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纯取石术治疗阻塞性颌下腺炎的临床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王怡娟,胡亮,祁森荣[1](2021)在《唾液腺内镜的临床应用》文中提出唾液腺内镜已成为唾液腺疾病诊治的手段之一,广泛用于涎石症、慢性阻塞性唾液腺炎、唾液腺导管畸形、各种唾液腺炎症、涎瘘等。本文就唾液腺内镜的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高海港,苏光明,鲁艳,朱利缓[2](2020)在《下颌下腺非肿瘤性病变的超声检查分型及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常见下颌下腺非肿瘤性病变的超声检查分型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月12月至2016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56例下颌下腺非肿瘤性病变的临床资料,超声观察下颌下腺的大小、形态、边界、腺体回声及血流分布特征,导管有无扩张、内有无涎石以及周围软组织情况。结果:将下颌下腺非肿瘤性病变初步分为导管型和腺体型两种,其中腺体型根据声像图特征进一步分为均匀型、非均匀型、结节型、团块型改变四大类。本组导管型37例,其中下颌下腺导管涎石33例,均经手术或其他检查确诊;腺体型病例19例,4例为均匀型,9例为非均匀型,5例为结节型,1例表现为团块型。结论:超声检查对于下颌下腺非肿瘤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张晓敏[3](2019)在《颌下切口结合口内小切口手术治疗颌下腺结石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介绍一种可切除颌下腺及尽可能多的Wharton导管以治疗颌下腺结石的手术方法,并对其应用进行临床评价。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且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颌下腺结石患者60例,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病例给予颌下切口结合口内小切口的手术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单纯颌下切口的手术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比较两组病例的术中切除的Wharton导管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区术后第一日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术后进行定期随访复查,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出血、舌下神经损伤、舌神经损伤、舌下腺导管损伤、吞咽疼痛、Wharton导管结石复发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性。对颌下切口结合口内小切口在切除颌下腺及导管中的应用进行临床评价。结果:1.实验组术中切除Wharton导管平均长度(4.31±0.43)厘米,对照组为(2.33±0.42)厘米,两组切除的Wharton导管长度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9.61±4.41)分钟,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6.31±4.71)分钟,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8.33±8.47)ml,对照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7.92±8.51)ml,两组术中出血量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4.实验组术后第一日术区平均引流量为(21.58±8.73)ml,对照组术后第一日术区平均引流量为(20.12±5.31)ml,两组术后第一日术区引流量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5.实验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6.42±1.24)天,对照组患者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6.31±1.60)天,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术后并发症:实验组与对照组各有1例出现术后暂时舌尖麻木,术后舌麻木情况发生的差异在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复查时,两例术后舌尖麻木患者症状基本消失。实验组中发现术后暂时性吞咽不适7例,对照组发现9例,两组间术后吞咽不适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吞咽不适均在术后23日逐渐缓解。实验组术后随访中未发现颌下腺Wharton导管结石复发病例,对照组中出现2例术后Wharton导管结石复发病例,两组相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例是在术后2年发现术侧口底处有一硬性肿块返院就诊发现残余Wharton导管结石,另1例是术后3年自诉术侧口底反复红肿疼痛来院复查发现Wharton导管结石复发。手术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均未出现术后切口感染、出血,两组病例均未发生术后舌运动异常、舌下腺囊肿、面神经下颌缘支损伤。结论:1.颌下切口结合口内小切口手术方法可切除颌下腺及尽可能多的Wharton导管,临床手术中操作具有可行性,但术中解离Wharton导管时需注意舌下腺大管的汇入,避免损伤。2.颌下切口结合口内小切口手术方法与传统的单纯采用颌下切口手术方法相比并未因增加口内小切口导致手术时间延长、出血量增加、术后第一日引流量增加和术后住院时间增加。3.颌下切口结合口内小切口可弥补传统单纯颌下切口对Wharton导管解离有限的不足,可能对预防术后残余Wharton导管结石复发及继发感染这一潜在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李金[4](2016)在《硬膜外管在涎腺内镜手术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慢性涎腺炎或者涎石病是口腔科相对常见且难治的疾病。涎腺炎每年的全球发病率约为万分之一至三万分之一。涎腺炎临床表现为腺体的肿胀,疼痛,尤其是进食后症状加重。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1.保守治疗:包括抗生素、止痛消炎药及一些中药等药物治疗以及抗生素等药物冲洗导管等:2.手术治疗。单纯导管结石取出或者腺体切除。药物治疗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肿痛症状,但不能治愈,病情反复。手术取石,亦有一定的作用,但对于多发结石或者无结石的炎症无效。腺体切除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腺体本身的分泌功能,导致口干,口腔保护能力下降等,而且还可能导致疤痕,而瘫,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这些方法均不是理想的治疗手段。涎腺内镜的应用,较好的解决这一类疾病问题。涎腺内镜具有创伤小,效果确切的优点,同时避免了外科手术切除腺体,保留了腺体功能。自从1991年Katz首次应用涎腺内镜诊断和治疗涎腺疾病以来,涎腺内镜在涎腺疾病特别是涎石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但仍然有些问题需要探讨的。就比如内镜手术术后是否需要置管,以及置管时间多长目前仍无定论。本课题通过对涎腺内镜术后是否需要置管,置管时间及影响置管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研究。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硬膜外管辅助涎腺内镜手术进路的经验摘要:目的:评估硬膜外管在改良内镜入路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对传统方法和改良方法分别分组进行比较研究。比较两组的内镜进入耗时及导管口进入的成功率。结果:传统方法:6例可以正常进入导管口,4例需要切开导管口,花费时间平均约为22.6分钟。成功率为60%。改良方法:10例均可以正常进入导管口。花费时间约为13.7分钟。成功率100%。需时减少。两组成功率比较有显着性差异(x2=5.95 p<0.05)。结论:采用硬膜外管寻找及进入导管的方法简单、省时、实用,具有可重复性,低成本,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第二部分硬膜外管在涎腺内镜术后作为支架的初步研究摘要:慢性涎腺炎或者涎石病是相对常见且难治疾病。涎腺内镜在治疗涎腺炎或者涎石病成功应用,并且具有微创及腺体保存的作用,目前已广泛使用,但仍然有些问题需要探讨的。就比如内镜手术术后是否需要置管,以及置管时间多长目前仍无定论。目的:确定置管的必要性以及置管的时间。以及置管时间的相关因素也是我们需要探讨的。方法:涎腺内镜用于治疗涎腺炎或者涎石病患者,术后采用硬膜外麻醉导管作为内内置管。我们记录了内置管的一些影响因素。材料:2013年6月至2014年2月间,我们对17个患者进行内镜手术(男8:女9),中位年龄43.2y。10个患者为涎腺结石,7个为涎腺炎。术前我们做了核素扫描检查和超声检查。结果:17个患者中有一个采用了内镜辅助下粘膜切开取石,另外一个因为结石巨大,未能取出,而切除了腺体。在涎腺结石的病例中,8例结石位于导管前段,1例位于中段,1例位于导管后段。9例结石通过内镜取出,1例需要切除颌下腺。4例导管内置管1周,6例置管2周,4例置管3周,2例置管4周。导管口入路(papilla dilation)(7/8)和涎腺炎(sialadenitis without stone) (6/7)置管时间较短,大概1-2周;导管口切开(papillotomy)(4/7)和导管结石(5/9)的病例置管时间较长,约3-4周。腺体功能较好的置管时间短(6/12),约1-2周,腺体功能较差的置管时间较长,约3-4周。结论:早期结果显示:涎腺内镜术后置管是有必要的。置管时间长短是由腺体功能,手术入路及手术创伤决定的。第三部分涎腺内镜结合术后置管治疗儿童涎腺炎性疾病的初步研究摘要:目的:为了探讨涎腺内镜结合术后置管治疗儿童涎腺炎性疾病的效果。方法:自2003年3月到2008年3月,有9名儿童涎腺炎患者在武汉大学第二颌面外科接收涎腺内镜手术治疗。主要观察内镜检查结果:包括结石、絮状物、脓性栓子、唾液栓子,狭窄,导管炎性改变等。治疗效果:症状缓解情况,复发情况,复发频率及并发症等。结果:9例患者均可以进行内镜手术。手术除了个别患者出现肿胀之外,无其他不良并发症。6例术后随访期间未见明显复发。3例术前为复发性腮腺炎病例,在术后随访期间复发频率减少。结论:涎腺内镜治疗儿童涎腺疾病是可行的,是有效的,可以在一定程度缓解肿痛症状,而且创伤小,能较大程度保留腺体功能,符合当前的外科治疗原则。但由于儿童的特殊性,临床上应该把握好适应证。
伊里夏提·卡米力[5](2014)在《颌下腺导管腺门结石形成的解剖学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颌下腺导管结石及颌下腺导管解剖形态,分析颌下腺导管结石形成以及好发于腺门的原因。方法:1.对来我院就诊的56例颌下腺导管结石患者的结石的分布部位、形状和大小进行分析。2.对34例(其中25例伴慢性颌下腺炎)病例用MRS对导管形态进行观察。3.制作颌下腺导管塑料铸型,并对所得铸型用游标卡尺测量腺门及导管直径。结果:56例颌下腺导管结石患者的结石的发生率从导管口到腺门处依次升高;MRI检查发现腺门处可见不同程度的扩张;颌下腺导管铸型观察测量,腺门扩张状态下呈纵径大于横径的壶腹状,而且横径明显大于主导管直径。结论:颌下腺导管梗阻主要是由于腺体炎症、外伤等情况引起,梗阻部位到腺门段扩张,尤其腺门处扩张明显,由于导管梗阻和扩张,导致唾液流速减慢或停滞,从而造成过饱和状态的唾液发生结晶,这些结晶体分层沉积于脱落上皮细胞、粘液栓子、异物上形成结石。
钟丽霞[6](2012)在《慢性阻塞性涎腺炎的临床病理及涎腺内镜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使用涎腺内窥镜发现慢性阻塞性涎腺炎的阻塞病因,且对非涎石性阻塞疾病进行药物灌洗治疗,探讨涎腺内镜的诊断治疗价值及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慢性阻塞性涎腺炎的组织病理,以指导诊断及治疗。方法:对58名(65侧涎腺)疑慢性阻塞性涎腺炎患者采用涎腺内窥镜检查,观察其导管系统的病变明确阻塞原因,对非涎石的慢性阻塞性涎腺炎进行0.9%生理盐水冲洗和庆大霉素灌注治疗,一周后及一月后随访,记录其VAS(visualanaloguescale)值,观察其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并用SPSS统计学软件分析其VAS值评价疗效。观察81名行涎腺切除手术的慢性阻塞性涎腺炎患者的组织病理改变,总结其特征。结果:对65例涎腺导管系统进行涎腺内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者为1例,其余者可以发现以下病理:导管炎症、导管结石、粘性絮状物、粘液栓、脓栓、息肉、粘膜充血、导管狭窄、导管堵塞、导管扩张等,以上病理有的单独存在,有的与其中一种或多种并存。对于非涎石的慢性阻塞性涎腺炎,行0.9%生理盐水、两支庆大霉素冲洗治疗,一周后复诊,优为17例,良为39例,差为2例,56例均有效,有效率为97%;一月后随访,优为20例,良为34例,差为4例,54例有效,有效率为93%。除了冲洗后立即肿胀外,均未见其它并发症。用SPSS统计软件中配对t检验分析术前VAS值分别与术后一周、术后一月VAS值之间的差异性,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58侧腺体均保留,未被切除。观察81例慢性阻塞性涎腺炎的组织病理,均表现为腺体内炎症细胞浸润,组织破坏、萎缩,纤维增生,大部分可见导管扩张。结论:慢性阻塞性涎腺炎的组织病理主要呈慢性炎症改变,经过正确的诊断及适当的治疗如内窥镜诊治可以保留腺体,恢复涎腺功能。涎腺内窥镜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并可以同期完成冲洗灌洗治疗,有效率高,安全性好,无并发症,是一种微创诊治方法,将进一步不断发展,有望成为阻塞性涎腺疾病主要的诊治且保留腺体的方法。
牟宝秋,王月英,刘剑超,初青莲,宫玉典,张学广,梁方杰[7](2009)在《利胆排石片治疗颌下腺导管涎石症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利胆排石片治疗颌下腺导管涎石症的临床疗效及初探异物涎石的可能成因。方法:收集16年间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颌下腺导管涎石症者58例,随机分为利胆片组30例和手术组28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利胆片组有效率为93.33%,手术组为92.86%,二者的疗效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①利胆片中的药物归胃和胆经,具有清热利湿、调气通瘀、化积排石之功效。涎石排出后,利胆片组约73%和手术组75%的病人能恢复腺体功能。②口腔内异物,经"虹吸现象"和"逆蠕动"作用,诱其进入导管致涎石的发生。
石宇文,翁志强,陈德基[8](2008)在《内镜技术在慢性阻塞性涎腺炎诊治中的应用》文中指出
张福胤,向彬[9](2008)在《颌下腺结石研究与治疗现状》文中研究表明
祁森荣,王松灵,李静远[10](2004)在《涎腺内窥镜诊断治疗慢性阻塞性涎腺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探讨涎腺内窥镜诊治慢性阻塞性涎腺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30例有不明原因涎腺反复肿胀病史的患者 ,进行临床检查、x线平片、B超检查 ,对其中 2 2例排除涎石症的患者进行涎腺造影和涎腺内窥镜检查 ,比较所得结果。对此 2 2例患者应用涎腺内窥镜进行扩张狭窄导管及冲洗治疗 ,评价涎腺内窥镜疗效。结果 :30例患者x线平片发现阳性结石 8例。 2 2例涎腺造影检查 1 8例为慢性阻塞性涎腺炎造影表现 ,4例基本正常 ,未发现阴性结石。 2 2例涎腺内窥镜检查导管内皆可见纤维样物质、管壁上可见充血点少数出血点、导管口及附近 1cm左右较后方狭窄。 2 2例患者导管兼有狭窄和扩张。 5侧粘液栓子。 1侧阴性结石。追踪观察 1~ 8个月 ,平均 5个月 ,2 2例患者中 2 1例患者术后症状明显缓解 (有效率 95 % ) ,只有 4例患者复发 (复发率 1 8% ) ,但程度及持续时间较前明显减低。结论 :涎腺内窥镜能够直接准确诊断导管内阻塞原因 ,是一种结合了保守疗法和手术疗法优点的有效的诊治合一的微创治疗方法。
二、单纯取石术治疗阻塞性颌下腺炎的临床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单纯取石术治疗阻塞性颌下腺炎的临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唾液腺内镜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唾液腺内镜概述 |
唾液腺内镜系统的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 |
1.适应证 |
2.禁忌证 |
3.唾液腺内镜操作并发症 |
唾液腺内镜的临床应用 |
1.治疗阻塞性唾液腺疾病 |
2.唾液腺炎症治疗 |
3.用于外伤后导管修复确认 |
(2)下颌下腺非肿瘤性病变的超声检查分型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仪器与检查方法 |
1.3 分型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颌下切口结合口内小切口手术治疗颌下腺结石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颌下切口结合口内小切口手术方法 |
1.3 传统颌下切口手术方法 |
1.4 术后管理 |
1.5 研究指标 |
1.6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术中切除Wharton导管长度 |
2.2 手术时间 |
2.3 术中出血量 |
2.4 术后第一日引流量 |
2.5 术后住院时间 |
2.6 术后并发症情况 |
3 讨论 |
3.1 残余颌下腺Wharton导管可导致的并发症 |
3.2 颌下腺Wharton导管复发结石的可能来源 |
3.3 实验组与对照组切除Wharton导管长度的差异性 |
3.4 实验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性 |
3.5 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差异性 |
3.6 经口内小切口解离Wharton导管注意事项 |
3.7 颌下切口结合口内小切口手术方法的优势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残余颌下腺Wharton导管内涎石复发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手术知情同意书 |
致谢 |
在学期间承担/参与的科研课题与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4)硬膜外管在涎腺内镜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第一部分 硬膜外管辅助涎腺内镜手术进路的经验 |
1.材料和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第二部分 硬膜外管在涎腺内镜术后作为支架的初步研究 |
1.材料和方法 |
2.术后治疗 |
3.数据统计分析 |
4.结果 |
5.讨论 |
6.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第三部分 涎腺内镜结合术后置管治疗儿童涎腺炎性疾病的初步研究 |
1.临床资料 |
2.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一) 涎腺内镜在涎腺炎性疾病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二) 内置管在涎腺体内镜手术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发表文章 |
致谢 |
(5)颌下腺导管腺门结石形成的解剖学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颌下腺导管结石导管内分布位置及形态研究(56例) |
2 颌下腺导管腺门形态的MRS观察 |
3 颌下腺导管形态的铸形研究 |
结果 |
1 实验结果 |
讨论 |
1 对来我院就诊的56例颂下腺导管结石患者的结石的分布部位、形状和大小进行分析 |
2 对34例(其中25例伴慢性颌下腺炎)病例用MRS对导管形态进行观察及研究 |
3 对颂下腺导管塑料铸型的研究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6)慢性阻塞性涎腺炎的临床病理及涎腺内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利胆排石片治疗颌下腺导管涎石症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治疗方法 |
3 疗效评定标准与结果 |
3.1 疗效评价标准 |
3.2 结果 |
4 病案举例 |
5 讨 论 |
5.1 影像学检查颌下腺导管涎石症的意义 |
5.2 颌下腺导管涎石的成因 |
(1) 一般原因: |
(2) 异物涎石机理探讨: |
5.3 利胆片作用机理及治疗后的腺体功能恢复 |
(8)内镜技术在慢性阻塞性涎腺炎诊治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慢性阻塞性涎腺炎传统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
2 涎腺内镜在慢性阻塞性涎腺炎诊治中的应用 |
3 内镜技术在涎腺疾病诊治中的应用前景 |
(9)颌下腺结石研究与治疗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颌下腺结石概述 |
2 颌下腺结石的组成结构与形成机制 |
2.1 颌下腺结石的组成结构 |
2.2 颌下腺结石的形成机制 |
3 颌下腺结石对腺体功能的影响 |
3.1 颌下腺结石与颌下腺炎 |
3.2 颌下腺功能与腺体炎症 |
4 颌下腺结石的治疗 |
四、单纯取石术治疗阻塞性颌下腺炎的临床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唾液腺内镜的临床应用[J]. 王怡娟,胡亮,祁森荣. 北京口腔医学, 2021(02)
- [2]下颌下腺非肿瘤性病变的超声检查分型及临床意义[J]. 高海港,苏光明,鲁艳,朱利缓. 甘肃医药, 2020(08)
- [3]颌下切口结合口内小切口手术治疗颌下腺结石的临床应用[D]. 张晓敏. 山西医科大学, 2019(09)
- [4]硬膜外管在涎腺内镜手术中的应用研究[D]. 李金. 武汉大学, 2016(02)
- [5]颌下腺导管腺门结石形成的解剖学因素研究[D]. 伊里夏提·卡米力. 新疆医科大学, 2014(03)
- [6]慢性阻塞性涎腺炎的临床病理及涎腺内镜研究[D]. 钟丽霞. 华中科技大学, 2012(08)
- [7]利胆排石片治疗颌下腺导管涎石症临床研究[J]. 牟宝秋,王月英,刘剑超,初青莲,宫玉典,张学广,梁方杰. 辽宁中医杂志, 2009(03)
- [8]内镜技术在慢性阻塞性涎腺炎诊治中的应用[J]. 石宇文,翁志强,陈德基. 广东医学, 2008(07)
- [9]颌下腺结石研究与治疗现状[J]. 张福胤,向彬.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08(03)
- [10]涎腺内窥镜诊断治疗慢性阻塞性涎腺炎的临床研究[J]. 祁森荣,王松灵,李静远. 北京口腔医学, 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