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钛白废酸液制磷酸钛和氧化铁黑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高广言,高利坤,饶兵,王飞旺,沈海榕[1](2021)在《硫酸法钛白废酸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展望》文中研究表明钛白废酸中含有可观的资源,废酸的再加工与增值正逐渐成为钛颜料工业的焦点。针对硫酸法钛白副产废酸的回收与利用现状展开综述,主要介绍了废酸在提取金属元素、浸出金属元素、回收硫酸以及工业生产方面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钛白废酸资源化利用的发展做了相关展望,以期为相关行业的从业者带来废酸利用方面的参考。
吴疆,陈葵,周晓葵,文军,席海红[2](2019)在《钛白废酸深度脱铁净化工艺研究》文中提出硫酸法钛白粉生产中产生的废硫酸铁含量高,需要除铁后方能实现循环利用。工业上采用废酸增浓、析出硫酸亚铁的方式来脱除铁,但此工艺得到的硫酸亚铁颗粒小,晶体团聚严重,不易过滤,挟带的游离酸含量很高。采用先除钛后脱铁的工艺方法以改善硫酸亚铁晶型和粒度分布,实现废酸的深度脱铁:先以磷酸氢二铵与钛白废酸反应生成磷酸钛,通过除钛来降低酸中铁的溶解度;然后将除钛酸与浓硫酸直接配酸至酸质量分数为53%进行深度脱铁。实验研究得到了优化的除钛操作参数:反应时间为60 min、反应温度为100℃、n(五氧化二磷)/n(二氧化钛)=0.9。与原工艺相比较,脱铁净化酸中的铁质量分数由直接配酸工艺的0.4%0.5%降低至现工艺的0.2%左右。同时,所得硫酸亚铁颗粒大,分布均匀,挟带的游离酸质量分数由原工艺15%降至10%左右,表明该改进工艺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价值。
王伟[3](2018)在《钛精矿生产钛白粉废酸的综合利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针对钛白废酸的污染与治理问题,分别开展了废酸的物理化学性质,组份含量,处理技术方案和有价组分回收利用途径试验方法的基础研究,同时也开展了钛白废酸利用太阳能多次天然蒸发、浓缩、冷冻分离七水硫酸亚铁,以及利用萃取法提取废酸中钪的研究。通过上述实验方法的研究,分别获得了较高浓度的硫酸、七水硫酸亚铁、Fe(OH)3胶体及三氧化二钪粗产品。对预处理后的废酸进行萃取条件试验,萃取剂的配比为15%P204+3%TBP+磺化煤油,钪的萃取率可达到86.8%。对含钛、钪的负载有机相采用复合洗脱剂直接洗脱钛,与传统的硫酸双氧水洗钛、酸溶水解钛等方式相比,新型复合脱洗剂洗脱钛过程中钪损失小且无沉淀影响。经过洗脱,钛的洗脱率可达到86.2%,整个萃取洗脱过程中,钪钛的质量比由原溶液的1/176.5富集到5/1,钪钛分离效果明显。对洗脱钛后的负载有机相采用氢氧化钠进行反萃,钪的单级反萃率能达90%,钪离子浓度达到了1318.3 mg·L-1。加入溶析剂乙醇可以有效降低七水硫酸亚铁的溶解度,从而有效分离亚铁离子与硫酸溶液,铁的脱除率达到了93.8%。钛白废酸经过冷冻、太阳能蒸发后体积由3L浓缩到0.547L,浓缩了5.48倍,浓缩后硫酸浓度为9.96mol·L-1,质量分数为72.8%,因此,达到了生产厂家回收硫酸对酸度的要求。采用重结晶法对硫酸亚铁进行除杂,结晶温度对硫酸亚铁中杂质Ti和Al的去除影响不大,温度对杂质Mn的去除率有一定影响。经过2次结晶,Ti、Mn、Al等金属离子基本上除去。通过调节pH,当pH=9.5时,可以得到氢氧化铁胶体。通过以上研究,成功解决了钛白废酸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实现了有价资源硫酸、钪、铁的综合回收利用,为解决硫酸法钛白生产中废酸污染钛白废酸中有价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的现实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李镇坤[4](2014)在《铜渣和钛白废酸中铁的综合回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铁系产品广泛应用于化工、轻工、航空、机械制造、电子和农业等领域。铁资源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铁矿石和含铁废弃物。近年来钢铁产量不断增长,铁矿石消耗逐年增大。因此,其他含铁二次资源的合理利用对钢铁等铁制品的生产尤为重要。本文以含铁量较高的水淬铜渣和钛白废酸为原料,分别研究了无烟煤直接还原铜渣中铁矿物和钛白废酸制备铁黑的工艺。(1)在热力学分析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研究了无烟煤直接还原铜渣中铁矿物的工艺,考察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C/Fe摩尔比及碱度等因素对铜渣中铁矿物金属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铁金属化率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C/Fe摩尔比和碱度的增加先增加而后基本保持不变,各因素影响铁金属化率的顺序为:焙烧温度>焙烧时间>C/Fe摩尔比>碱度。无烟煤直接还原铜渣的工艺条件为:焙烧温度为1100℃,焙烧时间为90min,C/Fe摩尔比为1.4,碱度为1.6。此条件下,铁金属化率达到91.84%。(2)以钛白废酸为原料,NH4HCO3作沉淀剂,空气为氧化剂,采用沉淀-氧化技术制备了氧化铁黑,并用单因素实验法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了反应时间等工艺因素对合成铁黑过程的影响。合成铁黑中Fe3O4的含量随着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氨铁比(NH4HCO3与溶液中FeSO4的摩尔比,即nN/Fe)和空气流量的增大先增大而后基本保持不变,FeSO4初始浓度和NH4HCO3初始浓度则对其影响不大;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空气流量之间存在着显着的交互作用。钛白废酸制备氧化铁黑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88.0℃,反应时间6.3h,氨铁比2.5:1,空气流量300ml/min,FeS04初始浓度1.0mol/L,NH4HCO3初始浓度2.4mol/L,搅拌速率200 r.min-1,合成铁黑中Fe304的含量达到95.11%,各项指标基本能达到氧化铁黑颜料行业标准中一级品的要求。
杨德建[5](2007)在《攀钢高炉渣综合利用及磷酸钛的制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全球资源逐步贫化和人居环境问题日益恶化,人们对资源的合理应用越来越关注。攀枝花钢铁公司排出的高炉渣目前已达7000万吨,渣场难以堆放,且严重威胁金沙江水域。同时,渣中含有大量的钛、铝和镁等金属,也是一种急待开发的资源。以攀钢年产400万吨铁计,每年产出高炉渣约320万吨,其中约含有90万吨二氧化钛资源。国内学者近20年来对高钛渣的利用作了大量研究,力图找到回收利用高炉渣的办法,变废为宝,保护环境。因此用循环经济的思想来探讨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避免二次污染,同时回收炉渣中的有用元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攀钢高炉渣中钛元素的利用进行实验研究。首先对稀酸浸出过程的相关化学反应进行了热力学的计算。结果表明,采用稀硫酸对高炉渣进行预处理,当终酸浓度即使为0.001mol·l-1时,镁、铝理论上也能全部被酸浸出,而钛在0.001 mol·l-1的酸浓度条件下基本不被浸出,从而从理论上可以说明对高炉渣采用稀酸预处理可以很好的将炉渣中的镁、铝等杂质分离出来,而钛极少被浸出。其次,实验研究了稀酸浸出过程中不同酸浓度、酸矿比、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等条件下钛、镁、铝浸出率的变化。实验中还采用废硫酸对高炉渣进行浸取处理,这样既能消耗掉部分废酸,又能除去部分杂质。除杂后的高炉渣再次酸解,可以获得相对更为纯净的硫酸钛液,更有利于加工为钛的其它产品。此外,本文还对预处理废水中镁的富集进行了探索。作为高炉渣的应用前景问题,本文用高炉渣酸解得到的硫酸钛液和磷酸为原料,对磷酸钛的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高炉渣二次酸解后的钛液浓度较低,更适合制备磷酸钛。本文研究了磷酸钛制备的反应方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配料比,煅烧温度等工艺参数。用X射线衍射和热重分析对产品进行检查,发现在适当煅烧温度条件下,非晶态的磷酸钛转变为结晶态的磷酸钛,所得产物结晶良好,是复杂的混合物组成,其主要成分为焦磷酸钛。
罗文静[6](2004)在《双萃取剂浸渍树脂对钛白废酸中钪的回收研究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将TBP-P204协同萃取体系作为萃淋树脂的活性组分,通过溶剂挥发法制备成含双萃取剂的浸渍树脂,树脂中萃取剂的比例为TBP:P204=1:3,萃取剂负载量34%。 首先利用静态法研究树脂在硫酸介质中对钪的吸附行为:测得静态吸附容量21.75mg/g,钪的静态分配比达1.56×103,与铁的分离系数达到3.81×103,与钛的分离系数1.03×102。同时考察了硫酸浓度、时间、温度、共存离子等对树脂吸附能力的影响,依据实验结果,选择实验条件:当硫酸浓度1.0 mol/L时,分配比达到最高值,因此选择酸度条件为1.0 mol/LH2SO4;振荡时间选择30min,可以保证吸附完全;由于升高温度对吸附不利,因此选择室温条件。 然后利用动态法对上柱工作条件进行了选择:选用吸附效果最好、粒度为60~100目的树脂;流速越慢则吸附效果越好,因此选择0.5ml/min的流速;选择2mol/LH2SO4+H2O2为淋洗剂淋洗铁钛,4%HCL洗脱钪,可实现钪和铁、钛的完全分离。 由于废酸中钛的含量较高而干扰树脂对钪的吸附,因此对其进行预处理,利用加入磷酸回收磷酸钛的方法,不但消除了对树脂的影响还可以回收磷酸钛产品,获得经济效益。 最后经过除钛的钛白废酸液上柱实验,在选定的工作条件下,钪的回收率96.2%,效果令人满意。在实际应用中可采用先回收磷酸钛,其滤液中回收钪的工艺路线,不但可以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变废为宝,同时获得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刘向云[7](2001)在《钛白废酸液制磷酸钛和氧化铁黑的研究》文中认为研究了生产TiO2 的废酸液联合制备合格的磷酸钛和氧化铁黑产品的工艺条件 ,讨论了各种因素对产品回收率的影响 .本工艺简单实用、合理 ,使钛白的废酸液得到很好的综合利用 .
程士哲[8](1993)在《钛白粉厂生产中副产硫酸亚铁和钛废液的综合利用》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介绍了钛铁矿采用硫酸法生产钛白粉工艺副产硫酸亚铁和钛废液的综合利用,分别叙述了制取、回收硫酸、磷酸钛、氧化钪、氧化铁红、氧化铁黑、聚合硫酸铁的生产方法。
二、钛白废酸液制磷酸钛和氧化铁黑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钛白废酸液制磷酸钛和氧化铁黑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钛白废酸深度脱铁净化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
1.1 实验原料 |
1.2 实验方法 |
1.2.1 钛白废酸除钛 |
1.2.2 除钛废酸的深度脱铁 |
2 结果与讨论 |
2.1 钛白废酸除钛 |
2.1.1 反应温度的影响 |
2.1.2 反应时间的影响 |
2.1.3 n (P2O5) /n (TiO2) 的影响 |
2.1.4 (NH4) 2HPO4浓度的影响 |
2.1.5 磷酸钛的洗涤与煅烧 |
2.2 除钛废硫酸的深度除铁 |
3 结论 |
(3)钛精矿生产钛白粉废酸的综合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概述 |
1.2 钛白废酸中主要的有价资源 |
1.3 钛白废酸资源化现状 |
1.3.1 回收硫酸的研究现状 |
1.3.2 钛白废酸提钪的研究现状 |
1.3.3 七水硫酸亚铁的利用现状 |
1.4 工业上硫酸法生产钛白粉工艺流程介绍 |
1.5 本论文课题工艺路线图 |
1.6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1.6.1 研究内容 |
1.6.2 研究意义 |
第2章 试验原料与分析方法 |
2.1 试验原料及试剂 |
2.1.1 试验原料 |
2.1.2 试验化学试剂 |
2.1.3 实验仪器 |
2.2 试验研究及分析方法 |
2.2.1 萃取试验 |
2.2.2 浓缩试验 |
2.2.3 溶解度的测定 |
2.2.4 水相酸度的测定 |
2.2.5 有机相酸度的测定 |
2.2.6 有机相金属离子的测定 |
2.2.7 铁浓度的测定 |
第3章 钛白废酸提钪的研究 |
3.1 前言 |
3.2 实验原理 |
3.3 实验步骤 |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4.1 萃取实验结果与分析 |
3.4.2 复合体系洗水除杂实验结果与分析 |
3.4.3 反萃实验结果与分析 |
3.5 小结 |
第4章 钛白废酸浓缩的研究 |
4.1 前言 |
4.2 实验部分 |
4.3 七水硫酸亚铁结晶实验结果与讨论 |
4.3.1 分离七水硫酸亚铁晶体的条件探索性试验 |
4.3.2 乙醇浓度对七水硫酸亚铁溶解度的影响 |
4.3.3 温度对七水硫酸亚铁溶解度的影响 |
4.3.4 硫酸浓度对七水硫酸亚铁溶解度的影响 |
4.3.5 溶析结晶操作条件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
4.3.6 结晶条件实验的优化 |
4.4 太阳能天然蒸发浓缩实验 |
4.4.1 太阳能天然蒸发浓缩废酸的可行性分析 |
4.4.2 蒸发温度对废酸浓缩的影响 |
4.4.3 蒸发时间对废酸浓缩的影响 |
4.4.4 搅拌速率对废酸浓缩的影响 |
4.4.5 蒸发条件实验的确定 |
4.5 小结 |
第5章 Fe(OH)_3胶体的制备 |
5.1 前言 |
5.2 实验步骤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硫酸亚铁重结晶试验 |
5.3.2 Fe(OH)_3胶体制备 |
5.4 小结 |
第6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4)铜渣和钛白废酸中铁的综合回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铜矿渣 |
1.1.1 铜渣的二次资源利用 |
1.1.1.1 铜渣在建筑水泥行业的应用 |
1.1.1.2 铜渣磨料作防腐除锈剂 |
1.1.2 铜渣中铁的回收利用 |
1.1.2.1 选矿法 |
1.1.2.2 氧化焙烧-还原生成粒铁 |
1.1.2.3 高温脱硅—磁选工艺 |
1.1.3 铜渣中铁回收技术存在的问题 |
1.2 钛白废酸 |
1.2.1 钛白废酸的回收利用 |
1.2.1.1 废酸浓缩法回收硫酸 |
1.2.1.2 液氨中和制备硫酸亚铁铵 |
1.2.1.3 生产普通过磷酸钙 |
1.2.1.4 生产铁红颜料 |
1.2.1.5 制备硫酸锰 |
1.3 氧化铁黑 |
1.3.1 氧化铁黑颜料的发展 |
1.3.2 氧化铁黑的制备方法 |
1.3.2.1 直接合成法 |
1.3.2.2 氢氧化亚铁氧化法 |
1.3.2.3 氨法氧化法 |
1.4 研究背景、意义及内容 |
1.4.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4.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无烟煤直接还原铜渣中铁矿物的工艺 |
2.1 实验部分 |
2.1.1 实验原料 |
2.1.2 焙烧还原实验 |
2.1.3 焙烧还原产物的分析与表征 |
2.2 还原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
2.3 焙烧还原工艺 |
2.3.1 正交实验 |
2.3.2 焙烧温度的影响 |
2.3.3 焙烧时间的影响 |
2.3.4 C/Fe摩尔比的影响 |
2.3.5 碱度的影响 |
2.4 焙烧产物的物相与显微结构分析 |
2.5 小结 |
第三章 钛白废酸沉淀-氧化制备铁黑的工艺 |
3.1 实验部分 |
3.1.1 实验原料 |
3.1.2 钛白废酸沉淀-氧化制铁黑的工艺流程图 |
3.1.3 产品的性能测定与表征 |
3.1.3.1 氧化铁黑性能的测定 |
3.1.3.2 氧化铁黑的表征 |
3.2 钛白废酸制备氧化铁黑的工艺 |
3.2.1 制备过程的化学反应分析 |
3.2.2 反应时间的影响 |
3.2.3 反应温度的影响 |
3.2.4 氨铁比的影响 |
3.2.5 FeSO_4初始浓度的影响 |
3.2.6 NH_4HCO_3初始浓度的影响 |
3.2.7 空气流量的影响 |
3.3 小结 |
第四章 响应面法优化钛白废酸制备铁黑的工艺 |
4.1 概述 |
4.1.1 响应面设计原理 |
4.1.2 响应面优化实验设计 |
4.2 响应面优化实验及模型分析 |
4.3 工艺因素间交互作用分析 |
4.4 工艺的优化及验证 |
4.5 氧化铁黑的性能测定与表征 |
4.5.1 氧化铁黑技术指标检测 |
4.5.2 结构和形貌分析 |
4.6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5)攀钢高炉渣综合利用及磷酸钛的制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 |
1.2 含钛高炉渣的综合利用现状 |
1.2.1 含钛高炉渣高温碳化—低温氯化制取 TiCl_4—残渣制水泥工艺 |
1.2.2 含钛高炉渣中钛组分的绿色分离技术 |
1.2.3 含钛高炉渣热液成型制品的开发 |
1.2.4 含钛高炉渣制取硅钛复合合金 |
1.2.5 含钛高炉渣用于水泥混合材料的研究 |
1.2.6 高炉渣碳化及碳化钛分选 |
1.2.7 含钛高炉渣湿法提钛 |
1.2.8 高炉渣的一些其他方面的应用 |
1.3 钛白废酸治理 |
1.4 弱酸浸矿降镁研究 |
1.5 磷酸钛的制备及其应用 |
1.6 课题的提出和研究内容 |
2 高炉渣弱酸浸出过程中相关反应热力学计算及分析 |
2.1 钙钛矿预处理酸浸反应 |
2.2 透辉石预处理酸浸反应 |
2.3 尖晶石预处理酸浸反应 |
2.4 铝酸钙预处理酸浸反应 |
2.5 钙铝榴石预处理酸浸反应 |
3 酸浸降镁实验 |
3.1 实验原料及实验仪器与化学试剂 |
3.2 实验装置 |
3.3 实验方法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稀酸浸出过程影响因素 |
3.4.2 钛白废酸浸出实验研究 |
3.4.3 本章小结 |
4 浸出液中镁离子的富集过程探索 |
4.1 实验原料及实验仪器与化学试剂 |
4.2 实验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5 磷酸钛的制备 |
5.1 实验原料与化学试剂 |
5.2 实验仪器 |
5.3 实验方法 |
5.4 结果与讨论 |
5.4.1 非晶态磷酸钛合成的影响因素 |
5.4.2 对非晶态磷酸钛的产物分析 |
5.4.3 Ti(HPO_4)_2·xH_2O的脱水及晶型转变过程 |
5.4.4 小结 |
6 结论 |
7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二氧化钛的测定 |
附录2: 镁的分析方法 |
附录3: 铝的分析方法 |
附录4: 磷酸含量测定 |
附录5: 废酸浸取后节约硫酸用量估算 |
附录6: 磷酸钛中钛含量的测定 |
发表论文 |
致谢 |
(6)双萃取剂浸渍树脂对钛白废酸中钪的回收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前言 |
1.1 钪及其资源分布 |
1.2 钪的提取 |
1.2.1 溶剂萃取法 |
1.2.1.1 中性络合萃取体系 |
1.2.1.2 酸性络合萃取体系 |
1.2.1.3 离子缔合萃取体系 |
1.2.1.4. 协同萃取体系 |
1.2.1.5 其它萃取体系 |
1.2.2 液相色谱分离法 |
1.2.2.1 离子交换色谱法 |
1.2.2.2 反相离子对色谱法 |
1.2.2.3 萃取色谱法 |
1.2.3 液膜萃取法 |
1.3 钛白工业中钪的回收情况 |
1.3.1 钛白生产工艺 |
1.3.2 钛白工业中现有钪的回收方法 |
1.3.3 现有钛白废酸中钪回收方法的不足 |
1.4 课题的提出及实验方案 |
1.4.1 论文设想 |
1.4.2 实验方案 |
第二章 实验内容 |
2.1 试剂和仪器 |
2.1.1 仪器 |
2.1.2 主要试剂 |
2.1.2.1 钪储备液 |
2.1.2.2 钛白废酸 |
2.1.2.3 树脂 |
2.1.2.4 其它 |
2.2 离子测定分析方法 |
2.2.1 偶氮胂Ⅲ光度法测定钪 |
2.2.1.1 主要试剂 |
2.2.1.2 分析测定方法 |
2.2.1.3 干扰离子的消除 |
2.2.2 过氧化氢光度法测定钛 |
2.2.2.1 钛标准溶液的配制 |
2.2.2.2 工作曲线的绘制 |
2.2.3 邻菲罗啉光度法测定铁 |
2.2.3.1 主要试剂 |
2.2.3.2 测定方法 |
2.3 萃取预备实验 |
2.3.1 主要试剂及仪器 |
2.3.2 实验步骤 |
2.4 萃淋树脂配水实验 |
2.4.1 树脂的制备 |
2.4.1.1 树脂的制备方法 |
2.4.1.2 树脂制备中萃取剂比例的选择 |
2.4.2 树脂静态法实验条件的选择 |
2.4.2.1 硫酸浓度对吸附的影响 |
2.4.2.2 时间对吸附的影响 |
2.4.2.3 温度对吸附的影响 |
2.4.2.4 静态吸附容量的测定 |
2.4.2.5 共存离子的影响 |
2.4.2.6 淋洗剂和洗脱剂的选择 |
2.4.3 树脂动态法实验条件的选择 |
2.4.3.1 树脂粒度的影响 |
2.4.3.2 流速的影响 |
2.4.3.3 洗脱剂、淋洗剂的选择 |
2.4.3.4 树脂的再生 |
2.5 萃淋树脂实际样实验 |
2.5.1 钛白废酸预处理 |
2.5.2 萃淋树脂回收钛白废酸中钪的实验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3.1 离子分析方法 |
3.1.1 钪的测定 |
3.1.1.1 吸收曲线 |
3.1.1.2 酸度影响 |
3.1.1.3 工作曲线 |
3.1.1.4 干扰离子的消除 |
3.1.2 钛的测定 |
3.1.2.1 吸收曲线 |
3 . 1 . 2 . 2 工作曲线 |
3.1.3 铁的测定 |
3.1.3.1 吸收曲线 |
3.1.3.2 工作曲线 |
3.2 萃取预备实验 |
3.3 萃淋树脂配水实验 |
3.3.1 树脂的制备 |
3.3.1.1 萃淋树脂制备基本理论 |
3.3.1.2 树脂制备方法的选择 |
3.3.1.3 萃取剂的比例的选择 |
3.3.2 树脂静态实验条件的选择 |
3.3.2.1 硫酸浓度对吸附的影响 |
3.3.2.2 时间对吸附的影响 |
3.3.2.3 温度对吸附的影响 |
3.3.2.4 静态吸附容量的测定 |
3 . 3 . 2 . 5 共存离子的影响 |
3.3.2.6 淋洗剂和洗脱剂的选择 |
3.3.3 树脂动态实验条件的选择 |
3 . 3 . 3 . 1 萃淋树脂一般操作程序 |
3.3.3.2 树脂粒度的影响 |
3.3.3.3 流速的影响 |
3.3.3.4 洗脱剂和淋洗剂的选择 |
3.3.3.5 树脂的再生 |
3.4 萃淋树脂实际样实验 |
3.4.1 钛白废酸预处理 |
3.4.1.1 方法选择 |
3.4.1.2 磷酸钛概述 |
3.4.1.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4.2 萃淋树脂回收钛白废酸中钪的实验结果 |
3.4.2.1 柱上淋洗曲线 |
3.4.2.2 工艺流程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7)钛白废酸液制磷酸钛和氧化铁黑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磷酸钛制备 |
1.1 实验部分取一定量磷酸, 加热, 调整酸度, 在搅拌下与废酸液反应, 生 |
1.2 结果讨论 |
1.2.1 游离酸度的影响 |
1.2.2 反应物TiO2与P2O5摩尔比的影响 |
1.2.3 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陈化时间的影响 |
1.2.4 洗涤除铁与烘干焙烧温度 |
2 湿法氧化法制备氧化铁黑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FeSO4/ (NH4) 2CO3配比与pH值关系 |
2.2.2 反应物配比与产率的关系 |
3 联合制备流程 |
四、钛白废酸液制磷酸钛和氧化铁黑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硫酸法钛白废酸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展望[J]. 高广言,高利坤,饶兵,王飞旺,沈海榕. 钢铁钒钛, 2021(05)
- [2]钛白废酸深度脱铁净化工艺研究[J]. 吴疆,陈葵,周晓葵,文军,席海红. 无机盐工业, 2019(01)
- [3]钛精矿生产钛白粉废酸的综合利用研究[D]. 王伟. 成都理工大学, 2018(01)
- [4]铜渣和钛白废酸中铁的综合回收研究[D]. 李镇坤. 广西大学, 2014(05)
- [5]攀钢高炉渣综合利用及磷酸钛的制备研究[D]. 杨德建. 四川大学, 2007(05)
- [6]双萃取剂浸渍树脂对钛白废酸中钪的回收研究及应用[D]. 罗文静. 四川大学, 2004(01)
- [7]钛白废酸液制磷酸钛和氧化铁黑的研究[J]. 刘向云.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1(06)
- [8]钛白粉厂生产中副产硫酸亚铁和钛废液的综合利用[J]. 程士哲. 矿产综合利用, 199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