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立现代企业的收入分配制度

论建立现代企业的收入分配制度

一、论建立现代企业收入分配制度(论文文献综述)

朱春辉[1](2020)在《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层薪酬激励研究 ——“分类”和“混改”条件下的理论与实证》文中认为我国国有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导致出现严重的治理问题,如国有资产流失、变相福利、企业生产率低下、产能过剩、过度负债等。究其根源在于未建立有效的管理层激励约束机制,管理层的人力资本价值及企业家才能在薪酬中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即管理层的薪酬激励存在扭曲的结构。事实上,国有企业内部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比其他企业更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而传统的西方现代企业理论因为本身过度强调资本要素的分配地位,存在较大缺陷,不能照搬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改革中,从而不能提供有效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提出分类改革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国有企业改革方针,目标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提升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近来发生的华为事件业已证明,充分尊重劳动力价值的作用,以按劳分配为主结合要素贡献的企业收入分配机制是提升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突破口。因此,马克思主义的收入分配理论应当成为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收入分配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本文尝试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构建国有企业管理层薪酬激励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及实践指导方针。本文研究主要包括以下部分:一是理论研究。首先,基于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不完全合约理论、企业家理论和市场竞争结构理论的多学科视角,对以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国有企业管理层薪酬激励理论进行论述,阐明了国企管理层薪酬激励的理论前提。继而,本文由宏观增长理论切入,探讨国企依据管理层的异质性劳动和人力资本进行多元化的管理层薪酬激励,并说明了激励方式与结构对消费和企业产出的影响效应。紧接着从微观理论角度,把市场主体分为政府、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并按市场竞争结构分为共同竞争、国有企业领导和国有企业跟随等不同模式,借助多阶段博弈均衡分析方法,分别研究了国有企业管理层的不同薪酬激励方式及结构对企业产出及社会福利的影响效应。最后,通过宏微观互补的理论分析结果及寓义,设计了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层薪酬改革实践的实证检验和分析思路。二是实证和案例分析。首先,本文利用我国上市企业的数据,使用倾向匹配倍差法和倍差法研究了不同属性、竞争模式和混合所有制试点条件下,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层薪酬激励方式及结构对企业投融资、生产规模和绩效的影响效应及背后的经济逻辑;其次,为了考察薪酬激励对非上市混改试点企业的影响效应,引入我国中央和地方非上市国有企业的数据,分析了混改前后的国有企业管理层薪酬变化对地区国有企业的生产规模和绩效的影响效应;再次,本文以分类和混改条件下国有企业改革的典型试点企业为依据,分别考察了几家中央国有企业子公司以及万华化工、云南白药的管理层薪酬激励机制的变化及其对企业的生产规模、投融资和绩效的影响效应,在与昆明制药进行比较后,讨论了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层薪酬激励机制改革的经验和不足。三是在总结前述理论研究、实证检验和案例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并提出新时期深化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层薪酬激励机制改革的若干政策建议。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和研究结论:在理论上,本文尝试联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理论与国有企业收入分配改革理论,阐明国有企业管理层收入分配改革的理论逻辑,揭示管理层薪酬激励方式与激励效应之间的内在逻辑。本文尝试把异质性劳动的理念引入到我国国有企业的收入分配机制中,基于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理论基础,结合现代企业理论,探索和总结国有企业管理层的收入分配理论。本文尝试构建了宏微观理论模型将国有企业分配机制及效应研究拓展到规范的理论分析中来。其中,宏观理论模型尝试把异质性劳动引入到宏观经济增长模型,并讨论异质性劳动对国有企业分配机制的影响效应;微观双寡头竞争条件下的国有企业薪酬激励效应模型中,尝试把委托代理关系和管理层薪酬激励引入到产业竞争模型中。同时,本文尝试从不同的维度探讨管理层薪酬激励的影响效应。本文提出以下理论分析观点:一是国有企业管理层为企业的发展贡献了管理劳动,这类劳动既包括高密集的劳动时间,也包括挑战性和前瞻性的劳动内容,表明国有企业管理层具有独特的人力资本,他们既是劳动者参与按劳分配,又是管理要素的提供者,获得部分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并在承担风险的基础上参与企业当前和未来利润的分配。二是根据以上的分配机制,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薪酬支付应当是包括普通的工资、奖金和股权的结构形式。国有企业依据管理人员自身的禀赋水平确定固定工资等级。国企管理人员的奖金激励与企业的绩效及经营指标联系,有助于提升企业的产出和利润。同时,以上两个部分的管理人员薪酬应当随企业的盈亏进行联动。三是企业管理层可获得股权激励分享企业的利润,管理层获得股权激励比重应与其付出的劳动时间及面对的风险进行匹配,建立合理的进入和退出机制,而股权激励的定价应当在多元化股权环境下完成。另外,企业应当设计管理层与普通员工的合理薪酬差距及管理层之间的合理薪酬差距,差距的合理性体现在给予股权合理的资本回报率,不然激励过度和激励不足都会对企业的产出和绩效产生不良影响。四是在国企与民企竞争的微观环境下,少量的产量奖金激励对社会福利的影响较小,但较大比重的产量奖金会激励国有企业管理层做出过度投资决策,导致产能过剩,从而挤出民营企业的利润,减少社会福利水平。在竞争较为充分的行业或者业务领域,允许国有企业进行股权激励,针对总股本10%股份进行激励通常能取得最优效果,管理层股权激励的比重不宜超过20%。五是股权激励权重太高或者某些高级管理层的权重过高,会导致过度重视企业的未来利润,引起过度投资和产能过剩,损害社会福利。薪酬激励应当在竞争较为充分的行业占比较多,而其他激励模式(如晋升)则应当在垄断性较强的行业的国有企业实施,或者薪酬激励在国有企业中市场化较明显的管理岗位上比重较大,而在市场化较小和负有国有资本监督人或代理人的角色中则可突显其它激励模式(如晋升或公务员待遇)。在实践方面,本文首次尝试分析和检验不同竞争类型和股权结构的国有企业管理层的激励机制与激励效应,并提出分类改革和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改进国有企业管理层薪酬激励形式和结构的政策指导意见。本文从数据分析中发现,在薪酬压抑下,国有企业实施高奖金激励更有助于降低融资约束,提升企业业绩和社会福利,尤其是中央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较强的行业及国有企业的混改进程中,扩大奖金占薪酬比重更有利于改善国有企业的经营业绩;国有企业实行股权激励在缓解融资约束、扩大企业规模及绩效层面上存在一定的正向作用。国企管理层的薪酬结构中,股权比重较高有助于避免过度奖金的负面作用。在股权激励计划的设计中,一定要避免以股权激励计划变相的充当延迟发放奖金的工具,增强激励计划设计的灵活性和合理性,以进一步突显出股权激励的正向效应;国有企业管理层与普通员工的股权激励差距过大,会导致产能过剩和过度投资问题,促进营收增长,却减少了社会福利。地方国有企业管理层间股权激励差距较大有利于改进企业的绩效、促进企业利润的增长;国有企业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后,限薪政策减弱,改善了国有企业管理层的薪酬激励水平,同时拉开了企业内管理层薪酬的差距,改进了地区企业的产出和社会福利。本文从经典案例分析中发现:非上市国企子公司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促进了企业股权多元化及治理结构完善,破除了限薪机制,激活了国有企业管理层的薪酬机制,中短期的奖金和长期的股权激励占比增加。但是,奖金机制不确定性较大,更具有激励合理性的股票期权计划也未引起重视;混合所有制改革后的上市国有企业管理层获得固定薪酬、绩效奖金薪酬和员工持股及分红,显着提升了企业的持续竞争力,并促进在行业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然而,股权激励机制无法灵活调整,管理层间及管理层与员工间的激励差距过大;混合所有制改革后上市非国企管理层的薪酬激励计划过度重视企业利润考核,而忽视更全面的绩效指标考核,会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以上研究结论对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层薪酬激励机制的改革具有丰富的实践指导意义,本文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在分类改革和混合所有制改革进程中,政府和企业的边界需要进一步明确,以利于明确国有企业管理层的身份。依据分类改革设计国有企业管理层薪酬制度是当前国有企业分类改革背景下的应有思路。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后,股权变得更加多元化,应当引入管理层的市场化薪酬激励考核机制。国有企业应当通过市场化机制确定管理层的薪酬激励水平,合理化企业内管理层间及管理层与员工的薪酬差距。在分类改革和混合所有制改的进程中,国有企业要实现管理层的激励机制与考核约束机制的匹配。通过税收、机制调整和增强国资力量的办法来处理国有企业收入分配机制转换过程中出现的分配不均问题。应当实现国有企业管理层的薪酬激励机制与建立国有企业“企业家”队伍的有机结合。

韩心灵[2](2018)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连续30多年保持平均两位数高速增长,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相信不久将大概率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然而很长时间以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表现为要素收入分配格局失衡和主体收入分配格局失衡。国民收入分配失衡问题对经济增长造成巨大负面影响,比如经常性的产能严重过剩,经济运行的“脱实向虚”,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积累,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不畅问题,收入差距程度很大等等。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和辩证法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经济增长是生产力层面的范畴,而收入分配是生产关系层面的范畴,我们不但要重视经济增长对收入分配的决定性作用,毫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是我们也决不能忽视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反作用。经济增长是历史的动态的发展过程,因而与之相适应的分配制度也应该是不断调整、不断完善的历史过程;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分配关系变革可能对经济增长起关键作用。我们应该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正确分析增长与分配的关系,在我国发展阶段进入新时代以后,更应该关注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和影响。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借鉴西方经济学合理的研究成果,从理论上阐述国民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影响机制,提出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合理化的原则,实证分析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经济增长效应,并深入分析国际上主要国家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规律和经济增长效应,提出优化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和观点有: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合理化是指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以后,国民收入中的劳动和资本收入总量和比例能够充分体现按劳分配和按要素贡献原则,在国家、企业和居民之间的分配总量与生产总量基本平衡,分配结构与经济结构相适应,能够充分发挥各方的发展动力、有利于生产力又好又快发展的收入分配格局。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是随经济发展动态调整的过程,没有适用于所有发展阶段的最优分配格局,但是在一定发展阶段存在最优分配格局区间。判断国民收入分配合理性的原则有劳动生产率提高与经济增长原则、激励与适度差距原则、劳动者分享生产剩余原则和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原则。理论分析方面,本文从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两种学术视角分析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马克思认为劳动收入占比与剩余价值率、资本有机构成和积累率相关,它们受微观生产方式、宏观制度环境和劳资关系对比等因素影响,多种因素共同决定劳动收入份额,其中决定性因素是生产资料所有制。马克思经济学认为,在经济均衡发展时,劳动收入的增长应该与经济增长协调一致,否则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无法实现,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条件无法满足,两大部类出现结构性失衡。资本主义社会国民分配格局通过影响积累能力、消费能力、剩余价值率、资本有机构成等因素作用于经济增长。资本主义国民收入分配不公带来生产和消费的经常性失衡,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表现为周期性经济波动。西方经济学认为经济发展阶段、技术进步、劳资地位、市场结构、全球化等众多因素影响收入分配格局;国民收入分配通过影响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投入从而影响经济增长本身的路径来实现,收入分配格局从供给、需求和结构三个方面影响经济增长:供给方面,分配格局通过影响劳动供求、资本供求、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等核心增长要素作用于总供给;需求方面,分配格局通过影响消费和投资从而影响需求总量;在结构方面,通过影响消费结构、投资结构、产业结构等方面影响经济结构。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在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表现显着不同:要素分配方面,改革开放之前的劳动收入比重远高于改革开放之后;主体分配方面,改革开放之前分配比重从大到小分别为家庭收入、政府收入与企业收入,改革开放之后分别为家庭收入、企业收入和政府收入。改革开放以后,劳动收入比重呈现先逐渐上升、然后快速下降、接着反弹上升的过程,但是收入分配偏向资本的趋势是没有显着改变;家庭收入比重特征是先下降后上升,企业收入比重的特征先上升后下降,政府收入始终缓慢上升,总体上家庭收入比重偏低、企业与政府收入偏高;省级行政区收入分配格局,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表现显着不同,表明收入分配格局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当前,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有所改善,但还处在结构性失衡状态,还没有达到最优收入分配格局。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经济增长效应实证分析表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在1978年到90年代中期、90年代中期到2007年、2008年之后的三个时期结果差异很大。从经济总量效应、经济效率效应、经济结构效应以及收入差距效应等几个方面来看,改革开放初期到90年代中期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是促进经济增长的;90年代中期到2007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是严重失衡的,造成了经济的结构性失衡;2008年以后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有所改善,劳动收入与家庭收入比重增加,收入差距减少,经济增长效率和结构改善,国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初见成效。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国际比较方面,近五十年以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劳动收入比重均呈明显下降趋势。我国与发达国家平均劳动收入占比还有较大差距,但是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劳动收入占比。主体收入方面,我国的家庭收入与企业收入比重低于发达国家,政府收入比重高于发达国家。经过实证分析发现,第一,发达国家劳动份额与GDP增长率呈倒U型关系,即随着劳动收入份额的增加,GDP增长率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变化特征;第二,随着家庭收入份额的增加,GDP增长率经历先增加而后下降的过程,家庭收入份额与GDP增长率亦呈倒U型关系。因此从发达国家发展经历表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存在最优的变化区间,无论劳动收入还是资本收入都不能超过一定比重。对美国和日本两国的实践给我们的启示有:劳动收入比重应该与劳动生产率增长保持同步;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应该保持合理比例;工业化中后期政府应该重视建立普通劳动者利益保护制度,政府对收入分配方面要始终关注公平问题,让市场机制起决定作用只会导致富者愈富、穷者愈穷;工业化后期与后工业阶段仍然要重视发展实体经济,严格控制虚拟经济过度膨胀。根据评价国民收入格局的四个原则,本文认为2008年以来的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的作用是积极的,但是与我国潜在的最优国民收入分配区间还有差距,劳动收入与家庭收入还处在倒U曲线的左侧。主要问题是劳动收入较低而资本收入较高,家庭收入较低而企业、政府收入偏高。因此,我国应该高度重视普通劳动者的重要作用,适度控制资本收入比重,在收入分配中充分体现劳动价值,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还应该继续向劳动倾向,提高家庭收入,适当限制企业收入和政府收入,这个过程还需要若干年的调整。最后,本文提出国民收入分配调整的政策建议,包括深刻认识经济发展中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切实落实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深化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降低市场扭曲程度;在企业中推行利润分享制,让劳动者分享生产剩余;提高劳动者的议价能力,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稳步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发挥政府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中的积极作用。

江剑平[3](2016)在《中国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效果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在中共十五大正式确立。国有企业作为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实现形式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收入分配制度是影响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处理不好容易引起社会诟病。本文通过构建以参与权、收入权和保障权为核心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理论分析框架,结合现有研究将我国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划分为“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8)、改革探索时期(1979-1992)、改革突破时期(1993-2002)、改革完善时期(2003-至今)”等四个阶段,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1998年至2007年的相关数据,对国有企业内部的要素分配格局按所有制、行业垄断、地区、规模、行业等进行分类测算;对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收入差距进行测算,并利用Oaxaca-Blinder分解方法和不平等指数对收入差距进行了合理性评估;紧接着对劳动报酬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评估研究;另外还对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剖析,主要得出六个方面的结论。第一,人力资本天然地附着在劳动者身上,是劳动者的个人私产,提高劳动报酬能够提升企业绩效。第二,国有企业相对而言要更加注重劳动者的利益。通过对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要素分配格局进行详细的测算,本文发现国有企业的劳动要素收入占比相对而言要高于非国有企业。第三,国有企业的收入结构不合理,工资收入占比较低,福利收入的不合理成分较高。长期以来,国家对国有企业的工资总额进行了控制,因此国有企业职工的基本工资通常都要低于非国有企业职工的基本工资;但是在福利收入方面,国有企业职工的待遇则要显着优于非国有企业职工的福利待遇,这种分配结果未能充分激发国有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第四,国有企业的利润上缴比例较低。通过测算得出,2006年至2015年中央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总计为7465.07亿元,扣税后的净利润总额为95956.8亿元,利润上缴比例为7.78%;2012年至2015年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总计为7807.64亿元,净利润总额为70352.3亿元,利润上缴比例为11.1%,远低于发达国家20%-50%的水平。第五,国有资本经营支出中用于民生改善的金额和比例都较低。通过测算得出2010年至2014年,中央国有资本经营支出中用于民生改善的支出总额为534.69亿元,而中央国有经营总支出为4638.62亿元,占比为11.52%;2010年至2014年,全国国有资本经营支出为6289.55亿元,而用于民生的总支出仅为597.37亿元,占比为9.5%。第六,要加快将金融类国有企业的利润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金融业属于寡头竞争型行业,其资本回报率通常保持在较高水平,并且其回报率一般而言要高于国有工业企业的回报率。仅是五大国有银行,2015年其净利润之和就已超过9200亿元,如果按照目前第一类上缴比例25%计算,那么五大国有银行就可以提供2312亿元的财政收入,完全可以解决当前的农村贫困人口问题。最后,围绕权利配置,本文从国家、企业和居民三个层面的权利配置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在国家层面,国家要让国有企业的参与权与收入权相匹配,同时要实现对金融类国有企业的收入权;在企业层面,企业要让职工的参与权与收入权相匹配;在居民层面,国家要让国有资本的收入权与居民的保障权相匹配。相比其他相关研究,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提出将公正分配作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衡量标准。公正分配的核心是承认收入差距,但是收入差距必须要保持在合理范围内。第二,继承和发展了三权理论,并将其应用于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效果评估,既从微观层面为我国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研究提供了一个比较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又从宏观层面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战略制定提供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指导思路。第三,提出了权利配置要匹配的重要概念,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强势参与权要与强势收入权相匹配,二是收入权要与保障权相匹配,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的大部分比例应用于民生改善和社会福利的改进。

王彦娥[4](2013)在《现代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在分析我国现行收入分配制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建立现代企业的收入分配制度。

马颖[5](2012)在《国有垄断企业的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研究 ——基于公司治理理论的分析框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30多年来,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使我国居民的人均收入迅速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显着改善。然而,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财富在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分配不均即收入分配不公现象日益凸显,这一问题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尤其是部分国有垄断企业高管的天价年薪引起社会公众广泛的质疑和不满。国内现有文献多数是从行业收入分配差距的数据中观察到了国有垄断行业收入过高的问题,同时指出了行政垄断是导致国有垄断行业收入过高的根本原因。本文的着眼点是国有垄断企业的内部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即部分垄断企业高管收入过高问题。我们认为,高利润并不代表高收入,高利润转化为高收入需要一些“催化剂”,这个“催化剂”就是畸形的公司治理结构。本文将公司治理理论应用到我国国有垄断企业的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研究当中,剖析隐藏在收入差距现象背后的畸形公司治理结构的危害。企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三权分立”架构的虚设,使得垄断企业的经理层和董事会(高管)的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使得管理层利益集团形成,最终导致国有资产收益被少数人占有和瓜分,违背了国家和全体人民作为国有企业所有者应享有的国有资本收益权,违背了社会公平。首先,本文对关于国有垄断企业收入分配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描述各学者研究国有垄断企业收入分配的视角,最后给出本文的研究视角——公司治理,并对公司治理理论进行综述。接着分析国有垄断企业收入分配不公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国有垄断企业上缴红利比例过低;二是国有垄断企业内部职工收入差距过大。其次,本文基于公司治理理论的分析框架,研究国有垄断企业收入分配不公的成因。具体原因表现在五方面:一是国有垄断企业的收入分配缺乏内在的产权约束;二是管理层的自主分配权限过大,缺乏监督约束机制:三是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形成管理层利益集团;四是激励机制不当,绩效激励演变为“让利”激励;五是政府对垄断企业的收入分配监管不力。总之,公司治理机制与收入分配密切相关,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能够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实现。但由于国有垄断企业的内外部治理机制不完善,使得经理层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甚至与政府官员、董事会、监事会成员相互勾结,形成管理层利益集团,实际上控制了分配体系,最终扭曲收入分配体制,并将垄断利润占为己有,加剧国有垄断企业的收入分配不公。最后,从健全企业内外部监督约束机制和完善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两个方面提出解决国有垄断企业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的改革建议。公司治理的核心就在于建立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三方相互制衡的监督约束机制,任何一方职能的失效都会造成另外两方权力的扩张,以致侵犯股东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鉴于国有垄断企业属于全民所有的特殊性质,健全企业内外部监督约束机制以牵制少数内部人的权力,进而维护全社会的公众利益至关重要。此外,激励机制不当会严重影响约束机制作用的发挥,因此完善国有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迫在眉睫。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在规范和完善企业经营者薪酬制度的同时,还要促进企业内部分配制度的合理化,缩小经营者和普通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缓解企业内部收入分配不公的矛盾。

李红章,王光忠[6](2011)在《事业单位转制过程中的收入分配问题改革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部分转制事业单位在收入分配改革上遇到了新问题。企业要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创造收入分配改革的良好外部环境,打破旧体制的分配制度,在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前提下,完成收入分配改革。

梁晓晶[7](2011)在《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收入分配比较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差距急剧扩大,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其根源在于收入分配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收入分配可以划分为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经济学主要从宏观层面探讨整个社会收入的再分配问题,而财务学主要从微观层面对企业的收入分配进行研究。企业收入分配是初次分配,是收入分配的基础,要从根本上解决收入分配问题需要从收入分配的起点即企业收入分配入手。而作为中国经济的主要组织形式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收入分配方面存在的很多问题是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本文对企业收入分配的研究以微观层面为主,兼顾宏观层面,主要采用比较分析法。在分析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收入分配历史沿革的基础上,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高管及员工薪酬、筹资成本、税收与税后利润等方面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宏观及微观两方面提出了改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收入分配的对策和建议。国有企业收入分配方面的主要问题是采购成本高、人工成本高、职务消费高、上缴国家的利润少等;而民营企业收入分配的主要问题则是员工工资及福利待遇少,资本所有者获得的利润多、筹资成本高、偷税漏税现象严重等。国有企业分配机制的改善主要是限制高管薪酬、治理腐败问题;学习民营企业的一人多岗等灵活的用人机制;与民营企业公平竞争,提高效率;运用激励政策,让员工拥有股份,调动企业和职工多方面的生产经营积极性;采用EVA考核指标;推动国有企业上市等。民营企业则需要健全和强化工会在职工维权中的作用;加强监督,保障民营企业员工的最低工资权利;调整工资和剩余价值的分配关系,使普通员工的工资水平得到提高;对其优化税负;允许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的一些项目,构建平等竞争的平台等。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可以相互借鉴,完善各自的分配机制,这对解决我国收入差距问题、构建和谐社会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张少华[8](2011)在《我国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国有企业是分配制度改革的重点和热点领域,而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则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从我国理论界对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问题的研究看,目前,深化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拓展改革的思路和视野已显得颇为重要。创新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课题。本论文以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理论为原则,通过对我国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历程进行梳理,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我国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分析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改革对策。这将为我国构建公平合理地国有企业收入分配体系,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从而不断缩小收入差距,早日实现共同富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廖添土[9](2010)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历史考察与制度建构》文中研究指明随着2007年9月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之后,中央层面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进入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的一个新的阶段。随后,地方层面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也在全国各地广泛展开。然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毕竟还是个新事物,国外可供借鉴的经验不多,在我国也还仅仅处于试点探索阶段。试点探索中也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争论,需要加强理论研究以进一步指导实践工作。本论文研究是在此背景下展开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在本质上反映的是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关系。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提出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关系,从建国初的统收统支,到改革初期的税利合一,以及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确立后的税利分流,再到目前税利分流框架下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均有着其内在的历史发展规律。因此,本论文首先从历史发展的视角分析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探索国家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关系的演变特征和规律,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建构提供历史经验。之后,本论文考察了西方国家国有经济发展的历程及资本预算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借鉴了国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的经验,在纵向上建构中央与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分级所有”的产权关系,横向上处理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公共财政预算的互补与衔接。最后,在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进行历史分析、国外经验借鉴、横向和纵向关系理清的基础上,本论文构建一个包含了预算内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决算和预算监督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框架,并为这一制度框架的实施提供政策建议。

四川省国资委课题组,彭渝,梁志仓,骆筱虹[10](2009)在《深化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问题研究——基于四川省属国有企业收入分配情况的调查与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进一步深化四川省属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国资增值、国企增效、职工增收,课题组在对四川省属国有企业收入分配情况深入调研,比较借鉴发达国家、国务院国资委和其他省市区国资委关于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深化四川省属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和具体措施。

二、论建立现代企业收入分配制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建立现代企业收入分配制度(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层薪酬激励研究 ——“分类”和“混改”条件下的理论与实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导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目的和范围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范围
    1.3 研究综述
        1.3.1 国有企业管理层薪酬激励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1.3.2 管理层薪酬水平和管理层薪酬差距的测度
        1.3.3 管理层薪酬的决定因素
        1.3.4 管理层薪酬激励对企业投融资的影响效应
        1.3.5 管理层薪酬激励对企业业绩的影响效应
        1.3.6 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背景下的管理层薪酬激励
        1.3.7 简要评析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1.4.1 国有企业及国有企业改革
        1.4.2 管理层薪酬结构
        1.4.3 股权激励
        1.4.4 薪酬激励的影响效应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
    1.6 创新与不足
        1.6.1 研究的创新点
        1.6.2 存在的不足之处
2.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
    2.1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1 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
        2.1.2 委托代理理论
        2.1.3 不完全合约理论
        2.1.4 企业家理论
        2.1.5 市场竞争结构理论
    2.2 本文的理论分析框架
3.国有企业管理层薪酬激励的理论分析
    3.1 国有企业管理层薪酬激励:多角度的审视
        3.1.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
        3.1.2 国有企业收入分配理论的拓展
        3.1.3 国有企业管理层薪酬激励理论的拓展
        3.1.4 不同竞争模式和股权结构下国有企业管理层的薪酬激励机制分析
    3.2 基于国有企业薪酬激励的宏观经济理论模型
        3.2.1 经济个体及经济行为的前设条件
        3.2.2 经济个体的效用需求及资源配置
        3.2.3 经济个体的生产劳动过程
        3.2.4 经济个体劳动生产率的异质性
        3.2.5 模型求解
        3.2.6 理论模型的讨论
    3.3 基于双寡头竞争的国有企业薪酬激励理论模型
        3.3.1 基于工资和产量奖金的国有企业薪酬激励――规模报酬递减
        3.3.2 基于工资和产量奖金的国有企业薪酬激励――规模报酬不变
        3.3.3 基于工资和股权激励的国有企业薪酬激励――规模报酬递减
        3.3.4 基于工资和股权激励的国有企业薪酬激励――规模报酬不变
        3.3.5 理论模型的讨论
    3.4 理论研究结论的经验检验思路
4.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层薪酬激励现状
    4.1 国有企业管理层薪酬激励的历史变迁
        4.1.1 国有企业改革进程的回顾
        4.1.2 国有企业管理层薪酬激励的历史变迁
    4.2 我国上市国有企业管理层薪酬激励现状
        4.2.1 数据和变量的说明
        4.2.2 基于上市企业管理层薪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4.2.3 基于上市企业管理层个体薪酬汇总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4.3 我国非上市国有企业管理层薪酬激励现状
        4.3.1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和股权激励
        4.3.2 我国非上市国有企业管理层薪酬激励的描述性统计
5.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层薪酬激励效应的实证分析
    5.1 我国上市企业及国有企业管理层薪酬激励效应
        5.1.1 我国上市企业及国有企业管理层股权激励的影响效应
        5.1.2 我国上市企业及国有企业管理层股权激励差距的影响效应
        5.1.3 我国上市企业及国有企业管理层奖金激励的影响效应
    5.2 非上市国有企业薪酬激励的影响效应
        5.2.1 管理层薪酬水平对各地区国有企业营收和利润的影响效应
        5.2.2 管理层薪酬差异及变化对各地区国有企业营收、利润增速的影响效应
6.分类和混改条件下国有企业管理层薪酬激励的案例分析
    6.1 中央国企子公司的员工持股激励方案试点分析
        6.1.1 试点企业员工持股股权激励的特征
        6.1.2 股权激励试点企业的激励效应
    6.2 万华化学的管理层薪酬激励案例分析
    6.3 云南白药的管理层薪酬激励案例分析
    6.4 昆明制药的管理层薪酬激励案例分析
    6.5 案例分析的启示
7.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7.1 研究总结
        7.1.1 关于理论分析内容的总结
        7.1.2 新时期国有企业管理层薪酬激励改革的实证分析总结
        7.1.3 “分类”和“混改”条件下国有企业管理层薪酬激励改革案例分析总结
    7.2 研究结论
        7.2.1 理论层面
        7.2.2 实证分析层面
        7.2.3 案例分析层面
    7.3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2)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概念术语与研究对象
        一、概念与术语
        二、研究对象
    第三节 相关研究综述
        一、对要素收入分配格局的研究
        二、对我国主体收入分配格局的研究
        三、对我国要素收入分配格局的研究
        四、关于要素收入占比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五、评述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经济增长效应理论基础
    第一节 古典主义收入分配的经济增长效应思想
        一、古典主义收入分配思想
        二、古典主义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效应
        三、评述
    第二节 马克思收入分配的经济增长效应思想
        一、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
        二、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
        三、资本主义收入分配的经济增长效应
        四、评述
    第三节 新古典主义收入分配的经济增长效应思想
        一、新古典主义收入分配决定理论
        二、新古典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效应
        三、评述
    第四节 凯恩斯主义收入分配的经济增长效应思想
        一、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模型
        二、提高有效需求的公平分配政策
        三、发挥市场和政府的合力推动经济增长
        四、评述
    第五节 后凯恩斯主义收入分配的经济增长效应思想
        一、卡尔多—罗宾逊的分配与增长理论
        二、帕西内蒂的分配与增长理论
        三、评述
第三章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分析
    第一节 要素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一、资本、劳动与经济增长
        二、家庭、企业、政府与经济增长
    第二节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合理性原则
        一、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形成的影响因素
        二、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合理性的原则
        三、最优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第三节 马克思经济学视角下收入分配格局的经济增长机制
        一、马克思经济理论中劳动收入份额决定机制
        二、要素收入分配格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
        三、实现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良性互动的制度构想
    第四节 西方经济学视角下收入分配格局的经济增长机制
        一、要素收入分配格局的决定模型
        二、家庭、政府和企业三部门分配格局确定
        三、收入分配格局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
第四章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演变与测算
    第一节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收入分配制度演变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收入分配制度演变
    第二节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测算方法
        一、国民收入分配的统计处理
        二、国民收入分配份额的度量方法
    第三节 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一、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测算
        二、要素收入分配格局特征
        三、主体收入分配格局特征
        四、计划体制下收入分配格局的经济效应
    第四节 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一、要素收入分配格局的测算及特征
        二、主体收入分配格局的测算及特征
        三、省级行政区的收入分配格局测算及特征
第五章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经济增长效应——实证分析
    第一节 收入分配格局的经济总量效应实证分析
        一、要素收入分配格局的经济总量效应
        二、主体收入分配格局的经济总量效应
    第二节 收入分配格局的经济效率效应实证分析
        一、收入分配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分析
        二、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
        三、计量模型构建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第三节 收入分配格局的经济结构调整效应实证分析
        一、模型构建与指标说明
        二、劳动收入份额的经济结构效应实证结果
        三、主体收入格局的经济结构效应实证结果
    第四节 要素收入分配格局对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计量模型和数据
        二、实证结果及分析
    第五节 对实证分析结果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一、我国劳动收入比重与资本有机构成变化的关系
        二、资本有机构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三、所有制关系变化与收入差距
第六章 国际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经济增长效应——经验与教训
    第一节 国际收入分配格局的演变
        一、发达国家的收入分配格局
        二、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分配格局
    第二节 发达国家国民收入分配的增长效应实证分析
        一、发达国家收入分配格局的经济增长效应实证分析
        二、分阶段收入分配格局的经济增长效应实证分析
    第三节 美国和日本收入分配格局与经济增长关系考察
        一、美国收入分配格局与经济增长关系考察
        二、日本收入分配格局与经济增长关系考察
第七章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优化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总体评价
        一、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合理性分析
        二、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合理性评估
    第二节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失衡原因分析
        一、市场机制失灵导致的分配格局失衡
        二、政府作用发挥不到位导致的收入分配格局失衡
    第三节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优化的对策建议
        一、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的意义
        二、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的对策建议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一、主要结论
        二、创新之处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一、中文参考文献
    二、外文参考文献
后记

(3)中国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效果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我国劳动报酬占比方面的研究
        1.2.2 关于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的收入差距研究
        1.2.3 关于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
        1.2.4 关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的相关研究
    1.3 研究思路、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主要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
    2.1 收入分配问题的核心
        2.1.1 分配不公正的表现
        2.1.2 公正分配的合理性
        2.1.3 公正分配的三个层次
        2.1.4 公正分配的意义
    2.2 权利配置是收入分配制度的核心
        2.2.1 权利与收入的关系
        2.2.2 权利配置的具体内涵
    2.3 三权的相互关系
        2.3.1 参与权与收入权的相互关系
        2.3.2 参与权和保障权的相互关系
        2.3.3 收入权和保障权的相互关系
    2.4 权利配置匹配的可能收入分配效果
        2.4.1 参与权与收入权的匹配
        2.4.2 收入权与保障权的匹配
    2.5 国有企业的分配关系
        2.5.1 企业内分配关系
        2.5.2 企业外分配关系
    2.6 公正分配、权利配置与国有企业收入分配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历程回顾
    3.1 计划经济时期的国有企业收入分配(1949-1978)
        3.1.1 国有企业改革基本情况
        3.1.2 国有企业收入分配
        3.1.3 国有企业改革权利配置
    3.2 改革探索时期的国有企业收入分配(1979-1992)
        3.2.1 国有企业改革基本情况
        3.2.2 国有企业收入分配
        3.2.3 国有企业改革权利配置
    3.3 改革突破时期的国有企业收入分配(1993-2002)
        3.3.1 国有企业改革基本情况
        3.3.2 国有企业收入分配
        3.3.3 国有企业改革权利配置
    3.4 改革完善时期的国有企业收入分配(2003-至今)
        3.4.1 国有企业改革基本情况
        3.4.2 国有企业收入分配
        3.4.3 国有企业改革权利配置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国有企业要素收入分配格局评估研究
    4.1 要素收入分配的测算方法
    4.2 数据的来源与处理
        4.2.1 数据来源
        4.2.2 数据处理
    4.3 按不同性质分类的要素分配格局
        4.3.1 按所有制分类的要素分配格局
        4.3.2 按垄断分类的要素分配格局
        4.3.3 按地区分类的要素分配格局
        4.3.4 按规模分类的要素分配格局
        4.3.5 按行业分类的要素分配格局
    4.4 从权利配置视角看要素分配格局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国企与非国企收入差距及其合理性评估研究
    5.1 计量模型设计
        5.1.1 计量回归模型的设定
        5.1.2 数据来源及处理
    5.2 计量回归结果分析
    5.3 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分析
    5.4 收入差距的合理性分析
        5.4.1 分解方法概述
        5.4.2 分解结果分析
    5.5 收入不平等指数测度分析
    5.6 从权利配置视角看收入差距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劳动报酬与企业绩效关系评估研究
    6.1 研究的核心命题
    6.2 研究设计
        6.2.1 数据来源及处理说明
        6.2.2 计量回归模型的设定
    6.3 实证结果分析
        6.3.1 基础回归结果分析
        6.3.2 企业异质性检验回归结果分析
        6.3.3 稳健性检验回归分析
    6.4 其他检验
    6.5 从权利配置视角看劳动报酬与企业绩效关系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中国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评估研究
    7.1 国有企业利润演变历程
        7.1.1 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利润实现情况
        7.1.2 改革探索时期国有企业利润实现情况
        7.1.3 改革突破时期国有企业利润实现情况
        7.1.4 改革完善时期国有企业利润实现情况
    7.2 国有企业实现利润上缴情况
        7.2.1 中央国有资本经营收入
        7.2.2 地方国有资本经营收入
        7.2.3 全国国有资本经营收入
    7.3 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比较分析
        7.3.1 国外国有企业的分红情况
        7.3.2 中国海外投资企业在境外的分红情况
        7.3.3 中国上市企业在国内的分红情况
    7.4 国有资本经营支出情况
    7.5 从权利配置视角看国有企业利润分配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中国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
    8.1 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原则和思路
        8.1.1 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原则
        8.1.2 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
    8.2 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
        8.2.1 垄断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8.2.2 竞争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8.2.3 金融类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8.3 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保障措施
        8.3.1 法律体系保障
        8.3.2 制度保障
    8.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附件1 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暂行办法
附件2 关于完善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有关事项的通知
附件3 关于进一步提高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的通知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4)现代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现行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
三、如何建立现代企业收入分配制度
    1. 以企业经济效益决定收入总额。
    2. 完善企业领导层年薪制。
    3. 实行项目经理效益奖励工资制。
    4. 实行管理人员效益工资制。
    5. 工人是生产一线的操作人员, 他们创造的价值是实实在在的。
    6. 实行按股分红和按劳分配工资制。
四、结束语

(5)国有垄断企业的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研究 ——基于公司治理理论的分析框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选题视角与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框架与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有垄断企业收入分配不公的文献综述
        一、两个基本概念的界定
        二、国内学者对于国有垄断企业收入分配不公的研究综述
    第二节 公司治理理论综述
        一、公司治理的几个基本问题
        二、公司治理理论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应用
第三章 国有垄断企业收入分配不公的现状
    第一节 国有垄断企业收入分配不公的现状
        一、国有垄断企业上缴红利比例过低
        二、国有垄断企业内部收入分配差距过大
    第二节 国有垄断企业收入分配不公的影响分析
        一、侵占国家资源,剥夺公众福利
        二、扭曲人力资本投资,影响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扩大收入差距,引发社会强烈不满
第四章 基于公司治理理论的国有垄断企业收入分配不公成因分析
    第一节 国有垄断企业的公司治理现状
        一、内部治理现状
        二、外部治理现状
    第二节 国有垄断企业收入分配不公的成因
        一、国有垄断企业的收入分配缺乏内在的产权约束
        二、管理层的自主分配权限过大,缺乏监督约束机制
        三、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形成管理层利益集团
        四、激励机制不当,绩效激励演变为“让利”激励
        五、政府对垄断企业的收入分配监管不力
第五章 国有垄断企业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的改革建议
    第一节 健全国有垄断企业内外部监督约束机制
        一、加强企业内部董事会和监事会建设
        二、加强企业外部市场约束
        三、加强政府对国有垄断企业收入分配的监管
    第二节 完善国有垄断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
        一、规范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制度的基本思路
        二、完善经营者年薪制和绩效考核制度
        三、推进国有企业内部的劳动民主,促进分配制度的合理化
第六章 结语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国有垄断企业的高利润应全民共享
        二、国有垄断企业的收入分配不公是公司治理不完善的结果
    第二节 研究的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事业单位转制过程中的收入分配问题改革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收入分配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一) 不同的性质决定了不同的收入分配方式
    (二) 转制事业单位原有收入分配模式的弊端
    (三) 收入分配改革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转制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 收入分配改革思想阻力大
    (二) 收入分配方式改革研究不够
    (三) 收入分配改革效果有限
三、收入分配改革不畅的原因分析
    (一) 经济是根本原因
    (二) 事业单位转制缺乏相应补偿机制
    (三) 可供借鉴的经验少
    (四) 职工思想转变需要一个过程
四、转制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改革的方向
    (一) 创造良好的收入分配改革外部环境
        1.理清主管单位和部门与转制单位的关系
        2.努力帮助转制企业度过适应期
    (二) 建设现代企业制度, 增加改革力度
    (三) 建立科学合理的现代企业收入分配制度
        1.尽快破除旧体制下的分配制度
        2.兼顾效率与公平
        3.收入分配要多元化
        4.健全企业内部收入分配的约束监督机制

(7)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收入分配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目的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 研究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界定
        2.1.2 收入分配界定
    2.2 相关理论分析
        2.2.1 西方主要收入分配理论
        2.2.2 我国收入分配的相关理论
    2.3 国外收入分配制度的现实考察
3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收入分配历史沿革
    3.1 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历史沿革
        3.1.1 改革开放前国有企业的收入分配
        3.1.2 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收入分配的改革历程
    3.2 民营企业收入分配历史沿革
4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收入分配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4.1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收入分配制度对比分析
        4.1.1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分配依据的对比分析
        4.1.2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收入分配对象的确定
        4.1.3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分配收益者的对比分析
    4.2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薪酬的比较分析
        4.2.1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经营者薪酬的比较分析
        4.2.2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员工薪酬的比较分析
    4.3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采购、筹资成本的比较分析
        4.3.1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采购成本的现状与问题比较分析
        4.3.2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筹资成本的比较分析
    4.4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税收的比较分析
    4.5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税后利润的比较分析
5 完善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收入分配的建议
    5.1 完善我国企业收入分配制度-基于宏观视角
        5.1.1 规范我国企业经营者与员工收入分配制度
        5.1.2 改善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融资政策
        5.1.3 优化我国企业的税收政策
        5.1.4 改善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税后利润分配制度
    5.2 规范我国企业收入分配机制-基于微观视角
        5.2.1 规范我国国有企业收入分配机制
        5.2.2 建立完善的民营企业收入分配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我国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现状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2.2 研究方法
2 我国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理论依据
    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按劳分配理论的阐释
        2.1.1 马克思恩格斯对按劳分配理论的创立
        2.1.2 列宁对按劳分配理论的发展
        2.1.3 斯大林对按劳分配理论的发展
    2.2 中国共产党人对按劳分配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2.2.1 恢复按劳分配原则,反对平均主义
        2.2.2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其他多种分配方式为补充
        2.2.3 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2.2.4 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的确立
3 我国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历程
    3.1 改革初始阶段:高度集中和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
    3.2 改革探索阶段:恢复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
    3.3 改革展开阶段: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多种分配方式为补充
    3.4 改革深入阶段: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原则
    3.5 改革完善阶段: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4 我国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4.1 我国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没有理顺
        4.1.2 企业内部收入分配不合理
        4.1.3 企业和企业之间存在收入分配不公平现象
    4.2 产生我国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问题的主要原因
        4.2.1 企业自主分配权限失范
        4.2.2 职工民主参与渠道不畅
        4.2.3 市场机制调节偏离轨道
5 我国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对策
    5.1 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5.1.1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统一
        5.1.2 市场分配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
        5.1.3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需关注社会公平
        5.1.4 公平分配与提高效率相统一
    5.2 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实现机制的创新
        5.2.1 创新企业收入分配监管模式
        5.2.2 完善企业内部薪酬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
        5.2.3 完善企业收入分配方式,逐步缩小收入差距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历史考察与制度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研究框架与内容
    五、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研究:范畴界定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的范畴界定
    第二节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理论分析
    第三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 “统收统支”的国家与国有企业财政分配关系:形成与演进(1949—1978)
    第一节 建国初期:奖励基金制和超计划利润分成(1949—1957)
    第二节 “大跃进”时期:利润全额留成制度(1958—1962)
    第三节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企业奖励基金制度(1962—1965)
    第四节 “文革”时期:秩序紊乱的企业分配关系(1966—1978)
    第五节 国有企业“统收统支”分配体制的客观评价
第三章 “税利合一”的国家与国有企业财政分配关系:改革与发展(1978—1994)
    第一节 企业基金与利润留成阶段(1978—1982)
    第二节 两步利改税阶段(1983—1987)
    第三节 含税承包制阶段(1987—1993)
    第四节 “税利合一”分配制度的简要评价
第四章 “税利分流”的国家与国有企业财政分配关系:探索与完善(1994—2007)
    第一节 政策背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确立
    第二节 税利分流的改革试点
    第三节 税利分流改革的全面推进
    第四节 税利分流改革的客观评价
    第五节 国家与国有企业财政分配关系演变的规律分析
第五章 “税利分流”框架下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点:实践与创新(2007—至今)
    第一节 在税利分流框架下建立国有资本财政收入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 国有企业利润上缴制度的恢复与重构
    第三节 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框架的初步确立
    第四节 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试点探索
    第五节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点工作存在的问题
第六章 国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历史考察与经验借鉴
    第一节 西方国家国有经济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第二节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国际经验借鉴
第七章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产权结构:分级所有
    第一节 国有资本“分级管理”与“分级所有”的比较分析
    第二节 实行国有资本中央与地方“分级所有”的依据
    第三节 国有资本“分级所有”体制的建构原则和划分标准
第八章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公共财政预算的关系:互补与衔接
    第一节 国有资本财政的相对独立性
    第二节 国有资本财政的职能特征
    第三节 两种财政预算的主体辨析
    第四节 两种财政预算的运行区间比较
    第五节 两种财政预算的互补与衔接
第九章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建构与框架设计
    第一节 基本思路
    第二节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收支框架
    第三节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
    第四节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执行
    第五节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决算
    第六节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监督
第十章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实施:政策建议
    第一节 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参与试点工作
    第二节 积极推进国有资本出资人制度建设
    第三节 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组织体系
    第四节 建立规范的国有资本收益收缴管理制度
    第五节 建立规范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报表报告制度
    第六节 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管理基础
    第七节 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绩效考评机制
    第八节 加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立法建设
第十一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10)深化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问题研究——基于四川省属国有企业收入分配情况的调查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深化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
二、深化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主要进展与成效
三、省国资委成立以后省属国有企业收入分配调控得到进一步加强
四、四川省属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五、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比较与借鉴
六、深化省属企业收入分配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一) 改革目标
    (二) 基本原则
        1.坚持出资人调控、企业主导的原则
        2.坚持职工参与、广泛监督的原则
        3.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三) 具体措施
        1.着力完善配套改革, 夯实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基础
        2.着力完善考评机制, 切实加强负责人的收入管理
        3.着力推进市场调节, 继续完善企业内部分配制度

四、论建立现代企业收入分配制度(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层薪酬激励研究 ——“分类”和“混改”条件下的理论与实证[D]. 朱春辉. 西南财经大学, 2020(02)
  • [2]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D]. 韩心灵. 中共中央党校, 2018(02)
  • [3]中国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效果评估研究[D]. 江剑平. 湘潭大学, 2016(02)
  • [4]现代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研究[J]. 王彦娥. 商场现代化, 2013(30)
  • [5]国有垄断企业的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研究 ——基于公司治理理论的分析框架[D]. 马颖. 安徽大学, 2012(10)
  • [6]事业单位转制过程中的收入分配问题改革探析[J]. 李红章,王光忠.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04)
  • [7]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收入分配比较研究[D]. 梁晓晶. 山西财经大学, 2011(10)
  • [8]我国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研究[D]. 张少华. 广东商学院, 2011(09)
  • [9]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历史考察与制度建构[D]. 廖添土. 福建师范大学, 2010(07)
  • [10]深化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问题研究——基于四川省属国有企业收入分配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 四川省国资委课题组,彭渝,梁志仓,骆筱虹.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09(04)

标签:;  ;  ;  ;  ;  

论建立现代企业的收入分配制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