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述啤酒瓶质量对封盖气密性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廖帅[1](2019)在《热带铝复合材料的复合工艺研究》文中提出热带铝是一种新型的药品包装复合材料,其优异的阻隔性能和成型性能成为软包装领域研究的热点。云南某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拟研发和生产用于药品包装的热带铝包装材料,本文以该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检测条件为基础,对热带铝的复合配方、复合工艺、产品性能等进行实验研究。(1)首先针对热带铝软包的工艺特点和产品特点,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和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掌握热带铝生产的工艺特点和技术关键;同时对某企业的现有生产设备和工艺环节进行详细地现场调研,对其现有其他包装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进行了梳理,为研究和实验热带铝的配方和工艺奠定了基础。(2)其次根据热带铝的包装功能要求,结合某企业的现场实际条件,提出了八种热带铝的复合方案,对八种方案进行了多方面的对比分析,决定对四种方案进行了实验复合。根据复合方案选择相关的医用复合原材料,在高洁净度车间实现了对四种复合方案的实验,并获得相应的实验样品。(3)最后以药品包装的标准对试制的四种新型热带铝样品进行性能检测和分析,重点对热合强度、阻隔性能、剥离程度三个指标进行了测试和评价,讨论各种参数与性能的影响关系,结合实验工艺对其复合工艺进行改进。(4)结合实验结果和样品在药品包装的实际效果,确定最终的生产复合方案为:采用铝箔65um、聚酰胺PA25、丙烯酸VC胶的热带铝复合方案。对四种实验样品的复合工艺进行了调整,形成一套完整的铝箔65um热带铝复合工艺方案,该公司已经采用该方案进行批量生产。本文研究的新型热带铝复合工艺和产品,在某企业得到了应用,取得较好的效益。研究工作的思路和技术路线对复合软包装材料的研究和产业化一定参考价值。
潘亮,李清[2](2015)在《皇冠盖锈蚀试验研究及控制》文中认为针对用户提出的皇冠盖锈蚀问题,采用体视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等相关分析方法,对锈蚀区的宏观形貌、微现形貌和元素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皇冠盖的生产及存储过程,阐述了皇冠盖锈蚀产生的机理,提出了镀铬层的破坏是皇冠盖锈蚀发生的主要原因,找到了冲压和搬运过程异常因素以夏仓库的潮湿程度是影响皇冠盖锈蚀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时产品生产和存储方法提出了相关建议,提高了生产商的产品质量和形象,减少了用户因皇冠盖产品锈蚀所带来的损失,增加了用户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黄川[3](2015)在《面向灌装精度的灌装阀数值模拟与优化》文中指出本文以330ml/355ml的易拉罐瓶型啤酒灌装线的灌装阀为研究对象,以啤酒灌装精度为目标,针对灌装精度中增氧量精度和液位精度两个主要因素进行研究,首次将流体动力学引入易拉罐容器的灌装精度的分析过程,分别对灌装阀充入二氧化碳置换易拉罐内氧气以降低灌装增氧量的过程以及啤酒酒液灌装过程进行了流体数值模拟与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建立易拉罐瓶型灌装阀的优化模型,然后对优化模型进行数值模拟比以得到最优的灌装阀结构以及灌装参数,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结合灌装阀结构以及生产线应用故障数据,运用8D与鱼刺骨图法分析了影响灌装精度的影响因素。(2)以易拉罐瓶型灌装阀为基础,运用流体动力学理论仿真模拟了二氧化碳充气置换易拉罐内部氧气的过程,得到充气二氧化碳驱赶氧气的运动轨迹、氧气浓度变化情况、压力、速度、湍流动能变化等。分析各项指标的变化规律,得出灌装阀结构优化方向。(3)结合灌装阀充气置换中可进行优化的结构以及参数分析,分别对阀环形排气口的内圆环直径、阀进气口底部开口角度、灌装速度、灌装时间四个方面进行了下灌装增氧量的优化设计。(4)对酒液灌装液位变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液位精度低的主要原因为灌装过程不稳定造成了大酒花,堵塞了排气口,破坏了等压灌装环境,使得酒液不能精确流下。并针对灌装不稳定现象进行了结构上的优化设计与分析。最后对灌装优化模型的阀口进行了静态模拟,分析了灌装阀道的受力情况以及速度分布情况以验证优化设计。
麻培侠[4](2014)在《亚临界水中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解聚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利用微型熔融石英毛细管反应器(FSCR)研究了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在亚临界水(SBW)中的解聚和催化解聚相态变化。同时利用间歇式高压反应釜探索了PEN在SBW中的解聚和催化解聚反应。实验采用气相色谱(GC)、气-质联谱(GC-MS)、高效液相色谱(HPLC)、液-质联谱(LC-MS)、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以及拉曼光谱(Raman spectroscopy)对解聚后产物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考察反应条件对PEN解聚率及解聚主产物2,6-萘二甲酸(2,6-NDA)和乙二醇(EG)产率的影响。根据PEN降解产物的组成并结合其相态变化,提出了PEN在SBW中的解聚及催化解聚机理。在FSCR中研究了PEN在亚临界水中的相态变化。实验数据表明,PEN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均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和反应的时间延长而逐渐熔融。在亚临界水(250℃、260℃、270℃)中,PEN熔融小球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逐渐溶于水中,最后完全溶于水中形成均相水溶液;催化剂Zn(CH3COO)2的添加加快了熔融小球在水中的溶解速度,有效缩短了解聚反应的时间。FSCR体系中的相态由最初的固-汽-液三相转变为汽-液两相。在降温过程中,2,6-NDA晶体从水中析出,随着温度的不断降低晶体逐渐变大,数量增多。该相态变化为后期解聚反应条件的选择以及解聚机理的分析提供了依据。在投料比(水与PEN质量比)为8.0-16.0,反应温度240-280℃,反应压力3.2-5.9 MPa,反应时间5-60 min的条件下,研究了PEN在SBW中的解聚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投料比对PEN解聚影响不大,而反应温度和时间是影响PEN解聚的主要因素。在实验考察范围内,较佳解聚反应条件为:投料比12.0,反应温度280℃,反应时间45 min,此时PEN达到完全解聚,2,6-NDA和EG产率分别达到82.25%和77.08%。对实验数据进行关联,得出PEN在SBW中解聚反应活化能为92.56 kJ·mol-1.在投料比为12.0,反应温度220-250℃、反应压力2.1-3.9 MPa、反应时间5-60 min,催化剂(Zn(CH3COO)2)投加量0-0.04 g(0-4%)的条件下,研究了PEN在亚临界水中的解聚情况。研究结果表明Zn(CH3COO)2的加入使PEN在亚临界水中的解聚反应更易于进行。在实验考察范围内,较佳的解聚反应条件为:投料比为12.0,Zn(CH3COO)2用量0.04 g,反应温度250℃,反应时间60 min,PEN达到完全解聚,2,6-NDA和EG产率分别达到87.90%和73.77%。对实验数据进行关联,得出PEN在亚临界水中催化解聚反应活化能为59.48 kJ·mol-1,低于SBW中PEN的解聚反应活化能92.56 kJ·mol-1。
王海东[5](2014)在《BW啤酒集团玻璃包装材料采购管理策略研究》文中提出从2003年开始,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也是竞争最激烈的啤酒市场。中国啤酒市场目前以年产销超过4000万吨牢牢占据全球最大,而此时欧美多数市场已经饱和甚至萎缩,中国成为国际啤酒企业资本一个理想的投资目标。经过十几年的拼杀,中国市场形成了以雪花、青啤、BW啤酒集团、燕京为代表的中国啤酒行业第一梯队。这些龙头企业开始了征战中国市场各地的“圈地运动”。其中2008年合并成立的BW啤酒集团(以下简称BW),作为外资啤酒企业的代表,在中国通过不断的收购和新建产能,加快了扩张步伐。2011年BW在全国开建和投产了4家啤酒厂:建成中国西南的首个啤酒生产基地BW(四川)工厂;开工建设河南的BW(新乡)啤酒生产基地;签约建设广西的BW广西啤酒生产基地;开工建设江苏省宿迁市的苏北(宿迁)啤酒生产基地。同年,BW还收购河南维雪三个工厂和维雪、鸡公山两个品牌;2012年,BW(漳州)啤酒有限公司一期竣工投产;武冈啤酒生产基地签约投资建设;2013年,BW啤酒集团收购了亚洲啤酒在中国的啤酒资产,其中,“南昌啤酒”是江西第一大啤酒品牌,最具战略价值。这也是继嘉士伯增持重啤、雪花“喝下”金威后,啤酒行业又一次整合。在此背景下,随着新建和收购的工厂日渐增多,如何通过集团化采购,提高采购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以产生协同效应,节约有限的资源,以能够集中资源支持后续的扩张和发展,成为了BW啤酒集团的重要议题。尤其是在当代,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学科的出现,更引起了人们对供应链管理环境下采购管理的研究兴趣。在众多品类的物资采购中,占据啤酒包装材料采购总金额半壁江山的玻璃包装材料进入了作者的视野。啤酒行业的玻璃包装材料主要指啤酒瓶。玻璃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包装容器,至今仍是最重要的啤酒包装物,也是最受消费者青睐的包装物之一。在中国啤酒4000万吨的消费量中,玻璃瓶作为包装材料的仍占九成左右。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玻璃包装材料生产和消费国,年产量现已超过1000万吨。基于对BW啤酒集团玻璃包装材料需求的了解,本文旨在为BW啤酒集团玻璃包装材料的采购管理工作探究一下采购策略。为了更好的反映市场真实的情况,作者走访了中国最大的玻璃包装材料制造企业华兴玻璃集团、全球最大中国排名第二的奥联玻璃、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玻璃包装材料制造企业索坤玻璃集团;同时,走访了一些中小型企业,获得了大量的一手信息与资料。本文将梳理BW啤酒集团玻璃包装材料采购过程中的需求和关切,理解玻璃包装材料生产企业的分布、产品生产流程、成本构成分解等,总结啤酒玻璃包装材料制造行业与其他类型的玻璃包装材料制造行业的共通性及巨大的差异性,分析玻璃包装材料制造行业的一些新的发展倾向。基于对玻璃包装材料行业特性的分析、发展趋势的掌握,通过八步法这样一个流程工具、波特的五力模型分析和SWOT分析,从系统总成本节约、物资供应安全、采购质量保证和价值创造四个维度进行探讨,得出一些对BW啤酒集团玻璃包装材料采购工作有指导价值的策略和方案。
孙敢[6](2012)在《真空玻璃激光焊接的成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真空平板玻璃是一种透明、节能型高技术玻璃深加工产品,制造技术难度高,其中封边性能是一个一直困扰科研工作者的难点。真空玻璃封边焊接涉及到脆性材料(玻璃)的热应力问题,而脆性材料的焊接不同于金属材料,其传热系数小,易碎等特性,决定了其不能用普通焊接方法焊接。现阶段,真空平板玻璃采用高温熔接法封接,该方法将玻璃和焊料放入高频加热炉中,焊料和玻璃基材温度较均匀,热应力较小,但其生产速度较慢。本文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向长时间高温封接的真空平板玻璃LOW-E膜失效机理及其对玻璃表面应力分布的影响研究》。在掌握高温生产制造真空平板玻璃的工艺基础上,充分理解激光焊接技术的条件下,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模拟分析真空平板玻璃激光焊接的成型过程,并通过对微观组织结构分析检验激光焊接的可行性,来解决现阶段真空平板玻璃不能快速封边问题。研究发现,热量的输入是影响真空平板玻璃焊接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热输入量越小,热源性质就可控制较为精确,焊接时的热影响区的热膨胀量就小,出现的残余应力越小越不容易产生因受热不均造成的破碎现象。激光焊接具有高能量密度、焊接速度快、热影响区较小的特点,是较为理想的焊接脆性材料的方法。本文中,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模拟真空玻璃激光焊接过程中温度场的变化状况,找到了温度场变化的规律,即热源加载完成后,玻璃基材随热源升温的速度非常不均匀,靠近焊料的部分温度变化较大,远离焊料的部位没有变化,热量沿垂直玻璃面的Z方向温度梯度变化较大,且热量向四周对流散热量较多,向内部传递热量较少。通过热结构耦合模拟分析了温度梯度对应力应变产生的影响状况,真空保温状态下是边角处变形较大,常温下冷却时周边变形较小而中间部位变形最大。本文中实验是在对玻璃基材、低熔点焊料充分预热的条件下,用激光对真空玻璃封边。在严格控制热输入量的情况下,快速对试件四边进行焊接,以保证各边受热均匀,从而提高接头的塑性和强度。通过两种不同激光束运动速度5mm/s、10mm/s状况下的试样组织结构分析,得出5mm/s速度较匹配试验中激光束能量密度,能够顺利制造出焊缝组织结构晶粒生长状况较好的试样,且从能谱图得出焊料与玻璃基材结合较好的结果。综上所述,本文通过有限元分析,正确分析了焊接过程中温度场变化对应力应变产生的影响过程;通过实验,分析了不同组织结构形状对应的焊接后结构性能的影响,说明激光焊接技术可以应用于真空平板玻璃的侧封,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组成部分,本课题具有良好的工程实际意义。
杜景宁[7](2010)在《330ml瓶装啤酒包装生产线的效率改进方案研究》文中认为瓶装啤酒生产线灌装330ml瓶装啤酒的生产效率一般不及灌装600ml瓶装啤酒的生产效率,由此可反应出灌装设备对不同瓶型有不一样的适用性,这为330ml瓶装啤酒生产线的设计提出了特殊要求。文章在绪论介绍了国内外瓶装啤酒包装生产线的布局及单机的选配、输送带的设计,国内瓶装啤酒生产线一般是根据大容量啤酒瓶作为基本设计依据,因此文章围绕啤酒包装生产线灌装330ml瓶装啤酒与灌装600ml瓶装啤酒的不同展开论述。首先将啤酒瓶影响设备使用的物理参数进行对比:啤酒瓶的外形尺寸、重量、重心不同;啤酒瓶与输送带的摩擦力不同,设计了啤酒瓶的静摩擦测试、动摩擦测试、重心测试。其次文章概述了瓶装啤酒包装生产线主要机台设备的工作原理,接着把啤酒瓶在包装生产线上的聚集形式分成直线聚集、分散聚集和标准聚集。基于以上的理论分析,得出330ml啤酒瓶与600ml啤酒瓶在输送带上储瓶数量不同、输瓶速度不同、机台设备的缓冲时间改变,得出啤酒包装生产线上主要机台设备(如灌装压盖机、洗瓶机、杀菌机等)对不同瓶型的适用性。最后针对发现的使330ml瓶装生产线效率降低的关键点,提出了提高330ml啤酒瓶装生产线效率的方案,在330ml瓶装啤酒包装生产线的输瓶带上增加喷淋润滑点,改进洗瓶机和杀菌机的入口护栏,提高了330ml瓶装啤酒的包装生产效率。
郭建国[8](2011)在《EO/PO无规聚醚的合成表征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醇为引发剂的环氧乙烷(EO)/环氧丙烷(PO)共聚醚,其亲水/亲油特性可通过调节分子中的EO/PO配比来实现;特别是经过末端羟基取代成为双烷基聚醚后,具有良好的耐热氧化性、化学稳定性、表面活性、生物降解性以及相对低的粘度和优良的润湿性能,故而成为一种重要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具有广泛的用途。本论文主要对丙二醇引发的EO/PO无规聚醚这一较新的体系进行了研究。首先,探讨了聚合反应动力学,通过对聚合条件的优化分析实现了对产物结构的控制;采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等方法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耐热性、粘度、表面张力等性能指标,分析了聚醚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对产物水溶液的浊点进行了详细研究,考察了无规聚醚的浓度、分子结构以及无机电解质、酸、醇、表面活性剂等因素的影响;还合成了EO/PO嵌段聚醚并与无规聚醚的部分性能进行了比较。其次,采用Wiliamson法对无规聚醚进行了烷基化封端,探讨了影响封端率的各种因素;研究了双烷基聚醚的结构对其物化性能的影响以及双烷基聚醚水溶液的流变性能、浊点、稳定性和表面活性;并对一步法合成双烷基聚醚新工艺进行了探索。最后,尝试了双乙基聚醚在锦纶66高速纺油剂方面的应用,探讨了双乙基聚醚油剂复配体系的热氧稳定性及其对纤维可纺性的影响。以上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聚合反应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加快,但温度过高会导致产物的不饱和度高、颜色深;催化剂浓度增加,反应速度加快;EO/PO配比增加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越接近设定值。经过优化分析后,采用连续滴加单体的方法以丙二醇引发合成无规聚醚,催化剂KOH用量为0.25%(对产物重),反应温度为115℃,反应压力小于0.4MPa,所得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且无色透明。2.无规聚醚的结构对其性能有较大影响。总体看来,随EO/PO配比以及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无规聚醚的粘度、表面张力和乳化力增大,热失重率降低;但引发剂碳链长度增加时,粘度和表面张力下降。3.无规聚醚分子中EO含量越少、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浓度(一定范围内)越高,其水溶液的浊点越低;盐、碱及非水溶性醇类能降低而水溶性醇和酸类能提高聚醚的浊点:离子表面活性剂能显着提高聚醚的浊点,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影响相对较小。4.嵌段聚醚的热失重塞低于无规聚醚,但二者组成相同时浊点差别不明显。5.采用KOH固体或水溶液催化体系对无规聚醚进行封端,丁基和乙基封端率均能达85%以上;封端后聚醚的抗热氧化性显着提高,随封端率的增大,双烷基聚醚的起始分解温度提高而分解速度加快;乙基封端后聚醚的乳化力无大的变化而丁基封端的略有降低;随封端率的提高,聚醚的浊点和粘度降低,且粘度受温度的影响越小。6.封端后的双烷基聚醚与羟基聚醚相比,水溶性受酸、碱和盐的影响程度变小,水溶液的稳定性提高;表面活性更佳、降低水溶液表面张力的能力更强;水溶液除了相应的粘度下降外粘浓、粘温等规律不变。7.一步法封端新工艺能使丁基封端率达到31%,乙基封端率达到33%。8.双乙基聚醚复配得到的纺丝油剂的热氧稳定性要优于相应的羟基聚醚油剂,且在同样的升温速率下能够更快的达到完全分解。9.对比于羟基聚醚,采用乙基封端率为33%的聚醚复配油剂时锦纶66可纺性更佳,但采用这两种油剂原丝质量均能达到标准要求。
周浩[9](2009)在《我国PET瓶的应用与发展》文中认为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俗称涤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聚酯产品。PET常被用来制成瓶类容器,用其制成的瓶类容器具有强度大、透明性好、无毒、防渗透、质量轻、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等特点,应用广泛。PET瓶在国内的发展只有短短20几年时间,有底
韩龙[10](2008)在《啤酒灌装过程中瓶颈空气的控制》文中指出降低瓶装啤酒瓶颈空气含量是啤酒新鲜度管理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文就啤酒灌装过程中瓶颈空气的产生原因和控制措施进行简单分析和讨论。
二、简述啤酒瓶质量对封盖气密性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简述啤酒瓶质量对封盖气密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热带铝复合材料的复合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药品包装材料的发展趋势 |
1.1.1 药品包装材料分类 |
1.1.2 药品包装材料性能要求 |
1.1.3 药品包装材料和包装手段发展趋势 |
1.2 云南名博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
1.2.1 名博包装企业优势 |
1.2.2 产品优势 |
1.3 热带铝复合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课题来源背景 |
1.5 研究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
1.6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6.1 研究内容 |
1.6.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软包装复合工艺与企业调研 |
2.1 复合包装材料的原理 |
2.1.1 软包装复合材料界面的作用机理 |
2.1.2 软包装复合材料的机理过程 |
2.2 复合包装材料生产工艺技术 |
2.2.1 层合复合工艺 |
2.2.2 涂布复合工艺 |
2.2.3 共挤出复合工艺 |
2.2.4 真空镀膜工艺 |
2.3 铝基塑料复合工艺研究 |
2.4 产品工艺与实验设备综述 |
2.4.1 工艺介绍 |
2.4.2 生产设备介绍 |
2.4.3 检测设备介绍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复合工艺方案研究与实现 |
3.1 新型热带铝结构 |
3.2 新型热带铝构成方案研究 |
3.3 新型热带铝的选材 |
3.4 胶粘剂 |
3.4.1 药品包装对胶粘剂的基本要求 |
3.4.2 应用较多的粘合剂 |
3.4.3 药品包装用胶粘剂发展趋势 |
3.5 新型热带铝复合方案 |
3.6 干式复合工艺及实验过程 |
3.6.1 张力控制 |
3.6.2 干燥控制 |
3.6.3 涂胶系统控制 |
3.6.4 复合系统 |
3.6.5 熟化控制 |
3.7 涂布热封层 |
3.8 实验注意与技术要求 |
3.8.1 实验注意 |
3.8.2 技术要求 |
3.9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实验数据及处理 |
4.1 物理检测 |
4.1.1 电晕面检测 |
4.1.2 铝箔厚度 |
4.1.4 剥离强度 |
4.1.5 热合强度 |
4.2 化学与卫生学检测 |
4.2.1 阻隔性能检测 |
4.2.2 溶出物试验检测 |
4.2.3 微生物试验检查 |
4.3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2)皇冠盖锈蚀试验研究及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讨论 |
2.1 锈蚀区域的宏观形貌 |
2.2 扫描电镜分析 |
2.3 能谱仪分析 |
2.4 皇冠盖锈蚀成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
2.4.1 锈蚀成因分析 |
2.4.2 控制措施 |
3 结论 |
(3)面向灌装精度的灌装阀数值模拟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啤酒灌装生产线介绍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灌装阀国内研究现状 |
1.2.2 灌装阀国外研究现状 |
1.2.3 流体数值模拟在灌装行业的运用现状 |
1.3 课题提出以及主要研究内容 |
1.3.1 课题来源与意义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结构图 |
1.5 本章小结 |
2. 灌装阀结构与灌装精度影响因素分析 |
2.1 灌装相关需求分析 |
2.1.1 灌装瓶型的需求分析 |
2.1.2 灌装方法对比分析 |
2.1.3 灌装计量方法对比分析 |
2.2 灌装阀结构分析 |
2.3 灌装精度影响因素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灌装精度——增氧量控制CFD模拟 |
3.1 CFD数值模拟方法分析 |
3.1.1 FLUENT数值模拟概论 |
3.1.2 FLUENT数值模拟基本方程 |
3.1.3 离散格式 |
3.1.4 SIMPLEC算法 |
3.1.5 边界条件 |
3.2 灌装精度——增氧量控制CFD数值模拟与分析 |
3.2.1 物理模型建立 |
3.2.2 气体扩散系数确定 |
3.2.3 CO_2置换O_2过程数值模拟 |
3.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3.3.1 CO_2置换O_2过程分析 |
3.3.2 易拉罐内O_2浓度以及流迹变化 |
3.3.3 易拉罐内气体速度、压力、湍流动能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增氧量优化设计 |
4.1 增氧量优化方法 |
4.2 多种阀口排气口位置模型模拟与优化分析 |
4.2.1 多种排气口二维几何模型建立 |
4.2.2 多种阀口模型数值模拟与结果展示 |
4.3 多种进口夹角模型模拟与优化分析 |
4.4 多种充气速度与时间模型模拟与优化分析 |
4.5 灌装充气时间优化 |
4.6 本章小结 |
5. 灌装精度——液位精度控制CFD数值分析与优化 |
5.1 灌装阀酒液灌装数值模拟 |
5.1.1 灌装阀物理模型建立 |
5.1.2 VOF模型理论方法 |
5.1.3 FLUENT数值模拟 |
5.2 优化模型与分析 |
5.2.1 优化模型建模 |
5.2.2 优化结果分析 |
5.3 灌装阀阀道流场数值模拟与分析 |
5.3.1 灌装阀静态阀道流场数值模拟 |
5.3.2 阀道流场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4)亚临界水中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解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前言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简介 |
2.2 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回收利用技术 |
2.3 超/亚临界流体回收处理废旧塑料 |
2.3.1 超临界流体概述 |
2.3.2 超/亚临界水的特性 |
2.3.3 超临界技术处理废旧塑料的研究现状 |
2.4 结束语 |
第三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3.1 实验主要材料与装置 |
3.1.1 实验材料 |
3.1.2 实验装置 |
3.2 实验影响因素及条件控制 |
3.2.1 实验影响因素 |
3.2.2 实验条件控制 |
3.3 实验安全性检测及实验方案 |
3.3.1 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安全性检查 |
3.3.2 实验步骤 |
3.4 分析方法 |
3.4.1 气-质联谱分析 |
3.4.2 气相色谱分析 |
3.4.3 液-质联谱分析 |
3.4.4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
3.4.5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
3.4.6 拉曼光谱分析 |
3.5 解聚反应程度的表征 |
第四章 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在亚临界水中的解聚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内容 |
4.2.1 实验过程 |
4.2.2 标准曲线绘制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3.1 产物分析 |
4.3.2 PEN的相态行为研究 |
4.3.3 反应条件对解聚反应的影响 |
4.4 反应机理探讨 |
4.5 反应动力学 |
4.6 小结 |
第五章 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在亚临界水中的催化解聚研究 |
5.1 引言 |
5.2 实验内容 |
5.2.1 实验过程 |
5.2.2 PEN的催化相态行为研究 |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5.3.1 产物分析 |
5.3.2 催化剂对解聚反应的影响 |
5.3.3 催化剂投加量对解聚反应的影响 |
5.4 反应机理探讨 |
5.5 反应动力学 |
5.6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5)BW啤酒集团玻璃包装材料采购管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定义 |
2.2 相关理论方法 |
第3章 BW 啤酒集团玻璃包装材料产品需求分析 |
3.1 集团简介 |
3.2 啤酒玻璃包装材料概述 |
3.3 玻璃包装材料产品需求 |
3.4 玻璃包装材料采购现状 |
第4章 BW 啤酒集团玻璃包装材料供应市场研究 |
4.1 国内啤酒玻璃包装材料市场主要特点 |
4.2 国内啤酒玻璃包装材料发展趋势 |
4.3 啤酒玻璃包装材料制造企业现状 |
4.4 啤酒玻璃包装材料市场特征 |
第5章 BW 啤酒集团玻璃包装材料采购管理应对策略 |
5.1 成本控制 |
5.2 供应安全保障 |
5.3 质量保障 |
5.4 价值创造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真空玻璃激光焊接的成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真空平板玻璃简介 |
1.2.1 真空平板玻璃的发展史 |
1.2.2 透光保温玻璃的研究进展 |
1.3 真空玻璃制造技术的关键问题研究 |
1.3.1 真空平板玻璃的制造工艺 |
1.3.2 真空平板玻璃的支撑物 |
1.3.3 平板形玻璃的相关应力研究 |
1.4 真空玻璃激光焊接的研究进展 |
1.5 课题来源与研究内容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真空玻璃激光焊接的有限元分析 |
2.1 有限元法及ANSYS软件特点 |
2.2 温度场的有限元分析 |
2.2.1 定义材料属性 |
2.2.2 建模与划分网格 |
2.2.3 热源的施加 |
2.2.4 激光焊接温度场分析 |
2.2.5 时间步长的确定 |
2.2.6 计算及结果分析 |
2.3 残余应力应变的有限元分析 |
2.3.1 热-结构耦合 |
2.3.2 边界条件的处理 |
2.3.3 计算结果及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真空玻璃激光焊接试验材料及测试方法 |
3.1 实验材料 |
3.2 激光焊接技术 |
3.2.1 激光焊接 |
3.2.2 激光焊接的优缺点 |
3.2.3 激光同金属材料间的相互作用 |
3.2.4 激光与非金属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 |
3.3 激光参数对焊接性能的影响 |
3.4 Nd:YAG激光器 |
3.5 实验方案 |
3.6 切割实验试样 |
3.7 测试方法 |
3.7.1 金相分析技术 |
3.7.2 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真空玻璃激光焊接试验研究 |
4.1 焊前表面处理 |
4.1.1 手工研磨处理 |
4.1.2 表面清洗 |
4.2 焊前样品制作与干燥处理 |
4.3 实验过程 |
4.3.1 抽真空 |
4.3.2 真空环境中预热 |
4.3.3 焊封样品实验 |
4.4 实验分析 |
4.4.1 切割试样 |
4.4.2 金相组织测试 |
4.4.3 扫描电镜(SEM) |
4.4.4 能谱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5.1 工作总结 |
5.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7)330ml瓶装啤酒包装生产线的效率改进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背景 |
1.1.2 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总体思路和研究方法 |
1.3.1 总体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啤酒瓶的数据分析 |
2.1 啤酒瓶 |
2.1.1 啤酒的包装容器 |
2.1.2 啤酒瓶的优点 |
2.2 生产用啤酒瓶 |
2.3 啤酒瓶在生产过程中的摩擦形式 |
2.3.1 啤酒瓶与输送链的静摩擦测试 |
2.3.2 啤酒瓶与输送链的动摩擦测试 |
2.3.3 啤酒瓶的重心测试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瓶装啤酒包装生产线设备 |
3.1 洗瓶机 |
3.2 灌装压盖机 |
3.3 杀菌机 |
3.4 贴标机 |
3.5 卸箱—装箱机 |
3.6 纸箱机 |
3.7 瓶子输送设备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啤酒瓶在生产线上的聚集形式 |
4.1 直线形式的聚集 |
4.2 松散形式的聚集 |
4.3 标准形式的聚集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330ML 瓶装生产线的设计 |
5.1 灌装压盖机 |
5.2 贴标机 |
5.3 纸箱包装机 |
5.4 装箱机、卸箱机 |
5.5 塑箱输送系统、成品输送系统 |
5.6 输瓶系统 |
5.7 洗瓶机 |
5.8 杀菌机 |
5.9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330ML 瓶装生产线的调整改造 |
6.1 330ML 瓶装生产线喷淋润滑系统的调整 |
6.2 J 线洗瓶机入口的调整 |
6.3 B 线杀菌机入口的改造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EO/PO无规聚醚的合成表征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表面活性剂用EO/PO聚醚及功能化研究进展 |
第一章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用聚醚的分类及合成 |
1.1 前言 |
1.2 聚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种类 |
1.2.1 PEP嵌段聚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
1.2.2 REP、RPE聚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
1.2.3 "Pluronic"系列 |
1.2.4 "Tetronic"系列 |
1.2.5 无规聚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
1.3 聚醚质量指标的影响因素 |
1.3.1 引发剂 |
1.3.2 反应条件 |
1.3.3 聚合过程中的水分 |
1.3.4 聚醚的后处理 |
1.4 聚合机理 |
1.4.1 阴离子聚合机理 |
1.4.2 阳离子聚合机理 |
1.4.3 双金属催化剂(DMC)引发聚合反应机理 |
1.5 环氧化物开环聚合催化体系的研究进展 |
1.5.1 阴离子开环聚合催化体系 |
1.5.1.1 碱金属化合物 |
1.5.1.2 碱土金属化合物 |
1.5.2 阳离子开环聚合催化体系 |
1.5.3 配位开环聚合催化体系 |
1.5.3.1 双基金属配位络合物 |
1.5.3.2 烷基金属催化剂 |
1.5.3.3 金属卟啉络合体系催化剂 |
第二章 双烷基功能化EO/PO聚醚的研究进展 |
2.1 功能性聚醚的种类及应用 |
2.1.1 聚烷氧基醚酯(单醚酯化聚醚) |
2.1.2 聚氧烯烃烷基醚甲基丙烯酸甲酯 |
2.1.3 新型的含硅聚醚 |
2.1.4 新型的含氟聚醚 |
2.1.5 双烷基聚醚 |
2.1.5.1 双烷基聚醚结构 |
2.1.5.2 双烷基聚醚的应用 |
2.2 双烷基聚醚的合成技术 |
2.2.2 聚醚的封端技术 |
2.2.2.1 封端聚醚的结构和性质 |
2.2.2.2 聚醚封端方法 |
2.3 开展本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工作内容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EO/PO无规聚醚的合成与表征 |
第三章 KOH/1,2-丙二醇/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聚合体系的研究 |
3.1 前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试剂及反应装置 |
3.2.2 聚醚的合成 |
3.2.3 性能测试 |
3.2.3.1 羟值的测定 |
3.2.3.2 不饱和度的测定 |
3.2.3.3 浊点的测定 |
3.2.3.4 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测定 |
3.3 反应动力学方程 |
3.3.1 影响反应的因素 |
3.3.2 转化率与相对分子质量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催化剂用量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
3.4.2 反应温度对反应体系的影响 |
3.4.3 EO/PO配比对反应体系的影响 |
3.4.4 加料速度的控制 |
3.4.5 水分的去除 |
3.4.6 引发剂对反应体系的影响 |
3.4.7 聚醚的后处理 |
3.4.8 合成的无规聚醚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
3.5 小结 |
第四章 EO/PO无规聚醚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
4.1 前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聚醚的合成 |
4.2.2 结构与性能测试 |
4.2.2.1 羟值 |
4.2.2.2 浊点 |
4.2.2.3 粘度 |
4.2.2.4 红外光谱分析 |
4.2.2.5 核磁共振分析 |
4.2.2.6 热失重分析 |
4.2.2.7 表面张力的测定 |
4.2.2.8 耐热性测定 |
4.2.2.9 乳化力测定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聚醚的红外谱图分析 |
4.3.2 聚醚的核磁共振谱图分析 |
4.3.3 无规聚醚的结构对热稳定性的影响 |
4.3.4 无规聚醚的结构对浊点的影响 |
4.3.5 无规聚醚的结构对表面张力的影响 |
4.3.6 无规聚醚的结构对粘度的影响 |
4.3.7 无规聚醚的结构对乳化力的影响 |
4.4 小结 |
第五章 EO/PO无规聚醚的浊点研究 |
5.1 前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主要试剂和样品 |
5.2.2 实验方法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聚醚的结构对其浊点的影响 |
5.3.2 溶液浓度对聚醚浊点的影响 |
5.3.3 无机电解质对聚醚浊点的影响 |
5.3.4 酸对聚醚浊点的影响 |
5.3.5 醇对聚醚浊点的影响 |
5.3.6 表面活性剂对聚醚浊点的影响 |
5.3.7 同系聚醚混合物的浊点 |
5.4 小结 |
第六章 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聚醚的合成及性能 |
6.1 前言 |
6.2 实验部分 |
6.2.1 原料及试剂 |
6.2.2 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的合成 |
6.2.3 性能测试 |
6.3 结果与讨论 |
6.3.1 嵌段类型对反应的影响 |
6.3.2 嵌段聚醚的结构对浊点的影响 |
6.3.3 嵌段聚醚的结构对粘度的影响 |
6.3.4 嵌段聚醚的结构对乳化力的影响 |
6.3.5 嵌段聚醚的结构对耐热性的影响 |
6.3.6 嵌段聚醚的结构对发泡力的影响 |
6.3.7 嵌段聚醚的结构对HLB值的影响 |
6.3.8 嵌段聚醚的结构分析 |
6.4 小结 |
第七章 无规聚醚及用其复配的纺丝油剂流变性能的研究 |
7.1 前言 |
7.1.1 油剂的流变性能对匀附性的影响 |
7.1.2 油剂的流变性能对平滑性的影响 |
7.1.3 油剂的流变性能对集束性的影响 |
7.1.4 油剂的流变性能对耐磨性的影响 |
7.2 实验部分 |
7.2.1 样品及仪器 |
7.2.1.1 样品 |
7.2.1.2 仪器 |
7.2.2 实验方法 |
7.2.2.1 粘温曲线的测定 |
7.2.2.2 流变曲线的测定 |
7.3 结果与讨论 |
7.3.1 粘温特性 |
7.3.2 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的关系 |
7.4 小结 |
第二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双烷基功能化EO/PO聚醚的合成与表征 |
第八章 双烷基功能化EO/PO聚醚的合成 |
8.1 前言 |
8.2 实验部分 |
8.2.1 试剂及合成装置 |
8.2.2 EO/PO无规聚醚的合成 |
8.2.3 固体KOH催化体系制备丁基封端EO/PO聚醚 |
8.2.3.1 合成工艺 |
8.2.3.2 后处理工艺 |
8.2.4 KOH水溶液催化体系制备丁基封端EO/PO聚醚 |
8.2.5 KOH水溶液催化体系制备乙基封端EO/PO聚醚 |
8.2.6 羟值的测定及封端率的表示方法 |
8.2.6.1 邻苯二甲酰化试剂制备 |
8.2.6.2 NaOH标准溶液及指示剂配制 |
8.2.6.3 待测样用量确定 |
8.2.6.4 测定方法 |
8.2.6.5 封端率的表示 |
8.3 双烷基EO/PO聚醚制备反应原理 |
8.3.1 聚醚合成动力学 |
8.3.2 烷基化反应机理 |
8.4 结果与讨论 |
8.4.1 称样量对聚醚羟值测定的影响 |
8.4.2 固体KOH催化体制备丁基封端聚醚 |
8.4.2.1 催化剂及封端剂用量对封端效果的影响 |
8.4.2.2 醇钾制备反应时间及温度 |
8.4.2.3 烷基化时间及温度 |
8.4.2.4 EO/PO配比及键接方式对封端率的影响 |
8.4.2.5 固体KOH催化体后处理工艺 |
8.4.3 KOH水溶液催化体系制备双烷基聚醚 |
8.4.3.1 影响乙基封端率的主要因素 |
8.4.3.2 醇钾制备反应温度对封端效果的影响 |
8.4.4 固体KOH催化体系与水溶液催化体系对比 |
8.4.4.1 封端效果对比 |
8.4.4.2 工艺对比 |
8.4.5 不同封端剂封端率对比 |
8.5 小结 |
第九章 双烷基EO/PO聚醚的结构与性能 |
9.1 前言 |
9.2 实验部分 |
9.2.1 原料及试剂 |
9.2.2 结构与性能测试 |
9.2.2.1 羟值测定 |
9.2.2.2 红外光谱分析 |
9.2.2.3 核磁共振分析 |
9.2.2.4 热失重分析 |
9.2.2.5 耐热性测定 |
9.2.2.6 浊点测定 |
9.2.2.7 粘度测定 |
9.2.2.8 表面张力测定 |
9.2.2.9 乳化力测定 |
9.2.2.10 流变性能测定 |
9.2.2.11 酸值测定 |
9.2.2.12 pH测定 |
9.3 结果与讨论 |
9.3.1 双烷基聚醚的红外谱图分析 |
9.3.2 双烷基聚醚的核磁共振谱图分析 |
9.3.3 双烷基聚醚热稳定性分析 |
9.3.4 聚醚封端率对其粘度的影响 |
9.3.5 聚醚封端前后乳化力比较 |
9.3.6 双烷基聚醚水溶性及水溶稳定性 |
9.3.6.1 双烷基聚醚水溶性 |
9.3.6.2 双烷基聚醚水溶稳定性 |
9.3.7 双烷基聚醚的表面活性 |
9.3.8 双烷基聚醚的流变性能 |
9.4 小结 |
第十章 EO/PO无规聚醚及功能化产品在高速纺丝油剂中的应用研究 |
10.1 前言 |
10.2 实验部分 |
10.2.1 试剂及设备 |
10.2.2 双烷基聚醚的一步法合成 |
10.2.3 纺丝油剂的复配 |
10.2.4 上机纺丝实验 |
10.2.5 性能测试 |
10.3 结果与讨论 |
10.3.1 一步法合成双烷基聚醚工艺探讨 |
10.3.2 聚醚及复配油剂的热稳定性 |
10.3.3 纺丝油剂小试结果分析 |
10.4 小结 |
第三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9)我国PET瓶的应用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应用领域 |
1.饮料包装 |
2.食用油包装 |
3.调味品包装 |
4.桶装白酒包装 |
5.农药包装 |
6.药品包装 |
7.啤酒包装 |
改进方向 |
1.增强耐热性 |
2.提高阻隔性 |
3.向更薄、更轻方向发展 |
发展前景 |
四、简述啤酒瓶质量对封盖气密性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热带铝复合材料的复合工艺研究[D]. 廖帅.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2]皇冠盖锈蚀试验研究及控制[J]. 潘亮,李清. 啤酒科技, 2015(05)
- [3]面向灌装精度的灌装阀数值模拟与优化[D]. 黄川. 南京理工大学, 2015(01)
- [4]亚临界水中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解聚研究[D]. 麻培侠. 浙江工业大学, 2014(03)
- [5]BW啤酒集团玻璃包装材料采购管理策略研究[D]. 王海东. 吉林大学, 2014(09)
- [6]真空玻璃激光焊接的成型研究[D]. 孙敢. 扬州大学, 2012(07)
- [7]330ml瓶装啤酒包装生产线的效率改进方案研究[D]. 杜景宁. 华南理工大学, 2010(03)
- [8]EO/PO无规聚醚的合成表征及应用研究[D]. 郭建国. 东华大学, 2011(01)
- [9]我国PET瓶的应用与发展[J]. 周浩. 印刷技术, 2009(06)
- [10]啤酒灌装过程中瓶颈空气的控制[J]. 韩龙. 啤酒科技, 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