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玻璃体手术治疗眼外伤的预后因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永浩,路艳艳,于红影,金燕[1](2021)在《开放性眼球外伤视力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开放性眼球外伤的视力预后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和闭合性眼球外伤相比, 开放性眼球外伤损伤更重, 视力结局也更差。相关研究显示, 患者外伤的初始眼部情况、合并损伤情况以及玻璃体手术时机等因素均与开放性眼球外伤的视力预后相关。现笔者就影响开放性眼球外伤视力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为开放性眼球外伤的病情评估及治疗的选择方案提供理论基础。
李明军[2](2021)在《大理白族地区开放性眼外伤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研究大理白族地区2017年至2019年开放性眼外伤类型及视力影响因素。方法:对大理白族地区2017年-2019年在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患者188人(188眼)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历系统统计其性别、年龄、民族、眼球损伤类型、就诊时间、损伤原因、损伤环境、损伤季节、并发症、外伤类型、视力情况。分析眼外伤类型、损伤部位、视力影响因素等。在患者术后1周、1月、3月、6月,进行OTS评分。结果:2017年眼外伤患者66人,2018年眼外伤患者59人,2019年眼外伤患者63人。男女比率为6:1.,50岁以下患者136人(72%),50岁以上患者52人(28%)。患者左右眼为1.2:1,以左眼受伤较多,受伤时间主要在4-6月,10-12月。受伤人群多为农民,其次为工人和学生。受伤多发生在工地、田间。受伤患者中少数民族(128)人(68%),汉族为60人(32%),白族占(42.6%),其它民族(57.4%)。患者来自于剑川县30人(16%),其他地区158(84%)。穿通伤88例(46.8%)。影响视力预后的因素有:晶体损伤(P=0.009)、前房积血(P<0.001)、视网膜脱离(P=0.012)、玻璃体积血(P=0.008)、入院时间(P=0.012)、入院视力(P=0.000)。致伤物主要为金属锐器,其次为钝器、植物。结论:1.大理白族地区开放性眼外伤住院患者类型以穿通伤最多,致伤物主要为金属锐器。2.前房积血、晶体损伤、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入院视力、入院时间为影响预后视力的主要因素。3.OTS评分可以为眼科医生对眼外伤患者预后视力提供预判。
刘逾,高瑞新,王连丰,刘明远,何莉[3](2020)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累及眼后节复杂眼外伤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累及眼后节的复杂眼外伤的临床疗效,分析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116例(116眼)累及眼后节的复杂眼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术后疗效,并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本组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功能治愈75例(75眼),解剖治愈28例(28眼),总治愈率88.8%(103/116)。术前视力、手术时机、受伤类型、视网膜脱离是影响累及眼后节的复杂眼外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术可有效改善累及眼后节的复杂眼外伤患者视力,术前视力、手术时机、受伤类型、视网膜脱离对患者预后影响较大。
曹亚菲,王丽,王晓霞,邓卫东[4](2020)在《开放性眼外伤玻璃体手术时机的探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开放性眼外伤玻璃体手术的时机。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开放性眼外伤患者100例(100眼),按受伤后至手术的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在伤后10~14天行玻璃体手术,研究组为伤后早期(2~4天)行玻璃体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情况。随访3个月。结果研究组的总治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76.0%(χ2=8.306,P=0.000)。研究组术后继发性青光眼发生率为2.0%、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为4.0%,硅油依赖发生率为2.0%,玻璃体再积血率为0,均低于对照组相应的16.0%、22.0%、14.0%及12.0%,各参数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983,7.162,4.891,6.383,P=0.011,0.010,0.000,0.021)。结论开放性眼外伤伤后早期行玻璃体手术,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发生。
刘永浩[5](2020)在《开放性眼外伤玻璃体切割术后视力的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需要玻璃体手术干预的成人复杂开放性眼外伤的临床特征及玻璃体切割手术的疗效,分析影响成人复杂开放性眼外伤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入我院眼科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成人开放性眼外伤患者104例(104眼),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就诊记录,包括:年龄,性别,眼别,受伤原因,致伤机制,伤口大小,受伤区域,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是否合并晶体损伤、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眼内炎等,患者均行23G或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记录随访期间(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眼部恢复情况和末次随访时的最佳矫正视力,研究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复杂开放性眼外伤的疗效,并分析影响成人复杂开放性眼外伤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一般资料,利用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视力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1.本研究的104例成人开放性眼外伤患者中,男性89例,女性15例,男女比例约为6:1,其中左眼49例,右眼55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2.77±13.26岁。本研究纳入的开放性眼外伤患者中,包括穿通伤16例(15.4%),贯通伤5例(4.8%),破裂伤37例(35.6%)以及异物伤46例(44.2%)。其中最常见的受伤原因为在工作时被铁屑、铁钉等金属锐器崩伤,伤口总长度不超过10mm有79例(76.0%),超过10mm共25例(24.0%),受伤区域位于I区49例(47.1%),II区18例(17.3%),III区8例(7.7%),I+II区10例(9.6%),II+III区13例(12.5%),I+II+III区6例(5.8%)。本研究的眼外伤患者中,合并晶体损伤78例(75.0%),玻璃体积血83例(79.8%),视网膜脱离32例(30.8%),眼内炎18例(17.3%)。2.本研究中患者术前最佳矫正视力(log MAR)平均值为2.333±0.860,所有患者术后随访至少6个月,除外1例最终因眼球萎缩行眼球摘除,其余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时最佳矫正视力(log MAR)平均值为1.249±0.957,术后视力较术前视力显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根据单因素统计分析,影响成人复杂开放性眼外伤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包括:受伤机制(P=0.045)、伤口长度(P=0.014)、受伤区域(P=0.008)、术前视力(P=0.031)、玻璃体手术时机(P=0.035)、合并晶体损伤(P=0.027)、玻璃体积血(P=0.007)、视网膜脱离(P<0.001)和眼内炎(P<0.001)。依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成人复杂开放性眼外伤视力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前视力(P=0.040)、伤口长度(P=0.008)、合并视网膜脱离(P=0.001)以及眼内炎(P=0.019)。结论:1.需要玻璃体手术干预的成人复杂开放性眼外伤,多见于中年男性,其中与职业相关的眼外伤最为常见。2.玻璃体切割手术可以有效治疗累及眼后节的复杂开放性眼外伤,术后视力得到明显改善。3.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受伤机制、伤口总长度、受伤区域、术前视力、玻璃体手术时机、合并晶体损伤、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及眼内炎是影响开放性眼外伤玻切术后视力的相关因素。4.术前视力、伤口总长度、合并视网膜脱离、合并眼内炎是影响开放性眼外伤玻切术后视力的独立危险因素。
钟雪梅[6](2020)在《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在两种复杂眼外伤中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相较于传统玻璃体切除手术,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在眼后段疾病治疗中具有优势:在术中可控制平稳的眼内压,降低术中视网膜脉络膜出血、脉络膜脱离的风险,可有效清除基底部玻璃体,高速波切速率可以减少对视网膜的牵拉,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的概率大大减少。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眼内异物和重度眼外伤后濒危眼两种复杂情况的眼外伤,既要解决异物取出或者恢复解剖结构的问题,处理好术中玻璃体和视网膜等并发症,又要尽可能考虑到术后远期效果。一些新技术的应用能够得到更好的手术效果。第一章“L”形切口在微创玻切治疗后段眼内较大异物中的应用目的:研究在微创玻璃体切割术中通过睫状体平坦部“L”形切口取出后段眼内较大异物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双向性队列研究分析2013年01月至2019年6月间29例(29只眼)眼后段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眼眶CT和/或眼部B超检查确定后段眼内异物的长、宽、高,根据异物最大宽度(W),以 W≤3mm、5mm≥W>3mm、W>5mm 分成 a、b、c 组,a、c 组分别通过常规“一”形睫状体平坦部扩大切口和角膜缘切口取出。b组通过“L”形切口,即在“一”形切口一端向角膜缘方向作长约2mm垂直切口取出,异物取出后封闭巩膜异物取出切口,玻切通道插入23G/25G+微创穿刺套管行微创玻切。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三组的异物取出率、视力结果和并发症,评估“L”形切口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共纳入a组13例,b组8例,c组8例。b组所有异物均一次性取出,末次随访网膜均复位,异物长为5.4±2.9mm,最大宽度为2.2±0.8mm,高为1.6±0.9mm,术前、术后视力无显着性差异,眼压较基线眼压高。术后发生复发性视网膜脱离1例(12.5%);发生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2 例(25.0%)。随访 6 月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在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后段较大异物中,经睫状体平坦部“L”形切口可以安全取出符合条件的较大异物(5mm≥最大宽度>3mm),术后并发症少。第二章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在重度眼外伤濒危眼中的应用目的:研究重度眼外伤后濒危眼中植入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foldable capsular vitreours body,FCVB)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单组队列研究。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的重度眼外伤、具有人工玻璃体球囊植入术指征并同意手术治疗的患者。行Ⅰ期清创缝合后,根据受伤情况,行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同时植入FCVB或先行玻璃体切割术,选择合适时机Ⅱ期再植入FCVB。术后定期随访,观察视力、眼压、FCVB在位情况、术后不良反应、眼球萎缩情况等指标。对患者的眼压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共纳入患者7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1例,左眼3例,右眼4例,年龄(32±8.9)岁,术后平均随访6.9个月。眼球保留率100%,无1例出现眼内大出血、眼内炎或行眼球摘除术。6例(85.7%)眼球萎缩得以控制,1例(14.3%)未出现眼球萎缩。存留视网膜全部复位。术后视力:2例(28.6%)患者高于术前,5例(71.4%)患者无提高。术后1周平均眼压(10±1.7)mmHg(1 mmHg=0.133 kPa),高于基线眼压(9.6±3.8)mmHg,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5,P=0.71)。末次平均眼压(6.5±1.6)mmHg,低于基线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1,P=0.17)。随访出现低眼压6例(85.7%),浅前房2例(28.6%)。结论:严重眼外伤濒危眼中植入FCVB安全、有效,起到挽救眼球、控制早期眼球萎缩、避免摘除眼球的作用,可以保留部分视功能,常见的并发症为低眼压和浅前房。
张培莉[7](2019)在《石河子地区成年眼外伤住院患者的特征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回顾性分析新疆石河子地区成年眼外伤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同时探讨眼外伤评分(OTS)系统在眼外伤患者终视力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的1532例(1607眼)住院患者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民族等)、受伤眼别、就诊时间、致伤原因、受伤环境、受伤季节、并发症、外伤类型、视力等进行回顾性研究并记录;再将上述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患者治疗后视力差(出院时受伤眼的最佳矫正视力<0.05)的相关因素。根据美国眼外伤协会制定的OTS评分方法,将1532例(1607眼)住院患者受伤眼的伤后初视力分级与OTS分级进行卡方检验,统计出最终视力的概率,将本研究的终视力概率表与标准终视力概率表相比,分析是否有差异。结果:眼外伤患者以青年男性、汉族为主;多在夏季户外发生;致伤原因多为钝器伤;类型以挫伤和穿孔伤为主;并发症以创伤性前房积血等多见。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847岁(P=0.03)、4857岁(P<0.001)及58岁以上(P<0.001),就诊时间中的1324h(P=0.013)、2572h(P=0.001),致伤原因中的锐器伤(P<0.001)、爆炸伤(P=0.002),受伤环境中的工业(P<0.001),外伤类型中的穿孔伤(P<0.001)、贯通伤(P<0.001)、眼内异物(P=0.004)、眼球破裂(P<0.001),并发症中的外伤性白内障(P<0.001)、晶状体脱位(P<0.001)、玻璃体积血(P<0.001)、视网膜脱离(P<0.001)、眼内炎(P=0.001)、眼摘术后(P<0.001)为影响预后视力差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01,OR=1.03),穿孔伤(P<0.001,OR=4.88),贯通伤(P<0.001,OR=14.88),眼内异物(P<0.001,OR=4.08),眼球破裂(P<0.001,OR=24.37),外伤性白内障(P=0.001,OR=1.94),晶状体脱位(P<0.001,OR=7.63),玻璃体积血(P=0.001,OR=2.54),视网膜脱离(P<0.001,OR=14.64),眼摘术后(P=0.008,OR=6.69)为影响预后视力差的主要危险因素。本研究的终视力概率表与标准终视力概率表相比,总体趋势是相同的,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眼外伤患者情况越重,OTS评分越低,终视力亦越差。结论:1.1532例眼外伤患者以青年男性、汉族为主;多在夏季户外发生;致伤原因多为钝器伤;眼外伤类型以挫伤和穿孔伤为主;并发症以创伤性前房积血等多见。2.1532例眼外伤患者预后视力差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年龄、开放性眼外伤、外伤性白内障、晶状体脱位、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眼球摘除术后等。3.OTS评分可为患者的视力预后提供相对有用的信息。
孙光瑞[8](2020)在《机械性眼外伤患者的流行病学及发生、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背景眼外伤是致盲和低视力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一项发展中国家的大宗病例调查表明,眼外伤在致盲病因中已占据第二位,从国际上看,估计全球每年有50万例致盲性眼外伤发生,这已是眼外伤成为当今世界单眼盲的首要病因。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每年全国范围内均会出现数百万的眼外伤患者,患者伤后若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对视力产生严重影响,严重的甚至失明,是儿童及青壮年群体失明的主要因素。有学者指出,眼外伤及其所致的并发症、后遗症会对国家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尤其是我国目前的医疗卫生体系相对于发达国家稍有落后,且人口基数较大,眼外伤患者数量较多,因眼外伤而并发疾病、后遗症的患者对国家经济的影响更加严重。全世界范围内约180万盲人是因眼外伤而致,因此对于眼外伤的预防和治疗是临床研究的重点。分析我国眼外伤患者的特点,我们发现多数患者为成年男性,眼外伤而造成的视力降低会导致其视力明显降低,给其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负担。因此对眼外伤成因的流行病学进行调查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的通过对我院机械性眼外伤患者的受伤原因,性质,年龄,职业,就诊时间,伤及部位,受伤程度和处理方法等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机械性眼外伤的最佳就诊窗口期,防范措施及治疗的最佳方案,旨在提高视功能,尽可能降低视功能的损害程度。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14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之间就诊于我院的413例机械性眼外伤病例为研究对象,详细记录和统计病历资料及临床资料,分析2014-2018年我院机械性眼外伤住院人数的年度分布特点,机械性眼外伤住院患者的年龄、性别、外伤来源分布、职业分布,并分析机械性眼外伤的眼别分布、眼伤类型、合并症分布、第一处理时间分布、治疗方式分布、入院视力分布,分析机械性眼外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⑴4个年龄组整体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综合评估:年龄较大的患者恢复情况可能相对较差;⑵6个致伤原因组整体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综合评估:锐器伤、爆炸伤的患者恢复情况可能相对较差;⑶5个眼外伤类型组整体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综合评估:钝挫伤和穿通伤的患者恢复情况可能相对较差;⑷4个第一处理时间组整体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综合评估:第一处理时间偏长(2天及更晚)的患者恢复情况相对较差;⑸2个治疗方式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综合评估:非手术治疗的患者恢复情况相对较差;⑹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患者年龄(偏大)、致伤原因(锐器伤+爆炸伤)、受伤后第一处理时间(偏晚)以及治疗方式(未采用手术治疗)均是视力恢复预后的主要不利影响因素(P<0.05,OR>1)。结论机械性眼外伤是眼外伤的主要构成类型,发病受到环境、月份等因素的影响,从事高风险工作的青壮年劳动力机械性眼外伤的发生率较高,多为钝器伤和锐器伤,年龄、致伤原因、部位、受伤程度、治疗时间早晚及治疗方案与其预后相关。临床中应高度重视对机械性眼外伤的个性化治疗,加强对相应人群的自我防护的科普宣传,最大程度降低致盲率。
苏渲迪[9](2019)在《1046例开放性眼外伤患者流行病学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二医院1046例开放性眼外伤(open globe injury,OGI)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OGI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影响视力预后的因素,为指导本地区OGI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12年1月-2017年12月间的1046例(1055眼)OGI患者电子病历进行查询,收集患者流行病学资料(年龄、性别、民族、地区、眼别、职业、转诊、就诊时间、致伤原因),分析视力预后的影响因素(初次就诊视力、初次修复时间、损伤类型、损伤分区、前房积血、晶状体损伤、相对传入性瞳孔障碍、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眼内炎)。分析眼内炎的影响因素。对就诊初视力与随访终视力进行对比、分析OTS评分对OGI患者的视力预后评估作用。本研究计数资料及等级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的方式进行描述,并采用卡方检验或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视力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兰州大学第二医院1046(1055眼)例OGI患者中,男性患者显着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4:1);汉族发病率明显高于少数民族(4.28:1),在少数民族患者中,回族所占比例最大(53.0%);儿童中少数民族所占比例显着高于成人中少数民族所占比例(χ2=26.712 p<0.001);来自定西市的就诊率最高,金昌市最低;右眼占48.7%;左眼占50.4%;双眼占0.9%;OGI患者职业中农民最多,其次为工人;转诊患者占84.32%;直接就诊患者占15.68%;受伤后24小时内就诊率为72.90%,3天内就诊率为85.40%,7天内就诊率为95%;致伤原因中,锐器伤最高,其次是钝器伤、飞溅伤;就诊初视力<0.1、初次修复时间>24小时、破裂伤、III区损伤、前房积血、晶体损伤、相对传入性瞳孔障碍(relative afferent pupillary defect,RAPD)、玻璃体积血(vitreous hemorrhage,VH)、眼内炎、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RD)是视力预后的危险因素;初次修复时间>24小时、晶体损伤、损伤分区、损伤类型、眼内异物、眼内组织脱垂均是眼内炎的危险因素;患眼的终视力与初视力呈相关性,治疗后终视力优于初视力;OTS可能在OGI患者中最终视力中具有预测价值。结论1.1046例OGI患者中发病高峰为学龄前儿童,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儿童中少数民族所占比例显着高于成人中少数民族所占比例(χ2=26.712p<0.001);OGI多发于农民,工人;致伤原因多见于锐器伤。2.初次修复时间>24小时、初次就诊视力<0.1、破裂伤、III区损伤、前房积血、晶状体损伤、相对传入性瞳孔障碍、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眼内炎是视力预后的危险因素。3.初次修复时间>24小时、晶体损伤、眼内组织脱垂、眼内异物、穿通伤、I区损伤是眼内炎的危险因素。4.治疗后随访终视力优于就诊初视力。5.OTS可能在最终视力中具有预测价值。
梁岩岩[10](2019)在《眼内异物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眼内异物(Intraocular Foreign Bodies,IOFB)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探究眼内炎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8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十年来就诊于我院并行手术治疗的眼内异物患者214例(214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异物的大小、异物的位置、异物的性质、初始视力、是否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是否合并眼内炎、是否合并视网膜脱离等因素对预后视力的影响,此外还收集患者晶状体囊膜是否破裂、是否行眼内注药术等情况,探究这些因素对眼内炎发生的影响。结果:1.不良视力预后的影响因素:在单因素分析中初始视力、IOFB的直径、IOFB的位置、伤口的长度、是否合并玻璃体积血、进入伤口长度是否大于IOFB的最大直径、是否合并视网膜脱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Logistic回归分析中,较好的初始视力是预后视力的保护性因素(P<0.05),位于眼后段的IOFB、进入伤口长度大于IOFB最大直径、直径较大的IOFB是预后视力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2.眼内炎发生的影响因素:在单因素分析中,合并晶状体囊膜破裂、IOFB的位置、24h内行I期手术修复、24h内取出异物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Logistic回归分析中,晶状体囊膜破裂、IOFB位于眼后段是眼内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24h之内进行I期手术修复是眼内炎发生的保护性因素。24h内是否取出异物对眼内炎的发生没有影响(P>0.05)。结论:较好的初始视力是不良预后视力发生的保护性因素,位于眼后段的IOFB、进入伤口长度大于IOFB最大直径、较大直径的IOFB是不良预后视力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晶状体囊膜破裂、IOFB位于眼后段是眼内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24h之内进行I期手术修复是眼内炎发生的保护性因素。
二、玻璃体手术治疗眼外伤的预后因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玻璃体手术治疗眼外伤的预后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大理白族地区开放性眼外伤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第1章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1.1 研究对象 |
1.1.2 研究对象的筛选步骤 |
1.1.3 纳入标准 |
1.1.4 排除标准 |
1.1.5 病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
1.1.6 资料的整理 |
1.1.7 OTS评分计算 |
1.1.8 预后视力评价标准 |
1.1.9 .对部分数据进行编码 |
1.2 统计学分析方法 |
第2章 统计结果 |
2.1 眼外伤患者一般情况分析 |
2.1.1 眼外伤患者入院情况统计 |
2.1.2 眼外伤患者入院月份情况统计 |
2.1.3 眼外伤患者性别分布 |
2.1.4 眼外伤患者眼别分布 |
2.1.5 眼外伤患者主要来源城市分布 |
2.1.6 眼外伤患者民族分布 |
2.1.7 眼外伤患者住院周期 |
2.1.8 眼外伤患者年龄分组情况 |
2.1.9 眼外伤患者受伤后就诊时 |
2.2 眼外伤患者职业分布 |
2.2.1 .眼外伤患者受伤环境 |
2.2.2 眼外伤患者外伤类型分布 |
2.2.3 受伤物分类 |
2.3 眼外伤患者预后视力因素分析 |
2.3.1 前房积血 |
2.3.2 视网膜脱离 |
2.3.3 晶状体损伤 |
2.3.4 玻璃体积血 |
2.3.5 外伤类型 |
2.3.6 RAPD |
2.3.7 损伤分区 |
2.3.8 入院视力 |
2.3.9 入院时间 |
2.4 眼外伤患者预后视力与损伤因数多因素分析 |
2.5 入院视力与预后视力的关系 |
2.6 OTS评分与预后视力关系 |
第3章 讨论 |
3.1 眼外伤患者一般情况分析 |
3.2 眼外伤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
3.3 眼外伤患者预后视力影响因数分析 |
3.3.1 外伤类型对预后视力影响 |
3.3.2 预后视力与初视力关系 |
3.3.3 损伤分区影响 |
3.3.4 前房积血对预后视力影响 |
3.3.5 RD对预后视力影响 |
3.3.6 玻璃体积血对预后视力影响 |
3.3.7 晶状体损伤对预后视力影响 |
3.3.8 RAPD对预后视力影响 |
3.4 OTS评分与预后视力 |
第4章 结论 |
本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眼外伤的现状与防治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3)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累及眼后节复杂眼外伤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术后临床疗效 |
2.2 影响患者手术预后单因素分析 |
2.3 影响患者手术预后多因素分析 |
3 讨论 |
(5)开放性眼外伤玻璃体切割术后视力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流行病学特征 |
2.1.1 发病率 |
2.1.2 性别及年龄 |
2.1.3 致伤原因 |
2.2 开放性眼外伤的检查 |
2.3 开放性眼外伤损伤区域及合并损伤 |
2.4 影响开放性眼外伤患者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 |
2.4.1 初始视力 |
2.4.2 损伤机制 |
2.4.3 伤口长度 |
2.4.4 晶状体损伤 |
2.4.5 玻璃体积血 |
2.4.6 视网膜脱离 |
2.4.7 眼内炎 |
2.4.8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
2.4.9 玻璃体手术时机 |
2.5 治疗 |
2.6 总结 |
第3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仪器设备 |
3.3 研究方法 |
3.3.1 一般临床资料 |
3.3.2 眼部检查 |
3.3.2.1 检查方法 |
3.3.2.2 伤口分区 |
3.3.2.3 记录内容 |
3.3.2.4 辅助检查 |
3.3.3 随访观察 |
3.4 治疗方法 |
3.4.1 一期眼球修复术 |
3.4.2 二期玻璃体手术 |
3.5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3.5.1 视力测量方法 |
3.5.2 视网膜情况 |
3.5.3 疗效评判标准 |
3.6 统计分析 |
第4章 结果 |
4.1 一般资料 |
4.1.1 性别及眼别 |
4.1.2 年龄 |
4.1.3 受伤机制及受伤原因 |
4.2 手术疗效 |
4.2.1 一般疗效 |
4.2.2 术前视力及术后视力比较 |
4.2.3 手术并发症 |
4.3 不同因素与玻璃体切割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的相关分析 |
4.3.1 性别、眼别及年龄 |
4.3.2 受伤机制 |
4.3.3 伤口总长度 |
4.3.4 受伤区域 |
4.3.5 术前视力 |
4.3.6 玻璃体手术时机 |
4.3.7 合并眼部损伤情况 |
第5章 讨论 |
5.1 开放性眼外伤患者的一般特征 |
5.2 开放性眼外伤的手术疗效 |
5.3 影响开放性眼外伤患者术后视力的相关因素 |
5.3.1 受伤区域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
5.3.2 损伤机制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
5.3.3 术前视力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
5.3.4 伤口长度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
5.3.5 晶体损伤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
5.3.6 玻璃体积血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
5.3.7 视网膜脱离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
5.3.8 眼内炎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
5.3.9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
5.3.10 一期修复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
5.3.11 玻璃体手术时机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
5.4 展望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6)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在两种复杂眼外伤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L”形切口在微创玻切治疗后段眼内较大异物中的应用 |
1.1 前言 |
1.2 资料与方法 |
1.3 结果 |
1.4 讨论 |
1.5 小结 |
1.6 不足 |
第二章 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在重度眼外伤濒危眼中的应用 |
2.1 前言 |
2.2 材料和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2.5 小结 |
2.6 不足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致谢 |
(7)石河子地区成年眼外伤住院患者的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资料 |
2 方法 |
3 统计学分析 |
4 技术路线 |
结果 |
1 一般资料特征(性别、年龄、民族) |
2 临床特征 |
2.1 受伤眼别的特征 |
2.2 首次就诊时间的特征 |
2.3 受伤初视力的特征 |
2.4 受伤季节的特征 |
2.5 受伤环境的特征 |
2.6 致伤原因的特征 |
2.7 眼外伤类型的特征 |
2.8 并发症的特征 |
3 与眼外伤预后视力差的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 |
3.1 与眼外伤预后视力差的相关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3.2 与眼外伤预后视力差的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4 本研究OTS评分终视力概率与标准终视力概率之间的关系分析 |
讨论 |
1 一般资料分析 |
2 临床资料分析 |
2.1 受伤眼别分析 |
2.2 首次就诊时间分析 |
2.3 受伤初视力分析 |
2.4 受伤季节、受伤环境分析 |
2.5 受伤原因、眼外伤类型分析 |
2.6 并发症分析 |
3 与眼外伤预后视力差的相关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
4 OTS评分的研究意义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眼外伤致伤危险因素及临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导师评阅表 |
(8)机械性眼外伤患者的流行病学及发生、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机械性眼外伤分类及防治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1046例开放性眼外伤患者流行病学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对象的筛选步骤 |
2.3 病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
2.4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3.1 OGI患者流行病学特征 |
3.2 OGI患者视力预后单因素分析 |
3.3 眼内炎的影响因素 |
3.4 就诊初视力与预后视力对比 |
3.5 OTS评分计算 |
第四章 讨论分析 |
4.1 OGI患者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
4.2 OGI患者视力预后因素分析 |
4.3 眼内炎的危险因素 |
4.4 就诊初视力与预后视力对比 |
4.5 OTS评分 |
4.6 展望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表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中英文缩略词 |
致谢 |
(10)眼内异物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眼内异物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研究新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玻璃体手术治疗眼外伤的预后因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开放性眼球外伤视力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 刘永浩,路艳艳,于红影,金燕.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21(07)
- [2]大理白族地区开放性眼外伤临床分析[D]. 李明军. 大理大学, 2021(09)
- [3]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累及眼后节复杂眼外伤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 刘逾,高瑞新,王连丰,刘明远,何莉.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0(05)
- [4]开放性眼外伤玻璃体手术时机的探讨[J]. 曹亚菲,王丽,王晓霞,邓卫东.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20(06)
- [5]开放性眼外伤玻璃体切割术后视力的相关因素分析[D]. 刘永浩. 吉林大学, 2020(08)
- [6]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在两种复杂眼外伤中的临床应用[D]. 钟雪梅.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7]石河子地区成年眼外伤住院患者的特征分析[D]. 张培莉. 石河子大学, 2019(01)
- [8]机械性眼外伤患者的流行病学及发生、预后影响因素分析[D]. 孙光瑞. 新乡医学院, 2020(12)
- [9]1046例开放性眼外伤患者流行病学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D]. 苏渲迪. 兰州大学, 2019(08)
- [10]眼内异物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D]. 梁岩岩.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