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抓好建设用地

钦州抓好建设用地

一、钦州做好建设用地文章(论文文献综述)

范少华[1](2021)在《基于弱化热岛效应目标下北部湾城市群生态用地空间格局优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与大规模城市群的发展,生产与生活空间体量进一步扩大;生态用地也不断被蚕食,生态用地的减少也代表着天然植被极大地破坏,植被锐减与不断上升的地面不透水率极大地影响了人居环境舒适度,形成热岛效应;如何在不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的情况下,优化生态用地空间格局,更为经济地提升生态用地安全性与降温、服务功能,削弱城市群热岛效应,保证人居环境的舒适性就成为了本文需要研究的问题。从生态用地空间格局优化角度出发进行热岛效应的弱化在理论上可以充实对热岛效应削弱的城市群大尺度研究方法,在实践层面可以从生态用地优化设计角度对北部湾城市群的整体人居舒适度提升进行精细化的指导。本文以北部湾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利用LANDSAT与MODIS数据以5年为一阶段分析生态用地与热岛效应的变化情况,分别分析其过去19年变化情况和未来变化趋势,总结其相关性;接着对生态用地优化模式进行总结,并得出适用于城市群的大尺度MCR模型优化法,在确定优化方法之后利用生态源地与以热岛为主要阻力目标的综合阻力面相关数据构建了生态用地优化格局,接着在生态用地优化格局的基础上,以设计落地为要求导向,通过对生态用地数据与热岛数据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并进一步对优化格局进行实际的优化方案设计。最终在方案中设计了降温绿心区、生态降温高、中、低效益扩张区和降温先行区五类分区;构建东西降温轴与南北降温轴以连接主要热岛与生态用地重叠区,提供降温支持;并通过海岸修复带、城市限制带和交通限制带以提供对热岛扩张的管控与限制支持,最后通过多廊道与多节点来以来连接各大分区,实现以点带面、以线切割热岛蔓延区的目的。最后再对设计方案进行量化分析与图示,提供实施指导与支持。总体来说,本研究分别对生态用地与热岛效应进行了19年跨度的数据分析,并研究其变化趋势与相关性,以MCR模型为基础,构建其弱化热岛效应的生态用地优化模型与优化格局,接着从规划实际落地要求进一步对优化格局进行细化,提出空间结构与详细设计分区方案,最后以定性与定量的角度提供规划设计支持。

官若禹[2](2021)在《HNE垃圾发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内江市是川南重镇,连通成渝,在四川全辖占据重要地位,伴随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政策,内江经济近年来迎来快速发展。该市全辖年垃圾处理量约40万吨,原有垃圾处理能力已严重不足,经济发展与环境承载能力矛盾凸显,新垃圾处理工程项目建设势在必行。因此,内江市政府委托内江HNE垃圾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对该市垃圾处理现状进行实地踏勘,对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进行方案论证和分析比选。内江HNE垃圾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随即向笔者所在银行表达项目融资需求,该垃圾发电项目是否可行,成为了本人拟研究的论文课题。本文将结合笔者在银行信贷领域多年工作经验,充分论证内江HNE垃圾发电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采取技术的可靠性、测算后的经济可行性以及风险可控程度。全文共有八个章节对内江HNE垃圾发电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进行论证。首先阐述了项目建设的背景和目的,并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现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本次论文研究的内容和使用的方法;随后详细介绍了项目本身的情况;然后就项目完成后市场综合状况进行了评价;其后就项目方案和技术进行了论证;再后还着重对项目投融资环节进行测算,作出经济性评价;与此同时还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浅谈了风险的识别与应对措施探讨;最终得出该项目将垃圾变能源具备的几大优势,并最终得出HNE垃圾发电项目整体可行性研究的结论。

魏博阳[3](2020)在《广西城乡发展协调度评价研究》文中提出在步入新世纪后,伴随着我国城乡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进步,由此衍生出来的城乡发展失衡、城乡差距逐渐拉大等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我国城乡社会的健康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等一系列关注点也引发了学界的热烈讨论。城乡协调发展是我国新时期下城乡发展的主题旋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要遵循新发展理念,破解城乡发展差距问题等内容,对新时期下城乡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城市发展的同时注重对乡村地区的保护与振兴,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但是,如何进行城乡协调发展,城市与乡村的差距究竟有多大?影响城乡协调发展的因素又是什么?通过什么尺度来进行城乡协调发展的评判?这是目前学界与政策制定所面临的考验。当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城镇化率已经迈过50%,乡村人口首次超过城市人口,但是区域内城乡发展还不是很均衡,城乡基础设施、福利保障、居民收入以及资源要素等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广西作为我国的西部省份,经济发展还较为落后,同时农业生产也占据其经济水平的主导地位,在地理位置上,广西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在西南地区拥有着北部湾国际门户港,也是《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中重要的出海口,在全国城乡区域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城乡协调发展成为了广西新时期下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因此,本次研究在结合新发展理念背景的前提下,围绕“广西城乡发展协调度评价研究”为主题,对城乡协调度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相应的综述,在明确城乡协调度的运行机理上,对传统的城乡协调度模型进行了改进与更新,使得传统的“一维”数值分析的城乡协调度模型评价转变为城乡“二维”的城乡坐标系的评价方式,让城乡两者的综合评价体系来更好地把握城乡协调度的具体情况。通过研究广西111个县级单位在2014年与2019年的城乡协调度,分析其城乡协调发展的差异化问题,并以此依据进行城乡区域分类,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分类指导的措施建议,为城乡协调发展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研究意义。本次研究通过分析广西城乡协调发展的类型,得出以下的研究结论:第一,研究分析得出广西壮族自治区各个县级单位的城乡协调发展的程度,其中南宁市青秀区、西乡塘区和柳州市鱼峰区、柳南区等区域的城乡协调度为最高;第二,广西整体城乡协调发展呈现向好趋势,城乡低水平协调型的县级单位在不断减少;第三,广西区域城乡协调空间特征愈加明显。2019年,南宁、柳州、贵港和北部湾地区成为了城乡协调发展较好的聚集区域,与此同时,全区城乡协调水平较低的县级单位的数量较少而且在空间分布上更加集中,主要分布在桂西河池市与南宁市交界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以及崇左市的大部分县级单位。根据以上的研究结论,结合新时期下新发展理念,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城乡协调发展的相关问题提出一定建议与措施,其中以新发展理念为基本思路,分别对城乡低水平协调型、城市主导型、城乡协调型和乡村主导型中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类发展要素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雷绪斌[4](2020)在《中国土地供给对城镇化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城镇化率不断地提升,从1978年的17.92%持续提高到2019年的60.6%。然而,在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社会问题,主要包括“空心化现象”严重的空间城镇化、农村流动人口进城后无法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的医疗、教育等公共资源福利待遇现象的人口半城镇化、非均衡发展导致城镇化质量的差异化、城乡融合发展滞后等方面的问题。如何进一步解决上述问题,已经成为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必须完成的重要研究任务。由于土地资源是推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本文尝试从土地供给的不同视角,首先分别定性分析其对城镇化发展各方面的影响机理,并且提出相关研究假说,而后建立数理模型对研究假说予以推导验证,最后运用不同的计量方法对相关城市发展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从而揭示了土地供给对城镇化的影响效应,并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研读既有的土地供给与城镇化相关研究文献,对本文研究内容的确定和研究思路的延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亦发现既有研究深度仍存在一定的挖掘空间。其一,既有研究在分析土地供给与城镇化的相关性时,仅从土地供给规模、土地供给结构、土地供给价格的某单一视角进行分析,或者仅单一的对空间城镇化、人口半城镇化、城镇化质量、城乡融合的影响效应的视角进行分析,鲜有学者进行综合性分析。因此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尝试进行综合性分析。其二,学者在分析土地供给对城镇化的影响时,多采用传统的计量方法和省级行政区的数据来做实证研究,鲜有学者从空间计量的视角及采用市级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因此本文尝试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并运用地级市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其三,本文在深入分析土地供给对城镇化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尝试从新的研究视角提出研究假说并进行科学的验证。基于研究目的,本文按照以下逻辑进行分析研究。首先,在明晰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的前提下,对土地供给与城镇化相关性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探究两者的影响机理和仍待挖掘的研究内容,确定可参考的研究方法,对应论文的第一章节,属论文绪论部分;其次,从土地供给规模、土地供给价格的视角分析其对空间城镇化的影响机理,从土地供给价格扭曲、土地供给结构扭曲的视角分析其对人口半城镇化的影响机理,从土地供给规模、土地供给结构的视角分析其对城镇化质量的影响机理,从土地供给规模、土地供给价格、土地供给市场化水平的视角分析其对城乡融合的影响机理,对应论文第二章节,属机理分析部分;再次,分别构建不同的空间计量模型,对上述研究机理中的假说予以验证,所采用的数据为269个城市和102个城市在2009年至2017年的面板数据;最后,基于前文的研究分析,从土地供给的视角提出促进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实证分析是本文研究的关键内容,主要是对机理部分的研究假说进行验证。具体展开为,(1)第三章节运用26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测度空间城镇化、土地供给规模,运用10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测度土地供给价格,并分别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模型来探析土地供给价格、土地供给规模对空间城镇化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土地供给价格的增长有利于提高空间城镇化水平,且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土地供给规模对空间城镇化也产生正向促进效应,并且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可以提高土地供给规模对空间城镇化的正向促进效应。(2)第四章节采用26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测度了人口半城镇化,构建了空间杜宾模型来分析土地供给价格扭曲、土地供给结构扭曲对人口半城镇化的影响效应。研究认为:土地供给价格扭曲可以通过公共服务供给和房价上涨两个渠道加剧人口半城镇化;土地供给结构扭曲可以通过外商直接投资来弱化人口半城镇化。(3)第五章节构建了城镇化质量测度综合指标体系,采用26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测度了城镇化质量,并构建空间自相关模型对土地供给规模、土地供给结构与城镇化质量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土地供给规模与城镇化质量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工业、商服、住宅、基础设施用地(包括基础设施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在土地供给总量的占比与城市发展质量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4)第六章节中根据全国269个地级市的数据,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来分析土地供给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研究样本区间内土地供给规模的扩大和土地供给价格的提升不利于城乡融合发展,土地供给市场化水平的提升则与城乡融合发展正相关。最后,基于前文的研究结果,本文从“加强相关研究,合理配置土地供给规模”“弱化政府干预,完善土地供给价格市场”“调整土地供给机制,优化土地供给结构”“深化改革开放,持续推进土地供给市场化”四个方面提出相关策略建议。

李石姬[5](2020)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升级发展行动计划》(节选一)翻译项目报告》文中指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作为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要地区,是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经济交流与合作的重要门户。《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升级发展行动计划》是外界了解该地区经济发展趋势的重要材料,其英译本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的对外宣传效果及经济发展。笔者在翻译《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升级发展行动计划》(节选一)前对其文本特征进行了分析,在翻译过程中以“目的论”作为理论指导,结合实例从词汇和句子两个层面对该翻译项目中的缩略语,中国特色词语表达,多谓语句和无主句进行分析,并总结了一些翻译方法:缩略语可采用直译加注释法;中国特色词语可采用意译法、直译和增译法;多谓语句可采用顺译法、合译法、分译法及增加句子间的衔接词使句子连贯通顺;无主句可以增加主语、使用被动句及形式主语“it”。在此次翻译实践过程中,译者在目的论的指导下,根据具体的文本特征采取相应的翻译方法,使译文准确传达原文信息,实现吸引投资和合作的目的。本报告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升级发展行动计划》(节选一)的翻译报告,属于非文学翻译中的外宣翻译范畴。报告内容总共包括四个章节,第一、引言,包括原文文本简介和客户需求分析。第二、翻译过程,包括译前分析和准备、翻译计划安排和质量把控。第三、案例分析,包括缩略语、中国特色词语表达、多谓语句和无主句四个方面。第四、总结翻译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笔者希望本报告总结的这些翻译方法能够为做此类文本翻译实践的翻译人员提供些许借鉴。

黄登成[6](2020)在《关于钦州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文中认为各位代表: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我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市五届人大七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一、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19年,全市上下在市委的正确?

覃有昌[7](2019)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港口城市空间布局研究 ——以广西钦州为例》文中提出我国是个港口大国,港口城市在我国的城市规划与发展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沿海型的港口城市,是国家对外贸易的重要区域和交流平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港口城市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沿线港口城市将面临着全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将被赋予更高的要求和使命。如何科学合理安排港口城市空间布局,处理好港口与腹地、港口与城区、港口与产业等空间之间的关系,提高港口城市运行效率,优化城市与港口的土地利用,成为了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本文从城市规划角度入手,结合“一带一路”对港口城市的影响。通过对国内外港口城市空间布局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和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对港口城市空间布局的内涵、影响因素、发展趋势及优化措施等进行归纳总结。并以钦州市为例,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影响下,审视钦州市城市发展及城市空间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钦州市在产业发展、空间拓展、疏港交通、腹地利用、服务配套等方面遇到的困难,提出了:延续主城空间格局,完善城市功能;建立港城联通便捷通道;整合港口产业空间,谋划城市空间扩展路径;合理利用岸线资源,重点打造滨海休闲旅游空间;统筹协调港口基础设施、生活配套、产业、生态、通道空间的合理布局等策略,提出钦州市城市空间布局调整优化的思路措施和空间布局方案。希望能为“一带一路”沿线港口城市或其他港口城市提供借鉴。

陈屾[8](2019)在《基于“互联网+”视角的特色小镇规划对策研究 ——以茂林镇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自2014年浙江省首次提出“特色小镇”之后,并在全国兴起建设特色小镇的运行。互联网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兼并互联网向传统产业的渗透,为特色小镇的要素流动和产业创新提供重要支撑。“互联网+”特色小镇的建设,优化传统产业升级,能够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对推动农村经济,调整农村产业格局,改善农村居住生活环境,解决“三农”问题、响应国家精准扶贫任务以及实现传统小镇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解读梳理特色小镇的政策文件,对国内外“互联网+”特色小镇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构建“互联网+”特色小镇需要具备的条件。结合时下“互联网+”的热点,提炼出对创建“互联网+”农业服务型特色小镇的要点。在对“互联网+”助力特色小镇发展策略的研究中,提出“1+XD+2”的创新特色小镇规划发展理念,以搭建“互联网+”产业体系平台,盘活当地农业资源,实现传统产业升级。以国家级农业示范点玉林市茂林镇为培育对象,结合当地政府对茂林镇的信息化建设和互联网技术开展公众参与工作计划,将茂林镇打造成“互联网+”农业服务型特色小镇为案例实践,提出了“1+4D+2”的规划理念。基于“互联网+”视角下的特色小镇建设,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政务上重视数据库的建立,公众参与规划建设工作;在经济上,培育互联网经济以及互联网与传统农业结合的特色产业小镇。重视产城融合的发展思路,整合农业产业资源,培育优势产业,加速农业产业集群发展。通过互联网平台引导特色小镇形成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创建“互联网+”产业体系,进而吸引电子商务、智慧物流、互联网金融及科技创新等多功能的流动。

陈飞[9](2019)在《我国临海工业用地布局与规划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国家产业规划以及海洋发展战略推动下,沿海城市依托港口通过填海造地开展临海工业建设进而推动临海新区发展,临海工业承载着沿海地区产业发展与城市空间海向拓展的双重职能。推进沿海产业发展,实现临海地区可持续发展,是沿海城市建设的重要诉求。相比于沿岸地区其他工业类型而言,临海工业规划强调陆海资源综合利用,通过填海造陆提高用地临海性,空间向海洋单向扩展,属于新兴规划类型,相关理论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构建临海工业规划研究框架,明晰临海工业发展目标,动力机制和发展策略,是沿海地区发展的重要课题。研究首先通过35个国际案例研究总结临海工业典型特征与发展路径,并选择与我国产业开发相近日本、韩国、新加坡,总结用地布局与发展机制。研究从演进历史与产业类型两个维度展开,在时空维度上,通过总结3个国家临海工业发展演进历程,清晰我国临海工业发展的历史坐标定位;在产业类型维度上,对比重化工业、加工产业、综合产业发展路径。研究总结案例国家在工业组团、工业城市、区域协同、综合型城市功能区4种开发模式,并从工业用地与新城开发两个层面分别总结发展影响机制。针对我国类别丰富的临海工业实践,研究总结沿海产业与港口发展的时空与地域特征,构建“港口-产业-新城”发展模型提出临海工业分类方法,将我国临海工业划分为港口扩张型、新港综合型、重化工型、加工产业聚集型、海洋资源开发型5种。在122个案例分析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数据分析、模式演绎、文献综述等方法,总结各类临海工业布局模式、总结发展问题,分析影响机制并分层次分类别提出发展策略。通过国内外案例对比研究,指出重化工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具有就业密度低、职工带眷系数低特征,使用常规规模预测方法会导致配套生活用地规模过大问题;同时填海造陆使工业用地具有弹性开发特征应针对用地扩张特性选择适宜的规划方法;论文提出通过合理产城定位、优化规模预测方法、转化弹性开发等策略促进临海地区集约开发。研究以产业发展、城乡规划、海洋规划等多领域视角构建理论框架,提出完善陆海统筹规划与建设用海规划编制体系等提升策略。此外研究针对五种类型的临海产业特征,分别从港口功能演进、沿海产业多元化、海洋生态修复等角度提出专项规划策略。论文定义临海工业概念,分析国内外总计157个案例,将临海工业从临港工业研究中剥离出来并建立了研究案例库;从产业组织与海港发展视角,分析临海工业影响关联,构建港口-产业-新城研究框架;在港产城交叉框架下提出临海工业分类方法,突破了经济地理学者单一产业分类法,建立城乡规划研究基础。论文面向沿海地区城市建设问题,以大量调研与案例分析为基础,通过理论建构、模式总结、发展影响机制分析、策略体系推导等研究,期望挖掘临海用地开发动力与机制,提出具有科学依据和可操作性的策略,为城市建设层面落实国家海洋发展战略以及区域长远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江云颖[10](2019)在《城市住宅价格均衡研究 ——以广西14个地级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城市住宅价格,是关系到国家金融安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城市住宅价格快速上涨,其上涨幅度远超过居民收入水平。为了抑制住宅价格过快上涨速率,均衡城市住宅价格均衡发展,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且学术界对住宅价格均衡的研究还仅局限于单方面,没有把住宅价格与供给需求、经济发展均衡等结合分析,必须综合全局,长远出发,制定稳定、可持续、均衡住宅价格发展策略和建议。在国内外学者对城市住宅价格均衡研究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以广西14个地级市为例,分析14个地级市的住宅价格与供给需求、经济发展的均衡和协调程度,运用stata和spss等计量软件计算住宅价格与供给需求、经济发展的“非均衡度”和“偏离度”,然后结合概率统计3δ法则划分均衡区间,研究城市住宅价格各方面的均衡程度、均衡区间以及均衡关联,并对住宅价格的均衡管控提出意见和建议。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从全区而言,整体住宅价格与经济发展是比较均衡的,与供给需求是存在不稳定的均衡状态,处于“供不应求”趋势;从14个地级市而言,2006年-2017年的住宅价格与供给需求、经济发展还存在局部的不均衡,尤其是住宅价格与供给需求之间,有些地级市波动太大,供给需求的稳定难以把控。例如南宁、贺州和梧州等大部分城市处于“供不应求”状态,而柳州和防城港等则处于“供过于求”状态;(2)广西14个地级市城市住宅价格的均衡区间为非均衡度落在(-0.77,0.81)之间为合理均衡、落在(-1.165,-0.77)和(0.81,1.205)之间为一般均衡、落在(-∞,-1.165)和(1.205,∞)之间为不均衡,和偏离度落在(-0.48,0.46)之间为合理均衡、落在(-0.715,-0.48)和(0.46,0.89)之间为一般均衡、落在(-∞,-0.715)和(0.89,∞)之间为不均衡;(3)通过均衡区间的划分确定了同一时期内崇左2006年、桂林2008年、玉林2009年和2010年、以及防城港2011年等城市住宅价格与供给需求、和经济发展是不一致的;(4)根据城市差异,因地制宜的制定管控措施,做到“一城一政策”;完善城市住宅市场机制,进行住宅价格备案制,让城市住宅价格越来越透明化;构建城市住宅价格比价和增速比机制,促进城市住宅价格综合均衡发展。

二、钦州做好建设用地文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钦州做好建设用地文章(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弱化热岛效应目标下北部湾城市群生态用地空间格局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热环境恶化,热岛效应持续增强
        1.1.2 生态用地被侵占,强化气候问题
        1.1.3 政策引领,城市转向城市群发展
    1.2 研究范围、对象及内容
        1.2.1 研究范围
        1.2.2 研究对象
        1.2.3 研究内容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及理论基础
    2.1 国内外相关研究
        2.1.1 生态用地研究进展
        2.1.2 热岛效应研究进展
        2.1.3 生态用地弱化热岛效应研究进展
    2.2 理论基础
        2.2.1 土地利用空间研究相关理论
        2.2.2 城市热岛获取分析相关理论
        2.2.3 生态用地优化理论
第三章 北部湾城市群生态用地时空演变分析
    3.1 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
        3.1.1 数据来源
        3.1.2 处理方法
    3.2 北部湾城市群生态用地分区与提取
    3.3 北部湾城市群生态用地变化分析
        3.3.1 生态用地矩阵转移分析
        3.3.2 景观格局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北部湾城市群热岛效应时空演变分析
    4.1 数据来源及处理方法
        4.1.1 数据来源
        4.1.2 处理方法
    4.2 北部湾城市群热场演变分析
    4.3 北部湾热岛效应面积统计分析
        4.3.1 区域中心城市
        4.3.2 重要节点城市
        4.3.3 中小城市
    4.4 小结
第五章 基于弱化热岛效应的生态用地MCR空间优化模型构建
    5.1 优化模式对比与优化原理分析
        5.1.1 优化模式对比分析
        5.1.2 MCR空间优化模型原理
    5.2 北部湾城市群生态源地提取
    5.3 基于热岛效应为阻力目标的综合阻力面构建
    5.4 生态用地降温缓冲区判别
    5.5 降温廊道与战略节点构建
    5.6 小结
第六章 基于弱化热岛效应的生态用地空间格局优化设计
    6.1 空间优化设计导向分析
        6.1.1 以落地为要求的空间模型优化问题总结
        6.1.2 基于空间设计落地要求下的空间设计导向
        6.1.3 基于空间设计落地要求下的空间设计策略
    6.2 生态用地空间优化结构设计
    6.3 生态用地空间优化方案设计
    6.4 生态用地土地覆盖优化调整方案
        6.4.1 生态源地区土地调整方案
        6.4.2 生态降温各分区调整方案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7.3 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2)HNE垃圾发电项目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二章 项目情况
    2.1 项目合规性
    2.2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3 项目建设和建成后生产条件
        2.3.1 项目地理位置、交通和配套基础设施
        2.3.2 项目生产所需要材料、消耗量、供应方
        2.3.3 项目产品销量、销售区域
        2.3.4 项目所需的其他运营条件
    2.4 项目实施进度管理
        2.4.1 项目建设工期
        2.4.2 项目建设计划的实施与执行
第三章 产品市场评价
    3.1 行业相关政策及发展情况
        3.1.1 国家相关政策
        3.1.2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行业特征
        3.1.3 城市生活垃圾的基本处理方法及特点
        3.1.4 金融机构对该行业支持政策
    3.2 产品供需关系分析
    3.3 项目产品竞争力分析
    3.4 产品情况及定价情况
        3.4.1 电价标准及结算方式
        3.4.2 垃圾处置费标准及结算方式
    3.5 市场状况综合评价
第四章 项目方案与技术论证
    4.1 项目建设内容
    4.2 工艺技术先进性、成熟性论证
第五章 项目投资估算和筹资评估
    5.1 项目总投资测算
    5.2 项目筹资测算与方案
第六章 经济可行性评价
    6.1 项目参数预估
        6.1.1 收入
        6.1.2 费用
    6.2 项目经济可行性测算
        6.2.1 销售收入预测
        6.2.2 成本费用预测
        6.2.3 损益预测
        6.2.4 项目效益评价
        6.2.5 偿债能力分析
        6.2.6 其他不确定性分析
第七章 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方案
    7.1 项目风险的识别
    7.2 项目风险的分析
    7.3 项目风险的评价
    7.4 项目风险的应对
第八章 结论
致谢
附表
    附表 1:收入预测表
    附表 2:成本费用预测表
    附表 3:现金流量测算表
参考文献

(3)广西城乡发展协调度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城乡关系
        1.3.2 新发展理念
        1.3.3 城乡协调度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城乡协调度的相关理论基础
    2.1 构建城乡协调度的理论基础
        2.1.1 城乡协调的本质
        2.1.2 城乡协调发展理论
        2.1.3 城乡协调度的基本含义
    2.2 城乡协调度单元选择
    2.3 城乡协调度的评价标准
第三章 广西城乡发展现状特征
    3.1 区域自然环境差异化
    3.2 城镇化建设面临拐点
    3.3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
    3.4 经济贸易呈现劣势
    3.5 人口年龄两极化明显
第四章 城乡协调度指标体系构建
    4.1 构建标准与原则
    4.2 指标选取及城乡协调度体系构建
    4.3 数据来源与处理
第五章 广西城乡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分析
    5.1 广西各县区城乡发展水平评价
        5.1.1 城市发展水平整体趋势向好
        5.1.2 乡村发展呈现两极分化
    5.2 广西城乡协调关联的动态特征
    5.3 广西城乡协调度时空发展特征
    5.4 广西城乡协调发展类型
        5.4.1 城乡低水平协调型
        5.4.2 城市主导型
        5.4.3 城乡协调型
        5.4.4 乡村主导型
第六章 广西城乡协调发展的优化策略与建议
    6.1 广西各县区城乡协调发展类型与相关发展策略建议
    6.2 城乡低水平协调型发展策略
    6.3 城市主导型发展策略
    6.4 城乡协调型发展策略
    6.5 乡村主导型发展策略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论文的创新点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4)中国土地供给对城镇化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城镇化研究进展
        1.2.2 土地供给研究进展
        1.2.3 土地供给与城镇化相关性研究进展
        1.2.4 城乡融合发展研究进展
        1.2.5 研究评述
    1.3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土地供给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机理
    2.1 中国土地供给的演进历程、出让方式与存在问题
        2.1.1 中国土地供给的演进历程
        2.1.2 中国土地供给出让方式
        2.1.3 中国土地供给存在问题
    2.2 土地供给对空间城镇化的影响机理
        2.2.1 空间城镇化的内涵界定
        2.2.2 土地出让价格视角下土地供给对空间城镇化的影响机制
        2.2.3 土地财政视角下土地供给对空间城镇化的影响机制
        2.2.4 土地供给对空间城镇化影响的数理模型分析
    2.3 土地供给对人口半城镇化的影响机理
        2.3.1 人口城镇化与人口半城镇化内涵界定
        2.3.2 土地供给对人口半城镇化的影响机制
        2.3.3 土地供给对人口半城镇化影响的数理模型分析
    2.4 土地供给对城镇化质量的影响机理
        2.4.1 规模视角下土地供给对城镇化质量的影响机制
        2.4.2 结构视角下土地供给对城镇化质量的影响机理
        2.4.3 土地供给对城镇化质量影响的数理模型
    2.5 土地供给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机理
        2.5.1 城乡融合发展的概念界定
        2.5.2 土地供给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机理
        2.5.3 土地供给对城乡融合影响的数理模型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土地供给对空间城镇化影响的实证分析
    3.1 引言
    3.2 空间城镇化与土地供给现状分析
        3.2.1 空间城镇化现状分析
        3.2.2 价格和规模视角下土地供给现状分析
    3.3 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3.3.1 计量模型设定
        3.3.2 变量测度
    3.4 统计检验与实证分析
        3.4.1 统计检验
        3.4.2 实证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土地供给对人口半城镇化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引言
    4.2 人口半城镇化、土地供给价格扭曲与结构扭曲现状分析
        4.2.1 人口半城镇化测度
        4.2.2 人口半城镇化现状分析
        4.2.3 土地供给结构扭曲现状分析
        4.2.4 土地供给价格扭曲现状分析
    4.3 实证模型与变量测度
        4.3.1 计量模型设定
        4.3.2 变量测度
    4.4 统计检验与实证分析
        4.4.1 统计检验
        4.4.2 实证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土地供给对城镇化质量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引言
    5.2 城镇化质量与土地供给结构现状分析
        5.2.1 城镇化质量测度
        5.2.2 城镇化质量现状分析
        5.2.3 土地供给结构现状分析
    5.3 实证模型与变量测度
        5.3.1 计量模型设定
        5.3.2 变量测度
    5.4 统计检验与实证分析
        5.4.1 统计检验
        5.4.2 实证检验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土地供给对城乡融合影响的实证分析
    6.1 引言
    6.2 城乡融合发展与土地供给市场化水平现状分析
        6.2.1 城乡融合发展演进历程
        6.2.2 城乡融合发展现状分析
        6.2.3 土地供给市场化水平现状分析
    6.3 实证模型与变量测度
        6.3.1 计量模型设定
        6.3.2 变量测度
    6.4 统计检验与实证分析
        6.4.1 统计检验
        6.4.2 实证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土地供给视角下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7.1 加强国土空间规划与土地供应监管,提升土地使用效率
    7.2 弱化政府干预,建立公平、健康的土地供给市场化机制
    7.3 进一步完善土地供给机制,优化城市土地供给规模与结构
    7.4 深化加强制度改革力度,持续推进土地供给城乡一体化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课题研究情况

(5)《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升级发展行动计划》(节选一)翻译项目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摘要
Abstract
Chapter1 Introduction
    1.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Source Text
    1.2 Client Requirements
Chapter2 Translation Process
    2.1 Pre-Translation Analysis and Preparation
        2.1.1 Text Analysis
        2.1.2 Target Readers
        2.1.3 Parallel Texts
        2.1.4 Translation Tools
        2.1.5 Theoretical Guidance——Skopos Theory
    2.2 Translation Schedule
    2.3 Quality Control
        2.3.1 Peer-proofreading
        2.3.2 Self-proofreading
        2.3.3 Consulting with Client
Chapter3 Case Studies
    3.1 Translation of Abbreviations
    3.2 Translation of Expression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3.3 Translation of Multiple Predicate Sentences
    3.4 Translation of Subjectless Sentences
Chapter4 Conclusion
    4.1 Major Findings
    4.2 Implications
    4.3 Limitations
    4.4 Suggestions
Bibliography
AppendixⅠ Source Text and Target Text
AppendixⅡ Glossary
AppendixⅢ Letter of Authorization
Paper Published During the Study for MTI Degree

(6)关于钦州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一)全面落实稳增长要求,经济运行平稳向好
    (二)全力实施“产业发展攻坚年”活动,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
    (三)创新推进陆海新通道“畅、通、廉”建设,陆海联运枢纽作用大幅增强
    (四)获批自贸试验区重大战略平台,开放合作格局实现历史性提升
    (五)着力促进区域协调联动发展,城乡建设步伐加快
    (六)持续抓好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攻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二、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
    (二)主要预期目标
三、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
    (一)高水平建设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门户港,提升港口综合功能和竞争力
    (二)高标准建设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推动更高水平开放
    (三)强化产业发展攻坚突破,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四)实施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加快建设江海宜居城
    (五)全力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
    (六)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农业农村现代化基础
    (七)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营造更优的发展环境
    (八)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加强社会民生领域补短板强弱项工作

(7)“一带一路”倡议下港口城市空间布局研究 ——以广西钦州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宏观环境面临新变化
        1.1.2 区域经济发展面临新局面
        1.1.3 港口城市发展面临新机遇与挑战
    1.2 研究的目的
    1.3 研究的意义
        1.3.1 研究的理论意义
        1.3.2 研究的实践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及案例分析
    2.1 概念界定
        2.1.1 港口和港口城市的概念
        2.1.2 城市空间布局
        2.1.3 港口城市的组成部分
    2.2 港口城市空间布局理论研究现状
        2.2.1 城市空间布局研究的主要观点
        2.2.2 港口城市空间布局理论研究现状
    2.3 相似案例研究
        2.3.1 案例选择原则
        2.3.2 国外案例分析
        2.3.3 国内案例分析
    2.4 案例启示
第三章 重大政策影响下港口城市空间布局方法研究
    3.1 港口城市空间布局影响因素分析
    3.2 港口城市空间布局导向分析
    3.3 国家重大政策或战略背景下港口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的策略
        3.3.1 调整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结构
        3.3.2 合理确定港口空间布局模式
        3.3.3 落实港口及腹地的通道空间
        3.3.4 理顺港产城关系
        3.3.5 强化城市生态环境空间
第四章 “一带一路”与港口城市的关系及对钦州的影响分析
    4.1 关于国家“一带一路”
        4.1.1 什么是“一带一路”
        4.1.2 “一带一路”综述
    4.2 “一带一路”与港口城市的关系
        4.2.1 “一带一路”对港口城市总体影响分析
        4.2.2 “一带一路”对港口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分析
    4.3 “一带一路”对广西及北部湾地区的影响
        4.3.1 对广西发展的影响
        4.3.2 对北部湾地区城市发展影响
    4.4 “一带一路”对钦州发展的影响
        4.4.1 “一带一路”对钦州经济的影响
        4.4.2 “一带一路”对钦州产业发展的影响
        4.4.3 “一带一路”对钦州城市功能定位的影响
        4.4.4 “一带一路”对钦州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
第五章 基于“一带一路”背景下钦州市城市空间布局研究
    5.1 钦州市城市空间布局及港口概况
        5.1.1 钦州概况
        5.1.2 城市规划历程及城市空间变迁
        5.1.3 钦州港港区概况
    5.2 钦州市城市空间布局存在问题
    5.3 钦州市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策略
        5.3.1 钦州市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目标
        5.3.2 钦州市城市空间布局优化思路
        5.3.3 钦州市城市空间布局优化措施
    5.4 钦州市城市空间布局优化方案
        5.4.1 城市空间结构
        5.4.2 城市空间布局优化方案
    5.5 空间优化结果
第六章 结论和讨论
    6.1 论文主要结论
    6.2 论文创新之处
    6.3 不足及可进一步研究的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基于“互联网+”视角的特色小镇规划对策研究 ——以茂林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宏观背景
        1.1.2 政策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互联网+”特色小镇相关理论
        1.3.1 相关概念
        1.3.2 相关理论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之处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小结
第二章 特色小镇研究综述
    2.1 国内特色小镇发展历程和现状
        2.1.1 发展历程
        2.1.2 发展现状
    2.2 国内外特色小镇研究综述
        2.2.1 国外特色小镇研究综述
        2.2.2 国内特色小镇研究综述
        2.2.3 特色小镇发展路径研究综述
        2.2.4 农业服务型特色小镇研究综述
    2.3 “互联网+”研究综述
        2.3.1 “互联网+”提出背景
        2.3.2 “互联网+”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2.3.3 “互联网+”时代的城市规划
        2.3.4 “互联网+”对城市肌理的影响
        2.3.5 “互联网+”信息化建设
        2.3.6 “互联网+”特色小镇
        2.3.7 “互联网+农业”
        2.3.8 “互联网+”公众参与
    2.4 研究总结
第三章 特色小镇发展建设规划案例分析与借鉴
    3.1 新疆建设兵团第二师37团“互联网+农业”特色小镇
    3.2 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石山互联网农业小镇
    3.3 浙江省海宁市“互联网+皮革时尚”小镇
    3.4 农业服务型特色小镇
        3.4.1 广西桂林市莲花镇
        3.4.2 山西省汾阳市贾家庄镇
        3.4.3 上海市奉贤区庄行镇
    3.5 构建“互联网+”农业服务型特色小镇案例总结启发
        3.5.1 “互联网+”农业服务型特色小镇特点总结
        3.5.2 案例启发
第四章 利用“互联网+”助力特色小镇发展的规划对策研究
    4.1 “互联网+”特色小镇规划思路
        4.1.1 根据研究综述的思路
        4.1.2 根据案例分析的规划思路
    4.2 “互联网+”特色小镇规划创新发展模式
    4.3 “互联网+”特色小镇规划对策
第五章 基于“互联网+”的特色小镇实践研究——以茂林镇为例
    5.1 研究对象
        5.1.1 概述
        5.1.2 发展现状
    5.2 茂林镇打造“互联网+”农业服务型特色小镇SWOT分析
    5.3 基于“互联网+”对农业服务型特色小镇建设规划
        5.3.1 信息化建设助力“互联网+”农业特色小镇
        5.3.2 创新发展模式——“1+4D+2”
        5.3.3 “互联网+”技术下公众参与对特色小镇的建设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局限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我国临海工业用地布局与规划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
        1.2.1 相关定义与分类
        1.2.2 相关概念辨析
        1.2.3 概念界定与研究范围
    1.3 国内外相关工作研究进展
        1.3.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3.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3.3 研究现状评价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研究框架
2 相关理论研究
    2.1 临海工业区产业类型
        2.1.1 重化工型临海工业
        2.1.2 加工型临海工业
        2.1.3 海洋资源开发型临海工业
        2.1.4 综合型临海工业
    2.2 港口分类与相关概念
        2.2.1 海港分类及临海工业应用
        2.2.2 码头布置
        2.2.3 港口发展
        2.2.4 海港物流
    2.3 典型工业用地布局模式
        2.3.1 重化工企业布置模式
        2.3.2 海洋资源开发工业用地布局
    2.4 建设用海规划编制
        2.4.1 海域规划管理体系
        2.4.2 填海造陆技术要求
        2.4.3 造陆形态综合比较
    2.5 本章小结
3 临海工业典型案例与发展演进
    3.1 日本
        3.1.1 发展历程
        3.1.2 斐然成绩
        3.1.3 案例甄选
    3.2 韩国
        3.2.1 发展历程
        3.2.2 典型案例
        3.2.3 案例甄选
    3.3 新加坡
        3.3.1 发展历程
        3.3.2 空间演进
    3.4 其他类型临海工业
        3.4.1 台湾-出口加工型临海工业
        3.4.2 欧洲-河口延伸型临海工业
        3.4.3 美国-原料自给型临海工业
    3.5 临海工业发展支撑体系
        3.5.1 产业发展战略
        3.5.2 海洋开发政策
        3.5.3 航运发展支撑
        3.5.4 财政政策支撑
    3.6 本章小结
4 国外案例开发模式与用地布局
    4.1 日本模式
        4.1.1 模式1-扩建型产城双核模式
        4.1.2 模式2-新建组团式开发模式
        4.1.3 “先生产、后生活”开发特征
    4.2 韩国模式
        4.2.1 模式1-综合型重化工业城市
        4.2.2 模式2-协同型加工产业集群
    4.3 新加坡模式
        4.3.1 层近式用地布局
        4.3.2 国家工业区定位
    4.4 工业用地布局特征
        4.4.1 港口主导用地布局
        4.4.2 岸线资源分配模式
        4.4.3 产业集群布局模式
    4.5 用地临海性比较
        4.5.1 造陆模式比较
        4.5.2 临海效率分析
    4.6 产业新城建设模式
        4.6.1 公司城模式
        4.6.2 政企共建模式
        4.6.3 国家开发模式
    4.7 本章小结
5 我国临海工业发展与分类
    5.1 发展历程与早期实践
        5.1.1 发展历程
        5.1.2 早期实践
    5.2 海港发展与地域差异
        5.2.1 海港发展与地域差异
        5.2.2 深水港港城空间布局
    5.3 沿海工业地域特征
        5.3.1 时空分布
        5.3.2 地域差异
    5.4 港产城发展模型
        5.4.1 港城空间发展模型
        5.4.2 产城空间发展模型
        5.4.3 临海工业“港产城”发展模型
    5.5 我国临海工业分类
    5.6 本章小结
6 临海工业用地布局与发展机制
    6.1 港口扩张型临海工业用地布局与发展机制
        6.1.1 用地布局模式
        6.1.2 发展机制与开发问题
    6.2 新港综合型临海工业用地布局与发展机制
        6.2.1 用地布局模式
        6.2.2 发展机制与开发问题
    6.3 重化工临海工业用地布局与发展机制
        6.3.1 用地布局模式
        6.3.2 开发问题与影响机制
    6.4 加工产业聚集型临海工业用地布局与发展机制
        6.4.1 用地布局模式
        6.4.2 发展机制与开发问题
    6.5 海洋资源利用型临海工业用地布局与发展机制
        6.5.1 用地布局模式
        6.5.2 发展机制与开发问题
    6.6 宏观层面临海工业开发问题
        6.6.1 过度开发与资源闲置
        6.6.2 产业同构与重复建设
        6.6.3 居住优先与布局失衡
        6.6.4 陆海统筹亟待规划衔接
    6.7 本章小结
7 临海工业发展建设与规划策略
    7.1 总体发展思路
        7.1.1 临海工业建设基本思路
        7.1.2 不同类型差异化发展思路
    7.2 共性问题规划策略
        7.2.1 合理定位推进产业健康发展
        7.2.2 优化规模预测推进集约开发
        7.2.3 转化弹性规划落实规划实施
    7.3 专项问题规划策略
        7.3.1 港口扩张型临海工业规划策略
        7.3.2 新港综合型临海工业规划策略
        7.3.3 重化工型临海工业规划策略
        7.3.4 加工产业聚集型临海工业规划策略
        7.3.5 海洋资源开发型临海工业规划策略
    7.4 规划提升策略
        7.4.1 构建学科协作规划工作框架
        7.4.2 完善陆海统筹规划编制体系
        7.4.3 构建建设用海规划编制体系
    7.5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创新点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规模以上海港货运吞吐量
附录B 各省市临海工业建设情况
附录C 各省市沿海工业项目目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10)城市住宅价格均衡研究 ——以广西14个地级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均衡研究
        1.2.2 城市住宅价格均衡研究
        1.2.3 城市住宅价格与供给需求均衡研究
        1.2.4 城市住宅价格与经济发展均衡研究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 论文的创新点
2 城市住宅价格均衡理论基础
    2.1 有关概念
        2.1.1 均衡
        2.1.2 价格均衡
        2.1.3 均衡程度
    2.2 理论基础
        2.2.1 地租地价论
        2.2.2 区位论
        2.2.3 供求理论
        2.2.4 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
    2.3 城市住宅价格影响因素
3 城市住宅价格均衡机理
    3.1 城市住宅价格与供给需求均衡
        3.1.1 城市住宅价格与供需的传导机制
        3.1.2 城市住宅价格与供需均衡模型
        3.1.3 城市住宅价格均衡程度的确定
    3.2 城市住宅价格与经济发展均衡
        3.2.1 城市住宅价格与经济发展均衡的传导机制
        3.2.2 城市住宅价格与经济发展均衡方法确定
        3.2.3 城市住宅价格均衡程度确定
    3.3 城市住宅价格均衡综合分析
4 实证研究
    4.1 概况
        4.1.1 研究区概况
        4.1.2 数据概况
        4.1.3 城市住宅市场概况
    4.2 广西城市住宅价格与供给需求均衡
        4.2.1 住宅总量结构均衡分析
        4.2.2 城市住宅价格与供需模型确定
        4.2.3 供需模型的参数估计
        4.2.4 住宅价格与供给需求“非均衡度”分析
    4.3 广西城市住宅价格与经济发展均衡
        4.3.1 城市住宅市场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
        4.3.2 城市住宅投资与经济发展
        4.3.3 城市住宅价格与经济发展
        4.3.4 理论价格与实际价格“偏离度”分析
    4.4 城市住宅价格均衡综合分析
        4.4.1 “3δ”法则检验
        4.4.2 均衡程度的划分
5 政策建议
6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有关的论文目录
致谢

四、钦州做好建设用地文章(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弱化热岛效应目标下北部湾城市群生态用地空间格局优化研究[D]. 范少华. 广西大学, 2021(12)
  • [2]HNE垃圾发电项目可行性研究[D]. 官若禹.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3]广西城乡发展协调度评价研究[D]. 魏博阳. 广西大学, 2020(07)
  • [4]中国土地供给对城镇化的影响研究[D]. 雷绪斌. 湖南大学, 2020(02)
  • [5]《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升级发展行动计划》(节选一)翻译项目报告[D]. 李石姬. 广西大学, 2020(07)
  • [6]关于钦州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N]. 黄登成. 钦州日报, 2020
  • [7]“一带一路”倡议下港口城市空间布局研究 ——以广西钦州为例[D]. 覃有昌. 广西大学, 2019(03)
  • [8]基于“互联网+”视角的特色小镇规划对策研究 ——以茂林镇为例[D]. 陈屾. 广西大学, 2019(02)
  • [9]我国临海工业用地布局与规划策略研究[D]. 陈飞.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8)
  • [10]城市住宅价格均衡研究 ——以广西14个地级市为例[D]. 江云颖. 南宁师范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钦州抓好建设用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