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治理欠薪顽症关键要建立长效保障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王琼[1](2021)在《劳动者薪酬分配公正的法律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分配是劳动者享有社会发展成果的基本方式,而薪酬分配作为分配活动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则是劳动者获取经济收入的基本方式,其不仅直接关系劳动者物质利益的实现程度,决定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基本生活的保障水平,同时公正的薪酬分配也是一个国家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完善的标志,是整个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这样说过:“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十八大之后,党中央就对薪酬分配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并坚持以人民为发展中心,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有效提升劳动者的薪酬水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薪酬分配制度已经确立,有序合理科学的薪酬分配秩序已经逐步形成。薪酬分配改革取得巨大成就,劳动者薪酬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发展成果共享度也日益提升。但是也要看到,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从阶级矛盾逐步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各项改革已经不断深入推进,劳动者薪酬分配的方式和公正性也暴露出新问题。不同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和劳动者群体之间的薪酬差距依然不合理,部分劳动者尤其是一线职工和低收入劳动者薪酬增长缓慢,劳动者对提高薪酬的需求与用人单位用工成本提升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在各生产要素的分配中劳动力要素所占比重严重不足,这些问题都需要不断深化改革,健全劳动法制度体系及其运行机制,不断完善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薪酬分配法律机制。学界一直致力于关于薪酬分配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显着成绩,但是仍有一些问题需要完善和深化。一是需要拓展和夯实劳动者薪酬分配公正的理论基础。西方资本主义的分配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分配正义的理念以及中国传统思想中有关社会分配的精华部分,并非相互对立、互不认同,相反,可以将三者相互融通、有机结合,深化和完善适应我国当代国情的薪酬分配理论体系,以指导具体薪酬分配问题的有效解决。二是需要探寻契合时代发展主题和背景的法律机制。现有研究成果多集中在经济学、管理学领域,少有从法学视角关注薪酬分配的问题,对于劳动者薪酬分配公正问题更是涉及甚少。在我国践行全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大背景下,这方面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实现劳动者薪酬分配公正,不仅需要经济政策的支持,更需要法律制度的保障。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劳动者权益,才能从根本上确保实现薪酬分配公正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三是需要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融合,提出解决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劳动者薪酬分配公正的原则和方法。这既具有完善我国新时期分配正义的理论价值,又有破解当代劳资矛盾的现实意义。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薪酬分配体系可以有效维护广大劳动者,特别是底层劳动者的切身权益,保障整体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运用宏观与微观结合等方法,构建法学视角下的劳动者薪酬分配及其公正性问题的研究框架体系。以分配正义、矫正正义构成的哲学维度和以人权保障原则、倾斜保护劳动者原则构成的法学维度共同支撑起薪酬分配公正的理论基础。以人为本的回应、得所应得的强化、差别原则的考量和深化改革的要求这四个层面体现了薪酬分配公正法律实现的必要性。本着批判继承的原则,对中国传统分配正义思想的演进进行总结,为实现当代中国薪酬分配公正提供历史和文化经验。从薪酬分配公正的评判标准来看,经济学的评判标准主要为基尼系数和要素价格,法学的评判标准由“三个程度”构成,即劳动报酬请求权的实现程度、同工同酬的实现程度和劳动薪酬集体协商的实现程度。通过上述标准,可以基本判断出某个国家在某段时期内劳动者的薪酬分配是否公正或者趋近于公正。通过纵向比较总结出当今世界的几种薪酬分配的典型模式并对其进行分析评价。典型的薪酬分配模式主要有三种,分别为:瑞典的多种政策措施并用控制收入差距的模式、美国的以税收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对分配进行调节的模式和巴西的以政府公权力为主导维护分配公正的模式。这三种典型模式可以为我国劳动者薪酬分配模式的完善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在上述研究基础上,为实现劳动者薪酬分配公正,需要完善和优化由权力保障机制、权利实现机制和社会支撑机制构成的、保障薪酬分配公正的制度体系。一是权力保障机制。通过分析权力配置的原则和结构,影响权力运行的因素,以及权力运行过程中的困境,总结出我国权力配置的运行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薪酬分配公正的国家责任,即司法公正的型塑、薪酬分配制度的完善和社会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基于新冠病毒带来的变化和困顿,尝试提出疫情背景下薪酬分配公正对权力行使的新要求;二是权利实现机制。以人本理念和劳资共赢理念构建起实现劳动者薪酬分配公正的权利观,以劳资共决权、同工同酬权和劳动报酬请求权为内容,构成劳动者薪酬分配公正的权利实现机制。这三项权利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措施虽不尽相同,但各有侧重,多效并举,共同促进薪酬分配公正之实现;三是社会支撑机制。工会和职工代表大会是我国劳动法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两大社会化组织,在确保劳动者薪酬分配公正中有其特定的角色和作用。工会代表权和维权手段的强化保障以及职工代表大会决策权和监督建议权的强化保障,是这两个社会化组织有效履行职责和充分发挥保障职能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也是劳动者薪酬分配公正的社会化支撑机制完善的关键之所在。
王永涛[2](2021)在《改革开放以来完善农民工权益保障研究》文中提出农民工的权益保障问题是我国发展过程中一个独特的社会现象。在历届党和政府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治理下,用工单位经常侵犯农民工权益的局面得到根本性扭转,但是农民工的权益保障还是不充分的。农民工是中国社会的弱势群体,同时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政治地位,因此不少学者很早就认识到农民工权益保护的重要性。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农民工权益保护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希望帮助农民工能公正地参与社会分配、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以及建立畅通的利益表达机制。在中美贸易战和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相叠加的背景下,注重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不仅有利于我国实现乡村振兴,而且有效的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全文主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界定了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相关概念,讲述了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理论基础,以及确立了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目标要求。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成就及其主要实践。第三部分,重点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权益保障存在的不足及问题出现的原因。本文研究发现农民工权益保障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个方面存在一些不足。治理侵害农民工权益事件困难的原因主要有六点:一是城乡二元的经济社会制度限制;二是农民工权益保障相关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三是文化管理机制不完善;四是社会保障制度有待完善;五是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六是农民工本身维权能力较差。第四部分,论述了完善农民工权益保障的对策建议。本文认为要想长久性的解决这个困扰我国社会稳定的难题,需要对原有的制度体系进行系统化改革。政府管理者要积极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立公平正义的法治保障制度,为农民工建立一套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联合社会各方力量督促企业认真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协助农民工提高自身的维权能力。
程晓阔[3](2021)在《S市农民工欠薪治理政策执行力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改革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由高速度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并达到了小康水平,幸福感不断攀升。但是,农民工作为一个在经济社会建设中做出巨大贡献的特殊群体,他们的合法权益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随着2003年农民工熊德明讨要薪资事件发生直到今天,依旧有很多农民工拿不到工资去信访部门上访,甚至发生影响恶劣的群体性事件。农民工讨要薪资行为的频繁性引起来政府、公众、媒体的广泛关注。在了解和整理了农民工工资拖欠的问题后可以清晰地认识到,政府相关部门作为农民工欠薪治理的主体,他们责无旁贷。因而,研究如何提高政府部门农民工欠薪治理政策执行力、解决欠薪治理难题,现已经作为一个焦点问题为各界所研究、努力破解。通过搜寻、整理众多的相关文献,综合中国政策执行实际情况,以Smith政策执行模型为基础,借鉴其他几种政策执行力模型中,构建全新影响农民工欠薪治理政策的执行力模型。基于构建的模型提出研究假设:(1)政策目标与标准的清晰程度对政策执行力存在正向影响的关系;(2)政策资源的充足度对政策执行力存在正向影响关系;(3)组织机构的合理程度对政策执行力存在正向影响的关系;(4)执行主体偏好对政策执行力存在正向影响的关系;(5)系统环境的适合程度对政策执行力存在正向影响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取研究需要的数据;利用SPSS22.0统计分析工具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并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使用数据分析软件AMOS26.0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提出的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综合两次数据分析,验证五个因素与S市农民工欠薪治理政策执行力存在正向影响的关系,并得出以下结论:(1)农民工欠薪治理政策执行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2)优化政策目标和标准、政策资源、组织机构、政策执行主体、系统环境对农民工欠薪政策执行力都有正向促进作用;(3)政策资源对农民工欠薪治理政策执行力的影响作用最大;(4)农民工欠薪治理政策执行力受系统环境影响作用较小。
鲁明星[4](2020)在《N自治区T县建筑行业农民工工资拖欠调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大量农民工涌入到城市,他们为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建筑行业农民工在进城务工过程中,出现了工资被拖欠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事业的稳定与发展。近些年,N自治区T县由于长期以来建筑行业市场秩序管理混乱、源头上建设资金不足、治理欠薪制度措施刚性不够等原因,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屡治不绝,出现了年年清欠、年年欠的混乱局面,严重影响了建筑业的改革与发展。本文通过运用问卷调查、访谈调查两种方式对N自治区T县建筑行业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包括农民工的基本结构特征、工资拖欠金额、次数、时间、签订劳动合同情况、了解法律法规情况、讨要工资方式、农民工工资拖欠单位、拖欠原因、指使讨薪情况;访谈调查包括农民工工资拖欠的类型、上访特点、政府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的手段。其次,对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同时运用Kappa系数和Cronbach’sα系数信度测量法进行信度测量,最后对调查结果分析得出N自治区T县建筑行业农民工工资拖欠是因为项目资金准备不足、项目工程款与工资款分账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违法转包分包普遍、转包工程承包商信用缺失、垫资施工现象严重、将拖欠工资作为留人的手段、雇主有意拖欠、审计时间无限延长八方面原因。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一是要加强施工企业内部管理,建立施工企业支付农民工工资的约束和保障机制、全面实行工资与工程款分账管理制度、不断强化用工管理制度、全面实行务工农民工实名制管理;二是要加大政府监管力度,优化项目资金拨付流程、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和监督机制、提高建筑行业准入标准、建立行业信用评价体系;三是要强化工资支付源头治理,加强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加强建设项目资金监管、推行工程建设行业用工方式改革;四是要坚决打击欠薪行为,严厉打击违法转包分包等问题、健全工资保障法律体系、加大对拖欠行为的惩处、提高拖欠工资违法的成本,五是提升农民工讨薪能力,提升自身的法律意识、参加维权的教育培训,如此才能有效解决农民工资拖欠问题。
顾天成[5](2020)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政府职能研究 ——以Z市为例》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增速趋缓的情况下,Z市面临产业结构调整、改革创新突破、新旧动能转换等发展任务,劳动力供需关系显现出现新的变化趋势,导致Z市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面临新的挑战。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路径。准确定位政府职能,顺利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总结经验,积极进取,勇于探索,发展创新,努力开创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新局面。本文共有五章,主要是在前人钻研的基础上,围绕Z市政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了分析探究。第一章举出研究背景、目的、意义,概述了和谐劳动关系领域中,国内外相关观点和研究成果,并简要阐释了研究方法,举出了创新之处。第二章主要讲的是概念以及理论依据,分别解释了劳动关系、和谐劳动关系以及政府职能等概念,阐述了劳动关系系统、国家干预、治理理论。第三章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中的政府职能研究,介绍了政府作为劳动政策“制定者”、劳动就业“促进者”、法律实施“监督者”、劳动权益“维护者”、劳动争议“调停者”、劳资和谐“倡导者”等六种角色应当履行的政府职能。第四章提出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Z市政府职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问题主要是监察普法力度不够大、就业服务水平不够高、基层协调组织不健全、劳动权益保障不充分、三方协调机制不完善等五个方面;结合Z市实际,究其原因,主要是执法监察力量不足、工会发展不受重视、劳资力量悬殊失衡、经济运行态势不稳、道德诚信体系薄弱等五个方面。第五章是对策分析,从发挥劳动监察执法作用、提升就业服务保障水平、强化基层协调组织效能、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创新劳动信用奖惩机制等五个方面阐述了Z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建议。本文以Z市政府为案例,分析了目前政府在劳动关系充当的角色及职能,通过梳理Z市政府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此优化政府职能,实现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工作高效推进,努力达到劳动关系的平衡和谐,推动Z市经济社会稳定持续发展。
黄磊[6](2020)在《上海市政府治理建筑行业欠薪问题的困境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欠薪这一社会现象在其他行业几近消失,但惟独在建筑行业仍然普遍存在着,蔚为壮观。各项制度、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的出台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增设都未能有效遏制这一趋势的蔓延。可以说,不但没有得到实质性遏制,而且其数量、规模乃至对社会的冲击力更是远远超越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的那些零散化的欠薪事件,尤其是类似上海、广州这样的发达城市尤显突出。尽管欠薪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级政府都在不遗余力采取对策解决,但整体而言,面向建筑行业农民工群体的欠薪治理仍然乏力,制度冲突、机制缺失等一系列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农民工权利也未得到有效保护。破解建筑行业欠薪难题,单靠整治仍然不行,必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从源头堵截、标本兼治,当前,最紧迫的问题是加强政府监管和治理,规范和完善建筑市场。目前,建筑行业的工资拖欠状况呈现出人数越来越多、数目越来越大、时间越来越长等特点,亟需进一步深入研究解决,因为欠薪问题的解决不仅关系到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甚至是建筑行业的经济效益,而且关系到社会的长治久安。对此,本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以上海地区为例,深度剖析建筑行业欠薪问题的现状和深层次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力图以治理理论为基础,重点探讨政府在欠薪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能够发挥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建筑业农民工工资权利救济研究方面的不足,以推进相关理论研究。第一章从厘清相关概念入手,阐述政府监管欠薪问题的理论基础。第二章研究上海建筑行业欠薪问题及发展现状,以大量的统计和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整个建筑行业欠薪问题的产生是工程项目建设资金链条依靠垫资维持和用工方式商业化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建筑领域社会信用体系缺失、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农民工缺乏组织和群体的帮助等因素,又使得欠薪问题进一步扩大化,而政府监管的困境也在于此。第三章分别从社会制度,法律关系,企业主体,劳动者主体等方面深度揭示现阶段建筑行业工资拖欠的原因。第四章就上述几方面原因提出解决上海市建筑业欠薪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本章主要从国家立法、政府执法、行业保障、个人维权四个方面阐述各主体在解决该问题过程中应当采取的具体举措。最后结论部分,重新对本文的研究思路进行梳理,总结建筑业欠薪问题的研究路径及结论。
朱轼[7](2020)在《温州市Y县建筑行业农民工工资拖欠治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推动着我国经济不断向前。建筑行业农民工数量庞大,是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农民工在付出劳动后,合法权益却难以得到保障,工资拖欠问题频繁发生,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公平和稳定。温州市Y县建筑业总体呈现稳定发展态势,建筑行业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也很突出,在创建“Y县无欠薪”行动开展后,拖欠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就整体目光而言,治理形势依然严峻。深入研究Y县建筑行业农民工工资拖欠治理问题,有利于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利于促进建筑行业市场行为规范化,更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调研法获取与研究内容相关的数据,结合得到的数据,准确分析了Y县建筑行业农民工工资拖欠现状和Y县建筑行业农民工工资拖欠治理现状。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工资拖欠是Y县建筑行业的普遍现象,并有着拖欠次数多、拖欠数额大、拖欠时间长等特征,具有普遍性、典型性、多样性和严重性,其中,纠纷导致的工资拖欠占据了半数以上,案情复杂、处置难度大,存在发生极端群体性事件的隐患。目前存在政府重视程度不高、基层机构执法力量薄弱、各项治理制度全覆盖难度大和各个治理主体难以形成合力等治理难点。然后从政府、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农民工个人等五个层面具体分析Y县建筑行业农民工工资拖欠治理难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建立长效治理机制、健全法制惩戒体系、规范建筑行业各参建主体和促进农民工自我提升等四方面的治理对策。通过本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适应Y县建筑行业实际情况的治理对策,为Y县提供了理论参考,对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促进Y县建筑行业的规范管理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希望能对其他县级政府的治理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刘奕彤[8](2019)在《广州市建筑行业农民工薪酬保障的实名制政策效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不断加快,促进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同时建筑业不断发展,大量劳动力聚集在建筑业,建筑业的蓬勃发展解决了社会大量就业问题,包括吸纳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促使大规模的农民工投身到了城市建设中,改变了之前农民靠地吃饭的局面,侧面也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工处在建筑行业施工生产链条的最低端,其工资收入通常会经过业主、总包、分包以及项目班组等多个环节。由于这些环节路线长、流程多,导致农民工讨薪困难。因此,如何更好的保障农民工权益,对于维护社会稳定,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在现有体系下,农民工薪酬问题出现,主要因为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农民工自身文化水平不足,导致其缺乏薪酬权益保障的意识,未签订合同等;二是现有建筑行业不规范,项目层层转包,包工头掌握劳动力,管理不规范;三是现有农民工薪酬保障体系无法有效保障农民工薪酬利益,只能在发生欠薪行为后进行追诉,但很难为农民工追回拖欠薪酬。为保障农民工薪酬利益,国家政府出台了农民工实名制政策,各地方政府也积极推进通过实名制管理和农民工工资支付分账管理来促进企业有效保障农民工薪酬权益,希望从制度上对行业运行进行规范化管理,提升农民工技术技能,提升企业精细化,专业化管理,为工业化生产打好基础,提升整个行业农民工薪酬保障体系的实际效果。本论文以广州市建筑行业实行农民工实名制政策的情况为例,通过问卷法和访谈法着重调研广州市建筑行业农民工薪酬保障的实名制政策效果,在调查后发现广州市建筑行业在农民工薪酬保障实名制政策执行效果方面偏低,本研究最后对广州市农民工薪酬保障实名制政策的实施提出了对策,在政府方面主要做到完善并落实相关薪酬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实名制管理平台的功能、明确政府职能分工和执法标准和加大政策普及宣传力度;在企业方面要深入推进银行支付制度、不断推进企业管理规范化、建立银行专项管理机制;在农民工方面则要加大宣贯力度、培训力度和自我建设的力度。这些措施的实施,将为广州市农民工薪酬保障实名制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王冰[9](2019)在《包头市农民工工资拖欠的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劳动力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农民工作为城市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在务工过程中受制度、经济、管理等因素影响,拖欠工资的问题时有发生,已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团结。包头市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较为严重,受行业性质与发展水平的影响,各行各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拖欠工资现象,在建筑、餐饮、服务等对劳动力资源需求较大的行业尤为明显。本文根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通过明确农民工与工资拖欠的定义,结合公平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最低工资理论等,研究包头市农民工工资拖欠的基本问题,利用调查问卷方式,综合分析包头农民工工资拖欠的现状,统计农民工工资拖欠的投诉情况。同时,分析全市农民工工资拖欠的原因,包括企业支付水平不均衡、部门管理权限不明确、法律援助效果不明显、农民工法律意识淡薄等。同时,包头市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已造成不良影响,只有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加大政府监管力度、加大欠薪惩处力度、提升农民工讨薪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
陈曦[10](2019)在《农民工欠薪协同治理研究 ——以成都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进入了经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而各种社会矛盾易发多发成为这一时期的显着特点。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保障,在这样的背景下也呈现出复杂状态。农民工欠薪治理正是弱势群体合法权益保障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这一问题多年来始终呈现出“年年治理、年年拖欠”的状态,对政府形象也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作为社会时期转型的潜在问题,农民工欠薪治理不善、治理不当,不仅使得市场经济秩序遭到相当程度的破坏,同时也我国的社会基础受到严重的腐蚀。基于这样的背景,本研究从协同治理的视角出发,以成都市为例,通过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分析农民工欠薪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原因,并提出建立完善农民工欠薪协同治理的对策,从而为解决农民工欠薪问题提供方法思路。本文研究重点为农民工欠薪的协同治理。首先,本文分析了农民工欠薪治理的研究背景,并对农民工、治理等概念和协同治理理论进行了解释和阐述。其次,本文对成都市治理农民工欠薪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再次,本文剖析了成都市治理农民工欠薪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本文运用协同治理理论,从建立健全跨部门合作机制、引导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农民工权益保障工作、加强劳动保障工作力量配置、完善企业工资支付诚信管理制度和失信惩戒制度、完善欠薪应急保障机制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完善农民工欠薪协同治理的切实可行之对策,以期为农民工欠薪治理提供借鉴。
二、治理欠薪顽症关键要建立长效保障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治理欠薪顽症关键要建立长效保障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劳动者薪酬分配公正的法律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二、研究现状述评 |
三、论文的基本框架 |
四、研究方法 |
五、预期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薪酬分配公正及其法律实现的理论阐述 |
第一节 薪酬分配公正的概念阐释 |
一、薪酬概念的理论阐析 |
二、劳动者概念的理论阐析 |
三、公正概念的理论阐析 |
第二节 薪酬分配公正的理论基础 |
一、哲学维度 |
二、法律维度 |
第三节 薪酬分配公正法律实现的现实必要性 |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回应 |
二、得所应得的强化 |
三、差别原则的考量 |
四、现实国情的呼唤 |
第四节 中国传统分配公正理论的历史演进 |
一、传统分配公正思想的演进 |
二、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
第二章 劳动者薪酬分配公正的评判标准 |
第一节 经济学的评判标准 |
一、基尼系数 |
二、要素价格理论 |
第二节 法学的评判维度 |
一、劳动报酬请求权的实现程度 |
二、同工同酬的实现程度 |
三、劳动薪酬集体协商的实现程度 |
第三章 薪酬分配公正法律实现的模式借鉴 |
第一节 当代薪酬分配法律实现的典型模式 |
一、市场与政府共同作用型——瑞典 |
二、市场主导型——美国 |
三、政府主导型——巴西 |
第二节 对当代中国实现劳动者薪酬分配公正的借鉴意义 |
一、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应与时俱进 |
二、破除阻碍市场机制运行的壁垒 |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归位 |
四、建立公平且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 |
五、完善薪酬配套政策体系 |
第四章 实现劳动者薪酬分配公正的权力保障机制 |
第一节 权力配置基本要义 |
一、权力配置原则 |
二、权力配置结构 |
三、影响权力运行的因素 |
四、实现薪酬分配公正过程中的权力运行困境 |
第二节 实现劳动者薪酬分配公正的国家责任 |
一、司法公正的型塑 |
二、薪酬分配制度的完善 |
三、社会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 |
第三节 疫情下薪酬分配公正与政府权力行使 |
一、政府权力在疫情保障中的行使方式 |
二、疫情背景下的薪酬分配 |
三、薪酬分配公正对权力行使的新要求 |
第五章 实现劳动者薪酬分配公正的权利实现机制 |
第一节 实现劳动者薪酬分配公正的权利观 |
一、人本理念下的权利观 |
二、劳资共赢理念下的权利观 |
第二节 实现劳动者薪酬分配公正的权利支撑 |
一、群体公正的实现——劳资共决权 |
二、个体公正的实现——同工同酬权 |
三、现实公正的实现——劳动报酬请求权 |
第六章 实现劳动者薪酬分配公正的社会支撑机制 |
第一节 劳动者薪酬分配公正中工会角色定位及其实现 |
一、工会的角色定位 |
二、工会在薪酬分配中的作用 |
三、工会的代表权保障 |
四、工会的维权手段保障 |
第二节 劳动者薪酬分配公正中职工代表大会角色定位及其实现 |
一、职工代表大会的角色定位 |
二、职工代表大会在薪酬分配中的职能 |
三、职工代表大会的决策权保障 |
四、职工代表大会的监督建议权的保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2)改革开放以来完善农民工权益保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研究背景 |
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国内研究现状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研究内容 |
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创新点 |
不足之处 |
第一章 农民工权益保障的基本概述 |
第一节 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概念界定 |
1.农民工的概念 |
2.农民工权益的概念 |
3.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概念 |
第二节 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理论基础 |
1.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 |
2.治理理论 |
3.服务型政府理论 |
第三节 完善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目标要求 |
1.农民工群体公正地参与社会分配 |
2.农民工权益被完善的法律体系保护 |
3.农民工拥有畅通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 |
4.农民工权益保护制度体系现代化趋向成熟 |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权益保障的主要实践及其成就 |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权益保障的主要实践 |
1.逐步完善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法律制度 |
2.持续强化对农民工的教育与培训 |
3.不断尝试调整和改革户籍制度 |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权益保障取得的成就 |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权益保障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权益保障存在的问题 |
1.经济权益保障方面需要改进 |
2.政治权益保障方面仍有不足 |
3.文化权益保障方面还需加强 |
4.社会权益保障方面有待完善 |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权益保障存在问题的原因 |
1.城乡二元的经济社会制度限制 |
2.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和执行不力 |
3.文化管理机制不完善 |
4.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 |
5.部分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 |
6.农民工本身维权能力较差 |
第四章 完善农民工权益保障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积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
1.改革现行户籍制度 |
2.推进城乡统一要素市场建设 |
3.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
4.发展现代化的农村经济 |
5.统筹城乡文化资源的配置 |
6.建立健全文化管理机制 |
第二节 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 |
1.制定完善的农民工权益保护法 |
2.推进执法水平的提升 |
3.确保司法过程公正高效 |
4.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 |
第三节 制定完备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 |
1.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体系 |
2.建设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 |
3.保障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 |
4.构建多渠道农民工住房保障机制 |
第四节 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
1.坚持以创新发展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
2.帮助农民工实现个人成长与发展 |
3.提供优惠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
第五节 增强农民工的维权能力 |
1.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水平 |
2.主动学习与权益保障相关的法律知识 |
3.借助工会力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S市农民工欠薪治理政策执行力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实践背景 |
1.1.2 理论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1.4 研究目的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1.6 主要研究方法 |
1.7 研究框架 |
1.8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
2 主要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主要概念 |
2.1.1 农民工 |
2.1.2 政策执行力 |
2.2 经典政策执行模型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3 研究设计 |
3.1 关键变量的界定及操作化定义 |
3.2 研究模型的建立 |
3.3 研究假设的提出 |
3.3.1 政策目标与标准 |
3.3.2 政策资源 |
3.3.3 组织机构 |
3.3.4 政策执行主体 |
3.3.5 系统环境 |
3.4 问卷设计 |
3.4.1 问卷来源 |
3.4.2 问卷的形成 |
3.5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
3.5.1 问卷的信度检验 |
3.5.2 问卷的效度检验 |
3.6 正式问卷的形成 |
3.7 正式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4 实证分析 |
4.1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
4.2 相关分析 |
4.2.1 政策的目标与标准与农民工欠薪治理政策执行力的相关分析 |
4.2.2 政策资源与农民工欠薪治理政策执行力的相关分析 |
4.2.3 组织机构与农民工欠薪治理政策执行力的相关分析 |
4.2.4 政策执行主体与农民工欠薪治理政策执行力的相关分析 |
4.2.5 系统环境与农民工欠薪治理政策执行力的相关分析 |
4.3 回归分析 |
4.3.1 政策目标与标准与农民工欠薪治理政策执行力的回归分析 |
4.3.2 政策资源与农民工欠薪治理政策执行力的回归分析 |
4.3.3 组织机构与农民工欠薪治理政策执行力的回归分析 |
4.3.4 政策执行主体与农民工欠薪治理政策执行力的回归分析 |
4.3.5 系统环境与农民工欠薪治理政策执行力的回归分析 |
4.4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4.4.1 模型拟合 |
4.4.2 模型检验 |
4.5 验证结果分析 |
5 研究结论和启示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启示 |
5.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S 市农民工欠薪治理政策执行力影响因素分析的调查问卷 |
作者简历 |
致谢 |
(4)N自治区T县建筑行业农民工工资拖欠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4 研究问题与内容 |
1.4.1 研究问题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1.6 创新与不足 |
1.6.1 创新 |
1.6.2 不足 |
第2章 理论基础和发展现状 |
2.1 相关概念 |
2.1.1 农民工 |
2.1.2 工资拖欠 |
2.2 理论基础 |
2.2.1 需求层次理论 |
2.2.2 二元结构理论 |
第3章 N自治区T县建筑行业农民工工资拖欠调查设计 |
3.1 调查设计 |
3.1.1 调查对象 |
3.1.2 调查内容 |
3.1.3 调查重点与难点 |
3.2 农民工工资拖欠情况 |
3.2.1 农民工基本情况 |
3.2.2 农民工工资拖欠数额 |
3.2.3 农民工工资拖欠次数 |
3.2.4 农民工工资拖欠时间 |
3.2.5 劳动合同签订情况 |
3.2.6 法律法规了解情况 |
3.2.7 讨要拖欠工资的方式 |
3.2.8 农民工工资拖欠单位 |
3.2.9 农民工工资拖欠原因 |
3.2.10 指使讨薪情况 |
3.3 农民工工资拖欠投诉情况 |
3.3.1 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类型 |
3.3.2 农民工上访的特点 |
3.3.3 政府解决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手段 |
第4章 N自治区T县建筑行业农民工工资拖欠的调查结果及成因 |
4.1 农民工工资拖欠结果 |
4.1.1 数据统计分析 |
4.1.2 问卷信度测量 |
4.2 农民工工资拖欠成因 |
4.2.1 项目资金准备不足 |
4.2.2 项目工程款与工资款分账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
4.2.3 违法转包分包普遍 |
4.2.4 转包工程承包商信用缺失 |
4.2.5 垫资施工现象严重 |
4.2.6 将拖欠工资作为留人的手段 |
4.2.7 雇主有意拖欠 |
4.2.8 审计时间无限延长 |
第5章 解决建筑行业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对策建议 |
5.1 加强施工企业内部管理 |
5.1.1 建立施工企业支付农民工工资的约束和保障机制 |
5.1.2 全面实行工资与工程款分账管理制度 |
5.1.3 不断强化用工管理制度 |
5.1.4 全面实行务工农民工实名制管理 |
5.2 加大政府监管力度 |
5.2.1 优化项目资金拨付流程 |
5.2.2 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和监督机制 |
5.2.3 提高建筑行业准入标准 |
5.2.4 建立行业信用评价体系 |
5.3 强化工资支付源头治理 |
5.3.1 加强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 |
5.3.2 加强建设项目资金监管 |
5.3.3 推行工程建设行业用工方式改革 |
5.4 坚决打击欠薪行为 |
5.4.1 严厉打击违法转包分包等问题 |
5.4.2 健全工资保障法律体系 |
5.4.3 加大对拖欠行为的惩处 |
5.4.4 提高拖欠工资违法的成本 |
5.5 提升农民工讨薪能力 |
5.5.1 提升自身的法律意识 |
5.5.2 参加维权的教育培训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5)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政府职能研究 ——以Z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 |
1.1.3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1 国内研究概况 |
1.2.2 国外研究概况 |
1.2.3 文献评价 |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研究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劳动关系 |
2.1.2 和谐劳动关系 |
2.1.3 政府职能 |
2.2 理论依据 |
2.2.1 劳动关系系统理论 |
2.2.2 国家干预理论 |
2.2.3 治理理论 |
第三章 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中的政府职能 |
3.1 政府作为劳动政策“制定者”的职能 |
3.2 政府作为法律实施“监督者”的职能 |
3.3 政府作为劳动就业“促进者”的职能 |
3.4 政府作为劳动争议“调停者”的职能 |
3.5 政府作为劳动权益“维护者”的职能 |
3.6 政府作为劳资和谐“倡导者”的职能 |
第四章 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
4.1 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政府职能存在的问题 |
4.1.1 监察普法力度不够大 |
4.1.2 就业服务水平不够高 |
4.1.3 基层协调组织不健全 |
4.1.4 劳动权益保障不充分 |
4.1.5 三方协调机制不完善 |
4.2 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政府职能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执法监察力量不足 |
4.2.2 工会发展不受重视 |
4.2.3 劳资力量悬殊失衡 |
4.2.4 经济运行态势不稳 |
4.2.5 道德诚信体系薄弱 |
第五章 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中政府职能优化的对策建议 |
5.1 发挥劳动监察执法作用 |
5.1.1 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 |
5.1.2 加强劳动监察队伍建设 |
5.1.3 创新劳动关系预警机制 |
5.1.4 落实法律法规宣传培训 |
5.2 提升就业服务保障水平 |
5.2.1 扩大职业技能培训覆盖面 |
5.2.2 提高就业服务指导有效性 |
5.2.3 强化失业保险再就业功能 |
5.3 强化基层调解组织效能 |
5.3.1 发挥工会组织独立维权作用 |
5.3.2 完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 |
5.3.3 提升基层调解组织工作效能 |
5.3.4 完善群体纠纷应急处置机制 |
5.4 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
5.4.1 建立工资支付保障长效治理机制 |
5.4.2 督促指导企业完善民主管理机制 |
5.4.3 积极引导企业依法缴纳社会保险 |
5.5 创新劳动信用奖惩机制 |
5.5.1 深入开展诚信培育和谐创建活动 |
5.5.2 建立劳动关系和谐创建激励机制 |
5.5.3 加大对违法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 |
参考文献 |
附录 访谈提纲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上海市政府治理建筑行业欠薪问题的困境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分析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建筑行业及主体的范畴界定 |
二、工资概念的界定 |
三、政府治理的界定 |
第二节 政府治理的理论基础 |
一、责任型政府理论 |
二、合作治理理论 |
第二章 上海市政府治理建筑行业欠薪问题的实证分析 |
第一节 上海建筑行业欠薪问题的现状 |
一、建筑行业农民工总体情况分析 |
二、上海建筑行业欠薪的总体情况 |
三、上海建筑行业欠薪的主要特点 |
第二节 上海政府治理欠薪问题的主要举措 |
一、搭建平台,拓宽诉求渠道 |
二、加强联动,增强治理合力 |
三、加大力度,严厉打击欠薪 |
四、事前预警,完善防欠体系 |
五、强化管控,开展专项治理 |
六、化解矛盾,完善劳动关系 |
第三节 上海政府治理欠薪问题面临的困境 |
一、治理资源匮乏限制了欠薪治理的成效 |
二、相关主体行动力弱化增加了治理难度 |
三、负面消息传播衍生了冲突和治理困局 |
第三章 上海市建筑行业欠薪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一节 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制度缺失 |
一、户籍限制是直接动因 |
二、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加剧了欠薪的滋生蔓延 |
第二节 企业主体责任意识弱化 |
一、资金链断层和逐级垫资导致欠薪 |
二、包工制度遮蔽真实的劳动关系 |
第三节 法律缺位与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 |
一、政府职能异化 |
二、执法依据不足 |
三、保障金制度发挥不力 |
第四节 劳动者主体意识和维权意识薄弱 |
一、文化素质低,组织化程度差 |
二、劳动关系缺乏有效的法律约束 |
第五节 国内其他城市治理建筑行业欠薪问题的实践经验 |
一、十堰实行等级评价动态管理 |
二、南京建立实名制管理制度 |
三、宁波打造“无欠薪”城市 |
第四章 完善上海市政府治理建筑行业欠薪问题的思考 |
第一节 以公平为归宿改善基本公共服务 |
一、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构筑合理流动体制 |
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切实维护农民工基本需求 |
第二节 以市场为基础保障行业良性运行 |
一、逐步消除商业债务对建筑薪酬的影响 |
二、完善并细化劳资关系规则 |
三、完善行业信用体系建设 |
第三节 以意识为主线规范企业用工行为 |
一、建立劳动者工资准备金制度 |
二、增强用工管理透明度 |
三、保障农民工参与用工管理的权利 |
第四节 以服务为宗旨重塑政府治理理念 |
一、树立服务型政府、有限政府理念 |
二、坚持多中心合作治理理念 |
三、改革和完善政府政绩评价体系 |
第五节 以权益为目的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
一、加强劳动者工资的法律保障体系建设 |
二、强化劳动法律的执法和监察力度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7)温州市Y县建筑行业农民工工资拖欠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2.3 简要评价 |
1.3 研究的理论依据 |
1.3.1 责任政府理论 |
1.3.2 合作治理理论 |
1.3.3 二元结构理论 |
1.4 研究的现实依据 |
1.5 相关概念界定 |
1.5.1 建筑行业农民工 |
1.5.2 工资拖欠 |
1.6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6.1 研究思路 |
1.6.2 研究方法 |
1.7 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Y县建筑行业农民工工资拖欠现状 |
2.1 Y县建筑行业概况 |
2.1.1 Y县建筑行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
2.1.2 Y县建筑行业农民工的基本情况 |
2.1.3 Y县建筑行业农民工工资的支付形式 |
2.2 Y县建筑行业农民工工资拖欠情况 |
2.2.1 Y县建筑行业农民工工资拖欠的数据分析 |
2.2.2 Y县建筑行业农民工工资拖欠的特点 |
2.2.3 Y县建筑行业农民工工资拖欠的影响 |
第三章 Y县建筑行业农民工工资拖欠治理现状及难点 |
3.1 Y县建筑行业农民工投诉拖欠情况 |
3.2 Y县建筑行业农民工工资拖欠治理基本情况 |
3.2.1 Y县建筑行业农民工工资拖欠投诉处置程序 |
3.2.2 Y县建筑行业农民工工资拖欠治理机构设置 |
3.2.3 Y县建筑行业农民工工资拖欠治理的制度 |
3.3 Y县建筑行业农民工工资拖欠治理的难点 |
3.3.1 政府重视程度不高 |
3.3.2 基层机构执法力量薄弱 |
3.3.3 各项治理制度全覆盖难度大 |
3.3.4 各个治理主体难以形成合力 |
第四章 Y县建筑行业农民工工资拖欠治理难的原因 |
4.1 政府层面的原因 |
4.1.1 相关部门惩处力度不够 |
4.1.2 建设工程信用评价体系存在空白 |
4.1.3 治理主体之间缺乏有效联动机制 |
4.2 法律法规制度层面的原因 |
4.2.1 法律法规不健全 |
4.2.2 Y县的相关制度不完善 |
4.3 建设单位层面的原因 |
4.3.1 建设单位处于合同关系中的强势地位 |
4.3.2 建设单位管理制度缺失 |
4.3.3 建设单位工程款支付不及时 |
4.4 施工单位层面的原因 |
4.4.1 施工单位支付方式隐患大 |
4.4.2 施工单位劳务管理不规范 |
4.4.3 施工单位抗经济风险能力弱 |
4.5 农民工综合职业素质不高 |
第五章 Y县建筑行业农民工工资拖欠治理的对策 |
5.1 建立长效治理机制 |
5.1.1 整顿市场秩序,建立信用评价体系 |
5.1.2 强化部门间联动机制 |
5.1.3 畅通农民工维权渠道提升拖欠投诉化解效率 |
5.2 健全法制惩戒体系 |
5.3 规范建筑行业各参建主体 |
5.3.1 建立趋于平等的合同关系 |
5.3.2 限制存在隐患的企业参与建设 |
5.3.3 实行支付行为全过程监控 |
5.3.4 推行用工实名制管理 |
5.3.5 推动建筑企业做大做强 |
5.4 促进农民工自我提升 |
附录 Y 县建筑行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广州市建筑行业农民工薪酬保障的实名制政策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农民工薪酬支付保障 |
1.3.2 农民工实名制管理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6 创新点与不足 |
第2章 农民工薪酬保障与实名制政策执行概述 |
2.1 农民工薪酬保障概述 |
2.1.1 农民工的含义 |
2.1.2 农民工的欠薪问题 |
2.1.3 农民工薪酬保障问题的由来 |
2.1.4 农民工薪酬保障的含义和方式 |
2.1.5 农民工薪酬保障的意义 |
2.2 实名制政策 |
2.3 农民工实名制政策与农民工薪酬保障之间的关系 |
第3章 广州市建筑行业实名制政策执行情况及效果 |
3.1 广州市建筑行业实名制政策的执行情况 |
3.1.1 实施的背景 |
3.1.2 实施的办法 |
3.1.3 史密斯模型在实名制政策中的体现 |
3.2 广州市建筑行业实名制政策执行的效果 |
第4章 广州市建筑行业农民工实名制政策薪酬保障效果低的表现与原因 |
4.1 效果低的表现 |
4.1.1 推行实名制仍有欠薪拖薪现象发生 |
4.1.2 推行实名制仍有少薪现象发生 |
4.1.3 推行实名制仍频繁发生欠薪劳动纠纷 |
4.2 效果低的原因 |
4.2.1 政府管理方面 |
4.2.2 企业运作方面 |
4.2.3 农民工观念方面 |
第5章 提升农民工实名制薪酬保障效果的对策 |
5.1 政府管理方面的对策 |
5.1.1 完善并落实相关薪酬保障政策制度 |
5.1.2 进一步完善实名制管理平台功能 |
5.1.3 明确政府部门分工,完善部门执法标准 |
5.1.4 加大政策普及宣传力度 |
5.2 企业运作方面的对策 |
5.2.1 规范招投标,深入推进银行支付制度 |
5.2.2 加强企业管理规范性 |
5.2.3 建立银行对农民工实名制专项管理机制 |
5.3 农民工观念方面的对策 |
5.3.1 加大实名制政策宣传力度 |
5.3.2 加大农民工培训力度 |
5.3.3 加强农民工自我建设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农民工薪酬保障实名制政策的执行情况调查问卷——项目主管/财务 |
附录2 农民工薪酬保障实名制政策的执行情况调查问卷——农民工 |
附录3 农民工薪酬保障实名制政策的执行情况访谈提纲——项目主管 |
附录4 农民工薪酬保障实名制政策的执行情况访谈提纲——财务 |
附录5 农民工薪酬保障实名制政策的执行情况访谈提纲——农民工 |
附录6 农民工薪酬保障实名制政策的执行情况访谈提纲——包工头 |
致谢 |
(9)包头市农民工工资拖欠的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农民工的界定 |
2.1.2 工资拖欠的内涵 |
2.2 相关理论 |
2.2.1 公平理论 |
2.2.2 需求层次理论 |
2.2.3 社会保障理论 |
第三章 包头市农民工工资拖欠现状分析 |
3.1 问卷设计与样本说明 |
3.1.1 问卷设计 |
3.1.2 样本说明 |
3.2 农民工工资拖欠基本情况 |
3.2.1 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业 |
3.2.2 农民工工资拖欠金额 |
3.2.3 农民工工资拖欠频数 |
3.2.4 农民工工资拖欠时间 |
3.2.5 劳动合同签订的情况 |
3.2.6 法律保障了解的情况 |
3.2.7 讨要拖欠工资的途径 |
3.3 农民工工资拖欠情况分析 |
3.3.1 农民工工资拖欠的基本类型 |
3.3.2 农民工工资拖欠上访的特点 |
3.3.3 行政部门已采取的解决手段 |
第四章 包头市农民工工资拖欠的原因及影响 |
4.1 包头市农民工工资拖欠原因分析 |
4.1.1 企业支付水平不均衡 |
4.1.2 部门管理权限不明确 |
4.1.3 法律援助效果不明显 |
4.1.4 农民工法律意识淡薄 |
4.2 农民工工资拖欠的影响 |
4.2.1 社会影响 |
4.2.2 家庭影响 |
第五章 包头市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解决对策 |
5.1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
5.1.1 强化工资支付的制度 |
5.1.2 加强劳动合同的管理 |
5.1.3 规范农民工实名管理 |
5.2 加大政府监管力度 |
5.2.1 建立工资保证金制度 |
5.2.2 加大部门之间联动机制 |
5.2.3 建立行业信用评价体系 |
5.3 加大欠薪惩处力度 |
5.3.1 健全工资保障法律体系 |
5.3.2 加大对拖欠行为的惩处 |
5.4 提升农民工讨薪能力 |
5.4.1 提升自身的法律意识 |
5.4.2 参加维权的教育培训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农民工欠薪协同治理研究 ——以成都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二、相关概念与理论 |
(一)相关概念 |
(二)协同治理理论 |
(三)农民工欠薪治理与协同治理理论的契合 |
三、成都市农民工欠薪治理的现状 |
(一)成都市农民工欠薪概况 |
(二)成都市治理农民工欠薪的主要措施 |
(三) 成都市治理农民工欠薪取得的主要成效 |
四、成都市农民工欠薪治理存在的问题 |
(一)行政处罚手段单一 |
(二)跨部门合作乏力 |
(三)案件处理效率不高 |
(四)企业主体责任难以落实 |
(五)农民工维权困难 |
五、成都市农民工欠薪治理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法律法规建设不完善 |
(二)跨部门协同机制运行不畅 |
(三)劳动监察劳动仲裁力量不足 |
(四)宣传培训工作不到位 |
(五)欠薪应急保障机制不健全 |
六、完善农民工欠薪协同治理的对策 |
(一)完善跨部门合作机制 |
(二)鼓励社会组织参与 |
(三)加强劳动保障力度 |
(四)健全企业诚信管理制度 |
(五)完善欠薪应急保障机制 |
七、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治理欠薪顽症关键要建立长效保障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 [1]劳动者薪酬分配公正的法律实现[D]. 王琼. 吉林大学, 2021(01)
- [2]改革开放以来完善农民工权益保障研究[D]. 王永涛. 兰州大学, 2021(12)
- [3]S市农民工欠薪治理政策执行力的影响因素分析[D]. 程晓阔. 河北经贸大学, 2021(12)
- [4]N自治区T县建筑行业农民工工资拖欠调查研究[D]. 鲁明星. 湖北工业大学, 2020(04)
- [5]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政府职能研究 ——以Z市为例[D]. 顾天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4)
- [6]上海市政府治理建筑行业欠薪问题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 黄磊. 华东政法大学, 2020(04)
- [7]温州市Y县建筑行业农民工工资拖欠治理研究[D]. 朱轼.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8]广州市建筑行业农民工薪酬保障的实名制政策效果分析[D]. 刘奕彤. 桂林理工大学, 2019(07)
- [9]包头市农民工工资拖欠的问题研究[D]. 王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02)
- [10]农民工欠薪协同治理研究 ——以成都市为例[D]. 陈曦. 西南政法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