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干预

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干预

一、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其干预(论文文献综述)

祖拉叶提·吐尔逊[1](2021)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全病程管理模式的应用及效果评估》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全病程管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中的应用和疗效评估。方法2019年1月—2020年2月间,对在石河子绿洲医院住院治疗的129名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家属或监护人)使用Excel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研究组(全病程管理组)64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65例,对照组予以精神科常规治疗模式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全病程管理模式,两组患者均干预随访1年,出院后再随访1年。使用自编一般人口学资料采集研究对象基本信息,患者于干预前,干预后3、6、12个月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量表)对其精神症状、功能进行评估,出院后3、6、12个月评估用药依从性量表(MMAS-8量表)及复发率。两组患者主要照顾者于上述时间点使用贬低-歧视量表(PDD量表)评估病耻感。干预随访过程中因迁离本地、联系方式变更等原因失访5例(研究组2例、对照组3例),最终成功完成随访124例(其中在院随访21例,院外随访103例),完成出院后随访1年共103例(其中首发18例),失访病例在以下数据分析中均已剔除。运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整理、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c2检验或非参数检验、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若符合球形性对称假设检验则行双因素方差分析,若不符合球形性对称假设检验,使用Greenhouse-Geisser法对自由度进行校正。重复测量资料的统计图使用Graph Pad Prism 9绘制,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人口学资料:两组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的年龄、性别、婚姻、文化程度、病程、用药种类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入院时两组患者PANSS量表总分、阳性症状量表分、阴性症状量表分、精神病理量表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8,0.469,0.755,0.565);两组患者PANSS量表总分、阴性症状量表分存在分组×时点交互效应(P=0.018,0.0007),即随时间变化,两组患者PANSS量表总分、阴性症状量表分变化趋势不同。简单效应分析:(1)干预后6、12个月研究组PANSS量表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0.0006);(2)干预后12个月,研究组阴性症状因子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3)干预后6、12个月研究组精神病理量表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6,P<0.001)。3.入院时两组SDSS,ADL量表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5,0.137)。两组的SDSS,ADL分存在分组×时点交互作用(P<0.001,P=0.008),即随时间变化,两组患者SDSS,ADL量表总分变化趋势不同。简单效应分析:(1)干预后第6、12个月时研究组SDSS分低于对照组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P<0.001);(2)干预后12个月,研究组ADL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两组患者在入院时用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Z=-1.509,P=0.131)。出院后3、6、12个月,研究组用药依从性中等及好的患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01,P<0.001)。5.两组患者复发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0)。6.两组患者主要照顾者入院时的PDD量表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3);其PDD量表分有时点×分组交互效应(F=22.942,P<0.001),即随时间变化,两组患者主要照顾者PDD量表分变化趋势不同,在干预6、12个月,研究组患者的主要照顾者PDD量表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全病程管理模式较精神科常规治疗模式不仅能进一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日常与社会功能损害,提高患者药物依从性,还能降低主要照顾者病耻感,促进患者全面康复。

伍珊珊[2](2021)在《伴或不伴抑郁症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对照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伴或不伴抑郁症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影响的差异,以及抑郁症状改善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CDSS-C评分与RBANS评分的相关性,深入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症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06月~2020年6月于山东省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V)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年龄在18~60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根据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中文版(CDSS-C)评估抑郁症状,并由此分成不伴抑郁症状(CDSS-C<6分)和伴抑郁症状(CDSS-C≥6分)两组,各30例。不伴抑郁症状组给予奥氮平治疗,伴抑郁症状组给予奥氮平联合舍曲林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在治疗前比较精神分裂症伴与不伴抑郁症状两组患者的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中文版(CDSS-C)评分、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评分,并在治疗后再次比较两组的CDSS-C评分、PANSS评分、RBANS评分,同时比较每组治疗前后的CDSS-C评分、PANSS评分、RBANS评分,以及两组治疗前后的评分差值,并对治疗前伴抑郁症状组的抑郁症状与认知功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治疗前,伴抑郁症状组CDSS-C评分、PANSS阴性量表分高于不伴抑郁症状组(P<0.05),PANSS阳性量表分以及RBANS总分及即刻记忆、视觉广度、言语功能、注意和延时记忆维度分均低于不伴抑郁症状组(P<0.05)。2.治疗前,伴抑郁症状组CDSS-C评分与RBANS总分及即刻记忆、视觉广度、言语功能、注意和延时记忆维度分均呈负相关(P<0.05)。3.治疗后,伴抑郁症状组CDSS-C总分、PANSS阴性量表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RBANS视觉广度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两组PANSS总分及阳性量表分、一般精神病理分均较各自治疗前降低,两组RBANS总分及即刻记忆、注意和延时记忆分均较各自治疗前升高(P<0.05)。4.治疗后,伴抑郁症状组CDSS-C、PANSS、RBANS评分与治疗前的差值均高于不伴抑郁症状组(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患者的认知功能损伤较不伴抑郁症状者更严重,且其抑郁症状评分与认知功能损伤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对改善认知功能有一定的增益效应,进一步证明了抑郁症状可能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伤的机制中起一定作用,为指导我们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提供了新的方向。

丛佳林[3](2021)在《胰岛素抵抗与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及中医证候要素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观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胰岛素抵抗与整体认知功能及不同认知维度之间的相关性,验证假说“胰岛素抵抗处于精神分裂症认知障碍与糖代谢紊乱的十字路口”的合理性。2.结合前期研究基础,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并探讨不同证候要素与胰岛素抵抗、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在上述假说的基础上建立起与中医证候的联系。3.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3年随访,观察认知功能的变化特点及其与中医证素的动态关联性。方法:1.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3月于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精神科就诊的87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病例组和87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 NSS)评估患者精神病理症状,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ATRICS Consensus Co gnitive Battery,MCCB)评估患者认知功能,测验共包含7个认知维度、9项测试。电子病历系统采集患者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等糖脂代谢相关实验室指标,计算HOMA-IR值,并以对照组HOMA-IR值的上1/4位点值1.88作为判断IR的切割点,将病例组划分为IR组(51例)与无IR组(36例)。将各组数据录入SPSS23.0进行统计分析。2.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纳入第一部分研究中87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前期研究中多中心收集的28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精神分裂症中医证素观察评定表”进行四诊信息采集,内容包括40项临床症状、14项舌象、6种脉象。采用因子分析方法进行证候要素提取,统计证候要素分布特点,并观察中医证素与HOMA-IR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3.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3月在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纳入精神分裂症患者127例,3年后随访,36例完成面对面访视。采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评估患者认知功能,根据基线-随访MCCB总分的变化情况将患者划分为认知下降组(19例)与认知未下降组(17例),比较两组3年随访后认知功能的变化及其与中医证素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FINS、HOMA-IR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比较其它基线资料、代谢指标未见显着差异。IR组的空间广度测验(SS)、视觉空间记忆测试(BVMT-R)、MC CB总分较无IR组明显降低(P<0.05),提示IR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工作记忆、视觉学习和记忆产生显着影响,且导致整体认知水平降低。IR组与无IR组在PANSS评分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OMA-IR与MCCB总分、工作记忆、视觉学习和记忆呈负相关(r=-0.227,r=-0.272,r=-0.282,P值均<0.05),且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OMA-IR与MCCB总分(t=-2.343,p=0.022)、工作记忆(t=-2.200,p=0.031)、视觉学习和记忆(t=-2.122,p=0.037)呈现相关性。40项临床症状中出现频率位于前5位的是神疲乏力(42.97%)、心悸(38.38%)、少气懒言(37.30%)、胸闷(36.22%)、失眠多梦(31.89%)。脉象中以沉脉(39.19%)、弦脉(31.35%)出现频率最高。舌色以舌淡占比最高(49.46%),舌型以舌有齿痕占比最高(23.24%)、舌苔以苔薄白占比最高(37.03%)。经因子分析后共得出气虚(27.83%)、气滞(18.91%)、痰(16.76%)、阴虚(12.70%)、阳虚(8.91%)、火(8.10%)、瘀血(6.76%)7类证候要素,病位以肝、脾、肾、心多见。27例以痰证为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IR组(17例)与无IR组(10例)比较在HOMA-IR值(P=0.017,P<0.05)、BVMT-R(P=0.037,P<0.05)得分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提示痰证与胰岛素抵抗及工作记忆认知维度存在相关性。认知下降组的随访MCCB总分较认知未下降组显着降低(P<0.05)。认知下降组痰湿证素比例较基线明显增加(P<0.05),其证素演变显示出了由单一证素向复合证素转变的趋势(P<0.01)。下降比例较多的认知维度为视觉记忆和言语记忆,其中视觉记忆下降可能与痰湿证素有关,言语记忆下降可能与气虚证素相关,但差异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且会加重患者总体认知功能及工作记忆、视觉记忆等认知维度的损害程度。2.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医证候要素以气虚、气滞、痰为主,且痰证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胰岛素抵抗、工作记忆认知维度存在相关性,可能是加重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重要病理因素。3.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会随着病程进展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在认知功能进行性下降过程中,中医证候要素呈现虚实夹杂、复合相兼的变化态势。痰证与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进行性下降相关,且在各认知维度中,痰证可能与视觉记忆损害存在紧密关联。4.验证了假说“胰岛素抵抗处于精神分裂症糖代谢障碍与认知障碍的十字路口”的合理性,并建立了中医证候与假说之间的联系。

李梦蝶[4](2021)在《首次复发精神分裂症执行功能损伤的研究》文中提出[目 的]对首次复发精神分裂症执行功能损伤特点进行研究,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干预对首次复发精神分裂症执行功能的影响特点以及首次复发精神分裂症执行功能与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为临床首次复发精神分裂症执行功能障碍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方 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并获得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对象为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符合《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标准第10版》(ICD-10)标准的35例首次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脱落8例)和30例健康对照者(脱落1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方面相匹配。患者随机分为单一抗精神病药治疗用药组(简称单一用药组,14例)和联合抗精神病药治疗用药组(简称联合用药组,13例)。采用威斯康星分类卡片测试(WCST)、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分别对入组的首次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基线和治疗8周的执行功能评估和精神症状评估。正常对照组只进行基线的WCST测试。所有评估均由经统一培训的精神科医生完成。所有数据经IBM 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结 果](1)27例患者完成了整个试验(脱落8例,14例单用药和13例联合用药),29例健康对照完成了基线测试(脱落1例)。在基线,27例患者和29例健康对照者在性别(χ2=1.685,P=0.431)、年龄(F=0.422,P=0.657)和受教育程度(F=0.948,P=0.349)上均无统计学差异。病例组基线执行功能存在明显损伤且显着低于健康对照组,两组的WCST测试在6个维度上存在显着的统计学差异(RA:z=-5.60,P<0.01;RC:t=-6.47,P<0.01;RE:t=10.06,P<0.01;RCP:t=-9.63,P<0.01;RP:t=6.66,P<0.01;NRPE:t=9.49,P<0.01)。(2)病例组治疗8周后WCST测试与健康对照组之间仍存在显着性差异(RA:z=-2.67,P<0.01;RE:z=-2.08,P<0.01;RCP:t=-2.64,P<0.01;RP:t=2.56,P<0.05;NREP:t=2.45,P<0.05)。(3)配对样本秩和检验和配对t检验显示病例组执行功能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在WCST测试的9个维度上存在明显改善(RA:z=3.58,P<0.01;CC:z=-3.99,P<0.01;RC:t=-4.26,P<0.01;RE:z=-4.19,P<0.01;RCP:t=-7.57,P<0.01;RFP:t=-8.12,P<0.01;RP:t=4.39,P<0.01;NREP:t=8.11,P<0.01;FM:z=-2.11,P<0.05)。(4)病例组用药后 PANSS 量表评分存在显着改善(阳性分:t=1.15,P<0.001;阴性分:t=6.35,P<0.001;一般精神病理分:t=11.90,P<0.001;总分:t=15.03,P<0.001)。(5)病例组治疗8周后,单一用药组和联合用药组执行功能测试存在统计学差异(RA:z=-2.01,P<0.05;CC:z=-2.14,P<0.05;RE:z=-2.39,P<0.05;RCP:t=-2.85,P<0.05;RFP:t=2.66,P<0.05;RP:t=2.84,P<0.01)。(6)经 8 周治疗,联合用药执行功能的改善值较单一用药执行功能的改善值在WCST的(RA:z=-2.34,P<0.05;CC:z=-2.17,P<0.05;RE:z=-2.57,P<0.05;RCP:t=-2.77,P<0.05;RFP:t=-3.69,P<0.01)5个维度上存在显着性差异。(7)治疗8周后,单一用药组和联合用药组之间的PANSS量表减分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8)在治疗8周后,对整个样本进行WCST执行功能测试成绩改善分和PANSS 阳性分和阴性分减分值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病例组执行功能改善分(z值和t值)与治疗相关的PANSS阳性症状量表评分及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减分值不存在显着相关性(所有P>0.05)。(9)为考察首次复发精神分裂症执行功能损伤的影响因素,对整体样本进行Logistic回归,显示未发现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性格以及吸烟情况是首次复发精神分裂症执行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 论](1)首次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执行功能损伤情况;(2)执行功能损伤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独立、核心症状;(3)两种第二代抗精神病药联合应用治疗可能对首次复发精神分裂症执行功能损伤的恢复情况存在增效作用,而在治疗早期对首次复发精神分裂症的精神病性症状疗效方面可能无累积效应。

徐一凡[5](2021)在《不同病期精神分裂症的皮层内抑制缺陷及其与临床症状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通过评估处于不同病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皮层内抑制功能、临床症状和各种环境应激因素,探讨皮层内抑制缺陷是否稳定地存在于精神分裂症的各病程阶段;并进一步探讨皮层内抑制缺陷与认知功能和其他临床症状的相关性,以期探索精神分裂症的大脑皮层抑制缺陷机制,并为开发更有效的认知缺陷治疗措施指明方向。[方法]本研究共纳入精神分裂症患者122例,其中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首发组)36例,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组)46例,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缓解组)40例,以及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健康对照(对照组)5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国际疾病统计分类》第10版(The 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10th Revision,ICD-10)进行确诊。入组后收集一般资料,评定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ATRICS Consensus Cognitive Battery,MCCB)、应激相关问卷、社会支持和自尊量表。采用成对脉冲经颅磁刺激联合肌电描记技术(Paired-puls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Electromyography,ppTMS-EMG)引出并记录受试者的皮层内抑制功能指标:短时程皮层内抑制(Short-interval intracortical inhibition,SICI)和长时程皮层内抑制(Long-interval intracortical inhibition,LICI)。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变量的正态分布情况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比较四组间各个变量的差异,使用控制变量的偏相关分析比较不同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SICI与LICI所测的数值越低表示皮层内抑制受损程度越重。与对照组相比,各病期精神分裂症组的SICI及LICI均显着下降(p<0.001),但各患者组之间的SICI及LICI无显着差异(p>0.05);是否服用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SICI(p=0.589)和LICI(p=0.180)无显着影响(首发组VS(复发组+缓解组));急性期(首发组+复发组)和缓解期(缓解组)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之间SICI(p=0.090)和LICI(p=0.174)也无显着差异。2.MCCB所测得的T分分值越高代表该认知领域的功能越好。与对照组相比,各病期精神分裂症组的信息处理速度(SOP)、工作记忆(WM)、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RPS)、社会认知(SC)的T分是普遍降低的(p<0.05),只有复发组的词语学习(VRB)(p=0.001)及视觉学习(VIS)(p<0.001)的T分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在进行各患者组间对比时,缓解组的SOP(p=0.029)、VRB(p<0.001)、VIS(p=0.038)及RPS(p=0.025)T分与复发组有显着差异,首发组的VIST分高于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其余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各病期精神分裂症的4份环境应激因素问卷得分(童年创伤问卷(CTQ)、童年期社会挫败量表(C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RSES))均有显着差异(p<0.001);除首发组与缓解组CSDS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其余各患者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3.患者组的SICI分别与PANSS总分(r=-0.403,p<0.001)、阳性症状分(r=-0.307,p=0.001)、阴性症状分(r=-0.374,p<0.001)、一般精神病理学症状分(r=-0.351,p<0.001)呈负相关,分别与 SOP(r=0.632,p<0.001)、VRB(r=0.373,p<0.001)、VIS(r=0.450,p<0.001)、WM(r=0.534,p<0.001)、RPS(r=0.452,p<0.001)、SC(r=0.328,p<0.001)的T分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患者组的LICI分别与PANSS总分(r=-0.203,p=0.026)、阳性症状分(r=-0.194,p=0.033)、一般精神病理学症状分(r=-230,p=0.011)呈负相关,与 SC 的 T 分(r=0.212,p=0.020)呈正相关,与阴性症状分、另外5项认知功能T分均无显着相关;患者组的SICI和LICI与用药剂量、CTQ、CSDS、社会支持量表、RSES总分均无显着相关。4.以SICI、LICI、PANSS阳性症状、PANSS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学症状、等量换算氯丙嗪剂量、CTQ、CSDS、社会支持量表、RSES为自变量,分别以急性期和缓解期的6项认知功能为因变量,使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病期各项认知领域的影响因素有差异,其中SOP在急性期的影响因素以SICI和阳性症状为主,在缓解期则以SICI和阴性症状为主;VRB在急性期的影响因素以SICI和阳性症状为主;VIS在各病期的影响因素均以SICI为主,且在缓解期两者的相关程度更高;WM在急性期的影响因素以SICI和阳性症状的为主,在缓解期则与阴性症状、用药情况以及童年创伤应激因素密切相关;RPS在急性期的影响因素以SICI、阴性症状及用药情况为主,在缓解期仅与阴性症状密切相关;SC在急性期与阳性症状和自尊量表评分密切相关,在缓解期影响因素以SICI为主。[结论]1.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皮层内抑制普遍受损,且在精神分裂症的各个病期中均存在,不受抗精神病药物的影响。2.精神分裂症的皮层内抑制缺陷与各种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显着相关,皮层内抑制缺陷越明显则临床症状越严重。3.精神分裂症的SICI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且不同认知维度的相关程度不一,相关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信息处理速度、工作记忆、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视觉学习、词语学习、社会认知;研究提示SICI可能是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电生理机制之一,并且可能通过不同的神经环路影响着不同的认知领域。4.临床症状、SICI和部分环境因素是影响精神分裂症认知缺陷严重程度的主要因素,且在不同的疾病状态下,认知功能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所不同,这些结果为我们开发新型的认知缺陷干预方法指明了方向。

翟姗姗[6](2021)在《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与NRG1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探讨单一奥氮平治疗汉族精神分裂症对精神病性症状、社会功能、瞬时记忆力的疗效。2.在此基础上探讨单一奥氮平治疗汉族精神分裂症后精神病性症状、社会功能以及瞬时记忆力的疗效与NRG1基因多态性位点的相互关系。[方法]在2019年1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共收集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Tenth Revision,ICD-10)诊断标准的5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并以自编一般情况调查量表调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对所有患者给予单一奥氮平治疗12周,在基线及治疗12周后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ersonal and Social Performance,PSP)、瞬时记忆测验以及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观生命质量量表(SQLS)评估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社会功能、瞬时记忆能力、主观生命质量,从而评估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后疗效;并按照PANSS的总分减分率来评定疗效,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PANSS的总分减分率≥50%定义为治疗有效,<50%定义为无效,最终共有4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完成单一奥氮平12周治疗及上述量表评估。44例研究对象均在入组时取外周静脉血5ml,进行分装、编号和深冻保存,采用微测序分型技术SNP检测NRG1 基因的全部 SNPs(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单核苷酸多态性),并进一步探讨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关的NRG1基因药理遗传机制。[结果]1.本研究一共入组5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剔除资料缺失2例、联合抗精神病性治疗1例、期间自行停药2例、拒绝血样采集1例及拒绝日后随访者2例,最终完成12周临床评估并获得遗传学样本共计44例。44例患者中按照PANSS总评分为有效和无效两组。经检验有效组与无效组临床特征的比较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2.精神分裂症患者经奥氮平治疗后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分、攻击危险性分较治疗前得分降低,PSP评分、瞬时记忆测验总分及分量表得分与治疗前相比提高,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相应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3.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前后阳性症状减分率为70.50(50.00,89.00)%高于阴性症状减分率58.00(35.25,75.75)%,经奥氮平治疗后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减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63,P=0.010)。4.NRG1基因共检测2774个多态性位点,经检验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其中 rs17664708、rs200167743、rs13272687、rs12543829、rs12546941的相应等位基因位点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经单一奥氮平治疗后PANSS总分减分率存在线性回归关系(P<0.05):携带有rs17664708的T等位基因、rs200167743的G等位基因、rs13272687的T等位基因者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后PANSS总分减分率低;携带有rs12543829的T等位基因、rs12546941的C等位基因者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后PANSS总分减分率高。rs563246482、rs10094348、rs13278493、rs13282071、rs17666554 的相应等位基因位点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经单一奥氮平治疗后评估的PANSS阳性症状减分率存在线性回归关系(P<0.05):携带有rs563246482的CT等位基因、rs10094348的A等位基因、rs13278493的C等位基因、rs13282071的T等位基因、rs17666554的C等位基因者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后PANSS阳性症状减分率低。rs71992716、rs150202882、rs117444513、rs118149077、rs140193309 的相应等位基因位点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经单一奥氮平治疗后PANSS阴性症状减分率存在线性回归关系(P<0.05):携带有rs71992716的CTT等位基因、rs150202882的A等位基因者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后PANSS阴性总分减分率高;携带有rs117444513的G等位基因、rs118149077的T等位基因、rs140193309的C等位基因者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后PANSS阴性症状减分率低。结果示 NRG1 基因多态性位点 rs200167743、rs10100501、rs10706604、rs10755888、rs1080832的相应等位基因位点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经单一奥氮平治疗后PANSS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减分率存在线性回归关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有rs200167743的G等位基因、rs10100501的T等位基因、rs10706604的GT等位基因、rs10755888的C等位基因、rs10808323的G等位基因者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后PANSS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减分率低。结果示 NRG1 基因多态性位 rs200167743、rs148142600、rs118037090、rs116890544、rs116984080的相应等位基因位点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经单一奥氮平治疗后评估的PANSS攻击危险性减分率存在线性回归关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有rs200167743的G等位基因、rs148142600的C等位基因、rs118037090 的 A 等位基因、rs116890544 的 G 等位基因、rs116984080 的 T等位基因是者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后PANSS攻击危险性症状减分率低。[结论]1.奥氮平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包括阴性、阳性、一般精神病理症状、攻击危险性症状;同时对患者的社会功能以及瞬时记忆力有明显的改善作用。2.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疗效优于阴性症状疗效。3.NRG1基因多态性位点的部分等位基因,可作为影响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的危险因素或疗效较好的预测因子。

高源[7](2021)在《BDNF及通路因子ERK、Akt、CaMKⅡ在温胆汤改善精神分裂症模型鼠认知障碍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温胆汤对精神分裂症模型鼠海马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蛋白激酶B(Akt)和钙离子/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表达的调节作用,探讨BDNF及信号通路因子ERK、Akt、CaMKⅡ在温胆汤改善精神分裂症模型鼠认知障碍的作用。方法:70只SD清洁级大鼠适应性饲养5天后,随机分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氯氮平组、温胆汤高剂量组、温胆汤中剂量组、温胆汤低剂量组,除正常组10只,其余各组12只。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氯氮平组给予20 mg/kg的氯氮平原药;温胆汤高剂量组、温胆汤中剂量组、温胆汤低剂量组分别予以剂量为40,20,10 g/kg的温胆汤汤剂,一天/次,连续21天。最后1次给药2小时后,除正常组,其余各组左侧腹腔注射一次MK-801(0.6 mg/kg),建立精神分裂症模型。观察大鼠刻板行为,依据Sams Dodd和Hoffman标准对大鼠刻板行为评分;在造模前、后分别对大鼠进行八臂迷宫探索实验和旷场实验。造模2天后,取大鼠海马组织待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技术、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大鼠海马组织BDNF、ERK、Akt和CaMKⅡ的表达水平。结果:1.大鼠刻板行为评分结果:造模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氯氮平组、温胆汤高、中、低剂量组实验大鼠的刻板行为评分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温胆汤高剂量组30、40、50和60 min的刻板行为评分有明显降低(P<0.05或P<0.01);温胆汤中、低剂量组50、60 min的刻板行为评分明显降低(P<0.05或P<0.01);氯氮平组40、50、60 min的刻板行为评分有明显降低(P<0.05或P<0.01)。2.大鼠旷场实验的结果:造模前,各组间无明显差异。造模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穿越中心区频数增加(P<0.05);模型组中心区移动累计时间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温胆汤高、中、低剂量组、氯氮平组穿越中心区频数减少(P<0.05或P<0.01);温胆汤高、中剂量组、氯氮平组中心区移动累计时间减少(P<0.05)。3.大鼠八臂迷宫探索实验结果:造模前,各组间无差异。造模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正确记忆的频数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温胆汤高、中、低剂量组正确记忆频数升高(P<0.05或P<0.01);氯氮平组正确记忆频数升高(P<0.01)。4.RT-qPCR检测大鼠海马组织BDNF、ERK、Akt、CaMKⅡ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BDNF、ERK、Akt、CaMKⅡ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温胆汤高、中、低剂量组、氯氮平组中BDNF、ERK、Akt、CaMKⅡ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或P<0.01)。5.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组织BDNF、ERK(p-ERK)、Akt(p-Akt)、CaMKⅡ蛋白表达水平: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BDNF、ERK(p-ERK)、Akt(p-Akt)、CaMKⅡ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温胆汤高、中、低剂量组BDNF、ERK(p-ERK)、Akt(p-Akt)、CaMKⅡ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或P<0.01);氯氮平组ERK(p-ERK)、CaMKⅡ、p-Akt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6.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大鼠海马CA1区、CA3区和齿状回(DG)BDNF、ERK、Akt和CaMKⅡ的表达水平: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BDNF、ERK、Akt和CaMKⅡ阳性区域明显减少(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温胆汤高、中、低剂量组、氯氮平组BDNF、ERK、Akt和CaMKⅡ阳性区域明显增加(P<0.05或P<0.01)。结论:温胆汤可能通过调节BDNF及ERK、Akt、CaMKⅡ信号通路因子,上调BDNF、ERK、Akt和CaMKⅡ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改善精神分裂症模型鼠的刻板行为、焦虑样行为,从而提高精神分裂症认知障碍模型鼠的学习记忆、认知功能,进而达到治疗精神分裂症认知障碍的目的。

余威翔[8](2021)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精神分裂症症状与认知功能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究高频经颅磁刺激对精神分裂症症状的治疗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表将评估纳入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真刺激组)与对照组(伪刺激组),给予每周五天,每次20min,持续一个月的rTMS刺激。在治疗期末及随访期末测量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得分和可重复的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量(RBANS)指标。结果:1.治疗期间,研究组1个月末PANSS评分中的P分及PANSS总分有所降低(P<0.05),而对照组PANSS各因子分及总分较基线期无明显变化(P>0.05)。2.随访期间,研究组4个月末PANSS评分中的一般精神病症量表评分及PANSS总分较较前有所下降(P<0.05),而阳性症状评分与阴性症状评分无明显改变;对照组除一般精神病症量表评分外,PANSS各因子分及总分无明显改变(P>0.05)。3.rTMS治疗组患者的RBANS量表各维度子评分无明显提升,RBANS总分有所增加,但较伪刺激组的RBANS总分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在左侧DLPFC部位,选用10赫兹110%强度,进行连续4周,1周5次的rTMS治疗,对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可起到一定的改善效果;高频rTMS治疗可能成为改善患者阳性症状的有效非药物治疗方式。2.高频rTMS治疗对改善患者阴性症状效果不明显,有研究认为可能需要更高的刺激频率、更长的治疗周期或者其他的评价工具。3.高频rTMS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中的增效作用不明显。

常茹[9](2021)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的潜在类别及其与复发的关系》文中指出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的潜在类别,明确不同睡眠类别在人口社会学资料、临床变量、负性情绪等方面的表现特征,并分析各潜在类别与精神分裂症复发的相关性,采用质性研究进一步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障碍感受及影响因素,为明确重点干预人群,实施个性化睡眠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包括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两部分。量性研究:本研究是一项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湖南和宁夏两所精神专科医院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3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调查工具采用课题组自行设计的人口社会学资料、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调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睡眠状况、负性情绪和精神症状严重程度。使用Mplus7.0和SPSS22.0分析资料,具体统计方法是采用描述性分析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人口社会学资料、睡眠状况、负性情绪及精神症状;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拟合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潜在类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及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睡眠的不同潜在类别的表现特征;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患者睡眠各潜在类别与疾病复发的相关性。质性研究: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和目的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22例前期调查问卷中存在睡眠障碍且愿意参加本研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半结构式面对面深度访谈,访谈资料采用Nvivo12.0质性分析软件和Colaizzi现象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入选的3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123(37.3%)例报告睡眠质量较差,存在睡眠障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占总体的64.5%。2.通过潜在类别剖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可划分为3个潜在类别:“睡眠问题较少组”,占总体的60.2%;“典型失眠且使用安眠药组”,占总体的15.7%;“入睡困难且不用安眠药组”,占总体的24.1%。3.多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年龄、BPRS阳性症状得分、抑郁、焦虑、压力在患者不同睡眠潜在类别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越大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越容易出现在“典型失眠且使用安眠药组”(C2);压力和焦虑情绪越严重,BPRS阳性症状得分越高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越容易出现在“典型失眠且使用安眠药组”(C2)和“入睡困难且不用安眠药组”(C3);抑郁症状越严重的患者越容易出现在“入睡困难且不用安眠药组”(C3)。4.卡方检验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的不同潜在类别与疾病复发存在相关性。相比“睡眠问题较少组”(C1),“典型失眠且使用安眠药组”(C2)和“入睡困难且不用安眠药组”(C3)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疾病复发率明显较高。5.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障碍感受及影响因素两个方面进行的质性访谈中共提炼出6个主题,5个副主题:(1)睡眠障碍感受共归纳为三个主题:(1)睡眠压力加重;(2)愧疚和担心影响他人;(3)日间功能状态改变。(2)睡眠障碍影响因素共归纳为三个主题:(1)精神状态改变、(2)心理负担过重、(3)支持系统薄弱。结论1.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较差,主要表现为睡眠总时间明显超过普通人群,睡眠潜伏期长,睡眠效率低,发生睡眠障碍的患者较多。2.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可分为三个潜在类别:“睡眠问题较少组”、“典型失眠且使用安眠药组”、“入睡困难且不用安眠药组”。3.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年龄、BPRS阳性症状得分、抑郁、焦虑和压力在不同睡眠潜在类别间存在差异性特征。4.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的睡眠潜在类别与疾病复发存在相关性。5.伴发睡眠障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多方面的睡眠压力和心理负荷。

宋苏琪[10](2021)在《心肺耦合分析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及认知功能影响》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认知功能的损害是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特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不仅影响睡眠质量同时认知的损害也是广泛的,临床上精神分裂症患者中OSAS发病率相对较高,并进一步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和认知功能,但目前精神分裂症人群中伴发OSAS的睡眠和认知功能损害的研究鲜有报道。目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睡眠和认知功能损害,且常合并OSAS。本研究比较伴OSAS和不伴OSAS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及认知功能,探讨OSAS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精神科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心肺耦合分析(Cardiopulmonary coupling,CPC)技术记录患者睡眠情况,RBANS认知功能量表评估患者认知功能,Epworth嗜睡量表及PANSS量表评估患者日间嗜睡情况和精神病症状。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健康对照组31例。依据CPC结果,以睡眠呼吸暂停指数(AHI)≥5次/h为界限分,将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伴OSAS组和不伴OSAS组。健康对照组、伴OSAS组和不伴OSAS组在RBANS总分和各因子分,包括即刻记忆、视觉广度、言语功能、注意力和延时记忆等,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不伴OSAS组相比,伴OSAS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视觉广度、言语功能、延时记忆、RBANS总分等方面得分更低(P值均<0.01)。睡眠监测指标上,伴OSAS组熟睡时间更短,浅睡时间更长,觉醒时间更长(P值均<0.01)。精神分裂症患者中,RBANS总分及其因子与AHI、病程、阴性症状分呈负相关(P值均<0.05),言语功能、RBANS总分与浅睡时间、觉醒时间呈负相关(P值均<0.05),言语功能、注意力与年龄呈负相关(P值<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HI、病程及受教育年限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相关联。结论伴OSAS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和认知功能损害更严重,浅睡时间、觉醒时间等睡眠指标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负相关。OSAS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及认知功能的重要影响因素。如果能够早期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CPC检查,并及时干预,能减少OSAS导致的睡眠和认知损害。

二、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其干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其干预(论文提纲范文)

(1)精神分裂症患者全病程管理模式的应用及效果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
前言(Introduction)
研究对象与方法(Object and Methods)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工具
    2.3 研究方法
    2.4 统计处理
    2.5 质量控制
结果(Results)
    3.1 两组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比较
    3.2 两组患者的量表及疗效评估
    3.3 两组患者家属或监护人一般人口学资料比较
    3.4 两组患者家属或监护人贬低-歧视(PDD)量表总分比较
讨论(Discussion)
    4.1 全病程管理组和常规治疗组的精神症状比较
    4.2 全病程管理组和常规治疗组的社会及日常功能比较
    4.3 全病程管理组和常规治疗组的用药依从性及复发率比较
    4.4 全病程管理组和常规治疗组患者家属或监护人病耻感比较
结论(Conclusion)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Literature Review)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全病程管理模式实施及推广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Acknowledgements)
作者简介
    在校期间主要参与的研究项目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2)伴或不伴抑郁症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对照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胰岛素抵抗与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及中医证候要素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1. 研究思路
2. 研究目的
3. 研究设计及内容
4. 研究优势及创新性
第一部分 胰岛素抵抗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相关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精神分裂症中医证候要素因子分析及认知功能相关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障碍与中医证素相关性的3年随访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研究的局限性与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胰岛素抵抗与精神分裂症糖代谢紊乱及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一 精神分裂症中医证候观察评定表
附录二 认知功能成套测验操作手册

(4)首次复发精神分裂症执行功能损伤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损伤特点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不同病期精神分裂症的皮层内抑制缺陷及其与临床症状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基于经颅磁刺激的皮层内抑制在精神分裂症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与NRG1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精神分裂症疗效现状及与NRG1基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BDNF及通路因子ERK、Akt、CaMKⅡ在温胆汤改善精神分裂症模型鼠认知障碍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引言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仪器
    1.4 实验试剂
    1.5 主要溶液的配制方法
2 实验方法
    2.1 分组与给药
    2.2 建立精神分裂症模型
    2.3 观察大鼠刻板行为
    2.4 旷场实验测定大鼠焦虑样行为
    2.5 八臂迷宫实验测定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2.6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大鼠海马组织BDNF、ERK、Akt和CaMKⅡ mRNA表达水平
    2.7 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BDNF、ERK(p-ERK)、Akt(p-Akt)和CaMKⅡ蛋白表达水平
    2.8 免疫组化检测大鼠海马组织BDNF、ERK、Akt和 CaMKⅡ的表达
    2.9 统计学分析数据
3 实验结果
    3.1 大鼠一般情况的观察
    3.2 大鼠刻板行为的观察结果
    3.3 大鼠旷场实验结果
    3.4 大鼠八臂迷宫探索实验结果
    3.5 大鼠海马组织BDNF、ERK、Akt和 CaMKⅡmRNA表达水平
    3.6 大鼠海马组织BDNF、ERK(p-ERK)、Akt(p-Akt)和 CaMKⅡ蛋白表达
    3.7 大鼠海马组织BDNF、ERK、Akt和CaMKⅡ的表达水平
4 讨论
    4.1 精神分裂症与中医癫狂病
    4.2 精神分裂症认知障碍与BDNF、ERK、Akt和 CaMKⅡ的关联
    4.3 温胆汤对精神分裂症模型鼠海马组织BDNF、ERK、Akt和 CaMKⅡ表达的影响
    4.4 温胆汤干预精神分裂症模型鼠的作用
    4.5 本实验的不足
    4.6 本实验的局限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BDNF/TrkB/CREB信号传导通路在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1 BDNF与精神分裂症发病的相关研究
    2 BDNF与 TrkB、CREB之间联系的相关研究
    3 BDNF/TrkB/CREB信号通路与精神分裂症发病的相关研究
    4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8)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精神分裂症症状与认知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对照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一般人口学资料
    2.2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PANSS总分比较
    2.3 两组患者随访期间PANSS总分比较
    2.4 两组患者各个时期RBANS分数比较
3.讨论
    3.1 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的疗效分析
    3.2 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分析
    3.3 随访期间患者PANSS评分结果分析
    3.4 两组患者各个时期RBANS分数结果分析
4.结论
    4.1 主要结论
    4.2 研究存在的不足
    4.3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9)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的潜在类别及其与复发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文献综述
研究一 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的潜在类别及其与复发关系的量化研究
    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研究二 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障碍及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的创新和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10)心肺耦合分析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及认知功能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Abbreviation)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精神分裂症的认知损害
    1.2 精神分裂症的睡眠障碍
    1.3 精神分裂症伴发OSAS
    1.4 OSAS对认知功能的损害
    1.5 心肺耦合分析技术的应用
    1.6 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对象一般人口学资料收集
        2.2.2 精神症状评估
        2.2.3 嗜睡症状评估
        2.2.4 认知功能评估
        2.2.5 睡眠检测
    2.3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人口学资料、睡眠和认知功能比较
    3.2 伴OSAS与不伴OSAS两组间睡眠、精神症状和认知功能比较
    3.3 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影响因素相关分析
    3.4 患者认知功能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4 讨论
    4.1 CPC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异常
    4.2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障碍
    4.3 OSAS的认知损害
    4.4 OSAS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的影响
    4.5 创新性
    4.6 局限性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精神分裂症伴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四、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其干预(论文参考文献)

  • [1]精神分裂症患者全病程管理模式的应用及效果评估[D]. 祖拉叶提·吐尔逊. 石河子大学, 2021(02)
  • [2]伴或不伴抑郁症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对照性研究[D]. 伍珊珊. 济宁医学院, 2021(01)
  • [3]胰岛素抵抗与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及中医证候要素相关性研究[D]. 丛佳林.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首次复发精神分裂症执行功能损伤的研究[D]. 李梦蝶. 昆明医科大学, 2021
  • [5]不同病期精神分裂症的皮层内抑制缺陷及其与临床症状关系的研究[D]. 徐一凡.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6]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与NRG1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分析[D]. 翟姗姗.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7]BDNF及通路因子ERK、Akt、CaMKⅡ在温胆汤改善精神分裂症模型鼠认知障碍的作用研究[D]. 高源.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精神分裂症症状与认知功能的影响[D]. 余威翔. 广州医科大学, 2021(02)
  • [9]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的潜在类别及其与复发的关系[D]. 常茹.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
  • [10]心肺耦合分析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及认知功能影响[D]. 宋苏琪.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干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