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适用于平原灌区中小型渠道的改型文丘利自动测流设备——“IC”卡式文丘利自动测流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焦振海[1](2020)在《基于面积流速法的多分辨率明渠自动测流系统的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比例最大,为了解决农业灌溉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灌区标准化工程建设和节水改造工程建设,使得改造后的灌渠输配水渠道大多为标准化渠道,为研发新型精准量水设施提供了便利。随着水利信息化的发展以及对农业用水效率的逐渐提高,明渠流量的自动化实时准确测量势在必行。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水利信息化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面积流速法的多分辨率明渠自动测流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步进电机、毕托管、机械运动机构、电路硬件系统和上位机控制系统等部分。为提高测流的精度及自动化水平,同时降低系统的整体成本,该测流系统应用单片机控制技术实现明渠流量的自动测量。具体的测流过程是通过毕托管和压差传感器实现流速信息的采集,上位机的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计算处理,将得到的流量数据通过上位机的人机交互界面显示出来。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面积流速法的多分辨率明渠自动测流系统整体方案的设计。(2)设计并制作了测流系统的机械结构,特别是固定有毕托管的二维运动结构等。(3)设计并制作了自动测流装置硬件电路系统。共有7个单元,分别是主控单元、步进电机驱动单元、中断触发单元、GPRS通讯单元、超声波测距单元、IIC通讯单元以及供电单元。(4)用C语言编写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程序,用Qt语言编写上位机软件程序,对整个系统进行了调试。(5)在水流试验大厅矩形渠道上进行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验证了该系统测流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王军[2](2018)在《山西省标准化U型渠道流量量测装置测流性能及水力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灌区灌水设施不断发展的过程中,U形渠道能显着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及利用率,并具有较好的防渗和抗冻胀性能,对于改善灌区灌水条件,促进灌区节水意义重大。但在其应用的过程中,灌区标准化、高精度的定量量水是随之产生的一个主要问题,目前关于灌区斗渠以下的各级渠系量水设施很少,分散到农户的水量很难计量。因此研发一种造价低廉、应用简单且计量准确的量水装置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基于山西省水利厅十二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山西省灌溉渠系量水设施率定及定型设计研究”,针对目前灌区末级渠系量水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山西省标准化U型渠道的特点,研发了一种板式流量量测装置,用来量测标准U型渠道内的输水流量。本文在综合分析国内外U型渠道量水方法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标准U型渠道板式流量量测装置的测流性能及其水力特性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针对灌区末级渠系量水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山西省标准化U型渠道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板式流量量测装置,该流量量测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便捷、适应性强、携带方便、量水精度高、流量计算公式简明等特点,对于山西省灌区节水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采用动量定理与力矩平衡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板式流量量测装置的测流原理,并通过量纲分析得出了板式流量量测装置在多因素影响下的流量量测计算公式为Q(28)Kg12(Lsin?)25。(3)通过试验对板式流量量测装置的测流性能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同一渠道坡度下板式流量量测装置量测的水流流量Q与测角板角度sin2.5θ的关系为正相关的线性分布关系,其经验公式形式为Q=ksin2.5θ;同时也得出了不同坡度下,板式流量量测装置量测的水流流量与测角板角度的关系,其经验公式形式为Q=ksin2.5θic。(4)通过试验研究了板式流量装置在流量量测过程中,测流装置附近的上下游断面渠道水流的流速特性,研究发现:板式流量量测装置对渠道上游断面的流速分布影响要小于渠道下游断面;各断面的流速分布都是以渠道的中垂线为中心,越靠近中垂线流速越大,最大流速均不在自由表面处,而是位于水面以下某一位置,位于板式流量量测装置附近下游的最大流速位置(0.6倍的水深位置)都要低于位于板式流量量测装置附近上游的最大流速位置(0.8倍的水深位置);通过试验和理论分析发现,抛物线型公式是适合板式流量量测装置测流过程中各过水断面的垂向流速和横向流速分布的计算公式。(5)对板式流量量测装置在U型渠道测流过程中的渠道内水流流速进行了模拟研究,发现U型渠道板式流量量测装置附近的上下游断面横向流速从渠道中心位置到渠道壁面呈现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U型渠道板式流量量测装置附近的上下游断面中心垂向流速分布随着水位的升高,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分析了本文所述流量工况下板式流量量测装置对渠道内水流的最大影响范围是距板式流量测流装置上游0.75m到距板式流量测流装置下游1.24m之间。(6)对不同工况下U型渠道板式流量量测装置测流过程中渠道内水流的水位沿程变化情况进行了模拟研究,发现在任一渠道坡度和流量工况条件下,U型渠道的沿程水位高程均呈现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同一坡度渠道情况下,随着流量的增加,上下游水面线的变化幅度逐渐增大。(7)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U型渠道水面线沿程变化、水位流量关系、流量角度关系,并与试验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因此,采用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分析U型渠道板式流量量测装置上下游断面水流的水力特性是可行的,该模拟方法对于优化板式流量量测装置结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的研究成果为U型渠道板式流量量测装置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杨春蕾,蔡守华,王滇红,孙浩,张玲一[3](2017)在《灌区量水技术发展历程及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灌区量水是实现灌溉用水科学调度、按方计收水费的重要基础。本文系统总结了国内外量水技术的发展历程,综述了量水堰、量水槽、量水仪表及自动测流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当前灌区量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许多灌区仍难以找到能同时满足量水精度较高、测算方便、造价较低、水头损失较小等要求的量水设备,特别是平原地区已建灌区,增建量水堰槽可能因增加水头损失而影响正常灌溉。为此建议:(1)进一步研究结合渠系建筑物的量水新技术,使之兼备特设量水设施优越性能,又具有引水分水功能;(2)重视非接触性明渠测流技术研究,避免因建设量水设施造成额外水头损失;(3)加强自动测流及数据远传技术的应用,提高灌区量水效率。
杨春蕾[4](2017)在《里运河沿线大中型灌区渠系量水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业是我国的用水大户,农业用水量占全国总用水量的60%以上。由于人口增加,工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非农业用水不断增加,因此对控制农业灌溉用水、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灌区量水是实现灌溉用水科学调度、按方计收水费的重要基础。因此,对灌区用水量进行有效监控愈发迫切,监控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结合里运河沿线灌区的实际情况,以高邮灌区为主要研究对象,收集高邮灌区现有渠系资料,针对不同渠道选择适当的量水方法,合理布设,并且开发了一套用于实时采集灌区总用水量数字的量水信息系统。主要研究如下:1、系统归纳了国内外量水技术的发展历程,综述了量水堰、量水槽、量水仪表及自动测流技术等方面研究进展。2、系统总结了目前常用的几种量水设备的性能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小型灌溉渠道量水设备选型方法。以量水设备选型为目标层,以测流范围、淹没度、测量精度、工程造价、测流及管护方便程度为准则层,以常用的五种量水设备为方案层。分析结果表明,针对里运河沿线大中型灌区斗农渠,量水设备的优选顺序为农用分流计、圆柱形量水槽、长喉道量水槽、矩形无喉道量水槽、巴歇尔槽。优选结果对以上所述地区灌区量水设备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3、高邮灌区共有干渠9条,支渠127条,斗渠3250条,为保证灌区水量平衡分析的可靠性,在灌区量水工作中,必须针对不同灌区的不同特点布置最适宜量水设备或设施。干渠渠首利用进水闸量水,干渠中部利用龙奔节制闸量水;支渠首70%选用传统分水闸量水,30%选用多普勒超声波流量仪量水;典型斗渠采用具有自动监测及数据远传功能的修正的农用分流计量水,其余普通斗渠采用普通的农用分流计量水。4、以Delphi7.0为开发环境,通过ADO控件完成Delphi与SQL数据库的对接,建立一个面向用户的灌区取用水量数据的管理模块和查询系统。主要分为用户登录模块、数据管理模块、历史数据模块、用水量统计模块、灌溉水利用系数模块以及修改密码模块五个模块。能够实现对灌区渠系总用水量的整理、统计与管理,操作简单,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具有较好的实用性与稳定性。
刘钦波,仇磊,薛卫进,赵江辉[5](2013)在《灌区槽类量水设备研究开发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对国内外灌区常用槽类量水设备的应用研究成果进行分类综述,比较分析灌区几种应用较多的槽类量水设备的优缺点,介绍槽类量水设备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适合我国灌区推广应用的槽类量水设备的研究发展方向。
张义强,徐宏伟,王长生[6](2012)在《河套灌区末级渠道新型量水技术应用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末级渠系(支、斗、农、毛渠)的测流量水是灌区管理和水费计收的基础工作。内蒙古河套灌区属于平原灌区,末级渠道量水具有缓坡降,多泥沙,变化频,变幅大的特点和难点。像其它灌区广泛使用的巴歇尔量水槽、无喉道量水槽、长喉道量水槽、梯形堰、三角堰等量水槽和量水堰均曾经在灌区引进试用,但或者误差较大,或者水头损失过大,效果都不理想。灌区急需研究或引进新型量水技术,彻底解决支、斗、农、毛渠的测流量水问题。本文对近年在河套灌区试用的各种量水系统进行初步评估后,选择近年在平原灌区应用较好的文丘利量水槽和机翼型量水槽在河套灌区典型末级渠道施工安装和现场测流,从量水精度、过流能力、抗干扰性、操作性、适用性、造价、施工难易程度等技术经济方面进行了比较和评估,提出了河套灌区末级渠道量水方式选取建议。
周俊,刘宏云,李挨富[7](2011)在《内蒙古河套灌区末级渠道量水现状与解决对策》文中认为介绍了一套实用的且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能切实解决末级渠道量水问题的量水设备——文丘利自动量水设备。
张义强,魏占民,徐宏伟,边海明[8](2010)在《文丘利自动化量水系统在河套灌区末级渠道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文章对文丘利自动化量水系统在河套灌区末级河道中的应用做了较详细的介绍。
张义强,魏占民,徐宏伟,王长生,潘美玲,张川[9](2010)在《文丘利自动化量水系统在河套灌区末级渠道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内蒙古河套灌区末级渠道多年来一直多采用流速仪—断面法测流量水。但由于其坡降平缓,水位流量变化频繁且变幅较大,采用流速仪所测瞬时流量推求全天流量存在较大误差。内蒙河套灌区沙壕渠试验站引进文丘利量水槽,在其平底圆弧进口上加装了自行研制的磁卡式自动测流仪,成功实现了自动化量水和水量累加,并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文丘利自动化量水系统具有较高精度,抗干扰性好,使用方便,适用于坡降平缓、泥沙含量大的末级渠系量水。
张川[10](2010)在《内蒙古河套灌区末级渠道量水技术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在农业节水灌溉各项技术的推广应用中,灌区量水是一项基础、关键性的技术,是灌区管理部门正确引水、输水和水量调配的主要手段。在灌溉渠系上进行量水工作,能及时而准确地控制用水量,避免灌溉水量过多或不足的现象,从而合理的制定用水计划,降低灌溉成本。本文在内蒙古河套灌区治丰示范区应用文丘利量水槽、机翼型量水槽、便携式无喉道量水槽在不同级别渠道上进行测流的精度比对,并进行了相关指标的对比评价,得出以下结论:1)文丘利量水槽的流量系数与水头比有较高相关性,不同槽宽比对流量系数变化的影响程度不同,槽宽比越大,水头比对流量系数变化的影响越大,从而证明文丘利量水槽的流量系数并非恒定值。2)通过比较采用恒定与非恒定流量系数的文丘利量水槽测流结果,得出采用恒定流量系数误差较大,建议使用非恒定流量系数推求流量。3)文丘利量水槽在斗、农渠上的测流结果均与流速仪测流结果接近,相对误差小于5%,符合国家灌溉渠道量水规范要求。4)在农渠上进行了机翼型量水槽的对比分析,农渠上的机翼型量水槽与流速仪比测结果符合国家量水规范小于5%的要求。5)田间灌水流量变化平缓,在灌水期间流量范围在0.010.02m3s-1之间变动,无喉道量水槽与流速仪流量测试结果接近,测试结果较为理想。6)文丘利量水系统一次性投资费用较高,但后期的维护费和观测费每年比流速仪法少1200元。从安装运行至第四年,二种测流方法费用基本持平。在河套灌区坡度缓的情况下,水流流速慢,易淤积泥沙,使得文丘利量水槽适合在斗渠以上级别的渠道上使用。但通过文丘利量水槽喉口添加底坎,大大降低了读取水位的误差,实现了文丘利量水槽在农渠上的应用。
二、适用于平原灌区中小型渠道的改型文丘利自动测流设备——“IC”卡式文丘利自动测流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适用于平原灌区中小型渠道的改型文丘利自动测流设备——“IC”卡式文丘利自动测流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面积流速法的多分辨率明渠自动测流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明渠测流的研究现状 |
1.3.1 明渠测流理论 |
1.3.2 测流设施的研究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
1.5 技术路线的设计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明渠自动测流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
2.1 测流系统的工作原理 |
2.2 测流装置的总体结构 |
2.3 上位机软件控制功能的设计 |
2.4 系统的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明渠自动测流系统的前置级设计 |
3.1 基本测流部件和传感器的选型 |
3.1.1 毕托管的原理及选型 |
3.1.2 压差传感器的原理与选型 |
3.2 测量结构设计 |
3.2.1 X轴运动结构的设计 |
3.2.2 Y轴运动结构的设计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明渠自动测流系统的后置级设计 |
4.1 硬件系统的组成及单元设计 |
4.1.1 主控单元的设计 |
4.1.2 步进电机驱动单元和超声波测距单元的设计 |
4.1.3 中断触发单元 |
4.1.4 GPRS通讯单元 |
4.1.5 IIC通讯单元 |
4.1.6 供电单元 |
4.2 控制系统的应用程序以及上位机软件开发 |
4.2.1 计算机语言的选择 |
4.2.2 程序开发的流程分析 |
4.2.3 控制系统的应用程序的软件设计 |
4.2.4 上位机的软件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明渠自动测流系统的调试及实验 |
5.1 系统的运行测试 |
5.1.1 系统的硬件测试 |
5.1.2 系统的软件测试 |
5.1.3 系统的整体调试 |
5.2 实验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6.3 本章小节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山西省标准化U型渠道流量量测装置测流性能及水力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灌区渠道量水 |
1.2.2 量水方法的理论研究 |
1.2.3 灌区量水设施的研究及应用 |
1.2.4 渠道测流公式研究 |
1.2.5 明渠水流流速分布特征研究 |
1.2.6 当前灌区量水设施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本文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U型渠道板式流量量测装置结构设计及测流原理 |
2.1 板式流量量测装置的结构设计 |
2.2 板式流量量测装置的测流原理 |
2.3 板式流量量测装置量测流量公式的量纲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标准U型渠道板式流量量测装置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案 |
3.1 试验系统 |
3.2 试验方案与测点布置 |
3.2.1 试验方案 |
3.2.2 测点布置 |
3.3 标准U型渠道过水断面水力要数计算公式 |
第四章 标准U型渠道板式流量量测装置测流性能试验研究 |
4.1 标准U型渠道板式流量量测装置量测流性能试验研究 |
4.1.1 标准D50U型渠道板式流量量测装置测得的流量与测角板角度的关系 |
4.1.2 标准D100U型渠道板式流量量测装置测得的流量与测角板角度的关系 |
4.2 标准U型渠道板式流量量测装置测流试验结果误差分析 |
4.2.1 标准D50U型渠道板式流量量测装置测流结果的误差分析 |
4.2.2 标准D100U型渠道板式流量量测装置测流结果的误差分析 |
4.3 板式流量量测装置的野外试验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标准U型渠道板式流量量测装置水力特性试验研究 |
5.1 标准U型渠道板式流量量测装置上下游各过水断面的流速分布 |
5.2 最大流速点位置分析 |
5.3 标准U型渠道板式流量量测装置上下游各过水断面的垂向流速分布 |
5.3.1 板式流量量测装置的标准U型渠道垂向流速计算公式分析 |
5.3.2 板式流量量测装置的标准U型渠道垂向流速结构分析 |
5.4 标准U型渠道板式流量量测装置各过水断面的横向流速分布 |
5.4.1 板式流量量测装置的标准U型渠道横向流速计算公式分析 |
5.4.2 板式流量量测装置的标准U型渠道横向流速结构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标准U渠道板式流量量测装置水力特性数值模拟 |
6.1 标准U渠道板式流量量测装置数学建模 |
6.1.1 控制方程 |
6.1.2 紊流模型 |
6.1.3 模型建立 |
6.1.4 网格划分 |
6.1.5 边界条件 |
6.1.6 初始条件 |
6.1.7 求解算法 |
6.2 标准U渠道板式流量量测装置数值模拟 |
6.2.1 流场瞬态分析 |
6.2.2 标准U型渠道板式流量量测装置测流过程中渠道不同断面流速分布 |
6.2.3 标准U型渠道板式流量量测装置测流过程中的渠道水流沿程水面线分布 |
6.3 模拟结果验证 |
6.3.1 U型渠道板式流量量测装置测流过程中的水流流速分布 |
6.3.2 U型渠道板式流量量测装置测流过程中的渠道水流沿程水位变化规律 |
6.3.3 U型渠道板式流量量测装置角度与流量的关系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7.1 结论 |
7.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博士学位论文独创性说明 |
(3)灌区量水技术发展历程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灌区量水设施发展历程 |
1.1 国外发展历程 |
1.2 国内发展历程 |
2 灌区量水技术研究新进展 |
2.1 特设量水设备 |
2.1.1 量水堰 |
2.1.2 量水槽 |
2.2 明渠流量仪表 |
2.3 自动计量与远传技术 |
3 存在问题与建议 |
(4)里运河沿线大中型灌区渠系量水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灌区量水设施发展历程 |
1.2.1 国外发展历程 |
1.2.2 国内发展历程 |
1.3 灌区量水技术新进展 |
1.3.1 特色量水设备 |
1.3.2 明渠流量仪表 |
1.3.3 自动计量与远传技术 |
1.4 研究内容 |
1.5 技术路线 |
2 量水设备的选型与布设 |
2.1 特设量水设备的选型 |
2.1.1 选型要求 |
2.1.2 几种常用的量水设备 |
2.1.3 层次分析法对量水设备的比选 |
2.2 量水设备的布设 |
2.2.1 里运河沿线灌区概况 |
2.2.2 高邮灌区概况 |
2.2.3 布设一般原则及要求 |
2.2.4 量水设备规划布置 |
2.3 本章小结 |
3 数据采集系统的构建 |
3.1 远传水表 |
3.1.1 水表选型 |
3.1.2 水表参数 |
3.1.3 水表配置 |
3.1.4 水表安装使用 |
3.2 下位机软件设计 |
3.2.1 单片机选型 |
3.2.2 参数配置 |
3.3 SQL数据库 |
3.3.1 SQL数据库选取 |
3.3.2 SQL数据库构建 |
3.4 本章小结 |
4 客户端管理系统的开发 |
4.1 系统开发目标及原则 |
4.1.1 系统开发目标 |
4.1.2 系统开发原则 |
4.2 系统开发应用环境 |
4.2.1 Delphi编程语言 |
4.2.2 ADO组件介绍 |
4.3 程序功能实现 |
4.3.1 用户登录模块 |
4.3.2 系统主界面 |
4.3.3 南关干渠模块 |
4.3.4 历史数据模块 |
4.3.5 用水量统计模块 |
4.3.6 灌溉水利用系数分析模块 |
4.3.7 修改密码模块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成果总结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5)灌区槽类量水设备研究开发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常用槽类量水设备的研究应用 |
1.1 长喉道槽 |
1.2 短喉道槽 |
1.3 无喉道槽 |
2 槽类量水设备的最新研究进展 |
3 槽类量水设备的成本及性能比较 |
4 结语与展望 |
(7)内蒙古河套灌区末级渠道量水现状与解决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河套灌区末级渠道量水现状 |
2 解决对策 |
3 文丘利自动化量水系统介绍 |
3.1 系统组成结构 |
3.2 系统特点 |
3.3 设计方法 |
3.4 成果鉴定与推广应用前景 |
(8)文丘利自动化量水系统在河套灌区末级渠道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前言 |
1 系统组成和结构形式 |
2 量水槽设计方法及流量计算公式 |
(1) 先计算喉口宽b: |
(2) 计算圆弧进口段的半径R: |
(3) 求流量计算公式: |
3 量水精度比测 |
4 造价 |
5 特点 |
6 结论 |
(10)内蒙古河套灌区末级渠道量水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灌区量水研究的意义 |
1.3 灌区量水的方法 |
1.3.1 利用水工建筑物量水 |
1.3.2 利用流速仪量水 |
1.3.3 应用特色量水设备量水 |
1.3.4 利用量水仪表及流量计量水 |
1.4 量水槽在国内外的研究发展现状 |
1.5 本文要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目标 |
2 灌区量水设备对比测试的实验方案 |
2.1 试验目的与内容 |
2.1.1 试验目的 |
2.1.2 试验内容 |
2.2 试验布设 |
2.3 流速仪率定 |
2.3.1 U 形渠道过水断面面积计算 |
2.3.2 流速仪的率定 |
2.4 试验方法 |
3 文丘利量水槽及自动测流设备 |
3.1 文丘利量水槽的结构和原理 |
3.1.1 文丘利量水槽的结构 |
3.1.2 文丘利量水槽的测流原理 |
3.2 文丘利量水槽的设计方法 |
3.3 文丘利量水槽流量公式的确定 |
3.4 自动测流设备—流量测算显示仪 |
3.4.1 流量测算显示仪的安装及设置 |
3.4.2 流量测算显示仪的使用 |
3.5 小结 |
4 机翼型量水槽及便携式无喉道量水槽 |
4.1 机翼型量水槽 |
4.1.1 机翼型量水槽的构造 |
4.1.2 机翼形量水槽的测流原理 |
4.1.3 机翼形量水槽的流量公式的确定 |
4.2 便携式无喉道量水槽 |
4.2.1 便携式无喉道量水槽的结构 |
4.2.2 便携式无喉道量水槽的测流原理 |
4.3 流速仪测流 |
4.4 小结 |
5 不同量水槽测流精度的比较 |
5.1 文丘利量水槽与流速仪的比测结果及分析 |
5.1.1 流量系数μ与水头比 H2/H1的关系 |
5.1.2 流量系数对流量精度的影响分析 |
5.1.3 不同渠道文丘利量水槽的精度分析 |
5.2 机翼型量水槽与流速仪的比测结果及分析 |
5.3 便携式无喉道量水槽在田口的应用 |
5.4 小结 |
6 不同量水设备相关指标的分析比较 |
6.1 施工难易程度的比较 |
6.2 不同量水设备的经济比较 |
6.3 应用比较 |
6.4 量水槽造成上游渠道的淤积 |
6.5 结构特点 |
7 结论与应用前景分析 |
7.1 结论 |
7.2 存在的不足及下一步研究设想 |
7.2.1 存在的不足 |
7.2.2 下一步研究设想 |
7.3 前景分析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四、适用于平原灌区中小型渠道的改型文丘利自动测流设备——“IC”卡式文丘利自动测流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面积流速法的多分辨率明渠自动测流系统的研究[D]. 焦振海.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 [2]山西省标准化U型渠道流量量测装置测流性能及水力特性研究[D]. 王军. 太原理工大学, 2018(10)
- [3]灌区量水技术发展历程及研究进展[J]. 杨春蕾,蔡守华,王滇红,孙浩,张玲一. 灌溉排水学报, 2017(S2)
- [4]里运河沿线大中型灌区渠系量水系统研究[D]. 杨春蕾. 扬州大学, 2017(07)
- [5]灌区槽类量水设备研究开发进展[J]. 刘钦波,仇磊,薛卫进,赵江辉.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3(10)
- [6]河套灌区末级渠道新型量水技术应用比较研究[A]. 张义强,徐宏伟,王长生. 科技创新与经济结构调整——第七届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 2012
- [7]内蒙古河套灌区末级渠道量水现状与解决对策[J]. 周俊,刘宏云,李挨富. 内蒙古水利, 2011(03)
- [8]文丘利自动化量水系统在河套灌区末级渠道中的应用研究[J]. 张义强,魏占民,徐宏伟,边海明. 内蒙古水利, 2010(06)
- [9]文丘利自动化量水系统在河套灌区末级渠道中的应用研究[A]. 张义强,魏占民,徐宏伟,王长生,潘美玲,张川. 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下), 2010
- [10]内蒙古河套灌区末级渠道量水技术应用研究[D]. 张川.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