血压管理医-药共管模式
2 围手术期血压异常的分类及高危因素
    2.1 围手术期血压异常的分类
        2.1.1 血压测量方法
        2.1.2 围手术期高血压
        2.1.3 围手术期低血压
    2.2 围手术期血压异常的高危因素
        2.2.1 围手术期高血压的高危因素
        2.2.2 围手术期低血压的高危因素
3 围手术期血压的管理
    3.1 患者术前血压评估及围术期血压监测
        3.1.1 患者术前应综合评估以下因素[1, 16]
        3.1.2 围术期血压监测
    3.2 围手术期高血压的管理
        3.2.1 一般手术围术期高血压的血压控制目标及降压药物的选择
        3.2.1. 1 一般手术围术期高血压控制目标
        3.2.1. 2 一般手术围手术期降压药物的选择
        (1) 高血压患者术前降压药物的应用建议
        (2) 一般手术围术期降压药物的选择
        3.2.2 特殊类型手术围术期高血压的血压控制目标及降压药物的选择
        3.2.2. 1 心脏外科手术围术期
        3.2.2. 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围术期
        3.2.2. 3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围术期降压药物的选择
        3.2.2. 4 颅脑病变围术期
        3.2.2. 5 嗜铬细胞瘤围术期
    3.3 围术期低血压的管理
        3.3.1 围术期低血压的危害
        3.3.2 围术期低血压的处理
    3.4 常用麻醉药、肌松药及镇痛药对血压的影响
        3.4.1 常用吸入性全身麻醉药
        3.4.2 常用静脉全身麻醉药
        3.4.3 常用局部麻醉药
        3.4.4 常用肌松药
        3.4.5 常用镇痛药
4 总结
附录

四、异丙酚及尼卡地平对小儿体外循环期间血管内皮因子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低分子肝素对心脏手术肺保护的研究[D]. 周专. 广西医科大学, 2016(11)
  • [2]不同剂量丙泊酚对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D]. 杨栋宝. 河北医科大学, 2011(10)
  • [3]阿魏酸钠对体外循环血管内皮功能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D]. 廖健毅. 苏州大学, 2010(01)
  • [4]异丙酚及尼卡地平对小儿体外循环期间血管内皮因子的影响[J]. 陈煜,张剑蔚,白洁,孙瑛.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2003(S1)
  • [5]异丙酚对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心肌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周青山. 武汉大学, 2004(04)
  • [6]尼卡地平对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D]. 黄雅蓓.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7]术中血压管理对老年腹部大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急性肾损伤的影响[D]. 张巧云.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8]氟比洛芬酯对烧伤SD大鼠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 黄海金. 南昌大学, 2020(08)
  • [9]调节性T细胞在不同麻醉方式中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D]. 武斌.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19(03)
  • [10]围手术期血压管理医-药专家共识[J]. 广东省药学会. 今日药学, 2019(05)

标签:;  ;  ;  ;  ;  

丙泊酚和尼卡地平对儿童体外循环血管内皮因子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