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普通医学杂志第六卷总目录

中国普通医学杂志第六卷总目录

一、《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第6卷总目次(论文文献综述)

周勇[1](2006)在《深圳市福田区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界定及成本测算》文中研究说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包含有大量的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这些服务的提供对全社会具有较高的成本效益,但并不能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带来相应收入,有些甚至是免费提供,尤其是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必须有政府政策与资金的支持才能得以开展和维持。坚持政府财政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定额补助是政府重视社区卫生服务的直接体现,但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卫生服务项目中,政府投入的范围是多大,哪些应该由政府全额补偿、哪些应该由政府和市场相结合补偿,必须在定量研究与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可能,紧密结合社区人群的健康需要,明确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确定社区公共卫生财政补助范围,同时通过测算社区卫生服务项目成本,为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收费价格、完善补偿机制提供量化依据。自1996年正式启动社区卫生服务以来,深圳市福田区社区卫生服务得到了政府的重视与群众的支持,网络基本形成,功能日趋完善。但政府财政投入与社康中心所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任务不相适应,总体上呈现不足,阻碍了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落实与开展。与此同时,客观上又缺少核定投入所需要的量化依据和科学的投入测算方法,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补偿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目的:本研究以解决福田区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府投入的依据和测算问题为最终目的,主要通过借鉴国内外社区卫生服务项目成本测算方法,测算福田区现已开展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的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结合福田区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财力、居民公共卫生服务需求,明确现阶段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府补偿范围,同时将成本测算结果作为社区卫生服务有偿服务项目定价的参考依据,为政府履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完善福田区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补偿机制、保障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与落实打下基础。方法:利用文献研究法确定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测算的具体方法;根据数据主要来源和数据类型要求,在福田辖区内抽取31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查阅财务记录和物资消耗记录,结合问卷调查法、半结构访谈法、回顾性调查及观察法,获得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人员等一般情况和各类成本、各服务项目实际投入人力与时间数量,通过专家咨询法获得各项目社会平均投入人力与时间数量,采用时间分配系数法进行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测算;利用文献法、逻辑归纳法、专家咨询法、多输入优序图法确定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界定的原则方法、福田区10大类社区卫生服务优先等级序列,在此基础上进行福田区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分类,进而结合成本测算结果及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标准投入明确现阶段福田区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所涵盖的具体项目。结果:(一)福田区社区卫生服务一般情况福田区近年社会经济发展良好,保持稳步增长,辖区内卫生资源丰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市属大型医疗卫生机构及社会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并存。2004年年末福田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共计515名,平均9.4人/中心,医务比1.94:1,以中专以下、初中级职称人员为主,正式职工与聘用人员各占一半,2004年平均每位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接受1.4次各类形式的培训。目前福田区已开展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共计10大类76项,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齐全,“六位一体”功能日趋完善。2004年福田区社区卫生服务政府补助占社区卫生服务业务收入与补助合计的37.05%,2000年2004年福田区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投入呈逐年增加趋势。所调查的31所社康中心药品收入仍是主要的收入来源,福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004年业务收入平均54.20%来自药品收入,45.80%来源于医疗服务收入。(二)福田区社区卫生服务成本测算本研究对福田区现已开展的10大类76项社区卫生服务项目进行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测算,59项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的标准成本要高于实际成本,占服务项目总数的75%,另19项实际成本高于标准成本。(三)福田区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界定本研究提出了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特征与界定原则,并结合公共产品理论提出了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分类办法,据此并结合成本测算结果中的标准成本参考值及10大类优先等级排序专家咨询结果,对福田区社区卫生服务项目进行了分类排序,得出福田区社区卫生服务项目排序及全区总标准成本额度表。(四)福田区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以福田区社区卫生服务项目排序及全区总标准成本额度表为基础,参照有关专家的相关研究结果,以福田区2004年GDP的0.1%,即6761.80万元作为该区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标准财政投入,分别以常住人口数和户籍人口数为测算口径,确定了在该标准投入下现阶段福田区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所涵盖的具体项目,同时明确了2004年福田2413.23万元实际投入下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包具体项目,并对福田区社区纯公共卫生服务包财政缺口进行了测算,以不同的人口测算口径,财政缺口分别达7488.78万元、1785.36万元。结论:(1)本课题以2004年为样本年对福田区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数据可应用于福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作效率的评价,标准成本参考值对合理确定社区卫生服务财政补偿额度及制订社区卫生服务价格标准有重要参考价值。(2)本课题明确了现阶段福田区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的具体项目,并在此基础上测算得出了福田区社区纯公共卫生服务包的财政补助缺口,对明确政府对社区公共卫生的补偿范围、落实政府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责提供了量化促进工具。

武伯光,游苏宁[2](2003)在《中华内科杂志发展简史》文中指出

董国锋[3](2009)在《中医药标准化问题的法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标准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种规范性文件。标准化是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中医药标准化在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加强中医药依法行政,加快中医药走向世界,实现中医药现代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中医药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在探索发展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其中,中医药标准化工作本身就存在亟需标准和规范的问题。现行中医药标准化法律法规体系很不完善,目前中医药标准化法治建设还很薄弱。因此,中医药标准化要真正切实、很好地发挥作用,其在理论和现实上都需要解决上述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中医药标准化问题的法学研究能为解决这些突出问题,提供重要的思路、方法、途径和对策。[研究目的]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为保证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各个方面和环节的健康发展和运行提供法学支撑,以保证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在中医药事业的全面振兴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发挥的基础性技术支撑作用得以顺利有效实现。[研究方法]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的是法学研究方法。法学研究方法有三个层次,即:(1)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唯物辩证法。(2)一般科学研究方法:①社会调查方法;②历史考察方法;③比较分析方法;④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方法等。(3)法学自身的研究方法:①价值分析方法;②法律解释方法;③逻辑推理方法④法规汇编、法典编篡方法;⑤语义分析方法。此外,法学研究时,还积极借鉴其他具体科学研究方法,比如,生物学方法、心理学方法、物理学方法、文献检索法等等。[研究结论]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1)中医药标准化理论体系正处在构建中,亟待完善;(2)我国中医标准化工作和中药标准化工作不是同步开展的,我国中药标准化工作比我国中医标准化工作开展的要早一些,也一直走在中医标准化工作的前面。目前,我国中医标准化工作还处在发展阶段,中药标准化工作已进入全面发展提高阶段:(3)中医国际标准化活动与中药国际标准化活动的开展也不是同步的,与中医国际标准化活动相比,中药国际标准化活动进展的要缓慢一些。目前,中医国际标准化工作整体水平还较低,还只是处在发展阶段初期;中药国际标准化活动还只是处在中药材的国际标准创制阶段;(4)我国中医药标准化工作中确实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中医药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既有实体问题,也有程序问题,这些实体和程序问题的存在是法学支撑作用得以发挥的现实基础和依据;(5)以法学维度研究中医药标准化问题对解决我国目前中医药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大有作为。法的方法、法的价值、法的作用、法的运行和法的体系对解决中医药标准化问题提供了法学支撑,为中医药标准化问题的解决给予了法学应对;(6)中医药标准化问题的法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使用价值,问题研究前沿,思维角度独特,创新性强。[研究价值和意义]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和意义如下:(1)中医药标准化问题的法学研究对解决中医药标准化问题具有重要支撑作用;(2)对更好地保障中医药预防治疗保健养生水平的提高、保障中医药科技创新和学术水平的提高、保障中医药管理水平的提高、保障中医药产业发展、规范中医药市场秩序、保障中医药国际贸易发展、提高中医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保障中医药现代化的顺利进行等方面具有积极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3)对加强中医药管理、临床、科研、教育和产业诸方面的标准化建设都具有促进和支撑作用;(4)对构建中医药标准化法律法规体系,加强中医药标准化法治建设具有现实和理论意义。[创新点]本文的创新点如下:(1)首次以法学的思想、观点和方法研究了中医药标准化现状、问题和问题的法学应对;(2)首次对国内、国际中医药标准化的发展阶段进行了划分;(3)对构建中医药标准化理论体系做了一些创造性的探索;(4)创造性地提出了构建中医药标准化法律法规体系的多项实质性建议。

李永春[4](2003)在《《少年中国》与五四时期社会思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少年中国》是五四时期规模最大、影响最广、分化最为剧烈的青年社团——少年中国学会(也简称“少中”)的机关刊物,自1919年7月创刊到1924年5月停刊,先后延续了近六个年头。而这一时期正是近代中国文化空前繁荣的时期,西方各种社会思想林林总总蜂拥而入,与中国社会变革相顺应,交错迭起,争持消涨,迅起迅落,少年中国学会会员或留学欧美研究西方社会思潮,或在国内研究、实施(验)各种主义,一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力。《少年中国》月刊成为他们研究学理、传播主义的机关。因此以少年中国学会为中心,以《少年中国》月刊为底本来观照五四时期社会思潮,进而探析五四时期传媒(报刊)与社会思潮的关系以及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 本文的第一章对近七八十年来《少年中国》的研究概况进行艰难的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拓展《少年中国》与五四时期社会思潮研究的方法与思路。第二章对《少年中国》月刊的缘起、宗旨、编辑发行、稿源、作者群与读者群、栏目设置及其变化,作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其中运用了比较史学、计量分析、实证研究、考证等史学研究方法,力争深入剖析月刊的基本状况,为下一步对五四时期社会思潮的研究奠定基础;同时由此折射少年中国学会与《少年中国》月刊的互动关系,以及《少年中国》与《少年世界》的相互关系。 本文的重点在考察少年中国学会与五四时期社会思潮的关系。鉴于少年中国学会在社会运动、文化运动等方面的努力趋向及其影响,《少年中国》月刊不仅是国家主义思潮、妇女解放思潮、社会主义思潮、非基督教思潮及工读互助主义思潮等的真实写照,而且也对以上各思潮的兴起或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限于时间、精力及篇幅,本文选择最能代表学会特点的工读互助主义、国家主义及非基督教思潮作较重点的剖析。 第三章之所以择取国家主义教育作考察,一是因为学会活动与事业注重于实业与教育,因而会员特别注重教育救国,或表同情于或极力鼓吹教育上的国家主义;二是作为由学会孳生出来的国家主义派,在“少中”内部尤其在《少年中国》月刊重点讨论的是国家主义的教育,而不是作为政治意识形态的国家主义;三是学会内部从筹备发起到1923年底都有一种反对狭义的国家主义的倾向,但在国家主义教育方面,包括共产党人在内的会员多持同情态度。本章首先爬梳了近代以来国家主义教育在中国的传介情况,以及五四后国家主义思潮化的状况,重点阐析了国家主义的两个来源,以及国家主义教育在少年中国学会内部的变迁。 第四章少年中国学会与非基督教思潮的滥荡,重点疏解了少年中国学会从发起宗教问题讨论到反基督教到反教会教育的转变过程,从而肯定了“少中”在二十年代反宗教运动中“发起者”地位与充当的过渡角色,此外对“少中”运用的反宗教理论工具尤其是科学主义、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社会主义分别进行剖析,以明各种理论在“少中”反宗教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后对“少中”反宗教思想进行个案分析,以明会员反宗教态度变化及各自特点。 第五章在简单梳理工读互助主义和工读互助运动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围绕王光祈及学会倡议发起组织北京工读互助团,来考察工读互助主义由主义讨论到实践的转变及其意义。最后从工读互助团失败后学会内外的反思,来分析工读互助团实验对学会活动趋向乃至学会分化的影响。 第六章首先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追寻了“少年中国”理想的由来及对“少中”的影响,而后解读少年中国学会创造“少年中国”理想的内容、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少年中国”共同理想之下会员理想的歧异及由此而导致的内部争论,故择取宗旨之争、主义之争及政治活动之争三个角度分别考察其对学会分化的影响程度,最后是选取有代表性的会员与“少年中国”理想的离合来看各自在“少中”时期思想的复杂转型,以及对“少中”分化的影响。 结语部分以少年中国学会为中心,简要剖析了新文化运动阵营中知识分子群体构成与分化问题,以及如何评价的问题。

张鸣瑾[5](2021)在《亡佚医籍《极要方》佚文研究》文中指出唐时国家统一,经济文化发达,百姓生活富足,期寻长寿无恙,对医学大为关注,官方与民间盛行抄录医方。唐中期以后,战乱纷扰,社会动荡,唐及唐以前的医学文献几乎散佚无存,致后世研究唐代的医学发展近乎陷入无米断炊的境地。故唐代散佚医书佚文对于研究唐代医学发展和成就均是十分珍贵的稀缺资料。《极要方》为亡佚医籍,是《医心方》主要引用文献之一,也是一部临床实用的综合性经验方书,除诸科病证及治方外,还包括药物理论及服食、房中等内容。此书散见于日本文献,国内尚未得见相关记载,研究甚少。笔者对其进行系统研究,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其一,对《极要方》的成书年代及卷数进行考证。通过着录和引用《极要方》的日本古籍,推断其成书下限应当在唐末以前。再据佚文出现蒲州物产印成盐,所载医方与《新修本草》新增药味“水蓼”及其功效主治相似,以及佚文避唐讳,认为其成书上限应或在唐显庆四年(659)之后,较大可能为唐中晚期成书。主要通过《日本国见在书目录》(以下简称《见在目》)的着录,认为《极要方》卷数应为10卷。其二,系统介绍《极要方》现存佚文,对其进行整体分析,认为其医学内容完备,医方治法灵活,编撰特点则为言简意赅、语言生动。其三,对《极要方》佚文的文献及学术内容进行溯源。《极要方》部分医方与晋至唐初医学文献较为相似,本草理论与唐以前早期本草较为接近,内科辨证理论来源于唐早期医学文献,服食养生内容则博采众家。故《极要方》与上述医书存在源流关系。其文字内容近似,可作为校勘相关医籍的难得依据。因《极要方》成书于唐中晚期,所记载的相关疾病和治方反映了当时的医学发展,故具有较高的文献、史料和学术价值。所载医学内容、辨证思维至今可应用于临床,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其四,概述《极要方》佚文来源文献,分析各文献之间的关系,考察总结《医心方》的引用方式。《极要方》佚文主要保存于《医心方》,尚散见于日本古籍。经过对比研究,除《和名类聚抄》所存佚文未见于其他文献外,其他后世医书中《极要方》内容均为转引自《医心方》,故《医心方》为《极要方》主要佚文来源。系统整理《医心方》征引文献,补充并分析总结了《医心方》的引用方式,认为其引文方式存在节录。其五,研究《极要方》现存辑本,辨析部分佚文归属情况并对佚文进行校勘补遗。森立之与马继兴均对《极要方》进行过辑佚工作,二者辑佚成果存在部分差异,或因翻检不全,或因《医心方》标注不明确。《医心方》引用《极要方》佚文标注不明确的情况,主要集中在《医心方》卷十九、二十二及二十五。其中卷十九引用标注不明确的2处佚文不属于《极要方》;梳理卷二十二、二十五版本关系,辨析此两卷引用《极要方》标注不清者,确认前者所录属于《极要方》,后者不属于;而卷二十九《极要方》内容为误录于此。由此确定了《医心方》引录《极要方》的佚文内容。对《极要方》佚文进行了校勘补遗。最后,围绕《极要方》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展开讨论。认为《医心方》中涉及《极要方》按语、注语或为丹波后人添补,借助《医心方》比勘校语认为多转录自医家本,亦可推论当时《极要方》尚存于世,且颇受丹波家族重视。对于《极要方》国内无存,或是由于其成书较晚,未得《外台秘要方》收载,又因唐中后期战乱而散佚,因而《新唐书》补录医书目录之时亦未见,遂后世未见相关记载。幸而东渡日本,经《医心方》引录而得以保留部分内容,并为日本后世医书辗转传抄。《极要方》避讳混乱的现象,或因其为抄纂,引录他方别书,故行文不统一,由此分析并总结了避讳在亡佚文献中的应用。简述该书书名分歧,笔者倾向于“极要方”。在前辈学者的基础上,结合《极要方》的研究,略述笔者关于辑佚的体会。

刘昭劲(LAU Chiu-king Martin)[6](2018)在《近代香港伤寒名家卢觉愚生平及学术思想整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卢觉愚生于19世纪末,是20世纪活跃于香港的中医学家。虽然医史学家誉其为“中西医汇通先驱”及“香港中医药的四大功臣”之一,但学界对卢氏的研究非常局限。希望透过本研究对卢觉愚的生平及学术思想均进行较全面系统的研究,好让卢氏的学术及有关历史能够继续传承下去。目的:卢觉愚是二十世纪广东名中医,伤寒名家。香港中医医史学家谢永光誉其为“香港中医药的四大功臣”之一。其着作《实用伤寒论讲义》曾被台湾规定为中医检考的必读书。卢氏历任香港东华医院首任中医长,中央国医馆广东省分馆董事、香港针灸学研究社名誉社长等职。卢氏学贯中西,对近代伤寒学派、针灸乃至中西医汇通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但中医界一直未有对其着作及学术思想的进行系统整理。希望透过文献研究整理,对卢觉愚的生平、着作、学术源流、传承体系、理论临床经验、学术思想、对中医发展的影响等有较全面的论述。方法:查阅国内及香港文献文物,搜集卢觉愚的着作及与其生平、学术源流和传承体系等相关的资料,进行访谈以收集口述资料,整理卢氏的主要学术思想,重点分析《实用伤寒论讲义》及《觉庐医案新解》(附医话录存)两部着作。本研究透过参考各医籍书目,查询国内外图书馆的馆藏情况,走访各地文物馆、博物馆、档案馆、中医学术团体、旧书店,搜寻有关卢觉愚的文献资料,包括其出版着作、收录其论文的期刊、提及卢氏及与其相关人物的文字资料等等。同时查阅《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的48种民国时期中医药期刊和利用《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1911-1949)》、《大成老旧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工具书网络出版总库》、《万方数据》、《读秀学术搜索》、《谷歌图书》、《香港公共图书馆多媒体资讯系统》、《台湾期刊论文索引系统》、《台湾电子期刊服务网》等互联网数据库或搜寻工具。收集的资料除了卢觉愚撰写出版的书籍及期刊论文外,还有与他有关联的书籍、各类论文、报章、会议记录、相片、口述资料。具体包括:医家着作、医史着作、综合书目、地方志、年鉴、文史着作、期刊论文、硕士或博士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医院征信录、院务报告、月刊、会议记录、中医团体周年会刊、开幕特刊等各种特刊、报章杂志等。收集文献资料后,整理分析内容,一方面综合比对,尽可能较完整及真确地梳理其生平,另外研究分析卢觉愚的着作、论文,归纳他的临床思维、学术思想、治疗特色等,传承其各科临床经验,整理期学术源流和和传承体系成果:本研究尽可能全面和完整地收集有关卢觉愚的现有文献资料,对卢觉愚的生平和学术思想都有一个更立体和整理分析。分别将其各科临床经验归纳演绎。结论:卢觉愚不仅对伤寒经方、针灸和中西医汇通有突出的贡献,更是一位学术全面,治学严谨的临床大家。他在经方运用、内科、妇科、儿科、针灸等各方面都有独到的临床经验。

许文畅[7](2015)在《台湾《自由中国》杂志文艺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50年代的台湾文化场域受到多种思潮的冲击,局面异常复杂。其中,左翼思潮受到压制,国民党当局倡导的“反共文艺”成为文坛主流;与此同时,由胡适、雷震、聂华苓等人坚守的自由主义理念和纪弦等人倡导的现代主义思潮形成对“反共文艺”的突围和反拨态势。1949年11月20日,由雷震主办的政论性文化刊物《自由中国》于台北创刊,该刊始终以宣传民主自由理念为宗旨,致力于争取言论自由与思想自由的空间。以往学界的相关研究,主要关注《自由中国》的政论性特征,而对文艺栏的价值重视不足。《自由中国》风雨十一载,文艺栏贯穿始终,共刊出480多篇文学作品。从创刊至1952年底,文艺栏的部分作品具有些许政治色彩;自1953年聂华苓接任文艺栏主编后,她始终秉承着自由人文主义理念,以纯文学的原则来甄选作品。在其努力下,文艺栏作品淡出泛政治化语境,而且艺术性弥增。那么,在文化、政治视域下重新考辨《自由中国》文艺栏的发展历程和研究实绩,不仅能够带领我们重返历史和文学现场,还能够在方法论上对当下的文学发展提供有益参照。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部分展开讨论。第一章介绍《自由中国》及文艺栏赖以生存的政治文化背景,及其从创刊至终刊的全过程。本章主要着眼于文学史、思潮史的梳理和文学现象的呈现,接下来的三章都以本章为依据而展开论述。第二章是本论文的重点。本章详尽分析了文艺栏的多元文学样态。以聂华苓接掌文艺栏的时间为分界点,文艺栏经历了由“反共文学”向纯文学的演变。以文体分类角度观之,本文选取了颇具先验性的女性小说、异质性的怀乡书写、历史伦理小说、留学生小说,闺秀散文、学者散文和留学生散文,试验性新诗和部分戏剧作为分析蓝本。以期通过阐释文学作品的内在关联性及文学价值来呈现在历史现场中文学发展的状态。以个体作家角度观之,本文选取了聂华苓、司马桑敦、林海音、张秀亚、琦君、吴鲁芹、於梨华、余光中等作家为阐释对象,以期通过对文本的分析来考察作家的精神私史,及其对现当代文学的贡献。第三章旨在分析《自由中国》及其文艺栏中的自由主义思想。胡适和殷海光发表的文章无疑推动了台湾自由主义的发展。另外,聂华苓不但为纯文学作家提供了发声园地,更从文学层面丰富了自由人文主义的内涵。第四章梳理了《自由中国》与台港两地文艺刊物的互涉和交流状况。通过探讨与《自由中国》关系密切的《文学杂志》、《民主评论》等刊物的异同性,来扩展研究视野。《自由中国》被封后,聂华苓赓续了文艺栏的精神内涵,藉着“国际写作计划”为全世界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交流平台。《文星》等杂志沿着《自由中国》的精神指归继续在自由之路上蹒跚行进。本文在结语部分指出,《自由中国》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敢于与威权体制抗衡,并努力争取思想与言论的自由空间;并且《自由中国》促使我们思索自由主义应如何与中国现实土壤相接榫,思索自由主义知识者的歧路与进路等问题;尤其是文艺栏中的作品为我们返回文学现场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以上种种或可为当下的文学研究提供某种参照。

马钰香[8](2014)在《基于持续质量改进的医疗质量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以某三级甲等医院为例》文中指出医疗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永恒主题。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和期望也越来越高。总体来讲,我国医院的质量管理起步较晚,发展缓慢。近几十年来,经过主管部门和医院管理者、医务人员等多方努力,我国医院的医疗质量和服务能力不断得以提升,但与社会期望仍存在差距,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当前,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不断深化,医院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对医院管理者而言,深化医院内涵建设,探索更有效的方法,使医疗质量达到更高标准,是新时期医院质量管理发展的重点,也是全社会的期盼。本研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医疗质量的概念、医疗质量管理的特点、质量管理理论的发展;对我国医疗质量管理现状进行分析;介绍我国当代医院在构建医疗质量管理模式、提高医疗质量方面所做的探索。第二部分:以某三级甲等医院为研究对象,对其现行医疗质量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和总结。第三部分:对该院在现行的医疗质量管理模式下开展的重点项目进行探析,评价医疗质量管理的实践效果。第四部分:为该院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提出建议。探讨当今医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的切入点和关键点。

杨卫民[9](2013)在《摩登上海的红色革命传播 ——以中共出版人的社会生活实践为例(1920-1937)》文中提出本文以1920—1937年的都市上海为背景,以中共出版人的社会生活实践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社会生活史理论和方法,论述中共出版人这一政治-文化群体在都市化进程中的生存、生命、生活和生态发展,剖析其社会生活实践的特质,进而揭示其进行红色革命传播的经验和价值。论文在导论部分,结合现实出版实践的认识、社会生活史研究方向的发展、中国近现代史学术领域中“革命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两种模式之争,明确了本文的问题意识,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即从革命性和现代性相结合的角度出发,考察中共出版人的社会生活实践,透视摩登上海红色革命传播的本质和精神。论文第一章交待了中共出版人社会生活实践的背景和概貌。文章认为,中共出版人脱胎于现代化、都市化、革命化的上海,是在多元的现代社会场景中诞生、成长和壮大的;其间,中共出版人在上海的红色革命传播,是一个与都市其他话语体系相博弈的过程。因此,中共出版人的实践品格中蕴含革命性和现代性交融的特征。论文在第二章对中共出版人的群体结构进行了总体考察。文章首次对中共出版人都市成长的阶段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并以作者搜集的统计样本,对该群体的年龄、籍贯、性别、教育状况、入党时间、所任职务、出版经历及社会关系等作了整体分析,从中发掘出其思想的时代性、联系的广泛性、生活的实践性等特征。论文在第三、四、五章,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考察了中共出版人在上海的社会生活实践。第三、四章从宏观论述了中共出版人在出版实践、社会运动和交往实践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从中可发现中共出版人革命理想和专业精神的契合、革命行动和角色转化的结合以及中共出版人群体和各阶层的融合。在红色革命传播主体上,以中共中央、团中央、总工会等系统为中心,中共出版人团结诸多商业出版人和先进分子,逐步建构了一个中央和地方、中心和外围紧密结合的红色革命传播网络;在传播主题上,中共出版人利用大革命和民族解放潮流,坚持让先进的思想文化走进工人、学生和市民等大众群体的生活,促进大众的觉醒和团结;在传播方法上,中共出版人利用公开、伪装、渗透和领导等多种手段,坚持红色启蒙,加强红色革命传播的力量;在传播过程中,中共出版人将革命追求和现实联系紧密结合,形成两大发展阶段:1920—1927年主要对工人和青年学生进行革命启蒙,1927—1937年主要深入到都市社会深处;在传播效果上,在摩登上海的多元话语体系博弈中,中共出版人越来越具有组织、领导能力和都市整合功能。第五章论述了中共出版人日常中的衣食住行、收支、修养和精神生活、婚恋和家庭等生活内容,分析该群体一边进行革命工作、建构着新的社会生态,一边为自身的生存、生命和生活而劳作的都市社会场景,揭示了其革命工作与日常生活品位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总之,本文以社会生活史为主要视角,吸取思想文化史、中共党史和新闻出版史等领域研究成果,采用文献分析、分层分类、比较等研究方法,对诸多原始文献进行梳理和剖析,首次对中共出版人在上海的社会生活实践活动进行大样本总体分析,并始终将该群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阶段、分层、分类考察。据此,论文首次提出,中共出版人在上海的社会生活实践,在性质上是一个进行红色启蒙运动的过程,充满着革命性和现代性的相互交织。以此观照摩登上海与红色革命传播的关系,论文首次认为,“红色启蒙”与“实践联系”的紧密结合,是革命传播者在上海的主要生活形态,也是其成功的重要法宝。由此,本文的研究意义或可继续深化:在加强社会生活史研究领域整体性探索的基础上,寻求中国近现代史领域中“革命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的有效结合,从中共出版人群体看红色革命与现代性的共存与融合、红色革命群体与民族国家关系的交织与变动。

王占奎[10](2010)在《清泻浊毒法对实验性高尿酸血症和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影响及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清泻浊毒法对高尿酸血症和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方法:1.氧嗪酸钾混悬液一次性腹腔注射小鼠,制作高尿酸血症模型。2.观察清泻浊毒法对模型小鼠血尿酸及肝脏黄嘌呤氧化酶的影响。3.观察清泻浊毒法对高尿酸血症大鼠的尿量、尿尿酸浓度及尿尿酸总量的影响。4.观察清泻浊毒方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的步态、体重、关节肿胀度及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结果:1.小鼠腹腔注射氧嗪酸钾盐后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给予降尿酸药物后明显降低。2.清泻浊毒法可显着降低模型小鼠的血尿酸浓度及黄嘌呤氧化酶活性(P<0.01)。3.土茯苓熟大黄组小鼠24h尿量及尿尿酸总量最高,其次为清泻浊毒方组;土茯苓熟大黄组和苯溴马隆组尿尿酸浓度明显升高。4.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组大鼠的步态呈中重度跛行,踝关节周径显着增大。造模72小时后,模型组和清泻浊毒方组的踝关节周径与造模后24小时比较均有轻度下降,而吲哚美辛组大鼠踝关节周径仍轻度增加,并且与造模前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吲哚美辛组大鼠体重下降,清解浊毒方组和空白组大鼠体重增加无明显差异(P>0.05)。清泻浊毒方降低模型大鼠关节组织中升高的TNF-α、IL-1β水平,对MMP-3影响不明显,并减轻关节组织的炎性细胞浸润。结论:1.腹腔注射氧嗪酸盐法能够成功制造动物高尿酸血症模型,并能筛选降尿酸药物;2.清泻浊毒法能够降低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的血尿酸水平,其机制可能是降低肝脏黄嘌呤氧化酶水平;3.清泻浊毒法增加模型大鼠的尿量、尿酸浓度和24h尿尿酸总量,其中土茯苓熟大黄起了主要作用;4.清泻浊毒方水煎剂能够改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踝关节功能,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对大鼠的消化功能没有影响;降低关节组织中的TNF-α、IL-1β水平,对MMP-3影响不明显。

二、《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第6卷总目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第6卷总目次(论文提纲范文)

(1)深圳市福田区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界定及成本测算(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资料来源及研究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第一部分 福田区社区卫生服务一般情况
        3.1 福田区经济发展情况
        3.2 福田区社区卫生服务提供现状
        3.3 福田区社区卫生服务补偿
    第二部分 福田区社区卫生服务成本测算
        3.4 福田区不同举办形式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成本构成分析
        3.5 2004 年福田区社区卫生服务项目成本测算结果
    第三部分 福田区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界定
        3.6 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特征及项目界定原则
        3.7 福田区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分类
    第四部分 福田区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
        3.8 现阶段福田区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
4. 讨论及政策建议
    4.1 社区卫生服务成本构成分析及相关政策建议
    4.2 社区卫生服务项目成本测算结果讨论及相关政策建议
    4.3 社区卫生服务补偿机制讨论及相关政策建议
小结
    一 本课题研究成果
    二 本课题的局限
    三 本课题研究的后继研究设想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附件

(2)中华内科杂志发展简史(论文提纲范文)

主 管
主 办
编 辑
总编辑
编辑部主任游苏宁
出 版
广告代理
广告经营许可证
印 刷
发 行
订 购
邮 购
定 价
中国标准刊号
2003年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中华内科杂志创刊50周年纪念目 次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贺信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题词
我与中华内科杂志

(3)中医药标准化问题的法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章 法律、法制、法治、法学
    1.1 法律
    1.2 法制
    1.3 法治
        1.3.1 法治的概念和含义
        1.3.2 法治的基本要求
        1.3.3 当代中国法治方略的提出和确立
    1.4 法律、法制和法治之间的关系
        1.4.1 法律和法制的联系和区别
        1.4.2 法制和法治的联系和区别
    1.5 法学
        1.5.1 法学的概念
        1.5.2 法学的研究对象
        1.5.3 法学的特征
        1.5.4 法学的思维
        1.5.5 法学研究方法
    1.6 法学与法律、法制、法治三者之间的关系
        1.6.1 法学与法律、法制、法治三者之间的区别
        1.6.2 法学与法律、法制、法治三者之间的联系
第2章 标准和标准化
    2.1 标准
        2.1.1 标准的基本概念
        2.1.2 标准的基本特征
        2.1.3 标准体制
    2.2 标准化
        2.2.1 标准化的概念和对象
        2.2.2 标准化的基本特征
        2.2.3 标准化发展史
        2.2.4 标准化的目的与作用
        2.2.5 标准化的哲学基础
        2.2.6 标准化原理和形式
        2.2.7 标准化方法
        2.2.8 标准化组织和机构
    2.3 标准与标准化的关系
    2.4 标准和法律的关系
        2.4.1 标准与技术法规的关系
        2.4.2 强制性标准的属性分析
        2.4.3 我国标准体系的构建
第3章 中医药标准和标准化
    3.1 中医药标准
        3.1.1 中医药特色和优势
        3.1.2 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
        3.1.3 中医药标准的基本概念
        3.1.4 中医药标准的特征
        3.1.5 中医药标准体制
    3.2 中医药标准化
        3.2.1 中医药标准化的基本概念和对象
        3.2.2 中医药标准化的基本特征
        3.2.3 中医药标准化发展简史
        3.2.4 中医药标准化的背景
        3.2.5 中医药标准化组织和机构
第4章 中医药标准化问题法学研究的背景
    4.1 中医药标准化的重要性
    4.2 中医药标准化的必要性
        4.2.1 中医药标准化是中医药事业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4.2.2 中医药标准化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4.2.3 中医药标准化是中医药国际化的客观要求
    4.3 中医药标准化的可行性
        4.3.1 对中医药标准化建设的一些认识误区解析
        4.3.2 中医药标准化可行性的表现
    4.4 中医药标准化问题法学研究的必要性
        4.4.1 中医药标准化问题的存在是中医药标准化问题法学研究的客观基础
        4.4.2 中医药标准化问题的法学研究是中医药标准化法治建设的需要
第5章 国内中医药标准化状况
    5.1 国内中医标准化状况
        5.1.1 国内中医标准化概况
        5.1.2 国内中医标准化的具体状况(国内中医标准的运行状况)
    5.2 国内中药标准化状况
        5.2.1 国内中药标准化概况
        5.2.2 国内中药标准化的具体状况(国内中药标准的运行状况)
第6章 国际中医药标准化状况
    6.1 国际中医标准化状况
        6.1.1 世界卫生组织中医标准化
        6.1.2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的中医标准化
        6.1.3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标准化
        6.1.4 香港中医标准化
        6.1.5 澳门中医标准化
        6.1.6 台湾中医标准化
        6.1.7 日本中医标准化
        6.1.8 韩国中医标准化
        6.1.9 其他国家中医标准化
    6.2 国际中药标准化状况
        6.2.1 世界卫生组织中药标准化
        6.2.2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标准化
        6.2.3 欧盟中药标准化
        6.2.4 香港中药标准化
        6.2.5 澳门中药标准化
        6.2.6 台湾中药标准化
        6.2.7 日本中药标准化
        6.2.8 韩国中药标准化
        6.2.9 其他国家中药标准化
第7章 我国中医药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7.1 我国中医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7.1.1 我国中医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概述
        7.1.2 我国中医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述
    7.2 我国中药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7.2.1 我国中药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概述
        7.2.2 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存在的问题
第8章 我国中医药标准化问题解决的法学支撑
    8.1 法学方法论对中医药标准化问题解决的支撑
        8.1.1 法学方法论
        8.1.2 法学方法对中医药标准化问题解决的支撑作用
    8.2 法的价值追求对中医药标准化问题解决的支撑
        8.2.1 法的价值
        8.2.2 法的价值对中医药标准化问题解决的意义
    8.3 法的作用对中医药标准化问题解决的支撑
        8.3.1 法的作用
        8.3.2 法的作用对中医药标准化问题解决的强力支撑
    8.4 法的运行机制对中医药标准化问题解决的支撑
        8.4.1 法的运行
        8.4.2 法的运行对中医药标准化问题解决的动态支撑
    8.5 法的体系架构对中医药标准化问题解决的支撑
        8.5.1 法的体系架构
        8.5.2 法的体系架构对中医药标准化问题解决的静态支撑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4)《少年中国》与五四时期社会思潮(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少年中国》研究的回顾
    一、 《少年中国》研究概况
    二、 《少年中国》研究综述
    三、 拓展《少年中国》与五四时期社会思潮研究的思路
第二章 《少年中国》概述
    一、 《少年中国》的缘起及其变化
    二、 《少年中国》的宗旨
    三、 《少年中国》的编辑及其变化
    四、 《少年中国》的出版发行
    五、 《少年中国》的稿源
    六、 《少年中国》的作者群
    七、 《少年中国》的读者群
    八、 《少年中国》的栏目及其变化
    九、 少年中国学会丛书的编译与出版(略)
第三章 少年中国学会与国家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起
    一、 西方国家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二、 少年中国学会对国家主义教育态度的转变
    三、 《少年中国》对国家主义教育的宣传与批评
    四、 国家主义教育思想的来源
    五、 国家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
    六、 国家主义教育思想的个案分析(略)
第四章 少年中国学会与非基督教思潮的滥殇
    一、 少年中国学会关于教徒入会的讨论
    二、 少年中国学会关于宗教问题的研究与讨论
    三、 少年中国学会反宗教的基本主张
    四、 少年中国学会反宗教的理论工具
    五、 少年中国学会反宗教思想的个案分析
第五章 少年中国学会与工读互助主义的实验(略)
    一、 工读互助主义研究概况
    二、 少年中国学会发起的“小组织”讨论
    三、 王光祈与工读互助团的试验
    四、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与工读互助团之关系
    五、 对工读互助团失败的反思与少年中国学会的分化
第六章 “少年中国”理想的幻灭与少年中国学会的分化
    一、 近代以来的“少年中国”理想
    二、 少年中国学会创造“少年中国”的理想
    三、 宗旨主义之争与学会分裂的危机
    四、 活动问题之争持与少年中国运动的终结
    五、 从少年中国学会看五四时期知识分子思想的复杂转型(略)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5)亡佚医籍《极要方》佚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 《极要方》研究现状
    2. 《极要方》佚文来源文献的研究现状
        2.1. 主要佚文来源《医心方》的研究现状
        2.2. 其他佚文来源文献的研究现状
    3. 小结
前言
1 《极要方》成书年代及卷数考
    1.1 《极要方》成书年代
        1.1.1 从书目着录和引用文献考证
        1.1.2 从佚文药物产地考证
        1.1.3 从药物名称及用法考证
        1.1.4 从文字避讳考证
    1.2 《极要方》卷数
    1.3 小结
2 《极要方》内容概况及特色研究
    2.1 《极要方》内容概况
    2.2 《极要方》内容特色研究
        2.2.1 内容完备
        2.2.2 治法灵活
        2.2.3 言简意赅
        2.2.4 文笔生动
    2.3 小结
3 《极要方》佚文源流及价值研究
    3.1 《极要方》佚文条目分布概述
    3.2 《极要方》佚文文献源流梳理
        3.2.1 《极要方》与《葛氏方》
        3.2.2 《极要方》与《千金方》
        3.2.3 《极要方》与《许仁则方》
    3.3 《极要方》佚文理论溯源
        3.3.1 药物剂量与七情
        3.3.2 内科病证
        3.3.3 服食养生
    3.4 《极要方》文献史料和学术价值
        3.4.1 《极要方》文献价值
        3.4.2 《极要方》史料价值
        3.4.3 《极要方》学术价值
    3.5 小结
4 《极要方》佚文来源文献研究
    4.1 佚文来源文献概况
        4.1.1 《和名类聚抄》
        4.1.2 《医心方》
        4.1.3 《医略抄》
        4.1.4 《长生疗养方》
        4.1.5 《福田方》
        4.1.7 《杂病广要》
    4.2 各佚文来源文献关系
        4.2.1 与《医心方》内容无重出
        4.2.2 直接转录自《医心方》
        4.2.3 或转录自《医心方》
    4.3 《医心方》引文方式分析
    4.4 小结
5 《极要方》辑本研究与佚文辨析及校勘补遗
    5.1 《极要方》辑本及索引概述
        5.1.1 森立之本
        5.1.2 马继兴本
        5.1.3 小曾户洋索引
    5.2 《极要方》佚文辨析
        5.2.1 《医心方》卷十九引录《极要方》
        5.2.2 《医心方》卷二十二引录《极要方》
        5.2.3 《医心方》卷二十五引用《极要方》
        5.2.4 《医心方》卷二十九误录佚文
    5.3 《极要方》佚文校勘补遗
        5.3.1 医方剂量之校勘
        5.3.2 中医药理论之校勘
        5.3.3 文字脱衍错讹
    5.4 小结
6 《极要方》研究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讨论
    6.1 《医心方》涉及《极要方》按语与注语的分析
    6.2 《极要方》佚文在日本保存流传的原因探讨
    6.3 关于避讳在中医古籍考证方面的应用及思考
    6.4 《极要方》书名分歧述要及辨识
        6.4.1 书名分歧述要
        6.4.2 俗字辨识
        6.4.3 小结
    6.5 关于辑佚中医古医籍的一些思考
        6.5.1 前期准备
        6.5.2 佚文辑录
        6.5.3 佚文整理
        6.5.4 整理总结
7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附表1-1 本论文所用书影版本及来源
    附表2-1 《极要方》佚文条文分类及统计
    附表3-1 《极要方》在《医心方》中的分布
    附表3-2 《医心方》引录《极要方》与《葛氏方》互存同方
    附表3-3 《医心方》引录《极要方》与《千金方》互存同方
    附表3-4 《极要方》与《千金方》相似医方
    附表3-5 《极要方》与《许仁则方》对比
    附表4-1 日本及中国《医心方》部分排印本、点校本及校译本信息
    附表4-2 诸本《千金方》对比
    附表5-1 《医心方》引录《极要方》森本、马本及索引收录对比
    附表5-2 《医心方》中的“钱”衡制

(6)近代香港伤寒名家卢觉愚生平及学术思想整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研究现状
    第一节 近代香港中医发展概况
    第二节 近代广东中医发展概况
    第三节 广东近现代的中医学术经验整理
    第四节 香港近现代的中医学术经验整理
    第五节 近代香港伤寒医家的经验整理
第二章 研究方法
    第一节 资料收集
        一、时间跨度
        二、资料来源
        三、资料形式
        四、具体收集情况
    第二节 整理研究
        一、生平资料整理
        二、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整理
        三、整理学术源流及传承体系
第三章 卢觉愚生平研究
    第一节 姓名及生卒时间
        一、姓名
        二、生卒时间
    第二节 籍贯及家庭背景
        一、籍贯
        二、家庭及成长背景
        三、四兄卢觉非
    第三节 生活经历
        一、早年生活
        二、战事前后
        三、中晚年生活
    第四节 学医经过
        一、祖辈及家庭经历的影响
        二、跟随名师学习
    第五节 医务工作
        一、初期医务
        二、任职东华医院中医师及首任中医长
        三、战乱期间
        四、战后及晚年
    第六节 医学教育、交流及研讨
        一、独力创办医学期刊
        二、创办针灸学术机构
        三、设立医学讲座
        四、参与各个中医团体,推动业界发展
        五、活跃于各地医药期刊
    第七节 年谱
第四章 卢觉愚着述整理研究
    第一节 现存医籍着作
        一、《觉庐医案新解》(附《医话录存》)
        二、《卢氏实用伤寒论讲义》
    第二节 已佚医籍着作
        一、《针灸说明书》
        二、《卢氏实用针灸学讲义》
        三、《实用脉学讲义》
    第三节 医学论文
    第四节 医学着作以外的文字发表
        一、文章
        二、诗词
第五章 卢觉愚学术思想整理研究
    第一节 对《伤寒论》学术观点
        一、对《伤寒论》的理解
        二、认为仲景经方能通治百病
    第二节 各科临床见解
        一、内科
        二、妇科
        三、针灸
    第三节 主要学术思想
        一、尊仲景经方为重要临床基础
        二、为医者知识必须全面
        三、医者必修针灸
        四、融汇中西医
    第四节 学术成就及影响力
        一、中医科学化的先驱
        二、积极争取中医应有的地位
        三、提携后辈
        四、致力于香港的中医教育和知识传播
第六章 卢觉愚学术传承研究
    第一节 学术传承者介绍
        一、陈亮明
        二、谢礼卿
        三、任勉芝
    第二节 卢氏后人
    第三节 学术传承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台湾《自由中国》杂志文艺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本课题的缘起
    二、研究现状及研究思路、方法
第一章 《自由中国》杂志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政治文化语境中的台湾文艺杂志生态
        一、1950年代台湾文艺杂志纵览
        二、“反共文艺”的形成及影响
        三、“自由人文主义”的突围
    第二节 《自由中国》的创办与发展
        一、《自由中国》的筹备与创刊
        二、《自由中国》的宗旨
        三、编辑群体的离合
        四、“雷震案”与《自由中国》的终结
    第三节 政论期刊中的文艺栏
        一、政论期刊中的文化特色
        二、“文艺栏”概况
第二章“文艺栏”的多元文学样态
    第一节 从“反共文学”走向纯文学
        一、1949-1952年:“反共文学”的发展
        二、1953-1960年:纯文学的探索
    第二节“她们在写历史”:女性小说的勃发
        一、悲情女子与婚姻之殇
        二、“我是谁”:女性的职业角色
        三、女性心理症结与“逆在地化”写作
    第三节 故乡的面影:怀乡叙事中的别样书写
        一、被历史淹没的东北作家:司马桑敦
        二、“热读”与“误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
    第四节 闺秀散文与学者散文
        一、张秀亚:“新文艺腔”中的喁喁独语
        二、琦君:“睹物思人忆旧年”
        三、吴鲁芹:“轻裘缓带一墨客”
    第五节 新诗试验
        一、余光中:由古典向现代的转轨
        二、周策纵的“海外诗抄”
第三章 众声喧哗的话语场域
    第一节 书生论政:殷海光与《自由中国》
        一、“大江东流挡不住”:殷海光自由主义思想的演变
        二、殷海光与新儒家的恩怨
    第二节 自由派与同盟者:胡适在《自由中国》的角色困境
    第三节“自由人文主义”的曲折发展:聂华苓与“文艺栏”
        一、流水十一载间:主编杂忆
        二、聂华苓的“台湾人”群像
    第四节 自由民主思想对文艺栏的影响
        一、对“文化清洁运动”的批判
        二、声援《祖国周刊》
第四章 《自由中国》与台港文化场域的互动
    第一节 现代主义思潮中的《自由中国》与《文学杂志》
        一、“文艺栏”与《文学杂志》的互动
        二、“留美风潮”及《自由中国》的报道
        三、《旅美小简》:留学生文学的先声
        四、反思“美援文化”
    第二节 《自由中国》与香港文学界的互动
        一、第二代“南来作家”的笔墨登场
        二、《自由中国》与《民主评论》:从“同归”到“殊途”
    第三节 《自由中国》的余绪
        一、“文艺栏”之后:放眼世界的文学心
        二、李敖与《文星》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自由中国》文艺栏作品目录
附录二:聂华苓发表在《自由中国》的作品目录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后记

(8)基于持续质量改进的医疗质量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以某三级甲等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医疗质量管理概述
    1 医疗质量的概念及内涵
    2 医疗质量管理的特点
    3 质量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4 我国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5 现阶段我国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模式探索
第二部分 某三甲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模式探索
    1 某三甲医院概况
    2 该院医疗质量管理模式简介
第三部分 某三甲医院医疗质量管理重点项目探析
    1 基础医疗质量管理
    2 环节医疗质量管理
    3 终末医疗质量管理
    4 运行效果
第四部分 讨论及思考
    1 讨论
    2 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论文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9)摩登上海的红色革命传播 ——以中共出版人的社会生活实践为例(1920-193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摩登上海与革命潮流:中共出版人都市社会生活实践的背景
    第一节 多元势态下的上海都市发展
        一、 多元的政治格局
        二、 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 都市文化的开放和包容
        四、 国际环境的巨变及其影响
    第二节 现代化潮流中的上海出版业发展
        一、 上海出版的总体发展
        二、 各种类型出版的发展
    第三节 革命洪流中的上海红色革命传播
        一、 从卡内基到马克思:五四时期上海出版人的思想和行动转向
        二、 中共建党与上海的红色革命传播(1920—1923.12)
        三、 大革命与上海的红色革命传播(1924.1—1927.7)
        四、 国民党统治时期上海的红色革命传播(1927.8—1937.12)
    第四节 红色革命的内涵:中共出版人社会实践的目标探索
        一、 中共出版人坚持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革命主张(1920—1927)
        二、 中共出版人转向重视无产阶级领导的武装斗争主张(1927—1937)
第二章 创生与合成:中共出版人群体的发展及其结构特征
    第一节 创生:中共出版人的发展轨迹与壮大
        一、 中共党组织的建立与中共出版人的产生和发展(1920—1927)
        二、 国民党统治下中共出版人的抗争(1927—1936)
        三、 中共出版人在民族救亡运动中的力量扩展(1936—1937)
    第二节 耦合与内聚:关于中共出版人群体的结构分析
        一、 年龄、性别和来源地
        二、 所受教育及相关文化活动
        三、 中共出版人的红色革命传播活动
        四、 内聚的群落:中共出版人的整体特性
第三章 理想与专业的结合:中共出版人的都市出版生活实践
    第一节 中共出版人的出版理念考察
        一、 争取民族解放和社会改造
        二、 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
        三、 促进无产阶级的觉悟和团结
    第二节 中共出版机构、出版物及流程分析
        一、 红色出版机构的创办
        二、 中共出版人的编辑和组稿
        三、 中共出版人与出版物的发行、传播
        四、 中共出版人工作流程中的相关场景
    第三节 中共出版人出版实践的阶段变化、路径及特色
        一、 出版阶段的变化
        二、 社科和文艺并作的两条传播路径
        三、 出版实践的特色
    第四节 中共出版人的坚持与抗争
        一、 出版经费困难与中共出版人的坚持
        二、 出版环境的艰难与中共出版人的抗争
第四章 多重角色下的革命活动:中共出版人社会生活实践联系的加强
    第一节 工人的组织者:上海工人运动中的中共出版人
        一、 对工人的启蒙和组织
        二、 中共出版人与五卅运动
        三、 中共出版人与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第二节 青年的导师:上海教育中的中共出版人
        一、 中共出版人与平民女校教育试验
        二、 中共出版人在上海大学的红色革命传播
    第三节 同路人:上海先进文化网络建设中的中共出版人
        一、 中共出版人在商业出版机构中的组织和文化联系
        二、 中共出版人在“左联”组织中的活动
    第四节 都市整合者:上海整体动员中的中共出版人
        一、 利用节假日进行都市民众联合的宣传,扩大影响力
        二、 通过国共合作,提升社会动员的领导力
        三、 通过成立和参与地方社团,加强社会动员中的组织能力
第五章 革命与品位的关联:中共出版人的都市日常生活实践
    第一节 中共出版人的日常生活概况分析
        一、 收入与支出
        二、 生活空间:住所及其环境
        三、 个人修养与精神生活
    第二节 红色浪漫:爱情、婚姻和家庭生活
        一、 红色浪漫产生的环境及主体追求
        二、 革命事业中现代爱情和婚姻实践
        三、 革命事业背后的家庭温情
        四、 红色浪漫与事业的协调问题
    第三节 多重身份及心灵矛盾:以沈雁冰为例
        一、 多重身份,多重责任
        二、 心灵的矛盾及其化解
        三、 沈雁冰人格:家庭和交友
        四、 沈雁冰个案分析的意义
结语
附录 在上海工作的中共出版人代表人物简表(1920—1937)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致谢

(10)清泻浊毒法对实验性高尿酸血症和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影响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配制方法
        1.4 主要仪器设备
    2 建模方法
        2.1 动物分组
        2.2 动物造模及给药方法
        2.3 观察指标
    3 降尿酸药物对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的验证
    4 统计学处理
    5 结果
        5.1 两组小鼠血尿酸、肌酐和尿素氮的结果
        5.2 降尿酸药物对小鼠血尿酸浓度的影响
    讨论
        1 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制
        1.1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分类
        1.2 高尿酸血症的成因
        1.3 酶缺陷在发病中的地位
        2 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的建立
        2.1 建立高尿酸血症症模型的基本原理
        2.2 建立高尿酸血症动物的选择
        2.3 造模方法的选择
        3 氧嗪酸腹腔注射制作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的可行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清泻浊毒法对小鼠高尿酸血症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灌胃用试剂及配制方法
        1.4 主要实验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
        2.2 动物造模及给药方法
    3 统计学处理
    4 结果
        4.1 清泻浊毒方对小鼠血清尿酸值影响(见表4)
        4.2 清泻浊毒方对小鼠肝脏黄嘌呤氧化酶的影响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1.1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时机
        1.2 高尿酸血症药物治疗目的
        1.3 高尿酸血症的非药物治疗
        1.4 降尿酸药物的应用
        2 中医对高尿酸血症的认识
        2.1 中医对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的病名认识
        2.2 中医对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的病因病机认识
        3 清泻浊毒法对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3.1 清泻浊毒法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理论依据
        3.2 清泻浊毒方的方义分析
        4 清泻浊毒法对小鼠高尿酸血症作用及机制
        4.1 清泻浊毒法对小鼠高尿酸血症的影响
        4.2 清泻浊毒法对高尿酸血症小鼠肝脏黄嘌呤氧化酶的影响和意义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清泻浊毒法对高尿酸血症大鼠尿量及尿尿酸水平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灌胃用试剂及配制方法
        1.4 主要实验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
        2.2 动物造模及给药方法
    3 统计学处理
    4 结果
        4.1 清解浊毒法对高尿酸血症大鼠24小时尿量的影响
        4.2 清解浊毒法对高尿酸血症大鼠尿尿酸浓度的影响
        4.3 清解浊毒法对高尿酸血症大鼠24小时尿尿酸总量的影响
    讨论
        1 利湿化浊法在动物实验性高尿酸血症中的应用
        1.1 清热解毒利湿法为主
        1.2 健脾除湿法
        1.3 活血利湿法
        1.4 单味药或提取物对实验性高尿酸血症的影响
        2 清泻浊毒法对高尿酸血症大鼠尿尿酸及24小时尿量影响
        2.1 促尿酸排泄药作为阳性对照药的意义
        2.2 清泻浊毒法对高尿酸血症大鼠24小时尿量的影响机制
        2.3 清泻浊毒法对高尿酸血症大鼠24小时尿酸浓度及尿尿酸总量的影响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清泻浊毒方对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防治作用及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造模试剂及配制方法
        1.4 主要实验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
        2.2 动物造模及给药方法
        2.3 清泻浊毒法对急性大鼠痛风性关节炎关节步态变化
        2.4 清泻浊毒法对急性大鼠痛风性关节炎体重及关节肿胀度的影响
        2.5 清泻浊毒法对急性大鼠痛风性关节炎关节组织TNF-A、IL-1B、MMP-3的影响
        2.6 清泻浊毒法对急性大鼠痛风性关节炎关节组织病理改变
    3 统计学处理
    4 结果
        4.1 清泻浊毒法对急性大鼠痛风性关节炎关节步态的影响
        4.2 清泻浊毒法对急性大鼠痛风性关节炎体重及关节肿胀度的影响
        4.3 清泻浊毒法对急性大鼠痛风性关节炎关节组织TNF-A、IL-1B、MMP-3的影响
        4.4 清泻浊毒法对急性大鼠痛风性关节炎关节组织病理改变(见以下病理图片)
    讨论
        1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
        1.1 尿酸钠微晶体的形成
        1.2 白细胞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2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
        2.1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诱发因素
        2.2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
        3 现代医学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及阳性对照药的选择
        4 中医学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认识
        4.1 中医学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病名认识
        4.2 中医学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认识
        4.3 现代医家对痛风的认识
        5 清泻浊毒法对实验性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分析
        5.1 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的评价
        5.2 清泻浊毒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方义分析
        5.3 清泻浊毒方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关节局部的影响及意义
        5.4 清泻浊毒方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体重的影响和意义
        5.5 清泻浊毒法对急性大鼠痛风性关节炎关节组织TNF-A、IL-1B、MMP-3的影响及意义
        5.6 清泻浊毒法对急性大鼠痛风性关节炎关节组织的病理影响和意义
    结论
    参考文献
结语
问题与展望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发表论文着作
课研成果
博士学位论文摘要

四、《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第6卷总目次(论文参考文献)

  • [1]深圳市福田区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界定及成本测算[D]. 周勇. 华中科技大学, 2006(04)
  • [2]中华内科杂志发展简史[J]. 武伯光,游苏宁. 中华内科杂志, 2003(04)
  • [3]中医药标准化问题的法学研究[D]. 董国锋.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9(10)
  • [4]《少年中国》与五四时期社会思潮[D]. 李永春. 湖南师范大学, 2003(01)
  • [5]亡佚医籍《极要方》佚文研究[D]. 张鸣瑾.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6]近代香港伤寒名家卢觉愚生平及学术思想整理研究[D]. 刘昭劲(LAU Chiu-king Martin).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2)
  • [7]台湾《自由中国》杂志文艺栏研究[D]. 许文畅. 吉林大学, 2015(07)
  • [8]基于持续质量改进的医疗质量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以某三级甲等医院为例[D]. 马钰香. 南京医科大学, 2014(03)
  • [9]摩登上海的红色革命传播 ——以中共出版人的社会生活实践为例(1920-1937)[D]. 杨卫民. 上海大学, 2013(05)
  • [10]清泻浊毒法对实验性高尿酸血症和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 王占奎.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12)

标签:;  ;  ;  ;  ;  

中国普通医学杂志第六卷总目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